首页 > 文章中心 > 可视化技术研究

可视化技术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可视化技术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可视化技术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可视化技术;图像理解

中图分类号:TP391.4

可视化技术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图形科学的新领域。它是指是运用图形学原理和方法,将大规模的科学数据-数值和图像,转换为可视的图形和图。它能够给予人们深刻与意想不到的洞察力,在很多领域使科学家的研究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涉及的研究领域很广,成为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例如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它也是理解复杂现象和大规模数据的重要工具。

自从1986年可视化概念提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开始研究可视化理论、方法,开发可视化工具与环境,它们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气象预报、航天航空、核武器研制、医学图像处理等科学与工程领域以及自然科学领域中。

9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工作,一般需要使用巨型计算机和高档图形工作站处理庞大的数据量以及相关复杂的图像生成算法。所以,在高水平的大学、大公司和国家级的研究中心才有实力对可视化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近几年来,随着处理器功能的不断提高,可视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它的应用已经扩展到科学研究、工程、军事、医学、经济等各个领域,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因此还需要在在医学、地质、海洋、气象、航空等行业加大应用力度。

1 可视化的基本概念

可视化是一种计算技术,它将符号转换成几何,使研究者能观察到他们的研究工作。可视化技术能够将看不见的事物通过计算机变为能够看见的事物,提供了科学发现和展现事物的新途径,改变了科学家原有的研究方式,能够给人们意想不到的启示。

根据可视化技术的交互性、多维性、和可视性的特点,以及考虑结合程度,可视化技术可以分为后置处理,实时跟踪处理和实时绘制及交互控制三个层次。后置处理指的是将计算结果解释或显示为可视化的图形,目前大部分应用软件属于这一层次;实时跟踪处理强调它的实时性,因此要求计算与显示必行同步进行,这样能够随时发现执行中的错误以便日后改正;实时绘制及交互控制一方面强调它的实时性,另外能够根据显示结果随时改变执行过程中的参数以便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具有交互界面。近二十多年来,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著名大学都在致力于可视化技术的研究,而且已经重点向实时处理和交互控制方面发展。

2 国内外比较著名的研究成果

2.1 流体可视化软件

这是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National center of supercomputer Application)的研究成果。该软件通过多个相联系的模型,在交互及分布环境下研究暴风雨的形成规律。其中安装在NCSA的超级计算机CRAY-YMP进行模型计算,VGX工作站则用来实现二、三维图形显示,提供用户接口,二者之间使用网络连接。

2.2 医学可视化技术

医学数据的可视化,已成为数据可视化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由于近代非侵入诊断技术如CT、MRI和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的发展,医生已经可以非常容易获得病人有关部位的一组二维断层图像。因为核磁共振、CT扫描等设备能够产生人体病变区域的多个方面多个剖面的图像,或者重建为具有不同细节程度的三维真实图像,使医生对病灶部位的大小、位置,不仅有定性的认识,而且有定量的认识,从而及时高效地诊断疾病。CT图像打破传统的胶片感光成像模式,借助于计算机重构人体器官或组织的图像,使医学图像从二维走向三维,使人们从人体外部可以看到内部。利用可视化技术软件,能够重构有关器官和组织的三维图像,例如美国加洲的ADAC实验室,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开发出的软件已在许多医院得到应用。利用可视化技术可以以获得心脏的三维图像,并用于监控心脏的形状、大小和运动,为综合诊断提供依据,例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进行的主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的血管显示等。正是应用了可视化技术,变不可见为可见,从而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耿国华教授实现了医学图象数据库系统MidBASE。在数据库设计、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嵌入三维可视化构件、WEB方式远程查询等方面特色明显。已在多个医院使用,效果良好[1]。

2.3 地学可视化技术

科学可视化应用到地学中,产生了地学可视化。1990年的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的举办“科学可视化”专题讨论会,促进了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可视化研究。进而在1995年举办的“可视化技术用于发现和开发更多的油气资源”会议,使得科学可视化技术在油气工业中的应用成果大放光彩。目前,美国的SGI公司在可视化技术方面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在地学中主要应用于油田开发、油藏数值模拟、石油地质、地震勘探、钻井、测井、遥感测绘等方面。

2.4 人类胚胎的可视化

这是美国依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研制的成果。首先依据美国卫生和医学国家博物馆所得到的胚胎数据重构人类胚胎模型,其次将该模型进行三维显示。这一成果预示着人类可以远程访问人类性态数据,可以进行分布式计算。

2.5 数字博物馆的可视化技术

数字博物馆最突出的特点是:虚拟现实技术。虚拟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形构成三度空间或把现实环境编制到计算机中去,产生逼真的虚拟环境,从而使得用户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沉浸于虚拟环境中的感觉。数字博物馆借助这样的技术,对珍贵藏品进行三维可视化的建模。在追求视觉真实感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物体真实数据。研究者可以直接测量模型得到标本的形态结构信息,为远程标本研究提供可靠翔实的基础,真正地做到了辅助科学研究及数据保存的作用。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地学数字博物馆、中山大学生物数字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数字博物馆、西北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数字博物馆等,这些数字博物馆不仅为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学习平台,有利于院校之间的学术信息和研究资源的共享,而且满足用户的交互性、参与性和沉浸性。

2.6 大场景及文物的虚拟修复可视化技术

大场景与文物虚拟修复还原和展示的研究涉及多个研究领域,需要综合应用数字图象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可视化技术等研究领域。目前,在我国很多研究机构已在与大场景和文物的虚拟修复技术相关的领域内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还没有研制出完全自动的虚拟修复和还原系统,并且这些研究成果相对独立,没有一个综合文物复原和大场景虚拟还原展示的系统。

3 结束语

NCSA(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是国际上从事可视化研究的权威单位,一直从事可视化算法如软件的开发研究。而在国内,清华、北大、国防科大、中科院软件所等单位相继开展了可视化算法的研究及可视化工具的开发,都已取得了一大批可喜的成果。随着计算机硬件条件的改善和诸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可视化算法的成熟,可视化技术一定会产生一个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荣国栋,孟祥旭.Inspeck3D-DF三维扫描仪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16):237-239.

可视化技术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柴油机装配;可视化技术;实现;

中图分类号:TB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引言

柴油机装配是产品生命周期当中的重要环节,这和其产品的性能以及质量等相关的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的柴油机装配工艺通常还是在二维图纸的支持下进行,在可视化方面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就对实际的装配效果有着很大的改观,这也将会是今后在这一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一、可视化装配技术内涵及功能分析

(一)可视化装配技术内涵分析

可视化装配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在装配领域的应用,针对可视化装配技术的主要概念至今没有统一标准,对其进行的解释也多种多样。根据美国的相关学者对可视化装配技术的定义是不需要产品以及支撑过程的物理实现,在可视化以及分析和先验模型等手段作用下,然后通过计算机工具进行安排及辅助,从而对和装配的过程决策就是可视化装配技术[1]。可视化装配技术在当前的柴油机装配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工作效率上有了大幅度提升。

(二)可视化装配技术功能分析

可视化装配技术是新型的技术,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所以也有着诸多的先进功能,这一技术能够进行实物产品的数字化再现,也就是生成产品数字模型,这其中就包含着诸多内容,有产品结构明细表以及功能模型等。另外还有冲突检测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组成产品及各个级别的装配体零件实行集合上的干涉检查;再者就是生成装配序列及路径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产品建模及排除冲突当中,所生成优化装配序列及路径,对实际当中的装配时间有了大幅度减少,从而提高了装配的效率。通过对可视化装配技术的实际功能应用,能够将柴油机装配的零件设计进行虚拟化的呈现以及设计,同时也能够进行相应的装配检验并适当的修改,对装配的效率及准确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对开发设计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2]。

二、柴油机装配工艺可视化关键技术及实现

(一)柴油机装配工艺可视化关键技术分析

将柴油机装配体的层次进行规划好之后,就需要进行研究怎样应用Pro/E进可视化装配模型的构建,这就需要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进行实施。首要要能够提取模块并定义成装配组件,然后装配约束定义,再进行初步生成装配模型,接着对装配模型加以分析,最后装配模型。在装配工艺规划技术层面主要有装配单元划分以及确定装配基准和定位方法,选择保证准确度及互换性、装配协调工艺方法等。在实际的工序过程中主要是装配前准备工作以及零、组件的定位等。在基于知识的求解装配顺序方法上比较多,例如比较常见的专家系统和事例经验推理等,柴油机的装配工艺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此次对其的研究主要是参照装配工艺卡片顺序进行有序装配,以及基于拆卸法的求解装配顺序方法结合进行实现装配过程动画[3]。采取Inventor表达视图模块能够很好实现基于拆卸法的拆卸过程动画效果。

另外还有CAD系统间数据转换技术,在这一技术上主要有几种不同类型的使用方法,也就是开发中间的数据格式转换以及利用国际图形数据交换标准转换,还有就是对CAD系统二次开发以及二者共享地层数据库。其中在Pro/E当中的装配完成产品部件只需存储时另存相应格式就能够在inventor当中被打开应用。只有在可视化实体及零件和部件数据被转换,其它的文本及线框等不能够进行转换处理。另外还有产品结构树和工艺结构树数据动态管理技术,其在产品设计阶段生成是企业进行CAPP辅助工艺规划,以及实现ERP管理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在构造产品结构树当中,每个节点都对应一个产品及零部件,节点分为中间节点以及顶层节点和底层节点,每个继电都有其属性[4]。

(二)柴油机装配工艺可视化关键技术实现探究

柴油机装配工艺可视化关键技术的实现要通过设计才能进行有效的实施,首先在总体设计方面要对可视化系统目标要求和面向对象进行设计系统功能模块。系统功能确定为熟悉柴油机原理和构造并对柴油机装配工艺能够掌握,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能够对知识系统得到兼顾,同时也要能够对交互性得到满足。

合成是多媒体产品制作的核心环节,其主要是将多媒体素材集成在一起,然后做成具有着交互性以及操作灵活和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作品。首先是对柴油机装配而对界面设计,包括对话设计以及数据输入界面设计等,还要能够考虑多媒体作品结构及内容要求。

任何程序都要经过调试以及修改才能完成,故此调试就是设计的重要内容。然后将装配完成的部件和总装配模型转换到Autodesk Inventor当中,通过这一软件视图表达模型制作装配顺序动画,并将其生成*.avi格式的三维动画视频,Pro/Engineer和Inventor都配有国际标准STEP数据交换接口,故此这就能够无障碍实现三维模型转换。

再者就是通过其他的一些软件综合设计装配工艺可视化系统,使得系统能够具有良好交互性及对界面的操作简便化。在将柴油机装配工艺可视化装配完成后,通过检测之后进行打包处理[5]。这样在生成装配动画过程中,就能够进行以便加以演示柴油机动态装配过程,一边提示装配的工艺内容,可通过自身的选择需求济宁内容的研究,这样在交互性方面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柴油机装配可视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实现还有诸多的优化空间,为能够对产品装配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装配工艺的可视化将会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这一工艺是对产品的质量决定的重要环节,所以加强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能够对实际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轶,宁汝新,刘检华,杜龙.虚拟装配关键技术及其发展[J].系统仿真学报,2013,(03).

[2]谢叻,肖波,吴巧教,李敏.虚拟装配技术及应用[J].模具技术,2014,(01).

[3]宁汝新,郑轶.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13,(15).

可视化技术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地球平台 可视化算法 可视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1-0054-03

1 数字地球与数字地球平台

数字地球是一个无缝的覆盖全球的地球信息模型。把分散的信息按照地理坐标组织起来,既能体现出地球上各种信息的内在有机联系,又便于按照地理坐标进行检索和利用。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它包括全部地球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过程。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数字化手段整体性地解决地球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数字地球从数字化、数据建模、系统仿真、决策支持一直到虚拟现实,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系统,是一个全球综合信息的数据系统工程。数字地球的特点是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应用体系、工程体系[1]。

以Google Earth和World Wind为代表的数字地球平台(Digital Earth Platform),是一个集地球空间数据采集、存储、传输、转换、处理、分析、检索、表达、输出为一体的服务和决策支持系统。数字地球平台以多分辨率空间影像数据为基础,以统一的坐标投影系统为框架,以开放的XML为数据交换标准,以空间数据为支撑,以三维可视化技术为手段,以分布式网络为纽带,为建立基于空间信息的各类应用提供有力的工具[2]。

2 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数据管理

2.1 数字地球平台的选择

数字地球平台一般均采用金字塔层级结构对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进行分级分块。金字塔是一种多分辨率层次模型,从金字塔的底层到顶层,其分辨率越来越低,对应的层级数据量也越来越小。在地形场景的绘制时在保证显示精度的前提下为提高渲染速度,不同的场景区域需要不同分辨率的数据。金字塔层级结构的建立为减少数据访问量、提高系统的效率及性能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随着影像和DEM数据量越来越大,为提高实时缩放和渲染的速度,快速获取不同分辨率下的数据,往往对原始的影像和DEM建立其金字塔层级结构。在构建地形金字塔的层级结构时,首先把原始的地形数据作为金字塔的底层,即第0层,并对其进行分块,形成第0层的层级块矩阵。在第0层的基础上按每2×2个像素合成一个像素的方法生成第一层,并对其进行分块,形成第1层的层级块矩阵。依次按照此种方法构建整个层级的金字塔,结构如图1所示。

由于四叉树结构的生成和维护相对比较简单,且当空间数据对象分布比较均匀时,基于四叉树的空间索引可以获得比较高的空间数据插入和查询效率,因此其成为空间数据库中常用的索引之一。在生成空间四叉树索引结构时需要确定工作区域的边框坐标,即空间四叉树的根节点。空间对象插入空间数据库时如果某一节点中的空间对象达到某一阈值,则需将当前节点分解成2d个子节点(其中d为空间的维数)以使每个节点中包含的空间对象数小于给定的阈值。金字塔层级结构和线性四叉树索引方式相结合的数据组织管理方式保证了海量地形数据实时可视化,如图2所示。

World Wind是一款采用了先进的流传输技术的可视化三维数字地球浏览器,主要面向科学研究工作者,软件用C#编写,调用微软SQL Server数据库Terrain Server实现地形三维的显示;同时,World Wind也是一个开放的软件,提供了开放的地理信息框架,允许用户修改World Wind本身的代码,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基于开放性的考虑,本系统选择World Wind作为数字地球的开发的基础平台。数字地球平台的运行界面如下图3所示。

2.2 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数据管理

电磁法勘探是根据地壳中各类岩石或矿体的电磁学性质和电化学特性的差异,通过对人工或天然电场、电磁场或电化学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特性的观测和研究,寻找不同类型有用矿床和解决地址问题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电磁法勘探法用于寻找金属、非金属矿床、勘查地下水资源和能源,解决某些工程地质及深部地质问题。电磁法勘探过程中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图4所示。

由上图4可见,测试完毕后,每个测点对应得到一组一维的测试数据,一条测线的测量数据可显示为二维图形,一个测区的数据可以生成三维图形。

系统采用的数据管理策略为数据文件与KML(keyhole markup language,keyhole标记语言)文件相结合的方式。KML是一种采用扩展标记语言(XML)语法与格式的语言,KML使用包含名称、属性的标签来确定显示方式,数字地球平台对于KML文件的解析就是通过解析这些标签得来的。因此,系统将诸如点坐标、经纬度及高度等属性信息写入KML文件;而二进制格式的数据文件保存的则是详细测量信息,二者通过经纬度坐标信息、测点名称等属性可一一对应起来。

2.3 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测点信息管理

可见,作为空间信息支持下的GIS系统,数字地球平台可以有效地组织和显示地理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测区选择与测线部署优化,能够监控野外勘探施工质量。

3 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数据可视化

现有的三维可视化软件开发包种类较多,支持的语言包括C++,Java,IDL脚本语言等,支持的开发环境比较齐全。OpenGL是较多采用的图形库,但它的函数功能复杂多样,对于图形的投影、颜色、纹理、光照等方面的设置繁琐、编码量大,不易短时间内掌握。Open Inventor是一个建立在OpenGL 基础上的对象库,开发人员可以任意使用、修改和扩展对象库。Open Inventor由一系列的对象模块组成,通过利用这些对象模块,开发人员可以花费最小的编程代价,开发出能充分利用强大的图形硬件特性的程序。

在Windows环境下,以.NET为开发平台,采用Open Inventor进行三维地质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可以大大简化开发的过程,而且开发者无需过多关注图形的优化显示,就可以得到极为逼真的图形显示效果。

克里金内插法:为了更好地发挥Open Inventor的各项图形模块功能,前期对数据的处理非常重要,需要将离散、不规则的数据插值处理成规则的网格数据。运用图形仿真方法,插值的过程就是建立所研究变量完整的数学模型的过程。数据场可视化常用的插值方法一般有距离加权反比法,多项式最小二乘法等。在地质统计学中克里金插值方法获得了广泛的应用[3],从统计意义上来说,是从变量相关性和变异性出发,在有限区域内对区域化变量的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种方法;从插值角度讲是对空间分布的数据求线性最优、无偏内插估计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了普通克里金(Kriging)插值方法进行数据的预处理。

4 结语

数字地球平台以高分辨卫星影像为基础,利用无缝拼接技术使影像连续,采用高精度DEM正射校正使其空间位置准确,在此平台上不仅可以显示地形的构造信息,还能够实现油气勘探信息的集成化、可视化综合管理与应用。可见,作为空间信息支持的GIS系统,数字地球平台是地球科学研究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依托,可以有效地组织、显示数据。可视化数据的前期处理非常重要,还需要不断研究寻找速度快、误差小、复杂度低且适合地质数据特点的插值算法。

参考文献

[1]承继成,郭华东,薛勇,数字地球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苗放,叶成名刘瑞,孔祥生,李康荣,徐松浦,张远红,新一代数字地球平台与“数字中国”技术体系架构探讨.2007,11(32):157-158.

[3]丁光华,刘嘉勇,孙克强.基于XML的信息隐藏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8,34(6):155-157.

[4]刘瑞,苗放,叶成名.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油气工程技术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可视化技术研究范文第4篇

可视化在林业上的应用对于林业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研究尤为重要。由于在植物刚刚发育阶段,植物的生长状况无法预测。而根据植物生长模拟曲线或者生长模拟图像来决定施肥、喷农药、以及需要根据分布状况来选择种植种类等众多要求,在植物生长曲线不能模拟,以及植物的分布、生长期、生长问题不能预测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满足,从而不能实现最大化利用土地。其次由于林地,草原或者戈壁的面积较大,观察管理它们需要众多人力。根据可视化数据可以节省人力来预测这些土地上植物的生长状况。因此可视化在林业上的应用极为迫切。

一 林业可视化推广面临的问题

1、推广体制不够健全

林业可视化的研究刚刚开展,林业可视化的概念对于大多数人还很陌生,因此很难对推广林业可视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国内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高校,缺乏林业可视化的宣传机制,导致林业可视化不能普及。

2、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

林业可视化的研究不仅需要理论上的引导,更需要一些计算机等专业的技术支持,然而两者的有效结合还未完成。国内对林业可视化的主要研究机构已经实现了多专业的联合研究。然而其他高校和机构却很难将实现林业可视化进行规模性的联系,因此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

3、缺乏研究资金

基于技术初级阶段的不成熟性和技术经济价值的深隐藏性,林业可视化研究的市场价值现阶段还未具体体现,致使许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公司未能重视林业可视化的研究,因此几乎没有企业投入足够的资金去支持研究。

4、缺乏政府的支持性政策

在技术研究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方针对技术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政府还未出台相关的支持性政策鼓励林业可视化发展。

5、管理机制的系统性需要加强

林业可视化的研究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和图片,而这些数据和图片通常需要由调查部门和统计部门给出,而要获取这些数据和图片需要比较麻烦、复杂的手续。

二 林业可视化技术推广的建议

1、重视市场

市场是技术改革的催化剂。大力宣传林业可视化可以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到林业可视化的研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自发的进行林业可视化研究。首先应针对需要这项技术的企业和公司制定策略,引导林业可视化的市场价值的推广。其次,在学术界也宣传林业可视化研究的作用,促进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增加会促使社会对该技术的了解和研究,林业可视化的市场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宣传。

2、加强学术交流,引进国外林业可视化研究的先进技术

目前在国内林业可视化的研究比较集中,仅在几个高校和研究所中有所涉及,不利于林业可视化研究的推广。因此不同的研究机构之间需要增加一定的纽带,比如会议,科研考察等,以交流相互的学术心得。同时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支持一批学者去国外深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或从国外引进在这项技术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人才,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以便更好的促使他们研究林业可视化技术。

3、建立一些对林业的调查组织,使得林业可视化可以在基层展开研究

由于林业可视化的研究要采集资料,如图片、数据等。这些资料需要从基层进行采集,这样如高校、企业或研究机构等深层次的研究才有保障。因此需要建立常设的基层调查组织,对林木调查,采集数据和图片。对于林业可视化的推广用很大的帮助。

4、改进推广模式,从原来的单纯依靠学校和研究机构等事业单位发展成即依靠政府也依靠企业的技术推广模式

对于林业可视化技术的推广,在其他领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如生产外包,只做技术的推广者;扩大规模向外推广技术。这些模式同样适用于林业可视化的研究。然而,由于此项技术集中于几所高校和研究所中,单单依靠它们自身来推广此项技术,对于技术成熟的促进和技术的认知度的推广显得比较势单力薄。因此要依靠政府和企业来扶持。在技术推广的初期,可以以政府为主导,具体推广策略有:

1)政府主导型推广模式:此种模式主要依赖现有政府推广机构,并需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政府建设基层推广组织,负责采集数据。同时政府需要制定林业可视化技术项目的发展政策,并直接负责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这些项目的实施需要来自政府的一定资金投入,并建立机构进行有效地资源管理。这种推广模式的优势在于政府形象好,影响力大,信任度高,可以削弱推广对象的排斥心理。并且由于设立的机构组织严密,监督力强,使得该模式有良好的效率和可控性等优点。但是由于这种模式对政策的扶持力度有一定的依赖性,容易造成技术与市场脱节。同时这种模式下的机构臃肿,职能和性质定位不明确,不利于发挥科技人员推广的积极性,该模式在市场结合性和组织结构性上略显逊色。

2)企业主导型推广模式:这种模式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企业自己负责筹措,且有企业自主盈亏,因此企业注重于市场前景好、效益高、可以迅速开发的新技术。企业通常拥有优势信息,可以指导客户对新技术的投入,因此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机智的市场灵活性是他们最大的优势。但是企业过于关注利益的得失,使得他们在全局的系统性以及技术的长期开发上有所欠缺。

3)科研单位主导型推广模式:此种推广模式的执行者主要是科研单位。其优势在于整体素质较高,技术水平过硬,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技术咨询和培训的后备力量强大。其缺点是资金来源一般不能自给自足,主要靠政府或其他相关科研基金的支持。同时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容易造成技术与市场的脱节,并且技术的转化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可视化技术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汽车;信息展示;可视化;WebGL

中国分类号:TP393.0;TP391.41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模式,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以其便利、快捷等现代特性,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1],因此提高人们的上网体验就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而浏览器是打开信息的大门,以前的2D网页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3D页面已然成为未来的趋势,再加上信息量爆炸式的增长,信息的可视化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实际上,在日益增长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通过对数据信息更高层次的分析,挖据数据背后潜在的应用价值[2],借助WebGL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形象直观的3D动态图像来检索信息,提高用户的体验。

1 关键技术

1.1 WebGL

传统的Web3D解决方案主要依赖Flash,Java3D以及微软的Silverlight等技术[3]。然而上述技术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难以支持Web端GPU加速,因而难以胜任大规模复杂3D场景的渲染。WebGL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WebGL是一种3D绘图标准,通过结合JavaScript和OpenGL ES2.0来提供一种类似于OpenGL的API[4],并在Web端提供3D加速渲染功能,它完美地解决了现在Web交互式三维动画对插件的依赖和不支持GPU加速两个问题[3]。

1.2 Three.js库

three.js是JavaScript编写的WebGL第三方库,提供了非常多的3D显示功能。Three.js是一款运行在浏览器中的3D引擎,可以用它创建各种三维场景,包括摄影机、光影、渲染器、材质等各种对象,可以很轻松地创建3D动态画面。

1.3 SSH框架

SSH为Struts、Spring、Hibernate的一个集成框架,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Web应用程序开源框架。SSH框架分为四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通过此框架能在短时间内搭建出结构清晰、维护方便的Web应用程序。Struts作为系统的整体基础架构,负责MVC分离,Hibernate架构实现数据库的访问,Spring对Struts和Hibernate进行管理。

2 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本系统采用MyEclipse8.5的JavaEE集成开发环境作为开发平台,系统架构为B/S,采用SSH作为Web框架,选用Apache Tomcat 6.0为Web服务器,后台数据库为Oracle,在以上环境中完成整个系统开发,系统的框架设计如图1所示:

3 物理建模

建模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在确定要显示的内容后,借助Three.js第三库建立模型。模型是以JavaScript脚本为载体,通过建立模型矩阵、视图矩阵、投影矩阵来模拟事物,从数据库中加载数据到模型中,再通过支持HTML5的浏览器渲染出来,得到动态的三维画面。例如我们要模拟一个汽车和汽车周围的景色,要编写JavaScript脚本代码创建Three.js提供的摄影机、光影、渲染器、材质等对象,建立汽车和周边的景色模型。

3.1 汽车信息可视化模型

要把汽车信息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展示给用户,建模是相当关键的一步,将汽车元素和数据信息结合在一起是本论文可视化的标准。

3.1.1 零部件结构模型设计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的组成部分,零部件的性能最终影响到整个汽车的性能,所以零部件在汽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把零部件结构以三维动态画面展示出来,不仅让用户能对零部件有详细的了解,而且为汽车专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条件,不用现场操作零部件就能轻松地了解零部件内部的结构。所以零部件的建模要以三维动态图为主,小零件能支持拆解和安装,把整个安装和拆解的过程展示出来,给用户全新的体验。

3.1.2 汽车模型设计

模型的建立与可视化展示数据的需求相关,当要展示汽车表面和内部结构时,将对整个汽车进行建模,把汽车虚拟化成网页图像,并且能实现开车门、旋转、开车启动等功能,当点击汽车零部件时可以展示零部件参数,把整个汽车以三维的可交互页面展示给用户,用户想了解该品牌的汽车时,只要打开该品牌汽车的页面,就能查看到汽车所有的参数,从各个视角欣赏汽车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为用户提供有效信息,模型主要功能如图2所示:

4 数据库设计

模型矩阵是用数据来填充的,这些数据从数据库中获取,模型对象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数据库的E-R图如图3所示,用户权限表规定用户只能根据权限访问汽车信息表,汽车信息表中记录了汽车模型的外形和位置坐标,零部件表记录汽车零件的位置坐标信息,图表展示信息表是点击某零件弹出对应参数图表的数据源。

5 可视化信息展示

可视化是采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形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者图像显示出来的技术,本文是基于WebGL可视化技术开发的。可视化数据信息的展示要通过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发出请求时先通过模型框架,模型框架判断用户点击事件,通过HTTP协议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端接收到请求信息交由SSH框架进行处理,由框架向数据库访问数据,再把数据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把数据填充到模型中,得到数据填充的模型要通过支持HTML5的浏览器渲染,整个可视化过程如图4所示。

6 结束语

本论文借助WebGL三维可视化技术和Three.js框架,建立了汽车信息可视化系统,通过3D动态汽车模型对汽车数据信息进行了可视化展示,使汽车信息数据的展示融入了汽车元素,形成了汽车行业独树一帜的汽车数据展示平台,不仅提高了用户的视觉体验,而且把有效的信息直观的传达给了用户,即利于用户理解,又能挖掘出数据背后潜在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义.Web3D及Web三维可视化新发展――以WebGL和O3D为例[J].科技广场,2010,12(05):81.

[2]金玮,孙艳,张克君.Web信息检索技术中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07,26(1):39.

[3]殷周平,吴勇.基于WebGL和AJAX的WEB3D应用研究――以在线3D协作交互式设计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9(1):58.

[4]刘爱华,韩勇,张小垒.基于WebGL技术的网络三维可视化研究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5):79.

作者简介:朱向雷(1981-),男,河北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汽车行业数据应用与研究。

可视化技术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可视化;点密度;聚类

中图分类号:TP391.41

近年来,随着数据仓库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的发展,可视化技术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所谓数据可视化是对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的数据的可视化,它是可视化技术在非空间数据领域的应用,使人们不再局限于通过关系数据表来观察和分析数据信息,还能以更直观的方式看到数据及其结构关系[1]。

在电力、医学、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应用系统中,往往需要把相应区域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以更直观形象的反应区域数据分布问题。区域数据的可视化比较适合于用点密度图来描述,更符合人眼对密度判定的感知与决策。用点密度图来显示区域数据密度图上通常用打上圆点或其它符号在给定的特定区域描绘特有的数据,符号都可以代表一个实体或一个群体。点密度图对表现特有数据时它们通常可以在区域之间进行比较,这些符号或圆点并没有明确的指所在的位置它们通常是代表一定范围之内的多边形区域里的数据。通过对相应行业区域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可以为行业决策分析发展提供更稳定可靠的分析依据。本文提供一种基于密度聚类的区域数据可视化方法,通过该方法得到区域数据密度可视化的直观效果图,可以为行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决策分析发展提供更稳定可靠的依据。

1 创建多维区域数据集

创建用于聚类和数据负荷分析的多维数据仓库集D[2],主要包括具有行业代表特征的数据子集、相关联的气象信息数据子集、相关联的地区信息代码子集等,以多维方式建立的数据模型有利于简化业务分析复杂度和提高数据查询性能。

图1 多维区域数据集示意图

图2 三维立体信息数据模型图

2 基于密度计算的聚类模型

(1)对多维数据仓库集D,按照如下聚类目标的估计模型[3]确定聚类中心点: ,xi,xj为数据集D中的数据点。

其中σ选取0.5,选取密度最大的前k个数据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点,形成D?,D?包含k个初始类子集{d1,d2,…dk}。

(2)依次计算初始类子集中每一个对象sl到k个种子点的距离,其中:l={1,2,…,n},将sl逐个分派到其最近均值的类中去,重新计算接受新对象的类和失去对象类的均值 (sl∈di)。

(3)重复第(2)步,直到各类再无元素进出[4]。

3 区域数据可视化

(1)对于一定范围内地理区域,形成相应的不规则多边形的集合V[5],并计算出V中各个多边形Vi(i∈l:n)的边界条件,即多边形Vi各个顶点x,y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min,xmax,ymin,ymax}。

(2)对于每个di(i∈l:k)中的点P(x,y),读取点P的坐标并遍历集合V,确定点P坐标的范围{xmin

(3)对于点P和V?,从P点引出向右射线,判断P与不规则多边形Vi(Vi∈V?)边界的交点数,如果焦点个数为0或偶数则点P不在Vi对应区域内。若P点的向右射线恰好过边界顶点,则可以将向右射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个小角度,继续前述步骤进行判断(但要求移动后的P点属性没有发生变化);

(4)在Vi中打印输出P点,重复本步骤,直到{d1,d2,…dk}中所有数据点打印输出完毕。

图3 区域数据密度点生成流程图

3 结束语

本文中的算法适用于电力、医学、农业、现代服务业中,在商业网络应用中,可就产品线上线下订单及物流分布情况进行特点分析,可有助于相应的产品调度配送方案调整。通过本文中方法得到区域数据密度可视化的直观效果图,可以为行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决策分析发展提供更稳定可靠的依据。例如可以在所属地理辖区内实现对任意时刻任意地区的电力负荷信息的总览,便于实现宏观调控和决策。对任意时刻任意地区的电力故障信息的总览,便于实现预防应对和抢修决策。在农业应用领域中,区域数据可视化可以与遥感监测等进行紧密结合,为农作物种植形态的结构规划提供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勘,周晓峥,周洞汝.数据可视化的研究与发展[J].计算机工程,2002(08).

[2]刘涛,杨劲锋,阙华坤.基于聚类的线损分析研究[J].华东电力,2013(07).

[3]Adriano Moreira,Maribel Y.Santos and Sofia Carneiro[J].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s.DBSCAN and SNN.Version 1.0,2005.

[4]Baolin Yi,Haiquan Qiao.An Improved Initialization Center Algorithm for K-means Clustering[J],2010.

[5]樊淑丽,基于SVG的电力系统信息可视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

可视化技术研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力机房 智能巡检 可视化 场景展示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具有数字化与高度信息化集成的电力信息系统成为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手段。电力机房,为整个电网系统提供所有应用服务运营的场所,是电网中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的数据交互连接桥梁与应用服务无缝集成的平台,但是,目前大部分电力机房在投入使用后的管理仍然有较大不足,日常运维、巡检还停留在人工通过肉眼查看的方式,这样不仅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同时由于容易出现设备管理与机房空间管理的混乱而对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与可扩容性产生隐患。因此,当下迫切需要一套能为电力机房管理人员提供直观、远程、便于操控的智能巡检技术来解决此类问题。

1 机房日常巡检

1.1 巡检周期

巡检是电网日常维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般来说,巡检工作分为例行巡检、节假日巡检、自然灾害和重要通信期的巡检。机房的管理要求是定期对机房的状况进行巡检,如每天早上某一时间和晚上某一时间要求巡检人员进入机房对机房内设备进行巡检。为保障机房的稳定运行,最简单的手段就是增加巡检的次数,缩短了对机房的巡检时间间隔,便于更全面地了解机房内各系统的运行情况。

1.2 巡检内容

对机房设备进行巡检时,主要包括机房各类基础设施、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巡检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告警或缺陷,同时巡检的路线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一个典型的机房巡检在进入机房时首先要对空调运行情况进行查看,然后对机房的温湿度进行查看,最后依次对各个设备进行巡检。

1.3 巡检记录

巡检记录可以直接反映巡检人员对机房设备巡检的结果,是体现机房内设备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巡检记录的细致程度依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机房有所差异,一般而言,比较关注于机房的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重要设备的指标等内容。

2 智能巡检技术

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电力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承载这些设备的机房监控手段、信息化建设水平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巡检方式目前正逐步向智能化巡检方式过渡,有应用智能机器人进行巡检的技术研究,有用信息系统数据挖掘进行巡检的技术研究等方式。

2.1 基于业务域的机房智能巡检

由于电力机房承载的系统较多,且系统跨区域跨机房的布局,单一模式下的机房巡检模式难以适应各种各样的业务系统,在兼顾巡检工作共性,如工单管理、信息记录、报表分析情况下,对特定业务域的巡检要体现其业务特性。

基于业务域的智能巡检策略其核心思想是:

(1)以机房基础信息为各业务域的共性,涉及巡检工作的基本内容,如巡检路径、工单管理、巡检周期等内容提炼出共性,这些共性的集合作为机房基础智能巡检的公共项。

(2)针对不同业务域的特点提炼出属于该业务域巡检的必要项,并加以规范化,形成属于该业务域的智能巡检模板。

2.2 基于场景可视化的机房智能巡检

可视化展示无疑是机房智能巡检中重要的环节,其关键在于巡检工作如何进行可视化展示,如机房基础性质的资产可视化、容量可视化等内容显然不是智能巡检工作的重点,而实际设计中由于可视化工作具有开发周期,因此要尽量提炼巡检工作展示的共性。

2.2.1 拓扑可视化

任何业务域是有其拓扑分布,即逻辑关系,对于以业务为导向的智能巡检策略,拓扑可视化是基础功能。

2.2.2 端口可视化

端口可视化不仅指设备端口呈现在巡检人员面前,还指其连接关系,信息数据均能够呈现,即端口可视化涵盖了信息可视化。

2.2.3 故障可视化

故障点处于何处,要一目了然的呈现在拓扑图上。

2.2.4 方法可视化

不仅要能够找到故障点,还要有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是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即机房智能巡检的设计必须具有专家知识库,否则难以称之为“智能”。

2.2.5 报表可视化

对形成的策略,解决方式,解决结果以报表形式呈现给管理人员。

2.2.6 路径可视化

对巡检的路径,周期,记录等基础信息形成简洁有效的方式方法。

3 智能巡检系统开发

智能巡检系统使生产流程及时准确地按照巡检计划进行,并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了解企业内部各工作点的数据信息,并提供相应的分析策略,为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 。

3.1 系统构架

机房智能运维系统开发的内容涵盖机房3D建模、软件3D引擎加载、机柜室内定位、机房空间定位、数据库同步等关键技术,最终呈现给运维人员的是智能化、自动化的动态可视化自成像运维管理平台。系统具体构架见图1。

3.2 系统功能

3.2.1 机房场景可视化

机房是立体的空间概念,包括所在环境、配电、制冷、消防、通信机柜、布线等多种环节,机房3D建模技术实现机房的桌面化3D呈现,实现机房可视化管理,可实现环境可视、机房可视、机柜组可视、机柜可视、设备可视、端口可视,实现所见即所得。

3.2.2 IT资源业务域分类管理

各类IT资源分布于实际的物理机房中,这些设备之间是构成特定的业务关系的,比如营销系统、办公系统、抄表系统,将这些设备根据业务、逻辑、冗余等关系进行分类能够构成不同的业务域,准确、按需求的描述设备间的内在关系,尤其是在一个设备参与多个业务的情况就更能够展示准确,实现业务层次的“所见即所得”。

3.2.3 连线资源智能配线管理。

设备布局布线对机房管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施工方与运维方不一致,施工标准不统一,运维人员传承等方面的问题,与IP层监控日益完善相比,物理层的配线管理成了机房智能运维的短板。

3.2.4 机房IT设备资产管理。

智能运维技术包括机房IT设备的资产管理功能,对现代化信息机房来说,机房内的设备种类千差万别,数量巨大,靠人工管理及维护不仅容易出错且很难快速定位及查找,对其历史状况更是难以入手了解,尤其是遇到设备移动,机房搬迁状况时,且机房规模越大其管理复杂程度越高。对IT设备引入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内存储有该设备的历史及当前配置信息,生产相关、物流相关及运行相关的静态信息,与运维平台交互的可配置动态信息等。

3.2.5 核心设备状态管理。

机房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是运维人员最为关心的核心设备,需要高的关注度,核心设备除基本的生产信息、物流信息、配置信息等偏静态的信息外,动态的运行状态信息如CPU使用率、进程数、数据流量、设备温度、内存使用率等实时运行信息的提取、存储、分析、预警是帮助运维人员管理核心设备的重要辅助手段。

3.2.6 机房自动巡检功能。

机房定期巡检是运维人员日常管理的重要职责,平台提供自动巡检功能,结合机柜微环境管理,IT设备动态运行信息提取功能及机房3D可视化呈现手段帮助运维人员获得量化的巡检数据,提高机房运维效果及运维效率,减少甚至摆脱靠运维人员目测方式进行巡查,提供数字化运维数据及报表。

4 应用成效

4.1 应用成效

非结构性场景展示已经在本人单位予以实施,并在可视化场景基础上融合了动环监控、网络监控分析、电子配线数据等相关业务信息,使运维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

(1)节省机房运行维护费用。实现机房3D自成像可视化、精细化管理,可快速实现设备自动定位,设备快速查找,提升效率70%以上。

(2)实现设备动态信息提取提与分析,提前预警设备问题,在设备故障时能快速查找问题的根本原因,设备平均故障解决时间减少30分钟,通过设备预警方式解决问题占总问题数的60%,通过专家系统引导故障解决目前占比在25%左右。

(3)将日常巡维工作桌面化呈现,减少运维人员工作压力,提高运维深度及广度,提高机房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建立了普通配线架改造为电子配线架的标准。

(4)通过研究,提高了专业技术及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智能化应用水平。通过系统的应用,解决了机房信息碎片化和数据孤岛的现象。

4.2 行业推广

通过此项目实施,为电力机房管理人员提供直观、远程、便于操控的管理系统,有效减轻了基层人员机房日常巡检的业务工作量,也有利用机房管理人员更加容易的把握在信息机房中的各种隐含信息、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策略肀苊飧骼喙收细电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损失。

参考文献

[1]詹鹏,曾玉荣,吴峥.电网通信网络设备智能巡检体系研究及应用[J].电信技术,2014(04):69-72.

[2]付晓峰,付兴武,李楠.智能巡检系统的开发与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控制工程,2014(05):17-19.

作者简介

李峰(1983-),男,河北省保定市人。现为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

作者单位

可视化技术研究范文第8篇

关键词:勘探开发 远程应用 可视化 三维显示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7-0066-01

1、引言

远程显示技术主要有Client/Server模式和Browser/Server模式,将应用软件安装在服务器端,客户端通过轻量级软件或者浏览器,即可实现随时随地调用服务器端的应用[1]。这种支持“瘦客户端”、“胖应用”模式的远程软件有很多,比如:VNC、XenDesktop、XenApp、SGD等,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远程桌面和远程应用。在油气勘探开发云中心的远程技术部署中,不但需要专业软件的远程二维、三维显示,而且对传输后的图像质量要求非常高,同时还需要满足应用的大规模并发,因此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优化的解决方案。

2、解决的问题

虽然目前石油勘探开发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各海外项目的发展状况却不尽相同,尤其是勘探开发业务存在着较多急需解决的信息化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海外作业中心由于地点分散、设备规模有限等种种原因,造成各中心之间数据缺少统一管理,软件无法共享,不但存在重复投资现象,而且无法达到规模化效应,不能满足高密度采集的高性能计算以及海量存储的需求;

(2)海外作业中心缺少专业的海外作业信息化支持管理平台以及技术支持团队;

(3)缺少与各类勘探开发生产系统高度整合的协同、决策环境。

通过勘探开发专业软件远程显示技术研究,在勘探开发云中心部署远程调度系统,从而实现专业软件的云中心总部级部署,满足海外业务扩展对专业信息化的需求。

3、技术架构分析

勘探开发专业软件远程共享技术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实现远程三维可视化显示,以及如何处理大规模并发显示的问题。表1是需要远程使用的部分主流专业应用软件,涉及地震资料处理、综合解释、油藏建模和数值模拟,显示内容包括二维和三维,操作系统平台有Windows和Linux,软件基于OpenGL专业图形库。

图1是勘探开发云计算中心远程显示技术架构图,方案由LiveQuest和XenAPP两大系统组成。LiveQuest系统通过门户入口,实现专业软件的三维可视化远程使用,并提供异地远程协作功能。Citrix的XenApp可以在数据中心服务器集中管理应用,在客户端安装ICA[2](Independent Computing Architecture)客户端,通过IE浏览器可访问服务器端应用程序。

用户入口采用统一的门户系统,实现用户统一管理,应用统一。无论是内网用户或者互联网远程用户只要安装相应客户端程序[3],都可以实现按需使用二维、三维专业软件(如图1)。

可视化服务器组成资源池实现负载均衡功能,系统根据当前可视化服务器的实际负载情况,将用户请求优先分配到较空闲的服务器上,IIPServer为专业应用提供三维图像加速和压缩。

应用服务器与可视化服务器之间通过系统指令,建立通信通道,应用服务器将图像渲染指令发送给可视化服务器,其本身不参与图像计算的过程。部署相同专业应用的应用服务器,也可以进行资源池化设计实现应用级的负载均衡,这种设计的前提是资源池内的专业应用系统环境相同,并且后台调用相同的数据库系统,比如:Omega、DeoDepth、OpenWorks等。无论用户启动的是哪台应用服务器,他使用的软件以及工区数据都是一样的。

门户系统实现了Livequest和XenApp系统的统一整合,在门户中就可实现各类应用的后台,管理员无需再到Farm服务器中单独应用系统,同时Livequest通过插件可实现通过Citrx ICA协议的三维图像显示[4]。

4、结语

本文综合概述了勘探开发云计算中心远程显示的架构设计,通过创新性的整合目前主流的两款专业远程显示系统,可视化服务器以及应用服务器的负载均衡设计,较好地解决了勘探开发领域大规模并发二维、三维远程显示问题,指出了下一步优化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郑羽.Provisioning Services与XenApp联合组建局域网应用环境的研究.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19):262-263.

[2]董慧,基于Citrix的异地软件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2009,(1):49-51,54.

[3]宣华.依托信息技术的高校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1245-1248.

[4]Thinanywhere,/pro3dcit.ph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