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第1篇

一、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条理化

电功率这一部分内容概念多、公式多、规律多,进行必要的梳理,可以使学生储备的知识条理化,也便于学生记忆。

二、分类掌握电功率常见题型,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1.有关电功率定义式P=Wt的计算

【例1】 一只白炽灯泡标有“PZ220―40”字样,1kW・h的电能可以供它工作多长时间?

【例2】 教室里有“220V,40W”的日光灯16盏,“220V,100W”彩电1台,“220V,160W”投影仪1台。若以上用电器平均每天工作5h,则一间教室每月(以20天计)耗电多少千瓦时?

要注意电功率的计算有两组单位:一是J/sW,一是kW・h/hkw。

2.灯泡的亮度问题

灯泡的亮度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电灯亮说明单位时间内电灯消耗的电能多,也就是电流做的功多,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就是电功率,也就是电灯的实际功率。

【例3】 将标有“220V,100W”的灯泡接在110V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少?(设灯丝电阻不变)

由此题可得结论: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实际功率是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进一步可以得出U2额P额=U2实P实,也就是P实P额=(U实U额)2。

【例4】 标有“220V,100W”的灯泡L1和标有“220V,60W”的灯泡L2串联在220V的电源上,两灯的实际功率各多大(不考虑灯泡工作电阻的变化)?哪盏灯亮?当并联在220V电源上时,它们的实际功率又各为多少?哪盏灯亮?

由此题可得结论:灯泡不正常工作时,先求出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的灯泡,实际功率越大,灯泡就越亮;串联电路中电功率多用P=I2R来计算;在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小的灯泡,实际功率越大,灯泡就越亮;并联电路中电功率多用P=U2R来计算。

3.比例关系计算问题

串联电路中,除了电流相等之外,所有的物理量之比都等于电阻之比;并联电路中,除了电压相等之外,所有的物理量之比都等于电阻的反比。

【例5】 标有“6V,6W”的甲灯和“12V,12W”的乙灯并联在6V的电源上(假设灯丝的电阻不变),则甲、乙两盏灯的实际电功率之比是多少?

【例6】 两个电阻并联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功率之比为P1∶P2=9∶25,若将这两个电阻器串联在同一电源上,其功率之比为多少?

4.有关电动机的计算问题

【例7】 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220V,通过线圈的电流为10A,若此线圈的电阻为2Ω,那么它的电功率是多少瓦?这台电动机1min内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

结论:求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时要用P=UI,求电动机电阻的发热功率时要用P=I2R。

【例8】 某施工工地用直流电动机提升重物,重物的质量m=100kg,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为110V,当电动机提升重物匀速上升时,经10秒钟可以上升4.5m,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5A。设不考虑摩擦。(g取10N/kg)求:(1)电动机的机械效率。(2)电动机线圈的电阻。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第2篇

综观近几年各地中考测试题,该部分考查的题型遍及选择、填空、实验、计算等等,涉及的题型多,所占比例大,且试题考查的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突出科学探究和知识应用,所以是同学们应该加强理解掌握的知识.

考点一: 电能

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能量转化情况,对电能表作用和主要参数的理解以及电能表的读数方法.常见的题型是选择和填空.

考题赏析

考点二: 电功率

电功率是该部分的重点知识,主要的考点有电功率的理解、计算和测量,用电器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理解和计算.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选择、填空、实验和计算.由于电功率问题与生活、生产实际 联系紧密,综合性和灵活性较强,便于命制出能力要求层次较高的题目,所以许多中考物理试题的“压轴题”常出自此考点.

1. 由公式P=W/t=UI,我们可以看出,电功率的大小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用电器的电流I两个因素有关,不能单纯地说电功率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正比.因为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通过用电器的电流也随着变化.

由公式W=Pt,我们又可以看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决定于用电器的功率和通电时间,所以说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只能说明该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快,并不表示它消耗的电能多.

2. 电功率的测量

(1) 实验室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和原理

根据P=UI,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需要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测量电路如图所示.

(2) 家庭电路电功率的测量

根据P=W/t,用电能表、秒表可测量出家庭电路用电器的电功率.

测量步骤:

① 断开电路中其它用电器的开关,只闭合被测用电器的开关;② 从电能表上计算出该电能表转盘转一周消耗的电能W;用秒表测出电能表转盘转n周所用的时间t;③ 则被测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为P=W/t.

考题赏析

例2 (2012莱芜)一支标有“220V、200W”的电烙铁,为了使电烙铁不工作时不会完全冷却,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S为单刀双掷开关,L为一只额定电压为220V的灯泡.使有电烙铁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工作状态,新设计的电烙铁参数如表所示.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 选用灯泡的规格应为“220V、100W”

B. 电烙铁的电阻为242Ω

C. 当S拨向2时,电烙铁处于工作状态

(1)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 某次实验时,电压表示数如图1乙所示,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2.2V;如果要使灯泡正常发光,应该向 (选填“A”或“B”)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3) 小菁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如图1丙所示的I-U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是 .

(4) 某同学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2所示,则出现的问题是 .

(5) 在实验中,小章同学发现当小灯泡两端电压减小时,它的亮度随之减弱,测量的小灯泡电阻也相应减小,造成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

A. 导体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

B.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

C. 电压减小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不变,电阻变小;

D. 电压减小时,小灯泡亮度变暗,温度变低,电阻变小.

剖析?摇 测小灯泡功率实验是利用P=UI计算灯泡的功率,要测出在不同电压下小灯泡两端电压以及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在连接电路时要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的选择要正确,滑动变阻器要保证“一上一下”,能够起到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的作用,并且在闭合并关前,滑片应处在阻值的最大位置,以保护电路.三次测量目的是测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额定功率和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实际功率,并加以比较,寻求小灯泡的发光亮度和实际功率及实际电压的关系,切记与测电阻时在数据处理上不同之处.电阻的大小除了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之外,还受温度的影响,灯泡两端电压越小,功率越小,灯泡温度越低.

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图、电压表读数、电流表指针的非正常偏转、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滑动变阻器的调节、求灯泡额定功率等问题,是电学实验的常考内容.对电表读数时,首先要确定电表的量程与最小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所指电表刻度线读数;由图象找出灯泡额定电压所对应的电流是解第3问的关键.伏安法测电功率是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也是各省市中考必考题目.本题虽难度不大,但是考查的内容很全面,注重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解答本题关键就是基础知识掌握要牢固全面,坚决杜绝眼高手低、似是而非这种现象.

考点三: 电与热

电流热效应的实验探究、焦耳定律的计算是该部分的重点知识,如何正确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的危害也是同学们应该掌握的一项生活技能.考查的方式有选择、填空,也有实验和计算,形式灵活多变.

考题赏析

考点四: 安全用电和生活用电常识

该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该部分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保险丝的作用、测电笔的正确使用、触电及其急救是考查的热点知识,常以选择、填空、作图等形式出现,几乎每年中考试题都有出现,但分值不大.

考题赏析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第3篇

例“在家用电器中,有许多电器的电功率是不同的,下表列出了小明家的部分电器的电功率.

电器电功率电器电功率电器电功率空调1000 W电熨斗500 W电冰箱100 W电热水壶1000 W电视机200 W电扇100 W微波炉1000 W电脑200 W手电筒0.5 W小明在开着空调的房间里使用电脑,而且电热水壶在烧开水,如果家里只有这几种电器(各一件)在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请你回答:

(1)电路的总功率和总电流各是多少?

(2)如果每天平均使用3 h,以上几种电器一个月(30天)用多少度电?”

(3)请你替小明想出在家里节约用电的两条小措施.

解这是一道常见的电学应用类题型,三个问题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容易,在提问上很具有层次性,能够体现出电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拿到这样一道题目,首先要做的是认真审题,确保对题目中出现的各个变量的分析,剔除混淆项,保留有用项.题目中给出小明家部分电器的电功率,又在提问环节做出了限定,即处于工作状态的电器只有空调、电脑和电热水壶.剩下的电熨斗、电视机、微波炉等等项目是作为混淆项存在,在题目中真正需要考虑的项目只有三个,即空调、电脑和电热水壶.把多余的混淆项目剔除,考虑有用的三个.面对第一问“电路的总功率和总电流各是多少?”,可以很轻松地对“总功率”做出回答,将相关各项的电功率带入相加,即得

P=1000 W+200 W+1000 W=2200 W.

至于总电流的问题,则涉及到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阶段.

对题目给出的项目中做出剔除和保留之后,需要进一步联系所学知识,调动相关的公式进入第二步的解答.前面已经回答出总功率是2200 W,又涉及到“总电流”,根据所学知识,立刻应该联系到P=UI这一公式,其中家庭电路中的电压为220 V,即U=220 V,功率在前一个阶段已经算出,即P=2200 W,三个变量两个已经明确,对于剩下的一个,只需要将公式变形,即将P=UI变形为I=P/U,则可求出

I=2200 W220 V=10 A.

至此,该题的第一问两个问题全部回答清楚.

把第一问解决之后,应当以最简洁的方式把过程表述清楚,将答案清晰地呈现出来.确保从格式到过程到答案都准确无误之后,开始着手第二问的问题.解决第一问的过程中,已经将多余项剔除,因而解决第二问时,可以直接借助第一问的成果.在第二问新增的变量是时间,问题指向电功率.这样就可以直接引入公式W=Pt.因为电功率的单位是kWh,因而在带入各数据之前,需要先将各数据的单位进行调整.时间单位是h,这个与题目给定的时间单位相吻合,不需要再做调整.第一问中,功率给定的单位是W,与该题目要求的单位之间存在差异,因而需先将该单位换算.即2200 W=2.2 kW,单位统一之后,将各个项的数据代入到公式W=Pt,得

W=2.2 kW×3h×30=198 kWh.

至此则标志着第二问解答完毕.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第4篇

一、因为兴趣,使初中生更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是很抽象的,而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与相应体积的数值,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若结合实验,初中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又如在串、并联电路中,对于总压和分压的关系,没有实验来学习也是很抽象的,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二、因为兴趣,使初中生更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许多物理学的规则、公式,都是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数学的严密推导而得出结论。这又是一个学习的重点,所涉及为两大方面:其一为逻辑推理方式;其二为思维的方法.例如电学中的电功率计算公式:P=UI,我们不仅要知道其表达式,更应知晓其推导过程:电功率是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P=W/t,而W=UIt,则可得:P=UI。

三、通过对搜集故事、生活实例等情境的探究,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初中生的兴趣

比如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入奥斯特、法拉第、安培等科学家的故事,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初中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初中生,培养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再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实验”以前先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初中生的视觉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探究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初中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

四、通过对实验中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的探究,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初中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被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才能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让初中生感到出乎意料,这样能顺应初中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初中生的感官,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遵循初中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引发初中生的注意,唤起初中生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覆杯实验以及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初中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两个半球为什么贴得那么紧?”带着这些疑问,初中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五、通过对实验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初中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

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初中生思维的障碍。初中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为了使初中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初中生进行猜想并展开探究: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弹簧秤示数说明了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随着问题这样一层一层地循序渐进,初中生在探究实验问题过程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家庭电路;特性;安全;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33.7

初中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率等概念,以及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规律,具备了一定的电路计算能力,为学习家庭电路打下了基础。联系实际进行家庭电路教学,可达到容易学,记得牢,学以致用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家庭电路是常见的一种电路,较为复杂。学习家庭电路应跟一般电路比较找出异同点,并根据家庭电路的特点,应用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规律,解决问题。家庭电路有哪些特点呢?

1、家庭电路的电压和频率是确定的

在我国,家庭电路的电源电压和频率是统一的。电压为220V(可以有一定的变化范围),频率为50Hz。接电源的两根引线,一根称相线(俗称火线),另一根称零线,零线一般接地。使用用电器必须做到用电器的额定电压跟电源电压一致,即220V(或220V~230V范围),用电器的频率跟电源的频率50Hz一致。从国外带来的用电器能否使用,必须检查电器的这两个参数。

2、要关注电功率和电能

家庭电路的电功率相当大,我们必须关注电器设备的电功率。一般像照明灯这类的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其消耗的电功率称为额定功率。照明灯标有两个参数: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例如标着“220V100W”的白炽灯,清楚的显示了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如果是电动机,额定参数较复杂;有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电动机其消耗的电功率不一定等于额定功率。只有所带的负载是额定负载,电动机又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其输出的功率称额定功率。这时电动机的电流为额定电流。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的乘积为输入功率,不是额定功率,它大于额定功率。若用电器所加的电压不是额定电压,用电器就不能正常工作,实际功率不等于额定功率,长期使用可能会出事故。

由于用电器的电功率相当大,电路消耗的电能是个重要的问题。首先是电能的测量,要引入电能表。要求会使用电能表,主要是电能表的读数和电能的计算,它跟一般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不同。其次是节约电能,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使用用电器。。例如使用空调器选择合适的温度,缩短使用时间等。

3、要安全用电

家庭电路的电压较高,使用不当,会有触电的危险,应高度重视。要让学生懂得触电的原因。实践证明,通过人体心脏电流达到30mA,时间达15S,就会导致死亡。若人的左手接触相线,双脚接地,人体所加电压220V,在最坏的情况下,人体的电阻约1000Ω,根据欧姆定律可算出通过人体电流约为220mA,立即危及生命。为避免触电事故,必须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不仅如此,还要有保护措施,以防止电器事故的发生。例如使用三孔插座(也称安全插座)和三脚插头(也称安全插头),插座上孔标有“”符号的要跟大地相连接或跟电源零线直接相连接,前者称为保护接地,后者称为保护接零。两种保护措施接线方法不同,适用场合也不同。前者适用于电源零线未接地的场合,后者适用于电源零线已接地的场合。在我国供电系统电源大多已接地,所以三孔插座应采用保护接零。《科学》教材中只提保护接地的措施,并不妥当,因为电源零线已接地的供电系统,采用保护接地反而有触电的危险。什么样的电器该用三脚插头?教材以功率为标准,提出大功率的用电器一般应使用三脚插头,该说法也不妥当。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必须用三脚插头,且要保证电器金属外壳可靠接地或接零。现在我们使用的三脚插头,带有“”符号的那只脚特别长,其目的是在保护措施落实的情况下,另外两脚接通电源,体现了插头设计人的安全意识。

照明灯一般不采用插头和插座,通过开关接电源。为了使用和维修的安全,规定开关接在相线那一侧电线段。如果是螺丝口的电灯,相线接灯头的中心接头,零线接螺丝接头,以保证人体不会碰到相线。

此外还有很多保护措施,例如短路保护。电路中串入熔断器,以防电路万一短路或功率过大产生过大电流,使熔断丝很快过热而熔断,达到自动保护的目的。

4、家庭电路的安装不同于一般电路

家庭电路不同于一般电路,家庭电路要满足其特殊的要求。除了电源和用电器外,电路还得有电能表、总开关、熔断器等装置。电能表用于测量家庭电路消耗的电能,供电系统的电源线经电能表接家庭电路。总开关用于控制家庭电路,它不同于一般电路的开关。它一般是采用双刀单掷的闸刀开关,双刀分别串联在相线和零线上,断开时同时切断电源的相线和零线,以确保与电源完全断离。它有一定的要求,即选择合适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一般开关上装上熔断器,起到短路保护作用。若电路设分支电路,每个分支路可接分支开关,并装备分支路的熔断器,以保证某一分支电路出现短路故障,该分支电路熔断器自动切断电路而不影响其它分支电路。

家庭电路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电路导线总是双线走向,即每一分支电路或某一用电器,其导线总是两条线平行相连或互相结合。这是因为交流电源电流大小方向做周期变化,采用单线走向会造成电流变化引起导线周围的能导电部分(例如铁管或墙壁)产生微弱的感应电流。双线走向恰好使电流变化抵消而无感应电流。我们在设计电路安装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物理;电学;误区

有一句话道出了理科各科的特点:“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许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特别是电学不好理解,面对物理就像是雾里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调查,发现有此感觉的学生在学习中都同样走进了如下学习的误区中,本文希望通过对误区进行标识,帮助同学们走出学习的误区,提供参考的方向。

误区一:电阻不能做导线

这些同学认为平时使用的导线(铜线)电阻很小,实验的电阻元件都是完成的,只需一个个连接入电路中就可以了,而且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于是普遍地认为“电阻不能做导线”致使不能正确判断电路中的故障。

例1:两个灯泡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灯L1的电压,当开关S闭合后,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这可能是灯L1出现了 ,也可能是L2出现 故障,若电流表没有示数,而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其故障可能是 。有此错误认识的同学解答为:断路;短路;L2短路。

例2:如右图是李华连接的“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的电路图,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为零

B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迅速发生最大偏转,电表损坏

C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2.8V

D电流表示数为0.4A,电压表示数为2.8V

多数学生错误地选择了A。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导线都是有电阻的,导线越长电阻就越大。

误区二:断章取义

在电学一章中,各种概念定律都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有些同学往往在学习中对概念定律的认识出现“断章取义”的错误行为。

如:在学习焦耳定律的时候,先是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实验再进行分析归纳推导。但是有的同学在实际应用中只记住了实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R成正比,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多”,忽略了它的前提条件“在通电电流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又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特点时,有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到实际应用时就变成了“电压跟电阻成正比”的错误认识。而对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的认识到了实际应用时却变成了“电阻跟电流成反比”了。最后干脆就一起推翻了欧姆定律,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是物理学发展史上多么悲惨的事呀!

因此,我们对电学中概念定律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要断章取义,同时还要学会对物理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学会对物理实验的层层剖析;学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误区三:死记公式

由于电学在初中物理中占的比例较大,知识面广,公式比较多。学习中,很多同学都以为只要记住了电学公式就行了,往往忽略对公式表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例1:已知:电阻R1=10Ω, R2=20Ω,(1)先将两电阻串联,求串联后电阻?(2)若将两电阻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又为多少?

解错过程:

已知R1=10Ω, R2=20Ω

(1)由,

R总==6.6Ω

(2) 由R总=R1+R2

R总=10+20=30Ω

分析:本例题考查同学们对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的认识和应用,由于该生过分强调自己记住公式,但不理解公式所表述的内容,最后造成乱用公式的错误现象。

例2:小宁在“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的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字样,小灯光上面的字样模糊,但已知其额定电压是2.2V或3.8V。他按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当他认为小灯泡接近正常发光时,再去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小宁经过思考、分析后,重新实验,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即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10Ω)。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转贴于

分析:本例考查同学们对电功率推导公式的理解应用能力,由于该生只记得电功率公式却不理解公式的应用要求:“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造致在使用数据时出现“张冠李带”的错误现象。

由此可见,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不但要熟记公式,还注意如下几点:

(1)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2)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3)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4)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5)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习电学的时候,对基础的概念定律和公式要有正确全面的理解,切忌形而上学的学习态度。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第7篇

一、从生活现象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规定:从生活中走向物理。初中物理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声学知识、热学知识、光学知识、力学知识等,都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也离不开这些知识。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处处可以学习物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课中我常用一些生活现象、生活中的常识导入、设疑、激趣。如在学习声学知识中的音调和响度时,我会问:“同学们,在家给暖水瓶注过水吗?能通过听声音判断出暖水瓶是否加满水吗?”学生听后,议论纷纷,争论不休,我就会告诉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知道这个原理。学生听后兴趣一下就高涨起来,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学习气氛也轻松愉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会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直观

学习电学电功率时,我会让学生回家做个统计,把自己家中的电器功率都统计出来,再问一问家长自家用的电能表的相关参数,然后进行计算,看一看自己家的家用电器都同时工作时,自家的电能表是不是合理,不合理的话有什么建议等。让学生在实际的统计计算中学习物理知识,对知识的认知更具体、更形象。学习摩擦力时,我让学生冬天到冰上,将其与水泥地面、泥土地面进行比较,亲身体验摩擦力的特性,同时说明摩擦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物理学习中,我尽力让学生到生活中进行体验,在生活体验实践中学习物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扎实、更直观、更具有生动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正是说明了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

三、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第8篇

一、不会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所引起的思维障碍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比如在学习完欧姆定律、电功率后,让他们做单纯的串联或并联计算,基本上都不会错,但到了简单的混联电路,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而当我们把混联电路“分解”成简单的串联或并联后,他们也不觉得难。再如一道浮力题,问:一个木块,把它从水中拿出来再放到盐水中,它是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学生都能答对。但如果把题目变成:轮船从长江到东海,吃水深度如何变化?就有学生出错了。这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你把轮船看成一个木块就行了。

二、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造成的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是在八年级才开始学习物理这门课的,所以他们过去十多年所积累的一些不正确的生活经验也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比如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推桌子,没有推动,推力和摩擦力谁大?很多学生回答:推力小于摩擦力。生活经验告诉他的是:推不动是用力小了,用力大了不就推动了吗?这时我一般都是先从二力平衡着手,没推动,桌子静止,静止时物体受力平衡,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推力等于摩擦力。有时也会反问学生:如果推力小于摩擦力,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桌子静止时,你用力向右推,桌子就会向左运动。这个现象可能吗?这时有的学生便会立即明白。又如学生通常都认为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汽是水蒸气。这时我会让他们想一想,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没有水蒸气,你看见了吗?然后总结出:水蒸气你是看不见的,你能看见的这种现象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还有就是在讲过平面镜成像后,问: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如何变化?总有一些学生说变小。因为实际生活中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这时除了给他们解释这种现象是由于视角变化而引起的外,还可以顺便让他们回想一下语文课本里所学过的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以便加深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印象。

三、受思维定势干扰形成的思维障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定义、概念理解不深,再加上长期受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认识的影响,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产生一些“想当然”的想法。例如:讲到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有:串联电路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然后问学生:马路上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灭,是串联还是并联?学生很易回答成串联。他们认为路灯同时亮同时灭应该是一个开关控制,就应该是串联。这时我们可以从并联电路的总开关也能控制整个电路去解释。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留心观察,路灯有时坏了一个,其它的还会不会亮。学习力学时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队拔河,甲队获胜,问甲乙两队谁的拉力大?基本上学生都会说是甲队的拉力大。这时即使告诉他们: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两队拉力相等,甲队获胜的原因是脚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他们还是不易接受。让他们亲自去做个实验,找一个力气比自己大的人,让他穿上溜旱冰的鞋子,再和自己拔河,看谁获胜。有一次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学生在回答“体温计应该如何使用”这个问题时答道:等到发烧的时候使用。她只想到生活中人发烧的时候要用温度计,却忽略士这道题问的是“如何使用”而不是什么时候使用。

四、物理公式数学化形成的思维障碍

造成这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弄清楚物理和数学这两门学科间的区别。数学上可以的,物理上不一定可以。以R=U/I和ρ=m/V这两个表达式为例,单从数学角度看,可以说I一定时,R和U成正比;m一定时,ρ和V成反比。但从物理角度看,这样说显然是不对的,因为电阻和密度都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会受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