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部审计的方法

内部审计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第1篇

摘 要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质量是保证内部审计发挥其功能的根本、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本文从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角度,对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因素与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 内部审计 质量管理 方法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确保内部审计发挥其职能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决策与管理水平、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人员的素质等实施监督与控制,以确保审计人员按既定的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实现项目审计目标,本文从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角度,对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因素与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

一、影响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内部审计法规体系不健全

法律法规不甚健全是导致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审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 经济社会中的各种行为主要是靠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来规范和制约的,内部审计工作也不例外。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健全完善不但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得以规范,且可使内部审计人员避险有据、保护自己。

(二)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不到位

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是发挥内审职能、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内审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但是, 目前部分内审机构的审计计划缺少立项依据, 带有一定随意性,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 存在审计方案缺少复核、授权, 现场查证过程缺少督导, 工作底稿描述不完整、不清楚, 查证不深入、不彻底, 报告定性不准确、客观, 审计建议不具操作性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项目质量。

(三)审计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影响了审计质量

随着组织经营范围不断拓展, 业务规模迅速扩大, 内审工作的内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是审计工作重心由合规性审计为主逐步向监督、评价、建设并重职能转变;二是实施全面审计控制,审计防线由过去的事后监督转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此外,信息化在组织内部经营管理中得到大量运用,使得传统的手工查账式审计方法、技术已不能适用组织的业务变化,不适当的审计技术方法势必影响审计质量。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及风险意识

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业务素质,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个别审计人员甚至审计组主审的综合素质、经验、知识结构往往与项目的审计目标不相匹配,导致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另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对于发现的问题和疑点没有采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合理的方法进行职业判断,没有完全遵守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因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产生,影响了审计质量。

二、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一) 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体系、质量控制准则,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内部审计人员认真执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规范、准则,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做到依法审计、依章审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制度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审计风险,而且有利于内部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审计项目质量管理

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应当贯穿整个审计过程,审计项目立项要有合理的依据,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风险性、紧迫性、效益型以及审计人员的数量、知识结构、主业技术能力等,同时项目的确立必须通过批准程序;编制详细、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的审计方案;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当与被审单位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以确立审计重点、获得被审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同时审计过程中应当取得全面、充分、完整、有力的审计证据;最后审计报告中对问题的阐述要事实清楚,证据要全面、有力, 审计报告中所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要相关可靠。

(三)改进内部审计方法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是事后审计,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应更新审计思维,将内部审计工作重心从以往的财务审计转向风险审计、经营审计上来,更加重视对经济和管理的过程审计工作,让审计参与企业的经营,使内部审计更多地关注风险和事前控制,使管理层决策更科学合理。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规范信息化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加大对内审部门硬软件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高性能、适应性强的审计软件,合理配置网络系统资源,并及时调整或更新审计软件功能,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以便强化内部控制,提高审计质量。

(四)以人为本,提高人员素质,风险意识

要确保审计的高质量、低风险,人的因素是根本。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一要能自觉地遵守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二要有良好的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要采用多种方式调整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实现复合型结构,以适应审计工作的新发展。四是审计人员要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在审计工作中, 内部审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 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并通过分析判断, 准确识别审计风险, 制订防范风险的措施。

(五)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机制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既要对内部审计的各项业务或工作进行自我监督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也要接受来自其他各个方面对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检查,以便更全面、更彻底的发现和纠正内部审计中的各种问题。

总之,企业只有从以上各面去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才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实现内部审计目标, 提升内部审计价值, 促进企业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内部。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讨情况综述.中国内部审计.2004(10):7- 8.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施工项目 内部审计 措施 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建筑施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审计质量又是审计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优劣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声誉,也会影响审计部门的权威和形象,影响到审计部门能否健康发展和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因此,提高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认知度,加强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成为当前施工企业审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大内审宣传力度 提高全员内审认识

(一)当前施工企业项目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

不少企业领导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及企业本身升级的需要。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特别是有一些领导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可以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从而出现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其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情况,这使得许多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势单力薄,很难发挥作用,认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可有可无的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上述认识足以说明了施工企业的项目对内部审计缺少足够的认识,使得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很难独立开展各项审计工作,难以获得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

(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内审的作用应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应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对于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更不应局限于事后的审计,而更应该关注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在施工过程中起到防范与控制作用,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将对单位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单位风险降到最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

二是微观审计与宏观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项目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建议。

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进行恰当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二、工程收入确认的审计

根据建造合同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项目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成本。实际工作中通常项目根据责任预算编制情况确认工程总收入、总成本。财务按照工程进度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

(一)主要问题

1.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工程完工程度可靠性较低,往往与业主批复的验工计价金额有较大差距。如根据项目的不同意图,有的为了完成利润目标、承包指标、更充分地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可能会多计收入;有的为了以丰补歉、留有余地等目的而少计收入,待工程决算以后再冲回或再计收入,人为操纵损益。

2.业主迟迟不作工程决算审计。如为了拖欠工程款,有些业主几年甚至十年不作工程决算审计,还有些建设单位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于“在建工程”账户长期挂账,这都给施工企业准确确认收入带来不确定因素。

3.重复确认收入。如当总公司下设多个分公司时,有时几个分公司共同承建一个工程项目,各个分公司会出现重复确认收入的情况。

(二)审计方法

为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应凭借专业经验和所掌握的信息、资料作出正确的选择,选择有效率的审计策略和方法。具体建议如下:

1.可以通过检查项目累计结转收入和累计结转成本是否基本配比,来发现收入确认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尚未完工的项目或虽已完工但尚未决算的项目,相应调整收入。但是难以判断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所确定的工程完工程度是否可靠。

2.可以获取以往年度(可取前两年或三年)已竣工决算的工程收入确认的有关资料,将会计账面确认的收入与按竣工决算应确认的收入进行比较,计算一个收入确认的误差率,作为对资产负债表日收入确认的参考。

3.在审计中,可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繁简程度、施工项目情况以及所编制工程预决算的质量水平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与个别审核法等。审计人员应重点检查收入的计算、确认方法是否合乎规定,注意查明有无随意确认收入、虚增或虚减本期收入的情况,及其以非货币性资产抵偿应收工程款的确认和计量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等。

三、工程成本的审计

(一)主要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主要有材料费、人工费、机械施工费、临时建筑设施费和其他直接费用等。审计中我们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建造合同的甲、乙双方不能及时对账,极易漏记甲方供料成本。

2.企业日常核算管理制度松懈,材料出库、入库的内部控制较薄弱,外购材料不通过出入库手续,直接运抵建筑工地,易导致材料管理和核算出现漏洞。采购数量上不能完全按照定额采购,施工现场经常是按实际需要采购,造成竣工后核算施工图材料用量与实际消耗数量不符,为日后的外审埋下隐患;工人工资结算单不正规,结算依据不足,存在用假工资表套取费用的情况,人工成本核算不准确。

3.有的企业将金额较大的临时建筑设施费一次计入成本费用,水电费用结转依据不足,导致成本费用不实。

4.有的工程项目成本结转的多,收入结转的少,账面反映为亏损,这可能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问题。

5.增加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偷逃税款。

6.利用发放奖金、补贴等名义,处理违规支出。

7.对于内部控制不健全的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利用各种形式与供货方相互勾结,侵吞企业财产物资。

(二)审计方法

1.对跨年度工程项目应按年累计分成本项目进行结转,以明确每一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成本是否配比,据以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成本核算异常的工程项目,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性。

2.材料费用方面,应主要检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材料出入库制度是否完备;有无少进多出或挪作他用等现象;有无材料消耗异常的项目,并查明原因;期末材料的盘点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利用开具的虚假发票处理其他费用,人为加大工程成本的情况。

3.人工费用方面可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检查年度工资有无异常变动,并查明原因,抽查应付工资计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比如:工资核算是否以签名的工资结算单为依据,与相应完成的实物工程量用工是否匹配,以免随意开单;抽查工资结算凭证用以确定工资、奖金、津贴的计算是否合规,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按照规定代扣款项等。另外,为查明施工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队是否串通舞弊,除通过分析性复核以检查工资有无异常变动外,还应当与预决算的工程量加以对比,或通过实地考察、查询施工日记等方法,核对应付工资账户贷方发生额累计数与有关成本费用账户,以发现有无直接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

4.应检查费用的计量是否合规。如临时建筑设施费应按照建造合同施工期分期摊销,预计水电费用时应该有甲乙双方认可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施工企业项目的内部审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既有财务预算的审计、施工过程经济投入的审计,也有合同管理的审计和项目结算的审计。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审计面临的风险也在进一步加大,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风险强化,特别是完善对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从而全面提高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效能。施工企业应重视对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这样才能够发挥审计的真正作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师专业必备[Z].中国审计出版社,1992(4).

[2]檀鹤铨等.新编铁路审计指南[Z].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2).

[3]刘明辉.独立审计准则研究[J].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6).

[4]李世钰,曹锡锐,李志远.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2).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本文将从现时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内审管理问题入手,浅谈广州移动近年来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学习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不够健全,企业传统内部审计与现代企业管理存在脱节

传统内部审计机构不够健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审计程序不够完善,内部审计仍停留在查错纠弊的阶段,未能寓管理和服务于审计之中,也就达不到提高审计质量和控制水平的目的,形成内审工作与现代企业管理灵魂上的脱离。(种法钟,2004)

(二)内部职能有待改进和提高

传统的内审工作是为了审计而审计,使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管理、与服务职能相脱离,致使内审工作的质量难以提高,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是部分企业不重视审计计划的制定,无计划性可言;二是目前部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存在内容不完整、填制不规范等问题;三是有些审计报告未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情况、存在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四是未能将审计成果资料充分利用起来,降低了审计监督的效力。

二、广州移动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审计项目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重视和提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是提高内部审计的作用和地位,树立审计权威,增加审计价值的必然选择。(蒋竣,2004)以下谈谈广州移动内审部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运用制度控制来规范内部审计行为

1.设立内部审计专职机构、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广州移动在2006年成立了内审部。经过六年发展,广州内审部已由最初的查错纠弊,发展到审计规章制度执行风险、公司运作流程设置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审计结果逐渐细节化。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基础工作

根据《中国移动内部审计章程》,广州移动内审部执行双重管理考核机制(即接受省公司和市公司的双重管理)。截至2012年1月,广州内审部制定及执行各类审计规章和流程共计21个,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规范化。

(二)结合企业发展,审计质量注重时效

1.咨询服务走在前,坚持部门联系对口制度

设立“内控咨询”专用邮箱,为各部门提供各类风险咨询服务,全员审计感知度明显提升,全员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高。

2.通过年度主题活动,打造内审服务品牌

2008年,开展了“审时度势”主题活动,展现内审监督、咨询服务的专业形象;2009年,启动“长治久安”九大工程,将咨询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到服务一线;2010年,开展“风险baidu”主题活动,将事后风险发现主动改为事前风险提示,鼓励一线员工揭示风险;2011年,开设“风险话你知”专题案例分享,把风险宣传工作深入到每一位员工心中。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机制

广州移动内审部每年不定期对内部审计项目进行质量自查或抽查,以确保审计项目的质量管理到位。2011年底,对前期开展过的所有审计项目进行全面的回顾,还总结了各类审计项目运用到的审计手段和方法,“温故知新”筑牢审计质量。

(四)加强全过程质量跟踪,将质量管理落实到细节

1.重视审计立项,结合企业管理需求,制定年度审计计划

广州移动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并经所在公司审计委员会、管理层批准,向上一级内审机构备案。

2.做好审前准备,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对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通过做好合理分工,明确范围以及审前培训工作,让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前的充分准备工作,在后期的审计实施过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通过有效途径获取可靠的审计证据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检查、监盘、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审计证据,使审计证据与形成的审计意见之间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是审计证据控制环节的关键所在。

4.审计底稿及审计定性的控制

广州移动建立审计工作底稿两级复核机制,要求审计组长和项目负责人对审计作业底稿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的结论写入复核意见,签署姓名和复核日期,以确保审计底稿的质量。

5.审计报告的撰写与最终审定

广州移动内审部执行审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审计组长、项目负责人以及内审机构主要负责人均会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确保了审计报告的质量。

6.整理保管好审计档案

广州移动内审部对历史审计项目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形成系统档案资料,并放置部门服务器上供部门成员随时参阅,有效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利用和审计方法的推广。

三、结语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内部全体审计人员的长期共同努力。希望所有内审人员都能继续努力,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种法钟.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与控制[J].2004.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 ;影响因素

一、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审计质量评价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与审计职能的发挥水平,是审计工作效果综合性和有效性的表现。内部审计质量是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审计行业自身发展的重要体现。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是内部审计机构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更为有效性而实施的一项控制活动。通过对审计工作程序、审计事项进行检查以及对目标实现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有效控制,以此来不断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二、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评价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技术和方法。评价主体是内部审计质量评价要素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对象可以分为:审计行为质量、审计结果质量。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企业审计质量工作中的指导性的方向,是反映审计工作的目标达到与否的依据,是评价质量参考的标准和原则。2.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方法构建。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方法有平衡计分卡方法和六西格玛。平衡计分卡方法在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衡量和控制中用的比较多,其对内部审计作用的范围考虑得很全面;对指标的各个层面的分析较为深入。3.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主体构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主体包括:企业内部评估、外部的内审行业协会、政府有关监管部门。企业内部评估是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的主体之一,企业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对企业进行综合绩效评价。由外部的内审行业协会对企业内部审计活动进行评价,保证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公开性和鲜明性特征。政府相关监管部门作为企业监督者的角色,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健康、高效的进行。4.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对象构建。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对象其实就是对什么进行评价。包括内部审计的环境因素、审计资源因素、审计行为因素。运用平衡计分方法,细分要评价的对象,可以精确的分析出评价对象中的问题和因素。5.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标准构建。每一个体系离不开一定的参考标准,评价体系的标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评价体系的一般标准,包含: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2)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审计环境因素指标、审计资源因素指标、审计工作流程指标、审计顾客反映指标。

三、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和评价技术方法。四大要素体现的是一个整体,只有当各要素以合理的结构行成整体时,体系才能发挥强大的功能。1.体系自身影响因素分析。1.1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协同作用:一是作为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主体的内审机构及监事会、董事会,其评价的客体是审计过程中的审计环境因素、审计资源因素和审计行为因素及其审计过程的具体项目。二是外部评价主体中的内审协会则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审计实施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三是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对内审质量的评价。1.2评价标准、评价技术方法与评价客体的协同作用:评价标准、评价技术方法的确定是基于对审计评价客体的深层次分解。彼此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对应关系,不同的评级主体其评价的对象不一样,其所用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也是不相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对于评价客体的质量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作为评价体系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发挥好坏是直接影响体系中的重要因素。1.3评价标准与评价技术方法的协同作用: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缺乏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加强评价标准与评价技术方法的协同作用,依据评价客体确定评价标准,依据评价标准,选择合适的评价技术和方法。2.体系构建外部环境因素。2.1内审评价体系构建意识。国内许多企业很少意识到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意识淡薄,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要求不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好坏没有一定的把握和掌控,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工作难开展。2.2内部审计质量体系评价标准,是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和企业内部活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于企业科学、合理经营的重要依据。由于发展和贯彻的局限性,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很多问题。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企业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无从下手,因此许多企业仅通过一些很表面的现象进行主观判断。2.3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有效的方法。具备评价有效的方法,推动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科学、合理、高效的运行,评价的结果也会更加明朗、清晰。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仅仅依据主观判断来粗略的估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缺乏有效的方法。

四、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环境。我国内部审计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1)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专门性的《内部审计法》,来规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细则。结合我国内部审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准则、章程和具体操作指南等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组织协会的执行监管。2.科学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企业高层需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识,明确内部审计质量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越强,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议企业应该由董事会及其下属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这样才能发挥内部设计机构的最大化作用,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3.强化内部审计运作环境。优良的内部审计运作环境对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加强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或者董事会之间的联系,审计委员会或者董事会作出正确的指示和规划,安排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各个部门执行,将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将其写成报告反馈给审计委员会或者董事会。(2)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加强与外部审计的合作,积极配合外部审计部门的调查和审计,主动提供企业内部生产和经营活动情况、财务信息报表、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和评价结果等等信息资源,加强与外部审计师之间形成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充分利用内外部审计资源,减少审计工作资源的浪费。4.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保障。(1)企业高层要重视企业组织制度文化的环境塑造,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形成自身特色的企业组织制度文化,来强化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内部审计的意识和工作积极性。(2)引进现代化的内部审计人才、积极培养,加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培训,来加强和巩固其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3)完善企业内部的相关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让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参与到内部审计工作中来,整体性配合其工作有效进行,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馨月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07(6):95一96

[2]蔡利,黄文娟.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理论分析与实务探讨[J].会计之友,2010(1):21—24

[3]冯罗恒.公司治理视角中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经济与法,.2009(1):135—136

[4]胡茂莉.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提高方法[J].财务会计,2009(10):217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第5篇

内部质量审计存在的问题

从形式上独立来看,目前很大一部分尚未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公司内部审计大多隶属于财务部或由负责财务工作的领导负责,日常审计工作结果也向财务工作负责人汇报。这就导致了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成为了财务会计部门自查的工具。从实质上的独立来看,虽然有些单位单独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并不能独立的开展,而是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汇报审计结果时受到阻挠,这些都会在实质上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和灵魂,一旦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损害,审计工作的质量必定受到影响。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及知识结构有待提高从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的组成情况来看,无论是学历水平还是专业素质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内部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仅仅懂得会计、审计知识,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已经远远不够,审计人员需要对所在行业的业务知识具有非常透彻的了解。审计工具、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前所述,目前我国企业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在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上尚未达到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技术及方法上还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新型审计工具应用不足,较少考虑到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导致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关注点与风险点脱钩,审计资源分配不合理,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综合使用多种审计工具,不断探索审计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审计工具和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机构及业务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日常审计工作着力开发和使用新的审计工具和方法。摘要: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我国内部审计日益发展的需要,是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本文提出了一些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机构、用多种审计工具并断探索审计方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考评体系。本文的创新点是结合使用多种审计工具,不断探索审计方法来解决相对落后的现有的审计工具方法。1、结合被审计对象的特点,综合采用多种审计技术内部审计技术包括抽样、访谈、分析性符合、复算、穿行测试等多种方法。其中,抽样方法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所使用到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主要抽样方法有:随即抽样、分层抽样、统计抽样、发现抽样等。2、大力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已经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内容。内部审计人员要在不断学习计算机知识,特别是信息系统审计知识的基础上,掌握COBIT审计框架,利用以后信息系统审计工具,对重要的信息系统有针对性的开展审计,扩展审计工作的范围,加大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审计的深度。3、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联动机制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并不是完全割裂开的,而是应该相辅相成的关系。内部控制是“风向标”。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为内部审计指引方向,把握重点,便于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内部审计是“检测仪”。通过开展内部审计,有效的检查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程度,及时指出内控的薄弱环节,便于内控建设的完善。4、发挥风险导向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风险导线是内部审计开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风险点的分析,有利于分配重要性水平,分配审计力量和审计资源,把握审计重点,实现审计目标。因此,在开展审计之前、之中以及审计立场后,都要进行风险分析,提升发现风险,把握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考评体系各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以明细、完善、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考评体系,定期进行业绩考评,了解职责履行情况。检查内部审计工作是否遵守审计准则和工作标准,职业道德水平如何;是否胜任岗位工作.是否存在因职业道德水平或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给内部审计机构和企业带来审计风险和现实的损失;能否提出合理有效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人员对职责范围内工作的打算和措施.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比活动、审计能手评选活动及审计工作综合评价,并建立审计人员工作成果档案,作为评选先进、晋升等的依据,从而调动审计人员认真学习业务、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的积极性。使广大审计人员全面提高业务素质.促进审计项目质量。

作者:刘冰 单位:郑州市审计局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审计方法;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内部审计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03年3月,审计署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同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10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为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业务提供了工作依据。中国内部审计从此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笔者从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十余年,结合日常审计工作中的一些现状,就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涉足范围的加大,企业核算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内部审计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被我国企业领导者所重视的程度还不太够,因此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 内部审计缺乏足够的独立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采用受领导层管理的模式。一方面这种模式能够充分显示出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有利于管理层更好地作出决策。另一方面这一模式带来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不明确,既要受到管理层的控制,又要对管理层进行监督,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很难正常开展,内部审计机构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二) 内部审计手段和方法不恰当

目前很多企业不能及时根据企业总体目标的变化适时地调整内部审计的手段和方法,虽然目前已经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对领导干部的任期经营责任审计等,但实际上仍局限于以“查错防弊”为主的合规、合法性审计,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目标,对领导干部的任期经营责任审计也并没有发挥到真正的作用。审计目的没有达到“合理性、有效性”。同时由于审计水平的限制,审计方法也没有建立起集管理、技术评价等一系列新的方法为一体的审计体系,而局限于传统的查帐方法。 (三) 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水平还不高,难以顺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当前市场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审计、会计、工程等专业的法律法规,能够把审计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同时还应具备运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 让内审部门真正独立

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自我健全、监控的约束机构,是企业管理机制的组成部分,是保障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手段,其在企业的地位应该超然独立于企业的其他管理机构。要让企业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笔者认为最科学和有效的管理模式是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模式,这样使内部审计完全独立于其他管理机构,避免在审计工作时受到他人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得到正确的审计结论。另外,可以通过加强外部监督来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如:增加内部审计结果在企业的公开力度,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透明化。内部审计在企业的透明化,可以在增加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压力的同时也能加大其工作动力,促使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在企业全员的共同监督下,能够大大降低内部审计工作出现虚假和错误的机率,减少不真实的审计结果给企业所有者带来的利益损失。

(二) 运用现代审计方法,风险与效率兼顾

首先,在企业运用以风险基础审计方法为核心,并与之融入详细审计与抽样审计相互结合补充的现代审计方法。这样能够克服传统审计方法随机抽样的不足,合理确定样本量,做出正确合理的审计判断;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其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审计方法手段,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积极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运用计算机系统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严格控制审计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三) 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调动,许多人没有专业的审计能力和知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审计工作经验缺乏,这给企业审计工作的正常发展带来了困难。企业可从以下方式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1)积极引进人才,引进审计工作经验丰富且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以及有专业培训经历和学习经验的高素质人员。 (2)鼓励从外部引进新人,实行竞争上岗制度,使内部审计人员在被公司淘汰的强烈危机感下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身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 扩展内部审计范围

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企业内部职能的细分,企业生产组织管理职能也日益凸显。因此,内部审计的范围也应相应扩展到对管理组织结构职能的有效性、管理机构的合理性进行监督审查。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将审计重心放在经营活动中带倾向性的、重大的问题上,显现出审计监督的职能。对于审计重点,应花费更多的精力,深入透彻地进行调查,做到不仅要有正确的处理,还能够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把内部审计工作对被审计部门或被审计单位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还应该正确处理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尊重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意见;但又要坚持原则,做好按制度要求如实上报检查事项的协调工作,共同形成为企业领导负责的融洽局面。

参考文献:

[1]吕欣航.‘内部审计问题研究01.财经界(下半月),2006(10).

[2]张谨.浅谈审计的独立性. 中国外资,2009(11).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第7篇

(一)企业经营目标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原因

随着国际贸易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生产经营不但受到本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还受到国际金融和政治环境的影响。而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风险将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盈利能力、财务筹资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出现不确定性,如何管理和控制风险变得更为重要。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就是通过管理和控制风险,帮助企业在应对风险及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内部审计组织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通过风险分析、风险评估来确定审计计划和审计重点,并运用相关的审计方法进行企业风险管理,从而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方针和计划提供参考,让企业能够顺利地在风险环境中发展壮大。

(二)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传统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审计信息传递不畅、效率低下,审计结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而且传统审计模式程序繁杂、工作量大,审计工作没有侧重点,不分主次,也导致最终审计结果不能更全面体现审计目的,只能对账务处理与财务报表方面的相关信息提出审计意见。正是因为传统审计模式当中存在诸多缺陷,难以达到内部审计的目的,不能满足企业管理者的审计要求。当前,企业对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部门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就要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帮助企业面对各种风险,提高盈利能力服务水平。

二、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现状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新形势下的审计新方式,在审计理论各方面都有新的发展,从而对法律法规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我国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准则等还不够完善。

1.我国还没有一部法律法规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给予认可,确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审计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内部审计时,没有法律、法规规定要在相关环节进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2.缺少相关操作标准和规范。因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法律法规方面缺少支持,导致在相关理论发展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操作标准和准则规范,导致在审计计划、测试、流程等环节没有细化标准。

(二)内部审计部门缺少独立性和权威性

我国企业现今普遍采用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平行的机构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缺少独立性和权威性,有的甚至需要向财务负责人报告工作。在这种组织形式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开展缺少最高管理机构的权力保证,导致机构的审计结论权威性受到了影响,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企业各级管理层牵制和干扰,导致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及管理架构中存在的问题和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1.由于内部审计部门不能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与各部门几乎处于同等地位,内部审计部门不能站在管理者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去选择审计方向和实施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不隶属于最高管理层,其他各管理层或多或少会影响和干涉其工作,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和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2.由于很多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设置在一起,审计人员与其他员工之间有着各种联系和利益关系。审计人员的工资和待遇都掌握在其他相关部门手中,使审计部门整体独立性、权威性欠缺,审计人员主观上易受到影响,审计监督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全面发挥。

(三)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随着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风险越来越大,审计人员要运用各种方法进行风险识别与控制活动,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不但要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会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还要熟悉本企业实现生产经营领域的知识。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财会专业或审计专业毕业,知识结构单一。这样的内审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技术等方面不够了解,从而不能对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基础审计。

三、完善我国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措施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现阶段,加快建立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促进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风险管理的作用。企业要建立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审计机构,要在最高管理机构下设审计机构,直接进行审计工作。

(二)健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应把风险导向审计放到重要地位,并在法规中明确审计计划、流程、方法等相关理论和操作标准,企业自身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的控制风险的内部审计制度,在企业内部准则和规范的建立上,应与国际准则接轨,让风险导向审计更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提高盈利能力。

(三)创新内部审计理念,拓展审计职能和范围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应创新内部审计理念,以制度导向内部审计,创建内部审计新模式,提高审计预警的时效性,拓展内部审计发展空间,保持与各职能部门良好的协作关系,让其他部门认识到审计工作和公司经营互相促进的作用,正确对待内部审计工作。要全面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和范围,以提高公司价值为目标,在传统内部审计职能的基础上,把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并重,为管理者提供更多风险预防保证和咨询服务。实现涵盖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全面审计,内部审计所关注的重点同时也应扩大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风险上。

(四)改进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优化人员知识结构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第8篇

摘 要:由于形成审计风险的因素的多样性,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基于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无法完全避免的现状,必须找到科学的防范措施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从而增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避免审计风险造成的不利后果。本文从目前高校审计工作的现状出发,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针对当前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希望对相关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 内部审计 审计风险 防范措施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保障高校健康、可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工作,对于高校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内部审计中出现的风险却很可能导致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果降低,甚至产生对高校发展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找到科学的应对方案和解决策略,避免或者降低高校内部审计风险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值得信任,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加充实的助力。

一、高校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和相关经济活动状况的工作,对于审计结果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影响审计结果的因素是较多的,如果不能够正确控制这些因素,就很可能导致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如财务报告出错、漏报、错报等,进而导致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调查分析,发现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因素主要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合理

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对于审计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具体来说,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合理并且能够有效执行,即能够科学、正确配合审计工作的进行,那么审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反之,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效果差,不能很好地配合审计工作的进行,那么会导致审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审计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差

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保证审计工作获得科学结果的重要前提,审计人员只有在独立性和权威性足够的审计环境中,才能够充分并科学地开展审计工作,得到最客观的审计结果,而一旦审计工作在其他单位或者人员的干扰下失去独立性和权威性,那么审计工作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使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大大降低。

(三)高校内部审计范围逐渐扩大

和以往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相比,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范围正在逐渐扩大,从过去单纯的财务审计扩大到了目前的学校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经营性资产审计和基建工程、修缮工程的审计。高校内部审计范围的增大,使审计工作审计的内容更多,也使审计工作容易受到的影响也更多,从而导致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

(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素质

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不同的审计对象需要采用不同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只有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得到科学的审计结果,如果审计方法不恰当,必然使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受到影响,因此,审计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审计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那么很可能导致在针对某个或某些对象进行审计时采取的方法不恰当,进而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二、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有效规避风险,降低风险造成的不良影响,就必须找到科学的针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通过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产生原因的分析,现将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一)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不仅需要严格依照国家的审计工作规定,也需要采取科学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因此,在高效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和方法没有权威性的规定的情况下,首先需要规范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明确不同的审计对象所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提升审计工作的科学性。

(二)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是导致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提升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就必须重视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一方面招聘审计工作专业能力足够、经验丰富的人才,另一方面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适当培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素质,明确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责,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科学、严谨地进行。

(三)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制度

制度是保障审计工作科学进行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当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包括质量控制制度、审计风险评估制度、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等,从而通过严格执行制度实现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和规避,增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并使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阻碍可以通过制度及时排除,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为高校的财务管理和其他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四)规范高校内部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其规范性和公正性、客观性,都影响到通过审计结果做出的其他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必须规范高效内部审计报告,使高校内部审计报告可以明确、客观、公正地反映审计的结果。具体来说,审计报告应当做到措辞严谨、表述清晰、文字简练、风格得体、评价客观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系重大,而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会极大地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并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必须通过控制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建立并完善审计工作制度、规范审计工作程序、方法和审计报告等方式,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规避,从而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永模,张未.当前教育内部审计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 2013(03) .

[2] 雷建邦.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02) .

[3] 曾李梨.关于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外资. 2012(24) .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