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

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第1篇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伴随着企业的诞生而出现,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丰富的。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传统、风尚、价值观、目标、信念等,优良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支撑的作用。1984年,奎因等通过设计竞争价值理论模型,得出了四种类型的组织文化:支持型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规则型企业文化、目标型企业文化;其中将创新型企业文化特征描述为:寻找新信息、创造性对变革的开放性、预测、实验。创新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主要途径。创新型企业文化包含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企业文化的树立与培养要以创新为核心,要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另一层含义是指,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创新性,不守旧,能够接受外部的优秀文化,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丰富。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具有独特性、难交易性和难模仿性等特征。创新型企业文化具有三个层面,最外层是物质文化层面,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层面,最里层也是核心层是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与企业制度既相关联又不完全相同,它们之间是既共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企业文化不等同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是核心、是理念,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层的表现和具体化。制度文化层面的含义比企业制度的含义要宽泛,不仅包括具体形式的制度条文,还包括非具体形式的制度思想、理念等,企业制度只是具体化了文化制度层面的思想。但是,只有具体的企业制度并不能说明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否和优秀与否,更主要的是看制度在实际中的行为和效果,这样才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2.企业制度和创新型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2.1企业制度是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制度一般是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出现,在形式表现上是具体的。企业制度对于员工的约束是强制性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目标实现的一种手段,是企业价值观追求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意愿。但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只是出于企业管理者或是企业所有者的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还包括员工的参与,员工在面对企业制度时,如果只是一种被动的执行或出于免于处罚的心态而规避制度责任时,这时的制度并不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内涵。如果员工能够认同制度并发自内心的拥护并能自觉遵守且能够影响他人,这时的制度就体现了文化的涵义。企业制度中包含有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意愿,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思想和理念,一定意义上来讲企业制度就成为了企业推广和灌输自身文化理念的主要渠道,这样企业制度建设就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2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创新型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其所独有的创新氛围会促进企业的创新进程,由于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较多,尤其是企业的一些创新活动会影响到一部分员工的个人利益,会阻滞企业的创新活动,在这些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上就表现为不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用文化的力量去引导员工创新,还需要用制度的手段去规范和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创新行为。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同样具有创新精神,制度层面上对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同时支持和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进行,对企业创新活动从目标、模式、过程控制、人员与物资调配等方面给予制度性的支持,相比较企业制度而言,创新型企业文化制度层面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撑是包括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作用在内的创新氛围的营造。制度的形成及其生命力源于无声无形又无处不在的文化。简而言之,文化即是人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的一种普遍的自觉,而制度则是对各种“不自觉”的纠正和规范。

2.3以创新为纽带,做好企业制度和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第2篇

一、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1.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的订单教育,恰恰体现了企业是职业教育的源头和归宿。学校的教育教学应围绕企业的需求而展开。企业希望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到岗后能尽快为企业做贡献。

2.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有巨大的凝聚力和规范作用。分析现代企业员工的组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所需的专门技术人才主要是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来影响他们的职业文化素养,从而达到从业后能够适应企业环境的目的。

3.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资源的共享,特别是知识资源,因而教育不再是封闭式的教育。传统教学方法,在现代职业学校的学生身上难见成效,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把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内容结合起来,其中的捷径就是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

二、寻找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融点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企业文化一般由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构成,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源泉和核心。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相融点:

1.对象相同

在学校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是学生,而这些学生终究要走进社会,大部分融入到各个企业中,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将进一步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

2.内容相通

校园文化要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校如家的习惯,培养学生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学习和活动中形成竞争意识、主人翁意识及参与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养成效益观与经济观等。这些内容同时也是要求企业员工必须做到的。

3.相互联系

校园文化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企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延续。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学生平稳地过渡为企业员工做好充分准备。这种相同、相通,在一种积极文化的带动下,必将健康有效地和谐发展。

三、怎样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1.确定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设置的比例,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企业文化

课程设置要求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并进。专业课程,要适应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要适应地方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不能忽略对基础课程的教学。基础课程设置《企业管理》《生产与作业管理》《创新与就业指导》《语文》等课程。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教育。

2.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组织和实施教学

第一,注重打造“双师型”教师,安排各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

第二,推行毕业生的“双证制”,培养学生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紧“盯”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紧“盯”学生学好操作技能课。

第三,各个专业还应根据不同企业的要求,建立起各自的“专业文化”或“班级文化”。把相应行业企业需要的不同素质要求,在各专业的每个教育教学环节中、在考试考核中、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文体生活中体现出来。

3.利用见习、实习、实训的机会把握理解企业文化

一方面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另一方面在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聘请企业一线高级技工来校指导学生实习训练,同时引入ISO9000-2000 系列质量管理标准来建立实训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实习和实践中,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接受锻炼。比如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训中心,并在实训中心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走进实训中心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

4.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立足之本,但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属于其自身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企业所属地区都会存在一个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的地域文化也有所不同。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一些共性。如何把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以地域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要使得地域文化如何和企业文化进行融合,企业文化本土化发展是必经之路。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文化本土化的基本概念,其次简要的介绍了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措施,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也激烈了,不但面临着本国企业的竞争,同时还面临着全球各国企业所带来的竞争。我国企业要想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就必须有其他企业所不必备的核心资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其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无形资源,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其企业文化的构建。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也有较大差别。企业如何使得地域文化为企业文化所用,以该地区的地域文化促进本企业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中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 企业文化本土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文化本土化,是指一些发展较好的跨国或是跨地区的公司、企业,他们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进本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使本企业的企业文化适应本地区的地域文化,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得企业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企业文化本土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公司,为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把本企业扩展到全球各个地区。当他们落户到所选地址之后,这些企业会招收当地的员工,那么企业给当地员工所支付的工资并不是按照该企业在本国所支付的工资标准来进行的,而是按照所迁目的地的工资水平对员工进行工资的发放,这就使[w1]企业文化本土化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拿我国来说,不同的地区的地域文化也有较大的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吴越文化,其主要特征就是“柔、雅、细”;与之相对应的是东北地区,该地区的人们相对来说就比较豪爽。那么,企业就要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地域文化,使企业文化本土化,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策略。

二、 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关系

(一)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企业在一开始建立之初,都是在某一个地域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其企业文化必然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与其创立者有着巨大的关系,创立者的性格和个性都会影响到该企业的企业文化。然而,创业者又会受其所生存的地域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在这一个角度来说,企业文化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深深的参透到了本土企业文化之中,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该地的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由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不断与外界交流和联系的过程,本土企业文化也会受到外地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影响,这就使得本土企业的企业文化的个性慢慢凸显出来。

(二) 载体和载物的关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潜移默化的受着地域文化的影响。当企业的财富和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寻求一种事业和文化上的关怀,比如说给股东、顾客和员工进行分红与关怀,这是最基础的部分。除此之外,企业必然会回报它生存和发展的故乡,比如说对企业的发源地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对该地区的教育和慈善事业做一些贡献等等。因此,从这一角度,企业文化的最终归宿就是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的发展壮大必然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

(三) 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地域文化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其往往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发展而来。地域文化包含面甚广,在短期内,我们无法发现它的变化,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发觉其与以往的不同。相比地域文化而言,企业由于员工相对较少,比较容易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企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相对较快。一个企业可以从企业形象识别、理念识别和行为制度识别这三个三个层次上去实施企业文化的变革。和地域文化相比,企业文化简单很多,因此,对企业文化的创新也相对容易。企业文化一方面继承了很多地域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对地域文化进行创新,二者有机结合。

三、 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 人才本土化

一个企业要进行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的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完全不同。因此,元企业所在地的员工的语言理解能力、文化适应能力等肯定不如本地人,企业招聘一些本地员工就显得尤为必要。人才本地化,是跨地区和跨国公司实行本土化经营中最重要的经营战略。

(二) 产品本土化

由于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域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人对商品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公司实行产品研发本土化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产品研发本土化,才能迎合当地人民的需求。同时,企业还可以对新产地进行市场需求调查,善于发现本地的商机,开发符合当地特色的新产品,以促进本企业在该地区发展和壮大。

(三) 营销本土化

营销目标顾客本土化和营销体系本土化是营销本土化的两个主要方面。影响目标顾客的本土化就是要开发本地的顾客,提高本地的产品需求,以达到开发本地市场的目的。营销体系本地化就是要制定适合当地地域特色的营销体系,在当地现有的商业网络和当地经销商熟悉的市场环境下进行营销,避免开发新的额营销渠道,规避不必要的营销成本。

(四) 公关本土化

不同地区的公共关系和政治权利不同,因此,公司[w2]要知道当地的公关技能。企业在建立跨国或者是跨地区的公司之前,首先得对该地区的政治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还需要了解该地区民众的基本状况。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知道具体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以树立该企业的企业形象,同时,在和政府打交道时,该注意哪些问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该地可持续发展。

四、 结语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企业只有依赖其企业文化,才能获得发展和繁荣。要发展企业的企业文化,就要注意该企业企业文化该地域的地域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二者有机结合,企业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陈兆庆.

文化引领 知行合一 巢湖供电:推动国网公司企业文化落地生根[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11)

[2] 于金明.

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记刘家峡水电厂企业文化建设[J]. 中外企业文化. 2008(04)

[3] 刘丽君.

让企业文化落地有声[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0(27)

[4] 尚丽,乔婷.

浅谈地域文化对山东及江浙闽服装企业文化的影响[J]. 山东纺织经济. 2009(03)

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益化管理 内涵 特征 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让企业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对企业的管理就要进行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实践证明,正确实施企业精益化管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明显的推动作用,使企业的发展稳定提升。

一、精益化管理的内涵

精益化管理中的“精”是精细,“益”为效益,精益化管理主要是要求企业在各项活动实施的时候,都要秉承着精益求精的思想,以最小资源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客户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提升到最高的层次。精益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经营运作的方式,实现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的目的。

二、精益化管理的特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如果想要更好的达到其发展目标,就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实现以最低的成本,创造出最理想的效益,企业实施精益化的经营管理方法能够有效的将这个目标实现,其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益化管理是一个哲理

精益化管理在一个企业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企业的发展模式制定在低成本,高效益上,在很大程度帮助了企业实现零库存、无浪费、准时反应等理想境界。使企业明确各个阶段目标的情况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将企业效益稳步推进。在各个环节中实现自觉更新、相互协调。

(二)精益化管理强调的是一个过程

企业的精益化管理所培养的并不仅仅是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且还包括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员工们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过程,企业的精益化管理必须持之以恒的贯彻其思想制度,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逐步完善,循序渐进地进行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只要在这样的企业管理过程中,才能让企业不断变的强大,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精益化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

在企业精益化管理中,主要强调的是“人”为中心,打破传统那种上下级关系森严,相处起来气氛紧张的形式,强调员工之间与领导之间的协作精神,充分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以“人”为中心是企业精益化管理必须要实现的思想,管理者要充分认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人的因素贯穿于整个精益生产的过程之中。

(四)精益化管理强调“人以精益为本”

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一方面要为员工可以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也要强调“人以精益为本”的思想,因此,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努力形成“集思广益、事实就是、精益求精”的管理氛围,坚决摒弃一些繁文缛节造成的约束。

(五)注重全面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是消费者最为重视的东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效益,如果质量不过关,那么在科学的管理工作也起不到良好的作用,所以注重全面质量管理也是精益化管理的一个主要特征,在管理的过程中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保证在生产的过程中做到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从而及时解决,从而全面追求尽善尽美。

三、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顾客满意最大化

对于企业来说,“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是绝对的真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必须要赢得顾客的满意才能得到销售市场,精益化的管理要求以顾客需求为首要任务,从顾客的立场出发,为顾客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考虑什么有价值,什么没价值。

(二)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

精益化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使用最低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效益,使企业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减少资源的浪费量,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精益化管理实现控制成本的方法主要有提高产出和降低产品成本两种方法,在现代化的企业竞争中,第一种方法已经不适合用在企业的发展中,而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增加企业的利润,已经得到了广大企业的认可。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企业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通过精益化管理的方式来提高企业内部的活力,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精益化管理展示的是一种企业文化

企业所展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有着很大推动作用的,精益化管理首先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消除浪费,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利润。并且,精益化管理还体现了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在协作的过程中,是企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保证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四、结束语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企业如果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实施企业精益化管理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精益化管理也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多采用,更好的实现了企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建,向昌国.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9

[2]郝立刚.浅析精益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0

[3]赵晓菲.新时期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

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设 和谐 企业文化

和谐企业文化是以“和谐”思想为内核,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企业长期的实践所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成员遵守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是科学发展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落实。以人为本、民主法治、人际和谐、诚实守信、团队合作是其特征。企业应积极建设和发展和谐的企业文化。

一、和谐企业文化含义

“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克思准确把握了和谐的本质,主张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社会学领域的反映,和谐中的“统一”是互相促进、充满活力的统一,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统一,和谐中的“对立”是“统一”基础下的对立,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统一”而“对立”。“对立”不是党同伐异、相互低毁,而是互促互补、携手共进的对立。和谐不是取消对立,也不是消灭矛盾,而是各种矛盾得到有效调节和化解。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和谐可以理解为“和而不同”,这个“不同”正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

和谐企业文化是以“和谐”思想为内核,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企业长期的实践所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成员遵守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是科学发展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落实。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和谐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型企业必然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和谐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是: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和谐企业文化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

3.人际和谐。企业员工并非是单纯的“经济人”,而且还是“社会人”,工作满足了他们社会交往、获得友谊和建立密切人际关系的需要。“和为贵”,《管子》讲“和乃生,不和不生”。社会强调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同样需要倡导人际关系融洽化,任何破坏人际关系的员工都是企业不允许的。

4.诚实守信。提到企业文化,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诚信、以人为本、团队合作、创新”这些词,即使是很小的企业,在他们印制的宣传广告或者公司网站上,也都有诸如此类的核心价值观、宗旨、精神之类的话,仿佛这是企业宣传的必要手段,有总比没有好。真的是这样吗?可想而知,一个员工认知失调、冲突的企业,又怎么可能是和谐的呢?如果公司制定了“诚信”的核心价值观,就要像宗教信徒一样去信守和维护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否则核心价值观就成了一句口号而已。

5.团队合作。企业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宗旨,有着共同的哲学理念和战略思考,在这种思想下,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团队,而非个人,尤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这种团队效果将变得越加明显。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说:“一个基于个人利益增进而缺乏合作价值观的社会,在文化意义上是没有吸引力的,这样的社会在经济上也是缺乏效率的,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狭隘的个人利益增进,不会对我们的福利增加产生好处”。同样,一个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的企业也是没有吸引力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团队作用日益重要,合作意识日益强烈,卓越的企业必然倡导团体精神和合作文化。

三、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树立和谐企业文化理念。和谐企业文化理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和谐的理念统领企业发展。同时搞好教育宣传,不断增强和谐企业文化的传播力和渗透力,使核心价值观深入每名员工的内心,提高价值观明确态度。

2.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要求企业,不仅坚持“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重视顾客的需要,赢得顾客的信赖,而且坚持人本管理,尊重劳动、知识和人才。规章制度的制定要更好的体现人本度,更多的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使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企业发展的目标化为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以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多开展文体知竞活动,健全员工的生活娱乐设施,满足员工的生活娱乐需求。只有处处体现以员工为本,才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第6篇

一、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第一,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理念形成的基础。

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的领导与员工共同认可、追求的一种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创造和谐、平等、公正的发展环境,与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创新理念的基础。

第二,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当今社会是知识型社会,知识和能力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其导向性、凝聚性、激励性、约束性、辐射性等体现出来。人的知识与能力只有在一个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的企业文化化境中,才能不断提高,最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存在对企业文化定位不当的现象。有的企业存在把企业文化当做文体活动来安排的现象,如认为组织员工比赛、活动等就是企业文化的全部,把企业文化当成了工会的副业来做。

第二,存在形式模仿现象。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需要企业通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积累形成。而有的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忽视企业文化核心,喜欢跟着别的企业模仿,搞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等形式简单的“拿来主义”。

第三,存在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节现象。企业文化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注重“人本管理”。而有的企业在管理中注重“项目管理”、“任务管理”、崇尚“任务观点”,企业管理偏离了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出现脱节现象。

三、如何实现企业文化创新发展

第一,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员工,企业员工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员工既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建设者,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对象,企业文化有影响和制约着职工积极性发挥的作用。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职业道德、企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等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职工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教育和引导,吸引职工参加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只有企业的广大职工自觉行动起来 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最终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第二,应遵循以点带面的原则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以点带面的原则实现企业文化创新发展。利用企业文化中的职工素质提高、理论推进、经验借鉴等主要环节的创新发展,来带动企业文化不同层次结构的全面提升,实现企业文化全面的创新发展。首先,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通过以人为中心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其次,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应注意不断吸取新的理论营养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内外人员可一起总结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经验,共同研讨,制定规划,实现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第三,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经验。通过在方法、原则、经验、内容等方面的学习借鉴,实现自身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

第三,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复杂过程,因此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其一,应明确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确立整个企业文化体系。分析研究企业文化的创建情况,继承已有企业文化中的精华,弃其糟粕。将已有的科学实际和可行有效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制度、民主管理等,用简明扼要、精炼确切的语言把它们表述出来,形成系统的文化和理论。其二,强化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广泛宣传,将企业新文化和新观念深入人心,强化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另外可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包括各新闻单位和文化单位等来宣传企业的文化。其三,进一步重构企业文化体系。全面深刻的研究当前企业文化体系,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研究改进的方法和策略,重构企业文化体系。其四,进一步提高企业素质。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用新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转变员工的固有的思维模式、行为作风、价值观念,对员工加强文化与技术的培训,最终提高企业员工与企业整体的素质。其五,通过企业文化的发展,促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企业文化应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新优化,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实现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 后勤 企业文化 塑造

1.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其特点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而且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经营行为、经营形象、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等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具体到高校后勤企业来讲也不例外。那么,究竞什么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又是什么?这是业内学者和高校后勤企业家在讨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时十分关注并值得探讨的问题。

1.1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概念。笔者认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它的实质就是能够体现高校后勤特点,促进高校后勤发展的企业文化,它是高校后勤企业在“三服务、两育人”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以移植组合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激励高校后勤员工的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理论;高校后勤服务理念主要以“敬业务实,科学创新”为企业精神;以“一切为了师生”为服务宗旨;以“后勤服务永远为高校的教育事业而存在”为价值观念;以“学生满意、教师满意、员工满意、领导满意”为高校后勤的工作目标;同时,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又是受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高校后勤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文化的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新兴文化,它是在当前高校后勤与学校主体分离、组建后勤企业的过程中被逐渐归类浓缩出来的,是高校后勤实体在长期经营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以及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制等。

企业文化建设要有一定的特色。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凝聚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独特性。各高校后勤实体在塑造企业文化的时候,应注意有个性、有特色,应注意将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学校的校园文化、后勤实体的传统及其将来的发展目标和职工素质等因素联系起来,抓住其主要矛盾和主要特征,形成特色鲜明、内涵充实、针对性强、符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在后勤改革发展中真正发挥其核心和灵魂的作用。

1.2 高校后勤文化的特点。首先高校后勤文化的前提基础是“高校”。高校后勤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即使实现后勤社会化后的高校后勤也是如此。因此,高校后勤文化的“高校特色”决定了它的两个派生特色—“育人特色”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甚至以社会效益优先的“社会效益特色”。

“育人特色”——高校的目标是培养人才,身处高校的后勤自当义不容辞,所以高校后勤将“三服务、两育人”作为自己的宗旨。这个宗旨也就决定了高校后勤文化的“育人”特色,要求高校后勤文化始终要体现以学生、以教职工为本。要求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

“社会效益特色”——高校后勤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不断强调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这是因为这两个效益是相互依存的,后勤改革的根本目的应该是追求社会效益,可以把它看作是手段,这与高校培养人才总目标是一致的。因此,高校后勤文化要充分体现这一特殊性,在总的目标、在关键时刻,后勤职工应该要明白这个大道理。比如说在物价上涨的时候不能随便提高物价,否则会引起学生的不稳定,只有在“社会效益特色”深入广大后勤职工心中,才不会轻易出现提高物价的情况,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就容易做通。

其次,高校后勤文化的重心是“后勤”。高校后勤企业的服务与管理都要有力体现出人文关怀,打造“关爱后勤”、“温馨后勤”、“服务后勤”、“人文后勤”的品牌企业形象,这既是后勤企业文化的特色,也是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优美、文明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并使之逐步形成团结、祥和、奋进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关键。

2.大力开展塑造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原因

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强大的推动力,这是不言而喻的。企业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开展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唯一途径;第二,只有抓好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使后勤企业有凝聚力;第三,只有抓好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使后勤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高生存和竞争能力、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第三,是随着高校后勤体制改革,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因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而产生,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的无形资源。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为高校教学与科研提供后勤服务只是一个平台,没有良好文化素质的企业,生命力是有限的。企业文化决定了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石。企业文化是在高校后勤服务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积极引导后勤企业广大职工做到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和员工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起后勤实体在学校的良好形象,为实现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扎扎实实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要达到的目标要求:一是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树立后勤社会化改革必胜的信心,坚定后勤服务质量方针和目标;二是广泛动员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性,上下同心、团结一致,努力实现后勤工作的远景目标;三是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行成本,力争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使后勤集团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第8篇

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自身价值理念,是企业价值观的集合体,体现了企业上下的共同价值取向,因此对于员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网络时代通过多元性的媒介宣传企业、实践企业文化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企业上下共同的价值观念,进而引导员工的言行,达到统一思想、指引方向的目的,并通过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实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相对于以管理制度、绩效考核等内容为主要形式的企业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更为隐性,其既不可能实现药到病除的目标,也不可能单一的进行单兵作战。由于自身的特点,其更趋向于长期性、联动性。但无论何种形式的作用,其对于企业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企业文化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管理氛围

新时期企业文化将以人为本作为其突出的特点,将更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这种转变使企业管理氛围更为人性化,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传统的命令式管理逐步向自律式的模式转变,有利于和谐企业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完善管理标准、绩效考核办法等形式来实现组织管理模式的人性化转变,从而构建了企业内部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创造了良好氛围。特别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性作用,来统一和规范员工的言行标准,使其能够自觉的遵照企业目标来约束自我的言行,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人性化。

2.企业文化更有利于树立统一的管理目标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手段的一种,始终要为企业管理目标服务。从企业文化的本质而言,其正是企业管理目标的集合。一个优秀的企业,其文化正是反映了企业管理的方向和标准。他用更为简洁、易懂的语言来时刻向企业员工宣告企业的管理目标,从而能够从思想上更为有效的告知、鞭策、激励员工。同时,卓越的企业文化是卓越的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领导本身就是在用自身的影响力、感召力,引导和推动下级去完成企业的目标。而这种影响力正是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每个企业员工的身份背景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因此其价值观千差万别,而企业只有最大限度地聚拢员工思想,统一员工的价值观才能更好为企业服务。企业文化正是企业价值观的缩影,通过构建、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更为高效的建立员工对于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将自身看做是企业协作体内的组成分子,从而为企业的整体运转服务。

3.企业文化更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员工行为

一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观的体现,能够更好的凝聚人心,统一思想。进而将企业的管理理念转化为员工的自律行为,变被动管理为主动配合,从而实现行为的整齐划一。二是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一方面从道德角度,来约束企业员工行为。另一方面,则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本质上的统一性,要求员工应当遵照和执行,提高管理的效益。三是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营造出团结互助、携手共赢的环境,激励员工不断学习、创新,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并通过奖励、宣传等手段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氛围,实现引导规范员工行为的目标。

三、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

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管理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也发现在如何实现企业文化向企业管理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有效便捷的举措并不多,企业文化更多的停留在纸上、墙上、网页上,真正进入员工内心的并不多。由此可见,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结合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

1.注重企业领导的示范

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领导者的示范作用则更是推进这一进程的重要力量。一是言行示范。作为企业形象代表的领导者,必须要用自身的言行来遵循企业管理的各项要求,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传递给员工企业文化的实际内涵,从而树立良好的榜样。二是注重构建。关注企业文化构建的具体举措,重视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在建章立制方面给予关注,指导管理者学会如何使用企业文化来促进管理质量的提高。三是加强弘扬。将企业文化与企业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动作实际结合起来,用具体的制度来弘扬企业文化精髓,鼓舞企业员工精神。

2.注重管理制度的配合

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将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用文化的软影响和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企业要始终将人本主义作为管理的中心和出发点,从选人、用人、培养人等多个角度出发,管理措施用以往简单的以管理为主变为启发员工自我管理为主的形式,增强管理的人性化。二是规范内部职能体系。如借助企业文化的力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聘请人员时进行价值观考察,职位划分,岗位职责的设定等等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度进行规范。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目标也可以根据企业文化的人文思想进行鼓励和促进,实现企业内部员工工作职责和工作执行力的全面促进。

3.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要让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与员工共同建设企业的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人才培养。员工是企业的发展动力,好的企业都将人才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提升员工的技能不仅有利于为企业获得更多利益,也有利于员工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员工的荣誉感和对企业忠诚度。通过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促进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实现管理目标的实现。

4.加强新媒体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