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虫害调查防治

病虫害调查防治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1篇

1 调查园基本情况

调查园在万荣县高村乡王亚示范园内,果园面积1.1 hm2,南北行向,树龄为5年。管理水平较高,全园种植白三叶、毛叶苕子等;6月中旬滴灌浇水1次;全年施药5次,分别在3月27日花芽萌动时、4月30日花后、5月19日疏果前、6月1日套袋前、7月16日进行。

2 调查园病虫害发生情况

2.1 病害

腐烂病:春季发生较重,夏季轻,3月上旬发病株率为17.3%,4月上旬平均发病株率为74%。

轮纹病:3月底4月初开始发病,6月开始侵染。借风雨传播,由皮孔侵入,潜入期约2周。当年形成分生孢子器,病菌在幼果期侵染果实,但发病多在果实着色期,越近成熟期发病越重,采收后20 d内仍有发病。

褐斑病:发生特点是重-轻-重,出现两个高峰。调查表明,7月上旬发病,平均病叶率为6.2%,最高16%,为发病高峰期;8月中旬发病,平均病叶率为0.4%;10月上旬平均病叶率为7.2%,为第2个高峰期。分析原因:7月上旬降雨44.5mm,6个降雨日,加速了病菌侵染传播为害;8月中旬降雨有利于病菌侵染;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和后期防治的不到位,造成后期发病重,个别植株内膛落叶率达50%~70%。

斑点落叶病:6月上旬始见病斑,7月中、下旬达高峰期,平均病叶率达9.2%。

白粉病:4月下旬开始发病,平均病叶率为8.6%;以后随着温度的上升,发生程度逐渐加重;7月下旬达到高峰期,平均发病率为35.6%,最高达63%。

2.2 虫害

黄蚜:4月9日调查发现个别梢有蚜;6月上旬达高峰期,有蚜梢率为20.8%;7月上旬第2次高峰期,有蚜梢率21.4%。

金纹细蛾:5月上旬开始为害,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害盛期,平均虫叶率3.6%。

苹小卷叶蛾:4月上旬越冬代幼虫开始为害,比历年推迟10 d左右,比去年提前3~5 d。4月下旬达为害高峰期,平均为害梢率5.4%,最高达10%。6月上旬始见一代幼虫,轻度发生,以后一代、二代幼虫世代重叠,三代、四代幼虫重叠发生,出现2次高峰,8月下旬为害梢率为1.6%,9月上旬为害梢率为3.2%。

红蜘蛛:6中旬始见为害,发生期比去年提前;7月中旬为害盛期,百叶有螨137.6头,最高达433头。

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在5月下旬后开始出土,出土率为8.6%,出土盛期在6月中下旬,出土率为14.3%。出土后多在树冠下荫蔽处做夏茧并化蛹。越冬代成虫羽化后,经1~3 d产卵,绝大多数卵产在果实茸毛较多的萼洼处。初孵幼虫先在果面上爬行几十分钟到数小时之久,选择适当部位,咬破果皮,然后蛀入果中,第1代幼虫在果实中历期为22~29 d。第1代成虫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出现,盛期在8月中下旬。

3 病虫害防治建议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泰山白首乌;病虫害;综合防治;gap基地

abstractth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cynanchum bungei decne in gap plantation bas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4 diseases and 4 insect pests existing in cynanchum bungei decne.it pointed out that agricultural physical,biological and chemical control were effective 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l of cynanchum bungei decne,which would be beneficial in green prod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ynanchum bungei decne.

key wordscynanchum bungei decne;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integrated control;gap plantation base

泰山白首乌为萝?科植物戟叶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的干燥块根,主产于山东省,是一种传统、著名的抗衰老中药,与紫草、黄精、四叶参并称为“泰山四大名药”,能益肝养血、固精补肾、强筋健骨、乌须黑发。近年来试验及临床还发现该药具有抗恶性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且有显著的降血脂、抗氧化功能[1,2],且无毒,无副作用,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1],尤其在泰、沂山区是家喻户晓的滋补良药,逐渐成为山区旅游的珍贵商品之一。然而由于人们滥采滥挖致使该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各大山区已难觅其踪迹。为挽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珍贵植物资源,近年来进行了野生驯养研究,但病虫害问题是人工种植白首乌的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白首乌的人工种植,更无法达到规范种植和绿色有机种植。

目前,建立优质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和实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中药gap种植中,无公害防治技术既是生产绿色中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3]。现就泰山白首乌gap基地病虫害种类调查及综合防治探讨如下。

1叶点霉斑病

1.1来源

叶点霉由phyllosticta scrophulariae sacc.引起,属腔孢纲球腔菌目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锥瓶形,深褐色,有孔口,分生孢子卵圆形,单孢。

1.2主要症状

叶表面生成深褐色、暗紫色圆形病斑,严重者最终出现叶片穿孔,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于夏秋季多雨时期。

1.3综合防治

一是加强栽培管理。改善通风条件,雨季做好排水工作;多施腐熟有机肥,注意n、p、k的平衡施用,避免高氮肥,培养健壮植株,增强抗病能力,及时收集病叶,集中烧毁。二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160波尔多液;也可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也可二者混用)。喷药适宜时期为发病前夕或初期,用药间隔时间因病害程度及气候条件而定,强风过后,更应注意喷药保护,发现虫害及时防除,以减少伤口,防止病害发生。

2根腐病

2.1来源

由镰孢霉属的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和腐皮镰孢(f.solani(mart.)sacc)侵染根部所致。一般7月以后开始发生,7~9月高温高湿期发病较重。

2.2主要症状

根茎及块根变黑褐色腐烂。

2.3综合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及时拔除病株根,烧毁,并以石灰消毒病穴;雨后及时排水,常松土,增强土壤通透性;低洼地宜起垄或高畦栽培;忌连作。二是药剂防治。50%多菌灵1 000倍浇灌,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种子消毒。播种前,可用种子重量0.3%退菌特或种子重量0.1%的粉锈宁拌种,或用80%的402抗菌剂乳油2 000倍液浸种5h;苗床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1.5g/m2撒于地表翻入土中,收效良好,且可兼治猝倒病、立枯病。

3根结线虫病

3.1来源

由异皮科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侵染根部引起。一般在土温25 ℃左右,含水分40%左右,砂壤土且天气干旱少雨时,易发线虫病。

3.2主要症状

主根、侧根和须根上生成大小不等的瘤状虫瘿,侧根和须根最易受害。重病株根瘤极多,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叶萎黄,剖视瘤内部可见许多椭圆形虫卵或白色小梨状物(雌线虫)。

3.3综合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深耕改土,把耕作层线虫翻入土壤深层;实行水旱轮作;或利用高温杀死线虫,即在夏季5~7月铺盖塑膜膜压实,使土壤5~10cm处地温上升至40~60℃,保持10~15d。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轮作。二是药剂防治。用3%米乐尔22.5~30.0kg/hm2,加细土750kg/hm2,穴施或沟施,该药剂不影响植株生长;或用90%敌百虫22.5 kg/hm2,加细土750kg/hm,穴施或沟施。进行种前预防,收获前不用此法。在切除病根或拔除病株后,在病穴处撒上石灰粉,覆土压实,防止蔓延。也可用低毒杀菌剂多氧霉素或抗霉菌100~150mg/kg药液在植株发病初期灌根防治。

4蚜虫

4.1来源

主要为黄蚜(aphis nerii boyerde fonscolombe)。

4.2主要症状

成蚜和若蚜在叶背面、嫩茎和幼果上吸食汁液,使叶片、嫩茎卷缩,幼果变形。幼苗受害后生长停滞,甚至萎蔫枯死。

4.3综合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残株、杂草,以减少虫源。二是药剂防治。使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600~900kg/hm2喷雾。该药剂对蚜虫天敌瓢虫、草蛉、蚜茧蜂等无害,对传粉昆虫蜜蜂亦较为安全,是综合防治中较为理想的方法。也可用烟草水(1∶30~40)喷撒防治。三是生物防治。释放天敌七星瓢虫等。四是物理防治。采用黄色胶粘板诱捕法。

5红蜘蛛

5.1来源

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红蜘蛛,又名棉红蜘蛛(tetranychus letarius l.),分布广泛,食性杂,可为害包括泰山白首乌在内的110多种植物。

5.2主要症状

虫体很小,不到 1mm,圆形或卵圆形,桔黄色或红褐色,由于体小不易被发现,一旦发现其为害时,往往受害已是比较重。该虫以口器刺入叶片内吮吸汁液,使叶绿素受到破坏,叶片呈现灰黄点或斑块,叶片桔黄、脱落,甚至落光。

5.3综合防治

一是人工防治。在越冬卵孵化前刮树皮并集中烧毁,刮皮后在树干涂白(石灰水)杀死大部分越冬卵。二是农业防治。根据红蜘蛛越冬卵孵化规律和孵化后首先在杂草上取食繁殖的习性,早春进行翻地,清除地面杂草,保持越冬卵孵化期间田间没有杂草,使红蜘蛛因找不到食物而死亡。三是生物防治。红蜘蛛的种类很多,据调查,主要有中华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类等,其中尤以中华草蛉种群数量较多,对红蜘蛛的捕食量较大,保护和增加天敌数量可增强其对红蜘蛛种群的控制作用。四是化学防治。应用1.8%齐螨素乳油6 000~8 000倍液等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6红脊长蝽

6.1来源

半翅目长蝽科(tropidothorax elegans distant),别名黑斑红长蝽。

6.2主要症状

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嫩茎、嫩瓜、嫩叶上刺吸汁液,刺吸处呈褐色斑点,严重时导致枯萎。

6.3综合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冬耕和清理地面植物残体,消灭部分越冬成虫,同时注意及时人工摘除卵块。二是药剂防治。用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局部喷雾即可。三是人工诱捕。利用信息素气味人工诱捕,然后集中杀灭[4]。

7蓝金花虫

7.1来源

鞘翅目肖叶甲科中华萝?叶甲(chrysochus chinensis baly)每年都会发生,严重时可造成绝产,是泰山白首乌种植中最严重的病虫害,即使种植的地块中没有虫源(虫卵、幼虫或成虫),也会很快有野外分散的成虫在种植区聚集产卵,造成第2年虫灾泛滥,药物控制很难达到效果。

7.2综合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冬耕并清理地面植物残体,种植区内不做堆肥。二是药剂防治。用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局部喷雾(成虫),2 000倍液漫灌(地下幼虫)即可。三是网棚防治。采用塑料大棚框架,用尼龙网取代塑料膜即可,白首乌种植有攀援支架,支架处最低保持在2.4m左右。这是目前防治金花虫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新发明的一种泰山白首乌有机种植实用专利技术(已申报国家专利)[5]。

8泰山白首乌果实黑点病

泰山白首乌果实黑点病(coelomycetes sp.nov.)是一种新发现的腔孢纲真菌,属于国内外首次发现的真菌新种[6],该菌发生于泰山白首乌果实上,果近成熟时出现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呈圆形,位于表皮下方埋生,无空口;分生孢子更短,分生孢子卵形,无色,外壁光滑,内含油滴状物。观察表明,该菌致病性很弱,一般在结果中、后期才开始出现,但并不影响其正常结子和种子的成熟。因为该真菌也属于内生真菌,有关该真菌的作用和新发现的意义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中药的质量优劣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加入wto之后,人们对中药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绿色无污染中药将得到人们的推崇,而要得到绿色中药,首先必须做好中药gap种植基地建设。在泰山白首乌种植实践中得出以下结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一旦疫情发生,首先应考虑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其次考虑化学药剂防治。把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同时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从而得到绿色有机的泰山白首乌药材。

9参考文献

[1]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徐凌川.泰山白首乌化学成分与药理现代研究述评[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93-1895.

[3] 徐良,黄泰康.中药无公害栽培加工与转基因工程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4] 杜春莲,代伟程,李龙,等.泰山何首乌红脊长蝽发生规律和防治药剂筛选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3):89.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河南三门峡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我国林业安全中一项重大工程,森林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之大、范围之广,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林业部门和相关林业安全研究专家重视的问题,如何有效、快速地降低森林病虫害,最大程度地减少林业损失,已成为各省市林业部门的共识[1]。笔者通过对河南省三门峡市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的研究,总结出防治森林病虫害的相关经验,以为林业地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近年来,随着生态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与各级林业部门的科学防治和统筹安全是密不可分的。森林病虫害覆盖率降低、无虫害面积大幅度的增加,生态科技和生物科技在防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些都是我国在防治森林林业灾害方面取得的成绩[2]。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防治工作中,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和活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科技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现有的办法还不多,与国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经验上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工作,就必须加强国际间合作,推广防治经验。

2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2.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是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准则,预防是关键,治理是手段[3]。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生物平衡,三门峡市制定了合理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相应的病虫害防治的应急预案,通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除虫和预防相结合、防治与营造生态林相结合的原则,获得了很好的效果。2009年三门峡市共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5 753.33 hm2,挽回各类经济损失逾亿元。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针,三门峡市林业部门加强了对其区域内的林业安全体系的监测。该市所有林区分片分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针对不同林区的特点,政府还进行了指导性的区分和政策引导工作,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对该区的森林治理工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结合三门峡市的防治经验可以看出,只有加强政府组织,群众参与,做到群防群治,分清治理重点,划清防治和治理的责任区域,才能保证林业安全,更好地将预防和治理结合起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之路,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消除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持久、长期的工作,其政策性强、工作面大,还涉及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林业部门行为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求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走群防群治的道路。

2.2突出防治重点,做好定点、定时监测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点是加强实时监测、实地监测[4]。结合三门峡市的防治策略,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市林业部门切实做到了重点布控、分布实施、科学监测3项工作。为了切实加强森林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三门峡市及时组织实施疫情监测调查,全市所有林区设立监测点,对松林和旅游林区虫害进行了全面普查和取样分析,同时各级林业部门加强对三门峡市各旅游景点的常年定点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定点林业监测员在监测中发现林木枯死的情况时,应立即取样送上级林业科技部门检验,发现重大的危险性病害后,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组织的调查培训,并立即对全区松林进行危险性病虫害普查。根据松树危险性病害除治与预防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危险性病虫的监测普查工作,实行定点监测、定期巡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彻底除治。同时,结合全市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形势,三门峡市林业部门定期举行林业专家进行会商,调整和优化防治方案,通过汇总全市不同监测区域的统计数据,确定防治的区域重点和措施。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把握科学的防治和监测重点,全区森林病虫害覆盖率逐年大幅地下降,有效防治林面积上升,林业生态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科学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除了正确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外,还要充分把握防治重点,掌握生物病虫害防治规律,才能充分解决防治中的各类难题,做好林业安全工作。

2.3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切实做好检疫检查工作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由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密度大,工作要求高,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客观上都对资金和技术提出了要求[5-6]。在深入了解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三门峡市通过不断研究,总结出先进的除治、预防手段,这些宝贵的经验正是基于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有效整合,科技手段的运用提升了预治水平和成效。三门峡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大对防治体系的投入和防治科技的引进,采取国际先进的防治灭虫措施。2006年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引进飞机进行大片林区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资金和科技稳步投入的基础上,林木的检疫检查工作也是防治重点,三门峡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对其辖区范围内所有的松林进行严格封锁,规定不准调运。为了杜绝危险性病虫害人为传入,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检查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发现问题或可疑问题应及时处理和上报。同时,各级林业部门认真贯彻林业检疫检查条例,加强定期的林木检查,检疫人员到义务植树基地开展造林苗木检疫与复检,截至2009年,全市共检疫、复检苗木20余万株。检疫检查工作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首要环节,三门峡市林业部门对此十分重视,除了落实林区检疫检查各项方针和举措,还致力于加强全市森防检疫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检疫防范能力。坚持措施得力、政策指导相结合的方针,三门峡市的检疫检查工作取得了进步,良好的检疫检查系统确保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阶段性成功。

3参考文献

[1] 武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J].科技资讯,2007(25):145.

[2] 连永喆.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34):202.

[3] 张淑萍,才奇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8):164.

[4] 李贺,麻雪楠.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其可持续控制对策[J].民营科技,2009(1):90.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适期防治 生物农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042-02

在利用生物农药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病虫害的总体防治工作,能够更好的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摒弃传统农药,重视生物农药推广应用,提升水稻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减少农药残留的基础上,对水稻产量进行提升,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1 水稻病虫害的测报

1.1 稻瘟病

1.1.1 系统调查:

苗叶瘟:选田2块,3叶后至移栽前,每5天调查1次,每田定5个点,每点20株。大田期叶瘟调查,移栽后,选田2块,每2天调查1天,每田调查10丛,记载病株率、病叶率,至出穗后结束。

穗瘟:调查叶瘟田,从破口始穗后,每块田选5点,每点100穗,每3天记载1次穗瘟发瘟率和病情指数。

1.1.2 大田普查:在当地选有代表性的田块30块以上,在秧田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各查1次,蜡熟期调查穗瘟发病情况。

1.2 水稻纹枯病

1.2.1 系统调查:选2块田,从分蘖期开始,每5天调查1次,采用平行跳跃式样法,每块田观察100丛,观察始病期、田间开始发病后,每块田选定2点,每点25丛,每块田共50丛,每5天调查1次病丛数和病班级别,至病情稳定结束。

1.2.2 大田普查:在当地选30块采用双行有线取样法,每块田取10点,每点5丛,调查病丛数和病班级别。

1.3 白叶枯病的调查方法

勐海县白叶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中后期。调查主要以移栽大田为主,选择合适的田块,每5天调查一次,每一田块选择10丛进行调查,调查总叶数和发病叶数计算和水稻的病丛率、病株率和病叶率。

1.4 稻飞虱调查方法

1.4.1 灯光诱测,用200W白炽灯,测报灯安装应紧靠稻田,开灯时间从3月开始,10月结束,逐日将诱得的成虫计数。

1.4.2 本田调查:调查时间,水稻栽插后,自测灯下出现第一次高峰后开始,至水稻黄熟期结束。调查方法、选品种、生育期和长势有代表性的田3―5块,采用平行双行跳跃式取样,每点2丛,每块田取样丛数根据各个时期的虫口密度而定,5天调查1次。

1.5 稻纵卷叶螟调查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类型田各1―2块,采用双行平行跳跃式取样。

1.5.1 卵量普查:每块田查10丛,调查叶片有效卵、寄生卵。

1.5.2 幼虫发生程度普查,采用大田巡视目测法,目测稻株顶部3片叶的卷叶率,并以此确定幼虫发生级别,记录各级别所占田块数及比例。

1.5.3 稻叶受害程度,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目测稻株顶部3片叶的卷叶率。

2 病虫害的防治适期与生物农药的防治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重视适期的防治工作,保证能够更好的提高防治效率。首先,对病害进行适期防治。

2.1 稻瘟病的防治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虫害之一,防治宜早不宜晚,首先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处理、加强肥水管理。其次,进行化学药剂防治,在水稻苗期如发现中心病株、分蘖盛期叶瘟病株率达3%,或出现急性型病斑时,以及水稻破口前1-2天和齐穗期喷药。常用的药剂有稻瘟灵、三环唑、富士一号,生物农药春雷霉素。

2.2 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治

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防治。在第一次用药之后,可以间隔一周进行第二次以及第三次用药,保证能够在一个月之内有效控制病情。防治纹枯病的杀菌农药很多,首选广灭灵水剂500-1000倍液或5%井冈霉素100ml对水50L喷雾。或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76ml、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50-75g、50%甲基立枯灵(利克菌)或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200g,每亩用药液50L。

2.3 白叶枯药剂防治:

2.3.1 药剂浸种:选用健康无病种子,做好药剂浸种,10%叶枯净200倍液、50%代森铵500倍液,任选一种浸4―48小时。

2.3.2 药剂喷雾:发现中心病株后,首先要控制发病中心,防治向外扩展,叶面喷施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7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同时混用农用硫酸链霉素,防治效果明显提高。

2.4 稻飞虱防治

利用自动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调查等手段及时掌握发生动态,抓住低龄(一、二龄)若虫始盛期到高峰期之前进行药剂防治,选择高效、安全农药,如:吡虫啉、塞嗪酮等总水进行喷雾。勐海县水稻生长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水稻生长后期,以褐色飞虱为主,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根据飞虱的习性对其进行防治,保证能够更好的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2.5 稻纵卷叶螟防治

2.5.1 农业防治: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

2.5.2 药剂防治:在稻纵卷叶螟幼虫卵孵化盛期或在3龄盛期施药,百丛有虫100头的田块作为防治对象田,50%辛硫磷乳液1000倍喷雾。

2.5.3 生物防治:在稻丛卷叶螟产卵盛期至高峰期释放赤眼蜂,每次每亩3―4万头,每3天一次,连续3次,也可施用生物农药杀螟杆菌或苏云金杆菌,每亩200克,总75千克喷雾。

3 结语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重视生物农药的应用效率,摒弃传统农药的应用。生物农药的应用,使得田间化学农药的用量大量减少,不但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保障了食品安全,提高了水稻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实力。在生产中,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特点分析,总结防治经验,重视防治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相关推广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物农药对水稻防治病虫害所能够产生的效果,对水稻的增产、农民的增收、环境的保护等方面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柳城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1自然概况及森林资源现状

柳城县位于广西中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8°50′~109°36′,北纬24°26′~-24°50′之间。东与鹿寨县毗邻,西与宜州市、罗城县接壤,南与柳州市柳北区、柳江县相靠,北与融水、融安两县交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79km,南北最大纵距47km。全县土地总面积210378.0hm2。

柳城县地处中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冬短夏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1℃,一年之中最冷是元月份,平均气温10.0℃,最热是七月份,平均气温28.6℃;极端最高气温达39.4℃,极端最低气温-2.5℃。≥10℃的年活动积温6547.6℃。年平均降雨量1368mm,但分布不均,多集中在4~8月,年平均蒸发量1419mm,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年均相对湿度76%,无霜期长达317d,年均日照1647h。

据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93115.5 hm2,其中有林地21709.9 hm2,疏林地69.8hm2,灌木林地53682.0hm2,森林覆盖率38.9% ,全县活立木蓄积1310566m3。

2主要森林病虫害及发生的特点

主要虫害为马尾松毛虫、松毒娥; 桉树病虫害主要有白蚁、大袋蛾、绿林象甲、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青枯病; 柑桔的主要病虫害有:螨类、潜叶蛾、木虱、蚜虫、柑桔黄龙病。

2.1松树病虫害及发生的特点

马尾松毛虫、松毒娥是危害柳城县松林的主要害虫,也是柳城县的主要森林虫害。全县现有松树面积8295.6hm2,2003年暴发了多年来最为严重的虫害,发生面积达7797.7hm2。

2.2桉树病虫害及发生的特点

桉树是柳城县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全县现有面积9662.5hm2,桉树病虫害主要有白蚁、大袋蛾、绿林象甲、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青枯病。

1、白蚁主要是对新种植的桉树苗木及第一、第二年幼树的危害明显,危害的林地原树种为松树的迹地更新及低产林改造林地尤为突出,该类型受害率为30~45%,其它林地上的危害率为10~20%。危害症状为整株苗木或幼树枯萎最后死亡,白蚁主要啃食苗木或幼树的根部皮层,导致无法吸收水分。受危害的林分每亩平均株数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而且容易形成“残次林”。

2、大袋蛾主要危害第一年及第二年幼树。大袋娥幼虫时期蛀入桉树较幼嫩的顶梢,蛀入木质部并环绕向梢部蛀道,从而影响桉树的生长,容易被风折断,使树木形成“断头树”。

3、绿林象甲是危害隆缘桉的叶部害虫。隆缘桉主要分布在道路两旁,因此对道路绿化影响较大。绿林象甲啃食隆缘桉的叶部,严重的可以吃掉所有的树叶。

5、桉树枝瘿姬小蜂是一种从国外传入我区的新害虫,对桉树生长危害极大(危害桉树的新梢、叶柄及叶脉),受害部位肿大畸形,形成虫瘿,新叶、新梢细小,受害树冠丛枝状,树势衰弱,基本停止高生长,受害特别严重者枝叶枯死甚至整株死亡。

4、桉树青枯病为桉树的癌症,在中龄林、成熟林均有发生,植株一旦受害,如果自身抗病力不足以抵抗病原菌的扩散,就会枯萎死亡。

2.3柑桔病虫害及发生的特点

柑桔的主要病虫害有:螨类、潜叶蛾、木虱、蚜虫、柑桔黄龙病。

1、螨类

螨类主要有红蜘蛛、锈壁虱,以成虫和幼虫群集在果面、叶片及绿色嫩枝上为害,以刺吸式口器刺破表皮细胞,吸食汁液,造成果实品质下降,影响树势和产量。锈壁虱为害后易造成黑皮果。

2、潜叶蛾、木虱、蚜虫

潜叶蛾为害嫩叶、嫩枝,幼虫在嫩枝叶表皮下钻蛀为害,使叶片卷缩。木虱和蚜虫常群集于嫩叶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不能正常伸展,枝梢萎缩,木虱是黄龙病毒的传播昆虫,木虱的泛滥易引起黄龙病迅速蔓延。

3、柑桔黄龙病

果树感病后,秋梢不能正常转绿,果实萎缩,味酸、易落果,树势逐渐衰退常在1~2年内死亡。

3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大面积营造速生丰产林,树体抵抗能力较差,易感染病虫害,气候因素方面,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使越冬害虫存活率较高,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2)林种结构单一,绝大部分为人工纯林,而且集中联片,森林生物多样性下降,森林抗病虫能力降低.全县20704.3hm2的乔木林中,纯林20045.3hm2,占96.8%,混交林659.0hm2,仅占3.2%.

(3)森防体系建设滞后,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设备不完善,防治、检疫、测报技术落后等.

(4)缺乏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学研究,无法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致使防治措施不力,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

(5)森防管理工作水平滞后,缺乏严格的责任制度.

4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1、制定严格的森林病虫害监测制度,县森防站根据全县的松林分布,设定了34个固定监测点,每个乡镇、林场有一名虫情监测员,虫情监测员根据县森防站的监测调查通知对本辖区的固定监测点及所有松林进行全面调查,调查结果经过统计上报县森防站。

2、制定严格的报告制度。发现有森林病虫害大灾情发生必须在24小时内向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发生情况确定是否为灾情,是否需要采取紧急防治。

3、预测预报制度。根据上一生情况及范围、防治等原有数据基础,同时根据测报灯、外业调查等方法预测下一代的发生时间、范围及发生程度等预报。

4、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每年县森防站调入一定的防治药物,根据越冬代的发生情况分配到各乡镇、林场,要求对虫源地、常发区进行喷撒预防。如发现病虫害有蔓延、扩大发生趋势时,县森防站采取积极防治措施,根据防治原则“谁拥有,谁防治”,组织调运防治药物,组织森林管理权和使用权人进行喷撒防治并提供防治器械。

5、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一是增设检疫检查站,加强对过往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车辆检疫检查,二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加强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储存、加工生产及销售单位的管理,堵塞一切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

6、采取营林措施,对现有林分进行改造,改善林分结构,创建良性森林环境以有效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例如,避免大面积营造纯林,选用优质、速生、抗病虫害强的乡土树种营造混交林,加强新造林地的管理和中幼林的抚育间伐,清除林区衰弱木、病虫害木、受压木等,改善林内环境卫生,创建良性森林环境,提高林木抗病虫能力。

7、加强基础设施与队伍建设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先进的检测设备,其专业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技术交流.积极开展防治技术的研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最新成果,实现森林病虫害的灾前控制。

8、保护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

维护好林区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是减少病害发生的根本措施之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场所,天敌是控制害虫种群和数量最重要的生物因素,天敌的保护和增殖是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可以持续长效控制害虫种群增长。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重庆

中图分类号 S763.1;S7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38-01

重庆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热,无霜期长,温湿多阴,雨热同季,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病虫发生频繁、危害严重。重庆自1997年直辖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迅速,绿地面积和植物种类增加较快。但加快绿化建设的同时却没有给管护以足够的重视,特别是病虫害防治方面。伴随植物引种和苗木调运带来新病虫种类以及原有病虫在新环境下时时暴发等,都给重庆市的园林绿化造成了较大损失。针对这一情况,从2010年7月起,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每月对市街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进行调查统计,为各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绿地建设养护管理单位、居住区绿化管理部门等提供病虫害发生情报和技术支持,逐渐完善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机制,提高市街绿地养护水平,科学规范地指导重庆市街绿地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 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

自2010年7月起,对重庆市主城范围的行政区(9区)的乔木、灌木、草坪等绿化植物病虫害种类进行调查。共调查寄主植物117种,采集病虫害标本45份,鉴定主要病虫害29种,其中害虫18种、病害11种(表1)。

2 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

2.1 植物种类单一,专食性害虫暴发

因气候和立地条件限制,重庆市街绿化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为常绿阔叶树种,特别是行道树主要以黄葛树和小叶榕为主,栽种面积大、数量多,仅主城区逾30万株。其结果不仅使得景观单调,对不良环境抗性降低,更为一些专食性害虫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和适生空间,使得害虫发生周期缩短,危害加重[1]。

2.2 未重视检验检疫,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加

随着外地苗木的大量引进,新的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加,加上植物检疫工作的疏忽,一些危险性病虫随着植物材料迅速传播,加上缺乏天敌,形成新的病虫害种类[2]。如近来在重庆市街园林植物上发现了红棕象甲、椰心叶甲、拟木蠹蛾等新的病虫害种类。

2.3 栽植不当诱发病虫害

市街园林植物常存在栽植过密、栽植基质深度不够等情况,易造成植物生长势弱、抗性降低、容易发生病虫害。

2.4 重建轻管,病虫害频发

重庆市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相应的园林绿化建设也如火如荼。但绿化建设的同时管护力量和资金没有同步增加,造成园林景观管护质量下降,使一些次要病虫害往往也能造成较严重的危害。

3 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

3.1 梨冠网蝽

4月开始出蛰活动,7、8月为害最重。常常对市街上的杜鹃、碧桃、樱花等植物造成较严重的危害。部分地段已经对园林景观造成了一定影响。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8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剂20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2 桃蚜

3月初开始孵化,4—5月繁殖量最大。主要为害碧桃、红叶李、樱花、月季、等植物,造成叶片萎缩,同时诱发煤污病,对市街园林景观造成影响[3-5]。可用5%蚜虱净乳油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1 800~2 000倍液喷施防治。

3.3 榕简管蓟马

5月底至6月初开始危害,7—8月高温期间达到危害顶峰,常为害榕树嫩叶,致使叶片失绿、发红,内卷成“饺子状”,使市街常常出现一条路段的小叶榕几乎被危害殆尽。防治方法:一是人工摘除病叶并销毁;二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40%氧化乐果800倍液喷防。

3.4 紫薇白粉病

危害植物叶片、叶柄等处。表面被白色霉层所覆盖,较严重的在患部出现扭曲、畸形。在潮湿、采光不好的地段较易发生。该病在市街发生普遍[6]。防治方法:一是及时清除病残叶。二是用25%粉锈灵2 000倍液,或70%甲基托不津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施,每7~10 d喷1次,连续喷防3次。

4 参考文献

[1] 邹先伟,蒋志胜.棉蚜的综合防治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1):17-21.

[2] 田锦霞,于永君.浅析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综合治理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9):196.

[3] 胡定文.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探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8):29-30.

[4] 李跃飞.闵行区公园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与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47-15249.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7篇

【关键词】桐柏县;病虫害;森防管理;监测预报;生物防治

桐柏县是以林业为主的山区县,全县有林地面积104667hm2,呈现出“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特点,森林覆盖率达50.3%,林业用地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全县各类林业有害生物轻度发生面积为2553hm2,中度以上发生面积为267hm2,防治面积为2813hm2。为了加强森林防治,桐柏县近年来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基本方针,紧紧围绕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森林植物检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重点工作,探索新的预测预报技术和方法,逐步实现信息采集科学化、传输网络化和数据处理现代化,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1 桐柏县森防工作现状

1.1 防治任务较大

2013年,全县各类林业有害生物轻度发生面积达2553hm2,中度以上发生面积为267hm2,防治面积为2813hm2。其中马尾松毛虫寄主面积38400hm2,全年轻度发生面积为507hm2,中度以上发生面积为133hm2,防治面积达520hm2;杨树分布面积达6800hm2,杨树食叶害虫轻度发生面积为687hm2,中度以上发生面积为207hm2,防治面积为893hm2;经济林分布面积达12133hm2,轻度发生面积为580hm2,防治面积为580hm2。桐柏县没有发生松材线虫病,也未发现美国白蛾的传入,但是随着林木市场的活跃和周边的严峻形势,危险性森林病虫害入侵的压力显著增大。

1.2 存在问题突出

由于待遇比较低,桐柏县的基层测报员和兼职检疫员队伍力量不足,特别是兼职测报员变化大,并且专业知识薄弱,给测报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新技术、新手段、新设备严重匮乏且资金缺口较大,森防基础还很薄弱,防治药剂和药械储备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森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桐柏县当前森防工作的主要做法

2.1 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坚持确定专人、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对辖区内森林资源的病虫害进行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全年共开展各类病虫害调查15次,圆满完成了9个主测对象的调查任务,及时准确地了马尾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经济林害虫、松褐天牛、美国白蛾、悬铃木方翅网蝽等监测预警信息。

2.2 严抓植物检疫工作

严格实行种苗产地检疫,严格规范森林植物调运检疫程序,对省际调运的森林植物及其制品严格实行《检疫要求书》的制度,对调入的各类森林植物及其制品进行分类统计,对发现的违规调运桃树苗木,若携带根结线虫病则应及时进行了销毁处理。为了防患于未然,2013年3月份,桐柏县制定并印发了《桐柏县松材线虫病防控应急预案》桐政办[2013]8号文、《桐柏县美国白蛾防控应急预案》桐政办[2013]9号文,成立了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了《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技术方案》,成立了森防专业队,保证一旦出现疫情就能立即组织防治。

2.3 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进行松材线虫病监测和松褐天牛诱捕,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时刻关注松林的健康状况,对所有木材加工经营场点进行疫区告知,并要求木材经营加工场点签订不从疫区调运松木及其制品的保证书。开展美国白蛾普查,通过采取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的方法,对道路沿线、涉林企业、建筑工地、木材、大树苗木集散地周围、景区村庄、城区等周围的树木进行普查;针对杨树食叶害虫以杨小舟蛾为主的现状,通过释放敌敌畏烟剂、白僵菌和喷洒灭幼脲,针对不同情况使用不同药剂和器械对公路林、片林开展全面防治工作;为了准确掌握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趋势,坚持采取固定方法和点面结合的原则,以固定标准地调查为主,根据踏查情况设立临时标准地,并进行全面的调查,密切监测虫情变化,因地施策,利用白僵菌等无公害防治措施及时地对重点地段的松林进行重点预防。

3 森防管理工作的主要保障措施

3.1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质保障能力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四室一库”(即试验室、标本室、档案室、微机室、药剂药械库等),配备冰箱、显微镜、解剖镜、分析天平等实验仪器和电脑、传真机、打印机、PDA、GPS等办公设备以及森防专用车和机动喷药设备。在保障基础设施及设备完善的基础上,还要在总结主要病虫害发生和防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绘制全县主要森林病虫害分布图、马尾松毛虫发生区域图、标准地与踏查线路图、主要病虫害生活史图、松材线虫病踏查线路图,对标准地标牌进行重新制作更换,为有害生物的测报和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加强森防队伍建设,建立测报监测网络

组建技术强的应急防控专业队。在国有林场、重点乡镇成立防治专业队,配备专职检疫员负责森林的植物检疫,建立覆盖全县的检疫监督网络,平时加强复检、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的检查监督工作,把住源头,研究虫情发生趋势并及时提出防治方案,严防危险性森林病虫害传入。以桐柏县为例,该县是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全县共有各类监测点60个、专职测报员4人、兼职测报员22人、虫情报告员60人,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报制度,此模式对防控疫情十分有效。

3.3 加强森防知识宣传,搞好业务技能培训

开展科技下乡,加强林业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宣传,重点对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做详细讲解,使病虫害防治工作社会化。同时,对防治用药、药械使用和维护等技能进行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测报队伍,使马尾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和经济林病虫害都得到及时有效地防治,通过努力达到有虫不成灾、林农得效益的目的,以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开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桐柏县森防工作虽然成绩显著,但森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明确防控任务目标,落实防控责任,划分测报工作责任区,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将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杨树食叶害虫防控目标管理指标落实到防治区,保证一旦出现疫情即科学组织防治。

参考文献

[1]郭光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法律制度实施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5.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8篇

【关键词】森林;病害;防治

基于森林林木的自然生长规律来说,森林病虫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侵染或者不适宜环境条件影响,导致相关植物在生理、组织和形态上产生系列性病状变化,造成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植株死亡的现象。森林虫害是由具有危害性的昆虫所引起的林木病害现象,很多林木害虫在繁殖生长过程中,过度取食植物营养汁液,造成林木生长所需营养成分减少或者缺失,导致林木生长不良,甚至使植株死亡的自然灾害。森林病害与森林虫害合称为森林病虫害。森林病虫害往往依靠自然动力可以迅速蔓延,传播性较强,由于生物性病体害虫的繁殖能力较强,很多林木病虫害的周期性特征显著,对于森林树木的自然生长有着很大程度的危害性,轻则可导致林木生长不良、发育缓慢,重则造成林木整株枯死,甚至大面积死亡,对于森林资源的林木质量和产量影响巨大,造成林木经济的重大损失,病严重干扰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

1.制约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1)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

(2)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

(3)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4)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凋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

(5)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73%),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2.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省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我省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当前,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省市重点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2)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我省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波尔多液、石疏台剂、矿物油乳剂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

(3)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人。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在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分布区及与辽宁、山东、山西毗邻地区相关的干线公路路口增建检疫检查站,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进出省界。三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它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四是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等疫区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当地森榆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