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第1篇

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9―0054―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引领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始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阅读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有利于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可见,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对提高其语文素养甚至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循序渐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为了得到快乐、为了获得知识。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愉悦的心情,认识到阅读并非枯燥乏味的活动,而是一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喜读、爱读。而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要在阅读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有什么问题,想知道些什么。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和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的愿望。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激发学生产生阅读课外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能克服阅读过程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从而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二、耐心细致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想要提高阅读能力,仅有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掌握灵活多变、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有了好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1. 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深读的阅读。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的篇章或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u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2. 精读。即对文章中的某些重点内容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流畅,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内涵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

3. 默读。即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这种方法一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略读课文时,或在第一遍感知课文内容时建议学生采用,以便快速了解大意,感受人物特点,从中受到教育。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与增长,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通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那么要如何培养小学语文能力,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促进学生在阅读中主体地位的突出

要想更好地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在阅读中主体地位的突出,使得学生真正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让学生体会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中心,在阅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体,从而更好地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加强对平等、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处于一个引导、参与的地位,与学生共同阅读。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去阅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不断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语文阅读能力要想得到更好地培养,那么就要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注重。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得学生真正从心里去接受这门课,从而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动力,也可以为兴趣的持久打下基础。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阅读的引导,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认真听的习惯的培养,使得学生认真去听读书、听讲解,在听的过程中,要学会去分清老师讲解的重点与难点。另外,要培养学生说的习惯,在课上,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之中,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在阅读实践中,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对阅读的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有效的阅读,阅读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读,尤其是对于一些启迪性强的文章。在阅读时,可以先初读,再品读,带着问题去加深对文章的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对于文章进入到一个积极探索的状态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渐地养成。

三、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要注重循序渐进教学方法的运用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循序渐进教学方针的运用。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学生所提出的阅读要求要有所区别,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情况来制定阅读要求,阅读难度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进行阅读前,教师可以针对阅读的内容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一年级就要抓起,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要尽可能地低一些,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成功的乐趣,为学生的阅读树立一个良好的信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随着学生年纪与知识结构的不断增长,来加强对阅读要求的提高。这样,在不同时期不同年级,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不同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四、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就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融入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单纯地依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融入。要加强对学生把课内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的引导,从而更好地使得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的知识与课堂知识相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靠课外阅读来实践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技能等。由于课堂数量的有限,课外阅读可以更好地扩大知识面,课外阅读可以为阅读提供更多的空间。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要尽量加强对课堂阅读所学知识的涉及,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也可以使得学生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而且还对所学过的知识是一种巩固。与此同时,在阅读教学时,要加强对一些文学名著的贯穿,从而引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学知识。加强课外阅读,要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与课外阅读的结合,以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第3篇

一、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小学生对语文阅读是很有兴趣的,这在每学期新教材发放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学生在拿到各科的新教材时,首先会拿出语文课本阅读,从这点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固有存在的学习兴趣,加以恰当的引导,通过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升,最终实现学生主动进行阅读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依托课堂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运用风趣的语言、营造幽默的课堂气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使学生能够被语文老师的博学多识、吸引,从而在课外积极进行阅读积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恰当的阅读材料,以情节丰富语言优美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在阅读训练的形式上,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式阅读,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在班级内部建立读书角,大家共享各自积累的图书资料,使学生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二、利用课堂教学传授基础文体知识及阅读技巧

中小学生在课余进行阅读时,因所认识的字词有限,往往会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小学中段及中段以前的学生,在学习了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后,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以及生词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进行查阅,根据语境揣摩词义,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传授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文体知识以及阅读技巧,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阅读思路。

基本的文体知识包括文章的分类,如以讲述故事、描写人物为主的记叙文,在阅读时要注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出场的人物及发生的事件,对事件的描述则注意经过及结果,阅读之后要能复述故事,如将故事讲给没有看过文章的人听等,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以表达作者的观点为主的议论文,则要关注作者的观点,对作者论证观点的方法进行分析,明白作者要表达的道理;以介绍事物、事理为内容的说明文,则要关注说明的顺序以及说明事物的特点,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及表达效果。在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之后,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以及关键句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积累阅读感悟

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泛读、速读、精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重点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不同,教师可以将多种读书方法都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中小学生因知识能力有限,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往往不求甚解,有过眼瘾的倾向,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读而未懂的现象,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感悟,积累自己的阅读体会。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作者通过文字表达道理和内涵,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所读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完成与作者的精神交流。

为了使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更加深刻,可以开展阅读讨论,在班级学生集体阅读了某篇文章之后,针对文章展开相关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把自己对文章的感悟讲出来,正所谓“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是“眼到”的过程,在同学面前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的过程就是“口到”的过程,通过这两个步骤可以实现“心到”,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学生进行自行阅读后,可以利用课前时间将自己的阅读感悟用小演讲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记好读书笔记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的直觉,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所学文章中的突破点、爆炸点,并点燃导火索,惊起学生心中的波澜,深深地吸引学生。何为突破点、爆炸点呢?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疑惑或者好奇之处。问题一旦解决,又能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若能巧设质疑,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巧设质疑,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主要表现在:一是语文教师要塑造较完美的自身形象――语言美、道德美、行为美、仪表美。注意让学生从教师的良好修养中感受美、接受美、启迪美,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教师范读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师有表情的范读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去。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提高思想认识和素质。三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很多,文章词句优美,语言规范,生动形象,加强对这些文章的诵读,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少讲解,多挤出一些时间指导学生诵读语言材料,尤其是精彩语段。如教学小说《最后一课》的最后一部分时,让学生联系上文进行反复诵读,并组织评读,学生便能较好地理解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尤其是其中的“‘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一句,通过诵读,学生便能把两个破折号的内涵作出正确理解:那是由于感情过于激动,喉咙受阻所造成的语塞、停顿。学生通过诵读,可以清晰地感悟到韩麦尔先生那种痛苦不堪的表情和无比激动的内心,深切地感受到他的那股强烈的爱国热情,这是教师抽象枯燥的讲解分析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加强对教材文本的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要求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整 体阅读的领悟。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段、每一句、每一个词的深入的理解;相反如果脱离教材文本整体,只对部分的内容进行理解肯定是肤浅的,甚至是偏颇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并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双重收获: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走进作者所构设的精神世界,发现那一个个独特的形象,从而感悟其中的生命情志;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文本,能为学生提供一片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天地。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主要描写了春天的优美景色,作者散文以诗的笔调,抓住春的特点,用火热的情感、清丽的色彩,通过有层次的、生动的描绘,画出了生机盎然的春的形象,歌唱春的创造力,赞美春天的无限希望,传递出作者内心蕴涵的蓬勃向上、奋发创新的真挚情感。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嫩嫩的、绿绿的”写出春草的质地和色彩,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坐、躺、打、踢、赛、捉”一系列动词,写出春天带给孩子的欢乐和欣喜,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嫩嫩的、软绵绵的”。“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是排比。“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的对仗。“轻悄悄、软绵绵”写出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柔。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春天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春天优美的风光所陶醉,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所以课堂上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引导他们说得言之有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在当今世界,学环境巨变的情况下,作为学生不能只拘泥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因此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一些他们本来应涉猎的好书,扩大阅读量,以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其阅读能力,当然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

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W生推荐读物。教师向学生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有中外名著,科幻读物、作文选、现当代少儿文学作品,体裁多样,内容全面。因此,授完新课,教师可以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文章给学生阅读。另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光名胜、地理环境等读物、安全防范知识、卫生保健知识。总之,所推荐的读物,尽可能多种类型,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社会上畅销的通俗小说、流行的热门作品,如《杨红樱小说》、《爱的教育》等进行赏读,从语言的准确性、合理性、审美性等方面体会语言之魅力,提高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

总之,只要教师能够高度重视并努力探索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参考文献: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 阅读氛围 阅读兴趣

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自主阅读能力低下。有相关的调查表明:现代的中学生缺乏课外阅读习惯,特别是对经典的文学名著、科技作品等阅读的学生则是少之又少。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学总是在有条不紊地讲解课文;学生总是埋头苦记笔记。教学讲到的如果考到了就一切顺利,如果是课外的阅读就一筹莫展了。可见,自主阅读并没有落到实处。那么,老师到底应该是给学生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指导的阅读方法

预习阅读。交给学生预习阅读的方法,预习不仅仅是读读课文,积累生字,文学常识,还得由所读诵的文章引发联想。将自己的所想所感,遇到的困惑都及时地记录下来。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刚上初一的孩子,我会教给他圈点勾画的方法,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重点词句段落层次。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迅速的把握重难点。交给他们学给文章写批注的方法,写感悟、词句含义、段落大意等,用提问本记录自己对文章的疑惑。长期坚持,以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诵结合。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在吟诵的时候,切身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就能够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学习语文,必须到达这种境界,才会终身的受之不尽。”朗读时除了指导他们一些发音,停顿外的知识,还指导他们根据文章内容表达的需要,朗读时的具体方法。《安塞腰鼓》中三次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每次出现时一个新情景、新内涵层层递进,情感步步升华。不适合用同一语调。《要是翻过那座山》中“少年像诅咒般的在心中默念祖母的话,继续向上爬去。少年站稳微微打颤的双腿,再一次聚集力量”,朗读时就应该多注意少年心理变化。背诵是对语言材料的汇集,能够将别人的语言融入自己的血液。读多了,背多了,逐渐就形成了一种语感,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积累越丰富,就容易融会贯通。

读议结合。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议,可以是合作交流,可以是研究探讨。学习时,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能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产生新的问题,在产生新的问题后再接着议论,让文章的内涵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延伸。

分类指导: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进行不同的指导。理解性阅读,要对文本细读品味,充分感悟并与文本对话。积累性阅读,指导学生做好记诵就可以。鉴赏性阅读,指导学生从作品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欣赏和鉴赏。消遣性阅读,让学生速读了解扩大见闻,丰富知识面就可以。

二.班级营造阅读氛围

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创设利于学生阅读的氛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比如教室的布置可挂上关于书的名人名言。建立班级图书柜,图书柜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更换,经费源于学校。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如:名著推荐、文章点评等。设定固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交流时间,有课代表主持,小组为单位交流。我自己也做好准备,多与学生交流阅读的体会,阅读的收获,让自己的阅读气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设立“好书联播”栏目,让他们每天用20分钟来“听书”。老师应该想多种方法让班级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要让阅读成为自然、常态的学习和生活。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隔锅的饭香。”书非借不爱读,很多的学生往往对家中藏书束之高阁,而对在班级书库中所借之书看得津津有味。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三.兴趣产生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愉快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过程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新颖的导语、丰富的教学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等都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一个带有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孩子,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兴趣的孩子,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恐惧的孩子,学习得更轻松,更愉快,更迅速。”自主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要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他们享受阅读,将“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我教学中的观察,发现学生们并不是不愿意阅读,而是不愿完成那样多的阅读任务。特别是碰到难点问题,他们定会产生畏难情绪。针对此,可以多设计新颖有趣,难易适中的阅读任务。或者不是每次阅读都一定得完成阅读练习题。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利用书籍是内容和情节,做些生动有趣的练习题。《威尼斯商人》采用编排课本剧的方式,《范进中举》采用续写故事是方式,还可用写人物评论的方式,这些有趣的阅读,既可加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表达力,丰富课外生活增加学习兴趣。

阅读为孩子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扇窗口,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孩子喜欢上语文,喜欢上读书,这才是关键。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学会阅读,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使孩子徜徉于语文的大课堂中,享受语文阅读的快乐。同时,学生爱读、会读、能自主地读,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目标。指导阅读只有真正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他们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也会收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峰.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黑龙江教育,2003 (5):81.

[2]诸灵康,黄怡.初中语文怎样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2-28.

[3]赵英庆.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9):31.

[4]蒋联定.初中生自主性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8):42-43.

[5]钱加清.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2001(3):72-74.

[6]孙春成.新课程语文教育随笔[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9-46.

[7][12]赵英庆.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9):31.

[8]王晓峰.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黑龙江教育,2003 (5):81.

[9]范艳梅.《如东县马塘新潮中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教育导报》,2007年1月25日.

[10]黄卫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07年6月20日.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第6篇

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注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并对此提出了新要求。由此可见,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衡量学生综合语文水准的重要标准。而阅读理解在高考中又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非常重要的题型。所以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教学不仅仅可以获取信息、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的重要作用,所以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计能,那么,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阅读能力。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导入情境,创设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创设音乐情境等。如教学《荷塘月色》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是荷塘和月色,这两个景物在历代诗文中并不少见,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等,但这篇文章中的“荷塘”和“月色”不同于其他,‘‘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的月色”,两者融为一体,相互映衬。这正是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景物,让人感觉到亲切自然。这样的美景用多媒体呈现,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鸿门宴》时,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呈现项羽和刘邦的诗歌《垓下歌》和《大风歌》的情境,教师再对这两首诗歌进行相应的讲解,让学生思考楚汉争霸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进而引出《鸿门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如教学《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创设音乐情境,如果教师教学中单纯地讲解诗句,会产生支离破碎的结果,破坏诗的整体美感。所以教师在阅读鉴赏诗歌时可以先播放《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营造诗意的情境,同时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小声朗诵诗歌,学生会慢慢的被乐曲感染,沉浸在无边的遐想中,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领会文章深层内涵,激发学生的领悟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注重培养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如个性阅读、探究阅读、目的阅读、比较阅读、自主阅读等。个性阅读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对象。探究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生自主阅读基础上进行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目的阅读是针对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比较阅读其实就是参读,对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文章进行阅读,对题材相同主题不同的文章进行阅读,对不同地方风土人情进行阅读等。如教学白居易的《长恨歌》时,可以拿洪升的《长生殿》、《新唐书》中的“杨贵妃传”等进行比较阅读,它们来源于同一历史题材,但表达的体裁不同,各种体裁都有自己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对此进行比较,从中领悟到不同的写作方法及带来的不同效果,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同一题材表达不同主题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如王安石的《明妃曲》、杜甫的《咏怀古迹?明妃村》等都是咏明妃的,但杜甫表达的主要是同情这位远嫁的姑娘,而王安石则把明妃扩大到一般妇女的命运上,使明妃形象有了更深的意义。闰土和阿Q都属于悲苦无告的农民,但他们的表现却截然不同,闰土面对困境只会叹息,而阿Q则喊出了“造反”。祥林嫂和子君都是受封建礼教压迫的妇女,祥林嫂表现的比较软弱,只能在三从四德的束缚中苦苦挣扎,而子君则敢作敢为,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束缚,能为了爱情与人私奔。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比较阅读,既能加深学生的对文章的理解,又能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三、注重预习环节,培养阅读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说明做事情有无准备,其效果会产生很大的不同。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就是预习,通过预习学生能了解教材的重难点、文章的关键所在,这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预习可以由学生课后自主完成;也可以课前让学生预习,教师作以指导。如可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再读课文。默读时要先坚持读完,碰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以理解的句子可以暂时放下,尽可能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大概理解。再读课文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讲解,师生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提问,这与传统预习有着不同,不是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而是让学生在自由、自主阅读时提出困惑,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出现的消极被动局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预习提问还能给教师备课提供切入点,避免出现盲点。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强,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也能提出一些问题,可能会超出教师的知识范围,这样能促使教师深入研读课文,避开备课中的盲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四、结合课文,进行阅读训练

借助教材中的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是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现在的语文教材选材比较广泛,内容比较丰富,蕴含着丰富的语法知识。针对这些特点,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标题理解、单词讲解技巧、课文理解题的设计等,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到丰富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学艾青的诗歌《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弄清楚作者的思路、整首诗由哪几部分组成等。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得出第一部分主要是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表达自己对养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第二部分会议大堰河一生,刻画大堰河的美好品德,抒发对她的感激;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及家人的苦难遭遇;第四部分赞美大堰河,抒发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这样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这首诗属于叙事抒情诗,是歌颂伟大的母爱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思考这首诗,作者没有给出完整的大堰河的故事,主要是通过一些片断化的回忆倾吐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与赞美之情。

五、扩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第7篇

一、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目标的定位

1.要充分体现跨入21世纪以后,社会发展需求的时代特征

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这是世纪之交赋予教育领域的战略性课题。在迎接新世纪到来之际,世界各国都把制订教育发展战略放在首要地位。而全面提高现代人的素质,培养能适应社会生存与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将成为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价值潜能的开发,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也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人的发展,关心人的发展。

2.要充分体现高中教育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的鲜明特点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是青年学生准备接受高等教育或走向工作岗位的前沿,是完成“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的阶段。它有别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这应该作为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的出发点。

我们要让学生在高一层次的阅读中,在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和精美得体的语言佳境中得到感悟,受到熏陶,以形成求真、从善、爱美的思想品质,为他们走上社会或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框架结构的合理分解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对语言现象的感应能力。这些语言现象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语音,语言的声音载体;2.语义,书面符号所代表的某种含义;3.语法,语言赖以组织成文的规则;4.语境,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语言所表达的特殊含义;5.语脉,语言组织的逻辑、情感等内在依据。这就是阅读能力的核心部分,融入以下三个层面的六种能力,呈现不同层次发展的高中阅读能力的立体结构。

第一层面:筛选能力和阐释能力

我们正在步人知识经济时代。筛选、阐释信息的能力将成为现代社会最为基本、最为需要、最为实用的阅读能力。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在阅读过程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到逐词逐句落实过关。因为文中所载负的信息,对于全文的主旨来说,并非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读者来讲,也并非都是有效信息,阅读时往往需要根据阅读目的,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最有理解价值的部分。

第二层面: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对这部分作独立的研究。分析能力是对阅读材料中抽象概括的内容进行具体阐发的能力。

综合则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是各部分简单的相加,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多种多样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综合能力是对阅读材料中具体的内容进行抽象、理性概括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和综合本是互相孤立,可以截然分开的。分析以事物的整体为前提,综合往往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整体的更全面而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层面: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

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属于品味较高的阅读能力,是对于作品中的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鉴别、赏析和评说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不仅要说出好,还要具体说清楚好在哪里。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是在分析比较、质疑探究中形成的。

鉴赏是阅读者建立在心理基础上的一项满足审美要求的活动。鉴赏活动不是抽象的,它总是以读者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个体感受为基础的。鉴赏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叙事性作品中,鉴赏能力主要表现为人物形象的感悟、把握上。鉴赏人物形象可以从了解、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的具体活动、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人手,感受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感受有关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或思想艺术价值。

2.在抒情性诗文中,鉴赏能力又表现在对所描绘的意境的感受、体验上。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多姿多彩,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又是丰富复杂的,因此便构成多种多样的意境。

3.鉴赏能力还表现在能从结构、体裁、语言、韵律等艺术形式上,来领悟作者的艺术匠心。

三、高中语文阅读能力训练方法的基本形式

培养阅读能力要强化训练意识,以训练为主线的高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三个层次。

其一,选择。在现在的义项中作出选择。可以是四选一,也可以是多项选择。

其二,提取。从阅读材料中进行提取。提取的速度与准确度是关键。

其三,表述。按阅读要求,用自己感知的语言加以表述。这一项要求就比较高了,阅读能力要通过表述力加以转化。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第8篇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它包括认读、理解、鉴赏、仿写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认读是阅读能力训练的起点和基础。它要求在阅读中不得读错字,不得增减字,不得读破句,同时又要对词语的内涵和作用产生一定领悟:不同词语内涵上有什么不同,不同的修饰限制有什么不同作用,不同结构的句子有什么差别等。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肃、忠实的读书态度,养成查阅工具书和仔细读注释的习惯。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阅读课文,在限定时间范围内要提出具体要求。

理解是阅读的中心环节。它包括理解词语的训练,理解句子的训练,理解段落的训练和理解篇章的训练。理解词语,它又有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之分,内容与形式的作用之分,感彩的褒贬之分。应要求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义,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发现和理解,正确理解句意。

对句子的理解,指的是对句子一般含义和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对语序的安排,句子的选用的理解。既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句子含义,分析陈述句、疑问句、肯定句、否定句一般句式,又要训练学生对关键语句(起统辖作用的、给人启迪的、起过渡照应作用)的捕捉,对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这些特殊句式的体会。

理解段落的训练,要熟悉各种段落和类型。如起结构作用的段:起段、束段、过渡段、强调段、主体段;根据表达方式和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叙述段、对话段、描写段、抒情段、归纳段、论辩段等。还要弄清段落的结构方式,如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对比式等等。把握段落的中心句,有的中心句是直接表达的,有的是间接表达的,有的隐而不显。此外还要掌握划分段落内层的方法,了解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段落的表达方式和有特色的表达手段。

理解篇章的训练,要学会概括全文中心和编写阅读提纲;把握全文各部分之间内在的和形式上的联系;熟悉各种文体和文学样式,分析文章的表达特色,领会作者的思路,掌握作者的立意、谋篇、布局等。

鉴赏和评论是高层次阅读能力的训练。它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鉴赏和评价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对于其中的是非、优劣,能够鉴别欣赏和评论。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