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范文第1篇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思想品德第二第课第一框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本课地位

本课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章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本章分为2个框题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二、新课标要求

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识记: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应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3、思想觉悟:

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培养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学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尊重他人劳动的精神

四、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供求和价格的关系;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下面阐述确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依据:

从理论上讲,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但各种经济矛盾,尤其是现阶段的物价上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不断出现,要让人民明白这些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矛盾,以及正确解决这些矛盾冲突的办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一定要加强相关理论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确有关的经济问题。

从实践上讲,学生也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部分,在日常消费行为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消费问题。如何让他们明白经济发展中矛盾与冲突,以及一些分析方法尤为重要

五、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1、理论引导。通过讲述有关的法律知识和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理论上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实践锻炼。通过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消费现象,使学生感性的了解作为消费者享有的权益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

六、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我对本课的设计如下:

首先,遵循教育原则,必须了解教育对象。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身心特点,我运用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从认知能力上看,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日益占主要地位,但是,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局限性,进行抽象思维往往还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柱,独立思考时容易出现片面性,因此,在讲述本课时,我应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从身心特点上看,初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在学习和交往中逐步发展。但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他们容易接受一些消极影响。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应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

最后,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七、具体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让学生举例和思考:通过不同品牌的商品的不同价格和同一品牌商品在不同的时期的不同价格,你发现了什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兴趣。

(2)讲授新课:结合课本事例以及教材中“名词点击”、“专家点评”、“相关链接”等板块资料,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讲解。

(3)相关练习: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总结全课: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从而总结出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我们用一个图表来表示这些复杂的关系。

八、遵循目的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和学以致用性原则,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能力,我设计了本课的课后练习: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呢?它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九、教学手段: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最后,为了对本课的知识结构有所概括和总结,突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我设计了板书设计如下: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影响价格

影响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习俗等——通过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卖方市场

结果:

供过于求——买方市场

(二)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范文第2篇

第一,微笑进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时,人的思维会非常敏捷,做事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走进教室时尽量调节自己的情绪,充满热情,将最佳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无形中感染了学生,这是活跃政治课的前提。

第二,做好“热身运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开始讲正课之前总是采用“热身”活动的办法,使学生很快进入新的讲授内容中。比如,在高一经济学讲授“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这一框题时,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个小漫画故事,故事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一个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因为不懂得价值规律的作用,而在市场交易中亏了大本。让学生先讨论这个故事的主人翁为什么会吃大亏,市场上商品价格涨跃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规律可寻?在讨论中,学生尽情地想象和发挥,使他们进入开心、舒畅和兴奋的状态,这样,既达到预习的效果,也调动了学生对这一节课内容的兴趣,把他们的精神集中起来。

第三,吃透教材,灵活处理。教师要把政治课上活,就必须得对教材了如指掌,吃透教材,而千万不能让教材牵着鼻子走。对教材的内容了然于心中,适当地安排和取舍:比如可根据具体的需要,颠倒内容的顺序,“名词点击”、“相关链接”、“彩图”等栏目可适当地做“点到为止”处理;有些较为生疏或有难度的内容需要教师讲授为主;而一些浅显易懂只需学生了解的内容,则可采取让学生自学或是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

第四,联系时事,结合热点。政治课是以生活为基础的,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念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我们要联系现实时事热点;即用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或身边的生活事件来对课文内容加以阐述,学生就会感觉政治课不仅有趣,而且还很实用,生活中的不少事件都可以用我们的政治知识加以说明,这是活跃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一环。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范文第3篇

    一、问题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试图通过质疑,解疑,发现,再质疑这样不断探索的过程,让学生达到会学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早已有之,但现在,它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含义。

    问题教学的研究策略旨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想象,启发学生质疑,启发学生创新,激活、深化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问题教学法既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当然更要求教师有问题意识,本文试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是怎样坚持做到这一点的。

    二、 由于教学环节不同,提问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现按教学环节将提问的设计分述如下:

    第一、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开端。问题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头脑中存在大量的问题,然后才谈得上传授知识。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以问题导入新课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复习旧课提问,导入新课。

    新授课中所讲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发展、提高。“温故而知新”,在导入新课时,根据新课内容正确设计导入的提问,就能将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上来,这样使学生不感到突然,对新课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积极思维,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这种导入我们经常使用。 

    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的作用》时,任何老师都会问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关键是怎么问,并能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我把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分为两个问题:A、在商品生产领域,价值规律是怎么起作用的?并由这个问题自然引出了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讲完了这个问题之后,又自然进入第三个作用的讲解。讲完这两个作用后,再问B、在商品交换领域,价值规律又是怎样起作用的?并由这个问题自然引出了价值规律的第在一个作用。

    ——这种提问应更多地思维的逻辑性。

    2、设置情境提问,导入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问题情境的创设,能促使学生去探究、深思、和解决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浓厚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时,我设计了如下情境以导入课题。战国时,燕国太子丹百般讨好荆轲,为的是让荆轲去刺杀秦王。特意设宴款待,并让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女那双纤细、白嫩、灵巧的双手,不禁魂飞天外,连连赞道:“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过了一会儿,太子丹命人送上了一盘装着那美女的弹琴的双手。问:“我们抛开剥削阶级残酷的本性不说。那盘子里的手还是原来荆轲所称赞的那一双好手吗?太子丹的错误在于什么?从中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这种提问应更多地体现思维的灵活性。

    第二,让问题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问题教学,自始至终都应围绕问题而展开。问题不仅应是教学活动的开端,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都应存在问题。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问题是思维的动力。知识只有围绕问题而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真正成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只有使问题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教学时时处处都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否则,教学过程就难以顺利进行下去。

    以问题贯穿新课主要是指怎样突出重点,怎样突破难点。

    1、突出重点提问的设计。

    每节课都有重点,怎么抓住重点设计一些问题,以突出重点,使学生很好的掌握?我们可以或者围绕重点设计一些有份量的问题,或者围绕一个重点,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提问,或从正面或反面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围绕一个重点,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提问。

    例如:在学习《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时,这一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商品的含义。我并不是问“什么是商品?”而是设计了以下问题:“农民种的粮食,一部分缴公粮,一部分到市场去卖,卖剩的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送给亲戚朋友。试问这些粮食是否是商品?为什么?”这样学生首先要判断是不是商品,然后要分析为什么是或者不是。这样的设问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2)、抓住重点设计一些有份量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学习《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时,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内外因辩证关系,我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问了以下问题:“鸡蛋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变成小鸡?”“种蛋变成小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适当的温度孵石头是否会变成小鸡?”在学生回答之后,再进一步问“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是不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在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矛盾冲突中去探索,去发展,使学生的认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表及里,提出问题。

    ——突出重点的提问应体现出思维的独创性,批判性,深刻性。

    3、突破难点提问的设计。

    每节课一般也有难点,怎样突破难点,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1)、用“比较法”设问,突破难点。

    例如: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哲学概念是比较重要的原理,也很容易混淆。怎样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区分和把握这两个原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两者的内涵分别是什么?”“两者的外延分别是什么?”“两者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两者的方法论要求分别是什么?分别有哪些标志性词语?”“两者的共性是什么?”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比较,能使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更加清晰,比较可以是相似概念的比较,也可以是不同概念的比较,在同一个问题中,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

    (2)、 设计情境提问,突破难点。

    例如: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知识点时,“价值观及其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情境。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经常做出许多决定。在下列情境下,你会做出怎样的决定?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 你想高中毕业后再读大学,但你的家境极其困难,使你无法如愿。这时,你的一位亲戚愿意资助你,可你又有充足的理由说明他的钱来路不正。你会接受他的资助吗?

    (2) 你又饥又渴,饱受煎熬,并且身无分文。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偷食物吗?

    (3) 你拾到一个内有2000元的皮夹。当你将它交还给失主时,他拿出200元酬谢你,你接受吗?

    (4) 在闲聊时,许多人说一个不在场的同学的坏话,而且那些话是违背事实的。你与那位同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交情。你会站出来为那位同学说几句公道话吗?

    (5) 在考场上,监考教师因事离开了考场,而你又有一道题不会答,你会选择作弊吗?”

    思考上述问题,就会发现,在每一个行为反应的背后都是有理由的。这些理由其实就是人的价值观。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就像一把尺子一杆秤,当你需要做出决定的时候,帮助你抉择。比如,在考场上,监考老师因事离开时,而你又有一道题回答不出来,你就会把诚实与成绩量一量。如果你不具备诚实的价值观念,你就会选择作弊;如果你具有诚实的价值观念,你就会选择不作弊。

    这样的问题情境,无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将抽象的哲理具体化。——这样的提问应体现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

    第三,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创造性教学活动不仅应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应当是用所传授的知识完全消灭问题,而应当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够使教学活动无止境地进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

    新课的结束,不是问题的终结,反而为新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新的契机,每节课后让学生课外思考,探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上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生活中,我们怕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可有一个人叫王海,他却专爱买假货,之后向商家双倍索赔,有人说他是假货的“克星”,有人说他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有人说他这样做是敲诈,你的看法如何?他是一个消费者吗?

    ——这里的提问更多地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独创性。

    总之,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在于:一方面,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提供创造的可能目标和突破口,进而促使学生投身于创造活动之中。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形象思维 政治课中 作用

长期以来,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运用,即大多数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历史的和逻辑的、比较和类比的等方法进行教学,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对形象思维在教学中的作用,即通过想象、联想和幻想,用集中的概括等方法再现或再造形象以表达某种感情的思维方式,在认识上尚有偏差。实际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形象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直观的表象来进行思维活动 ,从而加深印象 ,拓展思维 ,并最终把形象与要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这种方法简单 ,快捷 ,运用得好 ,能事半功倍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形象思维具有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首先表现在它是适应学生认识事物的需要而产生的。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设疑:在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什么不同的厂家生产的羊毛衫能卖同样的价格?为什么同样的羊毛衫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价格?价格的变化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的要求?问题形象真实,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通过教师引导、讨论,同学们对价值规律基本内容有了真实认识。说明形象思维所起积极作用是巨大的。

其次,形象思维的能动性还表现在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结果上,任何认识都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在其中。

二、形象思维具有概括性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形象思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因此形象思维是理性认识的一种形式,它不像感性认识只停留于对个别事物的认识上,而是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的东西。它也不像抽象思维那样,用概念对事物进行概括,扬弃了事物的形象。形象思维是用形象概括,它保留了事物的形象,通过形象来显示事物的本质。如我国古代流传的《女祸补天》、《羿射九日》等神话,都是用形象高度概括了我国古代的原始状况和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寓言《刻舟求剑》说明动与静的关系和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道理。《曹冲称象》说明整体与个体的关系等。这些高度形象化得民间传说和神话都可以引入政治课进行形象思维的启发。

三、形象思维具有间接性

形象思维作为一种理性认识形式,它不是直接地而是间接地反映客观世界,以感性认识作为基础的。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习热情;辩证思维;分析能力

高中政治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从教材的设计上我们不难看出实际生活与政治教学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分析中感受政治的价值所在。

例如:在教学《影响价格的因素》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课时,我给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大幅上涨;

2.秋冬换季时,皮衣能卖上好价钱,夏天却不得不打折出售;

3.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时每斤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每斤只卖几角钱?等等

将这些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课堂,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在分析熟悉的情境中轻松掌握影响价格的因素,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政治知识,最终为实现高效的政治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辩论活动,提高辩证思维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开展辩论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论辩能力,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当然,这也是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

例如:在学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后,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我引导学生以“21世纪,需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主题进行辩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借助案例分析,培养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还是以《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在讲授完这节课的基本内容后,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个案例供学生分析:两个农民向农业专家打听棉花价格行情,农业专家把国内外棉花供大于求的信息告诉了他们。

甲农民认为:农产品价格涨跌与其市场销售及质量有直接有关,棉花收购价格下降是正常的。乙农民认为:我不该投资上千元,一下子扩种了10亩棉花,总以为去年中棉花赚钱今年还能赚,明年干脆不种棉花,改种蔬菜得了。

引导学生运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对上述案例中两人的认识进行评价,使学生一定要结合实际,从教材内容出发。这样课堂的教学形式转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效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政治教材的价值,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突破难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很高。学生学习时容易感到难以理解,不容易接受。所谓教学难点是指教材中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或思想上不容易接受的部分。具体有这样几种情况:有的是抽象理论本身令人难以理解掌握,有的是学生缺乏有关知识和思维能力而理解不足,有的是理论联系一些实际问题后所产生的疑惑,有的是教师传授知识时缺乏艺术方法给学生造成难解,等等。如何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是摆在每一位政治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突破难点

在“问题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是从设置“问题情境”,即发现问题开始组织教学的,然后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于教师、教材提供的相关资料信息,围绕“问题”展开分析,探究“问题”的现状、产生“问题”的原因、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

1、挖掘教材课题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一般说来,每一课题都有一个中心主题,教师不能浮于表现,要善于抓住教材原中心主题进行探究,深刻领会教材。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必须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这三个层次来进行挖掘。例如:讲到“价值规律”这一课题时,作如下挖掘:

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②为什么商品的价值决定着商品的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吗?

③价值规律是怎样发挥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的?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材挖掘,不仅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把握,更有利于教学中思路清晰,培养掌生逻辑思维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问题。“问题”在“问题探究式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设计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问题的选择和设计上必须要下功夫。教学实践表明,设计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难易度要适当且有思维梯度。问题的难易度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主动性,也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而且问题的设计要与上文挖掘教材时所设计问题一样,必须有思维层次和梯度;第二,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除备好教材之外,还必须备好学生;第三,要为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服务。在问题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好问题情境,设计几个具有思维梯度性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辅以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1、政治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教学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同时用多媒体可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现在的政治教材是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据,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教材的特点,精心构思,灵活设计教学的过程,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探究,这样学生就处于一种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2、如高一教材《经济生活》中“外汇汇率的升高和跌落”这一知识点,如果只是讲解,效果不一定好。在此本人借助于电脑,做了关于本市出口龙头企业江东电子厂由于受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影响而导致利润减少的材料汇编,同时设计了一个表格,这样轻松完成了从金利润减少入手,引入外汇、汇率、外汇汇率升高和跌落等知识点,从而也化解了难点。

三、理论问题生活实际化

所谓“理论问题实际化”就是例举说明。具体来说,就是用事例、材料、数据去取证去说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们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我们从这里所说的事例、材料、数据,统统是感性认识,通过对事例、材料、数据的分析和归纳才能上升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因此,教师的引导艺术非常关键,要注意三点:一是生活例子要典型;二是要找准理论知识与生活例子的联系点;三是要善于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例如“市场如何实现资源配置”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笔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先让学生列述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具体的生活例子,再让学生思考“市场如何实现资源配置”这个问题,然后适当地引入“汽车市场的火爆行情”和“原油市场替代能源被关注”两大情景,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探寻“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机制”,轻易掌握了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相关知识,从而就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综上所述,突破教学难点既是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考验,又是教师教学思想策略和经验的体现。

因此,积累基本的教学经验是解决教学难点的能力基础,吃透教材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前提条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外在因素。所以,要上好思想政治课,要突破难点,我们必须吃透教材,挖掘教材,适当处理教材,必须讲究教学方法,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地引导学生树立主动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生动活泼,高效优质。

参考文献:

[1] 司志龙;;“奥卡姆剃刀”原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14期

[2] 郑秀华;“学案导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园园;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范文第7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inciple of Value Engineering, the basic concept and principles of Value Engineering are def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Value Engineering in the university teacher resource management is sketch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ts principle in selection and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payroll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other aspects of university teacher resource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关键词: 高校教师资源管理;价值工程原理;应用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 resources management;the principle of Value Engineering;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001-02

0 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院校的经营环境以及社会地位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的高等院校已经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教研单位和教书育人的场所,而成为了我国创新科技的主力军和实施科教兴国的主要阵地,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的关键因素。高等院校的教师资源关系到高等院校发展实力和潜力,所以,一支高素质的教师资源队伍对高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价值工程基本概念及其原理

所谓价值工程是指从一定的功能出发获得在劳务、产品、工作、工程等方面的价值的研究方法,价值工程是一种科学的价值提升方法,这一概念的提出者麦尔斯将其定义为“一个用以处理和鉴别服务产品在工作中的缺乏主要作用却能够降低工作量或者成本的要素的完整的系统,这一系统融合了现有的知识、技能和技术,能够将用户的需求与无实际利用价值的成本进行区别,达到改进服务、产品的目的”。而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负责人马蒂则将其定义为“价值工程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努力,能够使系统、产品、服务的能够达到一定的价值目标,它实际是以最少的付出获得必须的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的内涵: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包含的内在规律的书面反映即为原理,价值工程基本原理是对价值工程活动反映出来的普遍规律的反映,价值规律包含了三点基本内容即价值本质性原理和准则性原理以及费用与动态的关联原理,这三点原理互相联系、互相以来,是对价值工程活动的内在规律的反映。价值工程原理的基本模式为价值=产出价值/投入成本,或者价值=产出功能/投入成本,这一公式的作用在于以对象的最低使用周期成本实现使用者的需求功能,从这一公式可以看出,价值越高,则有效利用资源的程度就越高,利用价值原理对某项管理活动进行评价时,是进行经济和技术、成本与功能的综合性评价。

2 价值工程规律在高校教师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学校的师资力量在不断增强,但是目前高校内普遍存在缺乏专任教师、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等问题,高校积极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1 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加强高校教师资源的管理可以最大程度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工作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高校教师不但有自身的关于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而且还有个体特殊的思想感情以及人格尊严,在对高校教师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加强在物质、精神、政治、行政方面的激励,注意改进管理方法,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能够保持教师饱满的工作激情,促进他们加强对业务和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促进更多教研成果的诞生。

2.2 促进高校各项科研研究的正常进行 对教师资源加强管理可以为高校顺利开展各项科技研究活动提供人才基础和技术保障。高校教师资源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保证教务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只有合理组织教师开展科研和教学活动,才能将高校中教与学的关系进行充分协调,从而形成教师资源与其他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高校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创新能力培养

人们日常所理解的创新是指能够发现人们尚未发现的规律、创造出世界上尚未创造出的东西的能力。而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解决他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就属于创新。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目标明确,懂得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环境

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学习成绩好坏、能力层次高下,都给予他们公平竞争、创造性尝试的机会,要鼓励和称赞学生富于创意、别出新裁的念头和思想。要学会以“正信息”激励学生,使学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渴望成功。

海伦凯勒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有了高飞的冲动,就决不甘于在地上爬。”有了想要成功的思想,就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自觉地去创新,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比尔盖茨就是因为有了要“在每个家庭和办公桌都要放上一台电脑”的梦想,才促使他去创造,去完成伟大事业的。

2、进行扩散性提问,突破思维定式

不少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思考方法作为思维方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智力价值。科学思维方式比某种专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爱迪生发明蓄电池曾失败了一万次,但他不说自己失败,而说自己发现了一万种不行的方法,发现一种方法不行,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逆向思维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高斯提出的“级数相加”理论等,都属于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的问题,追求的目标不应是得到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而应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独创性地去思考、去探索。如学完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梳理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我抓住了“价值”这一基本概念,幅射有关知识,进行连环式提问:

(1)价值的含义是什么?属于商品的哪一方面的属性?这是从质的规定性角度思考问题。

(2)价值量的含义、决定因素及其连带比例关系。这是从量的角度思考问题。

(3)价值的表现形式在货币产生前后的变化。与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4)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点:含义、基本内容、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三方面作用。

这样,以“价值”这一概念为主线,使学生把握住了教材分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上的知识网络。

3、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努力寻求解决疑问的途径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发端于疑问和好奇心。爱因斯坦在16岁上高中时,就对多少年来一直被当成真理的时间的同一性产生怀疑,最终导致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伽利略的大胆质疑,更正了亚里斯多德关于从同一高度下落的物体,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的错误,并用实验加以证实,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哥白尼对地球中心说的怀疑,导致宇宙观的革命,要培养起创新质疑观,就要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敢于进行合理想象;更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不强求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教育每一个学生。创新教育真正需要的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学习思路和教学方法,应多用讨论式、学导式启发学生思维,师生双方多进行互动式的双向交流,吸收对方创新思想的火花,产生灵感,克服自己的惯性思维,因为惯性思维是创新的大敌。

4、注重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去论证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问题

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过去“书痴”、“书虫”型的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可能再囿于过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所学内容有血有肉,学以致用。政治教师只有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寻找知识与实际的结合点,做到从实际中归纳理论,用理论来分析实际,从而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学与用、知与行有机的统一,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当前高中教学三个年级内容均可联系深化国企改革、反走私、扩大内需、、李登辉“两国论”、、政府机构改革、西部大开发、第十个五年计划等热点问题。

5、精心组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在进行的高考3+X改革,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不仅要在学科内进行综合,而且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一题一解、单向思维、就事论事、因陋就简的练习方法,已不适合高考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演绎能力、横向思维、立体分析能力的培养,它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呆板僵化、缺乏灵活性的危害。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有必要精心设计每一道题目,使之具有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使学生在做好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能进行多元思维,全面把握,综合分析更多的知识点,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灵活运用、全面掌握,深刻理解、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目前条件还没有达到可以在高中实行小班教学的情况下,设置的练习题也不应该是全班一个层次的,而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习题难度要有差异。比如可以设置不同的星级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能达到的星级要求解答不同的题目,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样就避免了过去那种全班一套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吃力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