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震撼的科学实验

震撼的科学实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震撼的科学实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震撼的科学实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保 低碳节能减排 水质污染 大气污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148-02

中学阶段是环保低碳节能减排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进入中学以后,学生开始思考未来人生和对社会的责任,可塑性强,易接受正面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环保低碳节能减排教育,对于人口素质提高是一种战略举措,影响着环保工程的成败。

下面本人就科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低碳节能减排意识,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 通过课堂上的读、看、讲引导学生体验环境危机,增强低碳节能减排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据、图片、录像等有趣直观的教学载体让学生对环保低碳节能减排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议论提高自身低碳节能减排意识。

在教学《水的利用和保护》时,展示松花江水污染,被蓝藻污染的水域、河边随意堆放的臭气熏天的垃圾、湖边因水质污染死亡的鱼虾……这一系列图片后,同学们都很震撼,都说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水质污染究其成因固然跟工业废水排放有关,但也与人类不恰当的生活方式有关,紧接着我再出示一组人类因食用、使用被污染水质而引发疾病的图片,如牙斑病、皮肤病、肌肉萎缩等病症,又用采集某村由水质污染引发的肠胃炎、癌症、不孕症、化学物质中毒、传染病等疾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水污染的危害,增强学生环保减排意识。

二 结合科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科学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也会涉及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也与科学实验有关。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强调尾气的吸收处理体验环保。如在制取氯气、氯化氢、氨气、一氧化碳等气体时一定要通过演示实验讲清尾气吸收的原因(有害气体不允许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只要涉及气体的制备问题就应考虑尾气处理。

许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考虑药品的用量,误认为越多越好,结果使得实验室毒气弥漫,药液漫流。教师对此应加以指导,使学生在科学实验中树立“用最少的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开展第二课堂,强化学生低碳环保意识

1.在科学实验课堂上推行绿色科学课的理念

主要从几方面进行:(1)通过减少化学试剂用量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即进行小量或微量实验;(2)设计不需要溶剂或溶剂使用最少的实验,如微波、超声波、研磨反应等实验类型;(3)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方式尽量减少污染物摊放或把污染物转化成非污染物进行排放。

2.设计一些低碳实验,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与低碳相关的知识与方法

实验l:甩干超过l分钟多费电。1个弹簧秤、4个塑料袋就能清楚怎样使用耗电“大户”洗衣机省电。实验前,为待洗的衣服称重,记录后按照步骤洗衣,将洗好的衣服沥干水放进塑料袋里再次称重,平分出4份,将衣服脱水的时间分别设定为:1分、3分、5 分和7分。每次甩干后取出衣服称重并记录。结果证明,衣物在转速为1680转/分的情况下,脱水率可达55%,甩干时间再长效果也不会更好,只是在耗电。

实验2:沸水余温可焖熟鸡蛋。鸡蛋需要开锅后再煮5分钟其实是没必要的。实验+料很简单,需要鸡蛋3枚,灶具和锅。将鸡蛋放进锅里,加适量冷水后加热,待水沸腾后立即关火,分别于3分钟、5分钟、10分钟后各捞出1枚鸡蛋,剥开观察鸡蛋熟的程度。得到结论,3分钟鸡蛋有溏心;5分钟的完全熟了,时间刚好;10分钟,蛋黄颜色很深,蛋清有些老。实验证明,沸水的余热也能焖熟鸡蛋。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的直观感受,学生们认识到了什么是低碳,怎样的生活是低碳生活。简单的生活常识实验 能够通过学生群体在社会中的推广,可以直接快速地得以应用。

在现代社会,造成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的因素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学的三方面,而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污染约占80%~90%。因此,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学习化学知识,了解各种污染物质的成因、理化性质的同时,还应用科学的原理与技术对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排放进行思考,以让学生从根源上理解低碳生活的本质和意义,解除学生对低碳生活认识的局限性,增加学生进行低碳环保生活的范围和手段。随着学生对这些低碳环保生活知识的推广,让大家从自己身边做起,衣食住行做起,就能够大大地减排。通过低碳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来为减缓全球变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震撼的科学实验范文第2篇

一、选素材激兴趣,助构自主环境

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动画等多种素材资源整合处理。如教学《光和影》,可以在PowerPoint中链接一段手影魔术视频,并提醒学生边观看边思考这些形态各异的手影产生的相同条件有哪些。通过形象的视频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主动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将枯燥的被动的探寻过程变成了一场主动的竞争游戏。

二、变传统破难点,助推探究效率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信息化教学形式是最快捷、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手段,无论是多媒体课件还是动画视频展示等信息技术,都是传统教学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1.变盲区为可视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许多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或结论,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理解这部分盲区。然而,信息技术提供的数字化教学实验系统很好地将看不到的现象用精确的、可视化的图像、图表或曲线显示出来,使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的变化,从而快速发现规律,提高教学效率。如《金属的热胀冷缩》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金属条很长一段时间后也很难看清楚金属条胀长了没有,变化之微小又如何能准确测量胀长了多少,学生自然发现不了规律。但如果使用数字化教学实验系统,将传感器(探头)与正在加热的金属条的测试部位一旦接触,传感器便会立即将获得的数据传到采集器,再从采集器传到计算机,计算机软件将数据生成数据表、图或者曲线。随着加热的程度,数据与图表时时随之改变。这种可视化的新颖形式操作简单,且大大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变有限为无限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弥补由于时空和条件的限制带来的实验现象、观察上的缺陷。比如《时间的流逝》教学中,如何在40分钟课堂教学中感受时间在不停地流逝呢?其实在导入时就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一段人脸特写动态视频,从稚嫩逐步衰老,视频短短十秒钟却浓缩了这个人的一生。又如《动物的卵》一课,为了让学生看到鸡蛋如何变成小鸡的过程,不可能现场孵,可以课前利用互联网下载一段鸡蛋如何变成小鸡的过程视频,再分组观察鸡蛋,学生定会肃然起敬,因为他们手里的是一个个小生命。再如《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一课,受条件和空间的影响,不可能给每个小组发放一辆自行车进行自主探究。此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立体自行车,并通过视频动画、动态放大自行车上刹车、车把、车铃、踏板等部件。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就能很轻松找出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成功发现其工作原理,顺利地完成探索任务。

3.变真实为虚拟

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有不少探究实验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在课堂中真实加以表现。这部分的探究活动可以适当利用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有效补充实验教学。这样不仅能方便地再现完整的现象发生过程,也能提高实验的效率与准确性。例如《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虽然通过探究实验学生们发现空气的确可以像固体、液体一样占据空间,但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很难从心理上完全接受。教师就可以运用flash小动画模拟空气分子占据空间的过程。又如《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火山、地震、泥石流等现象的发生,可以提供清晰而震撼的感官体验,引发学生提出各种希望探究的问题。再如教学《摆的快慢》时,利用电脑循环计时代替秒表可以解决实验误差大的问题。

三、换模式创融合,助优教学方法

信息化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其中,由美国克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创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经推出就广泛传播。其教学充分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由教师课前利用手机、录屏软件、ppt、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技术将制作好的微课等教学资源上传到学校网络微课平台,学生在课外可以随时下载、在线观看,并带着问题自主灵活学习,课堂上对疑难问题再集中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从而将“教-学”模式转换为“学-教”模式。

小学科学教学倡导的自主化、互动化与这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不谋而合。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课为例,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一次翻转。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上传网络的学习资料,并于网络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单。

通过预先学习这些视听信息,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学生可以将自己想法、问题等上传到网络进行交流,同样可以对其他同学的想法进行解答或提出疑问,从而实现相互提高、相互进步。课上学生利用提供的信息就可以快速动手开展比较、分析、交流等探究实验活动,使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他人交流协作能力都大大提高。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但我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推进,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信息化科学实验室将建成,信息化教学方法也会得到普及和优化。

总之,如能科学合理地“活”用信息化教学这个“助推器”,那么科学自主探究教学定能独具特色,自成风景。

参考文献:

[1]董晶,郭桂真.用翻转课堂撬动教学改革,开启ICT深度融合新篇章――山东省昌乐一中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纪实[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

震撼的科学实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台湾 街头物理活动 启示

“街头物理”(因常在街道旁、公园内设摊即席实验,称之“街头物理”)是由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物理系周建和等人提出的,他们利用Adept实验室(高雄师范大学以物理教学回归生活为目标,于民国86年成立“物理教学艺术与教具研究实验室”,简称“Adept-实验室”),发起街头物理活动,并创造了为数可观的即席实验。街头物理活动使用容易取得之生活用品,设计趣味科学实验活动,通过竞赛、游戏方式进行,把物理实验室由学校搬至户外,带着科学主动深入民众生活。街头物理活动近年来已在台湾甚为风行,周建和等人已成为各级学校和社会团体竞相邀请的对象。

街头物理活动的一大特色是举办地点多样化,可以在校园、文化中心、妇幼馆进行,也可以在小区公园内进行,扩大了民众的参与机会。另一大特色是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及生活化。比如:物理魔术、跳动的精灵等。每次的活动绝对不会重复,给民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心理震撼。生活化题材取自生活,结果又应用于生活,活动内容很容易在家或学校复制,活动操作性很强。

一、案例

(一)科学活动:街头物理--趣味科学实验体验与探究

主讲:周建和博士、勤老师

地点:高雄师大物理系Adept实验室

对象:彰化县和群国中、台中市万和国中

活动内容大纲:

(1)身边小东西摇身一变,变成了趣味科学实验。

(2)把使用过的生活废弃物(如:饮料瓶、麦管、纸杯等)设计成科学实验,让学生动手参与游戏。

周建和等人充分发挥大学的优势,加强大学和中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从而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步引向志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科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启发学生对科学的热忱。

(二)三教九流都物理

街头物理活动已经深入民众,起到“酵母”作用。当有人需要举行街头物理活动时,他们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找高雄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会或找Adept实验室。近几年来,开发出许多街头物理的多元用途。例如:

(1)百货公司为了赢利,他们找物理系的学生表演物理魔术。观众看完魔术后,公司提供他们动手机会。这样,公司增添了人气,带来了利润。

(2)房产公司找物理系学生到拍卖现场举办街头物理活动。民众携妻带子来看房子,就可以免费参与,增加了公司和民众的交流机会。因而,公司多卖了房子,而且价位往往比较高。

(3)高雄美术馆协会为了接触民众,每年至少两次请Adept实验室帮忙筹划街头物理活动。他们通常先找几位高中生、大学生当义务工,然后实验室派讲师对他们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运作。

(4)暑假Adept实验室应高雄市普贤寺邀请开设街头物理班,连续3期。实验室的成员常和该寺人员一起做物理实验,探讨人生的哲理,促进了普贤寺兴旺发达。

周建和等人成功地把物理来自生活、物理很简单、物理很有用等观念,植入到广大民众心中。民众通过参加街头物理活动,了解到物理科学离他们这么近,感受了物理科学的巨大魅力,知道了物理科学其实对日常生活是非常有用的。所以,街头物理活动营造了现代化的物理教育环境,培养了现代化教学观的师资,开发了现代化的物理教学资源,让题材生活化、物理有用化、来源容易化、物理大众化。

二、启发

台湾街头物理活动的成功做法应该引起我们大陆的广大物理教师重视、反思、借鉴和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打破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凭心而论,我们大陆的学生在上物理课时,大多数时候只是在旁边看教师做演示实验,当旁观者,而不是实验的参与者和主导者。这种实验教学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物理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借鉴台湾街头物理活动的模式,对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实行多元化。我们可以根据物理课本的要求,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让物理生活化,要求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寻找材料,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同时,对一些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学生的成就感会油然而生。只要我们物理教师能踏踏实实地做好实验教学,打破传统,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定能得到提高。

(2)激发物理教师的创造热情,改变农村学校仪器短缺的现状。

目前,我们大陆很多农村中学的物理实验仪器还是十几年前国家配置的,很多仪器早就不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我们可以说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还应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物理教学的实际问题。所以,自制仪器的重任就落在物理教师身上,教师应该充分学习台湾街头物理活动的经验,发挥自己的优势,自制教具,改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教学现状。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积极从物质和精神上鼓励物理教师进行仪器的创造,在全国收集好的、实用的仪器进行推广,为农村物理教师提供丰富的物理教学资源,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学仪器短缺的现状。

(3)充分发挥大学的优势,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大陆的大学跟中学和社会的联系很少,大学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学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如果我们大陆的大学能打破传统,像台湾高雄师范大学一样,给大学教师一个锻炼的平台,给中学学校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势,让物理教学走进中学,那将对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的大学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主动出击,勇于挑起我国物理改革的重任,积极地探讨物理应用于社会的难题,把物理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给民众,消除民众对科学的畏惧感,为物理社会化、大众化添砖加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国物理教学的发展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总之,街头物理活动已经在台湾深入人心,它那种走入人群、材料来自生活废品、实验趣味活泼、艺术的表演、开放的空间、感受式学习的特点,把物理生活化和物理有用化的本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它的成功的物理实验模式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能取长补短,积极地吸取别人有用的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加以利用,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来,我们大陆的物理教育事业将得到蓬勃的发展,物理走向生活化、大众化将不再是仅仅是一句口号。

参考文献:

[1]周建和.街头物理:弹奏物理的民歌手[J].物理双月刊(二十四卷一期),2006-6.

[2]周建和.街头物理:从非制式物理教学做起[J].物理双月刊(二十八卷三期),2006-6.

[3]周建和.物理教学回归生活之希望工程――街头物理系列[Z].台湾:高雄师范大学.

[4]张大昌.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析[M].东北师范大学,2003-1.

震撼的科学实验范文第4篇

在此,笔者主要想讨论和商榷的是乌托邦和想象力的关系问题,或者说,以乌托邦为蓝本来提倡想象力,是否具有启发意义。

在社会研究尤其是在社会改造领域,我们提倡的应是有价值的想象,即有利于社会进步,并可加以实施的想象。一种有价值、有进步意义的想象力,应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即:第一,有没有新意?第二,能不能实施?有没有新意,关于托马斯・莫尔及《乌托邦》一书,《教育》一文已有详细的介绍。至于能不能实施,综合一些《乌托邦》问世以来的具体实践,可以说,作为一种社会改造实践,乌托邦式的想象是不成功的。之所以这样说,基于理由如下:

首先,乌托邦式的想象力所要实施的社会改造实验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可以反复实验,在自然科W史上,实验几百次、上千次才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治疗结核病的卡介苗,就是由法国的两位细菌学家卡默德和介兰首先发明,他们试图把结核杆菌接种到两只公羊身上,但每次均告失败。他们发现附近农田里的玉米杆儿很矮小,经询问,得知这种玉米引种已经有十几代,发生了基因退化,卡默德和介兰继而联想到:如果把毒性强烈的结核杆菌一代代培养下去,它的毒性是否也会退化?用已退化了毒性的结核杆菌再注射到人体中,不就可以既不伤害人体,也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了吗。两位科学家足足花了13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培育了第230代被“驯服”的结核杆菌,作为无害而有效的人工疫苗。

而社会改造工程则难以经受这样的实验。自然科学实验失败了,还可以重来,而社会改造只要失败一次,就要付出千百万人时间、幸福甚至生命的代价。自然科学的实验如失败了,损失只发生在一定范围,成本总是有限的;而社会改造的实验若失败了,其灾难是全面性的,需要社会支付的成本之高,人类难以承担。

其次,乌托邦式的社会改造对象和自然科学的实验对象也完全不同。自然科学实验或实践的对象是物,而乌托邦式社会改造的对象是人。乌托邦式想象力的原动力是现实的不美好、人性的不完美,使得社会贫富悬殊、百弊丛生,于是虚构了一个空间,被视为拥有最完美社会制度和最适合生活的地方。但既然乌托邦式社会改造的对象是人,就不能脱离人性来谈社会改造和理想。欲治水者,需知水性,同理,欲治理人类社会,也要谙熟人性。而利己、自利作为一种行为内驱力,也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许多时候,人在为属于自己利益的事情工作时,才能发挥最大的干劲和智慧。

没有私有观念,就没有一个个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经济责任主体,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就不清晰,商品交换就无从产生,契约社会就无从形成,社会进步也就无从谈起。只有看清这一点,才能谈所谓的“理想”。恰如一位学者所说:“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活。这个世界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为了一个更好的世界,先看清人性,再去谈理想。”形形的乌托邦社会改造运动开始时无不轰轰烈烈,却大多铩羽而归,正因为它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千百年来变化缓慢的人性,或说是人性中固有的自利性。从利他主义的道德角度来看,自利主义并不高尚,但它却生命力顽强,主宰着一个社会的运转,甚至是历史的走向。

再者,乌托邦的理想是消灭私有制,恰如《教育》一文所描述的:“从本质上来说,莫尔假想的乌托邦岛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特点是财产公有。乌托邦岛上物质和财富非常丰富,但为全岛公有,无论什么产品,包括吃的、用的,都汇集到每个城市几个指定的市场,家家户户到市场上领取所需的物品,不用付钱,也不用付任何代价,不受数量限制。”而类似的实验并不遥远,其后果是什么,历史事实俱在,此不赘言。

另外,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属于充满想象力的精神产品和蓝图,如前所述,欲实施这类工程,不得不面对千百年变化缓慢的人性。在此,我们又看到了一种矛盾现象:《乌托邦》之类的精神产品属于思想领域,而思想的本质就是求新、求变,强大的批判性、颠覆性是其本质属性。而人类自利的本性,则千百年来基本没有变化,从英国选择脱欧、美国大选特朗普胜出就可看出――没有多少人愿意无偿地为别人的繁荣和幸福埋单。也就是说,在任何社会改造运动中,精神、思想不能走得太远,不能太有想象力,因为它所必然要面对的改造对象――人性。有一句谚语就说:当灵魂走得太远时,要让灵魂停下来,等一等身体。托克维尔在阅读了法国大革命期间三个等级(即贵族等级、教士等级和平民)的改革诉求之后,说道:“我惊恐地发现,人们所要求的乃是同时而系统地废除所有现行的法律和惯例;我立即看到,这是有史以来一场规模最大最为危险的革命。那些明天就将成为牺牲品的人对此全然不知,他们以为,借助理性,光靠理性的效力,就可以毫无震撼地对如此复杂、如此陈旧的社会进行一场全面而突然的改革。这些可怜虫!他们竟然忘掉了他们先辈四百年前用当时朴实有力的法语所表达的那句格言:谁要求过大的独立自由,谁就是在寻求过大的奴役。”

《教育》一文针对中国教育的弊端,提出教育与想象力之关系的立意是好的,但其所举的例子却不无商榷余地。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乌托邦式的想象力,属于社会科学的领域,其实施的对象,属于社会改造的范畴。而在社会改造的实施中,不是所有的想象力都有价值。当然,不能否认,由乌托邦发轫的社会改造运动促成了西方发达社会对劳工待遇的重视,发展为今天的福利社会;但也不应忽视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震撼的科学实验范文第5篇

不渴也喝水――水是人体的六大营养素之一,水在维持人体生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研究证明,饮水不足,影响新陈代谢,影响血液循环,使各器官和功能降低;同时,毒性物质增多,成为各种疾病的温床。渴感一旦产生,表明体内缺水已达到一定的程度。特别是老年人机体反应迟钝,不饮水也没有口渴的感觉,更易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无便也入厕――老年人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条件。“欲得长生,肠中常清”。除了饮食调节及预防和治疗消化道疾病外,还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形成条件反射,这对缓解便秘具有重要作用。

无病也求医――主动检查身体是老年人保健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注意随时观察自身健康状况,坚持“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有病就医,无病就防,这对老年人健康长寿非常重要。

震撼的科学实验范文第6篇

大兴安岭火灾过后,被烤得焦黑的树干被林业专家判了“死刑”。谁料到,第二年春天一到,所有的树干却又全部绽出了新芽,火化的灰烬成了孕育新枝的肥料。面对厄运,植物尚能毫不气馁,等待生机。作为人类的我们、在遭受挫折时,怎能不乐观、勇闯难关、等待胜利的佳音呢?成功的人,总是能享受挫折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我国宋朝名医庞安,幼年患耳病,却着有《难经辨》、《本草遗补》等书。科着作家高士其在科学实验中得了甲型脑炎,但长期以顽强的毅力,口授了大量科普作品。

一次大战中,一直英国军队被拿破仑所率的大军击溃。这支军队的将领们落荒而逃,其中一位逃到了农夫的牛棚里。当他身心交困时,他惊奇地发现了一只蜘蛛在狂风中织网。网被狂风一次次刮破,但蜘蛛又一次次重新编织。将军被这小精灵震撼了,于是他重新回到了部队,重整旗鼓,厉兵桎马,终于在比利时境内的滑铁炉击溃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大军。他就是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威灵顿。

震撼的科学实验范文第7篇

关于启雅环境的特点:任何一个来启雅参观的人,第一眼就会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为从走廊到课室,到处都是色彩和造型,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突破了传统环境的局限性。创设浓郁的艺术氛围,融古今中外于一体,给每个孩子展示作品的空间,与大师进行对话,这是启雅教育环境的特色。

关于创造:我们所指的是老师的构思和材料,即意识创造与材质创造的相结合。环境创设,离不开创造。比方说,老师们有了新的想法,要依靠材料这个媒介加以实施,这个过程既是环境更新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环境与创造相互发生作用,环境的价值通过创造得到提升。

关于老师环境观的转变:主要是意识上的转变和技能上的提高。一开始,我们的老师固守着传统的环境模式。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每个学期都带老师们去美术馆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带老师们接触优秀的影视作品,分享新颖的艺术创意等。渐渐地,老师们对环境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调配颜色,裱糊纸张,将半成品材料变成装饰品……长时间的磨合,老师们的技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孩子们的审美需求有了质的飞跃,老师们的环境观更趋向于审美的、自然的、实践的。

环境的态度

位于南海之滨的珠海市启雅幼儿园,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好的幼儿教育基地,将环境创设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融艺术、生活于一体的独特教育模式。开放式的大厅、宽阔的操场、湛蓝的泳池、默默含笑的石碑……犹如一幅生动的启雅表情,带给你温馨与遐想。在启雅,每方空间的呈现,姿态各异,变幻莫测,没有一处保持着相同的模样,每一个角落无不散发出浓厚的艺术魅力。

视线的延伸

木头、棉布、螺丝钉、鸡蛋盒、麻绳、汽水瓶……

这一切的一切你能联想到什么?

这些最平常的生活元素很巧妙地成了创造的源泉,通过想象这座桥梁,摇身一变成了眼中的艺术品。

改变形状,涂抹色彩,组合不同材质,任想象肆意驰骋,河水能倒流,时间能逆转。

各种常规和常理重新变换,墙面上发生的一切都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

功能的别样

沉闷的科学室仅仅是不断重复的科学实验基地?枯燥的英语室仍然是令人敬而远之?繁杂的环保室只是垃圾回收站?

概念中的设想云云,这里将一一颠覆,重新定义。

一扇门,白色是主色调,些许点缀,不绚丽,不繁华,简约中传达一种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

没有禁忌,没有约束,沉寂的功能室一反常态,无声的环境让孩子们的兴趣发挥得淋漓尽致。

创造的无限

还有更新颖、更独特的空间存在吗?

当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就在你推开美术室大门,

即将踏入的那一瞬间迎面而来,

空气中弥漫着想象的味道。

极简的工作台上堆积如山的材料如缕缕思绪,

柔软缠绵的线团、平滑光洁的纸张、繁星洒落般的纽扣,

辗转弯曲的绳索沉浸在暖暖的灯光中,

拼、搭、裁、剪、锯,

将生活元素付诸行动,成为表达内心世界的符号。

没有喧哗,没有热闹,简单与质朴间释放不可抗拒的力量,

无限创造从这里开始。

空间的联想

如果说教室墙面折射的只是平面的力量,而受到感动和震撼的则是头顶的那一方空间。

震撼的科学实验范文第8篇

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经济学以逻辑繁复严谨,充满大量数学推导著称。但繁冗的经济学似乎已经成为书斋里的纯粹学问,既无法应对社会现实的挑战,又不能真正使人们获得人生幸福。追求幸福,这本是萧伯纳对经济学的定义,也是加里・贝克尔在诺贝尔受奖演说里的承诺。然而,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及其应用,并未兑现这一承诺,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和增长停滞,经济学家们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即使在“解释人类行为”方面,传统经济学也遗留了不少缺憾。

结合心理学与经济分析方法的行为经济学应运而生。正如行为经济学学者卡默勒所说,“20年前,经济学家普遍怀疑乃至反对把心理学引入经济学,而今这一趋势已经成为经济学的主流。”从预测芸芸众生的消费行为,到确定最优的组织激励方式,上至预测和应对金融危机,下至描绘黑猩猩的争食夺偶,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都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与魅力。20多年的时间,行为经济学从稀疏的零散研究,扩展成一片广袤的理论丛林,既包括了一般的理论与实证方法,又包括了田野调查、电脑仿真、脑科学实验等新领域。由于议题的广泛与发展的迅速,任何“趋时”的教科书都有迅速“过时”的危险,到目前为止,这一领域还没有完整系统的教科书。

《行为经济学讲义》的副标题是“演化论的视角”。读者在读这本大书时,也许会被它讨论问题的广泛性震撼,仿佛进入了一条道路纵横交叉的园林――脑神经元仿真、企业家精神、拉美模式、中国的家庭伦理、加来义民、维基百科。这还仅仅是本书第一讲所讨论话题的一小部分。然而,以上话题不是凌乱的堆砌,其中有“一以贯之”的精神血脉。可以说,“演化论的视角”是解开作者论述的钥匙,是内隐在全书中的伏线。

总体而言,此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可称为“社会经济学前沿”,它的关键词是“网络”,上述所有看似散漫而随意的话题,可以无一例外地落入这一关键词的涵摄。人类通过各种类型的社会网络展开合作,而合作秩序既取决于社会网络的整体性质,又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智力与品性,两者之间通过制度下的交往行为,不断地相互塑型;于是,自然地过渡到了第二部分,可称之为“个体行为的经济学”,这一部分介绍了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经济学应用,引述大量核磁共振脑扫描和神经心理学的实验成果,而其关键词,大致可以用“幸福”来涵括。

追寻幸福感,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最终目标,然而,真正的人生幸福,不能不与“自由”和“道德”等核心价值相连结。本书的第三部分可称为“演化经济学与文化研究”,从人的社会情感的心理基础出发,逐步过渡到了演化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重在讨论“合作秩序的演化”。

在作者看来,合作秩序的演化漫长绵远而又日进日新:合作,源于有机大分子基于互补性而形成原始生命的时期,经过了数十亿年的演化,到今天为止,人类的合作行为已经至为精密和复杂多样。原始人的合作,培育了宝贵的情感能力,从中演化出的“社会脑”不但延续了种群的繁衍,还发展出独特而深刻的价值理性。

今天,人类不再是仅仅为了合作而合作,“德性的首要维度不是合作秩序,而是心性自由”,于是,对合作秩序的演化所做的讨论,使得我们又回到了“幸福”这一经济学的原初承诺。作者在全书结尾处指出:幸福,是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合宜状态,以东方传统的语言说:幸福是一种君子之道。

在这个社会充满危机、心灵饱含冲突的时代,对于那些足够敏感的学者而言,经济学已经处在一场“范式变革”的前夕。经济学是否是科学?这一问题的确切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它的“问题意识”能否贴近真实,能否由外在的机械的“解释”,转入内在的深入“理解”。经济学需要发展出一套直指人心、深入剖析决策心理的理论,同时也需要一系列描绘社会生活的方法。

本书引用的资料是全新的,基本是2010年发表在前沿经济学与科学期刊上的文献,但讲解深入浅出,多有来自现实的例证,以及来自思想史和哲学著作的印证。作为一部行为经济学的读本,此书更像是一张心智地图,引导着爱智者在“行为经济学”的密林小路中寻道前行。尽管已经是600页的大书,但它仍然是一部“导论”,一部值得与之对话和反复深思的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