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质量;文化;管理;配电

一、企业简介

浙江泰仑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电工程分公司(以下简称配电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隶属于浙江泰仑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集体施工企业,拥有多项资质。目前,该公司拥有168名员工,其中各类技术技能人才52名。该公司主要承接市本级范围内20千伏及以下配电工程业务的施工。该公司主要经营一般工业和公路、民用建设项目的设备、线路、管道的安装施工业务。具体从电所的10KV线路接出,线路架杆和电缆沟开挖敷设;10KV开关站及配电房的土建、设备安装、设备调试,低压配电线路及动力箱配电箱计量箱的敷设安装;10KV及以下线路、开关站、配电房及低压配电线路的电力设计;10KV及以下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定期检测定期试验,设备故障修理等。

二、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组织保证

配电工程分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和质量管理工作,并将创建质量文化标杆单位溶入日常质量管理工程,统筹安排,长抓不懈。

三、适应形势要求,打造质量文化

配电工程分公司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确定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推动工程创优有序开展,加快确立品牌优势”的总体要求,通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实现“质量零缺陷”的工作目标。在深入推进“五统一”过程中,以创建“一家二室五园地”为平台的企业文化阵地,引导班组自己提炼了所要遵循的班组使命,班组道德以及学习观、创新观,人才观,质量观,成本观,安全观等共有价值追求,形成独具班组特色的理念识别系统,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力和辐射力。建设以书吧、健身房、女职工活动室为组合的快乐充电站,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而传承劳模精神,全力助推公司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四、坚持文化引导,提升质量水平

近年来,配电分公司以企业文化“贴近实际、贴近员工、贴近生活”为指导,通过班组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紧紧围绕“创建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和谐企业”战略目标,把公司使命、企业愿景、班组责任以及质量文化的内涵要求,与员工个人价值体现、职业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了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为质量文化建设的落地奠定了基础。在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应以“主题宣传、公益实践、主题征文、知识答题、专题讲座、公益展播”等形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梦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入行,着力培养和树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在持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四德教育中,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员工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定期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做贡献”活动,积极参加援助救灾、扶贫帮困、救助失学儿童、义务献血等奉献实践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奉献意识和道德素养。在持续开展企业文化理念宣贯中,应在公司开辟的“学习园地”里,通过“卡片(手册)宣传、橱窗展示、标杆引领、感恩教育、典型示范、媒体宣传、知识竞赛、形势目标宣讲、业绩宣示”等形式,大力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精神,积极引导员工自觉遵守公司员工行为信条,树立新时期配电人的良好形象。

五、从“抓两手”到“两手抓”

在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中,配电工程分公司始终坚持倡导和树立“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突出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让员工在质量方面充分施展才能,质量改进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围绕质量文化建设,该公司开展了多项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每个员工牢牢树立“质量在我手中、用户在我心中”的思想,把有形的质量管理要求转变为一种无形的质量文化氛围,熏陶和影响着各级管理者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

六、争创标杆单位,树立企业品牌

质量文化建设———企业卓越经营的基石。近年来,在配电分公司领导的重视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人心齐,发展快,各项工作不断上新台阶,取得了一个个成果,在行业系统中树立了企业形象。

1.工程管控与安全管理水平同步提升

2014年是电力体制改革深化之年,网内工程量为历年之最,同时还有“三双”接线改造、农排线改造、滨河变长田变配套等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供电公司年度重点工程。为此,配电工程分公司上下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克服困难,深挖内部潜力,努力提升工程建设水平。

2.为企业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配电工程分公司在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快市场工程施工进度,精心安排施工计划,实行交叉施工、突击施工等方法,努力满足客户需求,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

3.有效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配电工程分公司通过创建质量文化单位,进一步为配网工程建设提供了更为高质高效的施工服务;以精益的管理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担负起电力央企的社会责任,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更好地提升了“国家电网”的品牌美誉度。

七、结束语

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企业的是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产品的质量因素,现在质量因素已经成为客户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的质量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参评质量的好坏,质量文化也将作为企业发展的背景文化中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中应当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陈振 陈锡君 叶克勤 单位:浙江泰仑配电工程分公司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第2篇

由于农电工学历普遍较低,在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的时候,我们更要重视员工的道德教育。农电工一般从事低压和10kV部分工作及抄核收、线路维护等工作,与群众的接触最为频繁,那么农电工的道德素养的高低,就会直接影响公司在群众眼中的形象,因此,必须集中抓好职业道德、职业职责、职业纪律方面的教育,深入开展思想作风和纪律整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同时还需要深入群众,从群众中去了解实情,对于人民满意的基层单位,给予奖励,对于做得不好的,进行通报批评。对农电工的道德行为起到监督作用,促使农电工严于律己,认识到道德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2时间安排到位,促进专业培训的深入化

加强农电工的培训教育,并不是指单纯地提高培训的次数,培训的时间,同样需要合理的制定。由于农电工一般工作的地区偏远,交通不便,有的地区可能到县里面参加一次培训,路途都会花去几个小时时间,有的甚至是提前一天的时间赶到,浪费了时间。特别是在春种秋收时,为了确保农忙用电,农电工任务繁重。如果在这段时间安排培训,无疑是对农电工的一种负担,有时可能由于时间冲突,无法参与培训。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农电工春种秋收和抄表的实际,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使培训的效果更好。

3规范培训到位,严格农电工行为

开展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培训审核,详细讲解《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高压类培训知识,包括电工基础知识、电力系统基本知识、高(低)压电器及成套配电装置等。培训后,对于参加培训的人员统一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通过审核《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提高理论基础水平和掌握业务技能的同时,提高农电工的基本素质。另外,还必须严格规范农电工行为,确保农电工穿工作服、持证上岗、言行文明。在遇到客户有不清楚的事时,必须耐心解释,绝对不允许和客户发生争执,影响公司形象,否则将严肃处理。

4培训考核到位,促进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针对农电工对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为了使培训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就必须严格执行培训考核制度。坚持每次上课前点名、学员还要签到。对于无故旷课的“学员”,进行通报批评。以切实达到发现人才、锻炼人才,提高农电工的整体业务素质,打造一支专业过硬、技术精湛的“精匠”,确保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在2013年“地电杯”职工技能大赛中,农电工的装表接电工种在榆林地区南六县比赛中,43名农电工前十名中我公司就有六名农电工参加榆林电力分公司复赛,通过复赛有2名农电工参加省集团公司的技能大赛。

5结语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第3篇

1、电子信息技术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现代电子技术行业,适应高科技电子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现代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可从事现代电子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电子工艺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工程施工、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现代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与应用、电路识图与绘图、PCB版图绘制与制作、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单片机等智能电子产品软硬件开发能力,从事现代电子产品设计应用、电子产品安装调试与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工艺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工程施工、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1 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企业调研

1.1 企业需求的人才层次。在与毕业生所做企业负责人的沟通中,我感觉到企业不仅仅需要熟练的操作工,更需要知识范围宽或掌握多种技能的人才,熟练的操作能够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但设备的维护、检修等不仅仅是操作熟练的问题,更需要检修人员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应变能力。

1.2 企业需求的人才社会能力。通过调研,我发现毕业生进入企业学历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杠杆。企业固然考虑员工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但员工的职业道德、后续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对企业来说也很重要。正如众所周知蒙牛的用人原则“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留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企业中沟通能力强,有责任心,遵守企业纪律,能吃苦,有职业道德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员工最受欢迎。

1.3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岗位调研。①职业岗位。通过对我院毕业生调研回访归纳,我院毕业生就业岗位可分为以下四类:a质量检验控制岗,占回访毕业生人数的20%。b设备调试操作维修岗,占回访毕业生人数的60%。c生产管理岗,占回访毕业生人数的15%。d行政管理岗,占回访毕业生人数的5%。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生产行政管理岗所占比例低,操作检验岗所占比例最大,可见我院毕业生基本还是学能所用。②机电专业职业能力。通过和企业负责人的沟通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要求有以下几点:a爱岗敬业,有责任心和职业道德。b能够识读基本的电路图。c会用常用的电工仪表、工具。d了解基本的低压电器并会使用。e能安装调试常见的电气控制电路。f能对电气控制线路进行排故、维修。g基本的计算机操作。h了解PLC编程原理,经过培训后能够应用企业使用的程序控制设备。i专业岗位需要有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基本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员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后续学习能力。③企业、毕业生对我院专业教学的建议。通过调研座谈,企业和毕业生对我院专业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建议主要如下:a针对性的培养,开设的课程和教学内容要贴近专业职业要求。避免理论脱离实际,学习内容要和现阶段企业中机电岗位操作内容相关,使得学生毕业进厂后能迅速上手。b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要扎实学生对常见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和常见控制线路的电路原理图的学习。要将职业安全自始至终贯穿整个中职教学阶段。不能等到学生进厂后还没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常识。

通过调研,我们看到现有的教学虽然有实训环节,但实训是在整个理论教学结束后集中进行的,且没有结合具体的工作场景。所以在如何更好的设计课程,让课程和职业场景相结合,及时通过实操巩固复习所学理论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2 基于任务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教学设计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是我院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它是维修电工中级工资格考试的理论基础。传统上,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结束集中对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实训教学。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而实训教学时虽然有了实物但因为中职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理论学习和实训教学间隔时间一长,以前所学知识又忘掉大半,最终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根据我们的调研,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培养出优秀的机电人才,我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教学改革的设计有以下几点思路。

2.1 建立任务改革《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教学改革。在目前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对照课本按图对低压电器、常见的控制线路原理图进行讲解分析,学生听得很枯燥。理论教学结束后是集中实训,实训中要求学生反复的接线、排故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对反复的机械操作容易感到厌倦,而且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间隔时间长,学生已经对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感到生疏,只是照猫画虎的机械接线,并不明白接线的原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教的费劲,学生学得盲目。因此《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更适合任务教学,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和教材内容,老师将每块理论知识设计成一个工作场景,制定“任务”,让学生在假设的工作场景下去完成任务,在任务中为每个人都创造一个实践活动的机会。比如在进行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线路模块的教学时,通过把这个模块设计成车工在用砂轮机来磨车刀的工作场景,把任务分解成设计电路原理图,根据电路原理图画出安装接线图,元器件的布置安装和检查,导线的选用,按原理图进行接线安装,安装结束后的检查,设计故障进行排故维修等若干个小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学生需要主动复习相关知识,运用学过的理论来解决任务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完成任务。任务的制定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逼着学生去寻找答案,加深理解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体会到了寻找答案过程的艰辛和乐趣。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学得清晰扎实,教学效率被调高了,同时又将职业实践同学校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满足了企业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2.2 根据调研,重新修正《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课程标准,将企业已经不再使用,行业已经淘汰的知识删除,对企业常用的知识重点设置,并适当加入行业、职业岗位最新知识动态。

2.3 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不能把老师和课本作为教学的中心,而是树立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工作情景,制定任务,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念,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职业教育与新时代工业生产实践的结合。

2.4 教学角色的转换:教师从讲授变成设计、制定任务,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起到启迪引导的作用;学生从听众,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参与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人;多媒体、实训设备、元器件和课本从教学工具变成学生完成任务、寻找答案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以前的分析讲解变成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2.5 教学计划要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通过对本专业人培方案分析和理解,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新的教学计划制定的目标,每个教学环节要合理安排,以理论为基础,任务为重点,理实互补,以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目标,结合考证实训最终使学生能够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拿到职业等级证书和安全上岗证书,达到培养目标。

2.6 将技术应用能力作为《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改革的重点。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对人才不仅要求有过硬的技术能力,人才的综合素质也同样重要,我们把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推进《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教学改革。参考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的理念,结合我院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人才规格、就业方向制定任务通过实践场景构建任务化的多元整合课程体系;将“理实结合,兼顾发展”作为培养原则,合理结合教学内容、企业实际制定工作场景设计任务,通过任务化、理实一体化等多元教学方式把专业技术的基础知识、技能同企业生产过程、职业资格鉴定联系整合;通过用以学生作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法、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或日常生活实际中设计教学任务,对现存的教学评价体系加以改进,针对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强的特点探索能综合考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2.7 加大对实训设备与教学设备的投入,继续开展工学结合、校中厂的建设,拓展“订单式培养”的办学思想。

2.8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安全方面的培养。在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进行配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安全意思的培养。安全是一切生产的前提,没有安全一切皆为零,一个合格的职业人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好的职业素养,安全用电习惯的养成,高尚职业道德的建设要从学生时代抓起。

2.9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改变就业观念。学生的就业观念影响到其今后就业状况和一生的职业规划。学校或企业未来的发展又受到学生就业情况的影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中职生年龄小,玩心重,尤其是城市的学生在家娇生惯养,一旦进厂作为职业工人吃不了苦,容易辞职离岗,对企业的正常生产有影响,对学院的办学声誉也不利。所以在专业教育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要做好相关的就业指导教育,分析企业发展形势、学生就业状况、行业发展空间、社会就业环境使学生对专业、行业、就业形势等有所了解,让学生明白不是一岗定终身,树立“学技能,谋生路,求发展”的择业观念,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

社会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很迫切,而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职业教育不能坐井观天拿着书本关上门进行理论教育,更要走下去,走出来去了解行业、企业的实际生产情景与职业资格鉴定部门联手,根据市场需要,走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做到这点也就踏踏实实的解决了职业学院学生的“饭碗子”。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环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践教学,让学生来完成模拟的生产任务,最终成为优秀的技术人才。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分析,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明确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要求,围绕专业要求和能力的培养改革《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扎实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总之,通过对企业和我院毕业生的回访、调研,我对宁夏地区的人才需求和教学模式的改进有了新的认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宁夏对机电应用专业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为了培养更优秀的机电人才,使我院学生的学校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联系,走上岗不陌生,理实结合,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赵连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周贞兵,何春玫.浅谈高职高专的教案设计改革[J].教育研究,2009(6).

[3]张秀文.电气设备安装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及分析[J].大家谈,2011(12).

[4]张炼.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郭军.太原部分企业调研报告.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7]教育部高教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教育部教高[2006]l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基金项目:

本文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教改课题《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中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教学》(编号:GS2012-42,主持人:王淑芳)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第5篇

以能力本位培养目标为宗旨,以技能训练为轴心,以创新教育理念为主线,本着资源配置优化、共享的原则,机电工程中心主要设置了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培训、技术研发、职业素质训导、生产等六大功能;搭建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三个层面的教学平台,并依次递进。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普通车床操作加工、钳工基本操作等基础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典型零件的手工编程与数控加工的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与加工中心加工及数控机床维修等专项技能的训练。制度是各项工作高效运转的保障。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应包含实践教学管理、设备管理、资产管理、物料管理、师资管理等多个方面。机电工程中心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主要有实践教学管理规定,设备使用维护管理规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学生实训管理规定,物料管理规定等;同时设置了严格的奖惩机制。通过这些制度高效规范的运转,中心的各项工作得以有序高效批的开展,提高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增强了实训的有效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加强实训教学的教材建设

现代制造业技术更新日新月异,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高职院校要培养紧跟时展形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实时更新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学院针对现实状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基地现有的硬件设备,本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组织实践教学一线教师,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实训教学教材。学院通过组织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与秦皇岛当地多家企业进行合作,聘请企业的一线技术能手,工程师,管理人员等开展多轮的专业建设研讨会及实践教学项目论证会,结合企业对一线技能人才的要求,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确定了实训科目的大纲,实训项目的内容,训练形式,技能目标等。经过老师的努力,编制了钳工、车工实训指导书,典型零件的手工编程与数控加工的实训指导书以及专项技能训练等多门实训指导书。教材的编制力主找到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结合点,平衡点;训导方式力求做到启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发挥学生主体;实现多方面、全方位的融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3.坚持就业导向,加强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

突破资源瓶颈,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使行业企业一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直接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实现人才培养“零距离就业”目标的有效途径。首先,从企业引进人才,学习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引进企业的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工艺设备,把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课堂环境打造成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生产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的职业技能。其次,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通过与秦皇岛燕秦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技术研发合作、与DMG公司等技术培训合作,带领师生走向社会,走进企业,开展技术推广交流,向企业学习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服务,从而与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以互惠互利、文化交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导向,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的双赢,保证实训基地的稳定持续运行。

4.加强双师素质的师资培养

抓好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实训教师的素质必须得到全面提升。这就要求实训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职业教育意识,同时也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因此,教师必须到行业企业进行充分锻炼,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生产实际,针对我院的实际现状,在内涵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实训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对实训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养。第一,学院积极支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参赛,不仅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发展趋势,对提升整体的师资水平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二,专门成立以实训教师为主的研发中心,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试制,不仅提升教师的技术水平,而且对项目中合适的内容可以直接转化到学生实训过程中;第三,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派教师到地区周边的合作企业进行学习锻炼,参与企业的一线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和项目研发。

5.营造职业氛围,加强文化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学习生产第一线知识,掌握生产第一线技能,培养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最重要的场所,因此,实训基地必须打造出真实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在氛围营造方面,机电工程中心成立专门的研发中心和工业工程训练中心,使得研发气氛与实践氛围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研发气氛不脱离实践意味,实践氛围渗透出研发色彩,营造出浓厚的实践氛围,这样能引导学生既重视理论学习,又善于从细节入手。在环境打造方面,聘请管理咨询公司为实训教师进行质量管理课程开发的培训,以质量管理课程为载体,通过学生参与,将车间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从设备、技术、管理、标准、质量、安全等方面最大限度接近或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划分明确的实训基地作业区域,制定了人员岗位职责,设备管理维修制度,工、量、夹、刃、具管理制度,材料管理制度,人员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和相关的质量管理记录文件,制做规范统一的标识、警示用语,学生教师统一着装上岗,实行严格的考勤管理,模拟企业管理进行角色任命。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车间的管理,使学生得到技术规范及职业道德的熏陶,从而养成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的工作态度,养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养成吃苦耐劳、勤奋踏实的进取意识和相互配合,协作奋进的团队精神。

6.结束语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第6篇

【关键词】校企对接;高职校园文化;存在问题;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从企业和学生两种维度了解把握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更加精确地结合文理科生的特点制定出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笔者以所在单位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的工科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系)12届、13届往届毕业生以及14届应届毕业生,共1000人为抽样调查对象,借用邮件、QQ等互联网工具和校友会等机会,共发放《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回收率达到95%。同时,通过电话访谈往届毕业生、下企业访谈校企合作单位等途径进行研究调查。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笔者共访谈了东莞擎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机器有限公司、广州宽带有限公司、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广州宝路捷有限公司等15间校企合作单位。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维度

1. 毕业生就业后幸福感下滑

半年内是否有意跳槽情况分析

发放的调查问卷《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调查问卷》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的设问是为了调查毕业生对本校校企文化建设的了解情况;第二部分是调查校企文化的建设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有哪些成效或者不足;第三部分是了解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而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其中对于“工作后认为个人价值得以实现,感到幸福”这一问,选择“是的”的学生比例仅有25%,选择“工作后幸福感下滑”这一项的有65%,“不清楚”的有10%。同时,对“半年内是否有意愿跳槽/换工作”这一问,持肯定态度选择“是”或“待定”的达到79%。上述问题的选项比例,显示出大部分毕业生对于首份工作持有不满意或者工作感到吃力的情况,其中跳槽现象比较频繁,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毕业生对自我认识、职业规划、就业单位认同度等有待提高(详见图1)。

2. 专业对口率较低,就业初期工作业务难上手

根据2012届、2013届本校工科系毕业生就业数据调查,专业对口率持续两年为73%左右,普遍学生反映由于专业不对口,在就业初期都遇到工作业务难上手的困难,特别是在追求效益的公司环境下,部分毕业生对于新的工作领域更感压力大。同时,在访谈校企合作单位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都表示相对一般的毕业生,他们更青睐于有一定学生干部工作经验或者社团管理经验的毕业生。被访企业认为该类学生在人际关系、组织策划能力、问题应对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经验。

3. 不满意工作环境、就业单位待遇

在调查对就业单位的待遇、工作环境满意度一项中,我们发现占60%的毕业生不满意工作前两年内的待遇,普遍反映工资较低、劳动强度大。据统计,2012届本校工科毕业生在实习期间,月薪普遍在1500元左右,而工科学生在毕业后前两年大多数都是被安排在企业生产线或者其他基层工作。据统计(见图2),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的工资比例,其中2500-3000元的比例最大,达到25%,其次为1500-2000元达到23%。根据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机电工程系2012届毕业生在毕业后第一年内平均工资为1946元。

二、企业维度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工科系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比例(如图3)发现:有81%的毕业生在私营企业工作,而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国家机关分别只占了8%、9%、2%。在跟踪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过程中,我们从用人单位了解到,大部分的企业都反映高职院校工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踏入公司初期,由于在校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知识的差距,很多毕业生都不能迅速熟悉工作基本业务。而在此情况下,部分毕业生缺乏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没有主动、虚心地请教前辈,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在追求效益的公司环境下,特别是绝大多数毕业生所在的私营企业当中,他们对于毕业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更高。

性质比例

(二)职业素养、就业意识与规划教育有待提高

普遍就业单位对于本校工科学生的整体素质持有满意的态度,认为工科学生动手能力强。但是,由于对于个人职业生涯没有合理的规划,就业意识淡薄等原因,部分毕业生跳槽频率高、一年内转换就业单位的情况普遍存在。

(三)毕业生人际沟通问题

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工作者,环境与身份的转变对于毕业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而据校企合作单位东莞擎洲光电有限公司施总经理反映,部分毕业生在实习期间,没能及时转换角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业务缺乏主动求学的精神,对于业务操作缺乏谨慎的态度,面对主管的批评指正,部分毕业生表现出较弱的心理承受压力。在企业管理中,团队协作被看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企业在要求员工培养这一理念的同时,也就必然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问题分析

(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协调性问题

高等教育应当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着重引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校为了向社会、向企业培育出一大批应用型人才,往往在专业设置上偏重于理、工的课程,在文化素质方面的教育不够全面,具体表现为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自我认识的能力、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人际沟通技巧等职业素养需有待提高。

(二)就业期望值高,没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后幸福感下降,跳槽频繁等现象,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就业前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没有清楚了解到当今就业形势,对于择业,过多地看重就业环境,就业待遇,而没有正确定位,没有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面对工作的压力,在初涉社会发现现实与期望存在较大落差的时候,个人幸福感下滑,甚至部分毕业生频繁换工作。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价值追求不同

针对部分毕业生反映在毕业初期面对的社会角色转换问题,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价值追求不同。高职校园文化重视教育文化,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企业文化重视经营文化,以赢利、效益为主。正是这一价值取向的不同,导致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着重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能够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个人能力的平台,从而培养面向社会生产需求的人才。而企业则是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建设目标,在经营当中更多地侧重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所掌握的技能程度。正是由于两者间的企业文化价值追求的不同,导致了毕业生在就业初期,从学生的角色转换成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就业心态的转变等方面出现了困难。

四、建议

(一)紧密联系企业需求,促进学生创新成果的转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重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注重学生作品的独创性、应用性,两者的要求基本一致。如本院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校园文化节中举办的“学生自主研制作品展览会”、“技术能手大赛”“汽车模特大赛”则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与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相互渗透。“紧密联系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校企互动,培育既有科技含量又有市场需求特点的项目,并促进学生创新成果的转化” 这一理念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最大体现。同时,“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也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更有效地避免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滞后性。例如,本院机电工程系与深圳视纬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电子玩具技术设计与制作》成功制作了WIFI视频监控小车、LED节日彩灯、万年历、激光竖琴、LED点阵屏等。这些作品由构想、设计、制造到完工,均由老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品无一不显示出产品的独创性以及实用性。其中,广州某企业出资购买了本系学生自主制作的LED点阵屏并安装其店铺门前作为广告招牌。紧密联系企业需求,结合本系专业特色,举办以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为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了很多专业方向的学生参与。活动起点高,组织好,影响大,在本系学生中掀起了自主研制,开发产品的热潮,对职业教育发展意义重大。

(二)校企合作,营造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氛围

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节,安排各类学术讲座和专业竞赛活动等,共同营造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氛围。如本学院机电工程系每年与驾校联合举办“世魅寻娇”汽车模特大赛,技术能手大赛等活动,从中推荐优秀选手参与由有道汽车集团冠名赞助的“广东省高职院校有道汽车杯汽车专业技能大赛”以及“广州市大学生焊接技能大赛”等活动。通过校企合作,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企业文化意识。与此同时,本系还为学生定期举办校企合作单位宣讲会,邀请企业管理者以及优秀员工为本系学生召开讲座,将企业文化中优秀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责任以及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并渗透到学校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当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公益活动,塑造职业素养

除了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教育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追求,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笔者认为工科系以学生专业社团为载体,大力开展公益活动,这是塑造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本院机电工程系以电子协会、自动化协会、汽车协会三大专业型协会的发展为教育途径,在社团文化建设当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举办“老生教新生一帮一经验传授”学习小组、“焊接大赛”、“家电维修小能手”、“汽车知识知多少”等特色活动,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占领学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以及团队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强自身人际交往技巧,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同时,三大专业型社团还积极开展“校园义修共和谐,雷锋精神代代传”义务维修活动,发动本系学生为全校师生提供维修家电等服务,通过系刊、宣传栏、发放宣传单张等方式,在全校师生中普及安全用电常识。而实践证明,义务维修等活动既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提高了为集体以及他人的奉献精神,养成了助人谦让的良好品德,这有利于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后,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将文化、懂礼貌的合格人才和合法公民。

参考文献

[1] 段洪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性原则;运用

随着电力市场需求结构不断扩大,变电运行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变电站作为整个电力系统中的中枢神经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大。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着必然的联系,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若变电运行中出现设备故障或系统中断会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甚至会导致电力系统陷入瘫痪,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受到限制。提高变电运行的管理水平,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性是电力企业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当变电运行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需要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并立即查找故障发生的原因,对故障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及时排除故障隐患,实现变电系统安全运行。

一、变电运行的现状

众所周知,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担负着电能转换和电能重新分配的繁重任务,我国变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运行故障,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系统和设备运行问题

电气设备和电气系统是经常出现故障的两个方面。变电系统的PT高压保险出现熔断、变电运行中系统接地出现断线等都属于一般性故障,在变电系统运行中时常发生。导致这些故障的主要因素是PT辅助线圈开口三角的电压。开口三角与电压继电器相连接,变电系统正常运行时,开口三角的电压接近于零;当变电系统出现故障时,开口三角的电压平衡就会被打破,开口三角电压的数值会因故障的不同出现一些变化。

(二)抗干扰问题

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出厂时抗干扰试验手段相当原始,仅仅做一些开关电焊机、风扇、手提电话等定性实验,到现场后往往也只加上开合断路器的试验,一直没有一个定量的指标,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变电运行中抗干扰问题会引发非常严重的系统故障,进行严重影响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靠和稳定运行。

(三)系统组织模式选择问题

把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选择关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在变电站实际运行中,由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模式选择不合理,既增加投资、浪费材料,而且影响到系统功能、质量,同时,系统的可靠性、可信度都会相应受到影响,从而严重影响到变电站的运行操作。

(四)运行维护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变电站系统绝大部分设备的维护依靠厂家,在专业管理上缺乏自己专业的队伍,一旦系统或者是设备出现缺陷、异常,则必须要通知相应的厂家来处理,从而造成缺陷处理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而且不利于设备和系统的检修,从而造成电网事故不断发生。

二、变电系统运行现状原因分析

(一)意外事故处理过程中的不冷静

在变电运行的过程可能会出现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粗心导致触电的意外安全事故。触电人员在接触电流后会成为电流传播的导体,要想解救触电人员需要先切断电源,以防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在变电行业中,为抢救触电人员可以在没有向上级领导汇报的情况下切断变电设备电源,等事后再向有关部门汇报。但是在真正发生触电事故后,解救者因为害怕导致大脑不清醒,在没有切断设备电源时就解救触电者,从而出现解救者也触电的严重安全事故。

(二)工作人员巡视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不到位

工作人员需要对变电设备进行巡视,尤其是在天气情况比较恶劣时,更应该确保变电系统正常的工作。雷电交加时,若工作人员对室外的高压设备进行巡视需要穿绝缘靴,并远离避雷针等避雷设备;如果天气状况更加的恶劣,工作人员的巡视工作需要得到领导批准,并与部门之间保持通信。恶劣的天气增加了工作人员巡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容易出现触电或被雷击的安全事故。

接地系统出现站内断线的故障时,室内需要与故障点保持四米以外的距离,室外的安全距离是八米以外。但是在故障未发生明显的预示信息时,巡视者往往无法断定故障点的位置,如果工作人员没有穿绝缘靴在夜晚或是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去巡视很容易发生事故。此外,当变电设备出现漏油、漏电,甚至是六氟化硫泄露等问题是需要及时的采取急救措施,否则会导致变电站事故发生。

三、加强变电安全运行的措施

(一)提高变电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素质

变电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影响着变电运行的安全系数,是加强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基础环节。一名合格的变电系统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素质。工作人员要有安全操作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主动参加变电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积极的学习变电工作的规章制度,并且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培养自己在变电故障中的随机应变能力,把变电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醒目的地方张贴安全标语,让工作人员观看变电行业安全事故录像,为工作人员印制安全操作的手册,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树立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思想认识方面提高工作人员对安全操作的重视程度。变电单位需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使工作人员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可以应对变电运行过程出现的各种故障。变电单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反安全事故演习,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工作中学会居安思危,锻炼工作人员应对意外事故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完善变电运行的管理制度体系,责任明确到人

变电单位需要完善变电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用硬性的章程来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争取实现零事故的工作目标。严格的规章制度可以加强工作人员安全操作程序的制定,确定安全管理在变电运行中的主导地位,让工作人员对操作的流程进行相互监督,将安全管理的意识落实到工作操作中,从而提高变电运行中工作人员整体的安全意识。变电单位需要制定奖惩制度和责任落实制度,把保证变电安全运行的责任明确到人,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标准的制定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各项考核指标都进行量化和具体化,保证考核机制具有可行性,考核结果具有真实性、有效性。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表现突出的工作者给予相应的奖励;工作上存在重大失误的人员予以降职或是开除。通过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规范全体工作人员的行为,把安全生产的工作任务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层面,杜绝工作中相互推卸责任、工作不负责等各种不良现象。

(三)加强变电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变电工作人员需要按照零缺陷的验收标准对变电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工作人员需要把设备测试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做好登记,并做好设备检测和修护的记录工作,然后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和变电站的技术要求对设备进行验收。变电单位购入新设备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培训工作要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实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完美结合。单位的技能培训工作不能影响到变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从而采用工作人员轮流受训的方式。变电单位选取一部分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参加关于变电安全运行专业知识方面的进修,培养本单位内变电安全运行方面的专业人才。工作人员之间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经验交流,加强安全管理的力度。

(四)加强变电站系统维护,防止电网事故的发生

首先要求工作人员还要定期对变电设备进行检修,及时排除机器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变电故障的预防工作。变电设备日常的保养工作一定要到位,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其次进一步完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检修、检测工作流程,尤其是远动系统的实时性、遥测精度、遥信变位响应速度、信号复归和事故总信号等问题仍需要规范和加强,提升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防止电网事故的发生。

结语

随着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电网运行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变电运行作为电网系统的重要环节,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变电单位需要从提高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两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变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庞华勇.谈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17)

[2]沈在辉.浅析变电运行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17)

[3]范祥斌.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方法探析[J].电子世界,2013(16)

[4]孙志浩.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及事故防范措施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第8篇

(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6月2日

各位领导、老师、职工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能参加今天晚上的开班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开发区管委会向参加本次培训班的职工朋友们致以热烈的欢迎,向承担培训班任务的技工学校及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非常感谢宁波合力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次培训班提供良好的培训场地。

今年,经济开发区不断推进企业服务工作,进一步深化服务企业、服务职工,成立了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特别是4月份以来,开发区主动与技工学校联系,积极筹划职工免费培训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今天终于如期开班了!本次培训班共设培训项目8个,分别是车工、钳工、数控工、电工、电焊工、制图员、车间主任与班组长管理和仓库保管员,目前已有15家企业300余名员工报名参加不同培训项目。今天是钳工项目培训开班,过段时间其他培训项目将陆续开班。借此机会,我想代表开发区党工委谈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一,开展职工培训工作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经济社会,瞬息万变,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的增加知识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新时代工人更要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第二,开展职工培训工作是创新企业发展的需要,现在微观经济靠市场推动发展,靠质量嬴得市场,靠技术保证质量,靠培训提高技术。第三,开展职工培训工作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现在竟争是技术的竟争,技术的竟争是人才的竟争,所以要培养人才。各位学员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到培训班的学习中去。

二、要形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本次培训班培训内容非常丰富,课时安排有职工职业道德、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职技能基础知识以及应知应会知识,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职工职业道德水平,更能提高职工认识、分析、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职工自身素质。

三、要认真组织、严格管理,切实做好本次职工培训工作。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要把这次培训工作整体纳入开发区培训体系中去,进一步强化对落户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评估和指导;县技工学校要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和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各个培训项目;各参训企业要积极配合培训工作,为参训职工创造良好的培训氛围和充足的培训时间,做到培训与生产两不误。

四、要端正培训态度,珍惜培训机会,提高综合素养。同时在培训中要认真遵守学习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严谨治学的态度投入到本次培训中去。

还要强调一点,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要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特别是在上下课途中要注意交通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做到高高兴来,平平安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