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能源工作方向

新能源工作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能源工作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能源工作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专业建设 光伏技术

【基金项目】常州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120324;J1203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47-02

引言

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落后于产业发展,培养新能源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1-4]。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2011批准的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属于交叉学科,涉及物理、能源与动力工程等多个学科。目前国内对该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专业定位、培养方向模糊;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知识结构不成体系;缺乏合理的实践、实训体系等诸多问题。如何依托众多的所属学科,明确准确的培养人才定位,构建可操作性强、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以地方产业背景为引导,明确培养方向定位

围绕长三角地区光伏产业背景,依据学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理念,提炼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与专业特色。

为适应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创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做、创并举”的教学理念,为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引领方向。围绕长三角地区的新能源产业背景,尤其是光伏产业,确定常州工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光伏技术为培养方向,培养从事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技术开发与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以“新能源产业链”为主线,构建纵横协同的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做、创并举”的教学理念,结合新能源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特点,以“新能源产业链为主线”构建纵横协同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实现专业知识覆盖到“新能源材料开发”、“新能源器件制备”、“新能源应用系统设计”等整个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纵向以“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各种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适应新能源技术学科特点,涵盖新能源材料开发技术、新能源器件制备技术、新能源系统设计与应用等三大系列的“模块化、系列化”完整的课程体系。横向按知识体系与认知能力模块化专业课程,以“机电基础”与“理化基础”为两个专业基础模块、以“光伏技术”为专业主导线、“测试技术”为专业副主线、“各种新能源技术”为专业支撑线,“能源管理”为专业特色线四个专业模块,共六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体系范围内,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完善教学大纲,科学合理的设置各个系列各门课程的“多样化”内容。

3.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实践主线,构建“分层次、递进式”实践训练体系

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实践主线,构建“分层次、递进式”实践训练体系,如图2所示。纵横之间通过综合实训、课程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有机联系,协调运作,有效解决传统实践教学内容依附于理论课程进行划分,模块之间关联度小,知识体系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的问题,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培训、参加科研项目、创新训练项目、各种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全程化”。注重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大部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选题来自于各类科研项目,科研反哺教学,使学生受到更为系统的工程训练,体现“工程化”。针对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上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不搞“一刀切”体现 “多元化”。

4.结语

紧密围绕长江三角洲地方光伏产业背景,确定常州工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光伏技术为培养方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新能源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特点,以“新能源产业链为主线”构建纵横协同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实践主线,构建“分层次、递进式”实践训练体系;探索出与产业背景紧密结合、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课程设置,带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培养多层次的光伏方向的专业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东、艾建军、杨坤,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5-6

[2]王彦辉、齐威娜,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2).54

[3]王永、张渊、刘浩、程超,长三角地区高职光伏专业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2).31-32

[4]刘学东、邵理堂、孟春站、宋祥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利用方向)人才培养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教育论坛),2010.(8).46-47

作者简介:

新能源工作方向范文第2篇

在农村实施新能源项目能全面提升生活质量,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有效缓解能源紧张的情况。伴随新能源项目建设数量的增加,管理难度也日益增加,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所以,做好农村新能源管理工作,对提升农村能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 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农村新能源地位

基层政府相关部门要全面认识到农村可再生资源在科学转变农村发展中重要方式,全面维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动解决民生问题,提升新能源发展的地位与作用,将农村新能源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引起高度重视。将农村新能源项目管理作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展深入的研究,提升农村可再生资源在能源结构中所战略的比例,提高对农村新能源工作的管理水平,将其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大任务,将各级责任逐一落实,提升工作的内生动力。

2 坚持建管并重,实现自我发展

2.1 农村能源管理坚持建管并重

新能源项目在建设完毕后,开展管理与服务,是确保新能源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向管理要效益,坚持精细化管理,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开展新能源项目是基础,但是做好管理工作才是核心,需要从原来的建设专项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方向转变,将服务工作放在优先的位置,将其抓好抓实。

2.2 推动实现自我发展

新能源项目在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能保持长期的生命力,通过完善农村自我的运作体系,扩大现有业务范围,壮大并能实现自我发展。也就是发挥好典型示范的作用,来带动农村地区新能源管理实现新发展。

3 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在农村新能源发展项目中要适当划拨一定的财政资金来全面支持农村新能源项目的发展,既要关注前期的资金投入,也要注重后期管理的投入,提高支持的力度,根据农村新能源项目的需要,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科学使用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生命周期内的农村新能源项目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实现既要注重开发,也要加强管理,确保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做好培训工作,引入物业化服务管理

政府需要制定开展农村系能源技术普及的策略,对技术人员开展有效培训,提高科学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改善新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情况。

对有的新能源项目,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可以尝试引入物业管理模式,比如对沼气池能源项目的管理。因为考虑到沼气池具备物业的基本属性,在后期管理中也呈现出物业管理的特点。沼气物业服务模式是通过政府来开展切实有效的引导,企业、个人或者政府来进行承办,创建沼气服务站或者专门的服务企业,通过招聘的形式聘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采用现代化的运作模式来对沼气和相关的模式来开展全面的维护与管理,并且定期收取一定的费用,来确保项目实现健康运作。通过上面的论述发现,这实际上实现了市场化与公益化的有机结合,既能全面提升沼气池后期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高沼气的使用效能,还能有效增加农村的工作岗位,运作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5 做好教育宣传工作,提升科技环保意识

新能源工作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研究探讨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办法,新能源汽车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我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耗严重,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工作。就目前而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旧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有待突破,尤其是在一些核心技术问题的研究上似乎遇到了瓶颈。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径,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奠定基础。

1 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主要指利用非传统燃料作为汽车动力,并在汽车结构上进行一定改装使其成为消耗能源较少、环保清洁、能够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新型汽车,新能源汽车在驱动装置、车身结构、引擎等方面均与传统汽车有着天壤之别。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氢能源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根据燃料的类型又可将其分为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燃气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指汽车的汽车仍旧使用传统燃料作为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并辅助以电动机提高汽车动力的利用率,将汽车行驶中产生的电能重复利用,减少能源损耗。混合动力汽车根据燃料的不同又可细分为汽油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柴油混合动力汽车,由于汽车目前使用的内燃机大多为汽油机,因此目前市场上的混合动力汽车主要为汽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主要指利用电能为主要动力的汽车。纯电动汽车的引擎采用电能驱动,电机取代了传统汽车的内燃机,该类新能源汽车更环保,基本无尾气排出,噪声小,操作便捷。相比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纯电动汽车在最大车速及续航能力上明显不足。

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指在汽车上安装专门用于产生电流的电池装置,为汽车的运行持续提供动力。该种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不同的是该汽车需要提供一定的燃料作为产生电流的条件,而纯电动汽车一般利用蓄电装置为汽车储存电能。燃料电池汽车主要利用了原电池原理,利用氢气或有机燃料(非烃类,在这里主要指醇类有机物)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并输送到电机推动汽车的运转。燃料电池中提供的燃料并非用于燃烧,而是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

氢发动机汽车主要指利用可燃性的氢作为汽车运转动力的汽车。作为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氢元素必将在未来的能源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氢能源的主要提取途径是海水。众所周知,水是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氢能源被视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并且氢能源具有很高的能量密集度,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作为汽车动力。难能可贵的是氢能源在燃烧后生成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清洁能源。

燃气汽车是指使用燃气作为动力的一类汽车的总称。燃气汽车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其燃料主要是压缩可燃性气体,包括天然气、液化气、石油气等。目前我国使用的燃气汽车主要以天然气、乙醇汽油(酒精与汽油的混合物)、液化气为燃料。相比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燃气汽车更具环保性,其排放的尾气是二氧化碳和水的混合物。燃气汽车的推广应用主要取决于未来是否能够发展出经济可行的可再生燃气制造技术。

2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技术路径选择

2.1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现状

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让然有一定差距。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缺乏创新能力,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借鉴为主,难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突破,如缺少其他先进技术的支持将陷入发展瓶颈。

新能源汽车是虽然是能源危机下的产物,但由其造价远高于普通的燃油汽车,由此导致新能源汽车的售价超出人们的可接受范围。

受限于技术水平,目前很多新能源汽车都是以高成本为代价制造出来的,不利于后续推广。

虽然近些年我国出台了一些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由此造成一些汽车企业开始盲目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推广,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够稳定,技术不够成熟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新能源既相互支持设备落后。新能源汽车需要相应的设备支持,如同燃油汽车需要在形式一段时间后进入加油站加油一样,新能源汽车在形式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能源补充,而现实中针对能源汽车的补给站却十分罕见,因此导致新能源汽车使用不便捷。

2.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路径选择分析

2.2.1 选择重点突破路线

根据前文提到的集中当代新能源汽车在配置及燃料上都有较大的区别,这些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都不同,而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掌握不足以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全面发展,仍旧有很多难题等待攻克,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确定发展路线,集中力量进行某项技术的突破。

针对前文提到的几种新能源技术进行充分分析,综合考虑各项新能源技术的可行性及经济性,目前最适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政府方面而言更重视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

综合各种情况来看,混合动力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径的首选,并且具有更好的普及性,只需对目前在使用的汽车进行小范围改动即可。

2.2.2 坚持自主创新,开创特色品牌

国内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上更像是一种跟风行为,不利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能源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找准研究方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发出带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品牌汽车。目前很多国内汽车企业过分注重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进度,忽视了技术上的突破,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自主创新有利于让我国汽车产业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并在某些方面迎头赶上,甩掉追随者的帽子,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导者之一。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并根据我国的实际需求进行一定改变,使之成为适用于我国汽车环境的新技术。

3 结束语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认清我国新能源汽车研究现状,找准正确的发展方向,做好自主创新工作,提高研究的主动性,摆脱技术上的依赖性,走中国特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新能源工作方向范文第4篇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双退工作部,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 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于稳定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发展后劲意义重大。但是,要真正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在下一轮世界经济发展周期中仍将保持快速发展趋势,我们还应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工作。

关键词 :新兴产业;培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245-01

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于稳定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发展后劲意义重大。但是,要真正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在下一轮世界经济发展周期中仍将保持快速发展趋势,我们还应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工作。

一、新兴产业培育是经济增长的保证

新兴产业是承担新的社会生产分工职能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代表着市场对经济系统整体产出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同时也代表着新的科学技术产业化新水平的,正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形成阶段的产业。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新生力量。

对清洁能源投资的不断增加,充分显示出各国对能源安全的关注,也显示出各国发展可持续经济和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的具体举措。而美国次贷危机风暴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导致全球投资机构重新定位资金流方向,各国把以往用于投资金融的资金抽出来投资实体高科技产业,而素有朝阳产业之称的新能源产业无疑成为其首选的对象,预计在未来陆续将有数千亿美元的资金投资到该领域。这些举措无疑都为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必将在看得见的未来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大跨越。

对于我国来说,发展新能源产业还具有另外的意义。那就是,发展新能源还是充分利用我国资源优势,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我国拥有发展新能源的丰富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比较优势十分明显。而且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大产业,涉及材料、电子、机械、电力等多个行业,产业链长,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吸纳就业潜力大。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新兴产业培育的几点对策

要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现阶段,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

从历史经验和国外情况看,政府的扶持,是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原始推动力。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可以从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产业,应从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的高度来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政策,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其次,新能源产业是绿色产业,应通过鼓励新能源消费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再次,新能源产业是新兴产业,有关部门应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扶植和增强新能源产业的产业竞争力。新能源产业在实现商业化进程中,需要有关部门在融资,税收、价格、科研投入、资金引进和发电优先上网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此来对新能源生产和消费加以激励和扶持。最后,新能源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应大力加强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重点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由技术障碍导致的成本高、市场小是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十分必要。

(二)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技术发展、产业示范以及新能源体系化建设

在新能源技术发展和产业示范方面,包括重点开发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成套技术,开发核电关键技术,研制成套装配技术,氢能以燃料电池为重点,推动氢能燃料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大力开展低成本低效率的能源植物新品种。在新能源体系化建设方面,要加速科技要素向企业集中,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的大型新能源体系,要建成若干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和实验基础设施。对新能源关键领域要实现重点突破,如太阳能系统集成和产业化应用,光伏发电的系统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产业化,燃料电池材料等清洁燃料、照明节能材料的产业化等,为我国节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坚持开放式创新,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为高技术产业、为产业化、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推进新能源产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新能源产业要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但这只是外在因素,关键还要靠产业内的企业创新能力。一家负责任的新能源产业企业,不能光等着政府来扶持,而是要想方设法在创新上实现突破。毕竟对新能源产业而言,创新是实现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同时,新能源产业中的企业应该强化企业内部相关制度的建设,尤其应该按照现代企业要求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将会逐步进入新能源产业。而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企业是否拥有核心技术、企业管理者团队素质以及企业相关制度建设情况都是其要考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新能源工作方向范文第5篇

生物质能不但会抢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更将会导致社会不健康发展;地热能的大规模开发将导致区域地面表层土壤环境遭到破坏,将引起再一次生态环境变化;而风能和太阳能对于地球来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它们必将成为今后替代能源主流。

风力发电

目前,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成为风能设备最大的生产国。随着国内风电产业链日臻完善、研究规模不断扩大,成本下降非常显著,竞争力也逐渐增强,但是在产业链最上游的新型材料及半导体器件(控制芯片、电力电子器件等)研究方面仍较落后,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中下游的风电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配套(发电机、电控、传动系统等)以及并网技术领域。

沈阳工业大学在风电整机制造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是我国最早从事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的少数高校之一,设置有风能技术研究所,师资力量完善,先后承担过多项大型横、纵向课题,成果显著。其设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MW风电机组实现了产业化,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产学研结合能力很强。

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成立了国内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下设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未来还将筹备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利用专业。研究内容以大容量风力发电接入,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为主,主要研究包括:风电场建模与仿真、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力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风力发电机组只能控制与优化运行、低速风能利用策略与先进风力发电理论,充分发挥了其在电力系统方面的优势。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借助其在机械传动领域的优势,在风电机组齿轮箱设计、动态特性研究、工作模态测量及制造工艺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且产学研结合。

汕头大学新能源研究所在大型风电机组空气动力学、结构强度及结构动力学研究方面颇有作为,自行开发了大型风力机优化设计系列软件。

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对风力发电系统中的液压技术有深入研究,包括风机制动系统、定桨距控制和变桨距控制等。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风电机组叶片动力学分析、结构优化设计、刚柔耦合系统模型分析方面经验丰富。

东南大学在风力发电机研究、设计方面走在前列。近期又集合学校优势学科,建立了风力发电研究中心,致力于以风力发电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

电控方面,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电工所都有很强的实力。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原名电机工程系,历史悠悠,师资力量雄厚,在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影响、风电机组建模仿真、风电变流器设计及控制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早期隶属于铁道部,主要服务于我国轨道交通电传动装备产业,在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研究实力在国内高校处于领先地位。新能源研究所成立后从事大功率风电机组(直驱或双馈)并网变流器、中大功率光伏发电逆变器、风电机组仿真及主控系统、微网技术研究,产学研结合能力很强。中科院电工所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组是国内最早研究风力发电、太阳光伏发电的单位之一,其大型并网风电机组控制及变流技术、变桨距控制技术以及风电场集中和远程监控技术等较成熟,还有一些特色研究工作包括:风/光互补、风/柴系统及其控制逆变技术、控制逆变技术等。

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具有系统简单以及维护方便等特点,应用面较广,现在全球装机总容量已经开始追赶传统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主要分为并网电源系统和离网电源系统,目前大规模使用的主要是并网系统,一般包括光伏电池组件、光伏逆变器、配电柜、监控系统等。其中光伏电池组件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光伏逆变器与风能变流器类似,可以将光伏电池组件产生的不稳定电能变成稳定的电能并入电网。

我国光伏业正处在爆发式增长期,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光伏电池厂商占全球总电池产量59%的份额。与风电产业链类似,除了最上游的化合物、硅片提纯、加工外,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包括晶体硅、薄膜电池片及组件加工、光伏逆变器、系统集成、能源投资商等。

国内高校对于光伏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于工程应用方面,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专门从事光伏系统技术研究的国家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挂靠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光伏组件建模及仿真、光伏逆变器设计及控制、工程化应用等研究工作,产学研结合较好,承担多个大型光伏电站设计工作。

海外院校

由于新能源行业涉及领域多、范围广,以及我国新能源行业开始起步,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极为突出的问题,国家、社会、高校、企业都在积极努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学生的择校就业也因此变得十分灵活。同时,也因为刚刚起步,目前面临的多是工程应用技术类问题,因此我们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分布在中下游,从前面的介绍也可以看出,在新能源上游高端领域,由于技术壁垒很高,国内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但是可以选择留学欧美高校,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研究中心,由有着“太阳能之父”之称的马丁·格林教授领导,专注光伏电池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起,30年间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中心的中国留学生已经撑起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半壁江山。如今,在屈指可数的几大领头光伏企业中——尚德、中电光伏、英利、赛维LDK都有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生的身影,其科研实力可见一斑。

在欧洲,各国都十分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生态村理念的首创国,丹麦是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早在2006年,我国就与丹麦签署了“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国内许多高校分别与丹麦高校开展联系。丹麦奥尔堡大学能源技术学院在风力发电、分布式发电、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等领域有深入研究经验,并且与许多国家和组织开展合作,产学研实力很强。特别是在风力发电领域优势突出,核心研究领域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及风电场的控制与监测、仿真、设计、优化。

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以及各项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成本将明显下降,为人类清洁能源利用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历史性机遇,新能源终将成为今后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

Tip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优势院校

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郭栋梁

该专业重点是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设置,主要依托化学化工学院,跨能源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等多个学科,拟培养能掌握新能源材料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技术技能,掌握新能源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的测试技术与分析方法,了解新能源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具备开发新能源材料、研究新工艺、提高和改善材料性能的基本能力的新能源材料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化学能源、太阳能及储能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新能源材料及相关学科高层次专业学位。

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是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是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

高校特色:

华东理工大学

以半导体材料技术、化学电源技术、太阳电池技术等为特色。未来就业集中在光伏太阳能、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以及半导体材料器件的设计、化学电池开发等。

东南大学

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大类专业背景,专业内容侧重光电子材料及其应用方面,主要针对太阳能材料制备、检测和应用,可以拓展到生物能等其他新能源。

四川大学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方向,在新型能源材料与技术、化合物半导体晶体材料与制备技术、介电功能材料与制备技术、固体波谱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成就。光电信息功能晶体碘化汞和硒镓银的研制两项成果分别获得(1992年度和2000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和两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铁电薄膜研究获得一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还获得两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薄膜太阳电池研究获得一项中国高校发明二等奖。每年发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的为《SCI》、《EI》所收录的高水平论文40余篇次。

新能源工作方向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一、新能源开发应用现状

(一)地下能利用

沈阳市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含水层厚度较大,导水能力强。地下水水质属于中型水,水质相对较好。地下水温变化较小,经多年多次测试,地下水温在9-15℃,绝大多数为12-14℃,且不受季节变化影响。而且目前地下水位呈缓慢上升趋势。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市累计已有地源热泵技术应用项目551项、应用面积已达到4019.18万平方米。

沈阳市现有供热面积1.58亿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供热面积为4000多万平方米,其余为民用建筑。沈阳市每年公建和住宅的竣工量都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沈阳市通过推广再生水源热泵与集中供热联供项目,可以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多能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节约运行成本,改善大气质量。这一项目的启动,使沈阳市同时拥有三种形式的地源热泵,即地下水源、土壤源和再生水源热泵热泵。从而在全市范围内,不同区域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使用不同形式的地源热泵。

(二)风能

通过收集整理沈阳地区7个常规气象台站49A风速资料以及沈阳北部地区10个加密测风站资料,分析沈阳地区风能时空演变规律与特点,风速与海拔高度、发电量的密切关系等。在总结十几年来康平、法库两县风力发电工作实践经验,结果表明:沈阳北部的康平、法库两县为沈阳市乃至辽宁省风能资源丰富区;区域内海拔130M以上的低山丘陵,经前期测风,轮毂高度年平均风速在6.0M/S以上,具有开发大型风电场的可行性;在开阔的丘陵山地,高度每增高10M,风速将增加0.3M/S。因此,在设计制作风机时应根据风电场所在地的海拔高度,适当加高机身并增大单机发电量,以期充分利用沈阳地区有限的风能资源。

2009年,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沈阳风能的业绩仍然持续增长,纳税额达1.4亿元人民币。沈阳工大、沈阳华创风能有限责任公司、沈阳远大集团及通用电气能源(沈阳)有限公司、沈阳瑞祥风能有限公司等1500KW/70M/77M风机先后研制和部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但没有形成优势产业。

(三)太阳能

作为东北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沈阳市拥有众多的太阳能设备制造企业。沈阳市天佑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管清洗风干数控生产线、自动热管式真空管法兰口成型机床、简约型玻璃管内管清洗机等设备是太阳能光热行业的著名企业。爱发科中北真空(沈阳)有限公司生产各种真空炉,真空感应熔炼炉,真空烧结炉,真空钎焊炉,真空热处理炉,高压气淬炉,真空油气淬炉,连续真空炉等系列产品为太阳能非晶硅生产提供了各种关键设备。沈阳汉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拥有标准化空调、净化厂房,并设有工艺技术及过程设备装备研究所,非晶硅和CIGS太阳能薄膜式光伏板生产线设备研发、装配车间,是一座研发和生产功能齐全的工厂可生产非晶硅及CIGS薄膜电池。

目前,沈阳市太阳能利用主要是光热利用,在工厂、医院等公共建筑安装的太阳能集热板约80万平方米,普及率约5%。完成了一批新能源的应用示范,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交通信号灯等一批新能源的示范项目。沈阳工程学院科技园太阳能研发中心大厦100KW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四)生物质发电

沈阳市老虎冲垃圾填埋沼气发电项目规划规模为5MW,一期工程建设4×500KW沼气发电机组,投资2643万元。一期装机容量2兆瓦,年发电1300万千瓦时,目前已运行1兆瓦。按目前的装机容量,年发电可达1000多万千瓦时,能满足2.5万城市居民1年用电。该项目二期工程将在两年后建成,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2600多万千瓦时,可供5万城市居民1年用电。沈阳市老虎冲垃圾场每日接纳处理沈河、和平、浑南、东陵部分、苏家屯和桃仙副城等6个城区生活垃圾1700吨。项目利用上述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计划动态投资近600万美元,年发电2600多万度,可供5万城市居民1年用电。

(五)依法推进节能降耗和新能源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沈阳市出台了《沈阳市节约能源条例》、《沈阳市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管理办法》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增列节能篇暂行办法》等地方法规。以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指导,制定了《沈阳市节约技术政策大纲》和《沈阳市推荐节能技术目录》,引导全社会开展节约降耗工作。为促进沈阳市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市风电产业发展规范风电项目管理的若干意见》,并组织编制了《沈阳市风电产业发展规划》。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及应用管理,了《沈阳市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应用管理办法》。为了确保燃气汽车的改装、加气站建设的顺利实施,了《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广使用燃气汽车的通告》。

二、沈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新能源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投资拉动效应;二是能源供给效应;三是技术进步效应。通过对沈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市场因素、政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由于受制于市场、成本、技术和政策激励等,沈阳新能源产业短期内仍无法担当起支撑经济增长的重任。

市场方面,新能源产业供给结构性有余而需求不足。长期以来,沈阳新能源产业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新能源支持技术发展相对缓慢。除了风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多数新能源产业因开发利用成本高、资源分散、规模小,而缺乏竞争力。

成本方面,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及激励措施力度不够,激励角度存在偏差。支持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经济激励力度弱,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没有形成支持新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从其他国家的已有经验来看,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政策激励方向主要集中于用户方面,旨在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能力,这经过理论论证和实践印证都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目前,沈阳新能源产业政策,各级政府通过补贴、投资等激励方式,对企业进行直接支持,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其账面收益。但这不利于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积极性,也不利于继续拓展市场。

技术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新能源技术进步提出更高需求。科技投入不足,研究成果转化缓慢,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偏重单项技术突破,而缺乏综合解决方案。新能源产业具体到实际应用,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总体而言,沈阳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新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还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促进沈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措施

(一)发挥优势,慎选产业发展方向

发展新能源产业,要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自然资源和技术比较优势,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慎重选择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充分考虑沈阳新能源资源赋存、基础、技术、人才储备等发展条件,合理选择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力争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起步期,抓住机会,乘势而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应主要集中在大容量风能发电技术与装备、煤高效改质技术及其应用、生物质能源规模化利用技术与装备、太阳能利用技术与装备、先进核能技术与装备。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对于新能源这样发展时间不长、技术和市场环境等还有待完善的新兴产业来说,理智的发展尤其重要。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要设置技术壁垒、环保标准等行业门槛,引导新能源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二)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10年,全球替代能源市场的产值将达到6250亿美元。发展新能源产业应当因地制宜。沈阳的优势之一就是发展新能源设备的制造业。为此,沈阳要增加研发投入,搞好软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在重大能源设备上有所突破。要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分工中,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如在风能产业链中,除了风电场运营与风机制造外,风机零部件制造同样蕴含机会。太阳能的产业链更加复杂,从金属硅到原生多晶硅的制造、硅片切割、光伏组件、光伏电池,到电池组应用,以及第二代薄膜电池的超白玻璃制造、镀膜等,整个产业可以容纳众多企业。

在产业布局方面,鼓励、引导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到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投资发展,并筹划建立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大力引进太阳能装备和风力发电项目入驻;在土地规划方面,土地指标将优先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在专项资金方面,规划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对光伏光电、风电制造等重大新能源项目的技术改造、自主研发进行优先补助,安排适量财政资金用于重大项目的贷款贴息。

(三)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支持力度

在沈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初期,政府部门应当承担起政策引导的责任,理顺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关的行业标准、治理监管、金融服务、技术平台、补贴扶持、市场培育、消费转型等各种关系,最大限度地支持其发展和规避商业机构的经营风险。政府应设立发展新能源专项资金,根据发展需要和省财力状况确定资金规模。同时,要运用税收政策对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予以支持,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对设备制造等给予适当的企业所得税优惠。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索建立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如采取优惠的固定电价收购新能源发电量,实行新能源强制性市场配额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实行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采取产品补贴和用户补助结合的扶持政策等,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市场拉动。市财政也要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新能源发展。

参考文献

[1]2004年七大行业的发展趋势[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 2004,(03).

[2]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首超美国居世界第一[J].工具技术,2010,(04).

[3]闫晓梅.我国风电产业投融资战略选择[J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05).

[4]颜秀焕.厦门开发利用太阳能与风能的可行性分析[J].福 建建筑, 2004,(04).

[5]周凤起.中国风能发展的形势和挑战[J].新材料产业, 2009,(08).

新能源工作方向范文第7篇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概述

新能源汽车由于其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优点,自推向市场以来,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推广。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我国从2007开始就按照“863计划”的要求集中力量投入了20多亿人民币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研究和开发。2009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从以前的13个城市增加为20个城市,并对上海、深证、杭州、合肥以及长春等5个城市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对每辆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6万元,对每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部分城市也积极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深圳市为了鼓励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购车时除享受5万至6万元国家补贴之外,还可享受地方财政3万至6万元补贴。此外,消费者还可获得9000元电力补贴。以比亚迪F3DM低碳版豪华型为例,该车厂家售价16.98万元,享受国家和地方补贴后,消费者的购车款可控制在9万元以内。此外,深圳已建成3座社会充电站、21座公交充电站和154个充电桩,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充电网络还将进一步覆盖市民驾驶电动汽车出行范围。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新能源汽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尚不成熟。当前,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国内市场推广主要会遇到以下问题:

1.新能源汽车价格居高不下,消费者“望而却步”。目前,电动汽车整车价格要比同样动力的传统燃油汽车价格高出50%以上,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成本高于消费者预期,价格较高是未来一段时间制约新能源汽车向商业市场推广的主要因素。虽然国家和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购买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维护成本依然较高。消费者需要考虑后期更换电池等费用。由于现阶段电动汽车产量不多,还未形成大规模生产,电动汽车核心原材料即电池的价格昂贵,是造成电动汽车价格高昂的重要原因。目前,一辆电动汽车配备的一组电池价格基本在2万元以上,每车需要4组电池同时供电。也就是说,一辆普通电动汽车电池花费大致需要8万至10万元,有些车型甚至更高。如何降低整车价格及电池费用,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2.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缺乏,产品质量不稳定。新能源汽车要成功推向市场,产品质量及安全性能是消费者关心的最主要问题。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在于电池,而电池在低温或高温天气下容易出现不稳定状态,是近期我国电动汽车主要需克服的难题。2011年4月,杭州市首批运营的众泰电动出租车,其中一辆出现了严重的自燃事故,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质量问题产生担忧。一种新产品走向市场,其市场可行性调查、产品安全测试及市场售后配套服务都需要有完整的系统支持,而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不多,关键原材料、重要零部件依赖进口,整车制造核心技术缺乏,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

3.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不足,消费者使用不方便。充电网络的建设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推广相当重要。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相对于传统汽车业完备的基础设施支撑来说,新能源汽车使用中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只有大力推广配套设施的完善,才能使新能源汽车逐渐替代传统汽车。目前,全国在25个试点城市共推广各类电动汽车超过一万辆,已建成充电站51座,换电站9个。但是,与随处可见的加油站相比,充电网络的规模实在太少了。以杭州为例,在市政推广的电动出租汽车市场中,载客范围只能限定在70公里以内,超出范围,由于没有充电设施,司机不敢载客。若要在商业汽车市场上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则需加大在住宅小区、停车场等市区范围内增加充电栓和充电站的建设。

4.行业标准还未统一,市场推广形成阻力。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意味着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有的电动汽车采用“插电式”,而有的纯电动汽车采用“电池式”。即便“插电式”的电动汽车也型号各异,各厂家生产的电池不仅尺寸大小不一,有的连充电接口也不尽相同,这对充电站的建设造成很大影响。如何推进电池生产企业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技术标准的合作与统一,成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参考国际标准,尽快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指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好地发展。

三、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经验借鉴

未来十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增速会快于传统汽车。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1300万辆,占当年的总销量的13%。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来看,各个主要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是最优先的发展目标,并为推广新能源汽车明确了基本的发展方向。

1.德国积极推动高效充电网络建设。德国政府一向重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其中,政府重点鼓励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对其研发投入、市场推广、配套设施的完善做出了具体的部署。目前德国正在通过不同方案、不同机构,推动建立高效的“汽车充电站”网络。德国首都柏林市政府2009年宣布,将免费提供土地用于在市区繁华地段建立至少550个汽车充电站,并对各大汽车生产商提供的1000辆电动车进行全面测试。政府除了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大笔资金外,还对电动车配套设施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其顺利运行,如大幅增加充电站的数量。

2.美国运用“以旧换新”刺激市场的消费。目前在美国,对清洁能源汽车的补贴主要是通过购车的环节来实现。美国2005年通过的《能源法案》规定,购买清洁能源汽车可以获得一定的税收减免。根据该法案,购买混合动力车型最多可获得3400美元抵税优惠,插入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车最多可获得7500美元抵税优惠。2008年美国遭遇经济危机之后,政府为刺激消费推出了汽车“以旧换新”的计划,鼓励民众将旧的大排量汽车置换为节省能源的新型汽车。除了联邦政府的抵税优惠外,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刺激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在经济上的补贴之余,各州政府对驾驶新能源车的车主也提供一些驾驶及停车方面的便利,如电动汽车免收停车费,免收过桥费等。

3.日本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目前,日本在混合动力车型上全球销售量第一,在纯电驱动上规划和产业化推进步伐是最快的,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也是领先的。而且日本是第一个全面系统地提出和实施动力电池研发计划的国家,计划用20年的时间分4个阶段实现电动汽车的性能、成本和传统汽车具有完全的竞争力。日本政府在2006年分别给予燃料电池及相关技术、燃料电池产业化实验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导入199亿、33亿和88亿日元的支持,并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4.韩国利用减税优惠直接鼓励市场消费。韩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起步也比较早,韩国民众对购买新能源汽车兴趣高昂。原因是,韩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在法律保障、税收优惠等多方面进行扶持。韩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了立法支援。早在2004年10月,国会就批准了《新环境汽车开发与普及促进法》。此外,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韩国企划财政部决定自2009年7月起至2012年年底对混合动力汽车实行减税优惠。

四、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对策建议

1.运用财政补贴,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初期,一般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在促进汽车能源多样化研发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更不可替代。政府应出台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优惠政策,如减免车辆购置费、提供补贴等,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进一步调整燃油税政策,提高传统汽车的持续性支出。同时,在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中,政府采购应优先考虑新能源汽车,从而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服务链条。目前,在市场推广中,可将公交公司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加大对公交公司的补贴力度,鼓励公交公司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不断得到改进,其社会效益也才能不断得到体现。

2.尽快统一行业标准,提高产品安全性能。因维修服务工作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尚未充分暴露,若大面积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长远发展。应尽快出台统一技术标准,采用标准化的配件和接口,规范材料要求和检测方法,这对电动汽车的安全质量保证及推广使用都有重要作用。此外,新能源汽车示范和实地测试也是市场准备的一个重要步骤,增加在实际交通状况下进行示范和实地测试,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安全性能、技术的可行性及用户的接受度。

新能源工作方向范文第8篇

11月26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公布了《四部委确定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或区域名单》,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以城市或城市群为单位示范运营的第二阶段。从2009年推出的新能源“十城千辆”计划已经于去年收官,看来不容乐观的现实并没有打击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示范”的热情。然而,曾经在2009年登在第一批“十城千辆”城市名单里的济南市并不热情,在第二阶段,济南自动放弃了申请资格。

当政府再次介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寄希望以政策扶持的办法来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时,业内更多人开始思考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新能源汽车普及的瓶颈在哪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市场经济情况下,这样的“计划”形式本身就是对于市场的阻碍?政府在其中要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计划”失败之后

“十城千辆”工程,全称为“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由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09年启动。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

2012年年底,“十城千辆”三年示范运营期结束。2012年12月,四部委组织专家对25个示范城市(包括6个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进行了验收,验收工作主要依据国家对示范工作的要求及四部委批复的各城市实施方案,对相关工作展开实地检查。经过核实,截至2012年底,25个示范城市共推广各类示范车辆27432辆,其中公共服务领域各类车辆23032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4400辆。这与三年前的目标相距甚远。

与三年前的高调相比,“十城千辆”计划低调落幕,最终的验收结果迟迟也没有出来。而在诸多碎片化的数据里,人们可以看到这个计划的落寞,济南的放弃更成为了最现实的例子。

当然,依然有更多的城市对新的一轮计划进行申请。新能源试点城市是不是能够吸引政府驻足,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参考是本市管辖范围之内是不是存在新能源汽车以及配套企业,也正因为此,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在政绩面前都以地方利益为重,地方保护壁垒也在无形中形成。从某种层面来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是为了普及到广大的私人消费市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最终还是要依靠市场本身的调节功能。目前我国恰恰运用行政手段来实现对市场的调节,利好的政策无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意义深远,然而,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本身的解读不明以及地方政府的干预都造成了政策流于形式。

另一方面,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主体――汽车制造商更处于迷茫状态,企业并没有从市场的角度来制定自己的策略,他们的策略的风向标依然指向政府政策,北汽新能源今年的目标是3000辆,而这个数字的由来只是因为北京市政府预计在北京推进5000辆的目标。作为本土企业,北汽将会承担大部分。很多大中企业在传统汽车产业上利润不低,成立电动车项目更多的看中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政策,比如对土地的放宽、资金的补助等等。一些小企业则希望能凭借电动车机会来给自己造血,希望能通过电动车领域的发展开拓一条新路,当地政府也更乐于见到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个产业链丰富的产业将带来更多元的发展机会。

探索新路

在全球大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其是电动车的发展也并不如意。Better Place、菲斯克相继破产,美国调整了“2015年销售100万辆”的计划,这个目标与现实实在差距太大,与之对应的,在中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计划惨淡收场。

即便新能源之路并不是很好走,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在能源趋紧的大环境之下,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车发展是未来趋势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徐大全在最近的一次论坛上表示:“要想让电动汽车大众化,让大家都买得起,还需要电池的能量密度再提高一倍、价格再降一半。这是一个刚性要求,虽然要求技术上有大的突破,但是确是汽车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电池能量密度提高,增加续航里程,降低使用成本,这是新能源汽车得以推广到私人消费领域必须要跨越的门槛。

除了政策上的利好,更多人忽略了背后的主体――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企业,依靠输血一定不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之计,或许我们应该从豪华电动车特斯拉身上找到新的思路。这个似乎突然横空出世的品牌在电动车行业引起人们注意,当然,与将要走向大众消费的新能源汽车不同,特斯拉被誉为“富人的玩具”,然而,它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或许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