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环保事业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范文第1篇

【摘要】生态工业园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最佳选择,其环保功能远远优越于传统工业园区。文章针对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环保参与度低以及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现象,阐明生态工业园区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并从宣传与教育、发挥环保组织作用、引进环保设施与设备、建设生态文化、环保制度与奖惩机制等视角,探讨园区民众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环保意识;培养

1 认识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的意义

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如水土污染、气候变暖、湿地萎缩、草地退化、物种灭绝以及土壤沙漠化等等。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近几年的洪涝灾害以及“非典”、“H1N1流感”等异常病毒的产生,就是最好的例证。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传统工业所采用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必然引起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而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必将影响或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幸福。因此,摒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唯一出路,而生态工业园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最佳选择。所谓生态工业园是指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对物质能源的使用采取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即3R原则),从而实现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废物的零排放或少排放,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由于生态工业园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现已成为传统工业园区改造和完善的方向。因此,作为生态工业园区中的民众,参与环保就显得更具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 生态工业园区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

环保是一项全民性的公益事业,除依靠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力量之外,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中国环保形势严峻,公众参与程度低是要因。公众作为世界环保事业的最初推动力,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公众的参与,环保事业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国外经验表明,公众参与不仅是环境质量得以长久维持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监督政府和企业履行环境管理与保护义务的庞大社会力量。在生态工业园区中,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弥补政府主导型环保的缺陷,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是一项耗资巨大、历程漫长的系统工程,它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只能由政府来担任主要管理者,负责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以及宣传和教育等各项环保事务。这种政府主导型环保制度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强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从事环保、干预环保,政府几乎要承担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全部责任。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或抑制了公众对环保的参与,公众的环保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如果在生态工业园区中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环保,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那么整个园区的生产与排污将会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双重监督,园区生活环境也会时刻受到民众的关注和爱护,从而弥补了政府主导型环保的缺陷,促使制造污染的企业、集体或个人走人环保轨道。与此同时,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意味着对环保的理解、重视和支持,进而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贯彻与执行。

2.2 园区民众全员环保树立榜样,有利于扩大环保队伍与环保范围: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其优越性是以往任何工业园区所无法比拟的,已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工业园的“发展终结”。在这样的园区里,民众整体素质高,环境质量要求高,环保意识强,能够为周边城区的居民树立环保榜样,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和熏陶周边居民,坚定他们参与环保的意志和信心,提高他们参与环保的兴趣和速度,进而促使环保队伍与环保范围得到不断扩大,同时也有助于加快环保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2.3 民众自觉环保养成环保习惯,有利于提升园区形象和节约资源:社会不断的发展会形成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生态工业园中,民众的自觉环保行为,也是园区高度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和园区成熟的标志之一。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新事物,它要经历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因素、各种力量的不断作用和影响,才能日趋完善。同样。民众环保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宣传引导和时间的沉淀。然而,一旦民众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参与环保,形成环保风气与时尚,那么整个园区的形象必将得到质的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社会资源的节约也必将得到明显的加强。

3 在生态工业园区培养民众环保意识的途径

生态工业园作为工业园向前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保护环境是它的必备功能,也是生态工业园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而环境保护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综合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社区以及家庭和个人等各种层面的力量,才能实现全方位的环保。在此,笔者结合国内外已取得的环保经验,对生态工业园区民众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作初步探讨。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范文第2篇

作为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志愿者全体成为了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先行者,但是由于其人员的构成单一性,并且志愿者自身对于环保方面的素质也不是非常的强,这就是的环保事业发展不是非常的顺畅。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出于性格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需要认识到青少年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相关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强化。

2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方式分析

2.1通过环境问题的了解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世界各国都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之中却仍然存在非常多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从我国的环境意识来看,受到唯心主义观念的影响使得很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导者,这样的观念引导之下使得环境多次受到人类的破坏。生物作为一门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短片的播放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而造成的不良效果,实现学生环保意识的唤醒。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来,从点滴做起,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产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例如,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人类自身原因而导致环境污染的讲述来提高学生对于环境污染的透彻了解,实现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责任性的加强。

2.2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来实现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环境保护观念的渗透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观念,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学生意识的引导与启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与具体化,实现学生感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通过实践成果的课堂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课堂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水资源的使用课题,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走访调查,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也具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中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的例子来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讨论,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通过实践活动的鼓励来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实际性转化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在理念上不断的渗透环保意识,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实践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上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的进行环境的保护。可以通过环保知识的讲座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在环保领域拥有建树和心得的专家或者是教师来进行环保方卖弄的教育,诸如,针对环境的污染与治理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专题的讲座,进而通过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引导来让学生实现所学习的知识与环保内容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生活中一些环境问题的解决。通过科普活动的组织来实现薛恒在环保意识上的提高。教师可以契合现在环境保护的节日,诸如,地球日、植树节等等,带领学生进行环保活动的参与来实现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同时还可以利用黑板报以及校报等方式来实现环境保护宣传的感染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3结语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保意识;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4

引言

在地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多门学科中,都有所涉及环保教育问题,在这些学科中,地理学科与环保教育最为密切。目前高中地理教材就是始于宇宙环境,用地球圈层结构来展示地理环境特征,以自然资源把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最后以人地关系的协调作为结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中始终贯穿着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点,通过地理教学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是切实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查阅相关文献,首先阐述了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且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进行探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拙见,旨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仅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一、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如今,世界环境已经遭受到很严重的破坏,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比如,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使得全球气温变暖,冰川融化,水位升高等;人们生产排放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天气,使得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遭到破坏。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大家的关注,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已经敲响了警钟,当前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而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更是重中之重。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能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深知环境的危机感,进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从自己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再者,要让学生认识到处理不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带来的危害,并且对一些环境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养成关心可持续发展和关心科技发展的习惯。其次,通过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与世界相连,建立全球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为环保事业做贡献是非常高尚和崇高的。最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入一定的环保教育,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价值,另一方面有利于使地理的课堂教育更好地联系社会焦点,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笔者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

(1)充分结合和挖掘教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都是围绕着人与环境来编写的,他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人类维持生存所需的地理环境,并且阐述了人类在地理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应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教材,用事实说话:大自然赐予我们阳光、空气、土地和水,这些都我们生存所不能或缺的。如果离开了这些大自然的赐予,我们也将不会存在。但是,如今人类过度地开发自然,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人类的健康发展也将会受到影响。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比如,我们在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这部分知识时,我们借助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尽管拥有比较大的水资源总量,但是人均占有量却极小,进而使学生建立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又如,我们在讲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这部分知识时,在讲课的同时向学生提问: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受到的柏油路面的影响?通过思考这个问题,使学生很容易联系环保问题。

(2)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实践活动有利于形成环境意识,而且环境意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表现出来。若没有参加过关于人与环境关系或者环境问题的实践活动时,那么,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就只能是空谈。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的教育。譬如,我们在教学《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感受来谈谈对冷热、刮风和下雨等现象,尤其是对台风、沙尘暴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都是由于自然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趋利避害,符合客观规律,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环保知识渗透到地理教学中,一方面有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进而积极投身于环保事业中,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环保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3)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譬如,我们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一课时,众所周知,全球变暖问题是这节课的主题,为了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全球变暖给地球带来的灾难,我们以电影《后天》片段导入,让学生在视觉上受到冲击,感受到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紧接着,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地点在北极,一对北极熊母子相互依偎着趴在一块浮冰上面,北极熊宝宝看着母亲,流着泪问:“妈妈,我们该去哪里呢?”这张图片再一次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作用,使学生对全球变暖的危害体会更深。通过这些,点燃了学生环保思想,唤醒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建立起环保理念,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的义务和职责,环保意识的培养应从学生抓起。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地理教学壳的优势,担当起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寻求各种方法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让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把环境意识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共建我们美好的地球家园。

参考文献

[1]李宏伟.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180.

[2]高慧奇.高中地理课堂与环保教育同行[J].青春岁月.2012(2):177-178.

[3]孙茂广.把环保意识渗透地理课堂[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5):91.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范文第4篇

针对少数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只讲经济发展,不讲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我镇坚持通过宣传发动,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分析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形势,充分认识当前一些地区环境造成的危害,务必抓好环保工作,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一是召开会议进行宣传,镇党委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在分析我镇环境保护工作现状的同时,认真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全镇各村(居)委会负责人、镇直各单位、企业负责人会议;二是利用标语、板报、画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三是借助“环境保护日”,印发宣传资料,设置环保知识咨询台等进行宣传,四是开展环保进社区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真正营造起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对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加强。

二、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为确保全镇环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一是结合本镇实际,制造了《城关镇xx年环境保护工作意见》,对全年环保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进行明确,二是建立班子。镇由一名副镇长主抓,明确一名中层具体抓,并层层建立由单位主要责任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环保监测员、车间班组长等同志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工作小组,从上到下形成了较健全的管理网络,三是明确职责。根据上级要求和xx年全镇环保工作任务。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坚持实行目标管理,狠抓落实,分别与有关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四是严格考核,使环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夯实基础,把好关口

xx年,我们确立了从源头抓起,从基础抓起的指导,在对全镇环保工作进行调查,建立统计合帐的基础上,坚持把好“关”,一是把好项目审批关。近年来,我镇突出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个体私营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也有个别项目存在污染问题,对此,我们在今年招商引资工作中,在将引进项目时,坚持深入调研,严格审批程序,对此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和项目坚决不引进、不办理,从源头把好环境保护的审批关。至目前,全镇引进的20多个项目中,环保问题已经解决,基本对周围环境不造成影响;二是把好验收关。对新引进的项目,在工程建设竣工,进入正式投放阶段,我们及时登记检查验收,在确认对周围环境不造成污染的情况下,准予其正式投产。目前,全镇新引进的项目中有16个项目已经建成,并经验收正式投产;三是把好排放关,对原有企业排放问题,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分别与他们落实达标排放计划,并跟踪督查抓到位,对重点排污大户,我们督促企业重视加强对污水处理的投入,完善排污处理系统,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严格执行限产措施,保证了达标排放,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真正从源头有效控制了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健词:环境教育 现状 对策

1、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现状

环境教育就是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关系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环境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结合环保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同时要普及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和环保基础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具体分为四个方面:以提高在职干部素质为目的的成人教育;以培养环保专门人才一为目的的专业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

1.1成人环境教育现状。目前,我国环保队伍的总体水平与事业要求尚有差距。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和地方环保系统内的近7万名干部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1.5%,中专占11.7%,其他占36.6%,而环保专业毕业的不超过5%,许多同志毕业后,从未参加过业务培训,知识老化需更新。

1.2专业环境教育现状。专业环境教育发展非常迅速,据2003年统计,全国己有近200所各类高校开办了环境保护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己基本满足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专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专业布局不尽合理,人才供需不尽对口等问题。

1.3基础环境教育现状。开展各级、各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是由环保事业的地位和环保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决定的,环保问题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解决的,需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工作。抓好下一代的环境教育意义深远。一是通过对青少年及儿童的教育,去影响和教育家长以至社区和全社会,二是面向未来,在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时要避免下一代出现同样的环境问题,需要对下一代灌输环保知识,树立环境观念。三是环境教育本身就是进行国情教育、爱国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他们爱祖国、爱自然的良好品德。但我国中小学校的环境教育开展还不尽如人意。在认识上由于环境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感、环境行为为主与升学和就业无法直接挂钩,往往被学校、教师家长忽视。加外在教材上基础环境教育基本依靠有关具体学科教学进行渗透,其内容不可避免地出现杂乱无章、零散无序的现象,无法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环保理念和预期的环境素质。同时中小学之间环境教育衔接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1.4社会环境教育现状。社会环境教育面广而且内容丰富,重点应是两方面:一是抓好党政领导干部环境教育,包括各级领导,他们是决策者,在环境保护中起至关重要作用,只有他们牢固树立和落实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才能有正确韵政绩观,从而发展循环经济。二是抓好重点污染企业领导的环境教育。企业领导的环境法制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污染物的排放,对他们进行环境法制和环境公德教育,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从而自觉防治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

中国开展环境保护20多年来,环境教育也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任务的繁重,缺乏有力的支持与保证,目前,环境教一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的问题归如以下几点:环境教育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管理制度,许多市、县环保部门没有机构、没有资金、没有专门人员从事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理一论和方法研究严重滞后,没有系统的教材,而参照欧美的参与式教学,日本的体验式和中国的探究式让环境教育者无所适从;环境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东西部差异,城市与农村差异、发达地区与贫困落后地区差异,而在西部、在农村、在贫困地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巫需理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现行环境教育不能满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对从事环境教育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要求较高,而现状是此类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

2、环境教育的主要对策

2.1进一步强化基础环境教育和专业教育体系

针对基础教育的特点,应分别分析各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环境教育师资培训,逐步形成完善的环境教育体系,克服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基础的培训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编写适合中、小学特点的教材,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使青少年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高等院校应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意识教育。高等院校要逐步调整学历结构及专业结构,使之完善合理,在专业设置上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结合专业特点,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以及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把环境教育作为绿色大学的基本内涵之一。

2.2加快

转贴于 课程建设。研究调整和完善环境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达到能满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能达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体现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教育规律。

研究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必须贯穿和渗透新形势下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者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和观点;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现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实现生态可承受的工业发展,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与办法等。

2.3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保障。

政府应加强对各级官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决策层是第一训导顺序己成为国内外的共识,要充分利用党校(行政学院)的领导干部培训班,研修班等形式,开设环境课或讲座,提高决策层对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环保意识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各级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在环保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将其纳入环境目标责任制中。一是做好组织保障。由领导亲自挂帅、安排专职或职人员成立环境教育小组,明确部门职责,相互配合,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奖惩制度。二是物质保障。各级政府在安排经费时,要将环境教育纳入预算,给予优先考虑。厂矿企业、医院等单位用于污染防治的资金中,也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对职工进行环境教育。

2.4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对生态教育的认识。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范文第6篇

 

关健词:环境教育 现状 对策

1、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现状

环境教育就是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关系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环境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结合环保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同时要普及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和环保基础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具体分为四个方面:以提高在职干部素质为目的的成人教育;以培养环保专门人才一为目的的专业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

1.1成人环境教育现状。目前,我国环保队伍的总体水平与事业要求尚有差距。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和地方环保系统内的近7万名干部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1.5%,中专占11.7%,其他占36.6%,而环保专业毕业的不超过5%,许多同志毕业后,从未参加过业务培训,知识老化需更新。

1.2专业环境教育现状。专业环境教育发展非常迅速,据2003年统计,全国己有近200所各类高校开办了环境保护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己基本满足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专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专业布局不尽合理,人才供需不尽对口等问题。

1.3基础环境教育现状。开展各级、各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是由环保事业的地位和环保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决定的,环保问题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解决的,需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工作。抓好下一代的环境教育意义深远。一是通过对青少年及儿童的教育,去影响和教育家长以至社区和全社会,二是面向未来,在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时要避免下一代出现同样的环境问题,需要对下一代灌输环保知识,树立环境观念。三是环境教育本身就是进行国情教育、爱国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他们爱祖国、爱自然的良好品德。但我国中小学校的环境教育开展还不尽如人意。在认识上由于环境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感、环境行为为主与升学和就业无法直接挂钩,往往被学校、教师家长忽视。加外在教材上基础环境教育基本依靠有关具体学科教学进行渗透,其内容不可避免地出现杂乱无章、零散无序的现象,无法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环保理念和预期的环境素质。同时中小学之间环境教育衔接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1.4社会环境教育现状。社会环境教育面广而且内容丰富,重点应是两方面:一是抓好党政领导干部环境教育,包括各级领导,他们是决策者,在环境保护中起至关重要作用,只有他们牢固树立和落实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才能有正确韵政绩观,从而发展循环经济。二是抓好重点污染企业领导的环境教育。企业领导的环境法制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污染物的排放,对他们进行环境法制和环境公德教育,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从而自觉防治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

中国开展环境保护20多年来,环境教育也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任务的繁重,缺乏有力的支持与保证,目前,环境教一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的问题归如以下几点:环境教育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管理制度,许多市、县环保部门没有机构、没有资金、没有专门人员从事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理一论和方法研究严重滞后,没有系统的教材,而参照欧美的参与式教学,日本的体验式和中国的探究式让环境教育者无所适从;环境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东西部差异,城市与农村差异、发达地区与贫困落后地区差异,而在西部、在农村、在贫困地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巫需理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现行环境教育不能满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对从事环境教育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要求较高,而现状是此类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

2、环境教育的主要对策

2.1进一步强化基础环境教育和专业教育体系

针对基础教育的特点,应分别分析各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环境教育师资培训,逐步形成完善的环境教育体系,克服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基础的培训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编写适合中、小学特点的教材,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使青少年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高等院校应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意识教育。高等院校要逐步调整学历结构及专业结构,使之完善合理,在专业设置上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结合专业特点,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以及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把环境教育作为绿色大学的基本内涵之一。

2.2加快课程建设。研究调整和完善环境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达到能满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能达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体现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教育规律。

研究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必须贯穿和渗透新形势下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者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和观点;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现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实现生态可承受的工业发展,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与办法等。

2.3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保障。

政府应加强对各级官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决策层是第一训导顺序己成为国内外的共识,要充分利用党校(行政学院)的领导干部培训班,研修班等形式,开设环境课或讲座,提高决策层对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环保意识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各级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在环保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将其纳入环境目标责任制中。一是做好组织保障。由领导亲自挂帅、安排专职或职人员成立环境教育小组,明确部门职责,相互配合,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奖惩制度。二是物质保障。各级政府在安排经费时,要将环境教育纳入预算,给予优先考虑。厂矿企业、医院等单位用于污染防治的资金中,也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对职工进行环境教育。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保意识法律制度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也就是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他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现行的公众参与制度,又称为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民主制度,是指在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既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都有平等保护环境事业和环境决策繁荣权利,都应积极主动的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但是在实践中,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民众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调查,提出了一些提高民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的举措。

一、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1、从公众参与意识和态度来看,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有待提高。据调查统计,56.7%的公众认为中国环境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远高于认为“不太严重” 和“没有问题”的22.8%。但对面临的环境问题重视程度较低,排在社会治安、教育.人口.就业之后.位居第5。但是公众的环境保护的“知”与“行”有较大的差距.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索取意识远高于环境参与意识和奉献意识。公众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环境意识,对自身的环境问题较为关心,但是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却依然表现出“政府依赖性”.即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职责而非个人义务.对环境保护不参与、不奉献,民众心理普遍存在着想拥有一个好的环境.却不愿意为此有所付出的心态。

2、公众的环保知识水平有待提高。环保知识包括公众对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知识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理解程度.对环保政策法规,政府环保措施.公众环保权利和反映环境问题的渠道的了解情况,对生态环境和日常生活环境问题严重程度的认知度。公众的环保知识处于相当低的层次.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各地政府采取的环保措施知情率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概念模糊,超过1/3的人对“治理污染措施”的认知仅停留在环境卫生层面。

3、公众的环保意识及态度不高。公众在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性”特点.公众普遍认为,政府在环保方面应负更多的责任;在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认识上,公众更倾向于在当地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重于环境保护认为“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破坏环境”;公众的道德意识较弱.只有不足1/3的公众愿意在购物时考虑环保因素并愿意为了环保而接受较高的价格。

4、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总体水平极低。高层级参与行为就更少.诸如为环境问题投诉、上访的人数不足总投诉.上访人数的4%,只有当环境污染直接侵害到个人利益时,愿意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如果不涉及自身利益则很少会采取主动诉讼行动。

二、提高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度的对策建议

1、加强公民教育。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素养。调查显示.公众的环保行为.环保习惯与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参与环境保护的机率越高。教育是增强国民素质的关键,环境教育则是贯彻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公众参与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学校,在职和社会等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知识,技能等环境素养.培养和造就“两型社会”建设所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各层次管理人才。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培养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保护环境的理念。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树立公众依法维权观念,有效地监督政府决策和企业行为。倡导和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公众的环境责任意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诸多问题与长期存在的“政府依赖型”环保意识息息相关,政府主导型的环境管理模式也给公众参与带来了体制。近几年来,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始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并提供了相应的途径和机会.如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就圆明园环境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举行公开听证。参与环境保护是国家法律赋予公众的权利,应建立起政府.企业和公众互动机制.增强沟通与对话,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公众的主体意识,让公众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自身的义务。公众是“两型社会”的建设者.美好的家园、和谐的社会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让公众成为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的主人翁,而不是旁观者。

3、推行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提高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话语权,及时公布政府的环境决策和企业的环境行为等相关信息.增加环保透明度,通过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者施加压力。目前,中国已出台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政府为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由于环境知识的专业性.环境保护的技术性,实际上阻碍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参与和监督。各地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促进环境信息公开化,定期与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污染物质的新发现和检测结果.加强与群众的互动联系,以利于公众的监督,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4、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拓宽公众参与途径。公众参与需要从法律上得到规范化.制度化保障。在中国现有法律的引导下.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规、条例或是实施办法等.细化地方操作标准,用法律形式明确政府,企业.普通公众在环境事务和环境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引入环境诉讼或建立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环境仲裁机构,对环境纠纷进行仲裁。建立被告方举证责任制.降低公众参与的成本。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机制,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途径、方式和程序做进一步扩展,鼓励公众多层次参与环保。改变目前单一靠检举和揭发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事后监督局面,充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加强事前预测,从过去的末端参与到预案参与、过程参与和行为参与,从事后监督的参与到事前与事中参与,从环境个案的参与到环境决策参与,使公众参与的方式多样化.使公众从微观参与到宏观参与,真正发挥公众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三、结论

总之,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反战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多方并举,加大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惠贤.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之研究[D]. 汕头大学,2010,(05)

[2]黄猛. 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法律问题[D]重庆大学, 2005 .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措施;环境意识

工业化大生产虽然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等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尤其是一些化工和采矿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废气物,严重的影响了环境质量。环境污染不仅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有关部门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寻求各种环境保护方式。

所谓环境保护,就是人类根据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制定一定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协调人类生存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谋求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同时,环境保护又是人类自觉寻求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的过程,尽可能的防止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营造更加适宜的自然环境;此外,还要对已污染的环境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实现对现在已经污染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改造和恢复;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工作,环境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在于能够有效的改善人类的工作和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目前的环境保护工作来看,其方法和手段不仅涉及工程技术、行政管理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到对各类相关法律知识和经济规律的掌握和使用。同时,有关部门为了更好的实现全民环境保护,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环保工作落实到群众生活的细节中。

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就我国来说,环境保护的概念提出的比较早,我国的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也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目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转型进程加快,政府部门根据资源环境现状,提出了诸多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我们每个社会公民来来说,随着并不是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环保事业,但是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调整自身的行为,从小事入手,自觉的保护资源和环境。如:发现公共洗手间的水龙头没有关闭时,我们应该自觉的将其关上,再者,在使用电池后,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投递到专门的回收桶内,而不是直接丢入垃圾堆,还有,当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应该自觉备用购物袋,从而减少一次性的塑料袋的使用,诸如此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由此可见,环保意识是一个公民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与公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相关的,所以有关部门如果想搞好环境保护工作,那么就应该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使公民自觉的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从内容上看,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包括对动植物以及森林的保护,还包括对大气和水的保护以及防治,既包括各类大型的污染源的预防和治理,还包括各类细节的处理。环保工作的开展是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对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利用为前提的,是对资源的紧缺的一种保护措施。随着环保理念的宣传,环保意识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可见,环境保护工作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人们也逐渐的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简要探讨。

2、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首先,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才能够在环保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才能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其次,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工业废弃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度工业生产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质量。

最后,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以通过法律形式对一些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惩戒,达到警示的作用。

2.2 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

其次,要实现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因为地方政府机构对于该辖区内的环境问题的掌握比较全面,所以更加适合开展环保专项治理工作。

再次,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

2.3 建立环保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首先,要加大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只有资金和技术作保障,才能够顺利的开展各项环保工作和污染治理工作。

其次,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支持有条件的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2.4 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首先,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

其次,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2.5 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书面的环保目标化为具体的行动,承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早日全面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