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基础学习总结

电工基础学习总结

电工基础学习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要求改革人才评价方式,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建立了多元化过程评价体系,本文以电工基础教学实践为例,阐述电工基础过程评价意义,明确电工基础过程评价主线,列举以过程评价为主线的电工基础教学设计,展示电工基础过程评价成果,探索一条以过程评价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改革新思路。

关键词 :过程评价 电工基础 主线 综合职业能力

一、电工基础过程评价的意义

电工基础课程的特点可用“三多”来概括:定义要点多、符号公式多、分析计算多。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特点可用“三少”来概括:能跟着听课的学生少、能听懂的学生更少、能独立完成课下任务的少得快没有了。

过程评价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细化到教学环节,每个教学单元都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情感素质的养成情况、甚至课堂守纪、卫生保持情况。过程评价能有效地反映教学效果,能有效地促进教和学,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电工基础过程评价主线

经过调研、考查、探讨电工基础课程的过程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知识理解情况、技能掌握情况、综合职业能力提升情况,而综合职业能力提升是现在电工基础教学的难点所在,也是电工基础过程评价的改革点、突破点、创新点(见表1)。

三、电工基础过程评价教学案例——电阻的并联

电工基础过程评价含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含基本要求、综合能力、作业成绩,其中基本要求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知识技能、6S管理等4项。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互评。知识技能是评价的重点,任课教师可以在该次过程考核中通过布置任务、创设情境、解答问题、分组讨论、口试、笔试、实验、操作等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根据学生完成或回答的情况评分。

综合能力的过程评价应力求体现多元化,电工基础课程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内容可以包括:积极答问、团队协作、为人处世、自主学习、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耐心细致等几方面,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评价内容。

现以电阻并联一课为例,以评价为主线的电阻并联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详见表2。

各教学环节的评价内容、标准和设计意图如下。

第一项:课前检查。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卫生检查、检查学生书籍工具与实验室设备。过程评价内容:统计出勤、检查文具、教材、实验用具、师生问好。过程评价方式:师评、互评。过程评价标准:学生出勤占10分:旷课0分,迟到早退扣2分,请假扣2分;6S管理占5分:教材、实验用具2分、卫生2分、精神状态1分。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使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

第二项:明确任务。教学内容:教师从串联电路开关控制的局限性引入并联任务;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过程评价内容:以列表的形式复习串联知识。 过程评价方式:师评、自评、互评。过程评价标准:知识技能5分、语言表达2分。设计意图:复习串联知识,温故而知新,明确教学目标。

第三项:引导假设。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得到并联电路定义、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假设出并联电路特点。过程评价内容:采用口试考查每组学生代表的结论 过程评价方式:师评、互评。过程评价标准:勇于创新3分、自主探究5分。设计意图: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多元过程考核。

第四项:分组实验。教学内容: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并联电路电阻、电流、电压的关系特点。过程评价内容:巡回检查、考查每组的实验结论。过程评价方式:师评、互评、自评。过程评价标准:技能掌握10分、团队协作3分、自主探究5分、6S管理5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实验,验证自己作出的假设,学生印象深刻,知识掌握牢固。真正做到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一体化教学。

第五项:梳理练习。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学生做作业梳理知识、分组练习,改错分析。过程评价内容:教师引导总结、组长点评汇报 过程评价方式:师评、互评。过程评价标准:知识掌握10分、团队协作1分、细致认真5分。设计意图:实验后教师将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教师利用课件布置习题,考核学生知识掌握、耐心细致、语言表达等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练习反馈知识掌握程度,特别是改错题的设计,学生通过分析典型错误原因,防止今后自己出现类似错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第六项:拓展应用。教学内容:扩大电流表量程、避雷器原理、学习富兰克林与杨杰事迹讨论他们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过程评价内容:学生阅读材料、学生代表总结。过程评价方式:师评、互评。过程评价标准:勇于创新2分、阅读表达5分。设计意图:选材源于实践,能为今后学生学习电工仪表、安全用电、企业供电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榜样的力量启迪学生心灵,激励他们勤奋刻苦勇于创新。

第七项:总结评价。教学内容:总结并联电路特点;完成课内自评、互评、师评;布置作业。过程评价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评价过程评价方式:互评、自评。过程评价标准:总结表达3分、团队协作1分。设计意图:学生参与评价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取长补短。

其他环节:课堂纪律10分(师评、自评、互评)、作业完成情况10分(师评)。

四、电工基础实施过程评价取得的成果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对过程评价进行探索,在13级学生中选择两个试点班的电工基础课程进行试点,在14级各班各学科全面推行。采用过程评价后,从平时表现来看,学生更能互助合作、交流表达、遵规守纪;从考试成绩来看,学生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大幅度提高;从评教情况上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大幅度提高;从学生实践能力来看,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实践证明,过程评价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评价方式,以评价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改革是一种亟待探索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电工基础学习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电工基础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54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此门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再者,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良莠不齐,进一步增添了教学难度。分层教学则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个体差异方面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所有学生学有所获。

1 中职学校电工基础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分层教学模式的定义为: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达到分层次进步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首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类,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后,分层对学生进行指导、评价、考核。分层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当作教学指导,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激发出来,保证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均能得到满足,达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中职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生基础良莠不齐,成绩相差较大。和普通高中生不一样的是,中职学校的学生虽然文化课成绩平平,但是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中职学校在学习目标方面也存在多元化特征,部分学生想要学习一门技术,部分学生想要继续深造,还有一部分学生主要是为了就业,学习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区别,给职业教育顺利展开增添了难度。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不好,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不会,电工基础教学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举步维艰,所以课堂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分层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在该模式的作用下,所有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都能够有所收获。

2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应用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电工基础是一门强调知识来解决电工实际问题的学科,是中职学校学生未来学习机电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基础。但是近些年,中职学校为了扩大规模,加大了招生力度,导致招收的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在学习电工基础课程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电工基础教学的实效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分层次教学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次确定学生的教学目标,采用层次化的教学手段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中职学校获取分层依据的方法有理论测试、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等。一些学校为了增加分层的合理性,实施1~2周的试听课,根据试听效果及时调整分层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等,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达到分班动态管理的效果。大量实践结果表明,分层教学模式在应对学生个体差异问题中功不可没,其是电工基础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保障。

3 电工基础教学中建构分层次教学的有效策略

3.1 科学对学生进行分层

学生分层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其是保证其他环节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学生分层标准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分层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客观把握学生层次。为了做好学生分层任务,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了解学生性格个体差异;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进行总结,研究学生的群体交往、家庭环境等因素与心理特点间的联系,综合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完成学生分层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处于一个小组。学生分层能够让教师深刻了解学生,正确对待学生,而且其还能让学生正确审视自我,不断取长补短,提升自我。学生分层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学习环境,避免了学生消极心理的产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教师应该对学生发展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进行调整。

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态度及兴趣,将学生分为Ⅰ、Ⅱ、Ⅲ三个层次,其中Ⅰ为优等学生,Ⅱ为中等学生,Ⅲ为后进生。教师严格遵循自由分配的原则,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其中每个小组中必须要有Ⅰ、Ⅱ、Ⅲ三个层次的学生,并推选一名组长。分层教学正式实施后,部分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学习内容,部分学生掌握速度较慢,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应该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时调整分层。

3.2 科学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学目标是电工基础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为教学活动指引方向,增强了教学过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而且其对后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而且还需要评估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

电工基础的教学重点是向学生讲解电工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电工技术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教师在讲解三相电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对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针对优等学生,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学生在掌握三相电路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可借助安排扩展性学习任务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针对中等学生,教师应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后,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扩展能力,通过向学生布置难度较低的扩展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后进生,由于此类学生的基础较差,不能迅速掌握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反复向学生最基本的三相电路理论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3.3 科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学生分层和教学目标分层落实之后,教师就需要展开教学内容分层工作。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内容方面,理解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后进生普遍存在不能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问题,不能跟上教学速度,很容易产生挫败、灰心等消极情绪;优等学生能够迅速消化教师讲解的基础知识,按照正常课时讲解,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由此可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在实验课“验证基尔霍夫定律”中,针对后进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来连接线路,叮嘱学生反复进行试验,深化学生对实验课的理解程度,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中等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实验,教师适时指导即可。针对优等学生,教师需要适当增加实验难度,比如改变某一参数,让学生参照线路图来接线。教师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均能取得一定的收获,电工基础教学质量也就会逐步提高。

3.4 科学对教学考核进行分层

教学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分层次对学生进行考核。若考核内容难度较大,那么就会打击后进生的自信心;若设置的考核内容比较简单,那么优等学生的正常水平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考核分层工作。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别设置不同试卷。在设计优等生的试卷时,教师应该将考核重点放在扩展性问题上;针对中等学生,教师需要合理划分基础知识与拔高知识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基础内容所占比例为70%,拔高内容所占比例为30%;针对后进生,试卷内容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如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考核,教师则能够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考核结果为新课时的教学计划做准备,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4 电工基础课程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电工基础分层教学中,虽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各层次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后进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消极情绪,教师必须要考虑后进生的心理感受,加强沟通,以免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出现随意性、盲目性。

第二,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师资建设,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了解分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示范,让教师明确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科学应用分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第三,实施分层教学是为了解决教学管理相关的问题,其与学校的管理体系、考核机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要建构健全的分层教学管理机制,同时加强相关体制的针对性,为其他学科实施分层教学奠定制度基础。

5 总结

总而言之,电工基础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基础知识过于枯燥,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之中职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进一步增添了教学难度。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内容,让所有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分层考核能够让教师及时掌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调整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所以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的教师,应该大胆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旭.论析电工基础的分层级教学方案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148.

[2] 王琨.中专《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5.5:87-88.

电工基础学习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电工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

1.1 理论性强

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它涉及到多方面的概念、基本知识点、单位制、公式等,且大多数知识点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就拿“磁场与磁路”这一章节的内容为例子,其中就包括了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场强度、磁导率、磁路等专业名词,这些感念抽象晦涩,有的更是容易混淆;除此之外,有包括磁场的性质、安培定则等基本知识点,特斯拉、韦伯、高斯等单位,如果没有经常反复的练习运用,就会遗忘。

1.2 与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电工基础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实验课程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俗话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只有通过实际动手,亲身实践,才能使死板的知识鲜活起来,使抽象、晦涩的知识变得形象、丰满。电工基础的实验课主要开展目的就是加深学生对电工基本物理量认识,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起基本的技能素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量方法和调试方法,能够了解并掌握一般电工仪器的使用范围和方法,并使其成为课堂课程的良好拓展。

2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浅析

2.1 教学目的不明确,在内容的选择上有攀高求难的倾向

首先,由于教师在教课之前没有精心设计过教学大纲,关注过培养计划,导致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各章各节的重点和难点,导致学生学习较为吃力;其次,有的教师将讲学大纲视作一切教学执行的范本,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要,讲课中不由得将知识深化,导致知识点晦涩难懂。

2.2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学的主题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要求广大教学工作者都要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但是当前的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传统的灌输式、单向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师生之间没有充分的交流,课堂气氛沉闷,给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2.3 学生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基础薄弱

由于电工基础课程对数学基础的要求较高,但是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这给电工课程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此外,由于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大多开在学生的第一学期,与高等数学同为基础型教学,没有高数知识作为基础,使其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

2.4 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不足

虽然,当今素质教育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由于课程安排以及教学资源的限制,真正的课堂上却没有给予学生太多的独立学习和钻研的机会。导致电工基础课堂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落后,大学生的意志力和专注力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若没有老师时刻的监督和指导,就会出现精神涣散,学习热情不高的现象。这一切都不符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有待改进和完善。

3 高校电工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3.1 归纳细化,解题过程程序化

电工基础课程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的例题讲解,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整个解题过程和步骤,这也是授课的关键。比如说,支路电流解题法就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的解决复杂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方法和步骤,可以将整个解题过程细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分析电路,明确各支路的电流方向,并标出网孔回路绕向和节点字母;第二步是按照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列出各节点上的n-l电流方程;第三步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列出网孔回路电压方程,第四步是联立上述方程得到方程组将已知数据带入;第五步通过计算所得的各支路电流正、负性检验实际电流方向。通过实践证明,这种归纳细分解题步骤的方法,能够使结果过程系统化和程序化,有利于学生掌握。

3.2 重视复习收尾,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课程的结尾是否安排的有新意,关系到整门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针对电工基础不同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结尾方式:首先是归纳小结式,在授课最后教师用一些简练的语句,总结归纳下整门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复习。这种总结方法适用于章节性、条理性较强的内容。二是例题练习式。老师可以针对今天的授课内容,给出一两道典型性的例题,用意概括课堂教学种解题方法和思路。学生在听老师讲解之后,通过自己的实战练习,能够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三是承前启后式。讲完这一课的内容后,老师可以针对下一节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去思考,这样不仅对现有的课程内容做了一定的总结,也开启了下一节课程,使课与课之间的连贯性更强,规范整个教学过程,加强学生学习效果。

3.3 合理安排好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

电工基础对于学生实验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在过去的实验课程中,大多学生都是跟随实验教师讲解,按照给出的电路图接线,以及根据书上的实验步骤,依葫芦画瓢进行实验操作,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施展。所以,在讲解一些实验时,对共性问题可以做一定的示范讲解,但对于个性问题就留给学生自己去发挥。在今后的实验中,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自己选择实验仪器并搭建。课堂上,由老师检查认可之后便可进行操作。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数据处理之后上交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探究能力。

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选择不明确;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数学科目基础薄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等问题。可以通过归纳细化,解题过程程序化;重视复习收尾,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合理安排好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技能培养等措施,对电工基础进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胡月红,何艳东.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 张丽英.多媒体技术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电工基础学习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工基础》 学习障碍 解决策略

《电工基础》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但是近些年来,一些电子专业课教师感到《电工基础》这门课程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学生学无动力,教师教得吃力。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并破除学生在《电工基础》课程中的学习障碍,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1.心理障碍。一些中职电子专业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专业课学习产生偏见,缺乏学习动力。此类心理成因有自卑心理、等待平庸心理和恐惧心理。

2.知识障碍。现在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中考中的失败者,他们在初中的学多马马虎虎,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弱,迁移能力不足。

3.认识障碍。本校曾在学生中做过“到中职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的问卷调查,电子专业有31%的学生回答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有47.3%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毕业后找份工作;有42.5%的学生是中考失败无可奈何进入职业学校;有20.1%的学生是奉父母之命来上学的,没有明确的目的。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进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学习没有主动性,积极性较差,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动机。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可以较好地强化《电工基础》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设计,生动导入

要学好《电工基础》,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和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导入方法必须依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基础进行设计,主要有:生活经验引入法、设问引疑法、悬念激趣法、开门见山法、类比引入法、复习引入法、演示现象导入法等。

二、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教师应把枯燥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或生产生活等实际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基础理论是为专业理论和实习操作技能服务的,电工基础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联系专业实例进行教学。如讲授“互感”、“自感”时,可分别联系常见的变压器和日光灯的镇流器;讲授“功率因数”“串联谐振条件”时,可分别联系功率因数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意义、用电单位需安装功率因数表和收音机的选台;讲授“三相交流电”时,可联系生活中的“三相供电线路”、“三相照明电路”、“三相电动机”等。这些实例专业性、实用性都较强,学生感到不空洞,学有所用,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引入实物,激发兴趣

《电工基础》课程中,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具体的实际应用,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电气元件及设备的结构。在讲解这方面内容时,学生一般都会感到抽象难懂,觉得枯燥无味,严重影响学习热情。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实物教学。例如在讲单相或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时,首先应找一台单相或三相发电机,拆开让同学观看其结构,条件许可时还可演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讲解原理时,学生一般都会主动思考,配合教学并且对学习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依据实情,灵活应对

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学课时不够,教师不可能仍按原有的教学大纲设定的课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某些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课时作出适当调整。首先,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实际需求,对电工基础课的内容进行改革,该删的则删,用什么就讲什么。比如对中级工学生的电工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上,像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非正弦交流电等可以不讲。应该让这部分学生重点掌握基本电路、电磁感应原理、(单相、三相)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日常维修和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视情况将某些公式、结论等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适当简化。如“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串并联谐振的条件”等,适当简化其推导过程,教学效果反而更好,并可节省教学时间。

总之,只要我们敢于面对现实,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就可强化《电工基础》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白红.关于电工基础的教学体会.考试周刊,2013.

电工基础学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效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机电应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制冷应用技术等工科专业的课程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都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欠佳,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在课堂上,教师尽忠尽责,力求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是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加上课程本身的内容也比较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少。

2、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面对老师的“灌”知识和课程的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产生畏惧心理,对学好该课程早早丧失信心,甚至不少学生放弃对该课程的学习。

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的原因分析

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欠佳,那么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这个现象去寻找原因,进而解决问题。同志曾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导向,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经过分析发现和研究总结,我认为出现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内容删减和增加不够明确。《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都是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很多老师只看到了该课程的重要性,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要把课程内容一五一十的讲完,完全不顾课程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和学生自身基础薄弱等具体情况。

2、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普遍的教师把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定义为理论课程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更有甚者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早就在抽象理论知识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往往却不知所云,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3、学生学习动机不够端正,学习意志不够坚定。中等职业技术学习的学生往往是初中阶段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对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在面对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厌学的情绪。

针对上述出现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的原因,结合本人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对策。

三、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对策

(一)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是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前提。顾名思义,这里的知己知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知己”指的是教师本人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的理解和社会对该知识的需求。首先,作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老师,必须对教材要充分地理解,做到对教材的各个知识点完全掌握和灵活运用。因为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都模棱两可,怎么能把学生教好,又怎么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其次,了解社会对该知识的需求。教师应该收集多点现实生活生产的实际应用例子。例如,讲发光二极管时,我们应该收集作为当前新光源的LED的相关资料图片在课堂教学上恰当引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内容在现实中的实用性。

另一方面,“知彼”主要指的是教师要对班上的学生整体上有所了解。中职学生是初中阶段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和缺乏对学习持之以恒精神的学生,但是“差”到什么程度,我觉得自己应该对学生先“摸个底”。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找班主任了解情况,或者进行一下相关的小测试等等。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中职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实他们的脑子灵活聪明,动手能力强。如果我们对班上的学生整体上有所了解,不把《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变成“讲、听、背、写”的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堂,做到扬长避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感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并不以识记为目的,那么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

(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一般把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定义为理论课程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教师一定要改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为理论课程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看法与做法,必须坚持“教一会一,学一懂一”的原则和采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教学中照明电路部分的两地控制电路教学中,第一对两地控制电路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对两地控制电路有个总体的认识,第二进行模拟实践:学生扮演维修电工的角色根据业主的具体要求完成楼梯间两地控制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运行维护工作。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正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色环法判断电阻大小时,教师拿出不同色环的电阻,引导学生用万用表测量发现不同色环的电阻其大小也不同,进而让学生结合教材弄懂电阻上的色环和电阻大小的关系,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只要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也将会事半功倍。

中等职育教育以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为目标,教师应根据中等职育教育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祖国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展图主编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电工基础学习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技工教育 因材施教 思想引导 课堂教学 课外学习

近几年来,我国的技工教育不断发展壮大,由于种种原因,生源的“差异”很大,表现在行为规范、文化基础、学习动机等方面。这是技工教育目前面临的客观存在,如果技工教育的教育思想、原则、方法不能适应这种客观存在,就会影响我国技工教育的质量。如何面对这些差异,是从事技工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的工作。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切体会到:在技工教育中因材施教,作为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提高技工教育的整体质量,是完全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因材施教。

一、在思想引导上因材施教

目前技工教育生源差异很大,主要从行为习惯、学习动机和文化基础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教育,从思想引导上因材施教。对于那些纪律性自觉性强的、文化基础高的,教育他们不要因为基础好比别人强,就可以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这很容易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主要是更加坚定他们的学习决心和信心,使他们懂得学无止境,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尽快尽早成才。对于那些纪律差、基础差的学生,一定要先弄清他们差的原因,然后分类进行教育。一是纪律散漫型,这些人心中从来就没有纪律观念,无视课堂纪律,上课自己不听课,还扰乱别人。一上课就打架、说话、玩手机,捣乱起来精力特旺盛,教师无法上课。这种人在班内虽然为数不多,但影响极大。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和家长要形成合力,进行长期的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要更加亲近、感化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从点滴做起,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和行为习惯。二是懒惰型,这些人往往干什么都没有信心,缺乏自信。上课有一点听不懂,就趴在桌上睡觉,总认为自己笨,学不好。这样日积月累,越来越听不懂。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即使教师再提醒也无济于事。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从客观上分析懒惰就是懦夫的关系,主观上调动他们的学习激情,多给他们布置简单的课题,树立自信,进而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三是旷课型,这些学生不是懒惰,不是不聪明。三天两头旷课,在网吧上网通宵达旦,几天上一次课,课堂上昏昏欲睡、萎靡不振,教师怎么也叫不醒,就是叫醒,也极不耐烦。他们对什么都无所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更要不抛弃、不放弃,帮助他们从客观上分析学习目的与今后人生的关系。主观上调动他们的热情,点燃智慧的火花,树立人生的航帆和目标。更进一步地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

由于技校学生的差异很大,因材施教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首先在备课时要下大工夫,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不同学生认知的差异,以及相应的学法教法不同,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基础好的,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去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教师辅助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不断体会成就感,从而更大地激发求知欲,逐步形成善于思考积极进取的学习习惯,着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更加亲近、尊重他们,使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越是不爱发言的学生越是要多提问,对不同学生所提问题的难度有所不同,使他们在回答问题中都能感到成功的喜悦。例如:电工学的课堂演示,一般演示让基础差的学生做,归纳总结时让基础好的学生发言。课堂提问时,一般概念性的基础知识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探索性的知识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课堂练习也是这样,练习题的难度必须适合各类学生的层次,不能一刀切。例如:电工学电路一章的课堂练习,让基础差的学生参考书上内容画手电灯的电路,让基础好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画出电动自行车的控制电路。这两道课堂练习题,虽然都是画电路图,但难易适当,全班学生都能做得出来,使基础差的吃得消,基础好的吃得饱,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要解决教材内容与学生水平的矛盾,对于基础好的要进行知识迁移。例如:在讲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时,基础好的学生除了掌握书上内容以外,还要结合车床电路了解正反转自动控制电路、限位保护等。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化难为易,化简为繁,先讲两个电动机单向自保电路,把这两个电路组合后,成为一个电动机正反向控制电路。这样缩小知识的台阶和陡度,逐步诱导启发,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一步步地提高。

三、课外学习要贯彻因材施教

课外学习中,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尤其是作业布置,要体现各类学生差异,作业内容要和学生的差异相适应,难易有别,呈阶梯形,例如:基础题、思考题和综合应用题。一般来说,优等生以综合练习为主,重点放在知识的迁移和灵活应用上,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差的学生,以基础题、思考题为主,着重基础概念的理解、基本公式的应用,立足于消化吸收书本上的内容。

课外辅导和第二课堂,要体现各类学生的层次差异,区别对待,一般按点菜式进行。基础差的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掌握规律性的东西,同时要及时弥补一些基础知识。例如:电工学要讲一些初中物理上的电学、初中数学一些方程计算等,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优秀学生要进行加码加压,进行探索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例如:电工学学习串并联电路后,要使学生了解生产实际中,各种照明电路的实际接法,特别要掌握三相四线制电路及三相五线制电路,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第二课堂,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异进行分组。一般让基础好的担任组长,学习内容要适合各类层次。例如无线电小组,通过学习半导体收音机安装、稳压电源的安装,基础差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三极管、二极管、电容、电感的作用原理,基础好的学生不仅掌握了电路的调试知识,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

总之,在技工教育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优秀学生充分发展,基础差的学生潜质充分开发,使各类学生都能成才。只有这样,技工教育的整体质量才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田莉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尝试.甘肃教育,2004.6.

电工基础学习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说课;课程;建设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说课,主要包含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学情与学习方法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程序设计五个方面。通过明确的课程定位,进行科学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根据实际学生学情实施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并且通过教学程序设计为例,说明现阶段的课程建设。

1 课程标准

1.1 课程定位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是职业技术基础课,授课对象为我系的数控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以及机电一体专业。开课时间,均为大二上半学年。该课程的定位为:高职数控、机电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三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高等职业技术人员所必需的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为学习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实际工作准备一定的基础。

1.2 课程目标

该课程目标有三个,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直流电路、正弦电路、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基本放大电路、逻辑电路的运算等知识。

现代化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强调的是理论实践的结合,要能够用理论知识分析电路,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能够养成良好的素养,对于学习和实验都能够细心,认真,遵守实验室制度,提高对专业课的兴趣,拥有较好的自学能力。

1.3 课程衔接

该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必修基础课,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先导课程:高数和专业课概论为电工电子技术,奠定了一定知识和专业的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主要讲解了基本电路知识,让学生学会实际电路的分析计算,正确使用电工仪表完成电路的测量,简单排故。这就为后期电机与电气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课程之间经历衔接的配合。

1.4 教学内容分和课时安排

在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教学内容要和实验紧密结合。总课时为64课时:主要分为4个大块:电路基本定理、线性网络共24课时;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共18课时;放大电路、逻辑电路 共22课时。

1.5 重难点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戴维南定理的灵活应用、正弦电路的分析计算、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典型逻辑电路的分析应用。

解决方案:(1)注意知识点的衔接、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淡化难点,重在结论的理解和应用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资源

2.1 教学团队

我系授课教师团队高级职称占34%,初级和中级各占33%。

2.2.1 教材与教学参考:

本课程的教材依据:①时代性;②实践性;③适宜性。选择由周少平和李严主编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该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

实验指导书为校本自编教材: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学生的学习基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所以,适当的教材参考书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我们简绍了相应参考书,供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

2.2.2 网络参考资源

多层次化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精品课程,及时对课上内容进行预习复习。

2.3 实验室硬件设施

我校拥有较好完善的电工实验室,实训室,以及相关的中级工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

3 学情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3.1 教学对象

本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基础课,教学对象为: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3.2 学生学情

现阶段学生的学情主要为:理论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我驱动力及学习兴趣不足;对课程的需求:能用、够用、实用。

3.3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方法:交流学习,产生兴趣,建立自信;勤学活用,理论实践并行,敢于动手;观察生活,学以致用,创新思考。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4.1 讲授启发法

抽象的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近似地代替实际的器件,从而构成了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就难度来讲,学习理论性的知识抽象的概念比较多。所以,在教学方法上面就要更加用心设计。由于理论知识比较多,本课程采取讲授法,使用多媒体教学,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启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如图在讲电路模型的时候,可以由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电路,用代替实际元件的方法自然的引出电路模型,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同时,印象深刻。

4.2 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课程的生动性

比如:PN节的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生动性,比如,关于PN结的形成,其内部的多子,少穴的游动,学生很不好理解,但是,通过动画,播放,学生能够通过动态效果图,加深理解,印象深刻。

4.3 实例教学法

教学特色:讲练结合。

学生预习,教师讲授,归纳总结,实际演练,结果对比,问题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了实例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课堂通过学生预习,老师讲授,总结方法,让学生实际演练操作运算,最后把同学验算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对于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学习。

4.4 理实结合,培养能力

将理论和实际结合,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5 学生成绩考核

考勤和课堂表现占10%,实验成绩和课堂作业占20%,期末成绩占50%。

5 教学程序设计

例如:电路的等效变换。如何将多个电源的等效电路等效为简单电路呢?

5.1 时间安排:2课时(90分钟)

5.3 重点定义原理讲解

1)支路: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

2)节点:3条或者3条以上支路的交点。

3)回路: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4)网孔:回路平面不含支路的回路。

5.4 核心定律,多媒体动画演示定律

5.5 学习成果

学生能够解出相关习题,并且做出相关实验。

5.6 课程不足

实验室的条件、设备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

电工基础学习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创设情境,电子电路教学,教学方法

 

《电子电路基础》是电子电工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而其中放大电路的分析又是重中之重。不少学生认为这门课难学,难掌握,缺乏兴趣,学不好这门课,更谈不上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途径。。为顺应时代的要求,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以下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谈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学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法,主要还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所以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在电子电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和关心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和素质。。②

《电子电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可先从实际出发,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参与进来,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如在“三极管的放大特性”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进行音乐门铃的制作。在制作时先不接三极管,门铃只能发出很小的响声,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何提高音量这一问题,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在介绍完了三极管的放大特性之后,再让学生在电路中接上三极管,由于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使音量增加了许多,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对三极管放大特性的感性认识,提高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随时都能得到应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显然,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关键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③

二、紧抓重点,有的放矢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电子电路学习的关键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电子电路的方法,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放大电路是电子电路学习的重中之重。放大电路一般不是单一的直流电路或交流电路,而是交、直流共存一个电路中。放大电路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工作状态,有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要搞清其中的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三极管是非线性元件,放大电路是非线性电路,电路定量的应用有局限性,在分析计算方法上,更多地采用估算法和图解分析法,具有近似性。

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则应在熟悉教材、熟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确定。如在讲授分压式偏置电路的计算时,可对分压式偏置电路与基本放大电路进行类比,得到两者的电路形式和原理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交流信号来说,两者几乎完全一致,从而直接得出分压式偏置电路的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的计算公式。教师在详细讲解后,需要布置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对重点的掌握。

三、把握方法,拎清概念

放大电路变化复杂,学生学习有较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要采取精讲和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关键的几个电路,教师要举一反三,由浅入深,由典型到一般,循序渐进地讲解。

有些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多下工夫,多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例如,在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这一章中,很多学生对反馈的概念及反馈的形成感到模糊。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概念法。本章的概念多,且抽象不易理解,主要原因是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不一样。比如教材中“把反馈信号的全部或部分送到输入端”一句话,有些学生认为既然把全部信号反馈到输入端,那肯定没有输出,但实际上不是,主要是对“反馈”和“反馈信号”这两个概念不清楚。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反馈信号的特点,讲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上新课之前可采用提问、提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概念。事实证明,概念掌握越清楚,理解起来越容易。④

(2)总结法。对反馈的判断历来是大多数学生的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这样一套办法:反馈放大器多数是共发射极放大器,对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若反馈至发射极为串联反馈,若反馈到基极为并联反馈;从发射极向前级反馈为电流反馈,从集电极向前级反馈为电压反馈。这样,学生记忆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四、善于总结,完善认知

总结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对知识梳理和加工的过程。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这一章节学了什么内容,应该掌握什么内容,与前面章节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电子电路基础》中的各种基本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总是由多种简单的功能不同的电路组成的。通过总结,我们对各种电路的区别能不断加深印象,从而对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能顺利划分成块,正确分析其电路原理。

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电子电路,需要教与学进行互动。这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要求我们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例如,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器、正弦振荡器和功率放大电路在教材的安排中,都是各自独立成一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认为它们是相互独立的知识点,学起来感到内容多、繁、难,但是,如果把这四个电路进行概括比较,就可得出“基本放大电路是基础,是核心知识,其它电路都是在这个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变化而来”这样一个关系。基本放大电路加负反馈网络组成负反馈放大器,两个放大电路之间加耦合器件组成多级放大器,基本放大电路加上选频及正反馈网络就组成正弦波振荡器等。学生自己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一目了然,学生就会感到不再难学,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放大电路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际探究需要,灵活设计教学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选准切入点,走自己的路,从而全面提高技工学校电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准。

参考文献:

①苗建宇,刘永昌.推进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高等理科教育.2005.

②刘重庆.职业教育心理学[M]. 江苏:江苏技术师范学院.1998

③陈晓黎.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

④邵展图.电子电路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