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炭问题调查

煤炭问题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煤炭问题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煤炭问题调查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塌陷问题;煤矿开采;对策

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083-02

0 引言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非再生资源,但是在开采中,因忽视了保护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究煤矿开采所造成采空塌陷问题以及相应处理策略具有实际意义。

1 调查某省因开采煤炭造成的坍陷情况

为了研究开采煤矿造成的采空坍陷情况,本研究对某省开采造成的塌陷进行调查,其调查情况如下:在2007年,该省采空塌陷的面积就达到2310平方千米,而到了2011年,采空塌陷面积达到5000平方千米,调查统计情况如下所示。

从该表中可发现,该省煤矿开采急剧上升,采空区坍陷面积随之而骤增,2011年采空区塌陷面积占据总面积6%,成为比较严重问题。因此分析其采空塌陷问题势在必行。

1.1 将大量耕地毁坏

上图就是从某煤矿开采区域中所拍摄的,毁坏了大量的耕地。事实上一旦采空发生塌陷就会毁坏大面积的耕地,只要某些地方发生缺水,就可能造成这些地方发生严重沙漠化,上图中一部分植物开始变黄,朝着沙漠化发展,从本次调查发现采空塌陷造成土壤中缺少水分,影响到种植的禾苗正常生长,甚至有许多地方禾苗枯死,几乎是颗粒无收,这样农户必然对煤矿不满而出现矛盾,影响到当地发展和社会安定。

1.2 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图2是研究某省某个地方的生态环境,过去是一望无垠的森林,但是煤矿开采后不到十年,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许多大树和植物相继枯死,山顶上几乎成为了光秃秃一片。一旦发生塌陷问题,必然降低生态环境,许多良田荒芜,山顶上缺水干旱,而低洼之处成为水洼积聚之处,导致种植极为不便,严重影响农作物产品。塌陷之处常年是积水,必然形成了沼泽地,更不能够种植农作物。

1.3 房屋受损

一旦采空区出现了塌陷,就会影响到地面上各种建筑物,上图就是因为发生塌陷而造成房屋倒塌,危害到当地农民正常生活。

1.4 设施遭到毁坏

采空区一旦发生了塌陷,还会毁坏当地的管道、排灌设置、道路及通讯等相关基础设施,不但会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还可能危害到人们的生存。对某省的调查中就发现这种现象十分严重,甚至还导致某一些地区长时间停水停电。

1.5造成地质灾害

当煤矿开采造成采空塌陷时,必然造成大面积区域发生空心化的状态,必然给地质造成了不确定因素,一旦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可能出现各种异常现象,给当地造成极大的危害。

2 处理采空塌陷问题的应对对策

从上面分析可知,因煤矿开采造成采空塌陷问题较多,都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乃至正常生存,因此必须要依据实况采取合理的应对对策。

2.1 从技术入手做好对策

1)浅层及无积水塌陷地,就应该削除高低整治复耕,塌陷不深或者积水较少都要平整土地,修缮相关排灌系统,还要改善耕作的条件,种植树木及各种农作物;

2)当塌陷较深或者积水较多之处,就要从深部挖一些土填到浅部,重新将耕地复垦,整理成土地,复垦出发点不但体现到土地经济价值上,还从土地社会和生态价值上体现出来。复垦上还必须要合理规划,要注重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几个效益相协调;

3)改善采矿所用方法;日常中常用采矿法为放顶、分层以及长臂等等,因此合理改善开采方法,例如合适地区采用高压注浆、协调开采以及部分填充等各种技术,有效降低开采中存在的塌陷事故,主要就要选合理开采方法;

4)及时进行福坑;当不断开采煤炭时,地表面会随之发生不停移动,时间一长就可能出现地表移动现象,就要及时复垦采空塌陷地方,及时填平地表裂缝或者塌陷之处,并且要注意下降的地下水位会影响植物生长,造成较为严重生态问题,因此就需要及时对生态用水进行补充,及时填补存在的问题。

2.2政府要大力支持

1)增强采煤区域的环境意识,加强法律的约束,有效对塌陷进行预防。政府要专门投入治理资金,利用矸石回填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有机协调,实现同步发展;

2)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在很多地方因为塌陷而出现塌陷,造成毁灭性与不可逆性,必须要从治理上入手,依据坍陷实况采用生态学、塌陷学以及环境学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有效治理塌陷区;

3)加大监督力度;煤矿开采企业并不会自觉治理塌陷问题,因此政府必须要极大监督力度,依法政治非法经营企业,监督各煤矿运营情况,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顿,确保煤矿开采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本文就是以某省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从调查统计中可知采空塌陷的问题极为严重,所以必须要有针对性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才能够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霞,王汉斌.山西煤炭开采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煤炭,2009(12).

[2]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浅谈绿色开采技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1).

煤炭问题调查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炭产销量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277—02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的需求,世界能源供应呈现紧张局面。2011年,日本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大地震,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事故,核电的发展受到普遍质疑,全球因此关闭和即将关闭诸多核电站,导致煤炭需求进一步增长。随着各种需求的不断增加,煤炭开采量和销售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相关调查,2011年全国煤炭产量平稳增长。全年原煤产量为35.2亿吨,较上年增长8.7%。大型企业煤炭产量21.8亿吨,同比增长10.9%。主要产煤省区煤炭产量较快增长,山西省全年产量8.72亿吨、内蒙古9.79亿吨、陕西省4亿吨,三省区合计产量约22.5亿吨。煤炭运量增加。全年全国铁路发运煤炭22.69亿吨,同比增长13.4%。煤炭运量占货运总量的57.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煤炭消费继续增长。主要耗煤行业中,全年电力行业煤炭消费19.6亿吨,增长11.4%;钢铁行业消费5.73亿吨,增长6.8%;建材行业消费5.07亿吨,增长7.4%;化工行业消费1.6亿吨,增长13.5%。截至2011年12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2.53亿吨,比年初增长16.6%。

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煤炭产销量持续增加,市场供需总体平衡,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但是在全国煤炭市场产销两旺的形势下,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间接销售缺乏重视。煤炭企业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两种: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其中,电力、冶金、化工等三大行业是煤炭企业直接销售渠道的对象,原因在于:这三大行业煤炭需求量大且需求稳定。而居民煤炭消费者和小型企业煤炭消费者用煤量小且需求不稳定,因此煤炭企业需要借助中间商来向这些小型用户提供煤炭,满足他们的煤炭消费需求,这就是煤炭企业的间接销售渠道。由于直接销售的对象信誉好,资金回收快,因此大部分煤炭企业都往往把直接销售渠道作为销售管理的重点。忽视了间接销售渠道的管理。煤炭企业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的渠道格局受市场影响大,且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容易导致煤炭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影响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

2.忽视消费市场的调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销售管理工作之一是要认真调查研究消费市场。只有清楚了解产品消费市场的需求状况和变化,煤炭企业才能迅速占领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只重视在短期内能获益的市场研究,忽视了长远市场的调查,由此导致煤炭企业的销售决策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片面性,使得煤炭企业不仅没有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而且还使企业错失了发展的有利时机,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况且,在对消费市场了解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地把产品投入市场,不但会使煤炭企业遭受无谓的损失,也会影响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3.销售观念落后。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还没有形成现代市场销售观念和销售策略,在日常生产运营中仍然追求产量的提升,产值的最大化,即使部分煤炭企业提出“以销定产,以运定产”的销售观念,但实际上仍然是从企业自身和现有产品出发,销售观念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改变。销售观念的落后导致煤炭企业的经营活动难以适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导致了其销售手段和销售渠道的单一化,使得煤炭企业的销售管理水平迟迟没有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煤炭企业的市场渗透力,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发展。一些煤炭企业的领导层往往只重视煤炭的生产工作,忽视了煤炭销售管理工作,使煤炭企业的发展失衡,不利于煤炭企业整体结构的优化。

4.销售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目前,我国煤炭企业销售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缺少必要的市场营销知识和技能,也没有系统地掌握现代销售知识,导致煤炭企业销售人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差,这不仅限制了煤炭企业现代销售观念的形成,制约了现代营销策略的实施。大部分煤炭企业忽视对销售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能力拓展,销售人员往往凭自己的经验开展销售活动,从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使得销售人员无法适应现代营销环境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一些销售人员的道德素质不是很高,在实际销售工作中,销售人员容易与采购商进行某些不合理交易,损害煤炭企业的利益。因此,煤炭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销售人员的素质。

二、应该采取的措施

1.强化中间商管理,防范市场经营风险。煤炭企业应积极开发直接渠道,建立有长期合作关系、信誉好、用量稳定的直销用户群。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煤炭价格,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同时稳固煤炭销量,增强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因为直销用户具有长期稳定性,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选择实力雄厚、经济效益好、市场信誉度高、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的大型煤炭消费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由于小用户所处地域分散、用量较小等特点,这些用户就需要煤炭中间商来进行销售,这是煤炭企业营销体系的重要补充。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煤炭企业营销管理中,中间商与企业关系为单一买卖关系,主要通过价格策略进行调控,调控手段单一,市场一旦发生变化,将引起中间商的忠诚度改变。因此煤炭企业应根据市场容量和市场发展趋势,对其实施有效调控,建立中间商市场准入制度及考评机制,正确处理好企业与中间商的关系,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具体来说:①要建立中间商的市场准入制度。中间商的市场准入是煤炭营销工作事先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首先要确立中间商进入渠道的相关标准:如中间商的资质评价,市场覆盖范围,经营状况,销售规模,诚信度等内容。建立完善的中间商档案并定期检测,定期对中间商资质进行评估,最终选定可靠的中间商长期合作。②要建立市场预警机制。预警机制是事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选定的中间商,要对其销售过程(包括煤炭的发运、商务处理、货款回收等)进行监控。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企业销售行为。如发现中间商有拖欠货款情况,企业应高度警觉,立即查明拖欠原因,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回收货款,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对问题严重的中间商重点监控,必要时终止与其合作,及时规避市场风险。③建立中间商的考核机制。考核机制是事后控制的重要手段。对中间商的资金实力,经营规模,公信力,区域控制能力,销售业绩等方面建立考核机制,及时掌握中间商的经营变化。根据中间商的相关业绩及各项指标评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作为今后营销策略及价格制定的重要依据。

2.重视对消费市场的调查研究。市场调查研究是煤炭企业搞好销售的前提。煤炭企业只有重视产品消费市场的调查研究,才能及时发现市场机会,了解客户的消费需求,进而迅速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首先,煤炭企业需要对煤炭产品展开分析,详细、系统地了解煤炭产品的特性,区别对待不同特性的煤炭产品,并为不同特性的产品寻求不同的用户,这样可以从整体上优化煤炭企业的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煤炭企业应尽全力对市场展开分析。对煤炭产品分析的越透彻,煤炭企业掌握市场或扩大市场的机会就会越大;企业如果对用户的需求掌握不清楚,产品同样也不会有大的市场。因此,煤炭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市场,认真分析消费市场的变动趋势,相应地调整产品结构和产品销售方案。最后,煤炭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研究计划。例如,煤炭企业不单要对消费市场展开调查研究,还应密切关注经济、法律、技术环境的变动,并根据这些环境的变动而做出不同的反应,还应关注政府有关政策的变动,根据政府政策的变动适当地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

3.树立现代市场销售观念。煤炭企业应树立现代市场销售观念,改变过去只追求产量、产值的旧销售观念。首先,已经树立“以产定销,以运定销”销售观念的煤炭企业,应致力于将这种观念落到实处,突破企业自身和现有产品的束缚,真正地把这种较为先进的销售观念运用到煤炭企业的销售管理中。其次,煤炭企业应通过全方位的的销售培训,使所有员工意识到销售的重要性,了解现代销售的范围。现代销售不仅仅包括推销,还包括市场的需求预测、新产品的开发、产品定价、销售渠道选择等内容,只有充分了解现代销售的范围,才能更好地进行销售管理。最后,煤炭企业应树立现代市场销售观念,以顾客为导向,协调企业的各种销售活动,重视客户满意度。只有客户满意度提高了,煤炭企业的销售水平才会相应提高。煤炭企业不应仅仅在销售部门树立现代销售观念,更要将这种销售观念贯穿到企业的供应、生产和财务等其他部门,从整体上加强企业的销售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4.提高销售人员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销售队伍是搞好销售工作的基础。首先,煤炭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经常举办不同形式的各种培训班,加强销售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销售人员的市场营销知识和技能。依据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原则,对那些业务差、技能不高、道德水平较低的员工应予以辞退,激发销售队伍的活力与生机。其次,煤炭企业的销售人员应树立竞争观念,自觉学习市场营销和煤炭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应对紧急状况的能力,从各方面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最后,销售人员还应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充分了解自身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差别,充分学习竞争对手销售方案的长处以弥补自身销售方案的短处,找出自己的优劣所在,同时销售人员还应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争取最大限度的培养客户对本企业的忠诚度。

综上所述,我国煤炭营销市场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销售领导和营销人员不断加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市场分析,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和多方位、全方向的市场规划,以取得较大收益,促进我国煤炭市场和谐稳定发展。

煤炭问题调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家规划矿区 评价思路 矿产资源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044-02

一、引言

划定重点区域并对其进行重点管理,对于加强统一规划、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发挥示范作用、从整体上带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保障国家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我国开始着手研究重要矿产资源的开局和国家重点矿山建设问题,其中划定国家规划矿区是关键手段之一。1986年10月,《矿产资源法》正式颁布,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国家规划矿区的管理制度,并在1994年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中提出国家规划矿区的具体概念,它是指国家根据建设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为建设大、中型矿山而划定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1996年,在对《矿产资源法》修订中重申了该项规定。

自国家规划矿区管理制度提出以来,我国共划定了144个国家规划矿区,其中一半以上为计划经济时期划定,多数管理主体已经不存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对这些矿区进行调查和重新评价,为新时期国家规划矿区划定提供依据。目前我国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围绕着国家规划矿区的划定与管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管理工作,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国家规划矿区的资源现状评价、国家规划矿区划定必要性与论证研究以及管理政策与制度等方面,但关于对已有国家规划矿区调查评价思路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

基于此,本文拟在系统梳理已有国家规划矿区划定背景、名录、资源总量以及总体勘查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国家规划矿区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结合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与管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研究提出国家规划矿区调查、核实以及初步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新一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中国家规划矿区的划定提供参考。

二、国家规划矿区现状

(一)1998年前划定的国家规划矿区

从1989年开始,到国土资源部成立之前,国家计委、地质矿产部,会同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冶金部、化工部,及相关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国家规划矿区的研究工作,经论证程序后,在全国范围划定了86个国家规划矿区(表1),其中有色金属矿产国家规划矿区49个(含2个石灰岩矿),冶金及辅料矿产国家规划矿区27个,磷矿国家规划矿区9个,钾盐国家规划矿区1个。主要目的是通过国家集中统一规划,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治理改革开放以来矿业井喷式发展带来的系列问题。

(二)1998年之后划定的国家规划矿区

1.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重大决策要求,促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高煤炭资源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组织开展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的论证研究工作。2004年9月,两部委《关于设立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的公告》,同意设立东胜矿区等19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2006年1月,在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基础上,又了《关于设立第二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的公告》,设立胜利矿区等26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

从省份分布来看,山西、内蒙古和陕西数量最多。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有4个、16个、23个和2个,占总数的9%、36%、51%、和4%。从资源情况来看,目前45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保有煤炭资源量达7036亿吨,占全国煤炭保有资源量的70%。

2.稀土和铁矿国家规划矿区。2008年,国土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启动了稀土和铁矿国家规划矿区划定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反复研究和专家论证,于2011年公布了名单,共划定了11个稀土和2个铁矿国家规划矿区。11个稀土国家规划矿区均位于赣州市,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预测稀土远景资源量约76万吨,其中中重稀土资源储量约71万吨,进一步开展工作后,可望使我国中重稀土探明资源储量由86万吨增至157万吨,增长82%。截至2010年,区内共有探矿权46个、采矿权96个,矿业权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稀土保有资源储量14.1万吨,稀土氧化物产量3445.0吨,集中了江西省全部产量。2个铁矿规划矿区分别是攀枝花矿区和白马矿区,面积共约467平方公里,预测钒钛磁铁矿远景资源量共计136亿吨,区内已设铁矿探矿权8个,采矿权3个,面积约151平方公里,产能1683万吨/年。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20多年管理实践与发展,针对国家规划矿区的工作主要以划定和实施管理为主,在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有调查评价工作缺少针对国家规划矿区的系统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等重大资源国情调查工作中,缺乏针对144个国家规划矿区范围内的地质工作程度、资源潜力、矿业权设置和资源开况的调查统计和分析评价工作。

(二)1998年之前划定的86个国家规划矿区底数不清

国土资源部成立之前划定的86个国家规划矿区,距今已逾20多年,伴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多数管理主体已经不存在,初步调查发现,目前这86个国家规划矿区在行政管理上处于真空状态。同时,有关矿区的具体坐标范围,以及矿区内的资源家底和勘查开发利用情况也不清楚,迫切需要开展一次摸底和核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

(三)新形势下国家规划矿区管理亟待完善

2015年5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27号),明确指出“取消设立、变更或者撤销国家规划矿区审批”,目前亟需在矿产资源法框架内,梳理研究以往国家规划矿区的管理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国家规划矿区的内涵、管理程序、各方权责以及动态跟踪评估技术方法。

四、国家规划矿区评价思路

在对已有国家规划矿区评价之前,首先需要调查和核实其存在与灭失情况以及相关指标体系。按照国土资源资源管理工作新定位和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结合矿产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按照“统一指标、统一标准、统一调查”的原则,本研究初步设计调查与核实内容主要包括5大项,分别是矿产资源潜力与储量、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程度、生态环境与绿色矿山建设、矿区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其中前3个指标又包含8项具体指标,各指标调查与核实的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根据上一步国家规划矿区核查和调查取得的数据,将矿产资源潜力与储量、勘查工作程度、开发利用情况等指标通过进一步组合和计算,分单矿区和同矿种矿区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对单个矿区从静态保障年限、勘查程度比例、大中型矿山比例和主体矿种开采总量几个方面评价,对同矿种矿区从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比重、设计开采规模占全国比重、大中型矿山占全国比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保留与否的重要参考标准(表5)。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提出的国家规划矿区调查核实与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不仅适用于已划定的国家规划矿区,同样适用于新设国家规划矿区,对于新时期国家规划矿区划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方创琳.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区域的发展模式与基本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2] 杜红亮,陈百明.河北省耕地保护重点区域的划分与调控[J].自然资源学报,2007(2)

[3] 沈明,陈飞香,苏少青,等.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划定方法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2(7)

[4] 单俊峰,高险峰,李玉金,等.辽河油区油气资源潜力及重点区带选择[J].特种油气藏,2007(2)

[5] 曾澜,叶于训,杜希庆.“国家规划矿区”设立的原则和必要条件[J].矿产保护与利用,1994(5)

[6] 高伯贤,高雪.彬长煤炭国家规划矿区资源评价[J].陕西煤炭,2011(3)

[7] 曾澜.国家规划矿区的管理现状和需要明确的问题[J].中国矿业,1994(4)

[8] 赵玉栋.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编制解读及问题探讨[J].2013

[9] 刘瑞荣,燕飞雄.煤炭国家矿区总体规划之我见[J].科技咨询导报,2007(14)

[10] 刘天科,靳利飞.新时期加强国家规划矿区集中统一管理的思考[J].2014

(作者单位:张玉韩,董延涛,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北京 101149;侯华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北京 101149,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3)

煤炭问题调查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炭矿区;矿区农村;可持续发展;云南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032-02

一、矿区及周边农村的界定

矿区及周边农村区域,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和范围。笔者研究的是中小型煤矿企业所在地以矿业经济与农业经济为主的次工业二元经济体,并不是研究纯资源型的城市经济或纯农业型的农村经济。所以我们把矿区及周边农村区域从地理空间上描述为煤炭资源采掘地及煤炭开采从业人员所在地行政划分为农村的区域或者说三农和“四矿”的结合区域;从经济结构方面描述为以煤炭开采和农业生产为主导的二元经济区域。

二、矿区基本经济结构分析

据调查显示,2005年以前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当地经济总量的48%、42%、10%,随着煤炭企业改革和市场化的推进,这一比例目前分别为29.5%、56%、14.5%。从数据来看,目前矿区还处于工业化前期。煤矿开采企业大多集中在偏远的山区,当地农业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因此,要发展矿区农村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煤炭工业和交通运输等服务业。

1.工业经济。从产业结构来说,工业工业化的持续扩张是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动力,矿区正在向工业化中期推进。从所调查的情况来看,矿区工业发展基本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在调查的煤矿企业中有51%的煤矿拥有自己的洗煤厂,18%拥有煤矸石厂,11%拥有煤焦化厂。但都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较弱,真正投于低碳环保产业的资金非常少。

2.农林经济。由于矿区周围所在地势高,土质不好,不保水不保肥,种庄稼产量不高,矿区农民的非专业性等原因,矿区农业生产基本是自给自足。从事煤炭生产工作为增加农业投入提供了大量资金,但对农村经济繁荣的推动却不尽人意,使得农业地位不断的减弱,这主要因为煤炭生产为农村安排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收入远远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矿区周边农村由于交通不如矿区农村便利,妇女及部分中年男子从事煤矿工作成本增加等诸多因素使得他们只好干老本行。这一部分人从事农业基本只能由市场说了算,农业产业化、低碳农业、农业科技等只能依靠政府,很多地区农业合作社只是挂个牌子。云南省煤炭开采主要以中小型煤矿为主,矿井主要以木为支撑材料,耗费大量木材。周边农村地区积极退耕还林,栽种大量桉树等生长周期较短的经济树木。

3.服务业经济。在矿区农村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姓,一姓带一村”的煤矿从业格局,主要涉及到餐饮、运输等领域。从矿长到安保人员都是一个村的村名,所以经常看到许多煤矿的牌匾“泽润桑梓”,意思就是为家乡父老谋福利。逐步形成以煤矿为依托,集运输、精洗、加工、发电为一体的系列开发群体,拉长了产业链,并带动了建筑、维修、塑编、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农村二三产业生产经营项目的全面发展。

三、资源与环境分析

1.主要环境问题。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植被、水系、大气的污染。由于煤炭利用不合理,全国平均煤炭利用效率仅为22%,大气污染80% 以上来源于煤炭燃烧。(1)煤矿规模小,资源浪费严重。生产规模小、单井产量低、机械化程度低、资源浪费及污染严重,目前的资源回收率只有20%左右,采区回采率只有40%左右,工作面回采率为60%左右,远远低于国家规定40%、75%和93%的标准。(2)煤矿是碳排放的直接源泉。煤碳资源在开采时排放出大量的碳,主要表现为瓦斯的排放。要减少矿区的碳排放,就要对瓦斯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中国目前在大型煤炭企业已对瓦斯的排放进行严格的控制,利用瓦斯进行发电以减少碳排放。对于云南省多以中小型煤矿为主,瓦斯的收集和利用较为困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和高碳的排放。(3)矿区环境污染较严重。随着矿区的综合开发,煤焦化企业越来越多,空气、水受到极大污染,严重影响到农业以及矿区农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尘肺病和肺癌在矿区是两个杀手,患病率极高,中国每年死于尘肺病的患者,是矿难及其他工伤的3倍还多。

2.影响因素分析。(1)煤炭高额利润的驱动。随着宏观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炭行业已经成为中国高利润的行业之一。据统计,2010年1—2月,煤炭开采业的利润更是同比增长了91.9%,煤炭行业造就了无数的千万、亿万富翁,在面对高成本、低收益的环保项目和高利润的煤炭开采,他们别无选择。(2)利益关联性的遏制。在煤炭开采地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和就业都集中在采矿,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采矿息息相关,可以说当地的所有行业包括政府都是围绕于煤炭。居民与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环保的主动性大大降低。(3)思想观念的落后。煤炭矿区的居民是环境污染最大、最直接的受害者,同时又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在云南省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无心关注环境。矿区及周边居民存在哑语状态 [2],他们只顾短期的经济收益而不考虑长远的发展。(4)收益分配制度的不完善。中国资源资产收益分配中几乎不考虑资源资产收益的外部效益,分配主体中也没有考虑矿山当地居民,居民不但无法获益,反而要承担采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当地居民更愿意纵容非法采矿,甚至参与其中,以便获益。即便当地居民具有一定的环境意识,也常常因为力量弱小、缺乏组织性和资金保障等原因,很难真正和污染企业抗衡。

煤炭问题调查范文第5篇

1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毕业生就业概况

1.1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简介

中国的环境工程本科教育始於上世纪70年代末,真正形成规模是在80年代末期,快速发展则处於高校大力扩招的90年代后期。起初,仅有少数工科高校设有环境工程专业,随着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的增加,环境工程专业逐渐在理、农、医、经、管等类学校出现,设置环境工程专业高校的比例也由起初的0.8%增加到26.6%。环境教育是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而起步,以社会的需求而发展。在中国高等环境教育中,环境工程本科教育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从恢复高考时的7个专业点,发展到今天的202个专业点,由年招生量不足300人,增加到今天的近万人。环境工程教育为我国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也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2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现状

根据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联合主持的“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於1998年提交的研究报告来看,该报告从3个方面对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2000~2010年,我国环保局系统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年均需求量为0.36万人;环保产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为0.76万人;各行业,特别是冶金、化工、建材、医药、轻工、纺织、印染等行业将加大污染控制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施环境标志,预计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为0.35万人。综合上述3方面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预测结果,我国2000~2010年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年均需求量为1.47万人。

然而,在目前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却倍受冷落。近年来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一次签约率(校均)逐年下降,考研率(校均)逐年升高。不少地方一般院校出现招生规模大,就业地域范围小,就业单位层次低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1)企事业单位对环境工程本科生的要求更高了,环境专业岗位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一般设计院招聘的环境工程师,都会注明需要几年从事相关工作经验。而作为一名刚跨出校门的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不强本文由收集整理,尚不能独挡一面;(2)按“复合型”人才衡量,不少环境工程本科生知识面仅局限於工科之间,工作水平不高,尤其缺乏社科人文知识,英语水平不佳,影响其与一些国际公司的交流和合作;(3)有些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使用的教材过时,平时接触的信息媒介有限,对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了解不够多ⅲ。

另一方面,受政府机关改革及其它环境类专业毕业生增加的共同影响,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的比例逐年降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民营企业、合资或外资企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在增加。

2 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支柱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占一次能源构成的70%左右,在今后10~20年内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约75%的工业燃料和动力,85%的化工原料和绝大多数的民用燃料依靠煤炭。但是,长期以来在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1煤炭开采引起的主要环境以及生态问题

1)煤矿区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1)对地表水的污染。矿井废水中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较高,特别是流经含硫铁矿煤层的矿井水,酸性很大。据矿区的矿井废水抽样检测,其悬浮物浓度平均值为280毫克/升,化学耗氧量浓度平均值为520毫克/升,硫酸根离子浓度高达2500毫克/升,最低ph值为2.7。这类矿井废水还混入了大量煤尘和有害元素等污染物,如不经处理就外排,将严重污染地面水体,淤塞河道和农田渠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2)造成地表水资源枯竭。由於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将矿井中的地下水外排,形成了一个以矿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煤层顶板以上的地下水向矿井中汇流,然后被疏干,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干枯,使当地居民吃水、用水困难,引起煤矿区的排水与供水的突出矛盾。

2)引起次生地质灾害。我国煤炭行业以井下开采为主,往往造成采空区上覆岩层的承载能力下降,依次发生地表沉陷、裂缝及顶板冒落等现象,最终形成一个采煤塌陷区。地表塌陷已成为煤炭开采对土地破坏的重要方面。塌陷改变了地表原有地貌形态,使矿区地表成为相对独立的沉陷盆地单元。地表塌陷使矿区长期稳定的地质环境受到破坏,极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对地表建筑物、农田造成破坏。

3)煤矸石堆放引起的环境问题。占用大量土地:煤矸石是采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一般就近露天堆放,形成高大的煤矸石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排放煤矸石约1.5~2.0亿吨,累计堆存量达50亿吨。全国现有煤矸石山5000多座,占地150km2,引发矿地矛盾。(1)降低土地利用率:随着堆存量的不断增加,一方面会占用矿区大量的土地面积,另一方面还会影响比堆放面积更大的土地资源,使得周围的耕地变得贫瘠,不能被利用;(2)污染大气环境:堆积的煤矸石不仅会产生大量粉尘,而且其风化、雨蚀、自燃后的风化层物质如co、so2、h2s、nox等有害气体,在风力作用下进入大气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3)污染周围水环境:在雨水的冲刷下,煤矸石中含较强酸性的矸石淋溶水渗入地下,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个别地区矸石中还含有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重金属受雨水的冲刷、淋溶等作用释放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污染周围土壤及地下水环境㈨:(4)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煤矸石堆积过高,坡度过大,容易形成坍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造成附近土地被埋,建筑物被毁,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转贴于

4)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对森林植被的破坏:煤炭开采需要大量木材,按万吨煤炭产量平均消耗坑木150立方米计算,仅煤炭开采业一年就需消耗木材约10万立方米,如此大的木材缺口迫使煤矿多渠道收购木材,助长了乱砍滥伐,使育伐比例失调;(2)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煤矿开采还会造成林地水分亏缺,严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坏会使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大大降低;(3)二次扬尘污染问题:煤炭有相当一部分靠汽车运输,撒漏现象非常严重,不仅大量煤炭流失,同时使道路煤尘飞扬。

我国面临的煤炭行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异常严峻的,控制煤矿区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

2.2煤炭行业面临的环境工程任务

为有效防治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煤矿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煤炭行业面临如下的环境工程任务:

1)加强矿区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治理。一方面,针对矿井水主要污染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另一面,对已老化、坏损的废水治理设施、设备进行修复和改造,确保矿井废水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2)矿井外排废水的利用。部分煤矿虽然停止了采煤,但仍有矿井废水外排。主要是部分煤矿的采煤巷道间接相通,矿井废水全部从标高最低的井口外排,并将原有老巷道岩石断层和风化层中硫铁矿中的铁离子等浸取出来,导致废水中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很高,严重污染水体环境。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处理设施对废弃矿井外排的废水进行治理,以达标外排。

3)搞好煤矸石的合理处置与资源化。将煤矸石用於发电、从煤矸石中回收煤炭作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以及将煤矸石作为生产建筑材料使用是有效利用煤矸石的途径。煤矸石的综合资源化利用不仅治理了矿区的环境问题,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相比於煤矸石的存储量,其综合利用量仍很小。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煤矸石发电的综合利用量;用煤矸石代替粘土制砖:煤矸石回填处置。

4)做好矿区植被恢复和矸石堆场的土地复垦。目前较为普遍的矿区植被恢复工作主要包括4个方面:植物选择、配置方式、种植技术及栽后管护等。根据矸石山总体风化程度和复垦工程的要求,将矸石山风化程度分为3类:(1)风化程度好,可直接复垦;(2)风化度稍好,但次於第一类,需盖薄层土(2~5厘米)后才能复垦;(3)风化度差,难以复垦。

根据不同的煤矸石风化条件,进行3个阶段的综合治理。(1)基础工程。整治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破坏及煤矸石占地,保持水土,采用各种方法加速养分积累;(2)栽培植被工程。选择适宜的树种、草种;多种树种、草种搭配混栽;密集种植;(3)保护及管理工程。栽种初期采取封山措施;观察植被生长情况采取补救措施;浇水、施肥促进植被生长;秋冬季节进行防火措施。

解决好煤炭生产、利用与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3 原煤炭高校的环境工程本科生专业建设探讨

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包括专业现状分析、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定位、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内容与措施、专业建设预期效果分析。专业建设内容又包含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风与学风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其中的专业建设定位事关重要,它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也是专业建设的特色所在。

3.1专业建设定位的基础性工作

专业建设应当有充分的依据,才能获得明显的成效。进行专业人才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是专业建设和定位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可分以下4个方面进行。

1)市场调查——专业定位的基础。不了解社会需求,学校的办学就成了无的放矢、闭门造车,所培养的学生就不可能适销对路。市场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学历、素质、能力、知识等:二是国内同类院校相同专业的情况,包括专业定位、专业优势、专业特色等;三是专业自身情况,包括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教学环境与条件等。通过调查掌握了足够依据方能对症处方。

2)市场细分——专业定位的前提。市场细分是指在足够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对某专业需求的差异性,将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的目的是为了选定目标市场。进行市场细分的依据是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通过市场调查得知的。

3)目标市场——专业定位的关键。目标市场指高校某专业拟占领的那个(些)子市场,亦即服务面向。在确定目标市场时,首先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大学生;其次还应考虑自身优势,要在权衡本单位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办学软硬件条件等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此外还应兼顾本单位的发展潜力,要与时俱进。目标市场的确定,既要考虑社会需求,又要兼顾自身优势与发展潜力,在三者的动态平衡中确定。目标市转贴于

场的确定是专业定位的关键。一所高校,如果目标市场不明确、专业定位不准确,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将变成无的放矢、功亏一篑。

4)专业定位——专业建设的方向。专业定位指高校拟使自己的专业在社会上具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位置。常见的定位策略主要有:(1)拾遗补缺定位策略。这是专钻空隙的一种定位策略,一般适用於实力相对弱小的专业;(2)迎头定位策略。又称竞争定位策略,这是一种针锋相对的定位策略,一般适用於实力相对较强的专业;(3)突出特色定位策略。这是一种高人一筹的定位策略,一般适用於有明显特色或容易形成自身特色的专业。专业建设是高校竞争制胜的法宝,只有搞好专业建设,一所高校才能赢得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才能受到社会的好评。

3.2对原煤炭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建议

1)原煤炭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设置概况。尽管国家部委机构几经改制,但高校与原始的行业隶属关系总是客观上存在“藕断丝连”。高校的专业建设也最容易在原属的行业中突出特色,否则较为困难。据中国矿业大学冯启言教授统计,截止日前,原煤炭高校中有13所院校设置了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专业,其中8所院校具有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有6所院校具有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表1)。煤炭部门和行业需要的环境类专业毕业生,首选的还是这些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煤炭问题调查范文第6篇

(一)煤炭产品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

虽然内蒙古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但长期形成的以自然资源开发为先导,以原料输出为依托,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较低的煤炭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内蒙古当前煤炭生产主要以原煤为主, 这种固有习惯的传统生产方式使得原煤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 全区煤炭工业产品在高新技术方向的发展能力有限, 使得煤炭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2009 年,全区加大了对煤炭深加工的资金投入力度, 一批煤制油项目加快了研发部署和生产,但就总体水平来看,煤炭深加工的量不足原煤总产量的 3%。

(二)煤炭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加剧

根据调查, 当前全区经济在享受煤炭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收益的同时, 煤炭开采对全区环境的破坏也进一步加剧。统计显示,因开凿和采煤产生的废石和煤矸石量与原煤产量的比例接近于 1:1,其中原煤产量与煤矸石的比例接近为 1:0.2~0.3。 当前内蒙古煤炭产量的逐年快速增长,因此,每年排弃的固体废弃物也在大量增加, 预计每年将达到 6 吨以上。这些固体废弃物,不仅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对本已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更是致命的威胁。 但从煤炭工业对环境的补偿力度方面看,开采原煤同时对环境的补偿费用却很少。根据对相关资料显示,内蒙古 2009 年煤炭价格中用于治理环境的各种税、在煤炭价格中仅为 25 元/吨左右,不到其/,!/煤炭销售价格的 5%。

(三)煤炭收益分配不公问题突出

煤炭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产生了收益分配不公等问题。 以内蒙古重点煤炭生产地区鄂尔多斯市为例,部分地区发现煤炭后,开采企业或投资人以近百万元/亩地的高价征集相关土地的使用权,使部分人一夜暴富, 但没有被征集土地的居民群众生活依然较为贫穷。同时煤炭开采后,真正受益的是与之相关的煤炭生产企业和个人, 而开采后所遗留的环境等问题则由周围居民来承受, 煤炭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收益分配不公问题。

(四)煤炭开采中资源浪费严重

据测算, 内蒙古每开采 1 吨煤就要消耗 2.5 吨的煤炭资源,同时约损耗与煤炭资源共生、伴生的铝矾土、硫铁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等矿产资源达 8 吨,损耗水资源 2.4 吨。 但在以经济发展为各地区基本要务的思想下, 这种资源浪费并没有引起各地区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煤炭开采所引起的资源浪费现象依然严重。 同时,这种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也使得今后由煤炭生产所引起的环境补偿费用逐步增加,今后全区仅矿区塌陷治理费以及植被再生费就需要上百亿。

(五)央企煤炭生产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下降

作为最先对内蒙古煤炭资源进行大规模勘探和生产的中央煤炭生产企业,拥有着专属的煤炭运输线路和较为丰富的可供开采煤炭资源。 根据调查,央企煤炭生产企业 2009 年在内蒙古生产的原煤占到了全区原煤总量的一半以上,实现煤炭收入上千亿元。 但由于历史原因,央企煤炭生产企业将收入中的所得税部分(所得税率现为 25%)划归中央财政,而留给地方财政的仅为增值税部分(增值税率已上调至 17%)所得收入,中央和地方收益相差了近30%多,央企对内蒙古地区经济的贡献度较低。

二、政策建议

(一)改善资源管理政策,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

内蒙古煤炭资源现行的有偿使用制度,是通过征收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实现的。 但是这两种形式是以煤炭产量或销售收入为征收基础,不能真实反映资源本身的价值,没有体现出煤炭资源资产化管理和资源有偿使用的全部内涵,不利于提高资源回收率,也不利于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要实现煤炭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当前的煤炭资源管理政策。 对煤炭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以合理的资源价值为基础,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既保护资源又发展生产的目的。 同时,要继续加强煤炭工业深加工能力,增加煤炭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价值,促进全区煤炭工业的整体效益的提升。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加快煤矿技术改造和强化科学管理,提高煤炭企业生产水平和质量信誉等方面品牌资源积累。 并且要加快实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战略,抓紧发展一批大型煤炭洗选加工转化项目, 扶持水煤浆、“煤制油”工程项目建设,扩大原煤入洗比重和炼钢喷吹煤生产规模,增加品种,提高质量。 同时加快非煤产品项目建设,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加大水煤浆生产规模,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调整煤炭输出产品结构,提高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内蒙古煤炭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法规,加大煤炭企业对资源补偿力度

要适当提高煤炭开采和生产企业对资源和环境补偿力度,增加煤炭企业各种税费。 同时,应建立有效的煤炭开采生态监测管理体制。解决各地区乡镇、个体煤矿只管挖煤赚钱,却在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长期欠账问题。 有专家估计,全国仅治理采矿区一项就需要投入上千亿元。 因此政府在加大审查的行政执法力度, 对煤炭生产企业或个人进行的煤炭开采与生产活动进行一个有效的环境生态评审并建立相关的职能部门来规范煤炭开采中所引起的各种问题。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行煤焦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注重提高资源开采水平和洗选效率,以传统矿区节能降耗、废弃物利用和新建矿区原煤高效开采、洗精煤外销、中煤及其他劣质煤发电、矿井水及生活废水处理后回用、粉煤灰及煤矸石合理开发的煤炭矿区资源高效循环产业链.减少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 并促进煤炭资源效率的提高。

(五)加强对煤炭工业的节能改造,促进节能减排

要改革采煤方法,提高煤炭生产资源回收率。按照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合理整合现有资源,坚持开办煤矿标准, 提高安全装备水平。 加快采煤改革的步伐,推广采用粉煤和水煤浆燃烧、辅机系统等节能先进技术,扩大集中配煤、筛选块煤、固硫型煤应用范围。

煤炭问题调查范文第7篇

(一)煤炭产品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

虽然内蒙古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但长期形成的以自然资源开发为先导,以原料输出为依托,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较低的煤炭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内蒙古当前煤炭生产主要以原煤为主, 这种固有习惯的传统生产方式使得原煤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 全区煤炭工业产品在高新技术方向的发展能力有限, 使得煤炭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2009 年,全区加大了对煤炭深加工的资金投入力度, 一批煤制油项目加快了研发部署和生产,但就总体水平来看,煤炭深加工的量不足原煤总产量的 3%。

(二)煤炭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加剧

根据调查, 当前全区经济在享受煤炭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收益的同时, 煤炭开采对全区环境的破坏也进一步加剧。统计显示,因开凿和采煤产生的废石和煤矸石量与原煤产量的比例接近于 1:1,其中原煤产量与煤矸石的比例接近为 1:0.2~0.3。 当前内蒙古煤炭产量的逐年快速增长,因此,每年排弃的固体废弃物也在大量增加, 预计每年将达到 6 吨以上。这些固体废弃物,不仅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对本已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更是致命的威胁。 但从煤炭工业对环境的补偿力度方面看,开采原煤同时对环境的补偿费用却很少。根据对相关资料显示,内蒙古 2009 年煤炭价格中用于治理环境的各种税、在煤炭价格中仅为 25 元/吨左右,不到其煤炭销售价格的 5%。

(三)煤炭收益分配不公问题突出

煤炭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产生了收益分配不公等问题。 以内蒙古重点煤炭生产地区鄂尔多斯市为例,部分地区发现煤炭后,开采企业或投资人以近百万元/亩地的高价征集相关土地的使用权,使部分人一夜暴富, 但没有被征集土地的居民群众生活依然较为贫穷。同时煤炭开采后,真正受益的是与之相关的煤炭生产企业和个人, 而开采后所遗留的环境等问题则由周围居民来承受, 煤炭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收益分配不公问题。

(四)煤炭开采中资源浪费严重

据测算, 内蒙古每开采 1 吨煤就要消耗 2.5 吨的煤炭资源,同时约损耗与煤炭资源共生、伴生的铝矾土、硫铁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等矿产资源达 8 吨,损耗水资源 2.4 吨。 但在以经济发展为各地区基本要务的思想下, 这种资源浪费并没有引起各地区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煤炭开采所引起的资源浪费现象依然严重。 同时,这种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也使得今后由煤炭生产所引起的环境补偿费用逐步增加,今后全区仅矿区塌陷治理费以及植被再生费就需要上百亿。

(五)央企煤炭生产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下降

作为最先对内蒙古煤炭资源进行大规模勘探和生产的中央煤炭生产企业,拥有着专属的煤炭运输线路和较为丰富的可供开采煤炭资源。 根据调查,央企煤炭生产企业 2009 年在内蒙古生产的原煤占到了全区原煤总量的一半以上,实现煤炭收入上千亿元。 但由于历史原因,央企煤炭生产企业将收入中的所得税部分(所得税率现为 25%)划归中央财政,而留给地方财政的仅为增值税部分(增值税率已上调至 17%)所得收入,中央和地方收益相差了近30%多,央企对内蒙古地区经济的贡献度较低。

二、政策建议

(一)改善资源管理政策,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

内蒙古煤炭资源现行的有偿使用制度,是通过征收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实现的。 但是这两种形式是以煤炭产量或销售收入为征收基础,不能真实反映资源本身的价值,没有体现出煤炭资源资产化管理和资源有偿使用的全部内涵,不利于提高资源回收率,也不利于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要实现煤炭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当前的煤炭资源管理政策。 对煤炭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以合理的资源价值为基础,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既保护资源又发展生产的目的。 同时,要继续加强煤炭工业深加工能力,增加煤炭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价值,促进全区煤炭工业的整体效益的提升。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加快煤矿技术改造和强化科学管理,提高煤炭企业生产水平和质量信誉等方面品牌资源积累。 并且要加快实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战略,抓紧发展一批大型煤炭洗选加工转化项目, 扶持水煤浆、“煤制油”工程项目建设,扩大原煤入洗比重和炼钢喷吹煤生产规模,增加品种,提高质量。 同时加快非煤产品项目建设,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加大水煤浆生产规模,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调整煤炭输出产品结构,提高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内蒙古煤炭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法规,加大煤炭企业对资源补偿力度

要适当提高煤炭开采和生产企业对资源和环境补偿力度,增加煤炭企业各种税费。 同时,应建立有效的煤炭开采生态监测管理体制。解决各地区乡镇、个体煤矿只管挖煤赚钱,却在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长期欠账问题。 有专家估计,全国仅治理采矿区一项就需要投入上千亿元。 因此政府在加大审查的行政执法力度, 对煤炭生产企业或个人进行的煤炭开采与生产活动进行一个有效的环境生态评审并建立相关的职能部门来规范煤炭开采中所引起的各种问题。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行煤焦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注重提高资源开采水平和洗选效率,以传统矿区节能降耗、废弃物利用和新建矿区原煤高效开采、洗精煤外销、中煤及其他劣质煤发电、矿井水及生活废水处理后回用、粉煤灰及煤矸石合理开发的煤炭矿区资源高效循环产业链.减少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 并促进煤炭资源效率的提高。

(五)加强对煤炭工业的节能改造,促进节能减排

要改革采煤方法,提高煤炭生产资源回收率。按照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合理整合现有资源,坚持开办煤矿标准, 提高安全装备水平。 加快采煤改革的步伐,推广采用粉煤和水煤浆燃烧、辅机系统等节能先进技术,扩大集中配煤、筛选块煤、固硫型煤应用范围。

煤炭问题调查范文第8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工会;职工;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在煤炭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职工内部进行管理必不可少,但是进行管理时,应该把职工的利益放在前面,本着民主的原则进行管理,这不仅能够让员工增加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煤炭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工会进行民主管理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阻碍着煤炭企业的发展。接下来就是对具体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的分析。

一、煤炭企业工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煤炭企业工会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煤炭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其中,在企业工会内部的职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对职工的管理方式和方法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依然存在,对于新社会的发展来说,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发展需要。目前,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煤炭企业的发展,煤炭企业对此还没有完全重视起来,没有正确的对企业的发展的方法和民主管理模式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更没有对煤炭市场的发展进行调查研究。除此之外,煤炭企业工会的职工整体队伍素质不高,缺乏一定的知识内涵,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型、信息化的社会,根本无法做好实际工作。

(二)就业方式的变化对协调劳动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煤炭企业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并且将煤炭企业工会的人事管理、劳动分配制度等等都重视起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煤炭企业为了在国际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提高市场竞争力,不仅加强了对职工的民主管理,劳动分配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优化。但是由于煤炭企业的一些政策的调整不合理,所以就导致了企业内部的职工引发劳动争议,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三)职工队伍群体性分化的加剧,导致工会的工作对象增多

传统的煤炭企业中,内部的职工的成分是比较简单的,因此,工会所需要的工作的对象能够很充分的把整个职工队伍进行涵盖。但是随着煤炭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的职工队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管是在经营管理群体、生产管理群体以及普通的职工群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营管理群体方面,过去都是由政党领导变成了董事长,总经理等管理人员。在生产管理群体方面,其中的职工包含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劳动和原来的中层干部是一样的,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一些较为普通的职工群体中,职工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来获取一定的报酬,这些最普通的员工在职工群体中占较大的一部分,是一个比^大的群体。

二、国有煤炭企业工会加强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煤炭企业工会工作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煤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很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就也应该加强煤炭企业工会工作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创新,保留原有好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对比较传统的、落后的工作观念进行舍弃。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就需要煤炭企业工会根据不同的煤炭企业的类型,把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都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把煤炭企业的管理工作做到专业化。然后再代表职工和对方谈判,获得主动权,加强专业化的队伍建设,提高职工专业化能力。

(二)提高国有煤炭企业工会干部的专业素质

目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煤炭企业要想快速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市场的需求,就要不断的提高煤炭企业工会干部的专业素质。首先,工会干部要逐渐摒弃传统的发展观念,逐渐看清煤炭市场,探索新的发展观念。对市场方面,要进行定期调查,了解煤炭市场的近况;在人才方面,要对人才进行定期培养,使其变得专业化,只有企业部内的职工素质提高,才能够促进企业向前发展。

(三)明确国有煤炭企业工会工作的对象

面对工会对象增多的情况,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只有逐渐对企业工会工作对象进行明确,才能够有效的保障煤炭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给其带来更大的效益。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职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比如他们的生活情况、主要的经济来源以及家庭情况等等,只有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企业才能够知道员工的实际需要,才能够给他们的生活上提高需求。工会要做好与煤炭企业关于协调职工群体间利益关系的洽谈工作,在此工作中,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还要注重工作的效率,解决职工群体相关的矛盾,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煤炭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和加强民主管理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但是在煤炭企业进行管理的时候,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上述内容能够对加强职工民主管理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邓玉富,赵嘉阳,宋子国.构建和谐油田与深化基层职工民主管理[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