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方法及应用

科研方法及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科研方法及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研方法及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研机构;作业成本法;应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4-0950-04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 Method in Cost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ZHA Liang-chun,ZHOU Rong,WU Yong-zhang,YANG Wen-jing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 The theory background of activity-based cost method was introduced. The necessity, obstacle and problems of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 method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were discussed. It is advised to learn scientifically and promote steadily the method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fields.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activity-based cost method;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 system)亦称ABC成本法、作业基础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以下简称ABC法),是一个以作业(Activity)为基础的科学信息系统,是通过对作业进行动态的追踪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Cost objective)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Performance of activity)和资源利用情况(Use of resources)的方法

ABC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被提出,为适应现代高科技生产及管理新观念和管理新方法的需要而产生与发展的。ABC法在农业科研生产上的基本思路是:在“资源”和“农产品”之间加入“作业”作为两者的桥梁和纽带,农业科研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农业科研资源,计算过程可以概括为“资源―作业―产品”。可以看出,作业成本的实质就是以“作业”为中心,农业科研机构转变为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一系列作业的整合体,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作业链”,在资源耗费和产品耗费之间借助作业来分离、归纳、组合,然后形成产品成本及管理成本[1]。ABC法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反映和追踪,能充分发挥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职能,不断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可以看出,ABC法既是一种先进的科研成本计算方法,也是科研成本计算与科研成本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Total cost management system)。

1 ABC法涉及的理论背景

ABC法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会计师Eric Kohler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另一位美国学者George Staubus进一步完善了ABC的概念和框架,发展了ABC理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业内逐步了解了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1988年,易忠胜等人最先对ABC法进行了阐述,率先将这个概念引入我国[2]。截至目前,ABC法在我国仍处于应用和研究的初步阶段,应用的行业领域并不广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距离。

在ABC理论中,贯穿涉及适时制、全面质量管理等重要相关概念和理论。ABC是适应适时制(Just-in-time,以下简称JIT)生产系统而产生发展起来的。JIT系统就是以科研产品的社会市场需求来带动研究、开发和生产,消除科研产品制造周期中浪费和损失的管理系统。传统科研开发生产系统是一种生产程序由前向后推动式的生产系统,科研机构在前面的科研产品开发生产程序居于主导地位,后面的生产程序只是被动地接受前一生产程序转移下来的加工对象,继续完成其未了的加工程序。这种开发生产程序在开发、生产及推广的各个环节导致一些科研物资、科研在产品及半成品的库存存在。JIT则正与此相反,它采取由后向前拉动式的生产系统,即科研机构把科研成果产品推向社会市场为起点,由后向前进行逐步推移来安排科研开发生产任务,前一开发生产程序只能按后一开发生产程序所要求的有关科研产品数量、质量和成果产品面世时间来制定要求组织生产。这一生产系统要求科研机构在开发、生产、推广各个环节尽可能实现“零库存”(Zero inventory)。由此可见,JIT要求整个科研产品开发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精准地进行运转。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以下简称TQC)是JIT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JIT要求科研产品开发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现“零库存”的情况下,科研物资、外购件的供应,科研在产品及半成品的生产如果不在每一个环节上把好质量关,使之尽量做到“零瑕疵”(Zero defect),那么,废次品的出现将引起开发生产程序的间断和混乱,引发产生连锁性反应,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损耗。因此,JIT、TQC 如同ABC系统的协调器官,必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3]。

2 农业科研领域推广ABC法的必要性

随着电子技术革命带来的高度自动化和全球性竞争的日益激烈,在成本管理方式上出现了新的理念和技术。传统的制造成本计量与控制、会计决策和业绩评价方法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应运而生的ABC法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运用。特别在生物农药工程和农产品加工研究等行业,在生物农药、粮食、肉、蛋、棉、茧、茶、畜产品、蔬菜、果品、食用菌、中药材等研发加工方面[4],ABC法提供了准确的成本信息、改善研发过程,为资源决策、农产品定价和组合决策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信息。

2.1 ABC法能准确分析成本投入的有效性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根据规范归集和核算材料费、人工费、制造费用等的一种核算方法,其最大的弊端是有时无法判断和反映从事的活动与科研成本之间的直接联系。ABC法对传统方法进行了革新,使农业科院机构能够看到科研成本的消耗和所从事工作之间的直接关联,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出哪些科研成本投入是有效的,哪些科研成本投入是无效或收效甚微的。ABC法重点关注的是农业科研生产的过程,计算并分析运作过程及相应的科研成本,从而达到不断强化农业科研运作活动的成本管理方法[5]。

2.2 ABC法能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成本信息

随着制造费用在科研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其构成内容日趋复杂。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下,科研产品成本中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外,其余的都纳入制造费用,并将制造费用按人工工时等标准摊配,最后归集计算科研产品应承担的制造费用成本。其结果是科技含金量低、产量高的科研产品,由于其作业复杂程度低而工时消耗多,其科研产品成本被高估;科技含金量高、产量低的科研产品成本往往被低估,使成本指标脱离科研产品生产消耗的实际情况,不符合“负担和受益”的配比原则和信息相关性原则,导致成本信息失真。而ABC法细致化的成本核算结果更接近科研产品的实际耗费,可以为科研机构正确地进行最优管理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成本信息。

2.3 ABC法有利于加强内控管理

农业科研机构与企业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有所不同。采用ABC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在作业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责任中心,甚至进一步采用作业预算方法和作业管理方式,更有效地实现责任目标。在作业成本核算过程中,管理者的注意力重点放在了资源消耗的动因上,从而控制了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6]。

2.4 ABC法能更多反映成本形成中的客观因素

基于资金补偿的视角,一些科研活动会把一些不构成科研产品成本的支出列入成本中。这些开支包括一些废品损失、资产管理费和组织科研生产的办公费、差旅费等一些非科研性开支,这些费用受到人为主观影响因素非常大,例如,职工的责任感和成本管理意识,单位部门之间、职工之间、职工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都会影响到成本的核算和结果。在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下,按照作业区分责任中心,使分配基础更为合理,使责任更为明确,大大减少成本计算中主观影响因素的比重[7]。

2.5 能增强科研生产成本的可归属性

在作业成本方式下,大部分制造费用可通过作业追踪到科研产品,作为直接成本处理,少数不能追踪到科研产品的制造费用被视为综合费用,采用缩小制造费用的分配范围,即由科研机构统一分配改为按成本库(Cost pool)分配;增加分配标准,即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多种成本动因(Cost driver)进行分配,使比重日趋增大的制造费用按科研产品对象化的过程大大明细化,从而使科研成本的可归属性明显提高,也就是使科研产品成本中有技术经济依据,能直接归属于有关科研产品的成本比重增加,而按照人为的标准间接地分配于有关科研产品的成本比重减少。

2.6 有利于提高科研产品的竞争力

目前,农业科研机构的产品开发与推广困难除了出发点未立足社会市场外,与科研产品的成本过高有很大关系,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没有找出科研成本产生的真正原因,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抑制科研成本的增长。ABC法的建立,就是通过对作业成本层次性的揭示,准确地描述科研成本发生的因果关系,通过治“因”达到治“果”的作用,并通过有效地控制增值性作业(Value-added activities),削减乃至消除非增值性作业(Nonvalue-added activities),有的放矢地控制和节约科研成本,提高产出,有效提升科研产品的社会市场竞争力。

3 在农业科研成本管理中应用ABC法的障碍

目前,ABC法在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我国在农业科研机构完全采用ABC法还存在一些阻力和困难。

1)ABC法所产生的管理上的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在农业科研领域还未得到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在实践中推广缺乏可借鉴的经验,让ABC法在农业科研成本管理系统中有效地融合存在一定难度。

2)作业的设置是从最粗的作业开始,逐级细化并建立关系。要实现作业成本法的细化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持,需开发完善业务系统。作业成本核算方式在数据的计算量上相当大,每增加一级计算,工作量会成倍增加,ABC系统维护和升级的工作量也很繁重[8]。农业科研机构的电脑化、自动化程度还没有产生强烈改变现有科研成本管理方式的欲望。

3)ABC法对农业科研成本因果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其核算结果比较准确,但因其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进行设置,所以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尤为关键。在实际操作中,成本动因的合理选择并非易事,动因过少,数据不准确;动因过多,成本与之增加。而且成本动因的选择难免带有主观的判断和估算,并不是毫不偏差的计量,也为管理者操作成本提供了可能。

4)ABC法不太适用于机构规模小、农产品范围窄、作业类型不稳定、间接费用低及间接费用计算误差小的农业科研机构。

5)全面应用ABC系统的培训成本和实施成本较高,实施需要具备的条件较为苛刻,信息采集量大且复杂耗时。其实施必然引起农业科研机构对基础条件、资金投入和一些技术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Schoute[9]指出相比较其理论支持者对它期望的高度,ABC法实际的运用效果太令人失望了。

4 在农业科研机构应用ABC法的建议

4.1 加大宣传、学习、应用研究

科研机构管理层是所有决策的决定者,实施ABC法必须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管理层从战略高度去看待成本问题、解决成本问题是成功应用这一先进原理的先决条件。ABC法涉及成本动因的确定、作业的分类以及业务流程的分解,涉及多个部门参与,也需要更广泛宣传,并组织专班负责对各部门人员进行系统的作业成本理论学习与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ABC法带来的变革性效果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无法达到的,保证实施ABC法将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投入,为系统进行ABC法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4.2 设计ABC核算模型和作业责任控制体系

ABC核算体系的设计思路要结合ABC法的原理,在详细了解农业科研机构的产品研发过程、细化成本发生的各个因素、理清成本流动过程的基础上,设计ABC成本核算模型。同时,明确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分工,依此来设计作业及责任控制体系,提高作业效率,考核组织和员工,不断修正作业的执行方式,消除无价值的作业。科研机构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ABC法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ABC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及时反映科研机构的发展变化[5],保证核算模型和控制体系运转的良性循环。

4.3 建立ABC信息化操作平台

ABC法能够提供比传统成本核算更详实的信息是以大量的自动化运算为前提的,软件工具有助于完成繁杂的基础核算任务和对信息进行系统化分析。农业科研机构应对ABC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地规划,量身定制开发标准作业成本软件系统,对信息技术条件好且有ERP系统支撑的科研机构,进行ABC法与ERP系统的融合会事半功倍,两者的融合可以实现计划管理、科研开发、财务管理、数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的集成,并覆盖了研发供应链的所有环节,可直接提升农业科研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水平。

4.4 甄选试点单位,渐进推广

甄选基础条件和代表性强的科研所(如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工程中心、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在产品成本控制和信息自动化管理上都具备了实施ABC法的基本条件)试行ABC法,在实践摸索过程中总结和积累经验,通过实施整个过程加深管理层和操作者对ABC法的认知度及信任度,若效果显著,则向所有科研机构延伸扩展,最后逐步地推广到全国整个农业科研领域。

5 结语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战略思维、管理方法,能深入到作业层次,分析作业活动、资源消耗的有效性,有利于优化作业链、价值链,专注于真实成本的控制和核算。它可以提高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决策和产出决策水平,完善业绩计量和考核系统,促使科研机构改变组织结构,重视战略管理和过程管理。虽然当前农业科研机构不同企业那样高标准追求成本控制,在实施推广中也存在一些阻力和困难,但只要深刻领会和灵活运用这一先进成本核算和经营管理理论的精髓,把它融入现在的成本管理方法里,分层次、分时间有步骤推进、借鉴和改进,相信作业成本法在农业科研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戴天翔.浅谈作业成本法[J].财务与审计,2012(10):86-87.

[2] 智 坚.传统作业成本法与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的对比研究[J].金融会计,2013(8):23-30.

[3] 查良春.作业成本制在科技产业上的研究[A]. 史建平,齐建国,韩复龄,等.金融证券与中国经济[C].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241-243.

[4] 周三元,周 扬.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3(32):150-152.

[5] 王海彦.浅谈作业成本法[J].中国外资,2013(1):49-51.

[6] 邱社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情况研究[J].现代商业,2013(21):144-146.

[7] 王 硕.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连锁,2013(10):47-48.

科研方法及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项目管理 科研 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机构项目中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管理质量,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科研项目管理中采用粗放管理模式大多在以前的科研单位应用,该管理模式忽视细节,使得项目不能按照计划进行,延误研发周期,最终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项目管理在科学研究机构发展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一、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科技研发会面临各种风险,其中有些风险是可以预测的,有些风险是不可预测的,这些风险不仅存在于各个子项目中,也存在于日常操作中。因此,只有在科研项目管理企业中推行项目管理模式,将项目日常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单独的项目,按照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步骤规避研发风险。我国科研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科研项目管理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变,依旧沿用着传统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存在组织结构配置不合理、分工不明确与市场反馈缓慢等问题。因此,只有在项目管理模式下实施科研项目管理的企业,才能将该项目分为一个单独的项目,按照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步骤有效地规避研发风险。企业应在科研机构项目研发中推行项目管理,优化组织结构与经营程序,形成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由一个个单独的子项目构成,实现岗位责任制,促进项目研发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一般情况,项目管理指的是科研院所与企业双方沟通后,明确企业对科研项目的具体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组织研究人员加入到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中,并确保科研项目的研发质量。

二、科研项目管理内容及现状

本部分主要介绍科研项目管理内容与现状分析,为后续论述做好铺垫,推进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质量。

(一)管理内容

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管理方式就是科研管理,科研管理工作包含两方面内容:组织科学活动和组织管理科研。对科研团队研究项目及技术活动内容等方面管理就是科研管理工作,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科研管理来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及进步。科研管理主要是考虑我国科技研发实际发展情况及技术水平,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同时遵循科研项目的研究规律实现创新管理,最终实现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果、确保科研成果质量目的。就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说,科研管理存在于不同的行业机构中,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有高校、企业以及比较重要的科研机构等。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需要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发等,主要是管理产品与技术的创新;高校为社会培养大批量人才,主要是管理人才的培养;而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就是科研机构,其主要涉及管理科研项目、团队及内容。

(二)现状分析

科研项目需要满足行业需求,但在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却不是很理想,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科研项目管理的流程之下,存在信息传递不够及时、信息滞后的问题;在各阶段的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信息反馈机制的不健全,科研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处理信息跟踪情况的问题;在科研任务繁杂的情况下,科研人员无法对研发进度、流程执行进度等情况进行准确而全面了解,从而难以完成高质量项目任务的问题等。由于科研企业根据行业需要而加大了任务承接量,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要完成相当数量的研发任务,其时间短、任务重,在项目资源有限情况下,极易发生资源与进度的不协调与矛盾。再加上项目管理中的设计、安排、实施等问题凸现,资源之间的内耗巨大,导致完成项目的难度加大,最终影响了制造质量。科研项目的流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纸质文件,而依靠手工的签审,容易使项目计划、执行和跟踪欠缺系统、科学的管理,信息采集和分析判断的程度也较低,不足以应对日益增多的科研内部和外部的项目的影响。

三、科研项目研发中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

科研机构不能盲目使用项目管理方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原有的科研项目管理方法。

(一)做好准备阶段项目控制

科研项目研发开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也是有效推行项目管理重要前提。制定事前计划的目的在于确保研发中完成项目的执行度,项目完成程度直接影响到后期环节的完成。在科研项目研发开始前,如果研发意图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项目进度,因此,企业在项目确立前展开进度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控制项目重点内容,保证项目按照计划完成;另一方面全面综合分析数据,确保这些数据的完整性与可行性,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企业应做好准备阶段的项目控制,为后期研发展开做好铺垫。

(二)建立健全项目例会制度

基于科研项目研发的特点,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项目例会制度,以完善项目管理中的不足。每次例会召开时,可以将项目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与会人员共同进行探讨、分析,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运行效率。因此,建立项目例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管理者可以与项目研发人员共同构成例会成员,主要分析项目计划与实际进度之间的差距,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证科研项目研发中项目管理作用的更好发挥,提高项目研发效率,提高信息交流的有效性。

(三)完善控制项目进度的措施

科研项目研发实施中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对原有计划进行修改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项目进度执行方式通过跟踪检查实现,通过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将问题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同时研发人员跟踪记录工作,合理控制项目进度,合理安排研发调度工作,协调各部门、各人员的关系,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四)提高项目管理力度

传统科研机构科研项目在进行前都需制定好相应的课题,然后再组织科研团队进行研究,但这种管理方法存在“吃大锅饭”的嫌疑,很难调动起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难以保证科研的进度及质量。为有效解决这种问题,科研机构应制定项目管理方法,在制定科研项目课题的过程中召集所有科研人员共同参与,各抒己见,最终选定最有价值的科研课题,根据具体要求编制成相关文件,从而确保编制文件的质量。

四、项目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l展趋势

虽然项目管理方法在我国起步较晚,但目前其应用及发展势头较为良好。随着项目管理应用,目前我国科研管理工作大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完善的科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相应的科研质量模型,虽然我国相关机构对于科研质量模型建立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但是该模型是科研项目的质量保障,不仅能够提高科研项目研究的效率,还能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企业除了对科研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外,还需要加强对实践操作的研究。

五、结语

科研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本文中基于此探讨全面质量及科研管理的内涵,并从企业、学校及科研机构三方面入手,分析项目管理中需要注意问题,最后对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项目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科研管理质量,最终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进步。

(作者单位为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宇,宛新贵.基于产品数据管理的项目管理方法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16

(02):34.

科研方法及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目标管理法;科研项目;SMART原则

0.引言

项目管理在被正式定义之前,人类就已经开始了有组织的活动,并执行了一些让后人叹为观止的大型项目,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古罗马的尼姆水道等。现代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北极星导弹计划及阿波罗登月计划等国防和军工项目推动了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建筑工程及工业生产等行业则使项目管理有了突破性的成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项目管理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研发等管理领域,特别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科研项目工作已经成为决定企业技术能力、市场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科研项目的特性分析

1.1 临时性

科研项目必须有明确的起止时间要求,即研究周期,当科研项目预期成果实现,或因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终止时,项目就结束了。临时性并不意味周期短,研究周期的制定应当根据立项的输入材料如合同、市场需求等进行合理制定。

1.2不确定性

在立项阶段,科研项目的工作范围、进度计划、经费预算、人力资源等内容已经初步确定,但随着项目的向前实施,前期各种模糊的信息不断明确,预算、进度计划等可能会发生变更。

1.3独特性

科研项目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产物,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等。即便有同样的目标产物,不同的研究背景、实施过程、应用对象等都使每个科研项目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2.目标管理方法简介

目标管理法(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s)是由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首次提出,被认为是德鲁克最重要、传播最广的理论。

目标管理法以目标的设置与分解、过程实施及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成员的自我管理来实现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精髓是:明确、一致的目标;可观察且可衡量的过程结果。MBO可应用于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生产管理等领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实施MBO应遵循SMART原则,所谓SMART即是:Specific--目标必须是具体的;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Attain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Relevant--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Time-based--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3.目标管理法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结合上述分析,科研项目可以理解为:在限定的时间、人力资源及经费预算完成既定任务目标的科学研究活动,其成果具有独特性。科研管理过程包括申请立项、过程管理、监督检查、成果鉴定、结题验收等方面。同时,从科研项目本身的特性可以得出,科学研究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可能出现不能完成预期目标、经费预算超支、研究周期被动延长的情况。正确识别风险、合理规避风险可以节约成本支出、减少合同纠纷等。目标管理法则为科研项目提供了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手段,采取目标层层分解的方法,应用在科研项目过程控制的各个阶段,可降低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及潜在风险。

3.1确定工作范围

工作范围的输入材料有:合同、任务下达书、客户需求等。输入材料中的重点内容是成果的特征描述。在立项之前,应当通过专家来判断这些特征描述是否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技术方案是否可行等,待以上问题获得通过后才能批准立项,对应的输出材料是工作范围说明书,内容包括:明确的起止时间、具体的成果形式、可量化的技术指标。

3.2制定进度计划

进度计划的输入材料有:合同、任务下达数、客户需求、工作范围说明书等。进度计划是全周期的,根据任务细化程度一般分为一、二、三级计划,必要时可以再细分为四、五级计划等等,采用WBS、PERT和GANTT图方法,可用MS PROJECT软件进行编制,计划的制定由上往下,计划修订由下往上,上层计划是下层计划的约束条件,下层计划必须支持上层计划。

制定进度计划时要结合SMART原则,按以下步骤实施:(1)分层:根据科研项目的结构设置,建议按照“课题--任务--工作单元”的模式进行分解,并分解至无法分解的最小单元,按照从上到下顺序编制。(2)10个工作日:任务分解过程中,最小分解单元的工期应控制在10个工作日。(3)责任到人:任务分解过程中,最小分解单元要能够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如存在由多个个体共同承担的分解单元,应再次细分。(4)风险分解:任务分解过程中,对已识别的风险较大的工作,应进行再次细化分解,以便及时制定风险缓解及补救措施。(5)任务关联:在使用Project软件进行计划进度编制时,必须对任务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设置,同时要标示出里程碑事件,即关键节点。

3.3监督检查

工作范围及进度计划制定后,即进入实施阶段,作为科研管理部门,最重要的工作是过程监督检查,并负责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检查的输入材料有:工作范围说明书、进度计划。

定期检查制度。根据进度计划及工作范围说明书,定期对项目的进度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偏差,协调公司资源予以解决,同时要编制检查报告,对各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并根据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3.4变更控制

变更可能造成研究周期延长、成本增加等风险。在实施变更前,应由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说明变更理由,必须经专家审议,确保预期目标能够实现方能实施变更,同时必须根据变更内容对工作范围说明书、进度计划等进行修正,并保留变更记录。

3.5课题验收

课题验收的输入材料有:工作范围说明书、进度计划、监督检查报告、变更记录等。在前面各个阶段,已明确了课题成果形式、数量、性能指标等具体内容,在验收时应由专家对这些内容进行验证,通过后即完成课题任务,在移交课题成果及资料后课题结束。

科研方法及应用范文第4篇

一、在科研领衔方面

1、参与组织集团公司级科研项目《松辽盆地北部石油精细勘探技术完善与规模增储》中有关常规油录井精细解释评价技术研究

该项目深化研究储层含水判别方法及产能预测方法,完成阶段研究内容及指标:①开展荧光显微图像大视域处理解释方法研究,建立了荧光图像处理参数流体识别方法及解释标准。②求取、优选轻烃评价参数,分别建立了岩心、岩屑储层含水性轻烃识别方法。③开展储层含油性和物性综合评价指数研究,建立了综合解释评价标准。④开展油水两项产能预测方法研究,求取产能指数,建立了产能预测方法。

2、参与组织油田“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海拉尔项目有关录井部分研究工作

组织项目组针对海拉尔地区储层类型及油气层类型的特殊性开展预研,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技术指标、技术方案等,2019年拟在油田公司或钻探工程公司独立开题立项

3、负责组织钻探公司级项目《录井成果图综合处理平台研制》工作

录井绘图软件是96-97年研制,受软件开发技术、开发环境限制,现有录井综合图绘图系统,已不适应目前技术发展及生产科研需要,所以重新开发具有独立版权录井成果图综合处理系统平台。目前完成录井成果图处理平台设计、录井成果图处理方法研究及模型建立,完成外协招标方案及相关材料编写报批。

4、负责组织钻探公司级项目《松辽盆地北部深层钻井、地质设计研究及应用》录井部分的研究工作

该项目起止年限2017.9-2020.11,由钻研院、物探、测井、录井四单位承担,以测井、录井单井分析预测技术为依托,以地震反演技术为推演手段,实现井震结合的点、线、面、体的深层全地层岩性、岩石可钻性及三项压力分析研究,为井身结构设计、钻头选型和提速方式优选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形成一套地质资料准确预测和工程技术合理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提速技术。2018年为公司创收40万元。

二、在技术把关方面

1、负责评价中心2018年新开科研项目的开题立项、研究过程、成果总结等工作的审核把关工作。

①科研选题立项:基于科技创效及生产需求,2018年新开油田公司级生产项目1项《水平井、大斜度井综合录井工程及储层含油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钻探公司级科研项目1项,《录井成果图综合处理平台研制》,对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指标、技术方案等进行审核把关,项目顺利通过各级专业技术委员会开题评审。

②过程检查指导:加强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及时检查项目的进展情况,遇到难题积极参与项目研究中,解决出现的问题,阶段成果均通过各级专业技术委员会验收。

③成果总结验收:一是指导项目负责人如何对成果进行总结,如何编写总结报告及多媒体,指导项目负责人如何汇报;二是加强技术成果的审核把关工作,保证数据齐全准,推理正确。2017年验收项目获钻探公司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8年科研项目及重大技术革新项目均顺利通过各级专业技术委员会验收。

2、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致密油储层是大庆油田重点勘探目标,多采用水平井,为降低勘探成本,取消部分测井项目,在没有测井物性资料情况下,创新性的应用X衍射技术分析岩屑矿物成分,采用“矿物成分交汇法”识别储层物性。该项技术在勘探、开发水平井中全面推广应用,见到较好效果,有效解决了致密油水平井没有物性资料情况下储层分类的难题,同时节省勘探成本。

三、在决策咨询方面

页岩气成分分析技术:该项技术是油田勘探生产急需,目前大庆录井没有这项分析手段,通过调研不同地区页岩气成分、浓度范围等,建议采用炼厂气分析方法,分析C1-C5饱和烃、不饱和烃、N2、CO2、He、H2、H2S、SO2等,建议被采纳,设备已申报。

四、学术带头方面

2018年9月在本单位针对项目负责人开展《科研项目如何提炼总结,提高科技成果水平》的交流,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写开题报告、成果总结报告、多媒体、如何汇报等,提升项目负责人的成果总结汇报能力。

科研方法及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法课程教学

1引言

基因工程教学内容表现为:前半部分主要学习基本的基因操作工具及方法,后半部分重点掌握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表达方法,故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应用性,且后半部分教学内容突出了实验项目的设计能力和统筹能力。根据多年对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跟踪及反馈来看,学生普遍反映基因工程课程后半部分教学内容掌握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1)部分实验设计及流程,在课堂教学连续性不强,使得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相关知识点;(2)部分抽象知识点及综合知识点较难理解和掌握;(3)课后对相关文献看不懂,难以理解其中的实验设计思路及结果与所提科学的因果关系。以往的基因工程教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法,即采用讲授、谈话、讨论法和演示等方式开展教学[1]。传统教学法在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引导、启发等方面相对不足。与传统教学法相比,科研案例教学法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可以将抽象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降低了理解难度[2]。此外,科研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实验设计、开展流程,并有助于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对实验结果的阅读能力,进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3]。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2014年至2018年本校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共有7个自然教学班,调查对象从7个教学班随机抽取,每个班级20人,共计120人。

2.2调查方法

在原核细胞基因工程、酵母基因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教学章节采取案例教学,在动物基因工程教学章节采取传统教学法。学期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考察科研案例教学法是否对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2.3问卷结果

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6份,其中有效问卷102份,整理问卷结果。可知:(1)科研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有意识思考、理解和掌握。调查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在上述调查层面大多持肯定态度,最高达100%,最低为84%。(2)科研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从整体上把控实验设计、开展的能力及思维能力,教学内容设计更接近生产实践。科研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加固,持肯定态度的最低为75%。(3)超过60%调查对象对科研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持肯定态度,认为其可有效的提升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4)科研案例教学通过案例解读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其更加贴合我校转型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科研案例教学法以讲述法引入章节基本知识点之后,让学生先在课前阅读科研案例,找出案例的提出的科学问题,实验的设计主线和实验流程,并初步完成结果图表基本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以设问的方式首先引导梳理“研究了什么”,“怎么设计、开展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了”及“结果是否回到了提出的科学问题”。通过先整体再分解的方式引导学生解读科研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题推导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热情,对实验流程的把握和对实验细节的思考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初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相比传统教学法,其在教学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有意识的思考、总结及归纳能力,从而有助于其对抽象、综合知识点的掌握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了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

科研方法及应用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科研嵌入;文检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4—0076—03

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又是教学的升华,在从理论到科研的转折过程中,教学是科研的前奏,同时科研对教学又具有促进作用。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探索科研嵌入式教学模式,将对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向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简称“文检课”)是一门讲授文献信息资料查找和利用方法的课程,目的在于强化情报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文献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整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教会学生利用文献信息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然而,在文检课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诸如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应用能力培养等许多问题。因此,探索科研嵌入式文检课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其将成为提高和巩固文检课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1 文献检索在科研中的作用

通过文献检索获得大量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科研资料是科研人员了解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学术思想的重要途径,科研过程不仅包括科研选题、制定方案、观测试验、理论分析、撰写科研报告及论文著作,甚至还包括科研成果推广,在整个科研过程中,文献检索起着决策、研究以及知识的作用。

1.1 文献检索在科研选题阶段的作用

科研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起步,科研选题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科研课题到确定科研课题等诸多环节,每一环节都需要大量的科研资料,而文献检索正是获得科研资料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由此可见,其在科研选题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检索,一方面可以充分了解当前国内外该研究领域发展现状和动向,能够使所选课题达到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研究重点,掌握研究程度,有利于了解问题主次,弄清争论焦点和相关观点,从而抓住重要问题予以研究。

1.2 文献检索在科研方案制定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文献检索一方面了解国内外与科研课题有关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新设备,可以在制定科研方案时从中得到启发,另一方面了解前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的观测实验、科研成败经验、科研成果报告及论文,甚至包括有关标本、模型、设计图纸或实物等,可以避免与前人所做的科研工作重复,也能避免走弯路,从而保证科研获得预期成果。

1.3 文献检索在科研进行阶段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进行阶段,文献检索主要是针对科研项目中研究的难点和关键问题系统地搜集和交流科研资料,获取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和实用的情报信息,启发研究思路,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寻找解决科研问题的客观依据,避免出现过多失误,进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获得新的科研成果。

1.4 文献检索在科研成果鉴定中的作用

在科研成果鉴定阶段,文献检索主要是围绕科研项目取得的成果或结论,进行国内外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的成果信息检索和分析,通过对比,确认其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明确其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由此可见,通过文献检索不仅可以了解到同类研究成果的国内外发展水平,而且能够对科研成果作出综合客观的评价,可以为以后确定科研方向或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成果鉴定提供依据。

2 科研嵌入式文检课教学模式的内涵

由上述文献检索在科研中的作用可以看出,文检课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的文检课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单纯讲授信息检索基础理论知识、机械地讲授检索方法和策略,忽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等,为此,开发新的文检课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科研嵌入式的文检课教学模式应该围绕科研课题展开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为主导,激发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实现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由此可见,科研嵌入式文检课教学强调以解决科研问题为核心,拟定科研课题,使检索课题形象化、具体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分析科研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由原来被动式的学习变成主动式的学习,即由“学会”变成“会学”,由此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这种具有主动建构性、情景性以及社会性的科研嵌入式教学模式必将对高校文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科研嵌入式文检课教学模式的作用

3.1 改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传统的文检课教学模式一般是在讲授信息及信息检索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个讲解图书馆购买的常用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技巧,然后由老师给定或者学生自拟实习题进行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单调枯燥的理论讲解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科研嵌入式文检课教学模式则提出具体的科研课题,围绕该课题展开各部分的学习和实践,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具体化,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题的设计、讨论中来,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也能培养学生发现科研课题、确定科研课题、提出设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该种教学模式属于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科研方法及应用范文第7篇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研工作的最后阶段,通过文字形式记录医学研究的最新结果 。因此,撰写医学论文要把握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选题方法及一般体裁,从而达 到主题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1 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 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 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 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 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 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 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 突破。 1.2 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 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 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 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 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 实用性 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 能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 科学性 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 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 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 生命。 1.5 前瞻性 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 、新学科和新理论。 2 选题的基本方法 2.1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 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 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 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 在科研过程中选题 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 ,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 在临床实践中选题 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 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 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 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 等。 2.4 从文献资料中选题 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

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

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 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 实验研究 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

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

;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

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 临床分析 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

、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

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 疗效观察 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

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

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

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 病例报告 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

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 病例(理)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

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

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 调查报告 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

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

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3.7 文献综述 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查阅、收集大量国内外近期的原始医学

文献,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整理而写出综述,以反映出该专题的历史、现状、

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情况,并做出初步的评论和建议。

3.8 专题讲座 围绕某专题或某学科进行系统讲授,介绍医学发展新动向,

传播医学科研和临床上实用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更新传统的理论

、知识和技术,改善知识结构,推动医学科技进步。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普及讲

科研方法及应用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绩效考核;检测实验室;统计分析

为了促进检测实验室建设与科研人员自身发展,许多检测实验室引入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的标准从人员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细化出了几十项的考核指标。但传统的量化方法比较繁琐复杂,不能准确且全面的体现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因此,实验室有必要自行设计绩效考核的标准与分值,采用有效的统计方法进行绩效考核。本文以世界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为工具,应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主流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检测实验室科研人员的绩效进行全面准确并且快速的考核,来提高检测实验室的人员绩效管理水平。

1.SPSS统计分析系统及应用方法简介

1.1SPSS统计分析系统简介

SPSS软件已经在我国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是世界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专业统计软件。它非常全面地涵盖了数据分析的整个流程,提供了数据获取、数据管理与准备、数据分析、结果报告这样一个数据分析的完整过程,特别适合设计调查方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制作研究报告中的相关图表。不仅如此,SPSS软件还提供了广泛的统计分析功能,如交叉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及聚类分析等。

1.2主成分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的显著特色便是化废为宝,其思想是以原自变量的若干线性组合代替原自变量,确保这些原自变量线性组合构成的新变量(称为主成分)彼此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即彼此正交),从而在信息不损失或少损失的前提下消除多重共线性。一般而言,新变量数少于原变量数,从而获得降低维度的额外好处。多重共线性越严重,主成分分析的效果越好。

1.3因子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有两个分支:验证性因子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是因子分析的本原,最早获得发展,探索性因子分析是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扩展与突破。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前提是,经由逻辑或经验,影响某种现象的因子数目及因子内容都已确定,但这些因子本身是无法测量的,即不能直接通过调查得到数值,因子分析通过对与这些因子逻辑上有关的变量的调查数据的处理,不仅可以“验证”这些因子与变量的相关程度,而且可以间接获得这些因子的数值――因子得分。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前提是,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变量数据已经得到,但这些变量彼此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子分析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特殊处理,探寻确定隐藏在这些变量背后的彼此不相关的隐性变量,并间接获得这些因子的数值。

1.4KMO和Bartlett检验

KMO和Bartlett检验是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只有当KMO检测值大于0.7,Bartlett检验的sig小于0.05时进行因子分析效果才显著。KMO统计量的取值是在0和1之间。当所有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平方和远远大于偏相关系数平方和时,KMO值接近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强,原有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当所有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平方和接近0时,KMO值接近0,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弱,原有变量越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对于Bartlett检验来说,显著性sig

2.绩效考核的模型分析

为了分析检测实验室科研人员的绩效水平,按照实用性、可比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的选取指标原则,本文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强度三个方面简单列举了影响绩效水平的6项指标(检测实验室绩效考核可细分出多达几十顶指标,本文由于篇幅所限,仅列出具有代表性的6项指标,见表1)。

工作强度反映科研人员的工作量;工作质量为完成本岗位职责的工作情况;人员水平表示科研人员的专业进修、学历学位、上岗证书、与工作相关的资格证等资质;工作成果与其它项目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比值;人员纪律表示科研人员的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分配、考勤、协调配合能力等情况;服务意识包括工作态度、工作主动性、工作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可以根据检测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以下为搜集整理的2014年某检测实验室40名科研人员的数据资料。构建1个40×6维的数据表(见表2)。

经检验,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这些因子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则对其进行主成分和因子分析后,得到样本相关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见表4和表5。

根据累计贡献率超过80%的一般选取原则,P1和P2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了82190%的水平,表明原来6个变量反映的信息可由两个主成分反映82190%,故选取P1和P2为主成分。

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P1,基本支持了X1、X2、X3、X4(绝对值较大的系数),第二公因子F2,基本支持了X5、X6(绝对值较大的系数),该因子得分还有对未来科研人员绩效的预报作用。

从表6和图1可以得出,第一主成分P1与工作质量、工作强度高度正相关。因此,第一主成分P1可以反映影响该检测实验室人员绩效的工作成绩因素。第二主成分P2与工作态度高度正相关,可以反映影响科研人员绩效的工作态度因素。

3.绩效水平的类型划分及区域差异分析

应用SPSS统计分析系统,计算得出40位科研人员的两类主成分得分值,得到各人员的绩效得分情况,见表8。

将F1作为横轴,F2作为纵轴,给出各样品的分布平面图,按照绩效考评常用方法,可将科研人员绩效水平分布图均匀划分为9个区域,如图2所示。

按照上述区域划分结果,可以把该检测实验室40个科研人员划分为5个等级(见表8)。这样,就完成了对该检测实验室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如果检测实验室被考核的人员人数以及考核标准更多,则更能体现该统计分析技术的优越性。

4.结语

根据检验实验室管理原则以及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原理,对实验室科研工作者的绩效考核应当是全方位考核,不可偏颇于一个方面。应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可以较为便捷的对搜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而划分出不同的绩效考核等级。应用SPSS对检测实验室进行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能够使其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剑.检验实验室管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