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第1篇

一、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目前医院科研项目实行“课题制”管理,经费管理集中在课题经费财务核算阶段。通过账务体系中科目及项目辅助账的设置,完全能实现按每一课题及相应支出性质进行经费核算,财务核算仅是经费管理的基础环节,医院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一)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 许多科研课题在立项申请阶段所编制的经费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各类支出,编制的经费预算支出往往与科研课题实际执行内容发生偏差,导致经费预算与执行脱节,预算执行可操作性差。

(二)经费使用不规范 部分课题经费使用随意性大,财务部门往往只能核实发票的真实性,对协作费、劳务费、观察费等费用的真实情况不能核实。同时,许多课题负责人对于经费报销不太重视,往往集中在年底或结题阶段集中报账,导致经费使用不均衡,执行进度慢。课题结题后结余资金通常未作财务处理,课题结题与财务核算脱节,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普遍存在,课题结余资金长期挂帐使用。

(三)经费所购置实物资产管理不规范 科研经费购置的试剂、办公用品等通常并未由采购部门执行,各课题负责人自行购置,仅要求履行物资管理的入库、出库手续。科研经费购置的设备虽然多由采购部门购置,但实物管理不到位,尤其是电脑、数码相机、图书等资产大多由科研人员保管使用,资产利用、年终清查等手续不完善,从而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四)绩效评价工作开展难 由于医疗技术的专业性,相应的科研课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建立,课题绩效考评工作实际开展的不多,后续的奖惩制度难以完善,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机制的缺失使得许多课题负责人只热衷于科研课题的申报,对实际研究工作重视不够,致使科研课题最终结果没有达到立项时的目标,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建议

随着医院科研经费的迅速增长,为满足课题经费管理过程化、精细化、信息化的要求,真正做到以课题研究带动医疗业务发展,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应在今后的科研经费管理中注意加强以下工作。

(一)课题经费申请分期到位,经费周期尽量与研究周期一致 为了配合课题研究的进行,国家财政、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在科研经费拨付时应尽量与课题研究周期一致,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避免课题经费年底突击使用的情况,减少课题经费违规使用的风险。

(二)成立科研经费管理咨询委员会,实施课题经费全程跟踪管理 医院科研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来自临床部门的相关专家及财务、审计等领域的人员共同组成科研经费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承担医院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职能。委员会对课题经费实施全程跟踪管理,加强对科研人员经费管理意识的培训,在课题申报阶段重点审核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对于重大科研课题应提供具体的经费预算编制指导,协助完成课题经费预算编制工作;在课题执行阶段,应定期审核、定期通报课题经费执行情况,包括经费使用规范情况、执行进度等,提出相应的监督管理意见;在课题结题后,应对课题经费使用情况、使用效益作出考评,对课题结余资金、课题形成资产提出处理意见,根据考评情况及科研奖惩制度给予课题研究人员相应的奖惩措施。

(三)建立统一的科研课题数据管理平台,实现课题相关数据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凡属于医院管理的科研课题,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绩效考评等信息必须全部纳入数据库。财务部门定期提供各课题的经费执行明细账数据,通过与科研课题数据库的接口管理,全院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通过内部网络的查询功能可了解各科研课题的经费执行进度等,加强科研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课题数据信息化不仅是现有课题的管理平台,通过数据集中管理可以发现现有课题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同时也是新申报课题的管理基础,通过管理平台基础查询,可以对新申报课题的立项意义、重复性、课题负责人以前课题绩效情况等进行查询,为课题申报审核提供评价基础。

(四)建立与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完整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包括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审计监督制度、绩效评价制度、激励机制等。制度完善要落实到制度的实际操作上,要体现课题管理的实质内容,使得制度既有规范性、指导性,又有实际可操作性。课题经费财务管理制度要充实课题经费购置资产管理、经费执行规范、执行进度的考核要求,完善课题结余资金、固定资产的管理及账务处理;审计监督要形成常态化、定期化、专项化的的多层次审计监督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科研项目申报时应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指标,并对其执行过程与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根据课题绩效评价情况落实奖惩制度,从正反两个方面提高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验收;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在科学技术、健康卫生、教育等多个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科研,而科研资金的投入是为了取得最佳的科研成果,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在近几年,国家在科研课题方面的投入呈现出了一些特性,比如:投入资金量的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的多元化发展等,在这种情况下科研课题财务验收更加重要,然而笔者在参与多次科研课题财务验收过程中却发现在较多的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保证科研课题财务验收的顺利进行,实现科研资金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就科研课题财务验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分析如下:

一、科研课题财务验收的作用

(一)强化对科研项目的验收,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早期的科研项目中片面的追求科研项目成果,忽视了对科研课题财务验收工作,造成了实际的科研项目管理出现漏洞,通过对科研课题财务验收,可明确整个科研项目中经费的用途,从而能够发现问题,促进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实现资金的最大化使用,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展。

(二)为进一步为科研项目预算规范化提供参考

科研项目中涉及到的资金量较大,在科研财务验收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任务合同书、项目预算文件等作为参考,并对整个科研项目进行中的经费使用、预算执行以及经费管理等实施评价和考核,这些都有助于后续可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文件的编制,能够进一步保证后期科研项目预算文件编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实现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规范化[1]。

(三)促进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对科研项目的财务验收能够对整个科研项目中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流向有较为明确的显示,保证了科研项目中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以及诚信化,最大程度的减少整个科研项目中不合理经费的支出,规范科研项目资金使用,保证科研项目使用的高效性与安全性。

总之,科研项目财务验收对于规范科研项目资金使用、促进科研项目预算编著规范化以及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均有重要作用。

二、科研课题财务验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财务验收依据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务验收需要以一定的依据用于整个财务验收的参考,但是在实际财务验收中财务验收依据却有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1)财务验收前后相关政策依据的变动性较大,影响到财务验收工作的进行,比如2012年6月卫生计生委在对相关专项科研项目验收前主要是以《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方法》、《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218号)等作为财务验收的主要依据,但是在2012年9月,国家财政部有了《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预算调整规定的补充通知》(财教[2012]277号),该通知中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比如:科研项目中的差旅费、劳务费、会议费以及专家咨询费等相关费用可以调减,但是不能调增,同时对于财务验收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以及其它费用等预算可由课题承担单位自行调整。这样就失去了对上述相关费用的限制,但是在前期的依据中要求调整金额不超过10.0%,同时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这样就影响到对科研项目的财务验收,与此同时,在课题财务验收中的验收意见以及验收指标评分等都有了一定的改变,这些财务验收依据的调整,使得财务验收工作存在漏洞,不仅如此,部分地区的科研项目在实际验收结果中主要以国家投入资金为主,对于地方政府或者是单位自筹的一些资金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造成了财务验收报告与实际验收之间的不一致[2];(2)部分验收政策之间出现了前后矛盾,造成了司机财务验收的无所适从,比如:在前期的《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有八种行为中出现任何一种行为都无法通过财务验收,但是在《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方法》中对八种行为进行了补充,即使不满足,但是在限期整改后可通过验收,这样就放宽了财务验收的限度,这种不同验收文件之间的矛盾也使得财务验收难度较大;(3)审计报告内容缺乏全面性,财务验收中需要以审计报告作为依据,但是由于专线课题研究的财务验收不能现场进行,因而对于项目单位的相关账本、凭证等都无法看到,注意一审计资料作为参考,但是审计资料中内容不够全面,无法真正的满足财务验收的资料需要,对于审计结果也没有明确的结论,此外,部分审批文件中指出项目单位实际资金使用与预算之间不吻合,但是对于存在问题的方面却没有详细的指出,整个审计报告可谓是似是而非,没有明确的结论,造成了实际财务验收中无法发挥审计资料的应用价值[3]。

(二)财务验收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验收组织中没有认识到不同组织形式的优势与不足,财务验收中可有:(1)业务专家和财务专家联合验收,保证验收工作不受外界影响,但是对于有疑问的需要询问会计事务所的相关人员,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2)专家组和会计事务所人员进行验收,可更加便捷的就验收中的疑问询问会计事务所人员,但是会计事务所人员可能会受到利益的趋势影响到验收的准确性;(3)课题组人员、会计事务所以及专家组进行验收,课题组和会计事务所人员可能会达成一致,影响专家组的财务验收,容易在验收过程中出现辩论,不能达成一致,影响到财务验收进展。在财务验收组织中,专家组和会计事务所人员之间对于各自的权限范围。权利义务等没有清醒的认识,造成了在财务验收中无法有效的配合,无形中增加专家验收组的工作量,造成了财务验收工作进度缓慢,想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财务验收可能会造成验收质量的下降。这些都是财务验收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三、科研课题财务验收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保证财务验收标准的统一性

在财务验收标准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对科研项目财务验收的规范化,可对所有的科研项目采用统一性的财务验收标准,确保在整个科研项目中统一性的完成财务验收,降低了不同科研项目之间的不统一增加的难度;当然所有验收标准中涉及到的内容也应该具有统一性,比如在管理内容、配套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管理、结余经费管理等应有统一性的评价标准。这样也有助于实现不同科研项目的平等性;所有用于财务验收的相关文件在表述上应保持一致,保证财务验收的严谨性,避免在不同文件中出现表达相互矛盾或者是存在歧义的语句,影响到财务验收工作。控制好财务验收标准更新的速率,虽然现阶段经济发展较快,但是更新过快的财务验收标准会使得财务验收工作中出现多个参考依据,造成不同时间段科研项目财务验收之间出现不公平,对此需要控制好财务验收标准相关文件的更新速度,确保在每个五年计划内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4]。

(二)进一步规范审计报告的编写,完善审计管理

审计报告编写过程中应参照财务验收的相关要求,保证审计报告中包含了后期财务验收中所需要的全部资料,而且审计报告中的内容应力求全面、完整,保证专项资金使用的相关内容有理有据,各种信息真实可靠,此外,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大胆的披露,同时披露对象应明确化,避免避重就轻。完善审计管理,为财务验收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科研课题财务验收中存在的问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财务验收工作的准确性,造成不同项目财务验收之间出现不公平,对此需要重视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完善。不断促进科研课题财务验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徐扬.建设项目环保验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J].能源与节能,2014(01).

[2]郑胜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5(01).

[3]张玲.企业财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科技成果;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7-0008-02

高校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庞大生力军,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呈大幅度增长,不仅增加高校收入,也提高了高校科技水平。但在科研经费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认真分析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 高等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科研立项缺乏创新性,重复不实

近年来,科研事业取得了较为稳健的发展,但是真正取得的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却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科技工作评价体系是一大绊脚石。目前,高校科研评价通常是以论文和著作数量的多寡及科研经费的多少来衡量教师的科研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是潜心从事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始或集成创新研究,而是想尽各种办法找关系争项目,这样致使科技项目课题孤立、目标分散、技术水平低,不能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实现理论上或技术上的突破。同时,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科技计划信息共享,许多项目“换汤不换药”,多头申报现象仍然存在,这也导致经费投入效益低下。

2 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

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主要有几个难点:其一,科技研究具有探索性和不确定性,由此决定其工作量和所消耗的费用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在事前对科研课题的经费进行非常准确的估算。其二,编制人员的专业局限性,科研经费预算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编制,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大多是某研究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对经费预算的严肃性认识不足,对财务预算方面的知识缺乏,因此往往凭经验估计,宁多要勿少报,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工作随意性大、科学性较差。其三,财务人员参与低,虽然财务人员也参与预算的编制工作,但由于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不了解,对预算编制工作指导和监督缺乏力度。

3 科研项目在审批环节可行性论证不够、审查不严、监管同一

多数项目负责人为了项目而项目,而对其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应用条件缺乏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预期目标虚高定位,主观夸大项目预期目标,效益指标预测失真。评审部门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条件考察不细、要求不高,对项目缺少深入客观的调研。评审专家与中介机构在参与课题评审中责权利不明晰,本应与项目无联系,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造成评审专家在整个运行中起到了许多不应该起到的作用。

4 科研项目经费拨款下达不及时

由于科研项目的管理主体分别由科研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来担任,由于科研项目年度计划和国家年度财政预算之间存在时间差异,就会导致科研主管部门要求课题正常开展,甚至到了中期检查的时候,财政部门的科研经费还没有拨下来,接近年底,经费刚拨付,就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使用完毕等,导致在课题开始需要投入科研资金的时候没有经费,到年底又要突击使用经费。这些现象的存在加大了课题经费的使用难度。其原因主要是政出多门,主管部门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造成的。

5 科研经费支出存在套取现金、虚假支出、重复购置设备等问题

原因如下:财务人员在审核科研费用时只能对发票、单据的合规、合法性进行审核,而其经济事项的真实性难以确认,只能靠课题负责人把关并予以签字确认。在设备购置上,由于同一单位内部缺乏统一协调,课题组自行采购,出现设备重复购置,造成设备闲置浪费,利用率低。课题组通过外协费名义转移科研经费,逃避监管,从而套取科研经费。

6 结题不结帐,结转结余过大

由于部分课题结题后经费结余长期挂账,不利于学校对课题的管理,也助长了乱支滥用课题经费现象的发生。

7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障碍,“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我国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的80%转化率和30%的产业化率差距甚远,科技对经济的贡献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高校存在着轻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导致大量科研成果在研发之前没有相应的适用推广对象,更不会谈形成产业化的条件。横向科研虽然具备市场应用前景,但是横向科研针对性强,成果应用面过窄,只是应用于委托单位,因此,除委托单位使用外,就难以推广和再次转化。

二 如何解决问题

1 科研管理部门要树立质量先行的观念,引导鼓励研究人员从事创新性、原创性的研究

项目立项要杜绝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不偏重资历和名气,充分发挥有潜质青年教师的积极作用。青年科技工作者有着旺盛的精力,具有活跃的学术思想和勇于创新的胆识,但他们缺乏科研水平、学术声望的积累,很难独立申请或承担科研项目。此时高校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障,协助他们在科研活动中取得突破,培养学校科研的后备力量。

2 建立预算评审机制

为了保证科研课题预算的真实、准确,必须建立预算评审机构,对其预算进行评审,审查其健全性、真实性、统一性、有效性,找出其中的冗余与问题,督促其调整纠正,使科研课题预算的编制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其编制水平和质量不断得到规范和提高。同时,还要抓住机会广开渠道,增加政府和社会对科技的投入,力争实现科研的预期效益.

3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和激励机制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技术转移和扩散的桥梁,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纽带。首先政府要积极引导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技中介管理体制和机构法律组织形式、运行模式与机制,加强中介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技术市场的发展;加强全国技术市场合作网络,积极吸引信贷资金和风投资金对科技成果的投资;通过扶植、培育和规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使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跃上新台阶,推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

在学校局域网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连接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课题负责人以及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由科研部门将科研课题名称、下达经费单位、研究期限及经费预算方案等信息录到课题负责人名下;财务部门负责将收到的每笔收入、发生的每笔支出明细录到每个课题中;课题负责人通过密码可在网络上查看自己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结余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各职能部门可通过该网络平台及时快速地获取准确、完整的科研课题有关信息,达到管理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5 加强科研项目结题结账管理

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项目合同规定的时间开展研究工作,项目研究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及时办理结题手续。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每年应定期将结题项目的有关信息通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协助项目负责人核对经费收支结余情况,如实填制经费使用报表。对项目结余经费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避免应结未结科研项目越来越多,长期挂账现象。

6 改变不合理的高校评估机制和教师业绩评价制度

对高校的评估指标应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学水平、科研实力、师资力量、各项硬件设备的质与量、财源、就业率、历届毕业生的成就和声望、同行评价等,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目前高校的评估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自己主持的,从长远和国外经验来看,应由公众、社会、学校及政府均认同的权威评估机构来进行,才更能体现公平、公正。

7 切实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

科研经费被滥用,早已不是新闻,但在一系列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的办法出台后,问题还是频频发生,这说明,科研经费的监管仍然没有真正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为了确保科研资金安全并合理使用,审计、财政、科技和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及经费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防止科研经费使用违反预算管理规定,以协作费、劳务费等虚假名义外拨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形成资产流失等问题。对违反科研管理规定、造成学校经济损失或损害学校声誉的,坚决予以惩处,挪用、贪污受贿触犯刑法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兵,李正风,崔永华.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1(7).

[2]汤学军.科研院所课题经费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6).

[3]李辉.提高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质量问题的探讨[J].

石油科技论坛,2013(4).

[4]尹刚.高校科技项目立项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长江教育,2008(11).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 报销流程 优化改进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98-02

一、传统科研经费报销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现状

科研经费是指用于解决特定的科学技术方面问题产生的经费,分为按预算批复管理的纵向经费和按合同约定管理的横向经费。不论是纵向经费还是横向经费都必须遵守国家和依托单位相关办法和规定,合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探其自身特点,有别于行政经费,不能趋于行政化管理,要结合科研业务自身特点从科研业务本身特性出发管理和监督。近年来,国家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大,有力保障了各类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但科研经费在使用和管理上也日趋出现了很多问题和漏洞,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成效。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从机制和管理方法上变革迫在眉睫,而制定切实规范及灵活的报销审批程序则成为必然之举。

(二)传统科研经费报销流程及存在的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必须尊重科研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必须有利于激发和保护科研人员的创造力,作为国家财政组成部分的科研经费的支出又必须符合公共财政的使用要求,必须接受政府监管和公众监督。而传统科研经费报销流程不管报销项目内容统统“胡子眉毛一把抓”处理,不论什么项目,什么内容要么规定全部“先批后审”即科研项目负责人或者单位负责人先审批报销单再交由财务部门审核付款;要么规定全部“先审后批”,即财务部门审核完报销单后交由科研项目负责人或者单位负责人审批,之后再交由财务部门付款。两种方式都缺乏相应业务部门的会签,业务实质不能如实判断,对于具有特定性质的科研经费来说势必会带来很多问题。

1.从科研经费管理上看。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科研活动密切相关,有些科研费用报销适合先批后审,而有些则适合先审后批,因此不能统一处理,一概而论。比如咨询费和劳务费,科研人员召开科研讨论会或验收会等邀请相关专家评议支付咨询费,通过签字单据作为报销依据;又或科研人员进入偏远特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支付给当地农民或牧民搬运或开采或运输的劳务费,无法开具税务发票,则只有通过照片、第三方证明、身份证复印件等形式作为支付证明等等,这些若采用先审后批则会计人员无法把握科研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只有科研管理部门根据科研工作安排和进展等方面鉴定并衡量确定科研活动的真实存在后,再由财务部门审核,就保证了报销业务的真实可靠。而又比如差旅费、出国费等费用,就完全适合先审后批的方式,出差补贴的计算,出国费用汇率的计算等都极易出错,若有财务部门先行审核更改好数额再交由相关领导审批就避免了找相关领导反复签字的麻烦。

2.从内部控制角度上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科研经济活动管理水平。而合理设置报销审批各环节,就必须明确权责分工,细化控制流程,然而“先批后审”过分强调了科研主管领导的决策集中权,“先审后批”则又将经济责任过分依赖于财务人员的判断,两种方式都过于片面,不能体现出其他各个部门,各个职能环节对于经济业务的责任性,都会导致内部控制的缺失。

3.从预算规划安排上看。由于科研活动自身的特殊性及实际发生的不确定性,科研经费从预算的编制到预算的执行都是科研经费安排的重要依据,而报销环节更应紧密围绕预算执行开展,保障科研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先审后批”或“先批后审”都没能做到全面的稽查控制,没有专门人员把关,在报销过程中都很容易放大预算开支范围,或变更预算内容,任意开支,使预算缺乏束缚力。

4.从优化报销程序上看。当下科研经费管理条目过多过细,过于复杂的报销流程对科研人员来说无疑增加了科研以外的负担,使他们难以把时间精力全部用于科研之上,财务的管理与办事程序应当为科研服务,为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助力,因而优化报销程序势在必行。

二、改进后的科研经费报销审批程序

(一)改进后的科研经费报销流程图

(二)改进后的科研经费报销流程简述

报销人准备报销原始发票及相关附件单据,填写报销单科研课题组审核(若为差旅费/出国费则由审核会计事先审核过再交由科研课题组审核,若为预算内费用根据业务性质由资产条件处/科技处/外事部门相应分别审核,若为预算外费用则不予报销)根据报销费用金额的大小找相应分管财务领导/单位负责人审批最后财务处审核付款。

改进后的科研经费报销流程并不是将报销手续由宽松变到从紧,而是从报销本质出发,实事求是地还原科研业务本来面目,以最简练的方式全方位呈现科研业务过程。

三、改进后的科研经费报销流程的好处

(一)提高了科研经费管理的切实性与灵活性

科研人员根据具体实际报销业务选择相应的报销流程,避免了以往统一程序化的没必要的环节手续。同时科研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理性由科研课题组事先核实把关,首先就确保了科研报销的可靠性。同时报销单据填制的正确率也大为提高,如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等由会计人员事先计算准确交由科研人员再去审核签字则避免了科研人员反复找领导签字的苦恼,不仅节约了科研人员的报销时间也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促进了单位内控体系的完善

改进后的报销流程融入了会签审核方式和授权审批方式,体现了全员参与的特点,从报销的风险点出发,加强控制,科研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各个节点环环相扣,相互监督,权责分明,降低了财务管理风险,为科研经费的安全和完整保驾护航。

(三)保障了预算规划的合理性

改进后的报销流程严格将报销审核程序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由科研课题组审核,属于科研项目预算内的经费支出予以报销,预算外的费用开支超范围、超数额不允许报销,有效保证了费用支出的合规合理性。其次,通过多级部门审核也增强了单位财经纪律观念、合规用款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了单位预算的执行力度及预算执行质量使预算约束力有效体现,营造了单位良好的预算控制管理环境。

(四)促使了报销程序的简约化

过于繁琐的科研经费管理让科研人员将精力与时间都耗在了无谓的管理程序和要求上,而管理的实质是为科研服务,服务的目的是提高效率,不能让经费报销难制约了科研人员科研积极性,精简掉繁文缛节的程序让报销流程更流畅更简约更容易操作,真正做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 储长应.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报销审批程序的优化.2011

[2] 梁丽香.谈优化事业单位财务报账审批流程.财会月刊,2012(14)

[3] 刘巧兰.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会月刊,2005(1)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研纵向课题 经费预算科目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审计

中图分类号:F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35-02

随着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科研投入不断增加,科研课题数量及经费类型也种类日益增多。如何使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与会计成本核算科目合理有效的结合,即做好科研经费的合理有效执行又在实际运作中符合《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成为在编制科研预算、执行科研预算、完成财务决算、达到项目验收审计合格的重要环节,给纵向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和核算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管理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弱化

近年来国家国力的提高,国家对科研的投入日益加强。每年申报各类科研项目、项目立项、获批科研经费是科研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创新、有热点、有前景成为申报项目的重要关注点,相应的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合理、执行中符合会计核算制度投入的精力和思考不足;在获得立项批复,得到经费后的项目执行过程中,经费执行的合理、符合会计核算科目的要求时常常遇到问题,出现项目预算没有列支的项目,在实际科研实验过程又必须开支,产生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脱节,降低了经费整体使用效益。

1.2 科研纵向课题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协调力度不足

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隧道视野”影响对科研经费全面管理的效率。在项目申报、立项中科研管理部门和课题组更关注的是课题选择、资源开发、项目设计,重视申报、立项的成功率,课题的技术质量;在经费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及核算人员并不了解项目申报的过程、课题技术指标,只能按部门从各自的角度来管理,只照财务政策规定的原则和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形成了:科研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靠核算人员进行整体理顺和协调力度不足。

1.3 科研纵向项目预算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难点

第一,科研纵向课题和经费预算,主要是科研管理部门与科研课题组人员根据科研实验条件资源的配置及课题需要,预测、估算的基础上编制,财务人员及核算人员并没有参与编制,使项目经费与会计核算科目从项目预算开始就存在差异;第二,科研工作存在着不确定性强,不能像其他工程和生产产品一样有规范遵照,能比较准确地预测进度和制定预算;第三,有些科研项目批复经费时,不会完全批复申报的预算经费,需要有自筹资金配套。

会计成本核算:经费到位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和核算人员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对每一笔发生费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审核,在满足会计科目要求的情况下与科研项目预算相符的达到执行项目预算的目的。

科研纵向课题在运作管理过程中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决算、审计验收、申报成果、专利等环节。在预算环节,课题组科研人员按照预算科目体系申报经费支出项目;在预算执行环节,财务人员使用的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在财务决算环节,财务核算人员与课题组科研人员协同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中按照科研预算体系将支出成本分类;在审计环节,审计人员为了弄清楚科研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详细内容及符合法律法规性,掌握科研预算、决算与实际支出的差异,就要在科研预算科目体系与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之间困惑地反复切换。

2 改进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科目管理与协调措施

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从项目立项、项目执行到项目结题、验收全过程的管理。项目申报时按照相应的项目经费申报政策指导制定项目预算;再根据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准则与项目批准计划书监督科研项目的经费执行过程;在项目验收结题时对项目经费进行合理规范的处理。

2.1 创新科研管理体系,加强科研纵向课题管理

针对科研项目多,纵向科研经费来源不一,预算科目不同的特点,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协同项目课题组及核算人员共同组成纵向课题经费管理架构体系,从项目申报、立项源头开始,编制既符合科研项目预算要求,又不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可行的预算。

2.2 规范项目预算的编制

科学的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构成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为了充分解决科研项目技术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对脱节的问题,在项目立项时就加强项目经费预算的管理,使经费预算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科研管理部门在指导项目组科研人员填报项目申请、将立项思路表达出来的同时编写科研预算科目过程中能有财务或核算人员参与一起制定。首先科研项目课题组成员从专业技术角度上建立科研项目的任务及目标,根据历史数据分析,设置环境假设,确定限制因素,协调限制因素,最后产生项目的基本预算;其次财务部门或核算人员根据国家的财务相关法律、法规,从财务管理制度的角度为项目基本预算提出指导和修改建议,特别是项目预算支出中的支出类别及额度的合理控制。在考虑到项目研发不确定性、专业性留有适当的调整和追加范围。

2.3 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科目管理体系的具体比较探索协调办法

(1)科研纵向项目预算科目。

目前在研发中的纵项科研项目可以分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973、863)及科研支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院所技术开发项目;重点新产品项目;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技术攻关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军品配套项目;省部产学研项目;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等仅项目分类就多达十多种,经费来源也各不相同。在做项目预算时的要求也有区别,那么如何掌握好政策法规,合理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就愈发显得重要。

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科目规定支出预算十二个科目,名称及反映内容为: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交流与合作、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等。

(2)会计核算科目。

国家对科研项目的预算科目进行了规范,对科研项目支出的会计核算科目还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承担国家项目的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级次或管理模式不同,执行的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也就会与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产生差异,在项目执行、项目财务决算、项目验收和审计过程中就要反复进行不同科目的切换。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按会计准则规定: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材料费、水电燃料费、设备购置费、差旅费、修缮费、养老保险、业务招待费、其他业务费、劳保用品等。

(3)比较与协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科研纵向课题国家项目的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名称及其所反映的内容,可以看出某些对应关系:①国家项目预算科目的名称与会计核算科目完全相符(相同关系)差旅费、材料费;②名称不同内容相符(基本相符)燃料动力费;③一个会计核算科目对应多个预算科目:设备购置费对应设备费、设备管理使用费、租赁费、修缮费;其他业务费对应劳务费、研究生培养费、国际交流与合作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会议费、专家咨询费等。

可见,在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之间既有相同可以完全对应的科目,又有基本相同,名称有别,内容基本一致的科目以及包含多项目的科目。在执行科研项目预算过程中有效地区分好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合理地将会计核算科目中的“其他业务费”项拆分合理,对应上科研预算科目的要求,才能在科研项目财务决算、审计验收中顺利通过。尽可能地减少审计师审计过程中的困惑切换。

(4)发挥三级核算会计优势,合理设置科研项目执行科目。

针对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体系与会计核算科目体系的区别,结合各类纵向科研项目预算科目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科研成本核算科目,每月根据会计核算科目总账,统计汇总编制符合科研预算科目的要求的专题成本帐,跟踪科研预算执行进度,根据经费执行进度情况,提醒科研人员在下一步科研预算执行过程中经费支出的针对方向,做到科研预算执行进度与科研项目试验进度保持一定的同步,使的科研预算科目有效地与会计核算科目相结合。尽可能地提高预算管理有效性和科研效率,特别是在科研项目预算执行及中期审计检查过程中极大地方便了按照科研预算科目进行经费支出的统计,提高了科研效率和财务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5)借助现代科技,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为科研预算执行服务。

在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以软件、硬件、网络、通信、多媒体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管理、生活的各个领域,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与科研预算科目、会计核算科目有效结合,共建一个高效平台使得两种核算科目得到相符、相容,实现既满足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的要求,又符合会计核算科目、会计制度的法规、制度实现双赢是势在必行的发展道路。

3 结论

(1)科研纵向课题课题种类多,渠道多、经费类型多,科研预算科目各不同,在执行预算中如何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有效衔接存在差异。

(2)合理认识差异,掌握国家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支出规则,运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法律法规,探寻有效解决途径,减少项目计划执行、中期检查、审计、财务决算的困惑。

(3)发挥三级核算优势,建立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支出与会计核算科目有效结合平台实现科研项目经费执行与科研开发进度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 蔡斯.运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医院; 科研; 中期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45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078- 01

1 前 言

医院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包括3个环节: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前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申请书的撰写辅导、评审和组织申报。中期管理主要是对在研项目进行检查、监督和阶段总结,在此阶段,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繁多,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①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提供课题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对其一切经费开支进行监督,并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审批大型仪器设备采购支出、国际交流与合作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②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以确保研究质量和控制时间进度为关键因素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与监督检查机制,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后期管理则是对已完成的课题组织结题、或专著出版、成果申报以及被引用情况的信息收集、分析评价等工作。三期管理在科研课题计划管理中处于同等地位,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由于科研课题前期管理的结果可以中标课题的数量、等级、经费来定量衡量和显示,后期管理的结果可以专利、成果奖的等级、数量,成果转化获得的经济效益等定性或定量指标衡量和显示,这些指标相对客观、直观、容易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容易被大家认同。而中期管理注重在管理过程而不是管理结果,因而经常被忽视。下面本文就医院科研中期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2 加强医院课题中期管理的措施

2.1 对考核结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 激励措施。① 给部门和课题组发组织奖;② 给课题组增加配套经费;③ 在同等条件下给课题组成员优先申报课题;④ 在课题申报前优先预资助课题负责人;⑤ 国内外进修、培训、参加学术会议课题组成员优先;⑥ 评优、评奖、晋职、晋薪等优先考虑。

(2) 处罚措施。① 如因外部原因而非课题组本身问题,应分析原因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允许课题继续进行并赶上进度,此类课题的后续过程要重点关注,随时跟踪;② 因课题组原因而进展缓慢的课题,要延缓拨付下一阶段经费并督促其加快进度;③ 因课题组负责人不能有效组织课题执行的应果断向课题组织部门申请更换”课题负责人;④ 因课题组原因课题确实无法继续或长时间延期的要及时终止执行课题,避免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对课题的主研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处罚,如几年内不许申报课题、评优、进修培训、晋职等。

2.2 实行项目负责人制

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是做好项目中期管理的关键。项目负责人,从早期课题申请书的撰写到项目的具体实施,直至最后结题报奖,都接触着自己的课题,如他们能对课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不仅可提高科管部门的效率,更能保障课题按时保质地完成。①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负有全责。项目负责人对完成项目任务承担法律责任,要严格完成规定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指标,按时提交有关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中期检查和考核,按时结题验收,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并要接受归口部门的信誉评估。②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享有全权。项目负责人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经费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包括用人权、经费使用权、计划执行权。

2.3 加强科技人员的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中期管理的重要内容,项目管理中的学术交流有2种:① 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通过研讨会,了解项目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了解最新的研究方法,吸取有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检验项目组本身的研究水平,以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② 项目组内研究进展的交流和研讨。项目组成员各有分工,各成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思维方式各有不同,研究方法和角度也有多样性。项目组成员互相交流各自掌握的文献资料,了解其他成员的研究进展,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科技人员的学术交流,既能提高成员的学术水平,又可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2.4 加强课题经费的管理

课题经费是保证课题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合理有效的使用课题经费不仅能保证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更能很大程度地提高科研效益。目前,对课题经费的管理主要采取的是课题开始前的经费全额预算和项目完成后的经费使用情况审计管理模式。首先要建立健全课题经费使用的规章制度,使科管部门和科研工作者均有章可循;其次是进行课题经费预算时,应细化科研支出的具体内容,并进行分阶段评审,上一阶段课题的进展情况和费用的评审情况将对下一阶段的经费划拨产生影响;最后是加强财务、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在其间建立一种有效的反馈机制,防止课题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不相符情况的出现,也方便针对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也应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经费使用方式一定的灵活性,做到松紧适度,宽严相济,充分发挥课题负责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助于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第7篇

摘 要: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考核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工作,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阐述了科研专项经费的特点和对其绩效考评的意义,分析了绩效考核的现状,尝试以量化指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操作简便的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和促进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关键词 :高校科研专项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高校科研专项经费是具有规定科研项目或者其他特殊用途的非偿还性专用经费,是为扶持高校进行科学研究、探讨新进展的资金,也称作项目经费。其最大特点是专项核算、专款专用。从资金来源划分,有中央财政持地方高校发展的科研专项资金,上级财政拨付的科研项目经费,校内安排的专项资金和横向科研课题专项资金等。从内容上分,包括重大项目专项、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重点科研课题专项、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等进行研究所需资金等。高校科研专项经费是高等学校的主要经费来源之一,随着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高校专项经费在总预算经费中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做好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估研究和绩效考核,不断提升其使用效益,就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的重点,同时也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的特点及绩效考核的意义

一般来说,高校科研专项经费是由国家相关部门经过审批核实,再经由财政部门拨款给高校的专项费用。首先是要投入到指定项目上,必须是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并要在财务上单独核算,项目完成后要结题上报;其次,科研项目的实施不但是为了满足规定项目研究方向的需要,还要综合考虑高校教学、科研及总体平衡发展的利益;同时还要按照项目申报的要求,圆满完成规定的研究任务;最后科研专项经费还要接受国家相关监察部门一定的监督。

十一五以来,高校的科研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承担的科研项目大幅增加,囊括了一半以上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为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高校科研队伍不断壮大、优秀成果大量产出、获得约三分之二的国家级奖项等。科研所取得的成就是尽人皆知的,若能对科研专项经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科研人员注重项目研究效益,及时调整研究方向,提升科研项目研究的进度与准确度,创造更优秀的科研成果。同时,完善的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还有助于平衡科研专项资金投入与产出效益,促进高校事业的快速、稳键发展,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的全方位发展。

二、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的绩效考核现状

由于高校科研专项资金管理特别是绩效考核评价还处在探索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表面、轻效益,重微观、轻宏观的问题,高校往往重视科研经费的申报,不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范围执行,使用目标不明确,缺少对项目预算执行的追踪问效和绩效考评体系,造成了专项科研经费所体现的效益不能很好鉴别。

1、绩效考核观念淡薄。每年高校通过对科研项目的成功申报,上级财政部门要下拨大量的资金,用于完成科研课题。但是很多高校对于这些科研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科研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观念不明确,项目预算与结算审核严重脱节,甚至出现了部分经费被当成了科研人员福利费的现象,有些科研项目已经完成任务,但由于经费有结余,不及时结题而导致经费的浪费等等。不仅造成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使用效益低下,还给腐败行为有漏洞和空子可钻。目前高校对科研专项经费的绩效考核观念比较模糊,评价的标准主要停留在专项资金的配置状况,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的表现,科研的学术成果完成情况等水平上,忽视科研项目绩效考核管理对学校整体发展壮大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2、绩效考核标准单一。科研人员运用科研专项经费会形成很多种成果,一般有科研发明,科研奖项,学术报告,论文,专著,专利等。高校专项预算管理存在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情况,面对如此复杂的预算管理和经费使用情况,种类丰富的成果,往往采用完成其中一项指标任务,作为统一的绩效衡量标准。用这种简单的单一指标对不同的项目执行效益进行评价,忽略了各学科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研究上的不同,以及同一单位不同部门在教学模式、行政管理上的不同职能特点,形成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全面。因此,要准确评定科研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对不同科研成果区分对待,采用公正科学的手段进行绩效评价,才能不断提高专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3、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从现状看,很多高等学校缺少一套科学健全的基本专项经费绩效考评体制,绩效考核目标随机而定,或只是被动应付上级部门下达考评目标和要求的检查为目的,不能对学校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进行完整的反映,更谈不到发挥专项经费考评在高校教学及科研中应有的作用。绩效考评结果并未与单位拨款和职称考核等具体情况挂钩,这就逐步淡化了绩效考评的重要性,从而降低了科研人员参与绩效评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还会影响高校教学质量,也不利于高校培养尖端科研人才,更不利于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三、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考核指标的构建设想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要建立健全鼓励创新、体现实绩的科研绩效管理机制”的要求,对科研专项经费的绩效考核,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科研、人事、财务、审计等部门相互配合组建科研绩效考评小组,对科研项目执行的质量、进度,科研成果的大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均以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方式进行相对客观量化的估计,同时还要参照科研专家、权威学者的系统考评意见,综合确定量化的科研专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笔者设想,绩效考核的量化指标从投入、产出、效益三方面,建立三级指标体系进行考评(如表1)。

1、科研投入主要考核人财物的前期投入情况。一般是通过对科研获得的财务预算数据和科研所需的前期软硬件配备状况,进行逐项分析得到的评价指标。项目预算资金的投入主要通过在上级对申报的项目层层审批下达后,资金到位率和资金下拨的及时程度来反映。资金到位率是指按预算拨付的项目资金与计划使用资金的比率,衡量该项目是否按照上级批准的课题研究方案要求,足额到位项目研究资金。资金下拨的及时性是指项目批复下达后,科研专项资金以及配套资金能及时到位的指标,用于考评预算资金是否按计划拨付的及时程度。

软硬件配备指标主要衡量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状况,由科研设施的投入程度,进行研究所需参考的图书及专业资料的丰富齐全,是否有足够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研究等项指标来反映其投入情况。主要考评购置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图书、专用资料等为完成课题而投入的设施,与项目建设目标的相关性,价格的合理性、专业实验档次的高低以及满足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实用性,配备科研人员结构的合理性。

2、科研产出主要考核预算支出的情况和项目完成的质量。一般是通过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科研产出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等指标来反映科研的绩效。考评预算执行与上级批复下达的经费预算是否相符,财务资料是否完整合法及会计核算是否准确,即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制度要求的符合程度以及财务数据和报销资料的真实程度。考评科研产出的产品,主要包括发表的论文的质量,根据科研课题成效出版的著作及教材的权威性,取得的课题专利权及科研成果获奖的等级等。

3、科研效益主要考核通过项目的科学研究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这项指标是考核的重点,所占分值最大。

(1)项目的经济效益包括:教学科研经费逐渐增加和课题的深入研究,促进了学科建设壮大和研究能力的提高;通过实验室研究技能的开放以及设施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研究的浪费和设施的闲置;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校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课题研究的试点实施,扩大了科研实验的影响,提升了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壮大了科研队伍,对于同类型实验起到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等。

(2)项目的社会效益包括: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对相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主要是走出去对与研究有关或相似的目标进行技术指导和传授经验等;通过多种科研服务的形式,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带动相应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强盛,为社会发展与进步创造更大的效益。

四、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考核的运用

高校每学期结束前,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组织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员对照上表中的绩效考核评估指标,进行测评打分。分值在80分以上的为绩效高、课题完成好的项目,可以作为学校考核评比和申请新项目的优先条件;分值不足60分的为绩效差、课题完成差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要深层次分析原因,找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差距,并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通过测评打分,使科研人员明确在项目资金的执行上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尤其是在产出效益方面更要进一步努力,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绩效水平。

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是衡量检测评价科研专项资金有效性的量化手段。选择设置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评价指标,对科研专项经费进行绩效考核,能够促进科研人员自觉从立项、实施、资金使用,到完工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调整资金使用方向,逐渐完善专项支出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达到不断提高科研专项资金产出使用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晓芸,高校实验室专项资金评价指标的设计与应用,[J] 教育财会研究2014(2)20-23.

[2]张利民,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新智慧·财经 2014(6)61-63.

[3]李树坤,关于高等学校科研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的研究,[J] 经济师 2014(6)125-126.

[4]韩东海,高校科研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J] 教育财会研究 2014(4)28-32.

作者介绍:

庞燕珍 (1958-),女,汉,山西晋中人,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研究。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第8篇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加强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与国家科技体制、财政体制以及相关政策适应的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科研单位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依据《会计法》、《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财务管理的方法,对单位的业务活动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维护财经纪律,使单位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但当前,科研经费在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科研经费管理力度不够;科研经费不规范,非科研性质的开支占较大比例,开支范围较大;财务审核把关不严,经费使用效能不佳等。要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主要应抓好以下环节。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日常操作和管理制度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充分体现本单位的特点,需要制定制度的唯一标准。制定制度要讲究系统和配套,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相互矛盾。科研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首先提高内部竞争能力。为此,必须建立单位内部相适应的核算和指标体系,对科研部门、开发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适应单位内部运行机制要求,利于推行和落实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以利于在单位经济活动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督。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信息真实着手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审核把关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审核发票要严格,发票名称要实事求是,数量、单价要填写齐全,要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开支,召开会议必须提前上报会议计划,经批准后予以报销。科研经费计划内预算开支,要严格计划列支,对拨入的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二、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加强收支管理科研单位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编制单位预算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对合理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要共同研究,合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考虑到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收支。

(二)按现行制度编制上报的预算,满足了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要求,但对执行单位来说,就显得不够具体,缺少可操作性和实际管理价值,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管理的需要,设计一套表格,编制出一套分部门、分项目、分期(按月按季)的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内部财务收支预算,以利于在日常的财务收支中掌握执行。编制预算之前,应正确分析上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清理核实各项基础数字,正确划分收支项目,按照管理要求,按部门、分项目编制出按季分月的财务收支计划。

(三)单位内部预算一经核准,即进入实施阶段,各部门对实施财务预算要作为一项经济性工作来抓。其次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调节经费构成比例。财务部门要定期分析考评,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注重财务分析,发挥辅助决策职能作用

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是在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了会计资料与数据,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科研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

(一)通过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数据,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职能,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加强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满足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经费的收入及支出情况、资金的运转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财务收支情况分析,分析其是否合理恰当,收支效果如何,收支是否相适应,并且通过与上年同期经费收支情况的比较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分析各项经费收入的到位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分析各种经费开支的增减幅度和数额以及开支进度,对其进行控制,保证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