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安全风险识别

公共安全风险识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公共安全风险识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安全风险识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公共安全;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64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103- 02

0 引 言

当前社会进入到一个利益结构多元化,利益差别扩大化以及利益关系显性化的转型时期,社会的迅速变迁和发展使得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甚至“高风险”的社会,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直接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社会公共安全预警机制是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突发性事件(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一个子系统。目前我国学者对公共安全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公共安全的治理方面,大多偏向研究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缺乏专门针对社会公共安全的预警机制新设计。本文主要思想是设计一整套系统的公共安全预警机制,为我国社会公共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有效地提高公共安全管理的水平。

1 社会公共安全预警机制的设计

社会安全预警管理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工作[1],传统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是由预警信息搜集子系统、预警信息分析和评估子系统、危机预测子系统、危机预警指标子系统、危机警报子系统、危机预控对策子系统等6个子系统构成[2]。由于社会公共安全的特殊性,本文对社会公共安全预警机制设计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1 风险源追溯机制

风险源追溯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可能发生的自然风险源、人为风险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风险源进行溯源分析。社会公共安全预警管理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社会组织联系本部门本单位本组织的工作和发展实际,及时准确地发现社会中公共安全隐患和风险源。同时进行信息收集以便准确及时地预测到可能发生危机的征兆,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和控制。

1.2 动员保障机制

政府的相关单位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畅通信息的渠道,成立国家门户网站,提供专门的信息服务:建设单一、便利的公共安全管理信息网站。最后实行预警信息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汇报制度,让广大公众参与风险防范工作,进行各种演练(如安保反恐演练、平安志愿者演练)和风险防范的宣传活动。

1.3 监测预警机制

对各种因素和安全问题的表象分级(风险等级)、分类(不同人群)、分区(不同区域)实施严密监测,及时掌握社会公共安全变化的一手材料。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检测手段,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因素和表象进行监测,预测其演变、发展和趋势。加快交通、公共、气象、市政、环保、地震等专业部门的数字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明确规定各层级汇报公共安全信息的时间期限,以及特大的公共安全问题的特殊汇报方式和责任的追究机制。

1.4 分析评估机制

首先是环境评估,对可能或已经引发危机的经济社会环境进行评价和预测。其次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和评估,掌握客观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敏锐地察觉环境的各种变化,当出现不利因素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趋利避害,各部门及时识别评价组织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外界和内部的不确定性因素,观察、捕捉组织出现公共安全问题前的征兆性信号,及早进行必要的防范,也要确保组织的薄弱环节不会转变为危机。

1.5 会商决策机制

应急决策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先导[3],会商决策在公共安全预警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涉及公安、消防、交通等各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各机构针对各类安全相关部门进行会商,讨论相互协作、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全面有序地展开社会风险防范和社会安保。横向的各部门之间以及纵向政府间直接的协调配合方面要做到衔接,以最优最有成效的会商决策来管理公共安全。

1.6 指挥处置机制

整合各部门各支应急处置力量,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开展实战演练,尽快建立应急与预警管理合一的常设机构,其主要的功能是社会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在平时发挥预警预报、监测监控、专业咨询、安全教育和业务指导,制订危机应对方案,协调各部门、机构的应急处置,针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权威的调配资源,在安全事件处理完后发挥协调相关部门的作用,

1.7 沟通监督机制

社会公共安全预警管理各相关部门分别就相关措施与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构沟通与交流、提出预警和补救意见和建议,确保各种信息真实、及时、准确,并按时间节点向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机构送报相关材料。各公共安全管理部门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共享,并对每个部门是否履行职责相互监督,确保整个预警系统的活力,遇到险情能够快速做出反应,沟通监督机制是提效的机制,也是内部纠错机制之一。

1.8 反馈审核机制

公共安全风险识别范文第2篇

人脸识别技术近年来发展已呈井喷之势。2012年,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市场份额为16.7亿元,而短短三年就猛增至75亿元,据估其未来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在9月初举办的杭州G20峰会上,人脸识别技术在大会的安保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那么“刷脸”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相对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其他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人脸识别可主动获取人脸图像信息,识别速度快且准确,整个“无触”式的过程完全不会被受检测个体察觉,这将更利于快速高效地识别获取所需的信息。同时,人脸识别的精确及安全度也是其独一无二的优势,人脸作为人的活性特征将难以被复制或伪装,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大被识别者试图蒙蔽识别的难度,保证识别结果的可信度。

然而人脸识别现阶段并不足以规模化推向市场。例如,目前的手机制造商在生物识别解锁的选择上仍更倾向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的弊端在于当人的面部表情、识别角度、光照等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其识别准确率无法保证,这无疑降低了用户体验。另外,人脸识别技术会引发对隐私泄露的担忧,Facebook曾在2011年推出自动识别照片人物的功能,使用户能更加方便地为亲友添加标签。这一功能因为存在侵犯隐私的风险,遭到了爱尔兰数据保护机构的抨击。人脸识别的大规模应用必然也绕不开这个问题。

面对传统的识别方式和其他生物识别方式的双重竞争,要全面迎来“刷脸”时代,人脸识别技术亟须“补短”。一方面,继续努力突破技术瓶颈,提高在非正常环境以及条件下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另一方面,可将发展侧重点集中于公共事业上,例如公共安全、交通枢纽、大规模考场的身份识别等领域,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其高便利性、高精确度的优势。同时,在人机交互设备上,更是要投入精力研究人脸信息的保护工作,以取得用户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信任和依赖性。

人脸识别技术是个人及网络信息安全的里程碑,若是能解决其现有的技术瓶颈及潜在隐忧,无疑会给人们带来便利、稳定、安全的身份识别方式,这将会对维护网络安全、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

公共安全风险识别范文第3篇

责任如何落实

对于亲临青岛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现场指导抢险工作,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吴宗之认为,这可以说在近年来所罕见。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要做到“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并要求要“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对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建设、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都非常重要。

吴宗之认为,凡是责任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其共性、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管理系统失效,非一人之责。为什么管理系统会失效呢?原因是我们企业的管理者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在这样一个思想指导下,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根本得不到重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13年6月3日发生的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企业的安全基础设施存在违规现象。另外,从最近几年乃至几十年发生的一些重特大事故来看,伤亡人数多、损失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

吴宗之对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设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和素质,落实全员责任;以班组、岗位为中心;以作业场所为监管重点;以风险管理为科学方法;以标准化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本质安全化为目标;培养先进安全文化。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了企业安全责任亟待重视的问题——风险管理。他介绍了与风险管理相关的一个国际标准:ISO31000《风险管理的原则与实施指南》,提出,风险应该通过规范的、机构化的流程进行识别;应该有适当的技术,对每一种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分析;必须有一种方法,按重要性对风险进行排序,划分出风险管理的优先次序,作出比较合理的处置风险决策;充分考虑人和文化的因素,使人们能够在现实中予以实施。风险控制的最好方法就是全社会风险意识的提升,最终形成安全文化的境界。

风险如何防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在会上介绍,我国将在“十二五”时期,初步建立全流程、全系统、全体系互联互通的国家应急平台,而且会和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模式相吻合,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与国外的应急技术相比,我国的应急平台总体架构提出了事件链、预案链的综合预测预警,这在应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时是非常高效的。但我国在多灾种模拟技术方面,明显落后于国外一些国家,尤其是在风险隐患的识别、风险源监测、综合风险评估、应急资源的调度与配置等方面。对此,范维澄建议,在未来的发展策略上,这一领域的基础技术要注重加强多灾种技术的耦合模拟,并加强突发事件综合实验与方法的研究,以及提高应急处置的关键技术与装备水平。

范维澄还列举了国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重点,如:美国的公共安全应急平台,主要由美国国土安全部主导,特别强调反恐;日本主要是针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研究,特别是地震和台风;德国重视风险评估;英国开展了国家风险评估和业务可持续性管理的研究等。

德国柏林斯泰恩拜斯大学先进风险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沙萨(Aleksandar Jovanovic),介绍了2010年的ISO26000《社会责任自愿行动指导标准》。这个标准包括社会责任的7个方面内容,即:组织治理、人权、劳工权益保护、环境保护、公平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参与社区发展,适用对象包括政府、企业和所有社会组织。沙萨介绍,欧洲最近也制定了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标准——CEN CWA 16649:2013《新兴风险管理框架》。在这一项标准中,着重强调了社会和个人的行为,对安全所起到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降低其负面影响呢?沙萨建议,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风险的管制,以及风险和安全之间的动态关系。

实力如何提升

美国杜邦公司可持续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谢荣军,首先简要回顾了杜邦公司的安全理念发展历程:1811年规定“管工作必须管安全”;20世纪40年代提出“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2013年,杜邦公司提出“承诺为零”的口号。现在,安全已经成为杜邦公司的DNA和核心价值观。杜邦公司把安全文化分成了4个发展阶段,即:自然本能阶段、严格监督阶段、自主管理阶段、团队管理阶段。谢荣军表示,从严格监督到自主管理,是最难跨越的。自主管理阶段的安全文化建设,主要有3个方面的内容,即:关心、能力和信心。关心就是员工在安全方面的价值观、信仰与思维模式;信心就是企业在以往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员工有信心去信赖它。谢荣军重点介绍了杜邦公司在自主安全管理文化下,如何通过培训来加强员工的能力建设。杜邦公司把员工分成了总经理、部门管理人员、一线员工3个层次,识别每个层次不同人员的需求,通过培训提高其能力,进而增强其对企业安全的信心与关心程度。据统计,杜邦公司的在岗培训占70%,离岗培训占10%,领导开会时直接培训占20%。

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首席顾问黄黛玲,主要介绍了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如何推动企业树立职安健方面的社会责任。首先是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这是全面提高职业安全健康水平的根本策略,亦是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要推动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职安健能力建设,由建设个人职安健能力开始,再到机构,最后发展到整个社会。

公共安全风险识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重力坝;安全运行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TV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125-01

一、重力坝安全运行的风险识别

(一)安全运行风险的基本概念

重力坝安全运行风险是指重力坝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风险评价体系,可以表现为重力坝溃坝概率以及所对应的后果的乘数,安全运行风险评价的目的就是评估重力坝的安全指标以及可靠性程度,对于失事概率或者是失事后果之间如何选择风险的方案设计,建立起经济投入、重力坝安全失事等方面的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起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经济损失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安全运行风险分析体系

重力坝安全运行风险体系主要是有重力坝自身的高复杂性以及安全性因素不确定性进行的,因此在进行重力坝安全运行风险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的内容是现场的调查、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人员之间的协调、评价指标的建立、风险的识别以及风险损失估算、溃坝及洪水演进模型、风险评价和管理等等环节,因此,完善风险评价评估机制对于保证风险评估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重力坝运行风险识别模型

在对重力坝进行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要根据调查的结果及时的找出重力坝在正常的状态下所承受住的各种的潜在风险机制,建立起一个风险识别的集合群体,然后在进行建立风险识别的模型,对风险的程度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对于风险小的从集合群中去除掉,从而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风险防护上,这样更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有效的进一步开展风险识别的工作。现阶段针对重力坝运行风险识别的方法有,事故树分析方法、资料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头脑风暴法、敏感性分析法、Delphi法、判断法以及分解法等等方法,其中,对于重力坝的风险分析上,层次分析法是一种使用的多维度的决策分析方法,能够处理一些复杂的决策系统中的定性和定量的因素,具有实用性、系统性以及间接性的特点,尤其是在重力坝安全运行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二、重力坝运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一)重力坝工程安全及管理现状

为了更好的实现重力坝的安全运行机制以及风险评价机制,重力坝在坝体、坝基以及接近于坝区的方面进行了埋设、或者是进行了安装足够的监视仪器和设备等因素,同时配合监视重力坝的运行的相关情况,其中,主要的监测的项目有:第一是对于坝体变形的监测,包括重力坝体的水平运行、垂直位移、倾斜以及接缝和裂缝之间的监测,第二是重力坝坝体渗漏情况的监测,主要是主坝的渗流、坝体、坝体基部的O测以及水位的相关监测;第三,对于重力坝应力应变的监测,主要是重力坝的对作用力的适应力,钢筋、混凝土墙体以及对岩层的抗压力的监测;第四是对重力坝周围生态环境的监测,包括上下游水位、坝体处的温度,库区的温度、库库区的水温以及库区降雨量等对重力坝的影响监测等;第五是加强对整个重力坝安全运行的情况监测,为了更好的监测坝体,需要及时的安全监测人员对重力坝进行全面的监测,实时的监测。另外,要根据监测的劳动量大、计算复杂以及危险性大等因素影响,必须对重力坝监测系统进行改造,增加自动化监测系统,不断完善对重力坝工程安全的监测。

(二)定量指标风险评价值的获取

结合我国重力坝安全评价指标的丰富的经验,并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重力坝在实际的运行中对于各种风险事故进行风险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用资料法对重力坝进行运行安全风险的评价分析,该方法主要是重力坝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运用风险因素识别理论以及指标体系构建,各种指标评价集合设定和评价机制的获得、综合风险评价等四个部分,我国国内对于重力坝安全评价规范性要求分为五个等级,相应的级别设置为v1一零风险、v2一低风险、v3一中风险、v4一高风险、v5一失事风险,构成重力坝安全运行风险类别空间为:v=(v1、v2、v3、v4、v5)=(零风险、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失事风险)=([1,00,0,97][0,97,0,75][0,75,0,45][0,45,0,09][0,09,0,00])。

结合安全运行风险评价集合的设定、重力坝相关检查项目的实现以及专家的认识和经验等,本文提出了重力坝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且邀请了重力坝运行管理专家和相关负责人组成评价小组,从重力坝自身特点出发,制定出了评价标准对错动进行区间评分,然后量化统计数据,量化分结果见表1.按照同样的方法,对于巡查中的渗流现象制定了定性评价标准体系,建立了重力坝维护以及监测管理、重力坝定性评价指标的满意度量化标准,结果见表1和表2。

在进行相关定量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之前,我们必须对各项定量指标所对照的监测资料进行可靠性的分析,保障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建立起重力坝安全监测的数学模型,分离出时效性的分量,确定各项效应量的控制体系,同时,根据相关分析,采用模糊积分评价流程以及方法对重力坝运行风险进行评价,进行模糊性的求解,计算出相关指标的模糊程度以及集合模糊测度。检测出的结果如果两者之间能够吻合,那么重力坝的安全运行风险处于“低风险”的状态,重力坝运行良好。

结论

我国是世界上重力坝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病险坝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结构分析方法己经不能满足重力坝安全管理的需要,所以,风险的概念己经被逐渐引入到重力坝运行管理中来,为寻求适合我国重力坝运行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参考文献

公共安全风险识别范文第5篇

Abstract: Highway project has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line, large land acquisition, involving more villages and the masses, and due to the closed operation, it is easy to split up along the region, social stability risk degree is relatively high. To support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China will continue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highway network in "13th Five-Year" perio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the social stability of the new expressway project, analyzes the main social stability risk factors of the new expressway project combined with a specific projec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关键词:新建;高速公路;社会稳定;风险因素

Key words: newly built;highway;social stability;risk factors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041-02

0 引言

高速公路具有通行能力大、服务水平高、快速、安全的优势,在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和区级、城际交通中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为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将继续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打通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待贯通路段,推进建设年代较早、交通繁忙的国家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和分流路线建设,有序发展地方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项目线路长、征地范围大、涉及村庄和群众较多,且由于封闭运营,容易对沿线地区形成割裂,社会稳定风险程度相对较高。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起社会稳定风险事件。因此,需要提前进行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调查、识别主要风险因素、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避免社会稳定风险事件的发生。

1 新建高速公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方法

1.1 风险识别的基础

风险识别的基础是完成风险调查,主要通过现场公示、网络公示、问卷调查、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项目沿线敏感点,全面搜集沿线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厂矿企业等经济组织、厂矿企业员工及村民(居民)的意见和利益诉求。

1.2 风险识别方法

高速公路项目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众多,但运用层次分析法,可归纳为八种类型、48个风险因素。可结合项目及沿线环境特点,根据风险调查结论,对48个因素进行逐条对照,识别出基本风险因素,然后组织专家讨论,进行因素的整合和调整。八种类型、48个风险因素具体如下:

①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类。包括与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符合性、审批文件的完备性、 规划审批与选址合理性、前期论证过程中公众参与全面性等因素。

②征地、房屋征收及补偿类。包括征收范围、征收意愿、补偿标准、补偿资金保障、拆迁方案、拆迁扰民、特殊土地和建筑物拆迁、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安置房交付时间及质量、其他补偿等因素。

③技术经济类。包括工程方案、建设周期及进度计划、资金筹措和保障、弃土场及开山石来源等因素。

④生态环境影响类。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光污染、噪声和振动影响、电磁辐射影响、日照和采光影响、公共开放活动空间及生态环境景观影响、水土流失等因素。

⑤项目管理类。包括“五制”建设、“六制”建设、文明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施工方案、相邻工程协调等因素。

⑥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类。包括周边房屋和土地价值影响、就业影响、群众收入影响、群众生活成本影响、公共配套设施影响、流动人口增加、对周边交通的影响、文化和生活习惯影响、宗教习俗影响、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

⑦安全卫生类。包括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风险、生产安全事故危害、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风险等因素。

⑧媒体舆情类。主要指媒体舆论导向及其影响风险。

2 新建高速公路目主要社会稳定风险因素

以某具体新建高速公路项目为例,初始识别出31个基本风险因素,最终整合形成10个的主要风险因素,主要风险因素及具体分析如下:

2.1 审批文件的完备性风险

在进行风险因素分析时,项目取得了立项批复、规划选址意见、用地预审意见、压覆矿产、文物保护、地震安评等文件,但缺少环评批复。若项目在各类审批文件不完全齐备的情况下提前开工建设,项目沿线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可能会以项目相关手续不完善的瑕疵为由,阻挠项目开工建设、推进,甚至引起。

2.2 工程方案风险

①路线方案。若项目线路方案与沿线地区发展规划不符,与周边敏感目标的位置关系和距离不合适等,可能引发群众不满。

②桥涵方案。若方案不合理,可能导致城市、村庄被分隔,集装箱车辆、大型农用机械等受涵洞净高限制而无法通行,涵洞过长且无照明设施影响群众通行安全性,桥涵每逢下雨就出现积水,造成群众上访。

③出入口设置方案。沿线区市政府、村委等基层组织、群众非常渴望高速公路能在距离自己最近的地方设有出口,若无法就工程方案和群众诉求做好平衡,及其容易导致阻挠施工、上访等事件的发生。

2.3 投融资风险

高速公路项目资金需求量较大,若缺少准确、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筹措保障方案,不能保证征收补偿资金、建设资金、农民工工资等按计划及时足额到位,会导致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周期和施工周期延长,加大对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造成群众上访、工人讨薪等社会稳定风险事件。

2.4 征地、房屋征收及补偿风险

征地、房屋征收及补偿涉及群众的切身经济利益,因工程征地拆迁所引发的暴力对抗、集体上访、自残、械斗等社会稳定风险事件经常出现在各类媒体的头条,沿线利益相关者对征地、房屋征收及补偿有着极高的关注度。该风险内的子因素众多,最重要是征收范围和补偿标准。

①征收范围。征收范围一般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和噪声、震动、交通组织、排水组织影响范围等确定。未纳入征收范围而客观上又受到项目噪声、振动、交通、排水影响的群众极有可能对征收范围提出异议,提出补偿或搬迁要求。若得不到满足,可能引发。同时,项目征地实施后,可能造成部分边角地,难以利用,若不把这类边角地纳入补偿范围,也会引起部分群众的抵制。

②补偿标准。风险调查过程中,群众期望要求比以往、沿线其他区市、沿线正在进行的其他项目更高的拆迁标准,但是国家和省市政府对拆迁补偿标准有明确的规定。若达不到普遍性的群众要求,或者出现同一区域存在多个补偿标准,将造成不同区市、街道、村群众的攀比和不满情绪。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前期征收困难、建设期施工阻挠、运营期群众提出增加补偿要求等风险。

2.5 生态环境影响风险

根据项目环评报告初稿,项目在生态环境方面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包括:大气污染排放、废水污染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排放、噪声和振动影响、公共开放活动空间及生态环境景观影响、水土流失等。风险调查时,沿线利益相关者对大气污染、噪声和振动影响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度。

2.6 项目协调及社会风险管理风险。

①项目存在诸多需要项目单位、施工单位与地方政府、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群众协调的事项,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复杂,若处理不得当,容易引起相关矛盾。

②项目沿线途径过个区市,沿线并行新建铁路,制约因素多。项目建设、运营期间,可能产生相互影响,处理不当可能引起矛盾纠纷。

③项目协调工作量大、事项多,如果项目单位和基层政府没有建立全面、畅通的社会稳定风险管理责任制和联动机制,没有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可能е律缁嵛榷ㄊ录发生概率增加、已发生的无法在初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2.7 施工方案及施工管理风险

①施工单位违反文明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可能会造成工程意外伤害、施工班组群斗等突发状况。高速公路施工周期长、施工人员多,加剧了该因素风险程度。

②项目需要大量的运输通道和施工便道,修建临时施工道路会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和村民收入,土石方等运输车辆会对沿线村庄造成较大噪音、粉尘、道路破坏和出行安全影响,都有可能引发群众强烈反对,甚至集体阻挠施工。

2.8 对周边交通的影响风险

因为高速公路本身封闭的特性,可能对沿线相关村庄、单位、公共配套项目造成一定的封闭、割裂。施工期,交通调流会造成周边人群出行不便。运营期,若结构物设置不够或者不合理,可能对周边人群出行习惯、农民生产等造成影响,造成利益相关者的不满。风险调查过程中,大量沿线街道、村庄、企业、学校对项目建设期间及运营期间本单位的交通出行问题有较高的关注度。

2.9 历史遗留问题对本项目的影响风险

风险调查了解到,项目沿线村庄不同程度的存在历史遗留社会(矛盾)问题,所涉及群众热切期望通过本项目将问题解决掉,且期望值很高。一旦不能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将有可能成为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

2.10 媒体舆情及与公众信息沟通风险

根据风险调查,项目在媒体上的宣传力度较小,缺乏足够的正面引导。若不建立有效的舆情引导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控机制,未来有可能无法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无法及时公开相关信息、给与正面引导,长期积累引发一定的社会风险。

3 建议

①项目单位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相关规定,委托专业工程咨询机构开展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全面的了解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利益诉求,针对性的提出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科学评判采取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后的风险等级。若项目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应及时调整项目方案和建设进度计划,并就调整后的方案进行再次风险分析和评估。

②对于采取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后为低风险的高速公路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应联合沿线区市政府,督促项目单位、施工单位、运营单位、相关政府协调机构、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基层组织等,在项目前期、建设及运营过程中认真落实各项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将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问题将至最低,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地区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务院,2017年2月.

公共安全风险识别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智能视频分析 视频监控 综合安防的应用

随着世界反和平势力以及恐怖活动的增加,国家和个人对公共安全和自身安全的意识不断的提高,视频系统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应用,众多的公共场合以及私人场所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传统的肉眼观看视频信息不仅单调无味,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的需求,因此,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得到了全世界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能够对所采集的视频信息进行实时的处理和分析,能够有效的避免信息的遗漏,提高对风险的预判能力。

1 应用的必要性

传统的视频监控是依靠人员和录像来实现监控,这并不能起提供主动而且有效的安全保障,当监控点过多时,人员监控无法对所有监控点起到一个很到的监控。不仅如此,人员监控难以做到实时而且高效的监控。录像只能起到在事件发生之后进行回放和取证的作用,并不能挽回损失,而且人工观看录像的效率低下。智能视频分析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可以对群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入侵检测和对处于运动中的目标进行跟踪,扩展视频资源的用途,对滞留物以及移动物进行报警,保护摄像机,有效的降低人力成本。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依靠计算机的“视觉”,通过对摄像机拍录的图像序列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判断目标的行为,从而做到既能完成日常管理又能在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候及时做出反应[1]。安防系统中采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能够起到很好地事前判断预防的能力,及时消除解决即将可能发生的恶性时间,防患于未然。

2 在安防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安防的应用,从规模大小来划分,大型的主要包括“平安城市”、“平安校园”等政府项目,以及“联网报警”等大规模商用项目,小型的包括园区、小区、企业、工厂等企业应用,以及安全家居等个人应用。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物联网传感技术,针对以上这些领域都有优秀的一些应用。以智能视频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为例,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实际的安防应用中对安全保障起到了很好地效果。

2.1 监视布控系统

近年来,为了众多的博物馆为了提高展示效果,大多数展览都采用裸展的方式,直接将展品放在展示台上,展品与参观者的距离不远,参观者很容易碰到展品,在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艺术品的不可修复性损坏。传统的做法为安排管理员巡视来保障安全,由于人员不足的原由容易出现安全盲区。在技术,由于展览大多时间短,上安装红外线方法成本高,不切合实际[2]。而智能视频分析系统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摄像机的视觉范围内,将艺术品周转框画出相应预警区域,当观众的手进入预警区时会自动响起警报,提醒监控中心人员或者展厅管理员注意。

2.2 物体消失监测

该功能主要是将放置重要物品的区域作为警戒区,并在监控画面做好标记,一旦此物品离开安全警戒区则会触动报警器响起警报。这个功能能够防止物品展品被盗,是一种很好地保障文物安全的技术防范手段。

2.3 自动人脸识别

文物库房是博物馆中最为重要的地方,是安全防范中的,只有专门的少数被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对进出入的人员要求极为严格,在辨别出入人员身份是可采用人脸识别系统作为门禁的辅助手段,在库房门口安装摄像机,通过摄像机采集出入人员的脸部信息,与系统数据库内存储的脸部数据来分析对比面部特征部位,并与门禁系统中指纹以及其他的信息进行核实。如有任何一项信息不符,则不予以进入,并向监控中心发出报警信息。

2.4 检测人群密度

参观人数太多,容易造成展厅过于拥挤,影响参观的效果,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因而展厅为了达到更好的展览效果以及保证安全,博物馆会限制同一时间内进入展厅的人数,又有可能造成踩踏损伤等事故。尤其是裸展示,周围参观人员过多则更容易照成展品的破坏。该功能通过摄像机采集文物周围人群密集度,如超过预定人数,则发出报警信息,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则能及时通知该区域的展管员来疏导观众,并通知展厅入口限制观众进入,也可与公共广播系统联动,播放相应提示[3]。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拥有强大的功能,上述介绍的几个功能只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博物馆安防应用中的典型,将不同的几种功能相互结合,可拥有更为强大的功能。如将周界入侵报警和PTZ目标跟踪相结合,可实现有人入侵时,分析服务器自动控制高速快球调整方向和焦距,快速清楚地锁定入侵人员位置并随着人员位置变动而调整方位[4]。

3 发展前景

目前,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系统还是一个新的领域,据权威报告显示: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系统在中国的普及率低于5%。国家对安全防范的重视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社会对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的要求也会逐步的提高,所以,在未来智能视频技术分析系统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而且,未来人们更在乎它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的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像监测产品质量标准以及产品的稳定和准确性。优化压缩算法,让其更有针对性;优化有效的存储检索机制;尤其是对基于目标的自适应规则的描述表示以及增强智能分析的规则,实现多种规则的组合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5]。

4 结语

应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系统是未来综合安防系统发展的方向,虽然现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的进步,所有的问题都会一一的被解决,在未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将会被广泛的引用。

参考文献

[1]陈冬冬,张曼琳,贾平,汪永强.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综合安防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05(08):144-149.

[2]李志国.浅析智能视频分析技术[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2,07(11):192-195.

[3]徐力田.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J].华章,2012,20(15):304-305.

公共安全风险识别范文第7篇

记者的一位朋友,从小受过专业围棋的训练,长大后又从事过很长一段时间程序员的工作,对于围棋的奥妙深有体会,因此在李世石与AlphaGo的人机大战开始前,他曾拍着胸脯说,对战的结果一定是5∶0,人类轻松获胜。可是事情的结果呢?事与愿违。通过此事,记者的这位朋友对于人工智能(AI)有了更新的认识。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人工智能到底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多大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否将从此产生质的飞跃?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到底进入到什么样的阶段?11月1日―2日,一年一度的C&C用户论坛暨iEXPO 2016在日本东京举行。我们或许能从这次大会一窥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动向。

NEC主办的C&C用户论坛暨iEXPO大会今年已经是第20届,“Orchestrating a brighter world”(协同创造更美好的世界)成了本届大会最响亮的口号。NEC希望借助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IoT)方面的诸多技术和产品创新,更好地肩负起构建安心、安全、高效、公平社会的责任。

改变已经发生

“人工智能市场的增长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NEC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新野隆在大会的主旨演讲中开宗明义,“人口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新型城镇化发展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广泛而复杂的连接……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更充分、有效地利用ICT的创新。”

人类社会正面临一场新的数字化革命,而云计算、人工智能、可视化、大数据、安全、物联网等技术将成为支撑这一变革的技术驱动力。作为一个传统的ICT厂商,NEC将如何应对这一变革,扬长避短?NEC中国总代表兼日电(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吉田直树表示:“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以及长年服务大型企业级客户累积的经验,可以为行业用户提供全面的针对其应用需求量身订制的解决方案。”

新野隆特别强调了NEC的三大技术优势――人工智能、连接性、网络安全。NEC在这些技术领域的许多创新之作都可以在本次大会的展示区看到。据NEC的工作人员介绍,往届大会的展示区通常是按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类别来划分,而今年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助力数字化变革为核心,突破了技术间的界限,以蓝色、红色和绿色三种颜色来划分展区:蓝色代表“AI和IoT引发的数字化革命”,主要展示NEC在AI和IoT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红色代表“加快数字化变革的先进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网络安全、SDN和云平台;绿色代表“利用AI和IoT加速构建更美好的世界”,主要展示NEC的AI和IoT在制造、流通、通信、医疗、市场营销、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成功应用。

在展区中,让记者印象最深刻的还是NEC在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人脸识别可以说是NEC最擅长的一项技术,不仅识别速度快,而且准确率极高,已经在机场、海关,以及涉及公共安全的很多应用场合得到了广泛部署。在人脸识别技术展台前,记者做了一次亲身体验。负责演示的技术人员现场用平板电脑给记者拍摄了一张照片,并上传到后台的数据库中,然后记者走到摄像头前,NEC的人脸识别系统几乎是瞬间就认出了记者。

其实,人脸识别在今天来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许多中国厂商也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在人脸识别方面,我们会将其他厂商不做或做不到,但又是NEC所擅长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带入中国市场,凸显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吉田直树介绍说,“我刚刚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2016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目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以及中国同类厂商的动态。虽然很多厂商都可以提供针对特定个体的人脸识别解决方案,但是目前在数百人中快速找到特定的人还是一个难题,而这正是NEC的强项。”

NEC还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网络安全领域,探测未知的网络安全威胁。NEC的自主学习型系统异常监测技术,可以在攻击发生后到产生实际危害前的这一时间段内,及时发现系统异常并报警,从而尽量避免造成实际的安全损害。NEC已经将这套融入了人工智能的系统异常监测技术用于公司内部的16万台设备上,更好地保证了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行。

人工智能在行动

在本次大会上,记者还看到NEC将人工智能用于健康和医疗、物流,以及智能工厂等诸多领域。比如,NEC将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相结合,用于工厂的设备管理、业务流程控制,以及远程监控等,可以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在物流行业,即使是一个新手,他只要通过一副智能眼镜和一块智能手表,就可以根据货运单的要求,准确找到货物存放的货架,然后将货物运送到指定的地点。这同样得益于NEC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可穿戴设备相结合的解决方案。

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前,NEC就已经开始在可视化、分析、控制等领域展开了研究,尤其是在声音和图像识别、语义解析、机器学习、风险预测、控制和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多个商业场景。这为今天NEC构建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可视化、分析、控制和引导三大领域,NEC拥有多项世界领先或唯一的技术创新成果。

举例来说,在人工智能方面,应用了NEC世界最高精度的面部识别技术的出入境系统、可以察觉因肉眼无法发现的微小状态变化导致故障的飞机故障预警系统、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可精确预测订货需求的零售订货系统等,已经广泛应用于创造安心、安全环境的公共安全领域、大型社会基础设施的监控、强化企业营销、提升业务效率等方面。NEC希望通过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协调,最终实现生活的智慧化。

就在本次大会召开前,NEC刚刚了几款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解决方案。NEC the WISE NeoFace Watch Image Data Mining可以快速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据称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快速、准确率最高的人脸识别解决方案。另外,像Auto Responses Solution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文本文件中上下文的意思。NEC the WISE IoT Platform提供了一个验证平台,让那些有关物联网应用方面的创意可以更快速地转化为商业化的产品。新野隆介绍说,NEC还与大阪大学、东京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用于人工智能方面的低功耗智能芯片等。NEC与通用集团合作推出的IoT方案已经在某些领域付诸实施。

上文提及的NEC最新推出的产品名前面都有“NEC the WISE”的字样,其实这是NEC今年正式的人工智能技术群的统一品牌名称。在本次大会的现场,“NEC the WISE”的标志无处不在。NEC the WISE表明,NEC将协调人与AI技术,为创造安心、安全、高效、公平的社会做出贡献。

人工智能的核心之一是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必须与大数据有机地结合一起。吉田直树表示:“收集数据只是第一步,更重要地是如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预测。从技术的角度讲,人工智能的推进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基础技术研究,二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研发出针对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NEC在全球各地的研究院将主要精力放在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方面。NEC与各国当地的合作伙伴,以及各行业的用户协作,共同开发适合不同行业需求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NEC the WISE所代表的人工智能产品是NEC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它还要与其他相关软硬件,以及行业应用需求紧密结合。未来,NEC会把物联网作为一个独立业务计算收入。

本次大会传递的信息十分明确:NEC将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以大数据、物联网、安全、云计算等为核心,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支持企业的数字化变革。本次大会也可以看作是NEC全面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域进军的誓师大会。它为NEC未来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协同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差异化和本地化是关键

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都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所有ICT厂商共同关注的焦点。对于NEC来说,挑战在于如何做出差异化,如何在中国市场上更好地实现本地化发展。

吉田直树讲述了NEC的原则:第一,人无我有,做别人没有的技术和产品,比如在大数据方面,很多厂商都可以做大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那么NEC就把重点放在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上;第二,在注重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加强同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创新,比如NEC与农业有机栽培方面的专业公司合作,利用ICT的创新改进西红柿的栽培,推而广之,就是将NEC在构建大型基础设施方面的经验与特定行业或应用领域专业公司的技术特长相结合,取长补短,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合NEC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上面的两条原则具体体现为,根据中国用户和市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合作和发展模式,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寻找属于NEC的蓝海市场。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NEC将当前的发展重点放在了安全、流通和零售,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安全包括与政府相关的公共安全,以及企业内部的安全两个方面。NEC的策略是,积极与本地的伙伴合作,在一些自己拥有优势的细分安全领域进行投入。NEC在流通和零售行业的业务前景十分广阔。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可能是一个新的瓶颈。NEC有针对物流行业的融入了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另外,在便利店的管理方面,NEC也有先进的解决方案,比如很多便利用店的POS机就是NEC的产品。POS机是信息汇聚的一个源头,以后针对POS机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也是NEC的强项。

公共安全风险识别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领域;智能化;“十二五”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10—0081—03

0 引 言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 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各国政府对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十分重视,纷纷出台战略指导规划。我国工信部于2011年年底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要求到2015年初步完成物联网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在十个重点领域完成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十大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分别是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

1 智能电网

传统的电网采用的是相对集中的封闭管理模式,效率不高,每年在全球发电和配送过程中的浪费是十分惊人的。在没有智能电网负载平衡或电流监视的情况下,每年全球电网浪费的电能足够印度、德国和加拿大使用一整年。

通过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完全可以覆盖现有的电力基础设施。可以分别在发电、配送和消耗环节测量能源,然后在网络上传输这些测量结果。智能电网可以自动优化相互关联的各个要素,实现整个电网更好的供配电决策。对于电力用户,通过智能电网可以随时获取用电价格(查看用电记录),根据了解到的信息改变其用电模式;而对于电力公司,可以实现电能计量的自动化,摆脱大量人工繁杂工作,通过实时监控,实现电能质量监测、降低峰值负荷,整合各种能源,以实现分布式发电等一体化高效管理;对于政府和社会,则可以及时判断浪费能源设备以及决定如何节省能源、保护环境。最终实现更高效、更灵活、更可靠的电网运营管理,进而达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 智能交通

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和私家车的爆炸式发展,使我国已经进入了汽车化的时代。然而,交通基础设施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给汽车化社会带来了诸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

要减少堵车,除了修路以外,智能交通系统也可使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最大效能。通过物联网可将智能与智慧注入到城市的整个交通系统,包括街道、桥梁、交叉路口、标识、信号和收费等等。通过采集汇总地埋感应线圈、数字视频监控、车载GPS、智能红绿灯、手机信令等交通信息,可以实时获取路况信息并对车辆进行定位,从而为车辆优化行程,避免交通拥塞现象,选择泊车位置。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交通进行智能调度和管理,对私家车辆进行智能诱导以控制交通流量,侦察、分析和记录违反交通规则行为,并对进出高速公路的车辆进行无缝地检测、标识和自动收取费用,最终提高交通通行能力。目前在上海,由道路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送入控制中心的模型中,预测未来的交通情况已达到90%的准确性。

未来,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实现车辆与网络相连,使城市交通变得更加聪明和智慧。因此,智能交通将减少拥堵、缩减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改善人们的出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 智能物流

物流就是将货物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及时、安全地进行物品配送的过程。传统的物流模式达到了物流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现代物流要求的提高,传统物流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采购、运输、仓储、生产、配送等环节孤立,缺乏协作,无法实时跟踪货物状态,而且成本比较高,效率低下。

如果考虑在货物或集装箱上加贴RFID电子射频标签,同时在仓库门口或其他货物通道安装RFID识别终端,就可以自动跟踪货物的入库和出库,识别货物的状态、位置、性能等参数,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这些位置信息和货物基本信息传送到中心处理平台。通过该终端的货物状态识别,可以实现物流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改变人工识别盘点和识别方式,使物流管理变得非常顺畅和便捷,从而大大提高物流的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

不仅如此,智慧的物流通过使用搜索引擎和强大的分析可以优化从原材料至成品的供应链。帮助企业确定生产设备的位置,优化采购地点,制定库存分配战略,实现真正端到端的无缝供应链。这样就能提高企业控制力,同时还能减少资产消耗、降低成本(交通运输、存储和库存成本),也能改善客户服务(备货时间、按时交付、加速上市)。

4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狭义智能家居是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及智能家居等通过物联网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实现家庭网络中各类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随时随地对智能设备的控制。例如,家庭环境系统检测到室内湿度太高,它会配合启动空调采取除湿措施;厨房的油烟浓度过高,它会启动抽油烟机;天气骤然降雨或外面噪声过大,它会自动关闭窗户;太阳辐射较大,它会自动关闭窗帘。

广义家居指智能社区建设,主要是以信息网、监控网和电话、电视网为中心的社区网络系统,通过高效、便捷、安全的网络系统实现信息高度集成与共享,实现环境和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智能社区可以通过社区综合网络进行暖通空调、给排水监控、公共区照明、停车场管理、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等物业管理以及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等社区的安全防范。

智能社区建设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随着技术进步和我国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目前独立的互联网、电话和电视网三个网络逐步融合为一个统一的综合网络,进一步提高社区的数字化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设备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