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地调研报告

基地调研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基地调研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南京市是长江流域的商品集散中心,随着江苏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南京市物流量迅猛增长,去年相关流通费用超过50亿元,占gdp总量的20%左右,预计潜在的物流市场将会越来越大。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第三利润源,XX年9月,南京市制定了《南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计划用5年的时间初步把南京建成立足南京经济圈,面向国际,具有扩张能力和充满活力的长江流域物流中心城市。培育市域“货的”配送体系,南京市连锁市场发展较快,连锁配送逐步引起人们关注。目前,该市苏宁、苏果、上海联华、江苏省新华书店等一批全国知名的连锁企业以及许多经营医药、牛奶等商品的企业,都在规划或建设自己的配送体系,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为这种“自货自运”的落后运输方式有悖于现代物流的理念,南京市XX年决定筹建共同配送体系,成立几家大型的“货的”物流公司,建成与城市客运“的士”运营模式相同、标志统一的“配送货的”体系,形成市域范围内1小时高效配送物流圈。

培育“货的”配送体系既可满足该市众多企业,特别是位于市中心、交通受限制的商业企业加快物流速度的需要,又能促进该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也有好处,可谓“一箭三雕”。

构筑高效国际物流圈,南京港距长江口仅374公里,为长江万吨级航道的终端。目前,该港集装箱运输仅有日本、韩国、香港三条近洋航线,且每月仅有22个航班,与上海相比存在极大的差距。作为空港的南京禄口机场,虽然已具备货运中枢机场的硬件,并已成立南京空港物流中心,但国际货运航班基本空白,未能起到对it、生物化学等对时效性要求较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南京集聚的支撑作用。

为此,南京决定在加快建设南京长江二桥下游龙潭港的同时,增加南京港开往日、韩的航运班次,开辟抵达新加坡、地中海等地的新航线。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要利用南京特殊的历史背景,重点开辟抵达台湾的直达航线。禄口机场将重点开辟开往日本、欧美的国际航线,以构筑高效的国际物流圈,迅速提升南京物流中心城市的地位。

加快综合物流节点建设由南京港、香港海能集团、栖霞区国有资产投资中心合股投资3亿元、占地7.58平方公里的南京龙潭物流园区,XX年将完成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任务;新生圩木材物流中心XX年要投入运营;南京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的土建工程XX年要基本完成;于去年8月正式开工、占地4.5万平方米的南京紫金山物流基地,要求在为时1年半的施工期内建成1万平方米的标准仓库,成为集展示、储存、搬运、信息处理、流通加工、包装为一体的专业化物流中心。完善、提高王家湾物流中心电子信息平台功能,逐步实现4小时分拨及终端配送物流圈。

此外,南京还将建成汽车、家电、钢材、医药、书籍等一批物流配送中心,以满足各行各业的物流需求。积极引进资金发展现代物流,南京发展现代物流不搞垄断经营,XX年要确保吸引3家以上国际知名物流企业来宁投资。

XX年12月,香港贸易发展局在广州主办香港物流服务博览会,南京派出物流招商团,全力向到会的香港和内地以及日本、英国的物流企业全面推介南京。推介会之后,香港嘉里网络物流公司与龙潭物流园区已经就合作组建龙潭物流园区公司的事宜进行深入会谈。香港、深圳的6家物流公司则与王家港物流中心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香港百威轮船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表示,将于最近来宁考察物流项目,以寻求物流商机。

根据我校前期对南京国际集装箱装卸有限公司、苏果马群物流配送中心、苏宁物流中心、南京晓庄学院等企业院校的调研,在征询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之后基本确定了物流专业校内实习基地的思路。

二、物流专业校内实习基地扩建思路

(1)真实性

就业导向决定了学校的物流教育既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把握物流技术发展的脉搏,更需要强化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务必建立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的物流实验室,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理论。这就要求实验室的硬件、软件均应按照真正的物流业务要求进行配置,模拟企业岗位生产需求,具有实战性、可操作性,贴近现实,给学生开展物流实验提供仿真环境,也为物流教学与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

(2)专门化

鉴于物流活动多环节、跨领域的特点,不同环节、不同领域的物流活动的内容和技能要求有着本质的区别,与之对应的是物流专业的专门化方向,而物流实验不可能包罗万象,专门化方向决定了物流实验室不同建设的目标,只有明确专业方向才能形成实验的侧重点,才能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

订单式培养是专门化的最具体的形式,因为有更明确的培养目标,必然要注,教学内容要更加符合企业的个体需要,但物流实验室不能完全按照企业个体的生产模式建设,因为,一方面企业的运作系统造价很高,作为教育机构,在该专业产教结合还很欠缺的情况下完全照搬企业模式显然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物流实验的设施、设备的个性化越强,适用性越窄,长远看不利于灵活地调整办学方向。对于个别专项技能,学生可以通过到联办单位顶岗实习去锻炼和养成。所以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必须将物流行业的基本操作特征体现出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先进性

实验室应该体现先进性,但先进性的体现并不仅仅归结于设备的先进。例如,国内一些大学的物流实验室建设自动化仓库动则投资人民币成百上千万元,其先进性毋庸置疑,若将此设备置于中等职业学校显然不合适,且不说其昂贵的经费支出,单就培养目标而言就大相径庭。大学培养的是研究、设计、管理等高端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的则是作业层面人才的培养,他们的主体是未来的操作型员工。而有些自动化设备造价高,但其操作简单易学,因此,高度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对于职业中专的物流实验来说性价比是较低的。类似设备的操作可以通过仿真及录像教学、企业参观给予学生感性认识,由将来的企业进行短期的岗位培训。

物流实验室的先进行首先应该表现在具有“现代”物流的流程的基本特征。物流从属于第三产业,具有极强的服务性,而服务是贯穿于过程中的,因此,物流试验的目标应该将流程的认知与岗位的操作结合起来,不可拘泥于单项技能的习练。

物流实验室的先进性还应立足现代社会高度信息化的需要,注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数码监控技术、信息管理与决策技术等多种新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

三、物流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构架

1、校内物流实习基地的定位

物流管理是系统性强、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应用型学科。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务必建立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的校内物流实习基地,校内物流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是要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校内物流实习基地的建设,应该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流程,并结合教学单位的教育特色,面向社会需求。从南京物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来看,在运输与配送方面职业中专学生有广阔的就业空间。为此,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实习侧重于仓储作业和信息处理相关技能的培养。

2.校内物流实习基地功能形成

(1)物流核心实验室

物流核心实验室主要进行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工业级)操作的专项习练,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生产物流信息系统。学生按照不同角色扮演供应商、销售客户、第三方物流公司(公司内部可按照职能进行细分)进行单独模拟和演示。利用局域网可以与实习区域(现代物流实习中心)互相呼应,进行综合模拟。

(2)物流装卸搬运习练场

该区域设置模拟堆场、真实货架各1套,宽度不等的作业通道2条,学生通过驾驶全电动堆高车进行仓储的装卸搬运作业(直线行驶、弯道行驶、堆场和货架托盘存取等)的机械化操作习练。学生根据熟练程度,选择作业通道1或作业通道2来进行。全电动堆高车的驾驶限位由地面实线和虚线确定。

(3)电子商务实验室

为促进学生对与物流密切相关的电子商务的认识,了解电子商务相关内容的含义,通过学生模拟扮演商务机构和个人角色,以商流为基点,运用各种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工具开展商务活动,在电子商务交易及电子商务相关的安全认证、网络支付等活动中进行仿真操作,熟悉电子商务交易等流程。

(4)现代物流实习中心

该中心按企业作业流程要求设置模拟超市或委托客户、第三方物流公司办公区、物流中心仓储区、拣货区、流通加工区、设备暂存/展示区、入库理货区、出库理货区和暂存/移库作业区等岗位。在这里应用上述各单项技能,所有的实习内容紧紧围绕岗位作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仓储作业流程习练体系。使得实习形成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的层次递进,既可以根据各课程要求进行单项习练,也可以整合教学总体要求综合演练,实现模块化实习。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一、我区发展总部经济的现状和优势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企业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面临制造成本快速上升压力越来越大,致使制造、劳动力等空心化现象日益显著,发展总部经济已成为助推城市经济转型,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我区作为我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我区在这样一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推出了一个恰当的概念,开启了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

(一)总部经济基地建设情况

我区总部经济基地建设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列入全区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之中,于20*年启动以来,总部经济基地在宣传、建设、招商上环环相扣、滚动进行,到目前为止,总部基地A座总部楼招商全部完毕,入驻企业已经正常办公。B座预期9月份主体全部竣工,内部装修有望在年底完工,整体竣工后将实现80%入驻率。

不仅如此,为总部基地入驻企业提供高档商务社交及餐饮场所的总部会所的设计图纸已全部设计完成,预计到20*年年底,一个功能齐备的高级总部商务区将打造完毕。

如果说总部基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总部楼还只是搭建骨架的话,那么进驻的不同企业无异于一个个细胞,总部基地也由此爆发出无穷的活力。事实上,总部基地持久的生命力也仰仗于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总部基地A座2楼的“主人”是中美合资的美索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延年是“入驻总部基地第一人”。刘总说,总部基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契机和平台。*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区内共引进企业、集团总部5家,这5家的具体情况是:

(1)*证券有限公司。总部设*8外廊;以证券交易等为主导产业,注册资金2000万元,20*年实现税收760万元,预计20*年末可实现纳税200万元左右。

(2)(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总部设在我区创业孵化基地;现在手续正在积极办理中,9月份办完,预计10月—12月底纳税70万元。

(3)*贸易有限公司。总部设在*街道赤峰街3号。公司主要经营项目为工艺美术品制作、出口。注册资金10万元。预计年末销售实现100多万元;预计年末纳税30万元。

(4)*集团公司总部。已经在我区买下两块地盘盖总部大楼,公司旗下有五家子公司,预计入驻我区后年纳税2000万元左右,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

(5)大华航空。总部设在丰满区创业孵化基地;经营航空售票、铁路售票等。手续正在积极办理中,

从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的情况看,总体上是总部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总部落户我区。

(二)我区发展总部经济主要优势

一是土地资源优势:我区幅员广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农业生产用地15335公顷、林业用地58*9公顷、未利用土地5811公顷、水域13336公顷,分别占总面积14.4%、54.4%、12.5%。二是生物资源优势:生物种类繁多,有野生植物99科590种,野生动物40余种,鸟类126种,鱼类47种。境内森林资源丰满,林业用地58*9公顷,森林覆被率57.7%,森林多集中分布于*湖和*江汇水区及*江支流源头两岸,以天然多代萌生林和人工落叶松林业主。栽培作物有各种粮食、油料、经济作物以及蔬菜、薯类,养殖动物有各种家畜、家禽和人工驯养的野生动物。三是水利资源优势。*湖设计库容1*亿立方米,可满足3万公顷农田用水需要。地表水年平均降水量674毫米,降水中直接有效雨120毫米,年径流量238毫米,总水量64亿立方米。地下水分布不均,*江干流沿岸的河谷盆地为地下水丰富区,单井涌水量每日在1000吨至5000吨,最大涌水量可达9000吨。四是旅游资源优势。等自然、人文景观,各具特色,魅力万千,享誉中外。五是区位优势。以形成我区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总格局。完成经济开发区23.4km2的土地整理,高标准建设“九通一平”等配套设施。同时,加强对第二形成水山相映、碧水环山的优美自然环境。六是魅力的城区优势:具有代表性建筑等都在我区。我区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增强吸引力。

二、我区总部经济存在的问题

20*年,虽然我区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综合发展能力相近的城区相比,差距也是明显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总部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层次较低。从市内看,*区将总部经济作为经济实现再次突破的着力点,已逐步引入众多家公司总部现已入驻。从同类城区看,青岛市南区将总部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实现再次突破的着力点,实行重点区块重点推进,截止20*年该市的市南区已拥有各类区域性总部392家,实现税收34亿元,企业数量和税收贡献分别以年均15.8%和66%的速度增长,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设立区域性总部和专业性总部。相比之下,我区在这方面的成效则要逊色得多,引进的总部企业数量不多,且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区域性总部和专业性总部较少或者几乎没有。二是,一批本地企业的总部出现外迁现象。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区还缺乏对企业总部的足够吸引力。分析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缺乏规划引导。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需要政府加以引导,才能促使其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区至今还没有形成总部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二是缺乏政策扶持。没有建立完善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缺乏政策对产业的引导和支持。三是配套产业不够完善。近几年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其他城区相比,其产业所占比重仍较低,特别是会计、律师、金融等中介服务业基础比较薄弱,尚不能对总部经济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四是高层次人才较为紧缺。总部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如高级管理人才、策划人才、理财人才和研发人才,也需要大批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在我市还十分缺乏,从而难以有效吸引企业总部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进驻。五是没有把我区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区位优势体现出来。电力、给水、供热、通关、物流,这都是我区吸引企业总部落户我区的宝贵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宣传。

三、发展总部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发展总部经济对我区来说,是一件新兴事物,既无捷径可走,也有无经验可循,只有致力打造我区发展总部经济的软硬环境,完善城区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区域性“总部基地”,通过发挥总部经济的辅射带动作用,促进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区的综合竞争力。

(一)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各类总部或分支机构。

积极创新招商模式,通过推行叩门招商、行业招商、主题招商、以商引商、政企联动等多种形式,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质量和效果,积极引进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国内外的上市公司总部或区域性总部、中小企业总部进驻我区。

(二)发挥科研教育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人才高地。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我区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资源优势,依托我区产业发展,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有序衔接。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使用和管理等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积极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氛围,为人才队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尽快使我区成为区域性的人才集聚中心、人才信息中心和人才配置中心,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三)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建设总部产业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银行、保险、通信、网络、传媒、会计、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规划和建设商贸、商务办公、住宅、金融、娱乐相结合的商务区,以完善的服务业服务于企业总部发展。特别是重点吸引港澳台地区和海外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金融、会计、法律、物流等服务业巨头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

(四)转变政府职能、制订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和引导政策。加强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为企业自由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充分的制度保证。

加强对发展总部经济的专门研究,制定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和区域发展重点,实行区域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尽快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总部企业在项目建设、税费减免、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加快吸引公司总部机构在我区集聚。

(五)落实总部经济发展用地。依托高新区建设的契机,尽快在我区域内规划落实总部集聚区的建设用地。同时,对原在我区的保有工业用地的大企业,在规划允许范围内以及用地性质不变情况下,允许企业在原址上建造总部大楼;对世界著名企业、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来我区设立总部机构,在限定面积、限定用途、工业用地性质不变的条件下,优先在工业用地规划中予以安排;对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需“腾笼换鸟”的原有工业用地,可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在“工业用地性质不变、建筑物不变、产权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发展工业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管理中心等具有总部职能的企业及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产业或特色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加快我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对总部经济用地开发可采取政府立项建造,也可引入国有、集体、民营等资本参与开发建设,竣工后按成本价销售或出租给符合入驻要求的总部企业。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2003年以来,县委、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县政府高度重视以肉牛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将其作为全县重点工作之一,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强县产业专题推进。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以肉牛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获得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现将畜牧业发展及产业基地建设情况做调研报告如下。

一、过去四年来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生产指标情况。预计2006年底,肉牛存栏达到29万头,年出栏达到11万头,与2003年底相比分别增长20.8%、34.16%。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18.8%。禽类饲养量达到950万只,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15.85%。禽蛋达到2.9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5.7万吨,与2003年底相比分别增长11.5%、52%。四年来,从总的生产形势来看,受宾西牛业及我县产业政策拉动,我县肉牛业发展形势乐观,牛行较高维持在3.8—3.85元(毛斤)左右。生猪生产情况受全国形势影响,波动较大。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空栏率增加,生产能力削减。禽类生产也呈现波动态势,禽蛋价格偏低。

(二)规模经营情况。预计到2006年底,全县各类畜禽专业场(户)发展到10400个,与2003年底相比增加1500个。畜禽专业场(户)占全县总农户的比例达到10%,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1个百分点。规模养牛专业户发展到4000个,年出栏百头牛育肥场发展到350处。养猪专业户发展到3300个,千头猪场25处,养禽专业户发展到1900个,万只鸡场达到25个,特种动物养殖专业户发展到1200个。

总的来说,我县的畜牧业在四年来的时间内,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畜牧业已基本实现由支柱产业向主导产业的转变。主要表现是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多年来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都超过了50%,基本实现了“半壁江山”。预计2006年底,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24.6亿元,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28.1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与2003年底相比增加2.5个百分点。农民畜牧业人均收入1200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33%。畜牧业对于加速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及地方财政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肉牛产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准化肉牛小区推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肉牛产业的重视程度,把肉牛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走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政策引导、机制推进、专题扶持等多项措施,肉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肉牛产业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为我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预计到2006年肉牛产值达到8.65亿元,农民肉牛业人均收入450元,分别较2003年底增长14.2%,33%。基地建设取得实效。2005年宾西牛业公司落户宾西经济开发区后,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全面启动。预计存栏1000头以上肉牛专业小区达到15个。目前部分乡镇的小区已入户投入使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采用购买、利用政府机动地等形式,解决了土地使用的难题。二是放宽信贷额度,活化担保形式,对入户小区的养殖户优先给予贷款和贴息,在牛舍建设上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全县肉牛专项贷款1亿元,目前投放7300万,其中50%以上用于小区及养殖大户。三是制订《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方案》,规范肉牛小区牛舍建设和设施配套。全县各乡镇总计投入30多万元,为小区建设解决了机井、电力线路、道路改造等实际问题。四是落实哈尔滨市地方标准,加速发展生态、环保型肉牛产业。预计到年底,我县可新增优质肉牛生产能力3万头。以标准化小区为主要载体的优质肉牛产业基地,将在我县肉牛产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小区,小区带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将有效推进我县传统肉牛产业向现代化转变。

(三)畜禽品种不断得到优化,畜产品质量逐年提高。通过繁育改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我县良种覆盖率不断增大。猪、黄牛、禽的改良面分别达到98%、90%和98%以上。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繁改体系建设不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断加强。截止目前,全县共建立繁育站点143处,实现了繁改不出村的目标。连续多年冻配改良黄牛都名列全省第一。大力开展三元杂交技术,培育适合宾县情况最佳肉牛杂交组合和三元轮回终端杂交最佳父本,为培育我县品牌的肉牛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开展良种猪的人工繁育及良种猪的人工育种及禽类、良种肉羊、良种肉犬等品种的冻精配种工作,使我县所有畜禽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四)科技兴牧作用不断强化,畜产品效益水平稳步提升。四年来认真落实丰收计划,大力推广十项新技术,使我县养殖业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扩充和总结出“选良种、标准舍、冬防寒、夏防暑、高精料、加酒糟、添秸秆、饮足水、快育肥、适时出栏”肉牛育肥综合配套技术,现已成为我县农民饲养育肥牛的主要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肉牛的日增重、出栏量,缩短了育肥期,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增加了养牛的经济效益。据测定,肉牛采用快速育肥综合技术育肥,经80—90天育肥,日增重达到1.53kg,500kg左右出栏,每头赢利330元左右,比本地黄牛(153元)提高115%。秸杆综合利用比例加大,种草养鹅、种草养畜也出现了良好势头。

(五)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齐抓共管,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推进。落实“两强化、五强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四年来,按上级要求,全面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大会战。禽类免疫率达到95.5%,口蹄疫免疫率达到91.8%。猪瘟、丹毒免疫率达到了96.7%,肺疫达到了95.3%,鸡新城疫免疫密度达到97.61%,禽霍乱免疫密度达到94.2%。认真贯彻畜牧行业法规,动物防疫、草原、饲料、兽医、兽药等执法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六)强化市场体系建设,主要畜产品外销量连年增加。几年来,我县主要畜产品外销率逐年增加,外销率都分别达到60—90%。2002年我县建成宾安肉牛交易市场,集市上市日肉牛达到1500头,日交易量400多头,年交易额达到1.4亿元。2006年,全县牲畜交易市场达到10处,畜牧业经纪人达到1000人以上。宾县已经成为哈东地区最大的肉牛交易集散地。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以宾西牛业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上海驻东北办事处协调,按照协议向上海等地的供应肉牛,打响了宾县品牌,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年来,我县以肉牛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取得显著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加快发展畜牧业的正确决策和强有力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农村经济发展形式,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村经济新框架的产业来抓,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财政、信用社等部门也大力支持畜牧业的发展。县信用合作社逐年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今年已下放7300多万元资金用于支持肉牛生产的发展。二是得益于各乡镇和各部门对畜牧业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三是得益于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对畜牧业发展投入很高热情。近年来,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种植业,常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使农民认识到单纯发展种植业的生产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发展畜牧业逐渐成为广大农民自觉的行动,纷纷行动起来投入到生产之中。畜牧业收入在农村经济收入比重逐年增加,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我县畜牧业逐渐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畜牧业发展及产业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和分析,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应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及基地建设工作的推进落实,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一)肉牛产业基地建设资金不足。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农民人均收入低。40%以上的农户发展肉牛生产,农户自筹资金的能力不高,肉牛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政府财力紧张,对肉牛产业的投入明显不足。标准化小区建设需要新建牛舍,每平方米的投资都在300元以上,前期投入大。标准化生产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产品监测、检验等公益性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短缺问题,都将在较长一个时期影响我县畜牧业进一步发展。

(二)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化畜牧业生产观念还不深入人心。养殖户对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意义认识普遍不足。繁育改良工作也面临新挑战。夏黄f1代在生产性能上明显好于其他改良牛一代,但由于长期利用夏洛来冻精级进杂交,肉牛生产性能、牛肉质量提高不快。农户在饲养配方、环境卫生、疫病防治等方面都存在认识误区,对科学生产、动物防疫等认识不够。

(三)企业和养殖户对接存在一定距离。宾西牛业公司落户我县宾西经济开发区后,养殖户对企业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还不托底。能不能按照市场价格收购,养殖户有怀疑思想。同时,养殖户认为公司制定的政策还不够明显。农民想看到的是实惠的政策。另外,农户普遍存在养牛不愁卖的心理,与宾西牛业公司的合作积极性还有待于通过宣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

(四)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工作亟待加速。我县以标准化肉牛小区为主体的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突破。但是,建设速度还是相对缓慢。原有的小区布局不尽合理,人畜混居,农民习惯成自然,对小区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小区建设的标准化规程实施工作尚未完全启动。标准化生产规程实施还没有列入日程。虽然有了集中饲养,但如果不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小区建设的主要目的就难以实现。部分乡镇基地建设工作力度不大。

(五)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截止目前肉牛养殖贷款发放已达到7300多万,为缓解我县肉牛产业发展资金紧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农户还是认为贷款利息偏高,手续还应当进一步简化。县政府扶持政策出台后,在我县农户中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但是,也有一些政策涉及到的部门,部门利益为重,在农户办理贷款担保、评估等工作中,不作为或不积极主动承担义务,引起群众不满。

三、未来五年的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间,我县畜牧业必须紧密围绕标准化生产,努力突出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生态、绿色畜牧业,加速构建畜牧强县步伐。在总体的发展思路上,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突出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必须坚持以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为工作格局,把龙头企业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做为突破口,着力提高产业化对畜牧业的调控作用。三是在发展上,要继续坚持以牛为主,大力发展“牛经济”,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创建绿色、特色品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处理好畜产品基地化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问题。当前随着卖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市场对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要求日益强烈。在实行畜产品基地生产时,必须认真研究市场需求什么的问题,立足于本地区实际,定位于国内、国际大市场,去考虑和研究发展什么畜种和畜产品,建设什么基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适宜本地区条件的优势畜产品。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发展特色畜产品,满足企业生产要求,开拓国内市场,开发国际市场。二是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养殖户间利益问题。基地化、产业化发展的龙头是企业,规模大、起点高、有市场的产品必须由龙头企业来消化和拉动发展,同时也是农民实现收益的关键。要引导企业以多种形式与养殖户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特别是在基地建设时期,要确定正确的共建模式,采用多种可行的方式,扶持广大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三是养殖小区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合企业生产要求。四是养殖小区必须实行企业化管理。畜牧业基地建设的最终去向是工业经济,因此,在管理上要实行企业化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饲养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抓紧时间建设合作社,落实生产、销售等各项制度,适应基地和市场的发展要求。

未来五年的预期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用5年时间,把畜牧业建成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畜产品实现绿色、特色、品牌化,畜产品加工实现系列化,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到2020年畜牧业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准。预计2010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25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0%。肉牛饲养量达到45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85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300万只,羊饲养量达到8.5万只。肉类、禽蛋产量分别为8万吨、5万吨。鲜奶产量7.5万吨。

重点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建设。

一是加强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以宾西牛业公司为重点,扶强扶壮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向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技术服务、原料供应以及出资建设基础设施等措施反哺养殖业。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契约机制,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合作关系。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合作社管理、部门服务、农民受益、各方满意”的目标,鼓励肉牛小区业主、养殖大户、经纪人参与合作社建设。十一五期末畜产品加工预期目标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二是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体系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突出绿色畜产品生产,全面推广标准化饲养规程。坚决推进以标准化肉牛小区为主体的生产基地建设。到2010年,全县每个乡镇至少发展3处存栏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肉牛小区,规模养殖出栏的肉牛占全县出栏总量的70%,肉牛生产实现绿色、特色、品牌化。规模养殖出栏的生猪占全县出栏总量的80%,肉料比达到1∶3;绿色畜产品达到50%。建成规范化的肉牛产业合作社17个。

三是加强畜禽良种工程体系建设。实施标准化繁育改良站点制度,建成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科技含量高、遍布全县的黄牛改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黄牛改良三元终端轮回杂交,严禁杂交乱配。到2010年,黄牛冻配改良达10万头,其中三元杂交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生猪、家禽良种率达到100%。

四是加强饲草饲料工程体系建设。加快草地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草原载畜能力。对胜利、新甸、满井的草场进行人工种草、围栏封畜、松土补播。按《宾县退耕还草实施方案》要求,加快退耕还草的进度,建设高产人工草地和饲草饲料基地,增加饲草饲料产量。积极推行舍饲圈养方式,大力开展“三贮”、“三化”,普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2010年全县秸秆利用率达到55%。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一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2017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2017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2.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4.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5.新型城镇化红色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

7.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8.抗日胜利纪念2017推荐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9.建设调研报告

10.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二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形式,它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立项、完工到产生社会效益,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从20**年起开始担任乡镇的主要领导,经历了镇区建设的全过程,镇区从杂乱无章到现在的三纵四横的基本格局,从没计划的建设到聘请省设计院设计中长远规划,从窄小的的街道到现在的宽20米的两条共长5公里的主街道,从低矮瓦房到鳞次栉比的商业服务区,处处凝聚了党委政府的心血和汗水,但现在看到对全镇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的拉动作用,从内心感到欣慰。下面我就近几年关于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镇域经济的增长谈几点体会。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具有投资功能,又能营造一种新的消费环境,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力。

1、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来看,直接拉动建筑、建材、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桥梁、房屋建设,可创造建筑工人的大量就业需求,进而拉动建材、冶金、机电等相关产品的需求。2000年以来,我们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使用的目标对镇区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打通了宽32米、共长4.5公里的南北和东西两条主干道,镇区形成了三纵四横的主体框架,镇区面积扩大到了3.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万多人。同时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南北大街亮化工程、XX庄的窗口工程、中心游园工程、市场工程等四大工程,南北大街铺设了25000平方米的彩砖,开挖了下水道,种植了大叶女贞,安装了路灯和无线广播,设置了垃圾箱,架起了过街彩虹,规划了斑马线。**村商业街拆旧建新,还修建了一大二小3个绿岛。在镇区中心位置投资135万元建起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中心游园。建起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封闭农贸市场。这些工程需求共吸纳2.8万人从事建筑业,消耗大量水泥、钢材、砖等建筑材料,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自然村落被城镇取代,小农消费观念,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入住新型城镇化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20**年全镇拥有各类市场5个,消费品销售总额达5000多万元,其中新型城镇化居民消费1400万元。新型城镇化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4200元,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达35%、90%和26%。

3、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中分离的步伐,为实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而且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管理创造了条件,农业人口的减少,提高了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拉动了农民的消费。农民进城数量的增加,使本地农民有条件、有可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4、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了乡镇企业的集中,通过规模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拉动了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兴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企业实行专线供电,吸引了100多家非公企业和36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区内形成了机械铸造、刺绣、磨料、细木板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10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此外,新型城镇化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的优化,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聚宝盆,吸引了外部企业的青睐,纷纷洽谈入驻。

5、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了现代文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现代文明之风的熏陶,人们不再局限于培养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而是着眼于长远目标,迎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文化教育发展资料的消费悄然膨胀。2017年底镇区建有大型广场、群众文艺宫、镇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群众娱乐活动场所,全镇自发组织文艺剧社30多家。群众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程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拉动建筑材料的消费需求,建筑工人的生活消费;住宅建设可拉动装饰装潢及家庭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身还包括生产类投资,这些经济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又拉动大量生产资料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了市场体系,拉动商品交易量的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建设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动居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可谓新型城镇化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关联度高,影响面大,显示了强大的经济拉动力。

当前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正确引导农民建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顺民心,合民意,必将大大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二是当前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启动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启动点之一,抓住机遇,完善政策,必将加快经济的发展。三是XX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步早,基础好,思路清,在全省有较大的影响,变压力为动力,乘势而上,必将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再上新台阶。对于这些机遇,我们认识是清醒的,行动是及时的,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新型城镇化抓新型城镇化的情况多。对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现在都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镇本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深化改革,树立产业观念,加快实施以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生产力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产业建设。因此,必须转变视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为非生产性投入的观念,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象抓产业建设一样搞城镇建设。应当认识到:第一,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所作的投入,带动了建材业、建筑业、运输业、机电业、流通业等众产业的大发展;第二,它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并开发了闲置的土地,培植了新的财源;第三,它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和就业空间,开辟了发展经济的新天地;第四,它的许多基础设施投入本身也是经经济发展的必须的保证。

2017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2017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2.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4.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5.新型城镇化红色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

7.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8.抗日胜利纪念2017推荐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1、第一季度召开区政协六届四次全会,完成会议各项任务;协商决定区政协2011年常委会、专委会、委员活动组的工作安排。(1月)

2、第二季度组织常委视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5月)

3、第三季度组织常委视察**新区功能园区建设情况。(9月)

4、第四季度召开常委会,听取区政府关于政协提案办理情况通报;讨论区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的筹备情况;审议通过区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的有关事宜。(12月)

5、召开区经济形势通报会,组织常委、委员听取管委会领导通报我区上半年经济形势。(7月)

二、专委会(办公室)工作要点:

提案委员会工作要点

1、搞好区政协六届四次全会以来提案的整理、交办和督办工作。筛选重点提案,处理好没有立案的提案。

2、配合**新区“两委办”搞一次承办单位领导和专干培训会。

3、搞好三次提案督办活动。会同**新区“两委办”督查处召开一次部分提案承办单位汇报会,搞一次重点提案办理视察活动,开展一次对“B”类提案(列入计划拟解决的提案)进行督办的活动。

4、对我区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建设情况进行一次专题调研。(6月)

5、做好六届五次全会的提案征集工作,面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

6、协调**新区“两委办”督查处搞好2011年提案办理情况通报会的准备工作。

7、年底做好优秀提案评选工作和提案工作报告、优秀提案选编等会议材料的撰写工作。

8、进一步充实网上提交提案的各项功能,为政协委员提出提案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

9、做好新一轮政协民主监督员的选聘工作,选择两个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民主监督活动。

10、完成《社情民意》的编写任务。

经济科技委员会工作要点

1、协调、指导所联系的活动组制定并落实全年活动计划。

2、针对新区提出的“一产精、二产强、三产优”的产业结构发展目标,上半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优化新区产业结构,促进新区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6月底前形成调研报告。

3、承办区政协常委会视察新区功能园区建设情况活动,9月底前形成视察报告。

4、组织部分委员视察新区海洋牧场建设情况,7月底前形成视察报告。

5、坚持走访委员活动,加强与委员的联系与交流。年内对新委员进行一次普遍走访。

6、加强对所负责指导、联系的各活动组“双优”评选工作的日常考核。

7、完成《社情民意》编写任务,做好《政协简报》的信息采集和提供工作。

文教法制委员会工作要点

1、负责协调、指导所联系的活动组制定并落实全年活动计划。

2、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新区基督教活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9月底前形成调研报告。

3、承办区政协常委会“关于**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活动。

4、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新区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情况开展专题视察活动,8月底前形成视察报告。

5、加强与政协委员的联系与交流,走访所负责指导、联系的活动组的**协委员。

6、在教师节前夕,组织召开政协委员中教师委员座谈会。

7、加强对所负责指导、联系的各活动组“双优”评选工作的日常考核。

8、完成《社情民意》编写任务,做好《政协简报》的信息采集和提供。

办公室工作要点

1、牵头办好《政协简报》。认真做好区政协简报内容的采编和印发工作,使广大政协委员及时地掌握区政协工作动态,推动各委员活动组的工作。

2、做好《社情民意》专刊的牵头和服务工作。按主席办公会议的意见,《社情民意》继续由各专委会轮流承办,办公室在负责做好编辑、印送工作的同时,完成编写任务。

3、做好区政协信息反映工作,及时宣传我区政协工作情况。

4、负责《**年鉴》(2011卷)“人民”的编撰上报。

5、完成“关于我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的调研,于10月底前形成调研报告。

6、做好政协机关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保证政协工作的协调、正常运行。

三、各委员活动组活动计划

工业一组:

1、视察**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调研新区石化产业发展状况。(3月)

2、参观**跨海大桥工程建设现场、视察东芝**有限公司,了解外资企业管理及发展情况。(5月)

3、视察金港集团,了解湾里街道经济发展情况。(7月)

工业二组:

1、定期走访本组委员企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召开座谈会,形成全区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对新区重点项目进行视察,了解和掌握新区项目建设的发展现状及进展情况。(4、8月)

3、赴外地对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9月)

农业组:

1、视察凯富隆蘑菇生产基地、**迪辉农业生态园,了解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状况。(5月)

2、考察新区及周边地区海洋牧场建设情况。(8月)

3、赴先进地区考察休闲农业、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情况。(9月)

科技组:

1、赴外地考察生态园林城区建设情况。(4月)

2、定期视察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

3、对新区信息产业发展进行调研。(8月)

服务业一组:

1、赴外地考察旅游服务业发展情况。(2月)

2、视察新区旅游景区休闲旅游规划建设情况。(6月)

3、视察新区现代服务业区发展情况。(10月)

服务业二组:

1、举办服务业相关知识培训。(3月)

2、视察新区服务业先进典型企业。(5、7、9月)

3、考察服务业发达地区发展情况。(10月)

城建一组:

1、春节前走访贫困户,开展扶贫帮困活动。(1月)

2、视察金石滩规划建设、杏树渔港建设情况。(6月)

3、赴外地考察民营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划。(9月)

城建二组:

1、对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状况进行视察(5月)

2、对新区房地产业和重点企业进行视察调研。(7月)

3、考察外地城市先进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9月)

教育组:

1、视察**新区**枫叶学校、**模特艺术学校办学情况。(4月)

2、赴先进地区考察学校管理的先进经验。(8月)

3、调研**新区学校特色建设情况。(10月)

文化组:

1、视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5月)

2、赴先进地区考察文化产业的国学保护情况。(7月)

3、调研**新区网吧经营管理情况。(10月)

医药卫生组:

1、赴外地考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先进经验。(5月)

2、视察**新区相关医疗机构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情况。(7月)

3、调研**新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现状。(8月)

政法组:

1、赴外地学习考察综合治理先进经验。(4月)

2、视察**新区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活动开展情况。(8月)

3、调研**新区部分街道中小企业对提供法律法规援助的需求情况。(9月)

机关群团组:

1、赴外地考察残疾人事业建设情况。(4月)

2、“助残日”前夕对新区残疾人工作进行视察(5月)。

3、视察**新区园区与街道实施一体化管理工作情况。(8月)

4、调研**新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及促进农民增收情况。(10月)

民族宗教组

1、赴外地考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3月)

2、赴鞍山市考察宗教场所管理情况。(5月)

3、视察**新区宗教场所及活动情况。(6月)

4、调研**新区基督教活动情况。(9月)

派组

1、视察**新区金石国际运动中心区建设情况。(1月)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一、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按照《市人事局、市编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我局对调研工作作出认真部署安排,采取研讨、座谈、征求意见和下基层调研等多种方式开展调研,共分4个调研组,由局领导负责各专题调研任务。共调研了10个区(县)、11个公务员培训基地,22个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个街道办事处,教育、卫生、市政市容等重点单位,召开座谈会12个,下发征求意见通知80余份,收集意见建议100多条,用时一周,较好地完成了调研的各项任务。

(一)周密计划、精心部署。调研活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找问题、研究对策的一个重点环节,局党组高度重视。在研究制定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时,制定了调研活动方案,明确了调研目的、方法、重点和调研内容,确定了12个调研课题,要求各处(室)、中心针对调研题目做好调研准备工作。在调研活动开展前,又专门下发了《市人事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工作方案》,根据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分工,分4个调研组带领各处(室)、中心负责人,深入昌吉、乌鲁木齐市各区(县)和服务对象采取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深入街道等多种形式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调研强调,要把调研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相结合、与解决突出矛盾问题相结合、与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推动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提出有关要求。

(二)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在调研内容的具体安排上,紧密围绕“立足*一体化,推进人事工作科学发展,造福各族干部职工”的活动主题,认真研讨影响和制约当前人事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认真调研人事政策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于推动人事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确定了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干部安置、引智工作、人才市场建设等各项主要业务工作及人事部门自身建设为内容的12个调研课题。

(三)严密组织、务求实效。调研活动中认真搞好调研实施工作,提前下发调研提纲,要求被调研单位积极做好调研配合的准备工作。在下基层的具体调研中,也采取了听取情况介绍、召开座谈会研讨、问卷、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认真听取基层的意见及建议,避免了调研的形式主义,掌握了大量的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调研报告提供了充分的事实和依据。

(四)认真分析、研究对策。在调研中坚持边调查、边思考、边研究,与被调研单位共同分析查找和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调研结束后,结合局里的座谈、问卷工作,各调研组及时根据调研结果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完成领导班子成员调研文章4篇,主要内容为:建立*两地统一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问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探讨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开创我市培训教育工作新局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可以说四篇调研文章立意新、选题准,紧紧围绕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就我市人事人才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何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如何破解人事人才工作难题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研究,为今后一个时期人事人才工作科学发展奠定了较高的理论基础。参与调研的各处(室)、中心也紧紧围绕各自承担的调研课题,紧密结合业务工作,形成高质量调研文章12篇,主要内容涉及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对策与研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措施、加强公务员科学管理探索、引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和新时期党建工作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等。另外,在调研工作中,各调研组还实地解决或承诺近期解决干部安置、自主择业干部管理、米东区职称、工资遗留问题、完善事业单位招聘专业科目测试题库建设等8个问题。通过前往昌吉州调研和邀请昌吉州来我市调研座谈,与昌吉州人事局达成3项共识:一是建立乌鲁木齐市人事局、昌吉州人事局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就*地区人事人才工作进展情况、有关问题互相通报、共同研究;二是从*人事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调研组,围绕*人才一体化建设进行深入调研,共同形成调研课题;三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人事部门认真研究探讨出台*人才一体化指导意见。可以说,此次调研工作为市人事局下一阶段深入开展思想大讨论,搞好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在我镇产业发展中,采用“专业合作社+农户”、“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引导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等方式,健全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或贫困户利益深度联结机制。促进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共生共荣、长期受益、稳定发展。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优先吸纳当地农户尤其贫困户就业务工,实现增收致富。

为助力我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按照县委、县府、县人大工作要求,组织我乡人大代表开展产业发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调研,积极为我镇发展建言献策、针对性地提出方法和举措,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二、调研内容

有机循环区建设、稻田综合种养区建设等具有代表性产业。

三、活动时间

2020年12月28日

四、调研人员分组安排

一组:

二组:

五、总结形成调研报告

分析存在问题、差距短板,对策建议和举措,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落实.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核心提示】我们是xx大学勤工俭学中心11名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的“青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摘梦团队,关注三农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勇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团队以合肥市xx镇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探究地方特色农业经济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让青春在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出最绚丽的光彩。

7月4日上午6:20,团队从xx大学新区西门出发,经过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程达到旅游汽车站乘上客车于上午11时左右到达长丰县xx镇,车程的劳累丝毫没有减弱同学们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和信心。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以十精神为指导,以地方特色农业经济建设为主题,将xx镇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作为切入点,探究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寻找地方特色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针对我们的调研成果,形成一份优秀的调研报告,为政府提供建议,形成决策参考。[]

团队指导老师、我校挂职干部xx同志首先代表xx镇党委、政府对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与科技人员一起带领我们参观学习草莓培育基地,通过讲解,我们了解到艳九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依托苏州大学科技团队,进行草莓脱毒组培、工厂化育苗、新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示范、技术培训和草莓采摘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也是xx省农业物联网首批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