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公共信息网络安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范文第1篇

1 概述

随着网络的大规模应用,承担着大量教学任务的高校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对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实验室信息网络安全事件的调查及特点分析

为了研究实验室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本人在调研访问其它农业院校时对其实验员关于安全问题进行了调查。在北京农学院,每日的工作中,观察、询问、指导上机学生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并且记录下来,同时本人将整个实验中心每日维护记录中分散的信息网络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如表1所示的两个学期中发生在北京农学院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网络安全事件的统计表。通过对实验室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的所有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农业院校实验室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有如下特点。

2.1 感染恶意代码是实验室面临的主要威胁

恶意代码(也称恶意软件)是指能够影响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保密性的计算机程序或代码。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蠕虫、木马程序等。

调查发现:感染恶意代码是农业院校实验室面临的最主要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比如:在北京农学院实验室中,与其他农业院校类似,频繁更替上机的是大量的本科学生兼少量的研究生,这些学生的计算机感染上恶意代码事件就有168件,占所有实验室信息网络安全事件的57%(见表1) ,高居首位。

调查还发现:截止到2014年上学期结束,在本校及其他农业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出现的最多的恶意代码,主要有:

1) “木马下载者”(Trojan_Downloader)及变种;2) Trojan_Hijclpk及变种; 3) “木马”(Trojan_Agent)及变种;4) Trojan_Generic.TNK;5) “灰鸽子”(Backdoor_GreyPigeon);6) Hack_Kido及变种;7) “U盘杀手”(Worm_Autorun)及变种。

2.2 垃圾邮件、网页遭篡改、网络攻击或端口扫描问题依然存在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1) 实验室中有的学生的信箱空间被大量的垃圾邮件侵占,影响了正常地学习交流邮件的发送。他们每天都要花费时间来处理这些垃圾邮件。这些垃圾邮件的内容包括:赚钱信息、成人/游戏广告、商业或个人网站广告、连环信、电子杂志等。并且以各种宣传广告等对收件人影响不大的良性垃圾邮件居多,恶性的垃圾邮件较少。2) 学生的网页遭篡改问题主要是浏览器主页被篡改。通常学生在安装新软件时会导致浏览器主页被篡改,大部分篡改是出于给自己的主页做广告的目的。3) 攻击者为了扫描查看端口是否处于激活状态、主机提供了哪些服务、提供的服务中是否含有某些缺陷,以便进行下一步攻击,从而对实验室中学生的主机从0开始的每个端口都发送了TCP SYN或UDP报文。

虽然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防御技术进步很快,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垃圾邮件、网页遭篡改、网络攻击或端口扫描问题并没有从农业院校实验室消失,而是依然存在,并且不容忽视。例如,本校,遭到网络攻击或端口扫描事件12件,占总事件的4%;垃圾邮件事件52件,占总事件的17.7%;网页遭篡改事件45件,占总的实验室网络安全事件的15.3%(见表1) 。

2.3 网络盗窃或网络钓鱼问题增长较快

网络钓鱼是通过伪造来自于银行或其他知名机构的电子邮件、Web 站点,意图引诱对方给出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口令、帐号、ID、ATM PIN 码或信用卡详细信息)的攻击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农业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盗窃或网络钓鱼问题增长较快。比如:本校,网络盗窃或网络钓鱼事件共16件,占所有实验室信息网络安全事件的5%(见表1) ,是去年发生的该类事件的8倍,增长较快。

在本校及其他农业院校计算机实验室中,学生遇到的钓鱼网站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假冒支付宝类钓鱼网站:http://aasswweess11.tk/pay/;骗取银行卡号及密码。2) 假冒中国好声音类钓鱼网站:http://zjtvt55.com/;虚假中奖信息,诱骗用户汇款。3) 假冒爸爸去哪儿类钓鱼网站:http://babwe.com/;虚假中奖信息,诱骗其汇款。4) 假冒工商银行类钓鱼网站:http://23.244.155.48/;骗取银行卡号及密码。

调查发现,在实验室遭遇网络盗窃的大多数为大一新生兼少量大二学生,他们相信某些网站、投放的广告或链接,在使用QQ、阿里旺旺等客户端聊天工具时,网游、支付宝或银行密码和帐号泄漏或被盗窃控制,造成了经济损失。

[类型\&感染恶意代码\&遭到网络攻击或端口扫描\&网页遭篡改\&垃圾邮件\&网络盗窃或网络钓鱼\&数量(件)\&168\&12\&45\&52\&16\&比例\&57%\&4%\&15.3%\&17.7%\&5%\&]

3 导致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在调查导致这些农业院校实验室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原因的过程中,本人主要从支持安全事件发生的要素着手进行分析。

1) 未修补安全漏洞是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操作系统、浏览器和应用软件中都存在大量的漏洞,是不法分子用来传播病毒、挂马和发动攻击的最主要途径。

2) 弱口令或缺少访问控制也是导致实验室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

3) 频繁更替的上机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或浏览器使得病毒传播。他们直接下载的未经杀毒的应用软件中可能含有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尤其各类游戏网站更是病毒木马散布的温床。

4) 由于农业院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通常只针对系统分区(C盘)开启还原保护功能,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其他分区未启用该功能。因此,当计算机重新启动以后,未受保护的磁盘分区可能仍保存有病毒程序的寄生文件。一旦学生操作不慎,就有可能激活未保护分区上的病毒。

5) 一些农业院校的部分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是不自动还原的,学生可以下载、安装和设置实验相关软件,以锻炼农业信息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种设置给恶意代码带来了机会。

6) 有的学生总轻易打开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这样木马、蠕虫等恶性代码就潜入。

7) 实验室中,学生使用的QQ、MSN等即时通信软件易被病毒攻击,并且学生容易点击其中的恶意网站链接。这些病毒可监视或截获键盘、鼠标的输入等,从而窃取用户信息。

8) 学生在实验室使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时,常常直接打开移动分区查看里面内容,这个行为会激活寄存在u盘内的autorun病毒,引发其在操作计算机上的再次传播。

另外,从主观上分析原因。实验管理员依赖硬盘保护卡、杀毒软件等已有防护,导致安全漏洞补得不及时,病毒特征库升级不及时。同样,学生缺乏病毒防范意识和计算机设备安全操作规范。以上这些都是导致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空管网络;网络安全;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5-0161-01

随着现代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众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然而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及开放性等特点,导致了无论在广域网还是局域网,都存在着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扩散、网络犯罪等诸多潜在威胁。空管网络与信息系统是国家重要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所以对技术、安全和服务要求很高。其业务繁琐、资金密集等特点使得空管信息网络一旦破坏,会造成公共利益和人民安全造成严重损害[1]。

1 空管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空管担负着保障空中交通、气象、服务、通信等工作正常开展的任务,而信息化系统作为空管系统正常运行的载体,其数据网络信息安全传输极其重要。假如空管的关键业务对外停止服务或飞机飞行高度、起降落时间等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泄露篡改、航行信息服务系统遭到破坏,那么将会造成民航空公司和机场将无法正常运营,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还会对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及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

为了适应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规定,有效降低信息安全风险,保证空管信息网络系统业务持续正常开展及安全运行,必须增强空管信息安全风险的防范能力,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因此,确保空管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已成为保障飞机安全飞行和航空公司正常运营的重要工作之一。

2 空管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在给人们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复杂多样的网络威胁,与之产生网络安全问题益突出。目前计算机网络常见的安全威胁有:网络外部的入侵、攻击等恶意破坏;计算机病毒泛滥;计算机系统漏洞;内部用户的攻击和滥用网络资源;垃圾邮件、不良信息广泛传播等。而快速发展的空管网络规模、日趋复杂的网络结构和互联应用需求,也给空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带来了新的挑战[3]。

1)部分空管网络系统对某些电信商的网络基础设施依赖性太大。某些重要信息系统维护和管理工作需要借助电信网络的平台展开。这也就导致黑客更容易进行窃听、攻击等非法行为。

2)随着空管信息网络系统业务从单纯的数据通信向包含视频、语音等综合信息业务发展,对内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等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要求也逐步提高。空管信息网络与机场、政府、航空公司等机构联系更加紧密的同时,信息被非法侵害风险也越来越大。

3)目前正在运行的在信息网络系统中,安全防范建设意识欠缺;而对于在建信息网络系统,对其安全的规划及建设并无的明确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可以参考。另外,空管内部管理及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与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不相匹配。

3 空管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随着空管业务向系统化、多元化发展,空管系统对信息网络的依赖性增强,网络的安全问题便显得极其重要。要解决空管信息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从空管网络的应用着手分析,重点研究安全防范的关键技术和才策略,实现综合全面的安全保护体系。

3.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基于网络边界的被动安全技术,具体包括应用网关、数据包过滤和服务等手段。它可以通过企业设置的不同安全政策,控制进出企业的网络信息流,因此较适合于网络服务种类集中,与外部网络的互联方式有限的内部独立

网络。

3.2 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是一种通过读写控制、磁盘引导区保护、系统监控和加密可执行程序等手段识别并消灭恶意程序的技术。它根据计算机病毒的关键字、特征程序段内容、病毒特征及传染方式、文件长度的变化,以特征分类来检测病毒或是对某个文件、数据段进行检验和计算,通过保存的结果对该文件或数据段进行检验。如果检验出现差异,则表示其完整性己遭到破坏,即遭受到病毒的攻击。

3.3 入侵检测技术(Intrusion Detection)

所谓网络入侵就是试图破坏计算机网络的可信性、完整性、机密性的入侵行为。入侵检测在检测出来自于计算机网络外部的入侵行为的同时,又可以检测出来自于内部未授权用户的非法操作行为,及时发现针对计算机网络恶意攻击和破坏企图,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3.4 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作为一种主动防御技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重要服务器、路由器、主干交换机、防火墙和重要的应用程序等进行漏洞检查,及时发现并报告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隐患,评估这些设备、系统及程序的安全状态,从而采取有效地补救措施。

3.5 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

数据加密主要用于对动态信息的保护,是将以符号为基础的数据进行移位和置换。与传统的加密算法不同,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是在操作系统支持下实现对静态信息的保护。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较防火墙更加灵活、适用。

4 结束语

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是关系我国空管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工程,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新形势下,我们除了采取一些有效技术手段外,还应该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章标准,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监管,加强高素质的管理技术队伍建设,这样才能实现不断提升空管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能力与服务水平的项目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大海.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09.

[2]詹菁晶.浅谈民航空管信息安全[J].现代计算机,2012(06).

[3]马红云.对空管网络安全系统构建的建议[J].计算机科学,2013(02).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检察信息化;防护

1.引言

网络安全是制约检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提高防范能力已在检察机关内部达成共识,但局部也存在忽视的问题,一些检察院因为安全投资较大而存在畏难情绪。下面,笔者就当前检察机关的网络安全发展趋势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2.网络安全威胁及其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侵入网络非法获取政治、经济利益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随着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互联网已成为检察机关日常办公、办案的重要工具。检察信息资源特别是案件信息是检察机关的核心机密,但审批程序不严谨、管理不严、使用的安全意识淡薄都会成为失密泄密的隐患。信息网络安全必须要摆到检察安全工作的重要位置,每个检察人员都必须要有足够的防范意识。目前来看,网络安全最常见的计算机技术威胁主要有以下四种:

2.1病毒攻击。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具有繁殖性、

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等特点。常见的病毒有引导性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脚本病毒、蠕虫病毒。

2.2木马。它通过将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种者电脑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及密码,甚至远程操控被种者的电脑。

2.3垃圾邮件。是指未经用户许可就强行发送到用户的邮箱中的任何电子邮件,一般具有批量发送的特征。

2.4恶意软件。是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它终端上安装运行,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

从以上四种计算机技术威胁的发展趋势看,病毒和木马等攻击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一般性的病毒的攻击期间以月来计算,邮件病毒的攻击期间以天来计算,混合式的病毒的攻击期间甚至以秒来计算;遭遇感染的计算机范围越来越大,超过25%的计算机用户几乎同时在受到不同形式或种类的病毒、木马的攻击;攻击的方式和途径方法越来越多,途径越来越广,适应能力更强,修复能力更顽固,被拦截后还能重复感染,与系统亲合能力更加完善,更加不好剥离。

除了应及时预防、排除以上常见技术威胁外,还需要对以下安全威胁有所认识和警惕,并提前制定措施加以解决和避免: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物理环境威胁、管理不到位、越权或滥用、,黑客攻击技术、物理攻击等。

3.检察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的对策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最高人民检察院不断深化安全战略要求,将网络安全建设列为全国检察机关科技强检“五个体系”建设目标之一,并以各省为单位组织开展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和非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工作。这两项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投资大的特点,但是无论任务如何艰巨,都是需要各级检察院认真完成的。对于暂不具备建设条件或尚未列入计划的院,我认为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前期准备:

3.1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省、市检察院专线网机房应建设屏蔽间,县级检察院专线网机房应采取屏蔽机柜装置检察专线网网络交换机和数据服务器。各级检察院专线网接入端和局域网布线应采用光纤或屏蔽线,并与其它网络线路物理隔离,并有一定间距。各级检察院机房都应具有防雷办颁发的防雷证书,搞好接地;机房与功能间要有完善管用的消防设施等等。

3.2配齐基础检察专线网安全设备。防火墙、防病毒软件、不间断电源是最基本的网络安全设备,没有的检察院至少要配齐以上3个设备。配齐的检察院也应当能够做到防火墙软硬件的升级和策略的调整,防病毒软件要及时升级并教授干警查杀病毒的办法,不间断电源要根据网络的扩大、主要设备的引进适时进行扩容。随着投入的加大,市县两级检察院还要逐步引入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设备,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建设打下基础。

3.3完善“三铁一器”机房。尤其是县级检察院的安全保密设备,收发文件用终端设备要放置在“三铁一器”机房,要确实做到防盗、防火、防水。要加强设备安全管理,达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具体要求,特别是要有专人管理,专人操作使用,放置环境不能缺少“三铁一器”,这也是是中办机要局的要求。

3.4加强互联网的管理。据笔者的观察和理解,各级检察院在互联网使用上主要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审批不严,或不按审批程序办事,违规接入互联网的现象屡禁不止;二是由于终端来源多样化,技术信息部门又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导致一些终端在未经许可下就私自接入互联网,有的接入后又被随机调配到专线网上,来回串用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对于笔记本电脑的管理乏力,既上内网又上外网难以被及时监督并制止。四是移动硬盘和U盘做不到专网专用,特别是一些带有办案和统计信息文件的U盘被随意用到外网上,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和隐患。五是访问非工作所需或非法的网站,在终端上安装未经允许的各种软件,带来了大量病毒和木马,为失密泄密留下了后门。为此,建议市县两级检察院要根据本院实际,应当建立互联网接入审批和登记制度,严格控制互联网入口数量和接入终端数量,规范上网行为;加强对计算机和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杜绝违规接入互联网;在互联网终端上加装特殊的软件或设备,需要经本院分管领导授权;将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上的数据复制到网络,应当采取病毒查杀、单向导入等防护措施。

3.5努力做到安全“五不”。通过强化技术防范,提高维护能力,努力做到 “五不”,即“进不来、拿不走、看不懂、走不脱、赖不掉,”即非合法用户不能进入系统;非授权用户看不到有关信息;重要的信息进行了加密,看到了也看不懂;在系统内进行了违规操作,就会全留下痕迹,走不脱;拿走了信息,就有相关记录,想赖也赖不掉。

3.6检察人员必须树立防范意识。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及时升级、定期定时的对服务器及终端的病毒进行查杀,对于重要的文件和数据要进行光盘等备份,建立档案,加强管理,以便自觉在使用时构建起检察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把好病毒等恶意程序的攻击入口。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范文第4篇

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所指的就是计算机内部硬件与软件系统受到恶意攻击以及破坏,泄漏其内部各方面信息,之所以进行管理,其目的就是将关于计算机的相对稳定安全体系建立起来。所建立体系应当具备保密性、完整性以及可审计性。所谓可审计性所指的就是在结束网络交流之后,对于自身所接受信息用户无法执行其它操作,而保密性所指的就是用户不能向另外实体以及个人随意泄漏计算机网络信息,更加不能向他人提供使用,完整性所指的就是对于未得到准许网络信息用户不得擅自进行修改,并且在传输信息过程中也不可将信息擅自损坏、修改以及插入。

2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安全问题

2.1信息系统缺乏较强保密性

数据库安全、操作系统安全以及应用软件安全,这些均在信息系统安全范围之内。应用软件的安全性比较低所指的主要是在网上能够免费下载软件中可能会携带病毒,导致公安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比较低。对于公安业务信息系统而言,其主要就是ORACLE数据库,由于加密保护措施以及身份认证体系比较缺乏,很容易泄漏信息,有很大安全问题存在。公安业务信息系统属于一种应用服务的公共平台,该操作系统缺乏完善安全审计以及访问权限的设置,有很多安全漏洞存在,造成公安部门内部的操作软件缺乏较强安全性能。

2.2网络系统本身较差的安全性

对于网络系统安全而言,其主要内容就是通信传输的信道安全以及网络通信设备的安全,其中具备远程访问功能以及维护功能设备,比如交换机与路由器,这些均属于网络通信设备,其很可能会被非法用户所操控。而在网络系统的通信传输信道内所包括部分主要有邮电专线、帧中继以及DDN,也有一少部分为自建光纤或者微波信道。对于这些传输信道而言,普遍有线路不稳定、质量较差以及中间环节较多等缺点存在,若有问题出现,在检测以及维修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造成网络无法正常进行工作。对于利用电话拨号方式进行上网地区而言,使用用户越多则对非法用户攻击越有利,因而导致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络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2.3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缺乏

对于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管理人员而言,应当对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络及互联网之间所存在密切关系正确认识,应当明白同样有安全问题存在,应当对其加强管理。在整个网络中,无论哪个环节被破坏,均会对整个公安网络正常运行产生很大影响,所以管理人员要将自身安全意识加强,在工作中将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当作重心,防止非法人员对其进行攻击。另外,还要完善并改进内部网络,对内部所存在安全漏洞及时进行修补,由内部以及外部两个方面作为入手点实施安全管理。

2.4管理能力差

在有些公安部门内,在进行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将日志审计所具备作用忽视,另外由于管理能力比较差,对于运行过程中所出现故障无法进行正确检测,在应变以及处理问题方面缺乏相应能力。对于不法攻击,在无法检测时无法将其及时上报,导致无法惩治非法人员。

3加强安全管理措施

3.1对信息系统加强安全管理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以及网络安全隔离,这些内容均在信息安全管理范围之内。其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用系统安全管理,首先应当使数据库系统保证完整且安全结构,可以利用加密与解密读取以及保存重要数据过程等相关密码机制使软件系统管理得到强化,在进行操作时选择专门网络信息管理人员,对软件应用范围以及相关条例进行规范;其次,在对网上所下载软件进行应用之前进行检测,从而避免有病毒入侵;再次,在操作具备较强安全性系统时,应当对用户访问权限进行审核,对操作内容以及流程进行记录。第二,数据安全管理,通过计算机安全产品安全管理数据,通过对密级评判标准进行参考,确定是否通过互联网上传信息,从根本上将数据安全性提高。第三,网络安全隔离,在该方面可以选择将防火墙设置在网络出入口方式,从而对内部网络隐藏,对安全措施强化并集中控制,并且记录网上非法活动,其中屏蔽内部网路操作是通过转换地址而使内外网络隔离得以实现,从而保证外部用户无法获取内部网路信息;强化以及集中控制所指的主要是利用复杂安全管理策略使得不同门户对于不同安全性要求得以实现;而记录网上非法活动能够对非法用户入侵进行审计,并且自动报警,能够使网络系统安全得到维护。

3.2对网络系统加强安全管理

对于网络系统安全而言,安全管理网络设备以及网络信道是其保障基础,可以利用以下措施使其实现:第一,对远程访问以及维护功能进行严格管理,一方面而言应将统一远程拨号口设置在信息中心,使入口数量逐渐减少,对账号加强管理,利用回拨认证方式来使身份认证完成,保证一个账号只能由一个登陆,防止发生非公安人员随意登录现象;另一方面而言,应当使远程维护加强抗破解性能,选择设置较高安全性密码使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强化,使网络安全性得到提高。第二,利用链路层连接认证方式使网络设备互联完成,由于网络中有一些虚假设备存在,因而可以通过PPP协议认证的设置使互联网安全性得到保证。第三,加密线路,将能够抗流量分析以及加密数据的加密设备配备在网络信道线路上,这样一来能够使数据完整性更强,不容易被外界入侵。第四,公安部门内部自行信道,对于所租用信道而言,其有线路不稳定以及质量较差等缺点存在,因此可以选择具有较强保密性以及质量保证与抗干扰能力较强光纤线路将信道自行建立,从而使网络传输提高安全性能。

3.3对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第一,设置严格规章管理制度。在公安机关内部,可以利用严格规章制度对信息管理以及网络运行进行规范,这样一来不仅在管理上比较方便,还能够使信息网络提高安全性,具体而言,可以选择加强指导、强化监督以及明确管理条例等方法使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第二,对专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养。对于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络而言,由于其重要性以及特殊性,对于管理人员也有着较高要求,对于信息管理员而言,必须要定期检测信息系统运行,对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性进行严格审核,对于网络安全现状提出有关意见以及改进方案,除此之外,还应当设计并规划管理工作。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加强培养管理人员能力以及专业素质。

4结语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范文第5篇

本报讯 7月20日,公安部、国务院信息办等4部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以下简称“定级工作”)。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协调小组组长、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学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新枫指出,当前,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任务非常艰巨、繁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安全隐患比较严重,计算机病毒传播和网络非法入侵十分猖獗,网络违法犯罪持续大幅上升,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安全漏洞,使用黑客病毒技术、网络钓鱼技术、木马间谍程序等新技术,进行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给用户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科技奥运”和“数字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大亮点,网络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事关北京奥运安全的重大问题之一。

张新枫强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制度。为了加快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此前,公安部、国务院信息办等部门已联合出台了有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定级是等级保护工作的首要环节,是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整改、测评、备案、监督检查等后续工作的重要基础。此次定级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开展信息系统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确定定级对象。二是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和运营使用单位按照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定级指南,初步确定定级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请专家进行评审,并报经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同意。三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为第二级以上的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或主管部门到公安机关备案。公安机关和国家有关部门受理备案后,要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和备案情况进行审核、管理。

会议由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局长李昭主持,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主任顾建国对定级工作作了具体说明。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网络犯罪 网络警察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网络警察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根据一般性定义,网络警察是指对国际互联网安全进行监督的专业警察。其主要职责在于打击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在我国,网络警察的正式名字应当是“国际互联网安全监察专业警察”,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阶段性的、逐步完善的过程。

1983年,为确保我国计算机应用顺利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正式成立计算机管理监察司,即现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的前身。

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六条规定:“公安部主管中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第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行使监督职权。根据1995年八届人大第12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六条第12项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职责。

1998年9月,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公安部机构设置方案,原计算机管理监察司更名为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我国自此有了专门的“公共信息网络监察人员”对互联网进行监察和管理,即人们一般所称的“网络警察”。其主要职责是:对网络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随时掌握计算机犯罪的最新动态和特点,加强安全防范工作,遏制计算机网络犯罪,对计算机网络犯罪进行调查取证,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2006年1月1日,深圳市公安局网监分局率先在国内推出卡通网络警察形象“警警”和“察察”,网络警察从幕后走向台前,深圳市公安局的这一举措广受网民关注。同年5月,公安部在重庆、杭州、宁青岛、厦门、广州、武汉等8个试点城市设立网络“虚拟警察”,负责接收网民对网络犯罪的举报,回复网民的法律咨询等。

二、我国建设网络警察的必要性

以维护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建设网络警察的必要性如下:

1、成立网络警察是创造和谐网络环境、防控各类网络犯罪的必要手段。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特殊的犯罪类型——网络犯罪。网络犯罪具体就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成立网络警察,是适应时代要求、建立和维系和谐的虚拟、现实环境的必要手段。

2、建设并发展专业网络警察对于打击预防运用高科技进行的电子犯罪有重大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中的高科技犯罪层出不穷,即时性、隐蔽性特点越发突出,危害范围涉及国家、社会、人民群众的切身权利,对经济、政治、社会乃至国家安全等各方面产生了日益严重的不良影响,网络及现实世界治安环境面临严峻考验。此外,高科技电子犯罪决定了网络犯罪防控的专业化走向。组建一支专业化的网络警察队伍,是打击高科技电子犯罪的必然要求。

3、建立专门负责公共信息网络监察工作的网络警察队伍,是优化我国现有公共信息网络安全资源的可行途径。按照我国现有警察体制,犯罪的侦查主体主要是刑侦部门;而公共信息网络监察部门更侧重有关网络事务的行政管理。一方面,计算机违法犯罪的侦查主要由刑侦部门进行,另一方面,刑侦部门因缺少必要的专业技术,必须有网络监察部门的配合;网络监察部门尽管拥有技术,但在很多地方却不具有刑事侦查权。调查一宗网络犯罪案件,却需要同时投入多个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职责不明,势必造成互相推诿、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专门的网络警察队伍,优化资源,高效打击网络犯罪。

三、我国网络警察发展存在的不足和困境

我国网络警察发展速度与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迅猛势头不相匹配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网络监管部门职能重叠。

目前, 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由公安部、安全部、保密局、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委交叉负责管理。这些部门在维护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独立运行,但是必须看到,多部门交叉管理存在先天巨大漏洞,很难做到权责分工和同调协作,同时权责不明极易造成相互推诿的情况。

(二)网络警察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一名优秀的网络警察,应具备一定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网络知识,良好的法律功底,以及准确把握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侦查活动的能力。我国建设网络警察的时间不短也卓有成效,可以看到目前很多地区选拔了较多专业的IT人才,但目前缺乏全国范围内的选拔标准和专业的网络警察培养培训机构,未成体系,网络警察综合素质和整体专业化水平仍需加强。

(三)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网络警察目前主要享有行政管理,刑事侦查,以及指导、检查、监督权力,而前两者都与公民权利密切相关,执法过程中对于公民私密行为和隐私权的侵犯令人担忧。目前很多法律法规都对网络警察的权力进行了限制,但虽然明确了网络警察可以对哪些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调整,但并未对网络空间下的某些犯罪作清晰界定,其中又以在网络言论领域的立法最不完善。对于网络空间内涉及到公民私密行为和隐私权的违法犯罪行为,法律应当根据互联网环境的特点重新对其定义和解释,对网络警察的权力进行规范化。

四、网警在网络犯罪防控中的角色定位初探

针对网络警察本身的性质特点和职能,结合西方诸国的网络警察发展进程和方向,为从实质上解决网络警察在网络犯罪防控中的角色定位的问题,提出几项观点:

(一)兼顾纵向与横向,形成立体网络。

网警在进行网络犯罪防控的过程中应加强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建设多层次的人员结构。纵向即指公安系统部、省、市三级设置的网警,横向指外联内合,内与经侦、缉毒、巡警、片警的联系,外与公司、企业以及国际的合作。网警队伍是一个团队,在工作中应该发挥整体功能,而不能只靠单兵作战。尤其是在执行打击网络犯罪的职能时,需要各种人才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任务。专业类型应包括科技、法律、计算机、电子通信、财务、侦查等,并保证合适比重。

(二)注重业务能力,提升技能水平。

网警人才的短缺是全世界都面临着的难题。在我国,计算机与法律兼容的人才奇缺。因此,必须加强对网警的业务培训,弥补欠缺能力。网络警察必备的即为完善的知识结构、顽强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道德。高超的电脑技术、良好的法律素养和道德水平,三者相辅相成,不可缺少。

(三)有效利用科技网络,完善档案管理。

网络警察队伍应尽快建立与完善公安系统的科技网络。将有前科者和在逃人员的姓名、性别、体貌特征、身份证号码、照片、指纹档案、声音记录、DNA资料乃至面部毛细血管分析图等输入计算机系统;尽快完善CCIC系统、可疑物品管理系统;建立起自己的反网络入侵的“网络侦探”,借助网络热线、跟踪监视软件及其他设施,追踪、查获网络罪犯,防止其袭击特定的系统,并对已经遭到袭击的计算机提供跟踪搜索与技术援助,尽最大努力保全遭到入侵的系统,采取各种侦查措施、手段侦破各种网络犯罪。应当将建立健全网络系统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看待。

(四)加强对网络的监控管理。

管理是防控网络犯罪的经常性手段,网警应加大对网络的监控力度,充分发挥法律对虚拟世界的监管作用。在网络犯罪控御中应密切注视虚拟社会的发展变化动态,根据虚拟社会犯罪的变化规律寻找管理对策。现阶段网络管理的重点对象应是:网络服务供应商(包括接入服务、信息服务、应用服务)、涉足网络的机构、网吧及普通网民。

(五)加强网上道德文化的教育与引导。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范文第7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及未联网计算机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主管全国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公安机关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计算机病毒。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

(一)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二)向他人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

(三)销售、出租、附赠含有计算机病毒的媒体;

(四)其他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虚假的计算机病毒疫情。

第八条从事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生产的单位,应当及时向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批准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机构提交病毒样本。

第九条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机构应当对提交的病毒样本及时进行分析、确认,并将确认结果上报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第十条对计算机病毒的认定工作,由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批准的机构承担。

第十一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在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本单位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

(二)采取计算机病毒安全技术防治措施;

(三)对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人员进行计算机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训;

(四)及时检测、清除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病毒,并备有检测、清除的记录;

(五)使用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

(六)对因计算机病毒引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等重大事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保护现场。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从计算机信息网络上下载程序、数据或者购置、维修、借入计算机设备时,应当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测。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附赠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应当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并贴有“销售许可”标记。

第十四条从事计算机设备或者媒体生产、销售、出租、维修行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计算机设备或者媒体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测、清除工作,并备有检测、清除的记录。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公安机关对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十六条在非经营活动中有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二、三、四项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在经营活动中有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二、三、四项规定行为之一,没有违法所得的,由公安机关对单位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对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并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取消其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机构的检测资格。

第十九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并根据情况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未建立本单位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的;

(二)未采取计算机病毒安全技术防治措施的;

(三)未对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人员进行计算机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训的;

(四)未及时检测、清除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

(五)未使用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没有违法所得的,由公安机关对单位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范文第8篇

关键字:信息系统信息安全身份认证安全检测

一、目前信息系统技术安全的研究

1.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信息安全己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许多企业、单位花了大量的金钱购买了信息安全设备,但是技术保障不成体系,达不到预想的目标:二是应急反应体系没有经常化、制度化:三是企业、单位信息安全的标准、制度建设滞后。

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在7072家被调查单位中有4057家单位发生过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占被调查总数的58%。其中,发生过1次的占总数的22%,2次的占13%,3次以上的占23%,此外,有7%的调查对象不清楚是否发生过网络安全事件。从发生安全事件的类型分析,遭受计算机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破坏的情况最为突出,占安全事件总数的79%,其次是垃圾邮件,占36%,拒绝服务、端口扫描和篡改网页等网络攻击情况也比较突出,共占到总数的43%.

调查结果表明,造成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和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其中,由于未修补或防范软件漏洞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安全事件总数的“%,登录密码过于简单或未修改密码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19%.

对于网络安全管理情况的调查:调查表明,近年来,使用单位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80%的被调查单位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12%的单位建立了安全组织,有2%的单位请信息安全服务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安全服务。调查表明,认为单位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较高”和“一般”的比较多,分别占44%。但是,被调查单位也普遍反映用户安全观念薄弱、安全管理员缺乏培训、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和安全产品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也说明目前安全管理水平和社会化服务的程度还比较低。

2.企业信息安全防范的任务

信息安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根据当前信息安全的现状,制定信息安全防范的任务主要是:

从安全技术上,进行全面的安全漏洞检测和分析,针对检测和分析的结果制定防范措施和完整的解决方案;正确配置防火墙、网络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建立安全认证系统等安全系统。

从安全管理上,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范和机制,切实加强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信息安全防范要确保以下几方面的安全。网络安全:保障各种网络资源(资源、实体、载体)稳定可靠地运行、受控合法地使用。信息安全:保障存储、传输、应用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抗否认性(non-Repudiation),可用性(Availability)。其他安全:病毒防治、预防内部犯罪。

二、信息系统常见技术安全漏洞与技术安全隐患

每个系统都有漏洞,不论你在系统安全性上投入多少财力,攻击者仍然可以发现一些可利用的特征和配置缺陷。发现一个已知的漏洞,远比发现一个未知漏洞要容易的多,这就意味着:多数攻击者所利用的都是常见的漏洞。这样的话,采用适当的工具,就能在黑客利用这些常见漏洞之前,查出网络的薄弱之处。漏洞大体上分为以下几大类:

(1)权限攻击。攻击者无须一个账号登录到本地直接获得远程系统的管理员权限,通常通过攻击以root身份执行的有缺陷的系统守护进程来完成。漏洞的绝大部分来源于缓冲区溢出,少部分来自守护进程本身的逻辑缺陷。

(2)读取受限文件。攻击者通过利用某些漏洞,读取系统中他应该没有权限的文件,这些文件通常是安全相关的。这些漏洞的存在可能是文件设置权限不正确,或者是特权进程对文件的不正确处理和意外dumpcore使受限文件的一部份dump到了core文件中.

(3)拒绝服务。攻击者利用这类漏洞,无须登录即可对系统发起拒绝服务攻击,使系统或相关的应用程序崩溃或失去响应能力。这类漏洞通常是系统本身或其守护进程有缺陷或设置不正确造成的。

(4)口令恢复。因为采用了很弱的口令加密方式,使攻击者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口令的加密方法,从而使攻击者通过某种方法得到密码后还原出明文来。

(5)服务器信息泄露。利用这类漏洞,攻击者可以收集到对于进一步攻击系统有用的信息。这类漏洞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系统程序有缺陷,一般是对错误的不正确处理。

漏洞的存在是个客观事实,但漏洞只能以一定的方式被利用,每个漏洞都要求攻击处于网络空间一个特定的位置,因此按攻击的位置划分,可能的攻击方式分为以下四类:物理接触、主机模式、客户机模式、中间人方式。

三、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环境之中,尤其以接入Internet网络为甚。

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一个防火墙(作为阻塞点、控制点)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由于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应用协议才能通过防火墙,所以网络环境变得更安全。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如口令、加密、身份认证、审计等)配置在防火墙上。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通过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限制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除了安全作用,有的防火墙还支持具有Internet服务特性的企业内部网络技术体系VPN。通过VPN,将企事业单位在地域上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LAN或专用子网,有机地联成一个整体。不仅省去了专用通信线路,而且为信息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

防火墙技术可根据防范的方式和侧重点的不同而分为很多种类型,但总体来讲可分为二大类:分组过滤、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