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反舞弊调查的方式

反舞弊调查的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反舞弊调查的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反舞弊调查的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舞弊 防范

一、引言

考试是学校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形式。一方面,它是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考试的成绩也是评定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条件,更是决定是否能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重要依据。因此,考试与一个大学生的命运和前途是休戚相关的。正是如此,少数学生不惜铤而走险,使出了形形的考试舞弊手段。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要场所,高校学生考试舞弊不仅妨碍学生个人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影响到整个学风校风的建设,更影响到青年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对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产生了很大的阻碍。所以,1993年12月,原国家教委就向高校发出了《关于加强考试管理、抓好学风建设》的通知,l995年又再次召开了《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抓好考试管理工作》的电话会议。近几年,教育部又多次下发明传电文,特别强调高校考试纪律,要求各高校杜绝考试舞弊行为。各高校对考试舞弊行为是高度重视的,采取了种种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事实让我们认识到,与舞弊现象作斗争将是高校的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加强对舞弊行为和舞弊防范措施的研究对加强高校学风和校风建设,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高校学生考试舞弊的手段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智商,因而考试舞弊的手段相对而言十分高明,正所谓是形式多样、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抄袭型”

这是“最古老”的考试舞弊手段。即考生将课本或作业本带进考场,答题时直接抄袭课本或作业本内容本的行为。由于高校对考试纪律要求日益严格,这种“明目张胆”的舞弊已经少见。

(二)“夹带型”

将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写在纸张上,再将纸张带进考场,夹杂在试卷中,边做试卷边抄袭的行为。也有的是直接将课本或教材的某些章节撕下来带进考场进行抄袭。“夹带型”舞弊随着科技的发展现有新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数码摄像和高清晰复印来实施,使夹带的内容“大容量”“微缩化”。每逢考试季节,高校周围的复印机生意异常火爆就是这个原因。

(三)“偷看型”

通过偷看相邻座位考生的答案来达到舞弊的目的。由于高校对此类舞弊已经通过“Z”型排位、间隔座位等方式有所防范,加之大学生中视力好者不多,此类舞弊已显得“过时”。不过假如前后左右的考生协商作弊,相互有意提供“偷看”的机会,则“成功率”较大。因此,“偷看型”舞弊还有一定的市场。

(四)“张冠李戴型”

甲考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通过某一考试便请乙考生参加考试,考生在考试中不填写姓名和考号。当考试结束时甲考生在自己试卷上填上乙考生的姓名、考号,相反乙考生在自己的试卷上填上甲考生的姓名和考号,乙参加考试是虚,代甲考试是实。有的考生自己干脆根本就不去考试,直接由代考者代替自己参加考试。这种类型的考试舞弊主要出现在大型的省级或国家级考试中,考生互不认识,监督教师对考生也缺乏了解的情况下。

(五)“偷梁换柱型”

这是最典型的有预谋考试舞弊。出于对舞弊防范的需要,现在许多考试在报名时要求现场摄影,准考证上贴照片,并要求与身份证配套使用。少数考生便“随机应变”,报名时便伪造身份证,姓名、年龄、地址、号码均不变,只是将自己的照片变成请来的代考者,这样考试时准考证和身份证的头像做到了一致,但实际上,是“偷粱换柱”的行为。

(六)“暗渡陈仓型”

这是监考教师与考生协同完成舞弊的行为。考生正常参加考试,只是不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答题卡上交给监考教师后,监考教师综合其他考生的情况后迅速填写答案。这样考生在考场的表现十分“正常”,但实际上一次肮脏的考试舞弊在无声无息中完成。此类型的考试舞弊主要出现在以填写答案卡作为答题形式的考试中。比如全国大学生英语教学水平考试、全国律师资格考试以及公务员考试。

(六)“暗号传达型”

考生之间相互约定暗号来传递答案的一种作弊形式。比如甲乙考生约定,甲以咳嗽声表示开始,依题号顺推,挖左耳表示的答案是“A”,挖右耳表示的答案是“B”,摸左肩表示的答案是“C”,摸右肩表示答案是“D”。这样,一方基本能将选择题之类的答题告诉另一方。这种舞弊最容易出现在前后两个考生之间,多出现在选择、判断题等客观题居多的考试中。

(八)“厕所交易型”

这是以厕所作为考试舞弊场所的一种舞弊。双方约定,由成绩好的一方迅速做完试卷,将答案写好,交卷出场后,将答案放在厕所中一定的位置;另方则佯称要去厕所,利用上厕所的机会将答案带回考场进行抄袭,从而完成整个舞弊行为。因为整个舞弊的完成“厕所”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因而称之为“厕所交易型”。

(九)“电讯联络型”

通过电讯工具进行联络来完成考试舞弊,称之为“电讯联络型”。通常以手机和寻呼机为工具。考生进考场时,将手机或寻呼机一同带进考场,使之处于振动状态。当另一考生或其他协同作舞弊者将答案做好后,以信息的形式将答案输入对方的手机或寻呼机上,对方收到振动信息后,将答案迅速抄袭下来,从而完成舞弊行为。由于电讯传输的范围广泛,这种舞弊已经出现跨县、跨省作案的趋势。

(十)“身体依托型”

这是以身体的某个部位作为依托来进行考试舞弊的行为。常见的是在手掌心、脚背、小腿、大腿书写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在考试中进行抄袭用身体作依托,由于有衣服作掩护一般不容发现,特别是女生将考试内容写在大腿上,监考教师对此十分为难,往往因无法取证而不了了之。

(十一)“大雪无垠型”

这是掩蔽性极强的一种考试舞弊类型,考生在考前用力将考试内容写在双层纸上,这样在第二层纸上也就留下了书面笔迹,将第二层纸作为草稿纸带进考场,监考教师只见其是白纸一张,一般很难引起注意.而考生只要认真去看,考试内容便一览无遗,此种类型的舞弊虽然只是“夹带型”的一种变种,但欺骗性显然要比“夹带型”大得多。

(十二)“巢穴先筑型”

这种类型主要出现在有考场安排计划的考试中。当考生知道自己的考室后,便提前在考室的一定座位上由自己或由别人写上考试内容.供考试时使用。特别是请别人写在座位上,一旦监考教师发现,往往可以矢口否认,监考教师也拿他没办法。

三、高校学生考试舞弊的防范

(一)教学改革的推进是减少舞弊现象的首要条件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舞弊的主要动因在于课程内容设计的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且与现实情况脱节,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无心学习,不能有效的掌握所学课程的重点内容,只能靠通过考试舞弊的方式蒙混过关: 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形成的无用性这一群体性认知,客观上导致学生对于舞弊行为的同情和自身的参与。因此,要真正减少舞弊现象,一方面,要纠正学生对设置的课程学习价值的错误知识,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所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另一方面,要采取具体措施,对高校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其契合现实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从源头上降低舞弊的动因从而减少舞弊现象。

(二)考场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减少舞弊行为的有效手段

调查问卷中,学生普通认为,考场管理不严是其舞弊的直接原因,因而,应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 督促监考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监考职责,严格考场纪律,遇有学生舞弊的倾向时,应及时制止;要加强巡视,加强对各考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处理考试当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此外,要加强对监考人员反舞弊意识的教育,提高监考人员的反舞弊能力,防止学生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舞弊。

(三)各类舞弊行为的严肃查处是减少舞弊的重要保证

打击考试舞弊是考试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考试主办机构往往也制定了具体的规章制度,对各种考试舞弊行为都制定了详细的处罚办法,但一方面,某些监考人员本身对考试管理的制度所知不深,仅凭自己的经验来处理舞弊,导致执法标准的不一,违反了考试公平公正的理念;某些情况下,监考人员发现考生的舞弊行为后,由于对规章制度了解不深而没有依照章程与程序进行正确处理,造成不当的处理结果。另一方面,出于学生前程的考虑,有些学生的舞弊行为被发现后,监考人员甚至学校管理机构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罚,变相地助长学生的舞弊行为。因此,对于学生的舞弊行为尤其是多次舞弊行为,应严肃查处, 并告知学生家长,从多方面给予舞弊学生一定的压力,并影响其他学生的考试行为。

(四)课程考核形式的改进是减少舞弊行为的重要途径

目前的考试中,教师习惯于照书出题,而学生不管平常学习是否认真,学习效果好与不好,只须通过机械的记读就可以取得不错的分数,这种考试无法考查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无法体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使得夹带等舞弊形式盛行,加大了学生考试舞弊的概率。因而,在考虑减少舞弊行为时,我们亦需对我们的考试形式进行反省,要变识记性知识的考试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力的考试,变一次性的决定性考试为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的不同特点而进行的多次性的、多形式的考试,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此外,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使学生转变思想观念,从而形成以舞弊为耻的良好风气,并呼吁社会上对于舞弊行为进行关注等,都有助于减少高校考试中的舞弊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考试风气,使得考试真正成为一把选拨、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尺度,发挥考试的功能,真正体现考试的作用和价值。

四、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杜绝舞弊现象,如何做好诚信教育, 如何做好思政工作, 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总之,考风是高校普遍关心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综合治理,使高校考试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以考风促校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游细玉.高职高专学生考试舞弊的成因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03期.

[2] 李玉芳.大学生考试做弊原因及对策. [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报学院。(社会科学版)2005.(2).

[3] 姜威.陈健.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4]王良圣.吴汉东.改进课程考核方式。促进考风、学风的好转.改革・创新・ 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杨雪芹.大学生考试舞弊成因调查分析与防范体系的构建.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8).

反舞弊调查的方式范文第2篇

(黑龙江省锦河农场,黑龙江 黑河 164326)

摘 要:COSO新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对1992年旧版框架的某些概念和指引进行更新和改进,以期适应近年来企业经营环境的演变、监管机构的要求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期望。本文在分析新版框架和旧版框架变化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出见解。

关键词 :企业;COSO;新框架;内部控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116-02

收稿日期:2015-06-20

作者简介:黄红星(1968-),男,黑龙江省黑河市人,黑龙江省锦河农场副场长,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纳税筹划和经济法学。

一、前言

2013年美国COSO了新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以下简称新版框架),对1992年的旧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以下简称旧版框架)的某些概念和指引进行更新和改进,在经营和报告目标上扩大了内部控制的应用范围,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标准的有所变化,有助于企业在业务、组织结构、商业模式和经营环境变化的背景下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我们企业深入研究总结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新版框架,不断完善和加强本企业内部控制。

二、新老内部框架的主要差别

1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不同

旧版框架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上主要考虑的是:经营目标实现程度、公开财务报表可靠性、合法合规。而新版框架则考虑的是:内部控制体系应将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2 报告对象和报告内容有不同

新版框架在报告对象和报告内容两个方面上对报告目标进行了扩展,分为内部财务报告、内部非财务报告、外部财务报告以及外部非财务报告四类。在报告对象上,既要面向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部门的外部财务报告;又要面向董事会和经理层,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需要的内部财务报告。在报告内容上,分为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非财务报告主要有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资产使用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人力资源分析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非财务报告。

3 增加了反舞弊与反腐败的内容

新版框架对舞弊风险做比旧版框架更为详实要求,并增加反欺诈反腐败的内容。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见

1 完善内部控制执行环境

自旧版内部控制框架颁布以来,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颁布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致力于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构建了比较成型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受体制、经营机制和经营理念限制,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还没有形成大多数企业的自觉行为。内部控制的推动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决策层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规范企业经营管理、风险防控、实现发展和经营目标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单位领导不重视单位或强权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缓慢,即使有规范内部控制体系,也是形同虚设,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显现。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是决策层有规不依,无法可依,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没有适合内部控制制度推行的土壤。目前,国内的内部控制法制建设还处于部门规范性文件层面,在法律层面上并没有专门对内部控制的责任、义务加以规定,且相关法律中对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处罚措施也较轻。因此,要加快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将有关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内容纳入相关条款,明确企业以及企业法人代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的责任,明确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建立的运行监管责任,并借鉴美国《萨班斯法案》,强化对隐瞒内部控制缺陷、虚假披露内部控制有效性信息的有关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依法推进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内部控制作用的显现。

2 强化全面内部控制理念

虽然内部控制在企业推行多年,也取得了一定实效,大多数人员对内部控制建立的全面性原则认识和理解比较正确,但是对内部控制度的执行存在误区,往往片面地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是保证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经营目标与保费收入、承保利润等财务指标有关,认为内部控制度的执行应是财务人员事情,与其他岗位关系不大。在内部控制研究和学术领域的主要群体是经济类院校专家教授,以及各企业中财会人员或与财会相关人员,要求执行内部控制又是财务人员呼声最高,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大多数人以至于部分决策层人员“内部控制是财务工作”错觉,这也是部分单位内部控制不能有效推行的原因之一。新版内部控制框架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继续坚持并强化“全面内部控制”的理念。首先,内部控制实施的好坏关键因素是人,对人的管理是重点,高层管理人员既是风险管控的重点,也是推动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关键力量。要明确董事会与管理层各自的权责,董事会独立于管理层并具有胜任能力并保持独立性,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管理层建立健全企业架构、汇报路径、合理的授权于责任等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并报告给董事会。其次,要将内部控制制度融入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通过落实责任和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宣传教育,将内部控制理念意识、制度规范等融入企业每一名参与者思想,让员工更自觉地接受内部控制制度,养成自觉参与内部控制习惯。并制定绩效衡量以及激励惩处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遵守内部控制的压力,使员工各自担负起内部控制相关职责。

3根据新旧版框架差别不断完善现行内部控制

(1)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新旧内部控制框架在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上差别是旧版框架不是基于风险的,而新版框架是基于风险的。旧版框架的有效性通常是“事后”检查的结果,而新版框架的有效性是基于风险评估的,是“事前”判断的结果。新老内部控制框架的这个差别的影响将影响到关于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一系列问题,要求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程序设计、标准制定、报告和监督的执行等方面进行更新和改进,应以风险管控为逻辑起点,从基本制度管理办法、操作细则及流程图等三个层级着手,将风险应对策略和方法纳嵌入到企业各业务流程的具体业务活动中,融入内部控制体系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价值增值责任为主线的内部控制体系基础框架。

(2)进一步完善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之一,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都需要信息支撑。新版内部控制框架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观,扩展了报告目标,增加了对内、对外信息内容,要求企业结合实际丰富信息与沟通制度内容,拓展内部、外部数据获取渠道,强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建立与股东、客户、监管机构、财务分析师等外部相关方的沟通机制,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为企业加强管理、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和防范风险提供信息支撑。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畅通信息与沟通渠道,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将企业目标和内部控制职责在内的必要信息传达给每位员工,确保内部控制的职责得到认真实施。同时要注重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与沟通,避免成为各自独立分散的信息系统,形成信息孤岛。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发挥各方面力量,全面健全和整合企业各个信息系统,构建覆盖整个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平台,将“信息孤岛”中的各大信息系统有机连接起来,形成大的信息系统,产生大的平台支撑效应。

(3)进一步强化反舞弊、反欺诈机制

随着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反舞弊机制,但新版内部框架包含了更多关于舞弊、欺诈等涉及职务犯罪的内容,并且把“评估风险的过程中考虑舞弊的可能性”作为内部控制的第8项原则,充分反映了反舞弊、反欺诈机制等在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和预防职务犯罪重要作用。企业应要进一步完善提升反舞弊、反欺诈机制,一是加强机构舞弊、欺诈风险管理。企业要将舞弊风险(或廉政风险)作为专项风险来识别,制定一整完善的风险评估流程,在评估风险的过程中考虑舞弊的各种可能性,评估舞弊的动机和压力,评估舞弊的机会大小,建立风险数据库,建立风险应对矩阵。要坚持“全面和重点相统一,制衡和协作相统一”的原则,强化决策层、各经营管理层级在反欺诈、反舞弊机制的建立与执行中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全体员工的反舞弊、反欺诈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适合本公司实际的舞弊、欺诈风险动态管理政策,将反舞弊、反欺诈内控制度和流程覆盖到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二是借鉴国内外反舞弊、反欺诈的经验,利用公司内部风险管理以及IT人才或采取业务外包的形式开发适合本公司实际的反舞弊、反欺诈信息系统,并将其纳入整个公司信息系统,作为子系统之一。三是与时俱进地完善反舞弊、反欺诈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舞弊、欺诈手段和方式也不断升级,有的还采取高科技手段实施舞弊、欺诈,必将给我们现有的反舞弊、反欺诈机制形成严重挑战,因此必须坚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理念,不断研究、改善、改进反舞弊、反欺诈机制,做好“事前”控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四是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举报投诉网络平台,提高信息传输速度,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要切实保护举报人合法权利,加大泄密事件的处罚力度,营造良好信息反馈环境。

(4)加强以复合型人才建设为主的内部控制支撑体系建设

企业拥有内部控制复合型人才(如内部控制师)是完成内部控制工作,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真正实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新版内部控制框架进一步强化了董事会的监督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作用,强调内部控制责任分工,给参与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新要求。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才能胜任于不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中“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管理风险工作,方能实现“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新版内部控制框架扩展了报告目标的范畴,要求我们内部控制部门人员不仅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和监控流程等知识,还具备使用分析问题中所需要线性分析、概率分析、因素分析等高等数学知识,更要具备使用计算机和书写报告的能力。

构建符合内部控制复合型人才队伍,首先要走内部人员培训的路子,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具备知晓企业管理模式、结构、运行环节及特点的优势,采取送到高校或内部控制培训学校学习,或请内部控制专家来企业授课的形式,对内控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掌握内部控制所需要的各项知识,提升胜任内部控制工作的能力。其次,加强与相关高校合作,按照企业管理需要定向培养,充实一部分年富力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参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队伍,提升内部控制复合性人才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 郝振平,COSO委员会新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策略,《中国内部审计》,2014.

[2] 杨瑞,基于COSO新框架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探讨,新会计,2014.

反舞弊调查的方式范文第3篇

(一)国内外有关法务会计的争议聚焦迄今为止,国外有关专家学者对法务会计的定义众说纷纭,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关于法务会计的界定也是争议颇多,法务会计到底应归属于会计学科还是法学科?亦或是归并到审计学科?仔细分析诸多观点,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交叉重合,也有部分差异,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以会计为重心,还是以法律为落脚点,或者说可划分为广义的法务会计和狭义的法务会计,要视具体目标而定,国外的主流观点分析归纳有如下特征表现:第一,法务会计的内涵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即从单纯的会计(舞弊)调查向会计鉴定、诉讼支持等司法纵深方向延伸扩展,这体现了多学科交叉渗透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第二,现阶段,法务会计的定义进入了“林立”状态,各种说法不断涌现,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呈现百家争鸣、不断创新的景象。第三,理论研究专家与社会实践专家对法务会计的界定具有很大的差异,主要源自视角不同,研究领域及价值观存在差异。从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是侧重于对法务会计实务的探讨,又受到案例的推动,较多关注热点问题和技术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执行舞弊审计、财务调查时的应用,至今已形成一套有效的、系统的舞弊调查方案以及在收集证据过程中所用到的先进技术方法,但对法务会计的理论渊源和理论框架的探索则非常少。国外学者对法务会计概念的定义趋于完善,但都未涉及到法务会计主体,有所欠缺。而研究方法方面,主要是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和历史的概括总结以及案例研究,实证分析很罕见。由此不难发现实用主义原则在法务会计理论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案例对法务会计理论的推动,这种实用主义原则现在仍起很大作用。从国内学者对法务会计概念的界定观察,有的是从处理经济纠纷中法律问题的视角进行界定;有的则是从学科和实务双重角度予以界定;还有的是从现行司法会计体制的角度对法务会计进行诠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二)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想要对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应先明确法务会计的一般涵义。综合各家观点,总结我国法务会计的社会实践,笔者认为,所谓法务会计,是指由独立执业的法务会计师,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综合运用会计、审计及法律等多学科交叉知识和专业技能,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纠纷及欺诈行为等进行调查、审核、估算、分析和鉴定等,据以提出鉴定意见或为法庭审理作证的特定专业服务活动。它是以法学和会计学理论为基础,集会计学、审计学和法学于一身的综合叉学科。要理解上述法务会计的基本涵义必须把握住以下五个要素:

二、法务会计的目标

(一)法务会计的技术方法。法务会计的技术方法是在执行法务会计业务时需要综合运用的调查、审核、估算、分析、判定与鉴别等技术方法,以取得合乎法律要求的各类证据。法务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最大区别在于:法务会计所执行的业务职能及出具的专业报告都是直接为法律服务的。法务会计经常涉及舞弊调查,并为公、检、法等职能部门和纪检、监察、律师辩护、经济调查及审计等专业活动服务。法务会计师执业有助于社会各界了解和解决诸如经济损失,特别是金额方面的损失。另外,法务会计师还经常帮助内部管理部门强化公司内部控制,以减少内部舞弊的发生。可见,法务会计师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经济纠纷、经济过失和经济犯罪等,其基本职能是向法庭等职能机构提供专家性意见,作为法庭客观、公正地裁决经济案件的专业依据。在法学科的法务会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确定的法学(法务会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方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法学、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审计的技术方法,熟知证据规则和法定程序,熟悉国内外会计财务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际惯例,能够综合运用法律、会计审计知识、方法和技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技术或区域分析、解决法务会计问题能力,具备会计、税务、审计、鉴证等法务会计职业技能,适应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社会中介组织及企事业单位等需求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这一目标定位的鲜明特点是:具体详尽、面面俱到、学科交叉,涉及面广,出发点是适应性强,无论市场变化有多大,似乎都会有好的就业去向。但是,目前的就业竞争压力大,人心浮躁,学生一般只注重眼前,价值取向以实惠为主。经过几年来的培养实践,笔者以为,设置法务会计专业或专业特色方向,不论是在法学科下的,还是在会计学科下设的特色方向,都应该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源于实践需求,又高于实践要求,应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原则,既要简明扼要,又具有专署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保持预留发展空间,要可持续下去。培养学生的周期较长,市场瞬息万变,可能招生时形势一片大好,可到毕业时,市场风向标变了,所以,还是要有缜密的顶层设计。基于上述情况,分层次的法务会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本科可定位为:本专业(方向)培养适应信息化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德、智、体、美协调发展,具有法学应用基础与财务会计学功底,能够综合运用法律规则调查各类经济纠纷与财务舞弊案件证据,并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岗位需求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法务会计专业(方向)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可定位为:本研究方向培养适应信息化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德、智、体、美协调发展,具有较深厚的法学应用基础与财务会计学功底,能够综合运用法律规则调查取证各类经济纠纷与财务舞弊案件,具有创新精神,并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岗位需求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法务会计专业(方向)博士人才培养的目标可定位为:本研究方向培养跟踪信息化国际市场竞争变化,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与财务会计学理论功底,能够综合运用法律程序调查研究各类复杂的经济纠纷与高端舞弊案件,具有创新精神,并胜任跨国集团、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研究与实践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美国高校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视培养模式和路径不同而有所区别。许多美国高校目前对法务会计人才培养仅停留在研究生在职教育阶段,加之社会上法务会计人才稀缺程度较高,各高校确定的法务会计培养目标以“能够胜任法务会计、舞弊调查等相关工作”为主。

(二)各类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设计一般复合型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计较普通专业的课程设计复杂且目标要求高,搞不好就会出现“两张皮”或“拼盘式”的局面,全凭学生自己去消化融合。在学分有统一规定、不能突破的前提下,需要课程设计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法学院的法务会计专业(方向)通常偏重开设较为系统的法学科类课程,因为法学科的一级学科门类较多,国家统一规定的法学科基础和主干课程就有十六门课,加入各部门法、专业法规,令人眼花缭乱,再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大学必修课、通开课、通识课,跨学科选修课等,剩下极其有限的学分分到复合的会计学科、审计学科,达不到需求。学生就业时常常出现会计学功底不扎实,法学又难就业。为改变这一局面,只能再尽力压缩法学类课程,增加一些经管类会计课程,但交叉融合又是难题,还是改变不了“拼凑”的色彩,改革创新就要冒风险。所以需要每年微调课程开设计划,按照“通、识、精、活”原则构建课程体系,逐年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样道理,在会计学院下设置法务会计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计正好相反,通常偏重开设较为系统的经管类会计学科课程,在国家统一规定的经管类学科基础课程就有十到十二门课,加上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大学必修课、通开课、通识课,专业主干课以及跨学科选修课等,剩下的要想置入法学科一系列课程不大可能,只能选择性嵌入部分主要的课程。学生就业经常是会计学具备一定的功底,但是法学知识不系统,法学思维跟不上。无论在哪个学院下面设置法务会计专业(方向),最关键的是看学生的兴趣和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根据获取哪个学士学位来定它的主要知识结构取向,然后实施课程再造系统工程。我们通过三年的努力,尝试性地进行课程再造,打破“拼盘式”局面,为有效地节省学分、提升专业交叉和学科融合度、扩大复合效果、增强实战能力,组队实施了课程开发计划,目前已经完成五门课程的改造和教材出版任务,正在试用阶段,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进一步深加工使之完善。目前,在我国,为适应社会对复合型法务会计人才需要,缓解单一专业的就业压力,除了积极申办本科层次的法务会计专业以外,可以尝试多元化培养模式,如在财经类院校的会计学或法学专业开设法务会计第二学位;为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可以像国外一样,实施本硕连读制度,在本科阶段主修会计学三年专业,在硕士阶段主攻法学科和实践应用三年;实施硕博连读制度,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偏重法学和交叉融合性研究,培养出真正的法务会计高端人才。

三、探索我国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国外职业资格考试与专业教育结合培养模式法务会计人才培养应拓宽思路,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借鉴ACCA/CGA等在国内高校的办学成功经验,尝试探索学历教育与ACFE(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模式。本科阶段学习的第一要务是厚基础、宽口径、重思想、强能力,以专业素养教育为主,有的专业课直接对接ACFE的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抢占先机,凸显法务会计专业特色,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需求脱节问题,以适应市场变化对特殊人才的需要。

(二)探索国内与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目前,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国际化,国外大学积极抢滩中国的教育阵地,为了充分体现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教育的“国际化”并不断扩大队伍,我们应具有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发展战略眼光,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与国外有专长的大学合作,联合培养法务会计高层次人才。具体可以推行国际化“2+2”、“3+1+1”、“4+1”等培养模式以及“国(境)外高校交换生”等人才培养模式等。

(三)校内跨学科基地班培养模式现在许多院校都按大类招生,可以在本校的会计学专业与法学专业搭建一个“2+2跨学科专业平台”,由学生自主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可以组建“创新法务会计人才基地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实验班,推行全新教学法,设置综合性较强的特色系列课程。此外,有条件时不妨借鉴重点大学的办学经验,采取本硕连读或硕博连读模式,即本科阶段完成会计学教育,法学科放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完成。美国高校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表现为:要么仅限于开设舞弊调查与白领犯罪调查一门或几门法务会计相关的课程,涉及有关诉讼支持的培养计划较少。据调查,已有17所高校开设了法务会计课程,向学生系统、全面传授法务会计知识,其中有5所高校开展了法务会计本科教育的尝试,还有两所高校同时开展法务会计本科和硕士学位教育,其他高校多数只开展法务会计硕士学位教育。而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入学门槛,如工作经历、相关预备知识和学历要求等,主要教育对象为在职或在校生,主要教育形式为远程教育和全日制教育。开出法务会计课程的绝大多数是经济学院和会计学院,少数高校由法学院承担。

四、法务会计专业方向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法务会计专业(方向)就业遇到的尴尬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需求巨增,新兴行业越来越多,学科划分也日渐细致,科学研究及各领域拓展急需一些有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市场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显示,法务会计人才大有可为,如各级财政、税务、物价部门,公检法、纪检审、银行、企业等都需要既懂法律,又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目前,法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总体上很受欢迎,但在就业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尴尬。有些单位在招聘时,要么招纯法学的,要么招纯会计学的。从每年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专业要求看,要么是延续多年以前的专业类别要求,要么有新类别出现,但并没有单独设置法务会计这一类别,对专业要求也没有添加到新增加的目录中,学生如果选择要报考公务员,只能走法学系列,要去企业单位就只能选择会计学,可实际毕业时不可能同时拿两个学位,所以学生往往很纠结,到底要拿哪个专业的学位。笔者认为,国家人事部门公务员招录过程中,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与时俱进,根据有效需求,及时地更新招录专业目录和进行岗位设置更新。政府部门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发挥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也有责任千方百计扩大宣传和影响,有效推介复合型人才深入各行业基层,利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机会和招聘会及网络舆论宣传阵地,做好信息沟通工作,借助政府和社会舆论宣传和网络信息强力推进法务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和行业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法务会计与舞弊审计的辨析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的企业财务造假、会计舞弊以及高级管理层犯罪案件此起彼伏,由此对舞弊审计和法务会计的需求日益兴盛,刺激国外的舞弊审计研究迅速升级。而在特别复杂的经济案件中,单凭舞弊审计和法务会计唯一手段是无法完成的,经常是双方交叉并联合作战,优势互补才能顺利结案。法务会计的产生和具体内容与舞弊审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许多著作和学者经常将两个词交叉使用,或者混为一谈,事实上,舞弊审计和法务会计虽然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详细了解两者的异同,合理安排,使两者相互配合协作,有利于在调查舞弊案件时使两者的优势最大化,促进反舞弊事业的发展。例如,美国“世通”公司董事会在知道发生财务舞弊欺诈案后,立即成立了包括前联邦总检察长、审计人员、律师等专业人员在内的“特别委员会”展开独立调查,聘请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执行部门前首脑提供咨询,共同解决财务欺诈导致财产被非法侵占案件中的财务、法律、会计等问题。在这之中,审计人员对账务进行舞弊审计,而前检察长、律师、证券与交易委员会前首脑则相当于法务会计人员,对于账务资料提供法律方面的专家意见,支持诉讼,两者相互配合,共同解决财务欺诈案中的会计、法律问题。

(三)法务会计专业方向的课堂教学案例建设法学科与会计学科的最大共同点在于实践性强,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应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可聘请校外兼职教授定期来校讲学,如聘请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法务会计专家授课。以往单纯的法学或会计学课堂教学也有许多案例可以穿插学习示范,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案例素材获取都较为便利,也好编制成案例库。但是法务会计的课堂教学,包括教材编写却比较困难,成型的案例几乎没有完整的,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实际去发现挖掘,并组织课程组员抓住办案机会,团队式合作,不断反复实践探索法务会计调查与诉讼,再凝练提升编制成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资料,供学生熟悉操练学习之用。

反舞弊调查的方式范文第4篇

业务涉及贪污活动的公司,不论贪污行径是否公开,都面临着一场超级风暴。全球经济衰退,使公司在追求回报时面临更大的压力。在竞争愈加激烈、愈加全球化的同时,高风险、高回报的新兴市场所提供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稀少。

这种情况,使得公司愈加倾向于通过非常规支付的方式获取竞争优势。同时,大多数企业削减开支,弱化了合规管理系统和内控系统功能,进而影响它们应对贪污威胁的能力。

另一方面,监管行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美国,自2006年1月以来因违反《反海外腐败法》(FCPA)而发生的诉讼数量甚至大于前28年的总和。从更广泛意义上来讲,越来越多的重点放在了个人责任,尤其是高管的责任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反对在国际商务中贿赂外国公职人员公约》的所有38个缔约国,均将贪污定为犯罪行为。这也反映全世界建立并完善反贪污制度的趋势。不同国家的执法机构正增加跨境合作,而更多跨司法管辖的调查也在进行中。

在这个大前提下,公司重新审视、理解及评估中介机构在其日常运作或寻求海外扩张过程所扮演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

一个十分普遍的看法是,公司利用商、合资企业、外国子公司以及其他类似机构,来避免直接涉入贪污行为。很多公司向第三方过度放权,从而放弃对承包商代表公司行为的控制权利,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此外,中介机构为那些希望行贿的公司提供了最常见的渠道。通过中介机构贿赂的数目可能十分惊人。最近的例子是一宗西门子公司涉嫌违反《反海外腐败法》的案例。根据西门子的信息披露文件,西门子委内瑞拉分公司共向第三方商和顾问直接或间接支付过1870多万美元,以“研究”“咨询”“工作间设备”“供应”等虚假合同为名隐瞒他们真实的目的。同时,西门子阿根廷子公司“向某些第三方顾问或团体支付了超过8500万美元,上述第三方顾问和团体根本没有合法业务,而是专门协助企业进行不恰当的支付行为”。

2008年底,经过美国和德国政府的调查及内部调查,西门子股份公司同意接受8亿美元的罚款,包括美国证监会3.5亿美元的罚款和美国司法部4.5亿美元的罚款,这是《反海外腐败法》历史上美国监管机构开出的最大罚单。此外,西门子股份公司还同意向德国政府支付3.95亿欧元罚款。罚款数量根据所公布的贪污程度厘定。在过去五年半,贿赂总额大约14亿美元。

西门子的案例表明,将责任转移到中介机构,并不代表公司可以完全对人的行为不负责任,相反,这样做会使公司面临监管风险。而更糟糕的是,公司与中介机构之间不恰当的关系,为公司内部和外部人员之间的勾结创造了机会,很有可能引发严重的欺诈行为。

若企业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跌入中介公司的贪污舞弊陷阱,可以从多种蛛丝马迹中看出端倪。例如,公司有没有向其他司法管辖区缴款;佣金架构过分复杂;获得的服务是否虚无;缺乏财务审查资料;有过往贪污记录及夸大价格。但是,以上这些仅仅是贪污出现的危险信号,在现实中可能有某些合理的解释。

反舞弊调查的方式范文第5篇

摘要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而财务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而言,强化海外资金管理,构建起集约化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促进企业财务和业务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企业的财务监管能力,降低国有企业的海外经营风险。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海外资金管理 管理模式 资金安全

一、前言

持续好转的经济形势和不断深入的对外开放使得我国的国有企业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也逐渐具备了国际视野,开展跨国经营的国有企业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国有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有利于拓展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影响力,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经济和技术交流,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更加有利于国有企业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但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是,由于我国的国有企业缺乏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相关经验,在资金的经营管理方面出现了不少的失误,造成了一定的资金损失。为了能够让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进行国外经营时有效避免因为资金管理不善而出现的“交学费”问题,本文就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海外资金管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国有企业海外资金管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海外经营的过程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资金管理风险,这些风险因素成为了制约资金管理的重要挑战。归纳起来,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和习俗方面。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均有着富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和习俗,也早就了当地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他们在思考和处理某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不同于国人,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难度。第二,专业人才方面。国有企业的海外资金管理需要重用既熟悉当地风俗、文化、法律等知识、又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成为了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海外资金管理的风险因素之一。第三,汇率变动方面。国有企业海外资金管理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外汇问题,以有利于不同币种的管理,而汇率变动则会增加国有企业进行海外资金管理时的不确定性。第四,税制方面。纳税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所以如果企业所在国的税率繁重则非常有可能会大幅度削弱企业现金的管理效率。第五,当地法律方面。能够影响企业资金管理的法律主要体现在外汇管制领域,某些国家和地区对于资金进出通常会制定并颁布一些限制性条款,甚至是一些更为严格的管控条款,所以我国国有企业的海外资金管理一定要非常重视当地法律的相关规定。

三、国有企业做好海外资金管理的策略

(一)在境外设立区域管理中心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开拓海外业务的初期或者在海外业务规模较小的时候,国有企业的海外资金管理则可以直接借助国内的总部机构完成,但是当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在境外设立区域管理中心则能够更加便捷地完成海外资金管理工作。境外的区域管理中心往往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数量众多的高素质人才、完善透明的金融监管政策和外汇政策、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金融处理能力等等,这些能够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海外资金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文化语言因素之后,笔者建议建议将香港作为国有企业的海外资金管理中心。当然,新加坡也是优秀的选择之一。香港不仅是国际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而且香港也是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境外试点,相比其他金融中心具有一定优势。

(二)完善企业的资金内部控制度

国有企业为了确保海外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有效的资金内部控制度,严格海外的资金授权、资金批准、资金审验等程序和机制,对资金实行严格的集中归口管理,对于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察和评价,科学划分岗位,明确资金结算中每一个环节的职责和责任追查机制,等等。

资金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是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等控制措施,使货币资金业务建立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杜绝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建立反舞弊机制,规范反舞弊调查处理程序,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及时防范因舞弊而导致内部控制措施失效、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

(三)实现海外资金管理的高度信息化

随着业务的扩展,很多企业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以财务系统为突破口,逐渐拓宽到更丰富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现在已经有银行可以做到将银行系统与企业财务系统对接,在企业未来的管理中,业务系统、财务系统、银行系统将会互相连接,使不同领域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变得更加便捷。

四、结束语

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贯穿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在世界复苏期要学会向管理要“现金”,全面强化资金管理,建立适合的海外资金管理模式,是有效应对眼前困难着眼未来的道路。海外国有企业应当充分研究所在国的理财环境 ,合理和有效地管理资金,从源头和制度上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金的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王大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化管理的实践与策略.交通财会.2005(06):215-216.

[2]刘秀春.企业集团资金集约管理的战略选择与创新.经济导刊.2007(09):154-156.

反舞弊调查的方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伦理;会计伦理教育

一、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竞争力以取得一席之地是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核心目标,然而参与市场竞争要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会计界接连爆发信任危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让我们逐渐意识到,有部分会计行为人丧失了应有的伦理道德。这些“败德”的根本在于违背了会计的独立性,会计行为人的生理需求依托于企业,因此当他们处于被动地位时,难免禁不住糖衣炮弹的诱惑,把持不住自己,便践踏了会计伦理与职业道德。当然也有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因一己私利,制造假的会计凭证、假账簿,将企业的资产偷偷转移至自己的名下。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会计伦理缺失的现状及会计伦理后续教育的变质。目前我国会计界还未予以给高度重视,在会计伦理方面的研究也尤为不足,马元驹教授就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两次提出建议建立会计伦理专门委员会。

二、会计伦理教育的相关概念

古代,“伦理”的“伦”指一种序、关系。“理”指寻求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与秩序。伦理最开始指人与人之间的辈分关系,随后演变为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谐所应遵守的规律与规范及事物的条理。

会计伦理是指会计行为人在记录经济业务时,应以诚信为本,在不受外界压力与影响的情况下,如实登记、制作会计信息的自律规范。会计伦理规范包括:正确核算、客观记录、廉洁保密、真实提供。

会计伦理是会计道德发展的基础,会计道德是会计伦理研究的对象。会计伦理道德的原则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利益的把握基准。会计伦理道德包括:诚信、客观公正、公平正义、集体主义等原则。其中诚信始终被摆在第一位,客观公正即体现了会计从业人员的独立性。法律则是伦理道德的底线。

会计伦理教育是指对会计人员或准备准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所进行的伦理教育

三、为什么要进行会计伦理教育?

作为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伦理理论必须要不断发展,会计从业人员也要及时更新自己所学知识,从安然、安达信、银广夏等国内外会计造假案例导致企业破产,会计行业信任危机,加强会计伦理教育显得至关重要。著名的舞弊三角理论中揭示了舞弊实现的三个重要因素,即:压力、机会、借口。对于财务舞弊的操作者――会计行为人,压力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界社会大环境,机会来源于企业内控的缺陷,借口即会计从业人员为掩饰过错而编造的虚假的理由,应对这三方面的困难,会计伦理教育就是要从根本上对会计人员进行知识传播以及职业操守的传授。从而使其在遇到道德困境时,选择正确遵守规范与标准。

四、会计伦理的教育对象

会计伦理的教育对象可以是会计学专业的在校学生,也可以是在职的会计从业人员,前者是进入会计行业的必备基础,后者是会计行为人活到老学到老的必备素养。两者都很重要,不能因为后者进入社会就松懈了会计伦理的教育,相反会计伦理教育要持续进行,使得会计人员不段积累伦理素养,久而久之,会计伦理规范要求的基本素养便会自然而然的内化入会计行为人的道德规范中,因此会计伦理教育是会计行为人整个职业生涯中形成职业信念的重要途径。

五、如何进行高质量的会计伦理教育

就目前我国调查的情况来讲,会计伦理教育的规模较小,只有小比例的学校针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会计伦理学”或其类似学科。此外,我国当前会计伦理学教育的质量令人担忧。很多企业在组织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时并未严格抓考风,流于形式,老师授课完,会计人员随便应考。并未真正在实质上对会计人员起到教育作用。

会计行为人的内在职业信念并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后期教育以及身的努力而逐渐养成的职业习性。在会计伦理教育方面,我国应加大普及范围。争取让每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就能了解到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关于在职人员的后续教育,不应草草了事,而是真真正正的教育,既然是教育,就应达到教育的效果,对于在职人员的教育应该认真检验授课成果。此外,授课的内容不应只局限于会计知识的更新,更要注重会计职业操守及品德的强调。并适时通过正面与反面案例使接受教育的进行反省,促使他们早日达到慎独的境界。(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冬,会计伦理何去何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引起的思考,调查与思考,2010年 第2期,P41- 43

[2]李婧、朱乐芳,会计伦理建设现实问题研究,商 业 经 济,第 2010 年第 3期,p89- 90

[3]马元驹,关于会计伦理教育的思考和建议,会计之友,2011年,第11期 下,p4-8

反舞弊调查的方式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公允价值 财务报表 资产质量

1. 公允价值的含义及其应用中的局限性

公允价值(Fair Value)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它是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和自愿的情况下确定的价格。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1]公允价值的来源有三个:第一、来自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即市场价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时, 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即参考价格;第三、使用价值评估法,即评估价值。然而,三种来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第一,虽然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是公允价值的最可靠来源,但若以市场价值作为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由于市场上的商品常受生产商、渠道、品牌、地域等因素影响,出现不同的价格,这使得选择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时也会受到人为判断的影响;第二,以参考价格作为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时,同样涉及选择参照物的问题,也不能避免人为因素影响;第三以参考价格作为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则与评估模型、各种参数、评估人员素质等因素息息相关。

由此可见,现实中的公允价值只能做到“尽量公允”,理想的公允价值仅存在信息对称、产品充足、无交易障碍的完全竞争市场中。而现实中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本组织的资产及负债类项目时,由于多数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只能采取评估价值或交易对手提供的参考价格。新准则中虽然是有条件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但也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条件,造成部分企业为获得或多得银行贷款而粉饰报表,夸大其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

2. 企业运用公允价值粉饰财务报表可能采取的方式

2.1利用关联交易粉饰报表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展时期,体制尚不完善,企业间的关联交易较为普遍。特别是投资关系较为复杂的企业,母子公司、关联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资产交换等交易中,利用往往有失公允的交易价格,粉饰报表、虚增利润。对于长期性的应收应付的项目,由于较少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需要以评估价值作为公允价值的依据,申请贷款的企业造假动机强烈,利用关联交易是其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企业在出现亏损或需要维持企业盈利水平时,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重组等方式来改变当期损益,提升企业利润。例如,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公允价值,企业的利润会因为非货币易增加。因此,企业会利用操纵资产评估价值等方式,提高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从而增加企业当期利润。新会计准则虽然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具有商业性质,应关注交易各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但由于我国目前很多企业之间关系复杂,关联关系难以判定,企业很容易避开这些形式上的限制。债务重组也是企业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如果企业在债务重组中用以清偿债务的非货币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则高出的部分连同获得的债务豁免,可以增加当期利润。[2]一些经营业绩很差,甚至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由于关联交易,经过债务重组可能减少债务, 增加权益, 同时增加当期利润。经营业绩较差的公司可能会利用这种方式来操纵利润,蒙蔽贷款调查及审查人员。

2.2房地产企业“变售为租”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投资性房地产”,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新准则为其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计量模式。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拥有的待出售房屋建筑物,是作为存货核算的,其计价基础仍采用成本模式,不受公允价值升值的影响。但该类企业为了适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增加企业报表利润,为其申请贷款增加筹码,将其持有的部分建筑物变售为租。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尚处于繁荣时期,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远远大于账面价值,在财务报表中体现为资产剧增,庞大的利润增长,这将极大改变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企业的利润将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由于房地产企业资金需求与运转的特殊性,商业银行更应审慎对待该类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防止资产流失。

2.3利用评估手段操纵公允价值

由于我国交易市场不够发达,生产要素市场不够成熟,很多情况下难以直接取得有效的公允价值,这时需要采用评估价值作为公允价值。然而受到评估手段尚未完善、估价技术计量公允价值时缺乏市场参考标准评、估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因素的影响,评估价值通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允价值。由于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和不确定性,造成会计利润被企业操纵,人为提高会计要素的评估价值,使其高于账面价值,为企业虚增报表利润、夸大盈利能力提供了方便。

3. 商业银行的对策

申请贷款的企业存在诸多利用公允价值造成财务报表舞弊、夸大经营业绩的情况,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保证资产质量,就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去伪存真,使其为银行提供更为真实和可靠的信息。

3.1提高银行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分析财务报表通常是银行信贷业务人员了解贷款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手段。为准确辨别企业是否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粉饰报表、虚增利润,就需要银行各级相关人员具备较为全面的会计知识、了解申请贷款的企业所处行业特征、丰富的经验等方面的职业素质。另外,非常重要但却经常被忽视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培养并提升银行信贷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防止其虚报或瞒报企业状况。为完善从业人员素质,商业银行需要为相关人员提供系统的职业培训体系。

3.2警惕关联企业

由于关联企业容易利用关联交易操纵企业利润,掩盖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因此,在贷款调查及审查阶段,务必要通过报表、借款人征信记录查询、访问相关企业等方式了解贷款申请企业是否有关联企业,是否存在恶意粉饰报表的关联交易。

3.3针对不同行业开发相应评估系统

由于申请贷款企业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或造假动机,会使采用评估价值作为公允价值的会计要素失真,所以需要商业银行重新对相关会计要素估值。要想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尽量客观的衡量企业利润,就需要银行开发一套自己的评估系统,该系统参数应尽量使用市场参数,少用主观可操作参数,并针对不同行业大类设计相应的评估体系。

3.4多维度调查企业营运能力

由于公允价值反应的是某一时期的动态价值,只反映现状,并不具备预见性,所以若申请贷款企业处于行业市场高位时期,仅分析财务报表往往高估企业业绩及资本实力,相反,如果企业处于行业市场下行期,又会低估企业实力。因此,需要贷款调查人员采取与企业高层及财务人员面谈、现场调查、访问企业上下游客户、调查产品的市场认可度等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各个层面的真实情况,再结合财务报表,综合分析企业营运能力。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2006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翟克华.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影响因素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

反舞弊调查的方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生产企业;采购业务

一、引言

2006年7月,由财政部牵头发起的,国资委、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共同参与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简称CICSC)”正式成立,并与此后五年内先后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这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然而,设计一套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只是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第一步,要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运行中的作用,还需要将这套标准体系与市场主体――企业,更加全面的融合匹配。内部控制体系庞大,涉及到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诸多流程,采购业务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该业务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和基本要求做出了明确阐述。

A公司是一个典型的生产企业。本文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以A公司采购业务环节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缺陷及执行问题为例,举一反三,研究及讨论企业采购业务中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问题,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运行中的作用,降低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

二、A公司采购业务现状及控制缺陷

通过查阅A公司相关管理制度文件以及实地访谈,笔者对于该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并发现其存在的缺陷。

(一)A公司采购业务现状

该公司的采购物资主要有卡基、原材料、重要设备、零备件、易损件等,其采购业务主要由采购部、市场部、技质部及质检部四个部门主要负责。笔者分别对以上四个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请购制度、定货制度、验收制度以及退货和折让制度的测试,并与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进行的面对面的访谈。从表面上看,公司所指定的采购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能依据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采购,关键岗位已分开且相互牵制,各单位本身的内部控制较好。但是经过对A公司采购业务的全面了解,发现该公司采购环节存在以下风险:

1.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可能导致舞弊行为的发生;

2.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导致公司资金的浪费;

3.比价过程出现舞弊行为,可能导致采购无法达到预期效益;

4.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

5.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二)A公司采购业务控制缺陷

虽然A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从表面状况良好,但经过深入分析判断和进一步访谈之后,笔者发现该公司内部控制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1.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采购业务相互监督力度不够

应用指引中要求企业应当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各种方式,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等往来款项。然而查阅公司制度发现,公司未对与供应商的对账工作进行规定,这不利于对账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还发现公司与供应商往来的对账工作由采购部采购员负责,财务部并未参与,这影响了对账的客观性。此外,虽然公司每月制定采购计划,但是采购计划流于形式,并未真正按计划落实,缺乏后期评估,各部门相互监督力度不够,不利于采购员进行业绩考核。

2.合同履行监督管理缺失

通过查阅A公司《采购控制程序》发现,A公司未对采购合同跟踪管理进行相关规定,导致合同履行监督管理缺失。这会导致企业采购效率低下、材料采购出现难以补给生产部门需要的情况,从而降低生产效率,影响企业经营效果。

3.不相容职责未相互分离,未进行定期轮岗存在舞弊风险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公司的采购由采购员完成询价和比价及采购的全过程,不相容职责未相互分离。此外,采购部采购员分类负责各项物资的采购,未进行轮岗,使得同一采购员长期负责某项物资采购,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存在舞弊风险。

4.原材料验收入库环节控制程序执行不力,会计控制不严格

公司规定到货后由采购员填制报检单报质检部检验,质检部出具原材料检验单后办理入库。但通过调查发现原材料入库仅有入库单和发票,未见报检单和原材料检验单,这表明企业在原材料验收入库环节控制程序执行不力,财务部付款控制不严格,存在错付、重复付款等风险。采购相关会计凭证缺失,会导致财务复核记账工作难以准确进行,进而影响公司财务部与供应商往来账的核对工作,影响公司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性,增加财务风险。

5.采购价格控制不严格,预算管理松散

调查发现,公司虽有《供应商选拔制度》但是几乎流于形式。由于采购员长期不轮岗,供应商长时间未更换,使得供应商缺乏竞争意识,采购价格未经过正确的定价机制定价,造成采购成本的增加。另外,公司在年初编制年度采购预算之后,并没有进行预算的跟踪管理,使得预算实施不规范,控制力薄弱。

三、A公司采购业务控制缺陷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中的生产企业众多,由于企业性质、规模、产品等不同,各个企业的采购业务会具有其自身特点,然而上述缺陷却一定不仅仅存于A公司之中。问题存在必有其根源,只有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一)制度建设与公司实际情况脱节

由于A公司成立于我国全面推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前,A公司已经有一套虽不健全但行之有效的运行控制体系。在国资委要求下辖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改革之后,A公司仅仅只是对号入座,将《基本规范》中的要求与已有规章体制生硬对接,没有深入研究公司当前控制现状和重新梳理公司的采购业务流程。A公司某些管理文件陈旧,并不符合公司现阶段经营现状。而建立新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并且在新制度磨合阶段,必然会对公司的经营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公司运营产生一定波动。管理层追求眼前利益,不愿承担建设新的内部控制体系产生的必要成本,使得公司制度建设存在缺陷。

(二)采购业务信息不对称

中层管理人员仅注重各自部门自身的运行,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部门主管注重公司的生产目标和眼前利益,对于执行内控制度“精简化”。虽然制度中规定供应商的选择由多个部门参与,而在实际执行时,供应商选择、询价、竞价这一过程基本流于形式,且由采购部门一手包办。另外,采购计划的审批主管往往对于供应商及所供商品的信息缺乏掌握,使审批难以实现其真正作用,这导致预算控制、价格控制力量薄弱流于形式,采购质量大打折扣。

(三)组织机构陈旧,企业控制文化建设缺失

国企组织机构设计相对陈旧,缺乏集中管理采购的专业团队。传统意义上的“人情”限制使部门间无法达到有效的而真实的牵制与监督。工作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对于设计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执行力,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产生应有的效果。公司忽视内部控制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控制思想和控制理念,工作人员得过且过,制度执行力低下。

四、完善A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改善内部环境,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1.创建富有内部控制思想的企业文化

企业创建富有内部控制思想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员工的控制理念及风险管理意识,能为内部控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首先,将内部控制的精神深入渗透到员工的生产理念当中,激发员工控制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风险。其次,在企业内部建立专业的内部控制队伍,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与维护,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好的切合企业实际,满足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

2.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采购环节风险自查模式

根据企业采购业务目标,影响企业采购与付款业务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人员风险、供应商选择风险、付款失误风险,物资紧缺采购风险,物资积压风险等。材料采购可以根据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风险评估。公司可在采购部设立风险管理员,根据公司的采购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制定风险评估自查表,包括风险类别、名称、影响、发生周期、涉及部门等。尽早识别风险,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降低或避免企业的损失。

3.建立采购业务后评估制度

为了提高采购效率,保证采购质量,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后评估制度,定期对采购计划、供应商情况、采购价格、购货质量、采购成本以及合同签约与履行情况等与关键控制点密切相关的控制活动进行评估,以及时发现采购业务的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控制,对于涉及薄弱环节的职能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估,最终达到优化采购流程的目的。同时,将材料采购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存货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指标纳入采购部绩效考核体系,促进物资采购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不断防范采购风险,全面提升采购效率。

(二)增加控制措施,提高制度执行力度

1.重新设计采购业务流程,引入关键控制点概念

通过对A公司采购业务的梳理,可以发现该公司的材料采购业务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控制点,即申请、计划、调研、合同、验收、入库这六个主要控制点。相较采购业务标准的五个控制点,多出了调研这一控制点。这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下,市场调节作用日益加强,增加调研这一控制点,能够选择更加优秀的供应商,购入更加高质量的原材料,降低材料的高成本和避免采购中的不正之风,更有效的进行价格控制和成本。

2.实现基本信息的高度共享

公司质检部建立集中的信息平台管理采购的各项信息,包括订单、供应商信息、单笔采购业务进行的状态,减少业务操作中的人为因素。并由技质部定期对供应商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供应商供货质量的分析和合同的追踪管理。另外,财务部组织人员定期与供应商对账,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这样可以使各个部门的信息高度共享,同时节省沟通时间,提高沟通效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监督力度,使牵制不再流于形式。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及各项经营数据的准确定,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建立完善的切合企业实际的ERP管理系统,配备专业的数据系统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信息系统维护与更新。网络技术员负责授予相关权限,但必须由上级部门审批通过方可授权。企业高效的信息沟通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降低舞弊的可能性,使得各部门能够更好的合作,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3.人事部加强员工内部控制能力培训,对采购员进行定期绩效考核

内部控制体系是建立在“人”的活动之上,要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行之有效,必须在全公司上下树立起内部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员工对于公司制度执行力,使前述所设计的流程不要流于形式。另外,为了防止舞弊风险,合理降低采购成本,人事部应定期对采购员进行绩效考核,采购部内部应实行采购员定期轮岗。对于采购员的绩效考核,可以从采购成本控制、采购交期控制和品质成本控制三个方面展开。评估该采购员选择供应商的能力、议价能力和收货效率,激励采购员更加公平的选择供应商和供应商所提供的商品,降低舞弊风险。对采购员进行定期轮岗,避免由于采购员与供货商产生长期合作关系而产生的舞弊。

4.进行市场调研,建立性价比机制,进行招投标采购

在制定好采购计划之后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市场调研,而调研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招投标采购。公司采购部将采购的规格、数量、质量要求、采购原则通过电话或网络等方式告诉众多供应商,供应商根据公司所提的相关要求,利用发函或直接派人将有关产品说明书、产品质量检验证明、价格表等送还公司采购部。采购部再从中筛选信用程度高、质量好、价格低、历史悠久的供应商进行考察,索取相关产品样品,再经过技质部对样品的检验,以及要求名单上的供应商填写供方调查表,由总经理审批后选择最终的供应商。

参考文献:

[1] 崔松,张宏.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一些心得体会.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4):37-38.

[2]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