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1篇

初识江礼成还是1997年前后的事,当时他还是一位辽源市人大代表。土生土长在东丰县的他,对家乡的那片热土、那些把他推选为市人大代表的选民们有着挚真的深情厚义。由于他较早带领乡亲走出土地的束缚,搏击于商海大潮,在赢得事业成功的同时,也赢得了家乡选民的信赖与支持,随后当选为辽源市人大代表。在任代表期间,江礼成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如他提出的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关于政府要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的建议、政府要研究解决农村债务链问题的建议等等。对此,东丰县人大常委会的一位负责人曾作出这样评价:“江礼成代表不负选民重托,积极参加代表活动,每次市人代会都有意见和建议提交大会,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正是由于他倾情于人大制度建设和代表工作,珍视选民赋予他手中的代表权力,2002年末,江礼成被辽源市的选民们推举为省十届人大代表,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代表职责,并很快投入到工作中。2003年1月,江礼成与来自全省各地的五百余位代表一起,步入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参政议政殿堂,他的心情格外激动。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时,他仍在伏案疾书,写审议发言提纲、意见和建议、查找相关法律法规书刊……就连人代会期间安排的休息时间他也充分利用起来,到连选连任的“老代表”房间求教一些关于做好代表工作的经验和知识。江礼成履职的认真劲赢得了许多上会“老记”们的好感,私下里都说他热爱代表工作,企业的事那么忙他全然不顾,而是一门心思参加会议,与那些总让记者难见踪迹的企业界个别代表相比,江礼成称得上是一位称职的代表。

第一次参加省人代会,江礼成就提交大会三份较有“重量”的代表建议:《关于我省招商引资相关改革的建议》、《关于我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以及《要切实关注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的建议》。长期在商海摸爬滚打的江礼成十分熟悉国家出台的各种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对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具体操作中产生的影响有着特殊的敏锐性。针对当时我省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江礼成及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认为,招商引资的关键是政策要优惠,环境要宽松,服务要到位,社会要诚信。“生态旅游”在当时还是一个崭新的名词。江礼成看重了它是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带到了省人代会上。在提交的建议中,江礼成建议政府部门在生态旅游的发展初期,从税收上要给予适当减免,使这项新兴产业早日做大、做强。为了加深自己提出的建议在代表和列席会议的政府官员脑海中的印象,江礼成在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坦陈了自己提出的三份建议的初衷,获得代表们的普遍的共识,他的相关发言很快发表在大会第17号《简报》上,引起许多与会代表的共鸣。

会后,江礼成提出的代表建议都被省人大转交省政府相关部门办理,并对他给予了当面或书面答复。其中,他提出的关于发展我省生态旅游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有关部门根据代表建议适时将生态旅游充实到我省旅游条例修改草案中。2003年11月29日,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吉林省旅游条例》,并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喜讯传来,江礼成喜不自禁,他连连说:“太好了!太好了!我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这比做成任何一笔生意都令我高兴和满意。”

2004年新春伊始,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如期在长春召开。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热烈的氛围中,江礼成也是“有备而来”。会上,他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切实改善软环境》的建议。江礼成认为,我省的经济比较薄弱,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且经济结构单一,汽车、化工等重工业比重过大,如何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政策,特别是改善软环境,这是我省二次创业中必须正视的问题。令笔者惊叹的是,关于我省经济方方面面的的统计数字都被江礼成熟记于心,而且掌握得准确、无误!此外,在这次会议上,江礼成针对目前农村经济犯罪的严峻形势,建议政府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狠狠打击农村经济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进程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肩负着这种重托,江礼成相继参加了省十届人大三次、四次会议,并提出了多件代表意见和建议。这两次与会,他开始把自己的参政议政视角放到加强我省民主法制建设上。在会议的分组审议发言中,江礼成所做的“省人大常委会要为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发挥监督职能作用”的发言,引起代表们的一致肯定,并迅速刊发在会议《简报》上。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2篇

虽然我生长在南方,籍贯却是沈阳市新民县。父辈随军驰骋大江南北,一直到南方,我也就随之成为了南方人,但是东北一直是我真正的故乡,这种缘分因工作调动而水到渠成――2003年底我由深圳海关调任沈阳海关。

沈阳海关建关于1907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国家推出振兴东北发展战略,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也为海关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为我提供了一个为家乡做点事的机会。为振兴东北做点事,是海关人的最大心愿。我们勇敢地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开展到哪里,海关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承诺。牟新生署长为沈阳海关题写了“振兴东北、海关先行”的题词,对我们来说情深意长。为贯彻落实署长题词精神,沈阳海关积极制定措施,确定了跟踪关区内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实行“量体裁衣”式服务的工作思路,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开展到哪里,海关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承诺落到实处。我关通过深入进出口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调研,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在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工作中编写的《招商指南》中增加《海关指南》内容,积极协助地方政府为2005年10月在沈阳举办的中欧经济峰会作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当前,从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来看,东北三省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如何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几十年的经济板块振兴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课题。沈阳海关新一届党组自觉顺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势需要,将促进辽沈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作为落实海关工作方针的落脚点,积极主动配合地方政府工作,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首先是统一思想,观念先行。深刻认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上,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两年多来,我们多次走访关区8市政府和大中型进出口企业,深入了解地方政府在振兴辽沈地区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外向型经济发展规划,了解进出口企业在通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需要海关帮助解决的实际困难,认真听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进出口企业对海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征询上来的意见和建议,在海关内部开展“东北大振兴、海关怎么办”大讨论、“我为东北振兴献计策、做贡献”的论文研讨活动;

其次是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沈阳海关促进辽沈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8条意见》,从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加强领导、分工负责,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坚持原则、把握标准,积极调研、主动服务,贴进实际、出台措施,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加强宣传、树立形象等8个方面对促进振兴工作做出了安排和部署。辽宁省委、省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沈阳海关超前思维、积极工作,主动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体现了海关顾全大局、锐意进取的务实作风。2005年我们针对国办36号文件和辽宁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及时组织人员学习,深入研究,就沈阳海关如何在促进辽宁扩大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集思广益,倾听省市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研究制订了《沈阳海关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10项措施》,进一步规划了沈阳海关今后一个时期内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的具体思路,并将措施进行任务分解,把责任落实到相关处级机构具体组织实施,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常态;农村经济建设;多样化发展;对策建议

一、新常态下鹤龙湖镇农村经济建设多样化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化为中高速增长,产能过剩和供给不足是最核心的问题。对于鹤龙湖镇来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缺乏动力,加之工业化水平低下,因此利用该镇的资源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企业极为必要。此外,鹤龙湖镇在经济发展中主要依靠农业,而自身具有天然的优势发展服务业,却根本没有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尽管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是鹤龙湖镇的发展速度,人们的生活水平远远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通过数据调查,我们不难发现鹤龙湖镇外出务工人数较多,而这些外出务工劳动力不会及时返乡回村来共同发展经济。即使有返乡人员,但返乡后可以做什么、怎么做?他们的收入又是否能够满足家庭需要?如何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工作,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是鹤龙湖镇适应新常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解决的一些问题。

二、鹤龙湖镇农村经济建设多样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际调研分析,发现鹤龙湖镇农村经济建设多样化发展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城镇化的l展滞后。人们在城市务工的机会在增加,因此外流劳动力也越来越多,鹤龙湖镇的外出务工劳动力占据很大比重。第二,鹤龙湖镇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少。随着国家的补贴政策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更愿意选择外出务工,最重要的问题是生产农作物的时间有明显的农忙时节,但是在非农忙时节劳动力却又多余了,然而农作物的收入并不能完全满足部分家庭的需要。在时间、收入和精神上,人们都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外流务工人数也在日益增加。第三,农村教育不均衡问题日益凸显。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家长选择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读书,通过这些途径,农村人口也在向城市转移,这些外出务工者既可以赚钱养家,也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第四,交通拥堵现象较严重。鹤龙湖镇经济走廊位于S3308省道两侧,鹤龙湖镇又由湘阴大桥连接城乡道路,但在节日期间,一方面由于道路狭窄,另一方面由于车辆过多,在黄金路段极易造成道路拥堵。第五,商标问题。因鹤龙湖螃蟹的商标已被外省老板注册,在经济发展中,如果没有自己的商标也会影响该镇的独立发展。第六,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公共物品供给、道路建设、通讯系统、环保卫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回村。

三、新常态下推进鹤龙湖镇农村经济建设多样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就鹤龙湖镇农村经济建设多样化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吸引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的发展速度迅猛,人们慢慢选择外地就业,在家务农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在家的农民在非劳作期间会用娱乐方式来打发时间。如果让农民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发展服务行业,这样可以让在外打工的人本地就业;同时积极扩大农产品市场,由于鹤龙湖镇的种养植业占据很大优势,例如大棚蔬菜,莲藕,渔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和优势。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扶持农产品产业,打开农产品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打造一个特色经济强镇,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第二,提高农产品质量。在人力资源充裕的前提上,采用以村为单位的承包合作制,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居住在长沙附近的人们都知道,鹤龙湖的螃蟹、烤乳猪是当地著名的特色产品。但是,这些螃蟹、烤乳猪都是来源于湖北、江西等地区,虽然该地区距离湘阴不远,但除去运费,加工费,剩余的利润就很少。如果能够以村为单位自己养殖螃蟹和乳猪,这些产品的成本是比在外面引进的要少很多。以村为单位,村民自己寻找养殖地,并且选出村里负责人,由每家派出一个代表,轮流养殖。在饲料方面,可以使用健康的饲料,由于农村的菜地很多,每家每户都可以把自家的菜地作为饲料地,在具体分工中去评选“优秀积极分子”,适当以物质奖励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三,引进先进技术。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还需要技术。螃蟹在九月至十一月是旺季,但剩余月份是淡季,这样的经营时间太过集中,不利于经营发展,要在固定的时间段推出自己的产品。在这个前提下,要错开农民的农忙时间,但是也不能影响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行。这需要大量知识人才和技术人才,共同制定出一个完美的方案。提高竞争意识。每个村负责联系当地的农庄,各村公平竞争,向鹤龙湖的螃蟹城出售自己的产品;同时,鹤龙湖的特色不能仅仅是在餐饮方面表现突出,也要在娱乐、旅游等方面同时体现。

第四,服务多样化。垂钓是大多数人们现在的业余爱好,但是针对的人群太单一。可以通过开设中级高尔夫球场,让更多的人用低消费来获得更多的休闲运动,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第五,弘扬本地文化。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农业生产工具变得更加先进。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县级博物馆,收集旧工具,传承健康的民俗,勉励人们勤俭节约,珍惜眼前的生活。同时,可以向消费者展示当地民俗,保护和传承传统文明。政府也应该给学校提供适当的帮助,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也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

第六,挖掘旅游产业潜力,加大宣传力度。由于湘阴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有左宗棠纪念馆,远浦楼,鹅形山等景区,让导游规划简便又充实的路线,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家乡特色,形成以鹤龙湖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生产结构,吸引其他省市的游客来品味鹤龙湖的特色。集“美食、休闲、娱乐”三者为一体。

【参考文献】

[1] 张晓山.新常态下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学习与探索,2015(03).

[2] 任碧云,刘进军.基于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探讨[J].经济问题,2015(05).

[3] 唐金红.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3).

[4] 常运书.浅析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6(01).

[5] 张悦,刘凯强.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J].三农问题研究,2016(01).

【作者简介】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4篇

(涡阳县交通局副局长陈晓明)

各位老乡:

今天,我们带着家乡交通人的深情厚谊,来到南通,邀请各位老乡,相聚一起,沟通交流,增进了解,广交朋友,互利共赢。在此,谨让我代表涡阳县交通局全体人员,向驻南通等地的涡阳籍车辆的业主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真诚欢迎你们来参加这次老乡联谊会,真诚欢迎你们到这里进行交流沟通,真诚欢迎你们来感受家乡的热情与亲情!感谢你们多年来对家乡交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感谢你们多年来对家乡交通事业发展的推动和帮助,感谢你们多年来为家乡经济、为家乡交通做出的贡献!

多年来,我们的驻地车辆业主们经过努力打拼,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不分严寒酷暑,不论风霜雨雪,创造出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家乡人民带来了发展思路的扩宽和转变,带动了家乡经济的经济发展,促使了交通事业的不断进步。你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涡阳,是老子故里,去年被安徽省确定为全省12个扩权县之一。涡阳煤田作为淮北煤田的主要接替者,煤区面积1980平方公里,计有11对矿井,总储量达27.7亿吨。分布涡阳有关乡镇,至2020年,涡阳境内煤炭开采设计生产能力将达到每年1950万吨。煤炭的运输、加工以及相关的煤炭附加产业将快速兴起;高炉酒厂、三星集团已通过并购、重组,工业化进程加快,相关工业产业进一步增加,一个物流、客流剧增,运输市场急剧发展,交通运输日趋繁忙的总体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刚刚结束的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大部委改革方案,又将涉及城市公交、城市出租以及邮政、民航等业务划归交通部门统一管理,我们将抓住这一机遇,在全县实现农班公交一体化、出租经营规范化、物流运输规模化、综合发展协调化,切实促进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涡阳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涡阳交通建设、交通运输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多年来,经过涡阳交通人的共同努力,家乡的交通工作稳步推进,已基本实现了业务规范化、办公信息化、发展多样化、监管法制化。全部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形成了以省道为主轴、县道为骨干、通村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络,通行能力、通达深度、路网效能极大提升。村村通班车逐步实现,遍布全县的各干支线、区乡道上的农村招呼站、候车亭将于明年全部建成,届时,将使我县农村出行达到城市化的标准。这中间,有你们的贡献和付出,今天,我们家乡交通40余人来到南通,就是代表涡阳全体交通人,专程对大家表示感谢!

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我们的运政部门刚才已向大家做了表态和承诺。我在这里再次强调,在运管承诺的基础上,我们对驻点的车辆将实行上门服务、上车服务、即时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随时上门、上车,不分时限,及时提供服务。也请各位老乡为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从而避免出现车辆外挂和外流。

各位老乡!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水是家乡美,月是故乡明。游子千里梦,依依桑梓情。家乡养育了我们,对家乡我们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眷恋桑梓、回报家乡是所有老乡内心共同的牵挂和心愿。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你们,家乡交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你们,请你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时刻不忘关注家乡的发展,时刻不忘为家乡的交通发展与建设,时刻不忘为家乡的腾飞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5篇

一、优化学校教育资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从优化教育资源来看,地方文化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本土,体现本土特色,就要发挥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或是本地区非常突出的课程资源,课程要体现本地区特殊的人文色彩,对本土社会资源进行教育化的开发,体现本土化。人是文化氛围中的人,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的成长,与他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1982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绍兴,从越王勾践建城算起,至今已走过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历程,在古越大地上,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厚、宏博而高雅的城市文化遗存。绍兴城内的每一座古宅、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条历史街区都是一部“活”的历史,在这座“开放的博物馆”内,有我们开发校本课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方文化资源。笔者曾因势利导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中发掘研究价值大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研究的范围,从中确定既感兴趣又有价值的研究题材,指导学生开展了《绍兴酒文化研究》《绍兴历史街区保护的研究》《绍剧“猴戏”研究》《绍兴书法艺术探究》等课题学习,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较好的案例。因此,传承地方文化,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二、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依托地方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它不仅可以扩展内容,更是可以改变以往空洞说教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研究过程,接受文化熏陶,化被动为主动,是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这样不但提高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转变了教师的课程观,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没有全新的课程设计理念,就没有地方课程的开发,但空有课程设计理念,缺乏课程开发能力的支撑,开发地方课程将寸步难行。原来的课程一统模式不仅造成了地方、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和陈旧,更导致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萎缩与丧失。因此,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早已成为当前开发地方课程最基础最紧迫的工作之一。地方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教师,地方课程能否顺利开发与教师对课程开发的认识,有效组织的综合能力及与学校、社会、课程研究专家的合作能力,课程开发的经验积累、总结、反思等能力息息相关。行走在深化课改进程中的教师,必须树立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态度,积极自主地开发本地课程。地方课程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科研和课程开发能力的过程。地方课程开发要求教师遵循“观察—开发—实施—反思—再开发”的螺旋式上升规律。在不断地反思和再开发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课程的开发水平及专业能力。

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人才教育质量

一个地方的乡土文化承载着这个地区上千年的历史文明,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在校本课程中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校外的各种文化现象与社会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自觉汲取地方文化营养的意识与能力,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开启创造的思维之门。因此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担。“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类命运的真诚和关怀,一种作为社会成员对自身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思考。依托地方历史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习者走向生活,体验历史情境,并构建对过去、现实以及自我的理解,最终加强民族的集体认同感与开放的世界意识。

笔者利用好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积极体验社会生活,通过采访、体验、建言等方式,了解、认识本地的社会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参与优秀文化的传承,提出对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创新的建议,让学生多一份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多一份责任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讲述绍兴历史街区保护之后,《绍兴历史街区保护研究》课题小组成员在分析绍兴历史街区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如:①必须将历史街区保护与深厚的文化传统的继承相结合;②鲁迅文化的继续挖掘与探索;③运用现代建筑高新技术尝试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多样化;④历史街区内的居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预防严重的工程事故或人为原因对古迹的损害;⑤文保单位应如何与有关部门合作,如何尽力争取得到社会各界支持;⑥加强青少年历史保护教育;⑦历史街区保护应讲求综合效益,保护手段要与时俱进;⑧借鉴杭州、苏州、温州历史街区保护的经验等。这些建议和设想,得到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肯定。因此,依托地方文化,开发校本课程,不仅有利于学校创建名牌特色校本课程,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

四、践行办学宗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建设开发是我省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校本的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所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就是学校中的教育共同体(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进行学校一级的“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资源开发。历史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需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背景来展开。

笔者根据《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和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基于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程度、文化精神面貌的反映程度等方面的考虑,依托绍兴地方文化开发了《绍兴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校本课程。笔者曾经以《近代绍兴革命志士对的贡献研究》《与绍兴旅游业》《与绍兴教育发展》《绍兴酒文化研究》《绍兴历史街区保护的研究》《绍剧“猴戏”研究》《绍兴书法艺术探究》等为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基本文化素养为目的,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标,使教学更有特点,试图为学校实现“文理兼备,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造就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师,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的教育理念提供教育资源支持,从而达到使学校的发展更具特色的目的。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乡土地理校外实践课;开放式学习kuan dao;自主探究;生存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07-03

一、乡土地理“校外实践课”开设的必要性

1.地理新课改的要求。在最新出台的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不仅首次把乡土地理作为必修课(以前都为选修课),而且再次强调:“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至少应安排一节野外(校外)考查或社会调查。”1]这是用规定必修课时的形式来强调地理校外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到实地去多调研、多考察。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拓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学生通过掌握地理实地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学会用地理科学的办法来改善我们的生活。这是乡土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成为新课改中学生实践能力考查的重要途径.

2.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通过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了解家乡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和途经,懂得如何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了解家乡经济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树立为家乡、为祖国做贡献的雄心壮志。并通过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1]树立“家乡兴则国家兴,国家兴则全球旺”和“从家乡发展做起”的理念,让学生在为家乡做贡献的活动中,体会成就感,拥有自豪感,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3.学生智力发展的需要。在实地考察中,学生通过不断地观察、思考,提高了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并在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地理实际问题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创造性思维能力逐步形成并得以提高。地理校外实践课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提高创造力最为有效的途径。

4.学生自身生存的需要。地理实践课内容,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它们就在学生身边,学生时常接触,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学生因关心身边的事而积极主动参与,全身心投入,增强了学习的内动力。通过一系列的实地考察、抽象思维,学生逐步具备了解决家乡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然灾害突袭之时,能够及时、正确地运用地理技能实现自救或互救,减少损失。通过实践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建设好家乡,更懂得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保卫家乡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符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的新课改要求。这是地理新课改最核心的能力要求。

二、乡土地理“校外实践课”开设的迫切性

1.乡土地理教学的实践性尚未充分体现。虽然乡土地理教学开展了好些年,我们也有本省、本市乡土地理的材,但多数学校也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进行书本知识的理论教学,野外考查或社会调查等实践形式的教学还很少,或因为客观条件、教师水平、教材内容等原因,教学实施还很不成熟、规范,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学生仅仅愿意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多出力,只有满腔的热情,而对野外考查或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法和过程以及作用并不十分了解,心有余而力不足!广大学生极其缺乏地理实践的机会和经验,也缺乏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更缺乏应对突发灾难的生存能力!

2.各地灾难频发,全民缺乏应变能力。就中国而言,2012年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465人死亡,97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773.8亿元。7月份,又造成全国402人死亡,9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55.2亿元。其中,8号台风“韦森特”给华南沿海一带带来连续强降水,造成11人死亡。7月21日北京、河北两地的罕见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112人死亡,21人失踪。8月初,台风“海葵”势力极强,致华东4省市6人死亡。……全球各种自然、经济、文化、社会问题的困扰愈加强烈,严重危及人类自身的安全!

3.地理“校外实践课”应当迎头赶上,肩负起历史重任。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些灾害中相当部分是可以用地理学科的方法预先控制的,地理学科正是研究、预防并控制这些灾难发生、发展的应用科学。只要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实践技能,就可以把地理科学知识所具备的内在价值,转化成为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实用价值,3]更好地为乡土建设服务。如果前面二三十年我们就要求地理实践课为必修课,从小学做起,并且基本落实到位、发展成熟的话,那么,现在全民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用地理科学的方法来防灾、减灾、抗拒自然灾害的应变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害,我们会提前做好应对,今天的损失会小得多!

因此,新课标规定全国所有中学都要把地理校外实践作为必修课,给予了每一位学生校外实践的大好机会,让学生在校外广阔的空间中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发动各地学生努力挖掘本乡本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发现现存的严重问题,并通过地理专业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具备关心家乡、认识家乡、研究家乡未来发展、保护和建设家乡的情感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能够真正培养出拥有真实技能、建设家乡的有用之才,实现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的双重功效。这条规定真是雪中送炭,是及时雨!

三、乡土地理“校外实践课”教学内容选定的原则

地理“校外实践课”教学内容选定的范围十分广泛,往往难以确定,依据以下几条原则,就能抓住关键,选好课题。

1.科学性原则。乡土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是一门开放性、科学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地理科学涉及的领域很广,开放性强,增加了其调查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调查过程的复杂性,调查结果的不确定性。而调查结果又直接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更应该尊重科学,通过请教专家、申请专业部门技术鉴定等多种方式,得出正确的结论。要求学生学会用地理专业术语科学、准确地表达出调查结果。切勿未经认真细致地考察、取证,凭感觉就轻易地作出判断。否则,不仅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乡土地理知识,反而会带来严重恶果。如附近有化工厂排放污气、污水、废渣隐忧状况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向化工厂技术人员咨询、请有关专业部门抽样化验或请专家分析讲解等形式,对其展开科学、全面的调查,再得出结论。就可以避免像2011年2月,江苏响水的近万名群众,因看见化工厂冒出白烟,听信“化工厂要爆炸”的谣传而纷纷连夜大逃亡,造成4人死亡的惨剧发生。

2.探究性原则。开展乡土教学实践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学生事先对所考察项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并没有详细、准确的结论,而是围绕所设立的课题,通过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从参观、访问、观察或调查中搜集第一手资料,经过自己的分析、归纳,作出判断,得出结论。有一个不断探究、不断发现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在校外考察中自主探索、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学会利用地理方法表达研究成果、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培养学生观察地理事物、获取地理信息、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考察中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在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中,自主掌握地理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的方法和程序,逐步具备运用所掌握的地理技能改变家乡、保卫家乡的能力。如发现饮用水中有杂质、有异味,又是食道癌和喉癌等癌症高发的村庄,附近学校可以针对沿岸工厂排污状况、饮用水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等方面,开展水质污染状况调查,探究工厂污水与癌症发病种类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原则。“开展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实践活动”。这一新课标要求:选课题时应该以改善身边的环境质量为首要任务,尤其注重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应注重优先选择那些即将或正在危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又难于解决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激励学生认真分析家乡在利用自然资源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自然灾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提高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的实践能力,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1]。同时强调,不光要立足于现在,要用开放的、动态的眼光把家乡置身于为了国家、为了全球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关注家乡主要环境问题的改善情况,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逐步具备应对未来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如针对今年7月北京地区特大水灾死亡77人,附近学校可以从地形、气候特征、植被覆盖率、房屋结构牢固度、居民接受防御自然灾害教育的普及率等方面开展实地调查,分析房山地区受灾严重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今后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以报告的形式完成实践课作业。对其中探讨深刻、确实有建设性建议的观点,应及时向相关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便其采取相应措施时作为参考。也许师生的一次普通的实践报告中的一条建议,就能避免当地未来巨大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这体现了地理校外实践课开设的真谛!

4.典型性、代表性原则。教师首先要全面收集自己家乡的有关资料,找出其中最能反应当地地理特色的,具有典型性、独特性的,人们最为关心的地理事例,作为地理校外实践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如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建筑艺术的奇葩”——福建永定土楼群附近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对土楼建筑的科学性、艺术性进行考察,针对其所选的地形、所在地的气候、土壤质地、植被和岩石材料、易经八卦的建筑格局,以及防风抗震、冬暖夏凉、安全隐蔽的建筑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找出这样建筑的原因和特色。培养学生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学习习惯和热爱家乡的情操,激励学生传承家乡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5.从身边的细微处入手的原则。新课标“提倡积极开发小尺度区域(乡、镇以下)的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学生最关心自己身边的事,调查起来也比较方便。学生头脑灵活、对事物敏感,善于发现问题,通过收集学校周边的地理信息,经常、细致地观察,发现人们不注意的、还没有得到重视的细节,敢于大胆、及时地提出自己的假设。通过“校本乡土地理”校外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我们既可以利用身边的小事就地改善我们的生活,更可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尽早地避免一些重大危害的发生。如在泥石流多发地段,可以开展对危险岩体裂缝大小、倾斜角度的定期跟踪测定和植被覆盖率、夏季暴雨状况观察,以及附近居民人口状况调查,分析并判定其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趋势,以及附近村民安全居住的范围,提出防灾、减灾的有关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有益建议。

6.学生感兴趣原则。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这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动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轻松高效。从选定课题、准备材料、采取方法到开展调查,交流调查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来把握,学生占据主动,积极性高涨。如南京六合区横梁镇的雨花石乡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就地进行六合区“天赐瑰宝”雨花石资源的源头溯源考察、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调查,包括六合国家地质公园和雨花石博物馆的使用维护情况和雨花石市场状况调查。学生既可以了解、宣传家乡的雨花石文化,认识雨花石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感受雨花石千变万化的天然神韵之美,又能及时发现雨花石开发中资源破坏、流失的问题,使雨花石资源得到及时合理的开发与保护,学生也为能够保护家乡美丽的“玛瑙”而感到自豪!

7.因地制宜原则。乡土地理实践课的教学,不能拘泥于内容有限的、缺乏亲身经历的乡土教材,也不能局限于全省或全市统一使用同一本教材,更不能全市统一到同一个地点去野外考察或统一形式做社会调查。课题的选择应该广泛、多样、灵活,要根据学校附近的各自特色,就地把握,不要雷同,才能及时地发现并灵活地解决学生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地震高发区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开展民间的地震测定方法的调查,一旦发现有简便易行又准确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生活之中,就发扬传承,为预防当地的地震灾害出一份力。

8.时事性原则。选课题时还应该考虑选择那些与时俱进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案例,尤其是人们关心的当前刚刚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样,不仅教育效果更佳,而且对当地人民今后的生产生活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如今年8月台风“海葵”肆虐,浙江受灾最严重,为何伤亡人数极少?当地学生可以以“台风来袭,我做了哪些贡献”为题开展社会调查,探讨针对当地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在南京,针对“海葵”猖獗,致使市中心一棵大树倾覆砸死1名路人,可以开展行道树安全状况调查,一旦发现倾斜、枯死的大树,及时向园林部门申请整治;并通过小区橱窗展示、印发小报等形式,开展台风防范措施宣传教育,为当地人们的防灾、抗灾尽一份力。

乡土地理校外实践课可选的内容十分广泛,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案例作为考察或调查内容,应该本着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利于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原则。由于地理中考、高考的应试教育体制长期的束缚,师生精力不济,许多学校缺乏实践经验,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立即肩负起研究、上好地理校外实践课的重大责任,不断探索、创新,逐步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突出实践性、强调探究性的乡土地理校外实践课的教育体系。[2]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雷.探究式中学乡土地理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电子商务;影响;措施

一、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对于农民而言,最重要的都是农产品的销售能在最合适的时间把农产品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这是农民最大的愿望。而电子商务的出现,解决了以往农民信息滞后的问题,他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了解农产品的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产品的价格变化,避免盲目地投资造成的失误。

(二)电子商务能够帮助农民节省开拓市场所需资金以往农民要想让市场了解自己的产品,就需要作出大量的宣传。而现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农民可以利用网络这一信息平台进行宣传。这一方式简洁、快速、见效,让农民收获更多的利益,也扩大了农产品的销路。并且还为农民节约了大笔的宣传资金。

(三)电子商务能够扩大特色产品推广提高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的出现,同时也使农民敢于推出大量的特色产品,在网络上的宣传,迅速地打开了思路,使得农民获取更多的信心。进而开始推出更具特色的产品,加大宣传的力度。产品的热销,也使得农民开始把家乡发展成为旅游基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也为产品打开更多的销路。

(四)电子商务能够加大农村宣传力度吸引客商投资农民通过电子商务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于是,农民有开始利用电子商务这一途径吸引更多的人。他们把家乡建设成为旅游基地。通过电子商务的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了解农产品,以便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早点让偏远地区改变落后的面貌,跟上时展的步伐。

(五)电子商务能够转变农民购物方式提高生活品质以往农民出售农产品需要到集市上,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财力。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在网络上销售产品,大大节约了成本,让农民获取了更多的利益。而电子商务还能够让农民随时关注价格的变动,以便随时调整情况。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笔者已经充分论述了电子商务在农村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可是电子商务在农村起到的作用中,不仅仅都是积极作用,还有一部分是消极的作用,对于这部分消极作用,政府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管理。争取能够正确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以下是引导电子商务发展的手段:首先,要加大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宣传人员要深入到农村做宣传,让更多的农民了解电子商务;其次,要通过媒体进行宣传,让电子商务逐渐在农民的心中生根发芽。不管通过何种方式,都要让农民更多地了解电子商务。

(二)通过加强网络的覆盖和平台开发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尽管大大中小城市内,移动、电信等网络已经非常普及,可是在农村地区,还需要再进一步地推广。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网络容易出现不稳定的现象,信号不正常。这就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网络的稳定性,同时在价格上也要做到合理公平,让更多的农民能够接受,只有他们能够接受价格,安装了网络,才是推广电子商务的基础。

(三)通过加强网络技术应用意识能力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虽然网络已经发展的非常迅速,人们对于网络也不再陌生,可是这些仅限于大中小城市。而在我国,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对网络的使用还是一种奢望。他们生活的地区甚至还没有电和公路。因此,国家不能只盯着那些发展迅速的城市,对于农村地区也要多加关注,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这些偏远地区安装网络,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网络的优越性,能够通过电子商务来销售产品。另外,偏远地区的农民也要多培养一些人才,让这些人才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为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四)通过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布局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目前,在大中型城市,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相配套的物流行业也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在相互促进的情况下,各自都取得快速发展。而农村的电子商务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可是物流行业还是一个空白。农民需要到城里取件,这就造成很大的不便,甚至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继续发展,同时让农民放弃电子商务这种模式。鉴于此种情况,政府要加强对物流行业的扶持力度,让物流也逐渐地深入到农村。

(五)通过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机制体制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涉及农村经济发展、信息网络建设、网络安全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道路运输管理、物流快递管理等多个领域,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众多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域很难形成有效合力,各自为政势必不利于甚至阻碍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不断健全完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配套措施建设,通过机制体制的约束和调控,让各部门各领域形成最大合力,让电子商务最大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结语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8篇

1.开展科技创新工程,为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1.1构建优势学科,支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坚持学科群对接产业链。构建了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的,博士点学科等优势学科为主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生物技术育种、菌物研究与开发、土壤改良培肥、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及疫病防治、农作物畜禽新品种选育与快繁、蔬菜保护地栽培、农林经济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研究优势与特色,实现专业结构布局与我省“五大一强”发展建设目标高度契合。二是构筑科技创新平台。理清了种植、养殖等六大类35个基础研究与39个应用研究的科研方向。主持了蔬菜、人参等4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任务,建设了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36个。

1.2加强科技攻关,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探索科研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加大与政府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力度,加快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由吉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省农科院、吉林大学、吉粮集团等20家企事业单位组建的“国家商品粮基地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获吉林省认定,为全面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大量成果在吉林省落地生根。2012年,审定植物新品种14个,获得授权专利及计算机软著作权23项;选育推广优质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近百个,为我省粮食稳定在600亿斤以上阶段性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培育推广猪、鹅等畜禽优良品种(系),大幅提升了畜禽良种覆盖率;推广应用蔬菜、人参、小浆果、食用菌等园艺特产业新品种,带动地方特产经济的快速发展;研发转化林蛙油软胶囊、玉米海藻糖等农产品加工科研成果,有效推动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市场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2.开展人才培养工程,为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1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一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了纯农和涉农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建立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获建首批国家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个,促进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毕业生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农业企业等就业比例一直保持在80%以上,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是2012年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二是实施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培育组建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科教人员和研究生为主体,以大学生为补充的科研创新群体和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团。目前,蓝莓研究团队承担国内90%以上种植面积技术支持和85%以上的种苗供应;中药学团队制定了人参等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国家标准30个,为人参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重要菌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团队分别成为教育部和吉林省创新团队。

2.2注重开展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能力 一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几年来,学校承担各类培训60余项、440余期,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及农民100余万人次,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致富能手。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绝大部分毕业生已返回家乡参加新农村建设或自主创业。二是培养农村基层干部。深入落实兴农带富之星、项目支书和创业党员等任务,2012年,累计培训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等4000余人。

3.开展社会服务工程,为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