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审核意见

财务审核意见

财务审核意见范文第1篇

【关键词】拟上市公司;财务诊断;中小板

公司上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过去监管部门审核的经验来看,在公司上市过程中,公司不仅要考虑主营业务重组、治理结构规范、历史沿革梳理、业务技术,还要重视规范财务问题。财务方面不符合要求成为大部分拟上市公司未能获得证监会批准的重要障碍。因此,财务问题直接关系到公司上市的功败垂成。为有效推进上市工作,财务诊断是上市前一个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的环节。决策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对会计基础、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方面进行建设和优化,使会计基础规范、财务管理能力提高、内控机制切实有效,以解决上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财务问题,保证公司财务方面符合上市的要求和条件。因此,根据监管部门对公司上市审核的要求,本文梳理财务审核流程的基础上,以中小板上市为例进行研究,以期为拟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提供借鉴。

一、拟上市财务审核流程

2000年3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及《股票发行上市辅导工作暂行办法》,标志着股票发行审批制的结束和核准制的正式施行。核准制是审批制到注册制度过渡的一种中间形式,指发行人在申请股票发行时,监管机构除进行合规性审查外,还需对发行人的行业、素质、盈利能力及其财务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审查,作为是否核准的依据。

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2月1日的“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文件,中国证监会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核准工作流程分为十个环节,分别是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分别由不同处室负责,既能达到相互配合又能实现相互制约(见图1)。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股首次发行股份审核工作流程》。

以此流程为依据并结合实际运作,就财务审核而言,主要流程如下:

(一)材料受理、分发环节的财务审核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66号)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2号),中国证监会受理部门对首发上市的财务资料,进行形式审查,需要申请人补正财务资料的,应当自出具接收凭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提出全部补正要求。申请人应当自补正通知发出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交补正财务资料。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不予受理申请决定:(1)通知申请人补正财务材料,申请人在30个工作日内未能提交全部补正材料;(2)申请人在30个工作日内提交的补正申请材料仍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3)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反馈会环节的财务审核

反馈会主要讨论初步审核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在发行监管部根据发行核准的财务程序、财务标准和财务纪律进行初步沟通基础上,发行监管部门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审阅发行人的申请文件后,要从财务角度撰写审核报告,提交反馈会讨论,确定发行人需要补充的财务资料、解释说明以及中介机构需要进一步核查落实的有关财务问题。其中,反馈会一般安排在星期三,由证监会综合处组织并负责记录,形成的书面意见履行内部程序后反馈给保荐机构。保荐机构收到反馈意见后,组织发行人及相关中介机构按照要求落实并进行回复。反馈会后,将形成关于财务方面的初审报告(初稿)提交初审会讨论。

(三)预先披露环节的财务审核

在反馈意见落实完毕,拟上市公司所在地省级政府部门同意后(如需,还需征得国家发改委同意),证监会综合部主要审核财务资料是否已过有效期,对未过有效期拟上市公司安排预先披露,包含财务资料在内的诸多条件的项目由综合处通知保荐机构报送发审会材料与预先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发行监管部收到相关材料后安排预先披露,并按受理顺序安排初审会。

(四)初审会环节的财务审核

初审会的财务审核是核准制度下的重要环节,初审报告是发行监管部初审工作的总结。就财务方面而言,初审会环节由审核人员汇报发行人的基本财务情况、初步审核中发现的主要财务问题和解释说明财务问题及其化解财务问题的落实情况。初审会由综合处组织并负责记录,发行监管部负责人、审核一处和审核二处负责人、审核人员、综合处及发审委委员(按小组)参加。根据初审会讨论情况,审核人员修改、完善初审报告。履行内部程序后转发生会审核。

(五)发审会环节的财务审核

发审会环节的财务审核是核准制度下最关键的环节,是发行审核中的专家决策环节。目前发审委委员共25人,其中有8位是丰富会计和财务管理从业经验的从业人员。发行人接受发审委员的聆讯,聆讯结束后发审会以投票方式对首发申请就行表决,提出审核意见。每次发审会由7名委员参加,独立进行表决,5票同意为通过。发审会认为发行人有需要进一步落实的问题的,将形成书面审核意见,履行内部程序后发给拟上市公司聘请的保荐机构。

二、监管部门财务审核要点及主要财务底稿

公司不管是在中国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上市,都需要同样遵守《公司法》和《证券法》,及其发行、上市及监管的具体法律规则。

(一)上市公司财务审核的要点

财务资料的齐备性、财务资料的合规性是发审委财务审核关注的基本要点。拟上市公司内控制度是否符合“三性”,即能够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营运的效率与效果性,是发审委审核财务会计信息是否能合规、准确、完整、及时披露的依据,尤其是具体要观察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审核意见,比如关注审计报告及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意见类型是否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其中带有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则一般不被认可。

(二)财务审核涉及的主要资料

财务是公司运营的中心,财务审核涉及公司经营大部分业务。中国证监会对拟上市公司财务审核涉及的主要资料如下:

①募集说明中涉及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章节,包括发行人基本情况、治理结构、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财务会计信息、风险因素、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盈利预测、募集资金使用和将来的股利分配政策等。②近三年一期审计报告及财务报告全文。③盈利预测报告及中介机构关于盈利预测的审核报告。④历次资产评估报告、土地评估报告。⑤历次验资报告。⑥发行人近三年一期的重大关联交易的说明。⑦发行人关于改制重组方案的说明。⑧发行人关于近三年一期纳税情况说明。⑨原始财务报表与申报财务报表差异。⑩主承销商推荐函和中国证监会发行申请文件核查意见以及其派出机构辅导汇总报告。

三、拟中小板上市公司审核通过所需具备的财务基本条件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是我国当时资本市场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是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其是为满足上市条件达不到主板市场要求的中小企业而设立的,也是创业板的前奏。中小板即中小企业板,是指流通盘或首次募股大约1亿股以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并其市场代码以002开头的板块。尽管于同年6月25日揭幕的中小企业板在现阶段并没有满足市场的若干预期,比如全流通等,且过高的新股定位更是在短时期内影响了指数的稳定,但中小企业板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必然使得这个板块在制度创新中显示出越来越蓬勃的生命力。

拟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和财务方面的数据除满足《公司法》、《证券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条件外,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在监管审核中还需要拟中小板上市公司满足以下条件:①股份公司设立三年以上,近三年连续盈利,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②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③主营业务突出且三年不变,在一年一期内三种关联交易均不得超过交易的30%,与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同业竞争关系。主营业务突出的具体标准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70%,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度不低于70%。最近三年内应当在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和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持续经营相同的业务。④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到同期银行存款利率。⑤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⑥拟发行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般不高于70%,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对于资产负债率高于70%的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还需满足发行前每股净资产不得低于1元人民币,且发行后的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银行、保险、证券等特殊行业除外)。⑦筹资额不得超过发行人经审计的上一年度末净资产值扣除由发行前股东单独享有的滚存未分配利润后余额的两倍。⑧非经常性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一般不超过20%,如超过这一数字,公司独立董事和主承销商要就公司获取经常性损益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持续性经营能力发表意见。⑨税收缴纳、减免与返还、政府补贴、财政拨款的账务处理要规范。⑩累计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0%;若预计募集项目实施后累计对外投资额超过其净资产50%的,应调整对外投资比例。以及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规范、主要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是否一贯、关联方、关联关系、关联交易披露是否详尽,关联交易会计处理是否公允、对将来的盈利预测是否可靠。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66号.

财务审核意见范文第2篇

矛头指向财政局

1994年财政分税制体制改革之前,市级财政收入年年富余,每年中央、省财政都到这里借款,是纯“贡献型”的财政,在这样的背景下,冷水江市财政的预算管理也比较粗放,行政成本意识、勤俭节约意识都不是很强,市领导审批、临时追加经费的程序是:单位将申请经费报告呈报给常务副市长或市长,由他们在经费报告上签署追加经费的金额。由于市长们对单位的经费情况了解有限,因此多批、少批的情况时有发生,当然超批的情况也较常见。市领导都签署了明确的意见,财政部门只能被动“埋单”,按照批条付款。

财政体制改革后,这种领导批钱,财政被动付款的模式也一直沿用,但问题就是经常出现领导批了钱,财政没钱拿的现象,甚至还存在预算外批条挤占预算内拔款的情况,造成预算内支出困难的局面,把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到了财政局。

预算外支出严把“六关”

为了扭转这一长期困扰冷水江市财政预算管理的落后模式,根据财政部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精神和无预算无支出的原则,冷水江市在强化综合预算、部门预算和专项预算管理的同时,对确实必要的预算外专项资金支出建立了严把“六关”的监控机制。

业务股室严把调查关。所谓业务股室是指归口管理预算单位资金的财政内设部门。业务股室调查关,是预算外资金审批的起点,是把好预算外资金支出关的基础性环节,把好此关要求调查人员既要有娴熟的业务知识,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的预算外专项资金,首先要由资金使用单位提出项目可行性报告和预算外资金申请,财政局业务股室在收到可行性报告和资金申请后,应当即派人到申请单位和相关单位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分析,详细说明预算外专项资金的依据、支出的必要性、可行性、紧急程度、经费预算和调查结论等。对调查不合格的项目退回资料,并作出解释;对合格项目,签出意见并转交预算股核查。对建安建工程类项目还要转投资评审部门进行评审。

比如,为了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2011年6月新成立了冷水江市住房保障工作局,该局提出申请要求追加住房保障工作经费60万元,财政局经济建设股收到报告和资金申请后,立即起动调查程序,根据以往该项工作的经费使用情况、人员编制和今年预算安排的基本标准,建议安排经费22万元,核减38万元,核减率63%。

由于当地城市建设迅猛发展,新增加的路灯维护经费没有纳入年初预算,市城市管理局提出了增加路灯维护经费147.8万元的资金申请,经过财政局经济建设股和预算股的联合调查,实地点数,路灯的实际数量与申报数量相差较远,审减水份近50%,建议追加维护经费75万元,在预备费中解决。

市城管局申报城区交通隔离栏和大桥栏杆清洗防腐项目,申请追加经费30万元,经济建设股收到资金申请后,经初审认为在自身的业务范围内无法准确地确定该项目的资金实际需要量,便立刻转交给了投资评审中心,投资评审中心接到申请后立即起运了评审程序,经详细评审确认该项目维护费为9.8万元,资金审减率为67%。

全年,财政局收到预算外资金申请289份,申报资金数量15300万元,经调查核实,因不合格或不符合追加资金条件而被退回的58份,符合追加资金条件的231份其金额审减率也达到36.5%。

预算股严把核查关。预算股是全市控制单位预算指标的管理部门,预算股对单位的申请和业务股室的调查意见进行核查,主要核实该项经费的来源和数量,看年初预算是否安排,如果年初预算已安排的,在年初该项资金中支出;没有年初没预算的,则提出在预备费中列支或调整预算中安排的建议;看资金额度是否恰当,根据单位所请事项的实际情况,签署认可业务股室意见或建议另行安排多少资金的建议。

分管局长严把审查关。财政局业务分管领导在收到业务股室和预算股签署意见的预算外资金申请后,要审查业务股室的项目可行调查记录,查明调查工作是否扎实,资料、数据是否准确,预算股的意见是否可行。对存在疑点的退回股室再次调查核实;对准确无误的即时签出意见上报局长审查。

财政局长严把资金关。财政局长负责财政资金的全盘安排,既要控制预算外资金支出,又要保证必要的重大项目的实施,是把好预算外资金支出的重要环节。财政局长在收到预算外资金申请并审查无误后,一边通知相关股室调度资金,作好资金准备,保证批准的专项资金能及时到位;一边签署审查意见,上报部门分管的副市长审核。

部门分管副市长严把审核关。部门分管副市长在对项目和资金申请审核后,即签署审核意见并转交分管财政的常务副市长。

常务副市长、市长严把审批关。分管财政的常务副市长在收到部门分管副市长的审核资料后,职权范围内的即签署审批意见转交财政部门办理拨款手续。超职权的,则签署意见,交由市长审定。所有的预算外支出,都必须经常务副市长、市长签署意见后,才能办理预算追加手续。

规范管理见成效

通过“六关”严格把控预算外资金的审批,环环相扣如同流水线,事情到了哪个环节,该哪个部门、哪些人办些什么事、签署什么意见,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现行自下而上的审批流程与原来自上而下的“命令式”批示付款相比,其程序设计可谓严密细致。

不同层次、不同职责的人员把关,对经费的安排基本做到了切合实际,人情批条的情况大为减少,预算外支出大幅度减少。据统计,截至2011年11底预算外支出只有5%,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一半多,大大减轻了预算支出的压力。

以前有些单位利用原有审批的缺陷,同一件事,同时找常务副市长、市长审批要求追加经费,由于市长不知常务副市长已批了经费,往往市长又给追加了。而现有的模式,从下至上,一级一级来,而且业务股室对归口单位的情况知根知底,因此“一事二批”的现象决不会再度发生,从而均衡了单位间的财力差异。

此外,预算股参与了对追加经费的审批,而预算股对全市的预算指标是最清楚的,预算安排多少、已使用多少、尚结余多少都一清二楚,因此追加的经费严格控制在总预备费以内,超预备费的情况不再发生。同时在审批单上明确了资金的来源,避免了原来存在的拨款时不知资金来源,资金的安排渠道、总会计使用的科目年底可能需要调整的情况发生,使冷水江市依法理财的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作者供职于湖南省冷水江市财政局)

财务审核意见范文第3篇

一、造成审计工作效率低的原因

1、医院财务审计前工作准备不充分审计工作前的准备是直接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原因。医院财务审计工作准备主要包括人员分工和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审计方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资产状况、业务规模、内部控制制度、搜集有关法规文件、确定工作期限、下达审计通知书等。医院财务审计工作前准备的越充分,后续审计工作就越顺利。否则,就有可能延误工作时间或产生阻力。

2、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的财务知识有待提高财务会计业务知识是医院财务审计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所必须的。医院财务审计人员只有掌握熟练的财会业务技能,在审计工作中才能准确识别良莠,才能很快进入角色。如果审计人员没有较高的财会业务水平,就很难发现财会人员在财会业务中的作弊行为,现学现问,现翻资料,造成推延时间,使问题不能及时披露,从而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3、医院财务审计时选用的方法不当选择审计方法,要从实际出发,适合审计目的,因地制宜。对于不同的被审计单位要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有部分审计人员不注重审计方法的选择,而是一味地追求逐页看凭证,随便抄写资料、数字,抓不住主要问题,因小失大,从而影响了医院财务审计工作效率提高。

4、医院财务审计复核时间过长在医院审计复核中造成时间延误的原因有两种情况:(1)审计复核人员遇到疑难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2)由于案卷程序不规范等原因,要求补正、修改后再进行复核。由于这两个原因造成了复核时间推迟影响到审计工作效率。5、医院财务审计报告与被审计的单位交换意见时间过长审计报告形成后,需要与被审计的单位及时交换意见,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被审计单位的法人代表不能及时找到,或被审计单位的领导不在,这样就影响了医院财务审计的工作效率。

二、提高医院财务审计效率的方法

1、医院财务审计领导要引起重视要建立专业审计人员队伍和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医院负责人直接领导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应和监察部门、纪检部门、财务部门分别设立。审计机构应该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和独立的办公场所。它与监察、纪检、财务部门并存,它们之间相互监督,采用由院长直接领导的模式发挥审计职能。

2、科学地安排审计计划,做好审计前工作要做好医院财务审计计划,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合理、科学,不带随意性、全面考虑。对于每一个环节要有专人负责,全面落实。审计人员需要进行审前培训,要加强被审单位的沟通,以便加快审计速度。

3、规范审计程序医院财务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求高、责任大、操作难的工作。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特有的规范和特定的程序。审计程序在空间上具有继续性,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要依次推进,否则,达不到查错纠弊、评价责任、考核业绩提供依据的作用。

4、加强医院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由于从事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医院财务审计人员要具有扎实的统计、会计、审计、法律知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和审计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目前,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审计的技巧和专业知识,对现代化审计手段不熟练,这样就会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加强医院财务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医院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根据医院财务审计的特点和需要,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政治思想等培训。加强审计队伍结构优化,在人员的配备上要考虑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选拔有较强责任心、纪律观念强、政治上可靠、熟悉审计和会计业务,有一定监督基本知识,掌握审计查账的技巧、方法的人员充实到医院财务审计队伍中去。

5、审计部门应处理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医院财务审计部门在审计期间,要严肃审计纪律,遵守职业道德;要积极主动地与医院财务部门征求意见;办理的审计事项,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良好的自身素质取得被审计部门的信任。审计报告与被审计的医院财务部门交换意见主要是为了对事实进行审核,交换双方对审计建议、结果、意见的看法。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医院财务部门的意见,增强了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体现了审计人员的服务精神,从而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6、审计报告复核人员要增强审计复核责任感审计复核人员要及时复核案件,增强责任感,做到增强服务意识,为审计案件把关,促进医院财务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财务审核意见范文第4篇

根据财政部有关要求,为做好20**年度企业(含集体企业和境外企业,下同)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和汇总工作,确保决算报表全面完整和真实可靠,现就做好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审核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区县财政局、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和境外企业,应加大报表审核和汇总工作的组织力度,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协作配合,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

(一)及时安排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审核和汇总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内部工作分工协调,及早安排,认真组织,确保报表工作有条不紊,按时完成报表的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

(二)加大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审核和考核工作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落实报表审核工作的各级次负责制度,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的层层考核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报表数据质量。

(三)强化会计决算报表的审计工作。充分重视社会中介机构在报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认真执行我局和财政部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相关规定,严格要求注册会计师和中介机构的资质和工作规范,强调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合法性与严肃性。

(四)认真做好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分析工作。在完成报表的汇总工作后,各区县财政局、各企业要及时对所属企业、单位决算报表工作进行总结,做好企业运行效益情况的分析工作。

二、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审核的有关要求

各区县、各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以及报表编制和审计的文件规定,加强报表数据质量控制,认真审核报表填报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以及增减变动的合理性等。确保会计决算报表达到以下要求:

(一)填报方法规范准确。严格按照财政部下发的报表编制文件所规定的格式、内容和参数逐级逐户录入,按规定方法进行合并或汇总,并保证报表的树型结构级数据库结构规范、清晰。

(二)上报数据真实完整。确保所属企业按照统一要求全面、完整上报年度决算报表,各项数据符合企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到真实合理,不重不漏,杜绝虚报、错报、漏报、瞒报等弄虚作假现象。

(三)相关指标衔接可比。注意检查合并或汇总数据与基础录入数据的互相衔接。认真审核表内和表间勾稽关系,做好数据有效性检查,及时核实有关重点指标,排除异常数据的出现。

(四)报表上报及时完整。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全面及时上报各类报表、数据及相关材料,上报的汇总报表必须手续齐备,行文正规明确,报表与软盘数据一致,金额单位准确无误,严禁越级调整下级企业和单位的报表数据。

三、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全市验审工作注意事项

市财政局对全市市属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验审工作计划从20**年3月10日开始截止到3月19日集中完成(具体安排附后),各区县财政局决算汇审时间为3月23日至26日(具体事项另行通知),境外企业会计决算报表集中验审时间为6月份(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各区县财政局、各企业应提前做好全市验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携带手续齐备的上报资料参加验审。

(一)完成本地区、本企业的审核工作。参照《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工作参考表》的工作流程进行质量控制。

(二)按照财政部及市财政局相关文件要求的内容准备好上报材料。具体包括报表和编报说明(财务状况说明书),企业处一份,主管处室一份。市属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和审计报告等,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报告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还应当同时分别提交对审计报告相关内容提出的财务处理或帐务调整意见或者年度会计报表编制的有关情况和意见,将以上材料分别按类别装订成册,有关责任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各区县财政机关应当对审计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并附报总体审核意见;计算机介质的合并或汇总数据及基础数据、编制说明(或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三)审核报表重点指标及户数与2002年相比的增减变动情况。分析企业户数增加减少的原因,填写《20**年主要指标变动表》),打印并上报电子文档(EXCEL格式),填写财统[20**]2号文规定的《汇编范围企业户数变动分析表》,并附电子文档。

财务审核意见范文第5篇

一、办公室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保障工作需要,量人为出,增收节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审批、集中管理、加强监督的财务管理体制。行政处作为办公室的财务机构,在办公室领导下统一管理全室财务工作。

二、办公室全体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年月日起施行的《会计法》和省市有关财政法规、制度,自觉遵守财经纪律,维护国家集体利益,抵制违纪行为,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三、办公室财务支出预算,由行政处根据市财政局下达的年度预算和各处室编制的预算,提出年度支出预算建议方案,报室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核,经办公室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由行政处执行。如支出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须经办公室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核,报办公室主任批准执行。

四、行政处要加强对支出的管理,各项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处内设立内部审计制度,由分管财务的处长负责内审。每月向办公室主任、分管副主任报送实际支出报表,每季度向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纪检组长报告经费开支情况,年终向办公室党组报告财务决算情况。

五、经费报销审批办法

凡办公室范围内发生的各项经费,无论是行政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基建经费、其他收入、支出经费都属于本办法管理的范围。

⒈职工工资及政策性奖金。工资:每月由行政处按有关规定编制职工工资上报盘,报财政审核、银行发放。政策性奖金:由行政处根据奖励政策和当月职工人数编造发放奖金名册,报办公室主任审签后发放,对政策性规定应由职工个人上缴的工会会费、养老基金、教育附加费、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个人收入所得税等经办公室领导同意后由行政处代扣代交。

⒉医疗费:按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如因长期住院或个人负担医药费太多确实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由职工本人提出困难补助申请,经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同意后可酌情补助。

⒊差旅费:应严格按照市财政局出台的差旅费标准执行。办公室科级和科级以下干部、职工需省外出差,事前须经办公室主任同意。凡出差费用在元以上的,报办公室主任审批后报销,元至元以内的报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报销,元以下的由行政处处长审批报销。

⒋会议费: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办公室各处室召开的业务会议,由承办单位根据会议通知,按财政局会议费开支标准,事先编报经费开支计划,报办公室主任审定,会议结束后,由承办单位或处室负责人将各项因会议而产生的费用汇总填好报销单,经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核后报办公室主任审批报销。版权所有

⒌汽车修理费:凡需维修的车辆,实行派修单制度,由驾驶员事先填好报修单,经队长审查后,确定修理项目,金额在元以下的由小车队长审核、行政处处长审批报销;元至元的报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报销;超过元的报办公室主任审批报销。汽车大修必须编报大修专项报告,待落实资金后才能维修。对车辆在家的故障必须在本单位修理班维修,对修理用的各种材料和修理项目,不论金额大小,驾驶员或队长必须到修理现场审查签字,最后形成发票,一月结算一次,先由行政处处长签注意见后,再报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报销;对车辆外出故障的修理,原则上拖回修理班进行维修,如确实不能拖回的,在外发生的修理费,先由乘车人员证明后,元以下的由小车队队长审核后,行政处处长签字报销;元至元的经小车队队长和行政处处长审核后,报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报销;超过元的报办公室主任审批报销。

⒍油料费:在本市内,实行每车用加油本按车号到单位联系好的加油站对车号加油,月底加油站汇总报小车队队长和行政处处长签注意见后,报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审核后,再报办公室主任审批报销。禁止用白条加油,在市外确需加油的,须由乘车人在发票上证明后随差旅费一并报销。

⒎驾驶人员的补助:由小车队队长依据上级有关规定核定每月的起始公里登记造册,按月核算,报行政处复核后,由行政处处长签注意见,报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后发给。

⒏邮电费:办公室公用电话费、在职领导手机、住宅电话费由行政处指派专人统一结帐,报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后报销。其他人员的电话费、市级领导驾驶员手机费,机使用费在规定报销范围内的由行政处处长审核,报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报销。

⒐办公区水、电、费,由办公室分管水、电的人员经办,行政处处长审核、报办公室分管财务副主任审批报销。

⒑接待经费:如有需要接待的人员,承办处室应事先征得办公室主任或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同意后接待,由此产生的费用,由经办人员填好,并注明接待对象、事由,经分管领导签注意见,元以内的报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报销;超过元的报办公室主任审批报销。

、基本建设支出。基建资金包括土建、装修、修缮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万元以上的基建项目工程按有关规定实行招投标或议标。经费预算由办公室党组会议审定。万元的基建项目由办公室主任会议审定,万元以下的项目由行政处提出方案报办公室分管副主任、主任同意后实施,基建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支出由基建项目负责人签字,行政处长审核,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分管副主任审签,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办公室主任审签。办公室元以下的一般小型维修由行政处长审签。

⒉不属于以上项的其他费用。先由经办人填好报销单,经处室负责人签注意见后,金额在元以上的报单位办公室主任审批;金额在元至元以内的报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金额在元以下的由行政处处长审批。

⒊预借款:凡因公务需借款者,金额在元以下的由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金额在元以上由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审批。

六、报销上述费用由费用开支经手人填报,会计审核签章,审批人签字报销。

财务审核意见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审计规范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267-02

一、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工作概述

(一)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工作的内容

内部控制,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如股东利益最大化、尽可能保护所有利害关系人的权利等。通过内部控制,达到兴利与防弊,特别是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内部审计不仅仅只是一种保证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咨询活动,并且内部审计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增加组织价值。

(二)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研究工作现状

在借鉴西方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的同时,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研究与实践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从2006年起,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进入了快车道,我国力求在借鉴SOX法案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了《内控基本规范》,这标志着中国版的SOX法案的诞生。由于这一基本规范是原则性的,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指南性文件以使规范更具操作性,2009年,《内控基本规范》配套指引(征求意见稿)应运而生。2010年4月26日,在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配套指引。至此,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完善,为企业评价内部控制工作、注册会计师执行内控审计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

二、我国审计规范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制定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国内部分审计师以多种不同的执业准则为依据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活动。受诸多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部分执业准则在目标定位方面已严重脱离现行实际状况,无法满足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2010年,我国政府部门出台《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这一政策虽然对审计师能够更好的执行内部控制审计起到借鉴意义,但仍然未明确审计师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所要依据的准则和规范,只是在后附中简单的提到“审计师已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执行了内部控制审计”。

一方面,《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仅在部分方面对内部控制审计具有指导作用,而未对审计方法的选择、审计计划的审核及审计过程中的评价等方面做到明确指导,可想而知,其指导作用也就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正因如此,使得国内多数事务所只能够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内部控制审计指导意见》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第1211号》等准则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活动。另一方面,主动将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业务从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脱离出来,这一举动打破了传统的一次性业务或面向特定企业的业务,实现了与财务报表审计并列的经常性业务。尤为注意的是在《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背景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已成为注册会计师的法定业务。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存在着问题

1.内部审计报告中缺乏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报告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共同构成。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制定内部审计报告时,过于重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而忽略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2.内部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大都为标准审计意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中主要具有四种参考格式:标准格式、否定意见格式、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格式以及无法表示意见格式。在样本数据中,我国上市公司均采取无保留审计意见格式,究其根本在于上市公司大都不愿意自主披露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报告,同时,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保持独立性,多为附和被审计公司的要求而出具无保留意见,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其职能。

(三)我国当前存在准则并非内部控制审计的恰当执业标准

在查阅的内部控制审计师报告中,事务所主要提及了以下执业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于2002年2月15日单独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中注协2006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010年财政部等部门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2008―2010年间为《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

《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本意见所称内部控制审核,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就被审核单位管理当局对特定日期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并发表审核意见。”第二十九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与评价审核证据,形成审核意见,出具审核报告。”《指导意见》对于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核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雏形。但《指导意见》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审核”业务在程序、对证据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保证水平方面都不及“审计”业务的要求高。目前,内部控制审计已经从财务报表审计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项单独的审计鉴证业务,显然《指导意见》已不适合作为恰当的执业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是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而制定的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属于鉴证业务的一种特定类别,审计师以此为执业准则,具有原则指导性,但针对性明显不足。

《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而制定的准则。该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对拟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显然,该准则定位于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是作为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辅助部分展开的,而非为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而进行的全面指引。显然,该准则也不完全适合于独立的鉴证业务――内部控制审计。

三、我国审计规范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以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高效性职能无法充分发挥。针对于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我国相关部门需吸取发达国家的优秀作法,结合我国的市场特点和需求,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鉴证业务准则》中新增更为全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之后将其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相融合,最终将其确定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准则》。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可结合实际状况,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更名为《中国注册师财务报表审计准则》。为满足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需求,相关部门也可依据美国的PCAOB AS No.5,结合国内市场现状,制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相整合的审计准则》。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可构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从而为完善和调整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提供有力平台。

美国PCAOB AS No.5中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作出了规定,我国相关部门可依据这一规定,结合国内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格式,推进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改革。在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改革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将《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后附中的“审计师已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执行了内部控制审计”改为“审计师已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执行了内部控制审计”。现阶段,对于跨国的上市公司而言,要求其注册会计师严格依据国际审计准则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活动;对于在中美同时上市的公司而言,要求其注册会计师严格依据PCAOB AS No.5下的审计准则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活动,以此才能够确保公司平稳而快速的发展。

(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

1.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保持独立性多为附和被审计公司的要求而出具无保留意见,针对其现象,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需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相关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和再教育,实现注册会计师思想和能力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需定期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和管理,保证会计师充分的独立性。

2.转变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会计师事务所都应该树立其正确的内部控制审计观,在充分认识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条件下,确保上市公司能够立足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基础之上开展内部审计报告制定工作,从而,全面调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3.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大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职能。该环境下,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不容忽视,即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完善需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加大内部审计报告披露力度,推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名称和格式的统一性。

(三)防范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措施

1.研究制定获取第三方信息的程序和规范。制定完善的《审计机关获取第三方信息操作规范》须立足于下述方面:首先,应该统一第三方信息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其次是制定健全的第三方信息操作步骤和标准;再次是明确第三方信息的使用范围;最后是规范第三方信息风险控制措施。

2.运用多种方法对第三方信息予以加工、提炼和验证。第三方信息数据受客观环境、信息来源渠道的影响非常大,在不同环境下或不同信息来源渠道下,审计机关获取的第三方信息数据有可能有很大不同。因此,就需要审计人员采取趋势分析法或对比分析法等诸多方法加大对第三方信息数据的分析、提炼和验证,从而筛选出最真实、可靠的第三方信息,以便信息使用者更好的采集和应用。

3.构建第三方信息的专家鉴定和数据认证制度。在众多知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到目前为止,关于第三方信息的相关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历史数据,因此,需要审计部门依据研究数据和历史经验构建第三方的专家鉴定和数据认证制度。现行研究人员可凭借该制度实现对第三方信息和风险水平的评价、分析,从而制订出相对应的措施,以此增强第三方信息的可靠性、客观性、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金君昭.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内容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2,(7).

[2] 吴晓璐,朱丹,陈海燕.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 何芹.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整合审计的再思考――兼谈财务报表审计准则与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比较[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2,(4).

[4] 高克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困境与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2,(15).

[5] 李宇立.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认定的技术路线――基于管理层视角的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3).

[6] 许杰慧.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概念探讨[J].商业时代,2012,(14).

[7] 谢晓燕,程富.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开展[J].财会月刊,2009,(27).

[8] 李明辉,张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若干问题之探讨――兼论我国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的制定[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2).

财务审核意见范文第7篇

(一)对县(区)审计局来说,仅需要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而不必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二)审前调查是编制好审计实施方案的重要前提

由于县(区)审计局对被审计单位相关情况都比较了解,故审前调查应着重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相关的内部控制及执行情况、重大会计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以往接受审计情况。审前调查应当重点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下列资料: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银行帐户、会计报表及其它有关会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文件、审计档案资料。

(三)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以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

1.初步分析性复核

对于审前调查所掌握的信息,应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运用其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揭示其财政、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错误。

(1)分析性复核的定义: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相关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

(2)进行分析性复核时应关注以下资料:同行业资料,被审计单位前期同类资料,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定额等资料,审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估计的数据资料,干部职工反映的有关情况。

2.确定重要性水平

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还应当利用审前调查的结果,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以决定审计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1)审计重要性定义:指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

一般来说,重要性是指会计信息漏报或错报的严重程度,其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

(2)确定重要性水平应关注以下因素:以前年度的审计经验、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规模和业务范围、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内容。

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审计工作质量,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的审计证据越多,审计工作量也越大,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的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确定重要性水平是为了计算审计抽样的规模。因此,要求写入审计实施方案。

3.评估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评估的结果应当写入审计实施方案,一方面成为设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的直接根据,另一方面,用以指导审计人员开展抽样审计。

(四)审计实施方案的审批与内容

对县(区)审计局来说,审计实施方案由审计组具体负责编制,交局务会议审议后,由分管局长批准。

审计实施方案内容:编制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审计目标;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范围、内容、重点以及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预定的审计工作起止时间;审计组长、审计组员及其分工;编制的日期;

其他相关内容。

二、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收集多种形式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收集书面证据的同时,还应注意收集实物证据、视听证据或电子数据、口头证据鉴定和勘验证据,需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口头证据本身并不足以证明事情的真相,不能直接用来证明审计事项,但可作为审计线索,为证明审计事项服务。

(二)注意审计证据的证明力。也就是说,审计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取证。新的经济形势下,除审计人员通常所用的检查方法以外,还应采用监盘、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多种方法。

(四)注意审计证据的签名、盖章。审计人员取得的审计证据,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不能取得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的,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不能取得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的,该审计证据仍然有效。如果证据提供者对审计人员的认定有异议,审计人员应当进行核实。对确有错误和偏差的,应当重新取证。

三、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控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审计日记:审计日记制度是审计质量控制办法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审计人员实施步骤变化最大的一个地方。编写审计日记应明确的以下问题。

1.审计组每个审计人员都编写自己的审计日记;

2.审计日记是从审计现场实施时开始,按时间顺序逐日编写;

3.审计日记按规定的格式编写,包含七个方面的内容;

4.编写审计日记的重点是审计工作具体内容。即一是审计事项的名称;二是实施审计步骤和方法;三是审计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四是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查证结果,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判断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在过去查阅、摘抄被审计单位会计帐薄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

5.审计日记后一般不附审计证据。但是,如果审计人员认为某些审计证据重要,也可以附审计证据。

(二)审计工作底稿

1.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前提。即“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审计人员应当在编写审计日记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也就是说,在实施审计中发现问题的,对审计结论又有重要影响的就编底稿。

2.审计工作底稿的八要素。(1)被审计单位名称;(2)审计事项;(3)会计期间或者截止日期;(4)审计人员及编制日期;(5)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摘要及其依据。即:简单描述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的性质、金额、数量、发生时间、地点、方式等内容以及相关依据。(6)复核人员、复核意见及日期;(7)索引号及日期;(8)附件。

3.审计工作底稿后面,应附审计证据。

四、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一)新的审计报告所引起的审计文书的变化

1.新的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对外的审计结果文书。取消了“审计意见书”,保留了“审计决定书”,并将“审计建议书”和“移送处理书”合并为“审计移送处理书”;在内容上,包括过去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意见书、审计建议书和移送处理书的全部内容。

2.新的审计报告要求明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划分问题;

3.新的审计报告进一步强调和规范了审计评价意见。也就是说,审计机关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意见。

(二)三级复核制度和审计业务会议制度是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重要途径

财务审核意见范文第8篇

经济责任审计

一、审计范围和对象

全县正、副科级单位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的副职)及乡镇(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

任同一职务时间较长、任期届满或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遇有特殊情况需要离任后暂缓进行审计的,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提出意见,报请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二、审计内容

(一)党政领导干部在职期间对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业务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下列行为应当负有的责任:

1、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2、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

3、失职、渎职的行为;

4、其它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主管责任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对其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的经济业务活动,应当负有的直接责任以外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二)审计机关对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有:

1、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政、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

2、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

3、专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4、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

5、财政、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6、债权债务状况及其真实性。

7、其它需要审计的事项。

(三)通过审计,查清领导干部在职期间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以及领导干部本人有无侵占国有资产、违反廉政规定及其它违法、违纪等问题。

三、审计程序

(一)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用一年的时间对应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等情况全部审计一次,审计结果作为以后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数。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于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领导干部,确认有必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派出审计组实施审计。

每年年底前,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提出下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计划,与同级审计机关共同协商,确定下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的项目,列入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二)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前,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审计机关出具委托书。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派出审计组进行审计,也可以委托社会审计组织或其上级内审机构进行审计。

(三)审计机关应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的干部所在部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抄送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本人。同时在被审计部门、单位张贴审计公示,公开审计的内容、方法等事项。

(四)被审计的党政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应当在收到审计通知书后三日内以书面形式全面、如实地向审计组提供与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资料。

1、被审计单位应当提供的资料包括:单位计划、财务会计资料、统计资料、经济活动分析及目标完成情况;经济监督部门的检查报告、处理意见及纠正情况;审计组需要的其它资料。

2、被审计的干部本人应当提交的书面资料包括:职责范围;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等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领导干部廉政规定情况;需要向审计组说明的其它情况。

(五)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前和审计过程中,可以书面、座谈等形式就与审计内容有关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审计调查。

(六)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涉及职权范围以外的问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移交纪检、监察、组织部门调查。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并将调查结果报县委、县政府,同时抄送同级审计机关。

(七)审计组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前,应当就审计报告内容征求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及其本人的意见。

(八)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及其本人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意见,被审计单位及领导干部本人三日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并由审计人员予以注明。被审计的领导者及其所在的单位对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一步研究、核实。如有必要,应当修改审计报告。

(九)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后,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并附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同时抄送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有关部门。

四、权力与责任

(一)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规定独立行使职权。对非法干预、阻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行为,审计机关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处罚。必要时审计机关可以建议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采取必要的组织、纪律措施,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单位违反财经法规问题,应当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决定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对于违反财经法规情节严重的,经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进行严肃处理。

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客观公证、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违反审计纪律,,,的行为,一经发现,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被审计的党政领导干部认为审计人员与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审计公正的,有权向审计机关提出有关审计人员回避的要求;审计人员接受审计任务时,认为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有利害关系,应当申请回避。审计人员是否回避,由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决定。

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当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对提供虚假资料的有关责任人,审计机关可以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及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

五、组织协调及审计结果运用

(一)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

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县政府专项财政预算。

(二)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应把审计结果作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晋级、调任、辞职、免职、解聘、退休、党纪政纪处分的重要依据。审计部门应按照审计项目建立审计档案;纪检监察部门应把审计结果作为备案材料归入干部廉政档案。

对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应及时向审计机关进行反馈。

经济考核目标的审计核实

一、结合目标考核,进行年度经济考核目标审计核实。经济考核目标审计核实结果由组织人事和干部考核部门写入干部考核材料,并入干部实绩档案,作为综合评定实绩档次的依据。

二、年终配合目标考核工作派出审计核实小组,对该年度相关经济考核目标进行审计核实,审计核实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情况,具体审计核实内容如下:

各乡镇(区)需要审计核实的内容有: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私营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债权债务状况及其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公教人员工资发放及各种社会保险参保及缴纳情况;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工商税收;需要审计核实的其它内容。

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需要审计核实的内容包括: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项目建设;债权债务状况及其真实性;专项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管理情况;收费及使用情况;需要审计核实的其它内容。

三、审计核实小组实施审计核实前通知需要审计核实的部门、单位,被审计核实部门、单位以书面形式全面、如实的向审计核实小组提供与经济考核目标审计核实有关的资料,包括单位计划、财务会计资料、统计资料、经济活动分析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资料,以及审计核实小组需要的其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