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析诗词的方法

分析诗词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分析诗词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分析诗词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诗词鉴赏课程目标;诗词鉴赏课堂教学目标

G633.2

目前大部分W生在诗词鉴赏的学习上,大多死记硬背却无法达到考察的能力要求,以致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学生感觉到所考来自所学?如何真正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笔者尝试把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应用到诗词鉴赏课目标陈述和课堂教学中,实现目标设置、教育教学、评估测试的三者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初中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诗词鉴赏的目标描述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而现阶段的初中诗词鉴赏课教学实践,还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大部分教师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解读课标,在初三的备考冲刺阶段,根据个人的教学习惯、近三年的中考题去设计诗词鉴赏教学。最终呈现的结果,教师所教无序、所教随心,学生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没有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

出现这种结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三维目标框架下,诗词鉴赏课程目标的模糊混淆,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反馈中,未能起到清晰明确地指导作用。

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课程教学目标的分类与陈述受到了关注。教学目标被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合格的目标陈述必须有一个动词和名词,笔者归纳了在三维目标框架中陈述诗词鉴赏目标时常用的动词,并从动词的属性角度进行分析

从表格中的动词属性看,上述的词语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大部分动词属于非行为动词,如:品味、欣赏、揣摩、思考、关注。这一类动词,它所陈述的动作是看不见的内在心理过程。例如“思考”,我们无法从外显行为去判断学生是否在思考,就算看到学生在托腮皱眉,也不能由此判断他的行为过程是否符合“思考”这一目标。使用这一类动词对目标进行陈述,下达的指令在课堂上实施时,不仅缺乏可操作的过程,更缺乏对应的可检测方法。

第二类:部分动词属于行为动词,如:朗读、勾画、找出、比较。这一类动词,描写的行为是可以观察的,外显的。活动有没有进行和落实,皆可以透过课堂上的具体行为直接进行观察和检测,用这类动词进行目标陈述,清晰可测。

第三类:部分词语,往往形成短语结构,如:通过……方法,使用……方法,形成……人生观、培养学生……能力。所陈述的主体并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教学目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用这种结构的短语来陈述目标,混淆了行为主体。

由此可见,原来的三维目标分类框架的教学目标陈述,里面既包含了学生复杂不可测的内在心理过程,又有清晰可测的外在行为过程,还有行为主体混淆的方法陈述。这种描述,只能传达常识性意义,不能进行任务分析,无法进行相关训练和检测。

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下的诗词鉴赏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预期性和可测量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方法通过“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把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进行分类,确定它应该达到的目标层次,从而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结构清晰,便于量化。

在陈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完全使用行为动词进行陈述是困难的,使用带诗意的含糊不清的字眼无助于实际教学,但我们可以借助心理学界定的动词来描述目标。【1】运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原理,笔者把诗词鉴赏的教学目标重新进行陈述。

教学目标:

⑴理解诗词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⑵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

⑶评价诗词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⑷能独立运用实现上述三个目标的方法

以上的教学目标归类到布卢姆的二维目标分类表中体现为:

把诗词鉴赏的教学目标对应归纳到二维目标分类表中,有助于我们关注以下问题:

⑴明学,转换角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考察目标。如目标⑴:为了达到理解诗词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个目标,学生需要知道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学生能否在“作者”、“朝代”、“诗词类型”这些“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合,获得这些部分的内在结构和关联(概念性知识)?转换角度,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法和任务。

⑵明教,目标一致,教师们从目标分类中获得共识。如目标⑵: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这是一个分析概念性知识的目标。要如何教概念性知识,要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明确目标,有利于教师围绕目标设立活动和任务。

⑶明评,评估科学,教师能检测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的时候,有意识地关注它们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学习目标的设立、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评估的进行,若较为一致地填入到二维目标分类表中,就可做到教、学、评三者一致。

三、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在诗词鉴赏课教学的应用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内在心理的变化。教育的真正目标并不是具体的行为变化,而是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2】我们在陈述诗词鉴赏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明确陈述“理解”、“分析”这类内在的心理变化,但这些内在变化并不能直接进行客观观察和测量。为实现这一点,我们还需要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品。笔者以中考诗词鉴赏复习课系列“把握诗词的思想情感”的教学案例为例,细化教学目标,展现教学过程。

㈠教评合一 细化课堂教学目标

“把握诗词的思想情感”教学目标,作为诗词鉴赏复习课系列中的第一部分,需要学生在掌握阅读诗词时掌握“疏通大意,把握情感”的具体方法。因此,教学目标可以这样陈述:

1.学会运用方法,理解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1)能够从诗词题目、作者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出与情感主旨相关的内容。

(2)能够从诗词中准确划出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关键词。

(3)能够勾出诗词中的意象(主要是景物),分析景物特征,说出景物中所含的情感。

我们根据本节课所传授的三种方法,把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能够客观操作和测量的教学分目标,能够通过可观测的方式去反映学生的内在变化,明确课堂活动。在明确目标的同时,我们还对应三个目标设立学生活动,即堂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应的评估设计如下:

评估1.1学生完成学案上10题关于理解题目、作者信息的训练题,6题正确为及格;

评估1.2学生完成10题直接从诗歌中勾画情感关键词的训练题,6题正确为及格;

评估1 综合运用三种解题方法,完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训练题。

使用这样的目标描述,能够提供清晰简明的行为样品,把内在的心理变化得到直观可测的转化,如目标1.1,学生能够从题目、作者等信息中找出与情感主旨相关的内容,就代表他理解了这个方法;如果他能够使用这样的方法,完成评估1.1并顺利通过评估,那就意味着他能够运用这个方法。

心理学家马杰提出,好的行为目标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二是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3】从这三个要素来看,上述关于教学目标与评估的陈述,清晰地强调了学习之后的变化(学生能做什么)和变化的条件(教师提供的刺激),符合马杰所设立的三个要素,能够预设和检测教学结果。

㈡ 内化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仍以上述的诗词鉴赏复习课系列中的“把握诗词思想感情”为例,本课是复习课,以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为目的。也就是说,学生在掌握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化成程序性知识,由死记硬背内化为方法、能力并能够运用。结合以上两点,该课的教学过程做以下安排:

⑴导入环节:

教师活动:①真题回放:近三年中考题。②展示考点。

学生活动:明确中考考点

评析:教师的活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告知目标;学生的学习过程属于注意与预期。用导入设疑,学生明确了考点,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⑵方法指导环节:(以方法一为例,方法二、三与方法一的教学过程一致,此处不做讨论)

教师活动1:设问:请仔细阅读诗歌题目“归园田居”(陶渊明),说出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

教师活动2:试比较《望江南》和《竹里馆》两首诗词中“独”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总结:从诗词的题目和作者中,我们能够获得一些与思想情感相关的提示和信息

学生活动1:说出从《归园田居》这一题目中获得的信息;

分析、比较两个“独”字的不同情感。

学生活动2(评估1):迅速口头完成学案上10道关于理解题目、作者信息的训练题。

评析:教师所举的诗词例子属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提示学生原有知识并呈现这些有组织的信息,在讲解例题时总结方法,让学生从原知识的激活、理解,新知识融入的过程中,开始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⑶综合训练环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①请结合诗歌题目和诗词,写出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②请在原文圈出诗歌的情感关键词。

③诗的首句写景,作者再写景中选取了杨花和子规这两种景物,有什么用意?

④请概括本诗的情感主旨。

教师活动:点拨、明确答案,提供过程指导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

评价:教师针对本课教授的知识与方法,给学生的复习与记忆提供指导。学生通过变式练习,真正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最终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教学目标是教学之本。“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以它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的运用,正给语文教学带来质的飞跃。它促使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目标分析,重新把教学中的明晰与内隐的目标进行合理规范的分类。它促使教师意识到自己所计划的活动要与他们预期的目标需要一致。它促使教师调整某些教学活动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明教、明学、明评,实现学习、课堂、测试三者真正统一。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2]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分析诗词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高考;视阈;古典诗词;赏析;指导;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04-03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在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古典诗词不仅篇目多而且数量大,在语文高考中,古典诗词鉴赏为必考内容,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古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3.《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认为,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以“立人”为本提出阅读鉴赏目标,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理解阅读鉴赏活动,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文学作品的教学应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文学鉴赏的更高要求就是对作品做出探究性的鉴赏和理性思考。重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放在目标的核心位置,强调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鉴赏重点在于探索作品的意蕴和艺术魅力。

4.《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古代诗文阅读为必考内容,能力层级涉及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每年高考试题所选古诗词不在教材里,而且作者也不一定是名家,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知人论世,整体把握十分重要。结合学生实际、古词文本内容及作者经历,在古诗词专题复习及日常教学中,有序进行古诗词方法技巧的指导并扎实训练,这一定会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1)古典诗词赏析方法:结合高考考纲、考点及高中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古典诗歌文本,从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归纳总结诗歌赏析方法。

(2)指导学生:结合新高考及考纲修订情况、高考真题及训练题,引导学生利用归纳出的赏析方法,准确有效地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和阅读水平。

(3)进行研究:在解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的基础上,利用已经归纳出的赏析方法,适当研究并总结古典诗歌鉴赏的技巧和规律,有效提升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滋养心灵,升华人格。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理论依据,包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诗歌鉴赏及美学理论,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高中语文课标及上述理论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而高中语文注重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审美和探究能力,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最近,教育部也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中学阶段,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这样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实践意义。结合我校高三学生的实际,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陕西省高考语文考纲对古代诗歌的能力层级要求以及对应的考点为依据,利用陕西省、宝鸡市及各地高考模拟题、近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并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规律、路径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古代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以学习小组为载体,以古代诗词佳作为媒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价、质疑,以批判思维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认识古代作品的现代价值及意义,真正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力求从我校高三学生古诗词学习状况出发,结合我校“四步12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推进及高中语文课标和高考考纲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能力要求,有序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指导与研究,通过扎实训练,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课题组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调研、论证、确定课题,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实施方案,撰写、提交课题开题报告,开始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组成员情况,确定我校高三理科班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文科班。在研究时,结合高三复习,引导学生以陕西高中课改前后的新课程高考语文试卷(陕西卷)为主,从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找出古诗词的考点及具体考查内容。要求学生完成2009―2013年陕西高考试卷中古代诗歌阅读题,师生总结考点及考查方式、内容,并对陕西课改后高考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方向及考点分布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分解子课题,适当分工,明确任务,确定研究样本,调查分析,阶段推进,有计划、有目标,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为结题做准备。对2013年全国高考试题全面解析,结合考点具体指导训练学生。结合考纲、教材和课标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层级要求,结合训练材料,在复习时,我们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境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鉴赏古诗词,力争深刻理解诗句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情趣和理趣,着力引导理科生形象化思维、生动化审美,准确诠释古诗词的意象意境,规范清楚表达诗词的意蕴,经过悉心指导和训练,利用有关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

结合高考考纲要求,全面归纳、梳理古诗词的考点、知识系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入手,结合模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掌握鉴赏古诗词鉴赏方法和答题技巧,结合训练实际,制订指导方案,形成专题性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有效设计课堂,使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明显提高。在考试时,对古诗词阅读的采分点认识更清楚,答题更规范,得分率有了显著提高。

结合试卷讲评,要求学生不仅要弄清古诗词的考点,而且对试题所涉及的古诗词进行鉴赏、评价,并有效积累方法,教师予以针对性指导、训练、拓展,使学生每次训练、模拟考试后,有积累、有收获,鉴赏水平明显提升,逐步做到阅读古诗词不是盲目乱解、随意发挥,而是有备而来,依照规律、方法,找准路径,提高赏析水平和答题能力。

经过师生努力,总结的方法、技巧在古诗词阅读实践中的有效运用,理科生对古代诗歌阅读更有信心了,文科生则稳定发挥。课题研究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经过强化训练,主动梳理、归纳出古诗词的知识和阅读、鉴赏的方法及技巧,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信心大大提高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数据,提交统计分析或调查报告,得出结论,形成最终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提出结题申请,验收、评估、结题。

结合课堂及复习实际及时总结、反馈。对陕西省宝鸡市一模、二模、三模和西安高新三中模拟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真正把握考点,根据古诗词文本及作者,有效鉴赏诗词,仔细解读,用心答题、品味。这些方法、技巧能帮助学生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品位,提升审美情趣和评价能力。这也确实为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古典文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内心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依托古诗词名作、经典作品,丰富人生、健全人格、放飞梦想,让古诗词陪伴自己的生命历程,与大师对话,慰藉心灵,完善自我,快乐成长。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梳理古诗词知识系统,归纳整理考点及能力层级要求,结合强化训练,师生合作,学生古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有了很大进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积累完成了《2014年古诗词鉴赏高考试题例析》(一)―(三)、《指导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2015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宝鸡市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金太阳陕西专用高三语文试卷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语文高考标准化考试练习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和《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考试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等共37件成果,成效显著。这使我们深信,古诗词鉴赏不仅有规律、路径,而且合理利用高考试题、模拟题和诗词鉴赏资料,强化训练,恰当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技巧,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水平和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阅读古诗词的良好习惯。同时,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以小课题研究为平台,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促进我们专业化成长,促使课题研究成果多样化,并能尽快转化为教学效益,在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反馈,得出一些结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入第三阶段,按时结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语文课标非常重视古诗词教学,高考考纲规定古诗文为必考内容,但课改以后,语文选修、必修及模块化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科目的影响,学生在高二就文理分科,理科生往往重理、轻文,导致古诗词积累不多,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不高,对诗词理解不到位。同时,高考古诗词阅读文本选自课外,范围很大,所选诗词为名家的二三流作品或二三流作家的代表作品,要么作品内容不熟悉,要么作品的作者及所处时代不清楚,导致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对古诗词阅读信心不足,这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我们必须传承并予以发扬光大,因此结合高考实际,我们还是努力引导学生细心品读古诗词,掌握b赏的方法、路径和技巧,经过强化训练,学生信心大增,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面对理科生古诗文基础不扎实这一实际,我们不能回避,也不想回避,而是通过深入摸底,引导学生利用抽象思维方面的优势,主动阅读、鉴赏古诗词,而不是死记鉴赏术语,不投机取巧,而是扎扎实实读懂古诗词的字面意思,尽可能理解言外之意,形象化理解诗句中的景、情、事、物和理,在诗句中体味生活的滋味和生命的灵动,从而避免枯燥和乏味,有效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和能力。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对古诗词的鉴赏渐入佳境。除了文字资料外,我们还积累了很多绘画、音频、视频素材及资源,置身于中国古诗词的艺术王国,聆听妙音美曲,欣赏优美恬静的画面,体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顿感诗意的人生真美。可惜,对于博客操作的不熟练,无论我们怎样插入、粘贴、链接,那些美图、美曲、视频、音频也进入不了博客,就只能在博客里保存文字,留下些许遗憾,因此以后应努力学习博客如何操作。

总之,课题研究与语文课堂教学同步,既促进小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又能帮助师生进步、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司、师范司.语文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Z].2008.

[4]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

分析诗词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95

传统文化传承了我国古人先贤的智慧,是我们学习警世恒言、古典名篇的重要载体。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树立起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在教学中要对传统文化内容格外上心。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诗人智慧的结晶,对于后世了解古代生活、学习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看到了古诗文的重要性,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占据了较大的篇幅。但虽然如此,当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却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没有突出重点,古诗文教学趋于模式化,学生对古诗文缺乏兴趣等。这样的问题就使得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无法更完善地讲解古诗文内容,学生也无法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古诗文的传承和发扬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老师就必须要对古诗文教学的思路进行探索,力图寻找出更好的、更适合的教学方法,确保古诗文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兴趣比老师更加重要,学生在拥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时,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即便老师不进行教授,学生也会主动去学习。古诗文教学和一般的语文知识不同,古诗文教学在有兴趣的学生眼中充满了吸引力,但在缺乏兴趣的学生眼中,古诗文生涩难懂,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极为重要。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要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对网络接触得更多,他们喜欢的是网络上千奇百怪的网络用语,而不是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就要适当运用网络用语进行教学,比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词是明朝诗人于谦的名句,在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结合网路用语,诗人要表达无所畏惧之情,老师就可以用“神马都是浮云”来解释,学生也就能更快地了解诗句的含义,学生就会发现原来古诗词也可以这么有趣,对古诗词也就有了兴趣。除了网络用语之外,古诗词可以结合视频、音乐等进行教学,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就有与之相配的歌曲,老师通过歌曲进行古诗词教学,也就能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起来兴趣更浓。

二、帮助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习惯

积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学生的积累很重要,学生不会写作、阅读存在障碍、记忆力较差都可以从积累中寻求解决办法。学生的积累量足够,在学习过程中也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生积累量充足,语文水平自然也就能得以提升。古诗词是很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主要体现为读不懂、记不住、用不了等现象,读不懂即是学生无法读懂古诗文,记不住即是学生无法对古诗文进行熟练地背诵,用不了则是学生学习了古诗文之后无法在写作、交流中运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向学生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积累的习惯。积累古诗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要保证对教材中的古诗词能熟练掌握,对古诗词也要有充分的兴趣。其次是在熟练掌握了教材的古诗词的基础上,对课外古诗词进行学习,确保学生有更多的阅读面。再次,在进行课外古诗词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做好笔记,面对喜欢的句子或是读不懂的句子,都要记录下来,再利用业余时间温习笔记本上的内容。最后,良好的积累习惯还包括学生要多和同学接触,每个学生掌握一首古诗词,两个学生交流之后就每个人掌握了两首,三个学生交流之后就每个人掌握了三首,这样的积累效果更加显著。

三、明确古诗词教学的步骤

学习古诗词要注意步骤,任何一首古诗词都要确保对其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就要能够对古诗词进行全面地讲解。全面讲解古诗词要注意到赘龇矫娴哪谌荩具体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包括读题目、读作者、读诗词、思考诗词、延伸阅读等。这五个步骤在古诗词教学中比较常见,且效果较好,可以成为古诗词教学“五步法”。读题目即是指在教学中,老师要能够对诗词的题目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很多诗词的题目就反映出了作者整首诗词的意图和情感基调,正确把握古诗词的题目,对古诗词的学习和深入思考有着重要的作用。读作者主要指的是在教学中,学生要对作者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作者的写作风格、主要作品等,这对于学习古诗词尤其是对古诗词的文风的把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读诗词是第三个步骤,是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简单把握,读诗词可以读几遍,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诗词的内容。思考诗词是指学生在学习了诗词之后要对古诗词的含义、作者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意图进行分析,这个步骤要建立在学生读懂了诗词内容之后。最后的步骤是老师要对古诗词的相关内容进行延伸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教材古诗词进行延伸阅读,从而增加积累量。

四、抓住重点诗句、字词进行分析

很多诗人在写作中都会注重对某一句或某一个字进行多次修改,这样的字词通常称为“诗眼”。比如诗人贾岛就尤其注重在字词上下功夫,他的诗作《题李凝幽居》就有一段推敲字词的佳话,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贾岛在“敲”与“推”之间反复思考,直到遇到韩愈,二人仔细分析之后才确定为“敲”。在教学中,老师就要注意到对“敲”字的讲解,这个字可以体现当时环境的幽静,夜晚敲门发出敲门声,以声音反衬安静,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能够抓住重点诗句、字词进行分析,也要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可以加深对诗词的印象,对诗词有更深入的思考。

分析诗词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明确目的 培养兴趣 补充知识 教授方法 鼓励接触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特有的文学形式。古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品味汉语文字美、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的重要载体。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有正确的方法。

一、明确古诗词学习目的,避免进入误区

在当前语文学习中,不少学生和教师存在“学习古诗词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之类的错误观点,对于古诗词学习没有足够的重视,充其量也只是简单背记,并没有真正好的方法去学习古诗词。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语文教学的开展。作为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和方向。《论语・阳货》中的话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说:诗有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有考察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有互相感化的教育作用,有批评不良政治的讽喻作用。可见学习诗歌的好处,诗可以言志,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学古诗词并不是没用的,它不仅会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受益匪浅。所以身为教师应该注重古诗词学习教育,让学生能够拥有自学能力,在学习中发现美,提高自身,这才是古诗词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很多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会表现出没有兴趣,一方面是自身了解不够,没有认真深入发现古诗词的可爱之处;还有一方面就是古诗词相对于当前我们常用的语言来说普遍过于书面化,有时难免让人产生晦涩难懂之感。所以培养学生兴趣就要从多方面入手。例如教师平时在课堂或课下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古诗词,要注意场合和条件,最终要既不显得迂腐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补充古诗词知识,点滴积累

学习古诗词必须掌握一定知识,而这些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不是单纯花上一节课时间就可以传授成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并能够有条不紊地实行。在学习古诗词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将重要知识点滴传授,避免出现认为这些知识不重要而忽视不讲的情况,更不要没有主次、分不清重点而把各种知识塞给学生,这样都无法达到好的效果。只有按照计划点滴进行,才有可能在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不断使他们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也不应该局限于考试内容,一些课外知识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适当加以补充。如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当了解作者王勃时,学生知道他是“初唐四杰”,可以简单提及其他三位和他们的代表作,简要说一下他们能够获得这样地位的原因。再如关于古诗中的“平仄”,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也可适当进行浅层的讲解说明,让他们对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在无形中增加学生关于古诗词的知识,也可以避免枯燥无味的感觉,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

四、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古诗词也要一定的方法,科学的方法不仅可以事半功倍,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关于古诗词学习方法,重要的有以下几个:

1.平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古诗词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带头用正确的方法来教授学生。在预习中对于一首诗的作者、背景要有所了解,重要的作者要掌握其相关资料。对于诗,要能够判断出是律诗还是绝句,然后要弄懂诗的大意,分析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感情;对于一些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类的名句要深入分析,明白它有名的原因,体会其中的妙处。

2.学会迁移联想。古诗词知识的学习要“活”,要善于联系和运用,能够把刚学的知识用到其它诗词上,用基本技巧来分析成千上万的诗词。例如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是以动衬静及什么是以动衬静后,还可以鼓励他们加以联想,发现一些类似的句子,例如《鸟鸣涧》中的“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和之前的那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多联想迁移,避免思维僵硬,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有很大好处。

3.背写结合。古诗词记忆很重要,但默写也同样不可忽视,轻视这两者中的任意一点都会对古诗词学习带来较大的障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两者结合,既要重视记忆也不可放松默写,平时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在记忆得差不多的前提下通过默写来加深记忆,通过及时改正默写中存在的问题来进一步提高精确度。养成这样学习古诗词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更加牢固,有时候在背诵和默写时学生有可能在突然间获得对古诗词新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分析诗词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54-01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多是读读、讲讲、说说、背背,诗的神韵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无从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各自不同的问题。近年来,我通过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分析和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现状的分析,深深地感到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的必要性。关于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历来众说纷纭。许多国内的专家从文化、心理等角度对小学古诗词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小学生如何更好理解古诗词作了有益尝试。在借鉴有关专家学者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我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出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诗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悟,在情中演,收效颇佳。

一、轻唱法

词本身就是古代的一种唱词,如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我让同学们在初读这首诗后,请他们为这首诗谱曲,用现成的曲调也行。稍作准备后,学生们就一个接着一个地唱起来了。曲调真是五花八门,有流行歌曲《不要说走就走》,有小提琴曲《梁祝》,连黄梅戏的曲调也用上了。我还组织小评委进行评分,主要标准是看能否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

二、表演法

有的古诗词简洁地描写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教学这类古诗词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情节并扮演角色,演出课本剧。如上《赠汪伦》时,我让学生扮演诗人和汪伦,让学生想象两人送别时的对话、动作、神态,然后进行表演,学生兴趣高涨,演起来惟妙惟肖。有的古诗可进行个体的手语表演,如在教学《鹅》时,我让学生伸出手臂做成鹅脖子,五指捏拢做成鹅头,然后弯曲手臂,手指斜指上方张合表示歌唱。学生通过自己的手语表演,很快理解了“曲项向天歌”,然后继续让学生表演“浮”“拨”,学生边演边背,很快就背熟了这首诗。

三、比较法

对于有相似点得古诗词,可以将两首诗词中所写的意境、感情进行对比教学,即使学生温故知新,记忆深刻,又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欣赏的能力。如学习《泊船瓜洲》这样一首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古诗词时,我不是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这一首诗里,而是以拓展学生思维为目的,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同类主题的古诗词。学生马上想到了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杂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想到了王勃的《思归》、李觏的《乡思》。

至此,我欣慰地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正在迸射,只要稍加点拨,会向更高层次发展。于是,我因势利导说:“同学们从众多古诗词中找出一组相同主题的诗,这只是对它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仔细分析、比较,看看每首诗词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像脱缰的野马奔腾起来……

经过一番研读,学生从王维的《杂诗》中领会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远不止“寒梅着花未”,透过梅花,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亲朋好友、父母妻儿等地一切思念。从表达方式上看,《杂诗》是通过叙事来表达思乡之情,《静夜思》、《思归》、《乡思》则是通过写景来表达思乡之情。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衬托出了淡淡地恬静而安详的美景,而李觏的“已恨碧山相阴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却道出了那种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强烈的思乡之情。

就这样,通过一首诗词的学习,复习巩固了一组诗词,并将这一组诗词的意境理解得淋漓尽致。

四、品读法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音韵美,通过朗读能显示这种音韵美,使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应在学生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从感彩、轻重音、语气顿挫等方面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时可辅以一定的动作或者音乐伴奏,通过抑扬顿挫地反复诵读,使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品赏出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诗人臧克家在谈到儿童读诗时曾说:“孩子对其中某些诗,听了能懂,读了顺口,一定会感到有趣味,立即就能成诵的,如李白的《静夜思》……我觉得不懂也没关系,把绝句当歌唱,先把它成诵,首先被诗歌的音乐性所打动,由音渐渐到义。音,动听,也动心,一时不懂,早晚会懂的。”诗人的这番话,对我们不无启发。

五、绘画法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欲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

六、体验法

分析诗词的方法范文第6篇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审美和思维方式,同时证明了中国文化具有深刻的内涵。在表现手法上,诗的内涵通过中国文化表现出来,这样,就拓展了空间,增添了韵味;同时也体现出古诗词的精神,超越了一些表层因素,如诗词的音韵、格律、措辞等。

在翻译古诗词时,通常情况下,都喜欢用“归化”或“异化”来传递诗词的文化意象。归化(domestication)指在翻译中,最大程度淡化原诗词的陌生感,使原文变得流畅、透明。这种方法是使古诗词中的语言尽可能地反映读者接受的观点,从而达到古诗词文化与读者所熟悉文化之间的一种对等。异化(foreignization)指翻译者在翻译原文时,背离其主流文化,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使翻译和原文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打破原来的翻译原则,尽量保留原诗词的本色特征。即在翻译中保留原诗词文化特点,以丰富译文和原诗词的语言表达。

古今中外,在翻译《红楼梦》诗词的时候,杨氏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本是比较权威的,他们是杨氏夫妇的“A Dream of RedMansion”和大卫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因为各自的生活背景不同,所以翻译的意境不同,都对中国古诗词文化运用了完全不一样的翻译。中国的杨氏夫妇用的是异化法。他的目的是把中国的特色和主流文化介绍给西方国家。而英国的霍克斯采用归化法,他是想尽可能使读者通过阅读诗词来接受中国诗词的特点。

《红楼梦》中的诗歌特别多,在这里拿出几个例子来进行比较分析。《红楼梦》中元妃归省,作为弟弟的贾宝玉应元妃而做的《有凤来仪》“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杨氏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法完全不同:杨译为“So green each stem they seem to drip”;而霍译为“Each graceful land lets fall a dewy tear”。在原文诗词里,“青欲滴”是汉义的“青翠欲滴”。在翻译时,杨氏夫妇充分利用了中国的文化特点,使读者一看就知道意思;而霍克斯则因为对文化的误解,翻译成露珠从竹子上滑落,这样,就使看的人不知所云。还有一句“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杨氏夫妇译为“Letnon disturb these chequered shades,That sweetly she may dream till daylight fades”。用“Sweetlv”是拟人化的把竹子翻译出来,完全适合原诗中的情节。而霍译为:“Let none the checkered shade withviolence rude,Disturbing on slum-beer’s dream intrude!”霍克斯用了“violence”和“intrude”,这两个词和原文意思非常押韵,但用在这里不恰当,语气不够委婉。

春去夏来黛玉伤春感花悲己身做了一首《葬花词》其中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杨氏夫妇翻译成:“Asblossoms fade and ny 8cross the sky,Who pities the faded red,the scentthat has been?”而霍克斯则译为:“The blossoms fade and falling fillthe air,fragrance and bright hues bereft and bare”在这两句翻译中,霍克斯的翻译工整押韵、优美简练,非常漂亮,然而却没有原文的“有谁冷”的意思,和原诗词要表达的就不同了。

以上是通过对比、比较杨宪译和霍克斯两种诗歌翻译意象传递的现象,从而知道杨氏夫妇和霍克斯在翻译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有着很大的区别。杨氏夫妇运用了异化的翻译手法,在翻译诗词时,尽量忠实原诗词形象,同时还采用了加注、增词和直译的方法来保留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独特意象,使读者从译文中了解中国古文化;而霍克斯采用的是归化的方法,翻译时工整押韵,尽量地想表达出翻译的完美形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舍弃原文中的文化意象,虽然可读性很强,但却没有保留原诗词的文化特征和诗词意蕴。因此,两者在翻译时各有千秋,要根据语境的不同来做适当的翻译,不能一味地运用异化和归化。

分析诗词的方法范文第7篇

一、 诵读是带领学生领会古诗词意境的有效途径

在以往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经验中,高中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朗诵都极其重视。其实,古诗词朗诵对于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是有利的,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古诗词朗诵有益于古诗词教学氛围的烘托和培养,其次,在朗诵中,学生通过揣摩诗词作者作诗词的意境和心情,?亩?更有助于教学成效的达到。所以,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高中语文教师一定不要忘记尝试诵读可以给教学成效带来提升的方法和途径。诵读分为简单的三种方式:正确诵读、流利诵读、有感情诵读。这三种诵读方式是循序渐进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师可以根据这种层次性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诵读要求。诵读的层次性开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之后中的古诗词的理解。教师与学生一块诵读其实也是一种新型的师生交流方式,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对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也是极为有利的,对学生加深学习兴趣也是极好的,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是可以与学生一块诵读以增加课堂教学氛围。

二、 意象是古诗词之魂,抓住诗词中的灵魂

众所周知,意象是支撑古诗词开展情感抒发和升华的重要支点。在进行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跟学生阐明古诗词某个特定的意象的含义进行相关的阐述,意象是古诗词之魂,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内容的灵魂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进行《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将“小乔、周郎”等意象阐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极有可能会出现误解,所以,教师在准备古诗词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做好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意象解释的准备。教师也要及时总结对表达各类情感的意象进行汇总,以方便日后的教学和传授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经验方法。意象对于中国古诗词的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在进行意象讲解、分析的时候,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及时做好课堂笔记,这对日后学生巩固知识也是极为有效的,学生在记录课堂笔记时也是集中注意力听讲的表现,对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成效是有极大的提高。

三、 优化教学途径,整合各类有效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门对教师的教学途径提出各种优化的要求。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也不难发现教学途径的优化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利用教室里现有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维度展现古诗词的韵味,优化教学途径其中也包括整合各种有利的教学途径,例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朗诵和多方面使用多媒体等方式进行优化教学实践。高中教师在优化教学途径的时候要注意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体,以教材为基础,立足整个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优化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途径和手段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在面对不同的教学方法时的表现和反应,多次记录反馈的结果,以便总结教学经验。教学经验并不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方案中,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在教学实际操作中获得的经验才是真实可靠的。当然,各种优化的教学途径是可以从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中获取的,高中语文教师应铭记一点:古诗词教育是一种高雅的教育形式,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古诗词素养,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从容应对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担当古诗词教育中的解惑者,而且也可以并应当担任古诗词教育中的提问者。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问学生问题时应注意一些提问技巧的事项,比如,要提问学生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发学生在课外对古诗词中的较深层次的理解;提问的问题的难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育学生学会由浅入深地认识古诗词的魅力。

四、 穿越时空,与古诗词的意境、灵魂融为一体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一起进入古诗词的意境,如果说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那意境就是古诗词的灵魂依附的肉体之躯,教导学生领会古诗词的意境犹如在领导学生从肉体之躯开始思考灵魂的奠基,对学生的古诗词的理解都是极为有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十分注意对带领学生一块领悟古诗词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让学生自主阐明对所学的古诗词的理解,在学生的回答的基础上,再进行发言总结。如果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中美好的意境和禅意,学生就会丧失对古诗词的学习,从而降低高中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成效。所以,不论是在利用配乐或是影视资料的播放分享,教师都要教会学生在课堂中穿越时空,与古诗词的意境、灵魂合为一体,从而在古诗词教学中体会诗词的意境美和古诗词中教会学生的人生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带领学生体会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分析诗词的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关键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艺术的象征,为促使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师需格外关注古诗词教学,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采用更具个性化和新颖性的教学方法展开古诗词教学,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和更新教学思路,这对提升语文课程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重视品读朗诵教学,引领学生体会情感

初中生正处于拥有良好记忆力的年g阶段,在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充分运用他们的这一优势,引领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品读和背诵,以此不断积累古诗词方面的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根基。诵读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环节,古诗词语句优美,朗读起来抑扬顿挫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格外强调学生在诵读时的节奏和韵律,要求他们用内心去体验、用情感去触碰,从而学习好古诗词。

比如,在《钱塘湖春行》教学过程中,本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表达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在朗读环节教师可画出古诗的节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要求学生按照节奏进行朗读,并品味诗中描绘的景物,包括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等,他们通过仔细品读可总结出作者描绘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真正体会古诗的思想情感。

二、运用角色扮演教学,促使学生理解内涵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还应训练他们发现、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需基于生本角度出发,积极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借此实现古诗词课堂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古诗词语言,在亲身体验中真正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内涵,从而改善学习效率。

例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词,对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词的作者苏轼他们也并不陌生,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在诵读中熟悉、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和感悟词中的意境。接着,教师可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词中的作者,利用角色扮演来理解词的意思和意境,体会作者禁受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在民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也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以及自然过渡到怀念弟弟的手足深情。

三、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古诗词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中涉及丰富多彩的古典文学知识和自然风景的描绘手法,这些成为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初中语文教师为改善教学质量,可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古诗词中描绘的美景以图片、视频或音乐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还能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有利于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当然也能帮助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真正掌握诗词主题大意。

例如,在进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时,教师可先与学生展开互动:同学们,你们谁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本诗的作者杜甫?随机挑选一名学生对杜甫的背景和经历进行简单讲述,并引领他们朗读古诗,找出诗中的重点词句。接着,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首悲苦的曲子――《二泉映月》,以音乐渲染课堂氛围,设计问题:你们能听出什么?诗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脑海中能够想象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让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揣摩情感,读出诗人的愁苦、潦倒、痛心、痛惜、痛苦,以及发自肺腑的祈盼和忧国忧民的博襟,使他们的感情得以升华,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境界。

总之,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全面坚持和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从重视品读朗诵教学、运用角色扮演教学和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切入,不断改进古诗词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汝飞.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