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发展,很多医疗信息系统都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优化,大大推动了医疗诊断技术水平的提升,使诊断工作更为精细化,有效提升了员工绩效水平和医疗工作的整体品质。与此同时,其复杂性也在日益提高,使得医院安全问题凸显,同时面临多种恶意软件入侵,对医院网络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技术水平达标的同时,还需要人工操作来确保网络的安全。2018年4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推进“推进互联网在线医药卫生”发展的意见》,提出各类医疗机构今年要逐步完善和继续完善“互联网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在线医疗,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通过《国务院关于推进“推进互联网在线医药卫生”发展的意见》宣告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安全时代的正式到来。以国家标准2.0级网络防护工程为指导,遵循“一个中心、三个防护”防护工程的基本理念,从安全信息管理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工作开始,并初步构建了医院网络安全三级防护管理体系,以有效迎接新网络时代的安全管理挑战,确保“互联网健康”,医院安全信息化体系建设稳步健康有序发展。

1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中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原因探析

患者只需在线注册、就诊、付款、入住和离开医院即可完成医疗流程。此外,信息化体系建设还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为患者及时提供便捷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健康服务。从各级医院的财务角度看,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各级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密切各直属科室之间的协作关系,为加强医院医务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工作创造条件,降低医院的商业保险和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是广泛指负责管理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策略、安全动态计算网络环境、安全网络区域活动限制和安全网络通信等网络安全防护机制的管理平台或服务区域。过去,医院率先采取了“被动防御”安全战略,并针对安全网络威胁不断采取了安全防护控制措施,缺乏安全统一规划和安全集中管理。安全信息资源综合使用管理效率低,对安全威胁的监测反应慢,难以建立形成有效的安全威胁防护管理体系。随着我国医院安全信息化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新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医院互联网服务的不断普及,医院必然需要自主开发一套能够适应当前网络健康管理时代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2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中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遇到的问题

2.1缺乏统一标准和依据

医院信息化建设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对医院进行统一规划,明确每一步的建设目标。但是,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对医院的实际发展缺乏重视,在投入之前没有充分考虑到医院的长远发展目标。另外,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则,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对新项目的实施也有一定的影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2网络安全性较低

医院的网络安全的问题往往是高度复杂动态的,将对医院领导和安全系统运营人员产生重要直接影响。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网络安全病毒和一些黑客在网络安全应用方面的潜在问题。虽然很多大型医院都已经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技术措施手段来彻底解决这些安全问题,但由于医疗软件技术能力较差、技术水平不过关等因素,并没有有效地解决这些网络安全上的问题。

3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原则

从医院建设安全网络管理信息中心的总体目标要求出发,在国家标准2.0级网络防护的技术指导下,结合自身医院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医院首先明确了以下网络安全管理原则:①安全管理与网络技术支持并重,同时合理规划医院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和网络技术支持能力,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指导网络技术支持能力体系建设,用网络技术支持能力建设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②集中控制安全能力和分散安全管理权限,整合安全人力资源,提高安全管理效率,注重员工建立准确识别和有效消除快速安全网络威胁的管理能力;通过集中的人力资源综合管理和权力控制,分散对上级行政部门权力的管理限制,以及通过依靠集中审计行政能力控制来有效降低医院员工违法越权的安全风险。基于上述安全原则,医院已已经开始对公司现有的医院网络安全保障管理能力系统和网络技术支持管理能力体系进行不断改造和升级完善。

4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标准

建立安全管理中心的前提是医院应有一套合法、兼容、可行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验证基本2.0级防护要求,结合医院自身的安全管理经验,并将实施能力作为重要标准考虑在内,建立2.0级安全管理体系框架,以确保管理体系的管理方向和可行性。为便于实施,医院将管理体系文件分为4个层次。一级安全文件根据有关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相关安全行业政策法规和公立医院安全管理要求,确定医院总体上的网络安全保障政策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研究构建公立医院第三级安全网络管理体系,定义全球安全要求,并在安保管理、人员管理、资产管理、安保大楼管理和维护以及应急支持管理的组织中建立安全标准。辅助文档中的信息总量,更新和调整物理安全要求、政策和政策,以应用于特定领域。二级安全操作和维护系统,规定了适用于文件安全系统维护和维护管理第一级操作和操作的安全要求,并规定了操作和禁止规则。三级规范文件要求是具体的企业工作人员操作管理规范,以便于确保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管理效果能够满足您的预期,并减少故障和其他行为造成的潜在安全风险。例如,确定您的服务器安全技术增强(windowsserversecuritymanual)的项目操作步骤和项目实施经验效果,并及时制定技术要求以便于确保您的服务器安全满足特定项目安全要求,并制定安全增强管理体系安全增强基础的各项相关技术要求。四级文件是用于数据筛选、跟踪和分析的安全操作管理记录,为了减少操作和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时尚管理的效率,节省纸张,医院开始尝试非常规检查表。四层文件管理体系四级文件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人民医院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工作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第一层体系决定了整体网络安全政策和策略以及其他体系制定的方向。二级管理体系手册侧重于对个别具体管理问题的有效管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制定,具有较强的基本相关性和实际适用性,确保一级管理体系的基本灵活性和实际适应性;第三方操作手册特别注重管理细节和长期实施,可根据长期实施管理效果反复迭替换代,这些都是我们确保一级管理体系长期实施管理效果的最终重要目的;四级注册表格针对医院在建立管理体系时,特别注重对人员安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建立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能力。成立了“网络和信息安全委员会”,作为主要决策机构。根据网络标准2.0要求,管理员职位分为3个职能:系统管理员、审核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医院和外部员工通过一系列系统文件进行标准化。合同检查员工的安全日常行为,并初步确定合同员工的安全和财产保密管理责任;同时提出关于修订企业管理体系目标评审和上层建筑管理要求的具体要求,建立促进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完善改进的长效机制,确保稳定性,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灵活性和能力,并明确各级修订和审查体系文件的要求。

5网络安全技术能力建设

在安全维护管理体系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医院已经开始研究建设安全技术管理能力,以便于满足安全维护管理系统中心的要求。医院作为一个安全系统管理区域,安全维护管理系统中心负责系统的安全管理操作、维护和监督管理。因此,建立安全维护管理体系中心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全具有高度完善集中控制管理能力的安全维护管理域。安全维护管理区域主应负责执行包括收集和管理综合安全管理数据、运行安全设备以及安全维护和监督管理整个医院网络的安全任务,为整个医院网络过程提供必要的医院网络安全基础硬件设施和安全维护服务,以及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以确保自身在网络中的安全,避免对重要的安全、审计和管理服务造成损害。由于原有医院网管区域具有一定的集中控制能力,医院在现有网管区域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方式完成安全管理建设技术能力。

5.1终端网络保护

前端计算机通信系统的网络终端担保是整个网络敏感区域的一个核心。其终端主要是连接内联网和连接外联网之间的网络连接,负责从敏感区的核心节点发送数据,仅易受攻击。因此,通常可以为每个主机66学术论坛/AcademicForum系统部署一个安全网络管理文件系统。为了提高主机服务器系统的网络安全级别。可以从根本上对来自网络连接终端的安全攻击进行免疫,并在它们已经进入安全下一阶段之前预先阻止。

5.2区域网络运维安全设计

(1)建立检测网络安全漏洞的系统。通过自动部署互联网络检测安全漏洞,检测中心系统人员可以24h时间扫描和自动检测指定区域内的互联网。对系统性能进行安全特性评估,实现技术、管理、安全防护的有效集成。为全球用户同时使用各种区域性的网络服务降低安全风险,并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持。(2)创建审核和运维系统。通过对网络安全管理设备、网络安全管理设备、应用管理系统、安全事件等网络日志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的网络日志相关信息分析收集和日志相关性信息分析,管理者不仅可以通过搜索和实时分析日常网络使用中的记录,正确维护日志数据,定义日志审核设备,方便员工随时查看,并随时跨平台监控整个数据中心的安全状态。(3)建立完整的微观分析和深度流量跟踪系统。通过自动建立完整的用户微观数据分析和用户深度风险流量检测跟踪分析系统,可以实时部署专门的高标准风险流量检测分析平台,准确快速收集用户流量,进行深度恢复和全面分析。为了在大量会话流量中快速发现这些隐藏的整个会话进程行为,挖掘这些可能使其隐藏的潜在危险,提供会话进程的所有数据审计处理能力,并不断提高其进程追踪和对攻击源的预测能力。

5.3整合现有安全资源

医院将在保障自身安全和区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转移现有的保障功能,包括资源,非病毒系统、维持和平行动管理系统和安全系统纳入安全管理领域。此外,通过研究在服务区内设立专用安全通道和具体的基础设施安全设施,优化全市安全设施功能整合,注重安全设施综合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安全设备,提高安全设备维护和安全系统运行效率,完成对全市现有安全防护体系的综合优化。

5.4优化集中控制

在完善现行安全监管制度的基础上,该院先后研发了航站楼和门诊部的安全监控和安全管理系统,为弥补医院现有综合门诊终端保障体系的不足,对医院基础设施进行集中控制和建设,以及医院管理系统的现有背景操作和系统维护,抗病毒防御系统与医院客户犯罪风险检查系统密切配合。因此,集中审计和宣传系统完成了建立集中管理和维护系统进行审计和宣传的任务。预防和控制覆盖整个医院网络的信息资源。

6医院构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为有效适应未来最严峻的网络安全发展形势,医院还对各级应急保障体系进行了修订。新的应急支持系统由两部分组成: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总体实施计划详细规定了医院应急救援支持的主要组织职能结构,确定了医院事件预警分类管理标准,并详细规定了事件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程序、物资供应支持、培训和其他一般工作规定:为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和医院系统的关键系统制定详细的应急和应急方案服务按照“目标选择、非目标选择、综合规划”的医院应急救援管理机制可以确保,使医院应急系统人员在统一系统的技术指导下,能够有效应对网络上的各种突发事件。以安全网络管理中心为工作起点,对信息网络保护系统进行了升级,提高了风险信息的准确性,与公立医院安全信息网络资源管理、网络资源安全风险管理及威胁有关,建立安全网络。然后,在发展安全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围绕“响应性”完善安全运行体系建设,提高响应速度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能力。在技术上,尝试将连接机制引入安全体系,开发建设“主动防护、动态防护、全局防护、精确防护”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紧跟医院信息“医疗卫生互联网”建设步伐在网络时代,促进了医院网络安全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列伦,李倩.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保护研究[J].中国宽带,2021(07):31.

[2]龚克.分析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保护方案设计[J].数码设计(上),2021,10(06):18.

[3]詹振坤.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10):25-26.

[4]巫新玲,李文侠.人工智能下医院网络安全信息化的建设路径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1(11):182-184.

[5]廖文韬.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体系建构[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1(07):163-164.

[6]刘小洲,黄桂新,张武军,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机制探讨[J].现代医院,2018,18(03):368-371.

[7]姜涛.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院集团信息化建设优化[D].银川:宁夏大学,2014.

[8]谢言.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9]张宇.医院信息化建设改革实证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范文第2篇

1.1科学、技术和工程“三元论”

Mitcham提出工程哲学(EngineeringPhilosophy)词汇,并阐述哲学对工程的重要性,但是他认为工程处于技术之下,是技术的一部分,而李伯聪教授则认为科学、技术和工程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技术和工程“三元论”是工程哲学得以成立的基础。科学活动是以探索发现为核心的活动,技术活动是以发明革新为核心的活动,工程活动是以集成建构为核心的活动。人们既不应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也不应把技术与工程混为一谈。工程并不是单纯的科学应用或技术应用,也不是相关技术的简单堆砌和剪贴拼凑,而是科学要素、技术要素、经济要素、管理要素、社会要素、文化要素、制度要素以及环境要素等多要素的集成、选择和优化。“三元论”明确承认科学、技术与工程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且突出强调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强调“工程化”环节对于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关键作用、价值和意义,强调应努力实现工程科学、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的有机互动与统一。

1.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工程本质及特点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基于业务风险方法,来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信息安全的,包括组织结构、方针策略、规划活动、职责、实践、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内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支撑标准为ISO/IEC27000标准族。在ISO/IEC27000标准族中,不但给出了“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信息安全的”“基于业务风险(的)方法”,而且还给出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实用规则、审核指南以及相关安全域的具体指南等。例如,仅GB/T22081-2008/ISO/IEC27002:2005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就包括了11个控制域,39个控制目标,133项控制措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可在不同的学科中找到其渊源,在实施框架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用了质量管理中的Plan-Do-Check-Act的戴明环,在具体的控制措施上,则包括了密码学、人员安全以及各类信息安全技术,其研究的特点是将科学思维、工程思维和社会思维相结合,但更强调工程思维的“设计”理论。工程研究活动不同于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特征就是“设计”。工程设计活动包括对象设计和过程设计。例如,建造水坝的坝体设计是对象设计,如何实施就是过程设计,在信息安全中,设计组织自己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对象设计,设计如何部署是过程设计。

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演化过程与规律

2.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起源和发展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建立在体系(System)化基础上的“最佳实践集”,到国际标准的正式公布,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过度关注技术,忽略人的作用的“技术浪潮”阶段,在这个阶段涌现出了大量的信息安全技术产品,例如,防火墙、防病毒和入侵检测系统(IDS)等。第二阶段为强调人的作用的“管理浪潮”阶段,在这个阶段大部分企业开始设置专职的信息安全管理岗位,以加强对个人行为的控制。第三阶段即“体系阶段”,在体系阶段信息安全以目标为导向,不再局限于手段的应用,而是技术、制度和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这个阶段是信息安全的工程化阶段,体现了工程的实践性、经验性、继承性、创造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2.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动力和机制分析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一个“需求驱动”的过程。AlvinToffler在其经典著作《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发展史划分为第一次浪潮的“农业文明”,第二次浪潮的“工业文明”以及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时代,“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价值非凡,因此面临诸多风险,为保护信息,安全需求的出现是必然的。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推动力。新密码算法的产生,各类以“信息技术解决信息安全”的思路涌现,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信息安全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反过来,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又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例如,速度更快,与防火墙形成联动的入侵检测系统。国家政策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用的导向力。任何工程活动都是在社会大系统中开展的,都要接受国家(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对工程创新的应用,企业的认识往往是滞后的,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性政策。例如:商务部印发的商资发[2006]556号及商资函[2006]110号,以及各地方政府的鼓励引导政策。

2.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工程演化特点、方式和规律

对比国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在国内发展体现出了明显的跳跃性,这种跳跃性不但体现在信息工程领域,也表现在其他诸多领域。国内一般不会沿袭其循序渐进的路线,而是直接引用国外的先进经验或者在国外已有的原型上进行模仿开发。在科学、技术和工程3个领域内,与文化、制度、历史等环境因素联系最紧密的就是工程。在信息安全领域内,作为基础科学的密码学,其算法“放之四海而皆准”,不会因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显现不同的特征,绝大部分技术亦如此。但在工程层次,不同的文化制度有时会产生大相径庭的结果,例如,腾讯QQ本来是模仿国际聊天软件ICQ,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ICQ,MSN等点对点国外聊天软件均濒临破产,但QQ在线用户却在2010年突破1亿。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虽然修改自国际标准,但也显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例如更强调保密性,和国外用户相比,更多的认证取向等。

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工程思维与工程方法论

3.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工程思维

科学思维是“反映性思维”“发现性思维”,体现理论理性的认识,工程思维是“构建性思维”“设计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体现实践理性的认识。科学家通过科学思维发现外部世界中已经存在的事物和自然规律,工程师在工程活动中创造出自然界中从来没有的工程构建物,工程设计是以价值当事人的特定需要为出发点,以构建某种与主体需要相符合的实体为归宿的筹划。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族的GB/T22080-2008/ISO/IEC27001:2005原文别强调:“采用ISMS应当是一个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一个组织ISMS的设计和实施受其需求和目标、安全要求、所采用的过程以及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且上述因素及其支持系统会不断发生变化。按照组织的需求实施ISMS是本标准所期望的,例如,简单的情况可采用简单的ISMS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部署过程也专门设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目的就是找到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

3.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工程方法论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用了PDCA戴明环,与A.D.Hall的系统工程方法略有差别,但在本质上是遵循这个基本框架的。

4结语

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范文第3篇

1保险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当前的很多保险企业当中仍然存在

的问题就是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也是各国企业比较常见的问题,亟待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在一些相对比较发达的企业,就可能会存在更多的信息安全隐患。首先,当前的互联网正在快速地发展和进步,并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改革与创新,与此同时也衍生出很多的恶意项目工具,甚至信息系统本身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这些就可能会促使一部分的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其次,保险企业本身并未对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导致信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今,我国保险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加之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此时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1.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如今,虽然现在与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有关的条文比较多,但是他们被分散于各种标准、管理办法、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等多个方面,然而,当前并不具备一套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更进一步地保障信息的安全问题。同时,当前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可能是因为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相关安全技术和手段还没有达到足够的成熟和标准化,这样就更加不容易去执行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如果缺少一些与保险行业相匹配的信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从而导致保险企业无法顺利的开展相关工作,不利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1.2缺乏足够的重视

当前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保险企业的管理层不是非常注重和关注一些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而且他们并没有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有很大一部分的保险企业在治理公司过程中,只会对保险企业的适当地调整销售策略、业务规模发展问题、优化组织结构、相关运营流程等给予关注,这些公司都不是足够重视对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的处理,他们都忽视了信息安全问题会影响保险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大多数保险企业只有在遇到信息安全事件后才会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给予重视。此时,就需要保险企业在公司平时进行治理工作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现有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并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有效提高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效率。

1.3对风险评估力度不够

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大多数保险企业不能够准确地评估对于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并未对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给予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他们可能只会考虑到一些相应的信息技术问题,但是并没有认真地思考在运用信息系统之后可能会显现出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实际上,保险企业不管是否对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中所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评估,从而给保险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一旦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不仅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且也不能够实行一些正常的业务操作,甚至还可能会造成一些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是企业内部机密泄露、重要数据被盗或被篡改、客户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由于对风险评估力度不够,从而导致系统本身存在操作失误、缺陷等原因而诱发的一系列安全问题。

1.4未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划分

对保险企业来说,虽然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他们缺乏一套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安全管理制度,未明确安全管理责任的划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企业的发展。如果这些企业现在还没有制定出一些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能够坚持执行,而且企业在出现相应的信息安全问题之后,并不能够非常清晰地划分出具体的责任人,这样时间越来越长,就会在信息安全问题的监管方面出现越来越大的漏洞,自然而然地,也更加不容易去形成一个可以控制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一个保险企业而言,在他们公司所出现的一些信息安全管理问题,需要每一位企业员工给予重视,而不能依靠企业当中的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单独负责来对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处理。对于保险企业而言,他们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并划分出比较明确的责任,而且每个部门都应该有一个负责人来负责信息安全问题,以确保问题发生时能够有人给予立即处理。如果不设置一个负责人的话,就可能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还会阻碍一个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和任务的完成。因此,对于保险企业而言,在处理这些现实状况以及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一套系统、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从而使安全风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更好的发挥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优势,确保保险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保险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对策

2.1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标准

对于保险企业而言,要想更好的推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就需要对现有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进行健全和完善,并更加深入的分析和归纳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内容,不仅需要考虑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而且还不能够忽略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在进行计算机安全管理研究过程中,为了获取比较良好的研究成果,则需要进一步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并创建信息安全标准化组织和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框架,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我们国家,虽然在研究信息安全的时候,不是很早,但是经过当前不断的完善过程,我们国家也制定出了一个更加符合我们国家基本国情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2.2实现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

对于保险企业而言,他们如果想要更好地实现比较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就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到信息安全问题可能诱发的不利影响。对于保险企业而言,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不仅需要有效地管理机构安全和人员安全的管理,而且要做好场地设施和技术安全的管理工作。同时,保险企业还需要采取比较科学的方式,从而可以有效地构建一套可实施的、科学合理的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规范、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选择一些可靠性比较大的、比较稳定的、比较安全的产品,并对现有的安全评估标准和等级进行细化和完善,以便能够进行一些有效的检查策略,从而可以更好地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为保险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重视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对保险企业而言,在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就需要适当地进行对安全风险的评估,如果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工作,将会导致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同时,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还需要制定一套能够有效应对风险的措施和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和解决一些突发状况,并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有效性。

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范文第4篇

在金融监管部门,当计算机出现安全故障时,法定代表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该故障负责并及时安排排除故障等程序,另外,每个级别的代表任何责任人都要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将责任明确到个人。金融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的加强不仅可以保证金融业稳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IT行业治理水平的提高。随着金融机构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对于计算机安全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而股份制的改变也让金融行业了解到计算机安全管理对金融行业的重要,当金融机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出现故障时,不仅影响了银行的运作和金融业务的办理,对金融业的稳定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管理水平是保障金融行业稳定的因素之一。

2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2.1相关标准规范体系

在金融机构中有一种操作风险是不容易控制的,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较好的办法可以将操作风险的概率计算出来。尽管近几年有部分金融机构将重心放在操作风险的研究上,并针对操作风险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系、管理流程和计算方法,但收效甚微。对于国内金融业操作风险的评估,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对于金融业信息的衡量如果没有标准规范作为参考,始终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标准规范的设立对我国金融业计算机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起到指导和促进的作用。

2.2灾难备份体系

金融机构开展灾难备份建设工作需要以成本效益作为开展原则,并考虑系统的风险承受能力、系统的重要程度和灾难恢复时间。国际上比较先进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在使用这种方法前首先要确定金融机构计算机系统的灾难备份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灾难备份制定不同的措施,特别是比较关键的系统和设施的灾难备份等级要高于其他备份等级。因此,国加金融行业的主管部门应该引导其他金融机构,按照自身灾难备份的重要程度分级实施,借鉴国际先进金融机构的经验,以有序推进为原则,对关键性设施和重要业务系统进行重点备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将灾难降至最小。

2.3相关业务部门

在金融机构中大部分的工作内容都和计算机的安全管理挂钩,特别是业务部门与计算机的关系更加密切,业务部门制定业务计划、建造灾难备份、中断或者恢复业务等应急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因此,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在科技和业务部门充当协助者的角色。产品质量在应用研发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的好坏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软件程序的开发应用和检测性能需求等方面都会造成影响。

3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组建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

每个金融机构都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本文以银行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例说明,在银行安全管理体系中首先要选出一个组长即安全管理体系的负责人,一般是由银行行长或者副行长担任,其次在办公室、信息科技部、个人金融部和运行管理部分别选出一个代表人作为这个管理体系的成员,这个安全管理体系的人员需处理计算机系统故障带来的问题,负责制定应急措施、灾难备份和信息恢复等工作。科技部门负责安全管理情况工作的定期汇报,另外在每个分行的科技部门也要建立安全管理部门,让这种体制走向规范化,为金融机构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专业性强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

3.2项目开发管理

定期更新金融机构的计算机安全管理软件版本,保证项目的研发质量。项目开发管理质量的保证首先要从测试管理流程和研发过程两方面进行加强,特别是项目方案的审查和项目质量的控制两个方面要特别注意;在应用版本的、投产策略和测试上要及时调整和优化,对版本的投产进行集中处理,可以解决版本投产过于频繁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降低版本投产、生产和变更等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增加业务部门与项目开发部门之间的交流,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在促进工作进展的同时,降低了风险的概率。

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管理 保险公司

一、保险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的意义

科学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当今的社会步入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变革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许多颠覆性的创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行为习惯、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的竞争格局。

整个社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世界在迈向信息化的过程中,也给保险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天空。信息技术在未来的保险领域中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中,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技术上的缺陷,安全管理上的漏洞,都将使得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产生严重的问题,甚至于危害人们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因此,研究和制定保险公司的信息安全战略,提升保险公司安全保障能力,架构保险信息安全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对保险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解决方案进行探索,为保险公司的大力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和基础。

二、保险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中普通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越来越多暴露出的信息安全问题愈发的敏感和关注,但是普遍来说,整个保险行业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整体认识不足,缺乏必要和实质的行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层对信息安全的意义认识不足

管理层对信息安全的认识还没有达到战略性的高度,没有意识到信息安全问题将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没有意识到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将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能力。由于管理层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了对信息安全管理上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不足,许多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不理想。

(二)信息安全管理上缺乏全局思维

保险公司的安全管理目前仍然缺乏一整套完善的规范约束,重视其中的技术问题,轻视了管理问题;重视客观性问题,轻视人为主观性因素;重视对外部环境的安全,轻视内在存在的隐患;以静态的观念思考问题,缺乏前瞻性思维。

(三)信息安全治理的成熟度较低

信息安全治理要包括风险管理,组织流程,策略执行,责任到岗等一整套治理体系,目前许多保险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的成熟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表现为有局限性的安全保障行为,距离成熟的治理结构,即全面动态优化的阶段,还有比较长的距离。

(四)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对安全保障有行为没有体系

信息安全问题不仅是技术上问题,,更要面临管理的问题。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去支持管理手段,利用管理手段提升技术手段应有作用的有效发挥。许多企业对安全的决策没有整合到整个管理体系流程中,对风险的防范是片段的、分散的、局部的,也缺乏专业的安全治理部门和责任人对安全问题进行评估、监督和优化。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保险企业需要深刻的理解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建立和健全一整套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安全战略的规划和部署,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促进行业和企业的高速发展。

三、建设和实施信息安全体系的步骤

《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引(试行)》中指出: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应按照“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原则,与自身业务及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不是对单一的信息产品进行防护,而是构筑综合防御体系。一个典型的综合防御体系的构筑过程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明确信息安全的目标,并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治理结构,进而识别和评估企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涉及的相关主体和面临的各项约束,形成安全评估报告,并制定相关的安全控制规划,建立分层次的安全管理体系,最后,对安全管理活动进行持续性的评估、监督、控制和改进。这个过程是个PDCA的过程,安全体系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业务情况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改进而产生新的需求,新的方法,因此它需要不断更新改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一)安全目标的确立

信息安全有三个层次的内涵:

第一层次:信息安全,指的是保护信息这种资产自身的安全,避免发生偶发的或有意的泄露、修改、破坏或丧失处理能力。包括三重含义:信息的机密性、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息的完整性。

第二层次: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系统是信息处理中包含硬件、软件和网络等支撑体系的集合,信息安全与信息系统安全相互附生,信息系统问题将直接引发信息安全问题。

第三层次:由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带来的的传统安全问题,如机密信息泄露导致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以这三个层次为出发点,帮助我们分析信息安全中的主体、要素、相关关系,并结合公司的战略规划,确定信息安全的根本目标是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解决方案的首要任务。

(二)治理结构的设置

由于信息安全管理需要跨部门、跨业务整合资源,因此需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层和组织架构,进行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实施多资源系统控制政策,整合不同业务、不同渠道、不同条线、不同分支机构的要求,形成安全管理体系,开展具体工作,强化多项目综合管理,既有牵头部门,又要协同作战,既有重点主次,又要全面推进。在高层组织机构的领导下,建立顺畅的安全管理工作协作机制,破除部门壁垒,增进部门协作,推进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评估信息安全时需要对信息安全、技术安全及其涉及的治理机制、业务流程、人员管理、企业文化等内容进行分析,通过评估工具、人工分析、文档清理、问卷调研等方式对公司现状进行调研,了解物理安全(物理设备的访问控制、电力供应等)、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架构、网络传输加密、访问控制、网络设备安全漏洞、设备配置安全)、系统安全(系统软件安全漏洞、系统软件配置安全等)、应用安全(应用软件安全漏洞、软件安全功能、数据防护等)的情况和控制措施。通过基线风险评估制定信息安全底线,对信息资产进行详细的风险分析,了解与信息安全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得到初步的安全评估;通过信息资产风险评估和流程风险评估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对重要的信息资产和IT流程中存在的安全威胁、漏洞及其可能性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管理,得到最终的风险评估报告。

(四)整体安全控制规划的制定

为了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有序、科学和顺利的开展,必须要制定安全控制规划。安全规划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安全管理框架和技术框架进行详细的规划,作为指导企业安全建设的指南,应该结合过去与未来的网络架构、威胁防护、安全策略、组织、运行等各项工作的任务、内容、建设重点,制定实施的优先级、具体步骤和具体措施。

(五)安全控制体系的建立

安全控制体系架构的建立是整项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将安全控制体系分成五个层次:安全内核层、安全服务标准接口层,通用安全接口层、安全组件服务层、安全系统应用层。架构安全控制体系时,满足如下的原则:分层的体系结构要为不同层级的安全服务提供保障;层级功能有相对独立性;应用服务具有通用性,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服务之间也可相互协调;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很好的兼容新的安全机制和模块。

(六)有效性评估、监管、考核和审计

保险企业应该不断地对信息安全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审查、监督,采取纠正性措施、预防性措施,并保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对信息安全策略、安全的目标达成情况、编制的文件、安全事件进行分析,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已发生的或未来可能发生的与实施和运作标准有差距的不合格状况,防止不利事件的发生。

四、结束语

每一个保险企业具备的个性问题各不相同,在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时会面临不同条件和约束。同时,即便在共性问题上,也会随着时间的进展,而产生新的问题。现代社会中,如何保障信息安全是一个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安全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这也意味着对信息安全的管理将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维修电工;HSE管理理念;安全管理;动态管理

O引言

近些年来,在维修电工安全管理工作中,HSE管理理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不仅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还能降低甚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促进维修电工的综合效益提高。为此,今后在维修电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HSE管理的应用,促进其作用有效发挥,为维修电工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HSE管理理念的概念与特征

HSE管理以健康、安全、环保为主要内容,有着自身显著特点,在维修电工管理工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1HSE管理理念的概念

HSE管理是基于健康、安全、环保为核心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事前对风险进行分析,掌握维修电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与不利因素,对风险进行预测,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实现对事故的有效预防,促进维修电工项目安全管理水平提高。随着管理经验总结和管理水平提高,该管理理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2HSE管理理念的特征

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HSE管理有着自身显著特点和优势,具有系统性、动态性、一体化、功能性的特点。HSE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各部分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维修电工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各部分进行系统和全面考虑,对各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并制定管理计划,落实管理措施,对管理效果进行检验,然后改进和完善管理方案,促进维修电工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2HSE管理理念在维修电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HSE管理满足维修电工安全管理需要,工作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对各项工作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2.1实现对维修电工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

维修电工是一项风险较大的作业,如果管理措施不到位,维修电工的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而采用HSE管理方式,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维修电工现场安全管理,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为维修电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2保障维修电工安全管理水平

HSE管理将安全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制定健全和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将维修电工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利于保障维修电工的各项工作安全进行,促进安全管理水平提高。

2.3提高维修电工的综合效益

HSE管理将健康、安全、环保作为主要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维修电工管理人员素质,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和不必要损失出现,对保障维修电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具有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提高维修电工的综合效益。

3HSE管理理念在维修电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对策

为提高工作水平,更好应用HSE管理开展维修电工安全管理,根据实际需要,应该采取以下管理对策。

3.1明确维修电工安全管理的内容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根据维修电工管理工作的需要,分析HSE管理体系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诊断,确定HSE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要进一步优化HSE管理方法和对策,根据维修电工的具体工作需要,优化维修电工当前HSE管理方法,建立现代管理方法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然后制定维修电工安全生产综合测评体系与方法,完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维修电工安全生产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及时采取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现,促进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3.2实施维修电工安全管理方案

成立维修电工安全管理工作小组,做好现场勘察和调查工作,全面搜集现场Y料,然后进行分析和诊断,结合HSE运行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和完善对策,包括改进目标和改进方向。由维修电工的工作人员进行反复研究和讨论,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诊断和分析维修电工安全管理现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试运行具体方案,做好相关记录,掌握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在未来工作中完善。根据市场调研和维修电工的现状,设计安全生产评价体系,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确保整个维修电工安全生产体系健全和完善。

3.3优化维修电工安全管理体系

对维修电工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全面掌握,充分了解HSE运行基本情况,明确管理任务,为未来发展提供指导。优化维修电工安全管理方案,健全安全管理组织职能,完善相应的报告机制,提前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对安全事故的预控能力,有效预防安全隐患发生。

3.4进行维修电工安全施工的动态管理

维修电工安全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加强基本情况调查,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动态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安全管理数据库,全面掌握维修电工的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数据资料,为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3.5提高维修电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注重维修电工管理人员培训,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落实维修电工HSE管理各项制度。

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安全体系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期,建筑业呈现出设计多样化、施工复杂化、作业高空化、市场多元化等显著特点,使得工程施工更为复杂,露天高空作业时间更长,现场交叉作业环节更多,体力劳动强度更大,不安全风险因素更突显。但在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方面,却还存在思想意识保守,管理方法传统,管理手段单一和广泛运用静态的管理模式等问题,管理体制机制跟不上安全风险的多样变化,工作环境、安全保障措施不能同步到位,工程安全管理和监督中存在诸多漏洞和缺失等,导致了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身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所以现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着眼安全发展新的态势和要求,构建安全风险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控,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良性循环发展,从而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目标。

一、传统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做到全过程覆盖。在工程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中,往往比较偏重施工过程中的某一部位、工序或者环节的安全问题,如高空作业、脚手架、模板的安装拆除、带电作业等易发事故和常见事故安全防范。但对于施工前的安全方案、技术措施、规章制度制定却不够重视,往往造成一些安全准备工作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没能防患于未然。同时工程完成后一些安全工作的交接不够及时,设备安全运行的操作不够准确,造成没能有效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依然采用静态的管理模式。只间断性、局部性对施工作业现场进行监管,对一些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施工方法缺少有效的安全管控手段,针对现代建筑由简单的结构设计向复杂结构设计的变化,由简单的施工组织向复杂的施工组织的发展,没有及时跟上先进、科学的有效措施,没能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地监控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各个阶段,是一种非常被动式的安全管理方法。尽管这种管理方法也在有关安全规范、规定、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等安全技术文件指导下开展,但由于缺乏主动能动性和多种多样的监控手段,仍然依靠简单的人员检查或制度管理,无法主动去寻找安全事故的苗头,待酿成事故症候或事故时才措手不及的去铲除它,往往贻误了最佳的防范和铲除时机。

(三)沿用单一的安全管理方法。还简单的以安全专职管理人员为主实施安全管理,没有推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管理体制,没有让全体人员变成安全员,从而缺失了一个庞大的安全监管队伍。同时安全管理缺少科学的辅助手段,没有充分应用现代通信、现场监控和计算机管理等辅助手段。系统的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预警机制、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管理体系没有形成,管理比较粗放,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存在一定的“经验型”和“事后型”管理思维。

二、构建安全风险全过程动态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全员参与”的管理氛围。建设工程安全隐患从来都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只有从不同的视角观察,才有可能发现那些隐藏的重大隐患。“全员参与”可以根据各成员所处的位置、角度不同,有效地帮助发现其自身难以察觉的潜在隐患。安全管理的人员上,要从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员,延伸到施工现场的全体员工;安全管理的部门上,要从专职安全管理部门,渗透到所有职能部门。形成以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专职安全管理部门为核心,以全体员工和所有职能部分为触角的“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组织。全员探查安全隐患,专职安全管理部门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达到隐患发现及时,处理正确迅速,形成适应建设生产特点的安全管理团队。

(二)采用“动态管理”模式。建设工程的安全风险或安全隐患,伴随建设工程活动、环境的时变而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必须进行动态管理,即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对安全风险进行事先预测、事中检查监控、事后优化评价,由此实现每时、每班,每个环节和部位的安全生产都得到保证。一是要完善和充实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符合项目自身特点的动态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建立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预评价制度,建设过程安全风险再评价与安全风险监控制度等;二是建立全生产预评价,在工程施工开始前,针对项目建设环境制定出有关安全风险的事先估计及其控制策略;三是组织建设过程安全风险的再评价,针对建设过程的实时环境条件,进行建设工程后续实施过程的安全风险评估, 补充和完善安全生产预评价;四是建立过程安全风险监控。把工程建设流程与安全风险监控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判断安全风险因素的未来演变趋势,处理好监控参数设置与报警限值,重大安全风险因素与一般安全风险因素的关系,适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安全风险的后果尽可能减小。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安全管理的各阶段、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的任务、职责和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促进的有机整体。一是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各级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做到检查有依据,评比有标准,建立一套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奖惩办法和具有安全否决权的评比管理制度;二是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参与各方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将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大型项目必须安排专门的安全总负责人,并配以合理的班子共同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三是发挥第三方的监督管理作用。把安全职责纳入到第三方监理的范围,将监理单位在安全生产中所要承担的安全职责法制化,通过第三方监理审查、旁站、检查、督促等管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高效、灵敏的内部的信息系统,规范各种安全信息的传递方法和程序,在单位内形成畅通无阻的信息网,准确、及时地搜集各种安全卫生信息,专人负责处理,及时主动沟通,前移风险关口,降低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赵挺生 王 欣 唐菁菁 刘显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创新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43)

孙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考[J].山西建筑,2008(10)

易伟.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法[J].建筑安全,2013(10)

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矿井通风;通风安全;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218

1 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体系与制度

1.1 通风安全管理体系

作为一种典型的多层体系,通风安全管理体系是当前阶段推进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从本质上来说,通风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多层机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为了保障安全问题得以顺利实现并提供良好的管理信息传输途径,构建完善的通风管理系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科学管理矿井通风和保障生产安全的必然选择。

1.2 管理制度

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通风安全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帮助各个部门更好的明确自身的安全职责,同时也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促进组织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实际上,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经验和事故教训,是我们制定规章制度的基础,因此相关制度的建立必须明确而具有长期性,并且应该简单易行,能够真正的指导与煤矿生产实践工作。

2 通风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

这里所说的质量标准化,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是指管理标准化和技术标准化两方面的内容。其中,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本质是从通风安全管理的根本目标出发,有针对性的制定和落实质量风险检查活动,从而保证矿下作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质量标准化的核心任务在于对通风质量安全标准的贯彻和落实。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对矿下的每一处工作点、每一个施工程序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肯定,按照质量保准的要求严格执行。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质量计量工作对于进一步强化现有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应对所有设备,尤其是包括瓦斯设备在内的一系列高位设备进行定期检测,保证其性能始终处于规定范围内。而进行质量检查,则主要是按照质量标准和相关设备参数为基础,通过相应的方式方法对矿下作业的过程、结果以及目标完成度进行检查,从而保证所有的工程都能够符合设计标准,保证矿下作业的安全性。

3 通风安全的计算机管理

从上世纪中期至今,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经了如下三个阶段:EDP系统、MIS系统以及DSS系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虽然我国各大煤矿企业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和当地高校的合作,开发出了一系列有较强针对性的应用软件,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现有的计算机管理工作仍然处于较为低级的层次。而在通风安全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决策。通过专家系统或者DSS系统来为矿下灾害、事故的预处理提供方案或者辅助决策支持。

(2)建立通风安全数据库。作为当前阶段现代化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构建一套良好的安全数据库系统,存储大量的专业化数据有着重要的作用。通风系统、瓦斯管理系统、通风报表系统以及防火防尘管理系统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通风安全数据库。

(3)通风安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修改通风设计、风量调节等多个环节降低工作量,同时通过计算机的引入,也能够为通风机优选、通风网络化解算以及通风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支持。同时通过计算机来绘制通风系统的各种图纸,也能够有效提升精确度和降低绘图工作量。

4 结语

要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提高和改进现有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的执行效果,不断地更新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的内容。为保矿井能够安全正常地生产,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大伟,吕为伟.矿山安全监测监控与矿山设备故障诊断[J].科技创新导报,2009(04):55.

[2]李润求,施式亮,彭新.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及发展趋势[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1):18-20.

[3]董维武.近年来美国加强矿山安全监管监察措施综述[J].中国煤炭,2009(0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