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染病防控安全

传染病防控安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传染病防控安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染病防控安全范文第1篇

1.吉林省德惠市结核病防治所,吉林德惠 130300;2.吉林省德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德惠 130300

[摘要] 传染病作为当前最为主要的危险类疾病,我们需提高警觉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防控。主要是因为传染疾病具有危害性高、难以治疗、多发且分布广泛等特点,因此,综合性医院需要进行疾病防控工作的严密部署,有针对性的对传染病进行控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建立起传染病防控体系,为实现对传染病的控制而不断努力。本文主要针对综合性医院在传染病预防以及控制体系建立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来实现对传染病有效控制研究。

[

关键词 ] 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 R19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046-02

[作者简介] 王永江(1973-),男,汉族,吉林省德惠市人,大专学历,主管医师,研究方向:传染病防控。

传染病防治属于一项公共卫生事业,其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安全以及公共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医院作为为人们提供必须的医疗、保健、预防以及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其在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合性医院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不仅会对患者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工作人员、医院稳定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从综合性医院对防治传染病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措施进行综述,希望为广大的综合性医院提供一个借鉴。

1 综合性医院建立起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1.1 建立起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是履行社会职责的表现

在我国各项法律法规中明确的指出了综合性医院在公共卫生防疫系统中的职责、义务、地位等,其中提到综合性医院具有依法做好传染病管理的社会职责,所以综合性医院做好社会公共传染病防控工作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在综合性医院中爆发传染病,不但会危害医院中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医院周围环境,更重要的是容易造成社会恐慌,使人们形成对医院的不信任感,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1]。因此综合医院尤其要重视传染病的危害性以及防控措施,加强医院内部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宣传,并建立起传染病预控控制体系,以从容的应对传染病的突况的出现、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职责。

1.2 传染病是影响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

综合性医院作为传染病控制以及治疗的第一线,医护人员是直接面对传染病的第一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接触着传染源,传染病细菌、病毒等会通过各种途径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如乙型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如果综合性医院不对这些传染病进行科学的预防、控制以及治疗,那么也就无法保证医院内部人员的身体健康[2]。

1.3 传染病对我国人群的危害性很大

过去有很多的人认为传染病对人们的危害性不足以影响人们的生命,但是,自从进入到80年代,一些新出现的传染病或者以前曾出过的传染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威胁,这些传染病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肺结核、艾滋病、狂犬病等,还有人们记忆犹新的SARS,这些传染病对我国人群带来了巨大的危害[3]。

2 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措施

2.1 转变防控观念

2.1.1 正确看待传染病发生与传播规律传染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地区域的防控工作效果,而且还能够反映出当地的社会因素、医疗水平以及经济水平等状况。当然对于医院的传染病防控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于该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能力也能够起到评估作用。长期以来,政府部门致力于构建安全、完善的传染病防控体系,这从根本上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2.1.2 树立正确的大医院观念针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需要我们树立起综合性大医院观念,切实动用全院疾病控制部门的力量进行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工作。聚集全院传染病防控的顶级专家,运用全院最好的疾病病原体实验室,合理应用人力资源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医院传染病防控能力升级。另外还要突破地域限制,建立起传染病周边省市联防检查机制,严防外区域传染疾病传入,从而有效的将传染病控制在一定区域内传播,最大限度减少损失[4]。

2.2 实现标本兼治和谐发展

2.2.1 传染病防和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不轻视治疗,也不轻视预防,将治疗作为预防的重要措施。传染病的防与治并不是简单的拼凑,同时二者也不是对另外一个方面的补充,而是将整个临床工作纳入到防控范围,如隔离治疗是为了治愈好患者以减少传染源,预防治疗是对和患者接触较广、较深人员的预防措施,防止其被传染。科学的处理好传染病的防和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预防控制部门和临床治疗部门的各项工作,从而有利于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2.2.2 传染病控制和预防之间的关系根据以往防控和治疗SARS传染病积累的经验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的控制是工作中的重点,其中的控制与预防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两个核心,两者有所交集,但是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防控工作中需要对两者进行重视,尤其是对传染病的预防方针以及预防策略进行重视,因为在医疗机构中这点容易被大家所忽略[5]。

2.2.3 辩证看待地区发展和适应问题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环境、经济等都有所差别,所以使得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具有明显的地区性,防控工作的开展需要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相适应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盲目的追求“大而全”不仅无法切合当地的发展规律,防控的效果也也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再加上传染病的防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长期的人力、物力保持这项工作的开展,一次性的大投入或者短时间的大投入不仅后力不足,还超越了当地的经济能力和社会条件,会致使地区长时间的防控效果不理想,所以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和当地的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等相适应[6]。

2.2.4 协调好医疗机构实际需要和传染病防控体系之间的关系传染病防控工作并不是仅仅依靠医疗机构来实现的,其和当地政府的工作性质一样,是地区性一体化工作机制。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依据的是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它不仅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也是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因为各个地区存在着差异和不平衡性,所以需要各个地区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具有各个地区的特色,也要根据地区面临的情况差异针对的开展防控工作。

2.3运用科学手段防控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传染病防控方面也需要运用更多科学的防控手段来完善当前的工作,不断摆脱旧的工作模式,采用新科学手段促使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落实。运用科学手段开展传染病防控非常重要,因为其摆脱了以前依据某个专业或者依靠制度来对传染病进行防控的工作模式。这种主观的影响因素难以实现传染病防控的有效实施,因此需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需避免这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推动综合医院疾病防控工作进展。因此科学防控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作为发展重点:①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影响影响;②明确所有工作流程,将责任落实到岗位;③提高医院各个部门的卫生资源有效利用率。

3 小结

对传染病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大事,需要从根本上实现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采取有效措施从基层做起,建立起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体系,从根本上提升传染病的控制能力。本文主要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着手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够为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建议。

[

参考文献]

[1]刘彩霞,杨莉梅.综合性医院3986例传染病调查分析 [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3):511-513.

[2]汪志强.二级综合性医院急性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控的风险研究[D].浙江大学,2011.

[3]龚海燕.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

[4]齐奕.基于防控体系的传染病医院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5]王鲜平,杨慧宁,高敏等.构建综合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1:3389-3391.

传染病防控安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学前期幼儿年龄小,身体抵抗力差,属易感群体。幼儿园是幼儿密集的特殊场所,易感人群集中,稍有不慎,容易造成传染病的大面积感染,因此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研究目标

基于学前期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特点及《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策略的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调查我园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所取得具体成效,了解中班段幼儿对传染病基本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园目前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整合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促进幼儿高度参与教育活动的全方位、立体化、高效性的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组织策略。

二、幼儿园中班段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掌握传染病基本知识情况现状分析

我园中班段共有112名幼儿,笔者主要采用谈话法与班级教师及幼儿进行交流,并通过观察法了解幼儿日常生活的卫生习惯。

笔者通过询问幼儿对传染病名称、基本特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了解程度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85%的幼儿知道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如“手足口”、“流感”、“肠道疾病”(幼儿口语表述为拉肚子)等,但对于“腮腺炎”、“麻疹”、“水痘”等传染病知道的较少。

知道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着一个小朋友打喷嚏,他就被传染了(流感)”、“吃脏东西会生病”、“吃水果前要洗干净”、“不喝生水(肠道疾病)”...,对于“水痘”、“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不能准确的说出其传播途径。约19%的幼儿对于传染病传播的原因会说出“衣服穿得少了”、“睡觉的时候没有盖(好)被子”等原因,这些虽然也是传染病发生的原因,但属于潜在因素,不属直接诱因,这部分幼儿对传染病传播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概念相混淆,并不能准确的进行区分;98的%幼儿都能说出传染病的简单预防方法:“去医院看病”、“打针、吃药”、“不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不吃变质、腐败的食物,多吃干净的水果和蔬菜”、“多喝水,锻炼身体”等;大部分幼儿知道手足口病的高发季为春季,肠道疾病多发生在夏季,但对幼儿园常见的其他传染病并不能准确的说出其相对应的高发季,10%的幼儿甚至会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概念混淆。

(二)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遵守现状

笔者重点对我园中班段孩子一日生活卫生常规,如饭前便后洗手、入厕卫生、饮水、勤剪指甲等习惯的遵守现状进行观察。

饭前便后洗手这一生活卫生习惯每个孩子都遵守的很好,幼儿会自觉地在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洗手。但只有75%的孩子会自觉地用七步洗手法洗手,20%的孩子只是简单的用水把手打湿,挤一点洗手液在手心、手背搓一下用水一冲,就算洗过手了,5%的幼儿不用洗手液,直接用水冲洗手心、手背就算洗过手了。

入厕的卫生习惯保持很好,男孩女孩都能很清楚的分辨大、小便池,幼儿都能做到入厕时准确的把大小便解在便池里,便后自觉冲水。

笔者观察到中班段孩子在喝水时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杯子的位置,做到只拿自己的杯子,不碰、不用被人的杯子,并能做到按需喝水。

中班段幼儿用餐卫生习惯都能做到按照老师的卫生要求进行进餐。吃饭时安静吃饭,基本上能做到忍不住打喷嚏时会及时避开餐桌,90%的幼儿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让家长每周剪1~2次指甲。

(三)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方式现状

笔者根据自身传染病教育活动执教的过程及与其他教师就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进行交流,发现我园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形式多为讲故事、PPT图片展示等形式向幼儿讲解传染病名称、基本特点、传播方法、预防措施等知识,幼儿多为听老师讲,观看图片的方式进行了解。

三、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策略研究中的解决方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技能及防控能力

“给孩子一滴水,教师要准备一桶水”。教师首先要牢牢掌握幼儿园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方法,严格按照幼儿园规定的卫生保健制度做好幼儿园的卫生消毒工作,认真学习、领悟《纲要》、《指南》精神,做到“头上有纲领,心中有孩子”的境界。

(二)多种教育组织方式提升幼儿活动高效性

1.深入了解孩子。《纲要》中指出“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4]笔者在充分了解本班孩子实际生活经验及已有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基A上,针对本班孩子的认知特点设计合适的传染病预防教育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达到教师预设的知、情、行目标。

2.利用信息技术及幼儿同伴资源。在引导幼儿掌握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学活动组织上除了讲故事、出示图片等形式,还可以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传染病经验。如播放一些预防传染病的视频,并请少数患病幼儿(已痊愈)结合患病经验对教学活动组织方式进行丰富,更容易使幼儿“感同身受”达到预期教育目标。

3.合理利用家长职业资源。笔者特意邀请袁XX小朋友爸爸(中医院儿科医生)入园开展“家长课堂”,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孩子们系统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孩子们很喜欢家长课堂这一教育活动组织形式,课堂参与积极性很高,同时也使家长更加了解我园多渠道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工作。

4.创设多种形式的物质环境、主题教育。笔者利用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的区角游戏,帮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如在孩子们都很喜欢的“爱心医院”、“娃娃家”区域投放跟预防疾病有关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丰富传染病有关知识。

笔者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组织方式的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掌握传染病基本知识的幼儿由85%上升为91%,自觉采用七步洗手法的幼儿由75%上升为93%。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师幼互动的实际效果更好,如何提高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高效性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总之,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传染病这一生命状态,对传染病不害怕,不恐惧,积极应对,相信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2]王瑶.《对中班幼儿进行传染病防止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两所幼儿园的案例分析》[C](硕士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第19页)

传染病防控安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45-02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传染病并不单指致使个人机体遭受伤害与疼痛的单纯性生物学流行性疾病,而是随之人员的流动性增加,导致的世界性社会病变隐患,而且其复杂多变性所导致的难以治疗性和快速传播性会影响整个文化社会的变化,不止一个家庭,还会严重到改变整个人类文明变迁。传染病患者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需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并针对此类患者予以伦理道德分析,建立相应的公共健康伦理,对此弱势群体进行关注并对传染病进行有效控制。

1公共卫生所存在的问题

11无充足资金投入疾控机构所得到的经费保障就保障标准并不具有统一性,使得公共卫生服务及公共产品无法获得较平衡的提供,也促使公共卫生事业无法得到均衡发展。由于目前所具有的运行机制及人员费用受到限制,导致地方各级疾控机构无法将专业技术人才及时引进,无法提供较为完善的培养计划和机会。而且我国卫生资源并不充足,而且未进行较为均衡的资源配置,致使农村偏远地区传染病更具有危险性。

12无高素质疾控人员配置我国公共卫生普遍存在从业人员构成不合理情况,专业结构不合理;人员不具有较高的学历及职称。在整个公共卫生系统中,缺乏较为有经验的疾控人员,缺乏学科带头人,缺乏专业人员。

13无有效法律保护剂保障机制目前,我国对于疾病控制有了一些法律措施,但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有些领域空白状态严重,法律实施也未得到相关保障,因此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同时,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执行力,并增加监督力度,确保医疗与预防能够深入执行[1]。

2公共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对策

21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为公共卫生系统和传染病控制提高相应资金并建立相应政策。目前我国疾病科研机构、疾病监测防控等部门都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增加传染病预控力度,尤其是对于很多新型、重大传染病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及时进行防治。对于很多偏远地区,需注意当地饮水卫生并对粪便做好管理,对水源区域给予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做好消除四害工作,减少四害密度,降低虫媒传播几率。若有潜在传染病区域需及时预警,并对现场流行病进行相关调查处理。

22加强公共卫生宣教工作目前,我国居民并未全面了解传染病,而且在很多新型传染病出现时,容易造成惊恐等现象。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公共卫生宣传力度,增加居民健康意识,提高其文明素质,使人们能够了解传染病发病及防护情况,懂得自我防护和急救,提高治疗信心。

23完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提高防治效率全国各地疾控中心应该及时迅速地进行信息沟通,疾控中心需及时认真整合信息来源,确保相关信息的正确性,并及时、报告并反馈,确保疾控中心权威性。

24加强传染病预控体系建设如有新型传染病出现,各地公共卫生部门应加强疫情沟通力度,探讨防控经验,避免疫情扩散,建立对应管理及服务体系,确保防治具有较高的宏观调控力度及规划性。

3加强国际合作新构想

31正确定位传染病防控力度我国人口数量居世界之首,为了能够确保国泰民安,必须要加强传染病防治力度,虽然我国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有了较高成绩,但是和政治、经济等发展进步相比较,公共卫生实力明显落后。伴随经济发展,世界环境保护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是我国目前并没有较为合理的法律法规来严格执行对环境的保护,因此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法律来定位传染病防控力,让国民对其具有足够认识,增加传染病防控能力,加强传染病防治体系,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治与合作中的地位。

32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合理性与详细化在进行国际合作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国情进行相关调整,不可以照搬国外经验,不可盲目迷信化。需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公共卫生建设合理政策,并随着情况变化调整政策,与时俱进。在注意政府干预能力同时需调整政府职能,在原有防治基础上,需根据实际传染病情况改变策略,确保政策的灵活性。在政策修订方面需将抽象化转变为具体化,并确保其有效执行,落到实处,方可有效[2]。

33及时通报传染病在传染病出现时,我国应该及时进行通报,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隐瞒疾病的范围和危险性,损害的人类健康。因此需指定相应法律法规,杜绝瞒报情况的出现,加强国际合作。

34加强监测研估及信息药品的互通及合作若要及时解决传染病必须打破边界问题,加强各国联合监测并进行相关研估,如此方可以整合资源并防止疫情扩散。很多传染病通常都有全球传播性,因此各个国家应加强共同合作,进行研究并评估疫情严重程度,将有效信息进行总结,确保研估成果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及科学性。对于感染病毒株应进行无国界共享,并保证用毒安全性。对于有价值的药物应进行及时共享,使得各国及时认知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疫情病况和阻断情况应及时进行通报,确保公众知情权并让其了解传染病特性,以便人们能够正确认知并进行防控,减少其恐慌情绪,保障世界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对传染病预防治疗有效的良药需进行及时信息沟通,由于各国药物水平存在差异性,所有药物药品需“互通有无,共享成果,共保安全”[3]。

35达成共识化解争端由于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播性,导致感染数量大范围增加,所有世界各国需达成共识,寻求共同利益,在国内进行有效防治同时,应和其他国家相互配合,对疫情实施有效防控。在全球传染病控制过程中,化解争端问题需格外关注,理解并体谅他国,方能够确保难关共渡。现在传染病并没有无国界之分,所有需要淡化国界间隔,在独立同时加强传染病防控。

参考文献

[1]郭毓娥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治问题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4):716-717

传染病防控安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区;传染病;疫情分析;流行特征;防御

以往,我国传染病防控主要以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为主,近年针对传染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医疗机构常常是传染病患者就诊的第一关口的现状,社区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上把好第一道关,显得尤为重要。疾病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传染病疫情报告又是疾病监测的主要手段[1]。为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现对紫金社区2011~2013年报告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2011~2013年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按发病日期进行统计);人口数据来源于莲都区紫金街道,见表1。

1.2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统计处理[2],进行综合研究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011~2013年共报告传染病1453例,报告传染病病种均为乙类、丙类和其他类,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12起爆发疫情(2011年1起流腮,4起手足口病;2012年6起手足口病;2013年1起手足口病。)均发生在辖区内学校及幼儿园。辖区内人口38175人,年平均发病率为1.27‰。2011~2013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发病构成见表2。

2.2发病情况

2.2.1肠道传染病 3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1031例,主要以感染性腹泻与手足口病为主,占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98.4%。2013年4~5月份,手足口病发病率大幅增加,全年手足口病发病例数为293例,占当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51.2%。

2.2.2呼吸道传染病3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例228例,居各类传染病第二位,主要以流行性腮腺炎和肺结核为主。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为124例,占呼吸道传染病的54.4%。

2.2.3虫媒及自然疫原性传染病 2011~2013年3年内报告7例疟疾病例。

2.2.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共报告187例。以病毒性肝炎和梅毒为主,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78.6%。

2.3聚集性疫情 流腮:2011年爆发1起流腮疫情;手足口病:2011年聚集性手足口病4起、2012年聚集性手足口病6起、2013年聚集性手足口病1起。均在辖区小学及幼儿园内发生。主要是由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引起传播。

2.4流行病学特征

2.4.1性别年龄分布报告1453例传染病男性817例,女性636例。男女比为1.28∶1。发病年龄以0~5岁婴幼儿及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03%,见图1。

2.4.2地区分布 在紫金街道6个社区及7个自然村均有发病,东银苑发病数(340例)及金苑发病数(316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与城区人口密集度高和人口流动性大密切相关,见图2。

2.4.3职业分布 紫金辖区2011~2013年传染病发病人群中散居儿童927例,占总发病率的63.8%;学生及托幼儿童共计242例,占总发病率的16.7%。这与手足口病及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增高有关有关,见图3。

通过对本辖区2011~2013年传染病监测,经过数据汇总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度传染病病例报告数比2011、2012年度明显增多,这与2013年度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人数显著增多有关有关,分别为2011年度及2012年度约1.8及1.97倍。东银苑发病数(340例)及金苑发病数(316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与城区人口密集度高和人口流动性大密切相关。病例性别比分别是男性56%,女性4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2%,性别差异明显;年龄分布结果显示0~5岁年龄组发病数处在首位,初步估计与该年龄组在年度流行性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较高有关。

3讨论

针对目前国内外传染病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社区作为患病后患者就诊的第一站,对传染病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紫金社区2011~2013年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医院传染病患者仍以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6.8%。呼吸道传染病中以流行性腮腺的发病率占首位,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季节性传染病高发。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以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社区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市民中存在的不良饮水、饮食习惯、较差的个人及家庭卫生亦会导致感染发病。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3年共报告187例,以病毒性肝炎、梅毒与淋病为主,仍是社区基层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其他传染病发病例数较低,但仍需继续防控,特别是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各社区的防控工作不能有任何松懈。

学校是人群较密集的场所,因此疫情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免造成播散[3]。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水痘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在校内暴发现象增多,与学校人口密集,加上易感人群相应疫苗的接种率低有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可能成为学校传染病暴发的主要原因。针对辖区学校内发生的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和幼儿园内11起手足口病疫情,疫情发生后,社区均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建议发生暴发疫情的班级及时采取停课处理,避免扩大疫情传播范围,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对发生疫情学校的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对疫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未造成更大范围内扩散。同时社区和学校联合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学校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广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共同将学校传染病突发疫情控制在最低限度[4]。

参考文献:

[1]张红叶,李申生,陈远方,等.上海市徐汇去200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02):52-53.

[2]瞿永平,统计分析及先关软件应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传染病防控安全范文第5篇

管理已经成为疾控中心工作的重点。本文从疾控中心自身的工作职责入手,分析当前我国传染病控制的现状,提出加强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的方法,供参考。

【关键词】 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传染病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95-0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政府机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在政府的领导下,对各类疾病、如慢性病、传染病和地方病及伤害等进行及时干预和预防控制,为社会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保证人民健康,保障全民身体素质等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 疾控中心工作职责的介绍

随着我国疾控中心在传染性疾病预防方面的角色越来越突出,疾控中心的关系也得到了理顺,其职责也越来越清晰。具体来说,我国各级疾控中心的工作职责大体有以下几点:一是为拟定与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疾病防治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为生行政部门提供政策咨询;二是拟定并实施全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重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三是进行公共卫生方面的实时监测,对重大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检测,并提出预控对策;四是参与和指导地方处理重大疫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国家重大疾病、救灾防病等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应急反应系统;五是参与开展疫苗的研究,等等。从以上疾控中心的工作职责可以看出,疾控中心在传染病干预、预防和控制及开展相关研究和提供咨询服务方面发挥着中坚作用。

2 我国疾控中心的发展现状

传染病控制现状很大程度上要看各地疾控中心的发展现状,截止到2011年底,在我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264个,其中省级犯个,市地级405个,县(区、县级市)级2827个。在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逐渐下沉的政策趋势下,疾控中心正快速由城市向县、乡镇、甚至是村一级铺开,以农村为主战场的防控体系正在形成,使原来的农村传染病防控薄弱缓解得到了增强。随着广大农村牧区地区的疾控中心的延伸,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从城市到农村牧区,覆盖各类人群的严密疾病防控体系,为保证传染病的及时干预和信息反馈打下了基础。

3 我国传染病控制现状

3.1 防控方向逐渐国际化 传染病防控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尤其是以SARS肇始的传染病国际化,标志着传染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世界各国必须携起手来共同抵御传染病病的侵袭。如国际卫生组织(WHO)从成立到上世纪70年代成功消灭了天花等疾病。同样,世界银行也开始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来帮助传染病发病率高的国家进行疾病防控,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随着世界人口流动的日渐频繁,传染病跨界传播的风险越来越大,再加上新发传染病复杂性,世界范围内的各国加强彼此间的针对性合作,对狙击传染病的蔓延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 总体得到控制,局部成蔓延趋势 我国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人民卫生事业的高度关注以及医疗技术的逐渐提高,我国成功阻止了许多多发性传染病在我国的传播蔓延,如天花、血吸虫、疟疾等多发性传染性疾病已彻底在我国得到消灭。随着对传染病的研究越来越深人,以传染病疫苗的研制为突破点的传染病预防日益成为卫生部门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着力方向。此外,为巩固防治成果,我国还建立并完善《传染病防治法》,从法律上对各种传染病的分类和防治作了明确规定,大大加了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控工作。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的下降趋势,总体形势良好。不过,在一些传统的传染性被遏制的同时,一些新发传染病陆续出现,如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各型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这些新发病菌的出现与微生物进化或变异有关,也与人口频繁流动、不良的行为方式(乱性或静脉注射吸毒)、生态环境恶化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这些新发传染病由于其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特点,疾控中心等专门机构必须加强监控。

4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

从前面提到的疾控中心的工作职责以及当前传染病控制面临的依然严峻的形势,从落实管理责任人、提升工作人员和引人管理软件等方面加强对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管理,对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决策提供依据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4.1 落实管理责任人 疾控中心应首先明确执行职务的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有甲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向疾控中心报告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卡应填写准确、完整。字体清晰,在规定的时间内疾控中心疫情管理人员要按规定做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审核工作[1-2]。传染病的监测是以分布在各医疗机构及乡镇防保所人员提供的疫情信息为依据,因此分布各医疗机构及乡镇责任报告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信息反馈,以便为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

4.2 加强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提高管理的准确性。目前,中国疾病管理系统已在全国各地传染病管理上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效果,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科学化水平。

4.3 提高防疫人员素质 随着新发传染病种的逐渐增多,传染病病种的复杂性越来越突出,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来对这些疫情做出基本的、准确的判断。因此需要将专业人员补充到基层一线,对内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5 结束语

本文从介绍疾控中心工作职责人手,分析了当前我国在传染病控制上面临的现状,并在最终重点阐述了如何提升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的水平,提出了从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度到提升防疫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引人信息化管理软件等方面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传染病防控安全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特征; 趋势

中图分类号 R51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070-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pidemic trend of notifiable diseases in Shunyi district of Beijing from 2005 to 2014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making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Method:The description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and Excel 2003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original data.Result:60 319 cases of notifiable disease were reported in Shunyi district from 2005 to 2014,and the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rate was 747.08/100 000,the average mortality was 1.71‰.The class B infectious diseases was on the decline,the class C infectious diseases was on the increase.The top five were infectious diarrhea,bacillary dysentery,viral hepatitis,hand-foot-mouth disease and tuberculosis.Conclusion:Infectious diarrhea and the hand-foot-mouth disease are currently the focu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Key words】 Infectious diseases;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Tendency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City,Beijing 1013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5.037

自2004年国家实行传染病监测网络系统直报以来,为了解顺义区传染病的发病率水平、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将2005-2014年近10年顺义区传染病疫情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传染病疫情信息来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自顺义区统计局。

1.2 方法

对顺义区2005-201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作描述性研究,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传染病疫情概况

2005-2014年,顺义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1种,报告发病数60 319例,死亡10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47.08/10万,病死率为1.71‰,详见表1。其中,甲类传染病1例,乙类传染病19 488例,丙类传染病40 830例。乙类传染病的年均报告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241.37/10万、5.13‰,发病率由2005年的370.30/10万降至2014年的109.16/10万;丙类传染病的年均报告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505.70/10万、0.07‰,发病率由2005年的252.49/10万升至2014年的670.70/10万,详情见图1。

2.2 重点传染病流行趋势

2005-2014年10年间,报告肝炎、痢疾、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共计54 963例,占全部报告数的92.12%。前五位为感染性腹泻、痢疾、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肝炎、痢疾和肺结核属于乙类传染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例数的81.34%,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例数的95.79%。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10年间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感染性腹泻发病率最低在2005年,为212.71/10万,最高在2011年,为437.17/10万;手足口病发病率最低在2008年,为146.20/10万,最高在2010年,为306.56/10万。流行性腮腺炎由2005年的37.57/10万降至2014年的13.43/10万;肝炎由2005年的89.50/10万降至2014年的13.22/10万;痢疾由2005年的191.57/10万降至2014年的16.89/10万;肺结核由2005年的49.86/10万降至2014年的14.45/10万,详见图2。

2.3 传染病流行特征

2.3.1 地区分布 2005-2014年北京市顺义区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数前5位分别是仁和镇(5561例)、李桥镇(5283例)、天竺镇(4945例)、后沙峪镇(4424例)、光明街道(3971例),占发病总数的40.10%。其中,李桥镇报告病例数在2005年排第7位,之后报告例数不断增多,2011-2014年4年间一直排第1位。

2.3.2 时间分布 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数有明显的季节分布,二、三季度最多,一、四季度最少。从报告数最低的2月份开始逐月增多,一直到报告数最高峰的7月份,然后逐月减少至11月,见图3。

3 讨论

顺义区2005-2014年传染病发病主要以乙类、丙类传染病为主,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呈上升趋势,与广东省越秀区的研究结论一致[1]。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在578.70/10万~871.17/10万,10年间发病率水平较为平稳,平均发病率为747.08/10万,高于全国2002-2010年传染病发病率水平(321.93/10万),和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传染病发病率水平相当(786.47/10万)[2-3]。高于2004-2009年北京市怀柔区传染病发病率水平(582.73/10万)[4]。低于北京市大兴区2007-2011年传染病发病率水平(874.70/10万)[5]。

2005-2014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感染性腹泻和肺结核一直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和改变不卫生的生活习惯依然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重要措施。在肺结核的防控中,应采取三级防控网络,推行全程督导的短程化疗(DOTS),实行结核病归口治疗,最大限度地对发现的可疑患者进行确诊管治[6]。

梅毒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且梅毒患者由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7]。应在对重点人群进行预防性检查和治疗的同时,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积极纠正不安全的。痢疾、乙肝和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措施见成效,要继续做好乙肝的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健康知识宣传,严格管控血液制品,降低乙肝发病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积极进行预防接种是防控痢疾和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

我国自2008年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以来,发病患者数和总体流行趋势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顺义区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也是如此,自从2008年以来,年均发病率为230.20/10万。目前,手足口病尚无有效疫苗上市,所以预防措施尤为重要,注意饮食卫生,疾病流行期间少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性差的公共场所,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是当前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痢疾是当前顺义区传染病防控的重点。顺义区法定传染病呈现以下流行特征:(1)疫情区域相对集中,县城及周边区域的传染病发病数占全区的一半以上,五个重点镇占40.10%。(2)疫情呈现明显季节分布,疫情最高峰出现在夏季。所以,顺义区应以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依据,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加强疫情监测,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切实落实防治措施,坚持不懈地深入推进传染病防治工作[8]。把工作重心放在重点区域、重点时间、重点人群上。坚持健康宣传教育;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坚持疫苗的预防接种;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

参考文献

[1]张彩云.广州市越秀区2008~2012年传染病流行状况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2):14.

[2]高风华,冯谦谨,江丽凤,等.中国大陆2002~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4):757.

[3]关静.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29(5):605-608.

[4]孙利文,刘利英.2004~2009年北京市怀柔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J].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78-1880.

[5]李敏,朱立超,姚丹.2007~2011年北京市大兴区亦庄地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3,7(1):13-15.

[6]林鹰,李刚,陈清,等.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9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9):1011-1013.

[7]赵勇.枣庄市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00-103.

传染病防控安全范文第7篇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艾滋病、肺炭疽、麻风病、结核病、登革热、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二、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医务科及分管业务的副院长报告,由院长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

三、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可转至传染科的专科医生进行诊治,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会诊,或邀请外院专家进行会诊以尽早明确诊断。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由传染科医生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加强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管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

四、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县卫生局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卫生部和省卫生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

五、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传染病防控安全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传染病管理;控制质量;报告分析

控制院内传染病的发生仍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难题,虽然国家相关文件提升对院内传染病的控制力度,但是院内传染病流行的整体趋势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疫情报告并未显示院内疫情的真实情况。传染病质量报告与疫情防控关系密切,直接影响传染病管理的整体水平[1]。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为引导线,调查院内相关管理程序,及时进行调整,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本院传染病上报报告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院是一家综合性甲等医院,选择2010――2012年内传染病报告(共2000份)为调查对象,根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展开调查。

1.2 调查内容 ①漏报情况:对2010――2012年内所有病例档案进行调查,将符合传染病病例进行总结,并与上报情况进行核对,未上报者为漏报病例。②错报情况:调查上报报告的书写规范程度,以及所填资料是否准确、完整。③迟报情况:调查上报者的诊断时间与上报时间差距,是否超过规定报告时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漏报率、错报率、迟报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t检测计量资料。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调查结果显示2010――2012年共有传染病例2085例,漏报85例,漏报率为4.08%,错报65例,错报率为3.12%,迟报46例,迟报率为2.21%,见表1。

3 讨 论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防控情况以及报告质量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医疗水平的具体体现。院内传染病情况直接关系到患者住院以及就诊安全,应得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及时准确掌握本院传染病趋势,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所在[2-3]。地方医疗机构院领导应深入了解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加大院内对传染病防控的宣传力度,完善管理制度。从本文研究分析显示本院2010――2012年共有传染病例2085例,漏报85例,漏报率为4.08%,错报65例,错报率为3.12%,迟报46例,迟报率为2.21%;门诊部漏报39例,住院部漏报46例,门诊部漏报率低于住院部,P

参考文献

[1] 刘玲琳,脱军运.综合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体会[J].卫生行政管理,2012,8(8):140-141.

[2] 付芳.医院传染病的漏报调查与报卡质量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