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近年来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还没有形成一种适合风险投资发展规律的运作模式。在我国发展风险投资,当然不可能超越当前的国情实际,但风险投资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化的产物,其发展不仅需要建立相应的体制基础,也需要形成合理的运作模式。这就要求对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作深入的研究,从而正确引导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一、 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

由于风险投资在培育辅导高科技企业方面的独特功能,我国政府早在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已指出:“对于变化迅速、风险较大的高科技开发工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给予支持。”1986年,政协“一号提案”为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和风险投资发展指明了道路。1991年,国务院在《国家高科技产业开发区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中又指出:“有关部门可以在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用于风险较大的高科技产业开发。条件成熟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可以创办风险投资公司。”1995年和1996年,国务院又分别在《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和《关于九五期间策划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发展科技风险投资。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1985年9月,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获准成立。同时,通过火炬计划的实施,我国又创立了96家创业中心、近3O家大学科技园和海外留学人员科技园,它们都为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风险投资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基本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在我国现有经济法律、法规中,有许多地方与风险投资运作规则相冲突。虽然《投资基金法》、《风险投资法》已列入国家立法规划,但从总体上讲,法律、法规不健全和不成体系的滞后效应,严重影响了风险投资的发展,也影响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理论分析;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4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06-03

2012年仍然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一年,尽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但科学技术的进步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知识经济的时代加速了社会生产方式和财富积累模式的深层次变革,总书记曾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毋庸置疑,风险投资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助推器,面对高新技术产业激励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高效并规范的发展中国的风险投资具有重大意义。

一、风险投资理论

风险投资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风险投资之后的发展造就出了苹果和微软等很多优质的高科技企业,并推动了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持续繁荣。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在20世纪80年代起步。1984年,国家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在《新的科技革命与我国的对策》的研究中提出了风险投资的概念。同美国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一样,在中国风险投资也创造了大批科技大型企业,比如新浪、搜狐、阿里巴巴都是通过风险投资的扶持迅速成长壮大起来的。风险投资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然而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风险投资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伤,一些体制性的问题也在危机的考验下迅速凸现出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风险投资需要进行怎样的调整和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以风险投资的内涵和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对当前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索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思路。

(一)风险投资的定义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从广义来讲,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从狭义讲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各国或者是各个经济组织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例如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认为,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凡是以高科技与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虽然各国或者是各个经济组织在定义上略有差异,但是总结起来风险投资就是主要指风险投资家经过科学的评估和严格的判断,将资金投入到具有巨大潜在发展前景的科技创新项目或公司中,在该项目或者企业得到巨大的发展之后,退出以期获得高额利润回报的一种资本运作模式。

(二)风险投资的特点

1、风险投资是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投资。风险投资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潜在收益,风险和收益成反比。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条件下,高风险的项目必然会有着较高的收益,低风险的项目当然也只能够获得低收益。1957年,ARD公司对数据设备公司(DEC)投资不到7万美元,占77%的股份,14年后的股票市值达3.55亿美元,增长了5000多倍。

2、风险投资是流动性低的投资。风险投资一般是针对未上市的,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控股或分红,而是通过资本和管理的整合投入,扶植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待新生的高科技企业成长为成熟的企业后退出,以获得巨额的投资回报,所以风险投资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低流动性。

3、风险投资是资本和管理共同投入的投资。风险投资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通常风险投资家会参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目标制定、行销方案、资本运作等各个方面,资本投资家会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推动新生企业的发展壮大,可能这些管理方面的经验会比投入的资本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帮助。风险投资是实际资本和虚拟资本的结合,虚拟资本包括了信用资本、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

4、风险投资是与科技紧密相连的投资。风险投资的对象多为高科技的企业,大多数的风险投资都流向了高科技企业,尤其是信息、通讯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为成熟的产品或服务。

(三)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

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简单概括为:投资之前多分析慎选择,投资之后重参与勤管理,成功之后安全退出。

在进行投资前,必须对被投资企业进行多方位具体化的分析和讨论,分析和讨论的内容包含公司的各个细节和方面,务必做到分析全面精准,还要注重国家政策的考虑。分析的内容包括:公司规模、财务资产与负债、经营结构、管理层人员、行业发展前景、开发环境、国家政策扶持等方面。

在投资之后,风险投资家就要对投资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管理,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对于投资企业行业的把握和理解,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风险投资者不仅仅为企业提供资金,还要参与到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协助开发产品和市场,规避风险,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监督机制。总之,是风险投资者必须全力扶植被投资的企业快速成长,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按照投资者的意愿发展壮大。

当被投资企业成长为成熟的企业时,风险投资者要做的就是选择适当的时机,和适当的方式成功的退出,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被投资企业公开上市、场外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股份等各种方式退出资金,然后投入到新的投资项目,并以这种方式反复下去运作风险投资资金。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我国的风险投资自1985年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简称中创)成立以来。是由国家科委、财政部等国家监管部门合作创办的中国境内首家创业投资公司,成立时资金只有约一千万美元,并为配合“火炬计划”的实施。经过7年的发展,于1991年以“中国基金”名义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境内第一个至海外上市的创投基金。但后来因违规炒作房地产和期货于1998年6月被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终止金融业务并进行清算。当时的业务范围不仅局限于创业投资业务,还包含着金融部、信托部、项目投资部、证券业务部、资产管理部、企业融资部等营业项目,是中国境内非投资银行中包含最多投资银行业务的单位。也因为接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风投获得了可喜的进步。从而也显现出风投在当前中国所存在的标致性问题:目前而言,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由最初创办至今已有至少几百家风投机构,还有数据未能足够显示。由此可见,在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但也由于风险投资地区的过度集中,主要都集中在北、上、深等地,在绝大多数区域都缺少风投,且都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政策不健全、缺乏退出渠道、税收过重和融资困难等等因素,大大的限制了缺少风投地区的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阻碍中国经济的全面且协调的发展理念。

1目前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水平正逐步提高,运作基本良好。风险投资规避了其他融资方式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或是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如果具备上市资格或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能筹资的中小企业,更可能获得其他的融资方式支持。而现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由于本身信用低且无可抵押资产,甚至是仅仅处于构思中的企业。一般金融投资由于受到风险管理要求制约,只在项目有偿还力、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才能投资。而风险投资则相反,它主要是企业在初创时期、困难时期和需要扶持的情况下进行。

1.2中国风险投资开始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根据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风险投资金额已达19亿美元同比下降43%。投资笔数为103笔,下降38%。不过上半年投资额仍保持相对稳定,为1150万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风险投资发展最活跃的国家之一。风险资本有利于优化中小企业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风险资本的运行效益,风险投资公司会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严格审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专业性的评估与论证,这会在很大程度减少投资的盲目性。资金投入企业后,风险投资公司会通过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利益责任约束机制以及严谨的投资操作规范,进行监管,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以保证企业真正地把资金应用于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项目上去,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1.3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高技术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从创新基金、风险投资、担保到上市融资,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高技术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股权投资,期限较长。不会加重中小企业的即期债务负担,很适合资金比较紧张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经营。同时,风险投资资金还会提高中小企业的效益,吸引社会资金对中小企业的再投入,有利于中小企业提高融资能力,推动中小企业全面发展,形成一种资金与发展互动的良性循环。

2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得到风险投资之后,在其研发生产过程中,其专利产品容易遭到不法企业的抄袭与模仿,使该企业和风险投资商得不到利润。

2政策不健全。将近一半的风险投资机构认为,由于国家对发展风险投资的政策不健全,影响了投资者对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3缺乏退出渠道。目前我国主板市场,无法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尤其是高技术型中小企业的需求。同时由于未建立创业板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法人股不能通过资本市场退出,影响了风险投资机构获得高额回报,从而制约了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4税收负担过重。世界各国均对风险投资给予优惠税收政策。比如在美国风险投资额的60%免除征税,其余的40%仅课以50%的所得税。这一措施的实施,使美国风险投资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约以每年46%的幅度激增。相比之下,我国的税收政策则显得不足。有关调查显示,超过60%的风险投资机构认为税负过重。

现我国风险投资退出形式对经济的发展限制

我国的风险投资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却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而且根据资料调查显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中,公开上市(IPO)所占风险投资退出形式比例15%,兼并收购所占比重在所有退出方式中相对较高,2003年为37.4%,而新增退出的收购的比例达到了40.4%,可见采取收购方式退出的项目比例正逐年增多。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必然包含着大量的先进技术等无形资产,我国《公司法》中规定:“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作价不能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这不仅大幅度的限制风开上市的模式,而政府立法部门应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资格也大大的限制了新增退出收购的风险退出模式。这不仅仅限制了风险融资的资金流,也限制了第二股票交易市场的经济发展。从而导致以下因素:

1企业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流。在发达国家,高科技企业的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50%,而我国企业尚未完全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缺乏对风险投资的激励机制和承受能力,投资行为趋于短期化、稳健化。资金困乏。导致大企业独大,中小企业也出现了融资困难,风险高,资信度差的特点。

2银行功能没有充分发挥。银行历来都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我国银行资产的规模已达2000多亿美元,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核心力量,但由于银行体制尚未理顺,专业银行的商业化还未成,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风险很大的风险投资企业且加上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资金来源导致了一系列的融资困难的特点。

3利用外资不够。虽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对外商颇具吸引力,但由于我国市场体制不健全,投资环境不理想和投资收益率不确定等情况,使很多外商望而却步。

4没有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的投资潜力。目前,个人、保险公司、社会保障金、退休基金等民间资本基于安全性要求,在没有可靠的中介和监管机构帮助的情况下不敢直接投资于风险投资业。

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企业自主创新和现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的健全。所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发展风险投资事业,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1改善风险投资环境法制建设滞后是影响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因此,要大力改善风险投资环境。近期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

1.1是尽快制定颁布《风险投资法》、《风险投资基金法》等风险投资业的核心法规,引导、规范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1.2是结合风险投资发展的需要,修订完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专利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规体系。

1.3是结合《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和颁布实施,制定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具体管理办法。

2重视风险投资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结合。目前我国高科技企业在实施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知识产权纠纷问题,这说明我国现在对知识产权重视、保护不够,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如果不重视自主知识产权、自有核心技术的培养,高科技企业就不能吸引风险投资的进入。同样如果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那些拥有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被外来企业模仿。那么这些企业很快就会被强大的外来模仿者从市场中淘汰掉,根本谈不上高的收益。这会严重挫伤创新企业的积极性,风险投资也有去无回。因此,缺乏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会严重挫伤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这不仅会造成风险投资事业发展不起来,而且高技术产业也不能健康发展起来。所以,建立知识产权意识,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是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样,如果风险投资政策、法规健全完善,将有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充分重视风险投资的作用。世界各国的普遍经验表明,风险投资为高技术型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效的新型的支持高科技产业的融资机制,是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产物,风险投资既有科技成果筛选预测把握能力,又有灵活的孵化机制和高超的金融服务技巧,因而在激励创新和鼓励技术创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严重不足,1985年专利法实施以来,外企在华专利14万件,是国内企业的614倍,在光学、无线传输、信息存储等专业领域上,国外申请专利占90%以上,这些都是对我们来说是巨大挑战。是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时期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加快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4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和资本市场建设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而且越来越成为国家重要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培养、提升、激励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一批有创新能力、有竞争力、有持续竞争力的企业,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国企业必须抓紧建立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学会在技术项、产业化、市场开拓及保护中应用知识产权手段,引导企业将专利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专利保护战略与生产经营战略结合起来,真正确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同时要加快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共同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总结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204-02

一、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概念及特点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

所谓的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的,可以概括为那些依法设立,内部组织机构简单,自主开展生产经营,在相关产品市场中不具有垄断力量,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并且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范畴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1]。针对不同的行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

(二)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也称创业投资,是指具备资金实力的投资家对具有专门技术并具备良好市场发展前景,但缺乏启动资金的创业家进行资助,帮助其实现创业梦想,并承担创业阶段投资失败风险的投资[2]。

(三)风险投资的主要特点

风险投资是一种投资和融资相结合的新型投资方式

1.它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主要的投资对象是创新型技术性产品,其投资,生产,销售等存在的风险不能提前知晓只能靠经验分析预测,对风险投资专家的依赖性较高,最终仅约10%的风险投资项目能成功退出并获得收益。

2.它是一种组合投资:为了保证风险投资的有效供给,风险投资公司不仅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资金,而且需要同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3]。事实证明组合投资是降低风险的重要选择,即把投资风险分散在多个项目和各个阶段上,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选择性的多投几个项目,将风险降低,利用成功项目所取得的高回报来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4],避免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情况。

3.它是一种需要投资人积极参与的专业投资:风险投资不仅提供资金,还可以提供市场分析、经营管理、生产规划、法律方面的咨询, 风险投资家丰富的管理经验弥补了一些创业家管理经验的不足;风险投资家在社会上有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可以帮助企业获取第一手信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必要时甚至可以亲自接管公司,尽力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取得成功,因此风险投资要投资的好,需要有够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

4.它是一种中长期投资:风险投资取得收益所需的时间比较长,资金流动性较差,一般要经过3-7年以上,且具有连续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对有成功希望的项目分期投入资金。

二、高科技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关系

高科技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的产生只相差12年,第一家科技公司在1934年的硅谷产生,风险投资在1946年的美国出现。我国的发展比较慢,直到2004年深圳中小板的创立和2009年创业板的开启才打开了风险投资的大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风险投资推动了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的发展,使高科技中小企业不断地创新,解决了一些制度、法律和首当其冲的融资难问题,使企业更好的快速发展;而高科技中小企业作为风险投资的载体,具有创新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为风险投资带来了高额的利润率。换句话说,高科技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的结合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三、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

对风险投资家来讲,他投入资金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回报,企业发展的好坏决定了风险投资家的盈利和亏损[5];而对中小企业来讲, 风险投资给予了中小企业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即使失败,也不会背上债务。一般而言,企业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 :研发阶段、创建阶段、早期发展阶段、加速成长阶段。风险投资活动在不同的时期为其所投资企业的提供不同的帮助。

(一)研发阶段

第一阶段是技术的发明阶段,发明家有了新的创意,这一时期需要的资金量很少,但常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因此就会向社会募集资金。主要来源有个人积蓄、家庭财产、朋友借款、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等,通过这种方式一般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维持产品的研究发展,但财务上属于纯亏损阶段。

(二)创建阶段

创建阶段是技术创新和产品试销阶段。发明者完成产品开发之后就要准备投入市场,因此所需资金就会逐渐增加。融资渠道就要进一步扩大,可以请求银行给予贷款,但往往因为无抵押品等原因被拒,有些幸运的企业有机会会获得金额不高的短期贷款 ,但若短期贷款越多,其债务负担就越重,这样很难获得下一笔银行贷款。如果风险投资公司觉得投资目标有发展潜力,同时在经营管理与市场开发上也可以提高效率,则会进行风险投资。

(三)早期发展阶段

从这一阶段开始,产品开始正常出入市场,公司销售额一般能达到一定满意值。若市场接受公司产品,则公司需要再次扩充来增加市场竞争力,然而这需要更多的新资本[6]。此时,由于公司的营业状况仍不足以达到发行股票的地步,其主要的资金提供者仍为风险投资公司。在风险投资公司的帮助下,企业的创业风险降低,有利于调动创业家的创业积极性。这一阶段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分界点。

(四)加速成长阶段

这一阶段企业需引入新生产线 , 正式成立公司组织,这一阶段将决定公司是否能继续成长为大、中型企业。公司的经营记录达到预期水平之后,就要计划在公开市场筹集数额巨大的新资金,公开上市获得长期资本 ,同时改善资产负债比率,增加资本流动,获得庞大的新资本。

四、我国风险基金投资高科技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

1985年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开始起步,在短短的29年中我国的风险投资已基本形成自己的投资思路,有基本的理论构架,即使风险投资方式与传统的投资方式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但各地希望推进风险投资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创新的风险投资指日可待。

五、风险基金投资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建议

中小企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吸引风险投资,而作为风险投资专家更需要敏锐的未来风险预测能力和洞察能力,来降低投资的失败率,提高成功率,风险投资主要参与以下四个阶段:选择阶段、协议阶段、协助阶段和退出阶段。

选择阶段:选择项目风险投资的起点,是对所有项目进行筛选,从中选择具有发展潜能的几个项目进行投资,在这一阶段,需要风险投资家有准确的超出一般的判断分析能力。

协议阶段:如果风险投资机构对该项目产生了兴趣,就要对企业做进一步的考察,进行价值评估与尽职调查。

协助阶段:投资确定后就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组织计划,法律服务等进行协助。同时风险投资可以将企业推向上市,通过股票继续筹集资金,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退出阶段:经过几年的投资发展,无论被投资企业是成功还是失败,风险投资公司都将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外部金融环境的不同,通过上市、被并购、资本重组、被企业回购等途径实现风险资金的退出[7]

六、高科技中小企业赢得风险投资的建议

风险基金的运作与管理不仅需要风险投资企业良好的选择能力,还需要高科技企业有自我完善和推荐意识,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共创未来。

(一)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核心竞争力

风险投资主要的投资对象是创新型技术性产品,因此对于拥有核心技术和独立自主产权的项目更能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技术缺乏的情况,国际竞争能力总的来说还很薄弱。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想要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应继续全面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集中科研力量大力研发高新技术产品,培育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在加强风险掌控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优势提高竞争力。

(二)构建统一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

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对风险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的脱节往往会导致投资的失败,在网络快速发展的现代,对于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构建统一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让投资者及时了解投资企业的动态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市场行情,提供更多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而创业者可以及时产品开发进程和资金缺口,这样通过在线的产品展示能更广泛地吸引外来投资,也算是一个新的融资方式,供需双方不用面对面交流就能了解彼此所需。

(三)积极宣传和推销本企业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如今这个信息化快速更新的时代,若是发展不及时就会被市场淘汰,因此应该要做好对本企业的宣传和推销工作,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来实现,例如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参加高交会,或者通过有影响的中介机构推荐,甚至可以直接上门等方式吸引风险投资。但前提是要做好充足的企业介绍和产品介绍,并根据风险投资机构的要求不断地补充相关资料,还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总之,作为风险投资企业要与中小企业同舟共济,要不断壮大相关的人才队伍,从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教训中吸取社会经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正确对待风险不确定性,理性选择投资项目,并将风险分摊到多个投资项目去,降低风险,学会选择适当的时间退出。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风险投资作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推动科技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经济市场两大热点问题,高科技中小企业要牢牢把握机会。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引进风险投资人才及提供最佳退出渠道,积极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高科技中小企业能灵活地运用风险投资推动中国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包许航,郭 华.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2):25-26.

[2] 张景安.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3] 王 昊.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的企业风险投资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4] 夏丽清,崔 霞.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2011(12):153-154.

[5] 李风敏.我国创业风险投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2013(32):235-236.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联想集团;管理层;激励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1-014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这也要求我们对高科技人才给予史无前例地关注,对他们进行更加完善的激励。

一、联想集团管理层激励研究的背景

2004年12月8日,联想收购了IBM全球的PC业务,成为世界第三大PC公司。IBM作为世界顶级的高科技企业,拥有着顶级的人才和完善的管理层激励方式。据原IBM员工透露:仅以基本工资计算,IBM的薪酬就是联想的7倍。因此,并购后联想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设计有足够吸引力的激励方式,才能使IBM的管理人才留任于联想;如何避免员工将自身现有薪酬与IBM对比,产生不满;如何权宜并购后国内外员工薪酬水平的差距;如何令受过IBM“蓝色风暴式洗脑”的管理者认同联想的核心价值观等。

二、联想集团管理层激励的主要方式

(一)物质激励

1.货币报酬激励。货币报酬由两部分组成:工资加奖励。其中“工资=月薪+津贴”,而“奖励=集团对管理者的各类表彰奖励+红包”。

2.股权激励。

原来的联想将35%的股票分红权变为股权,创业员工(15人)持有其35%、核心员工(约160人)持有20%,留存的45%为未来引入的新人才作股权来源储备。并购后,原来已分配的股权继续执行,而新股权只分配给极少的高层管理者,对中基层管理者则更多地强调货币薪酬的短期激励。

(二)精神激励

联想对管理层最主要的精神激励方式是企业文化和晋升激励。

1.企业文化激励。首先要求管理者为建设高科技化的祖国这一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其次,是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联想的价值观,即为成就客户而努力工作。最后,鼓励其不断拼搏,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2.晋升激励。联想非常重视晋升激励,从1990年开始,就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把优秀的年轻人推到总经理的位置上。如今,集团已拥有30多位年轻的经理,占联想经理总数的80%以上。这种方式不仅吸引了许多优秀的管理人才,还潜移默化地激励了中基层管理者努力奋进,以便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尽展所长。

(三)培训激励

联想对管理人才的培训方式有很多,主要有先“缝鞋垫”再“做西服”――即先让被培养者从简单业务做起,而后提高难度,循序渐进地把人才培养起来。还有个理念是“在赛马中识别好马”――通过工作表现的好坏来提拔管理人才,而不是按资排辈。

(四)福利激励

1.福利年薪制。以1992年为例,联想员工的福利年薪平均就在10000元以上,管理层则更高,虽不是现金,但它却可用来买房、上养老保险等,这对于管理层的激励是相当有效的。

2.房产激励。所谓的房产激励是指联想为管理者提供一定数量的住房公积金,且住房公积金的交存比例占其岗位工资的8%,管理者在需要购房、装修和维修住房时可进行公积金支取。

三、联想管理层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激励的系统性偏差

1.激励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不符。联想的战略目标是以一个高技术企业的形象进入世界企业500强行列,而其针对管理层所采取的激励方式却使管理者更多地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及个人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企业的整体目标。

2.管理层激励所依据的关键业绩指标(KPI)的设定不科学。即使有量化指标的部门,如营销、产品等部门,KPI也具有单一的片面性。绩效考核过于注重结果,不能凸显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所作的实际贡献。此外,KPI中包含了许多人为因素,这使很多人觉得不公平,无法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消极怠工,最终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薪酬体系的公平性偏差

公平性偏差是影响管理者心态的根本原因。正如亚当斯所言,每个人不仅关心由于自己的工作努力所得到的绝对报酬,而且还关心自己的报酬与他人报酬之间的关系。

(三)绩效考核的引导性偏差

联想对管理者的360°绩效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分成A、A-、B+、B、B-、C、D各档,由各部门互相民主评议。考核内容包括每月的任务指标、岗位表现、纪律、理念、合作等。这种绩效考核体系的引导性偏差表现在:第一,绩效测评系统不能客观、公正的反映管理者的工作业绩;第二,极易滋生对企业不负责、一味讨好他人的“老好人”现象;第三,过于强调销售业绩;第四,重视绩效考核,缺乏绩效管理。

(四)非竞争性薪酬的针对性偏差

非竞争性薪酬指的是企业的福利待遇。联想薪酬设计的倾向是重工资、轻福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者的工作热情。非竞争性薪酬的针对性偏差主要表现为:一是过于强调固定薪酬;二是现行福利与管理者的业绩相关度非常小;三是所发福利不符合管理者的实际需要。

四、完善联想集团管理层激励的对策

(一)完善激励的系统性

1.建立科学系统的激励方式

(1)制定与管理层激励结合更为紧密的企业发展战略。

(2)设置更为科学的KPI,以充分激发管理层的创造性和责任感。

(3)建立企业发展与个人价值双赢的新型管理模式。

(4)对技术型管理者,应采取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激励措施。

2.根据管理者的需求层次建立新的激励模式

应建立一套综合的、科学的激励方案,而不是片面强调某一激励因素,忽视其他因素。在激励重点上,可以物质激励为主,采用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综合激励模式。在激励的时效性上,应把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强调激励手段对管理者的长期激励效应。

3.完善管理层激励的主要方式

(1)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可通过职务分析与描述、员工素质测评、补充和配备规划等方法逐步为管理者设计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工作单调乏味的不满,又可以明确管理者的奋斗目标,极大激发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学习型组织和终身培训制度。要学习IBM的成功经验,创建学习型组织和终身培训制度,以此来激励管理人员全面进步,从而更好地面对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

(3)实施长期福利计划。长期福利计划不仅要包括管理者的在职福利,还应包括其退休后的福利。如在职可享受带薪休假、培训或出国深造、购买住房、私家车时的低息或无息贷款等。退休后可享受:补充养老和医疗保险、交通补贴、水电补贴、“黄金降落伞”等。

(二)建立公平的薪酬体系

1.多角度地实现公平

(1)确保管理层激励设置的公平性。可建立以独立董事为主的薪酬委员会,并由其拟定并审议高管的薪酬方案。

(2)合理确定不同岗位的价值,作好岗位评价。

(3)明确企业的发展现状。

(4)高管提薪的依据应科学化。提薪措施要与公司盈利状况、同类公司薪酬水平相符,并由薪酬管理委员会批准。

2.公平薪酬体系下的主要激励方式

(1)物质激励为主。根据联想现阶段管理层总体货币收入偏低、职务消费比例过高等特点,应大力提高其货币薪酬,尤其要考虑中基层管理者,并将职务消费透明化,加强对高管人员的长期性物质激励。

(2)推广年薪制。进一步提高年薪额度并将其制度化,以此作为管理层激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广年薪制可在管理者薪酬中加入风险收入,并使之与公司业绩挂钩,实现有效的激励。

(3)股权激励制度。这是一种针对管理层的极为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要继续推广管理者持股制,使广大的中基层管理者获得持续而有效地激励。

(三)创建正、负激励结合的绩效管理体系

1.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1)建立科学的考核流程。如由人力资源部和薪酬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和制定可行的绩效考评计划,并由薪酬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实施考核。

(2)完善绩效管理的具体改进措施。如应制定完善的考核计划,对考核培训、数据的收集、绩效面谈和评分的形式、结果的确定等内容进行翔实的规定。

2.更多地关注KPI

KPI的制定应将集团的内外部环境与短期的年度目标结合起来,同时,要遵循SMART原则,其实施过程还要注重充分地沟通与协商,让管理层充分参与目标的设置过程。

3.注意正、负激励相结合

(1)设立激励保证金。签订薪酬激励合约时,管理者应缴纳一定数量的收入作为保证金,如未能履约,将被扣除一部分作为惩罚。

(2)削减福利。当管理者的经营成果未达到合约的要求时,公司有权削减其部分福利。

(3)剥夺控制权。当管理者连续两年未完成既定目标,将会被免职,这也是最严厉的一项负激励制度。

(4)实施负激励应坚持以奖为主、以惩为辅的方式。

(四)非竞争性薪酬的激励方式

1.实施有针对性的福利制度

量体裁衣,允许管理者从众多福利项目中选取符合自身需要的福利方案,并根据管理绩效确定其应享待遇的级别。如子女入托、住房补贴等。

2.加强授权激励

被授权者意识到上司对自己的信赖,将大大激发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从而形成“激励――努力――绩效提高――满意――再激励”的良性循环。

3.引进弹性工作制

推行弹性工作制可采取压缩工作日和弹性工作时间等方法,使管理者有更多的休闲、娱乐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热情。

(五)创新企业文化、增强管理层的凝聚力

要努力形成以创新、敬业、公正、友爱、尊重为主要特征的企业文化,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从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文化建设成果;二是建立学习型组织;三是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以加强管理层的交流和凝聚力,如成立员工俱乐部等。

联想集团作为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其内部激励已走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前列。然而,由于联想集团的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对管理层的激励政策缺乏连贯性和针对性,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也恰恰是我国绝大多数高科技上市公司所共有的问题。因此,研究联想集团的管理层激励问题必将对我国大多数高科技上市公司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红卫.我国高科技企业激励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6.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第6篇

一、孵化器的总体功能

孵化器是一种资源能力的集合,一是实物,如房子,设备等;二是看不见的软件服务,包括组建、管理、核心竞争能力等;三是资源,包括市场资源、技术资源、政府资源。具备了硬件,软件和资源,就可以做孵化器了。按照资源集合的能力,孵化器总体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即简单的物业支持模式。第二层,以物业做基础,综合咨询、培训、中介功能的综合孵化器,常以政府为背景支持建立。第三层,以创业期的高科技企业为服务对象,参与企业内部管理的专业孵化。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20世纪五十年源于美国,是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企业孵化器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截止1998年底,世界上已有3300多家企业孵化器,其中北美拥有750家(并以每周新建一家的速度增长),欧洲拥有2334家,目前中国大陆有6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000万平方米的孵化产地,40000余家在孵企业,以及15000多家毕业企业。

三、科技孵化体系建设方向

1.提高资源组织能力,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各种要素的聚集、优化和升值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中介机构,科技孵化器的基本任务是为被孵化企业提供各种外部资源的服务。一是服务方式的创新,引入社会力量为孵化器及其在孵企业提供服务,推动服务的社会化发展。二是吸收社会专业化机构参与,发挥专业化机构优势。三是探索孵化服务的有偿性发展,按照规模化、低成本原则,有效提高孵化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着实提高针对华服务水平。

2.建立和完善科技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一是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为孵化器基本建设内容,建立起包含大型通用仪器、公共实验室、中试车间、通用测试平台的孵化条件;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强化与相关科研单位的协调沟通,促进大专院校与在孵企业的合作,通过建立制度化的网络系统,帮助被孵化企业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三是要因地制宜,在充分考虑各地区的产业优势和技术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着重发展生物、软件和IC设计等专业孵化器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

3.探索多方式融资模式,拓宽在孵企业融资渠道

融资方式单一、资金短缺是多数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要切实发挥政府资助资金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对商业性资本吸引力小的方面,要切实发挥好政府的各类专项资金的主导作用;二是要转换资助方式。将以奖励性资助为主的方式,转换为以风险补偿为主的方式,发挥资助资金的引导作用,降低风险,吸引各类投资和金融机构等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三是发挥科技孵化器的中介作用。科技孵化器在建立起自身的孵化基金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吸引外部资金进入。利用资源优势,针对企业的发展状况,指导企业有效地利用股权质押、仓单质押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孵化器利用自身的良好信誉和判断能力,为投资者提供客观、真实、全面发展现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对接率和成功率。

4.建立多层次载体,提高孵化效率和成功率

近年来,虽然在全国各地科技孵化器的数量均快速增长,但相对需求,仍存在缺口。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的孵化周期较长,更重要的是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其所需要的孵化条件也在不断的变化,适合于初创期企业的孵化条件已难于满足成长期企业的需求。因此,要提高效率和成功率,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建立多层次孵化载体。一是对初创期的企业,配备初级科技孵化,重点培育能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小企业。二是对成长期的企业,配备加速孵化,重点培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发展规范的现代企业。三是对发展期的企业,配备海外孵化,重点培育以跨国经营为目标的企业。当前,初级科技孵化已基本具备,但加速孵化和海外孵化这两个层面的孵化器工作,还需进一步提高,以便逐步提高孵化的成功率。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第7篇

风险投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就略具雏形,到1971年全球第一家电子化的证券自动报价市场――纳斯达克市场建立,标志着风险型高科技企业可以进入证券市场。随后,风险市场在全球得到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风险投资的行列。我国风险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创新型国家目标的确立为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本文通过回顾安徽风险投资市场发展历程,分析其主客体,并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对安徽风险投资市场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完善安徽风险投资市场的建议。

二、安徽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

银行业稳健发展,机构体系建设有序推进。2012年,安徽省银行业资产总额增长21.6%,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19.7%。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不良贷款率2.1%,较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

(二)证券类金融机构

证券期货法人机构经营稳健。2012年末,全省共有证券经营网点158家,较上年增加4家,实现利润总额3.5亿元,较上年回落48.5%;两家法人证券公司实现利润总额6.5亿元。三家法人期货公司盈利改善,实现营业利润8847万元。

股票融资同比下降。2012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78家;全年新增1家上市公司,6家企业增发新股,9家企业发行公司债;全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1.6亿元,发行公司债99.5亿元。受股市低迷,企业股票融资意愿下降、IPO审批速度放缓等影响,全省股票融资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均较上年有所下降。

(三)保险类金融机构

保险业经营机构稳步发展。2012年末,全省各类保险公司省级分支机构47家,比上年增加6家。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公司分别达36家、3家、10家;保险兼业机构和保险营销员分别达5744家和137810人。

(四)非金融类机构

直接融资占比创新高,融资结构显著改善。2012年全省非金融机构直接融资额达913.7亿元,同比增长21%;直接融资在融资总额中的占比创新高,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受国家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和债券融资成本较低等影响,全年全省直接债务融资额872.2亿元,同比增长70.2%。其中发行债务融资工具515.6亿元,发行企业数、发行金额分别是上年的2倍、1.9倍。

三、安徽发展风险投资市场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政策支持。一是风险投资损失财政补偿制度。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 也是我国第一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 合肥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发生损失部分,财政给予30%的补偿,以鼓励担保公司向高新技术项目提供融资担保。二是国家中部崛起的优惠政策。中部6省比照东北和西部享受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投资兴办其他外资企业或增加现有企业注册资本的,退还部分缴纳税款的优惠政策等。

(2)增长潜力。一是安徽城市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都在快速发展。2012年安徽省生产总值1721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居全国第9、中部第1位。另外数据显示,全省40个工业大类中,有3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增幅超过20%的有16个。二是安徽省科技实力逐步增强。2012年安徽省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636 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070件,授权专利3413件,分别比2011年增长29.7%和52.7%,,安徽省科技水平的发展将吸引了更多的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安徽, 促进了安徽省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3)地域优势。安徽的皖江城市带,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24亿元,同比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39.1亿元,同比增长23.8%,约占全省比重65%。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其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社会消费额,占全国的比重都接近1/2,皖江城市带无疑将是拓展国内市场、启动内需的关键区。

(二)劣势

(1)资金来源单一。风险投资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其在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阶段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只有在成熟阶段才有相当的销售收入,逐步满足其资金需求。高科技企业的这个特点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有高投入的支持,而要想有高投入的支持就必须动员各种渠道的金融资源,而且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高风险也决定了其资金来源应该多样化。

而在安徽资金短缺已成为风险投资发展最大的阻碍。从安徽风投资金主体资金来源比例可以看出,这些资金对于风投企业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此外,由于国家严控“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安徽资源型产业获得信贷支持将受到更大限制,加上安徽缺乏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工具和手段,更增加了融资的难度。

(2)人才匮乏。人才是风险投资取得成功的根本。风险投资需要综合型的人才。而目前安徽一方面缺乏投资顾问,稀少的投资顾问使得投资者在风投的大门望而却步,不干踏进风投行列;另一方面安徽缺乏成功的风险投资者。从安徽目前的风险投资现状来看,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少之又少。

(3)制度不完善。在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有一些以风险投资的名义为企业进行融资,收取前期费用但很难再联系到的“骗子公司”, 会导致很多企业对风险投资机构产生极大的不信任。在安徽省,此种情况更是普遍,其根本原因在于风险投资监管的制度不完善。

(4)知识薄弱。安徽省企业相对于发达省市企业来说规模相对较小,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企业对于风险投资知识相对欠缺,不知道如何改善自身商业模式去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因此,企业发展大多仍以债权融资方式为主。

(三)机遇

(1)创业板启动。创业板的启动为风险投资上市退出引进了新的渠道。我国是一个以中小企业经济为主的国家,但我国缺少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直接服务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也很难为中小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因此进入这些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的退出渠道相当有限,创业板的推进将增加风险投资机构的退出渠道。

(2)外资涌入。大量的外资涌入为安徽省发展风险投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安徽省产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利用外资水平逐渐提高, 至今, 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21.6 亿美元, 同比增长45%, 为安徽省发展风险投资提供了资金来源。

(3)政策支持。安徽省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起步阶段实行了“861”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 即建设8大重点产业基地和6大基础工程, 目前有项目1800余个, 项目总投资近1.7万亿元人民币, 这将全面改善安徽省的企业质量。

(四)挑战

(1)宏观经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后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对于过多依赖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扩张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一方面,银行信贷市场这只“领头羊”可能通过资产价格效应或者示范效应带领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朝同一方向运动。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繁荣本身会抬高能源、资源的市场价格,而能源、资源的市场价格的过度上涨或者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预期都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2)周边省份风险投资的迅速发展形成挑战。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调查显示,江苏省被调查的8家投资机构的管理资本额超过45.94亿元, 还有6家企业分别在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和深证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274亿元。浙江省被调查的5家投资机构管理资本额也达到了8.82亿元。而位于中部地区的安徽省,风险投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省内风险投资企业少,成功案例也少,因此如何增强安徽省企业的竞争力,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入驻安徽是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四、相关发展建议

目前安徽省风险投资尚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对技术进步、自主创新等方面的带动力还不明显,也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需要,安徽省如何发展风险投资,如何利用风险投资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通过以上SWOT 模型分析得出以下发展建议。

(一)加强人才建设

安徽省人才匮乏,如何建立一支强大的创业型人才队伍将是推动安徽经济腾飞的关键。政府应为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与环境,鼓励科研机构、高校等各方面专业人才出来创业,最大程度地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创业环境。另外,政府还可以为创业企业家们开设专业的风险投资培训课程,以使创业家们最大程度的了解风险投资并利用风险投资。

(二)完善政策环境,营造风险投资氛围

首先,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基金对安徽省风险投资的补偿机制,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安徽。其次,对安徽省目前投资机构进行整理,清除“骗子”公司,营造一个良好的风险投资氛围。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第8篇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与过往的传统的经济发展与运行不同的是,它对于各种有形资产的投入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对以专利、技术科技产权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针对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企业来说,外在的建筑面积或许并不是很大,但是所创造出来的市场价值确实巨大的。例如,在包括美国高科技实验基地“硅谷”在内的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企业一年所创造的利润会超过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一年的经济产值。伴随这种知识经济在市场份额与影响力的不断增加,其所蕴含的巨大的发展潜力也会逐渐在世人面前显现出来。在全球都倡导绿色节能的时期,知识经济可以说是完美地符合了这一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由于对各种能源与自然资源的依赖的程度比较低,因此,在知识经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几乎可以做到绿色无污染。也是因为这一可持续的发展特点,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开始大力扶持经济型企业。这种政策性的扶持已经逐渐发展为全球的一种共有的行为,所以基于这个层面,知识经济将会加速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更多的国际组织与经济企业将会在国际的平台上展开竞争与合作,而其中人力资源,或者说人才的竞争应该是最为突出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产品的创新研发与技术的更新要求比较高。也就是说,知识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要求。这种要求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的人才身上。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与我国发展现状

1.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

从学科类别上来看,人力资源会计属于一个交叉学科的发展范畴。在它的内涵中既包括了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包含着管理学、组织学等方面的内容。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将近60年。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生着改变。目前在人力资源研究领域比较公认的观点,还是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由美国的著名的学者赫曼森提出的,该观点主要强调了对人力资源通过会计的相关计算方法与模型进行相应的价值评估与计量,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到目前,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理论也在日趋完善,人力资源的会计理论的指导性也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2.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在我国人力资源的产生与发展,经过了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历程。从起初的分离,到中间的快速发展,以及在80年代的缓慢发展都是知识经济的影响不断深入的表现。我国的人力资源理论的成长与发展,固然起步比较晚一些,但是在随后的成长过程当中,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引导下,我国已逐渐构建起具备我国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是我们为之欣喜的地方,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还多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的检验,因此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发展还是在应用性方面表现的比较差。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已经作为一种发展的主要趋势,我们的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与提高的地方。

(1)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实用性还有待加强作为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理论,人力资源会计理论虽然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还是有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理论发展与企业的经济发展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就是制约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2)对人力资源的监管需不断加强在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法制的建设应该是现行的,至少应该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保持同步,从而发挥保驾护航的价值与作用。可是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因此,一些法律与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地修订与完善。特别是关于人力资源的监管,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在实践中发挥更好的法律规范的效力。只有从制度与法律上进行补充与完善,那么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分析与结论报表才会更好地发挥指导性的作用。这种监管应该首先明确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定位。监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潜在的人力资源的风险,更是为了通过的手段与方式来帮助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的企业,在追求企业自身发展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将企业的社会效益发挥出来。因为只有在制度的范围中去发挥,去表现,整个人力资源的市场才会在秩序中运行。

(3)人力资源的量化与核算标准有待统一对于会计领域来说,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指导依据。可是在进行人力资源的会计化分析与量化时,由于量化标准的不统一,我们会发现会计分析的结论的适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特别是面对无形的资产,如何运用传统的数学统计模型开进行很好的量化与分析,这其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预期的人力资源如何进行会计化的数理分析,以及传统的会计计算如何才能与目前的知识经济的人力资源的计量标准相统一,这些都是在今后的人力资源会计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只是当前我国发展人力资源会计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另外还有我国的经济发展体制,以及原有的人力资源观念都是制约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桎梏。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大发展战略研究

面对当前的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与繁荣的大好时代,我们只有把握这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才会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从我国当前的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战略来看,我们只有不断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与提高才会进一步的实现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大发展。

1.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法律的完善

通过上文有关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加强相关的法律监管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步。一方面,只有通过相关法律与法规的制定,才会进一步的为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发展提供法律上的依据与支持,特别是,在全球的经济浪潮中,竞争的格局已经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只有从法律的体系中寻求共有的标准才会让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步入正轨。另一方面,法律的设定与完善也是进一步开展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关键所在,在世界的经济市场上,法制的保障已经成为进一步合作的必要前提,也是将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进行全球发展的重中之重。

2.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理论研究

从理论研究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目前还处在一个成长与摸索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会面对很多人力资源会计发展领域的很多突出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我国当前的知识经济发展的实际,在不断总结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人力资源会计等相关理论的完善工作。这样的工作并不能很轻松的,它需要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各个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另一方面,我们要近一步的学习与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人力资源会计领域的研究成果,开展更为广泛的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只有按照这种理论发展的思路与模式才会促进我国的人力资源的会计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目前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还无法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因此,在理论的发展进程中应该不断地从市场发展的实际出发,寻找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现象不断地进行理论的自我完善与补充,在保证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科学性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它的实践性。

3.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主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未来。同时,作为人力资源会计分析的主要对象进一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规范是未来人力资源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方面我们要从人力资源的自身特点来制定符合我国人力资源的相关规范。例如对于人力资源的流通,特别是涉及企业重要的核心技术领域的人力资源的流通要通过相关的管理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由于人才的流失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信息与技术的泄漏而产生的损失。当然,这种具体的界定需要我们从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入手,要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基础上,保护人力资源的正常流通。只有将上升的通道不断地保持畅通,在未来的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力资源才会在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4.制定人力资源会计量化的标准

在经济的运行体系中,人是经济效益的主要创造者,同传统的厂房等固定资产相似的是,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的资产,也有自己的价值,当然也会存在贬值。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人才无论是作为企业发展的无形的资产,还是作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砝码都需要进一步的明确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只有将人力资源的计量标准尽可能地做到统一,才会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会计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作用。尽管这个标准在具体的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这种标准的制定是实现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于具体的量化标准,我们可以借鉴欧美等国家对于人力资源划分的等级制度。根据人才的贡献度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来进行具体的量化与测评,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人才潜力的充分挖掘。

5.做好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工作

由于我国对人力资源的会计研究还处于研究领域的初期,因此在具体的应用阶段还缺少一定的社会基础。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会计工作的具体职责还缺乏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在一些带有民营性质的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阶段。它们中间一直存在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作为企业的拥有者,他们更多地是希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工作人员最大的工作热情与潜力。相反,作为一名员工,更多地则希望以较少的工作时间或工作强度,来换取更大的劳动回报,或者说是劳动收益。因为劳资双方都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即使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各种企业中这一矛盾会一直存在着。由于他们双方的目标不一样,一旦出现更强的自我激励机制,这种矛盾就会加剧甚至恶化。尤其是,在劳动契约相关条款不完备的情况下,劳资双方都会借助自己自身的优势,产生一定的投机主义行为,结果会导致劳资双方契约履行的低效率或者更高的代价。无论矛盾如何产生,有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企业和人力资源之间,血肉相连。一方面,员工需要企业这个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工作以及为此流下的汗水。所以,要把这种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研究尽可能的去推广,从劳动关系的角度,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从知识经济竞争的角度,唯有共赢才会获得共同的发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