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河水污水治理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进一步做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用三年时间使渭河水质变清和《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文件精神,结合市渭河流域污染防治2012-2014年目标责任和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治理目标
1、2014年底渭河流域水质控制目标
在生态基流保障的前提下,渭河干流段水质基本达到Ⅳ类(即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30毫克/升,氨氮1.5毫克/升),实现水质基本变清。
2、2014年底在上游水质达到控制目标的前提下,渭河干流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Ⅳ类,胭脂河按照新区规划确定的功能区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严把项目准入
严格项目准入,坚决杜绝不符合产业政策和高污染企业落户,禁止审批印染、造纸、果汁等高耗水、高排污项目以及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
(二)坚决淘汰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污染企业
坚决淘汰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污染企业;淘汰工艺落后、耗水高、难治理的企业;对无能力进行污染治理、达标无望的排污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对已停产多年的造纸完善相关关闭文件,2012年年底完成关闭工作。
(三)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和管理
在不断加强污染源监管的同时,积极督促重点排污企业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已完成污水升级改造工程的兴包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废水深度处理、提标改造工程、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综合废水治理工程、市晁庄实业公司屠宰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工程,2012年6月30号完成验收;督促华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开工建设污水升级改造工程,力争2012年8月底完成进行调试运行。对新建、扩建涉水企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对不能按照《黄河流域(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期治理,挂牌督办。
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除磷脱氮提标改工程已进入调试运行,力争2012年6月30日通过竣工验收。二期工程正在与投资方洽谈,力争2012年4月开工建设。2014年6月建成投入调试运行。
(四)加强畜禽养殖监管,切实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大配方施肥推广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不合理施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示范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降低养殖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和单位能耗。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重点解决畜禽粪便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市星光良种猪繁养殖有限公司生猪养殖,粪便和秸秆无害化加工工程建成营运,2012年6月完成项目验收;市赵村桑园兴农奶牛养殖场粪便和秸秆无害化加工工程目前正在可研和环评阶段,力争2013年5月开工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摸清底子。为保证渭河三年变清行动的顺利实施,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环保、水利、住建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渭河三年变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渭河段三年治理行动工作会议,全面传达贯彻落实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制定印发《渭河段三年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同时,组织骨干技术人员力量,深入企业和沿渭镇办,进行拉网式排查,彻底摸清查实全市水质排放达标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渭河水质治理提供详实可靠依据,确保水污染治理工作扎实开展。
二是强化源头治理,严控污染增量。严格落实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等“源头防治”制度,坚决杜绝“两高一资”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落户,切实做到增产不增污。按照“财政投入、市场运作、社会融资”等资金运作模式,积极督促企业大力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确保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全力加快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进程,大力推行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积极实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效遏制农村水质污染。
一、治理目标
1、2014年底渭河流域水质控制目标
在生态基流保障的前提下,渭河干流段水质基本达到Ⅳ类(即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30毫克/升,氨氮1.5毫克/升),实现水质基本变清。
2、2014年底在上游水质达到控制目标的前提下,渭河干流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Ⅳ类,胭脂河按照新区规划确定的功能区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严把项目准入、坚决淘汰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污染企业
坚决淘汰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污染企业;淘汰工艺落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对没有能力进行污染治理、达标无望的排污企业要实施关闭;严格环境准入,禁止审批印染、造纸、果汁等高耗水、高排污项目以及对水环境有较大污染的化工企业。鼓励经营状况不佳、治污难度大的重点排污企业实施关闭或转产。按照新颁布的《黄河流域(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
-2011)督促排污企业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2012年6月前不达标的实施停产治理。年内完成省造纸厂关闭工作。
(二)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和管理
在不断加强污染源监管的同时,积极督促重点排污企业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督促华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开工建设污水升级改造工程,力争2012年8月底完成进行调试运行;对已完成污水升级改造工程的兴包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废水深度处理、提标改造工程、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综合废水治理工程、市晁庄实业公司屠宰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工程,2012年6月30号完成验收;对新建、扩建涉水企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我市工业企业水污染物达标排放。对不能按照《黄河流域(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期治理,挂牌督办。
(三)开始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
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5万吨,中水4万吨。2009年8月24日正式投运以来,运营良好。2011年对一期除磷、脱氮进行提标改造,已进入调试运行,2012年6月30日前通过竣工验收。为了解决我市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力争2012年4月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2013年底主体工程完工,2013年底建成投运。加大污水管网和中水处理能力建设,开工建设8.7公里的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中水项目投入运行,提高污水收集率和中水利用率。
(四)加强畜禽养殖监管,切实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加大配方施肥推广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不合理施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按照村收集、镇(办)转运、县处理的方式,解决乡村垃圾污染问题;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发挥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示范作用,降低养殖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和单位能耗。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重点解决畜禽粪便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加大市星光良种猪繁养殖有限公司生猪养殖、粪便和秸秆无害化加工的营运管理,2012年6月完成项目验收;力争2013年5月开工建设市赵村桑园兴农奶牛养殖场粪便和秸秆无害化加工工程。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渭河治理综合决策机制
市政府设立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环保局、考核办、发改局、工发局、监察局、财政局、住建局、农林局、水利局、国土局、商务办、电力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杨文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同时,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包抓、部门协抓,共同推进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二)严格责任考核,认真实施渭河治理奖惩机制
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要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制定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将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措施和项目负责到人。要加强目标责任考核,从2012年起,全市要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定量和定性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和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部门联动,合力推进渭河治理向纵深发展
市发改局要做好重大污染治理项目的立项和国债资金的申报推进工作;市工发局要做好重污染企业的淘汰关闭工作;市财政局要积极做好污染治理的资金保障;市监察局要做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市考核办要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定量考核;市环保局是渭河污染治理的职能部门,要抓好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报送和污染源监督管理、执法检查等工作,并做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市住建局要做好城镇污水处理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市水利局在重点做好渭河生态基流保障、水土保持控制河流输沙量和含沙量减少的同时,要严格控制入河口审批,按照三道控制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管理要求,健全渭河区界断面的水文监测管理体系,并配合环保部门做好污染源监控机水质监测,共同做好渭河污染物总量考核及生态补偿工作;市农林局要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作,负责流域内植被恢复与保护;市工商局要及时吊销淘汰关闭企业的营业执照,取缔无照违法生产和违法排污企业。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形成政府主导、环保统筹、部门联动、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机制。
关键词:二道沟 河流污染 治理措施 水资源保护
科研项目:由北京联合大学“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经费资助,项目编号是:42205991501113。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河流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党的十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全面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本次实践践行十精神,以朝阳区二道沟为例开展调查研究,对城市居民区河流污染问题做深刻的研究了解,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希望能够借此契机为建设国家美丽城市贡献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1 水资源现状
水污染现象在世界上相当普遍而又严重。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这就会产生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1.1 河流污染总况
水污源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工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
工业废水,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
农业污染首先是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
1.2 城市居民区水污染原因
1.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城区年产生居民生活污水360万吨,由于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通过城市排水系统灌注于河流内,恶化了水体生态环境。
2.随意丢弃的废弃物。城区内很多河道周围是散乱的民居,随意往河道内倒放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现象随处可见。
3.工业废水。城镇内的河是工业废水和铁东生活污水集中排放点,虽通过了“一控双达标”验收,但排入河流入江口的污水每年仍有25.1万吨。
2 二道沟河流概况
2.1 二道沟河流的地理位置及历史现状
二道沟河属于通惠河水系,是亮马河和通惠河之间主要的排水沟,长约7公里。由工人体育场水系、二道沟明渠、二道沟泄洪暗沟、国华神华热力集团热电厂大循环、红领巾湖退水渠5部分组成,在朝阳北路之南、延静东里之北分为两支:一支向北注入红领巾公园内的湖泊;一支向东南流淌,经八里庄南里、十里堡北里、甘露园居民住宅区,注入高碑店北路暗沟,之后流进通惠河。注入红领巾公园湖的二道沟污水,再从红领巾公园湖东南角流出,在八里庄南里西侧与直接东流的二道沟汇合,构成“T”形河叉。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红领巾公园湖治污,二道沟不再与红领巾公园湖通,成为盲河。1999年东四环路北段通车后,注入的河道成为暗沟,而这条沟从青年路至三间房段又称青年沟河。而东四环辅路桥的二道沟西起水碓子,东到京东快速路北,高碑店西边的华润饭店处与通惠河交汇,全长不超过10公里。二道沟与朝阳北路同向东西,以桥为界分三段:西起水碓子至金台路为第一段,从金台路至延静西里桥为中段,从延静西里桥至四环路为第三段。
2.2 二道沟河流的污染现状
二道沟是京城水系的一部分,也是朝阳区工体周边排洪的重要通道,上游与3.58公里的工体水系暗沟相连,由于暗沟内部分雨水和污水存在混排问题,金台西路暗沟出口存在排污现象,导致暗沟出口至东四环显塔寺闸1.7公里,水面面积约2.5万平方米河道水质较差,河道处于死水状态,河水散发臭味,严重影响两岸居民的生活。
联系这二道沟河流治理污染再治理再污染的血泪史,二道沟河流的污染状况严重程度可想而知了,且亟需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保证治理效果,以达到环境真正治理的目的,几近刻不容缓的地步。
3 城市居民区河流污染问题的调研与数据分析
关键词:水环境容量 总量控制 乐安河
Study on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Total Control and Apply in Le,An River
HUANG Xue-ping1,Liu Feng2,Wan Wei-hong1
(1.Dept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29
2.College of 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 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1 )
Abstract:It presents the study situation and current issue in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total control.Moreover, this paper introduce its applying in Le,An river
Keywords: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total control;Le,An river
乐安河源于江西与浙江省的交界处,流经婺源、德兴、乐平、万年、波阳等县(市),最后进入鄱阳湖,全长279 km。由于受沿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的污染,致使该河的许多污染指标超标,尤其是Cu、Pb、CODCr 、氨氮已严重超标,其污染甚至波及到鄱阳湖的水质。
欲有效地对乐安河水环境实施综合整治,不仅要严格实施污染物达标排放,还必须研究乐安河的水环境容量,并以此作为污染防治的依据,对主要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乐安河水环境质量。
1. 水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
环境容量于1968年由日本环境学界提出来后到1975年才从定性的概念发展到定量化。尔后,日本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把环境容量具体应用到河流及海洋的环境管理工作中并提出对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改变了过去用排放浓度控制的办法。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是以水质数学模型为手段。1925年Streeter和Phelos首先进行了一维水质模型的研究,建立了DO-BOD水质模型。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以及生物化学耗氧过程认识的深入,模型发展为BOD、DO、氮、硝酸盐等多个线性系统的水质模型,如美国的包括七个参数的QUAL-Ⅱ河流综合水质模型[1~2]。
近年来我国对河流的水环境容量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前人所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质模型、水环境容量的理论研究以及局部流域或河段的环境容量。如小河流的一维水质模型,中等河流及大江大河的二维水质模型,河口水质模型等都在探索之中。
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有机污染物,有毒物质(酚等),重金属和悬浮态污染物质等各个方面[3]。
中国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概念来自日本的“闭合水域总量规划”,技术方法引自美国的水质规划理论[4]。参照美国制订水质规划的要求,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洋河流域水质规划。在第一松花江,引进BOD-DO水质模型和线性规划方法分配BOD负荷量,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流域BOD5总量控制标准,成为我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最早实践。
“六五”科技攻关期间,夏青等前辈在国内首次完成了溶解氧模型的改进;首次提出了用离散规划方法进行总量分配;并且制订了沱江水质规划和总量控制方案。使中国的流域总量控制学术研究达到了较高水平。
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期间,在全国多个水域开展了水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研究,把水环境容量的研究成果落实于污染物总量控制。在淮河淮南段、长江安庆、渭河咸阳段、松花江佳木斯段、湘江湘潭段等30多个水域开展了水污染防治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研究。
“九五”期间为实现我国“九五”环境目标,我国明文规定要在全国范围内对环境危害较大的12种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全国以“三江三湖”为重点的流域总量控制机制已经基本建立,并且为改善各个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十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的目标”,首次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充分肯定了总量控制作为环境管理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5]。总量控制政策是水环境管理的自我完善,也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科学性选择,对促进江河水系内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6]。
2. 国内外水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水环境容量计算中,模型的正确建立与求解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河流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它们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表现在水文特征、地球化学背景的差别、工程设施的影响等,对一切水体和各种规划都是最优的水质模型、总量控制模式目前尚不存在。对水文气象条件、地质条件各不相同的河流,其可鉴与比较性也相对较差。因此,在对某一具体流域进行规划控制时,需结合该流域的自身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水质模型及总量控制模式。
模型能否应用,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识别参数,参数取值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模型计算的成败,对它们的理论研究与计算方法是本学科的一大难题。目前,论述模型形式的文章较多,介绍参数识别经验的研究成果较少,国内外在这方面至今还没有比较公认的和比较成熟的经验[7~8]。
在计算水环境容量时,环保科技工作者对于选择功能区段内的哪一段作为控制段的问题还存在争议。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周孝德教授等提出了在一维稳态条件下计算水环境容量的3种方法[9],即段首控制方法、段尾控制方法和功能区段尾控制方法。但这3种方法各有优劣势及适用条件。在进行计算时需结合河流实际状况确定。
选择适当的方法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总量控制目标分配方案,是实施总量控制的关键[10]。目前关于目标分配的理论研究很多,但其中论及的方法各有优缺点,需结合河流沿岸经济、工企业发展等实际情况确定。
3. 乐安河水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的研究
3.1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首先在对乐安河流域进行水污染现状分析、评价基础上,确定总量控制因子为CODCr 、氨氮及重金属Cu、Pb。由此探寻、建立适合乐安河流域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水质模型,结合乐安河水文、水质特点,确定水质模型中的参数并进行验证。再计算乐安河各功能区河段Cu、Pb、CODCr、氨氮的水环境容量。根据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实施总量控制,并提出污染治理措施。
通过对乐安河流域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评价,选择其中对乐安河水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CODCr、氨氮、Cu、Pb作为总量控制因子。
按照《江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划分乐安河流域控制断面、水质功能区划并确定相应水质目标;在定常设计条件下,结合乐安河的实际情况,针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在河流中的稀释扩散和自净机理建立水质模型。对于CODCr、NH3-N水质组份,运用美国最新推出的QUAL2K综合水质模型研究其在乐安河流域的水质模拟;对于重金属污染物Cu、Pb,选择一维重金属迁移转化水质模型研究其在乐安河流域的水质模拟。
河流的设计流量采用近十年最枯月平均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其它水文参数都是设计流量Q的函数,采用经验关系式:U=αQβ,H=γQδ计算;其它模型参数根据经验确定或采用室内模拟、水文、水质实测并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等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采用解析法、功能区段首控制对乐安河各功能控制区段计算水环境容量;根据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保留一部分环境容量进行总量控制目标分配、实施总量控制并提出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步:对区域内的自然条件、资源、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水环境质量现状、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等,广泛收集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评价。
第二步:建立区域内河流水质数学模型,进行水污染物的模拟计算,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验证。
第三步:划分区域内水环境功能区,确定各功能区水环境质量目标。
第四步:建立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根据确定的水质目标,计算河流水环境容量。
第五步:根据水环境容量计算值,实施总量控制,提出水污染防治的整治措施。乐安河流域水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技术路线具体见图1。
3.3 研究结论及意义
依据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基于可持续发展、采取保留一部分环境容量的原则实施总量控制,计算出各控制区污染物应削减量或可新增加量,并提出下列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筹建生活污水处理厂、加强城镇污染的集中控制;沿线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并实施总量控制管理;注重控制畜牧养殖业污水的污染;加强全流域水质监控与管理,整治受污染支流,对乐安河全流域采取上拦――中清――下泄的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课题研究者希望通过对乐安河主要污染物水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的研究,为乐安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水环境容量的充分利用、沿岸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水环境的综合整治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有效地改善乐安河、鄱阳湖水环境质量,使乐安河流域的经济增长与水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也为其它类似河流的水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付国伟.程声通.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2] 庄一.包为民.水质模型讲义.河海大学.2002.
[3] 周 密.王华东等.环境容量[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4] 夏 青.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5] 钱 易.刘昌明.中国江河湖海防污减灾对策[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12.
[6] 邵会祥.管云江等.嫩江齐齐哈尔江段污染物总量控制[J].水资源保护.1999,3:32~35
[7] 王 黎.漆水河水体自净与水环境容量研究[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1996,3:18~21.
[8] R.Delucia. and M.B Edward,Modle of the SaintJohn River,U.S.,Modle for Water uality Management,Edited by A.K.Biswas 1981.
《关键词》变化趋势;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新安江流域;巢湖流域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一 安徽省境内水系概况
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处东经114.9°~119.8°,北纬29.4°~34.6°之间,总面积13.94万km2,境内主要河流分属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三大水系,境内三水系的面积分别为6.69万km2,6.6万km2,0.65万km2。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由我省西北部流入,我省位于淮河中游,其流经我省的干流长度430 km。省内范围的淮河流域面积为66626km2,占全省面积近一半,占整个淮河流域面积的35%。主要支流有:淮北的沙颍河、西淝河、涡河、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北淝河、濉河、新汴河等,其中茨淮新河、怀洪新河为人工开挖的行洪河道兼具灌溉的功能;淮南的史河、淠河、东淝河、池河、新白塔河等。
长江源远流长,我省处于下游,境内干流长约400余km(段窑至驻马河口),全省境内的长江流域面积66410 km2,占全省面积近一半;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4%。主要支流有:江北的皖河、裕溪河、华阳河、滁河;江南的青弋江、水阳江、黄湓河、秋浦河、大通河、南宁河等。
钱圹江上游属新安江水系,发源于皖南黄山山区,在我省境内干流长242km,流域面积为6440km2。占全省面积的4.6%,其流域内河网密度大,源短流急,坡度陡,落差大,水量丰富。
2、评价方法
2.1监测断面的选择
23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淮河流域41条河流82个断面,长江流域33条河流63个监测断面,环巢湖11条河流28个监测断面。新安江流域4条支流8个监测断面。
2.2评价项目的选择
参与标准评价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2.3评价方法
河流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法判定水质类别,根据全年各条河流各个点和各监测断面的水质评价结果对整条河流进行综合评价。Ⅰ~Ⅲ类水质比例≥90%,水质为优;75%≤Ⅰ~Ⅲ类水质比例<90%,水质为良;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劣Ⅴ类比例<20%,水质为轻度污染;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20%劣Ⅴ类比例<40%,为中度污染;Ⅰ~Ⅲ类水质比例<60%,且劣Ⅴ类比例≥40%,为重度污染。
3、近十年安徽省境内地表水质变化趋势
3.1长江流域
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优良,每年均以Ⅱ类水为主。长江15条支流,秋浦河、青弋江、水阳江、黄湓河、青通河、尧渡河水质基本不变为优;来河水质基本不变,为重度污染;九华河、白洋河水质有变好的趋势,由良变为优;雨山河、慈湖河水质有好转趋势,由重度污染变为中度至轻度污染;采石河、襄河、清流河、滁河水质不稳定,采石河水质在良好至中度污染之间变化,襄河、清流河、滁河在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之间变化。长江支流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属于有机污染。
3.2淮河流域
淮河干流水质2008年前以Ⅳ类水为主,属于轻度污染,从2008年开始,水质以Ⅲ类为主,属于良,并年均无Ⅴ类~劣Ⅴ类断面,2009年部分断面出现Ⅱ类水,2010年淮河干流Ⅱ~Ⅲ类水占35.10%。2011年淮河干流出现Ⅰ类水,且Ⅰ~Ⅲ类水占34.2%,2012年淮河干流Ⅱ~Ⅲ类水占39.0%。
淮河支流2008年以前,除史河和滁河总干渠水质较好外,其余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涡河、奎河、惠济河、黑茨河、颍河和泉河6条入境河流最为严重,2008年前淮河支流水质每年基本无变化,整个淮河支流监测断面的总体情况属于重度污染。2008年后,淮河南岸支流水质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北岸河流颍河、泉河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是涡河、奎河、惠济河、黑茨河4条入境河流水质依然非常恶劣。整个淮河支流监测断面总体属于中度污染。淮河流域的污染以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为主要特征,属于有机污染。
3.3新安江流域
新安江干流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总体为优即Ⅱ类水;其支流率水、横江、渐江水质稳定,均为Ⅱ类水,练江水质有的年份为Ⅲ类水,有的年份为Ⅱ类水,无明显变化趋势。
3.4巢湖流域
巢湖出现富营养化,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其中东半湖属于轻度富营养化,西半湖污染较重,属于中度富营养化。2004年至2008年期间,巢湖水体有好转趋势,总氮和总磷污染指数有下降趋势,2000年至2003年,及2009~2010年期间,巢湖水体无明显变化。
环巢湖支流中柘皋河水质基本无变化,良好即Ⅲ类水,南淝河、派河、双桥河和十五里河水质基本无变化,属于重度污染,即劣Ⅴ类水,杭埠河兆河水质2008年后有好转的趋势,从Ⅳ类变为Ⅲ类,白石天河有的年份为Ⅳ类,有的年份为Ⅲ类,裕溪河、杭埠河则在Ⅱ类水至Ⅳ类水之间变化,无明显变化规律。
3.5城市湖泊及主要水库
安徽省境内董铺水库、城西水库、龙河口水库、佛子岭水库、响洪甸水库、磨子潭水库、梅山水库和太平湖8座主要水库水质状况良好且稳定,保持在Ⅱ类~Ⅲ类。
女山湖、雨山湖、天井湖和升金湖4座湖泊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桂家湖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总氮。由于近几年才开始监测,尚未发现变化趋势。
4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巢湖和淮河流域早在“九五”期间就被国务院列入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同时巢湖和淮河流域也是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压力巨大的区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两个流域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近年来各级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研究和治理,但两大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淮河流域以不足全省1/5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全省约1/2的耕地和人口以及全省主要发电、煤炭的用水任务,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退化的矛盾特别突出。作为受多闸坝调控的河流,污染减排和环境管理是当前淮河水污染防治的中心工作。为加强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国家先后成立了有关机构,负责协调解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流域各省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有效的遏制了淮河水污染的加剧。针对以化工为典型代表的淮河流域重点污染行业,开展污水治理、清洁生产、排放标准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能有效实施淮河流域点源污染减排的技术体系。从淮河流域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围绕农田最佳管理措施(BMPs)、生态农作模式两个方面开发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并选择典型区域实施工程示范,形成具有淮河流域特色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对于巢湖的治理,着重从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作为实施巢湖流域氮磷污染削减的有力抓手,研究城镇污水处理厂高效低耗的减氮降磷新工艺。适应国家饮用水新标准的需求,研究在城市饮用水中去除微污染物、有毒有害有机物以及异味化合物的有效途径。针对巢湖流域水系发达的特点,在源头上削减农村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在水系等主要输移通道上对污染物实施拦截,在湖体中对藻类进行抑制和移出,通过源头控制、过程消减与末端强化相结合,解决巢湖流域农业面源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针对引江济巢、引江济淮等战略性调水工程,分析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减缓对策措施,开展两大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的规划和优化研究,实现水资源调度与水污染治理的双赢。
《结语》
从近十年来安徽省境内的地表水质变化趋势来看,除了淮河流域以外,安徽省境内的地表水质无明显的变化。淮河流域的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工作的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淮河流域的水污染事故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通过严格的达标排放,在短期内可以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整个流域的水质好转需要一个过程,要通过加强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调整农业生产的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推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来综合治理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问题。
要根本解决安徽省淮河流域和巢湖两个重点流域的水环境问题,在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水处理基本建设投入的同时,必须依靠科技支撑,特别是通过科技攻关,一方面攻克解决上述问题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将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等进行集成应用。改善淮河流域和巢湖流域的水环境将会对两大流域可持续发展、促进安徽省生态省建设、顺利实施中部崛起和东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杭州地处江南水乡,市区河网纵横交错,水网密布。为打造 “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城市河道水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杭州市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市区河道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在此基础上,杭州市市区河道监管中心围绕“河道管理让水更洁净”的主旋律,建立“三分三统”工作机制(即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考核、分片引水、分河配水、分级运行),加强水面、河岸保洁,强化水质管理,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河道水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于河道在满足行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其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功能,河道生态治理的概念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建设生态河床和生态护岸等工程技术手段,重塑一个相对自然稳定和健康开放的河道生态系统,最终构建一个人水和谐的理想环境。
一、东穆坞溪生态治理案例分析
2009年随着珊瑚沙引水入城工程将钱塘江水引入杭州西部河道,西部“四港四河”(五常港、蒋村港、紫金港、莲花港、沿山河、冯家河、益乐河、余杭塘河)水质明显改善。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河道水环境质量,2010年对沿山河支流东穆坞溪、小紫金港、王家坞溪、石人坞溪开展河道生态治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下面对东穆坞溪生态治理情况进行案例分析:
1.溪流概况。工程实施位置位于留下镇留和路西侧,河段全长约440米,总面积约2850平米。东穆坞溪属典型山溪性河流,具有集雨面积大,汇流时间短,水流速度快,洪水暴涨暴落,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推移质和悬移质多的特点。该河上游水土流失大,水体泥沙含量较高,影响下游珊瑚沙的引水。
2.生态治理方案论证。通过对东穆坞溪河道沿线调查发现,东穆坞溪流域的留和路与留泗路均建有雨、污水管道,沿线生产生活污水大部分已经截入污水管网。目前仅东穆坞村内尚有部分临溪村民的生活污水排入溪沟,以及溪内洗涤衣物、拖把等污染源。根据水质监测情况,该河道水质除氨氮和总磷有所偏高外,其它污染物指标较好。
设计方案选择化学脱氮除磷法、人工湿地法、地表漫流处理系统法等三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鉴于溪流携沙及水质情况,本项工程内容主要为河道护沙固沙,同时兼顾考虑氮、磷的去除,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最终确定采用地表漫流处理系统的实施方案。
地表漫流处理系统是将水流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缓和、土壤渗透性差的多年生牧草土地上,污水以薄层方式沿土地缓慢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达到净化目的。本工程主要为植物种植与防冲刷石笼的安装设置,包括河床杂草的清除、场地的平整、防冲刷石笼的制作与安装、植物的种植等,通过坡面上种植植物起到减缓污水沿地表流动的速度,增加水流在坡面的滞留时间,促进悬浮物的去除,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3.项目实施经验。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总结如下经验:一是植物群体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功效,工程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大面积推广和实施;二是植物群体具有活性,不怕埋压,能自动跟踪地表高程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跟随性和扩展能力。广泛繁殖的大批植物群体,能有效的涵养水分,减少地表径流,滞流削峰,增大土壤的抗冲性,大大减少当地的水土流失;三是该项目采用的聚草系多年生漂浮型兼陆生型的水生植物,一年四季常绿,能耐零下5℃的低温,是园林水景中绿化不可多得的好材料,植株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及过剩营养物质,可在湿地或岸边作为地被植物推广。
二、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
打造“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水环境是一项长期任务,河道生态治理作为改善河道水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原则。在满足河道行洪排涝功能前提下,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河道生态治理中必须保证足够的水面率和水体容量,促进水体循环流通,进而改善整个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达到全方位的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三是系统治理原则。除了对河道本身的治理和修复,还应系统考虑流域内相关的基础设施的综合治理与改造,如流域内污水的有效处理,雨水的收集处理以及垃圾的收集处理等。四是协调统一原则。发挥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在景观中的作用,将美学融到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之中,使治理后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三、关于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体会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是打造河道管理精品亮点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实现河道面貌换新颜的重要手段,总结有以下几点体会:
1.生态整治,截污配水并重。实践证明河道治理必须是综合治理,多种手段和措施共同开展。首先通过截污控制入河污染,消除了外部污染负荷。再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减少河道硬质护砌,恢复两岸植被,形成植物群落,恢复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连通,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进行河道配水,促进河网水体流动、提高河道水环境容量。
关键词:铜川 水源 保护 对策
一、铜川概况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总面积3882平方公里。铜川境内的河流分为石川河和洛河两大水系。石川河水系主要由漆、沮两水组成,市内流域面积2240.8平方公里。石川河水系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7条,主要河流有漆水河、沮河、赵氏河、浊峪河、清峪河、赵老峪河等。洛河为铜川东北部的界河,境内流程35公里,流域面积1648.8平方公里。洛河水系中流域面积在1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78条,主要河流有白水河、清河、五里镇河、雷源河等。
漆水河流域共有三个源头。一个是源自宜君哭泉的淌泥河;一个是源自金锁关镇的柳林沟。两个源头在金锁关镇三岔路口桥下汇合,至柳湾水厂河段收集,从源头到水厂流程约40余㎞,经过一个镇(金锁)、11个村、“两坊工业区”,沿途各类企业百余个,约万余人口。第三个源头是纸坊马勺沟,源至蒲家山经5㎞到纸坊村口汇入一级保护区——柳湾水库。
沮河是我市饮用水源的主源,主要源头有五条:第一条是跨地区从旬邑穿山引流至玉门川河的干流;第二条是从三郑沟里流出在陈家山矿取水井处与玉门河汇合流入干道;第三条是杏树坪村河为源头15㎞流入刘家河汇合;第四条是崔家沟韭菜沟的水经10㎞流入瑶曲镇与贾曲河、闫曲河汇合后流入沮河;第五条是赵氏河,源自旬邑的兔娃梁28㎞流入柳林村口汇入沮河。
沮河源自马栏河经石门全程约100㎞,流域经过三个镇、三个大型企业、三个中型企业、一百多个小型其它各类企业、五十余个村庄,约十万人的生产生活地,汇入桃曲坡水库。
二、饮用水源地概况
1、饮用水源地基本情况
我市城镇饮用水源地共有3处,其中集中式城市饮用水源地2处,即漆水河柳湾水源地和沮河桃曲坡水库水源地;集中式城镇饮用水源地1处,即宜君县西河水库。
(1)柳湾水源地。位于漆水河上游,距北市区10公里,为河流型水源地,是北市区主要供水水源之一,年取水量500多万立方米,供水人口20万。该水源地经省政府2007年9月批准,一、二级保护区面积共21平方公里。
(2)桃曲坡水库水源地。位于沮河中游,距耀州区中心14公里,为水库型水源地,年取水量900多万立方米,供水人口28.4万,该水源地经省政府1999年6月批准,一、二级保护区面积共43.6平方公里。
(3)西河水库水源地。位于宜君县县城以西3.5公里处,属湖库型水源地,年取水量38万立方米,供水人口1.2万。该保护区经省政府2007年9月批准,一、二级保护区面积共15平方公里。
2、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
(1)工业生产对水源地的影响在桃曲坡水源地上游,分布有多个煤矿,虽多数矿都建有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收水管网不完善,另有时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造成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直排污染水源。
(2)交通运输对水源地的影响柳湾水源地所在的漆水河与210国道、铜黄高速公路并行,过往车辆造成道路扬尘和浸漏的油滴,经雨水冲刷进河道污染水质;桃曲坡水源地所在流域内过往车辆主要为运煤车辆,其抛撒煤粉和扬尘对水源地污染也不可忽视;西河水源地位于公路边,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3)居民生活对水源地的影响柳湾水源地和沮河上游沿210国道两边和漆水河两岸居住的村民,生活污水均属无组织排放,垃圾随意堆放,遇到降水冲入河道造成污染。
4、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情况
(1)法律法规体系建设。2001年出台了《铜川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并以市政府第36号令。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先后印发了《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柳湾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和《铜川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任务和职责。2003年成立了铜川市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站,编制5人,重点负责沮河上游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
(2)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关闭取缔了柳湾水源地上游210国道两侧违规洗、修车点28家,非法煤场7家;建设了金锁卫生院医疗废水和铜黄高速铜川北服务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施了柳湾水源地防护及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一级保护区内河道两侧防护网6246米,沿210国道砌筑挡污墙1860米、安装截污管道1105米、垃圾屋18座、污水收集管网3600多米、建成40立方和30立方道路污水应急收集池各1座,设立了水源保护区标志石碑16块、宣传牌14个。投资1400多万元建设了2公里长的庙湾挡污堤防工程。实施了西河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整治工作,关闭了保护区内所有违法排污口,拆除了违法建筑物,建设了一级保护区的物理隔离网.
(3)环境监管工作。市政府印发了《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对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一是督促沮河上游的西川煤矿等7家煤矿,共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了14台(套)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14台(套)自动在线监控设施,使水源地上游工业企业污水治理实现了全覆盖,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台账和运行记录,将处理设施运行费用纳入生产成本,防止企业偷停环保设施;二是开展了水源保护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治理农村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加大废弃物、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成了1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工程。
(4)整治、评估工作。坚持日常检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每年开展一次水源地水质评估工作。桃曲坡水库水质全监测分析项目109项,为了解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影响,我们增加了透明度、叶绿素两项监测指标,即目前共监测分析111项;柳湾水质监测指标为109项.
(5)应急工作。2006年6月市政府印发了《铜川市城市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制作了应急处置流程图,针对柳湾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进行了应急演练。投资90多万元,建立了我市水源应急物资库,贮备了柴油发电机、帐篷、橡皮筏、吸油材料、应急灯、防毒面具等,极大地提升了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近年来,共成功处置了延西高速宜君段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糠醛泄露、硝酸泄露事件等10余起,有效保护了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近年监测结果表明,市级两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在98%以上;西河水库水源地水质29项指标一年监测2次,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目前水源保护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我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点多、线长、面广,210国道、包茂高速、西延高速等,多条公路从保护区通过,治理任务重,保护难度大。尽管做了不少工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省政府批准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方案中一些措施还没有很好落实到位。如方案要求柳湾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不得有居民、农田等,不得建设与供水无关的其它任何设施等,而我市相关搬迁、取缔工作还没有实施。水源保护区受特殊地形限制,区内沿公路、河岸设置的垃圾台、厕所和居民生活污水在收集处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等。
2、受农村面源污染的影响,水源地个别指标如总磷、总氮还不能稳定达标。个别单位对保护饮用水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些单位还没有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没有对这项工作进行检查考核。乡镇没有配备专职的环保专干,没有指定负责环保工作的领导,一旦遇到问题,很难协调。
3、缺乏权威性的制约措施。总是被动的唠叨督促工作,缺乏市县(区)镇上、中、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没有形成工作上的合力,不能及时协调和解决.
4.水源保护工作职能部门的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是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二是硬件设施落后,设备不全,现有装备器材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建议及对策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实利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扎实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2、强化监督、严格执法。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和集中整治活动,加强对水库库区及上游河道的监控,做到依法从严、从快查处,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同时,对在保护饮用水源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内及上游地区石油类和危险化学品运载、装卸和储存设施的监管,督促其完善防溢流、防渗漏、防污染的措施。
4、抓好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素质。环保工作者要树立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采取多种形式,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提升业务素质和水平。
关键词 石河流域;水环境;水质变化;主要污染源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治理措施;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727-5123(2009)04-062-03
1 概述
石河是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沿海的一条独流入海河流,发源于抚宁县驻操营镇长城以北的马岭根,在山海关田庄附近注入渤海。石河全长67.5公里,流域面积625平方公里,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683mm,多年平均径流量1.68亿立方米,百年一遇洪峰流基5140m3/s,千年一遇洪峰流量8350m3/S。
石河水库位于石河中下游小陈庄北,距离山海关城六公里。石河水库于1972年4月动工兴建,1975年6月竣工投入运用,工程等级为三等,主要永久建筑物为三级,水库按百年洪水设计,千年洪水校核。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面积为56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7000万立方米,死库容2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163万立方米,是~座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发电、旅游等多项功能的中型水利枢纽。且前石河水库每年向秦皇岛市供水,占整个秦皇岛市用水量的三至四成左右,是秦皇岛市主要水源地之一。
2 石河水库主要污染物及水质变化情况
依据秦皇岛市引青工程水质监测中心2006年、2007年的监测资料进行水质评价,分析石河水库水质的变化特征。水质评价依据《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导则》,总氮、总磷不参加水质类别的评价,只作为评价水体营养状况的指标。水质类别评价标准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评价因子为PH值、高猛酸盐指数、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璧、铜、砷、汞、六价铬、氰化物、挥发酚、粪大肠菌群、氨氨等十二个。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7年全年水质类别均维持在Ⅱ类,个别时段最高达到Ⅲ类水质。主要影响因子为氨氮、总磷、高猛酸盐指数,说明氯化物、硝酸盐氮两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全年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目前能够满足作为秦皇岛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地的水质要求。
虽然总体来看,石河水库的水质满足其作为秦皇岛市的水源地功用。但我们从表1和表2中看到水库已出现的宦营养化所需的营养盐条件,特别是总氮(湖、库以氮计)标准限值为1.0mg/L,V类水体标准限值为2.0mg/L,而石河站往全年各站点总氮测定值均在2.0mg/L以上,虽然水质类别为Ⅱ类,富营养化营养状态也仅处于中营养阶段,但评价过程中发现,如果总氦参与单因子评价,则水质类别均会达到劣V类,超标倍数达0.84~1.98倍,而且总氮的营养状态指数TLI(TN)全年均维持在76-78,即重度富营养阶段,并且从表1与表2、表3与表4中2006年水质与2007年水质对比变化能够看出,2007年的富营养状态和水质指数明显高于2006年的。在日益剧烈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水库水体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加上近年来夏季相对干旱、少雨、高温的气候条件,也加了速水库的重度富营养化进程。一旦水流、气温、光照以及其它自然条件适合,极有可能出现水体异味、藻类爆发等富营养化表征,水体生态系统及城市用水功能将被进一步破坏,因此,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控制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库水体,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 石河流域主要污染源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
石河水库主要污染源除了上游煤矿、电厂和水泥厂向河道排放的工业废水和村镇生活污水及旅游开发造成的污染外,还有沿河两岸农田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随汛期雨水淋溶后汇入水库,给水库带来了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质,这是石河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4 针对石河流域目前的环境状况,应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4.1 当地政府应给水源地保护区域环境治理工作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建议给环境治理好的污染企业给予政策和税收优惠,从而减轻企业环境治理的经济负担。给予生态农村建设的村镇财政补贴,促进区域内生态绿色农业的发展建设。
4.2 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配合,确实有效地保护水库及周边环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全社会进行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实现人水和谐共处。
4.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对污染源加大监管力度。要使石河水库水质维持在地表Ⅱ类水质标准之上,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管理办法,并加大执法力度。
4.4 加强污染源治理,实行排污总量控制,特别控制氨、磷等营养盐是水库治理的关键。
4.4.1 工业污染控制。主要入库工业污染源以煤矿、电厂、水泥厂为主,最好是在排污口建立排污权帐户,实施排污权交易,确保氨、磷排放量在允许范围内。同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限制水污染物入河总量的意见,落实到各工业企业,并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坚持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行,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改进生产工艺,循环利用水资源和废料,削减上游各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实现工业废水全面达标排放。
4.4.2 生活污染控制。建议加快建设大的村镇污水处理厂,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有效去除污水中氮、磷含量,削减水体中的CODmn,降低有机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成分,保证污水全面达标排放,减少水库的纳污量。
4.5 加快保护区域内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控制水土流失,从而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在水库上游地区,首先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绿色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杜绝水库周边村民使用含磷洗涤剂产生的污水,以及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自行排放,随雨水进入水库中造成氮、磷污染:其次,正确引导农民植树造林,科学种植绿色生态经济林木,涵养水源,降低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议在入库口建立水生生态系统,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缓解氨、磷八库量,从而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实现水资源保护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4.6 开展水库全水域规模化渔业增殖放流,取缔人工投料养殖。建立水库水生态环境与渔业产生良性循环的机制,取消人工投放饲料养鱼方式,减轻氨、磷污染负荷。在水库内有规划地放养滤食性鱼类,可以有效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环境。根据科学研究和长期实践证明,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鲂鱼等都属于滤食性鱼类,分别生活在水中的上层、中层、底层,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水草为食,能够充分消耗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氨磷含量。科学增殖这些鱼类,有助于恢复水库生态平衡,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使水库水质长期保持清新状态。
4.7 进一步监测、调查、研究,建立能够比较全面、适时反映水库水量水质的监测网落。为更科学、全面地评价石河水库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并对水库水质进行实时监测,以控制和掌握水库水质的变化。在全面控制水库库区和上游污染源的基础上,建立水质污染源预警预报系统,制定科学、可行的调蓄调度方案,重新分配丰水期的环境容量,改善水库和下游河段的水质,发挥石河水库潜在的环境效应。建议开展水环境容量、污染物迁移和降解、流域污染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为石河水库的科学管理、后继的生态修复、发挥效益提供基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