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1篇

一、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带来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及其在课堂使用上的优势

数学学科的本身特点就是严谨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下,他们是形象思维为主的,难免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枯燥乏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引进恰好迎合了这一问题的解决。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渠道更多体现在课件的使用上。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教师会将教材的内容设计到课件中。

(二)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及其在课堂使用上的优势

信息技术被使用到课堂中,使课堂上教师使用所准备好的教材内容提供了便利。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进行备课,备课都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准备,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备课的时候只有采用教案的形式,也就是写在纸上的,容易丢失和破损、毁坏。现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完全可以采用做课件,保存在电脑中。在电脑没有出现程序问题的情况下,教师保存的课件是不会丢失的。而且,为了防止丢失,教师在做好课件以后只要轻轻复制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教案要是复制一份那就需要教师辛辛苦苦花很长时间才能在重新抄写一份。因此大多数教师没有防患于未然。如果不慎丢失的话,可能就要重新做一份了。可是有时候。教师都是在即将要使用时候才会发现,那么这节课就是没有教案的课了,相当于没有备课。教师只能在课堂凭借自己仅存的记忆在课堂上发挥。当然了,这里不是说有了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起作用,教师就可以只使用信息技术 进行授课,而摒弃传统的及教案模式。教师可以采用教案和信息技术同时使用的方式进行备课,两手准备,就能做到有备无患。无论哪一个缺失都不会影响课堂的进度和质量。

课件直接展示的方式节省时间。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想要呈献给学生的东西要么就是靠自己讲述,要么就是自己动手画、动手写,但是教师为了作图的美观性与标准性,会努力画好,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会花费很多时间在作图上。但是以课件的形式授课的话,教师只要轻轻地按动按钮想要呈献给学生的图示内容就会一一地展现出来,大大节省了教师浪费在作图写字上的时间,课堂进度就会加快,教师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去巩固所学的知识,或者可以利用节省的时间去讲新的内容。很显然,信息技术走进教学、走进课堂,增加了课堂的效率。

(三)信息技术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在我国古代就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说,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今,在这个网络时代,学生会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那么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中,无疑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爱屋及乌,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比较强的,在课堂上出现了以前不会有的东西,当然会使他们的兴趣瞬间倍增。那种新鲜感会使他们的疲劳和走神等现象在课堂上消失或者减弱。如果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被使用是视频的形式,那么学生们的兴趣会更高。当然,课堂上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但是,这却给我们提示,课件能够具有一定的动态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使用上的弊端

任何事情的存在都不可能只有优势而没有弊端,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也是如此。

在前面我们提到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使用中表现有直观性的特点。在课堂上,由于其直观性特点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减少了由于语言表达方面带来的困难,而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但是,信息技术就是因为这一优势也出现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缺点。在这里,我们用圆的例子来讲。在过去,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在讲圆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圆,他们会选择一些像桌面、杯盖等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去让学生理解圆。那么,这样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心中就产生了类似桌面等一系列的东西都是圆形。但是,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教师直接把圆的图形以信息技术的形式呈现了出来,很自然就让学生理解了“圆”。那么,学生在自己心中将生活中的例子区分归类的这一思维过程就被省略了。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以这种方式讲课,小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总是被省略,那么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形成思维懒惰的习惯,那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就不会得到发展。这样看来,信息技术在课堂上频繁使用并不完全对学生是有利的。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2篇

1 现状、问题及原因

1.1 教师电子备课室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安陆市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都建有电子备课室,即便是村小,也配置有几台电脑。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能进行电子备课的教师大都占学科教师的70%以上,村小也不低于60%。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少教师在电脑上进行电子备课,电子备课室没有真正发挥其功能。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分别与学科教师以及乡镇辅导员进行交谈,得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各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检查时,电子教案不被认可,只有纸质的教案才被承认。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1)检查标准的制定者的思想过于保守。过去的教学,教师习惯手持教案,面向学生照本宣科,时代在发展,教学手段也随之变化,而检查的模式和要求没有随之变化。实际上,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网上资源丰富,有文档、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从自己的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将这些资源整合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实现教学相长。

2)现行的教育检查方式过于传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在制定检查标准的时候,没有真正从教学实际出发。过于强调纸质教案,或许是防止教师在网上直接下载,自己不进行备课。事实上,即便是纸质教案,这种情况也不能避免。由于书写工作量大,往往只是简单摘抄,应付了事。如果改变检查模式,在检查(或抽查)中注意查看教学设计中是否重视了备教材、备教具、备教法、备学生,备媒体,而不单纯用是否是电子教案还是纸质教案去评价,才会真正促进教师们教育思想的转变。

提倡电子备课,对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丰富的网上资源极大地拓展了教师的视野,为教师开启了一扇明亮多彩的窗户。电子备课,不但质量高,减少了书写的时间,减轻了教师们工作强度,更重要的是让教师们在备课的过程中不断接触到新的教育理念,学到新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这些对上好一节课是极为重要的。

1.2 网络教室的现状与问题及原因

对于中心初中,大多数的学校都有专职信息技术课教师,同时兼任着学校的计算机管理员。但也有中心初中的网络教室处于瘫痪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表面原因就是缺乏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不够重视,信息技术课教师不能安于本职工作。由于信息技术教师熟悉该校的网络布局设备状况,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旦离岗,便影响到学校信息技术设施不能正常使用。例如,陈店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成为每周18节课的体育教师,李店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被镇政府抽调走了,陈店小学和李店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都被“交流”了;孛畈镇小网络教室是新配的电脑,却没有信息技术教师。孛畈初中设备管理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由不同的教师兼任,管理和使用分离,没有很好地配合和沟通。上述原因造成这些学校网络教室使用率很低。

1.3 多媒体教室使用情况及问题

在我们抽查的几个乡镇中,通过了解,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能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教师一般占学校教师数的70%~85%,而且只要条件具备,教师们是很愿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但多媒体教室的周使用课时数却并不高,一般不会超过10节。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因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岗位不能得到保证,多媒体教室的管理自然就不能跟上去。同时,由于无人管理,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哪怕是小故障,也不能很快修复;二是投影机使用一段时间后,亮度显著降低,没能即时更换灯泡,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们不愿用。

在调研中,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硬件装备的好坏是设备使用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雷公初中的网络教室的设备还是前购置的,整个配置很低,但仍然坚持使用,这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从他们建网络教室到现在一直没有更换,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责任感强,且工作岗位相对稳定,这个学校设备完好率比较高,全校64名教师,有56名教师在学校服务器中建立了自己的电子教案文件夹,多媒体教室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

烟店初中微机室有50台计算机,这些计算机是多次购置的,最早的计算机是奔三赛扬系列的,配件都很难买到,在有些学校早已淘汰,但在这个学校仍在正常使用。该校管理微机室的是一位52岁的教师,原来对计算机一无所知,而今天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常用软件,对自己的网络教室的网络情况了如指掌,能根据网络运行状况迅速诊断出故障所在,承担了全校所有计算机的维修维护工作。可以说,烟店初中只要经过努力能修好的设备,都在正常运行。该校的电教主任,是一位工作热情高、知识面宽的年轻教师,他自己承担了全校的计算机课教学任务,而且把学校的校园网办成了全省优秀校园网,正是他们的勤奋与努力让整个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调研中也感到,这个学校的校长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高度重视,有充分认识,是学校的信息技术工作能如此卓有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2 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增强信息技术应用效果

2.1 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科学化

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们经过教育实践,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较之传统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记得牢、记得快。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研究情境,更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行为。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深远,已经形成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意识,乐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显著地发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更趋科学化。

2.2 创新备课形式,教学效果高效化

大多数教师认为,用好信息技术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设计,而备课环节,是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在进行个体备课时,运用信息技术广泛地收集、整理网络资源库中的文本、声像、题库等资源,为自己的备课服务。接着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班级实际,对前期的电子备课进行个性化修改,随后将教案上传到本校资源库或网络上,方便其他教师参考学习。一节课上完后,有新的体会、灵感之后,再及时修改教案,让备课成为教学经验的总结、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真正做到备课常备常新,教学常教常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备课具有公开性,它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备课,促使课堂教学高效化,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艺术。

2.3 敏锐信息意识,信息知识普及化

信息技术的运用,离不开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们信息意识敏锐,能自觉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信息能促进课堂教学;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教学有价值的信息,把这些有效信息和本学科进行整合。信息意识是“内驱力”,信息知识就是信息素养的基础。安陆市各校年青教师大多通过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考核,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拥有简单的软件运用能力,会自制多媒体课件,能通过信息技术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能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生活。教师们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提供了保障。

2.4 提高效率,建立共享资源库

信息技术正渗透和影响着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成为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随时从网络资源库中调用自己所需的素材,撷取有利的资料,为我所用,然后利用便于操作的工作平台加以组合,把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集成在一起,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适时、适处地运用,将教学落到实处。但教师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课堂变化的同时,也深感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时,最缺的是时间精力和有用的信息资源。有的教师把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花在找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忽略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要求,重课件,轻教材、轻学生,一味地追求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而不去考虑课件使用是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把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只能辅助教学,而不能替代教学;把重心放在吃透教材上,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此外,教师将教学时收集到的教材资源、学生资源、教学设计资源、音频视频图片资源等上传至学校的共享资源库,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成果,也是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效率的一个有益的途径。

2.5 加强设备维护,完善物质保障

打造良好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是促进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高的物质保障。全市各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先后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学生网络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建成了校园网,制作了学校网站。目前,安陆市烟店初中和紫金路小学正在重点打造省首批“数字化学校”。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安陆市用于电教建设的资金已达数百万元。同时各学校每学期都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征订教学软件,目前已形成一套完善的资源库体系。但是网络病毒的侵犯、网络不稳定、下载资源速度太慢等情况依然阻碍了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学校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不断改善网络环境,为教学应用提供有力、可靠的保障。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学科;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整合现状调查的原因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

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由此可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根据本市高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具备的要素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目前学校的现状,以尽快推进本校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步伐。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育整合现状

1.学校信息环境建设

随着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基层学校在信息技术的装备上迈开了一大步。本市三所高中学校都开通校园网,建立了计算机教室,每所学校配备至少五十台学生用机,建立了三间以上的多媒体教室或电子阅览室,学校各办公室也至少拥有一台计算机,而且根据调查,我校教师中90%自备电脑。因此,硬件设施比较

完善。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育整合的认识

通过与本校以及其他高中教师交流,对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价值观念可以看出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可程度,认为信息技术能比较有效处理学科中的问题的占70%,认为效果一般的占20%,尚可的占10%,没有一位教师认为是无效的。这反映出现在教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总体上是认可和接受的。但是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主要运用于收集、整理、加工,使用教学资源,认为它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还欠佳,忽视了信息技术是一种可以改变教学方式的手段,是一种可以辅助教学的技术工具。因此,教师在实际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很谨慎,目前多数只停留在上网查找资料和使用PPT

课件进行演示教学,而没有利用或反对网上讨论、网上考试等更深层次的学科整合。

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育有效整合具备的能力

教师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以及在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设计能力是关键所在。调查反映,教师中有80%能熟练进行汉字输入、编辑,60%教师能浏览、上网下载信息,30%的教师能收发E-mail,能制作信息化教案、PPT的只占35%。这说明三分之二的教师基本能运用信息技术,但能制作信息化教案和PPT课件的较少,这是学校可开发,也应引起重视的一块工作。

三、现状的分析

1.存在的优势

(1)硬件设施基本达到要求。学生平均30人一台计算机,教师平均3人一台计算机,并配有多媒体教室、课件制作室、阅览室。

(2)教师愿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我校教师,平均每学期每人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三次以上。

(3)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整合所需要的技能。我校年轻教师较多,平均年龄30岁不到,信息技术技能掌握比较好。

(4)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已经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立体氛围。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硬件设施虽然比较完善,但是机器比较陈旧,机房开放时间比较少。

(2)教师虽然在观念上接受两者的整合,但实际应用的时候未真正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未突破,封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依然存在。

(3)学校应该在软环境方面加大投入,必须加大智能环境的建设,建立专题网站、电子教案库以及购买学习软件等,为教师开展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提供服务。

(4)学生观念有待转变。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三分之一用于打游戏,只有少数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课外学习,说明学生还未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还未真正领略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快乐,

必须尽快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之,上至教育行政部门,下至学校老师,都要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观念,使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整合趋于完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普及,极大地满足现代教学模式的要求,这一教学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因此,对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主要从教师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技术管理进行备课工作及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进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教师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技术管理进行备课工作

一些教师对于新的信息技术不太了解,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下面主要从在网络化的背景下进行备课工作及在管理动态化的背景下进行备课工作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教师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技术管理进行备课加以探讨。

1.1在网络化的背景下进行备课工作

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先对所讲的内容进行熟悉及理解,进行备课工作,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前的备课工作。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在备课工作时都是在一个专门的办公室里,把所有教师都聚集在一起,然后才开始备课工作,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传统的备课方式进行改善。教师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备课工作,就是实现网络化备课,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备课模式拖沓的现象,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每一个教师都加以监督。与此同时,这种备课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例如在进行《看电视》这篇文章的教学之前,教师们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在网络化平台上备课,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总结经验。

1.2在管理动态化的背景下进行备课工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是利用纸张进行知识点的记录工作,传统教案具有一定的模式,这就使得传统的教案内容比较封闭,新鲜元素无法融入传统教案中,导致教师的教案无法得到很好的保存,不能循环利用。因此,教师可以在管理动态化的背景下备课,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备课的内容保存在电子设备中,达到较好的保存目的,也可以随时进行修改更新。

2.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进行管理

2.1扬长补短

每一个教师都有独特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其他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通过视频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取长补短,借助网络不断升华自我。例如教师在进行《月亮的心愿》这篇文章的教学之前,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其他教师讲课的视频,总结其讲课过程中的优点及缺点,再开始备课,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2丰富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一味地听教师所讲的内容,传统的语文课堂变得十分无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信息化的技术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打造出丰富有趣的课堂。例如在进行《狼和小羊》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仅仅通过传统的阅读方式进行这篇文章的学习,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这篇文章的情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具有声音及图像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声音及图像真正融入文章中,充分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结语

电子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强的视听感染能力及交互能力,将这种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突破局限,打造内容丰富的课堂,将教学内容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丽.寻找灵动的语文课堂――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整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7):422.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5篇

一、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情况:

高二这一学年,在教学上,以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为主体,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线,围绕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在内容选择注重技术与人文、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

二、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信息技术学科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如何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

为保证上课质量,我每上一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并尽量收集更加广泛的材料。这些准备工作,使我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有条不紊。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利用因特网寻找好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让学生学有所得。

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掌握知识点,但还是存在着以下不足:1、个别学生自觉性差,不能集中精力听课;2、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不够重视;3、部分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4、大部分学生喜欢操作性强的东西,而对教师教师教授的理论性内容不太感兴趣。

《信息技术》不是主科,有许多同学不重视,在转差促优上,我也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当今是信息时代,提高全民信息素养,学好信息技术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三、努力的方向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6篇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普及也相对有了快速发展。在中职教育中主要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而信息化的普及也极大地推动了中职财会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与中职财会的有效整合不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还有利于财会教学模式的更新,增强整体教学效果,更利于培养中职财会的现代化应用人才。本文对信息技术对财会教学的辅助功能做了主要分析,并针对信息技术与中职财会教学的有效整合问题提了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职财会;教学整合

信息化的普及使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化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教学领域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效用。而信息技术更是提升了财会计算总结方面的运算速度与准确度,这一改变就意味着信息技术与财会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重大。因此,财会教学队伍应及时研究并讨论信息技术对财会教学的辅助作用,在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信息技术与中职财会教学有效整合,促进其发挥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一、信息技术辅助财会教学的主要方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够更直观的表达教学目的,完整、体系的多媒体教案更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学习,也能帮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复习。笔者认为,在教案中适当加入音乐和动画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力,并且能有效缓解气氛让学生轻松学习。播放实例教学视频,提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在娱乐中掌握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对于社会教学意义重大,计算机在财会计算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信息技术与财会教学的有效整合更是对财会教学的合理点缀。其中,简单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便更能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并学会教学中的财会技术与知识。

二、信息技术与中职财会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

(一)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中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个“入学门槛低,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中职生知识素养普遍较为薄弱,教学中难免会经常出现“教师满腔热血,学生毫不买账”的尴尬现象,而这些问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时代却能逐渐有效解决。多媒体教学直观化、简单化、形象化的明显特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生动有趣的教案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就混合了多元教学模式,例如,带领学生在社会财会工作中体验学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可以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技术经验;布置课堂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作业,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在讨论中交流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相对而言,多元化教学模式更容易让学生体会财会计算技能,理解财会知识,正确运用实践经验获得技术知识。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

(二)建立模拟教学系统

建立合理有效的模拟教学系统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资料的三维投放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三维模拟实训场景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虚拟的实训环境,实现了三维模拟实训测试,且整个模拟实训过程通过摄像头进行录制,便于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评估,从而输出合理有效的指导意见和每日任务,针对性较强。模拟教学系统中的人机操作模块,理论教学模块,理论考核模块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从而加强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达到信息技术与中职财会教学有效整合并促进中职财会发展的目的。

(三)开展网络在线教学

中职教育往往重在“实用”,相对懈怠的文化知识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课下时间,仅仅开展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信息化的普及促进了网络课堂的发展,网络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利用课下时间,还能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展眼界。与此同时,网络教学也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在多元的教学方式中学习到不同的技术知识,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有限资源学习无限知识。切实落实信息技术与财会教学的高效整合,促进中职财会教育的进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从而推动整个中职院校财会教学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不仅需要社会的不断进步,更需要教育的不断进步。使教育结合信息技术是时展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大关键。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便促进了财会教学模式的更新,增强了整体教学效果,更利于培养中职财会的现代化应用人才。信息技术与财会教学这一必要组合更需要广大师生密切合作,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中职财会中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更需要中职院校重视改革,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立网络在线教学课程,建立完整、系统的模拟教学系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更多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从而促进中职财会教学的长足发展。

作者:黄玉珍 单位:皖北经济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7篇

【摘 要】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教育和学习的方式。学生今后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已进入网络时代,所以让学生了解、掌握运用互联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十分必要。

关键词 辅导;自学;培养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的一个概念。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笔者认为,与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相关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理论概念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查阅近几年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可以发现,新课改后,原理概念性质的内容比例增加了不少。对于这种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习惯了接受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这部分内容往往是课堂上听了,课后就忘了。要使学生理解就要将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使学生的感知和思维相结合,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原理概念的学习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阅读量,那么与此对应的教师就要提供科学可靠的阅读材料并利用技术手段呈现,以方便学生随时查阅。

(2)操作技能的自主学习能力。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信息技术课堂始终,它不仅是学习的对象,也是帮助学习的工具。在操作技能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创设吸引学生参与的学习研究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思考实践、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来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全方面发展。学生愉快的操作不仅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理性知识的理解。

二、基于开放式网页教案的自学辅导模式

自学辅导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开放式网页教案的自学辅导模式需要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具有互动功能的开放式网页教案,二是可以网页和进行自由访问的学习环境。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将基于开放式网页的自学辅导模式流程总结如下图:

三、基于开放式网页教案的自学——辅导模式应用技巧

自学辅导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通过开展“人与人”、“人与机”、“人与网”的交互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与拓展的作用,为教师与学生铺设一条互动教学的途径。

(1)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开放式教学网页是师生进行交互的平台,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库。因此,在课前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制作教学网页。教师在授课前,在网上公布所授章节的教学目标及需要进行哪些知识准备,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就能大体知道学习要求、重点、难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笔者经常在课堂中引入音像动画等素材作为创设情境的手段,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确定学习内容和目标。创设情境是为了引出问题,通过创设活泼、愉快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活动,适时抛出探索性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要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知道所学课程的内容特点、了解学习进度安排,使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目标相符合。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对如何进行预习、练习、复习开始都比较生疏,分析归纳重点、提出难点、疑点更是一头雾水。教师可以采用讲解、演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对要点、难点要精讲精练,对学生提出的共同性问题进行集中性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时间利用网页教案提供的村料进行学习,针对所学知识点练习教案提供的习题。如笔者在教授《flash——制作水波纹字》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访问网页教案独立学习并尝试制作。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一些和新教学内容有关的常见问题和技巧给学生自主阅读。再通过迁移练习,巩固学生新学习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教师提供接近学生认知发展区的材料,组织学生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去探索、去发现。目的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主动构建新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市级公开课《构建数据表》教学活动中,笔者提供Flash动画“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活泼生动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活动中来。此外,教师也可在课前通过搜索下载相关的资料制成网页,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学习平台,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在网页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有效学习。

(4)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进行交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网页上设置主题,学生在讨论版块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浏览他人的言论并作出评价。讨论版块不能变成聊天室,讨论也要注意文明用词。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随时进行监控和引导,教师自身也可以参与讨论,保证讨论的方向性。除了访问网页教案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上网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看看别人是怎么分析这个问题的,扩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多角度、更全面的思考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可能导致学生学习不能进入正常的循环。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由于以前没有接触电脑或接触的很少,信息技术水平很低,这个显著的差异导致他们放弃信息技术的学习,信息素养缺失直接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的被动,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利用开放式网页教案进行自主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关键词:微格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80184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景川(1977-) 男,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基础理论与教育教学。

0 引言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作为教师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之外,还必须要有传授知识的技能和技巧。而高师学生教学技能的高低不仅体现了高师生的素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未来中学的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每一步的教学技能训练和应用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大多数高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甚至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安排在其它岗位做一些日常性工作。因此,高师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应受到高度重视。下面通过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的特点,提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措施及步骤。

1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特点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导致了教与学观念的转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吸收者,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异地接受其他教师的授课。在学习的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解答除了向教师求助,还可以向网络上的其它学习者求助[1]。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核心是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能使宏观事物微观化,微观事物宏观化。课堂的重难点应该先讲授,在学生有所体会、理解的前提下,再应用多媒体模拟。讲授是抽象的,模拟是形象的,多媒体突破难点的过程就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方法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使之形象化、生动化、人性化,学生就会印象深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的角色及地位发生了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也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依据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的角色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地发生变化[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督促者、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

(4)信息技术环境下大量信息资源的产生和资源库的创建使得教科书 (教材 )的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非印刷材料的出现(如视盘教材、录像教材、网络课程等),更重要的是不再受过去那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人们会更多地使用教学材料库、教学资源库、教学包或学习包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寻求知识的乐趣,而且能在海量信息中寻找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时也改变了将教科书和大纲作为教学目标或任务的唯一来源,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出发,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出发来施教,搭建平台,支撑学习。

(5)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资源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分享的特点。个人探究、小组协商与互助、全班呈现、交流与评价将有机结合。学习的过程将会更加突显任务分工、责任到人、互相协作、共享结果 ,“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任务驱动”、“项目责任制”等策略会在课堂上按需采用。

2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特点

微格教学,英文Microteaching,意为微型化教学。爱伦(W.A11en)博土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微格教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对微格教学是这样定义的:“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教师或已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我国学者黄晓东先生将微格教学定义为:“微型教学法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它是建立在教育理论、视听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教育技术的发展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使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与传统的微格教学相比发生一系列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1)形成了新的微格教学环境。传统微格教学实验系统包括微格教学教室、主控室、观摩室等。传统微格教学实验室有以下不足: 一是教师和学生在训练时自由性受到了限制,他们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反复的训练;二是由于受到设备的限制,参训学生很难反复回放和观看自己的训练录像,导致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不强;三是教学录像一般保存在教师或管理员手中,学生很难找到资料进行交流学习,教师之间也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导致查询和评价很难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是将微格教学教室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以数字视频采集和处理技术、数字视频点播技术、数字化大屏幕投影机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 建构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音视频、存储、传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3],为现代教学技能的训练创造了物质条件。

(2)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有了新模式。传统微格教学训练的基本模式是:事前学习和研究、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提供示范、微型课、反馈评价及修改教案等六大步骤,训练模式比较单一, 很多训练只是简单地重复,很难地体现出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等基本教学理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不再单纯使用现有模式, 而是采用各种模式和训练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灵活的、多元化的教学训练体系;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将教学评价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与教学过程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3 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训练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措施及步骤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跟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教学技能训练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活动模式也就有了新的变化。主要是以先进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整个训练过程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要强调教师的训练指导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各种便利条件。被培训者既能训练各种设备的使用, 也能在网络上查找资料、自己创建和使用学习资源库、通过网络上传电子作业等操作。讲课视频的存贮记录方式采用多种形式,比如硬盘存贮、刻录成光盘, 这样既能方便教师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或光盘进行观看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自我反馈。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流程

根据流程图,认真分析各个环节,可将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训练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措施及步骤分为以下4个阶段:

3.1 准备阶段

(1) 建立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提高训练的成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在学校校园网上专门开设“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主要栏目包括:参训必备基础知识、精选教案、视频案例库、专家点评、师生互动平台等。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主要是使训练者通过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理解操作规程及要领,掌握技能的结构和程序。在观念上懂得在某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为实践做好准备。学习的内容有:教学基本理论、微格教学操作流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评价和学习者的特点等。既可以由教师系统讲授,也可以由学生通过校园网自主学习。

3.2 实施阶段

(1)确定训练技能。训练的技能主要有导入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媒体使用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等。

(2)观摩学习。训练者在试讲前,先播放几段录像资料,这些录像资料可以是正例,如优秀教师的典范教学录像,或前一届师范生留下的优秀案例等,为师范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也可以是反例,如前一届师范生训练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等,为师范生即将进行的训练做好预防。在播放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评价,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每一项教学技能训练的要领,培养学生自己归纳、选择对应的教学实践策略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在微格参训视频案例库中自由地查找相应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3)教学设计,编写教案,或制作课件。依据教学设计和训练的要求,学生选取一段15min左右的教学内容编写试讲教案。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除了编写一般文字教案之外,还要求编写适合于多媒体教学的简易课件,以便在微格训练室使用。

(4)模拟练习。师范生按照训练程序依次进行试讲。参加试讲的人员主要有模拟训练的师范生、训练者的同学、指导教师及其评议人员。并依据训练目标提供每一单项技能训练的评价表,为评议人员打分提供依据。

(5)全程录像。在试讲过程中,中心控制室教师将其试讲过程依次录制下来,并将学生的训练情况上传到校园网,方便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6)建立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把经过编辑和整理的参训录像存储在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中,以易于查询和检索。视频案例库以流媒体方式对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通过校园网可在有网络连接的任何场所自由地下载或在线浏览。案例库中的案例可包括“精选案例”、“名师授课”、“典型范例”、“实况录像”等,每个案例应附有背景介绍、分析说明、教师解说和评价、专家点评、适用对象、参考资料等。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视频案例库,可以有力地支持微格教学技能训练[4] 。

3.3 评价反馈阶段

(1)实时评价。试讲完成之后,管理人员可及时再现该生的教学录像过程,同时进行评议,使被培训者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评议,即参训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依据自己的时间通过校园网平台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议,以获得更多的建议和经验。

(2)非实时评价。由于课时的限制,有时很难做到完全的实时评价,这时可以采用非实时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上师生交互平台,师生均可自由安排时间参加评议,参评学生在浏览他人的教学技能训练视频录像的过程中,也可以发表自己见解。这种评价极大地增加了师生交流的灵活性,参训学生得到了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和反思。

3.4 教学技能整合阶段

由于传统微格教学是专门针对某一教学技能进行的训练, 没有注意各项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单个技能平等对待,面面俱到,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对整堂课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对多技能的融合不熟练。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单项技能的过程中要适当探索已经实践过的教学技能的优化组合,这样, 才能在整堂课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自如安排,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每一单项技能训练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需要循环进行。通过检查和验收合格之后,则进入下一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完成后,就可以把各种单项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正错误,最终形成较完美的教师教学基本功。

4 结语

信息技术化境下的微格教学训练是对传统的微格教学训练的提升,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的实施步骤是训练前的准备阶段、训练过程中的实施阶段和评价反馈阶段,以及最终的综合技能形成阶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 有效地解决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不足,体现了学生主体认知建构的思想理念,同时也方便了教师对多数学生的及时指导, 扩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提高了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 也提高了微格教学实验室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陈婷.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的变化及其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7(6):9395.

[2] 宋其华.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特征与策略浅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8):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