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教学的诀窍

高效教学的诀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效教学的诀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效教学的诀窍范文第1篇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呢?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没有条件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很难从网上获取信息。语文教学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台下却一片静默;教师在台上“问”,学生在台下“答”,“一问一答”,“不问不答”,教师为了“问”而“问”,学生为了“答”而“答”。师生的“对话”,往往变成了几个“尖子生”的侃侃而谈。

如何让农村的语文教学实现师生之间平等、和谐而又有效地“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呢?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师生之间充分“对话”

首先,教师要不断学习,增加知识储备。“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大家都熟知,如今一桶水也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应该是一潭水、一湖水,甚至大江与大海。教师的文化底蕴不是单一的、学科性的,更应该是综合的、全面的。作为新时代的农村语文教师要向这个方向努力。

其次,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只有把握好教材,才能和学生“对话”。有人请教于永正老师备课有何诀窍,于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我备课没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 于老师说得多么朴实,又多么在理。教师只有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品味到语言文字的精妙,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才能在课堂对话中游刃有余,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文本的意义生成过程。同时教师还要估计到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不同,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学生表达自己见解时,教师有了足够的底蕴,才能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追问与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使对话更富有生命的色彩。

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师生之间平等“对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只有民主、平等的对话,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语言交谈,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诚倾听,对生成的问题适时点拨、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1.走进生活,与生活“对话”

农村的孩子比起城市的孩子,有了更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农村的孩子似乎更有优势。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善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语文教学只有打通学生生活的通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才是深刻的。

2.善于倾听,激活“对话”

倾听是认识与了解的第一步,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开自己心中的疙瘩,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欣赏,能给予他说话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要俯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对话,通过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走进文本,走进作家的世界。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喜欢珍珠鸟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可有位学生却说:“小鸟到处乱飞,弄得屋子里脏脏的!谁会喜欢,作者骗人。”我启发道:“作者如果不喜欢珍珠鸟,会把珍珠鸟写得活灵活现吗?”这一点拨巧妙地调整了学生的思维方向,有的学生说:“珍珠鸟飞来跳去,他非但不烦,反而津津乐道地欣赏起来,包含着作者喜爱之情。”还有的学生说:“我最讨厌小动物了,作者却把小鸟的声音写得活灵活现,我都有点喜欢了!”由于这些过程是在师生平等基础上的对文本的共同探讨,是思想共鸣的过程,因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较好地理解了文本。

3.搭建平台,鼓励“对话”

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有了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搭建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创设一个激情的阅读氛围,才能实现这样一个完美对话的过程。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地阅读时间,课文是学习的根本,对话的前提就是学生充分地阅读,即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如果失去了学生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那么对话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其次,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愿意对话。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土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对话话题的调控和引导上,还体现在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高效对话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上,以保证班级里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对话当中去。

4.评价激励,完美“对话”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是促进师生平等对话的剂。教师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对话的热情,增强学生对话的信心,让学生勇于对话、大胆对话、高效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给学生提供对话平台,为学生创造对话的机会,还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三、培养学生阅读个性,师生之间有效“对话”

阅读是一种有效地交流,是一种精神的对话。阅读活动实际上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因此,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农村的孩子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等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但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悟,是自己真实的体会,我们都应当为他们喝彩。

高效教学的诀窍范文第2篇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我国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用阅读教学的方式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如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课堂,都是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阅读 教学课堂

传统的课堂不仅没有生机,而且效率不高,因此需要建构高效愉悦型课堂。所谓高效的语文课堂通常是指把课堂教学目标高效率地完成,同时明显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课堂。愉悦也就是喜悦,它是师生美好的感受。语文课堂是充满美感的,语文课堂本就应该是愉悦的。这儿的愉悦不仅指愉悦的课堂气氛和活动形式,更重要的是指学生因获得学习知识而感到喜悦。那么,如果建构初中语文高效愉悦型课堂呢?我在下文将对此进行分析探究。

一、愉悦课堂氛围的创设

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是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公平、自由的课堂气氛下才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能被激发出来。因而,初中语文教学要实现真正高效与愉悦,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是必须的。我们经常会发现,在语文课堂上,气氛很沉闷,同学们在课堂上保持沉默,可是在体育课或其他不是课堂的场合,大部分同学都很积极主动。也许这种现象是由于其他场合为他们创设机会,这个机会能很好的营造氛围和思想互动环境。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关于《背影》的一节课,拍电影的手法在他的课堂上得到充分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父亲爬月台买桔子这一特殊背影时。教师创设合理的情景,同学们通过拍电影的形式,下面是课堂实例:

师:我们分析父亲的动作,这些动作说明父亲爬月台很艰难与不容易。通过这些动作体现父爱的伟大。今天大家可以使画面动起来,我们拍一段有关父亲的电影,同学们觉得好吗?

同学们激动地齐声回答:好!

师:许多镜头组成电影,父亲爬月台买桔子吃力和艰难通过电影镜头如何实现的呢?

同学们开始激动地讨论如果拍电影。

学生 A:慢镜头最能表现父亲走平路,过铁道,爬月台的艰辛与不易,这样可以表明父亲年老,精力不旺盛与体衰,走平路都如此费力,爬月台就更急不容易了。

学生 B:父亲的手和脚特写。因用力而颤抖的父亲粗糙的手,脚因使劲向上抬而颤抖。

学生 B:我是非常同意特和脚,但是我觉得可以重复这些动作,就是把手的动作和脚的动作重复几次,这样就更能显示父亲的脚和手,更能体现父亲的爱。

教师:是的,这样更符合我们生活实际,通过特写与重复更好地说明“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句话。

学生 C:我还想让一滴汗滴落在父亲的手上。

同学们听后,都叫好,他们的思路被激活,课堂进入。很多取得教学的高效率的语文教师,他们的诀窍就是对学生实行教学民主,让学生享受很大的自由,具有想象的空间和余地。

二、细读文本关注情感体验

语文课细读文本是必有的环节,而重视情感体验也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体验情感,学生才能与阅读内容产生交流与共鸣。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沉浸课文中,才能进入文本角色中,体验文本的意境,从而产生共鸣。

再例如《背影》一课,为“我”买橘子,父亲爬月台的动人背影,尽管是肥胖、笨重的身体,加之臃肿的棉衣和父亲的蹒跚步履,这个看上去实在不是很美观,如果整体的感知文章,读者就会知道是父爱的伟大,而不是去欣赏父亲体型的美。

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是细读文本必须要注意的,同时阅读体验应该鼓励个性化,允许学生进行多元理解与体验。个性化阅读,正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性,也正是文本的价值所在。这样的阅读体验就会让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感受到审美愉悦。教师的体验具有个性化,教学同样具有个性化,每个教师的个性各不相同;同理,学生的体验个性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差万别的。如果无视这些差别与多元的存在,给出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的想象力就被扼杀。

三、创建有真正意义的课堂“对话”

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对话,通常包括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如果真的实现对话,不仅会具有高效的学习,愉悦的学习环境更能够被创设。

师生对话,关注提升和构建师生的思想情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侧重于学生自我的静思、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我个性体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是学生们不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这种对话正与新课程提倡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相协调与配合。在关注教学过程的同时,教学结果也是必须关注的。其实,过程好也会意味着结果具有好的趋向。因此,课堂对话质量和有效性是我们的关注点,这样才能保证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在初中语文对话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不是被排除在外的,教师要做到当讲就讲,至于讲多少取决于教学的需要。“三讲”和“三不讲”教师要努力做到。所谓“三讲”,指对重点、难点与疑点的讲解。“三不讲”,则指对学生掌握的内容不需要重复讲解,通过自学掌握,教师也不需要多做讲解。对学生特别难的,讲了也听不懂的不讲。

结束语: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就要想办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努力构建高效阅读教学课堂。要想做到初中语文课堂的愉悦与高效,教师必须创设和谐、民主与平等的课堂环境,同时关注文本细读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文本的情感,进而实现真正课堂上的对话。这需要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方可达到。

参考文献:

高效教学的诀窍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26-01

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自主、多维互动的数学课堂呢?其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一、教学目标要全面,具有层次性

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向作用,所有的教学活动也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果,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从课标规定的“三维”目标出发,制订全面、有层次感、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统计》时,可制订如下目标:第一,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认识两种条形统计图,会用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根据图形中的数据做些简单的计算,从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第二,过程与方法:设计一次活动,如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让学生经历数据的采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在和他人交流、合作的基础上,体验分类统计的含义,以及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统计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展示等环节,体会数学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考虑“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增加或删减,但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设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层次性,让学生在经历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体现生活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引入教学内容,让数学内容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具体可感的形象,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鲜活。

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时,可以根据圆的特点,从生活中提取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①我们看到的哪些东西或物品是圆形的?②为什么车轮、篮球、光盘等物体都是圆形的?能做成别的形状吗?对第一个问题,学生在观察中便可发现,身边圆形的物品有镜子、足球、摩天轮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第二个问题中,车轮、篮球、光盘等物品随处可见,利用这些物体提出问题,学生会觉得比较新奇,并能积极展开想象、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边播放“车轴的安装位置”的录像边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能不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方式,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学生的学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不仅要科学合理,还要灵活多样,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悬念,出示几道商是4的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接着请学生自己编制几道商是4的计算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思考中;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才能编出商总是4的题目,诀窍是什么?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动脑编题;最后,学生发现了商是4的算式中除数与被除数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出了“商不变的性质”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商不变的性质”的规律,并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善于利用启发性和艺术性,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效教学的诀窍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意义;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之下,各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加大对英语教育的投入,尤其是那些旨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的中职院校,他们积极改革英语教学,主动寻找高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1]。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与中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理念基本吻合,是当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模式与办学理念。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实践与推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同时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使中职英语教学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有效提升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作用力与实际效果。

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从本质上说,校企模式教学模式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育模式与办学理念,尤其是针对培养专业化人才的中职学校来说,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寻找自身不足,同时帮助学生确定就业方向与就业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凸显学生竞争优势。校企合作模式以学校、企业为教学与实践的主要平台,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将岗位需求传达给学校,为学校教学目标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向学校反馈学生的实习情况、市场的变化等,帮助学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保证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与发展。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是当前中职英语教育创新与调整的首要任务。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要有效利用校企合作模式,不断丰富与拓展中职英语教学方式,科学设计中职英语教学任务与目标,凸显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现实作用与实践价值。现阶段,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推进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理念的转变,增强中职英语的实用性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与限制,中职英语教学基本上采用教师主导与“满堂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学生对词汇、语法的掌握上,而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缺乏关注,使得中职英语教学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能够让学校与教师明晰市场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促使教师主动地调整教学方式,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加强英语教学与就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推进中職院校英语教学实现从书本教学到实践教学的根本性转变,切实增强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综合英语能力

兴趣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欲望与学习主动性的根本保障,也是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根本保障。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行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使教学方式的选择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吻合。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革新实际上也是有效改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机械、僵化的重要方式,同时能够给予学生更为新鲜、新奇的学习体检,大大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灵活应用所学英语知识的根本目标。

(三)运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提升中职院校就业率

近几年,校企合作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之一。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健全促进企业参与制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导企业社会加大投入,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筹措资金资源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等等,无不体现出校企合作在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过程中的重要程度。

校企合作办学是当前较为流行的办学模式,采用企业出资或者企业、政府联合出资的方式,以企业的英语岗位需求为依据,创办专业性的中职教育院校,以保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技能人才,这是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最高目标。另外,受该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英语教师必然会更加注重英语教学的实用价值与英语教学的职业性需求,主动地投入到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工作中来,加速推进中职英语改革进程,进一步提高中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率。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式

英语单词的学习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磨炼。新教材词汇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新、长、杂、多。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不甚理想,影响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怎样继承传统的词汇教学的精华,如何把行之有效的方法教授给学生,是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掌握生词和短语除了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之外,还需要两样东西:已经掌握的单词、短语和不同的记词法。因此,将生词与熟词以各种方式捆绑记忆,是诀窍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归类的知识要比零散的知识记得牢固。因此,综合运用多种记忆法,将词汇以链式或发散式的形式联系,而非一盘散沙记忆,是诀窍之二。这样,既可以系统整理记忆已经学会的词汇,又能有效扩充词汇量。

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中职学校本身、英语教师、学生都要投入到教育改革的工作中来,有效解决中职英语教学成效有限、教学实用性不强的根本问题,为各行各业的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培养更多专业化的英语人才。现阶段,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调整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

为切实改变教师主导、“满堂灌”的教学现状,中职学校英语教师要尤为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从企业的岗位需求入手,根据企业的岗位设置设计教学环节,强调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重点设置多种教学场景,让学生在教学场景中灵活地使用英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凸显,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先进入企业了解岗位的要求,观察职场中职员的工作表现,鼓励学生尝试总结不同岗位对于英语技能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的学习计划,以此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以此为起点促使中职英语教学实现由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根本性转变。

(二)重新编写英语教材,提升中职英语教学的职业性

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更多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当前,不同行业与领域对英语的要求并不一致。中职学校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与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比如建筑专业、经贸专业、机械制造专业等,需要重新编写英语教材,使中职英语教学与学生的实际专业与今后的就业选择保持一致,以增强中职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另外,中职院校要定期聘请企业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岗位的特点、工作内容与工作需求,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为真实、全面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确定今后的职业规划,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

(三)丰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英语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英语探究能力与自学能力是中职英语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到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采用差异性教学法,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专属学习计划,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确保每位学生的英语能力有所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目标教学法,将整个教学任务规划为不同的模块,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等,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并在此过程中综合使用情感激励法、情景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等教学法,及时将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与英语教学目标规划、内容与方法的选择紧密结合,以开展更为高效的具有实用性的英语教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校企合作正是中职院校做出的有益尝试。在这教学模式下,中职英语如何适应需求,突破教学困境,推动教学改革,已成为影响到中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2]。这就要求中职院校与英语教学教师在坚持有效性、科学性、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原则上,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方式,让学生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学习缺陷與不足,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从而确保中职英语教学更为有效、科学。这是推进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与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蒋文玲.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分析[J].校园英语,2016(21):77-79.

高效教学的诀窍范文第5篇

一、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这一课时,我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教学:1805年深秋拿破仑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仑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仑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仑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回答了很多根据自然现象判断天气的例子兴趣一下就被激发。如此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中提到的的不同的云,据此要求学生判断要不要下雨,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首先是教材资源的利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资源,将晕、华、虹、霞一一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让他们仔细观察,说出特点,再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进行印证,效果自然又比单纯的朗读好了很多。

三、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思维

营造一个民主和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许多有成就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此,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一般情况下,我将课堂结构设计如下: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全班齐思考,齐讨论,共同来解决问题;最后是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感悟,能对课文内容提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科学的见解。

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引路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理解,领悟,掌握新的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意识,让学生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学法。

高效教学的诀窍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先学后交保证

课堂效率低下是阻碍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最大障碍。在许多教室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言者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听者昏昏欲睡、不胜其烦;言者唾星四散、自得其乐,听者不知所云、茫然无措;言者沉醉其中、尽情挥洒,听者暗渡陈仓、心猿意马。为此,教师必须开展有效教学,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备反思意识。毋庸置疑,课堂上发生的低效教学问题大多不是由学生引起的,而是由教师不适当的设计或引导形成的。下面,笔者将结合语文教学中的些许反思谈谈关于语文课堂该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学习的保证,对高效课堂能否有正确认识直接决定着高效课堂建设的成败,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呢?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有“大课堂”意识,也就是课堂应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块。 “大课堂”以“先学后交再教”为基本模式。

具体来说,大课堂要遵循以下教学步骤:

1、课前预习。这是“先学”环节的第一步。因为高中语文课大篇长篇较多,课堂再读很浪费时间,会导致课堂效率降低。所以老师必须布置课前阅读,但不做方向引领,只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了解基本的知识,如写作背景、作者简况、基本字词等,重在一个预习习惯的养成。

2、课堂自学。这是“先学”环节的第二步。先由教师出示导学案,然后学生根据其自主学习。这个自学可以是学生对简单基本问题的独立学习和较难问题的合作学习,也可以是先独立再合作的自主学习。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学生必须人人有事干,学习小组组长的合理分工和教师的巡视检查很重要。

3、组内交流。就是小组内学生把自学成果和疑惑进行交流,互通有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生互动”,只有生生之间实现了有效互动,课堂才会实现智慧和创造力的通流,通过学生之间感情和智慧的抛接,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斑斓的色彩。

4、成果展示。这实际上是“后交”环节和“再教” 环节的融合。这一环节要保证一半以上学生的展示机会,而且可以引领学生互相质疑,教师要善于做“导师”,而不是“讲师”。

5、答疑导升。立足于让学生自己解答解决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一个问题,然后由教师解决回答剩下的。教师导的内容有:有价值的问题、学生遇到困惑、思维推向深入、优化语言表述。

6、达标测评。首先要做到步步清。如古文教学,第一步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熟读,包括字音字义、断句、熟练程度等,不只是检查几个学优生,而是分组让每个人都要读,同学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向全班回报。接下来是翻译课文,要求每人都可以合上书、不看注解、不看资料、不互相讨论、能够独立翻译,这才是真会了。只有把课堂每一步都夯实,每一个学生都检查到,才能做到“堂堂清”。这样看似耽搁时间,其实避免了重复劳动和课后的大量作业。在此基础上再针对整节课设计少量的综合性的达标检测题。这样,下课后教师就可以自豪地说:“这节课的基本知识全班学生都掌握了!”

7、课后巩固。

主要是教学衔接巩固和拓展延伸性训练,这一内容不宜多,以练习册和纠错性作业为主即可。

二、实现课堂高效的几个保证

1、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以下三点:

(1)教师要深刻理解“课标”要求。认真分析教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下,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和课堂导入方法。

(2)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和重组,不能一成不变的复制教科书的内容。

(3)精心设计“问题”(活动题、讨论、探究、练习等)。预设的问题设计要紧扣教材,以基础知识梳理为主线,设计引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兴趣的问题。

2、合理的导学案设计。

我们常说:教师要“勤在课前,懒在课中,思在课后”,

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备好每一节课,确定每节课的前置问题,共同确定每一节课的导学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课中少讲,给学生以更多地课堂空间,及时把某些课的亮点和不足记录并反思,确保课堂教学成功和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双丰收。

3、教师的引导作用。

(1)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求能给学生提供充分思维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彼此间的讨论、合作,发挥小组的作用,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2)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习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里说,在班级里汇报实验思路、结论。

③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

把听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因为倾听是交流、合作的基础,学生在倾听中能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

④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习惯。

质疑解疑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间紧密合作互动的过程。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师生、生生间通过不断的质疑,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4、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其实,无论是领导还是老师,都清楚我们课堂低效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动”,也就是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再热闹,一部分学生置身物外,一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的冷漠表情。所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是关键所在。

(1)建立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无数问卷调查证明,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一门课占很大比例。这就要老师关爱学生、宽容学生,挖掘闪光点、赏识后进生,弃师道尊严、课外与学生交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2)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3)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这样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5、严格有效的课堂管理。

高效教学的诀窍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它是学生学好数学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掌握数学计算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主要的任务。教师不仅仅要教授知识,还要注重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小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计算任务。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才能提高计算教学的效果,让学生主动、高效地学习。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制造悬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将枯燥无味的计算教学变得有趣而生动。比如在减法教学中,笔者首先将“卡布列克常数”的知识告诉学生,而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要远远强于让学生进行几道减法计算题。其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把握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应当注重训练形式。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在注重计算的同时,还要寓教于乐,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持续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升计算能力

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加强计算教学和计算练习,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精心地为小学生设计一些练习,让小学生不仅学习了当前的知识,对已知的知识也进行了一个复习。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注重练习习题的多样性,吸引学生来进行计算题目,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重视学生的口算与计算速度的培养。口算能够提升小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与速度性,让小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高效计算。只有在掌握了算方法的基础上,强化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也才能够悟出计算的诀窍,从而全面提升计算的能力。当然,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以免造成学生的枯燥情绪。例如:训练内容要有层次:基本训练(目的是掌握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目的是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特殊训练(目的是通过强化记忆牢记常用计算数值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如: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乘积;分母是2、4、5、8、10的最简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训练的方法要多样,如:竞赛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戏式,可以提高兴趣等。训练的手段要多种:如借用多媒体;借用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自制计算卡片、计数器、扑克牌等)。比如教师可以举办“巧算比赛”“趣味解题”等活动,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难题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坚强意识。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学生只有正确审题,才能正确解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审题的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往往会看错计算数据以及预算符号,同时也会陷入到经验主义的错误中,盲目进行计算,降低计算准确率。与解应用题相同,计算题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培养学生审题习惯时,提出了“两看、两想、后计算”的口号,首先要看正是包括了几个部分,再看是否存在特殊条件,先想一般的解决方法,再想是否存在简便算法。

(二)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认真的习惯

在日常的数学计算联系以及作业中,教师要刻意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规整的习惯,数字与数字之间要留有一定间隔,竖式中的相同位数要对照整齐。只有让学生书写规范,才能保证学生计算方法、步骤以及思路的正确,避免由于漏写数字或者运算符号而造成错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看错行、抄错数字、书写不规范、不工整,将4位数漏写成3位数,把0写成9等等,虽然教师一再口头提醒,但是学生仍然存在这种错误。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将错误地方用红圈划出来,达到强调的作用,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引导学生自觉检查并验算,养成草稿工整的习惯

高效教学的诀窍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上课流程;课堂评价;小组机制;老师语言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94-1课堂教学在不断地创新,什么是一堂好的数学课堂教学,芸芸众生苦苦寻觅,似乎很难找准答案,笔者结合自身短暂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一堂好的数学课堂的一些看法。

首先课前一定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放松,注意力稍微集中,可通过课前游戏、老师讲小故事等环节,再者,课堂的流程必须很清晰,可以在课堂中设立小组竞争机制、小组评价机制、学生两两对学机制、集体讨论及老师精讲、学生测评等流程。

笔者在每次课堂教学中,首先会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详细的课题、小组评价机制的评分表格,接着会解读学习目标,以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接着会详细交代本节课的要求及小组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些都是一节好的数学课的必要前提,准备得越充分效果会更好。

课前的要求很重要,要让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及合作的作用,一堂好的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得到提高,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可以先让学生先自学课本,用笔标出疑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先由小组长带领组员群学,然后小组结对子,两两讨论疑惑点,一起探究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发挥小组内每个组员的智慧和能力,将小组学习成果展现分享,这一环节是学生能力锻炼的最好环节,不仅检验了学生自学的效果,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学习了领导合作的能力。之后老师点评小组的表现,给出评分,后让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或生产的作品,如小儿歌、小诀窍等。这样让学生学得容易,理解深刻。之后,老师及时点拨或对小组中暴露的问题加以精讲,让学生纠错,规范学习习惯及提高解题能力,后及时安排测评,检验学情,及时调整对策,总之课堂设置的环节一定要紧扣学习目标,一定得多做一些准备,利用好评价环节,这样的课堂会很轻松、活跃。

一节数学课堂是否高效,评价的标准应该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即“教与学”。教与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堂好的数学课堂,学生应是主角,老师的作用应从学生的表现来评价,如果数学课堂上学生能主动思考问题,积极进行交流、讨论,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交流来解决的,小组成员还可以通过探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或学习诀窍(小口诀、小儿歌等),如果小组能够很好地配合,把这些自己推导出来的或创造出来的作品、成果大胆、大声、大方地展示出来,那么课堂的气氛会非常的活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会得到发展,我们老师要相信学生,相信每一名学生的能力,多让学生来解决,老师只是适时地点拨,就会有其他小组的同学能发现错误的地方和原因,这样的课堂,组与组之间还可形成了激烈的对抗。老师都明白,很多知识经过对抗辩论后,留在脑海中的印象会很深刻的。老师要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首先观念必须得转变,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霸占课堂,应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我们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

一般情况下,人只有在被别人肯定的环境下,才可能发挥出较好的表现或超常发挥,甚至会创新,发现自己的价值。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加自信。如上月本人在听同组老师上的小学五年级(下)“分数的意义”课时,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老师问谁能说出或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单位“1”有三名同学同时来到黑板前,其中有一名小男孩被旁边比他高大的男生挤开了,老师只能叫他等一下,可上面同学说完以后,又有一个小女孩跑上来展示,后又有两个同学上来,唯独这个小男孩没能展示,可老师怕课堂时间不够了,又因为男孩平时学习和表现不是很好,就叫他下去了,我观察了这个小孩,他的脸上始终没有一点的笑容,到了课堂的后半段,终于一个机会他勇敢地站了出来而且很完整地描述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尤其是在描述单位“1”的时候举出了不同实例,将概念说得很透彻,说完后,老师同学们都目瞪口呆,说得太好了,顿时班级自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个小孩无疑非常的幸运,反思我们的课堂,有多少孩子被我们剥夺了说话的权利啊。相信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

解放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将老师的地位放低,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这些鲜活的思想也正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

利用学生,这里的利用学生不是贬义词,利用的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欠缺认识,利用的是学生想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也就是所谓的了解学情,即把学生做为第一资源开发利用,能够捕捉学生发射出来的各种信息,将之利用为教育资源。

发展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交流讨论来发展沟通能力,小组一起学习来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能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及时进行完成,来发展他们的团结能力和组织能力,在课堂中只有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就能打造出更好的数学课堂。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好流程的把握,各个环节的设置要紧扣学习的目标,让目标在课堂中一一完成,课堂中老师的激励性语言要更多的出现,始终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以发展学生为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