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课堂教学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加拿大课堂 教学方式 英语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我于2011年暑期前往加拿大参加了为期6周的ESL培训,ESL是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的简称,翻译成中文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尽管ESL培训的内容是英语语言,但其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能给人以很大的启示。

一、课堂开始的Warm-up

在培训期间,每次课开始的前5分钟,老师会让学生做一个小游戏或开展table-talk 或free-talk等活动,比如:BINGO、Gossip等小游戏活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科学合理地导入Warm-up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在我国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不注重前几分钟学生兴趣的调动,往往一上课就直奔主题,其实此时的学生大脑还未达到一定的兴奋程度,学习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容易对后续的课程内容产生疲劳感,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每次课开展Warm-up是必要的,它能促进学生大脑兴奋,带着高昂的情绪开始课堂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由于语言教学的特点,只要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就能畅所欲言,练习语言。对于其他课程,同样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Warm-up形式,比如每日谚语、每日新闻、每日励志故事等活动来开展课前“热身运动”。

二、分组方法多样化

加拿大培训中的每次课,教师几乎都会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但是,每次课的小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做法可以保证全班每一位学生和其他所有学生都有分到同一小组的机会,使所有学生之间都能有机会交流和沟通。一般2―5个人一组,用抽签法、排序法、扑克牌法等方法分组。

在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一般而言,小组成员在整个学期中都是固定的,这种方式当然也有其自身的优点。我们可以借鉴加拿大课堂教学中的分组形式,打破小组的固定化,为所有学生提供彼此认识、沟通和分享彼此观点的机会。此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每次课都怀着期待和向往,极大地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三、师生互动方式多样

加拿大培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师生互动形式多样,有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互动、一对多互动;有学生之间一对一互动、一对多互动;有小组之间一对一互动、一对多互动。比如,老师给出任务,小组开始讨论,老师巡视并参与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然后小组把讨论成果以文字或图形的形式反映在一条长条幅上,最后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成果;或者与其他小组一一交换讨论结果,分享彼此的观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我国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思想逐渐被“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理念所代替,在此改革中,灵活的师生互动形式成为改革的关键所在。加拿大形式多样的课堂互动形式无疑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需要加大课堂师生互动的力度,创新师生互动的形式,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

四、学生座次灵活变化

在加拿大培训的课堂上,课堂内课桌和椅子可以按需要随意调整,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老师会随时改变学生座位或组建不同的队伍形式,比如:学生按圆形坐,背对背坐或面对面坐,甚至有时是站在教室中间围成圆形或站成直线式,等等。老师深入学生中,与每一位学生展开交流,这种方式使上课变得生动有趣,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国传统的模式是整堂课中学生始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少有机会改变座次,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疲倦和乏味,其实,适当的座次变化能驱散学生的疲乏,增强教学效果。

五、师生关系和谐平等

加拿大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对同一问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很少对具体问题给出统一的标准答案。教师对学生有信心和耐心,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当成教育教学的中心,更多地定位为治理者和控制者,教师就是权威,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管理,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师生关系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没有得到保证。因此,教师要真正平等对待学生,要以鼓励和赞美学生为主,这样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

六、邀请客人来访交流

在加拿大培训课堂上,教师多次组织了邀请客人来教室做客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提前准备好感兴趣的问题,与客人沟通交流,此类活动可扩大学生知识面,并锻炼其英语听说交流能力。比如开展potluck活动邀请学校教师参加,针对first nations邀请土著文化研究者作报告等活动。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借鉴此类活动形式,针对不同的课程和教学内容,邀请行业专家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精英人士来课堂与学生展开互动,对于开拓学生视野、了解行业情况等都能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

加拿大课堂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能为我国改革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立芹.中学教育.教学研究[J].2011,(15).

课堂教学方式范文第2篇

教师的职责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内驱力,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在平时,教师该如何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践行“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的角色,促进课堂教学日臻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呢?

一、 转变“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为“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方法,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其最终落脚点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换言之,在高效课堂中,学习方法的传授重于知识的传授,正所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

布鲁姆认为:高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起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而不能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具体到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观察、测量、记录、表格化、表征性抽象等方法的教育。在教授学科知识时,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认识过程,经历“感性理性应用”的科学认识过程,建立和形成让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形成既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例如,在进行“燃烧的条件”探究活动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如下实验过程:

(一)分别进行三步实验操作:1. 在盛有开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块白磷,烧杯上放一块铜片,铜片两端分别放上白磷和红磷;2. 取下铜片,用酒精灯加热放有红磷的地方;3. 用导气管向开水中的白磷吹入空气。(二)根据实验的现象及记录的结果,抽象概括出结论: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与空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三)应用以上结论讨论灭火的原理。

通过这个例子的探究过程引导学习,学生就能体会到科学的认识过程是“感性(实验)理性(通过实验记录抽象出来的结论)应用(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教给学生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比如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测定方法、实验条件控制方法、记录方法、表征性科学抽象方法等,通过方法的教学,使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录音机”“记录员”,而真正成长为“学习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完成“授之以渔”的工作。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创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爱默生曾说:“当今世界的文盲不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和发展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仅靠死记硬背获得的知识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

二、 转变“呆板沉闷”的教学方式为“生动愉悦”的教学方式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摒弃呆板沉闷、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的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发挥科学实验的魅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营造生动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认识自然的一个窗口。初中教材中安排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选做实验,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形象、直观、鲜明、生动的实验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直观的实验能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

抓住科学“学以致用”的知识特征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适时联系实际,走进生活中的科学,营造生动愉悦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认知与应用水平。科学知识并不是空洞的理论,它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只要抓住科学“学以致用”的知识特征,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科学知识处处存在,如人们利用电磁感应制造发电机,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造电灯、电烙铁、电炉、电熨斗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生动愉悦的教学语言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营造生动愉悦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干巴巴,再生动的教学内容,学生也会学得索然无味。比如,教师可以抓住初中学生普遍爱听故事的心理,引入一些成语典故吸引住学生。举例来说,我们可以从“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导入平面镜,从“凿壁偷光”的故事说到光的直线传播,从“曹冲称象”的故事讲到阿基米德原理等。通过这些小故事,整个课堂的教学就不会枯燥乏味,而会妙趣横生,韵味无穷。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利用学科优势发挥实验魅力,学以致用联系生产生活,引用成语典故,都是为了转变呆板沉闷的教学方式为生动愉悦的教学方式。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顺利掌握知识,培养审美情操,促进素质教育大发展。

三、 转变“和盘托出”的教学方式为“假设实证”的教学方式

真正的高效课堂并不是教师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一步到位、一股脑儿地和盘托出,而是要讲究学习时效、学习过程和学生自主探究。高效课堂要求培养出能科学地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假设并能验证假设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类比―设想―再设想―抽象概括,实验―设想―再设想―再实验”的假设验证过程,要能够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启发学生作深入地思考,扮演好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对概念教学,我们应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加工过程,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剖析表达概念的语句;对法则、性质、定理和定律,我们应通过假设验证使学生真正弄清来龙去脉;对公式的推导,我们应让学生大胆推测假设,然后再动手操作,试着推导,以求得实证。总之,对于疑难的尤其是重要的概念、定律、公式的教学,我们要“放慢镜头”,切忌一步到位,和盘托出。这样,通过对重、难点的专向探究,我们可以促进和拓展对现有课本知识的学习,达到重点知识的深层理解,难点知识的有效突破。这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讲授“电压”概念时,由于知识抽象,笔者引导学生根据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的某些相似性,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大家对电压这一概念进行大胆推测假设,然后对照课本来验证推测假设的对错,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加工过程,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剖析表达概念的语句,并采用放慢镜头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电压这个重要的概念。再如,在做学生实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实验过程中曾出现通入二氧化碳到澄清石灰水中后澄清的石灰水并没有按常规变浑浊的现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显得手足无措,笔者及时引导他们自己分析实验失败可能出现的原因,然后再让他们动手验证一下想法,而不是单纯地告诉他们结果。这是本着科学认知规律引导他们对待问题的科学方法:实验―设想―再设想―再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自己总结的原因有:1. 石灰水变质;2. 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太长;3. 试管没有洗刷干净,里面可能存在酸;4. 用的盐酸浓度太大;5. 反应太剧烈,致使二氧化碳与溶液一起进入试管,所以看不到沉淀。他们设计的实验为:1. 重新配置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看是否变浑浊;2. 二氧化碳通入的时间缩短,通入二氧化碳看是否变浑浊;3. 将试管洗刷干净,通入二氧化碳看是否变浑浊;4. 将盐酸稀释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看是否变浑浊;5. 控制反应速度,通入二氧化碳看是否变浑浊。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创新意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

新课程强调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关键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最易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形成悬念,产生迫不及待地探索与研究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多样化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只有根据这一认识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具、学具,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引导他们把思考与操作结合起来,使学习形式多样化,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3.理清知识脉络,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知识的铺垫,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注重方法的迁移,不断提高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4.注重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些,在知识的应用中得到自我提高和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下功夫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更要注重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

1.关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好奇心是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创新。

2.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如果老师讲授、解释过多,学生就无所事事,这正是“有所教也有所不教”的道理。

3.引导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仅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背道而驰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创设适合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思考,操作实践,自主学习,大胆创新,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上下功夫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只是语文课的事,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智能目标。要有机地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加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因此,培养学生清晰、明确、有条理的说话能力,是小学教学应重视的一个课题。

1.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良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得好:“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师要注重平时训练,让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把教材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2.抓好课堂提问,培养说话能力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抓住时机启发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要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应针对学生的回答适时指出错误,纠正学生的口语毛病,使学生逐步形成说话声音洪亮、表达清楚、符合逻辑的习惯,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所在,说明将导致的后果,以训练学生语言的严密性,求得表述的完整准确。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在创设教学情境上下功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和学生共同做一个学生考老师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学生随意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老师立即说出它们的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都想难倒老师,但老师却算得既对又快。惊叹之余都想知道其中原因。这时我说:“老师用的是一种简算法。你们想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这种方法吗?”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投入到探究学习之中。

更新教育观点,转变教学方式的途径很多,以上所述,只是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和理性思考,只要广大数学教师积极行动起来,这个新的挑战性的课题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课堂教学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方式 学生 信息素养

目前信息技术课已经在中小学普及了,与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广泛,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如何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真正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落实到实处,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就这一问题,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对应措施,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制约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主要原因

1.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性别等差异将它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既发挥了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的长处,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合作关系的发展。

2.学生对理论课兴趣低。

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既是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地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求答案,在这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就会采用各种手段以实现这个学习目标。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这一点在知识更新较快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

3.在操作课的学习中出现学生和教师配合不协调。

可采用实例教学和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有一个模仿的过程,在模仿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既有有意识的调节作用又有无意识的调节作用的时刻。信息技术课的实例教学和情境教学过程恰好是既有有意识的作用,又有无意识的调节作用联系在一起的教学过程。范例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模仿的对象,情境教学环节利用学生无意识的调节作用,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4.学生缺乏独立的自学能力,或者自学能力不强。

可采用实际经验学习法,让学生利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创作富有一定信息的作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举一反三,利用以往的旧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接受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

对于新内容或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教师不妨先给出清晰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指导时可采用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或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或通过学生的集体探讨、交流以及教师的指导来共同解决问题等方式。

二、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课堂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化零为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而且往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这样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化零为整,将零碎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如,我在讲Windows画图和Word2000中的绘图工具时,不是单独介绍每个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是先让学生欣赏教师自己使用绘图工具制作的漂亮的图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边演示边讲解图画的制作过程(如果有学生认为自己会的话,可以让学生给大家演示画图过程,这样更容易发现问题),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自然地融于其中,然后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完成一幅作品。结果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令人惊叹,有的以大自然为主题,有的以各种运动为主题,有的以保护环境为主题,还有的以和平为主题……教师再从中选出几幅比较有新意的展示给大家欣赏,并让学生自己讲解其制作思路及过程。这样既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有关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果实,更愿意学了。

2.搜集信息,综合应用,创新提高。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本的“信息素养”包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去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例如,学完Word2000后,我布置学生进行校报设计比赛,要求学生自己上网或从局域网中别的计算机上及其它的途径搜集文字、图片等资料,再综合运用Word2000中的“艺术字”、“文本框”、“剪贴画”、“插入图片”、“绘图工具”、“图文混排”、“表格”等知识对他们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学生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不少新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有很大提高,而且有些问题如果不是在综合运用过程中是绝对发现不了的,可以说,这种过程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过程,更是一个提高、创新过程。此外学习Word2000的文本框时,我让学生为20年后的自己设计名片;学习Word2000的自选图形时,让学生制作贺卡等。

3.进行多样化的评价,及时地反思总结。

评价也是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养成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应主要考查学生信息的获取、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的能力,还有态度、品德等。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在展示、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体验总结,让学生了解掌握技能与技巧,提升思维和思想方法,内化为信息素养。

4.鼓励学生个性自主发展。

课堂教学方式范文第5篇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 翻转课堂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颠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创新,本科院校采用基于云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合理可行的,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时,需要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入手:学校要创造一系列的条件,做好软硬件的配备工作,进行翻转课堂改革的激励与推广,并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教师需要做好网络资源建设、重新设计教学进程并设计好严格的考核体系,以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由于翻转课堂是对目前的中国式课堂进行的一次全新的变革,因此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需要谨慎实施。

[

关键词] 云空间;翻转课堂;本科院校;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134?03

一、相关概念介绍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基于云空间的课堂教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云空间”(Cloud hosting)即个人空间,又叫个人主页,是借助云计算技术[1-2],根据个人有效身份信息派发个人电子身份证号,并按照电子身份证号配发基于实名的个人学习空间[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教课程资源上传至云空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和下载所需要的知识。

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课堂或者颠倒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准备的音视频、电子教材等材料,在家中或课外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师生参与释疑、解惑、探究等互动活动并完成练习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4]。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征:① 知识的载体不同。传统的课堂知识承载于黑板和书本,而翻转课堂的知识则依附于网络;② 教学的主体不同。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学生一般被动地接收知识。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师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③ 教学的组织方式不同。传统的教学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按照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组织过程来完成教学。翻转课堂则是按照教师上传资料——学生课前自习——课堂教师答疑——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完成教学过程。

二、大学本科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采用基于云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一方面是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单向式教学模式,采用自主性的双向教学模式,使教学资源真正成为“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活资源。不仅在课堂上能够提供海量的文本、图片、视频等信息,学生在课后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阅读和下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采用翻转课堂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丰富课堂学习内容,扩展知识的容量,提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翻转课堂作为时下最流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之一,首先被引进到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当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与偏向于实践的高职教育相区别,大学本科教育着重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位培养,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的能力。与高职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具有优势。同时,本科院校具有更加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因此,采用基于云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是合理可行的。

三、大学本科实施翻转课堂的思路

大学本科要实施翻转课堂,可以从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两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层面

学校需要创造一系列条件,以推动翻转课堂的实施,包括以下内容。

(1)软硬件的配备。要使用云空间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软件和硬件必不可少。软件主要指云空间教学平台,例如一些高职院校现在采用的是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平台,本科院校必须要设计一个运转良好、普遍使用、科学合理的云空间平台。硬件是指多媒体设备,需要在各个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和网络,为云空间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2)翻转课堂教学的激励与推广。基于云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上传资源、分类整合,并且要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也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知识,也需要经常性的上传、下载资源,在空间进行提问、留言,完成作业和考试内容等。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将很难顺利进行,甚至遇到阻力。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推广机制,以促进师生的教学改革积极性。

(3)师资队伍培训。必须要对广大师生进行翻转课堂的专题培训,让师生掌握空间资源的上传、美化、归类整理、课堂授课、资料下载等内容,了解翻转课堂的组织方式,达到规范化、科学化操作。

(二)教师层面

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师,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资源的准备

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需要靠教师在云空间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系,这些资源体系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动画、图表、案例等等。一方面要求建立美观清晰实用的课程导航,课程导航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要求思路清晰,任务明确,能够合理指引学生按要求学习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上传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以微视频为主。微视频可以由主讲教师亲自录制,也可以使用网络上现有的优质教学视频资源。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视频需要考虑时间长度、内容组织、视觉效果、互动策略等等,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同时最好提供文字解说或文字副本。

2. 课程运行设计

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开展大量的课前预习活动,不断延长课堂学习时间,课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进行答疑、解惑、总结等活动完成知识的内化,因此整个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套严谨的运行体系,以保证课程高质量地完成。

不同的课程可以根据其内容和特征设计不同的运行体系,一般而言,课程运行体系包括课前、课堂和课后运行体系,要做到:① 设计引导性的课前在线学习流程,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课前预习任务。② 课堂学习的画龙点睛,教师必须利用好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将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快速的梳理,解答学生课前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并设置课堂学习、讨论任务和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能够更全面、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③ 课后任务的巩固完成。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或操作任务,以巩固课前、课堂的学习内容。

3. 控制措施

翻转型课堂仅仅靠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不够的,需要设置严格的考核体系来进行控制,根据学习要求设计考核内容和考核分值,以促进学生按要求学习课堂知识,确保学习质量。一般而言,课程的考核分值可以分为平时分和期末分两大块,期末考试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设计闭卷考试或者实践操作等形式;加大平时分的比例,平时分可以包括以下项目:① 课前在线活跃度。为了保证学生课前在线学习的质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线签到,跟帖提问发言、在线讨论等项目。② 课堂活跃度。即课堂表现、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堂讨论情况、课堂操作情况等等。③ 作业和任务完成分。④ 过程测试分。为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分教学章节将进行过程测试。

四、面临的挑战

翻转课堂将教学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对目前的中国式课堂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变革,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 如何把握网络课程资源的质量

翻转课堂以学生在线自学为主,因此网络课程资源的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对教师来说,要保重教学质量,首要的前提是要建设好高质量的网络资源,才能保重学生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理顺课程内容,归纳整合课程知识,将知识进行网络重组,并设计、拍摄高质量的视频资源,这不仅需要教师极其熟悉所教的课程,也需要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各种计算机软件进行网络资源上传。

2. 如何保证在线学习的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面对面沟通,学生学习与否,教师能够现场把握。而在线学习则使学生隐藏在网络之后,由于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能力有差别,教师如何把握学情,掌握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这需要每门课程的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设计出严格的课程考核体系,在进行过程考核的基础上着重设计结果考核指标,以保证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

3. 如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方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程改革;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体验,这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式为主的高效课堂建设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但也有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没有被真正激活,存在着如何转换新旧教学方式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一、在自主学习中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自主学习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人错误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缺乏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要求不具体,检查和反馈不及时,学习效果适得其反。真正让自主学习取得实效,就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怎样有效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备好课。

1.备教材。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弄清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课堂设计,设定教学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师要思考是不是设计了切合实际的教学思路、合理的板书,并及时关注新素材,把其融合到教学内容中。

2.备学生。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怎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要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是否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

3.备方法。要把握教学目的,选择与教学目的相适应的、能够帮助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知识时采用讲授法,培养技能技巧时则要选用实验法等。但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单一化,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教学过程,以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探究式学习应选择适当内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教学模式。但盲目认为探究式学习是先进的,导致课堂上探究学习泛滥,则不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没有益处。实际上,许多知识的学习还是从直接了解结论开始的,还有许多知识往往是一些事实,难以探究,而这时运用听讲、理解和训练等传统方式更加有效。教师在采用探究式学习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学生的认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都通过实践获得。探究式学习内容不能太多,次数不能太频繁,应该选择部分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去尝试,让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适应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也可以在接受教学中穿插某些探究式教学的环节,多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质疑提问的机会、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样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避免探究式学习的表面化和教条化。在开展探究学习中,首先要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选择可以通过探究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先进行探究尝试,当出现错误,再给予指导,指出问题所在,共同商讨解决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正确结论。

三、合作学习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具有创新合作精神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角度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但把焦点放在具体形式上,认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合作学习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学生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会收到实效。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共享,这是最核心的理念。实施合作学习时要把握以下两点:

1.加强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信息沟通及资源共享的过程。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人际交往课堂氛围,要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

2.要加强科学引导。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性,这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教师要引导得科学,引导得及时。

四、传授式教学和其他教学方式的融合

传授式教学使学生可以通过前人的认识成果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系统的知识。在高效课堂模式下,传授式教学在教授比较难的教学内容时是主要方式,其本身与高效课堂并不矛盾。但传授式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注重传授式教学和其他教学方式的融合,让学生感悟和获得新的知识,培养学习能力,这样的学习才有价值。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与环境千差万别,各种教学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要能够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恰当地进行应用。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综合素质提高的,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岳欣云.教学互动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J].中国教育学刊,

2011,(12).

[2]赵妍.论如何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J].中国校外教

育,2012,(06).

课堂教学方式范文第7篇

【关键词】学习方式 自主 探究合作 课堂教学 体会 探究 合作 课堂教学 体会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霸占着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以这种方式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正确体现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2.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3.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个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几点体会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这三个关键词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双向性和研究性,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和开放性。如何才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我个人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更好地指导好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创设情境为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是下降反而更重要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才能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首先要从教育观念入手,树立新的教育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次,要转变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创造者,通过对教材的相应裁剪,依据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拓展课堂内容,使课堂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再次,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修养,自觉学习新知识,努力完成知识更新,并通过自身的求知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走上探求知识之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学习,不懂怎样自主去学,甚至懒得主动学。怎样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师要使学生从意识到实际行动进行改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在书本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且独立的见解,在对问题的认知和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发现问题意识,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空间。教师要充分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要创设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鼓励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到温暖,消除压抑,敢于展现自我,要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过程中迈出的每一步,鼓励他们的成功,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允许他们犯错误,引导他们纠正错误,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敞开心扉,大胆质疑,挖掘自身潜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方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 MATLAB;信号与系统;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108-02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信号与系统课程已经从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扩展成电子信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通讯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众多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甚至在很多非电专业中也设置了这门课程。

信号与系统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信号、系统在时域、变换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及工程概念的角度理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并建立信号表达与系统函数的概念,以及利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电类、非电类信号与线性系统的能力得到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1]。

MATLAB具有很好的教学性能和助学性能,能够为教学提供直观的、图形化的仿真环境[2],因而非常适合用于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和自学过程,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仿真实验中通过感性认识较快地接受理论知识,克服传统教学中讲解内容抽象,手画图形不准确、不直观、用时过长,教学内容难以扩展等方面的不足[3]。

2 MATLAB在信号与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2.1 信号与系统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分析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一门利用数学手段分析信号、分析系统的课程,其中涉及到数学中微积分知识、复变函数知识、离散数学知识。同时,信号与系统不仅在时域分析信号和系统,还需要在频域、复频域中分析信号和系统。除此之外,还需要理解时域分析、变换域分析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从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工程概念的角度进行理解,并将三个概念统一起来[4]。这些内容的教与学都存在很大难度。利用MATLAB仿真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

2.2 连续周期信号的频谱

周期矩形脉冲信号是信号中的典型信号,在信号与系统学习中需要学习它的时域、频域、复频域的各种表示。通过周期矩形脉冲信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频谱概念及频谱分析的相关内容。周期矩形脉冲信号在一个周期[-T0/2,T0/2]的时域表示为:

(2-1)

其中,t为时间,τ为矩形脉冲的宽度,T0为周期信号的周期。时域波形图如图1所示。

按照傅里叶对信号分析的方法,当连续周期信号是实周期信号时,可以表示为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和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级数,如式(2-2)(2-3)所示:

(2-2)

(2-3)

其中,(2-4)

(2-5)

(2-6)

系数Cn称为周期信号的频谱。Cn 与an 、bn 的关系为:

(2-7)

根据式(2-4)可以计算出周期矩形脉冲信号的频谱Cn式:

(2-8)

对于实周期信号,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和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级数本质是相同的。由于时域信号与频谱Cn一一对应,因而对的分析可以转化为对Cn的分析。对学生而言,这一点仅仅从数学定义方面去理解难度很大。然而,在课堂上利用MATLAB仿真演示,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

2.3 MATLAB对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当周期脉冲信号的A=1,T0=1,时,根据式(2-7)(2-8)可以计算出:

(2-9)

(2-10)

周期脉冲信号可以分解为各次谐波的线性组合,各次谐波的线性组合可以合成周期脉冲信号。利用MATLAB可以方便地将周期脉冲信号的频谱图(图2)、分解图(图3)、合成图(图4)显示出来。

为了便于观察各次谐波的波形,实验中图3只绘出基波至7次谐波的波形,图4采用50次谐波合成。由于采用有限项合成,因而信号中存在波动和过冲现象。通过图形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出的关系,即实周期矩形脉冲信号的频谱就是各次谐波的系数an的1/2。因而,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频谱的概念,使得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得到统一。在仿真实验的辅助教学下,通过感性认识,学生能够较快地接受理论知识,非常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解所学内容,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 结论

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对重点、难点知识使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有效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使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可以较好地弥补信号与系统课程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上的缺陷,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孟桥.信号与系统[EB/OL].[2013-7-17].http://course.

/details?uuid=8a833996-18ac928d-0118-ac929090-041e&courseID=A040009.

[2]薛定宇,陈阳泉.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