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知识管理

高效知识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效知识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效知识管理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企业的信息竞争力是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文章在阐释知识管理和信息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知识管理的思想从编码企业知识、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企业知识库和培养知识员工方面推动企业信息竞争力的若干建议。

联合国研究机构1990年首次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时至今日,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以及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空间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的技术群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以知识资源为基础,以知识为主导,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扩散、整合和繁殖的过程,累加和创新,产生最有价值的产品型知识和最重要的生产力。这一显著的特性,不仅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企业的运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思维和管理方法上的挑战。而知识管理正是企业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而做出的战略反应,企业加强对知识的管理势在必行。

一、知识管理的思想内涵

1.知识管理的概念

最早提出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概念的是“世界知识管理之父”斯威比(Karl-ErikSveiby)博士。最早知识管理的概念主要是应用于企业,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经常引用的知识管理的定义来自资深知识管理专家、经济学博士YogeshMalhotra,他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日益加剧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2.企业知识管理的思想内涵

企业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管理的狭义理解,即从企业内部来看,包含了对企业组织、信息和人三方面进行管理的内容。

(1)企业组织的管理。把知识管理引入到新的组织管理模式,扩大了知识的共享范围,使得组织成为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一个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系统。比如在企业不同管理层中设置承担宏观控制职能的知识主管(CKO),承担中层指导职能的知识管理项目经理(KMPM),以及承担微观操作职能的知识工程师(KE),他们构成了组织知识管理的驱动者和建筑师,这些便是企业重视知识管理的战略在组织结构中的体现。

(2)信息的管理。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管理的理论体系是知识管理的思想来源。它是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的基础,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离开信息管理则不能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

(3)人的管理。知识管理更关注的是对人的管理,因为在信息获取的整个流程中人才是真正居于核心地位的。知识管理认为对人的管理既可以提供广泛的知识来源,又可以建立良好的组织方式用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有效运用,这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总的来说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其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实现知识共享,其二是实现知识创新。

二、企业信息竞争力

企业的信息竞争,就是企业为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有关企业自身、竞争对手、竞争环境,以及由此引出的竞争策略的情报所必需的信息而产生的竞争。企业的信息竞争力简言之就是企业在信息竞争的活动中具备的能力,是企业的一种基本竞争能力。其特征表现为创新性、智能化、数据化和高效化。

(1)创新性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知识”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范畴,而且是一个广泛的实践范畴、社会范畴和经济范畴,知识与人类社会的环境、社会主体和客体全面同步同向地前进。“知识”创新包括了产品创新、价值和行为表现变革等,知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2)企业智能化水平是衡量一个企业信息竞争能力的标准之一,是属于知识管理水平层面的标准,主要用来分析、评测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共享信息和分享思想。具备信息竞争能力的企业能够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智能化水平。

(3)数据化和高效化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就是对信息的处理。由各个管理层相互联系,形成等级链,矩阵链;链条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起着对信息的收集、筛选、加工和处理过程中的若干个功能。一个具备信息竞争能力的企业能缩短等级链的长度和矩阵链的规模,简化人为的协调,即可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从信息竞争力的三个特征来看,企业信息竞争的内涵已经大大拓展,它不仅仅停留在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只与技术相关;更是一个知识层面的竞争,是基于知识管理的一种竞争。

三、用知识管理的思想推动企业信息竞争力的建议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引起了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变化,知识管理理论更是为信息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和发展战略,已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管理界的共识,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企业知识管理状况的改善,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主要途径是:

1.有效编码企业知识

所谓知识编码化就是对知识进行输入、分类、标准化等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使其便于共享和交流,并能够通过信息手段进行传递。可见,知识编码化是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提升信息竞争力的的基础性工作。

(1)显性知识的编码。对显性知识(包括专利、商标、商务计划、市场研究以及客户名单等)可以采用编码化的策略。可以从书面资料的电子化工作入手,将企业内外部的相关资料通过文字输入或扫描方式形成电子文件,建立一定的目录系统进行电子管理,这样就可以在组织内重复使用,这将为今后企业建设数据库、内部网络打下良好基础。采用这种策略,要着重激励员工,将知识记录下来。在欧美公司,强调搜集、分配、重复利用和测量已有的被编码的知识,实践者们运用信息技术捕捉和分配这些显性知识。

(2)隐性知识的编码。隐性知识体现于企业价值文化之中,存在于员工的头脑里面,不易把握,但由于它在企业知识中的比重较大,价值含量也高,企业还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企业知识管理人员组织各方面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相关人员,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市场竞争、长远发展和形成、保持竞争力的需要,采取知识地图、专家系统和知识工程等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地识别和挖掘。然后对所识别和挖掘出的隐性知识从重要性、获取难易程度、可共享性、独有性等方面进行科学分类和系统测度;并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使零散、无序化的员工隐性知识有序化、组织化,最终实现编码化,逐渐培育和形成企业的核心知识。

2.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传播和共享开创了一条简单快捷的通道,传统的以静态的数据或信息为特征的一次、二次文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企业要想提高信息竞争能力,必须构建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充分考虑企业条件与用户的信息需求,并进行系统地综合和分析,必需支持网络信息技术。这样的系统应包括: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信息存储子系统和信息查询子系统。

(1)信息采集子系统就是企业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式对企业所需得信息资源进行搜集,并且将搜索到的信息资源交送到信息处理子系统中进行整理、标引建立相应的索引数据库,最后存入到信息存储子系统中。一般包括对信息的选择、下载、过滤、整理和评价这些基本模块。

(2)信息处理子系统主要利用强有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组织所采集标引的信息资源,形成索引数据库。这里可以说是企业掌握最新内外部环境的基础数据,也是用户了解企业最新动态的基础。

(3)信息存储子系统就是组织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信源组织的调整和重组。

(4)信息查询子系统是帮助企业员工、管理人员和用户查询信息资源。

3.建立企业知识库,实现知识共享

加快内部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实现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条件和方法。尽管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客户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和员工数据库等,但是拥有企业自身知识库的却不多见。

知识可以理解为组织起来的信息,知识库就是将信息网织成各种关系的模式。当数据串连起来形成信息,再依次经过组合和重组并变成有意义的知识簇时,知识库的构建便开始了。

企业可以借鉴微软知识库建立的模式。首先知识库的内容要广泛,要尽可能包含企业有关的信息和知识,可把敏捷供应链的成员各自现有的知识识别、分类,进行加工和提炼,形成系统的、不断发展的知识资产。该系统应确定供应链中常用的和专业方面的知识,并且介绍掌握这些知识的成员,以及专家的情况,用数据库和网页作为载体,该知识网络应该为成员间的交流提供诸如电子件、声音邮件、在线论坛、音频会议与视频会议等基本的交流工具,并且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交流结果及时存入知识库中。

其次,企业知识库除了支持静态查询,还应支持动态的问题解决,可以提供一个搜索引擎,企业内部可以使用关键字、全文等多种技术搜索信息。这样的知识库更像一个传真支持热线,给人很不一样的感觉。

总之,企业知识库的建立,不仅可以积累、保持信息,让信息和知识有序化,还有利于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流动,使知识库真正成为信息的源泉,实现组织内部的协作与沟通和对客户知识的有效管理。

4.培养知识员工

企业信息竞争能力不仅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资源,也是一个动态的能力实现“过程”。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竞争力的形成应该是一个知识生产以及利用的过程,它不仅仅与技术相关,还需要与“知识员工、过程”有机集成,需要充分与知识员工相联系。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成为核心资源,员工是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员工与信息相互作用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动态联系。知识员工的管理也正是知识管理中对人的管理的体现。

按照德鲁克的观点,知识员工是指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通过一定的技能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的人。知识是由人脑中的信息进行编码而生成。在知识转化为能力之前,必须先将其中包含的符号或数字翻译成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形式,这就是对知识的解码。知识员工就是从事这一复杂的创造性思维工作的人。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都将依赖知识的载体——知识员工来实现。在知识转换为竞争力的过程中,知识资源通过知识员工这一转换平台转换为竞争力。

四、小结

信息竞争能力是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而从知识管理的层面来提升企业的信息竞争能力更能对外及时准确地把握行情和技术发展动向,对内能灵活地对策协调自身力量,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就会更加主动,利于不败之地。因此,正确认识信息竞争和知识管理的关系,用知识管理思想提升企业信息竞争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将关系到企业能否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谢爱辉:试论我国企业信息竞争力[J].经济师,2005(2)

[2]袁单强:基于企业信息化的知识管理[J].价值工程,2006(9)

[3]曹如中等.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07(11)

[4]杨世清: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3)

高效知识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动力维修;客服管理;知识管理

著名业务流程重组创始人迈克尔・哈默说:“所谓新经济就是客户经济。”在市场竞争中,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争取更多的客户,客户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其价值不能直接用货币来具体衡量,客户关怀的目的是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提供客户满意的客户服务是企业提高客户忠诚度的一项重要策略。客户服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产品,其服务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知识服务过程,在动力维修客服管理过程中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能有效的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服务质量。

1 客服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客服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是组织在客户服务整个体系中为了建立、维护并发展客户关系而开展各项服务工作,进而了解与创造客户需求,实现客户满意,从而达到客户价值、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三者的高度统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企业开始通过建立客户数据库、进行基础管理等方式构建了客户关系管理的雏形。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经济呼唤新一代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应运而生。在知识管理模式下,组织机构中的信息通过采集、分享、记录、整理、更新等一系列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知识回流,实现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企业智慧的循环,进而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适应市场的变迁。

因此,探索一套与企业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模式,通过知识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每个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梦想。客户服务是服务行业的重要环节,作为航天维修服务企业,内部高端技术人才在维修服务中所积累的丰富的航天领域技能和工作经验尤其宝贵,将这些技能和经验转化为知识,进而为客户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让客户满意,是这个行业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同时,日益激烈的竞争为维修服务提出更高的质量、成本、周期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客户服务犹如一架桥梁,将企业与用户紧密相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的重要体现,基于此,在航天动力维修企业客服管理中施行知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 客服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的意义

客户服务知识管理是实现客服中心高效运营的新钥匙。高效的客服管理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及满意度,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口碑,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为企业扩大业务量和盈利能力提供有力支撑。客户服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产品,其服务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知识服务过程,可以说,知识蕴含在客户服务的每个方面,例如客户故障申报,需要对客户的故障进行描述、分类、判断,每一个工作环节,知识越丰富,意味着可以提供越好的服务质量。在动力维修客服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①提供快捷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把知识管理的理念应用到客户服务管理中,使存在于企业不同地方的客服知识得到充分共享,从而能够实现提高业务水平和效率的目标。基于统一的客户服务知识库,客户服务人员能够通过在知识库中进行查询,分析已有案例,借鉴可参考信息,准确而快速地为客户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

②实现知识共享,减少知识流失。通过建立客户服务知识库,统一记录和管理客户知识和企业服务知识,将原本分散在各空间内的知识资产进行充分集中,灵活调配,避免因为拥有知识的人才由于退休、离职、换岗等原因,导致知识信息的不必要流失。通过在客服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的策略,使流失的知识形成回流,使个人知识在企业中有效维持,实现个人和企业知识的有效再利用,避

免企业中业务流程重复,进而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③有效移植隐性知识,形成知识资本。实施知识管理策略能够促进企业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将隐藏在个人技能和经验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知识流动起来,避免了企业内部知识封闭,使隐性知识完成从从局部到系统、个人到组织、从无形到有形的一系列转变,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 客服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的内容及策略

高效知识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集团公司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在抵御市场风险、提升自身竞争力时普遍选择了多元化或延伸产业链的经营战略,直接促使企业的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但集团公司在高效配置企业内部资源,提升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同时也容易陷入大而不强、组织官僚化、集团内部单位间相互封闭的困境。通过建设并运营高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实现集团企业知识资产的有效管理,无疑是集团公司突破上述困境,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管理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经济形态突变、企业内需不断驱动下孕育出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策略,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知识管理的重点是以人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传播与知识资源共享,并通过知识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人们对知识价值的重新界定,管理者对企业价值的认识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企业的价值在于每一个员工所拥有的知识及企业的知识容量、知识结构和知识创新能力等所形成的有机知识体。对于管理者来说,通过知识管理能够提高员工和部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经营及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及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优化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整体凝聚力;降低由于人员流动和知识老化弱化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及决策风险、实施风险、和人员流失风险。当前世界500强的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开始把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IBM、微软、施乐、3M、Infosys等公司都在知识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当前我国集团公司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当前,集团公司管理者普遍将知识管理简化为“知识信息库+培训”的僵化模式,认为借助软件开发商建立一个知识信息库,再找一堆课程给大家进行培训,就是进行了知识管理。尽管在知识管理中信息技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知识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但过分强调技术,忽略知识管理中文化以及人的因素,直接导致了知识管理的教条和不切实际。

2、知识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脱节。集团公司在建立知识信息库时,忽略了对影响企业成功的关键知识要素的分析,盲目追求知识信息的广度,这种做法一方面使信息过载导致知识用户不容易找到所需要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多年积累下来的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知识不能发挥作用。

3、知识信息的评估及更新机制不健全。当前有些集团公司虽然也建立了知识库,但知识库建成后却从未对现有的知识信息进行过评估,也没有明确的知识更新体系,在使用知识时发现,尽管知识信息库很庞大,但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发没有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信息库里的内容要么与企业的业务关系不大,要么太陈旧。

4、缺少对各个层面知识进行整合的途径。知识库虽然建好了,也定期对知识库内信息进行更新,但集团公司在具体使用知识库的过程中却缺乏系统化的方法来对知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有些公司的雇员虽然拥有较高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整合管理技术,员工团队的智慧并不能够得到很好地发挥,长期下去,随着集团公司核心员工的退休或流失,集团公司内部就出现了专业知识缺失的现象。

三、集团公司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原则

1、建立知识管理的系统思维模式。集团公司在进行知识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不能仅仅将知识管理看作是企业管理的工具或技术,而是要以全局、系统的观点,把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在知识管理中既要重视信息技术的支持,又不能忽略知识管理中的文化因素、组织因素及人的因素。

2、围绕企业成功的关键知识要素拓展知识的广度。对于任何一个集团公司来说,其生存与发展都具备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可能是生产技术上的,也可能是经营或管理能力的优势。从知识管理的视角看,这些优势就是企业的重要知识,需要通过知识管理将其进行储存、传播并在使用它们的同时不断更新,从而保持其长久的活力,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在建立知识信息库时,不能忽略对影响企业成功的关键知识要素的分析,要以企业成功的关键知识要素为核心拓展知识的广度,使多年积累下来的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知识发挥作用。

3、建立知识共享、转化的途径。知识管理的内容非常宽泛,从所属对象的角度来看,有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管理;从性质上来看,有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管理;而从其范围看,则存在着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对有用的外部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企业的知识资源。集团公司在构建知识管理系统时,必须要建立知识共享、转化的途径,对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提升团队的智商,避免因核心员工退休或流失而导致的专业知识缺失。

4、面向全员参与的知识库建设。让员工参与知识库建设,一方面可以使员工在参与知识管理的活动中,提升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提高认知度,形成知识共享及知识使用的习惯;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地把知识的需求传导给知识管理部门,使知识管理部门能够高效而有目标地组织知识的挖掘与重组。

四、集团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1、制订适合集团公司发展特点的知识管理战略。由于集团公司与下属各子公司在职能发展领域方面的差异,其所能贡献的知识资产比重也有所不同。管理者在构建集团公司知识管理系统时必须明确各层级对知识资产的贡献比重,并以此为据制订相应的知识管理战略,明确应优先保留知识的业务单元、部门和职位;确定有流失风险的关键知识;选择相应的知识保留技术;制订具体的知识管理策略和计划;进行知识管理体系所需的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流程梳理、知识库建设等工作。

2、完善知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知识管理制度是知识管理体系的保证和重要支撑。集团公司知识管理制度具体应包括知识管理权责划分制度、知识管理业务流程制度、知识管理考核管理制度、知识共享及激励制度等。其中知识管理权责划分制度主要说明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业务部门、有关岗位的职责和权力;知识管理业务流程制度需要说明业务部门与知识管理部门配合工作的关系,并以工作流程图的形式予以明示;知识管理考核制度则是以驱动有关部门和人员投入到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和使用中来为目的;知识共享和激励制度主要是调动员工共享知识的积极性。

3、选择恰当的知识管理技术。对于知识管理来讲,技术虽然只是知识管理实施过程的一环,但却是使知识管理得以具体实现的主要工具。建立集团公司知识管理体系,必须借助传统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双重手段,进行知识的抽取和凝练。传统的知识管理手段有主题专家面谈、事后总结、专家定位、同行协助、培训等,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当前管理者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数据挖掘系统、知识库系统、知识地图、网络交流系统等来实现对企业知识的有效管理。

4、设计企业知识管理流程。从理论上来讲,知识管理流程可划分为知识输入、知识处理、知识输出和知识反馈改进四个阶段。其中知识输入阶段主要是输入职能部门资料、产品相关资料、主题管理专家收集的有关资料,以及对原有知识资源的应用反馈信息等等;知识处理阶段主要对输入知识的资源进行存储、抽取、提炼、分级和分类;知识输出阶段是把抽取提炼的知识根据分级分类情况进行,给予相应人员恰当的访问权限;知识反馈与改进阶段主要是员工在访问应用知识过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改进,之后重新进入知识输入阶段。

5、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知识管理任务之一是创建企业所有员工自觉地分享、共享知识的企业文化,如果没有知识共享文化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采取强制措施必然导致知识管理建设及后期推动过程困难重重。对于集团公司来说,能够推动公司知识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企业文化应具有如下特征,如尊重个人、鼓励创新、鼓励团队精神、相互信任、员工热于分享新知、持续学习与发展等。

(作者:湘潭大学,研究方向:金融管理)

参考文献:

[1]苏咏.知识无价:构建现代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IBM 全球企业咨询网站:http:///cn/services/bcs/iibv/pdf/knowledge.pdf.

高效知识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师知识 知识管理 意义

现代社会,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由以前的信息匮乏变成了现在的信息过剩,教师如今面临的难题不再是如何获取信息,而是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部分,进行二次加工,创造性的使用,实现知识的价值。教师知识管理就是对教师识别、获取、整埋、共享、应用,创新知识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埋,教师能否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教师知识管理概念

教师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应用,是知识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它既有知识管理的共性,又具备独有的特征。教师知识管理主要是对教师隐性和显性知识的管理,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

教师知识管理既是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也是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整体,通过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对教师组织进行管理,提升组织的知识绩效,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知识管理需要学校建立相关的激励制度和保障措施,为教师知识管理提供一个软环境保障,这是教师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教师知识管理的涵义可以描述为:教师知识管理是在学校制度的保障下,利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师和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教学专业知识、教学技术、教学观念进行管理,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达到教师知识绩效的最大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二、教师知识及其分类

教学是一项特殊的活动,教师不但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将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在整个的互动过程中,教师知识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就决定了教师知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教师知识是指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所具备的原则、方法、概念等理论性的知识和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性知识。

众多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将教师知识进行了分类:如舒尔曼在对教师长期的研究基础上,从教师的知识结构上将教师知识分为7个不同的类型:1.学科内容知识,教帅所教授的学科内容专门知识;2.课程知识,课程、教材演变和发展的知识;3.一般性教学知识,通用的教学策略原则方面的知识;4.学科教学法知识,专门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知识,如教师针对某门学科的特点所设计的教学方法;5.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性格特点,掌握学生小同阶段身心发展的知识;6.教育环境的知识,指学生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环境对教学的影响的知识;7.教育目的,价值的知识,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方面的知识。

世界经合组织基于知识管理视角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将知识分成了经典的4W模式,Know what(可以直接观察或者以数据的形式呈现的知识),Know-why(自然规律和原理方面的知识),Know-how(技术性的知识和能力),Know-who(了解谁有何种知识,属于人际方面的知识),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角度来看,Know-what和Know-why是属于显性知识,Know-how,Know-who属于隐性知识。

从教师知识管理的视角来分析,可以分为教师显性知识和教师隐性知识。教师显性知识:是教师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育教学知识,这些知识教师能够清晰的表达和交流,通常这些知识以教案、教材、杂志、教学参考资料的形式来承载;教师隐性知识:是教师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教育信念、教学反思精神、教学机智,这些知识是内隐的,难于用语言来表达清楚的。

对教师的知识管理,显性知识是基本,隐性知识是核心,利用有效的手段促进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转化。

三、对教师知识管理意义的思考

(一)做好教师知识管理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知识管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师掌握知识的能力和知识的质量。通过教师知识管理,教师个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系统化的得到整理,有利于教师专业知的获取、整理、转化、创新与应用,从而提高教师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知识管理可以帮助教师建立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将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有效的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教师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得到了高效的积累和转化,实现了知识的分享,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做好教师知识管理可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教师知识管理可以让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将自己个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经验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和共享,带动所有的教师发展,有利于建立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良好的组织文化,和高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必将得到提升。一个良好的教学软环境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三)做好教师知识管理有利于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知识的分享和创新

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是知识的分享和创新,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活动,需要众多的教师来共同参与,这样有利于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在一种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氛围中进行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的交流和创新。教师个人的隐性知识被显性化,迁移到共同体中其他教师身上。组织中所有的教师都可以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师学习氛围。

四、结语

目前,对教师知识管理的研究已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对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教师知识管理对促进教育改革、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现实价值,我们应该重视教师知识管理,充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省权.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

高效知识管理范文第5篇

明晰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是对标准化理论方法运用的基础,其中主要涉及“知识”和“知识管理”两个内容。

1.1知识的定义及其分类知识是指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一般而言,它由六个要素构成,这六个要素分别为:经验、有根据的事实、复杂性、判断、经验法则与直觉、价值观与信念。常见的知识分类方法是根据知识获取及利用特性的不同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定义、可存取的,可以文字、科学程序或数字表达的知识,对于外显式知识,只要取得纪录知识的媒介,便可藉由此学习并获取,如教科书上所显示的知识便属于外显式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内含于个人心中的非具体或者无完整条理的主观经验、技巧、思考认知模式、信仰等,对于内隐式知识,它无法直接传递,必须经由观察、沟通、模仿等方式间接学习。

1.2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是指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而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其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将知识视同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运作,从而有效提高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均属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管理范畴。

2知识存储标准化

对于企业内部而言,知识存储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基础,也是员工获取并利用知识的前提。利用标准化的管理理念,企业在知识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内部标准化的企业知识库,来提高知识存储及获取的工作效率。

2.1存储模式选择为了更好地进行企业内部知识存储,首先明确知识的存储模式,企业以常见的编码化模式和人格化模式这两种模式开展选择。编码化模式是指借助于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对知识进行编码,储存在数据库中,组织任何员工可以容易地访问与利用这些知识。知识编码模式可以理解为“从人到文档”的模式,即从知识创造者提取知识后,知识就独立于原有创造者,可以反复用于各种目的。人格化模式是将知识紧密地依附于知识创造者,主要通过与知识创造者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实现其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利用。人格化模式可以理解为“隐性化”模式,即知识往往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必须通过交流、发掘和传播才能对这些知识进行利用,在这种模式中,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提供交流工具或平台。根据上述两类管理模式的特点,企业在对内部各部门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知识存储模式如下:对于前方市场部门而言,如销售部门,其所具有的知识多为隐性知识,建议以人格化的知识存储模式为主,对于后方生产及管理部门,如采购部门,其所具有的知识多为显性知识,建议以编码化的知识存储模式为主。

2.2企业知识库构建根据标准化的管理理念,企业知识管理的高效实施可以借助IT技术的支持,以实现知识存储及后续获取、、检索、使用的高效便捷。以使用Microsoft系列软件构件的企业知识库为例,其系统架构可分为三层,分别为:操作系统层、基础服务层、应用层,示意图如图1如下:各层的技术特点、模块构成及主要功能如下:操作系统层:使用域认证集成认证方式,方便“域”用户使用知识库系统;采用MicrosoftSharePoint作为存储的技术,方便使用微软的搜索和全文检索功能。基础服务层:知识存储拥有版本历史和回收站功能,使用Office控件进行知识安全控制,使用图形化的知识审批流程设计工具等;应用层:使用知识目录、知识维度和知识标签等多种知识分类方式进行知识存储和浏览;使用全文检索和属性检索,方便用户检索和使用知识;支持对知识进行评论和评分,支持知识订阅和更新通知;可对文件夹和文件进行权限设置,限制打印和下载,对受限知识支持知识查看申请功能,并可支持知识有效期。

3知识使用标准化应用

在企业建立其内部知识库后,其各项知识使用活动将主要依托企业知识库开展。为实现知识使用的标准化,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流程,以实现知识使用的有章可循。结合知识管理实践经验,企业内部的知识使用管理流程重点应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3.1知识的对于知识的途径,企业内部各单位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对经过审核的知识在企业知识库的相关内容板块内,以确保知识被有效传播和使用。对于知识的范围:企业内部各单位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由企业知识库的管理员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限而实现有效控制。

3.2知识的使用对于知识的使用权限,可由知识的贡献者或者知识库的管理员进行权限设置,以确保知识仅被其目标用户查看。如无查看权限,用户可进行申请。对于知识的检索,可由知识库管理员设置统一的检索标准,例如检索关键词,检索范围,检索格式等,以便提升检索效率和准确度。

3.3知识的更新/删除企业必须制定知识更新/删除的原则要求,如负责更新/删除的责任人,更新/删除的频度,更新/删除的时效性等,上述原则性要求要尽可能量化,以便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4知识管理工作提升标准化

在企业导入知识管理体系后,为适应内部不断变化的使用需求,并确保知识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企业应持续提升其内部知识管理水平。为持续提升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水平,在借鉴标准化的理念方法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通过建立“知识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以该模型为标准,可以为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持续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4.1知识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由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成熟度评价等级组成。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内外知识管理相关的研究成果,在保证评价全面、有效的前提下,结合企业的实施经验,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建议由6个维度的16个指标组成,各指标可根据实际需要赋予相应的权重,具体如下:成熟度评价等级上述各指标的得分由低到高采用10分制,同时依据上表所确定的各层指标的权重,通过公式计算可以得到目前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等级,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4.2成熟度提升路径根据成熟度评价等级的不同,在知识管理成熟度提升的过程中,不同的成熟度等级所关注的内容不同,成熟度提升过程及其对应的知识管理关键领域及知识管理关键活动如下:从上表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成熟度的提升要在关注每个阶段关键领域和关键活动的基础上,按照“分阶段、逐级”的原则进行。

5结束语

高效知识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高校图书馆

用知识管理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初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但它作为一种管理理论被提出则是二十世纪80年代后的事情。二十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受到企业的关注,如美国微软公司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典型公司。然而由于知识管理的实施是个权变的思考。没有绝对的标准和最好的模板。以致许多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推行大都成效不佳,有的甚至变成了为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的领导没有对知识管理形成明晰的战略意图,下属也未能理解知识管理的本质,从而导致将知识共享活动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和重点。然而这种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战略本身并不能成为独立的知识管理战略,它只有在为知识创造或知识运用的知识管理战略服务时才具有价值,所以我们对知识管理仍然必须有一个全面正确清醒的认识。真正理解其精髓,真正理解其要旨,真正懂得在图书馆管理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实施。笔者认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该在遵循相应原则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

1知识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知识在企业创新中作用的日益显现,知识管理便被提上日程。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利用知识来找出如何把现有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知识被用于知识本身。这就是管理革命。”邱均平、段宇锋也指出:“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以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所谓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虽然学术界对知识管理的定义说法不一。但是知识管理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创新为目标的基本观点却是不容置疑的。

2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于知识管理的原则,不少学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认真贯彻知识积累、互相信任、互相交流、知识共享和互相学习的原则。

2.1知识积累原则

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图书馆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如果没有积累,知识就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消失。随着人员的离去而流失。正是知识的一点一滴的汇聚,才形成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在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尤其明显。例如,明基集团利用企业的信息化优势,对企业内外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统一处理和管理,通过传播、共享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积累企业的智力资源。在图书馆中,基于载体的显性知识通常不容易流失,但存储在馆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却是容易流失或藏而不露的。尽管不可能把所有的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进行保存积累下来,但也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把馆员头脑中的某些隐性知识尽量保存下来或者通过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员,这样就有利于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高整个图书馆的服务和创新能力。

2.2互相信任原则

互相信任是组织内人员实现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前提。也只有互相信任,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并实现互动促生。成为知识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在知识管理的活动中,为了培养信任。关键在于创造一个沟通开放、员工积极参与决策、主动分享关键信息和分享个人思想和情感的组织文化环境。来加强组织内的人际关系信任。对管理者本身来说,必须建立员工对自己的信任,这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对组织目标和使命的理解、通过实践的管理行为来证明自己值得信任以及积极团结员工等等措施来实现。另外,管理者要想办法预防和消除知识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信任。在一个不信任的环境下,员工之间是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知识分享和创造活动的。知识管理不能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功。不信任是中断知识管理计划的按钮。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图书馆文化建设。使馆员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有一个可以推动他们不断进取并互相信任的文化氛围。

2.3互相交流原则

交流可以加强信任、引发合作,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共享。通过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升华,这是旧知识得以发展、新知识得以产生的源泉。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使员工之间交流从物理上和心理上都实现畅通无阻。在图书馆中,交流包括馆员之间的交流、馆员与读者的交流等。馆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加强信任与合作,以便更好地进行创新和工作。馆员与读者的交流同样也可以增进信任,让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感到满意。

2.4知识共享原则

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知识的共享网络、数据库和知识库,从而在技术上给知识的共享提供一个支撑平台。员工能及时分享和运用知识,继而创造新的知识,最终使组织取得绩效,获得竞争优势。首先,要建立鼓励合作和知识分享的氛围。其次,要建立沟通的渠道和平台。知识分享最为重要的是沟通,只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才有可能进行分享。这些沟通和交流的手段包括:建立无等级的沟通方式,构建内部网络,提供员工休息室,开展非正式的野游活动,开展经验交流会等。

2.5互相学习原则

知识管理中学习是核心,个人与组织是一个双学习系统,个体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思想,并将知识用于行为的改善,组织和团体通过学习形成人才梯队,激发群体智慧,人员交流渠道畅通,个体、团体和组织相互间与个体间、团体间和组织间开展多向的交互学习模式,它们相互促进、工作与学习良好互动,最终创造学习型组织来保证对知识资本的管理。

3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策略

高校图书馆要想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图书馆必须充分激活与“人”和“技术”有关的各个要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达到知识管理成功运作的目的。

3.1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管理体制

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管理体制,包括建立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和建立知识管理制度。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包括指定知识管理负责人、建立知识小组和建立知识中心三项内容。知识管理制度则是一种保障,它可以

确保知识在组织的知识网络上得以持续传播。如明确个人在知识管理中的职责。制定鼓励知识创造和共享的激励措施等。

3.2加大对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

国内外的知识管理实践都充分表明,没有组织高层领导的重视与参与,知识管理就不能被真正地开展与推行。知识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组织领导不能真正重视知识管理,注定了知识管理只是一个口号,不能得到有效实施,更不用说为组织带来效益。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就必须动员全馆甚至全校从上到下为知识管理投资,以保证其管理活动正常开展。

3.3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

知识共享的实现需要组织文化的引导。文化如同空气,无形无色却无处不在。它是知识管理中最重要、最根本、影响层面最广,但却最难培养的因素。凡是世界上着名的成功企业,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必须要建立愿意分享知识的文化氛围,塑造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文化,如职业道德、组织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图书馆应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来进行知识管理。

3.4引进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传递和利用的有效手段,不仅在硬件方面为图书馆提供了更高速度的信息处理设备、更大容量和更高密度的存贮设备。而且也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先进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更广领域、更快捷的通讯环境。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为前提。现代图书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每位馆员都应努力掌握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尤其要掌握以网络为依托的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元数据技术、检索技术和共享技术等。但是,技术的先进必须立足于实际的需求。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因为知识管理的成败更多的是依赖人文管理。信息技术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或者通过组织的学习,才能真正为组织的竞争优势做贡献。因此,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找到最适合本组织的技术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3.5建立一支强大的知识型团队组织

图书馆知识管理要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柔性的、灵活的知识型团队组织。知识型团队是一种以知识的创建、传播与应用为基本出发点的,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图书馆知识型团队组织由资源建设团队、信息服务团队、技术支持与开发团队、高层管理团队四部分组成。这里,团队是由多个部门的具有互补能力和知识的人参加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充分自治的工作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模块。这种知识型团队组织具有如下优点:一是消除了由于层层传递所造成的信息失真和延误,缩短了信息与知识传递的路径和时间,提高了时效性;二是由于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信息与知识是开放的、共享的和集成的,团队间的相互协作与交流得到加强。提高了组织的凝聚力:三是这种结构便于用户参与知识开发,通过采纳用户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完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四是可以激发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改变了领导与员工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关系,改善了领导关系;六是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

3.6建立适合图书馆的知识库

知识库是用来存贮组织内的最佳实践知识、建立专家名录等资料的。图书馆的知识库按使用种类分,主要有文献知识库、自建知识库、检索专家知识库、智能知识库、概念知识库、特色知识库等多种形式。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中。一个知识平台可以支持多个知识库,每个知识库具有适合于特定类型知识内容的知识结构。将这些知识库以逻辑方式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混合或虚拟的知识库。每个知识库的内容为诠释其它知识库的内容提供背景知识。知识库必须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冗余,自动完成自身数据一致性检索,必须建立高效的入库机制、高效的知识服务界面、设计合理服务方案,才能实现知识的高效服务。

3.7建立一套适合图书馆的激励机制

要想实现知识共享,必须建立一种类似于市场经济的合约机制。一个员工愿意把他的知识与人分享,他一定要有回报,这种利益驱动并不是负面的。如果组织只让员工贡献而没有回报,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市场经济很重要的就是在利益驱动下实现这种平等的交换。因此,如何激励对知识共享贡献大的人或部门,不同的组织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设计出相应的一套办法。笔者认为,设计激励制度时,可以把外在、内在,甚至是负面的激励因素结合起来。即不仅仅着重于调整薪资、职位以及提供工作保障等方面,还应该注重如何激励员工内在的荣誉感、成就感以及被同事肯定等方面,同时对知识管理不力的人将不给予晋升职务。

3.8建立一套适合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评估系统

高效知识管理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通过知识管理和积极学习,优势企业可以获得竞争力和报酬。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和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显示出知识管理能力对竞争力的影响,并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进行了假设性检验。

0引言

在过去的12年中,科学技术、贸易企业管理生产出巨大的知识与财富。土地与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减弱。国家与企业都必须在持续与巨大的变化中谋求生存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要素就是知识。既然企业的输人与输出都是知识,知识的获取、更新、存储与共享就成为企业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后,我们发现过去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如资金、原材料、土地等,逐渐变得不再重要。知识管理收集企业的所有信息流,并系统地再组织、数据与信息分析,知识管理内容不断丰富。知识管理在生产企业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而且,知识管理包括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因此,知识管理不再是个人知识的集合,而是协同丰富的隐性知识。增强知识管理与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长期战略。企业基础设施也需要发生变化,以利于评价各种知识领域,包括知识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存储、知识利用等,目标则在于创造财富。

本文的目的是验证组织知识管理能力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知识管理能力对竞争力的影响能通过理论模型测定。换言之,知识管理能力不仅仅是获取信息与知识,而是一种保证信息能提升生产效率的工具。

1研究现状

关于知识管理能力与竞争力关系的研究有很多。You(1997)提出了一种衡量研发活动与市场有效对接的绩效评价方法,用一种绩效函数曲线描述不同的预期竞争力价值。Chen(1997)指出当台湾企业由劳动力密集向技术密集转移时,通过一种经济政策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水平。这两篇文章的目标都集中于竞争力,还有另外一些文章研究了知识管理能力与竞争力的关系。Lin(1999a)建议,建立知识管理数据库能引导数据共享与知识创造的价值生产。Liueta1.(2001)指出,发挥知识管理优势能激发员工潜力和加速员工知识积累。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竞争环境中生存的必要条件。DavenportandPrusak(1998)在<TheDigitalNervousSys.tem》一书中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定义,认为知识管理包括收集、组织和转移信息三部分。Matsushita莫基者指出:“当今市场是集成化与竞争化的”。每一名员工的智能是企业持续管理的关键,即“对于每种组织类型,向信息导向型转变都是最有利的”。Polanyi(1958)按照知识表示方式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NonakaandTakeuchi(1995)将隐性知识定义为一种过于抽象以至于难以转移和表述的员工特征。Howells(1996)认为隐性知识是一种难以编辑的专门艺术。这种知识只能通过信息学习行为和一系列过程获得。Leonard—Barton(1995)将知识定义为核心持续能力。包括四个因素:硬系统、管理系统、员工技巧与知识、价值观与规范。依据专业水平,Quinneta1.(1996)将知识总结为Know—what知识、Know—how知识、Know—why知识和Care—why知识。GrantandGordey—Hayes(1996)进一步指出综合知识依赖于普通知识,从而将普通知识分解为语言、符号交流、常识技术、共享手段与识别个人领域知识的能力五部分。

Chang(1999)将知识管理工具分为四种,分别为知识获取的信息技术、知识创造的信息技术、知识积累的信息技术和知识扩散与转移的信息技术。Tsai(2000)将知识管理定义为知识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存储与知识共享(1999b)注意到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的现象,指出企业赢得竞争的唯一方式是培育核心竞争力并将其发挥其强大作用J。Porter(1990)在《TheNationalCompetitiveAdvantage}一书中提出国家竞争力培育的钻石模型[t6]。Chi(1999)构建了如下竞争力指标:a.预测能力:组织适应环境变化和战略调整的能力;b.创新能力:强大的研发能力、业务管理和产品流程的持续提升;e.营销能力:开拓市场、提高销售额和创造利润;d.产品与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能力;e.企业愿景与责任: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和构建完美蓝图;f.才能培育的能力:最大程度开发员工潜力以完成企业目标;g.信息技术利用的能力:企业高效利用信息技术以提升效率;h.资金使用能力:企业高效利用资金以提高效率;i.国际业务管理能力:通过管理全球资源和国际业务最大化获取利润的能力。

2方法与模型

本研究集中于知识管理能力的四个主要功能。知识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存储与知识共享是其测量因子(自变量),企业特征、技术优势和企业规模是因变量。研究框架与理论结构。

2.1假设本文有如下假设:

2.1.1知识管理能力与竞争力关系。

HI:不同组织的知识管理能力差异将导致竞争力的重大差距;

HI—1:知识获取能力导致竞争力差异;

HI—2:知识更新能力导致竞争力差异;

H1—3:知识存储能力导致竞争力差异;

H1—4:知识共享能力导致竞争力差异。

2.1.2企业状况与竞争力关系。

H2:不同的企业状况对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H2—la:不同的企业特征对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H2—lb:在不同的企业特征下,知识管理能力对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H2—2a:不同的技术优势对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H2—2b:在不同的技术优势下,知识管理能力对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H2—3a:不同的企业规模对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H2—3b:在不同的企业规模下,知识管理能力对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2.2研究变量与测量因子定义a.企业状况:必须考虑三种与竞争力有关的基本条件,即企业特征、技术优势与企业规模。b.知识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是企业生产流程中产品设计、组装与生产的技术与专业知识的前提条件。本文将其分为知识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存储与知识共享,并讨论其与竞争力的关系。C.竞争力测量因子:本文的竞争力测量指标包括企业预测能力、创新能力、销售能力、产品与服务质量、企业愿景、培训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资金使用能力、国际化管理能力等。

2.3调查问卷收集与数据分析本文以我国高技术生产商为实证研究对象。生产商都是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的成员厂商,但不包括精密仪器制造商和生物技术生产商。因为这两种制造商在员工规模与产品产量上都比较小,不进入本文研究范围。集成电路、信息技术软件、计算机及其配件商、电信商都是本文研究范围。本文抽样调查的对象的员工数都在5O人以上。因为高技术企业经常遇到数据收集难题,我们决定对所有的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Likert五标度法设计,以测量每个企业对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测量标度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数据与信息分析如下:a.Chi—Square检验;b.方差分析;e.关系分析。从2002年9月开始,我们对300家企业发放了不记名调查问卷。在2002年11月共收回调查问卷111份,其中102份有效,其余的9份不全或不清晰,被我们清除。从调查中,我们得到的实施状况如下:

调查问卷中的竞争力指标是建立在相关研究的基础理论上的。相关研究的测量范围和项目也被引入以支持我们的研究。学者与专家的注解也包括其中。对于完整的调查问卷,在对每个回答者的分数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对每个因子进行Cronbach系数检验。根据Nunnally(1978)的观点,基础研究的可靠性等级在0.8以上就被认为是可接受的,而探索性研究的可靠性等级只需要0.7以上[1引。在知识更新、知识存储与知识共享中,每个对象的竞争力绩效的可靠性系数都大于0.7,因此认为本研究达到检验要求,系数值。

3检验结果

3.1企业状况与竞争力关系Chi—square检验被用来识别企业状况与竞争力之间的差异。表2显示了Chi—square检验的结果,检验结果表明所有的指标项目都没有明显的差异。

3.2企业状况与知识管理能力关系与不同的企业特征与企业规模相对应,我们对他们对知识管理能力的影响进行定位。表3中的结果显示,企业特征与企业规模对知识管理能力影响不显著。

3.3知识管理能力变量分析对于每个回答企业的区别体现在资本、规模和员工数量,本文使用变量单因素分析方法(AN0VA)进行测量,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在资本项目中知识更新能力具有明显差异(P:0.092)。一般知识更新只涉及到一个项目,但如果它多少与企业的资本项目相联系时就变得非常重要。通过输入更多的资金,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能迅速积累,整合企业的能力。而且知识共享能力不具有显著的差异(P=0.230),但其他的项目具有显著差异。即,在员工数量项目上,知识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存储存在显著差异,只有知识共享不存在显著差异。

3.4竞争力变量分析对不同资本、销售额与员工数量的企业的不同竞争力因子的差异也进行了检测,结果如表5所示。在表中,企业竞争力对资本和销售额不具有明显差异,其P值分别为0.378和0.136,这与拥有大量资金的企业能够在业务流程能力和产品质量上投人更多有一定关系。这对于提高销售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员工数量没有显示出对业务绩效提升的显著影响。

3.5知识管理能力与竞争力关系表6显示了四种管理能力因子与竞争力关联矩阵的Chi—square检验结果。即,这四种管理能力因子与竞争力强相关,由此验证了假设H1,不同组织的知识管理能力差异将导致竞争力的显著差异。

3.6知识管理能力与竞争力关联关系分析对每个知识管理能力因子以及其与竞争力关联进行Pearson’S关联分析,对于所有知识管理能力因子的关联系数,得到一个强关联矩阵。对于每种知识管理能力因子与竞争力,检验结果显示其关联关系达到显著水平。表7显示了各种因子之间的高度正相关关系。超级秘书网

4结论

知识管理包括四种功能:知识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存储、知识共享。本文讨论了我国工业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对竞争力的影响。通过相关研究理论中的企业状况中间变量与问卷调查,开发了一种关联模型以分析高技术企业,如电子信息技术企业、软件和硬件企业等。结果显示知识管理能力对竞争力存在巨大影响。假设“知识管理能力越强,竞争力越强”被检验成立,企业特征、技术优势与企业规模三个变量被证明与知识管理能力密切相关,并且对产品竞争力具有多重积极影响。相反的,企业规模对知识管理的影响是一个有价值的命题,本文证明了企业规模是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对每一个知识管理能力因子赋予相同的权重。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每一个厂商都认为这些因子具有不同的重要等级。当企业决定增强其竞争力时,首先就有必要提升其知识管理能力。知识管理优势能够促使企业完成目标。技术知识获取、更新、存储和共享能够增强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越强,竞争力也就越强。因此,我们建议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和逐渐提升其国际化知识管理能力来增强其知识管理能力。在短期内企业很难提升知识管理能力,必须依靠资本、技术、人力资源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完成。

高效知识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知识型企业;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111-02

知识型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知识产品的加工厂,通过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来生产知识产品。知识型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创造、积累和使用知识来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知识产品和服务,而这需要有一个好的知识管理战略来保证。对于知识型企业而言,客户是否满意取决于知识型企业能否根据需要提供及时、优质的知识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知识型企业的业务流程是顺畅的、高效的,同时要求具有高素质的知识型员工整合各种知识及企业资源。而以上种种条件的满足恰恰与BSC的指标相吻合,因此,知识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时应用BSC顺理成章。

1平衡计分卡(BSC)的理论概述

简单地说,平衡计分卡就是通过建立一整套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包括财务业绩指标、客户方面业绩指标、内部经营过程业绩指标和学习与成长业绩指标,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系统地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克服了单一财务指标体系的不足,既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实力,也有利于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战略目标、经营计划的理解,还有利于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制定和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形成。

(1)BSC的指标体系。BSC从客户、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财务四个方面来全面衡量业绩。

(2)BSC业绩驱动链内容。①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和个人的):决定经营管理的持续改善能力;②经营管理水平:决定客户服务水平;③客户服务水平:决定长期的盈利能力;④盈利能力:综合反映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竞争能力)。

(3)BSC的指标平衡。平衡计分卡(BSC)的平衡主要体现在:①追求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的平衡:例如,收入增长与新产品开发的平衡。②追求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增加了客户满意、流程效率、员工培训等非财务指标。③追求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的平衡:内部运营与外部客户服务的平衡。(4)追求滞后指标与前导指标的平衡:业绩驱动因果关系链。

2BSC在战略管理作用

(1)BSC是战略执行的有效工具。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能够与外界环境协调发展而制定的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指导性的规划,是对未来的总体把握。(2)BSC能将使命转化为企业战略目标。(3)BSC是将战略目标转化为行动计划的最好工具。公司在确定战略目标之后,就要有相应的行动计划来实施它,而BSC正是将战略目标转化为行动计划的最好工具。(4)可用BSC能够进行战略的评估与控制。企业要定期根据经营的结果,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评估管理战略制定的效果,对战略执行进行反馈。根据管理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进行战略分析,共同制定新的假设,也就是制定新的战略制定的前提条件,开始新一轮的战略规划工作。平衡计分卡的实质是将战略规划落实为具体的经营行为,并对战略的实施加以实时控制,所以平衡计分卡实现的远不止绩效的管理,它是一种战略管理的工具。

3知识型企业实现知识管理战略应用BSC的可行性与实际应用

(1)企业经营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其实施知识管理战略应用BSC的可行性。

作为以盈利为目标的知识型企业,其实施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也不外乎是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来获取自身的利润,即客户满意,企业赚钱。知识管理战略最普遍的表现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理解客户的需求、偏好和业务,结合企业实践,将企业知识融入到它们的产品和方案、服务和内部管理中,使知识发生转移。这种努力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减少了费用和市场成本,并且有效地增加了收益。

客户是否满意取决于公司是否能根据其需求提供及时、优质的咨询服务,这就要求知识型企业的业务流程是顺畅的、高效的,同时要求具有高素质的知识型员工整合各种知识及企业资源。而以上种种条件的满足恰恰与BSC的指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员工的学习与成长)相吻合。因此,知识型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时应用BSC顺理成章。

(2)BSC可以表现和衡量知识型企业的价值取向。对应于这四方面价值取向,可以建立知识管理的平衡记分卡,用它来表示知识管理在运营优异、员工高素质、客户忠诚以及产品\服务领先等四个方面所应发挥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各指标的评估也能衡量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运营优异、员工高素质、客户忠诚、产品\服务领先等方面实施情况。知识型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时,应该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确定自己主要的价值取向,并不要四种价值齐备,也并不是抱守在四种价值取向所限定的圈子里。

(3)知识型企业要通过知识管理来实现其业务价值。

实施知识管理战略应用BSC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塑造一种从战略、业务、价值取向等角度来认识和导入知识管理的思维方式,有效地将知识管理融于企业战略、融于业务过程以及业务价值之中。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要创造业务价值,而实施知识管理也是以实现价值为最终目标的,知识价值不背离业务价值是保证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前提条件。知识管理一方面要能够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则要有效促进知识型企业改善自身的经营模式,它应成为知识型企业在现有情形下获得价值增值和实现企业向未来经营模式跃迁的双重激励过程。

对知识管理而言,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形成组织目标、业务过程和知识管理之间的“因素-效果”链来实现的。知识过程既是组织目标实现的强心针,也是业务过程改善的催化剂。更重要的一点,通过有效的管理知识而发展出的新知识,某种程度上能够促使企业跳出“旧框架”,使其不仅仅是“知道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并且使其获利”,而且能够“先于他人首先废弃人所共知的旧知识,创造他人从未想到的挑战和机会而获利。”

概括来说,知识管理创造业务价值的过程大都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充分利用关于过程的知识以“降低成本”;二是发挥员工的知识能力而“提高效率”;三是挖掘关于客户的知识而“增加价值”;四是应用关于产品的知识实现创新而“创造新价值”。因此,实现“运营优异”、“员工高素质”、“客户忠诚”以及“产品/服务领先”就成为知识管理几种主要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