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村环保合作社;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支付;荷兰

文 郭鸿鹏 刘春霞

日益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成为我国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信息不对称、产权界定困难等原因,以政府强制力为基础的“命令一控制”治理方案和基于所有权的市场环境主义方案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出现“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尴尬局面。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生态环境自主治理模式中,其中,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织载体的自治模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尽管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成长,但专注于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农村环保合作社数量极少,且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荷兰农村环保合作社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中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成为荷兰农民参与农业环境政策制定的桥梁,重塑了当地农场、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其实践经验为我国农村环保合作社的发展及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补偿支付:环保合作社的政策依据

荷兰政府为了保护农场草地鸟类和草地植物物种而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农业环境方案——与环境产出相关的补偿支付,充分调动了农场周围农民参与农业环境管理规划的积极性。该方案主要依据农民参与农业环境管理的结果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偿支付,即保护物种越稀缺,产出水平越高,农民得到的补偿支付也就越高;相反,如果申请农业环境管理规划的农民在六年内未达到合同规定的目标,其相应的补偿支付将会减少30%。农民申请农业环境管理规划补贴项目具有严格的要求,比如,申请范围至少覆盖100公顷土地。荷兰农民平均农场规模大约为18公顷,因此,申请此项目的农民大多选择和邻近者联合提交申请。与环境管理产出相关的补偿支付方案对荷兰农民并不陌生,该方案最初应用于荷兰矿物系统环境管理中,即通过分配农民污染配额及未使用配额交易制度,根据每个农场污染水平赋予市场价值。与可交易配额制相比,与环境管理产出相关的补偿支付方案应用于农场生物物种的保护存在一些潜在困难。荷兰农业部仍把该方案融合于环境管理政策中,部分原因是农村环保合作社发挥的关键作用。

首先,农村环保合作社在组织社员联合申请和协调社员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环保合作社通过影响和改变农民的态度,提供明确可信的选择信息,详细解释农业环境管理规划条款,帮助社员联合申请农业环境管理规划,克服了个人申请中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以此提高了农业环境管理规划中农民的参与率,并且一定程度上给未参与者施加了压力。其次,除了联合申请活动,农村环保合作社在帮助社员接收和重新分配补偿支付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荷兰政府引入了农业环境管理中的组织补贴支付,该补偿支付由环保合作社直接接收,且该支付项目中包含了环保合作社的管理成本,从而保障了支付信息公开透明。同时,为了支持组织发展,环保合作社还可以得到额外的补贴。为了保障补偿支付在参与农民之间的重新分配公平进行,环保合作社建立了内部重新分配系统比例池,根据参与农民签订的环境管理合同,环境管理输出结果较大的农民将获得较高比例的支付资金池。另外,参与农民如果未完成合同规定的环境管理目标,其补偿支付将会减少。因此,农民非常注重对环境管理结果的实时监控。环保合作社通过直接参与或邀请感兴趣的群体参与的方式帮助合作社成员进行监测。为了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荷兰环保监测机构每年以5%的比例从联合申请合同中随机抽查。

农业部:环保合作社的政府支持

荷兰农业部并没有直接参与农村环保合作社的微观管理。正是由于缺乏中央政府机构的直接参与,才使得荷兰农村环保合作社遵循不同的发展轨迹。农业部为环保合作社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用于合作社初期筹建和开展活动,并承认合作社的管理地位。此外,为了保障农村环保合作社在政府环境政策委员会中的话语权,农业部协助环保合作社成立了一个中间保护组织——荷兰乡村生态协会(Natuurli jk PlattelandNeder land,NPN),并给予财政支持。NPN通过介绍需要环境合作社参与的农业环保创新方案提高环保合作社地位,赋予环保合作社联合申请优先权。环保合作社提出了农业环境政策改革方面的诸多意见,推动了农村发展和农业环境保护,提高了农民参与农业环境管理的积极性,这些积极效应推动了农业部对环保合作社的进一步支持。一方面,合作社参与农业环境管理行政成本较低,从而节约了农业部参与环境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农业部支持发展环保合作社可以更积极有效地传达农业环境政策,进而影响农民参与环境管理行为。

环保合作社代替农业部角色成为农业环境政策的推行者,为合作社成员提供建议,建立信息获取渠道,重新定义农民在农业环境管理中的角色,为改善农业环境出谋划策。农业部为环保合作社发展提供资源支持,成立服务支持部门NPN,吸收合作社实践经验,并将其用于农业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中。农业部赋予合作社更多的环保任务和环保政策建议权,展示出其对环保合作社的高度信任。

多个参与主体:环保合作社合作伙伴

当前,环保合作社在荷兰农业环境保护领域享有重要的话语权和组织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离不开合作社社员的知识和实际能力,同时也与其他参与主体的积极响应密切相关。这些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传统农业利益组织、农业企业、自然环境机构以及科研院校。

最初,传统农业利益组织在响应环保合作社提议方面是犹豫的,它们担心自己的农业地位遭到威胁。同时,环保合作社也担心被卷入专门提高农业生产力为主的行为模式中。然而事实上,环保合作社直接受益于传统农业利益组织已经建立的沟通渠道;而传统农业组织的利益实现与环保合作社鼓励农民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传统农业组织乐意把这项环保任务交给环保合作社,并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农业企业不仅为环保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而且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知识服务,这些信息有助于环境友好型农产品准确找到合适市场。农业的再定位对农业企业无疑很重要,如服务于农业的牲畜饲料制造商已经认识到农业未来规划的重要性,并对从事这项活动的环保合作社提供资助。事实上,环保合作社已经收到约20家农业企业的资金支持。合作社与环境管理机构的关系因地而异,但寻求与环境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目的是一样的。以德皮尔环保合作社(Milieu CooperatieDe Peel,MCP)为例,多年来,当地农民与地方环境机构的关系充满了矛盾。MCP实施的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环境保护政策得到了农业部的认可和支持,从而迫使当地环境机构必须沿着环保合作社的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计划,由以前的矛盾关系转为合作关系。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为环保合作社提供可靠的专业意见,比如,在制定农业环境规划方面,瓦格宁根大学与多个环保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

环境和经济双赢:环保合作社的运营结果

农村环保合作社参与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了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既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减轻了政府监管成本。以伊斯特玛兰斯协会(VerenigingEastermar’s Lansdouwe, VEL)和阿赫特卡斯佩伦农业自然和景观管理协会(Vereniging AgrarischNatuur en LandschapbeheerAchtkarspelen,VANLA)合作社为例,与环境效益有关的两项主要活动是“环境记录”和“自然追踪”。“环境记录”涉及一系列合作社社员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外部投入减少和内部资源有效利用策略。“自然追踪”项目主要包括合作社社员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景观管理方面的活动。“环境记录”项目显示,与地区平均水平相比,VEL和VANLA合作社社员土地氮流失处于较低水平,表明环保合作社可以有效管理现代农业生产活动,并与当地生态承载力相适应。“自然追踪”项目显示,当地自然景观管理项目参与率明显提高,保护边界明显延伸。当前,在保护农场草地鸟类和草地植物物种项目中,农场社员把保护边界延伸到了270公顷,事实上,达到80公顷的保护规模就可得到相应的补偿支付。毫无疑问,环保合作社已对农业生态环境管理项目的范围和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交易成本低和额外收益是农民加入环保合作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荷兰政府为了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给予环境保护质量较好的合作社社员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同时该政策也鼓励了非合作社社员的积极加入。此外,环保合作社的组织机构便于社员采取新的农村发展方案,从而实现新的农业收入,这方面在自然景观管理方案中最为明显。VEL和VANLA合作社社员,关于自然景观管理的补偿支付平均为5500欧元。有些合作社社员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和农业旅游项目增加收入。另外,合作社帮助社员简化项目操作中不必要的程序,减少社员了解官方环境规划方面的支出,降低了交易成本。与一般政策框架相比,基于农民和政府信任关系组建的环保合作社还减少了政府监控成本。环保合作社联合其他参与主体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低外部投入方案,既减轻了环境负荷,又增加了农业收入。研究表明,相关成本减少约为每公顷135欧元,一个30公顷的农场意味着每年额外收益达4000欧元。

对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启示

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中存在着“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现象,因此,不能将单一的政府或者市场视为治理农村环境的灵丹妙药,需要特殊力量或者制度来解决。随着奥斯特罗姆自治理论与制度分析框架的出现,不少学者纷纷提出需要实行自主治理的制度安排才能有效地治理农村环境问题。荷兰的农村环保合作社正是这样一种农业环境自治组织,它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我国要积极借鉴荷兰成功经验,从以下方面努力,充分调动农村环保合作社解决农村内源性污染的积极性。

实施补偿激励措施调动环保合作社积极性

随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断深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环境问题,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但未能调动农民的环保积极性,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补偿激励措施。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分布广、来源分散的特点决定了实施污染治理补偿措施的困难。因此,我国要借鉴荷兰补偿支付经验,实施与环境管理产出相关的补偿支付方案,调动农民的环保积极性。以环保合作社为监管主体,对实施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和环境管理输出结果较大的合作社成员给予补偿奖励;对未完成合同规定的环境管理目标的成员,减少其补偿支付。环保合作社要积极帮助社员联合申请环保项目,设立补偿支付重新分配比例池,确保重新分配公平合理。此外,对于合作社中环境保护质量较好的社员给予贷款利率优惠政策,鼓励非合作社农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转变政府环保角色发挥环保合作社主要作用

一直以来,在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实践中较多地强调了政府的主体作用,实施的是“自上而下”的环保政策,尽管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环保效果甚微。以农作物秸秆燃烧为例,每年秋收季节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村秸秆燃烧问题,派遣基层人员驻村蹲点,但仍然避免不了秸秆燃烧的局面。因此,政府要转变“一手抓”的环保角色,借鉴荷兰经验,赋予合作社更多的环保任务和环保政策建议权,充分发挥环保合作社的主体作用,为环保合作社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保障农村环保合作社在政府环境政策制定中的话语权。此外,政府环保部门应以一定的比例对环保合作社的环保效果进行抽样检测,避免农村环保监管“真空”出现。

调动多方参与主体激发环保合作社活力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环保;生态城市建设;作用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更加的突出。智慧环保通过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项环境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有助于环境数据的研发使用,能强化对环境的管理。智慧环保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运用,有助于不断的完善环保相关管理制度,有助于节省能源、资源,促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2智慧环保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生产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更加的突出,环境保护的压力更大,需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要推动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环保防控治理体系已经不太适应现代环保监管的需求,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不断的创新环保防控、管理的手段和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政府部门也逐渐的将其运用到环境管理当中,构建城市智慧环保系统[1]。

2.1有助于强化生态城市建设

智慧环保通过科学的运用物联网技术、GIS技术等手段,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环境监测的数据和信息,然后利用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深入的挖掘各类环境保护数据信息的价值,通过利用虚拟化等技术进行模型化分析,促使对环境污染状况、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变化趋势、影响环境的潜在因素和潜在威胁等有更加全面的、准确地了解,从而为环境保护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促使采用的环保措施更加的合理。而且,还可以在环境危机发生之前,对各种传感器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实时监测环境变化趋势,对有可能出现的环境危机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降低环境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此外,在环境危机发生后,智慧环保可以更快的分析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危机的现状、发展趋势,方便及时的、快速的处理好环境危机事件。

2.2对城市生态状况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

一方面,科研部门利用智慧环保可以更加全面地、更加系统化地、动态地、及时地获取所需要的第一手相关数据和信息,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全面的、准确地数据依据。通过利用智慧环保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由于信息收集过程受到的限制条件和主观因素等的影响相对比较小,能确保收集到的信息更加的准确,能有效的减少调查结果偏差。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利用智慧环保的数据分析系统,利用各种模型分析和预测环境发展的趋势,能更加科学的预测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方便制定合理的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管理。

2.3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减少环境的污染,提高环境的整体质量,有助于确保民众的健康。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更高。民众通过利用智慧环保云平台、官方网站、环保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可以更方便的了解环保方面的信息和资讯,了解城市生态建设的情况。民众也可以反馈身边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表达自身的需求,提供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等,共同参与到城市生态建设当中。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节能减排的意识等[2]。

2.4更好地为生态产业发展服务

智慧环保可以为生态园区的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的相关调查和研究活动提供更加全面的、更加客观的数据信息,科学合理的构建生态建设的模型,并不断的修正、不断的完善相关的信息数据。通过真实的、直观的模拟现实情景,对生态产业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分析其是否科学合理、分析其可行性等。通过不断的调整,通过合理的利用智慧环保云计算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实现各项数据资源的共享,促使生态产业园区内的各产业更加合理的配合、更加的协调,进而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增加生态工业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更好的发挥智慧环保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的措施

3.1智慧环保的建设要有高定位

智慧环保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升级原有的数字环保系统,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智慧城市云计算平台等信息化系统促使全社会参与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城市生态建设当中,其作为一项综合性的、长效性的事情开展。智慧环保建设、相关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数据库的构建需要与智慧城市建设相一致,要严格的依照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标准进行。要强化智慧环保与智慧城市其他的模块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信息的共享和利用程度,确保交流和沟通更加的顺畅,从而更好的为城市生态建设服务。要努力的构建更加开放的、更加系统的、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的智慧环保系统,更好地发挥其在城市生态建设当中的促进作用。

3.2设立统一的标准进行环境管理

智慧环保利用大数据、云计算、GIS等信息技术分析和挖掘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信息资源,准确的反应城市生态建设的状况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促使所制定的生态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更加的科学,辅助城市生态建设,不断的提高环境管理的水平,提高环保的工作效率。在智慧环保系统建设的时候,需要有效的将信息化的建设和传统的人管理有效的结合,要设立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规范全国范围内的智慧环保的建设、实施和运营、维护,促使各项资源信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的利用,更好的为城市生态建设服务,更好地完成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的目标。

3.3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智慧环保在城市生态建设中需要不断的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增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促使其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生态建设当中,要学习环保方面的知识、手段和方法。还需要不断的提高信息化技术,要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智慧环保相关的技术,不断地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培养一大批能融会贯通环保与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在日常的管理活动当中,要提高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要强化信息的维护,要减少失误。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范文第3篇

结合线上线下,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声

重庆市环保局政民互动平台依托重庆市政府公开信箱平台,在详细公布了指南、环境污染问题投诉指南、12369投诉举报、法规等指南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线上市政府公开信箱、投诉、咨询建议等网络窗口,和线下接访、局长接待等实体窗口联动,受理了各类咨询建议、投诉、求助申请、来信来访等,办理完成后及时以网上结果反馈、邮件回复、电话、传真等形式向公众告知反馈办理情况,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声。真正建立起各类案件的线上接收、线下处理和线上反馈机制,实现了对投诉举报、咨询建议等各类案件的统一受理、统一分派、统一督办、统一答复。

集成“双微”服务,打造永不离线的环保发言人

在网站政民互动建设中积极创新形式,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优势,将“双微”功能集成到政民互动平台中。

建成了全国首个“环保微博广场”。重庆市环保系统于2011年建立了由市环保局政务微博“重庆环保”和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经开区环保局政务微博共同组成的重庆环保政务微博广场,各单位均在新浪网和腾讯网开通政务微博,建成了“1+40”的环保政务微博群,形成了环保舆论场,在网上集聚正能量,打造“永不离线的重庆环保网络新闻发言人”。“重庆环保”微博紧密围绕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了政务微博在信息、舆论引导、服务民生、互动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截止到今年5月31日,重庆环保政务微博广场开办1487天,累计信息7.28万条,吸引“博粉”261万。其中重庆市环保局微博及时办理群众投诉和咨询3100余件,网民转发、评论34万余次,同网民开展互动交流74万余次,开展微直播27场,应对突发事件8次。

开通“重庆环保政务微信”,与重庆环保政务微博“双微合璧”、互为补充,共同打造全方位的环境宣传互动窗口。截止到今年5月31日,重庆环保政务微信开办431天,累计信息1700余条,关注网民4400余人,及时办理群众投诉和咨询300余件,信息阅读量150余万次,网民转发30万余次。通过及时重要环境信息,积极回应网民的环境关切,广泛开展互动交流,重庆市环保局开通的政务“双微”已成为公众网络问政的新途径,沟通民意的新桥梁、服务民生的新举措。

创新服务模式,集人气近民生

在网站开设在线访谈、视频报道、网上调查、民意征集等传统互动栏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大胆创新,以网站、“双微”为载体,以创设话题、分类传播等方式,不仅制作了环保网络直报晚会,还积极开展了微直播、微分享、微竞答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制作了重庆首台环保网络直播晚会。在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当天,“点击六五、环保有法”――2015重庆环保大型多媒体网络直播晚会在重庆市各大主流网站上首次与市民们见面。晚会时长65分钟,以生动精彩的环境监管执法案例等方式诠释了新《环保法》的亮点,以线下网友真人秀方式体验了12369热线投诉,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电磁辐射监测、抽烟对环境危害等环保科普常识,此外,还有诸如“孕妇防辐射服管用吗”等很多市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问题都能在晚会中找到答案,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好评。

利用“双微”平台开展活动集聚人气。重庆环保政务微信开通之初,便策划开展了“关注微信,赢取话费”活动;为共同记录重庆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启动了“我眼中的重庆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活动信息吸引网民转发、评论1万余次,信息阅读量达200万余次;为配合做好新《环保法》实施,启动了“学好环境保护法,争做生态文明践行者――新《环保法》有奖竞答”活动,共吸引1.7万余人参与竞答,信息阅读量达1300万余次;为共同见证重庆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新变化,运用新媒体加强公众参与互动,启动了“发现巴渝美丽乡村”随手拍活动,网民转发评论相关消息7000余次,话题阅读量达60万余人次。

主动创设微话题开展微采访主题宣传。主动设置“生态文明,美丽重庆”、“重庆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重庆环保世纪行”等微话题,开展微采访,累计相关信息4000余条,吸引网民转发、评论5万余次,信息阅读量达2000万余次。

联动合作,建立互动“同盟军”

通过整合优势资源、畅通沟通协调机制等措施,跨部门、跨领域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建立了环保政民互动工作“同盟军”,形成了工作合力。

深化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重庆环保“六件大事”和“五大行动”,以及社会关注热点和网络舆情热点,一方面加强与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站等本地权威媒体联动,多次举办环保局长网络访谈等媒体宣传活动,做客重庆市政风行风热线节目“阳光重庆”等,实现了访谈栏目的回顾、直播、预告和环境重点工作、热点问题信息的良性互动交流,提升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还在新华网、中新网、凤凰网、华龙网、大渝网等知名新闻网站同步开设重点工作专题栏目,主动把环保重点信息介绍好、传播好、阐释好,让公众从多个渠道更好地了解环保相关政策、举措。

强化与环保NGO和微博大V的合作。通过邀请参加座谈、调研、培训及活动等方式加强与环保NGO和微博大V的沟通。鼓励、支持其官方和负责人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与重庆环保政务微博、微信关注互粉,在传播官方信息的同时引导其有序参与、监督环境保护。围绕公众关切的环保问题,形成了以特聘网评员撰写评论文章,网络名人、NGO积极发声,微博大V传播支持的多维度回应场,构建起环境宣传、公众参与工作统一战线。

密切关注舆情,及时回应关切。重庆市环保局积极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优势,执行政务微博微信全天候舆情值班和“零报告”制度,围绕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政民互动平台作出积极回应,阐明政策,解释疑惑、澄清事实、消除谣言,建立健全了舆情监测、快速回应、舆论引导、管理台账等工作机制,真正打造了环保为民的服务平台。今年以来,重庆环保政务微博微信累计监测发现网民投诉、咨询事项500余件,均已交办各级环境执法部门,并及时将结果在互动平台中予以反馈,公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逐年上升。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263-0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重大,虽然我国现在的规划环评工作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通过完善规划环评体系建设、完善评价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相信一定可以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实际的高效的服务体系。

1 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遇到的问题

1.1 缺少完整的系统规划

我国大多数的开发区,包括国家级、省级以及地市级,大都没有系统完整的规划,更多的是简单的区界限定或者产业定位,与环境影响密切相关的内容更是模糊不定。这样一来,导致的结果就是规划评价没有明确的对象,直接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发挥。

1.2 欠缺完善的技术方法

高层次的规划的特点是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非线性,不仅复杂而且是动态变化的,因此相应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包括未来的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处理好这些模糊不定的决策。然而,目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还较为落后,缺乏有效地定量分析方法、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在决策中体现环境评价结果的方法,直接导致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较差,缺乏说服力。

1.3 影响评价的质量不高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尚属一类比较新的行业类别,目前第三方评价是我国主要采取的环境影评价制度。然而,当前我国从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大都缺乏成熟的工作经验、缺乏广阔的战略眼光、局限于传统的环评思维,不利于环评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很难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质量。

1.4 环评机制的相对落后

当前,涉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事宜的部门主要有环评机构和环保部门,然而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利益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评工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除了环评机构和环保部门之间存在利益纠葛以外,环评机构与规划建设单位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厉害关系,这导致环评机构并没有按照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而是顺从或迎合建设单位的要求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也失去了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严谨性。近年来,环保部受理了大量的设计环评质量问题的案件,就是最好的佐证。

2 完善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的几点建议

2.1 调整现有环评体制,增强规划环评的独立性与科学性

首先,目前环评审批工作已经实行了全本公示制度,审批过程中环评报告全本以及建设单位、评价单位信息基本全部在网上进行信息公开,这点有利于提高环评的客观性。但从实际工作中来看,信息公开大部分仅限于当地环保部门的官方网站,普通民众参与性不强,建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大型规划或者与民生联系较紧密的规划其规划环评应在当地主流报刊或者媒体予以公示,以增强规划审批部门、规划编制部门和规划环评编制单位的责任感。第二为保证规划环评工作中评价机构的独立性,应使环评单位在利益上与建设单位断绝关系,政府可以考虑将规划环评的评价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且费用的支付与环评审查结果无必然联系;此外,地方环保部门也应加强对辖区内环评机构的日常管理和审查工作,并设立奖惩制度,从而促使环评机构报告质量的提高。

2.2 完善规划保障机制来促进环评结论的实施

规划环评的落脚点在于规划,规划环评中的要求和建议能否顺利实施在于规划是否能按既定的目标实施,因此加强各级规划、各行业规划之间的协调关系尤为重要,如果各类规划彼此独立,缺乏协调,最终的执行度都会受到影响,因此规划的编制及实施过程中要打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隔阂。同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规划审批机构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应通过在空间布局以及准入指标方面的硬性要求,来规范规划区域内具体项目的实施。

2.3 应用科学评价程序

目前国际上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所运用的评估程序各有不同,根据城市规划建设现状而言,目前主要分为环境影响评估与政策环境评估,前者注重客观生态环境因素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通过筛选、界定与评价指导建设方案的制定,后者在根据严格的操作流程对城市环境政策进行全面且深入的评估,揣摩其发展意向,在此基础上制定最为合理的方案。以上两个评估程序都是为城市规划建设服务,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足,通过对制定好方案的对比评估从中筛选中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来指导最终城市规划建设。

2.4 提前实施战略环境评价

实施战略环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在城市发展中尽可能的降低环境污染。所以在城市开始规划时,或者城市在开始建设之前,就应做好战略环境评价工作,才能以最小的投资获得做大的收益,才能使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由于城市建设具有不可逆转性,如果在建设之前不采取充分的评价工作,最终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战略环境评价工作应及早接入,才能发挥效能。

2.5 贯彻生态价值观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环节,环境评价的实施可从资源配置、工农业布局、人口分布、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策略等多个方面指导城市规划工作的生态选择,可准确评估规划建设中各类环境因素的影响,且其所蕴含的生态价值观理念对于构建和谐城市、绿色城市、实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有积极意义,有利于规划建设中生态目标、环保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和谐统一,对于构建新型绿色城市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快速发展和资源严重短缺的两难境地。所以,只有认识到城市规划进行战略环境评价,并制订相应的策略,才能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所以,在城市建设之前,应做好战略环境评价工作,使其所受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边伟,李晓亮.关于城市污水回用技术和发展策略的探讨[J].科技风.2016(06).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范文第5篇

1.1工程建设周期长

公路项目环评一般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受项目环境特点、工程征地、地质条件、管理要求以及项目总体设计、施工方案等众多因素影响,往往要历时几年,导致项目线路选择、工程内容、环保措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会出现不同程度变更,以及由此变化而引发的新的环境影响问题。

1.2工程建设以生态影响为主

公路属于线性工程,是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施工占用大量土地,填方和挖方施工,主要对公路沿线两侧的环境造成影响。一方面造成地表植被或构筑物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生境破坏、景观破碎程度加深等,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大面积的挖方填方施工,会引起岩体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增加了地质脆弱带边坡的不稳定性,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

1.3公路交通环境影响范围广

公路项目突出特点表现在建设工期长、影响范围广,涉及的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环境敏感目标多,加上公路项目污染源具有流动性,污染源强度会随着地形、生态环境状况的不同而不同,涉及到包括生态、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影响。

1.4环保措施落实难度大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通常是在可行性阶段完成,项目线路选择、工程内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会出现不同程度变更,致使公路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工程概况会发生很大程度的变化,给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带来一定的难度。

2公路建设项目验收调查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期环境影响定量化难

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造成的环境影响是公路竣工验收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影响如动植物生境破坏、景观割裂、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等影响广泛,是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直接原因。虽然在环境影响评价时,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须进行环境现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大部分公路施工期未对施工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致使公路竣工验收时只能通过各种调查方式或公众参与方式对施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调查,做定性的调查,定性调查并不能真实、确切地反映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2.2环境影响尚未全部显现

通常在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期间,多数项目现状车流量达不到运营初期设计值,各敏感点噪声影响尚不明显,一般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建设单位不会对环评及批复所要求的降噪措施及时实施,而营运期一旦全线贯通,车流量将会迅速增加,若敏感点噪声出现超标,将难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公路项目对生态的影响是一种长期的累积影响,环保验收时公路项目试运营时间短,对野生动物的阻隔影响还未显露,措施有效性难以验证,而环保验收进行的野外调查本身也有局限性。

2.3施工期环境监理落实不够

公路项目施工对沿线环境的扰动影响较大,为确保设计、施工期环保措施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多数公路建设项目仅能提供施工期环保总结报告,关于环境监理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未真正起到现场监管的作用,难以作为项目通过环保验收的依据。

2.4与环评单位缺乏信息交流

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结果,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验收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上的2个重要环节,环评单位与验收调查单位之间应保持一定的信息交流。目前,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单位与环评单位信息交流还不够,有时不能及时解决验收调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5无完整的环境监测指标体系

公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内容涉及到区域生态环境调查、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调查、水土保持调查、景观影响调查、交通噪声影响调查、水环境影响调查、大气环境影响调查等。目前并没有完整的指标体系来反映公路验收调查状况,因此没有完整的环境监测指标体系来反映公路建设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

3对策及建议

3.1加强施工期管理和环境监测

加强施工期管理和施工期的环境监测。施工期环境监测主要对施工期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声影响进行监测,通过数据采集来考核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以便于施工期环境管理有的放矢。通过施工期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公路建设施工期各种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调查的有效性。

3.2实施跟踪监测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鉴于部分公路项目存在噪声、生态影响尚未全部显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环保验收阶段要预留敏感点声屏障位置和隔声降噪资金,营运期加强噪声跟踪监测和环保监督工作,一旦敏感点出现超标,及时采取或增补降噪措施;(2)对于长期累积的生态影响,应落实生态监测计划,在项目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后3~5年内,委托专业单位适时开展生态累积影响后评价,对于后评价中发现的生态问题,提出相应补救措施。

3.3推进环境监理、完善全程管理体系

建议完善现有环保法律法规,明确环境监理的合法性。在现阶段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基拙上,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公路行业环境监理的技术规范和现场工作指南,完善技术指标体系,明确环境监理单位的相关职责。一定要构建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到环保验收、后评价的全程环境管理体系。

3.4加强环评与验收单位之间的交流、沟通

为了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有效性,应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在设计中应满足竣工验收时达标的要求,环保措施设计中应满足污染物监测采样的要求,生态环境本底值的调查、监测应涵盖环保验收的范围。反之,验收调查中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也应及时反映到日后的环评报告中。协调好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验收之间的关系,就能够保证二者之间的顺利交接,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提高有效性。

3.5验收调查技术方法多样化

常规的环境监测方法主要应用于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监测指标,而对于生态环境的调查往往是定性评价。因此应针对竣工验收监测指标体系中的生态环境监测因子,应用遥感调查技术方法,对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验收。遥感调查宏观、客观、动态,可以分析公路建设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变化,可以为竣工验收调查提供更全面真实的数据。采用多种验收调查技术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监测验收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中的各种指标数值增强验收调查的说服力度,提高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有效性。

4结语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青州市;环保;石灰窑;调查报告

山东省青州市从2008年开始,决定取缔石灰土窑,集中建设新型环保石灰窑。经过5年时间,到2013年底,青州市总计关闭拆除石灰土窑378只,新上9家新型环保石灰窑。为准确把握新型石灰窑建设、运转及对环境的影响,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分析资料数据和发放调查问卷等调研方法,对山东省青州市部分大型石灰窑进行了调研,详细了解了青州市石灰窑生产的状况,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一、石灰窑整治情况

自2008年11月15日,山东省青州市政府以青政办发

二、新型石灰窑优势

新型石灰窑的优势在于:(1)土窑用次煤和煤矸石作原料都行,而新型环保石灰窑用煤质量要求高,煤含硫量在1%以下甚至更少,含硫量越少产的灰质量越高,对燃烧煤的质量要求高,提高了煤的燃烧效率,减少了硫的污染。(2)土窑无除尘脱硫设施,属于自燃方式,将煤中的二氧化硫全部排入大气中。可以说,土窑没有专门的除尘脱硫措施。而新型石灰窑安装了除尘脱硫设施:首先在环流自激室中形成动态S型通道,通过对烟尘进行冲击洗浴实现粗大颗粒的分离、微尘的增湿凝聚和烟气降温,避免对以后流程的淤积和堵塞,减少脱硫补给水的蒸发和蒸发消耗;其次,烟气经布膜板强化吸收到达流化器,通过气液固三相流态化运动,延长了烟气停留时间,使传质反应更加充分,有效解决了设备紧凑和高效净化之间的矛盾;然后通过硫化器的烟气到达填料层,液相增大的比表面积和易于破裂的液膜强化吸收液对粉尘颗粒的捕集及对SO2的吸收;再次进行辅助喷淋――脱硫液经喷嘴雾化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化学反应达到净化效果;最后灰水沉淀和灰浆排出:灰水及脱硫产物在脱硫除尘器下方水箱及灰水集中室集聚,浓度高的脱硫废水经过排污阀流入沉淀池。因此,新型环保石灰窑在具体工艺上基本杜绝了硫的污染。同时,新型石灰窑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燃烧充分,节约了大量的石灰石资源,也减少了不少的废渣污染。

三、存在问题

为掌握整治石灰土窑,建设新型环保石灰窑的实际成效,笔者对拆除石灰土窑所在地区的居民做了满意度问卷调查。笔者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03份。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认为新型节能环保石灰窑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在问卷调查及随后进行的实地考察中,石灰窑整治过程中尚存在如下问题:(1)目前我市大部分石灰土窑已经拆除窑体,失去了生产能力,但部分整治行动不彻底,许多石灰土窑清除原料、恢复地貌工作均未开展,依然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2)我市现有节能环保石灰窑的生产能力尚不能满足目前城乡建设形势需要,如果石灰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受经济利益驱动,部分已取缔的石灰窑主往往跟环保检查部门打游击,检查的来了我停产关门,检查的走了我照干不误。(3)新建大窑除宇信钙业外,其余建的窑体顶部都留有排气烟道,从而埋下了环保除尘脱硫设施不运转的隐患(环保除尘脱硫设施运行,耗电量大,成本较高)。

四、思考和建议措施

虽然青州市378支土法石灰窑已全部取缔,清理整顿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整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长抓不懈。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范文第7篇

守护绿色任重道远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指出,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坚守生态底线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基本要求。在内蒙古辽阔美丽的土地上,各族干部群众对绿色的守护从未停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里,全区完成营造林1511万亩,种草338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60万亩。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提高了禁牧和草畜平衡补贴标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提高5.1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分别降低6.5%和4.5%。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我区的1800多件环境事项全部办结。

数字的背后,一幅瑰丽的生态画卷正在内蒙古大地上徐徐展开。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区生态环境总体脆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一些环境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生态保护工作还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任重而道远。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绿水青山的承诺掷地有声。

李纪恒书记在参加呼和浩特市代表团讨论时提出,要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园林城市,抓好生态修复,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成好节能减排任务,让首府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市民更_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铁腕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于生态环境的建言热度不减。

常军政代表说,要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铁腕整治环境突出问题,着力抓好总书记考察我区时提出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试点改革,确保兴安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生产健康的粮食,耕地的土壤污染是农产品质量不达标,甚至成为有毒有害农产品等问题的源头。”兰云峰委员认为,农业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必须减少化肥农药投放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我区农业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本立而道生,本固而木荣。制度是生态文明的基石。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紧跟着提出了这方面的工作安排。两会上,如何为美丽内蒙古撑起“制度屏障”,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张锦明代表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就必须要完善生态红线和底线制度,严格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他建议自治区制定出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执法监管的具体办法,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推动草原生态持续好转。

乌云毕力格委员建议,在草原生态核心区压缩粮食种植面积,严格执行草畜平衡要求,利用合作社积极划分轮牧范围,促进植被恢复。

龚明珠代表建议,建立呼包鄂环境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进黄河流域水源保护。

尹美英代表则建议政府出台林业保护工作相关政策,解决护林员护林难问题。

代表委员们相信,只要全区上下积极行动起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就一定能让内蒙古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

要让绿色富区惠民

美丽和发展如何实现双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如何共生?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为内蒙古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绿色发展,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融合互动。加大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力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发展定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两会上,围绕绿色富区、绿色惠民这一热点话题,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石磊代表指出,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比如政府应出台具体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注重打造旅游业产业链。

关于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徐锋委员充满信心:“不管呼伦贝尔26.2万平方公里土地下面埋有多少煤炭、石油甚至是黄金, 都不能与她地面上的森林、湖泊、湿地、草原和蓝天白云相媲美。不管呼伦贝尔地下资源可以为内蒙古贡献多少GDP,但50年乃至100年后,呼伦贝尔必定是一个以旅游闻名于世的好地方。”他呼吁,对呼伦贝尔旅游资源的认知、保护、开发,应尽快提升到自治区甚至国家层面。

付万惠代表说,锡林郭勒盟传统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18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原,发展现代畜牧业优势明显。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养殖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服务社会化,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经济上的变革,更是一次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绿色革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以及“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是着眼于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赵慧华委员说,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更要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主动投身环保事业,这样,“内蒙古蓝”才能保持得更加长久。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范文第8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我国几个主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名称,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保护环境的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辨别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保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本框的教学重点,课程标准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提出理解要求,是因为这些内容是环境保护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教法建议:

1.利用教材或将学生通过网络、影视等途径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展示于课堂,使学生意识到环境的资源的重要性,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污染和破坏的严重性。启发学生思考一些如:为什么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应采什么措施保护环境,国家颁布了那些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等问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去收集身边的环境问题的案例,设计研究专题。然后以文字、照片、图片、课件等形式在课堂上交流;也可用讨论会、辩论会等形式进行探讨。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帮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3.学生根据发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垃圾的处理、白色污染等,可提出治理的建议或采取行动,让学生知道自己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第一步:通过提问复习导入新课:

(1)举例说明什么是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危害?

(2)面临如此严重问题的环境问题,每个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请同学们就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本节新课。

第二步:介绍有关环境保护法规。

二、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看教材第二段: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请大家思考,宪法的这一规定有什么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教师指导学生划上相关重点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教材第一目题内容,概括出教材上所介绍的相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

根本大法:《宪法》

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专门性环保单行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请同学看投影资料:材料分析(详见扩展),学生分析后老师归纳,说明制定这些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第三步:分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教师提问: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在环保法中的地位、作用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划出相关内容并总结:它是我国环保方针、政策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对环保方面的社会关系实施法律调整的基本指导规范,是环保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教师提问:贯穿于环保法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教师重点分析"三同步"、"三统一"

教师提问:我国环境保护的其他原则还有那些?

学生回答:

2、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综合治理。

学生回答这一原则的核心是"防"还是"治"?为什么?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防",即着眼于产生环境问题的危害,否则就容易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结果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环境污染于破坏一旦形成,一般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后,不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是难以恢复的,有的甚至是无法恢复的,所以必须以防为主。

3、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凡是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不仅有开发的权利,而且有保养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义务;凡是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都负有治理污染或补偿污染损害的责任。

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提问:在环境保护中,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环境质量好坏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攸关,尤其是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直接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保护环境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每个公民都自觉地保护环境,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保证。

第四步:教师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条件较好的学校,可让学生归纳。)

用结构图表示如下:

探究活动

收集校内外有关白色污染的情况,并提出治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