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水生态文明;东莞市

东莞市坐落在珠江三角洲网河滨海区,河网密布,是珠江三角洲中河网密度最大的区域,是一座典型的岭南水乡城市,是绿色珠江建设[1]中着力打造的"绿网"。经过3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东莞从一个农业县转变成国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退化的沉重代价。因此,在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防治水污染,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是东莞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开展东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能够为建设美丽东莞发挥积极作用,为珠三角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1 东莞市概况与水生态文明存在的问题

1.1东莞市概况

东莞市地处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地区,全市陆地面积2465km2,海域面积97km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境内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693mm。由于地处沿海,常受台风侵袭,枯水期易受咸潮上溯影响。

东莞市水系发达,河网密度达0.33km/km2。市内河流属珠江水系,主要有东江流域(东莞市部分)、东江三角洲网河区、石马河、寒溪水、东引运河、茅洲河流域、珠江河口。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7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0.52亿m3。东莞市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319.0亿m3。结合水系特点及现状与规划的供水布局,东莞市可划分为石马河片、中部及沿海片、水乡片三个基本水资源分区单元。

东莞市野生植物和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包括维管束植物210 科、805 属、1630种,淡水及过河口鱼类共98 种。已知分布在东莞水域及附近的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有黄唇鱼、鲥鱼和中华白海豚。东莞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全市湿地总面积38120.6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1%。

东莞市地理位置见图1。

1.2水生态文明存在的问题

1.2.1水体污染严重

东莞市境内东江南支流以下河段、三角洲河网区河段水质较差,部分河段水质劣于Ⅳ类;城镇中小河涌污染严重,河道生态基流小,绝大部分水质劣于V类;具有饮用水功能的水库,普遍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大部分水质劣于Ⅳ类。东部石马河为东江一级支流,水体污染严重,直接威胁东江水质,影响东江沿线的供水安全。

1.2.2水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东莞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用水被不断挤占,湿地由于缺乏水源或被填埋而不断丧失。东莞市建设了大量的堤防,早期由于未能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得昔日绿色的河岸大多成了单纯的防洪工程,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景观系统。加上境内河流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水域生物多样性缺失,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1.2.3供排水安全保障低

东莞市供水水源单一,供水主要依靠东江,由于东江来水年际年内分布不均,致使枯季供水安全常常受到威胁,存在供水保证率偏低和供水安全保障不足的问题。东莞市中部沿海片、水乡片受咸潮影响大。另一方面水污染严重,造成本地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加上境内供水工程调蓄能力差,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东莞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较为滞后,同时因城市发展导致地面硬底化面积增加,蓄水设施减少,内涝常有发生。境内沿海地区部分堤防防洪(潮)标准偏低。

1.2.4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待加强

2010年4月,东莞市组建水务局,全面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管理,镇级水务一体化改革正处于全面展开阶段。部分镇街的涉水事务仍存在多头管理,部门交叉问题,影响行政效率。

1.2.5水文化未得到充分呈现

东莞市具有丰富的地域水文化,素有龙舟之乡、游泳之乡、戏曲之乡等美称。但长期以来水文化未得到充分的呈现,主要表现在水文化建设体制尚未建立;水文化研究与岭南特色结合不够紧密,特色水文化品牌还不够鲜明;水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还不够广泛深入,群众爱护、保护、珍惜水的行为还需引导。

2 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

2.1总体目标

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东莞市"水通、水清、水动、水美、水兴、水合"的"六水"目标,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岭南水乡风貌。

2.2总体布局

根据东莞市河流水系和地区特点,立足东莞市水生态功能与特色,通过实施"东治、中联、西合"战略,打造东部石马河片水污染防治功能区、中部沿海片水源保护功能区、西部水乡片景观生态功能区[2]。

"东治",东部石马河片面积723km2,占全市的29.3%。本区域有深圳、惠州两市的跨界污水汇入,石马河水污染严重,因此要加强东部石马河片区的水污染防治,以确保东江干流水源地水质达标。采取"截污、清淤、活源、治堤"等治理措施,对河流进行综合整治,逐步改善区域水环境状况,构建东部石马河片水污染防治功能区。

"中联",中部沿海片面积1232km2,占全市的50.0%。重点通过江库联网工程和水源保护工程的建设,构建多水源联合调度系统,实现以丰补枯,增强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调控能力,全面提高中部及沿海片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构建中部沿海片水源保护功能区。

"西合",西部水乡片面积约510km2,占全市的20.7%。通过统筹水乡经济区"10镇1港"(石龙镇、万江街道、中堂镇、望牛墩镇、麻涌镇、石碣镇、高墩颉⒑槊氛颉⒌蛘颉⑸程镎颉⒒⒚鸥郏,加强境内河涌综合整治、水系连通、人工湿地和景观提升工程的建设,彰显、传承岭南特色的水景观、水文化,构建西部水乡片景观生态功能区。

东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总体布局见图2。

3 珠江三角洲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思考

通过对东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分析,对于处于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恶化的区域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供类似区域借鉴。主要如下:

3.1规划引领,突出特色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以规划为引领,结合区域地理位置、经济产业结构、历史文化与涉水文化,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和发展定位,系统梳理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期治水兴水战略,突出区域特色,科学、合理地编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

3.2系统分析,统筹兼顾

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3]。要以系统论的思想为指导,统筹兼顾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各个要素,以人工、自然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统筹各部门各行业的合理用水需求,系统地防治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达到人水和谐相处。

3.3实事求是,突出重点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伴随着经济社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水生态文明也面临着不同的阶段性问题。因此,对于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要结合区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以实事求是的思想为指导,理清水生态文明建设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明确水生态文明建设阶段性的主要任务,突出重点。

3.4措施得当,突出引领

水生态文明建设采取的措施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示范性项目要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建设方案要经济、合理,满足区域发展要求,符合区域特点,阶段的建设目标要具有可达性。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编.绿色珠江建设战略规划.广州,2011

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品课能力培养;自主;合作;探究

一、主题与背景

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本课程的能力目标,而南京市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与学科能力。笔者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基于能力立意的课堂教学,在2011年12月上了一堂思想品德示范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了一些尝试。

二、案例描述

1.巧妙设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课前笔者出示了两组图片,一组为我市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表现,对比图片为我们身边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让学生分析“只要抓好经济建设就行,是否创建文明城市无所谓。”

通过对图片的对比分析,在是否要创建文明城市问题上,学生能分析归纳出要全面认识经济建设与创建文明城市的关系,此时及时小结: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全面发展。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就更是如此,由此引出本课课题:《精神文明建设》。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

请同学们阅读书P103-104,思考: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2)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3)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分别是什么?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书本知识先进行自我构建,运用抽象思维,概括、归纳出相关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在黑板上完成板书(如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的

(地位:发展先进文化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地位: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3.时事链接、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类综合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投影出现南京创建文明城市的9个举措:

1、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2、开展“学礼仪,做彬彬有礼南京人”活动

3、开展网吧、电子游艺厅专项整治行动

4、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店创建活动

5、第四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成功举办

6、“珍爱生命,文明出行”主题教育活动

7、“创文明行业 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

8、进一步完善市民议事、市民旁听、市民听证、市民监督等十大市民参与工程

9、开展“绿色南京”创建活动

问题:请同学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为分类标准,将上述举措分类。

要求: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由1人负责记录本组成员发言,3分钟后推选1名代表发言。

笔者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全班巡视,学生存在疑惑时及时解答。最后全班达成共识:

思想道德建设——1、2(明理)、6(守法)、4(诚信)、7(为人民服务、敬业奉献)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3(文化)、5(科学)

政治文明8

生态文明9

4.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在行动(多媒体展示我校开展的相关活动)。

问:作为中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学习,你打算怎么做,让学生将书本所学落实到具体行动。

三、案例解读

1.以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没有受教育者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经验,任何教育活动所产生的教育意义都是外在的,从而不能深切地影响受教育者的生活。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十分重要,包括自主阅读、自我反思等。

例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的内容及其各自地位,笔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信息运用抽象概括思维,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提取有效信息进行个性化的分析、综合、评价、重组,归纳得出结论,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再如本节课最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如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其实就是学生在对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反思。

2.以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合作学习既包括生生小组合作,也包括师生课堂交流。课上所有得出的结论全部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共同讨论的结果,学生亲历了形成的全过程。此外,师生课堂交流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小组交流回答9个举措分别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哪方面内容时,有学生对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成功举办是属于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有疑惑,笔者通过启发诱导,引导同学思考“绿色南京”、“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对南京的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以及四个文明相互关系。在对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思维独创性的培养,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对学生创新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3.以情境探究培养学生能力

这节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景导入,在授课过程中巧妙设疑,结合当前时政,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一些社会热点和重点问题进行评论,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感悟,让学生在评论的过程中掌握运用辩证思维能力。在课堂最后,用多媒体展示出我校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图片,很多活动学生也都亲身参与了,更是帮助学生将获得的思想政治理性认知相关的情感体验和隐性知识经验,延伸到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也提高了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鲁洁.《超越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范文第3篇

一、村落景观文化建设现状

所谓村落景观文化建设,简单地说就是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原有村落文化的传承和研究,进一步深度剖析,挖掘内涵,提炼新的景观文化,树立村落的核心文化。村落景观文化的建设过程,是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过程,也是继承与创新并重的过程。2003年以来,区按照省市村庄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道路硬化、水源净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红砖房穿衣戴帽”的思路,边整治边保护,边建设边提升,全区561个行政村(居),到2009年底已完成其中452个村的整治任务,今年将基本完成整区整治。在完成村庄整治任务的同时,区不断丰富和拓展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领域,把整治工作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村落景观文化建设之路。目前,已完成了部分条件成熟村的景观文化规划建设。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先后组织开展了“首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首届茶花节”、“首届油菜花节”和“第二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打响了“三花烂漫在”品牌。通过办节会,景观文化建设示范村的魅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村落景观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在村民赚得钵满盆满的同时,景观文化建设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结合美丽乡村的打造,一个后整治时代村落文化资源的整合提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二、村落景观文化建设主要做法

一是与发展产业文化相结合。近年来,区充分利用村庄整治成果,合理开发景观资源,以村落文化为主打品牌,打造村落主打产业,一批重点村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例,一些村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山水等资源,以山水田园风光、乡村农家美味、传统农家乐趣吸引大量的游客,在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把自身新农村的独特魅力向世人作了一个尽情展示。二是与传承农耕民俗文化相结合。区山水资源丰富,和境内,有、六个山区乡镇和、四条,、四条缓缓流出,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农耕文化“原始、古朴、生态、自然”等特点。真实地展现农耕文化的这些特色,是许多山区村打造村落景观文化的核心任务。目前,区正在着力打造“一区两带”农耕文化景观旅游区。“一区”指的是以汤溪九峰山和寺平古村落为主体的景观区;“两带”指的是沿岸从乡小埠口村开始,到乡岭边村为止的谷油菜花景观带;溪沿岸从乡曹界村开始,到乡外东坑、大坞头村为终点的谷油菜花景观带。三是与保护古村落文化相结合。古村落文化是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农耕文化的结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一个村的古村落文化既包含了建筑、桥梁、庙宇、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了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信仰、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史和精神史的积累。古村落众多,古建筑资源丰富,有省级文保单位4个、县(市)级文保单位37个。作为古村落中的古民居建筑是一个村庄的记忆,从中可以读出人们代代累积的文化底蕴。在村庄整治建设中,把古村落文化保护与挖掘作为村落景观文化建设的核心。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实地考察,编制古村落保护规划;拆除古建筑周围影响景观的房屋,对古建筑实施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古建筑群内的道路、沟渠用鹅卵石或石板铺设。对江浙民居典型的夯土民居采取保护措施,保持了原有的泥土房特色和自然风貌。镇山道、埠头村,乡的周辽、潭背村等在完成整治后,不但融入了新农村元素,还保留了古色古香的山区村庄原有风情村貌,留住了村庄历史,传承了村庄文化,保存了村庄记忆,成为城里人休闲旅游的香饽饽。汤溪镇寺平村已经成为享誉省内外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及古村落特色旅游村。四是与建设山水文化相结合。省委最近作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对如何进一步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来,结合生态区建设,提出了“多种树、增绿化,少筑路、减硬化;松木打桩,绿篱护塘;先地下、后地上”等一系列符合“生态、自然”、低成本投入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思路,村庄的绿化美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目前已创建市级以上生态乡镇17个,区级以上生态村192个。五是与农民种文化活动相结合。区在实施景观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一些全区性和地方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将景观文化建设理念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从2007年开始,先后开展了三届民间精神文明建设“草根奖”评比活动,营造了一个崇尚文明、弘扬社会正气的良好氛围。

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森林旅游;发展 ;瓶颈;前景

【分类号】:TG333.7

1.前言

我国拥有29亿余亩森林、5亿余亩自然湿地和19亿余亩荒漠戈壁,这些资源为森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30余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森林旅游业在满足国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传播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当前林业一项十分重要的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尽管如此,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何进一步发展森林旅游生,使得森林旅游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2.森林旅游发展遇到的瓶颈

2.1设施建设滞后

森林旅游景区的各要素建设需要大量投入,特别是,大部分森林旅游景区地处偏远林区,在基础建设上需要的投入更加巨大,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较低,地方财力有限,招商引资的难度也很大,从而使得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新的旅游项目不能及时开发,严重限制了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步伐。长期以来,中央财政用于引导森林旅游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难以引导和扶持这个庞大产业实现大的飞跃。森林旅游是一项关系到国民幸福指数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公益性产业,国家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性、扶持性投入,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中央投入还有助于提高业务主管部门规范和推动森林旅游发展的能力,以更好地实现森林旅游的又好又快发展。

2.2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大部分森林旅游景区是在国有林场和其他国有林业单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别是森林公园,通常与国有林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其森林旅游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前大多从事传统林业生产,对森林风景资源的价值缺乏认识,对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开展旅游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还比较淡薄,需要有一个从第一产业转到第三产业的适应过程。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是造成景区建设粗糙、经营管理粗放、旅游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下、品牌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在处理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中顾此失彼的重要原因。

2.3占有率需提高

虽然森林旅游产业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但森林旅游发展主要依托了很小比例的一部分森林旅游景区。大部分森林公园由于认识、人才、投资、区位、宣传等种种原因发展缓慢,建设水平低,服务能力差,市场影响力小,拥有优越的森林风景资源但依然“养在深闺人未识”、“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局面还普遍存在。全国一小部分森林公园经常为节假日的人满为患发愁,公园的建设压力、管理压力非常大,而大部分森林公园则是门可罗雀,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森林公园几乎没有提供基本的森林旅游服务,森林风景资源的利用效率极低。

3.森林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3.1保护开发并重

发展森林旅游,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根本。森林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做到规划先行,保护与开发并重。在景区景点的开发中,坚持先天保护与后天雕琢相结合,自然开发与人文雕饰相结合,开发建设与恢复生态相结合,做到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统一管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实施中追求自然。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界定保护区、规划区、建设区,防止和杜绝对旅游资源的无序开发及建设污染和建设性破坏,确保生态完美,风光秀丽,不断增强森林旅游景观在省内外、国内外的吸引力。

3.2改善基础设施

对已有政策的,要抓紧实施。职工危旧房改造,要着力抓好配套工程建设,使之成为森林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利用好国家实施第二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契机,抓紧与有关部门衔接落实,协调争取森林公园安全饮水纳入农村安全饮水范畴,确保公园职工和游客饮水安全。对政策不明朗的,要积极争取。公园管理处至各景区的旅游公路已纳入国家计划,一旦政策下来,就要及时作出规划,争取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大力加强连接各公园的旅游公路建设,增加通达各公园的公交线路,不断改善旅游交通条件。通过3-5年的努力,使森林旅游产业做得更大更强。

3.3建设景区景点

精心包装好森林旅游项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将生态旅游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推向市场。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赋予经营者经营权和建设权,延长经营期,实施“谁投入、谁经营、谁受益”的开发原则,依法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经营者投资的积极性,尽快形成森林公园投资主体多样化、多元化的格局,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转变过程。全方位开放生态旅游业,鼓励、支持、引导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经营,调动旅游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竞争与合作的积极性,鼓励旅游业引进国内外大旅行社、旅游酒店集团的资本、品牌、管理技术和人才。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快森林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的进程,打造更多的特色景区、精品景区。

3.4提升文化品位

引导森林、湿地公园重视生态文化建设,指导各公园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和区位特点,深入挖掘森林文化内涵,加强森林博物馆、标本馆、游客中心、解说步道、科普走廊、宣传解说的标识标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导游词、解说词,提高导游和解说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鼓励开发民俗文艺表演和互动性节目,举办独具特色的节会,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综合性购物点;支持各森林公园争创国家和省级“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通过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森林旅游的文化品位,丰富森林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森林旅游有序健康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业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态,以回归自然为主要特点的森林旅游越来越受到城镇居民的关注和喜爱,人们对森林观光、休闲游憩、森林养生、山水摄影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大,各级森林公园及森林旅游主管部门也深感责任重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林业厅科学谋划,为各级主管部门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和前进目标,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秋华.试析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2(4):58-61.

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旅游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

农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百年以上历史,新西兰、爱尔兰、法国等国家把乡村旅游作为稳定农村、避免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手段,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加拿大、澳大利亚、东欧和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国家,都把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国家旅游局从2006年开始大力推介“中国乡村游”或“中国和谐城乡游”,旨在推动城市和农村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共同繁荣,这对促进城乡交流和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已建成的三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2亿元人民币。本文就这一形势下如何进一步重视发挥好农村旅游的功能,解决好农村旅游目前所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农村融入到现代旅游大潮之中,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探讨。

1农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众所周知,农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农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最大受惠者应该是农村,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1.1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农村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发展旅游业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生产的重要内容。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农村生产的内容,还能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有些乡村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农民自愿退耕还林还草,治荒治污,出现田园风光与山水风光浑然一体的景象。有些乡村对农产品等资源进行深加工,生产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商品、纪念品和工艺品,还为城市宾馆直供绿色农产品。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同时照样发展种植业,但都产生了附加值,有力促进了生产发展,拓宽了传统农业的内涵与外延,农民由种粮为主转向种养植业全面发展,由务农为主转向农商并举。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第一产业、推动了第二产业、拉动了第三产业,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2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旅游开发可为旅游目的地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有关研究表明,每1美元的旅游收入可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2美元-3美元,旅游业1个直接就业岗位能带来5个间接就业机会。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贫困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不少地区土地贫瘠,耕地较少。发展旅游业是其脱贫致富的一种必然选择。同时农村旅游具有劳动密集、人员需求多层次性等特点,且投资较少,收效较快。这就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容易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如云南大理、丽江一些村镇的农民,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的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当地农村的就业人员比发展旅游业之前以前增加了8-10倍,实现了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就地市民化,旅游经营户的收入平均达40万元以上。

1.3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

旅游业属于现代服务业,乡村旅游同样需要对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配套发展,在产品运作过程中需要使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进行产品设计、营销及规范化服务,搞好内部管理和经济核算,处理好各种分配关系。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和现代管理概念的引入使农民自主决策、民主决策意识增强,一些农村纷纷成立各种协会,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管理,加强了政治文明建设。

1.4有利于农村形成先进文化与文明风尚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旅游业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农村文明的重要手段。旅游不仅带来人流、资金流,还带来信息流、观念流,发展旅游业能促进农民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树立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促进农民参加各种培训、外出学习参观,参加技能比赛,从而使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促进农民主动学习旅游服务、礼仪礼节、科学种养、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农民在与外来游客交往中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文明素养和旅游审美情趣;同时旅游者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文化知识,从而促进了乡村地区与城市的交流,对于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人们观念的转变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农村良好的文明风尚。

1.5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村旅游使人们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促进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增强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乡村旅游消耗资源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改变大量消耗资源支撑经济增长的传统方式,形成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当地珍贵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村乡镇,通过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使广大农民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当地环境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

2.1统筹规划,政府引导。

发展旅游确实可以促进新农村的全面发展,但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够发展旅游。为此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旅游,不能一哄而起,无序开发。同时政府应该认识到旅游业的重要作用,对城镇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引导:第一,通过宣传引导改变城镇居民落后的旅游消费意识,树立新的消费观念。第二,通过有关媒体的宣传,使人们全面了解旅游业,了解旅游产品的丰富性。第三,不断完善健全有关的旅游法规,规范旅游经营行为,以法治旅,为居民出游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第四,做好法定假期的落实工作,如条件允许,还可适当延长带薪假期。第五,联合组织编制辖区内的农业旅游开发规划,指导本地农业旅游健康发展,防止农业旅游开发的冒进现象发生。

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范文第6篇

今天的会议,既是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结表彰会,又是进一步深化公民道德建设的动员会,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阶段工作的总结推进会。刚才,大会表彰了个先进集体和名先进个人,他们以自身的生动实践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推动了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在此,我代表党工委、办事处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岗位的所有同志表示亲切问候!也向长期以来支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深化街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创建为民,多点发力突破,文明新城创建初展风姿

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一)全力营造氛围。通过电子显示屏、标语、宣传牌、宣传栏、宣传手册、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进一步造浓文明创建氛围,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开展入户宣传,力争做到宣传全覆盖、无死角。今年共新增文明创建、讲文明树新风、厚德新城榜等宣传画张,新增绿化提示牌个,同时,依托端午节、消防演习、儿童节、暑假未成年人活动等契机,结合创文工作,进行了系列主题宣传,举办了“创建文明城市、共建和谐社区”文艺汇演,以互动的形式进行创文知识问答,共组织了次创文活动,增强居民对文明创建工作的知晓率。

(二)大力整治环境。街道以环境整治为文明创建工作的一个重点攻坚内容,举全街之力,着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普及版、提高版、升级版、精品版。出店经营现象有了明显改观,小区内环境有了显著提升。共清除各类乱贴、乱画小广告处,对各小区内污雨水管道进行清掏,清理乱堆乱放处,劝导出店经营处,清理僵尸车辆,重点对村电动车废旧车辆进行了全部清理,清理河道公里。全面推进清洁乡村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完善村庄常态保洁制度。对小区内破损、破旧的设施设备进行重点排查,新增分类垃圾桶只,更换灭火器个,更换护栏米,绿化补植棵平方米,路面补修多处,增划停车线多米。

(三)着力活动创建。一是坚持文化引领。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充分依托“党员统一活动日”、“新城大讲堂”、远程教育等载体和党建服务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专题学习党的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市、区重要会议精神。截至目前已开展了第次大讲堂,全年预计开展次,其中开展道德讲堂次,推动道德讲堂由机关向基层延伸,不断扩大道德讲堂覆盖面;二是突出创建为民。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创建依靠群众,创建为了群众,创建成果由群众共享,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居、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其中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获得省“和谐示范社区”称号,合兴社区成功创建2017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有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升了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推进共建共享。全面推进区域共建、城乡共建、干群共建、街校共建,军民共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呈现出知晓率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参与面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深的良好局面,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城乡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四是加大整改力度。坚定必成目标,想方设法化解社区内影响群众生活的重难点问题,把焦点对准到问题上,把火力聚集到差距上,着力解决了社区车辆行车秩序乱、路商业街车辆停放秩序乱、市场车辆管理秩序乱等问题,将各项民生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逐步改变街道整体面貌。五是强化文化惠民。继续“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融入勤劳节俭、孝老爱亲、和谐友善教育,不断丰富传统节庆活动思想道德内涵。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先后组织开展了未成年人“七彩假日·快乐成长”留守儿童暑期活动辅导班、现场法律咨询、元旦春节的送戏下乡、中秋国庆广场舞展演、重阳节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场次。

(四)强化志愿服务。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立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全街道的志愿者人数已达人,策划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风尚日益浓厚。同时成立了人的文明劝导员队伍,及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教育,将文明行为传播到人群之中。社区率先创新志愿者服务记录模式,以打卡的方式记录志愿服务时长,推进志愿者奖励激励机制。

(五)树创先进典型。街道今年共评选出名道德模范,他们都是我们身边最平凡的人,但他们却在平凡中演绎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示了传统道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社区的先后年来无偿献血次,累计献血毫升,从“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到金奖,再到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也为我们展现了身边好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二、巩固已有优势,查找问题不足,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加精准、更有实效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与区党工委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相比,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同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高、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投入不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工作上存在形式主义。二是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新旧思想观念的冲撞,东西文化观念的交锋,不同思潮的激荡,致使人际关系日趋淡漠,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矛盾纠纷增多,与人为善、互爱互助的风气日渐淡化,不赡养老人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居民群众法制意识薄弱,不学法,不懂法。依法逐级有序理性平和表达诉求的习惯尚未养成。婚丧事大操大办,大吃大喝,比阔气、讲排场的情况依然存在;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精神文明建设涉及千家万户,但群众参与率、支持率还需提升;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手段有待进一步改进。没有人的文明就没有全社会文明,要着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扭住人的文明不放,扎实做好群众文明素养的教育规范引导工作,但教育不是万能的,必要时必须采取行政或经济手段强行入轨,双轮推进、内外兼修,让文明之风走进千家万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城落地生根。

三、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加快建设精神文明新高地

2018年,我们要以精神为指引,在区党工委坚强领导下、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强化文化引领和法治保障,在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打牢共同思想基础上发挥更大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顺应时展和群众期待,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美丽新城建设为主题、以窗口行业为重点、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分别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在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文明程度上实现更大作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动员各方参与,注重队伍建设,着力改革创新,用先进文化引领乡土文化、以现代文明培育民风文明,努力促进发展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五美”齐现。下面,我就下一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讲六点要求。

(一)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统一思想和凝聚力量。

在党的会议报告中指出:“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同时强调了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目标、新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系列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精神上来,真正以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要准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新要求。在报告中,多次提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示、目标、要求。在报告的第一部分,有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充分肯定。在报告第七部分,大篇幅讲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要求,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诸多内容。这些都对我们下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前进方向。二要在落地落实见效上下功夫。着重要抓好“五个突破”:一是在贯穿融入上求突破。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贯穿于各级各类单位各项工作中,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努力使精神文明建设无处不在、处处发力、处处生效。二是在引领示范上求突破。将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道德模范等社会人群更加抓紧抓牢,着力发挥好典型人物的感染力、示范性,努力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气的“航标”。三是在创新手段上求突破。充分适应信息传播和舆论生成机制的新形势、新格局,特别是学会在网络时代如何说话、怎么做事、怎样送达,努力使人民群众更加接受和全面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在实而又实上求突破。坚决彻底摈弃形式主义和,把中央的精神和要求落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贴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做实,让数据说话、让事实说话、让群众说话,努力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加实在。五是在组织领导上求突破。以清晰的步骤、实在的举措,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凸显文明办职能作用,抓点带面、提档升级,带动形成高效有力的大文明工作格局。深入系统地学习党的会议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干部群众把讲话精神作为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突出宣传教育,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使之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二)强化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规范行为,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是扩大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一要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强化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按照群众意愿办事,群众期盼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着力解决什么,各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都要接地气、顺民意。二要坚持精神文明评选这一重点,推动各级单位抓好核心价值观培育、道德讲堂建设、志愿服务开展、文明礼仪培育等创建内容,提升创建质量和水平。三要着重注重文明村创建这一薄弱环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以村容村貌、乡风文明建设为着力点,深化文明户、文明村创建,推动移风易俗,用先进文化引领乡土文化、以现代文明培育乡风文明,努力实现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美”齐现。

(三)大力提升志愿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动学雷锋常态化的重要途径。要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健全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并支持成立民间志愿服务组织。要完善志愿者注册、培训、考核、评估等机制,推进志愿服务网、志愿服务站等平台建设。要坚持重心下移,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和“邻里守望”为主题,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加大社区志愿服务力度,把学雷锋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雷锋式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项目、优秀志愿者评选活动,在全社会唱响志愿服务精神。

(四)继续深化“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主流价值的社会影响力。讲文明树新风,是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开展的品牌活动,我们要以此为抓手,不断提高居民道德修养、规范居民行为习惯。要抓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推动形成公益广告常态宣传机制,着力凝聚思想共识、汇聚精神力量。要抓好孝老爱亲教育,大力弘扬孝道,引导人们养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敬老助老的良好品质,把中华孝道之风一代代传承下去。要抓好勤俭节约教育,广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戒奢克俭的优良传统,努力营造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要抓好诚实守信教育,在全社会倡导讲诚实、重信用、守承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和诚信“红黑榜”制度,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五)坚定必成目标,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未来三年又是一个新的创文周期,迎来新的一轮挑战,我们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强化创文惠民意识,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秩序优良、宜居宜业、和谐幸福的新街道。

一要注重提升思想道德内涵,进一步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素质是城市的灵魂,要把培育人、塑造人、提升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创出特色、打造品牌。常态化开展道德教育、评议活动。梳理身边存在的不文明行为,深刻剖析不文明现象存在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改进措施,引起居民对不文明行为的共同关注,引导居民树立城市意识、主人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开展文明社区共创共建活动。加强社区基础建设,治理社区生活环境,健全社区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体系,提升居民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举办社区邻里节活动,增进邻里友谊。常态化开展社区道德讲堂,提高居民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持续实施文明引导行动。以引导环境文明、秩序文明、餐桌文明、服务文明网络文明等为重点,策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居民践行文明礼仪,养成文明习惯。开展“邻里守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完善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动员志愿者就近为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

二要扎实开展环境专项整治。环境是城市形象的有形载体,也是地方发展的无形资产。昨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三治三化”动员部署会议,会议要求全市集中财力、人力、物力,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市区实施水环境治理、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治理、违法建设治理和城市绿化、亮化、美化等“三治三化”专项行动。我们一定要强化“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比发展就是比环境”的意识,自觉在全局中考量和谋划,切实增强推进“三治三化”专项行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集中摸排梳理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抓好六大专项整治行动。要开展水环境和违建专项整治,认真落实河长制工作责任,强化违法建设发现制止拆除工作,确保“零增长”要开展小广告专项整治。小广告是影响城市形象、居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牛皮癣。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对各类小广告进行集中清除,合理设置便民广告张贴栏,探索源头根治违法小广告措施,使非法张贴、喷涂小广告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要开展违章占道专项整治。大力整治占道搭建、占道经营、占道停车、占道加工、占道打牌娱乐等各类违规占用公共道路和公共设施现象。规范临时占道经营行为,加强流动摊贩管理,确保道路畅通、卫生整洁。要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深化文明交通行动,增强居民文明出行意识,使影响通行秩序及道路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减少,出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要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针对城区农贸市场卫生状况差、占道现象严重、环卫设备配置不全、商品摆放不整齐、经营分区不明显、周边“五乱”现象严重等问题开展市场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改善市场及周边环境,打造设施完备、环境整洁、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市场环境。

三要推进设施改善提升,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础。要把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作为创建惠民、创建利民的重点切实加以解决。要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广场、无障碍设施、安全设施、公共厕所等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修复破损道路,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专业市场建设。要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提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推进村(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区办公场所、服务大厅和未成年活动场所建设,提升社区文化、体育、科普等服务功能,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转变社区职能,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四要营造更加浓厚的创建氛围。要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氛围,提高居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推动每个单位、家庭、居民都行动起来,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主力军,增强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主人意识、居民意识和城市意识。入户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基本常识,及时报道创建工作动态,要通过设置大型公益广告、宣传专栏、贴宣传画等形式,营造创建的社会氛围。

五要突出创建工作的常态长效。文明程度的提升、市民素质的养成,需要一个日积月累、久久为功的过程。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部署、抓督促、抓落实,健全完善保持创建长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社会各界、广大居民的力量调动起来、激发出来,注重创建过程、提升质量水平、保持创建经常化。街道党员干部要讲责任,讲担当,讲奉献,用干部的责任感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使创建活动更加接地气、更有成效,更加经得起群众检验。

六要构建群众参与共建共享体系。城市的核心是人。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让创建文明城市成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成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要突出创建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激发市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使命感,变“要”为“我要干”,发动市民群众建设管理自己的家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要突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在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城市管理、文明交通、诚信经营、志愿服务上下功夫,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创建活动带来的成效和变化,增强群众对所在社区、所在街道的认同,进而增强对城市的热爱。

(六)奋力冲刺全年,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当前工作。

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范文第7篇

在全县经济工作、乡书乡长及农口负责人会议结束之后,今天又专门召开全县水保工作会议,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水保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这是水保局领导班子及水保系统干部职工,按照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以“三增一稳”为目标、以“五个加快”为重点、以项目求发展和“抓大事、求突破、树典型”的工作思路要求,全面启动今年各项水保工作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也是水保局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县经济工作和乡书乡长及农口负责人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刚才,张局长在全面分析总结去年水保各项工作成绩的同时,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和乡书乡长及农口负责人会议确定的重点,就如何搞好今年的水保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这个安排意见,工作重点突出,目标任务明确,落实措施具体,很有操作性,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意图,我表示完全赞同,希望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搞好今年的水保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工作成绩,正视差距和问题,切实增强搞好水保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性

去年,水保局领导班子组织和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三增一稳”、“五个加快”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年初提出的建设任务和实现川地园田化、山地梯田化、沟道坝系化、流域生态化的治理目标,精心组织、全面规划、狠抓落实,在全体水保工作人员的努力和全县各级党政组织的齐抓共管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全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0.2平方公里,年增速5.2%。续建治沟骨干坝、淤地坝4座,新建成小型淤地坝5座;建成各类小型拦蓄工程4项114处,配套修建农田道路16条76公里,实行封禁治理54.6平方公里。完成重点小流域治理8条52.8平方公里。进一步加快了以梯田扫尾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和以淤地坝建设为主的沟道综合治理步伐,为县域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县情的发展路子。特别是培育的榆林沟流域坝系建设与开发典型成为全市水保工作的“亮点”,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市业务部门大力支持、精心指导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水保局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结果,更是水保系统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团结协作,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水保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向常年工作在基层,在水保项目建设一线的同志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全县水土保持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突出困难和问题。从客观上分析,一是我县是农业大县,虽然已经实现了梯田化,但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尤其是梯田综合开发在深度和广度上没有大的突破,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二是经济总量小,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产业化程度低,土地产出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是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植被稀少,水土流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治理,大搞梯田建设和流域治理,继续加强水土保持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从主观上寻找根源,一是思想观念滞后,市场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二是以坝系化建设为主的沟道综合治理工作已全面拉开,但在治理模式、技术创新、成果保护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不多,许多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三是少数干部职工主动抓落实、超前干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性不强,乏谋大事、抓大事、创典型、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信心;有的工作起点不高,存在一般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已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全县水保工作。因此,全系统干部职工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克服困难,苦干实干,努力开创我县水保工作的新局面。同时我相信,在水保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水保事业一定能够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进一步明确任务,找准突破口,切实抓好水土保持各项任务的落实

做好今年的水保工作,对于继续推进全县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步伐至关重要。因此,全局干部职工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第一、要抓好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建设。要把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穿于全年各项工作的始终,把学习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习和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习和抓大事,树典型、求突破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统一全局干部职工的认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现全县水保事业超常规,跨越式,快发展。

第二、要切实抓好水保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项目建设对于拉动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项目就能发展,有大项目就能大发展。特别是我们水保部门,干的大多是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对于行业发展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年国家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到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意味着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农业项目建设将有着更多的机遇可以抓,同时也意味着农业项目建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因此,我们一定要抢抓国家政策方向和项目倾斜的有利时机,围绕行业特点,以梯田综合开发、流域综合治理等为重点,抓好项目建设。一要继续实施好生态修复和封禁治理项目、双堡子沟第二批小流域治理项目、世行二期贷款项目等续建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年度计划任务。二要实施好榆林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国债项目等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的要求,制定方案,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三要抓好前期项目和项目库的贮备工作。水保局一班人要牢牢抓住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项目扶持力度等有利的条件,在全力抓好新建、续建项目的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年内争取新上世行三期贷款项目、渭河流域治理项目、庙龙沟流域坝系建设项目以及全省小流域治理以工代赈等重点建设项目。同时,要按照规划一批、论证一批、筛选一批、开建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思路,抓好项目库建设,以大手笔建设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推动全县水保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第三,要进一步加快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步伐。要抓住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实施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全省淤地坝建设重点县项目,力争庙龙沟流域坝系建设启动实施,着力抓好榆林沟杨魏坝、双堡子沟王家川边坝2座骨干坝的续建和下杨沟、孙家河、石家湾老、党家沟4座淤地坝的新建任务。同时,要对全县已建成的27座骨干坝和淤地坝,要大力推行淤地坝产权确认制度,进一步明确责、权、利,形成一个建坝有权,管护有责,开发有利,产权清晰的新的管理机制,管护并举,确保完建淤地坝的安全运行与效益的永续发挥。

第四,要攻坚破难,继续搞好梯田建设。要采取新修与劣质梯田改造相结合,人改与机修相结合,建设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全面加快剩余坡耕地扫尾工程建设步伐。一是对梯田化程度较低,地形破碎,改造难度大的区域,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进行攻坚破难。二是对实现了梯田化或坡耕地面积小的乡村,要合理安排进行沟道治理。三是要把川地整理纳入梯田建设规划,按照川地园田化建设的要求,进行川地整理。同时,要提前组织人员踏测梯田工程建设地点和重点施工区范围,认真做好前期规划设计,为秋冬梯田建设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第五、要加大典型培育的建设力度,不断探索水保综合开发的新路子。要把榆林沟流域坝系建设与开发典型作为整流域治理开发,水土保持成果资源化向产业化转化的试验基地和示范窗口,广泛开展水保科技项目和产业开发的研究与推广,探索管护与开发相结合、服务与经营相结合的水保产业新路子。要围绕重点乡镇示范园区建设和川地园田化建设、山地梯田化建设,重点抓好马家吊川川地条田建设及面山封禁治理典型,通过两年的连续建设,使乡川地基本实现条田化。

第六、要依法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事,切实搞好生态保护和预防监督。近年来,人为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水土保持和综合治理工作。因此,水保局要切实加强对《水保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依法加大综合治理和预防监督力度,进一步巩固水保成果,提高水保建设质量。特别是今年全县要大力发展关山圈舍养羊,这就要求水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水保行政执法力度,教育广大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推广舍饲养畜,坚决禁止乱放牧、乱开垦、乱砍滥伐植被的行为,发动群众监督举报,严厉惩处一切破坏水保设施的违法行为,形成群管群防的良好氛围,真正用各种法律手段推动水土保持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三、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管理,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氛围

一是水保局与各站、室、队要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把任务责任落实到站室,到每个人身上,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是要加强督促检查。今年水保建设工作十分繁重,水保局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切实加强对技术人员的考核与管理。要按照“严、细、实、准”的要求,对照每个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从严考核,考核结果要严格与评选先进、评定职称挂钩,真正形成竞争向上的工作氛围。

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化建议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city development process is accelerating, city planning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re of ecological system, this concept will help to build more new pattern of sustainable city proper.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status of China's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from the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design, city industrial design in three aspects put forward China's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is proposed, which provide good references.

Keywords: suggestion of city ecological planning

TU984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较为新的规划理念。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为了建设生态城市,主要目的为了构建一个实现社会经济以及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生态系统,同时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充分结合了相应的生态学原理以及应用规划科学手段,在这个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相应关系进行辨识,模拟以及设计,进而得出较为合理的生态方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生态城市规划的目的即为在充分满足城市规划、生态规划以及环境规划的相关要求的基础之上,能够依照国家进行城市建设的相关方针,政策以及计划,在城市响应的自然条件以及建设条件的基础之上,以环境学、生态学、社会学、城市学、经济学等相关知识作为指导, 充分协调城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较为合理的城市建设目标,城市发展方向,进而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城市建设体系,能够使规划地域的社会, 经济以及环境建设相互协调发展,同时布局较为合理,有效合理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经济以及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问题

1、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城市中涌现了大量的中型企业。这些企业一方面有效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城市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例如,很多工厂都建设在城市市区,在工厂的日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这无疑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但是影响作用不显著。

2、生态环境的布局不合理一般来说,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会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作用,同时还会受到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布局的规范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居住,不仅要观察一个城市的建设规模和建筑水平,同时还要看城市是否具有健康合理的居住环境。在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过多注重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忽略了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尽管,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水土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同时在进行大中型建设工程时候,都要做相应的环境评估工作,制定有关的环境保护方案,但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领导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没有能很好的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

3、城市规划过程中具有随意性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起着关键的作用。城市规划犹如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法律,不能轻易进行改变,而在现实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规划改变的现象,有着较强的随意性。分析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难以改变的变化情况。二是由于城市相关政府以及部门领导出现变动,三是受到利益的驱使作用。首先为有关的地方领导为了能够获得相关的经济利益,热衷于进行土地出让,这无疑会对城市的规划建设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就是一部分人员为了能够获得自身的经济利益,从而不恩能够严格进行城市规划的建设。

二、如何进行城市规划生态体系的建设

1、合理进行城市相应功能区划分和布局在进行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时候,要充分满足城市的三个基础功能,即为,满足空间结构的需要,满足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满足生物生产的相关要求,同时还要与周围的空间格局进行相互联系,这样即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结构,进而有效改善相应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在相关的生态理论作为指导,要充分依据各个功能区相应的环境条件以及当地居民的相关要求,合理进程城市的功能布局,例如,可以再居民区设置相应的学习,商城,体育场等,这样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同时能够有效发挥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实现城市物流的高效流通,能够有效节约社会资源。

2、文化城市的生态建设城市所具有的文化功能,能够有效表现城市的品味以及城市的内在价值,同时能够有效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吸引力。如何有效将城市的相关特色资源与城市的规划建设进行有效的结合,构建一种具有相关特色以及文化内涵的城市文化,是进行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一旦失去就难以恢复,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一方面要对原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同时还要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协调,不断对文化进行创新,进而能够充分体现出城市建设的美感与文化气息。

3、社会城市的生态规划充分完善相应的城市服务保障体系能够体现城市的人文关怀的精神,社会生态的规划建设内容包括一种对人发展以及生活的保障,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的关怀,同时能够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相应的安全保障性。

4、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内部的绿化空间的规划应重点考虑,做为人文理念的基础及支撑。城市空间有限,应充分利用空间进行多层次绿化,乔、灌、草复层绿化体系以及垂直绿化,将绿化与建筑结合起来,并合理选择和搭配植物种类,将城市建在绿地中。

三、推进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建议分析

1、关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的实现是过程而不是终极,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树木需要时间成长,自然系统因为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而需要时间来自我调整和恢复。这是很基本

的常识,但却往往被人所忽视。景观系统中,因为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就像一个有机体,它不断自我完善,而且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

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

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

共享性。

2、关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我国平均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国的一些城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污染”城市。房地产开发和使用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废物的产业。为了人们卫生、健康、舒适地生活,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公共绿地必须大于人均1.5平方米。五是增加居住区文化体育设施。

3、关于城市产业设计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设计城市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

三、结语

随着我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日益重视,生态城市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态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生活、工作环境,把城市的经济、社会系统纳入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而如何结合我国的国情,应用生态学的原理,探索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是实现城市环境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王如松、高效.和谐———城市生态调控原则和方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68.

[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张桥飞、秦迪,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J]维普资讯,20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