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建设新模式

工程建设新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工程建设新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程建设新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管理方法;创新模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园林工程数量逐渐增多。要想更好的保证园林工程质量,园林企业就必须加强园林工程管理,创新园林工程管理方法,提高园林工程管理水平。园林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园林工程管理有很大影响。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增强园林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一、园林工程概况

马鞍山公园工程位于广州市,本项目的开工日期是2013年11月17日,工期为130天。本工程建设规模是462亩,园林道路总长度是3600m,公园面积为4500O,停车场需要设置98个停车位,办公楼2座,景观亭6座,景观塔1座,餐馆1座,休息廊4座。公园内绿化种植面积为8万平方米,健身面积为1450O,排水管线1200m,照明灯180个,凳子350张。文章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展开园林工程管理方法创新模式分析。园林工程设计图,如图一。

二、创新园林工程管理方法的意义

(一)园林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园林工程建设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园林工程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国还没有出台园林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园林工程管理缺乏制度保障。二是园林企业存在恶性竞争。很多企业为了获得工程项目,会采取不合规则的手段进行项目竞争,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创新园林工程管理方法,可以更好的规范园林企业的行为,避免恶性竞争的现象出现。如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园林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园林工程管理方法,提高园林工程管理水平。

(二)园林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园林工程管理方法,才能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进而推动园林企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园林工程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园林工程建设的需求,也必定会阻碍园林企业的发展。

三、园林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如今,园林企业有三种园林工程管理方法:一是业主管理,二是承包商管理,三是外聘承包商进行工程管理。其中,业主管理就是业主对工程进行直接管理,不需要第三方介入管理。承包商管理就是业主把园林工程承包给承包商,承包商需要对园林工程管理。外聘承包商进行工程管理就是承包企业外聘承包人员对园林工程进行管理。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关键内容,园林建设也是新兴行业。要想加速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园林企业就必须创新园林工程管理方法。但是,我国园林工程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园林工程管理有很大影响。很多园林企业管理者缺乏工程管理方法创新意识,阻碍了园林企业的发展。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

国家政策可以为园林工程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但是,目前有关园林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非常少。要想推动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园林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园林工程管理方法创新对策

(一)建设园林工程管理体系

园林企业应该加强园林工程管理体系建设,把园林工程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园林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保证施工进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园林工程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增强联系,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调整对策,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推动园林企业的发展。马鞍山公园工程开工日期是2013年11月17日,工期为130天,加强园林工程管理体系建设,可以更好的保证园林的施工进度,降低外界因素对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

(二)明确管理责任

马鞍山公园工程建设规模是462亩,园林道路总长度是3600m,公园面积为4500O。可见,园林工程建设具有建设周期长、建设难度大、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园林工程管理难度。要想加强园林工程管理,提高园林工程管理水平,企业可以在员工内部设置问责制,增强工程建设人员的责任感,进而保证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三)加强人员培训

园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园林工程管理有很大影响。要想创新园林管理方法,园林企业必须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园林工程管理方法创新过程中,企业要多听取员工的意见,让员工积极参与到管理方法创新中。园林企业也可以在员工内部设置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员工创新管理方法的积极性和热情。企业也可以采用外聘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这也是园林工程管理方法创新的前提。

结语:

如今,园林工程数量逐渐增多。但是,从园林工程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园林工程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很多园林企业没有认识到加强园林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园林企业缺乏专业的园林管理人才。要想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园林工程管理方法,企业首先要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把园林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其次,园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园林工程管理有很大影响。在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园林企业要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园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园林企业还应该加强园林建设成本管理,创新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卢文龙.现代园林工程管理调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伍胜建.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研究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3]郭绮俐.浅谈园林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模式[J].江西建材,2014(02).

工程建设新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电工程 管理创新 模式

随着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逐渐进入我国,我国已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等“三制”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管理体制框架,形成了“三制”体制框架下的平行发包模式为主体的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初步完成了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但是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步伐的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尤其是民间资本的进入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新一轮水电建设高峰已经凸显,改革现有建设管理体制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电工程管理的内容

(一)水利工程设计

建立流域、地区数字高程模型,综合考虑流域、地区地质构造和水文特性,进行水利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效益分析。最后用多目标优化的方法进行工程地址、工程路线优化选择和工程的优化设计。

(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利用GIS技术,将有关水利工程规划、工程设计资料以及有关工程施工程序、施工进度、材料、工程概预算等资料存人数据库,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软件包组成工程施工地理信息系统,对工程中的每一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并进行水利工程总体优化设计,与专家系统结合成为水利施工专家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复杂问题,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三)水利水电测绘

1.水电工程测量主要包括线路水准测量,峡谷地带测量,水道测量,河流、水库水深测量,水库工程用地测量,水库淤积测量,水库淹没损失测量,水利枢纽中的测量,水电站建设的施工、验收等。

2.建筑物动态监测主要包括大坝变形和高大建筑物的动态变形监测。

(四)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主要包括:①图像解释。通过卫星影像提供水文地质信息。②水文地质评价与填图。利用卫星影像进行第四系编图,结合GIS进行区域单元体水文地质过程评价。③热红外影像。应用红外遥感方法勘察地下热水资源,探测泉眼。在沙漠地区干旱地区,利用土壤湿度变化寻找地下水。在沿海地带和海岛,根据地下淡水与海水温度差异而在远红外图像上呈现不同色调原理,寻找地下淡水资源。应用远红外图像对湿度的敏感性,发现古河道,研究河道变迁。④矿产资源调查。如我国在新疆准葛尔利用细分红外和多光谱扫描技术直接探测到了岩金矿的蚀变带,取得了利用遥感技术直接寻找金矿的重大进展。

二、水电工程特点

水电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有如下特点。

(一)产品的特定性

水电工程建设产品是在特定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特殊商品,一般由建设单位提出对产品的要求,通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咨询机构等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建设产品的生产。由于各个水电工程在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水资源条件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全世界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水电工程。

(二)受外界环境影响大

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受气候、地质、地形、水文、环境保护、政策变化和经济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大,使建设工期、生产方法等发生变化。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大,风险也大。

(三)产品的固定性和生产方式的流动性

水电工程建设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同工种的生产人员在不同的生产阶段进入施工段进行工作,是人围绕产品转,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生产,产品通过流水线进入各个车间,是产品围绕人转。

三、水电工程管理创新模式

(一)推进采用PMC模式

PMC模式,(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即项目管理承包,在国际上,对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而言,由于项目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业主往往要选择PMC承包商进行项目管理承包。在我国,一些专业化项目管理公司和工程公司的已开始逐步成长壮大,而一些水电工程项目业主对工程技术和管理又不熟悉,针对这种情况,项目业主可选择PMC代之管理项目。

从PMC的基本内容看,在我国具备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能力的综合型项目管理公司工程公司还未真正形成。虽然国际上已完成了对大型复杂工程项目从EPC(Engineer,Procure,Construct,即工程总承包)为主要形式向PMC形式的转化,我国的相关企业也在向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转化,但鉴于我国目前具备项目前期、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综合能力的管理类公司并不很多,建议所选择的PMC公司并不介入项目的EPC工作,而是从项目启动阶段起就开始介入并开展技术咨询,协助业主跟踪和监督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挖掘方案优化潜力,组织工程招标(工程总承包商)工作。在EPC承包商通过招标选择其主要的分包商和设备供应商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监督并了解和掌握过程信息。为了提高PMC的管理效率,对于PMC管理公司的费用,建议按照工时+利润+奖励的方式计取。这样,有利于把PMC公司的效益与工程本身的建设效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积极探索工程总承包(EPC)模式的适用路径

工程总承包模式(其主要应用为EPC)早已成为国际建筑界广泛采用的项目管理模式,虽然并不十分契合我国当前的工程承包管理实际,但是必须认识到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三)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并加强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要多采用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安全可靠的新材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参与方要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研究新工法、新材料。

参考文献

[1]顾雪永 董占,浅谈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5.

[2]林武君 欧逢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J]. 民营科技,2010(10)

工程建设新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

引言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的管理是全方位的。施工環节全过程管理一般涉及前期准备、施工环节、竣工验收等环节。目前的建设市场竞争激烈,各公司的具体建设管理能力差别很大。尤其是一些不一致规定的施工管理将对施工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现阶段,国内建筑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尽管建立管理体系不断优化,但与先进的施工管理系统相比,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 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1 )建筑行业多元发展是时代的趋势,很多厂房、烂尾楼等项目被改造成长租公寓或酒店,改造项目众多繁杂。利用原有建筑主体做局部改造能够充分利用原有建筑,避免资源浪费,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又可使建筑产品丰富多样。与此同时,这类项目的施工质量安全管控要更加规范、严格,否则质量安全管控缺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2 )在建设项目时,既要提高管理效率,又要利用新技术提高施工的质量安全,带动整个建设行业的健康发展。要把企业的长远发展与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紧密联系,工程质量安全与企业的整体发展可以实现共鸣,互利互惠。

2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

2.1 工程项目管理意识不足

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已导致企业主忽视了管理支持,因为管理支持可以确保获得出色的工程收益,而仅关注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从而导致了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意识不足。现有的大多数管理模型都使用管理方法来实现项目的普遍必要要求。这种方法不能为项目开发提供复杂而可靠的指导。此外,公司经理缺乏长期控制权。公司的战略远景和发展模式经常关注项目本身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支出,并且管理模型升级被认为是不完整的,并且与现代工程项目兼容。建立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型没有真正的意义,最终无法再体现该项目的收益。

2.2 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国家支持创新型人才的管理和培训,同时增加了各所大学针对的专业人才数量。但是,在实际公司的雇用阶段经常会出现问题。许多公司雇用低薪管理团队来管理他们的投资预算,但是这些经理的专业知识不足以正确评估和管理公司的实际运营。这导致规划中缺乏科学合理性,结果,公司的项目建设过程效率低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此外,一些管理人员思维有限,无法及时理解高级国际管理的概念,从而导致公司管理不灵活。

2.3 监管工作不到位

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在期間需要对其进行实时监督,这样才有利于出现问题后能及时做出调整。但是目前我国的监管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做到全方位的监督。因此当出现问题时也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

2.4 安全管理方面

建筑业是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之一,如果在建筑业务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影响企业形象和后续工程。可能危及员工的生命。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工人需要全面了解各个方面的安全,并且建设项目的建设需要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足,不能合理有效地实施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及施工公司的管理。该部门未注意工程安全生产控制或公司规定。安全生产系统未在实际工作中实施。

3 建筑工程建设管理措施及创新

3.1 创新管理理念

概念和意识创新是管理模式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创新建筑工程概念的过程中,项目经理需要与时俱进,并始终关注市场发展趋势,以阐明行业标准和当前的发展模式,并随时锁定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并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的复杂概念。同时,需要勇于打破常规,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正确理解管理模式,敢于改革与项目开发不兼容的管理欺诈。此外,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知识培训,这一创新理念得以整合,以提高经理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3.2 创新管理技术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优化是为了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整体水准,使企业能够充分贴合当前的时展步伐,想要行之有效地满足建筑工程模式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就要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基本因素的优化创新。创新管理技术的前提是充分明确企业当前发展情况,采用更为符合其基本需要的先进技术手段,优化完善管理程序,保障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想要实现管理技术的创新发展,有必要强化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准,保障企业的全方位发展,只有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应用速度,提高整体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

3.3 创新管理机制

传统管理机制存在很多问题,公司需要改变观念,积极吸收先进创新的经验,才能实现管理机制的改革。首先,需要建立负责任的创新机制。弄清公司在市场上的确切位置,并制定与公司内每个部门的实际工作相对应的职责。其次,有必要根据实际的市场风险正确评估公司的投资方向。通过建立法定的人员管理机制,降低对公司项目做出决策的风险,并确保公司根据预期的利润估值签署项目。

3.4 加强工程建设成本管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成本管理的好坏与企业的利润多少直接挂钩。成本管理人员应根据市场行情,科学、及时、准确地计算出企业各个项目的真实成本。企业管理层应该直接领导成本管理部门及关联的职能部门,对各个项目的成本进行协同管控。项目全成本的控制通常由确定项目各阶段的目标成本来实现,而全周期成本控制则可以通过制定动态成本的管理模式来限制超支。企业还应制定年度及月度财务预算,这样不但有利于控制年度和月度总体成本,也能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发挥最大的能动性。同时,要尽快推动各个项目的成本结算,加快项目的运作周期,锁定项目的真实成本,保证项目利润的快速回收。

3.5 技术创新与发展

企业发展与创新密不可分,建筑公司也不例外。工程建设技术创新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在管理建设项目时,创新意味着通过最新的技术知识和管理模式全面了解公司的现状并在现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了实现创新,公司需要加强对高科技人才的培训,并促进技术进步,经济和管理的双向发展。促进技术的复杂发展。此外,技术人员可以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生命安全。对于公司而言,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关键,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

结语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采用创新的管理模式将增加资源配置,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通过树立创新管理意识,建筑公司充分了解创新模式的含义,将建设项目的现状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调整创新模式,积极推广应用。将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并增强整个公司的实力。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建筑公司要想保持其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注意创新模式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毅.试论加强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及创新[J].河南建材,2019 ,200 (003 ):87-88.

[2]甘存富.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创新方法[J].建筑技术研究,2019 ,202 (004 ):37-38.

工程建设新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构建;高职;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现状

工程监理是指工程监理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建设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工程监理制度在国际上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已成为建设领域的一项国际惯例。自1998年开始,我国也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了监理制度,并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工程监理队伍日渐复杂,从业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人员素质平均水平较低,主要是缺乏经济管理、法律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监理人员大多只能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质量检查,而不能运用经济手段和合同手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在新形势下,企业对监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能力更为迫切。因此,加强监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监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监理人员专业水平刻不容缓。

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应是具备工程技术知识、经济和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特点、不同岗位、不同性质及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实际工作需要的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员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基层人才——建设工程基层监理专业人员;中层人才——注册监理工程师;高层人才——高级专业管理人员。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为基层业务人才,该层次的从业人员应具有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主要从事建设工程监理旁站与资料整理工作,并且能对施工现场提出合理化建议。其基本人员组成就是分布于大量监理企业、有上岗资质的工程监理员。

我国工程监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我国工程监理企业资质分为综合资质、专业资质和事务所资质。其中,专业资质按照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划分为以下14个工程类别:房屋建筑工程、冶炼工程、矿山工程、化工石油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工程、农林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航天航空工程、通信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安装工程。

大量企业资料显示,多数工程监理企业的经营范围都不会只局限于一个工程类别,而是会涵盖若干相近工程类别,业务范围较广。我们专门成立了课题组,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对近30家工程监理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所有企业普遍认为高职高专层次的工程监理人员按“综合专业人才”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如按“不同专业方向”培养,则毕业生只能适应较单一专业的工作岗位,对不同专业监理岗位的适应能力较低,就业竞争力大大减弱。同时,其中90%的单位认为未来5年内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呈增长趋势。

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情况分析

我们课题组共调研分析了二十多所开设“工程监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这些院校中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相似,主要开设课程也较相近,大多侧重于“房屋建筑工程”方向,少数侧重于“公路工程”方向,综合专业性方向较少。另外,由于各院校渊源不同,有些侧重于工程技术,有些则侧重于工程管理。

可见,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工程监理专业人才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亟需构建一种适合不同行业需求的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当然,由于各专业的差异性较大,全面覆盖专业资质中14个工程类别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认为将其中的土建类专业,包括房屋建筑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其中的城市道路工程和地铁轻轨工程)统一考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培养“适应不同行业(限房建、铁路、公路、

市政)需求的工程监理专业人才”的可行性

人才需求及岗位特点方面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工作,也能从事一般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等工作,职业岗位定向为工程施工监理员、质量检验员、材料试验监理员、测量监理员、计量监理员、安全监理员等。房屋建筑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等不同行业工程监理岗位所从事的工作基本相似。

岗位能力方面各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主要从事建设工程监理旁站与资料整理工作。房屋建筑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等不同行业对该岗位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差异不大,尤其是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工程施工技术方面。

课程设置方面在工程监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根据土建类不同行业特点可分为公共课和专业专向课两大类。(1)主要公共课程。工程制图与CAD、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力学、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工程造价与投资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工程安全管理和控制、工程监理概论、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建设法规等。(2)不同专业专向课程。房建:建筑结构、建筑施工;铁路:铁道概论、铁路施工、地基基础;公路:公路概论、公路施工;市政:城市道路概论、给排水工程。

可见,不同专业方向开设的公共课程较多且基本相同,主要区别仅在于少量的专业专向课程,即不同工程类别的工程构造和施工技术。所以,在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选择我国工程监理企业专业资质14个工程类别其中的4类,包括房屋建筑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其中的城市道路工程和地铁轻轨工程),构建高职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构建适应不同行业需求的

高职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讨

工程监理基层人才是监理工作的一线人员,要求具备的知识体系应该以应用能力为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加强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构建的知识结构应使学生具有知识更新、技术创新、与人合作、协调施工现场各方面关系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尝试性地将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模块、工程技术模块和施工管理与控制模块三大部分,见表1:

专业基础模块不分行业,主要培养学生土建类专业共有共享的基础知识。工程技术模块分专业分别培养学生房屋建筑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等专业的施工技术。 施工管理和控制模块不分行业,主要培养学生土建类各专业施工管理和控制方面的技能。主要针对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即“三控(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两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进行课程设置。此外,还考虑了施工安全方面开设“施工安全的控制与管理”课程。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针对监理岗位的特殊性,探索开设了“公共关系与沟通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受到所有企业的一致肯定。

为构建适应不同行业需求的高职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新模式,我们专门成立了课题组进行研讨和研究,并在我院工程监理专业中试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截至2010年8月,我院2011届工程监理专业96名毕业生的签约率已达100%,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目前,这批学生已全部到企业顶岗实习,反馈情况良好,基本都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工程监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将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贺云.构建适应行业需求的高职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

[2]朱维峰.浅析高职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9,(24).

[3]马军霞.浅析高职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硅谷,2009,(18).

工程建设新模式范文第5篇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属承德市郊区,东临市区及承德县,北靠隆化县,西南与滦平县相连。承德市双滦区距北京214公里,是承德的西南大门,是滦河的重要汇水区。承德市双滦区总面积67.82万亩,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3.23万亩,有林地13.19亩,森林覆盖率28.21%。全区总人口12.1万人。近年来, 我区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以来,双滦区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至2012年全区共完成人工造林10.6万亩。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采取有效措施,顺利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一)组建机构,加强领导。2002年以来,在国家实施重点工程建设政策的支持下,区委、区政府抢抓机遇,带领全区人民以退耕还林和“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项目为依托,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力度,区政府成立由区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程施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立项目办公室,镇、村政府也成立相应组织,切实实行工程管理目标责任制,将工程的每个细节落实到人,签订目标责任状,并制定相应奖惩机制,提高项目区上下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工程建设、种苗采购等积极推行招投标制。

(二)实行分级包管,明确责任。为确保农村生态建设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制定落实了“七级”包保体系。一是区级领导包片。由区委常委、区人大、区政府和区政协领导对农村生态建设分片包保。二是区直部门包乡镇。包保部门对所包乡镇的生态建设工作全方位包保。三是公检法包保重点村。对被侵占林地还林难度较大的重点村,由公检法等执法部门包保。四是乡镇干部包村。各乡镇领导干部包村,所有机关干部包村、包重点户。五是村干部包地块。由乡镇组织各村,对本村进行还林和公路绿化美化,村干部要包地块、包段。六是乡镇站所要包地块的设计、苗木质量及工作进展情况的调度和检查验收。七是林业部门选派技术指导员驻各乡镇包保。林业技术指导员对所包乡镇的侵占林地还林、公路绿化美化和高标准村屯绿化美化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并明确责任和任务,谁指导谁负责。春季造林期间,技术指导员吃住在乡镇,工作在村屯,指导在地块。

(三)加大宣传力度。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同时,印发林业生态建设宣传单,发放到农户手中,使农正了解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它所给农民带来的效益。能制作专题宣传片宣传、展示我区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历史成果,警示遏制侵占林地和毁林开荒,使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生态建设中。实行三级技术培训。在植树造林前,首先对林业系统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其次组织林业技术员深入到各乡镇对村干部及造林户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林业实用技术,以提高造林质量。

二、科学合理规划,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一)充分考察,合理规划。

为有效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论证,在此基础上,先后编制了《双滦区“十二五”林业发展计划》、《双滦区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发展规划》、《双滦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划》、《双滦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等林业建设规划,明确了林业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为稳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保证。

(二)合理布局,整体推进根据双滦区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现状,从总体规划布局上,将全区四镇两乡划分为北部林业生态建设区、中部林业生态恢复区和南部林业水源生态保护区。按照分类指导,分区突破的原则,实施了“三大林业生态区域”发展战略。在北部林业生态建设区,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为重点,实施次生林改培落叶松用材林;在中部林业生态恢复区,本着“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大力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在南部林业水源生态保护区,以改造坡耕地和封山育林为重点,开展小流域和山系综合治理,大力营造以杨树、油松、山杏等树种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

三、大胆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林业生态建设新模式

(一)坚持科学发展,提升质量。

自2002年实行退耕还林以来,我区林造林技术日渐成熟。一是强化科技保障工作,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工程造林实施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科学技术人员去检查、指导、落实。切实做到工程建设实行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施工;科技保障要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二是严格工程建设标准,严把苗、种、管各个环节,运用各种科技手段,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推广容器苗的使用、及裸根苗采用生根粉、保水剂,提高工程质量。积极推广容器苗造林、树下覆膜提高造林抗旱能力,同时掌握好造林时间,随时与气象部门沟通,了解造林季节的降雨过程,在降雨前集中力量进行造林,持续干旱的时候停止造林,从而保证了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整地栽植时严格技术标准,按标准规划栽植,坚持使用良种壮苗,坚持深栽砸实,浇足水分,确保造林质量。

(二)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并举,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为加快区林业生态建设步伐,积极探索有效的生态建设新模式。一是对有封育条件的宜林地和林中空地,采取有效措施,宜封则封,宜造则造,恢复森林植被。二是对生态功能低下的疏林地,进行合理补植,严格封育,改善林分结构,逐步提高生态功能。

四、依法打击,强化管护,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为了有效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按照“三分造七分管”的要求,强化林业生态建设成果管护。

(一)依法打击,加强治理。

我区对侵占林地拒不还林的,加大了处罚力度。一是对占而不清的,严肃追究乡镇有关领导和林业站站长及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对清而不退的,公检法与林业部门联合给予严厉打击,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按上限给予相应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对退而不好的,限期补植;四是对退后又占的,除追究相关管护人责任外,对承包造林户从重处罚。

(二)强化管护,巩固成果。

工程建设新模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质量;评优;管理

引言:该文针对的是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由于取消优良等级的评定而导致建筑工程质量评优管理工作出现脱节的问题.为了能顺利地进行市优、省优以及芙蓉奖、鲁班奖评选,来调动施工企业的创优积极性,建立一种新的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方法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评定工作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当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面临的问题

1.1监督机构定性定位问题

一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仅被委托行使质量监督的执法检查权,而不包括行政处罚权。监督机构的行政职能不完整,造成发现问题只能采取停工整改等少数措施,执法威慑力大打折扣。广大监督人员也普遍感觉到执法时腰杆不够直、手腕不够硬,影响工作成效。二是各地质量监督机构基本均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缺乏政府公务人员的身份认同感,对高素质人才缺少足够的吸引力,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1.2监督机制的适应性问题

监督机制仍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影响监督效能目前的质量监督机制存在几个突出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一是随着工程建设量与监督力量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以单个工程为单位的“三到位”的监督模式已不适应工作需要。在一些工程量较大的县(市区),已不可能对每个工程都实现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工程竣工验收的“三到位”监督,有关抽查项目和内容的规定也流于形式,得不到严格执行。二是质量监督机构的现场监督与市场资质、招投标管理之问缺乏联动,企业在工程建设阶段的违法违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市场,对企业的惩戒作用不足。

1.3监督工作经费保障面临困难,影响队伍稳定和工作开展

2008年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要求质量监督机构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对建设单位征收质量监督费用。全市共有10家质量监督机构,且均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经费来源问题,特别是在财政保障能力较弱的县(市区)不解决好经费问题,势必影响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队伍的稳定,影响到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1.4监督人员工作责任问题

随着工程建设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工程质量监督的范围越来越大,监督的内容越来越多,监督的工程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监督人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同时,各种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使我们的监管力量更显薄弱。

2.改进措施

面对在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下进行风险管理所产生的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逐步解决。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2.1建立相应的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法规体系。

通过确定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中的业主财产险与参建各方的责任险的配套实施措施,明确和落实参与建筑工程项目各方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可以更好的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2.2建立对风险管理单位的资质认可和监督机制。

由于风险管理单位工作性质的重要性,因此,对风险管理单位的资质认可和监督管理非常重要。应该建立有关风险管理单位资质认可的办法,使风险管理单位可以不断增强技术能力,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2.3整合资源,建立具有充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的风险管理单位。

从审图机构、设计单位、保险公司等引进人才,与现在的监理公司的技术力量相结合,充分整合相应的人力资源,进行工程保险方面知识的培训和累积,使得监理单位可以顺利的向风险管理单位转变,切实提高风险管理单位的市场地位。

2.4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力度,不断弥补实际工作中的不足。

针对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优化方案,落实和加强风险管理措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信息平台的作用,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水平,使风险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3.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3.1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为过程中,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分别由各科室的监督人员、科长以及站领导按权限范围签发,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3.2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3.3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以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对于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程",除严格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还要建立和推行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和公告,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3.4 建立多元化的监控防范体系

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实际上从宏观的层面上实现了对相应建设行业的管理和规范,因此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实际上不仅仅依靠建设工程企业的改革和创新,更是一个行业整体的规范和发展,为相应的建设行业的发展创设良好的规范和发展的环境。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应建立在多元化的工程质量监控防范体系,将政府的监控和市场的监管调节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良好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监控防范体系。强调建立重点的监督管理体系,形成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控和防范模式。

3.5 深化拓展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

建立假设工程的监督管理体系还应实现建筑行业的整体监督管理水平,向深入的方向发展,通过相应的工程项目的建设,实现相应工程项目的示范作用,从而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综合化的执法发展,监督管理模式由单一的建设工程行业向与建设工程相关的各方面延升,从而实现全方位的监管和服务,因此形成综合化的监督管理体系。同时监督管理体系由规范相应的经营和建设向提升参与建设的行业的社会责任的承担延升,从而扩大了监督管理体系的主体范围,将建设工程置于社会发展的整体范畴的监督管理体系之下,实现更为有效的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并且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施工质量向工程的建设、检测等各方面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实现了建设工程监督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3.6 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防范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应建立相应的防范管理机制,从而防止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对相应的建设工程的结构和相应的基础质量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行一一排除。包括相应的建设工程的地基建设、交通的通道旁等工程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建设技术进行重点关注和检测,明确各工程建设要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对相应的施工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给予其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发挥相应建设企业的建筑优势,强化相应的技术手段,有效集合建设工程中的管理资源,对相应的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和安全性能以及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等方面的分析和控制,最大程度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4.结语: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体系是系统而协调的过程,通过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整理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管理,同时也能实现对建设行业和建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规范和管理模式,建立创新的和发展着的监督管理模式。

身份证:440923197512264833王业汉

参考文献

1.沈洪忠.工程质量监管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J].住宅产业.2009(12).

工程建设新模式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水电工程项目 管理模式 分析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80-02

项目管理是水电工程建设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主要指在遵守一定条件的基础下,以顺利完成设计、施工和建设工程项目为目的,从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和服务活动或行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水电工程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关注。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建立和规范招标投标制、水电项目相关法人责任制和水电项目施工成为了我国水电发展的主要导向和目标。现阶段我国水电建设已经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和改革,本文将在以下进行分别的论述。

1 我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指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的传统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主要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水电工程的建设主要由国家负责,包括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的调拨,工程建设队伍的确定乃至工程实施材料都有国家进行垄断性的管理。在这一时期,我国建设的水电站主要有丹江口、龚嘴、东风、刘家峡、龙羊峡和葛洲坝等。

第二阶段,主要指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改变了第一阶段国家自营形式的管理方式,开始以试行经济承包制对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全面的探索和实践。学界大多认为这一时期以贯彻和实施鲁布格建设管理实践经验为主要标志,我们称之为现行体制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先后以这种管理模式建设了一系列的水电站。例如,吉林红石水电站是在国家审定的投资概算内全由水电一局全面承包的工程建设、其后太平湾、葛洲坝、紧水滩等采用自营制建设模式的水电站工程,也相继实行了投资包干的经济责任制度。1984年云南鲁布革水电站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设工程。它的建设过程进行了世界范围内的招标,最后由日本大成公司负责该项目。同时该项目的施工资金来源于国际银行的贷款,这也改变了第一阶段工程实施的主要资金来源方向。该项目工程从1984年开始,历时四年于1988年正式完工。该工程是我国这一时期工程建设的典范,甚至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注意。可以说,鲁布格工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传统工程实施的一次巨大冲击。在改革浪潮下,我们只有积极吸取国外的优秀经验和先进技术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化,这种以市场为取向,将市场经济的原则、办法逐步引进到水电建设管理中来的方法成为了这个时期我国工程建设的主要模式,这一时期我国的主要工程项目有鲁布格、二滩、水口、五强溪、漫湾等。

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以1995年将二滩水电开发公司改组成为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标志,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一时期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型市场管理体制的建立,我们称为现行体制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还在历史的进行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积累经验、进行改革并且不断的完善。国家电力公司的分拆和一批流域开发公司的成立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这些公司已经开始具有现代企业所应具有的一些标志以及特征,并且按照流域、滚动、综合开发的思路开展工作。

2 我国现阶段水电管理的模式

我国现阶段水电工程管理模式主要有代建制模式、工程建设监理模式和平行发包模式三种,以下对这三种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第一、代建制模式

代建制模式主要指由政府部门进行投资、非经营性的水电项目,聘用具有相关资质的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在该种模式运行的初期,会首先选择一些试验点进行阶段性实验,这一过程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经验,为将来大规模的实施管理提供前瞻性的预见,从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防御措施,保证将来计划的有效实施。代建制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在政府管理范围内的非经营性项目,相关的项目管理公司进行投标,从而组织相关的建设和管理。项目实施后再交由单位使用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实际水电项目的管理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一种实施较为便捷同时管理较为有效的管理模式。

第二、工程建设监理模式

这种模式在国外常常被称为项目咨询,该种模式以项目业主的角度为主,从而对水电项目实行跟踪性的综合性的管理以实现最终的项目目标。具体可以分为,PM(Project Management)模式、DB (Design-Build)模式等。这种模式主要产生于国外,后被我国引进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我国这种模式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由投资人委托监理公司对其工程项目实行管理,业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理公司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时间。我国工程建设监理主要为施工阶段管理,对其他工程的其他阶段关注较少。

工程建设新模式范文第8篇

工程质量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工程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工程建设规模大幅增加,质量技术难度不断加大,在这种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尤其显得逼切,因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新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5号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颁布施行,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定位和工作要求也更加明确,笔者结合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就新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浅谈几点看法。

1.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机制,明确工作思路,认真制订有针对性的工程质量监管计划

国家明确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肩负着生产第一线在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管辖区域的工程质量水平,这就要求监督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的各项管理规定和工作制度,明确监督思路、监督责职,规范监督人员执法检查的严肃性跟准确性,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建设工程开工之前需按照法定的程序办理质量监督登记手续,质量监督机构接受监督注册时,应严格审查监督注册责任主体提供的前期建设程序资料、责任主体资质、质保体系和人员资格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而根据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建设单位提供的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的施工图、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情况,制定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工程质量监督计划,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相关责任主体。计划中应该明确谁实施监督、监督员实施监督时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哪种程度,这样,既规范了监督员实施工程质量监督时的规范化操作,也使接受监督的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充分享有知情权。在实现监督尺度统一、廉政执法的同时,充分调动受监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对各自质量行为进行自我约束,自觉规范,切实消灭工程质量隐患于茗牙状态。

2.改进方式,创新思路,建立新形式下的工程质量监督新模式

2.1推行巡查和抽检相结合的监督模式

新部令明确规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包括下列内容:1)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2)抽查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3)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4)抽查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5)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6)组织或者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7)定期对本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8)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处罚。

从部令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实施工程质量监督以抽查、抽测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因而,监督机构在积极推行固定巡查的同时应该加大抽查、抽测力度,通过事先不定点、不定期、不定检查内容、不提前告知等方式增强监督抽查的有效性,克服目前存在的受检单位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等弊端。通过采取巡查和抽查相结合、相互补充的监督方式,保证检查时看到的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过程的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状况,实现对工程质量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长效能的监督管理。

2.2实施差异化管理的质量监督模式

在日常监督过程中,建设工程地点往往点多、面广、量大,这与目前有限的监督力量形成矛盾,为此监督机构可以根据工程类别、重要性以及参建各方主体的业绩、质量保证能力、以往工程质量实施强制性标准、验收规范、相关法律的情况以及社会信誉对受监工程实施差异化管理。对那些信誉好、管理到位、施工规范、质量保证力强的参建主体,可以适当减少抽查力度,以服务为主,管理跟服务相结合,促进工程质量提升到一个更高级别层次。而对于那些质量保证力差,信誉差,工程管理不到位的企业,特别是经常出现质量事故或者是经常受到质量投诉的,就要加大抽查力度和抽测频率,强化动态管理,发现有关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决责令改正,并跟踪督促整改到位的情况。此外,对于重要工程、保障性住房、容易引起质量投诉和质量纠纷的住宅工程、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通病的部位,也要加大巡查和抽查、抽测的力度,确保工程质量,使工程质量时刻处于可控状态。

3.建立高素质的质监队伍,坚持文明执法,监督跟服务并进

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为了保证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对建设工程是否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一种监管手段,是一项集工程技术和行政执法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直接体现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的威摄力和科学性。因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建设配置好一直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监督队伍,加强监督执法人员对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学习指导,加强对监督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定期不定时对监督人员进行业务水平考核,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同时,加强监督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手段,坚持用客观事实和科学数据说话,提高质量管理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通过开展多层次的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将各项管理职能、动态信息、法律、法规、规章等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查询及监督,更好的发挥归口管理、当场办结等便民利民措施的作用,真正做到监督与服务并进,。

4.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规模的急速扩大、建设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建设程序的规范化,法规制度、监督手段和监管措施的不断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积极创新监督模式,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努力适应新形势对工程质量管理的需要,积极地推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春红.《对建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