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后服务征求意见

课后服务征求意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课后服务征求意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后服务征求意见范文第1篇

我校认真贯彻南市教体党〔2021〕13号、仪教科体党〔2021〕23号文件精神,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把问题查深挖透改实,现将我校开展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整治工作及成效

(一)从严部署、细化举措

为全面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确保我校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以书记、校长XX同志为组长的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就六个方面整治重点进行了明确分工,细化了工作举措。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3月12日,学校召开了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动员会,大会学习了南市教体党〔2021〕13号、仪教科体党〔2021〕23号文件精神,提出了工作要求,签订了责任书。

4月2日,学校召开了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推进会,传达了县整治大会要求,组织学习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进一步查摆问题,提出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教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观看了纪录片《榜样5》。

4月30日,学校召开干部作风整顿会,传达了县整顿大会精神,通报了教育部曝光的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典型案例,决定加大自查力度,实行一岗双责,突出整治重点,将整治结果纳入教师个人年度目标考核,在评职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

我校还印制了《XXXX师德师风教育读本》,利用好了教职工例会坚持做好常规学习教育。

(三)认真自查,扎实整改

学校结合实际,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学校形象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按照以评促纠,以评促建,树良好师德,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灵活查摆方式,采取自己找、同事提、学生评、家长议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同事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家长评校、学生评教、教师评管等方法,向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设立举报电话和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集社会各方面意见,以求进一步规范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管理行为,教师的从教行为,提升学校的社会满意度,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学校还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方式,对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校长坚持每周“三个谈话”,从最基层了解教情学情和民意;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上课精神不振后,学校立即进行了作息时间变更,将下午上课时间延后20分钟,并要求教师每天布置作业量不超90分钟。凡要求学生完成的书面家庭作业教师必须做到精选、先做、全批并及时反馈。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保证学生每一天有1个小时的课间体育锻炼时间。

学校对查摆出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如实梳理问题并形成台账,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可行并按期销账。

(三)加强督查,落实责任

学校成立四位校级领导组成的督查小组,重点督查教师是否存在精神懈怠,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塞责,不思进取,不服从学校安排,私自调换课,教学质量持续低劣等工作不在状态的问题;督查教师是否存在体罚和以侮辱歧视、讽刺挖苦、罚抄无效作业、长时间罚站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督查教师是否存在外泄学生信息、买卖生源、有偿补课等严重违规违纪的问题;督查教师是否存在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从教行为不廉洁的问题等。学校针对督查出的问题,引导教师立足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方案有的放矢、具体可行,对严重违规违纪行为上报有关部门。

通过整治,我校干部作风明显好转,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树立了仪陇教育的良好形象。

二、存在问题及措施

通过自查,我校在课后服务和减负松绑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仍有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课后服务,学校是否开展了课后服务;

(二)本期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未签“课后服务申请书”;

(三) 仍有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哪些课后服务项目;

(四)“减负松绑”方面,教师、学生家长反映各类网络学习、调查、测评、答题等较多,老师及家长忙于应付。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将课后服务具体实施办法进行了大力宣传,通过班会、家长会、家长群等方式将课后服务项目、方式、内容、费用标准等进行了公开,对政策不理解的进一步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

(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社评宣传等工作,持续开展“六个”整治,办好仪陇教育民生实事,整治歪风、禁绝乱象,切实维护仪陇教育良好形象和声誉,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课后服务征求意见范文第2篇

以好习惯养成为切入口,塑造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人的道德人格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自主,弘扬民族精神,做新时期的合格小公民,积极争创绿色学校。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9人,外省市的有5人,本市外镇的有3人。大部分男生活泼好动,书写能力弱于口头表达;有部分女生胆小幼稚,口头表达差;很多学生卫生习惯较差。

三、工作目标

1.以班风建设作为行为规范训练的抓手,从习惯培养着手,从细微处着手,在创建良好班风的过程中,强化学生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行为趋向规范化,并努力化为自觉行为。

2.配合学校争创绿色学校活动、雏鹰争章、好习惯伴我成长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合作、负责教育,使学生初步学会合作,知道对己、对人、对社会、对自然负责。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扩展学生的视野。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活动的开展中培养小干部的能力。

4.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课间组织学生做正当有益的游戏。

四、教育措施

1.注重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利用班会课、晨间活动课时间,强化训练行为规范。以问题解决为抓手,注重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

2.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利用课间、课后休息时间,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走进学生心灵。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每位学生在集体中寻找一个服务岗位,使班级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为同伴、为班级服务的机会,充分体验“我是班级小主人”,并以此学会与同学合作、对工作负责。

4.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配合学校各类主题活动,如“争创绿色学校,争做环保小卫士”等,通过讨论、竞赛、实践等各种途径和方法,鼓励创新,同时开发学生潜能。

5.注重家校的联系。采用打电话、家访等手段及时把学生学习情况反馈与家长,使家校教育保持一致,并努力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五、具体工作

第一周 新生报名注册,提出新学期要求,做好新学期打算。

第二周 学习《小学生守则》,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周 加强劳动观念教育,搞好个人和集体卫生。

第四周 配合创绿色学校,创建生物角。

第五周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六周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七周 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第八周 美化教室,继续抓好课堂常规教育。

第九周 配合做好“争创绿色学校,争做环保小卫士”有关工作。

第十周 新生入队,口算比赛。

第十一周 继续抓好常规教育,复习巩固《小学生守则》。

第十二周 进行勤俭节约教育,不剩饭菜。

第十三周 朗读比赛,安全教育。

第十四周 爱护公物教育。

第十五周 写字比赛,常规教育。

第十六周 教育学生早睡早起,不能因天冷而贪眠。

第十七周 美化校园,清洁操场,卫生教育。

第十八周 欢庆六一,优秀绘画展览。

第十九周 优秀作业展览,卫生教育。

第二十周 安全教育,制定复习计划。

[点评与反思]

计划是小学班级管理过程的起始环节。有了计划,才有明确的目标和措施,组织实施才有依据,检查和总结才有标准;管理人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够统一协调,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才能够分清当前和未来、重点和一般,使管理人员预见工作的进程和成效,增强信心和责任感,按章办事,提高管理效能。

班级管理计划是常规性工作计划,一般一学期或一学年制定一次。内容包括:本班情况分析、本学期(学年)任务(德、智、体等几个方面)、教育内容、主要措施和时间安排。为使计划能具体落实,往往还需要制定月计划、周计划和专题性临时工作计划,如文明礼貌月教育计划、迎“六一”活动计划等。这种计划要注明开展教育活动的详细内容和准备工作、每项工作的负责人、具体的日程等,形式可以是文字表述,也可列成表格。

制定计划要做到目标明确,切实可行。在管理目标设计上,要遵循“跳一跳,摘果子”原则,既要注意目标的可行性,又要注意目标的发展性。计划要前后衔接,巩固已有成绩,解决遗留问题,考虑今后发展。要有具体的项目、指标、进度、完成的期限等,便于检查和评价。

课后服务征求意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工素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育人资源;教学案例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6C0029C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着很多化工素材,一方面体现了化学科学来源、发展于社会实践的鲜明特点;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化学教学要联系社会实际、丰富生活阅历、完善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在上科版的化学教材中,化工素材的内容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第一,以简约的文字、生动的图片出现在正式文本中;第二,以“拓展视野”、“化学史话”、“资料库”的板块出现在辅助资料中;第三,以“思考与讨论”、“探究与实践”、“复习与思考”的板块出现在课堂活动的要求或课后作业的设计中。

对于化工素材的处理,教师一般的做法是:其一,作为导课的材料。例如,“自来水生产中使用氯气进行消毒杀菌”(文字),常用作“氯气的性质”一课的开场白。其二,作为问题的情景。例如,“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呢?”(文字结合图片),这样的引言就是针对“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一课创设的问题情景。其三,作为自主学习的素材。例如,“拓展视野――电池的发明”(教材板块),即为“原电池”一课中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材料。其四,作为授课的内容载体。例如,“工业制硫酸”(整节教材),整堂课以工业制硫酸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背景和载体。以上做法,应该说对促成日常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众多教师的教学常态。但是,在当前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形势下,其发挥的能量和教育的成效显然存在不足。如何进一步挖掘、提升化工素材的育人价值,为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工作助一臂之力?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话题。下面,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1 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及其在化工素材中的蕴含分析

目前,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正成为热点。吴俊明教授认为,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若干基本观念、相应的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态度与责任心,其中既包括具有化学专属性的内容,也包括跟化学有联系的、必备的一般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社会素养和公民素养等内容[1]。吴星教授认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化学学科观念、化学学科思维、科学探究实践和化学学科价值追求[2]。刘前树老师提出,化W核心素养包括4个维度:①化学基本观念;②化学过程;③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④对化学的态度[3]。2016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5个维度[4]。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反映到课程实施、课堂实践上有相互融合和补充的优势。它们的共同点是,一方面体现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另一方面反映化学学科中必须养育的作为一个人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本文中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主要采用征求意见稿中的观点表述,同时吸纳其他专家的成果精粹。

那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工素材有什么特点,它们又蕴含着哪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机会呢?

其一,化工素材作为教学内容的授课载体,贯穿整个知识点或课堂教学的始终,其蕴含较多核心素养的培养机会。载体型化工素材是一个支持某个探究点或整堂课教学活动的、数量较多且相互关联的素材群。以上科版教材第2章第1节“海水晒盐”一课为例,教材以“海水取盐”为背景和载体展开,其中分布了7个化工素材点(参见“表1编号1”)。素材1:“海水取盐的历史、盐田法”的文本;素材2:图2.1《天工开物》中制盐海图;素材3:图2.2现代盐田的技术设备和生产情景;素材4:表2.1海水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数据表;素材5:[学生实验]粗盐的提纯;素材6:[资料库]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素材7:[拓展视野]从海水中提取微量元素。

首先,素材之间有密切联系,共同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素材1、2、3是为“理解海水提取食盐的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服务;素材4是为“感受制盐生产中利用控制卤水密度范围来控制产品质量”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服务;素材5服务于“理解粗盐提纯的一般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素材6、7,一方面服务于“知道海洋是人类可利用的最大资源库”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另一方面服务于“领略海洋资源的丰富和开发海洋资源的伟大意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7个素材共同成为本堂课授课内容的载体,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素材之中富含针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机会。素材1、2是一种实证古人取盐的资料,素材4呈现了现代制盐的技术和环节,它们共同为“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提供培养机会;同时,利用这些素材并结合“溶解平衡”知识,可以进行“平衡思想”核心素养的培养;素材1、2和3的组合,又是反映人类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文明发展的对比材料,为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提供了载体;素材4、5是反映数据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教学资源,为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埋下了伏笔;另外,素材6、7是一组化学科学的信息资料,可以为培养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化学信息能力)[5]创造条件。

其二,化工素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佐证材料,提供即时联系和实践论证的需要,其蕴含较少核心素养的培养机会。高中化学的有些内容与化工生产有一定距离,而且教材中设计的化工素材也不多。这些孤立或关联性化不强的化工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对整个探究点或整堂课的探究活动提供支持,而只能作为其部分内容或活动的佐证材料。它们蕴含的针对核心素养培养的机会也相对较少,维度也相对单一。例如,第3章“离子键”一课中的化工素材(图3.4食盐的实物照片和结构模型),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了机会;第4章“热化学方程式”一课中的化工素材([资料库]比较常见的燃料的热值),用数据表明液化气是一种高热值的民用燃料,为“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载体。再如第2章“盐酸”一课中的化工素材(图2.6氯化氢合成塔及工作示意图;参见“表1编号3”),其实物图片及工作示意图为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提供了资源;同时,氯气在内管、氢气在外管燃烧的示意图(保证氯气燃烧完全保护环境)为“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了铺垫。

2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工素材育人资源的挖掘

笔者以上科版化学教材高一年级“第2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为例[6],尝试研发基于“化W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工素材育人资源,为化学课堂的实践探索作好准备。为了研究方便,笔者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了编号,形成了序列:A-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B-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C-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D-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E-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F-关键能力(化学信息能力、化学学习能力、化学实践能力)[7];G-公民素养[8];H-社会素养[9];I-人文素[10]。在此基础上开展“三项”工作,形成如下成果(见“表1”):

第一,梳理化工素材。详细阅读教材,将教材中所有涉及化学工业的资料(包括化工产品、化工知识、背景材料、技术前沿、模拟实验等),进行全面梳理。用简要的文字、课本原有的图表编号、栏目名称进行呈现,用表格形式进行汇总(参见表1)。

第二,完善化工素材。观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材上既有的化工素材有时不能实现(或不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此时可以增补、完善化工素材,或标注修正或使用的说明。例如,在“氯碱工业”一课中,书上只提供了实验室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示意图(图2.5),为了合理地解释电解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效率问题,可以增补“隔膜电解槽”、“离子膜电解槽”的实物照片及工作示意图(参见“表1编号2”)。

第三,定位素材类型。化工素材分为“授课载体型”和“佐证材料型”两类。前者,是由数量较多的化工素材组成的素材群,形式多样,一般有照片、图表、文字等;同时,呈现于不同的教材栏目。例如“化学史话”、“资料库”、“拓展视野”、“思考与讨论”、“探究与实践”等。素材之间相互补充、关系密切,为达成同一个教学目标服务。后者,是由数量较少、相对独立的化工素材组成的素材点。由于数量少,其形式、栏目也相对单一。确定素材类型的原则是,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化工素材的匹配程度(数量)、互动时间(深度)、实施效果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一般素材数量多、匹配程度好,互动时间长、深度大,则定位成“授课载体型”;相反,则定位成“佐证材料型”(参见“表1-素材类型”)。

第四,确定培育目标。这里的培育目标是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由于一个化工素材可以针对多个培育目标,多个化工素材也可以针对同一个培育目标。因此,做好这项工作有一定难度,也是工作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以某个核心素养为基准,选择相应匹配的化工素材,然后反向进行目标匹配性评估及针对性修正,以此类推。以第二章“氯碱工业”一课为例(参见“表1编号2”),第一步以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为基准选择素材:素材3,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宏观辨识);增补“电极反应及顺序判断”(修正后针对“微观探析”)。第二步,以核心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为基准选择素材:素材3,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强调“电解是反应发生的必要条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修正后针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第三步,以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为基准选择素材:素材4,[课堂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素材5,图2.5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工作示意图。第四步,以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为基准选择素材:素材4,[课堂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素材6,增补“隔膜电解槽、离子膜电解槽实物图及工作示意图”(修正后针对“创新意识”)。第五步,以核心素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为基准选择素材:素材1,p25氯碱工业的产品介绍;素材2,图2.4上海氯碱总厂离子膜电解车间;素材7,[化学史话]近代著名实业家吴蕴初先生。

3 运用化工素材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研究

下面以第2章第2节中“漂白粉和水的消毒”一课中的“载体型”化工素材育人资源为例(参见“表1编号5”),对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总结我们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上的具体做法(“佐证型”化工素材育人资源的实施可参照于此)。

3.1 明确化工素材的辅助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理解氯水的概念,理解氯水漂白和杀菌原理,理解氯水的不稳定性,理解氯气跟碱的反应,知道漂粉精的制法和消毒原理;“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氯水化学性质的讨论中,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微粒的性质是影响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制漂粉精的工业生产的学习,感悟化工生产对人类生活作出的贡献,以及化工生产中对成本、效益等诸多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综合解决的意义。教材中正式的文本内容是:氯气的用途氯气贮存、运输的不方便次氯酸盐的特点工业上制造漂粉精的原理漂粉精发挥效能的原理。化工素材的设计、运用必须建立在辅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选择、运用化工素材的重要依据。

3.2 用好教材主体的培养资源――系统设计、合理布局

教材中的教学资源,除了化工素材,还有承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主体资源,例如核心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原理等专业知识;还有针对非化工素材的教学素材,例如科学家探究科学的史实材料;等等。特别是承载着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的主体资源,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上起着关键作用。笔者的做法是:系统设计、合理布局,即:根据先前的研究成果――化学课堂“有效共识”[11],以“目标、线索、结构、问题、环节、方法”为抓手,全面、系统地设计一堂课,形成以教材主体资源为主线,以包括化工素材在内的辅助资源为支持的课堂结构,合理布局教育资源的运用及其探究活动。下面是“漂白粉和水的消毒”一课的课堂结构[12](化工素材的育人资源蕴含在问题设计及其探究环节之中):

3.3 抓住化工素材的实施策略――融入设计、彰显落实

针对化工素材的教学设计,我们采取“融入设计”的工作对策,即: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化工素材融入整课的教学设计,在设计课堂结构及探究活动中全面系统、有选择地布局化工素材,包括素材运用的契机、呈现的形式,素材使用的时间、需要配合的资源,针对核心素养的教师评论;等等,让化工素材最大程度地为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服务。

针对化工素材的课堂实施,我们采取“彰显落实”的教学策略,即: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使用最佳技术呈现素材,组织最佳活动使用素材,运用最精致语言诠释素材,从而彰显、强化核心素养的落实过程和结果。其中,诠释素材的针对性、有效性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最关键操作。

下面是“漂白粉和水的消毒”一课的教学设计、意图说明及其教育效果:

[H1]一、氯水

[投影/引言](素材1)图2.15氯气的用途。氯气有许多用途,为人类作出了很大贡献。今天我们来讨论水的消毒以及漂粉精的制造。

[演示/讨论]展示一瓶氯水,将氯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讨论现象、原因。

[小结]

1.化学反应

现象:试纸先变红再变白。

原因:变红是因为盐酸具有酸性,变白是因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讲述](素材2)次氯酸能使许多有机色质褪色,还能杀灭水中的细菌。

[意图与效果]素材1,以投影形式呈现,配合教师精简的导入语。一方面起到导课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化学对社会的贡献,起到激发“社会责任”的效果。素材2,采用教师讲述形式,一是拓展前面的实验讲解(次氯酸功能),二是作为证据材料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意识。实践证明,这两个素材的选择和运用是比较成功的。

2.微粒种类

[讨论]新制氯水、久置氯水、液氯的区别?(久置氯水就是盐酸)

[意图与效果]虽然教学内容“2.微粒种类”、“3.化学性质”没有用到预设的化工素材,但教学设计中却清晰地蕴涵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培养契机。在联系了“1.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之后,启发学生从微粒的角度判定物质变化的结果,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这里也可以作为“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的培养机会。

[H2]二、工业上制造漂粉精

[讲述](素材3)HClO不稳定;Cl2贮存、运输不方便。而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得多,且能溶于水,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能生成次氯酸。

[提问/互动](素材5)为何不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价格高,且容易潮解)

[意图与效果]素材3,采用教师讲述形式。从教学过程上来讲,它起着承上启下、教学衔接的作用;而从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上来说,它提供了一种“证据推理”的论证材料。素材4,采用化学符号的形式,并以教师板书的技术展开,它起着强化“变化观念”的教育效果。素材5,采用提问的形式呈现,并通过师生互动解决,旨在体现一种“社会素养”的培养,即: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讨论] 2.漂白原理

[指导阅读](素材6、7)水的其他消毒方法、漂白粉消毒游泳池。

3.贮存措施

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素材8)失效原因:漂粉精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见光分解。

[意图与效果]素材4,采用化学符号的形式、并以教师板书的技术逐渐展开,是“变化观念”教育的载体。素材6,以资料库形式呈现;素材7,以图片形式呈现,两者均通过指导阅读的手段,让学生感受化W对人类生活的贡献,起到培养“社会责任”的教育目的;同时,素材6中“臭氧的消毒原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微观探析”思想。素材8,以提问形式呈现,并以师生互动方式解决,旨在培养一种基本的“公民素养”,即:“漂粉精露置在空气会变质”是一种生活常识。以上素材,均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小结]对本堂课进行小结。

[作业](素材9)自由组合成3~5人研究小组,自制褪色灵,二周时间内完成。

[意图与效果]素材9,源于[探究与实践]栏目的课堂实验,现改为实践性作业的形式,既尊重了课堂实际(课上没有时间完成);又体现了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同时,从时空条件和小组合作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但要注意,需要加强过程管理,避免出现流于形式、应付结果的“假研究”。

总之,化工素材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教育资源,它不仅可以支持教学内容的落实,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可以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实践上发挥积极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进一步挖掘、提升化工素材的育人价值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5][7][8][9][10]吴俊明.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J].化学教学,2016,(11):3~8.

[2]吴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J].化学教学,2017,(2):3~7.

[3]刘前树.试论化学核心素养的结构[J].化学教育,2016,(21):4~8.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年9月.

[6]姚子鹏.高级中学化学课本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7:21~54.

课后服务征求意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

一、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技能型劳动者,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的重任,对提高全民族的劳动素质、缓解国家就业压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加快了脚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应用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然而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制约了教学水平,同时还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生源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知识基础比较差,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但是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环境优越,心理品质上即为严重的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心理脆弱、学习惰性强,无法正确对自己做出评价,思想观念相对弱化,做事处世急于求成,对社会回报期望值明显偏高。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特点,发掘学生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三、学生管理的过程

(一)日常管理过程

学生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管理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指导思想和管理艺术。首先,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抓好五个环节:

1、教育环节。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要多从正面教育出发,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疏导,化解矛盾”的方法,对学生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普及教育和短期整顿的方法进行解决,主要侧重于学生认识和自觉性的提高;

2、制度环节。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使学生牢固树立遵章守纪的意识,定期对学生进行规章制度的教育,进行“三禁两不”检查,用严格的制度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

3、考核环节。无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及时合理的考核可以使学生增强责任感、竞争意识,实现自我约束,树立集体主义感。对班级和学生在学习、纪律和卫生等方面要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和日常奖励、期末评定“全优生”、“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以及推荐就业紧密结合,使学生有责任感和危机感;

4、及时处理三个关键点。“三个关键”指的是关键人、关键时间、关键部位。学习差、纪律差的学生是学生管理的重点。这些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活动能量较大,对学校和班级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对这些学生采取重点学生重点管理,拟定了奖惩办法,并进行严格考核。双休日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活动自由,是违章违纪易发期,需要高度重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值班环节。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杜绝学生违章违纪的发生,由学校、学生处、保卫科、学生宿舍等部门组成综合值班系统,分工合作,周密安排,由学校相关部门对每日值班人员到岗到位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遇有问题协同处理。

(二)教学过程

教师是教育管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人才。任课教师要具有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身示教,为人师表。要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课堂45分钟开展教育,组织好课堂教学,管教管导。对于课堂上发现的问题,要在课堂内及时解决,并在课后做好思想工作。任课教师应力争主动参加学生活动,较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师生友谊,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服务过程

关心爱护学生,是搞好学生教育的出发点,为学生服务是每个教职工应尽的义务。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上,要做好“一站式”服务,以首问解决的办法尽快及时的帮学生处理退学、休学、复学、请假等相关问题。另外,定期组织老师关心成绩较差的同学,家里有困难的同学,做到细致入微的关心和帮助,让心理有点小疾病的同学第一时间得到康复。

在生活上,创造舒适的住宿条件,配置必要的设施,安装电扇、校园网、电话,日常维护做到小修不过天,大修不过三。学生就餐是关系到学生学习期间身体健康的大事,也是学生和学校之间拉近心理距离,增进感情的有效途径。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学校对饭菜花样、质量和卫生情况要定期检查,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食堂定期召开有学生代表参加的会议,征求意见,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就餐需要。对过生日、有病的特殊学生更应格外关注,使学生体会到学校的温暖。还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定期注射防疫疫苗,请专家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相关医学知识的讲座。

(四)活动过程

针对学生年轻,富有激情,喜好活动的特点,多搞一些文娱、体育活动或多组织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团委、学生处和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学生活动计划,制定活动方案,并认真抓好实施。通过成立“文学社”、“读书会”、“书画社”、“摄影社”等各种文化社团,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从积极的角度加强了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认真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医护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红波.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J].学苑教育,2010(21).

[2] 张素琴.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困难分析及对策 [J]. 科技向导,2010(36):206-225.

课后服务征求意见范文第5篇

近日,省委书记秦光荣和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李培分别作出批示,要求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和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省委书记秦光荣和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李培的重要批示精神,举一反三,切实加强和改进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是全省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立即行动起来,把切实加强和改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握要求

切实加强和改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是深入学习党的十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效益,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应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的迫切要求;是解决云南教育自身改革发展问题的内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握要求。

(一)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教育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乙要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作为学校软件建设的重要任务,学校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更加重视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强化办学特色,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关键着力点抓紧抓好。要软件硬抓、虚功实做、虚实结合、重在建设。

(三)进一步弘扬园丁精神,教好书、育好人,以广博的学识、良好的师德和有效的工作,赢得学生及社会的尊敬与赞誉。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突出重点,系统推进,综合施治。

(四)进一步研究具体措施,强化教学管理,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推动内涵发展,履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职责。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持之以恒,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既要着眼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又要建立长效机制经常抓,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常态化。

二、突出重点,系统推进,建立机制

切实加强和改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根据各地各校实际,着力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统一部署、分类指导、分层实施、分步推进,有序地、全方位地开展端正办学思想大讨论,引导干部师生员工查找教育教学、学习生活、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学习观、人才观,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二)着眼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依法建章立制,把基础管理、常规管理、重点管理、创新管理、系统管理等有机统一起来,加强学校现代管理,建立健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体制、投入保障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教风建设及学术道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加强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能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合力;完善教师资格制度、职称职务评聘制度和人事分配制度,坚决落实师德教风问题“一票否决制”。

(四)从学生基础道德、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入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职、中小学德育工作,推进思想道德建设。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严肃考风考纪,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善学。

(五)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建设以师生为主体,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地域性、民族性、开放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形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学校精神,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六)结合各地各校实际,落实人才培养的基本规范,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从细节做起,对教师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和批改作业、考试命题、评卷、学生评价,学生预习、上课、课后作业和自学、参加考试、反思提高等教育教学全程一抓到底。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改变教学评价,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七)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骨干专业评审、学科学位评审、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办法等,鼓励和支持高校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全面落实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新修订的《云南省文明学校创建管理办法》和《云南省文明学校“十有十无”创建条件及评价指标体系》,切实推进学校全员积极参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八)继续加大力度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纳入州市年度教育目标责任制考核、教育督导检查、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奖优罚劣。建立对校风、教风、学风方面发生严重问题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培育和树立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方面的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和引领辐射作用,传播正向力,壮大正能量。

三、当前要做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切实加强和改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当前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机关和各地各校要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委书记秦光荣和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李培对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刻领会批示的思想内涵和本质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光荣书记和李培常委的批示精神上来。

(二)各高校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本单位的实际,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和完善办法措施,把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作为整改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三)认真调研,精心准备,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适时召开全省教育系统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工作会议,对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作出全面部署。

(四)对2013年的州市教育目标责任制考核、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文明学校复查与申报、非义多。教育阶段学校等级评估工作等进行必要调整,加大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方面的考核评价力度。

(五)加大监督力度,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设立师德教风意见(举报)箱,开通举报电话,对违反师德教风和行为规范的教师,要依纪依规严肃查处。

课后服务征求意见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36-01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他们的工作好坏,积极性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整体工作的开展。工会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团结动员、教育引导、帮助服务教职工的重要职责。为此,幼儿园工会工作,在创新的新形式下要努力做好以下四点“着力点”。

一、“选择好一个带头人”是创新幼儿园工会工作的前提。工会是落实幼儿园工作计划和工会工作计划,组织各种活动的重要职能部门,工会小组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阵地。因此,组建一个精干得力的工会班子,构建一个高效顺达的工会组织网络,建设一批优秀的工会小组,对创新幼儿园工会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首要因素就是要有一位优秀的工会主席及一批优秀工会组长。这不仅在于开始时选聘好,更在于后续工作过程中培养和使用好。工会主席、组长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精细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这样才会有感召力和务实性,工会工作才会有活力和持久性。例如,有的幼儿园就建立了党支部、工会、工会小组、工会积极分子成一线的工作网络,实行了工会组长与教研组长两职一人制,实施了“组长1842培训计划”。“1”就是对各组长提出了一个总要求:教好一门课,搞好各活动,抓好一个点,管好一个组,带起一个面。“8”就是对各组长,幼儿园常年实行“八抓”:抓思想、抓谈心、抓培训、抓学习、抓活动、抓交流、抓考评、抓表彰。“4”就是对优秀组长实行“四优先”:优先外出学习,优先评优晋级,优先提拔重用,享受工作补助。“2”就是依据学校制定的《工会小组(长)考评和奖励办法》,实行学期述职考评制和一年一聘制。就工会主席和组长个人而言须具有“三种意识”:一是勇挑重担的意识。组长除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要认真落实上级和幼儿园的各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活动。幼儿园的各项任务,首先自己要冲锋在前,上好公开课、示范课,组内同事有事有病有困难时,应及时过问,主动代课。二是钻研求进的意识。要永葆工作能力的提升,永存工作艺术的鲜活,永具求真创新的风格。三是热心服务的意识。一方面上级和幼儿园布置的工作开展的活动很多,常常要依靠工会来抓,要走工会小组这条线加以落实,这就需要工会主席、组长应做到脑勤、眼勤、嘴勤、腿勤、手勤,有一副热心肠,揣一颗大度心,洒一片服务情。

二、“严格的工作纪律”是创新学校工会工作的保障。积极探索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工会工作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依法治园、民主管园、文化理园的重要基础。因此,要真正创新幼儿园工会工作,形成办园特色,就必须始终深入思考,并不断践行这个问题。幼儿园领导要切实重视工会工作,要把工会工作纳入幼儿园建设和教师发展的整体规划,确实把它摆在重要位置来抓,要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制定加强工会工作的意见及开展工会活动的一系列制度,构建具体的工会工作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形成工作阵地化,活动系列化,形式多样化,工作达标化,寓工会工作于幼儿园发展之中,于队伍建设之中,于教育教学之中,与教师成长之中,于总结反思之中。例如,我原工会结合师德典型江苏金坛市城南小学殷雪梅为救学生英勇献身的事迹,在广大教职工中开展了“我与殷雪梅老师比师德”的活动;结合科研典型江苏南通二附小李吉林潜心科研献身教育,创立情境教学法的事迹,开展了“我与李吉林老师比能力”的活动,尤其是当前我们正在认真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和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并且注意做到活动前有发动,活动中有调度,活动后有总结,体现主题引人,活动吸人,效果感人,并不断深化强化。同时,要从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深化督评,注重创新入手,建立健全工会工作的目标管理、规章制度、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把团结引导与主动参与、帮助服务与自立创新、凝练工会制度与塑造教师文化有机地融合在日常工作过程之中,克服了对待工会工作“口头上重要,实际上不要”,日常管理中以行政会议代替教代会,活动过程中“方式浮、方法旧、活动少、层次低、参与散、效果差”的局面,使工会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教学、走近老师、走进心灵,真正使工会成为教工之家。

三、“形成一种凝聚力”是创新学校工会工作的关键。事实早已证明,凝聚力就是工作力、创新力。这种凝聚力,集中体现在一个幼儿园的园风、教风、园的文化和精神等方面,这也是新形势下对幼儿园工会组织号召力、战斗力高低的一个检验:一是制定目标,坚持目标管理,使全组同志心中有方向,前进有动力。比如,开园初,可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向大家说明,在争创先进组、教师培养、参与园活动、组内竞赛等方面,有怎样的安排,达到什么目标,大家如何配合,进而提出明确要求,在形成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大家自然会积极参与,久而久之会形成合力。二是主动团结组织老师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大家在参与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心通,在心通中凝聚。三是以群体性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活动促凝聚力的巩固和提高。组内教师举办公开课,全组课前要帮着出谋划策,协助备课,准备材料;课中要帮着照应前后,仔细听课;课后要组织大家评教讨论,相互切磋。这样就会使老师们体会到组内温情,向心力就会逐渐提高。当然也可借助集体学习,集慧式备课,组织参观,资料信息共享等办法,这都是增强凝聚力的有效方法。

四、“形成学习风、钻研风”是创新学校工会工作的重点。一所幼儿园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有一批思想不断更新,能力不断创新的教师。因此,要打造一批科研型教师,实现科研兴园,特色活园的目标,培育教师主动学习,钻研业务,就成了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也是工会无可推卸的责任,更是工会组织创新工作方式,大展宏图,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载体与平台。重点要引导教师形成以下六种习惯:一是在广泛听取老师们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好幼儿园工会工作计划和小组活动计划,在实践中狠抓落实、检查、交流、示范等工作,形成提前计划不断修正的习惯;二是扎扎实实落实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教研常规,形成不拘形式自觉强化的习惯;三是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和科研方法,形成读书学习不断进步的习惯;四是大力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等教研活动,以教师反思为主体的转变,形成集思广益善教勤思的习惯;五是从教学实际和个人的特点出发,选好课题,制定措施,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形成课题带动新老互促的习惯;六是积极组织教工外出旅游、参加学术会议、考察学习等培训活动,形成和谐共进善拓视野的习惯。

课后服务征求意见范文第7篇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课程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7-0189-02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培养的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行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教学。山西财经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的重任,而地方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科学合理的定位,不仅直接关系到地方高校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的需求。

1 地方高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把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研究性教学正成为教育领域里的一个世界性主题。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是美国布鲁纳(发现法)和兰布德、布莱伍德(研究、探索法)为代表的探索型教学模式与保加利亚洛扎洛夫(暗示法)为代表的开放型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借鉴与发展。

研究性教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教学以研究性为主,这是研究性教学的一个主体,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研究的思维与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达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授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传授科学观和科学态度的目的。二是学生的学习也以研究性为主,这是研究性教学的另一主体,即学生主动适应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主动学习,从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培养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无疑是目前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较为可行的教学方式。首先,研究性教学富有研究的意蕴,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地思考与探究,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其次,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目前的大学教学导致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而研究性教学让学生参与探究,为学生提供运用创新能力的机会,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达到前所未有的尊重,认同学生的创新价值,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再次,研究性教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性教学把教学、科研、实习、生产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及社会实践工作,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获得最直接、最亲切、最生动的实践能力。因而,研究性教学有助于理论联系实践,加速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步伐,对提升地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管理决策》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管理决策》课程是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管理决策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方法论科学,“管理就是决策”――其方法广泛适用于自然、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因此管理决策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系统阐述现代决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决策理论概述、期望效用值理论、确定型决策分析、不确定型决策分析、风险型决策分析及贝叶斯决策、个体决策行为效应和模型、组织决策、多目标决策、多属性决策、群决策、项目管理决策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使学生对决策理论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管理学科专业知识奠定学科基础,并使之具有较完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其次,使学生能明确理解管理决策这一方法工具的特点、作用;弄懂各种概念、范畴等基本知识;掌握运用各种基本方法。再次,培养学生参与、制定企业经营决策的能力,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能将管理决策的知识贯穿其中。最后,教会学生理论分析,使他们能够分析管理现象的具体事例并能以报告的形式给出分析结果和合理化决策建议。

伴随教学环境的大大改善,《管理决策》理论课程的面授结合多种实验、案例和讨论等形式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如何更为有效地、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需要改进:①需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更新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阶段性规划。②教材内容虽然较为全面和新颖,但教材建设仍有不足;实验环节的多种软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③课程目前主要针对管理科学和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若要其完全适用于其他专业,如企业管理、会计等的本科生。《管理决策》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应继续加以完善,结合具体专业建设面向全校管理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选修课。

针对上述问题,深化《管理决策》课程的教学改革,特别是总结分析《管理决策》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成果,探索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多种形式,对促进授课教师的科研向教学转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以及独立研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管理决策》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步骤

本项目拟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制订并分步骤实施《管理决策》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阶段性规划方案,在总结归纳前期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并实施“五位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

第一,教学方式多样化。主要有:教授课堂授课,小组案例讨论,小组课堂交流,应用教学软件开展决策仿真模拟竞赛,开展管理决策的“沙盘”模拟教学,课后小组大作业。教学手段方面,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课件及作业等教学资源可在本专业实验室的局域网上运行。大量的课外学习资料可通过本专业的网络机房从Internet获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缩短了授课时间,提高了单位教学效率,增加了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建立分层递进式教学规划。建立分层递进式教学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阶段,对已做工作的总结分析:本阶段开展了课堂讲演比赛,进行了实验环节的改进,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

第二阶段,在继续第一阶段所做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多种模式:一是开设公共选修课“大学生视角下决策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品赏析”,扩大受益学生人数。二是由学生选择课程中不同的知识模块组成兴趣小组,撰写课程研究论文,提高学生科学研究水平,使其初步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三是由研究生带队组成不同的案例编写组,组织本科学生编写决策案例库,锻炼学生案例收集及编写能力。四是改进课程讲演比赛的设计要求,根据上一届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和细化讲演各环节的要求。

第三阶段,多方征求意见,对第二阶段所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逐步将教学规划体制化、制度化。

第三,构建“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资源整合,依托学校校园网络、实验室,构建“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室理论授课―“企业经营决策与战略”沙盘模拟―“决策天地”计算机仿真对抗比赛―《管理决策》精品课程网站网络教学―QQ群、视频对话实时沟通。

(1)教师实地授课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语言交流,通过肢体动作、课程场景设置、学生教师角色互换等多种媒体形式,可以实现专业知识的快速传递、理解。

(2)沙盘模拟实验室所购置的“企业经营决策与战略”沙盘,通过模拟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让学生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战略决策、市场及产品决策、生产决策、营销决策、财务决策,体验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从而掌握制定决策的方法,远离决策陷阱和误区,达到提高学生决策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融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专家诊断于一体,新颖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强烈的竞争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

(3)“决策天地”网上学习社区,是项目管理实验室所购置的计算机仿真对抗比赛软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现代仿真原理,基于云计算理念,集现代管理决策理论、系列决策实验系统和决策学术交流论坛于一体,使用一套基于Internet版的智能型、多层次、互动式快速培养现代管理决策人才的创新模式与实践平台:人机对抗现代企业决策仿真系统――Internet版、组队对抗现代企业决策仿真系统――Internet版和群体对抗现代企业决策仿真系统――Internet版,三套软件,既可用于组织学生开展现代企业决策的理论学习与实验学习,又可用于组织学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现代企业决策仿真大赛与科技活动,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就能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培养把握市场机会能力,突出以销定产理念,揭示物料采购影响,了解成本费用形成,整合决策方案全面预算方法,掌握现代企业决策原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现代管理决策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和速度。

(4)《管理决策》精品课程网络教学,采用了立体化、虚拟化、动态化的教学方法,延长了课程讲授、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本课程所使用的PPT教学手段、视频教学手段、图片教学手段、动画教学手段等使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更加立体化。本课程的网络课件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一个具有数百部视频资料库、数百部(篇)参考文献资料库、数百幅图片资料库和具有特色的动画资料库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包含教学要点、教学案例、参考文献、视频资料、动画解说、在线测试、习题练习、在线疑难咨询等内容的虚拟课堂。本课程网络互动空间、资源共享、相关链接、信息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以及获取课程资源提供了空间平台。

(5)QQ群、视频对话实时沟通。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服务,群主在创建群以后,可以邀请朋友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一个群里面聊天。在群内除了聊天,腾讯还提供了群空间服务,在群空间中,用户可以使用群BBS、相册、共享文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视频对话实现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远程交流,方便了教师借助网络实时捕捉学生面部表情,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研究性教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1).

[2]陈琴英.研究性学习与教师角色的转化[J].高教论坛,2005(1).

[3]王菊.“对话式”教学与高校研究性教学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7(1).

课后服务征求意见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化;课程资源;大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156-02

一、引言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教师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建设优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篇之年,教育信息化建设也相应地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与意义。在刚刚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出要让高等学校学校普遍具备网络教学环境和备课环境,鼓励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配备师生用教学终端。这意味着未来以智能硬件构建的“虚拟课堂”将成趋势。在智能硬件的辅助下,传统教育课堂正逐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转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教育。电子白板等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产品不仅被应用于校园场景,还在课后应用与学生的课余生活中,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助式与支持协作式学习习惯,还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也提高了课堂效率。教育信息化下的大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就是运用科技化的教学手段、信息化的教育传播方式等,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大学数学资源库,促进高等学校数学教育改革,以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这样对深化大学数学教育改革,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信息化课程的发展

传统的“课程资源”概念是美国学者泰勒1944年在《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实践基地、以及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公共图书馆等。

信息化课程资源则是近十年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普遍将信息化课程资源界定为“以数字化手段进行获取、传递和加工的,支持课程实施的多媒体资源,以及对这一手段进行支持的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总和。”信息化课程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的特点,对于延伸感官、扩大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是其他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的。教育全球化与信息化合流使各种全新的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模式在学校课堂之外纷纷建立。如从传统的教科书完成向交互式电子书的转变;传统的授课视频录制到“哈佛耶鲁公开课”;从TED演讲、可汗学院的微视频到TED在You tube上的建立;从传统的OCW开放课程计划到MITX,再到2012年5月哈佛大学与MIT宣布共建的edX项目;从传统的LMS学习管理系统到学习平台的转换;从传统的远程教育到P2PU的建立,再到2012年5月14日宣布建立的“在线哈佛大学”密涅瓦项目;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到翻转课堂的实践。教育信息化正在重塑我们对“大学”、“教学”、“学习”、“课程”、“课堂”等等的认知。

三、信息化背景下大学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建设中,如何解决教师队伍对信息化环境的不适应问题;如何将传统课程资源与信息化课程资源有机结合;如何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如何解决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中内容形式单一、重复开发严重,数据标准不统一,只重前期建设缺乏后期的维护与管理等共性问题国内外学者一直有所争论。要使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更好的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今后的大学数学发展中使其走上专业化、系统化和个性化的道路是广大高校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数学基础课程如何有效的建设和使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已经得到高校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也是时展的必然。大学数学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数学实验四大公共基础课程。信息化下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的建设重点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整合并完善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建成服务于大学数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优质信息化资源平台。(2)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大学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四、信息化背景下大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及建设内容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应具有多样性、共享性、扩展性、工具性等特点。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构建一个全方位、开放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支撑下的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的全新的教学体系和模式,以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为核心,搭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各课程组负责人利用信息技术,吸取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及前沿性知识,完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实验、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工作,编写中应体现时效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2.搜集课内外资料,按题型形成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电子习题库,并形成模拟试题库。搜集文本、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素材和其他素材,形成素材库。制作常见问题库,给出常用教育资源网址索引。

3.建设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共享平台,包括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省级精品课网站及网络课程,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学实验课程网站,形成一个入口学学数学,方便学生学习。对每一门大学数学基础课程建立完整的信息库,包括课程学习目标、电子教案、重要知识点的微课讲解、多媒体课件、习题库、模拟试题库、实践拓展项目等。

4.数学实验网站中既设置数学实验课程学习所需要的资源,同时配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重要概念、原理的实验演示和结果,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配备一定量的实践拓展题目,如热点问题的数学建模和求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大学数学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一般如下:

1.对国内外高校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建设进行调研,取长补短,搜集资料并进行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规划和准备。

2.给出依托信息技术的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建设的可行性方案。根据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建设传统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注意规划和分类,按照不同课程给出更为合理的建设方案并逐步按计划实施。

3.组织专人进行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合体布局,灵活生动又能体现每门课程特色,吸引学生主动、深入学习并给出一定量实践性题目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4.网络教学平台要及时修正与改进,定期维护、更新。对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和改进,安排专人对信息化资源进行定期维护与更新。

5.不断补充新的课程资源建设材料,与已有的课程资源形成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数据库。

六、大学数学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下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促进优质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打破资源壁垒。随着十二五“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全面推进,能够通过融合的通讯网络获得可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2.通过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促进教师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革新。当信息时代的学生具备了“信息”型认识结构时,必然要求我们的教育者,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实施手段上,都要符合促进“信息”型认识结构的发展需要。

3.通过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促进教学内容结构与表现方式的转变。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现代教育技术使得教学内容由原来的文本性、线性结构的纯纸张形式转换成包含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录像甚至模拟的三维景象的超链接的电子化的结构形式。

4.通过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建设,提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不仅是信息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之一。

总之,高校大学数学信息化建设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数学资源库、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实现高校的数学资源信息化,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育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数学教育质量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也是高等学校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要保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持续,学校应从财政上加大支持,并尽快把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列入常规预算,至少使高校不必为了保证信息化的持续进行而想方设法去节省、“创收”。

参考文献:

[1]成丽波,蔡志丹,周蕊,王姝娜.大学数学实验教程(第二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