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创新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乐清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概况
近年来,乐清市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据浙江省经信委、浙江省统计局联合的《2015年度我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报告》,乐清市工业强市综合评价得分70.87分,排名位列一档(规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第四位。特别是结构调整得分继续位居全省第一,绿色发展继续保持前列。
一是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乐清电气产业是温台地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15年实现产值1110亿元。为推进电气产业创新发展,乐清市建立了科技孵化创业中心、科技创新园、电气工业设计基地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了检验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国家低压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成立浙江省低压电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温州电气行业“机器换人”产业发展联盟,推动电气产业集群向高度智能化、精细化制造领域迈进。如乐清的低压电器产品正从第三代向第四展,已研发并生产全系列智能电能表、自动抄表系统、预付费售电管理系统等智能化产品。
二是新兴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乐清市出台并实施了“165”产业发展计划,即做大做强电气产业,培育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其中,该市生命健康产业培育发展迅猛,分别与温州大学、武汉光谷生物城和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建立合作关系,今年武汉光谷第一个省外基地在乐清挂牌成立。如乐清引进的李校彝哦樱在乐清注册成立了浙江康邦药业有限公司,促成亚太药业等3家上市公司的22个生物制药成熟品种在乐清建立生产基地。
三是两化融合不断发展。近年来,乐清市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开展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逐步提升生产过程的装备自动化、数字化水平。针对乐清实际情况,重点在电气、电子信息等产业开展存量设备智能化改造。至目前,乐清已有31家企业被评为省、温州市、乐清市“机器换人”示范企业。
二、乐清民营企业主要创新方式
调研发现,当前乐清民营企业创新模式基本可分为“引智”“借脑”“模仿”三种模式。
(一)“引智”
企业通过引进人才自建研发机构或收购研发机构的方式,以“自有”力量进行科研创新,不断提升企业产品技术含量。
1、依托自身研发中心
如兴乐电缆凭借企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开发了铜包铝系统电线,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几年,企业瞄准风能、太阳能行业所用的电缆的需求,开发了光伏用特种电缆,具有耐高低温性能好、耐紫外线能力强、耐酸碱化学腐蚀性高、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及低烟无卤阻燃等优点。
2、依托引进核心人才
如致威科技依托引进汽车自动控制领域“国千”专家,克服了多项技术难关,于2013年成功进入通用公司国内供应商领域,现正进军通用国际供应商领域。企业产值从2012年7000万元急增至今年预计超4亿元,明年订单已达5亿元。
3、收购知名研发机构
如正泰电器收购的国内低压电器研发龙头上海电科所低压电器室,已累计为企业研发了300多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基本奠定了企业的配电、工控、终端、系统、驱动等产品线的领先性。
(二)“借脑”
企业通过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模式,利用大学和科研院的科研实验室和科技人才,与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
1、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
如天正集团先后与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温州大学、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展开技术创新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至目前,工作站已有有效专利47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此外,工作站还参与了1项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2015年博士后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团队共有2项研发成果成功推向市场,并实现了全面产业化,已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
2、共建研发中心
如宏秀电气先后与华东电力大学、温州大学、滁州学院等多所高校合作,共建宏秀电气研发中心,共同进行技术攻关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企业近三年内申报发明专利12项,其中2项已经获得授权;申报并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获得国家版权局关于高压开关及低压断路器控制系统的软件著作权12项。“基于激光加工技术的智能双电源投切保护装置” 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并按要求完成。2014年、2015年,完成5项省级工业新产品研发,并通过鉴定验收。这些新产品的产业化应用转化率达到80%。
3、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如天顺玻璃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2015年,针对新农村建设环境改造项目,双方迅速成立研发团队,开展热固性新材料作为化粪池外壳试验,常规情况下生物化粪剂对SMC材料耐腐性试验,投入三百多万元研发生产的SMC玻璃钢三格式环保化粪池,主要用于浙江省“五水共治”工程,产品供不应求。2016年3月,双方又合作研发高强度A级表面电气箱/柜体用SMC复合材料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预计该项目将为企业年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
(三)“模仿”
企业通过引入技术,再结合产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改良,达到甚至超过原产品技术的水平,或者在某方面具备差别化优势。该方式也是目前乐清民营企业的主要创新模式。如兰普电器投入巨额资金从西门子等企业购买技术,通过模仿和改良掌握核心生产技术,自主设计了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之间的自动切换装置,研发了电子灭弧电路,增加了分段调光功能,大大降低了元器件的使用量。其开发的“高速列车专用交直流大功率一体化控制电源等新产品开发”列入市工业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兰普电器与还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著名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并成为其主要供货商。
三、关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
科技创新是企业加强自身竞争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地方政府推动地方经济、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乐清的做法,提供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有条件的企业,要瞄准当前新技术,通过“引才”或“借脑”的方式,使企业能够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支撑企业转型发展。正确处理好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的关系,既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同时,要建立良好的人才鼓励机制,对关键人才给予一定的回报,并将其与创新成果运用相结合,推动企业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运用。
(二)要强化科创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实施创新活动、转化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要建好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对接平台,企业要想方设法去寻找自己需要的技术。要加大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依托科技大市场、创客大赛、创新创业博览会等成果转移平台,开展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多层次的技术转移服务。
(三)要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支撑发展能力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要注重围绕产业、项目引才招才,着力构建“人才+产业”“人才+创业”“人才+项目”等多种模式,加快招引领军人才、专门人才等各层次人才。要依托重大科研项目、产业攻关项目和重点科研基地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重点产业、重要领域方面的领军人才。同时,要优化人才配套服务,解决高层次人才的住房保障、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工作问题,让各类人才能够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四)要强化科技金融结合,优化与科技创新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模式 选择策略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绩效以及提供新的产品或者服务,使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同时,技术创新也是目前众多企业管理者、学术界以及各级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从改革开放到2006年底,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5%、68.3%和50.2%,而在技术方面,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新产品占全国的82% 。特别是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又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更加快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具有的一些独有的特点,使它在许多方面有别于大型的企业,在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方面有别于其他企业,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要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状况和技术的发展规律,综合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概述
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最早提出“创新”这个概念,后来的国内外学者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创新问题进一步的研究,进而形成现代的技术创新理论基础,到20世纪80年代时,技术创新相关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优势主要在于其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有助于形成高效率的经营决策;富有创业精神,能很快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并有较强的能力迅速吸收新技术和创业转产;存在有效的和非正式的内部沟通渠道,研发人员与生产、销售人员联系更为密切,能够更好地沟通和配合等。在劣势方面,主要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注不够;缺少技术创新资金;缺少创新人才;缺乏技术创新中介和协作网络等。
在相关文献方面,孙艳(2002)通过考察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提出应该提倡我国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等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竞争力,刘友金(2006)从分工发展角度探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形成及其在集群成长中的耦合演进过程,并提出了以集群式创新为路径构建创新链来培育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赵正龙等(2005)选择了企业技术兼容性这一全新的角度研究了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中小企业为了达到与在位大企业共存并竞争的格局,是通过技术模仿提升技术水平来实现的。
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文献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资本、创新网络、集群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技术创新融资问题,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而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适用性及在具体不同阶段具体应用方面涉及的还比较少。
二、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适用性
本文以创新来源为主要依据,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三种典型模式,分析三种模式对中小企业的适用性情况。
1.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此来获得新产品价值的一种创新模式。从级别上来说,自主创新是最高级的技术创新模式。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自主创新模式对企业的要求程度最高,因为自主创新的实现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和科研水平,并且能够承受较高的风险。不过一旦成功,则会给企业到来很大的收益。在技术上,其产品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将成为本行业或相关性行业统一认定的标准,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自主创新企业一般属于新市场的开拓者,在产品投入市场的初期企业处于独占地位,能够获得大量的超额利润,另一方面通过新技术转让,也能为企业带来一笔不小的财富。虽然一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速度、效率方面比较占优势,但是对创新所需要的资金、人才资源等方面还比较弱,企业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自主开发重要的、小型的技术创新项目。
2.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在技术上确立合作关系,同时保持各自的主体地位,在一段时间内从事技术或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合作创新能够很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和组合,降低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对中小企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是最大的缺点是技术创新的成果不能为企业自己独有。
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偏向于自主创新,自主创新适用于创新基础较好的中小企业,但是对于人才、设施等基础较差的企业更适合进行合作创新,因为它们可以更好的利用高校、研究等公共资源,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能够降低研发成本,加快使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时间;通过与其他技术互补的企业合作,能够使交易成本内部化和降低风险,实现技术的协同效应,缩短技术研发周期等。
3.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是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常用的一种技术创新模式。它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技术和市场风险,同时产品的市场化也比较成功。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刚成立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缺乏,人才短缺等,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差,应该首先选择模仿创新模式。相对于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来说,模仿创新在许多方面占有优势。从投入资金来说,模仿创新的投入要少得多;对于新产品的开发来说,实行模仿创新的企业不用花钱就可以直接进入别的企业开发的新市场;从技术风险性来说,新开发的产品在技术方面还不太成熟,产品性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新产品上市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模仿创新是对新产品的吸收,消化和产品细节的改善,技术风险要低得多。在历史上,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许多企业都是通过模仿创新获得成功的经历。
但是,模仿创新只是技术创新的一种模式,特别是一种具有过渡性质的模式,若想在技术方面达到较高水平获世界水平,这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模式。模仿创新是一种被动的模式,模仿者只是被动的去适应,不利于技术人员的创新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产品市场的壮大,从长远看,不利于技术创新“质”的突破。
三、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由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企业规模、资产、技术创新能力等是不断变化的,并且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的成本和成功概率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是不同的,所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必须建立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同时还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进化规律。
图 基于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策略
1.创业初期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从资金方面来看,作为一个刚成立的中小企业,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未得到外界的认可,企业资金以自筹为主,从外部获得资金能力还比较弱,存在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并且企业初期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前期投入,特别是对于技术创新来说,资金投入比较大,并且面临着很大的投资风险。
从创新能力方面来看,企业前期的人力成本也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人才,一般来说不愿意到一个规模较小,各方面都不太完善的小企业来工作。企业若想留住人才,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人力成本,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创新产品的上市都要有一个前期市场导入过程,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被消费者接受,甚至不被消费者接受,这些都对于刚成立的中小企业来说,一般都是承受不起的。
所以,从资金、技术人才、风险等方面综合考虑,在企业初期,应该选择模仿创新的模式,能够在较小的花费下和风险下,接触到创新性的技术,通过内部学习,掌握其技术,节省资金和时间成本的投入,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份额,打开产品销路,增加企业的资本积累。
2.成长期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成长期是企业迅速壮大的时期,也是企业能否长久生存的重要时期。许多中小企业因为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而关闭。
成长期是创新性产品得到认可和不断完善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资金支撑,风险承受能力也得到加强,同时。企业在初期培养的技术人才也具备了一定的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已经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对新技术进行开发和改善。在这个时期,企业应在继续模仿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和高校、研发机构及其他组织合作,进行二次创新,即在企业初期模仿和学习的基础上,争取在新技术的性能、外观设计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和突破,以在新产品刚进入市场时更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企业应在快速增长期吸纳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形成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以后的发展做储备。
3.成熟期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进入成熟期后,企业已经在行业内占有一定的份额,企业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外在形象,企业具有一定的资金,从筹资能力和吸纳人才的能力大大加强。企业能够以较小的投资风险获得更多的利润。此时,企业已经具备进行自主创新的条件,企业应根据市场条件,主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以独占和垄断新产品市场,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旦自主创新获得成功,企业就可以在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获得极大的利润,可以以此为契机,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应该注意的是,企业在选择自主创新的模式的同时,不应该舍弃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应给予一定的保留。因为企业要时刻注意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以更好的为我所用;对有些有价值而又靠自己的能力不能完成的新技术应积极和其他科研机构合作,以实现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4.衰退期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企业进入衰退期,往往是由于在市场竞争中,不能取得一定的份额或生产的新产品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使企业陷入资金困境,人员流失,创新能力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新产品带来的利润已经不能够维持企业继续经营下去,企业如继续在此技术上进行投资,则会面临较大的风险。此时企业应该把重点放在产品改善升级上,跟随其他大企业进行模仿创新,或是同其他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技术,必要的时候实行退出战略。
四、结论
本文在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三种技术创新模式对中小企业的适用性,考虑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和带来的利润,提出了在中小企业不同时期应采取的技术创新模式策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中小企业各个时期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高科技中小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等,企业的性质不一样,企业环境也是复杂多变的,具体采取的创新策略也会不同,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EB/OL].sdpc.省略/gzdt/t20071214_178956.htm 2007-12-14
[2]张通健,孔胜,李迅.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
[3]赵忠伟.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8)
[4]孙艳.技术创新与战略技术联盟——我国中小企业增强R&D能力的分析[J].科研管理,2002,23(1)
[5]刘友金.集群式创新与创新能力集成——一个培育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6]赵正龙,,孙武军,杨剑侠.中小企业模仿战略下的技术兼容性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5(5)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模式;分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方法
(一)革新思想,转变观念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前提就需要企业经营者和财务管理者及时转变思想,将财务管理与企业本身挂钩,实行双向监督机制,站在企业公共利益角度,维护资金的投入和使用。财务管理者改变传统的理念就是脱离资金“保管”思想,将企业财务工作看作经营活动的保障条件,发挥好财务管理的内控智能。
(二)集成管理,信息共享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事物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行政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整个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采用集成化管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集成化管理就是在资金控制和财务决策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取企业外部财务信息和内部财务信息,同时能够根据市场交易信息变化,对企业生产、销售模式和节奏作出调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财务信息集成化管理,控制资金的流向,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互助协作,是信息高度集合的体现,同时也是财务资源、市场信息共享的体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实行集成管理,避免了资金成本的不必要浪费,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三)专业培训,提升技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能仅仅认为是钱的管理,更多的是资金流向控制和企业重要经济事项决议。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离不开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从表面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就是会计凭证的保管、财务报表的制作以及款项保管等,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对企业重要资金往来作出分析,展现企业经营特点和经营目的。从这一个层面上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通过一定人才选拔制度来选取、任命,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需要在工作实践和企业培训中不断提升。财务人员会计工具使用、财务登记方法和企业经济事项分析等,相关人员都要有所了解。企业可以以再教育的形式安排财务管理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财务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自己专业学习,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
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模式意义
(一)提高管理效率,推动生产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中小型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有限,财务管理岗位基本上处于虚设状态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生产力有限,资金归集周期较长,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不足。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不仅需要管理已有的资金,还需要通过经营策略、经济政策的制定来推动企业资金的流动,提高资金占有量。
(二)规避风险,促进决议企业实现财务管理创新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财务内控效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优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内容。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方面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生产活动,这就需要通过各种融资方式实现,但是另一方面,市场的不稳定性给企业资金投入会让募集带来较大风险,企业财务决议苦难,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通过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联系,掌握更加丰富的财务资料,使财务数据更加科学,保证了企业财务决定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通过财务报表上汇总的信息,对企业内部资产情况和市场发展情况作出判断很分析,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了财务信息的公开和共享,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资金流转规避了风。
三、结束语
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发展转型,相应的就需要通过必要措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先、改革。财务管理模式创新需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学习经验、总结规律,在内容和方法上实现革新创造,推动企业内部发展。同时也可以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燕.基于新会计制度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
[2]卢宝田,左常昊,刘大为.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探索[J].中国商贸,2014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模式与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1、加强自主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根本,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有自身特定的国情和战略需求。实践反复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技术可以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永远不可能通过引进获得。当前,我国产业技术体系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同时,在某些战略性产业和关系国家安全的特殊行业实现技术自主,就必须建立自主开发的平台,进行自主创新的实践。
2、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全球环境下,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渐降低乃至取消,发达国家更多地依靠知识产权、贸易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等新的手段控制市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弱势地位有可能成为影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不确定因素。研究表明,“入世”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和技术转移将出现三种变化趋势:一是国外资本在华投资更倾向于控股或设立独资企业;二是逐步从资本垄断转向技术垄断,高技术引进将会出现新的困难;三是在全球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市场成为远比技术、资本以及自然要素更为稀缺的资源,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将导致国内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发展更加困难。近年来,外国投资者越来越不愿意合资而要独资,或者控股,目的是把核心技术留住。因此,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加强自主创新的突破口。
二、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
从一个企业的整个发展历程看,自主创新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和实现目标之后,企业一般在自主创新思想指导下,实施组合创新,即实行自主型组合创新模式,组合创新的结果,使企业的技术资源和技术优势表现为集中与分散、内部化与外部化的对立统一。这既是企业自主创新路径的现实选择,也是发展中国家从技术引进迈向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选择。关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之间的组合创新,有四种不同的模式:一是高层次混合创新。这种方式是以自主研究开发为主,以此为基础研究技术体系的基本结构,引进所需要的技术要素,实现全新的技术创新;二是高层次二次创新。这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先引进、通过消化吸收再进行二次创新的模式;三是自主型混合创新。这种方式类同于方式一,不同之处是其引进源不是国外的高水平的技术,而是从国内的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引进科技成果;四是自主型二次创新。这种方式类同于方式二,所不同的是其引进源是国内的技术和工艺,引进技术的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所需的引进费用较少。从企业自主创新的理念来看,组合创新模式实质上是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以自主研发为基础,通过技术引进或者国内技术合作实现自主创新;第二种是以技术引进或国内技术合作为基础,通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这种分类方式为我们研究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提供了组合性的思路。
三、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的主要措施
自主创新战略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高投入和高风险,为了成功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预期效果,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扬长避短,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
1、科学地选择自主创新的方向。企业自主创新一般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中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因此,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自己的主营业务,并围绕主业,依托产品创新平台,实施自主研发。对于大的集团公司,可以选择集团公司研发中心和承担其主营业务的核心子公司作为载体,组织整个集团公司的力量支持其实现自主创新。对于一般性技术或配套性的技术可以采取其他创新模式。
2、充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自主创新成果。自主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企业对其自主研发成果要及时申报专利,充分运用专利制度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防止创新成果被复制和模仿。研发成果的产出只是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并不表明企业自主创新已经实现,自主创新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依靠市场来判别,因此自主研发成果产出后,企业应该组织力量,加强研究开发、制造、销售等职能之间的界面管理,加大投入,促进研发成果的市场化,及时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同时,要及时地依托技术和产品平台,开发和形成“产品族”,满足不同市场客户的需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一些确实不宜转化的研发成果,可以采取技术转让或作价入股与其他投资主体兴办外部企业方式向外部转移,以增加技术收入,防止成果流失或被无形损耗。
3、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在企业主导下,支持其技术创新战略实现的产品创新能力、工艺创新能力等能力的集合,是自主创新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及其组合体现出的整体功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本质是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企业核心技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通常建立在经验性知识的长期积累之上,通过组织内部不断的学习而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不仅要追求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的市场实现,更重要的是加强自主创新过程中的组织学习,形成新的知识系统和技术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要实行自主型组合创新模式,在内部研发基础上,注重技术合作和技术引进过程中的学习,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有效整合,丰富知识库,提高知识平台;二要积极参与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延伸研究开发链,形成专有技术开发的技术基础平台,在共性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专有技术,保持可持续的自主创新优势;三要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第一,现有的知识基础,它决定了技术学习的基础和技术的努力方向;第二,努力的程度,它决定了知识学习的效果,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学习效果。知识基础是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知识存量,改变知识基础又取决于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学习,因此努力的程度对于形成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如实施产权激励、创新收益分成等办法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凝聚和吸引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实施自主创新。
4、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当今世界,企业与企业竞争的背后是国家之间力量的较量。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弱势群体”,其竞争对手跨国公司的力量非常强大;同时,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往往还借助国家力量,通过提高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限制技术输出、反倾销、反补贴等技术、贸易方面的政策措施扼杀和阻止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和占领国际市场,防止高技术输出。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在自身不断努力的同时,应该积极争取国家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在产业共性技术、财税、金融、贸易、政府采购、人才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国家应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市场、科学技术、创新文化以及外交环境,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竞争力。
(作者单位:1.安徽省经济研究院;2.安徽财贸职业学院;3.炮兵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晓川.合作技术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问题;创新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频繁,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信息网络在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的管理变得科技科学化、智能化、信息化。企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经济管理,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但同时也需要对信息技术利用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和预防,以提高企业经济发展水平。
一、企业经济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是一个核心内容,包括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对产品的生产以及经营进行管理、对产品的市场进行管理等,企业经济管理可以说是企业的核心。当前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开始加强对经济管理的重视,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经济管理体系,使得企业经济管理过程变得更加规范有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企业的经济管理也应该要结合信息化时代的背景和特征,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
1.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新型技术的应用不足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科技的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要加强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当前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加强了对产品的附加值的提升。但是由于传统的生产以及管理技术的限制,使得现代化经济管理水平仍然不高,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各种先进技术的研发力度不够,并且也没有积极加强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导致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价值得不到提升。
2.对员工的管理模式有待改进
对员工的管理是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变成人力资源之间的竞争。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员工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一种比较生硬的管理模式,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不够,因此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以及潜能没有被完全激发,最终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不高。
3.企业的组织结构冗余
企业的组织结构冗余,会导致企业不同层级之间的人员沟通出现障碍,使得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传递,因此一些问题一直被搁置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比如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了得到解决,需要企业的决策层进行决策,但是由于组织机构比较冗余,使得很多问题的传递效率偏低,很难及时将问题传递给企业的决策层,最终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1.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时代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也要逐渐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相比于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而言,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经济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基础是技术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产生以及发展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为主要支撑的,其中有各种计算机软件程序的设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和传输、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维护等,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技术服务的支撑,信息技术化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2)企业经济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相比于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而言,其管理的形式是虚拟的,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需要在企业部门的相关场所中进行,但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化的、电子化的管理方式,实现一种在线管理。
(3)企业经济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范围进一步拓展。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所覆盖的范围是有限的,各种企业经济活动的完成必须要在实际的场所中,然而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则利用互联网的特性,使得业务内容的范围以及业务办理的距离有所拓展,在网络上完成相应的业务办理。
2.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之所以可以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与它自身的优点是分不开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1)有助于企业经济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企业经济管理相对于其他经济社会管理活动而言,各种管理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生产管理、运营管理、运输管理、储存管理等,管理过程比较复杂,成本相对也比较高,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可以缩短一些业务处理的时间,提高各种业务处理的效率,同时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
(2)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而言,这种管理模式是全天候的,任何用户在网络上都可以进行自己的诉求的传递。比如对于某零售企业而言,零售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零售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而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全天候服务,因此可以提高经济管理效率。
(3)降低企业经济管理中对各种实际的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必须要有办公的环境,要有各种办公设施,比如各个管理部门都要设置相应的办公室,对各种办公设备进行购置,但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更多的是对互联网的依赖,对于实物设施的依赖程度会降低很多,因此可以降低企业经济管理中对各种实际的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从而减少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成本。
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探讨
当前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处于改革发展的阶段,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在现代化背景下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可以降低成本、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但同样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网络技术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需要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改革。信息化管理与人们的传统思维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要想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与企业经济管理之间的有效结合,并且发挥其作用,首先需要对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观念进行改变当前有很多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老旧,对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高,比如很多人担心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虚拟性、未知性等,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也不愿意使用现代化技术参与企业经济管理,这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有很大的阻碍。因此,在现阶段应该要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相应的宣传,对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企业经济工作人员能够了解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特点以及优势,从而加深对新时期全新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认识,促进信息化和智能化经济管理模式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2.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详细地了解,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解之后,进行统一协调的发展。比如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对企业产品的市场进行了解,然后制定相应的生产规划,从而促进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份额;再比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要加强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引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水平。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而言十分重要,也是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基础内容。
3.加强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各种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高,比如办公的场所、办公物资等,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遵循无纸化管理,对各种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加高,对实物的依赖减少,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尽管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开始注重信息化管理,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设备、计算机技术设备、通信技术设备的配置,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网络基础设施还是很缺乏的,比如有的规模较小的企业并没有配备相应的计算机设备、电子信息设备等,使得企业经济发展规模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企业经济管理的改革过程中,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完善,比如各种网络平台的建设,加强企业各个部门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同时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才能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和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作用的发挥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管理手段和模式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对人力资源实现更好的管理,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的潜能被激发。柔性化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的分析,了解人力资源在工作以及生活中的问题,积极帮助人力资源解决问题,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疏导,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员工可以投入更多热情到工作中。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加强人员的合理配置,加强人员的配置,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加强新员工的选拔,二是加强对现有员工的能力培养,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是为了壮大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队伍,为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对员工的关怀程度,给员工创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促进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拥有一份好的心情。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义职位的需求,从而按照职位的需求给人力资源具体的评价。同时也要在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中进行需求分析,促进人力资源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最终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5.加强企业组织机构的完善
企业组织机构的完善是确保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组织机构出现冗余现象,使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尽量降低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冗余性,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改善,对企业中的一些并没有实质性作用的职能机构进行压缩,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使得企业发展过程中基层人员可以和企业的管理者或决策者之间实现有效的对话,将基层人员的问题反映给企业的领导者,从而有助于领导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6.加强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安全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需要保证其安全性。从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安全管理层面来讲,当前很多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网站,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在进行管理时也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因此增加了企业经济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策略,对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并且能够根据安全管理的目标、内容等制定相应的技术支持方案,促进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安全性的维护。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日常管理中,一旦发现任何安全问题要及时的制止,同时,还应该要加强与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的建设,以法律的手段对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进行规范,对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管理就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一种重要创新模式,也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全新产物,当前很多地方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开始大力发展企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在对企业经济管理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企业经济管理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在信息化背景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经济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郭向国.新市场竞争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模式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30).
[2]狄具亮,吕玲花.经济一体化下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的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2(30).
[3]秦德智,郭敏娜.企业营销创新模式探讨[J].企业经济,2008(08).
[4]王家明.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7).
关键词:财政资助;企业创新;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政府退出
一、我国财政支持企业创新的模式研究
随着各方面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新的模式日益多元化。依照不同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方式。根据财政资金与企业创新活动开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事前资助”与“事后资助”。根据财政资金是直接作用于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还是作用于帮助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激励企业进行创新的制度、环境、人才、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可以分为“直接资助”与“间接资助”。依据财政资助的实施主体,可以分为国家资助与地方资助。本文依据财政资助的直接作用对象,将我国目前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新模式分为直接资助企业的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模式;资助银行类传统金融机构与风投类非传统金融机构的模式;资助创新人才及中介技术服务机构的模式;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模式等五类。1.财政补贴。我国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为企业提供无偿现金补贴、贴息贷款两种形式。具体表现形式有火炬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企业自主创新科技专项资助、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资助、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资助、企业贷款贴息等。财政补贴属于事前支持,一般发生在企业进行创新活动之前,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信号传递两个渠道对企业创新发挥支持引导效应。一是通过直接为企业提供研发活动所需资金,解决其面临的融资约束困境,保证企业有充足的研发投入。二是通过“信号传递机制”(FeldmanKelley,2006),一方面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出该企业具有潜在竞争力与潜在创新力的有力信号;另一方面传递出该企业顺从政府政策指引、与政府保持良好关系的信号,从而帮助企业获得外部融资及其他创新资源(杨洋,魏江、罗来军,2015)。从实践来看,财政补贴方式的优点在于可控性强、见效较快。但也有其弊端,主要表现为我国当前监管体系不完善、政府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企业骗取财政补贴的“寻补贴”投资(安同良等,2009;毛其淋、许家云,2015)、过度投资(魏志华等,2015),或者为获得政府补贴而进行的“策略性创新”行为(黎文靖、郑曼妮,2016)。此外,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财政资金的直接无偿资助,受制于有限的财政资金资源,如果不能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发挥的效力极为有限。2.税收优惠。税收是国家根据某个时期经济发展目标,用来调整纳税主体经济行为、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和干预的有效工具。税收优惠,指政府将企业本应上缴的资金无偿让渡给企业,从而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激励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减税、免税、延期纳税、退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投资抵免、起征点和免征额等14种形式(柳光强,2016)。税收优惠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形成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激励(贾佳,2017)。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政府对对某类符合规定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所获得的减免(如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率为15%,而一般企业的所得税率为25%);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开展某类符合优惠条件的某一类技术研发活动,事后获得的税收减免(如企业实施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加计扣除50%)。这类间接补贴,主要在企业研发活动的中间转化和后期实现阶段发挥激励作用。税收优惠政策一般相对稳定,有助于科技创新企业形成稳定的研发预期。作用效果相对缓慢,但长期效应明显。此外,相对财政补贴而言,税率优惠面向的企业更具普遍性,从而不易产生寻租现象。3.对金融机构的资助。财政资金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有限,且企业创新归根是市场行为,应积极撬动金融资本,发挥各类市场金融机构的效能。按为创新企业提供融资需求的金融机构类型,此类资助可分为对银行类传统金融机构、对风投等其他金融机构的资助两类。其一,对银行类传统金融机构的财政资助,主要表现为各类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传统金融机构往往需要固定资产抵押物或信用担保。而科技型企业的轻资产特征,及研发活动中的高风险性,使其完美避开了传统融资渠道。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民营企业,在募集研发资金时,更是难上加难。即使创新型企业贷款能获得较高的风险溢价收入,但放贷成本高、违约风险大,并且缺少可抵押的实物资产与担保,预期收益往往不能覆盖风险和损失,使得贷款意愿较低。为此,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已采用多种政策减轻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损失,促进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投放。该方式能有效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创新企业提供贷款的信贷成本和风险损失,提高其对创新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其二,对风险投资等其他金融机构的资助,目前主要做法为给予风险投资机构所得税优惠、对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损失进行补偿等。该做法的初衷在于,鼓励风险投资机构将投资期前移,注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高科技企业。其优点在于政策意图鲜明、直接,对于种子期企业的发展,及提升整个社会对创新失败的包容度,均是一个重大利好。然而,另一方面,直接为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损失进行买单,可能使本应被淘汰的、以“投机”而非“投资”为目的的、缺少专业化投资团队的风险投资机构得以发展壮大,从而导致风险投资市场上的“劣币驱逐良币”,干扰风险投资机构走向专业化、风险投资市场走向成熟化的自然进程。4.对创新人才及中介服务机构的资助。人力资本、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的关键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政府通过设立创新人才资助计划等形式,帮助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此外,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对从事技术咨询、科技转移、科技评估、成果转化等专业化服务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给予财政资助,激活科技中介服务市场,加速实现产学研结合,提升科技成果转移、市场化的速度与效率。该模式旨在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畅通财政资助—企业研发—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渠道。但我国各地目前对创新人才的资助计划尚不够精细,对中介服务机构的资助力度尚有待提高。5.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是政府部分出资、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资于非上市企业。我国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经历了一个萌芽、起步、缓慢发展,井喷增长的历程。2002年中关村设立国内首支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跟进投资的方式鼓励创投机构投资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中央先后设立两大国家级引导基金:400亿元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自此我国政府投资基金步入了井喷式增长的快车道,多支中央、地方级政府投资基金先后设立。投中研究院的《2016年政府引导基金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国内共成立901只政府引导基金,总规模达23960.6亿元,平均单只基金规模约26.6亿元。其中仅2016年,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数量和披露总目标规模,就超出了2013年~2015年全国引导基金的总和。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能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放大财政资金规模;二是通过基金对企业的市场化筛选、市场化运作,避免政府过度干预,从而实现资源以市场为基础的优化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已成为政府创新投融资资金运用方式、支持企业有效创新的重要选择。但随着我国政府投资基金的火爆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①我国当前专注于生命周期偏前端创新企业的政府投资基金数量与规模不足;②政府投资基金设计与管理不够精细;政府对投资创新企业背后的投资风险缺少科学认知,一味在对创新失败“缺少包容”;③和对创新失败“过度包容”、甚至为其完全买单这样两个极端摇摆。
二、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新的国外经验借鉴
研发过程的高风险性、知识的外部性特征,以及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等困境,使得市场化融资手段失灵,各国均采用多种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以扶持本国企业创新。本文对德国、美国、日本、以色列等高创新水平国家的财政资助模式进行研究后发现,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依然是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的资助模式,但多数国家会充分考虑企业特征,更精准与科学的制定资助政策。此外,各国很重视对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前端企业等市场失灵环节的资助力度,并在适时实现政府退出。这与这些国家已有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从而更高效的企业融资环境密切相关。虽然我国当前制度环境、法制环境、金融环境尚不完善,但对国外政府资助模式的的梳理,能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财政扶持政策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第一,制定资助政策时充分考虑企业特征带来的异质性。如德国政府目前设立的扶持基金,在对处于生命周期初期的企业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分别设立高技术种子基金、联合投资基金、企业启动基金。再如美国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根据技术发展阶段的不同将所投资企业分为技术可行性论证阶段、技术拓展阶段、技术转化阶段,针对企业技术发展阶段的差异明确扶持重点、采取不同管理模式。第二,通过风险补偿等方式资助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其开展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如德国经济再开发署(KFW)在1989年至1995年间负责实施的“新技术企业资本运作计划(BJTU)”,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90%被担保的无息再投资贷款,最高贷款额可达100万马克,最长期限为10年。作为回报,KFW获得40%的投资收益。也就是说,风险投资机构只承担10%的投资风险,而享受60%的投资收益。第三,重视对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市场失灵环节的资助力度,如以色列政府出资建立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与研发链条的投资基金,包括基础研究基金、起步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每一类基金均对资助对象的成立时间、资金情况、研发状况等进行了详细的限定,基金设立的科学性确保了政府基金资助的针对性与资助效果。第四,科学把握政策边界,适时实现政府退出。如美国在1977年增设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对美国境内最具创新活力的创业型小企业(不超过500人)进行无偿资助。但对进行到技术发展Ⅲ期(技术转化)的企业,SBIR原则上不再提供资金支持,主要是帮助企业寻找融资机会、实现成果转化。
关键词:劳保用品 创新模式 安全管理 新思路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改革不断深入,而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尤其被重视。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之中,如何对劳动保护产品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分配。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正确科学的使用是一项基本的管理措施,同时它也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劳动者免遭事故伤害以及职业危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障。然而,很多人都没有对劳动保护产品有一个明确而又正确的认识,因此对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劳动保护产品进行科学完善的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从规范标准、因人施教、强化监督三个方面导入,发挥创新意识,提出新型有效的企业劳保用品管理新思路。
二、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只有对劳动保护用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并进行正确的使用,才能够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进行有效的落实;其次,对于劳动保护产品而言,它在防止工作人员遭受事故伤害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劳动保护产品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利于保障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起到有益作用。
而从我国法律角度来看,相关部门出台的法律法规都一再强调了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尤其是关于劳动保护产品的合理分配与使用。例如在上世纪50、60年代,国务院颁布了《三大规程》,在规程中,对劳动保护产品的配备以及使用做出了详细而又明确的规定;而20世纪80、90年代,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改革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和管理制度的通知》、《劳动防护用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暂行管理办法》、《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护用品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文件中都涉及到了关于劳动产品合理分配与使用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劳保产品分配与使用的监督日益加强,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的必要性。
三、当前状况下企业劳保产品管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目前状况下,虽然很多企业都对劳动保护产品的管理进行了发展与改善,但在管理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威胁到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对劳保产品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对于劳保产品的重视程度方面,国有企业做得相对较好,但对于一些中小型名营企业,则显得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不配发劳动保护产品或者没有根据相关的规定标准对劳动产品进行合理配发;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配发不合格或者超过使用期限的劳动保护产品;劳动保护产品的管理存在不规范的地方。
2.对劳保产品的监督检查不到位
就目前状况而言,很多企业仍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安全机构,或者虽然建立而来安全机构,但在具体的现场监督与检查时难以真正落实,而只是图一个形式。这样一来,监督检查形同虚设,没有真正落实到生产一线,便起不到纠正劳动保护产品使用不规范的问题。除此之外,根据相关规定,工会依法对企业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也在削弱或丧失。
四、创新管理,探索企业劳保用品新思路
1.规范标准
要想对企业劳动保护产品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就要对相关标准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并由此来巩固基础,具体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①提高认识。一些人对劳动保护产品的认识存在偏差,因此需要改变这一现状,加强管理者对其的正确认识,彻底改变轻视的态度。将劳动保护产品管理工作放到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并在此基础之上积极贯彻与落实;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明确责任,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②建立并健全劳保用品的标准管理制度。在这一标准管理制度之下,企业根据相关规定,对劳动保护产品的标准、数量、规格以及使用期限进行明确记录,为企业职工配备齐全且质量良好的劳动保护产品,例如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护品、防毒面具等。要求职工能够充分学习研究作业程序,并根据上面的内容正确使用劳保产品。③加大安全投入,对劳动保护产品的完备性以及规范性进行有效的保证。
2.因人施教
对企业职工定期进行劳保用品的安全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即分层级、有侧重的进行。分层级主要指的是对安全教育对象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划分,划分标准可以为职务大小、责任大小以及工作性质等,主要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企业高管、企业中级管理者以及操作岗位人员;有侧重主要指的是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对劳保用品管理的针对性进行进一步的加强,企业高管主要着重宗旨意识以及投入意识;中级管理者则偏重监督检查教育以及管理手段教育;而对于操作岗位人员来说,则应该将意识与技能培训作为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模式 企业生命周期
一、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1)中小企业特点
中小企业,通常是指规模(雇员人数、资本额、营业额等)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与自然人企业。现实生活中,中小企业为数众多,所处行业众多,此外,同行业企业自身之间在生产规模、技术、管理结构等方面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很难得出一个适用于所有中小企业的一致性概括,在这里,我们只能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对照把握,相对于大型企业,有如下特征:1.分布面广、数量众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竞争性行业和领域;2.投入产出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3.人力资源素质级管理者水平较大企业要差;4.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5.经营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化,较大企业而言更适应市场需求。
(2)企业生命周期划分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形成的标志主要是美国学者伊查克.麦迪思博士发表的《企业生命周期》一书。本文主要参考麦迪思博士的划分方式,取其中的产生、成长、成熟三阶段来来研究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及问题(由于衰退期是每个企业都想尽量回避的阶段,因此此阶段在此不予讨论)。
二、技术创新模式概述
技术创新模式通常是指技术创新过程中有关技术的产生、选择、组织、应用与扩散方式的综合。它涉及到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组合、配置方式及其结构上的差异,就构成了技术创新的不同模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的模式也不同。从技术开发的角度而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通常可以分为三种,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
自主创新顾名思义它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积累和突破,没有获得外部的的直接支持。自主创新最大的优点就是成果一般都属于企业自身,这能为企业在竞争中带来先发优势。但其缺点也能突显,企业在开展自主创新时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研发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技术。
模仿创新主要是通过对领先创新者的方法进行引进学习,但模仿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搬,它仅是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合作创新是一种多个创新主体共同进行创新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新兴技术和高科技技术领域尤为显著。
三、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综上可知,中小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因此,中小企业选择技术创新模式,以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同时,一定要考虑所选模式是否有利于解决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遇到的正常问题,使中小企业能平稳的快速的从一个阶段过渡下下一个阶段。
中小企业初期模仿创新模式无疑是最为合适的选择。由于这一阶段物资的匮乏,本身底子就弱的中小企业不可能在自主或合作创新上投入过多的资源,而且生存这个更大的目标在此阶段一直威胁着企业,所以除了模仿企业别无选择。模仿能使中小企业大量的节约投入、降低风险;同时,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率,创新成果也可以迅速地为中小企业带来收益,从而缓解中小企业在初生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
当企业平稳的不如成长期,由于已经在前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资金问题也大大得到缓解,尤其资金的缓解会带动企业的机械设备等设施的提高以及优秀工作人员的积累。这时候的企业应当以产学研合作、技术转让等非实体式技术合作创新为主。这类合作创新模式目标比较明确,可控制性也比较强,能够有效的遏制中小企业成长阶段的盲目性。
当中小企业进入到最为理想化的成熟期后,市场地位日趋稳固,销售收入的增长逐渐放缓,利润长期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难度和复杂程度不断加大,周期变长,企业的资源要素将长期保持稳定的缓慢增长。而管理、组织创新以及创新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突出。这些都成为了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容。首先,自主创新可以促使中小企业嵌入产业集群和国际供应链,有力地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与持续发展,使之能够在全球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自主创新还可以督促中小企业查找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增强进取心,长久地保持创新精神,保持自身的优势,从而有效避免中小企业因创新精神的逐渐消退而进入衰退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