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个人所得税意见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建筑业;改革;发展;研究;泉州市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建筑业是影响、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深刻认识建筑业在新形势下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充分认识到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缩小建筑业区域发展差距亟待政府政策的扶持。
泉州市建筑业现有建筑企业574家,其中有特级资质企业1家,一级企业78家,二级企业170家,三级企业265家,劳务企业60家,其他专业企业60家。近几年来,泉州市建筑业在泉州市委、市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和深化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这条主线,不断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发挥建筑企业经济建设主力军作用,推动我市建筑业多年来保持两位数增幅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势头。2012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94.84亿元,比增22.5%,建筑业增加值占泉州市GDP的6.2%,首次跨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行列。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76.7亿元,比增15.3%,其中完成省外产值319.7亿元,比增28.79%。工程质量安全始终保持监管高压态势,总体水平稳中有升。全市创“鲁班奖”项目1个,省“闽江杯”优质工程16个,省安全文明示范工地40个,市“刺桐杯”优质工程47个,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核达标企业425家。建筑业为泉州市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区域建筑业发展差距较大
泉州市是福建省民营经济最发达地区,经济总量连续十四年居全省首位。但我市的建筑业与其他省市相比差距较大。2012年福州市建筑业总产值1442亿元,而我市建筑业总产值只有福州市的53.8%。与全国建筑强市比,泉州市的面积比江苏的南通市、浙江的绍兴市都大,但我市建筑业总产值只有江苏南通市的25.8%、浙江绍兴市的56.9%,江苏南通市有15家特级企业、浙江绍兴也有4家,而我市只有闽南公司1家,而且泉州的建筑业强势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一级以上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3%,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与全国建筑强市有很大差距,与作为福建省的经济强市和“全国十八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的地位不相适应。
二、当前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由于建筑市场的全面开放和激烈竞争,多种原因造成建筑企业经营艰难,泉州市建筑企业完成产值总量虽有较大的提高,但经营效益都呈下降趋势,不少企业面临亏损风险和生存危机。
1.建筑市场的开放,外来施工企业的大量进驻,加剧了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
目前进驻泉州市的外来施工企业有180多家,不少是中字号大企业,依靠大企业技术、人才、资金优势,许多大项目大都由他们中标施工,给我市建筑企业开拓市场增加了压力。而且这些工程大部分都由本市建筑个体户挂靠大企业牌子承包施工,给建筑市场管理造成困难。
2.建筑定额人工费调整跟不上市场人工工资的疯涨,增加企业工程成本
建筑定额人工费偏低造成企业亏损的问题,从2011年上级主管部门起多次调整了定额人工费。目前福建省定额人工费单价已从一年前的57元/工日调到92元/工日,但与市场实际人工费单价相差悬殊,目前市场建筑技工工资在250元/工日以上,小工工资也要在130元/工日以上。因此,人工费亏损是建筑企业造成经济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
3.企业高素质人才普遍不足,与资质晋级要求缺口较大
目前泉州市仅有高资质的特、一级企业78家,占全市建筑企业的13.4%,而低资质的三级企业265家,却占全市企业总数的46.5%,企业要开拓市场和做大做强,必须创造条件晋升资质。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一级建造师和高级工程师的人才不足。全市一级建造师只有1000多人,许多二级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只有乡镇高工职称,工程技术人员中大多只有临时建造师执业证书,许多二级企业要晋升一级,苦于高薪聘不到一级建造师和高级工程师。
4.建筑企业贷款难,资金困难成为开拓市场的瓶颈
新资质标准对企业的信贷能力也作出明确规定。但是,由于建筑企业在社会上长期处于弱势群体地位,又是微利企业,生产经营存在一定的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建筑企业的贷款控制较严。除了一些国营企业和较大民营企业有一定的授信贷款额度以外,其他大部分中小企业普遍反映银行贷款难。缺乏发展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有的企业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和正常运转,只好向社会融资,不惜借2分或3分的高利贷来救燃眉之急,企业因此增加了成本负担和亏损风险。
5.建筑企业税赋负担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泉州市建筑企业利润率在2.5%左右,而目前应税所得率即使按最低8%核定,其税赋仍明显高于实际盈利。2008年出台的税收两税合并的新规定,虽然营业税基数由33%降至25%,但应税所得率都从6%提高到8%,使建筑企业所得税无形中又增加0.02%,同时,个人所得税因企业应税所得率的提高,实际又增加0.16%,企业因此不但享受不到政策的优惠,反而提高税率0.18%。有的地方征收工薪税后又征收个人所得税,使综合税率提高0.42%;一些县(市),原来没有征收的副食品调节税、堤防费,现在仍在征收。企业反映,泉州市建筑企业的综合税率(主要是所得税)比福州、漳州高1个百分点,接近于企业当前的平均利润水平,这不能不说是企业的一大负担。
6.建筑企业普遍反映被拖欠工程款严重,已影响到企业资金周转和生存
多年拖欠未清又增新欠,许多工程竣工后迟迟不验收,占用建造师资源和拖欠进度款,有的验收后对决算又迟迟不予审计,变相拖欠工程款。政府项目工程拖欠最严重,许多企业只好靠贷款艰难经营,利息负担也会拖垮企业。
三、扶持建筑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建立符合工程建设规律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作用。
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加快国有建筑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型企业集团;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改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提高工程建设市场化程度,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综合效益;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工程建设监管体系和建筑市场机制,为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综合效益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1.要以重视支柱产业发展的高度,加大对建筑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部门要把建筑业摆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富民强市产业重要位置,像抓财政收入那样抓紧抓好。出台扶持建筑业发展壮大的具体政策措施,扶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要借鉴福建省闽清县人民政府的做法,坚定不移地把建筑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富民产业来抓。
2.要坚持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支持企业晋升资质
要抓住当前鼓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机遇,积极引导企业转变提升,大力扶持发展建筑幕墙、钢结构、园林古建筑、建筑智能化等优势特色专业,鼓励企业从传统的房建总承包向“高、精、尖”如铁路、港口、隧道、电力、石化等高端专业拓展,延伸产业链,实现多元经营。出台相关政策,对晋升资质的企业和创优良工程。科技成果的企业由政府表彰奖励。
3.要加大对建筑业市场的监管力度
政部部门要继续完善并严格执行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禁止无相应资质企业和无执业资格人员和“皮包公司”“挂靠公司”进入建筑市场。抓好国家和省有关招投标法律法规的落实。严厉打击在招投标工程中哄招报价、围标串标、弄虚作假和低于成本报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强对外来施工企业的管理和在建工程的监管,建立必要的等级、备案制度和工程项目检查制度,防止挂靠分包。政府投资项目应优先安排本市企业施工。
4.建议定额人工费应随行就市,解决人工费严重倒佳的局面
建议工程造价部门应根据市场行情随行就市,将过去由政府控制的指令性定额计价,逐步转变为真正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所需要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同时积极向省厅造价部门反映,有必要先调整K值系数,以不要超过6%为宜,也可以适当调整材料消耗量定额,多管齐下解决定额人工费偏低的不合理问题,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5.要出台相关规定规范工程决算审计期限
解决当前工程决算久拖不决和建设单位故意拖延决算审计变相拖欠工程款的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
6.要尽快协调解决目前企业中非公有高工和临时建造师的“转正”问题
建筑企业有大批非公有高工和临时一、二级建造师迟迟无法“转正”,最近住建部同意临时建造师经申请可以延期使用,主管部门要建立考核程序,让非公有高工和临时建造师能够“转正”。
同时,主管部门应对企业引进的省外人才的高级职称给予认定使用,以解决企业高素质人才不足的问题。在人才培训方面,要针对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切实解决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项目负责人的执业资格和职称评定问题;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建议采用网络培训方式进行授课,切实减轻企业和从业人员经济负担。
7.政府要牵头加强“银企合作”,解决融资难问题
建筑企业迫切希望政府能牵头与银行协调,加大对建筑企业的扶持和信贷支持力度。对省建筑业30强企业,应该给予开通绿色通道;对当年缴纳税收多的企业,按照缴税额度给予贷款支持企业发展;对外向型建筑企业提供较大额度的保函,以支持企业开拓省外市场。
8.竭力反映建筑业税收“营改增”按11%征收费率偏高问题
去年,“营改增”改在全国许多省市和行业逐步试行,经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试点情况看,建筑业是微利企业,按11%征收不但建筑企业得不到减税的实惠,反而加重税收负担,试点的省市建议建筑业增值税以6-8%为宜。所以我市主管部门也要积极向上反映,促使下调增值税税率,否则全面实施后企业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发展境地。
9.要继续开展“双清欠”工作
针对当前大建设造成工程款大量拖欠的新情况,政府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关规定,落实督查责任,确保防范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的长效机制能落到实处。特别是现在工程施工进度款只按80%拨付,工程款旧欠未还又添新欠,现在有很多企业拖欠多年的工程款无法讨回,许多项目工程质量5%保证金更是要不回来。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制约了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卫.关于加快我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有色建设,2005(02):3-10.
[2]李进峰.中国建筑业改革开放30年[J].建筑经济,2009(01):5-8.
[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国勘察设计,2004,12:96-98.
[4]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5(08):4-7.
[5]张鲁风,廖玉平.搞好建筑业结构调整 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J].建筑,1997,11:5-6.
[6]姜经文,路凯.山东省政府出台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确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山东建筑业[J].建筑,2005(01):73.
[7]鲁安.我国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几个阶段[J].中国招标,2001(Z3):76-77.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中国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084-02
本文的写作意义主要如下:第一,通过货币对内经济影响和对外经济影响的相关理论阐述,为中国当前货币问题和通胀问题的成因、影响寻找理论依据。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尚不成熟,对货币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此文通过整合当今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对各个方面的影响,以加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第三,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如何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并对应采取何种对策和措施提出了几项意见建议。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第一,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启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几年来持续呈现小幅上扬态势。特别是2008 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步伐进一步加快,近期更是升至 6.3 元人民币兑一美元。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多,人民币汇率走势格外引人关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汇率出现小幅反向变化,但是,仍旧超过 2008 年的值。而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却与日俱增,即使行政干预出手仍不能制止。信贷扩张和外汇占款过多是导致货币超发的主要因素,而实际利率过低所引发的投资过快增长是信贷扩张的主要原因。人民币升值是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的,通俗的意思就是:中国人的钱值钱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比如在国际市场上原来一元人民币只能买到一单位商品,人民币升值后就能买到更多单位的商品,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是由汇率直观反映出来的。从汇改以后的情况看,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升值30.2%,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3.5%和23.1%。尤其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间,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2%和5%。
第二,中国近十年来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尤其是来自美国的顺差,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顺差国,这是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国家都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以支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一些西方国家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所以日本、美国、欧盟等不断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他们认为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急剧扩张的出口额向全球输出了通货紧缩,中国的出口商以“不公平的低价”抢夺世界市场,导致国际市场上廉价商品的供应能力大大增加,从而引起这些发达国家物价下跌、制造业等发展出现萎缩、企业大量倒闭,带来了严重的失业现象。因此他们要逼迫人民币升值,并进而将这一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问题,宣扬所谓的“中国”,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现在美国为了压低利率,促进投资通过连带的财富效应增强消费信心,扩大支出,最终通过刺激经济来解决美国严重的失业问题,执行过度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让世界为美国的经济买单,却将危机的矛头指向中国。尽管很多经济学家指出人民币汇率并不是目前全球通货紧缩的原因,而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不良影响,但是部分国家依然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做文章。
第三,中国政府为了缓解这样的贸易摩擦,减少贸易战,也采取措施进行汇率改革。企业和地方政府引进外资以后,由于外资不能在中国市场上直接流通,必须要通过商业银行交给中央银行以换取相应的人民币,所以,中央银行不得不更多地发行人民币对冲外资,这样进入市场的人民币总量就会增加,物价在短期内迅速上涨也就成为可能,换句话说,进来的外资越多,物价上涨就越快。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投机的外资不但不撤离,反而会越来越多,结果就是通货膨胀和财政危机;如果人民币贬值,投机外资会迅速撤离,那么,市场上大量的人民币无法在短时间内撤出,必然造成经济危机。
2005年以前,我们的外汇储备是靠自己廉价的商品和劳动换来的,里面并没有太多的投机成分,所以相对安全。如今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民币升值以后国际游资疯狂投机的结果。这种结果,既导致了国内物价的飞涨,又给中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长时间大量贸易顺差,而形成巨额的外汇储备时,国内市场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方面商品从国内市场大量被输出到国外,另一方面为收购出口所得外汇,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投放量。这样也会形成流通中通货过多,引发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可能对美、日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由于中国出口产品多为生活必需品,物美价廉,在经济萧条时,满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扩大了消费。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产品的价格将被抬高,从而造成国外消费者福利水平的下降;这只能使他们进一步压缩开支,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抑制需求、打击消费,不利于美、日等国家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首先,因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国内经济以制造业为主,而制造业对原材料的价格是非常敏感的。国内通胀客观上推高了国际市场上各种大宗商品的价格,包括原油和铁矿石等。制造业成本提高,使得一些制造业向低成本的国家转移。其次,国内通货膨胀造成了国内资金向国外的大规模投资和转移,国内资金去海外投资热情高涨,海外并购增加。 通过对本章分析,可以看出当人民币升值对外购买力增强,同时国内发生通货膨胀造成大量资金外流。这时中国货币在国际上异常活跃,会给正在复苏的世界经济造成不稳定因素,同时是病态的人民币世界货币化,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不利影响。所以怎样能使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并且能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抑制通货膨胀,这就需要有力的对策与措施。
笔者认为中国应该采取新型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配合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情况下政府实施对人民补贴的方式。具体措施如下,中国采用美国的个税征收方式,即没有税收起征点凡是有收入者都征收个人所得税,之后由退税机制再按个人收入把已征得的个税返还给个人。中国采用此种税收方式后,按个人实际收入情况进行反退。而当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同时发生时,中国政府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部分加强政府对外购买,特别是加强关于民生的食品物品,之后以个税返回的方式对中低收入者直接反退“原来应返税额加上多购买计划退回的实物”,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物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但是购买与个税反退都要保持在一点的比例之上,不能疯狂购进,而影响国内市场供应情况。从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是长期趋势,但不一定是都是坏事。人民币升值可增强国内对人民币资产价格的信心,缓解通胀预期的压力。人民币的强势必然导致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强烈愿望的上升,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增大,一旦人民币国际化达到了一定程度,或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国际货币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但是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压力是不容忽视的,在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同时,政府是否能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至关重要。本文考虑了人民币升值与国内通货膨胀加速并存对经济的影响,并从市场发展、分配模式、新型税收方式等方面给出了相应对策。希望中国经济能在世界大变革中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 熊连庆.对人民币汇率选择取向的再探讨[J].当代财经,2004,(4).
[2] 陈彪如.人民币汇率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35-136.
[3] 王元龙.当前人民币升值论评析及其应对[J].国际金融研究,2003,(8).
[4] 马勇,高翔.现行汇率制度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制约[J].国际金融研究,2003,(8).
[5] 李晓西.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56-57.
[6] 谢平.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00,(1).
[7] 刘华,王仁祥.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J].特区经济,2007,(4):20-21.
[8] 钱峻峰.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中国国情国力,2007,(3).
一、中国税务部门在服务“一带一路”方面所做的工作
为服务好“一带一路”,国家税务总局带领全国税务部门做了很多重要工作。
(一)通过税收协定拓展“朋友圈”
税务部门以税收协定为基础深化税收领域“政策沟通”,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朋友圈”,结合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领域,积极帮助纳税人解决涉税争端,为“走出去”纳税人和“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有效降低税收成本。
据统计,截至2017年4月底,我国与1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税收合作机制,签订双边税收协定、安排和协议已达106个,其中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有54个,形成了全球协定网络,覆盖了中国主要对外投资目的地。三年来,通过开展双边协商累计消除国际重复征税达131.8亿元。专家指出,税收协定的有力执行,一方面助推了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吸引“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走进来”,他们可以同等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双边税收协定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具有双向性,不仅保障了中国“走出去”企业在境外的合法权益,也保障了“引进来”的境外投资者在中国的税收权益。仅2016年,中国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协定为境外纳税人在我国实现税收减免280亿元,并通过落实“放管服”改革和优质的配套纳税服务,提高了外国企业来华投资的积极性。
(二)收集沿线国家税收信息
国家税务总局从2013年开始探索分国别税收信息收集工作,2015年建立国别税收信息研究工作机制。
2017年4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集中40份《国别投资税收指南》,方便“走出去”企业了解东道国的税收政策,有效防范税收风险,促进海外企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已59份《税收指南》,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以及境外其他主要投资目的地。
此次集中的《税收指南》主要围绕境外投资目的地整体营商环境、主体税种、征管制度、双边税收协定(协议或安排)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通过《税收指南》,“走出去”企业能够快速熟悉境外投资目的地基本的税收信息,大幅降低企业对投资目的地税收信息收集难度,既减轻了企业的税法遵从成本,又利于企业防控税收风险,增强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和底气。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企业走出国门、拓展海外业务的步伐加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并在海外市场开展投资、并购等经济活动。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6.3万亿元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
“《税收指南》提供了翔实的东道国税收信息,让企业可以提前防范境外投资税收风险,更有底气走出去。”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往他们在“走出去”过程中,由于缺乏了解东道国税收信息的渠道而无所适从,导致不能合理判断并有效控制跨境经营税收风险。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推进,国家税务总局下一步将加大税收信息收集、分析和研究力度,持续扩大《税收指南》的覆盖面;动态更新《税收指南》,使相关税收信息更具时效性;逐步丰富编写内容,提高《税收指南》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分享中国的税收征管和改革经验
1.税收征管的“中国经验”
我国目前已经为近300名发展中国家税务官员开展业务培训14期,通过培训进一步增进了我国税务工作者与参训国家税务官员之间的友谊和互信,为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友好的外部税收环境。
这样的共享共赢理念和行动也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2015年底,我国与OECD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我国扬州建立了全球首个位于非OECD国家的多边税务中心,在税收政策、税收征管、国际税收等19个领域开展培训咨询等多样化合作。2016年开始立项的加拿大全球保税交易中心(GTEC)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进入北美的一个里程碑。同期,中加两国签署首份税务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合作包容性框架,应对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挑战,提升运用税收手段提高经济治理的能力。近年来,我国已经实施此类双边和多边合作项目12个。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嗬螅纳税信用级别的良好示范效应也走出了国门,走进了“一带一路”,在境外投资建设中为企业带来便利。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被税务部门评为A级纳税信用级别。在“走出去”过程中,以伊朗出口银行为代表的众多当地金融机构在授信评价体系中直接引用我国税务部门纳税信用评定等级,对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良好的纳税信用表示认可,纷纷向其伸出“橄榄枝”,主动与其在信用贷款等业务上开展深度合作,累计节约资金超500万美元。
2.分享中国的税改经验
以2016年5月实现“营改增”试点改革的全面推开为标志时点,我国基本建成了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先导意义的现代增值税制度。尤其是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务全面纳入征收增值税范围,在国际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在2017年4月召开的OECD第四届增值税全球论坛上,中国“营改增”为世界税改提供“中国样本”再度引发中外热议。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做主旨发言时表示,我国的全面“营改增”试点涉及将原征收营业税的近1600万户企业纳税人、1000万自然人纳税人和超过2万亿元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实现了增值税制度对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全覆盖。在复杂程度高方面,“营改增”不仅涉及纳税人众多,而且业态十分复杂;不仅同行业企业间情况相差悬殊,而且各行业间差异更大;既要保证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又要保证税制相对规范统一,对政策设计、征收管理、纳税服务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改革面临着许多意想不到的挑战和考验。在信息管税严方面,近年来中国税务部门大力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于2016年10月在各级税务机关全面上线并平稳运行,首次实现了征管平台、应用软件、业务标准等方面的统一,为包括“营改增”在内的各项税制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在多重效应显方面,除直接减税效应之外,中国“营改增”还带来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规范市场运行秩序等多重积极效应。
中国增值税改革获得国际机构和海外专家的广泛认可,为全球税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经验。2016年,OECD专门对中国实施“营改增”效应开展了第三方评估,高度评价中国的增值税改革,充分肯定中国在深化税制改革及为各国提供参考中的努力和实践。
维也纳经济大学全球税收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欧文斯对此表示,现阶段中国的增值税改革不仅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还通过彻底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减轻企业负担,建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先导意义的现代增值税制度。他认为,中国“营改增”经验对世界各国的税制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财政事务部主任维托尔・加斯帕尔说,中国在经济转型早期就认识到税收能力是构建国家治理能力的根本支柱,并将税收政策和征税管理作为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他指出,增值税是现代税收体系的关键要素,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推动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二、“一带一路”建设税务服务工作大有可为
(一)短期要加强对外投资企业的税务辅导
具有16年海外投资经营经验的格力电器(巴西)有限公司在巴西投资中总结了一句名言:“在巴西,离开了税务,一切重大决策都免谈。”
中国税务部门也早就意识到这些问题,不仅在推动税务协定,更是在研究国外派驻税务官员,对“走出去”重点国家和国际组织派驻税务官员,专门承担开展国际税收协作、涉税争端解决、涉税信息收集等任务。据了解,2016年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准备向英国、埃塞俄比亚、印度、俄罗斯等国派驻税务官员。
中国境外投资增长与涉税摩擦并存,使得派驻税务官员开展税收协作、解决涉税争端、提供境外涉税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另外不仅是国际税收利益的分配,国内税收征管当中数字经济、金融工具、无形资产等都是y点问题。通过派驻税务官员学习征管经验、进行信息采集,借鉴相应的成熟经验,不仅事关国际税收利益分配问题,也是提高中国税收征管能力的迫切要求。派驻税务官员主要是负责税务情报交换、税务协调联系等工作。
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类占到很大的比重,通常中国企业会采用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等模式负责投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管是在建设环节还是在建成后的运营环节,在每一环节的实际操作和执行中,几乎每一个步骤均会涉及相关的税务考量。例如,EPC合同模式是单一合同还是分拆合同,可能影响到需要在投资国当地缴纳所得税的金额;中国企业是否需要在当地设立法律实体完成建设工作,可能影响到该建设工程在当地适用的税种和税率;投资国是否存在劳工比例要求,可能影响到中国企业的劳工派遣安排,进而影响其在投资国当地扣缴个人所得税和相关社保的义务履行等。
强化在基建投资方面的辅导和指导,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风险。
(二)中期要建立税收信息共享平台
从中期来看,“一带一路”投资中的税收信息共享非常重要。前人的经验有助于后来者减少踩雷的概率。中国国家税务部门、海关部门可以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长经验,与“一带一路”国家一起建立税务、海关信息智能互动平台,实现政策相通、信息共享,创建一个开放、高效、公正的税务及海关的服务平台,为“一带一路”企业和当地国家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长期来看要积极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产品生产模式、企业组织形式、国际贸易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有国际税收秩序面临严峻挑战,亟须构建公平合理的新型国际税收关系。
长期以来,在国际税收合作规则制定过程中,都是以发达国家及其集团为主导,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得不到充分体现,这需要对现行的国际税收规则进行重构。党的十以来,面对国际税收规则新一轮重塑的重大机遇,我国积极主动走向国际舞台,逐步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我国在积极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中,正不断创新理念,贡献“中国方案”。近年来,我国积极加入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计划,主动将“一带一路”沿线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诉求融入国际税收新规则。先后成立G20税改领导小组,提出了“修改数字经济税收规则”“利润在经济活动发生地和价值创造地征税”等1000多项立场声明和意见建议。在《OECD税收协定范本》《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CRS)等国际税收新规则中打上了“中国方案”的鲜明烙印。
结合我院教改及师资队伍现状,制订了《制定xx—xx学年度人才引进方案》,通过前程无忧、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各高校就业网等渠道招聘信息;选择东北五校、山大、山师、山建筑、海大等部分重点高校参加其校园招聘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选择的参加了济南、青岛人才市场招聘会。
认真完善招聘流程,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简历,及时审阅、筛选简历,对符合要求的简历尽快送用人部门再审核;二是及时组织试讲,尽量减少因时间过长导致的人才流失;三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招聘工作记录,如各部门收取简历总数、同意试讲/面试人数、合格人员名单等信息均建立了较为详细的档案,以便查询和分析。
截止xx-3-4,我院共收到简历5386份,同意并通知试讲727人,到校试讲276人,同意录用79人,已签协议51人(附表)。招聘任务完成过半。
(二)新进人员接收工作:
为完成学院本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新进人员接收工作,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院引进人才信息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改派、二次派遣、落户及外地在职人员的引进;全院劳工合同的新签、续订、招工表劳工合同的整理归档四个方面的工作。截止xx-12-29,已办理完毕32位省内外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协议书。
(三)档案管理工作: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人事科在完善纸质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同时,通过多次与学院网络中心沟通交流,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基本信息登陆完毕即可使用。
(四)其他日常工作:
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及每周工作总结、汇报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及理论、政策水平,明确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工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了暑假管理干部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完成了行政部门科室设置及科长考察、任命工作。对个别违纪人员分别作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及解除合同等处理工作。此外,在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请销假与离职管理、科室间协调等方面,人事科各位老师也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了工作。
(五)认真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师资科
(一) 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师资科工作以教师培训工作为重点,逐渐探索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
1、进行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
在骨干教师培训上,探索尝试,组织参加了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共有16名教师参加,教师反馈效果极好,相关总结已交学院。
2、组织新教师参加省岗前培训
本学期省岗前培训工作于8月22日-8月 27 日进行,我院共参加教师100人,89人取得合格证书。
(二) 教师考核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
为做好教师考核工作,本学期对现实行的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方面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了教师的考核办法执行现状,教师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收到较好效果。
同时对重新修订的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对外聘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亦进行了综合评议。最新高校人事工作总结范文
(三)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本年度经过审查,共有82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顺利完成其他职业资格的审核报名工作。
(四)教师进修。完成了教师在职进修的审核和管理工作,xx年共组织23名教职工进行了在职进修,收到较好效果。
(五)教师的转正定级工作和教育人才考核工作。
本学期进行专业技术职务初级确认24人。包括教师、实验、图书资料、工程四个系列。其中助教16人、助师4人、助工5人和助管1人
本学期按规定适时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职称确认工作,共确认26人,均为讲师。
本学期完成上级年度考核334人
(六)职称评审工作。xx年1月4日我院召开xx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会议。共46人参加职称评审,通过37人。此项工作正在备案整理中。
(七)外联工作。完成3位台籍教师及6位外籍教师的出入境管理、专家证办理等外事工作。
(八)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工资科
(一)完成了收集、核实各部门考勤及相关资料(假条、新进及离职员工信息表、后勤各种情况报表)核发全院教职工工资的工作;
(二)完成了专兼职教师的课时费发放工作(包括上课课时费、公选课时费、重修课时费、实验课时费等)。
(三)完成了全院教职工个人所得税从网上申报工作;
(四)完成了全院教职工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及相关工作;
(五)发放工资条,回答教职工提出的关于工资的各种问题。
二、下学期工作计划
经过人事、师资、工资三部门讨论研究,初步提出以下工作计划人事科
(一)招聘工作:
结合上学期招聘情况,认真总结,查找不足,完成本学期招聘工作。初步计划如下:以建筑系、土木系、机电系、外语教改中心及辅导员为本学期招聘工作重点,一是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信息,二是有针对性的参加部分院校校园招聘会,三是完善招聘流程,减少优秀人才流失的可能性。力争在六月中旬之前全面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招聘任务。
(二)人事管理制度建设:
在前期工作中,虽然在人事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制度仍需健全,我们将根据学院发展管理工作的需要适时地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在最大程度上规范教职工行为,使广大教职工“有规可依”。二是确保制度的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每项新制度出台前,要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
(三)档案管理工作:
按照学院档案管理要求,配合学院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本学期“人事管理软件”投入使用后,要开发利用好软件,做到信息准确、全面。
(四)人事科其他工作
一是继续坚持实施周工作总结、汇报的做法,统筹全科工作;二是继续做好人事科日常工作,如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工作,教职工请销假与入离职管理工作等。
(五)认真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最新高校人事工作总结范文
师资科
(一)相关师资制度的建立
拟制定师资发展近期规划,根据学院发展需要确立师资培训重点。逐渐探索师资培训的有效方式,将师资的培训培养提高制度化,挖掘积累培训师资源,建立培训师队伍。
09-xx年度第二学期培训师资重点,拟加强对各系部教研室主任的培训。通过对教研室主任的培训,提高教研室主任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发挥教研室主任更大的作用。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方式方法。此项工作拟会同教务处共同进行。
(二)教师考核工作。
继续对现行的考核办法进行调研,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教师考核办法进行修改。
(三)职称管理。制定相关的职称管理制度,做好教师的职称聘任与续聘工作,充分发挥位职称管理的激励作用。
(四)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熟悉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加强师资业务学习,加强工作配合。
(五)做好师资档案,每个工作人员熟悉教师队伍基本状况。
(六)关注教学改革师资情况。
工资科
工资科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人事科、师资科、教务处的配合和支持,以便能够清楚的理出一套与之配套的工作流程,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具体的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与本处人事科、师资科的联系,建立相互配合的工作程序
1、及时准确的提供教师所获的各项职称,奖励情况;
2、及时准确的提供教师的进出时间、请销假情况;
3、及时提供新进教职工的身份证及相关证件;
(二)加强与教务处的工作联系
1、了解本学期所开设的课程,掌握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如理论课时数、上机课时数、实验课时数等。只有清楚掌握学时数,才能更好的核查并计算出教师的工作量
2、实验课的教学计划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与教师人数、课时量计发标准
工资科的工作和人事科、教务处的配合尤为重要,这两个部门提供的材料直接关系我院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这要求我们要与这两个部门积极沟通,及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了解学校课程的开设情况,在现行计算办法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更好的计算办法,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好教师和学校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