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第1篇

摘要:从煤矿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及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方面分析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从转变观念和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加强科技创新和安全管理机制创新、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及完善安全责任考核体系等方面探讨煤矿安全管理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创新

随着现代化装备及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煤矿行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百万吨死亡率逐年降低。然而,我国煤矿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百万吨死亡率比起发达采煤国家还有差距,这是因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仍存着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煤矿安全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以及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因此,应当加强、创新和完善煤矿安全管理,推动煤矿企业持续、稳定以及快速发展。

一、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持续、稳定以及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不高

我国煤矿数量相对较多,加上煤矿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使得我国煤矿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不高。近年来,我国加强了煤矿安全管理,整顿关闭了一些开采条件较差的煤矿和小煤矿,然而我国的煤矿与国外相比,数量仍然较为庞大,尤其是中小型煤矿。很多中小型煤矿的安全设施和开采设备相对落后,一些小煤矿甚至仍然在采用原始的采煤方法,根本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更别提安全管理。我国煤矿储量大、分布广,然而我国大部分煤矿都属于井工开采,极易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和威胁,如井下瓦斯、煤尘、水、火等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难度,使得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整体水平不高。

(二)煤矿安全方面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一些煤矿普遍存在安全投入不足,相关技术设备落后,无法满足煤矿安全生产需要。近年来,国家安全部门一再强调加大对煤矿安全投入,然而一些煤矿为了节约成本,在安全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一些煤矿采用的采煤设备以及安全监控系统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相关设备,采煤设备和技术都相对落后,为煤矿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加大了煤矿安全管理难度。

(三)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现目前,我国很多煤矿在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入职前培训时,往往忽视了安全意识教育培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国企煤矿优化了传统的用人模式,采用了雇佣模式,这种新的用人模式为煤矿企业带了更大经济效益,然而由于一大批非专业人员不断涌入到煤矿开采行业,导致我国煤矿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加上,很多煤矿的工人都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其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同时也难以在安全培训中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煤矿安全管理难度。此外,一些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往往也是“走过场”、“搞形式”,仅仅停留在浅显层次,为了迎合有关部门的检查,在一定程度上为煤矿带了安全隐患。

二、煤矿安全管理优化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强安全生产意识

煤矿安全管理的第一步便是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煤矿各级领导和煤矿所有现场作业人员应当不断提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第一位,并坚决拥护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组织和开展煤矿各项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还应当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实处,不断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此外,煤矿企业也应当加大对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警钟长鸣,提高警惕,不断加强煤矿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二)加强科技创新和安全管理机制创新

科技永远都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煤矿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应当注重科技创新,以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煤矿企业可以通过煤矿创新科技体系的构建,不断加大煤矿在安全科技方面的投入,同时加强学术合作,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科技创新。同时,煤矿企业也应当加大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力度,使煤矿的安全管理机制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并进一步构建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律以及从业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模式,同时不断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融入现代企业制度和相关标准化管理规范。国家也应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推动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不断发展。

(三)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很多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都是煤矿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应当加强对煤矿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煤矿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对其《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认识和宣传教育,使取得资格和实际管理水平形成统一,不断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煤矿现场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尤其是要针对各自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照操作规程逐条逐款培训到位,使煤矿现场作业人员不但熟悉井下开拓布局情况,而且真正能够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操作,保障煤矿的生产安全,推动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不断发展。

(四)完善安全责任考核体系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为了有效规范煤矿安全管理,杜绝“三违”现象发生,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考核体系。一方面,煤矿企业应当加强对煤矿基础组织建设和基层安全管理的考核,煤矿企业可以制定相关奖罚措施来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的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将安全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另一方面,煤矿企业可以建立标准化的质量考核体系,使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明确安全责任。煤矿企业可以将安全责任制进行细化、具体化以及量化,同时将各项安全责任制印刷成册,并发放到每个现场作业人员手中,不断提高其安全责任意识,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煤矿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持续、稳定以及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我国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煤矿安全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以及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煤矿企业应当转变观念和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加强科技创新和安全管理机制创新、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以及完善安全责任考核体系,不断提高安全管理。

参考资料:

[1] 黄政勇.论目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广东科技,2010,19(4):53-54.

[2] 陈文政.论目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19):176-176.

[3] 王春光.乡镇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露天采矿技术,2013,(7):89-90,94.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第2篇

近年来,中国在煤矿安全、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等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与保障,并且成立了国家与省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建立了国家至煤矿厂应急计划、准备与响应的计划体系,为煤矿安全监管做好了实质性的应急准备前提。

首先,中国煤矿事业发展中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总控制原则,建立了独立的动态监管控制体系,制定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煤矿与煤矿安全法律、法规、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价手段和监督检查程序,严格审查、依法行政,不断提高煤矿与煤矿安全监管水平。煤矿设施的安全运行和煤矿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证明了监管体系和控制的有效性。尤其是在组织开展监督员和技术专家培训、煤矿安全工程师职业认证、煤矿设备安全监管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工作,是良好的开端与实践,为中国煤矿安全监管做好了制度和程序上的安全控制保障。

其次,中国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紧紧围绕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采取分级安全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机构建设不断加强,执法程序逐渐规范,监管能力得到日益提升,使煤矿安全监管事业步入了科学、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并且严格控制常规建设项目和各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环评制度,进一步优化程序、提高效率,不断改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了监管的效能。

此外,在各省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法规上做出分层的控制设置,针对不同情况的安全管理级别,分设不同次层级的法规规范,分级控制,管理和控制有主次,注重技术上和管理上都要有自组织、自适应的安全管理功能;此外,无论是从人身安全管理的角度还是煤矿产业的角度控制,安全因素都要高于预测水平,尽一切可能掌控安全因素,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对于计划有自检、评价、修正的信息功能。与此同时,各省区陆续颁布《煤矿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也为强化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增强了煤矿安全监管的执行力。

2应用控制理论强化煤矿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随着资源的广泛利用与推广,强化煤矿安全监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新的安全形势下,结合中国具体的煤矿安全监管现状,特别是近年来,煤矿安全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从中国具体实际国情出发,总结经验,综合运用控制论原理,具体从煤矿安全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安全技术人员的培训、相关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方面改善中国煤矿安全和煤矿监管现状,以不断提高中国煤矿安全建设水平,为煤矿能源的安全利用做好全方位保障。

2.1煤矿安全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健全煤矿与煤矿事故的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从而提高应对事故能力,加强自制指挥及时反应能力,是有效地应对煤矿与煤矿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此外,建立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方应急组织的三级组织控制体系,明确各级组织的安全职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煤矿安全实施组织分工领导和管理。

2.2提高煤矿安全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

必须加强对煤矿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从而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增强从业人员责任心,培养从业的责任感是使命感,降低煤矿安全隐患,定期对涉煤矿人员进行科学训练和技术培训,使其得到充分的培训教育和知识更新。加强完善应急专家的管理培训,针对各种应急监测、安全救援工作,对有关专家的资料进行备案管理,以备不时之需,同时,注意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煤矿安全监管的重要性,让煤矿与煤矿安全教育纳入人类知识体系中来。3.3对全国的煤矿资源进行调查建立全国性的煤矿安全监测网。掌握并分析中国煤矿资源分布的现状,建立煤矿安全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煤矿设施和煤矿事故应急预案数据库、应急物资存贮数据库,从而对中国煤矿安全进行全面的、细致的监管和调查,并建立起煤矿资源管理信息数据库,实现计算机动态化的管理程序,建设和完善1个覆盖全国自动预警的煤矿监测网络是动态监控煤矿安全及煤矿事故的有效途径。在煤矿安全事故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计算机自动化响应,提高煤矿安全监管的技术化、网络化程度,能应对污染并建立起全国性的煤矿环境监测数据库。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跟踪煤矿事故的发展变化并且迅速做出应急响应,将处理信息反馈给相关的安全决策部门,从而大大提高应对安全事故能力和网络化监管水平。

2.4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为煤矿安全监管提供政策保障

针对中国的具体煤矿安全监管国情,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安全管理经验,制定和完善中国关于煤矿安全与煤矿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有效地进行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科学地制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标准,使严格地执行安全管理程序成为自觉的执法行为。全面改善管理手段,完善干部安全责任考煤矿机制,形成良好的具有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氛围、人文环境、法律制度环境,积极解决矛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3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第3篇

煤矿安全管理风险因子是指影响煤矿安全的与管理活动相关的一些不确定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潜在风险源。鉴于目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本文采用文献追踪、领域专家访谈和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矿安全管理风险因子进行探讨。针对淮南某一矿、淮南某二矿、淮北某矿业企业等单位的部分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参考国内外煤矿安全管理风险因子的相关文献,全面分析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因素,确定了60个指标作为本文的研究解释变量。采用粗糙集知识对属性进行约简,消除冗余属性,提炼出重要属性。在此基础上,请18位煤矿安全管理领域的专家和26位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对属性约简后的风险因子按照其对影响煤矿安全管理严重程度进行统计、打分和归类。根据约简和打分结果,最终提炼整理出五大类共18项风险因子,确定为煤矿安全管理主要风险因子。

2研究假设

本文研究假设模型的提出基于以下前提:

1)风险因子在一般情况下是处于相对稳定的静止或游离状态,一旦出现系统的震荡会引发风险因子的运动,不同类型的风险因子运动方向是不同的。

2)风险载体是指能承载或携带风险因子的人、物及各种潜在效应,包括物质载体、信息载体、人员载体等,风险因子的运动需要在载体的携带下进行,不同的载体会携带风险因子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3)风险演化路径是指风险因子从潜在风险源出发,依附于风险载体,沿着特定的渠道向风险接受体靠近,该渠道即为风险演化路径。渠道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单一渠道,也有多元渠道,所以风险演化的路径也是多元的。

4)风险接受体即是被风险影响和辐射到的相关系统或要素,包括相关人、物、企业的业务流程、职能部门、相关企业或其他利益相关者。

5)安全管理系统的震荡需要有外力的作用,这种外力即为风险诱因,即促使潜在风险源中的风险因子与载体结合,并沿着风险演化路径向风险接受体运动的驱动力。在没有风险诱因的情况下,风险因子表现为无规则缓慢运动或相对静止状态。风险诱因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风险因子与载体结合的概率,并提高了其向风险接受体运动的速度,且不同的风险诱因会使风险因子沿不同的方向运动。如管理方法不当,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即管理模式风险因子在风险诱因(如员工缺乏责任感)作用下会使风险向人员方向运动,员工可能出现违规操作,工作缺乏激情等;同样这个风险因子如果在诱因(如组织职责不清)促动下会使风险向管理决策方向运动,即缺乏组织效力,从而导致缺乏最佳决策方案,计划制定是以决策为前提和基础的,决策的偏差就会导致计划制定缺陷,紧接着会出现计划执行与控制等一系列的偏差,最终引发多元风险,导致事故的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6)风险演化要具备三大要素,即风险因子、载体和诱因,风险因子是多元的,风险诱因及载体也是多方面的,风险因子和诱因是不确定的,A风险因子可能是B风险的诱因,B风险因子也可能是A风险诱因,其中管理失误是主要风险诱因。风险因子依附于风险载体并在诱因的作用下,形成风险流并进行演化,风险演化路径是不确定的,既可能沿纵向路径演化,也可能沿横向路径演化,还可沿纵横多元交叉路径进行演化。

7)风险演化是风险事故的必要条件,并不是所有风险演化都能引发风险事故,只有风险演化聚集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穿越风险墙(风险因子和风险接受体之间的无形的虚拟墙,即组织对风险的固有防范能力),感染风险接受体形成风险事故。风险因子类型的合理划分与归类是研究风险演化的前提和基础,基于以上假设,对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18项风险因子进行归类,归为五种类型:安全管理监控系统类,安全管理组织类,安全管理模式类,安全管理能力类,安全管理要素类。本文在借鉴事故因子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综合分析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构建煤矿安全管理风险演化机理假设模型。煤矿现有的安全监控系统、管理组织、管理模式、管理能力、管理要素中存在着风险因子。管理失范是主要的风险诱因,对风险的演化起到诱发促动的作用,风险因子与风险载体结合,在促动诱因作用下形成风险流,聚为风险波,经过风险演化路径,能量低的风险波被风险墙阻回,被阻回的风险波可能消退,也可能和后一轮风险波重新聚集形成新的风险波,继续演化;能量高的风险波穿过风险墙,感染风险接受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并造成初始损失,经过应急处理形成最终损失。

3研究过程

为了验证风险因子归类的正确性及风险演化机理模型构建的合理性,本文设计了相关问卷,首先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煤矿安全管理风险因子的归类情况进行验证,然后建立结构模型方程,对风险因子、风险诱因及其间相互作用的演化机理假设模型进行研究,探明各因素间的内在作用及演化机理。

3.1数据处理

针对以上所分5类共18项安全管理风险因子,进行相关问卷设计,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统计被调查人的基本信息;二是问卷的主体,要求根据5类共18项安全管理风险因子进行打分,并就该18项风险因子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影响作用进行评价,确定因素的重要性。用改进的Likert(李克特)量表计分法进行评价,为了增加测量精度,将此量表改进为9点法,“5”表示该风险因子对安全管理的影响最大,“1”表示最小,“2~4”依此表示“一般”、“大”“较大”,居于“最大”与“一般”之间用1.5表示,“较大”与“最大”之间用4.5表示,其余以此类推。为了提高问卷的准确性,对所设计的问卷进行了预测试。邀请淮南谢一矿和张北矿的30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参加测试,并让他们指出问卷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将这些管理层人员的有益建议吸纳入调查问卷中。对问卷进行了压缩,将原先设计的53个问题压缩为42个。使用修改确定后的问卷在淮南谢一矿、张北矿和淮北一些矿业企业等单位进行发放。共发出280份问卷,有效回收198份,有效回收率达到70%以上。受访人员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占总人数的23.4%,中层管理人员占46.3%,一般员工占30.3%。

3.2风险因子归类验证

本文首先采用SPSSl8.0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KMO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检验结果显示,KMO测度值为0.829,可以做因子分析(通常情况下,KMO测度值越接近于1,越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0.0086,其统计值显著性概率小于0.01。说明Bartlett球形检验值数据通过检验。随机选择三分之一的样本,利用SPSSl8.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选择上述5类风险因子作为主成分因子。对原始因子荷载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这5类因子对总数据的总体解释程度为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599%,可以对总数据进行解释。

3.3风险演化机理模型检验

本文采用AMOSl8.0软件对提出的煤矿安全管理风险演化机理假设模型进行拟合,其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率NC测试值为1.62,拟合系数CFI为0.95,规范拟合系数NFI值为0.96,近似方差的均方根RMSEA值为0.077,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4,调整后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91,非范拟合指数NNFI为0.92。各项指标均满足最低要求,表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说明本文所提出的风险演化机理假设模型是成立的。

4结论与建议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 安全 管理 装备 培训

0前言

煤矿机电安全是煤矿安全生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我们做为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更要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分析机电管理的薄弱环节。下面我就关于煤矿机电安全事故谈一下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1煤矿机电安全现状思考:机电管理存在职能部门不能有效作为、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平衡、设备管理不到位、技术管理滞后、机电队伍素质低、机电培训走过场等问题。

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尽管各地方煤矿一般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2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另一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机电监察力度和深度不够。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在认识和素质上也有差距,煤矿机电专业性强,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要求监察人员素质全面,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甚至有的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无十分准确而清楚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

管理不到位。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

超能力生产与设备老化。近年来,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拉动以及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的战略地位的影响,煤炭产量激增,未来仍将处在高位增长阶段,受利益驱动,煤炭企业常把生产任务摆在第一位,而机电安全则摆在被动应付生产、充当配角的位置,设备“连轴转”现象很普遍,没有足够的检修保养时间。

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一些矿井尽管没有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但多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

设备存在隐患较多。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

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带技的现象时有发生。

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一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文化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违章作业经常发生。

机电培训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尽管地方煤矿的机电培训工作年年进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抽象理论讲解,职工听不明白,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具体,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不能联系实际,造成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机电培训走过场。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达不到目的。

2煤矿机电安全个人建议。要做好机电管理,必须从搞好安全、服务生产、降本增效、技术创新的角度进行定位,把工作方向和着力点放在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引导生产力发展,要高度重视机电设备投入和技术创新工作,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升级。要结合个人感受,现提出如下机电建议。(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度是一种约束机制,是指导职工如何开展工作的尺度,只有制度完善、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才能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是企业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因此,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必须严格落实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等,实行安全工作人人管理,让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要负起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使安全工作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2)认真落实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责任。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设立专门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建立健全矿井机电运输装备、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入井检验、安装交接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测检验、维护保养、检修以及报废淘汰等制度,明确岗位职责。(3)加强电气设备安全性能管理。煤矿机电、提升、运输系统使用的矿用产品,凡是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必须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机电设备、电缆。(4)完善提升运输设施。煤矿企业要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传动设备必须有护罩、护栏。矿井主要提升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装设保险装置和后备保护装置,运行时严禁甩掉保险装置。

切实提升煤矿供电安全保障水平。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装设灵敏可靠的过流、漏电、接地保护装置,而且每年必须对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进行一次核算、调校和整定,并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每天必须对低压检漏装置进行一次跳闸试验;直接向井下供电的高压馈电线上,严禁装设自动重合闸。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煤矿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管理者、职工、还是安全监察员,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做好安全工作,确保煤矿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尽一切力量扭转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为搞好职工技能培训工作,采取自培、委培、自考和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实施“职工技能等级达标培训工程”,普及中级工等级培训,凡在岗的综采支架工、矿井维修电工、地面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通过集中学习、定向培养等形式,强化专业工种、要害工种的安全技术培训;要完善激励机制等,充分发挥首席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人员的“传、帮、带”作用,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能驾驭新技术的机电专业人才队伍,促进机电工作尽快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提高机电安全监察员的整体素质。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要认真学习专业知,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集中优势的机电监察力量,对煤矿进行地毯式的逐台设备、逐线、逐面地全面监察,不折不扣地按《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监察,不留情面,该停的坚决依法停下来,决不手软。要用铁脸面、铁心肠、铁手腕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以身作则,摆正监察与被监察、监察与服务的关系。

3 结束语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工作,因为它涉及到煤矿生产中的很多方面,与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经济效益相联系。因此,应该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佚名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论文》

[2]芦玉林.浅析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要点[J].今日科苑,2010,18.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第5篇

1.1缺乏技术管理安全意识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主要突出在企业经济项目投入,没有对技术形成精细化管理,主要精力都运用在生产上,没有重视技术安全、技术设备等综合性的管理,有些煤矿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扩大生产,在技术上没有更多投入,不注重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素质教育管理,对于机电设备的综合性管理也缺少严密控制。技术设备采购、验收、维修等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因此,造成多方面存在漏洞,不利于煤矿安全生产。

1.2技术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模式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有些煤矿企业不能形成相应的管理系统,对于计算机软件、机床设备等多方面的控制力度不够,尤其是在一些进口机电设备的控制中,相应的检测、检修、维修等运用程序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造成工具、配件等设备不足,相应的、清洗等维修没有履行到位,也就得不到及时治理,在缺乏相应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导致技术管理综合运行上出现失误,不利于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

1.3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煤矿安全生产及设备管理中,需要懂技术、有责任的管理人员,既需要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也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在专业知识素质不高、安全知识与能力不够的条件下,缺少相应的短期培训与综合性培训,造成工作上的失察,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其中,一些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学习不到位、责任心缺失,会造成整个技术管理不足,带来安全生产方面的诸多隐患。

2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2.1贯穿安全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在煤矿安全运行过程中,技术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并贯穿在煤矿安全运行中的每一个步骤,涉及到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个方面。煤矿安全生产过程复杂,环节较多,需要把技术管理运用到日常生产的各个方面。通过融入技术管理,使其成为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促使煤矿安全生产中每一个环节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适应,可以有效避免发生安全故障。

2.2有效完善各项管理的核心技术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技术管理是制定合理的开拓开采设计方案及各个操作流程的核心力量,其中,在矿井的开拓与综合运用中,通过技术控制管理,可以实现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方面的整体规划,通过融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科学化的综合管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集中化、机械化、技术化的管理原则,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个方案优化、技术论证、方案对比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技术管理在制定开采方案及各种安全设计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3有效控制风险的最佳渠道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技术管理是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可以针对煤矿安全运行中存在的各个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这样,在技术控制过程中,形成对安全管理的综合控制,从而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技术管理,尤其是在瓦斯控制、防治水等方面,构建良好的通风管理系统,突出在煤矿挖掘、巷道布置、支架管理、设备运行、人员技术素质等方面的运用,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2.4一通三防的重要性

煤矿比较常见的安全事故就是瓦斯爆炸,所造成的结果很严重,不仅会危及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就是一通三防工作,如果在管理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埋下安全隐患,不仅会无法正常生产,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在进行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a)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必须要明确各层人员的责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实现协同作战。严格控制设计和隐患处理工作的质量;b)通风技术管理。通风是保证矿井安全的重要因素,更是预防瓦斯和粉尘的主要条件,所以,在煤矿生产时,必须要保证通风管理的质量,确认通风设施完善,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通风管理制度,保证供风合理。另外,加强员工的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出现违规操作,进而保证通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c)需要加大一通三防专项资金投入,主要应用于相关设施置备,坚持安全的基本原则,从而保证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从根本上避免瓦斯爆炸安全事故的发生。

3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方式

3.1强化员工的技能素质培训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实现煤矿安全有效生产,首先要围绕员工的技术素质与责任意识,突出员工自我素质的全面培训。在综合性的培训过程中,通过建立系统化的技术培训模式,针对不同员工、不同岗位等特点,结合员工自我素质及文化程度的不同,综合培训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对技术人员在机电设备方面的操作技能、系统功能解读、应急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维修人员综合技术,不定期开展机电设备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培训,提升煤矿管理者及员工的综合素质。

3.2建立科学规范的技术管理制度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出技术管理的综合作用。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标准化工作,形成技术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出标准化建设与奋斗目标,在系统方面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抓好质量升级、技术达标、设备更新与维修管理,抓好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立技术管理标准化的奖惩制度,开展多方面的竞赛活动,实行常态化管理,制定机电设备在保管、维修、改造、修理、配件计划等方面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完善综合设备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提升整个运行的效果。

3.3全面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煤矿企业领导应该重视技术管理,加强技术管理部门的智能作用,充实管理部门人员,同时,技术管理人员应多到现场考察,并及时向领导汇报检查情况,多提工作建议。煤矿企业领导应该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机制,授予职权,统一管理。制定机电管理规章制度权、编制部署机电工作计划权、设备配件分配权、制止违章作业权、追查机电事故权、检查评比考核奖罚权、机电业务骨干调整调动工作监督权等。

4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人员;作用分析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尽管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低碳经济战略,以减少煤炭资源消耗,构建符合和谐社会需求的生态文明社会,但从能源消耗构成来说,煤炭依然占很大比例,尤其在火力发电方面,约占60%左右。安全是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当前中国在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备制度,但在执行方面却存在一定漏洞,亟待完善[1]。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性

煤矿生产管理中存在大量分工,客观上造成安全生产需要不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共同合作来实现煤矿正常运行、安全生产。在现行煤矿生产中调查发现,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煤矿生产中的基本构成因子,其自身所发挥安全管理效能却很低,这与严格管理体制、专业人才培养及不断完善监督制度很不协调。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形成安全管理意识造成。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仅仅偏重于“技术”,但却偏离安全主线,认为“安全管理”是有安全部门负责,不属于自身工作范围。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主要负责煤矿在运行各种技术,如机械设备、电力照明、通风排气等。事实上,这些技术的专业性恰恰也反映出工程技术人员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技术专业性存在较高门槛[2],在各司其职前提下,其它领域的技术人员无法鉴别生产条件,即便存在明显安全隐患,也无法有效及时排查。另一方面,煤矿生产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最基本因子,彼此之间配合很重要,如缺乏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很容易造成各自为政的现象,引起操作不当而造成人为安全事故。

2保障措施

安全生产无小事,尤其在煤矿生产环境下存在因素繁多、环境复杂、危险系数高等情况,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基层操作者,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人员相比,具有更好的安全管理优势。如在技术施工方面,可有效了解、判断瓦斯故障、通风系统故障等;为充分发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可通过以下保障措施展开。

2.1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完善施工技术策略

作为煤矿生产中重要的人员组成部分,技术与安全之间密切联系,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比一般工人更强的安全意识。否则,无论安全体制多么完善、多么严格,都不能发挥安全生产管理作用。这是因为人作为执行的唯一主体,只有在思想上形成符合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才能具备将技术转化为安全要素的驱动力。据中国煤矿生产管理现状[3],要积极对工程技术人员展开安全思想教育,使其具备企业主人公精神,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结合中国煤矿自然环境、作业模式、设备特点等,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身上。换而言之,根据煤矿安全生产要求及开采进度管理规划,要制定安全、环保、高效的施工测量。在这方面,煤矿井施工之前,需对工程技术人员展开专业培训,使其了解安全、技术和管理之间的权责关系。同时,在施工、开采过程中,根据需求及时调整技术方案,号召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沟通、协调,制定符合现实情况、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2.2科学制定生产方案关注安全技术实践

煤矿生产方案制定是一个大型计划,而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大多从事不同领域专业性工作,如机械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地质专业等,煤矿工作现场往往是针对技术方案展开。相应地,技术内容直接影响整体生产,所以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相关需求,要灵活制定科学生产方案,并及时做出整改。技术具有创新性,尤其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引入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都会影响安全管理现状。为保障安全技术实践,不能仅考虑技术质量标准,更不能仅依赖数据和资料,还应结合安全管理、安全监督部门共同验收技术实践,并决定是否进一步推广。此外,工作交接制度不仅适用于煤炭工人,也适用于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可制定相应交接表,在一项技术实施之前、之后,基于安全生产管理需求填写核心要素。

2.3专家定期安全检查企业动态安全抽查

煤炭资源生产主要包括开采、加工、运输等环节,其中开采是获取煤炭资源的过程,也是整个煤炭资源生产主体,存在安全隐患最多。从技术角度来说,不同煤矿资源类型、不同地质区域、不同安全标准需求下,使用开采方法也有很大差异,这些问题都与安全息息相关[4]。为确保安全,仅依赖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是不够的,可通过组织专家小组的形式定期安全检查,以专业角度来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应保持日常生产模式,而不做刻意改变,这有助于发现问题。同时,也可以以煤炭企业为主导展开动态性安全抽查或安全状态鉴别;检查内容包括各个方面,如设备安全、照明安全、通风安全、瓦斯安全等,尽可能扩大范围。由于中国国情特殊,煤矿工作环境本身比较恶劣,如考虑不周,就不能发挥安全检查(抽查)的作用。

2.4加大煤矿安全培训构建培训考核制度

通常情况下,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工作主要针对领导层和安全管理部门展开,但工程技术人员却被排除在外,这显然不科学。因此,除在思想方面安全意识提升外,还要不断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业务性安全培训活动中,使其与自身专业工作相结合,提出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合理建议[5]。在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时,也应构建相应考核制度,考核内容除一般性安全常识外,要设定一些与技术相关的安全考核内容,并结合工程技术人员自身特点展开。

3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关系到煤炭资源稳定供应、煤矿企业安全效益、从业人员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在以技术为生产力先导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通过培训的方式,将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在工程技术人员身上体现,发挥未雨绸缪的效果。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才能保障中国煤矿生产正常运行,为国家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作者:杨加兴 单位:大同煤矿集团公司金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彭涛,吴世跃.浅析工程技术人员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J].信息通信,2011(6):179-180.

[2]王庆双.浅谈煤矿安全生产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08(7):194.

[3]张有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3(8):31-33.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监控管理

0引言

国家积极提倡煤矿安全工作,煤矿企业自身也要注重煤矿安全工作,并且切实地落实好安全工作。煤矿企业安全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过程,始终贯穿着煤矿的整个生产环节。本文对煤矿井下进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从而实现减少煤矿企业安全隐患,并形成一个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风险预控理论框架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涉及煤矿内部安全环境、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煤矿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和沟通、监控管理等五个方面。

1)煤矿内部安全环境。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内控环境,内控环境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决定性的作用。内控环境主要涉及的是矿井自然地质、基础建设和设备等的条件。

2)煤矿安全风险评估。

首先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进行认识和辨别,包括危险源的认识和辨别。在认识和辨别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划分出危险的等级。

3)煤矿安全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等级来制定安全隐患控制措施,提前把安全隐患清除。

4)信息和沟通。

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和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风险控制等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通过企业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进行传递,方便企业内部员工更好地履行其自身的职责,形成企业内更加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5)监控管理。

使用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对煤矿危险源等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及时传递等,实现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使之更有效性地对该系统进行评估,最终实现该系统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2危险源辨识

煤矿企业危险源辨别和认识过程不仅仅要考虑人、机、环、管几个方面,还要考虑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等。除此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危险源的潜在性。

1)普通、常见危险源的辨识。

煤矿企业选择成立专项安全管理组,专员做为领导者负责组织企业内职工通过危险源辨识建议卡、会议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指导汇总分析普通、常见的危险源;指导职工正确填写危险源辨识表以及正确填写危险源评价表等。

2)煤矿现场特殊工作区域危险源的辨识。

煤矿企业区队选择一名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源辨识工作。对煤矿工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动静态危险进行正确辨识,安全管理人员按照正确的方式对此进行详细地记录,例如工种、工序、岗位等。

3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

煤矿企业隐患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风险评价,煤矿企业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定量分析就是静态风险评价。风险矩阵法是煤矿企业比较常用的静态风险评价方法。此评价法可以确定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确定风险可能带来损失的范围和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只有建立准确的采集煤矿危险源动态信息的煤矿危险源,动态风险评价才有效。动态风险评价方法和相应的评价对象密切相关,具体可以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动态风险评价[1]。

4信息沟通交流———动态风险预警体系

构建动态的煤矿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采集煤矿存在的危险源的动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企业的固有传递方式传递到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把危险源动态信息录入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后动态风险预警系统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之后,确定风险预警等级。例如可以使用红、橙、黄、绿四级预警颜色对应[2]。

5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为使得煤矿各项制度和各项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例如诊断或者排除一些偶发、突发、重大的或未知规律的风险,还可以构建闭环式安全监控管理运行体系和闭环式监督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对煤矿进行有效安全监控管理[3]。监督激励机制可以及时地发现和制止煤矿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岗位责任人失职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构建一个薪酬分配制度,即团队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制度。通过构建这样的分配制度,激发煤矿职工对安全风险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2)增强煤矿职工集体团队意识,构建职工危险源价格体系。对危险源治理实现闭环式管理[4]。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安全危险源价格体系来不断激发职工对危险源排查治理的积极性。

6结语

通过构建危险源辨识体系、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预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立和实施,要做好风险预控体系的相关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安全风险预控认识的良好心态,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把思想和实践都结合运用并且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各要素得到真正地落实,最终使得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郎拉弟.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四川水泥,2015(1):60+84.

[2]闫海龙.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J].山西煤炭,2015,35(2):67-69+81.

[3]杨春宁.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J].中国煤炭,2015,41(7):120-123.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培训安全管理教育

1、我国煤矿安全培训现状分析

2010年我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403起、死亡2433人,与发达国家的百万吨死亡率有很大差距,造成如此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培训不足。我国煤炭企业在培训方面最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训形式单一。目前大多数煤矿采用的都是集中式的在教室的培训,学员在听完理论内容之后进入现场实习操作,但是由于矿工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较差,很多理论和术语不能理解,导致在教室接受的培训效果不理想。

(2)持续培训缺乏。很多企业缺少对矿工持续进行培训的机制,如自救器使用培训,一般只是新学员入矿时培训一次,以后再很少涉及,大部分职工背了“一辈子”也没有真正使用过,时间长了容易产生麻痹心里,一旦发生事故就会措手不及。

(3)培训缺乏针对性。煤矿安全培训教育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的技术知识、各种灾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抢救处理方法、事故案例分析、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以及“三违”培训、顶板管理、水、瓦斯涌出及预防、机械操作、互保联保等内容。目前煤矿企业存在着把各个岗位的人员放在一起进行培训,而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的现象。

2、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培训的建议

(1)强化对管理层的培训。当前,从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来看,企业的管理人员安全知识溃乏,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失误较多,不能够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科学的安排部署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应正视问题,自觉的学习《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上级管理部门和煤炭协会要加强对煤矿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可不定期举办关于安全生产的座谈会、培训班、宣讲会等等,让从事煤矿安全管理的人员能交流经验,集思广益,管理者能拓宽视野,提高能力,使取得资格和实际管理水平形成统一,真正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

(2)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对员工的培训要分对象、分岗位,煤矿员工的特点是工种多,专业性强,年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这给培训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于不同性格的员工要区别对待,对于不同岗位的员工也要区别对待,要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到学以致用,定向培训,因需而教,因才而教,因人施教。

(3)丰富培训方式方法。参加安全培训的学员,文化程度、工作经验各不相同;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别,坐在教室里统一培训效果不理想。应该增加现场培训内容,可先带领员工学习井下安全守则,然后下井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进行讲解。同时可以引入案例培训,可以选择典型案例进行现场模拟,如模拟井下火灾事故,通过设置火灾场景,让职工亲自体验火灾,并学习选择避灾路线、避灾方式、避灾动作等。可以通过不断反复的模拟强化员工的记忆,在真正面对矿难事故的时候,员工能做出最准确最规范的操作。

(4)建立持续培训机制。安全生产不仅是一项建设工程,更是一项需常抓不懈的长期性工作。对员工的培训,尤其是一线下井矿工的培训,也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很多培训内容例如井下自救、自救器的使用、遇到瓦斯爆炸的注意事项等等这些可能一直都用不到的培训内容要经常温故知新,不能只在新矿工入职时做一次。

(5)建立完善宣传教育体系,普及安全意识。要大力培养煤矿群众性安全文化,企业可以定期举行安全生产评审、安全生产比武、安全生产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对表现优异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奖励。同时可以借鉴国内外煤矿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到安全隐患,推广应急措施,真正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3、结语

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实践的经验表明,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作业技能,安全操作技术水平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基本措施,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煤矿安全生产中重要的基础工作。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企业持续稳步发展的标准,只有结合煤矿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持续培训,才能不断开创煤矿安全生产的新局面,促进矿井安全、持续、稳产、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绪华,李永红.我国煤炭企业安全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王庆运.安全生产培训体系的理论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年01期.

[3]彭成,徐志刚.世界发达国家的安全培训情况[J].当代矿工,2004年08期.

[4]陈仲元,杨瑾.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进——以中国矿业大学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教学为例.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0(2).

[5]李佳欣.对煤炭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0年01期.

[6]王凤京,赵春兰,王辉东.煤矿职工的安全培训模式[J].煤矿安全,2002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