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矿井;电机;冷却通风;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0背景

矿井提升机是矿井生产中用来提升人、煤矿、矸石、井下设备等的提升装备, 是整个矿井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要求其能保证长时间稳定的工作状态。由于提升机所匹配的电动机功耗特别大, 尤其是在夏季,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通风散热措施, 很容易因为电机过热造成提升机工作的中断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提升机房电机冷却通风设计的目的就是对提升机电动机进行强迫冷却通风, 使提升机电动机能够正常工作。

1工程概况

新庄矿井北进风井主要用于进风、提人及搬运货物等, 本提升机配套电动机电功率高达1250kW, 电机发热时表面温度能够达到150℃甚至以上,因此必须对电机进行强迫冷却通风,从而保证提升机能够正常。

本设计依据电机厂家所提出冷却通风风量:11.7m3/s,通风阻力:730Pa,设计选用HL3-11(2A)N0 9A低噪声型混流通风机1台进行送风, 其风量:49600 m3/h,风压:1420Pa,转速1400rpm,内功率:24.96kW,配套电动机型号Y200L-4,功率为30kW。

通风风管由δ=4 mm的钢板组成,大风管配有加强筋,加强筋用50x5扁钢,加强筋网格密度为600×600左右。风管与风管采用法兰连接,法兰与法兰之间垫δ=5mm石棉板。风管制作完毕后应除锈,然后刷红丹一道,刷灰漆二道。本工程风管风速控制在12m/s左右。该项目平面布置如图1:

图1 电机冷却通风平面布置图

通风系统中的吸风段为土建风道, 其流程为室外空气进风百叶窗进风室袋式过滤器初效过滤风机室低噪声型混流通风机。出风段流程为低噪声型混流通风机风管电机送风小室电动机。其通风系统流程如图2:

图2电机冷却通风流程图

2 冷却通风流程各环节设计

2.1 进风百叶窗

进风百叶窗在选型上主要是控制流速, 使阻力和噪音都不至于过大, 同时在安装高度的确定上, 须考虑地面对吸入空气的污染以及防止雨季雨水的浸人。工程中最终选型尺寸为4000mmX1800mm, 面风速控制在2.0m/s。

2.2 进风室

进风室是一土建风道部件,作用就是在其内部布置袋式过滤器。本工程在设计进风室时候考虑如下原则:①便于袋式过滤器安装、更换、清洗,满足施工操作的安装距离;②避免在该段产生过大的风道阻力;③尽量减少占地面积,使得系统布置紧凑高效。依据土建实际,本设计最终确定其净空长度为1200mm。

2.3 初效过滤

本工程对吸入的空气只要求进行初效过滤, 按照流速不超过3m/s进行控制, 最终选用ZW-1型袋式过滤器20只,采用5x4的方形布置方式。每只外形尺寸:520x520x600,风量:3000m3/h,初阻力:100Pa。设计面风速为2.2m/s。工程中按照选定的型号和安装形式预留3320x2670的洞口,并且预埋角钢边框,洞底距离地坪高度为400mm。过滤器框架由角钢与扁钢焊接而成。

2.4 风机室

整个风机室相当于一个进风静压箱, 为保证较好的进风气流组织, 风机室内的布置必须保证风机的两侧和后侧分别留有不小于1倍和1.5倍风机吸人口尺寸的净空, 考虑到以后在实际中对风机采用就地检修方式, 在机房内要预留风机检修的位置, 设计中在风机的两侧和后侧分别留了适当的净空。为方便风机的运入和检修维护的方便, 机房门设置为外开,如图1所示。

2.5 进风小室

进风小室三面侧壁为设备基础,一面侧壁为钢板与电动机进风口法兰焊接,用4 根10号工字钢做小室底板之托架。整个进风小室是个密闭的空间,洁净空气经过进风小室进入所需通风冷却的电机。

2.6 减震降噪

本工程在初始设计阶段就考虑了减震降噪,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①设备选型上采用低噪声型混流通风机。混流风机是介于离心通风机与轴流通风机之间的一种新颖通风机,与同机号风机相比较,它具有离心通风机的高压力、轴流风机的大流量。主要优点是结构紧凑进出气流不受方向限制,故而安装极为方便,噪音低、振动小、省电节能;②工程中为风机出风口设置了软接进行减震;③严格要求业主在风机房的四壁以及顶部贴吸音材料, 选用密封性好的机房门或者贴密封条进行降噪。④管道穿过机房维护结构处四周的缝隙,使用具备隔声能力的弹性材料填充密实。

3 体会

3.1整个通风系统流程设计方案的确定牵涉到机电、矿井四大件,土建等多个外专业工种, 因此设计中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的工艺, 同时对其他工种工艺也要了解。要求设计人员要有钻研和好学的精神。

3.2各工种间需要多次、反复、交叉的工程设计委托,要求各个专业之间要不断协调、沟通,既要强调分工又要加强合作。只有在各工艺工种密切配合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设计。本工程各专业间委托达数十次,就涉及到暖通专业的有:①矿井四大件专业要将冷却通风的电机所需要的风量、阻力等参数及提升机房布置图委托给暖通专业;②暖通将所需布置的房间、风机基础、预留洞口及相关预埋件委托土建;③暖通将风机配电及其他房间空调、排气扇等电参数委托机电做动力配电;④暖通将初步布置出的冷却通风布置草图返委矿井四大件专业,看是否满足其提升机房工艺要求;⑤各专业都定好方案后,暖通接受土建最终布置图委托,暖通出施工图。

3.3为确保达到满足要求的送风风量和末端余压, 设计中要求进行详细的风道阻力计算。

3.4工程中的预埋件数量较多, 并且在定位要求上相对较严, 在设计中要进行仔细的布置和认真的核对。要求工程设计人员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程作风。

参考文献

[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GB50019-2003

[2]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S]GB50215-2005

[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GB50243-2002

[4] 工业通风(第三版) [M]孙一坚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陈明.某矿井主井绞车房通风设计[J].矿业快报,2004.12: 53~54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矿 通风管理 事故 对策

中图分类号:TD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02-01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要素。煤矿通风管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从人、物和环境等方面加强对煤矿通风的管理,可以达到有效制约安全隐患的发生以及存在。

1 煤矿通风管理的重要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加大对煤矿安全意识的提高、管理的强化,煤矿事故成下降趋势,但是一些中小煤矿依然事故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因为煤矿瓦斯事故造成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就高达20多起。严重影响了煤矿的生产和发展。究其事故原因,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矿井内通风不良而引发的瓦斯爆炸。

在矿业开采工作中,矿井作业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因为它特殊的作业场所,导致其存在的危险性也最大。其中,矿井下的通风工作尤为重要。做好通风管理,良好的通风系统,首先可以稀释有毒气体,同时将其排出,例如在矿井下,瓦斯的浓度很容易上升,如果做好了通风,则瓦斯引起的爆炸事故可以大大降低;其次,可以调节矿井温度。空气流通,可以带走热量,降低井下的温度;三是可以增加氧气,保证地下矿井作业者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防止工作因氧气不足发生的窒息事故;四是通风在保持窄气流动上也极为重要。

2 煤矿通风管理中的制约因素

2.1 通风设备的制约因素

(1)通风系统不合理。通风系统的安置是煤矿通风管理中的中心环节。在实际情况当中,很多的矿井在这方面缺乏考虑,甚至存在着随意性,特别是中小煤矿,由于技术、人才和资金的不足,认为在通风系统的设置方面,只要能进风就好,对排风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其实不然,通风不仅仅包括进风,在安置通风设备时,如果没有考虑到排风,那么对进风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测风不准确,风机效率达不到要求。测风数据一方面必须真实、准确,同时测风地点要全面,能反映出通风的状况。如果选用的主风机设备本身效率不高,或者风机性能与矿井通风阻力状况不相匹配或者匹配度很差,那么就会导致风机工作效率较低(低于65%)。

2.2 环境的制约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首先,煤层的分布在地质结构中较为复杂,矿井中的开采越深入难度就越大。自然灾害对工作人员的威胁性会随着地心引力、瓦斯的增多,压力的加大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煤矿的开采量越大,瓦斯的数量也会增加,通风的难度也就相应地加大。地下矿井内的煤层属于自然火灾爆发的严重区域,煤层引起的爆炸事故屡见不鲜。

(2)管理环境因素。通风安全管理是种综合性的科学管理,而且系统性极强,如果任何环节有漏洞都有可能引发一些安全事故,都会造成财产和生命损失。如果管理混乱,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不能适应高效的通风管理要求的话,则会出现工序不严谨、分工不专业、配合不完备的问题。

2.3 人员的制约因素

(1)人员的安全意识制约通风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是人的行为,而人的具体行为有时由自身的安全意识所决定的。安全意识差的人,难免在通风管理中就会出现麻痹大意,容易引发事故。安全意识强的人,自然对一些井下情况进行分析和预判,能够发现一些安全事故的苗头,从而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待遇制约人员的积极性。在一些煤矿,存在着因为工资待遇的问题,不认真对待工作,或者在管理方面比较随意的现象。

3 做好通风管理,防范通风事故

3.1 强化设备管理

(1)加强通风系统管理,确保设备设施的灵敏可靠及工作场所的适宜。要加强通风系统中的人、财、物的投入,因矿制宜、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配置通风系统。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完善进风和出风系统。在煤矿生产当中,通风设备的数量要能满足通风管理和进行瓦斯检测的需要,运用先进技术,对通风的性能进行必要的检测。

(2)在设计过程应充分考虑自然风压的影响,并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情况,及时调节主要通风机工况,在设计《煤矿安全规程》时,矿井需要风量计算应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进行合理取值和设计,科学确定矿井通风井巷经济断面,控制矿井的通风费用。矿井主要通风机应选择高效防爆节能型的矿用通风机,且按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认真安装、加强保养和经常检测。

3.2 强化环境管理

(1)加强对自然环境的管理。对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防,提高识别隐患意识,对隐患按照危险级别进行分类,做好隐患预测、排查、治理、分析等工作,并将其贯穿于“一通三防”的全过程之中;加强对大气状态的监测,如对粉尘飞扬状态、风流稳定情况、烟雾蒸汽状况、瓦斯浓度变化等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尤其对于监测强度、测点密度、参数危险值进行明确规定;

(2)优化管理环境。要多到煤矿生产中全体人员的有效合作。比如,通风系统的管理层应首先树立起安全生产意识,并制定相关的安全制度管理办法,保证通风可靠、管理到位、监控有效的通风安全管理体系。

3.3 强化人员管理

(1)注重教育,提高安全通风意识。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工的职业责任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保证通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对煤矿通风有一定的掌握或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然后指定严格的通风管理制度,明令通风系统管理的全体人员切实遵守,从而保证整个通风管理的安全、稳定、持续的进行。

(2)提高待遇,推行人本管理。要切实提高煤矿通风作业人员的待遇,完善各种福利制度,关注职工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推行职工轮休制度,使职工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以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投入到安全生产之中。

参考文献

[1] 王定兴.对煤矿通风安全控制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与发展,2012(7).

[2] 李利成,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J].科技论坛,2009(3).

[3] 卓勤源.浅谈如何通过煤矿通风的强制管理降低事故隐患[J].中国科技博览,2010(32).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井筒断面 通风系统 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1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煤层埋藏较深,除正在生产的立式煤矿外,区内无小窑开采。影响采区布置和煤层开采的主要构造因素是断层,其次是褶曲。除边界断层外,区内主要断层方向呈北东向,采区布置应与主要断层平行,但在采掘时还应综合分析物探资料,注意近东西和北西向断距较小的断层。断层附近岩层不完整,岩石破碎,易冒顶,片帮,开掘时应加强支护以保安全,另外还应防止断层导水。

在向斜轴部和转折端,因局部应力集中,节理发育,造成煤层顶底板的岩体的破坏,使其稳定性变差,因此采掘时亦应加强支护,主要岩巷亦应避开这些部位布置,以减少支护的困难。

陷落柱周围的煤、岩层,因柱体向下塌陷,周围产生大量节理,煤层产状也发生变化,甚至伴有小断层出现,因此采掘中应注意顶板支护。在采掘时还应防止导水,以防万一。

2井筒断面形状和布置形式

井筒断面形状主要根据井筒的用途、服务年限、穿过的岩层性质、选择的支护材料,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

我国的矿井中,立井井筒断面大多选用圆形,只有少数小型矿井选用矩形。

圆形断面常采用混凝土、料石或混凝土喷砼支护,具有服务年限长、承受地压性能较好、生产期间支护不需要或很少需要维修、通风阻力小,以及便于施工等一系列优点,因此,服务年限在10年以上的矿井都采用圆形断面。其主要缺点是断面利用率较差。

3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进、回风井的布置方式,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通风网络和风流控制设施的总称。

按进回风在井田内的位置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中央式,对角式,混合式,下列是各种通风系统的适用条件及其优缺点。

中央并列式:出风井与进风井大致布置在井田中央,由主井兼作回风井或专设中央风井。适用于煤层倾角较大,走向不长(一般小于4Km左右),投产初期尚末设置边界安全出口,且自然发火不严重的矿井。

优缺点:(1)初期投资少,采区生产集中,且矿井反风容易,便于管理。(2)节省风井工业场地,占地少,护井煤柱少。(3)进出风井之间漏风比较大,风路长,阻力大。(4)工业场地有噪音影响。

4矿井排水仿真系统设计

4.1井下涌水情况

4.1.1集中排水系统

单水平开拓,可将全部井巷的涌水集中于水仓内,然后用水泵将水仓的水直接排至地面。多水平开拓时,如果上水平涌水量不大,没有必要单独设置排水系统时,可将上水平的水引到下水平的水仓内,然后由下水平的排水设备,直接排至地面。本系统开拓量小,管道敷设简单,基建费用低又便于管理。

4.1.2分段排水系统

当单水平开拓较深,排水所需压头超过了水泵可能产生的扬程时,可采用分段排水系统,先将涌水排至井筒中间水仓,然后再由中间泵房的水泵将其排至地面。该方法简单,对水泵和管路无特殊要求。

4.2中央水泵房和水仓的位置及水仓清理方法

中央水泵房应于中央变电所联合布置,以便使主便电所向排水泵房的供电距离最短。这两个硐室通常联合布置在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附近。水仓由两条独立的巷道组成,入口一般设在空车线标高最低点处。确定水仓入口时,应注意能使水仓装满水。矿井水仓的清理方式采用人工清理。

5井底仿真车场的设计

井底车场是连接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是连接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两个环节的枢纽。井下煤炭和矸石通过井底车场经井筒转运到地面,井上的材料和设备通过井底车场转运到井下各个地点。

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选择井底车场形式受许多条件约束,例如地面工业场地的布局影响井底车场的形式与出口方向;井筒形式井筒与主要运输巷道的位置关系直接影响井底车场的形式。其它还有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等原因。本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t/年,第一水平井筒距运输大巷远,根据立井井底车场的形式,可选择环形刀式车场或折返尽头式车场。

6主要开拓巷道的选择

主要开拓巷道断面设计,主要是选择断面形状和确定断面尺寸,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经济效果。设计的原则是,在满足安全与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力求提高断面利用率,缩小断面、降低造价并有利于加快方式速度。

我国煤矿巷道常用矿井基本巷道的断面形状是梯形和直墙拱形,其次是矩形;只是在某些特定的岩层或地压情况下,才选用不规则形、封闭拱形、椭圆形或圆形。本矿井井田由于服务年限长,围岩较稳定,所以,主要开拓巷道采用半圆拱形。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巷道净断面,必须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安全设施、设备安装、检修和施工的需要。因此,巷道尺寸主要取决于巷道的用途;存放或通过它的机械、器材或运输设备的数量与规格;人行道宽度与各种安全间隙以及通过巷道的风量。

7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在大量检索并阅读有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综采工作面大采高采煤方法在煤炭企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研究结果结论。

总之,在煤炭企业生产中,煤层厚度3~8m稳定煤层,结构一般较简单,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使用大采高采煤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荣立,何国维.采矿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2] 煤炭工业部.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设计出版社,1999.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第4篇

1.1建设和管理“超大型”矿井已有成功先例

神华布尔台煤矿设计生产能力2000万t/a,是2011年通过验收,正式投入生产[5]。纵观布尔台矿井设计、建设、生产历程,可以说是煤炭行业特大型矿井设计的突破,综合体现国内外煤矿最先进的装备、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2012年世界上首个“一井两面年产2000万t”的井工煤矿———神东补连塔改扩建煤矿又登上了“超大型”矿井舞台[6]。如果说布尔台煤矿是设计和建设出来的,那么补连塔煤矿就是管理和生产出来的。可见,我国的煤炭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建设和管理“超大型”矿井是完全现实的、成功的。

1.2相似条件的矿区可以规划建设“超大型”矿井

提到规划建设“超大型”矿井,目前国内只有新疆、内蒙古等少数矿区具备条件,本文以新疆A矿区和内蒙古B矿区为例,探讨规划建设“超大型”矿井的可行性。

1.2.1新疆A矿区

新疆A矿区二号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00万t/a,创目前国内规划生产能力之最,2010年国家发改委对矿区总体规划予以批复。在总体规划阶段,根据优良的煤层和开采技术条件,矿区总体规划确定了生产高度集中化、大型化的原则,经多方案论证,矿区井田划分采用了大尺寸、大储量、大面积,其中二号矿井面积155.8km2,地质资源量104.7亿t,可采储量49.6亿t,采用1.4的储量备用系数,建设3000万t/a的矿井可服务118a,展望将来发展到4000万t/a,还可以服务88a。矿区总体规划大胆规划了“超大型”矿井和千万吨矿井群,在井田划分及能力确定方面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针对“超大型”矿井建设规模的限制,规划矿井采用分期模式,一期生产能力1500万t/a,满足安全核准要求;二期根据技术进步和市场条件,生产能力增加至3000万t/a,并留有4000万t/a以上的发展空间。由于井田面积较大,设计采用分区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如图1所示。分区开拓、分区通风,既确保了开阔的采场布局,又保证了通风安全,对“超大型”矿井分区开拓是成功的应用。为保证矿井煤炭运输,矿井采用2条主斜井,一期工程建设1条,即主斜井1,装备一条宽2000mm强力大运量带式输送机,主斜井2有机协调,互为备用,既可靠又灵活。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综上可看出,该“超大型”矿井从规划至设计,均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若其成功建成生产后,无疑又会使我国煤炭设计和生产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1.2.2内蒙古B矿区

内蒙古B矿区属尚未开发的整装煤田,可采煤层12层,属厚~中厚煤层,低瓦斯,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区资源量140亿t以上,计算可采储量约100亿t。根据资源与开采条件,经多方案比选,矿区总体规划建设1500万t/a矿井4对,500~1000万t/a矿井3对。应该说,该矿区总体规划对矿区煤炭资源与开采条件分析透彻,井田划分及生产能力方案确定合理,地面集中布置工业场地可节省占地、减少压煤,是创新性的,项目实施后可将矿区建设成为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群,该矿区总体规划是科学和成功的。论文仅利用该矿区条件,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可行性。

1)资源条件。综合分析矿区煤层条件,支持矿井产能的主力煤层为厚度大于4m的各煤层。按照煤层等厚线图分析,煤层厚度大于4m分布区域并不均匀,只是成片状分布:2-1煤层集中在一、三井田;2-2煤层集中在四、六井田;6-1煤层集中在四、六井田;6-2煤层集中在一、三井田边界和一井田南部。根据厚度大于4m的煤层分布,若要最大限度发挥设备效能,加大工作面推进长度无疑是首选。若一、三井田合并,四、六井田合并,厚度大于4m的煤层将集中分布于一个矿井,工作面推进长度可大幅度加长。若维持原划分,两个井田都难以布置长工作面。

2)生产能力。井田合并后,矿井生产能力会相应变化。一、三井田可合并为2500~3000万t/a“超大型”矿井,四、六井田可合并为2000~2500万t/a“超大型”矿井。如果可能的话,还可合并其它井田。“超大型”矿井安全核准可通过借鉴新疆“超大型”矿井建设经验,目前条件下可采用分期模式,一期规划能力1500万t/a,满足安全核准的限制要求;随着煤矿科技水平和安全水平的提高,安全核准的界限也会与时俱进,二期时根据生产开采技术条件和安全核准条件进一步论证,如果对安全生产确无大的影响,相信有关监察部门会研究通过二期安全核准的。

3)开拓条件。根据目前总体规划,一~四号井田面积均在120km2以上,最大二号井田150km2,六号井田90km2,作为单井来说面积较为适宜,可布置平均长度10km左右的双翼盘区,单翼长度5~6km。两个矿井合并后,面积成倍增加。相比新疆A矿区二号井的开采条件(单层煤层厚度平均53m,全区稳定可采),由于本区煤层厚度总体偏薄,厚煤层赋存不均,井田面积200km2以上并不算过大。从开拓上,可采用分区开拓、集中出煤的模式,加之本矿区无地温热害,适当加大井田尺寸是可行的,如英国塞尔比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000万t/a,井田范围达到18km×14km,井田面积达到300km2,采用分区开拓,集中出煤。

4)运输与提升系统。大功率、大运量的带式输送机为“超大型”矿井煤炭运输提供了运输条件,因此“超大型”矿井的煤炭运输是没有问题的。布尔台煤矿主斜井装备一条带宽2200mm带式输送机,运量7000t/h;新疆A矿区二号井一号主斜井装备带宽2000mm带式输送机,运量达到3900t/h,2个主斜井满足矿井提升能力要求。相比之下,矿井辅助运输除无轨胶轮车外,尚无其它可靠的运输设备。无轨胶轮车在一定距离范围的大中型矿井应用是合适的,在神东矿区也成功应用。但井田尺寸加大后,无轨胶轮车运行的成本明显提高,环境污染加大,相应引起通风系统、运输系统的不适应,因此“超大型”矿井(特别是井田尺寸较大)应用无轨胶轮车(特别是柴油动力)值得商榷。对比地面铁路发展状况,特别是高铁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成熟应用,煤矿井下辅助运输却始终停留在无轨胶轮车单一的连续运输方式上,那么,高铁技术能否走向煤矿,能否走到井下,是可以想象的。能够运行无轨胶轮车的井下条件,完全可以实现有轨车辆的通行。随着科技进步,大运量、大爬坡、高速度(其实井下不需要太高速)有轨电动机车一定可以实现从地面直达井下工作面的连续运输。

5)通风安全。“超大型”矿井一般实行分区开拓,分区通风。分区开拓,可以增加采场,实现多分区出煤,保证矿井生产能力;分区通风,风流线路短、负压小,有利于解决矿井长距离通风问题,改善工作环境,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井田尺寸较大、高温热害严重、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等情况的矿井,均应采用分区通风方式。应该说,分区通风方式对“超大型”矿井也是合适的,不存在安全上的隐患。

6)市场适应性。两个大型矿井是否可合并为一个“超大型”矿井,还要看市场因素。当煤炭市场供不应求且未来供应缺口较大时,可分开建设,早出煤早见效;反之,则需要综合和长远考虑。我国目前煤炭市场供求失衡,煤炭产能过剩。根据预测,考虑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高耗能产业限制、清洁能源的鼓励使用等因素,且考虑疆煤东运、在建产能的释放,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煤炭可能会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因此,对于业主来说,矿井合并为“超大型”矿井,分期建设,既可规避市场风险,又可保证可持续发展,为未来建设“超大型”矿井留足空间。

1.3国家煤炭政策鼓励规划建设“超大型”矿井

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我国具备建设和管理1500万t/a以上的“超大型”瓦斯矿井的能力。由于“超大型”矿井的成功生产,对于我国煤矿设计、施工、机械装备水平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提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的科技进步也是极大推动,因此应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矿区建设安全高效的“超大型”矿井。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有序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重点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千万吨级矿井群;新建矿井优先建设露天煤矿、特大型矿井和煤电一体化项目。可见,我国对特大型或“超大型”矿井的建设也是支持的。“超大型”矿井本身与矿井安全并无直接联系,同样大型矿井、中型矿井照样存在安全问题,是安全设施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相反,“超大型”矿井由于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更高,其安全装备水平更高。《煤矿建设项目安全核准基本要求》(AQ1049-2008)于2008年出台,笔者不知道该规定为何约束到1500万t/a,但那时超过1500万t/a的生产矿井是没有的,只有塔山(1500万t/a)、布尔台(2000万t/a)在建,我国尚无设计、建设和管理生产能力1500万t/a以上矿井的经验,出于安全考虑,限制“超大型”矿井通过安全核准是可以理解的。随着我国多个“超大型”矿井的生产运营,设计、建设、生产经验逐步丰富,安全管理经验和水平逐步提高,安全核准的限制界限也一定会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修订,为“超大型”矿井规划和建设放行是大势所趋。

2结语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极复杂水文地质条件 防突水 全风压巷道 水闸门 水闸墙 双液浆 水闸门试压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必须在井底车场周围及其它需要防突水巷道中,设置防水闸门峒室。

防水闸门的建立,有《采矿工程设计手册》规范,这里不再赘述。通常情况下,当巷道掘进到设计位置并预留一段长度巷道后(一般不得大于15m,作为水闸门建成后充水试压),开始建立水闸门,但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先进行巷道贯通,在不影响被贯通巷道正常掘进时建立水闸门,此时,在贯通巷道中再建立水闸门就带来了全风压巷道水闸门试压问题,即既不影响巷道全风压通风,又不影响水闸门试压,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我们完成了这项技术,望其能给需要这项技术的矿井带来帮助。

焦煤集团小马村矿是一个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的矿井,由于一5煤开拓巷道延伸到一定长度后,长距离的局部通风已很困难,需要与已资源枯竭的二1煤采区回风风井贯通,尽快使一5煤开拓巷道形成全风压通风,从而解决一5煤长距离局扇通风的困难,但是,如果按常规建立水闸门,然后再试压,最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会严重影响巷道开拓进度,因此先贯通,后建立联络巷水闸门使一5煤与二1煤隔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种方法的唯一困难,就是在联络巷建立水闸门后能够保持全风压状态下水闸门试压。

小马村矿一5煤为石炭纪煤层,开采时,突水水源来自于其顶板L8、直接顶板L5和其底板L3、L2甚至O2岩溶含水层,由于受矿井边界大断层和矿区处于地堑构造的影响,这几层含水层的水位都在同一标高,都是+70m左右,水闸门位置标高为±0,因此,按设计规范要求,防水闸门硐室设计承受的水压为11N/mm2,那么,水闸墙的承压能力与其对等,亦为11N/mm2。水闸门所处巷道位于一5煤顶板岩巷,其岩性为粗粒砂岩,赋存稳定,岩石坚硬,裂隙不发育。

下面就这项技术在我矿的应用进行说明。

1 技术操作程序

第一步:在贯通的全风压巷道建立水闸门,水闸门建好后,将水闸门做关闭实验,确保水闸门关闭严密。由于水闸门上有放水管等里外相通的管路(我矿由于底板加固的需要,水闸门上有四根¢60mm、两根¢100mm、一根¢250mm的钢管),即保证了关闭水闸门后全风压通风的需要,也保证了下一步有人能在反向观察水闸门试压状况的通风需要。

第二步:在水闸门的来水侧混凝土砌碹外建立水闸墙,建立水闸墙时将水闸门上的放水管和其它管全部延伸到水闸墙外,作为通风孔用,以保持水闸门里外正常通风。

2 水闸墙的建立

水闸墙为两道料石墙,两道料石墙分别用双料石砌成,各厚700mm,两墙相距3m(净),两墙中间堆满矸石砖(作为骨料用),然后用预埋在两墙之间的注浆管注满双液浆(水泥+水玻璃),凝固后,注单一水泥浆上压即可。由于带压注水泥浆,上压后水泥已凝固,24小时即可向水闸墙与水闸门之间注水试压。

具体步骤如下:

①关闭水闸门,并用塞尺检查密闭,确保密闭良好。

②在距水闸门6-6.8m处和10-10.8m处(来水侧混凝土砌碹外)巷道周边开帮,开帮深度500mm。

③在两开帮之间巷道周边施工锚杆,锚杆长度1m,进入巷帮500mm,外露500mm,间排距1*1m。目的是增大水闸墙与围岩之间的阻力。

④将水闸门上放水管等管道延伸至待建的水闸墙外,保持通风状态。

⑤砌筑水闸墙里道料石墙。

⑥将建好的料石墙表面喷浆,特别是墙体周边剩余的开帮部分喷满,以保证墙体在注浆时的抗压能力。

⑦第一道料石墙建好后,并在第二道墙开建过程中,循序将两墙间堆放满矸石砖,直至第二道墙建起,并与第一道墙一样对墙面进行喷浆加固。

需要说明的是:a两墙在砌筑时,过管子部位和与围岩接触处一定要灰浆饱满,防止两墙之间注双液浆及注单一水泥浆时这些部位漏浆。b在建第一道墙时,要预埋一根¢60mm的注水管和一根¢20mm的测压管,并延伸到第二道墙以外,测压管在末端要伸到水闸门与水闸墙之间巷道的最高标高处,先做为水闸门注水排气用,注满水后安装压力表进行水闸门试压压力观测。c在建第二道墙时,要预埋一根¢60mm的注浆管和一根¢25mm的排气管,同样道理,这两根管的末端要位于两道墙之间巷道最高标高处,最大限度在注浆时排除其中的空气。

⑧两道墙建好后,利用两道墙之间的注浆管,向两道墙之间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浆的水灰重量比为1:1.5,凝胶时间控制在5-6min,以保证双液浆浆液能扩散到堆放的矸石砖所有孔隙,待排气管流出稠浆并开始凝胶停止注浆。

⑨待墙体注浆凝固24h后,对水闸墙周边进行注浆加固。注浆孔采用风钻打眼,孔径¢25mm,并用¢25mm的钢管注浆加固水闸墙与围岩的接触面,钻孔深度2.5m,钻孔开孔在墙体上,距周边300-400mm,注浆钢管长度400-500mm,注浆终孔压力3.0MPa。

⑩再停24h,利用注水管开始向水闸墙与水闸门之间巷道注水(事先计算好其巷道体积),直到¢20mm排气管流出水停止注水,然后将2.5MPa压力表安到¢20mm管上。

试验全过程的各种数据要做好详细记录。

3 结论

全风压巷道建水闸门试压技术通过在小马村矿实地实施,压力稳定在13N/mm2以上,超过了设计要求。这也为类似条件下建放水闸门提供了崭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郑秀楷.关于七一煤矿水闸门的设计问题.煤矿设计,1990/

09.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第6篇

关键词:煤矿 供电系统 隐患 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D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045-02

井下供电对煤矿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井下供电是矿井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井下供电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井下每个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矿区的煤矿开采能否顺利推进。所以,煤矿井下的供电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井下供电的特点

1.1 环境的特殊性

煤矿井下的空气中含有瓦斯及煤尘,井下空气常年比较潮湿,还容易受到冒顶、片帮事故的影响,造成供电设备及线路的砸、碰、挤、压,采掘工作面电气设备的频繁移动和开启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供电的中断,甚至大面积停电。

1.2 供电要求高

对于煤矿井下主排水泵、提升机、通风机、压风机、监测监控系统等重要负荷,《煤矿安全规程》对其电源也做了特殊要求,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连续性必须满足要求。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选型、检验、使用、操作、维护和检修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些高的标准及要求就是为了保障井下的供电安全。

1.3 供电事故危害性大

煤矿井下供电事故危害性大,轻者造成设备损坏,人员烧伤等,重者可能引起电雷管引爆、煤尘瓦斯爆炸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诸如此类的事故不胜枚举,所以保证井下供电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2 井下供电的现状

现在许多井下的供电设备安全状况差、稳定性差、通风设备实施老化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井下的供电安全,导致这种现状的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2.1 井下长距离输电存在安全隐患

井下生产作业一般都是长距离的巷道挖掘,为了保障采矿作业持续性,矿井作业一般都是高水平的机械化,因此必须保障供电安全。但是因为井下情况错综复杂,有障碍物存在,有线缆摩擦漏电,还有人员操作失误等。这就会有长距离输电带来的安全隐患,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很大的影响。

2.2 井下供电系统不稳定

变压器容量不足容易引起井下供电系统不稳定。变压器超载工作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变压器温度升高、阻抗增大、变压器绝缘降低导致短路,最终造成变压器烧毁而引发矿井停电,甚至可能发展为火灾事故。由此可见,变压器容量不足引发的问题,对煤矿井下的供电安全威胁是非常大的。煤矿井下作业设备的超载运行,会增多井下设备的故障,缩短设备的寿命,甚至会直接引起系统短路,引发火灾等。在煤矿行业,尤其是高瓦斯矿井更是忌讳井下火源。

2.3 人的因素

现场作业人员的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是井下机电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业人员日常培训和实践不到位或是本身文化层次不高,甚至是未经岗前培训直接上岗,都可能导致在操作或是维修机电设备时出现事故。还有操作不当也是造成供电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四十六条规定:非专职人员或非值班人员不得擅自操作井下设备,操作高压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并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2.4 外部环境相对恶劣,影响井下供电安全

煤矿开采环境的恶劣以及特殊性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在开采过程中,环境非常潮湿和狭小,容易受到水害的影响,因此,设备故障出现的几率较高,当人身触及一相导体,便接触到相电压,有致命危险。另外,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如出现接地故障,可能会外漏电火花,有点燃矿井内瓦斯的危险。

3 井下供电安全隐患的应对策略

3.1 规范设计,合理布局

在设计井下供电系统时,应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等行业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布置,尤其是井下的重要负荷,或是与安全相关的主要系统和设备的供电设计一定要保证供电电源的安全性、可靠性、连续性。在井下设备选型上应充分考虑煤矿行业的特殊性,选择国家认可的煤矿井下专用的电气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同类型电气设备选型时,应首先选择本质安全性的设备。

3.2 加强日常的检查检修

在日常井下使用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和落实机电设备包机制,保证每台设备落实到人。定期开展对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检查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情况,并定期进行计算校对,确保继电保护合理可靠。同时,定期检查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即过流保护、漏电保护和保护接地情况,并按照规定定期地进行各项试验,保证各项保护齐全、完好,保证设备及人员的安全。

3.3 加强培训,提高维护人员的操作技能

煤矿井下最大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人。要加强人员的责任意识,强调“安全无小事”的观念,切实使相关人员在思想上认识到位;要严格落实人员在岗制度,确保安全技术人员的相对稳定,实现人员与工作的密不可分;切实抓好“手指口述”的培训,从源头上抓好安全操作。因此应做好井下人员,尤其是维护作业人员的日常培训,提高作业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现场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从业者达到知标准、干标准活的目的。同时,应深刻吸取一些煤矿供电事故教训,严格落实职工培训上岗制,开展导师带徒,让从业者能够真正做到安全上岗。

3.4 采取应对措施,搞好井下供电安全

井下的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都可以因设备事故而酿成。由于井下环境条件差,设备负荷变化大,容易造成漏电、短路及人身触电事故。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及《电业规程》,确保井下供电的安全性。供电技术的合理性对降低煤炭生产成本、保证供电质量、实现设备安全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和人身触电事故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井下供电必须做到技术合理,应对措施到位。

4 结语

煤矿供电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要长期而且持久进行的工作,积极发挥新技术、新设备的作用,提高煤矿井下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对于煤矿设备的高效运行及安全生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生产人员的安全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保障。所以探究煤矿井下的供电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井下供电的安全性、连续性和可靠性是我们今后还需不断研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志中.提高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的保障措施[J].中州煤炭,2007(6):68-69.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第7篇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通风与安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采矿业的稳定发展,对矿井通风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井下通过设置风门来控制风流量达到预期的风量分配是一种常用而经济有效的手段。然而,在煤矿生产实践中,目前通常使用的都是手动风门,虽然也按照设计规范施工成使其正常情况下能够依靠自重实现自动关闭,但是由于管理上的某些原因和人为的某些原因,往往因行人或行车过后而没有及时关上,甚至被车辆误撞而损毁,通风系统的可靠性程度没有保障,严重影响井下通风的安全性。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寻找一种自动风门,解决这种生产与安全的矛盾,我公司选择在天湖岩煤矿进行了井下自动风门的研究设计与实践。

二、思路

由于煤矿井下环境条件较为恶劣,如湿度较大75%以上、粉尘浓度较高等,根据以往的经验,为确保安装的自动风门安全可靠,应尽量不采用电动及感应电子器件,而宜采用机械撞杆式传动的风门自动开关。基本要求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实用。我公司本着边设计边实践,成功后再推广的思想,在传统手动风门加工实践的基础上,参照自动风门设计的一般原理。

三、过程

自动风门设计与实践项目于2003年3月在天湖岩矿正式启动,研制项目分行人巷自动风门的设计和运输巷自动风门的设计,其中运输巷自动风门设计在实践中经过三次较大的修改与完善,目前这两个设计方案已较为成熟,2005年度安排了专项资金准备进入推广使用阶段。

四、 运输巷自动风门的传动原理与施工要求

1、传动原理(如下图所示)

井下车辆宽度一般在1米左右,车辆经过自动风门处,首先撞击横在巷道当中的左右两根受力杆,受力杆一端受力后就开始绕定轴转动,推动传动杆往前平行推进,由受力杆和传动杆组成的左右两个长方形同时开始作平行四边形变形运动,传动杆在变形过程中把所受的径向力横向传递给靠在两根传动杆上的前后四扇风门,四扇门在传动杆的推动下向两侧张开,完成自动开门动作。车辆过后,安装在风门上的前后两条弹簧在弹力作用下,分别拉动前后四扇风门并带动传动杆完成自动关门动作。人员经过时,用手或身体部位顶受力杆并直接拉门开启风门。

2、施工要点:(如上各图所示:)

(1) 本设计图所附尺寸为参考尺寸,施工时,可根据现场情况在不违背传动原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只要保证整个传动过程的动作点都在同一平面内就行,施工灵活性较大。

(2) 以本图为例:在需设自动风门的地点,选择巷道较直较宽敞的地段,在巷道两侧长相距3.6米,宽相距2.4米建四个混泥土基座,每个基座当中竖直砌一段镀锌管,作为定轴转动的外框,四个管顶连线呈长方形,高度要根据来往车辆的情况,尽量选高些,以利于人工开启。 加工“L”形受力杆,长的一边1.2米,未端与传动杆以单面转轴相连,短的一头镀锌管内。传动杆长3.6米。风门墙用钢筋混泥土建造。门框顶部做成梭形,以确保四扇风门呈梭形关闭时的严密性。四扇门的外沿均有一个关闭时容纳传动杆管径的小孔洞,孔洞口外侧应用旧风筒布等软材料沿边作衬垫,以防小洞漏风。相对的四扇风门上侧安装两条弹簧,选用的弹簧以满足关闭的初始拉力要求为原则。

(3) 为了减少小孔洞与传动杆之间的摩擦力,应对孔洞表面进行专门的特殊处理。因此,应在选用硬质材料(本方案是选用质地坚硬的松木)的基础上,确保其表面的平整与光滑,并在其表面定期涂抹黄油,这只是本方案的初步做法,还可以进一步改进,但应以耐磨、光滑、方便为原则。

3、成果评价

本设计的自动风门传动机构与同类型的其它设计方案有明显的优势:(1)、传动结构较为简单,加工容易;(2)、传动过程安全可靠,从力的整个传递过程分析,实现了受力杆上的作用力基本转化为开门的动力,因此开门施力小,也便于在一些既行人又行车的风门实现通车与行人双向便利;(3)、施工场地范围小,施工容易,成本低(约800元)。总之,此项目经现场实践,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五、行人巷道自动风门的设计与实践

行人巷道风门门墙一般为上窄下宽形,门轴倾斜85度左右,当人员经过后,拉开的门扇会因自重的倾斜而关闭。但是,当门扇开启超过竖直线便无法靠自重关闭了。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第8篇

集团具有131年的煤炭开采历史,目前在册职工.2万人,其中,从事煤炭生产的近4.8人,井下作业人员3.5万人。,煤炭产量3285万吨。集团现有生产矿井22对,主要分布在河北的唐山、张家口以及内蒙古、山西等地区。其矿井集中的唐山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水、火、瓦斯、煤尘、地压等五大灾害俱全;唐山、林西、赵各庄3个煤矿开采时间已超百年;有5对矿井开采深度超过千米,最深达1157米;大多数矿井已形成多水平生产、多区段提升、多级排水系统,单翼运输距离最长达9公里。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工作压力很大。

开滦集团始终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和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常抓不懈。近年来,他们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积极推进安全管理创新,充实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考核内容,建立起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安全文化建设、规范操作、改善环境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动态考核验收常态机制,提升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总体水平。井上下生产作业环境显著改善,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可控程度进一步增强,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多措并举,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为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打好基础。

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规范人的行为,是实现不断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开滦集团实施“培育煤矿安全文化,塑造本质安全型人”工程,重点围绕提高职工素质,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实施素质提升培训工程。连续开展两个“三年素质培训工程”,通过采取系统培训、模拟演练、现场纠偏、心理调适等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对新工人、一般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等不同群体,全面开展理念灌输、习惯养成训练、系统追问、危险预知、危害辨识、操作技能等培训教育,培育职工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培训结束后,逐个考核过关;不能过关者,不得上岗并重新进行培训教育,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2.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实施班组长持证上岗制度,制定专门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集中对在岗的班组长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不过关的撤职换岗。建立后备班队长选拔培训机制,从各班队选拔部分骨干,参加班组长培训。对班队长进行定期考核讲评,实行末位淘汰,空出的职位,从培训合格的骨干中选拔任用。

3.推行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为进一步规范员工安全操作行为,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执行力,全面开展了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对职工进行准军事化班前会、队列行走、手指口述、安全确认、现场交接班、职业技能训练等多项训练,以严明纪律培养职工的自觉管控能力,使职工自我管理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对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以及规范化作业标准,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4.推行岗位安全确认,手指口述。围绕提高人的安全质量意识和危害辨识控制能力,推行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工序化的“三全一化”岗位安全确认。并以“安全预想、危险预知”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行了“手指口述”式安全确认法,进一步强化了现场安全管理,促进了规范操作的落实。

(二)全面推行“三按”管理,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

在各生产矿井积极尝试推行了按规范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的“三按”管理机制。按照细化、量化、标准化要求,参照国家和行业安全标准、技术规范,针对企业实际,修订了回采、掘进、开拓、机电、运输、通风等各个系统设计规范标准,完善了规程措施编制、会审、贯彻流程,把按设计施工列为精细化管理和走动式管理的主要内容,实施了施工过程中达不到设计标准限期整改,以及由下一道工序追偿等硬性措施,实现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

1.按规范设计。要求一切井工工程都要有设计,在规范设计流程的基础上,细化设计内容。对每项工程的每个环节、施工现场的每个细节,都以设计说明书的形式固定下来,逐项提出具体操作要求,明确具体标准。如设备或材料怎么摆放、管线如何吊挂、采面单体液压支柱放液阀必须朝向相同等。在规范设计内容过程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针对现场施工内容和操作细节,在基层班组广泛征集设计内容,组织设计成果观摩、比较、论证,好中选优。

2.按设计施工。所有生产工作岗位操作全过程都要按设计标准进行,已开工的工程必须现场悬挂设计图表,对施工过程“时时有规定,处处有标准”。集团公司专门编制了煤矿操作岗位标准化作业标准,对每一个生产工作岗位、每一道操作工序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并在生产过程中强力推行。每个工作面开工前先检查按设计施工的问题,与设计要求不符不许开工。为促进作业现场按设计施工的推行与落实,管理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坚持走动管理,凡是不按设计施工的一律挂黄牌、停产整顿,直到验收合格后才准许恢复生产。

3.按标准验收。突出对生产全过程的动态检查、班末验收和竣工后的对标考核,坚持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动态检查与班末验收相结合,对当班施工质量、设计标准落实情况逐项进行考核打分,实行日清日结考核。坚持将班末验收打分结果与工程竣工后的系统验收相结合,作为安全质量结构工资的考核依据,做到设计、施工、检查、验收环环相扣,全程闭合。

(三)加强安全环境建设,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地面和井下安全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为职工安全与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提高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

1.强力导入安全视觉识别系统。采取安全行为准则“符号化、视觉化、标准化”的传播手段,在企业所有办公区域、生产作业场所,特别是井下事故易发地段、交通要道等处,全面导入了svi煤矿安全视觉识别系统,推行了反光安全标识和安全设备设施编码管理。在工业广场、更衣室、井口设置了大屏幕,班前会议室配备了多媒体电化教学设施。安全视觉系统的导入,及时传播了企业安全理念和安全信息。

2.强化安全环境硬件设施建设。本着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原则,深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各生产矿井全面实施井上井下“亮化、净化、美化、规范化”环境改造工程。从井口到井底车场,从运输大巷到采区石门料场,从工作面上下两巷到采煤工作面,分阶段逐步实现全部照明。实践证明,职工在宽敞明亮的环境中工作,无论心态、注意力还是操作的准确度都有较大改观。

3.营造安全健康文化。从努力改善职工工作 生活环境入手,着力营造安全健康文化。集团公司上下,全部建立了职工安全健康保障体系,定期开展职工健康检查,建立了职工安全健康管理档案,在地面和井下分别建立了保健站、急救站,为每个生产班组配发了现场急救箱。积极实施为井下生产作业地点配备蒸箱、饮水机和工作服集中管理的“两热一管”工程。对职工食堂、宿舍、更衣室全面实施人性化改造,逐步实现服务人性化、就餐住宿宾馆化、更衣洗浴舒适化、井下服务地面化,以减轻职工作业后的疲劳,进一步增强职工凝聚力。

4.着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装备系统。以实现“机电设备零隐患、矿井装备零故障”为目标,实施矿井提升系统数字化改造和主扇风机安全节能改造,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积极引进大功率、高强度的综采设备和免维护减速器,推行掘进工作面轨道化运输;实施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安装顶板在线监测系统,自主研发了自动闭锁风门。先后进行了运输、供电、通风、排水本质安全型系统和部位的改造和创建活动,既增强了矿井抗灾防灾能力,又提高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水平。

(四)创新考核运作机制,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规范有序运行。

在坚持安全质量标准化区科旬检、矿处月验、集团季检制度的基础上,开滦集团深入探索、不断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考核运作机制,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保证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规范运行。

1.改革薪酬分配机制。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推行了独立于效益工资之外的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制。各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在工资分配中的比重已全部达到30%以上。改变传统的“以量计资、超产超尺累加计奖”的考核方式,试行了“定单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基层单位由生产管理型向安全质量管理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