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护理基础

老年护理基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老年护理基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年护理基础范文第1篇

【摘要】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人的寿命的延长,对老年人的保健和疾病防治日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一名护士,要根据老年病人的特殊心理、生理状态给予适当的护理,调整病人的饮食与营养、睡眠与休息,帮助病人适当运动,保持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和并发症,促进老年病人的康复。

【关键词】老年病人;生理心理变化;护理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也随之延长,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攀升,有分析甚至认为我国将在不久后出现老龄化社会这一社会问题,因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就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当然老年人的体质在不断下降,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自然也就增大,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关注这一群体需要,不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要给他们以最好的照顾,以使他们能够减轻患病的痛苦,促进他们的康复以至于安享晚年。针对当前医护人员在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但这首先要认真分析老年病人各方面的需求,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好这一难题。

1 老年病人的生理变化

1.1 循环机能的变化:老年人最容易出现的循环系统疾病主要是指血液循环方面,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内脏器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器质性病变,比如心脏极易出现供血量不足,心室心房瓣膜受损,心率不齐甚至早搏的现象,血管老化,内壁增厚,极易发生心梗等严重威胁生命的突发性疾病。

1.2 呼吸功能的改变:老年人的呼吸系统由于常规性的病变和一些个人因素,比如吸烟会导致肺泡肿大,弹性变弱甚至会变硬,相应的肺活量就会不同程度的减小,在气候变化较大以及寒冷的季节就会出现咳嗽或哮喘的症状,加之他们的抵抗力较弱极易发生呼吸衰竭的严重后果。

1.3 消化机能的改变:老年人的肠胃功能减弱会直接导致消化疾病的发生,肠胃消化减弱主要是由于分泌机能紊乱造成的,三餐的不规律是造成分泌机能下降的“元凶”,肠胃疾病一旦形成,很难根治,尽量要保证三餐的规律性和荤素搭配的合理性。

1.4 泌尿系统功能改变:老年人的肾脏功能降低会导致各种泌尿系统疾病,这是由肾小球数量减小引起的,还经常出现尿频、尿急的现象。

1.5 免疫系统功能:年龄的增加会伴随着细胞代谢能力的降低,免疫系统功能依赖于适量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细胞代谢能力下降就会使这些免疫细胞大大减少,造成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严重下降。

1.6 运动系统:老年人如果不注意身体锻炼和补充钙质,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等老年病,一旦摔伤难以恢复,甚至会造成骨折的严重后果。

1.7 其它:人体是一台复杂的机器,需要多个系统协调配合工作,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人体某个方面功能的减弱或者丧失,老年人更是如此,某个不起眼的疾病都有可能造成危及生命的其它并发症,所以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 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

老年人由于身体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机能减退会伴随着心理产生很大变化,比如自己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社会影响等等都大不如从前,所以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加之身体又每况愈下,很容易和医护人员无形中形成一种对立,不愿配合治疗康复,还有由于和年轻人存在代沟而造成沟通方面的困难,极易产生悲观厌世的不健康心理。

3 老年病人的护理

3.1 精神护理:护理人员要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需要,只有他们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护理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这个过程首先需要有耐心,不要让老年病人感到不被尊重的感觉,其次还要做好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需要。

3.2 临床护理

⑴饮食与营养:老年人的消化机能下降,肠胃分泌功能紊乱要求饮食要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同时要照顾到老人的个人饮食习惯,要多以清淡、爽口的饭菜为主,对咀嚼有困难的老年病人要多吃流食,营养搭配方面要多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脂肪要适量摄入,高脂、多油、高盐的食物避免摄入,每餐不要过饱,烟酒等尽力戒除。

⑵睡眠与休息: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尽量给老年病人制造一个安静、舒服的睡眠环境,病房中的温度、湿度都要控制到位,光照也要充足,要在老人方便触摸的位置设置灯具开关,防止夜间起床发生意外,还要准备一大杯白开水在案头,供夜间口渴饮用,减少下地活动引发意外事故,探视老年病人要多和他们说一些开心、温暖的事情,避免刺激他们的心情,不利于病情恢复。

⑶个人卫生: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汗腺分泌减少,以至皮肤干燥,失去弹性,易于千裂,要保持床褥干燥整洁,避免褥疮发生。要督促、协助病人更衣、洗澡,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清洁。

⑷运功:运动和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防止肌肉萎缩,但要针对个人体质和不同情况进行,对卧床病人要坚持给予被动运动,如更换卧位,活动肢体.以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和肺部呼吸通畅,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⑸预防感染和并发症:加强对病人翻身、扣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让病人多食水果、蔬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医护人员在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都要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告诉他们老年病人的健康注意事项,教育病人家属督促老人养成有规律的起居生活,减少疾病的发生。

4 结语

近年来,老年护理医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老年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有着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并且还要熟悉老年病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正确的、有效的进行护理,以全面提高老年病人的基础护理水平,尽力使每位老年病人都能安享一个愉快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房秀梅,段冬霞,小林,许志萍.老年病人的特殊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9(2)

老年护理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年护理服务体系;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3702

1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以完善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1.1我国亟需构建老年服务体系以迎接银潮的到来

银潮几乎席卷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财政偿付能力面临的主要威胁将来自老龄化趋势。问题也有积极的一面,许多国家顺应老年人口的需要发展老年产业刺激银发经济创造出长寿红利。“未富先老”的人口大国,中国拥有在世界上绝对数量对多的老年人口。巨大老年市场是摆在我国政府、老年及相关产业、专家学者和每个人面前的重要议题。无论盈利模式还是福利模式,我国亟需构建老年服务体系以解决老年人的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是影响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因素,例如制定养老金、医疗、和长期护理保险。这既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同时是老年人与家人,老年人与所有社会人的社会关系问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国梦的伟大实现。

老年服务体系包括护理服务的提供者、护理服务的层次、护理服务的提供方式、护理服务的接受者和护理服务内容五个方面内容。

1.2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协调老年护理服务供需矛盾

老年人主要通过个人支付、政府支付的方式享受老年护理服务。目前国内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给付条件和方式都不包括长期护理服务,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也没有成为老年人获取长期护理服务的重要财源。于是随着我国逐步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阶段,对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呈刚性增长的态势,而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受制于个人支付能力和政府财政压力迟迟无法提高。使得老年护理服务产业的发展得不到需求的支撑。通过推广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会行之有效的解决老年人的养老护理资金缺乏的问题,协调老年护理服务供需矛盾。保险公司可以将筹集的护理费用用于老年护理产业的投资,通过与资本市场联动保值增值解决护理资金缺乏的问题。进而推动老年护理服务供需的良性循环。

1.3长期护理保险的风险基础和给付条件

美国健康保险协会(Health Insuranc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简称 HIAA)对长期护理(Long term care)的界定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地为患有慢性疾病(Chronic Illness),譬如早老性痴呆等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或处于伤残状态下,即功能性损伤(Functional Impairment)的人提供的护理。在日本长期护理是指为 65岁及以上因身体虚弱或卧床不起,痴呆症等需要援助和护理的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荆涛(2006)认为长期护理是指个体由于意外、疾病或者衰弱导致身体或者精神受损,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需要他人在医疗、日常生活或社会活动中给予广泛帮助。长期护理保险作为风险管理方法,把因长期护理需求而产生的经济收入的减少和经济支出的增加作为保障对象,主要承保导致产生护理需求的风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无法承担高昂的护理费用从而无法获得长期护理的风险。因为长期护理需求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具有可保风险的基本特征,所以可以通过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构建一个互助分摊的机制,满足老年人在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风险事故产生护理需求的时候能够得到保险公司的给付。

日本对长期护理的界定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群体提供护理服务,所以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的给付条件区分40周岁到64周岁和65周岁以上两种。美国健康保险协会和我国相关学者在长期护理的问题上,给出的产生长期护理需求的原因就更加的宽泛,其中包括个体由于意外、疾病或者衰弱导致身体或者精神受损,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这里的个体不单纯指老年人,还包括所有可能因意外和健康原因需要护理的其他人。所以在我国对于长期护理保险设计就应该区别被保险人群体及长期护理的给付条件。长期护理保险应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面向65周岁以上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的老年护理保险,考虑老年人老年痴呆等损伤智力的疾病发病率的增高,保险公司可将智力损伤所引起的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引入到给付条件之内,保险公司要与专业机构制定一个合理标准化的认定机制。可以通过智力的检测和行动能力的测试进行评定。第二类是面向60周岁到64周岁的健康人群体的健康护理保险。被保险人是否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通常包括穿衣、进食、沐浴、如厕、行动等等。如果当事人不能完成上述事例中的一项或者是几项,那么被保险人就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长期护理。以此作为保险公司的给付条件。区别于目前国内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如“全无忧”长期护理保险、国泰康顺长期护理保险、瑞福德长期护理保险把长期护理保险责任和老年护理保险责任放在一起考虑。对于长期护理和老年护理分别独立设计保险产品,理由是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责任和老年护理保险的保险责任就其风险基础来看具有不同的规律,所以对于保险精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果两个风险责任捆绑在一起考虑不利于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而对于投保人而言也增加了缴费负担。

1.4长期护理保险与老年护理服务产业的协调发展

保险业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社会管理作用,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压力。保险公司进行投资养老实体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保险公司拥有足够的资本和专业的业务能力,由它来引领这个市场能够更好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同时也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收益和风险并存,所以保险公司在依靠自身资源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政府的扶持。保险公司目前仍仅局限于一个封闭的保险系统中,并未与养老实体的投资建立有效连接。那么,建立或收购养老机构无疑是使得保险产业和老年护理服务产业得以协调发展的双赢选择。根据新实施的《保险法》,保险公司可以投资不动产。那么保险公司可以投资养老院甚至建立养老社区都不再会是纸上谈兵。无疑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难题,同时促进保险经济的发展。这样一来,保险公司一方面通过经营长期护理保险使老年人可以拥有享受护理服务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通过投资老年护理服务产业,甚至培训专业的护理人员,兴办老年大学,建设老年社区等等提高和增加老年护理产业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协调发展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难题同时利用人口老龄化获得长寿红利。

2立足国情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现实基础

2.1政策法律基础

日本于1997年末通过了《护理保险法》,于2000年正式实施。在2005年和2012年进行两次修订。德国2008年通过了《护理保险结构性继续发展法》,在法律层面上强制实施全民护理保险,对各护理保险服务机构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护理院中,由住户选举产生代表自身利益的咨询委员会,该机构共同决定或参与协作护理机构的管理工作。相比较之下,我国在政策法律基础方面关于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建立仍是一片空白。

2.1.1我国缺少一部关于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成文法

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把解决问题的方案落实下来,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法律是任何制度得以实施的根本,我国应该以老年护理服务、老年医疗和老年福利为主要内容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以解决老龄化问题。同时法律的出台也可以加强对服务部门的管理,监督相关部门的服务。在出台全国性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地区政府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在全国性法规的前提下提出细则要求。例如细化申请标准,明确护理等级,护理费用等。

2.1.2我国缺乏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常设机构

一个有效率且低消耗的部门能促进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国应该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下设一个常设机构,专门分管护理保险业务。同时该部门负责:(1)监督商业护理保险的运行。(2)规范老年护理保险产业的发展。(3)监督护理行业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与准入。(4)负责护理保险资金的运作。

2.2财政经济基础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和老年人个人的支付能力是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问题的,导致需要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难以承担高额费用的支出。更完善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由于财政经济原因很难得以有效的实施。

2.2.1财政支付压力

欧债危机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普遍爆发的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很复杂,但是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欧洲的政府普遍通过举债的方式为国民提供高福利,包括高福利养老。但是长寿时代的来临使这些国家无法支付高昂的费用。对于债务危机推波助澜。对于未富先老的中国政府而言,面对全世界绝对值最高的老年人口,为了防止出现财务负担过重,现阶段只能针对贫困老人提供免费老年护理服务,并且经费的支出主要来源于民政部门,资金十分有限。

2.2.2个人支付能力有限

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导致劳动收入能力也随之降低,部分老年人的消费支出靠养老金的收入,而养老金只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大部分没有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子女和亲戚朋友的接济。由于老年人可支配收入较少,缺乏对护理服务的购买能力,严重限制了有护理需求的老年人对社会化护理服务的利用。老年护理费用会伴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而迅速增长,只依靠个人力量不足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护理费用。

2.3市场供求基础

截止2011年底我国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不足20张,如果为每名老年人都准备一张床位的话我国老年护理服务机构所安置的床位可以绕地球三圈半。然而我国有98%的老年人,出于无奈都在家养老。很多老年人由于丧失劳动能力以致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负担不起高昂的机构养老费用,虽然潜在需求巨大,但是对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导致养老机构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供给的“过剩”,即养老机构的供给无法形成能为需求群体购买的有效供给。

3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

3.1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综述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荷兰和日本为代表的政府引导并委托专业机构运营模式。

市场主导模式的优点在于减轻公共财政负担,提高制度运行效率并且可以较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但由于价格偏高、无强制措施等原因导致其对中低收入老龄人口的覆盖能力不足。政府主导模式的优点在于实现对老年人的全覆盖,同时以政府充足的财政经费支持

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基础,但是政府主导模式对于国家的财政状况是一个艰巨的挑战。而且对于市场需求的反应也不够灵敏。政府引导并委托专业机构运营的方式,可更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优势,降低制度推进成本,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

3.2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建议

不同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想要照搬高福利国家的模式来建立像医保一样的全民强制护理保险是不符合实际的。而完全市场主导模式的市场需求主体有限,必须具备充分的支付能力。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政府引导并委托专业机构运营的模式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老龄居民消费能力有限的实际国情。

3.2.1小范围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试水阶段

按照当前的发展,可以先从完全市场主导模式入手。因为商业保险具有很多的优势,第一,风险控制能力强,商业保险公司具有专业风险管理技术,能为护理保险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第二,具有良好机制,作为中介职能提供服务,能够保障护理保险体系的正常运行,减轻财政压力。第三,个性化专业服务,能够整合养老社区、养老保险、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老年产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高质量服务。第四,保险资金雄厚,规模大、运转周期长是保险公司资金的特点,因此保险公司有实力投资养老社区、护理机构等,促进护理产业的稳定发展。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初期探索者,可以为我们积累大量的原始数据与经验。

3.2.2大规模的政府引导并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营的全面铺开阶段

经历一个时期的完全市场主导模式之后,商业保险公司已掌握了护理保险发展所的大量数据如生命表、重疾发生率、丧失生活能力发生率、生存时间分布等,这是一个基础。这时我们可以适当让政府参与进来,好处是有了财政资金的支持,护理保险覆盖面能进一步的扩大,我们可以让商业护理保险继续经营的同时,让政府在几个养老服务设施相对较好的城市进行试点,建立政府主导并委托专门机构运营的盈利模式。为将来施行福利模式积累经验。

3.2.3严格审核条件的政府主导模式打好基础

盈利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积累了大量经验后,就可以过渡到福利模式和盈利模式共存的阶段。但是按照我国的国情分析,现阶段的福利模式主要针对贫困老人直接提供无偿服务。通过严格的审核条件,对于那些贫困老人、空巢老人提供基本护理包括日常生活照顾、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在内的老年生活辅助。

参考文献

[1]刘晓梅,曹煜玲.中国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1).

[2]盛和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建设的运营模式选择[J].保险研究,2012,(9).

[3]仝利民,王西民.日本护理保险的制度效应分析[J].人口学刊,2010,(1)

[4]冉永兰,荣幸.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0,(2).

老年护理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共建;老年护理办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目前,国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条例,明确指出了老年人生活和疾病照顾质量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在现代的社会阶段中,我国的养老服务人才出现培训规模小、结构简单、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养老服务的发展和进步,致使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始终处于落后的状态。校企共建老年护理专业的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在不断的实践和创新中改革与完善。

1建设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1.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心是思想指导、学术为主、育人为本、校企共赢。校企合作,一方面实现了高等教育人才的有效培养,以企业对人才的数量需求、岗位需求和能力需求为中心,其培养基础就是高校的办学条件,以校企合作作为契合点;另一方面实现了企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和高等院校学生完成就业,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赢目的。校企共建的实际教学是以高校和企业共同创建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教育的主要平台,以高校的教学实验基地作为基础,以资源整合作为指导。在两方的洽谈中制定出科学的培养方案,安排适宜的课程制度和教学内容,定期聘请资深专家进行讲座,逐渐形成校企统一的实践教学系统。

1.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1.2.1成立老年护理实践基地高校需要与当地的养老机构、养老院、养老组织和地区医院等具有互动的原则与合作协议,共同制定适宜的培养目标和建设实践基地,作为全部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起始点与基础。1.2.2建设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的老年护理队伍高等学校对老年护理专业方面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需要体现校企共建的专有特点。聘请养老机构的专家学者作为老年护理专业的实习培训教师,与高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合作,组成特有的师资团队。其中,聘请的专家学者主要负责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讲授部分。将这种师资团队加入到本科老年护理实践的教学体制中,真正达到校企两个方面的资源相互补充的目的。校内、校外都有教师的指导和教学,这种制度可以取长补短,经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实践中的案例和教材之间融会贯通,一方面提升老年护理实际训练教学阶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拉近了教学和生活的距离,创设出良好的职业气氛,让知识学习、技术能力、专业素养这三者共同进步。

2在培养教育课程中不断创新

2.1在课程安排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校企共建中,实行“三位一体,四加强”的特殊老年护理理论教学课程制度。“三位一体”包含归纳有关课程形成老年临床护理、老年人文化社会科学、中医特征这三个方面为一体的护理教学体制;“四加强”指的是加强在基础医学课程和基础护理课程的教学、老年人文化与社会科学、中医护理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2.2以生态学的角度对课程安排进行改革与创新

对人才培养的方式应用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实际的实施,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2.2.1整体性和共生性老年护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具有较高的本身特性,一方面要求具有严格的理学特性,另一方面要求具有宽广的人文文化特点。老年护理专业的关注点在于老年人的细心护理方面,不断加强人才的塑造和培养。不仅要在基础的护理学理论和操作技能方面加强教学,还要在实际的课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思维模式,不断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在老年护理专业中,增减课程是依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而进行的,不能影响整体知识的宽度和研究深度;在课程之间找到共生性,以点带面,组成良好的教学链。2.2.2互不影响与互相帮助互不影响指的是个人在进行自我行为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或造成影响,在群体的相互竞争中让每一个人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互相帮助与互不影响是对立又统一的,让每个人在独立完成操作的同时与他人实现互惠互利,实现共同的发展。2.2.3动态平衡生态学认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稳定的环境中,生态系统的各个构造和功能将会处于平衡的动态中。在老年护理专业的课程中,经过长时间的实际教学,在教学内容、分配、选择、课时长短等方面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此外,增设了老年人文化社会科学和实际培训时间的课程后,展现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医学课程和科学文化课程之间的动态发展过程,突显老年护理专业的特点。

3镶嵌和集中相结合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及实施

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是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信息、思维模式、思想价值及表达形式。老年护理实际培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对老年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加强实践技术技能的培训,发挥高校人才的优势和行业资源的优势,让校企共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渐趋于互惠互利的局面。在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建设中,有效实行镶嵌式和集中式共同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让实践教学和养老组织的需求达到统一。

3.1在理论课程中镶嵌见习实践

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镶嵌见习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最好手段。见习内容包含妇幼保护站的基础服务、健康档案整理、预产期保健、儿童疫苗接种等方面,让学生在新鲜好奇的心理和环境中学习到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

3.2在临床实习中采取集中方式

在临床实习中应用集中教学的方式,一方面达到培养目标中对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和标准,另一方面能够完成老年护理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为老年护理专业的就业创造良好的平台。

4结语

总之,结合目前我国养老失业发展研究人才培养的制度,对校企共建的办学模式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实现了高校和企业的信任合作,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的建设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燕,孟繁洁,胡燕,等.校企共建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6):65-66.

[2]王冬梅.由日本养老护理浅谈我国老年[J].卫生职业教育,2012(4):25-27.

老年护理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39-01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因骨关节病、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生理功能衰退、反应迟钝等,易受到外伤,发生各种类型骨折。由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的帮助做好综合护理,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老年人护理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护理工作效果。

1老人骨科患者特点

(1)复杂性。大多数老年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5岁以上,并且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一旦受到外伤,由于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极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病变,如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老年患者,尤其是术后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

(2)易引发护理合并症。老年骨科患者一般长期卧床、骨折后活动受到限制。这都易造成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老年患者存在着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多皱褶等情况,骨折后长期卧床易造成褥疮。

(3)心理复杂。老年患者由于丧失自理能力,听力障碍、记忆功能减退等,常常表现易怒、恐惧、激动、失眠等。

(4)手术风险高。老年患者雌激素水平低,易发生骨折愈合时间延长或不愈合,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

2护理工作中引发风险的原因分析

2.1护理人员责任意识薄弱: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部分护士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没有做到依法执业。虽然护理工作中有多种护理核心制度,但假如管理者管理力度不够,缺乏指导监督机制,也会造成护理行为有章不循,进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2.2专业理论知识及新设备操作知识缺乏:老年骨科患者一般长期卧床,骨折后活动受到限制,护理并发症高。假如护理人员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预防并发症准备不足,就很容易导致并发症或加重病情;随着骨科手术较快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若缺乏对护理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护理知识学习和了解就会在实际工作中出错。

2.3教育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护士由于工作繁忙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宣教缺乏主动性、系统性、及时性。在病人不了解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出现过早下地、过早活动发生钢板断裂;由于翻身或坐姿不当,股骨头置换的病人造成脱臼;术前病人没有禁饮食而推迟手术时间等,从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3护理措施的探究

3.1加强基础护理知识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国家卫生部多次提出,护理工作需做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人性化护理”的号召。要使患者得到优质服务,必须加大基础护理的管理力度,注重细节,加强护士对基础护理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认识到建立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性。为防止基础护理环节疏漏,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强化基础护理的质前控制、环节控制及终末控制并随时改进。

3.2重视老年骨折患者入院的安全教育:骨折属于中医学“心身疾病”范畴,病情过程程长,并且反复难愈,对患者人院安全宣教,不但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了解到自身及其病区潜在的危险因素,还能够使其能够配合,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以达最佳护理效果;护士主要以身心统一的整体观为主导思想,以阴阳五行、脏象、病因与病机诸方面进行望、闻、问、切,综合进行人院评估,通过观察其神色,能够分析患者正气的盛衰变化;然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其心理状态对骨伤患者诊疗、术后康复及其预后的影响,使患者能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3.3心理护理:老年人因各自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性情、文化程度不一样,心理变化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掌握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护理。当患者来医院求医,首先见到的是护士、医生、病人、病房。迎来的是检查、治疗、手术,大多数都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有的则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等,这些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所以,我们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积极与他们沟通,搞好关系,消除患者思想负担。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依据患者业余爱好、经济状况及家庭情况等,利用不同方式与患者进行交谈,取得其信任,使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对手术后疼痛、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充分了解,树立打败疾病的信心。其次,我们可通过设立老年病房,加强与老年患者的病情、心理沟通,使患者处于轻松、健康的心理状态。然后我们需要正确引导老年病人之间的心理沟通,使他们之间产生愉快的心理共鸣。

3.4病情观察及护理:骨科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机体防御机会被破坏,而且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连续性病变。这就要求护士患者病房巡视,观察病情,缜密观察患者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让患者感觉到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其容易接受,假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抢救。

3.5营养护理:由于年龄较大,老年患者存在脏腑功能低下,骨质疏松,致使其修复功能弱,骨折愈合较慢。加速骨折愈合和骨骼肌肉功能的恢复只有通过加强饮食的护理。所以骨折后,提倡平衡膳食。不食或少食肥腻、煎炒、坚硬、生冷、粘稠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食物宜新鲜。由于老年患者多有心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所以饮食指导应嘱患者低盐、低脂,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老年人又因牙齿脱落,饮食困难,食物应细软,常用红枣、莲子、扁豆、白术煮粥食用,可达补脾健胃。早期骨折患者应供给低脂、高维生素、含水份多、清淡味鲜、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后期患者应予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热量、适量脂肪的饮食。即遵循以下八条原则:①食物繁多,谷类当先;②多食蔬菜、水果和薯类;③常食奶类、豆类或其制品;④常食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⑤适量和体力活动要平衡,体重要适宜;⑥有清淡少盐的膳食;⑦饮酒需适量,少吸或限制吸烟;⑧吃干净的食物。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优质服务已经成为患者选择医院就诊的重要条件。老年人是特殊人群,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是我们的护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淑珍,郑敏,陈志灵.骨折老年病人特点[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2(6),58

老年护理基础范文第5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79例老年骨科患者,年龄61~97岁,其中:女27例,男52例。根据病种分类:颈椎病23例,腰椎间盘脱出29例、腰椎骨折19例,腰椎管狭窄8例。79例患者均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慢支炎、肺气肿、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等两种以上的基础疾病。

1.2心理特点

本组老年骨科患者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恐惧、悲观、焦虑、孤独、寂寞的心理特点。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为他们创造舒适、安静的住院条件,在护理工作中尊重、关爱老年患者,采取不同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亲切的交谈,聆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常谈谈令他们高兴的往事,让老年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努力帮助他们克服焦虑、孤独、寂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解骨科疾病及治疗措施与康复情况,以赞扬的口吻鼓励老年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努力帮助他们克服恐惧、悲观的心态。从心理上安慰老年患者,解除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2基础护理

2.2.1仔细观察病情

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一旦因外伤致骨科病变住院治疗,容易诱发、加重基础疾病,护士要多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协助老年患者采取正确而舒适的,观察皮肤血循环、温度、感觉、运动及引流量、颜色、伤口情况。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协助抢救。

2.2.2生活护理

应根据老年人生活习惯及基础疾病情况,合理控制饮食。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

2.2.3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2.2.3.1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老年人患骨科疾病住院治疗前,已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加上创伤与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等高危因素,诱发基础疾病急性发作。所以一旦入院就应引起重视,除进行相应辅助检查外,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神志等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3.2褥疮的预防

患者多为老年人,全身循环差,由于病情限制需卧床接受治疗,术后又不易翻身易致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踝关节、足跟部等各个骨突处血液循环差容易发生褥疮。应给予气垫床、海棉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棉圈[1],间歇性地解除局部压迫,血液循环。平卧时,将手放入臀下,实施向上按摩皮肤5min,每20min重复一次。卧床患者的床褥要透气,软硬适中、吸水性好。每天1~2次使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大便失禁者,及时洗净肛周皮肤预防肛周和会阴縻烂、湿疹;小便失禁者可使用接尿器。

2.2.3.3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因手术疼痛及病情限制需卧床接受治疗而影响咳嗽、咳痰,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术前应指导患者练习呼吸运动,有烟酒嗜好的患者,积极劝告戒除烟酒,以减少上呼吸道分泌物。术后经常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咳嗽和咳痰、适当变换,尽量咳出痰液。黏痰不易咳出,使用化痰剂或雾化吸入剂。咳痰无力且反应较弱,可用吸痰管吸痰和刺激喉部以诱发咳嗽、咳液。应用有效的抗生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

2.2.3.4预防泌尿系感染

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会清洁干燥。能自解小便,病情允许应早拔除尿管。术后多因切口疼痛及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因素易引起尿潴留,鼓励患者自主及时排尿。需行导尿术的患者,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插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插管时要充分,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留置尿管期间,注意做好尿道口护理,保持个人卫生,防止尿液反流,防止泌尿系感染。有感染时使用抗菌素治疗。

2.3指导功能锻炼

老年护理基础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基层培训;老年护理培训;培训模块;课程评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迫在眉睫。2015年,我院接受日本笹川医学会专项经费援助,组织了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基层老年护理培训班。培训班的学员由当地卫生部门推荐具有老年护理相关经验的护理人员。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老年护理能力,并在其工作的西部基层地域形成辐射。现将该次老年临床护理培训班的课程设计及效果评价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接受日本笹川医学会专项经费援助的16名西部基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16名学员是来自西部地区的注册护士,全部为女性,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4.31±6.00)岁;参加护理工作年限4~31年,平均年限(14.56±7.83)年;16个学员都有老年护理相关经验。其中学历分别为中专1人,大专8人,本科7人;职称为护士1人,护师10人,主管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护士10,护士长6人;医院级别为一级4人,二级12人。

1.2方法

1.2.1培训模块设计本次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1-3],与“培养能够形成地域辐射力的基层老年护理人员”的培训目标相结合,初步形成职业人文、护理管理与研究、老年综合征、老年综合护理、生理平衡与促进、专业技能模块以及护理安全七个模块的课程框架。邀请本院从事老年医学工作的医生、护士和护理管理者共计6人进行专家咨询,结合专家意见,课程模块最后确定为职业人文、护理管理与研究、老年常见病、老年常见病护理、生理平衡与促进、专业技能模块以及护理安全七个模块。1.2.2调查工具本次研究发出问卷16份,回收问卷16份,其中有效问卷16分,有效回收率100%。1.2.2.1一般资料问卷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被调查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以及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工作医院级别等资料。1.2.2.2培训模块需求评价量表针对培训课程的七个模块设计调差问卷,量化被调查者对培训各模块的需求,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非常重要=1分),在培训前进行评价。1.2.2.3培训课程需求评价对全部的30个课程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评价对课程的需求,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评价。1.2.2.4课程授课效果评价量表对全部的30个课程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非常认可=5分、认可=4分、一般=3分、不认可=2分、非常不认可=1分),在培训结束后就课程授课效果进行评价。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计量指标应用(x—±s)进行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七个模块的需求评价结果

见表1。

2.2课程需求和授课效果评价

见表2。在课程需求评价中,排名在前五位的课程依次为磁性护理文化,压力管理,老年患者皮肤管理,如何预防老年患者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排名在后五位的是综述论文的写作,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断和预防,PICC置管维护,老年慢性疼痛药物的治疗进展,老年人营养管理。在课程效果评价中,排名在前五位的课程依次为磁性护理文化,压力管理,老年患者皮肤管理,如何预防老年患者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排名在后五位的是综述论文的写作,老年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老年慢性疼痛药物的治疗进展,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断和预防,PICC置管维护。

3讨论

3.1老年护理安全的课程需求是热点问题

模块需求评价中老年安全模块是排在第一位,均值(4.82±0.39)分。课程需求和效果评价中:老年患者的皮肤管理、预防老年人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评分在排名在前五。这与王燕[3]在研究中阐述近十年老年护理文献热点分布是比较一致的。在临床老年护理的实践中,跌倒是造成老人事故伤害的第二大诱因,非致死跌倒所造成的医疗损耗与重大经济成本的损失是相当可观的[4]。压疮也是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压疮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5]。护理安全在老年护理中均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于春妮等[6]对270名护理人员对老年安全护理知识自我评价情况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自觉老年安全护理知识总体上缺乏。可见,老年护理工作者护理安全意识高,但是安全知识欠缺。所以在培训过程中,设置安全模块讲授老年安全护理的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3.2自我压力管理和磁性护理文化培训的需求很大

在整个课程需求评价和效果评价中,得分最高的两个课程是压力管理和磁性护理文化,均值为(4.93±0.26),这样的结果与国内老年护理现状有关。国内老年护理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有效工作时间低、工作环境恶劣,导致基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的从业压力大、离职愿望高[7]。戴付敏等[8]在一个高年资护士长期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调查结果中也指出高年资护士中仅小部分愿意从事老年长期护理服务(32.8%)。为基层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磁性的护理管理,有利于把更多的护理人员留在老年护理岗位;同时,提供压力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积极应对来自工作中的压力。

3.3基层老年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尚有待加强,科研授课需要因人制宜

本次课程中“护理综述的书写”,所请的专家是知名护理院校的知名科研专家,在我院的多次护理研究培训效果评价都非常高。然而在本次基层老年护理培训班的需求和效果评价该课程得分均为所有课程的最低分。无独有偶,吴园秀[9]、刘宇等[10]亦在文献中提及大多数从事基层老年护理的护士更多关注的是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而对老年护理理论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尚不够重视。可见,在做基层老年护理科研培训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科研基础,因人制宜。

3.4PICC等成本高、操作风险大的护理技术在基层老年护理培训中需求较低

老年护理基础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老年人长期照护;发展现状

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口老龄化。从世界范围来看,所有发达国家都已进入老龄社会,而许多发展中国家从上世纪末也开始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社会,成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之一[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老年照护建设方面有了一定发展,但针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的服务建设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现将国内、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情况做一介绍,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建设提供参考。

1 老年人长期照护界定及服务内容

1.1 老年人长期照护界定 老年人长期照护是指老年人由于其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甚至在生命存续期内都需要他人给予的各种帮助的总称。长期照护需要向被照护者提供一系列长期性的健康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和生活帮助。长期照护的时限暂无统一标准,但有报道认为较为合理的“长期”应为6个月以上[2]。

1.2 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基本服务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20世纪80年代凯茨[3]提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指标”将需要照护的老年者划分为七种状况和四种类型,并据此提供多方面的照护服务,其中最基本的照护服务内容有护理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物资援助服务和特殊服务。

2 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国内外状况

2.1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状况

2.1.1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制度建设 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和法律建设已较完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分为社会保险制和商业保险制两大类。前者以德国、日本为典型代表;后者以美国为典型代表。20世纪60年代,瑞典社区照顾作为老年福利政策中最关键的部分加以强调和实施;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迅速,成为美国健康保险市场上最重要的产品之一;1991年,英国《社区照护白皮书》,强调以“促进选择与独立”为总目标,现已建成分工明确、条理清晰的老年照护体系;1994年,德国正式立法通过《护理保险法》,使社会性护理保险成为并列于健康保险、意外保险、年金保险及失业保险的第5种社会保险;1998年,日本颁布了《护理保险法》,实施强制性互助型的护理保险制度[4]。

2.1.2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服务建设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老化现象发生最早的地区[5],该地区政府投入相当数目的经费,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和服务网络。主要通过建立健康护理管理委员会(HCB),领导各类型老年护理机构,并提供包括老年人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和家庭护理、综合性老年康复护理等。另外,政府要求从业者一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接受护理专业或社会工作专业的正规教育。待专业毕业后还需接受一年以上的老年护理专科实训。1981年,中国香港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始就积极完善老年社区照顾体系,其中介组织发挥了强大的组织管理作用[6];中国台湾地区长期照护隶属社会福利行政体系和卫生体系,其中私立安老机构和公办民营机构发挥重要作用,“喘息服务”获得重用[4]。

虽然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各国在老年护理服务建设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老年护理院和公寓建设,均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社会需要出发。如在老人经常出入的场所安装扶手,配置各种助行器,设置无障碍通道等。护理院命名以老年人更易建立积极心态的词语为主,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太阳城中心(sun city center)[7]。电子技术也广泛应用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其中瑞典、丹麦与芬兰等国提供老年人使用的器械、设备最先进。此外,还设置了老人康乐部、自动洗衣房、理疗室等配套服务设施。目前,欧美国家老年护理院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规模化建设、品牌化经营已是其发展的成功之道。

2.2 国内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状况

2.2.1 我国老年人口状况 我国既是进入老龄社会较早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6%[8]。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9]。同时,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根据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无重要脏器疾病的老年人仅占20%~25%,而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高达74.5%,其中认知障碍是最普遍问题[10]。据调查研究看,我国人口老年化具有以下特征:(1)老年人口规模大;(2)老龄化发展迅速;(3)地区发展不平衡;(4)城乡倒置显著;(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1]。可以预测未来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巨大。

2.2.2 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状况 我国是一个“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传统国家,大部分老年人在家庭养老。但随着经济发展及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传统养老方式正在逐渐弱化[11]。出现以下现状:(1)家庭支持系统被“4-2-1”型家庭结构和“空巢家庭”存在所破坏;(2)自我照顾方式由于慢性病高发和经济条件而受到限制;(3)社会支持系统也因不充足的老年照护设施和不完备的养老法律、保险系统等而不能满足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社会需要[12]。为此,从20世纪末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较发达城市在借鉴国外老年护理服务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开始兴办福利院和老年护理院,也陆续兴办了一些商业化的养老设施和保险服务,使得老年人长期照护事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落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劳动力输出、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不健全等影响,致使老年人长期照护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大力发展老年人长期照护,加快老年人长期照护社会化进程,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迫切要求,其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3 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建设的思考

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法律和保险制度建设进程,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虽然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加快建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但目前尚无法定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加上地区经济落后,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中政府资金尚存在较大缺口,使已建立的各项保障制度难以全面覆盖。因此在现阶段,我们更适合走社会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模式,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逐步将老年人长期照护建设推向法制化。而在建设初期,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强化自身职能,制定好本地区宏观的养老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建设模式;承担起对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监管职责。

通过对本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现状调查、分析,整合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并完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目前本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我们应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区经济实力不足的现实,以现有“居家养老”为基础,建立以“居家养老” 、“机构养老”与“福利养老”相结合的综合型养老模式。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应该模式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在服务体系中,社区网络基本形成,而社区又是联系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枢纽,因此应重点建设社区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及精神慰藉等多种类、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福利服务组织和社团。从香港安老服务建设经验中可以看到,社会福利服务组织和社团在整个老年人长期照护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行业组织作用。目前,针对本地区政府职能弱化的特点,我们可以借鉴香港经验,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福利服务组织和社团等中介组织,使其逐步承担起行业组织及管理的职能,为推进老年福利社会化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改善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长期照护服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人员的素质。目前,本地区从事老年照护服务的人力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的状况阻碍了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尽快在各类院校建立起高层护理人员的教育模式,以提高老年照护的专业水平;同时,还应重视基层护工队伍建设,建立适宜的培训计划,加大培训的力度,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护服务需求,从而真正让老年人得到实惠、规范、有效的长期照护服务。

以人为本,加快养老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目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福利事业机构偏少,规模较小,设施、功能不全,服务内容单一,专业水平低,缺乏科学分类,养老基础设施的供需矛盾日趋加大,成为现阶段十分紧迫的社会问题。因此,以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市场定位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本地区养老基础设施现状,了解不同层次群体需求状况,科学引导政府和商业资金对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十分必要。同时,在建设中突出“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引进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建设经验,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养老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国妇运,2007,2:15.

2 田申.我国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要与利用现状分析.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1):71-73.

3 Asberg KH.The common language of Katz’s index of ADL in six studies of aged and disabled patients.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1988,2(4):171-178.

4 施永兴.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服务现状与政策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94.

5 姜小鹰.北欧老年护理的发展及启示.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5):82-84.

6 张善斌.香港安老服务经验及其启示.社会福利,2004,12:48-49.

7 邹益明,孔庆庆.欧美国家老年公寓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商业研究,2008,3:194.

8 王兰,王丽娟.社区护理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12:48.

9 白海燕,刘志财.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22(4):12.

10 刘建芬,潘孟昭.护理如何为老年人服务.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0):513.

老年护理基础范文第8篇

关键词:舒适护理;老年性哮喘;应用效果

哮喘是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而老年性哮喘患者一般都会伴有其他的基础性疾病,身体各器官功能退化,使得老年性哮喘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同时也加大了治疗与护理的难度[1]。舒适护理是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生理、心理等各个角度给予患者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的满意度[2]。在本次的研究中,为了对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选取了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性哮喘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并对得到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老年性哮喘患者50例,并随机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50例患者中有男34例,女16例,年龄在48~72岁。诱发哮喘的因素有:粉尘吸入8例,上呼吸道感染18例,药物诱发哮喘14例,寒冷刺激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遵医嘱进行用药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主要包括:①环境的舒适护理:首先就要保持病房的环境舒适,定期进行通风,保证病房空气畅通,且要保证病房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此外要对病房进行消毒且要注意打扫时避免灰尘散发,同时要注意病房内不能出现花粉等刺激性味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影响。②心理的舒适护理:由于老年性哮喘患者的年龄较大而且受哮喘的影响时间久,使得患者极易产生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而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所以要对老年性哮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经常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能力。此外要指导患者在出现发病先兆时要稳定情绪、积极的进行自我调节,同时还要不断的鼓励患者,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不断的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3]。③睡眠的舒适护理:老年性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而且会长期反复发作,极大的影响了患者中的睡眠,而且由于老年患者的体制较差,从而更需要多的睡眠来恢复体力,所以一定要保证患者的睡眠。护理人员做好睡眠的舒适护理。由于哮喘在夜间发展较为频繁,所以一定要保证患者白天的睡眠质量,在冬季对于坐卧休息的患者要做好保暖,避免寒冷而刺激患者;此外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皮肤的清洁,要经常的更换衣物以及正确的休息,保证患者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下休息[4]。④饮食的舒适护理: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能量的摄入。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所得到的计量数据进行用(x±s)来表示,对所得到的计数数据进行χ2检查,发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即P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P

3讨论

舒适护理是从心理、生理等多个角度进行护理的一种整体性护理,可以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保持着愉快的状态,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5]。在本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进行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的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所以可以看出对老年性哮喘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桂珍,李红.舒适护理在脊椎外科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0(9):33-34.

[2]张茂宏,王筱,李大年,等.护理医学问答(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5):12-13.

[3]殷磊.护理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