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如今许多数字技术出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奠定了档案数字化的基础,而照片档案在档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对照片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照片档案 数字化管理

档案能够真实记录实践活动和作为信息的载体。为克服传统照片中出现的问题,应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及照片档案管理质量,在保证照片管理同时尽可能优化数字化管理。

一、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概述

照片档案实际上是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利用光感材料和影响为主体的能够切实反映历史的记录。一般的照片档案主要包括照片、底片和文字。照片是通过底片构成的,在选择数字化管理对象的时候,是把扫描对象还是底片作为数字化管理对象成为数字化管理首要问题。在进行数字化照片档案管理的时候包括两种主要方式,数码相机翻拍录入以及扫描仪扫描输入。在选择照片保存格式的时候,具有很多种类,例如,JPEG、BMP等,为了可以永久的保存照片,可以刻录具有一定自动播放和查询功能的光盘,建立说明文件方便于以后的管理。

二、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步骤

1.妥善整理好原有的照片档案

(1)重新对照片进行编号。以件为基本单位,依据年度进行编号,尽可能把对应的照片和底片使用相同的编号,如果它们因损坏或者褪色没有相应的利用价值,应该剔除。对于具有相同场景的很多照片,适当选择主要的进行归档。对于处于同一活动或者事件的照片依据照片的内容进行排列,保证管理期限,能够以适当的标准入册。

(2)对照片卷内目录进行正确编制。依据国家相关保准,归档照片的时候需要确保具有齐全的照片、底片以及说明,照片应该与底片相符合,并且对于照片具有明确规范需求,文字说明主要包括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背景以及摄影者。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对照片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需要在保证具有原来照片面貌的前提下,对照片卷内目录进行正确编制,保证具有完整、齐全的照片档案。

(3)实现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扫描输入传统照片进行存储。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或者扫描仪来对传统底片和照片进行数字转化,然后适当的存储到计算机中。在扫描照片的时候,需要设置好相关参数,例如,色彩位置、分辨率等,一般来说分辨率都是30 0 dpi。扫描之后一般利用TIFF和JPEG格式进行储存。如果是比较重要的照片,建议是圆通TIGG格式。

2.对照片进行相应的图像处理

对于已经输入的照片合理的存储为JPEG的形式,在不会失真的前提下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一定的处理,例如,锐化、校色,以此合理修饰老照片的瑕疵。一般情况下,利用自动对比度以及自动色阶的调整就可以很好的提高照片质量。

3.完成照片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照片档案的重点就是数据录入,建立数据库属于长时间、工作量大并且很细致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保证数据录入具有一定安全性、准确性以及时效性,为实现数字化管理提供基础。建立数据库给利用照片档案带来一定发展,为检索照片提供了很大方便,只有输入相关要求,才能够精确的进行查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安全性。

三、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化

1.增强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先进意识

照片因材质和特性不同,保护及存储需求也不同。一般来说,主要的照片档案材料就是片基和乳剂膜。因此,对于数字化档案管理就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充分分析制成照片的实际材料,可以尽可能保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对于修复破损照片具有一定意义。

2.落实与提升行政监管的职能,制定有效制度

针对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所出现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需要依据档案法的的规范和标准,不断落实政策,严格处分在管理照片档案的时候出现严重错误的人员,达到警示的作用,避免出现损坏、分散以及流失照片的问题,带动数字化管理的发展。

3.做好照片档案的收集归档与鉴定方面的工作

需要定期对档案照片进行归档和鉴定,例如,检查照片图片的质量、清晰度以及数字化格式等,上述几方面对于照片档案具有一定价值,不管是什么方面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照片失去原有的价值。

总而言之,对照片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保证可以长久的存储照片档案,充分保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方便与使用人员查询照片档案,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在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时候,合理的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项目,需要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1]刘萍.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初探[J].云南档案,2011(3):57-58

[2]姚丽文.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0(2):33-34,36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范文第2篇

一、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简介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的录入、管理和应用。原有的档案存在方式如:文字、图片等被数字化的文本,图像等方式所代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电子档案,指纹录入等。利用优秀的数据库技术,档案管理的方式变得更加科学,档案的采录和提取也变得更加方便。

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方面面。数字化档案管理方式的出现不仅解决了纸质档案的不容易保存,查找困难,局限性大等一些难题。还增设了DNA采集、数据库管理等比较先进的新技术。由此可见,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跟上了时代进步的脚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纸质档案作为传统档案,为档案管理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砥柱中流的作用,它的优劣不能一言以蔽之。时至今日,纸质档案的存在仍有其意义。例如,合同的存在仍是作为传统档案形式的一种,不可取代。因此,传统档案还会存在并会长期的存在下去。而什么样的档案需要数字化,什么样的档案又应该保持传统形式,这就得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仔细斟酌。

三、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1.提高了办公效率。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因为引进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利用MicrosoftExcel、MicrosoftAccess等软件简化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省去了传统档案采录和提取应用的诸多不便。办公效率的提高更是直接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是高速率的现代生活的体现。

2.增强了档案原件的保护。数字化的档案保存方式相当简便,只要存贮的硬盘不损坏,档案就不会损坏。相比于传统形式档案保存质量受天气、时间、温湿度等因素影响严重的情况。数字化的档案优势明显。另外,以传统档案形式为原件的档案(如:合同),使用时可以采用数据化的档案复制品作为替代,增强了对档案原件的保护。

四、如何推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1.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对原有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规范化的工作流程至关重要。为充分应用计算机软硬件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和数字化加工设备能力,根据数字化的内容和方式,探索优化,确定最佳工作流程,这是提高数字化效率的捷径。这里引用某市档案馆的数字化进程为例,该馆采用“双套双备”的形式开展数字化进程。“双套双备”是在数字化实施中,完成从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再从电子档案到缩微胶片、纸质档案的转化。形成可相互转化的、确保安全的档案。完成后原件封存,不再提供利用。利用采用电子文件和纸质复制件(双套),备份采用电子数据和缩微胶片(双备),兼顾数字化成果(电子文件)的安全备份和档案原件的保护利用,兼顾国家局异质备份和异地备份战略的实施。通过对该过程的具体实施,该馆确定了十几个环节的最佳工作流程,优化了各环节岗位数的配置,提高了数字化加工的效率,确保了数字化工作的高效运行。这使该馆成为数字化进程的模范单位。

2.更新思想,转变观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则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为更好的运用高科技、更好的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要求更加严苛,如何建设这样一支思想先进,技术过硬的队伍就需要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有了观念的不断更新,才有视野的不断开阔,新事物才更加容易被吸收。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推进档案管理工作走向历史新阶段的契机。档案管理工作必然通过数字化进程跟上社会信息化的步伐。大数据时代,社会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档案管理人员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潮流,更新思想,开阔视野,用新知识、新观点、新技能武装自己。做到档案管理工作跟得上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脚步,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协调,相适应。

3.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部电影不再需要庞大的胶片储存,一个小小的u盘就可以搞定。同样,成千上万的档案的存储因为硬盘、磁盘等存储技术的出现,不再需要庞大的存储空间,而是一个高容量的硬盘就足够。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解决了档案资源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更是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互联网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无限缩短。同样,人与档案间的距离也被缩短。档案工作者可将各种档案信息和电子文件存储在档案馆的中心服务器中,建立大型数据库。新时代高容量的计算机存储为这项工作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查阅档案的人不再需要到档案馆或相关部门翻阅实体档案,而是直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档案中心服务器,随时随地查阅电子档案。大大节省了时间和资源。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范文第3篇

新形势下社会朝信息化的方向飞速向前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的管理离不开通信技术,事业单位机构的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需要顺应时展的潮流结合自身的管理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数字化建设。本文通过阐释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义以及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

一、新时期加强事业单位档案加强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包含文书、人事、基建档案三部分,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进程,这种管理手段可以节约档案检索的时间,提高所查询信息的准确性,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传统的档案管理需要耗费很多的办公费用,增加了事业单位的支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可以节约档案存储空间和储存成本,同时在查询方面很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因为这种管理手段可以让档案及时、迅速地归档,管理人员可以拥有更充分的时间研究档案,开发档案潜在的价值,让工作的开展更加井然有序。

二、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单位主要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档案管理的重心放在人工管理纸质档的档案,查阅的过程中耗费很多的时间和金钱。同时很多档案只起到了存储的作用,这种宝贵的资源并没有获得开发,档案被查阅的限制很大,开发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档案的查询与利用的便捷在数字化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档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复制和散播,安全系数不高,加上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对档案安全存储的意识不足,容易将数据丢失或者损坏。事业单位在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过程中对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不足,缺乏抵抗黑客盗取重要信息的系统,[1]容易泄露信息而导致国家或者单位的财产损失。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软件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软件缺乏管理功能,有些软件在信息流通上是不完善的,针对本单位的特点自主开发的软件很少,在市场上购买的通用软件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但是我国的事业单位收集、管理信息的质量较低,档案的目录和细则之间不兼容。软件之间不兼容导致档案的技术和程序缺乏全面、统一的管理标准,这对档案数字化的发展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阻力。我国的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对计算机的操作仅仅局限于日常的基本操作,再加上档案管理的工作性质十分单调和枯燥,档案管理工作领域缺乏复合型的人才。

三、加快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步伐的措施

为了让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更加全面,在档案管理中,管理者应将档案信息及时利用计算机将档案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严格规定档案审阅的流程和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按时处理工作,保证档案管理的工作安全、可靠。这种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可以缩短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时间,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办公效率。同时事业单位应从长远的角度看待数字化管理,构建数字化的管理系统,加大硬件设施和软件的投入,及时升级系统,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同时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用明确的规章制度进行细分,落实监督和问责制度,在档案数字管理系统中的操作、维护等过程中做到科学管理,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效率。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在这种背景下对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添加档案查询功能和设置开放查询的权限,[3]将系统的功能与实际情况有效结合,才能提高管理的综合效率。档案数字化的管理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升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发挥出相应的管理功能。事业单位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重视档案管理的可靠性,否则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和缺损等问题。国家应对事业单位的各方面的软件投入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单位自主研发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软件,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单位应该鼓励工作人员不断学习补充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单位应提供员工的交流平台,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提高管理人员各方面的素质。事业单位应针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点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机制。单位可采用档案使用安全机制、使用机制、工作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档案数字化。数字化建设需要防范机密档案被窃取或者丢失,甚至恶意修改,做到保证信息安全,避免给将单位和国家带来损失。

四、结语

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如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加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要以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水平为前提,科学的改革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运用比较先进的管理体制和手段进行改革。同时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国家更需要培养实用型的,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不断提高,提倡学习型的工作模式,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档案管理数字化水平对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巍.谈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J].黑龙江档案,2014(02):134.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范文第4篇

一、照片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档案部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已经积累了大量反映学校历史发展与变迁、具有收藏和保管价值的照片档案。作为一种记录历史的载体形式,它,生动、详实、形象地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照片档案的重要性和保存价值也日益凸显出来。而目前高校在照片档案的保管与检索利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照片档案的质量,限制了价值的充分发挥。

1、传统照片档案难于保管。照片档案主要包括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传统意义上的照片和以电子数字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数字照片。由于传统光学照片是由感光材料制成,不管是彩色照片还是黑白照片,耐久性差,受外界影响较大。无论你如何注意保护,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影像褪色、渗化、失真甚至消失等现象;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还会出现腐蚀和霉变,影响照片档案的原价值和有效利用。同时,照片档案对保管条件的要求非常严格,既要防潮、防湿;又要防虫、防光;还要防干、防灰尘。否则,就会成为一堆垃圾。只有对照片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才能够有效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达到永久保存的目的。

2、传统照片档案占用空间大、管理混乱、检索利用不便。首先,由于照片档案大都是用相册或卷筒纸来进行手工操作,这样就占用了档案库房的很大空间,而且存放位不同,有的照片尽管内容彼此密切相关但由于规格的差异而必须分开存放,失去了叙事的连贯性,保管和查找起来也很不方便。第三,照片档案缺乏统一的行之有效的分类标准,导致各行其是,各定规章,使得照片档案的管理非常混乱,给检索利用带来很多不便。此外,已存档的照片借出使用后一旦收不回来就无法弥补。

二、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可行性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而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开发、利用是数字化的主要内容,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正是顺应了时展的要求。

1、先进的现代化设施为照片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计算机在高校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扫描仪、彩色打印机、数码照相机、光盘刻录机等先进输入输出设备的出现,大容量的数字化存储设备加光盘、硬盘库的推出,为照片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奠定了物质基础。高校档案工作将以管理纸质档案为主扩大到管理光盘、硬盘为载体的机读档案,将从实体档案管理转变为档案信息管理。

2、新影像技术的发展是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关键。由于新的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照片的产生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数码相机、数码摄相机在信息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数字照片档案。这部分档案产生时就是以数字形式进行存储的,它没有传统照片档案的底片,也不能以传统照片档案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计算机技术与声像技术的发展为照片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3、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是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保障。随着宽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高校都普遍建立了局域网,实现了校园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的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也越来越多地依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而大大加速了信息开展利用的步伐。这就给高校照片档案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契机,运用现代扫描、刻录技术把照片档案制成光盘或存储在电脑硬盘中,然后登录上网,实现照片档案资源的网上共享。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照片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三、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存储

照片档案的数字化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第一种是对传统照片(或底片)利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设备进行数字化转换,取得数字化图像并输入电脑中。这种方法,根据扫描仪档次的高低,能得到不同精度的数字化图像。这是对历史照片最有效的保护方法之一。第二种就是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各项活动,直接形成数码照片(数字化图像),并通过接口电缆传送到电脑进行保存。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照片没有底片。对传统照片进行扫描是实现照片档案数字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侧重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1、确定照片档案数字化的有关规定

(1)图像色彩模式的选择。数字图像的色彩模式有RGB、CMYK、LAB等。选择图像的色彩模式时应遵循保真度高与通用的原则。一般扫描仪和数码相机记录的是RGB模式的图像信息。RGB模式是扫描工作中最常用的模式。建议在扫描照片时,无论是黑白照片还是彩色照片都应选择36位RGB模式彩色作为数字图像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通用性与保真性能好,而且能使图像色调与层次更加细腻丰富,最大程度地还原照片档案的原始信息。

(2)扫描分辩率的确定。扫描分辩率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和图像文件的大小。在二者之间成正比例关系(即:要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就会增大图像文件;要减小图像文件,就会降低图像的清晰度。)增加分辩率会使文件大小成几何级数增长。分辩率的大小比较难以把握,但通常情况下一般是由照片档案的最终用途来确实。如果照片使用时不需要放大,直接打印输出或出版成册,分辩率设为300DPI就足够了。如果照片在最后使用时需要放大,分辩率就要相应地增加。(3)照片档案的存储格式中IIFF和JPEG是采用最广的两种格式。

“FIFF”格式的图是无损失压缩图像,在存储时虽然占据空间较大,但图像清晰,打印效果好,适合举办展览或出版画册;同时,又可以在各种操作平台和图像处理的软件中通用并转换成其它格式。JPEG格式的图像是有损失压缩图像,存储时图像信息会损失一些,不适合打印;但是占据空间小,便于传输文件和网页图像使用,在显示器上浏览,不影响视觉效果。在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存储过程中可根据具体需要采用不同格式。

(4) 色彩位数和灰度级。色彩位数也称色深,是反映扫描图像色彩与实物接近程度的性能指标。灰度级是表示灰度图像高度层次范围的指标,表明由暗到亮的扫描范围大小,即扫描仪从纯黑到纯白之间平滑过度的能力。色深和灰度级的数值大小与扫描质量成正比,即色彩位数越深,灰度级越大,所能表达的色彩和层次就越丰富,扫描效果也就越好。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色彩位数和灰度级数值大小与扫描质量成正比,但没有必要盲目追求大数量级的色彩位数和灰度级,因为它需要有较大空间和较长时间以及较高成本的扫描仪。一般黑白照片采用256级灰度图像方式扫描,彩色照片适合用24位真彩方式扫描。

照片档案由于年代久远,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如出现掉角、染上污渍、折痕等;有的照片在拍照过程中还会出现红眼、曝光不足、颜色严重偏差等问题。这些不完美的照片档案通过扫描输入到电脑后,还必须借助Photoshop等图像处理技术来进行编辑处理。在不破坏真实性的前提下利用Photoshop软件对照片档案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校色、锐化(增加清晰度)、修饰去除因照片档案的本来面貌,真实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和人物的音容笑貌,而且为照片档案的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照片档案的价值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3、数字化照片档案的信息管理

照片档案通过图像扫描技术换成数字文件后,如果不对这些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及时进行结构化的组织,而是随意地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罩,那么采集到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就像一盘散沙,杂乱无章,没有头绪。为此,必须建立照片档案数据库,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有序存入数据库房。以便于信息的管理、传输和开发利用。数据库的建立是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关键。

数字化照片档案的信息管理主要体现在:(1)照片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描述信息的著录。如卷宗名称、档号、底片号、类别、照片的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摄影者、照片来源等详细要素。著录项目、内容、格式等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严把质量关,这对档案自动检索系统和档案信息网络化起着决定作用。(2)构建照片档案数据库和目录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一般按照类别管理较为科学,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照片档案数据库包括:年度图片库、各类演出剧照、各大小活动图片、历史资料图片、知名校友图片、职工图片、校园建设风景图片、学生活动图片、教学情况图片等九个图片数据库。目录数据库(也就是对每张照片档案进行的信息录入),既要符合国家标准,又要便于实际操作。

(3)提供照片档案的查询,设立内容关键词、时间、档号、类别、照片来源等多种查询途径,使用户快速、准确、便捷地查找所需的照片档案。

4、制作光盘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范文第5篇

1 医疗档案及其数字化管理的内容 

医疗档案是病人到医院就诊时,对医务工作人员给出的医疗文书、检验报告、影像资料、处方等进行整理和归档得到的材料,材料内不仅应清楚的记录病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等;而且还应清楚记录病人每次就诊时的诊断、所用药物、经治医生的资历等。信息化管理指把以上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并在统一的软件系统内进行登记、分类和归档。这种信息能够在一个平台内共享,使得病人在不同医院就诊时都能够显示患者的诊疗经过,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便利,同时也为病人节省大量的支出。同时,信息化管理还需要专业的计算机工作人员对软件系统和平台进行维护,从而保障其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 

2 传统医疗档案的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 

2.1 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一些医疗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具备医学背景,在实际的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不能成功进行档案的合理分类归档,使得难以发挥档案管理实际作用;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对待档案随意分类,误导医生及患者使得档案管理缺乏严谨。很多医务工作者在给病人的诊断中记录含糊,省略书写,使档案管理人员对患者疾病不能正确识别及分类,严重阻碍着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系统后台维护人员及业务水平不够使得系统经常发生各种故障,降低系统的使用效率,同时一些恶意木马病毒等的攻击不能有效防范也导致系统瘫痪,档案信息泄露等,从而造成严重的影响。 

2.2 医疗档案无法共享 

目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相继建立了信息化医疗服务业务,如:一卡通、电子病历、网络挂号等,但这些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患者的医疗档案保存在不同诊疗医院中,无法共享,相互封闭;由于患者不可能总在同一家医院就诊,所以到了别家医院,往往还需要重新登记,再检查一遍,甚至在同一家医院的不同科室也要重复检查,造成了医疗资源以及资金的极大浪费。尽管有的经济发达地区构建了区域性信息化服务平台,但缺少统一的标准和管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反而造成更大浪费。 

2.3 医疗档案不完整 

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其诊疗经历就出现了间断,医疗记录不完整。医生只有在了解和掌握病人的病史情况下,才能在诊疗过程中做出正确的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很多医院还未开展电子病历,仍旧采用纸质病历或医疗文书,这就导致许多病人信息不能被上传至档案管理系统,而把纸质载体变为电子档需要繁琐的过程,无疑造成许多病人信息不完善。这就需要医疗档案信息具有连续性、完整性。 

2.4 医疗档案保管、查阅难度大 

传统的医疗档案以纸质为主,手工操作,过程繁琐,时效差,效率低。各医疗部门和档案信息管理论文人员之间缺乏沟通联系。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各类医疗档案除住院病历由病案室统一保管外,其余如:X线胶片、病理切片、影像图文等分属各个科室管理并保存。在一个医院内形成多部门管理医疗档案的格局。因此,在需要查阅时费时费力,流程繁琐,还易导致档案损毁甚至丢失。 

3 推进医疗档案数字化的措施

3.1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 

对于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他们的医学基本知识培训,增加对疾病病种的了解及分类,同时还应加强计算机操作和常规软件的培训,使得他们业务更加熟练,定期考核工作量并实行奖惩制度使他们工作更规范更认真。对于医务工作人员,应提高医学水平正确诊断疾病,端正态度认真书写医疗文书,提高计算机水平正确输入医疗档案信息至医疗系统。后台维护人员应加强计算机及系统故障的各种培训及演练,保障系统能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作为医疗档案管理的排头兵,档案管理人员、医务工作者和后台维护人员发挥着重要角色,能够改善医疗档案管理效果等,应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3.2 培养医疗信息化人才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使得医疗档案内容更加丰富,档案信息载体更加多样,档案管理手段更加先进。这些都导致了对医疗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现代化管理需要的是既熟悉档案业务、又掌握医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医疗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要有敬业精神、创新意识、保密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3 加大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宣传力度 

档案管理人员要在传统的医疗档案保管方法的基础上,接受数字化管理方案,并了解其作用在于更好的为医院医疗等各项工作服务。在此之后,医疗档案管理人员则需积极宣传医疗档案数字化在医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介绍这种管理方法的价值,提高公众的认知度,让广大医务人员了解到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重大。 

3.4 切实开展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 

政府机构和医疗部门应投入资金建立信息化网络建设,使各级医疗部门具备数字化管理的硬件条件。优化管理系统使其更方便于操作和管理,从而方便医务工作者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在各大医学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育优质人才,开展科教兴医战略,促进整个医疗事业的进步。定期开展培训和讲座,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审核,确保医疗档案的质量。 

3.5 建设安全稳定的医疗档案共享服务平台 

建立和完善患者病史及诊疗史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各家医疗机构能共享患者的诊疗信息。对于之前的纸质病案,应通过技术手段生成电子版本上传至系统内。建立个人信息档案,统一编码,从而实现医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此外,医疗信息档案都具有非常高的保密性,要根据保密级别进行分类和使用,同时还要区分特例,不能以偏概全。因此,为更深一层的提高医疗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应不断更新计算机等设备并改善其使用环境,加强网络的防火墙建设,防止病毒与木马入侵。 

3.6 完善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医疗档案数字化不仅需要有医疗信息化人才、医疗机构的大力宣传与支持,更需要有完整的法律法规来为其保驾护航。然而,我国目前关于档案数字化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依旧不完整,比较落后,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几部法律文件。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来完善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从而使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和合法化。 

4 结语 

信息化时代下的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充分的人力、财力、技术、设备等的配套支持。虽然我国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已有多年的经验,但我国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医疗信息化人才少,宣传力度不够大,信息平台不够完整,相关档案的法律制度研究尚未深入开展,制约了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1,2]。立足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现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推进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3,4]。同时规范医疗档案在处理医疗纠纷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的整合便于医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评判某一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总结经验采取更好的治疗方法,从而促进医疗进步。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分析和给出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改进医疗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亚静.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北医学,2014(5):878-880.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范文第6篇

近年来,虽然房产档案管理方法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当中,但是步伐缓慢,效果不是很明显,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相关人员对房产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管理模式的实现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其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不注重房产档案信息采集的分析和归类,将其单纯的等同于简单的文字处理工作,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队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严谨的信息采集与分类环节,使得档案材料归档与保存形式化,严重的破坏了信息的完整性,大大的降低了其使用价值,也耽误了大量的时间,拖延了工作进度。

2.缺乏专业的人员指导和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现代化的知识型档案管理早已逾越传统的手工劳动范畴。我国在房产档案管理中缺乏对专业人才的投入,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毕业于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培训,有些是临时从别的部门抽掉过来补充人员短缺的,他们只是单纯的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是资料的简单收集、分类、存放,根本意识不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有效实现房产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的若干措施

(1)提高房产业相关人员对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深层认识实现房产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的主要目的在于科学、系统的管理房产档案,方便档案的调用、查阅等管理要求,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和便利性,为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而一旦档案资料在管理过程中因为管理不善,而导致档案内容的缺损、不完整、记录不规范,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从根本上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房产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受到人力、财力、物力等相关因素的制约。所以想要快速实现房产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不断地提高相关业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房产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注重从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上着手,深化员工对这一科学的管理模式重要性的认知,突出显示出其在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着重强调其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所显示出的巨大的优势,让其从根本上意识到实现房产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必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更快更好的消除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向着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促进房产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建设。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实现员工的专业化、规范化[2]数字化房产档案管理,是一门集众多学科于一体,对专业性和技术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数字化房产档案管理人才,必须拥有全面系统的知识框架和敏锐的观察和信息处理能力,才能在数字档案建设过程中发挥出其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富有成效的实现房产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管理部门必须建立一支有专业素养高、文化水平高、思想觉悟高、业务水平高的卓越的房产档案管理人才。因此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既懂档案管理业务工作,又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则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意义非凡。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应该重视档案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充分激发和调动档案人员的自觉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房产档案人员的能力,打造出一直专业知识过硬、综合实力超强的团队。

4.结语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历史背景 档案信息化 总体目标 主要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人们的生活形成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各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例如,以前的工程图纸只能手绘,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工程图纸也直接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电子文件中。档案数字化,是城建档案管理迈向信息化时代的必由之路。它首先可以解决存储档案日益空间匮乏的问题。通过对数字内容的管理,利用采集的新的管理模式,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的档案信息进行优化整合以及做到更加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这样一来不但是可以使城建档案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更能够实现对珍贵的档案信息长期永久保存,在使用的过程之中也更加的方便,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从而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新的通信方法。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高城建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使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管理是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建档案信息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城建档案工作必须步入数字时代。在我们建设领域时,产生的这些大量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怎样使它们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保证,在信息时代城建活动中的真实历史,作为记录长期保存下来并向社会随时提供利用。这种需求、这种信息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必然使得城建档案工作走进科技时代与数字化时代。

二、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

我国建设部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根据国家城建档案发展的需求,组织有关专家,在总结,近年来我们国家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实践经验上,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科研成果、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建办档(2004)39号〕、《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GB/T50323 -2001)等等。07年又颁发了关于标准《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2007)等等。这些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规范》和《标准》是各单位收集、积累、整理、鉴定、验收、移交电子文件和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依据。

三、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全国城乡建设档案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构筑“三网”城建档案内部局域网、城建档案信息上因特网、参与当地政务网建设和“一库”城建档案建设信息库的基本框架。总体目标就是为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城市建设档案数字资源信息,以满足政府、公众对城市建设档案资源的需求与利用。

(一)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以当前建设工程项目为首,以建设工程报建开始,从而收集各个部门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相关方面信息(主要有报建信息、工程验收备案情况、房地产预售状况等信息),实现对建设工程的动态可视管理。

(二)通过城市地下综合管线动态管理系统的建立,从而为我们保持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建立动态地下管线数据库的更新和管理工作做好铺垫。

(三)建立城建档案空间型数据库,建立城建实物档案的信息管理和城市空间信息管理结合为一体,为了全面实现城建档案的集成化,可视化管理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通过数字化建设,用于实现城市建设信息的远程数字服务与利用,现在我们可以使用网络,直接登录城市建设信息服务,网站进行相关信息的调查,为社会公众畅通的档案利用渠道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各级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能够更为直接的了解城市建设的相关信息,并且,对此进行有关调查与决策,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以及铺张浪费的投资与建设。

(五)对城建档案工作的内在价值发展进行开发利用,为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具体、准确以及全方位的保障,使城建档案馆真正成为城市规划以及建设的信息中心。

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近期主要任务

对当前高速发展的城市来讲,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是一项极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它不单单是城市的基础平台建设工程,同时它也是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工程,数字城建档案馆必将成为档案馆的发展的方向,建设好这样一个工程对我们的意义重大,对社会的影响对人们将来的的生活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从城建档案工作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建筑规划机构职能

城建规划机构需对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规划补给的综合管理机构,建筑规划机构需根据不断发展进步社会获取丰富、全面、准确信息作为建筑规划基础,而建立完善的建筑规划信息网络系统,可以提高对收集资料和数据整理和归纳效率,更好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处理;筑规划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可充分提升建筑规划机构职能发挥。

(二)加速数字化进程

建立积极开展和探索电子档案接收与管理,让建筑规划设计者能够知晓公众实际喜好和需要,让我们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和收集还有积累等鉴定、归档的监督与指导,以及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加大对城建电子档案的接收力度。

(三)整合资源,优化服务

创建城建档案特色数据库,建立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以及规划审批成果数据库,同时建立最重要的竣工项目数据库和城市规划方案数据库,声像资料数据库等等多种。

数字时代,知识经济呼唤数字化档案馆早日成为现实,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档案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进入的轨道,也是城建档案馆发展的方向。除具有传统的档案及其相关的管理知识外,还要掌握新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全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走向正轨,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档案条例》 2004年4月2日

[2]《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1987年 11月 8 日

[3]《日照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2008年2月3日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矿山;环境治理;数字化

一、南京市矿山治理档案管理的现状及数字化意义

(一)南京市矿山治理档案管理现状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南京市政府成立了南京市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工作,并在南京市国土资源局下设办公室。南京市依托国家示范工程、京沪高铁沿线(南京段)宕口治理等重点工程,对全市急需治理的109个废弃宕口开展了矿山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在治理过程中每一个项目都会产生大量的原始资料,例如:立项批文、方案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资金拨付材料等等,这些纸质材料一般都存放在处室里或者由各分局负责统一归档,进行日常的分解管理,目前还没有针对性规范的整理模式,在工作中都是参照普通的档案管理方式进行收集整理,仅局限于平时工作中简单的查询和调用,这就对我们及时开展科学规范的档案整理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当前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需结合“一张图”建设将矿山环境治理相关内容纳入其中,加快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和跟踪管理工作,实现宕口治理项目相关内容的可查询、可录入、可更新、可监管、可统计,提高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效率和监管水平。而传统的档案管理与传播方式,即实施手工管理档案,信息形态主要以纸质等载体形式存在,只适应于传统的和以点到点的传播,即使经过编研等初步加工,编辑印发档案资料,利用的覆盖面也相对较小,很难适应快速准确的利用要求,档案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难以充分实现。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广泛和深入,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南京市矿山治理档案数字化管理意义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对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定义是: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

档案数字化通常开展的方式,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科技,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开展进行矿山治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就是将纸质档案的数字化,以及电子文件及数码影像文件的集中统一的管理和应用,主要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积极意义:

1. 对档案原件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在日常工作利用中,网上查阅扫描件代替调阅纸质档案原件,使原件得到妥善的保存保管,有效减轻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 在档案共享利用的空间和时间上,提供了更大的可行性和便利度。可以实现在“一张图”等统一平台的图形、数据、文档综合查询利用,快速简便地调阅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档案数据可以多量备份,实现多地保存和异地传输。

二、南京市矿山治理档案数字化管理需求

(一)需求概述

以“一张图”系统作为业务前台开展矿山治理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系统作为后台做好各种矿山治理纸质档案电子化扫描数字化处理以及各类电子材料的整合、归档和数据提供利用工作。两个系统之间做好数据关联使用。最终实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查阅相关业务档案时,通过简单快捷的检索方法,如输入宕口名称或者代码,就能及时准确调阅各种业务文档、数据和图表。为日常查阅利用、日常数据更新和后续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在开展扫描操作时,利用高速扫描仪将纸质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建立电子档案目录数据库,再结合大型存储设备,组成完整的矿山治理电子档案数据库。通俗而言,就是将档案文件的每一页看成是一张图片,不管上面具体是什么内容,由扫描仪按页扫入计算机制成图形文件。这种方式实现容易,一般档案工作人员只要稍加培训,即可操作机器,且工作可以定量化,差错率相对较低,即便有一些错扫、漏扫等,也能很快被发现。这种方式投入相对较少,对人员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又能较快满足对存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需求。在资金充裕、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也可以委托专门的档案整理扫描公司,对存量矿山整治档案进行整理和扫描。

数字化的矿山治理档案以扫描文件形式存在,要妥善备份保存,至少备份两套及以上。按照档案主管部门要求,与纸质档案一起,实现双套制保存。

(二)功能介绍

建立数据处理和档案影像文档管理统一查阅的矿山治理的监管平台,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 数据安全:采取先进存储设备,利用磁盘阵列存贮,建立专用数据服务器。数据实时进行多套备份,保证档案数据安全不丢失。

2. 保密权限:基于数据库的安全设计,可设定档案的查阅权限,区别人员的职责权限,对不同的用户赋予不同的查阅范围。

3. 查阅功能:在查阅档案时定位准确、查询迅速、图像清晰。这要求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时,要严格保证档案著录准确率。

4. 统计功能:监管平台通过设定的各种检索字段,可以快速准确统计各种数据,并做好日常更新统计。并将生成的电子报表及时归档。

5. 计划功能:根据统计功能模块的统计资料,利用经验公式,做出季度或年度计划预算提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最后两个统计功能,主要依靠“一张图”的有关数据统计功能实现。通过档案管理系统的各种数字化档案提供证据材料。

(三)作业要求

1. 采取流水线作业方式。按照工作流程将各个工序细化与规范化,做到分工明确,各个工序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工作中互相配合与支持,提高工作效率。

2. 采取高速扫描,彩色与黑白相结合,对个别材料进行需要彩色扫描,大部分进行黑白或灰度扫描。

3. 在存量档案数量较大、扫描量较大时,也可考虑引进第三方监理进行日常检查和质量检验工作。日常的少量档案补充扫描的质量检验工作,可以由地环部门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担任,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4. 考虑运用条码技术管理档案,即在档案封面、卷内目录上打上条码,方便扫描和今后管理使用。

三、南京市矿山治理档案数字化操作流程

南京的矿山治理档案数字化在操作实施过程中,要做好软件开发与档案前期整理、扫描、条目录入、质量检查、扫描文件管理等全过程的协调配合问题。前期要细化做好矿山治理档案归档范围确定,扫描流程设计、扫描硬件配置等准备工作,过程中要重点加强质量检验,扫描后期要考虑做好人员配备,做好日常化的新增档案的数字化,实现矿山治理档案数字化的长效管理。

(一)档案分类整理,编制流水档案号

按照矿山治理档案分类细化要求,按照年度、类别、保管期限等进行分类整理、排序编页,暂不装订,待扫描完成后再进行装订。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的样式,应根据档案实际制定和调整。顺序编制流水档号。

(二)档案著录

矿山治理档案的著录,是实现今后档案检索查阅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所以对文字录入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工作量大。

著录内容按照国家《档案著录规则》(DA/T18)的要求录入,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包括确定各具体著录项、字段长度和内容要求。通常包括案卷题名、文件名、责任者、起止页号和页数等。对于矿山整治档案特有的项目名称、项目位置、土地权属、组织实施单位、项目承担单位等,作为特殊著录项加以录入,便于今后的检索查询和统计。

(三)档案交接

矿山治理档案分类整理后按年度、类别提出,提卷时数字化加工方的提卷人员按照要求,编写档案的页号和需要扫描录入的文件页号后及抽取不需扫描的页面,以确保档案还原时能够清楚区别和核实页数,并按实际页数填写详细的档案交接清单,由双方主管人员签字。

(四)档案的扫描

矿山治理档案材料原件扫描与存储格式完全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统一标准要求扫描。可以根据国家《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制定具体的扫描要求,扫描人员按照要求操作,填写移交清单(此移交清单是档案拆分人员和扫描人员共同填写)并签字领取后进行纸介扫描。扫描图像使用先进的图像扫描处理软件,扫描人员可根据原稿质量,对系统进行定义,如自动倾斜校正、自动去污、自动分文件等批处理功能。在由系统自动处理功能的同时,扫描人员根据原件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如超大页面的处理、纸张颜色深浅及薄厚的处理、扫描时可根据不同原件的情况,调整图像的分辨率、阀值、明亮度以及扫描方式和扫描速度,确保在扫描图像质量清晰的情况下,使原件完好无损。

(五)图像处理

采用自动化处理和人工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矿山整治图像质量的完美。通过校对系统对图像进行校对,确保图像顺序正确、去斑点、污渍、黑边、偏斜处理、校验。在校对时发现不合格图像及时返回前一工序进行改正。

(六)将扫描影像与著录条目挂接

可以通过软件,将质量检验后的扫描影像与系统的档案目录自动挂接,必要时手工辅助挂接。通过挂接实现再次的检验,验收合格做好记录。

(七)扫描后还原整理和装订

完成档案扫描后,安排专人负责案卷整理与还原。逐页检查,在预留装订边、不缺页、页面不颠倒,图件折叠符合要求等基础上,完成档案装订。按照已编档号入库上架排放。

(八)质量检验

对各作业流程环节进行质量抽检,重点阶段是完成扫描影像与著录条目挂接后,可以通过扫描影像的内容和数量,对著录项录入与案卷文件实体的标引等进行检查对比,发现不合格情况,及时登记并退回相应流程重新处理。

四、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