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98例闭合性肾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和严密观察及悉心护理,保肾成功,痊愈出院。平均住院37天,随访3―24个月,未见并发症。结论:加强对闭和性肾损伤的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提高护理
质量,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肾损伤; 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22-01
闭合性肾损伤是常见的泌尿系损伤,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常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如治疗护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血尿、腰腹部体征、生命体征、有效循环血量的监测是闭合性肾损伤的观察重点[1],故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在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我科从1997年7月―2009年4月共收治98例肾外伤患者,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男47例,女21例,年龄在8―72岁,平均40岁。所有的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均有明显的伤侧腰痛和叩击痛,肾挫伤73例,肾裂伤22例,肾蒂损伤5例,其中合并肋骨骨折2例,四肢骨折5例,不同程度休克7例。
1.2 方法: 闭合性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1)积极治疗休克。(2)生命体征监测。(3)应用抗生素。(4)联合应用止血药。(5)绝对卧床休息3―4周。(6)应用止痛药物。(7)保持大小便通畅。手术治疗包括:肾切除术,肾修补术。
2 结果
本组非手术治疗91例,保肾成功,非手术治疗失败7例,转为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3例,肾修补术4例,无死亡病例。本组患者平均住院37天,随访3―24个月,未见远期并发症。
3 病情观察与护理
3.1 一般情况的观查:精神状态、面色、面部表情、有无口渴四肢发凉等情况,严密观察病人每个细小反映,尽早识别休克及其严重程度[2]。
3.2 生命体征观察:腹部外伤易致肝、肾等脏器损伤,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用心电监护仪连续检测血压 、心率及呼吸及生命体征,认真详细记录、发现问题随时报告医生。
3.3 注意观察腹部体征:特别注意有无腹膜刺激征, 腹膜刺激征是肾挫伤后渗血、渗尿刺激腹膜所致,因此腹膜刺激征的观察也有助于对渗血、渗尿的判断。
3.4 血尿后的观察:血尿是肾损伤最明显的和常见的状况之一,也是最敏感的临床表现。本组68例均全部出现血尿,血尿程度与肾损伤程度呈正比,因此临床上可根据血尿变化初步判断病情变化、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我们分别留取患者血尿进行动态观察,若血尿颜色逐渐加重说明出血加重,反之病情好转。
4 护理措施
4.1 密切观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记录,保证输液顺利进行,防止休克发生。
4.2 为了便于观察血尿情况,应留置导尿,确保 留置尿管通畅,如发现少尿或无尿,或血尿程度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
4.3 防止尿路感染 ,除用抗生素外,应每日做尿管护理,定期更换集尿袋。
4.4 病人绝对 卧床休息3―4周,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得到病人的主动配合,做好病人生活护理,防止压疮发生。病恢复后2―3个月,不参加重体力劳动,注意休息,以免再度出血,定期复查肾功[3]。对于一侧肾脏切除者,指导病人尽量避免服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出院后如果出现血尿应及时就医。
5 讨论
绝大多数闭合性肾损伤的病人经过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治愈。但如果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血尿不缓解、以及损伤范围较大、肾功能减低时,经治疗观察不见好转又有反复者,应当机立断行手术治疗[4]。在整个治疗观察过程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全面仔细的观察病人、耐心细致关心体贴病人,如有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这是提高闭合性肾损伤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贾文敏.闭合性肾损伤196例观察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5,Vo111 N0.9B.
[2] 马爱云,余颖.肾脏闭合性损伤的观察及护理体会.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Vo1.37.No.10
【关键词】 阑尾炎;护理干预;体会
【中图分类号】656.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65-0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手术和护理至关重要。我们于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对我院外科治愈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8例,制定护理程序,完善护理措施,为医师的诊断和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30例,女48例,年龄24-68岁,平均46岁。致病原因:梗阻60例,感染15例,其他3例。
1.2 护理方法 制定护理程序,完善护理措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保证病人呼吸、循环稳定,对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包括基础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并发症防治等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和护理指导。
1.3 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护理指导,康复出院78例,有效率达 100%。
2 护理干预体会
2.1 建立规范化的护理程序 有计划地做好协调工作,配合默契,边治疗边通知,缩短辅助检查时间。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 密切观察意识、心率、心律、血压及脉象的变化,观察腹部症状及体征。
2.3 术前术后护理干预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的练习,术前禁食禁水6小时,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切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正确连接各导管并固定妥善,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
2.4 心理护理干预 向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之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其讲解手术的术式和预后效果,解除家属心中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慎起居,避风寒,畅情志。饮食有节,饭后勿剧烈运动,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术后近期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嘱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和停止排便、排气时及时就医。
3 小结
急性阑尾炎多由梗阻造成,护理人员应忙而不乱,技术熟练,采取有效措施,以整体护理为指导,熟练的护理技能为基础,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的全程护理负责制。精心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人性化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45-02
在社会发展步伐的推动下,医疗领域的护理工作及模式也随之发展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被广泛运用于各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中[1]。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整体性、有效性等个性化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上受到患者的广泛欢迎[2]。本院于2012年3月――2013年5月对110例手术室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10例。性别:男128例,女92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7.8±6.7)岁。行普外科手术者111例,妇产科手术者28例,骨科手术者81例。所选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人性化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及内容主要为:①手术前,将手术室环境、手术主刀医师、手术设备、术前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患者。目的是为了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流程,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紧张心理。②手术中,在不影响手术的提前下让患者处于相对舒适的,手术内安排人数需科学合理,维持还秩序。③手术过程中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得到满足,及时将手术进程及状况告知患者,如患者手中出现局部不适感,需对患者相应不适部位进行按摩,尽量保证患者拥有较为舒适的感觉。④手术结束后,做好引流管的固定,保证其稳固性,并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⑤将手术效果及术后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及陪同家属。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术中焦虑率、满意度、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使用汉密尔顿焦虑测定法将患者术中出现焦虑情况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无焦虑、疑似焦虑、焦虑、明显焦虑、严重焦虑[3]。总焦虑率=[(严重焦虑+明显焦虑+焦虑)/患者总数]×100%。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手术中总焦虑率 观察组总焦虑率(13.6%)明显低于对照组(76.3%),见表1。
2.2 组间护理服务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1%),见表2。
2.3 护理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各项生命体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8.1±19.9)、(81.1±7.3)毫米汞柱,心率为(80.5±6.8)次/min。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3.7±21.8)、(86.8±9.2)毫米汞柱,心率为(86.6±7.4)次/min。接受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程度较为显著。
3 讨 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应用于手术室中,可提高手术室综合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对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人性化护理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近几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4]。该护理模式遵循的护理理念为“以患者为中心”将护理人员的爱心、关心及责任心渗透到护理工作各环节中,让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情感和温暖。人性化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进而提高患者康复率。
在本次护理研究中,在手术室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前及术中恐惧、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并使患者树立起积极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工作,医患间建立起融洽和谐的氛围,有效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价值。本次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施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术中总焦虑率13.6%,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88%。接受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程度较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中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改善程度显著。因此,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娟.运用人性化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2,11(25):128-129.
[2] 陈艳彬,王军.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10(32):235-236.
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135例外伤性昏迷患者中,其中男102例,占75.56%;女33例,占24.44%。其中因交通事故受伤者92例,占68.15%,打架斗殴致伤者17例,占12.59%,其他26例,占19.26%。年龄12~76岁,就诊时间为受伤后10~60min。
1.2方法回顾分析135例患者的病历,包括诊断、检查、急救护理措施,总结急救护理的要点和经验。
1.2.1病情评估接诊后,接诊护士配合急诊医生及时询问送诊者或患者家属,在极短时间内通过仔细观察和初步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病情迅速作出初步判定,查出患者外伤昏迷的原因,早期干预,尽快控制病情发展,是急救成功的关键措施。同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抢救药品及器械。
1.2.2护理措施
1.2.2.1生命体征的监测把生命体征放在首位。对昏迷患者首先是掌握生命体征,生命体征虽然只有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四项,但却能直接反应病情的严重性。突发病情不稳定,有潜在致命可能,尽管确诊是重要的,但往往在确诊前,生命体征已有变化,所以应先救命后治病,一边稳定生命体征,一边确定诊断,以免错过救治时机。
1.2.2.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并注意舌后坠影响呼吸。患者如有活动性假牙,应立即取出,以防误入气管。同时给氧,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1.2.2.3建立静脉通道,维护循环功能在清理呼吸道的同时应尽快开放静脉通道。有效的静脉通道是及时应用各种抢救药物的前提,是抢救成功的保证。严格记录所用药物及剂量。
1.2.2.4迅速控制外出血,保护脊髓因昏迷由外伤引起,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应迅速控制出血;对可能有脊髓损伤的患者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必须搬动时要将患者置硬板床上,保持头部在中间位为宜,严禁弯曲转动患者身体和头部,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危及生命。1.2.2.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为各种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2.2.6病情稳定后及时联系转送外伤性昏迷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简要、完整地填写病历,并联系通知相关科室作好接诊准备,转送到病房进行系统治疗。
2结果
对135例外伤性昏迷患者采取积极可行的抢救及护理对策后,131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至相关科室,4例因并发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7.04%。
3讨论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该手术是在腋后线十二肋缘下斜行2~3cm作为第一穿刺点,腋前线肋缘下及腋中线髂嵴上作为第二、三穿刺点,在腹膜后间隙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4~15mmHg,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现将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概述如下:
1术前护理
1.1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及家属完成术前心、肺及肝肾功能的检查,各种血液、尿液检查,以及CT等各项术前必须检查,以确定肿瘤的大小及位置,有无手术禁忌症等。
1.2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和手术相关知识的缺乏,思想压力巨大。护士应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针对性的向他们讲解,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恐惧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1]。
2术中护理
2.1护理配合 巡回护士术前1d应准备和检查手术所需的各种药品和物品是否齐全、设备是否完善。按手术通知单核对患者情况,向患者做相关术前指导,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记录尿量并指导补液,使膀胱处于持续空虚状态以避免影响术野操作和脏器的损伤[2]。配合麻醉师做好麻醉,在全麻插管成功后,根据手术方式合理安置患者于健侧卧位,并注意对呼吸及神经的影响;器械护士于术前1d了解手术步骤,准备手术器械、敷料。术前整理无菌器械台,清点并记录器械、敷料、缝针等,协助手术者做皮肤消毒和铺单。术中严格无菌观念并密切关注手术步骤,在手术结束前再次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并做记录。
2.2病情观察 术中通过电视监测系统观察手术进展及手术野内出血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输液通畅,使生命体征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师进行循环功能的监测以及呼吸功能的监测:主要监测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或呼吸终末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气道压力,潮气量和每分钟通气量等的监测。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 术后常规持续心电监护6~8h,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维持静脉管路的畅通,调节滴数.检查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是否完好.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避免患者进入深度睡眠。每日在严格无菌技术要求下更换引流袋,及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为拔除引流管提供依据。如发现引流液异常,应及时报告处理。
3.2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持续心电监护,每15~30min监测一次血压及心率并做好记录。密切观察呼吸节律及血氧饱和度,防止因手术中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所引起的高碳酸血症,避免高浓度氧气吸入致呼吸麻痹而不利于二氧化碳的排除[3]。对因全麻手术气管插管损伤咽喉部的,可以给予润喉片服用并教会患者如何有效咳嗽来减轻压力防止伤口裂开,同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3.3活动及饮食护理 手术当天护士可协助患者翻身,活动四肢,术后第2d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下床活动时应该先缓慢起身,待头不晕时再缓慢下地行走,切忌突然起身引起性低血压。由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胃肠道影响较小,在患者术后6~8h如无明显腹胀,恶心,呕吐,可先喝少量温开水,从流质饮食逐步向半流质饮食过度,以促进患者机体的恢复。
3.4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4.1与二氧化碳气腹相关并发症[4] 由于腹腔镜手术需要向腹膜后间隙注入二氧化碳,可引起皮下气肿、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胸腹背部疼痛,医护人员应加强观察。对于皮下气肿,轻者皮下有捻发音,一般1w左右可自行消失;情况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护士应密切观察其气肿范围和呼吸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4.2腹腔出血 腹腔出血为该手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多由于频繁呕吐、剧烈咳嗽、过度活动等原因使腹压增高钛夹脱落导致。为防止出血的发生,术后应用腹带加压穿刺口,避免因腹压骤增引起出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如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3.4.3肾上腺危象 肾上腺危象是由于肾上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患者先表现为心慌,很快呈休克体征。为避免此情况发生,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血压及心率,提醒医生及时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术后血压以高出正常值20~30mmHg为宜,准确及时记录24h出入量,血压稳定者可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4出院指导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饮食应以清淡、高维生素、高纤维为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感冒咳嗽,以防止腹内压突然升高。嘱患者不要做剧烈运动特别是腰部用力的活动,指导患者对尿量及尿色进行观察,对自己的血压进行监测,于3个月后复诊。
尽管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肾上腺肿瘤上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患者痛苦少,恢复快。但腹腔镜手术还是有许多并发症是致命的,比如腹腔内出血,建立气腹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增加对此类疾病及该类手术特点的了解,以明确该手术护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把健康宣教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比如术前、术中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完善各项指导,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进行相应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美琼.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护理[J].当代士,2011,11(2):37-38.
[2]李英,刁秀琳,雷琳.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5-66.
【关键词】肾创伤;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52-01
肾深藏于肾窝,受周围组织的保护,故不易受伤,但肾质地脆,包膜薄,一旦受暴力打击也可以引起肾损伤。临床分为肾轻度损伤、肾挫裂伤、肾全层裂伤、肾蒂损伤[ 1 ]。如诊断不及时可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提供临床资料。我院自2010年9月――2011年7月共收治肾创伤8例,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4-55岁,平均28.8岁。患者入院前均有外伤史,肾区痛及血尿。左肾5例,右肾3例。肾挫伤5例,肾挫裂伤1例,肾全层裂伤2例。肋骨骨折为肾创伤合并伤中最多见的。其中保守治疗5例,手术3例,均行肾修补术,平均住院34.1天。
2 观察与护理
2.1 生命体征检测:肾质地脆,包膜薄,血流丰富,且肾动脉直接发自腹主动脉,位置固定[ 2 ]。一旦受打击暴力,易发生损伤。一般情况开放性创伤易诊治,而闭合性创伤较难判断损伤程度,如发生其他脏器的损伤,肾创伤则易疏忽。因此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肾区有无隆起。当患者出现脉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表现时,应迅速补液治疗,抢救休克。如短时间内迅速发生休克或输血仍不能纠正休克时,提示有严重的内出血,应做好手术治疗的准备。如休克抢救成功,则要继续检测患者生命体征,防止再次出血。
2.2 绝对卧床休息:肾创伤保守治疗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绝对卧床。肾脏血液丰富,受创伤后易愈合。故减少活动,防止患侧受压,保证绝对卧床能使组织迅速恢复正常。一般需绝对卧床4周以上,3个月内禁止重体力活动。
2.3 血尿的观察:血尿是肾创伤最明显的常见症状之一,早期合理选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是保守治疗中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尿液颜色加重,表示损伤未控制,应及时报告医生,如有必要应行急诊手术探查;若尿液变淡,则可继续保守治疗。某些患者诊断为肾创伤,但无血尿,应注意是否发生输尿管断裂或血块、肾组织碎片堵塞输尿管,不能以血尿的程度判断肾创伤伤势。
2.4 会及留置尿管的护理:为了尽量减少床上活动及了解病情和治疗效果,肾创伤后需常规留置导尿。长时间的留置导尿易引起逆行感染,因此加强会的护理,是预防逆行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除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外,还应嘱患者多饮水,防止血块及坏死组织残留,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16万单位和碳酸氢钠20ml进行冲洗治疗,并保持导尿管通畅,每天更换尿袋。
肾脏的修复能力很强,除外少数肾蒂损伤和严重的肾挫裂伤外,大部分能保守治疗,其治疗方法取决于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普遍认为轻度裂伤可通过非手术治愈[ 3 ]。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及时观察和细致护理能对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肾创伤的观察与护理,尽量减少手术探查和切除率,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石美鑫,熊汝成等.实用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624.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86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4例,女42例,年龄15~75岁,平均(50.2±2.5)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患有支气管哮喘15例,肺癌10例,慢性支气管炎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3例,支气管扩展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B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
1.2.1心理护理:呼吸内科重症疾病一般均能影响到患者的呼吸,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精神及经济上的负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及恐惧的情绪。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解,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真心为患者着想的思想,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向患者相关疾病的知识,使患者形成正确的认知,要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注意与患者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心声,致力于为患者排忧解难,获取患者信赖,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提高治愈率。
1.2.2生命体征监测:由于疾病的干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晕等临床症状及一系列的生命体征,对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对症护理,缓解患者痛苦,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深度、呼吸频率及心率等情况,并定时做好数据记录,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有效评估。
1.2.3氧疗护理:呼吸困难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患者容易出现休克症状,严重的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氧疗护理,在患者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缺氧症状时,或者是表现出呼吸困难的情况时给予其合理的吸氧治疗,给予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方法供氧。氧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正确的使用气雾剂,为避免感染尤其要注意消毒处理。
1.2.4机械通气护理:保证患者气道畅通无阻,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气道进行仔细观察,观察是否有分泌物在气道内存在,如存在要及时清理。在吸氧过程中,要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合理的进行吸氧,避免损伤到黏膜。合理湿化处理患者的气道,使气道保持净化,有效预防感染。
1.3疗效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消失,呼吸通畅,维持生命体征在一个稳定状态,身体各项指标有较大程度恢复,生活质量提高。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消失,呼吸通畅,维持生命体征在一个稳定状态,身体各项指标得到一定的恢复,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未消失,呼吸困难症状较严重,病情不断加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严重制约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A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2.1%,B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0%,B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来自于《吉林医学》杂志。《吉林医学》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关键词】 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超早期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0.169
近年来, 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但是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 治疗前、中、后都需要进行良好的护理, 保证各个环节都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也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本文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60例, 提出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现将具体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60例, 其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30~70岁, 平均年龄(60.2±7.6)岁。所有患者根据诊断标准被判定为需要进行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而且都没有溶栓禁忌证。并且都已签署之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静脉溶栓方法 针对6 h内发病的患者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与100 ml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 30 min后滴注完成。治疗完成24 h内采用低分子肝素0.4 ml, 进行皮下注射。疗程为1周, 2次/d。
1. 2. 2 护理方法 60例患者溶栓前、中、后的各个环节都采取综合的护理的方法, 其具体的方法如下。
1. 2. 2. 1 静脉溶栓前护理方法 ①评估患者的病情, 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及肌力。年龄在70岁以下的患者可以采用静脉溶栓的方法, 70~80岁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发病3~6 h的患者可以应用静脉溶栓, 如果不知道患者的发病确切的时间, 根据近期的相关证据确定发病时间, 一般来说肌力正常的时间为准;肌力等级≤Ⅲ级[2]。如果满足以上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静脉溶栓, 与此同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快速的掌握。②为溶栓治疗做好准备, 将患者的静脉通道建立起来, 将抽取的血液样本送去检验。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一是输液使用, 二是抽血使用, 一般情况在健肢建立静脉通道, 患者构建抽血通道。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 保证一次成功。检查患者是否有穿刺点, 如果有就需要持续按压处理, 避免皮下瘀斑产生[3]。在此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肌力及意识的各种变化情况, 当检查结果出来、病情分析完毕, 要进行溶栓治疗, 待家属签署同意书后可开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1. 2. 2. 2 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护理方法 尿激酶静脉滴注前要对患者的血压、肌力、体温、神志及静脉滴注时间检查清楚, 并做好记录。在静脉滴注时, 要有1名以上的护士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主要观察以下内容: ①滴注的速度及用药的反应。发现患者过敏要及时停止用药, 确保输液顺利进行, 30 min完成滴注;②观察患者出血征象, 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③观察患者神经性系统体征的状况, 每15分钟评估1次, 包括感觉、意识、患肢肌力等变化情况[4];④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对于有不良情绪的患者给予疏导和安慰,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地面对疾病。
1. 2. 2. 3 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护理方法 静脉溶栓后, 对患者的言语、意识及肌力等进行观察, 并做好记录,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肌力下降的情况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使其尽量得到最快的处理。在2 h之内, 要记录患者血压的变化, 评估神经功能, 间隔15 min, 在6 h后, 间隔30 min, 之后调整为1次/h, 直到24 h为止, 之后的监测可以根据患者病情而定。要对患者的出血征象进行严密观察, 主要有颅内、黏膜、皮肤、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出血征象。护士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使患者的肢体、语言等功能可以尽快得以恢复, 防止造成残疾, 并多与患者家属沟通,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恢复治疗的注意事项等。
2 结果
在静脉溶栓之前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将静脉通道建立起来, 将血液样本拿去送检、给予患者溶栓药物;在治疗时, 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治疗后, 给予综合护理, 特别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征象、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等。所有患者在精心的护理下, 缩短了恢复的时间,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3 小结
在静脉溶栓治疗之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将静脉通道建立起来、将血液样本拿去送检、给予患者溶栓药物;在静脉溶栓治疗中, 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治疗后, 给予患者综合护理, 特别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征象、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等。
参考文献
[1] 易伟, 罗娟.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观察.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 24(5):2745-2746.
[2] 李勇君, 杨媛. 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医药前沿, 2014(7):255-256..
[3] 温月秀.静脉溶栓治疗脑梗塞的护理体会.医学信息, 2013(27):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