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麻疹 传染 护理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麻疹恢复期不带病毒。

2.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以上可发病,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 冬春季为多,全年均可发生。发病年龄为6个月至5岁,近年由于人口流动和免疫空白,青少年和成人发病已有上升。6个月内的婴儿由于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而很少发病,故接种麻疹疫苗从8个月开始。由于接种麻疹疫苗获得免疫力,使麻疹流行的强度减弱,造成发病年龄后移。近年来,出生2~3个月的婴儿发病逐渐上升,与其母体体内麻疹抗体水平下降有关。流动人口的增加和免疫空白点亦造成局部麻疹流行甚至暴发流行。

【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侵入上呼吸道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后,在其内复制,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人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被单核一巨核细胞系统吞噬,并在此广泛繁殖,大量病毒再次进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出现高热和皮疹。目前认为麻疹发病机制是一种全身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

【护理评估】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特别是在流行季节,又有与麻疹病人的接触史,要引起警惕;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做出判断;了解不同年龄段病人的心理需求,给予必要的帮助。

【主要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麻疹病毒感染造成毒血症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皮疹,与皮肤血管受损有关。

3.有液体不足的危险 与发热及摄人量减少有关。

4.气体交换受损 与并发支气管肺炎、喉炎有关。

5.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增加、黏稠不易咳出有关。

【主要护理措施

1.呼吸道隔离。病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室温不可过高,18~20℃,湿度55%~60%,光线不宜过强,白天可拉上窗帘,注意避免光线直接照射眼睛。

2.卧床休息,特别是发热期,患者感疲乏无力,直至疹退咳止。

3.饮食一般无忌口,高热时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流食及半流食,疹退后要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动物的肝脏和胡萝卜,防止角膜混浊、软化、穿孔。多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以利毒素的排泄。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神志和皮疹的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如肺炎、喉炎、脑炎等,如出疹不透要及时报告医生,加服“五粒回春丹”透疹。

5.高热护理,出疹期高热应以小剂量药物降温或温湿敷,使体温维持在38℃左右,禁用冰枕、冷敷及乙醇擦浴。

6.注意口腔卫生,加强鼻、眼的护理,避免继发感染,婴儿多喂白开水,较大患儿用清水漱口。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及鼻痂,保持呼吸通畅。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部的分泌物,保持清洁。日问可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夜间入睡时可涂红霉素眼药膏,防止眼睛继发感染。

【健康教育】

1.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在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群众多的公共场所。冬春季节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保护易感人群对没有抵抗力的人群进行预防注射。

(1)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8个月初种,7岁复种,皮下注射0.2ml。易感儿接触麻疹病人后2天内接种疫苗有预防效果或可减轻病情。

(2)被动免疫:年幼体弱者接触病人后5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3ml,可防止发病,免疫有效期为3~8周。

4.做好家庭隔离麻疹患者如果没有并发症,可在家休息,一旦出现并发症或麻疹症状重者应住院治疗。

参 考 文 献

[1]GB 15983-1995.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995.

[2]骆冬梅,陈丽娜.小儿麻疹的特点及护理 [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静脉肾盂造影;过敏反应;护理

近年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各种造影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肾盂造影(IVP)又称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 不但能测定肾脏排泄功能,而且可以观察尿路器质性病变,因其操作简便易行,诊断价值高,即使在CT、MRI等现代医学影像设备问世的今天,其在泌尿系疾病诊断方面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并且它的价格低廉。是目前泌尿系统检查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造影方法。在造影过程中有些病人虽过敏试验阴性,但仍会有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发生,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取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之间进行的静脉肾盂造影约1160例,其中男750例,女410例,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85岁。造影剂选用75%泛影葡胺.本组病例过敏试验均为阴性

1.2方法

患者平卧于检查床面上,摄腹部平片后,采用常规腹部加压法后,选择好适宜的静脉,将76%复方泛影葡胺40ML加地塞米松10mg,在4分钟内推注完成,注射后分别于7分钟,15分钟,30分钟摄片一张,必要时延时加拍。

1.3结果

1160例中,其中出现轻、中度不良反应者约170余例,约占15%,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过敏反应症状得以缓减或消失。出现严重过敏反应2例,约占0.1%,因抢救及时、措施得力,患者转危为安。

2护理体会

2.1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

2.1.1患者方面

病人体质与反应的发生及其程度有密切关系,除过敏体质外,病人的年龄、有无慢性病,职业乃至精神状况都有重要关系。此类病人基本上都是首次进行此项检查,对造影知识缺乏了解,加上陌生的环境,对静脉穿刺等医疗手段的恐怖,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病人处于紧张恐惧状态进行造影易加大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造影剂是引起反应的外因,而紧张恐惧心理是内因。有些病人渴望治疗,错误地认为有反应就不能做检查,不能检查就不能治疗,所以有反应也不说出来,抱有侥幸心理,延误了处理时间。静脉肾盂造影病人往往需要空腹,检查前晚口腹泻药,使大便次数多,晚上休息不好,可能引起心慌、脱水等不安全因素,也会加重过敏反应的发生。

2.1.2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经验不够丰富,没有严格掌握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有些护理人员对碘过敏的各种反应不熟悉,碘试前准备不充分,观察不仔细,询问病人结果时语言简单、不准确,导致病人不能准确表达,造成误判,即假阴性。另外人力资源不够,没有专人负责,往往是做完碘试后又忙于别的工作,15分钟后直接问病人结果,忽略了此间病人的反应。另外护患沟通不够,没有营造轻松安全的环境氛围,没有仔细交待注意事项,也会引发过敏反应。

2.1.3造影剂的选择

造影剂的种类、浓度、剂量、速度和注入部位与发生反应有关,通常采用的造影剂有两种:离子型(泛影葡胺、安其格那芬等)和非离子型(优维显、碘帕醇等)。前者价格低廉,但对肾功能有损害;后者具有水溶性和易扩散易吸收的特点,且副作用小,清晰度高,极少有过敏反应发生,但价格较贵。离子型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2.66‰,非离子型为3.13‰。同时剂量过大、浓度高、注射又过快,也会加重发生反应。

2.2过敏反应的种类及表现

2.2.1轻度副反应:潮红、、打喷嚏、头痛、恶心、轻度呕吐、轻度荨麻疹等。

2.2.2中度副反应:反复呕吐、较重之荨麻疹、面部水肿、轻度喉头水肿、轻度的支气管痉挛、出汗、心慌、轻度血压下降等。

2.2.3重度副反应:休克、惊厥、昏迷、重度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

2.3过敏反应的预防

2.3.1造影前

详细询问既往史、现病史及过敏史。对于过敏体质、有药物过敏史、甲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肺气肿、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应谨慎使用含碘造影剂。将造影剂加温至37℃或加生理盐水20ml以降低造影剂的粘度,减少微循环障碍,增强患者对造影剂的耐受性。严格掌握造影剂的总量,控制在1.5~2ml/kg,造影前向病人交待清楚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造影剂推注后可能有喉头、全身灼热感,这是药物引起的正常现象,嘱患者尽量放松身心。与病人签订造影同意书,减少医疗纠纷。

2.3.2造影时

造影中注射造影剂时嘱病人放松,营造愉快的检查氛围,尽量消除紧张情绪,注射时可与病人轻松交谈,转移注意力,同时也能观察病情变化。要求推注时先慢后快,常规40ml造影剂(成人)在4分钟内注射完。同时保留药品安瓶,备好急救药物。针对有过敏史、高危个体及婴儿等,一般采用非离子造影剂。

2.3.3造影后

造影后在旁守候,注意观察病人的身心反应。一般要让病人留察半小时后离开,防止副反应在此间发生,住院患者可回病房观察。嘱咐病人回去后多喝水,稀释体内药液,加快造影剂的随尿排泻。

2.4过敏反应的处理

一般轻度过敏反应病人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打喷嚏、恶心、呕吐、心慌、皮疹、口渴等,出现这些症状若不再发展属较轻者,不需特殊护理。可以嘱病人缓慢有节律的深呼吸,以提高膈肌,降低腹压,解除胃痉挛,使身心放松,症状一般可以得到缓减,但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中度反应者,可出现出虚汗、心慌、呼吸困难、轻度的支气管痉挛、轻度血压下降等,立即停止用药,肌注异丙嗪25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使症状减轻,并立即给氧,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观察血压变化及生命体征,过敏症状缓减后护送病人到急诊科继续观察。

重度反应患者可出现重度喉头水肿、脉搏细弱、口唇紫绀、呼吸困难、脸色苍白、皮温降低、血压下降、中枢性抽搐,以至休克。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检查,就地抢救。喉头水肿者通知麻醉科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呼吸心跳骤停者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同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未脱离危险的患者不宜搬动。病情稳定后及时送ICU病房。

3综述

综上所述,泛影葡胺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含碘造影剂,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个别病人对碘剂产生过敏反应,只要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做好急救药品及器械的准备工作,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营造舒松愉快的检查环境,使静脉肾盂造影顺利完成,降低过敏反应发生几率,成功抢救过敏反应的病人。

参考文献

[1] 陈炽贤实用放射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李成香静脉贤盂造影的护理体会,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1(1)

[3] 李贵双等,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对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临床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中华医学影像技术,1999,15(9):700,921 哈尔滨医药,2005年第25卷第6期。

[4] 黄水平、卢春花、涂风兰 静脉肾盂造影过敏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实用临床医学,2005,6(1):54

[5]王君、魏婷婷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与处理,《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年2月第4卷第4期

[6] 张杏蓉 476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术的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21期。

[7] 宁静、王荣芳静脉肾盂造影呕吐反应的预防与处理,《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5月 第2卷 第5期。

[8] 潘园静脉肾盂造影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6期。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感染科护士工作时置身于高危感染环境,护理的病人就是传染源,100%护士认为这是主要压力源。特别是因每月生理性原因可引起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护士倒班易引起疲劳,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有7名护士在护理病人时,通过呼吸道感染了水痘、麻疹、肺炎等疾病;所有38名调查对象都曾遭遇针刺伤,有4名护士因处理不当受到感染,成为肝炎病毒健康携带者,其余护士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失眠、忧郁;当遇到不明感染原因的病人时,如非典早期,感染科护士又必须面对,往往引起恐惧。

2超负荷工作

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时间是连续的,通常8~16小时不等,她们所面对的病人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护士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长期的频繁倒班,生活无规律,疲劳得不到有效缓解;病人住院期间多数无人陪护,吃喝拉撒全靠护士,护理工作量加大,易引起颈肩腰腿疼,一旦出现意外事件,患者又会揪住不放,这些都是护士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护理质量。

3特殊工作环境

感染科需要使用大量化学消毒剂,它们对人的皮肤、眼睛、呼吸道的危害已得到公认,护士长期接触消毒剂对身体造成易伤害;护士每天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感染的概率较大;护士接触病人的很多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防护服夏天闷热难以耐受,冬天笨重操作不便。78.9%的护士认为这是感染科护士所特有的压力源,不同与其他科的护士,这也是护士感到紧张、失眠、忧郁的原因。病人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在医院是弱势群体,地位低于其他科室人员;复杂的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以及与其他科室人员的不和谐关系,均使护士感到身心疲惫;待遇不公,付出跟所得不成比例,保健福利得不到保证。

4对策

4.1严格操作规程,实施规范化管理

护理病人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制定完善的消毒管理细则,使用化学消毒剂戴防护眼镜口罩隔离衣,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最大限度地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4.2合理安排班次

根据病人数量适当增减护理人员,特别是工作密集时段可以机动安排,晚上加班后次日尽量排休,将应急工作转化为常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加班,有计划培养科室人员,做好“传、帮、带”,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按照卫生部标准配备护理人员[2]。

4.3加强护士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提高护士心理调试能力

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正确对待工作压力,积极采取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从容面对心里压力。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及时、自觉、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护士应站在病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增加病人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使护理工作被理解,减轻心里压力。

4.4发挥管理者的作用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造影剂;CT增强扫描;副反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73-01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碘造影剂大量应用,使广大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但在CT增强检查时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多,严重危及生命,必须引起重视。本文回顾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共460例使用离子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碘过敏试验阴性共460例病例CT增强扫描。男278例,女172例,其中16岁以下43例,16- 55岁312例,55岁以上105例,头部248例,体部212例。其中使用离子型60%泛影葡胺造影剂为230例,非离子型优维显造影剂为230例。

1.2 方法:离子型与非离子造影剂CT增强扫描前患者均行碘过敏试验。本院CT强化扫描常规使用碘造影剂是离子型60%泛影葡胺100ml,非离子型为碘海醇100ml,静脉加压团注快速静脉离入法(Bolvs注)40-60秒注完,并常规静注地塞米松10mg,推注完毕即行扫描。

1.3 副反应分类根据:Shehadi氏分类.轻度37例.表现为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尊麻疹等;中度6例,表现有严重呕吐、较重的算麻疹、面部水肿、喉头水肿、暂时性血压下降等;重度1例。主要表现为休克、惊厥、昏迷、支气怜痉挛、严重唯头水肿。

2 结果

300例增强扫描患者,其中注射离子型造影剂230例,非离子型造影剂230例。离子型造影剂碘注射中反应35人,发生率为15.2%,其中轻度反应29人,表现为:头晕、发热,偶有恶心呕吐及局限性尊麻疹。中度5人,表现为:虚脱、呼吸困难、寒战及广泛性尊麻疹等。重度1例,表现为惊厥、昏迷、支气管痉挛、休克。死亡无;非离子型造影剂5例出现反应,发生率为2.1%,轻度反应4人,中度1人。

3 处理

轻度反应给予酒精棉球鼻吸、嘱深呼吸等.均未做特殊治疗:中度反应者,一般给苯海拉明5mg肌注或是地塞米松10mg静推.全部在短时间内缓解;重度反应者,立即给予盐酸肾上腺素l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推.吸氧、测血压,并立即请急诊科医生来协助抢救、建立静脉通道、先输人盐水、地塞米松10mg静推.吸氧、测血压。并立即请急诊科医生来协助抢救、建立静脉通道、先输人盐水、低右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给予肌注非那根25mg。 异丙嗓25mg,同时缓慢静推氨茶碱,静滴升压药多巴胺,一小时后病人症状减轻,血压回升。休克症状缓解,后转入急诊科继续治疗,一天后痊愈出院。

4 讨论

4.1 关于造影剂反应、预防及处理

4.1.1 造影剂反应:本组使用60%泛影葡胺230例,出现不良反应率15.2%,一般大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注射后5-10min内(本组有25例,占10.6%),有报告晚发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认为并不完全因过敏,因此易感试验是不可靠的[1]。国内外大量调查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经验证明,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显著低于离子型造影剂[1]。本组230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为5例,占2.1%。 造影剂反应主要有毒副作用及造影剂外渗引起的局部不适或损伤。造影剂的毒副反应根据出现的程度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症状。①轻度: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②中度:荨麻疹,眼睑等颜面部水肿,胸闷,呼吸急促,声嘶等;③重度:脸色苍白、四肢青紫、皮温降低、血压下降、心搏骤停、大小便失禁等。

造影剂外渗造成的损伤主要是局部肿胀,使用压力注射器时较常见。虽然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未见有严重的外渗损伤,但文献中有相关病例报道,应引起注意。

4.1.2 降低毒副作用的产生,避免死亡,保障造影工作的顺利进行是CT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为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关键。回顾本文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有关报道,我们的经验是:①注射前了解病人病史,有无过敏史,心脏、肝肾功能,对具有高危因素最好慎用或不用碘制剂增强。应积极与临床医师及CT室主诊医师协商,决定是否继续做造影检查及使用何种造影剂进行检查。②做碘过敏试验。③造影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④造影剂加温至接近37℃。⑤造影前加强心理护理,对增强使用造影剂很少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病人所关心的问题给予科学客观的解释,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和恐惧感,调节好心理因素,使其密切配合。⑥扫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注射,并保持血管内针头或导管。⑦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检查室应备有常用的急救药物。对失效的药品和消耗的氧气要及时更换和补充。⑧CT扫描完成后,应在护理室观察15min,防止出现延迟性反应。

4.1.3 造影剂反应的处理:①轻度:让患者安静,并可适当吸氧。②中、重度不良反应:a荨麻诊:多数都无需治疗。严重者可用盐酸苯海拉明,50mg静脉点滴,肌肉注射或口服。b支气管痉挛:经鼻导管或面罩给氧。肾上腺素1∶1000,0.1~0.3mg,皮下注射。必要时15min一次,总量不超过1mg。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氨茶碱0.5~1.5mg,置于等渗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c休克:应立即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对光反射等,并积极进行抢救(使用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异丙嗪、补充血容量,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并立即通知急诊科及有关临床科室进行紧急合作处理。③造影剂外渗:用33%的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并辅以热敷、封闭等治疗,目的是促进吸收,减轻疼痛。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急诊;输液反应类型;症状;原因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46-01

输液不良反应称为输液反应,是指静脉输液所造成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也是医源性不良反应[1]。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轻度表现为发烧,发冷,呕吐,甚至皮肤出现皮疹或荨麻疹,严重的甚至会昏迷休克,最严重的死亡。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来我院输液反应病例,对输液反应发生原因及预防等问题做相关探讨。

1 常见的输液反应包括:热原反应;热原样反应;过敏反应;局部反应[2]

1.1 热原反应的机理:主要因素是在输液过程中直接或反射引起的全身性毛细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引起所出现的症状。常见的原因是热原细菌或其他污染物,以及输液太多,太快,太寒冷,输入的方法不正确或药物不干净,治疗不到位以及个别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轻者会发烧,发冷,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血白细胞减少,严重的恶心,呕吐,头痛,心跳加速,全身不适,甚至昏迷,休克,死亡,这些都是常见的临床症状[3]。

1.2 热原样反应:热原样反应症状比较慢,是因为不溶性微粒输液造成的,类似热原反应。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目前使用的输液或是临床分布剂的生产,储存,输液装置,操作过程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所致。一般在输液结束或发生后才结束[4]。

1.3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和疾病无关的,个体差异比较大,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一般在使用约10分钟左右,轻度患者可能会出现荨麻疹,瘙痒。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冰冷,此时应该注意会发生休克。

1.4 局部反应:局部反应是指局部静脉红肿疼痛,没有任何压力静脉增厚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不适。这是由于长时间输注高浓度,激发更高的药物或静脉内置刺激大塑料管过长而造成的局部静脉反应[5]。

2 相关因素的输液反应

2.1 药物因素

2.1.1 输液质量:随着技术的发展变化,输液一般是没有质量问题的,造成热原反应主要是因为共同的碰撞出现细小的裂纹,或口松动造成的泄漏和污染的微生物,在这种情况下,输糖液容易发霉。

2.1.2 不溶性微粒的增加:不溶性微粒的输液是指在药物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各种微小的颗粒和杂质进入人体后通常会引起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量颗粒进入人体,造成血管血栓静脉炎,颗粒保留于肺中,由于微粒异物诱导巨噬细胞增殖造成肉芽肿形成[6]。针剂加入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增加,进而由于粒子的影响,在血液中形成一个异物,影响身体的抗凝血系统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2.1.3 结合使用过度和兼容性的药物是不正确:当液体添加多种药物,由于反复穿刺概率增加污染机率,药物部署不当,会影响溶液的透明度,使PH值变化或结晶,发病率增加而发生过敏反应。影响液体的质量会对药物的溶解度,酸碱值,以及存储时间和温度条件,所以任何稀释放置太久会增加污染的机会。

2.2 预防:需要在输液的环境中改善空气清洁度,且必须定期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根据病人的生理,病理,心理条件和不同的药物来选择合适的输液速度;输液装置必须是无菌,无热原;严格遵循输血的适应症,尽量避免多种药物组合。

3 结论

由于静脉输液的起效快,疗效快,优点甚为突出,所以其方式主要是临床用药,医务人员为什么要准确的理解药物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与药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静脉注射药物的品种,以及每个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所以医务人员必须要严格控制静脉输液的药物,在静脉输液时,每个医务人员应高度且密切观察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发生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尽量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患于未然,并制定一定制度加强输液质量的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预防院内的交叉感染,加强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和医生于护士之间的沟通,加强抢救药品和救援设备的管理,最大限度的树立高度的安全护理意识,减少不良反应,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以精湛的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减少护理缺陷的严格要求来确保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徐欣欣,罗刚.门急诊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优生优育,2009,15(5):282-284

[2] 金彩香.门急诊输液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6):68. 1672-7088.2009.12.122

[3] 李秀红.门急诊输液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3):225. 2010.23.245

[4] 邝蕾,黎雪娟,吴伟等.流程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55-1557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护理学;临床实践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护士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出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1]。其为先进的护理理念,现就循证护理理念对中医护理实践的发展作用与同行进行探讨。()

1.循证护理促进中医整体护理发展,加快中医护理实践走向科学化、专业化道路

循证护理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社会有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要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而且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全面分析评估施行护理。例:口腔溃疡,中医认为主要为心火亢盛,心火亢盛会移热于小肠而出现小肠实热症状,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心胸烦闷等症状。在口腔局部采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或涂西瓜霜进行对症处理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及情志方面的全面调理,中医的整体护理实践也是遵循这一原则。

另外,中医护理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实施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具体体现为“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例如:胃脘痛一病,为脾胃虚寒型。治疗当温中健脾,宜服黄芪建中汤或理中丸类。护理中要注意腹部保暖,可局部热敷,饮食宜温热熟软,易于消化,并应少量多餐;若临床辨证为肝气犯胃型,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或舒肝丸等。护理重在调节人的情志,要开导病人,避免郁怒,使其肝气条达。上述同是胃脘痛,因其“证”不同,故护理方法也不同,表现出同病异护的特点。与此相反,有时不同的疾病,如小儿麻疹和丹痧,这两个不同的时行疾病,在病程后期,都会出现邪去津伤之证,护理时表现出异病同护的特点[2]。由此可见,辨证施护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科学方法并与循证护理指导思想相统一。

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和优势已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同仁的肯定和认同。将祖国传统医学的护理理论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开发应用,并付诸实践检验,是中医护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源泉。循证护理的开展,为其不断自我完善理论体系与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不断发现旧理论、旧经验、旧技术与现代护理科学的矛盾,用新的实践替代原有的实践,并吸收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不断发扬创新,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2.循证护理利于中医护理实践模式的转变

当前,中医护理工作仍主要以经验型护理为主,表现为:在应用护理程序时,尽管依照护理程序步骤展开工作,但仍无法跳出被动性接受工作的方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时,习惯于以经验替代科学的决策,评判性分析思维能力较差;制定护理计划过于简单机械化,习惯于照搬现有的护理诊断与措施,逐条组成单一的护理方案,缺乏个性化及针对性。在中医护理工作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辨证施护的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在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时存在辨证依据不足的现象或辨证施护准确但收效甚微等等。如何克服这单一护理工作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是有待我们研究改进的问题。

而循证护理强调实证指导实践,以制定护理决策,对转变现行中医护理工作方法具有积极的影响。循证护理一是重视准确运用科学的证据去管理临床实践活动,不仅凭经验及直觉决定护理行为。护士主动了解病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针对临床实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辨证,并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寻求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准确施护,做到护理工作有据可依,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二是重视调动护士学习新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学会善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及技能的更新,提高发现、解决及处理病人实际存在健康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以临床实际护理效果为出发点,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论证,寻求既满足人的健康需求又有中医特色的工作方法,推动护理工作向前发展及模式转变。

3.循证护理利于中医护理科研工作满足临床需要

循证护理的开展关键在于护理人员能够应用现有的最好的护理实证来制定出改善病人的状况以及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多层面的健康需求。根据1992年AHCPR对临床实证的分类,护理实证分为以下4类:一类实证:通过系统文献回顾或研究趋势分析,获得的多项随机控制实验性科研结果;二类实证:通过至少一项随机控制的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三类实证:通过类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四类实证:通过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获得的实证,或来源于护理专家的临床经验,或专家组的报告[3]。中医护理工作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且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黄帝内经》就记载了大量的养身保健及防病治病的理论、技术和经验,至今在临床上仍为护士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例如脾阳不振证型脘腹痛病情轻者,用花椒20g,吴茱萸15g,研末水调敷脐,12h换药1次;便秘者(急下)用大黄粉6g水调敷脐[4],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病人的症状,且方法简单,疗效独特,安全无副作用,应用范围值得我们临床加以研究,整理并提高。

随着EBN的引用,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操作期待研究证据。要找出解决它们的新方法,就必须以可信赖的科研成果来解释和支持。因此,护理科研应从护理应用学科的角度出发,以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突破口,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文献数据库中公开的研究路径进行设计,融合循证护理理念,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5]。

参考文献

[1] 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3

[2] 张宝忠.中医护理学基础[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

[3] 李小寒.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1:65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 急诊护理 救治时间 疗效观察 成功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7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98-02

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的神经系统的疾病,由于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致残致死率高,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救治建立一套急诊护理程序,为降低致残致死率是非常重要的。[1]本文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所诊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急诊护理过程及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所诊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急诊护理组与普通护理组。这些患者年龄集中在44~78岁,平均年龄为59.2±62.3岁;有60名男性,40名女性。患者中脑梗死有70例,脑出血有30例;GCS的评分为4~14分,平均分为(7.97±2.78)。诊断的依据为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且都经过CT、MIR的检查确诊。这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是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急诊护理组。使用急诊护理模式,从急诊室接到“120”信息后,一直到急诊科抢救结束的时间为止。具体流程:接诊之前做好抢救器材的准备,同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相关人员回到工作岗位。患者被送到医院后,开启本院的绿色通道,依照我院的抢救流程,对患者实施病情评估,诊断及吸氧等,需要在40分钟之内完成。具体步骤为:在10分钟之内完成患者的病情评估,观察患者的意识、大脑反应、呼吸、瞳孔、语言肢体活动等,同时对患者进行供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在检查的同时,护士应当将血液标准送到检验室检测。15分钟之内完成各种医技上的检查。15分钟之内完成手术前的各项护理的准备工作。[2]

普通护理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挂号-病情评估-急救措施-等候检查结果-联系收住科室-住院。[3]

1.3 观察的指标。仔细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从接诊-确诊时间-接受专科治疗)和致残率、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在文中,笔者所采用的相关数据均用(X±S)表示,同时使用SPSS10.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同时为加强可信度,本文中每组之间的数据的比较也使用t来进行检验,文中的实验数据都为平均值。P

2 结果

在救治时间上,急诊护理组为(47.5±8.6)min,普通护理组为(69.5±10.5)min,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临床急救中,急诊科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同时在有效的后续救治中也占据着比较关键的地位,从接诊前一直到急诊科诊治结束后,较短的时间必须有效的完成急诊救治-确诊-专科治疗,对此,急诊科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本院的急救护理模式,这就包括接诊前的准备、接诊及时、有效地病情评估、快速的急救护理、手术前的护理、护送等流程,在预定的时间内,有序的完成各项的急救护理工作,尽量缩短急诊的时间,为患者的医治抢得时间,降低脑卒中患者的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笔者参与多次抢救脑卒中患者,对急诊护理深有体会,笔者认为除以上的工作外,在救治过程中还应当做到如下几点:①护士负责建立(多条)静脉通路,监测生命征。护士在这一过程当中要仔细的监测休克病人的各项指征以及随时发生的并发症;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紧急出血时,护士既要马上配合麻醉师实施紧急抢救,还要配合准备手术台上的各种物品的供应,在紧急扩容的同时,要严密的观测病人的脉搏、四肢末梢微循环等,进而判断出病人的休克程度;在及时的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当仔细观察病人是否有寻麻疹及寒战的发生。②医生负责控制出血、手术。③检验员负责验血型、血色素、交叉配血。④指挥者负责组织血源、人员配套。

对于急诊科一名合格的护士,既要有扎实丰富的医疗知识,还要有随机应变的临场能力。同时护士的职业道德与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也是应当提倡的。手术室的无菌状态一定要保持,同时要紧密的配合手术室的医生完成各种抢救医嘱的执行。对于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秦永红,付守芝,陈萍.12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1,17(18):153-154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8篇

一、主要工作

(一)全力以赴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科学防控贺村镇坞里村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

今年3月份以来,贺村镇坞里村(包括协力水泥厂)发生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紧急启动了《xxx市重特大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成立了由15个部门单位组成的市重特大传染病应急处置指挥部,在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卫生局作为疫情防控主责部门,反应及时,处置果断,措施得力,切实履行指挥部办公室职责,积极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参谋,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督查指导,把防控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来抓。卫生局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指挥疫点的现场防控,并下设流调、消杀和医学观察等工作组,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伤寒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加强发热病人诊疗管理的紧急通知》,发动全系统力量迅速、有效、扎实地开展各项防控工作。暴发疫情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x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派出专家组多次莅临我市,深入第一线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1)抓好现场防控。成立甲型副伤寒疫情现场防控工作组进驻坞里村,由局主要领导亲自督阵,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4月6日至4月14日,每天有30多名卫生专业人员进入疫区开展调查控制工作,4月15日至6月15日,每天有10多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疫区开展病例搜索、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水源及环境消毒等防控工作,累计投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81人次。

(2)病人治疗管理。人民医院开辟专用病区,成立救治专家小组,全力做好病人及带菌者的规范治疗、规范护理。市疾控中心加强与相关乡镇、部门的配合与沟通,确保每位病人及带菌者得到及时住院隔离治疗。

(3)病例、病原携带者调查及主动搜索。对67名病例、6名病源携带者,及68名对照组人群和138名血清学检测阳性人群进行了二次以上的个案调查,调查坞里村村民、水泥厂职工及家属、贺村育苗幼儿园儿童、贺村各锯板厂职工共1026人次,采集血清1026人份,查出阳性150份,阳性者进行血培养60份,阳性7份,采集肛拭或大便标本培养1910份,阳性10份。在全市各医疗单位设立体温测量点,中心卫生院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开设肠道专科门诊,主动搜索和发现相关病例。

(4)水质监测与消毒。共采集监测坞里村及协力水泥厂内生活饮用水、水塘水和化粪池水样683份,消耗生化培养基及化验试剂5000余份,发放漂白粉4.5吨,漂白粉精片10万余片,含氯消毒液1.5万公斤,消毒水塔、水井、水塘、露天粪缸、无主厕所、简易厕所2800多个次,对农户水缸、餐具、日常用具、厕所的消毒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5)健康宣教。村广播每日进行防病知识宣传,在全村张贴宣传标语,在每个自然村设置防病知识宣传栏,上门为每户村民、每位职工发放并讲解消毒方法说明书、预防性服药说明书、副伤寒预防知识宣传单等资料1800份,张贴宣传资料100余张,

(6)预防性服药。指导开展对坞里村在家村民及协力水泥厂职工的预防性服药,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后再走,一个不漏,并做好服药记录,共完成服药768人次。

(7)监督检查。对全市有副伤寒疫情发生的乡镇和街道的个体诊所、村卫生室、食品经营户、厂区食堂进行监督检查,并以指挥部名义对各部门、各单位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反复督查,发放督办单50余份。

本次暴发疫情共发生病人111例,病原携带者6例,波及10个乡镇、1个街道,经治疗已全部治愈。6月10日,经专家组论证,坞里村伤寒暴发疫情被完全控制。综合本次伤寒暴发的控制工作,有三个特点:一是市政府第一次启动xxx市重特大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二是继非典之后第一次在传染病疫情控制中有多个部门、乡镇、单位积极配合,互相协作,共同抗击疫病,真正形成了部门协作、群防群控的防控格局。三是市财政第一次为传染病疫情投入比较足额的专项防控经费并解决了部分病人的治疗费用,为集中隔离治疗传染源,防止病源向外扩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切实抓好麻疹强化免疫活动,迅速控制麻疹暴发疫情。

2005年1-5月我市麻疹发病111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8.83%,其中学校发生15起暴发疫情,发病学生40人。报告病例占了整个xxx市的一半,给防控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在严峻的疫情形势面前,卫生局积极有效应对,采取果断措施,按照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集中开展了三轮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

一是建立组织,加强培训,确保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卫生局对强化免疫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向市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幼儿园进行了广泛动员,并成立了由卫生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强化免疫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三轮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针对强化免疫对象多在幼儿园及学校的特点,市府办及时转发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麻疹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卫生局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各学校与广大医疗卫生单位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教育卫生一盘棋,全力开展强化免疫”的良好工作局面,有效地促进了强化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4月13日全国及全省麻疹防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后,根据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卫生厅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统一安排,我们于4月16日召开了全市重点传染病防制工作紧急会议,对强化免疫工作进行了部署,制订下发了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单位统筹安排,周密部署,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接种率,接种前要深入细致地进行接种目标儿童调查,以乡镇为单位强化免疫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的目标;二是确保责任到位,要求各开展强化免疫的单位对接种进度和人员进行等事项进行具体细化,工作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位;三是确保接种质量,市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对接种人员在接种前进行了分级技术培训,成立了由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各中心卫生院等41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强化免疫工作督导组,对全市27个乡镇强化免疫准备和接种阶段进行督导,确保强化免疫活动的质量。

二是扎实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构筑人群免疫屏障。早在2004年11月下旬至2005年2月份,我们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麻疹控制策略的意见》文件精神和xxx市疾控中心的统一安排,开展了对全市2-7周岁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由于发动工作细致,注重麻疹疫苗目标人群的调查登记和查漏补种,特别是对边远地区、麻疹多发地区流动人口进行主动深入的搜索,掌握接种对象,消灭免疫空白点,及时调查延长接种时间,利用春节回江儿童多的机会进行查漏补种等措施,使该次强化免疫实种达28600人,接种率达95.48%,较好地完成强化免疫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