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工作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档案利用需要与档案所提供的档案信息,利用方式之间的矛盾迟迟难以解决造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远远落后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加快国家信息化步伐和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需要。如果不重视档案室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不能在网络上有效的传递档案信息,就无法进入信息时代的快车道,最终将会被信息社会淘汰。

档案管理数字化是经济社会信息交流的必然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阶层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对档案信息的要求也更加复杂,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之间对档案信息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人们渴望足不出户就能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迫切要求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一种档案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档案馆之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管理数字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当今信息时代,如果档案工作不能紧跟社会步伐。瞄准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和加快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一味停留在传统档案管理止步不前,守着金山找饭吃,无疑是不现实的。因此档案工作只能坚持与时俱进。

由于传统的档案大都保管在档案室、档案馆、又大都以纸张为载体,造成用户利用不便。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使用户更加便捷、准确的查找到自己需要的档案,网络化的实现,更使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

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能及时归档,尽快提供利用,按照以往的传统管理,必须归档后才能查找,而通过网络计算机管理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数字化档案事实上成为了无墙界档案,档案库也从文件实体的保管基地变成了提供方便信息控制中心。

数字化档案管理将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传统载体的档案相比,数字化档案的最大特点是能够通过网络迅速流动,数字化档案的管理,研究和建设将彻底改变档案的利用方式,冲破档案利用的限制,促使档案管理从保管,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信息服务智能转变。今后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进一步拓宽,数字化档案管理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各国档案馆都在寻求相适应的现代化档案运作模式以增强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竞争力,更好的为社会和读者服务,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在我国,档案馆大部分已经完成档案业务管理自动化建设,未来的重点应该是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档案数字化系统分为日常业务管理、档案数字化采集系统和数字化阅读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到达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

日常业务管理包括文件查阅借阅登记,上级来文登记,公文处理拟稿等档案室日常办理的业务,这些有些部分已经形成数字化管理,但是还有一些依然用传统的纸质记录。为了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就要一步一步尽量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档案管理工作,慢慢形成一套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的体系,依照体系将常用日常业务综合起来,保证信息化数字化处理的时候能做到安全、准确、无误。

档案的数字化采集系统指的是档案在收集的时候把纸质文件转换成数字信息存储在电脑中进行保管,转化的途径有专业的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录机等数字设备。实质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它是指将档案信息内容转换为计算机所能识别的数字代码的过程。档案数字化通常包括档案数字化输入;档案数字化转换;数字化档案接收。将传统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

数字化阅读指的是,将数字化保存的文件提取,进行阅读。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网络进行档案文件的检索和查阅。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就真正的实现了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

档案网络化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各种数字化档案信息融为一体,进行管理、传输、检索和利用,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档案网络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各类信息资源自立门户、分而治之的状态,它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标志。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融开放式与互动式于一体的信息网络环境。在此环境下,一方面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融入信息社会化的浪潮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可以突破传统时空的局限,在空问上实现异地归档、查询,在时间上真正实现全天候服务。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好处:

1、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实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后,部门管理员工可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不再是目录的打字员和档案的保管员,可以更好的从事档案的收集工作和档案的编研工作,极大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2、提高整个部门的技术水平

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发展的大方向,每个部门都这方面投入很多的精力。只有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才能和矿业公司的发展相协调,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3、有效的进行档案的收集工作

档案的收集需要管理人员付出辛苦的劳动;档案的分类、整编同样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平台(管理工具),档案的收集和整编只能是零星的和不完整的。

4、有效的为科研服务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将档案在网络上共享,科技人员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查阅档案资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更便于科技人员的二次利用和开发,提高了研究院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5、有效的为决策服务

科技档案是研究院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研究院投入大量资金、经过科技人员辛勤劳动,由档案管理人员分类、编目,最终成为研究院的核心竞争力是研究院领导决策的依据。而文书档案通常是由院领导亲自起草,亲自下发的,是领导决策的具体体现。所以档案的信息可以更好的对档案进行利用,为决策提供依据。

6、部门职能变保管为服务

档案管理信息化以后,公司的无形资产(企业档案,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等)可以在网络上方便浏览(有相关的权限控制),为公司领导和设计部门提供优质服务,这样档案管理的职能不再是档案的保管部门,而是公司内部信息的信息中心。

档案数字化技术是为了顺应新时代新发展的时代潮流,是加强档案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其也是目前档案事业机构应值得推广的一项先进技术。另外为了使信息数字化档案的使用价值更为高效,相关档案管理机构应该积极学习计算机信息应用的先进技术,从而使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范文第2篇

所谓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就是建立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对象,对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和提供服务。通过建立网络支持平台、业务管理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服务人性化,从而实现档案的长期保存和充分利用。因此,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应充分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契机,利用信息网络正在迅速向大集成、高性能、智能化方向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以科学化和技术化的手段管理图书馆档案,从而逐步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断推动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为什么要建设图书馆

档案管理数字化

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具有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信息组织与传输网络化、档案管理自动化、服务范围大众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检索便捷化等诸多特点。为此,通过加强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在优化档案馆藏、细化档案管理、强化档案服务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指利用信息存贮技术把各种档案信息加工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形成电子文献,实现知识信息载体的革命性变革。数字化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给传统的图书馆档案管理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长期以来,图书馆档案都是以纸质的实物形式存在,这给档案信息的采集、保存和利用带来费时费力、管理成本高、查询困难多、资源共享难等诸多问题。档案管理数字化与传统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最大区别,就是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将以往传统介质的档案转化为数字信息,实现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存储的无纸化,节约了图书馆档案的贮存空间,减少馆藏副本的存量,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

2.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随着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发展,过去那种大量的、重复的、烦琐的仅靠人力来完成的档案管理工作,现在可以依靠计算机操作轻而易举地实现。比如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存储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高科技,对图书馆档案进行立卷、归档、存储、检索和利用,便于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图书馆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不仅有效地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大大地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3.信息传递的网络化,提升了社会化服务的质量。传递网络化是指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环境,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速连接的信息服务,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档案信息共享,为远程教育培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档案服务管理在内容、方式和效果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信息传递网络化还具有跨时空的信息服务、高度开放的信息利用以及信息传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等特征。

4.资源利用的共享化,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多种需求。资源利用共享化是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打破地域界限,适应了不同用户需求日益社会化的趋势,可以从多角度满足众多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用户能随时随地与数字系统相互交融,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了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据此,图书馆档案用户不仅仅局限于本地区、本系统、本校园,还可以为远程用户使用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

二、怎样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

1.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数字化平台。坚持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按照国家和地方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以档案核心业务的数据存储、处理和交换等主要功能,统筹好图书馆档案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主要应内设档案用户目录数据库、图书馆档案指南资料库、音频视频资源库以及史料文件汇编资料库等四大数据库。同时,要加强对网络系统、服务器、档案数字化技术支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及操作系统软件建设,实行档案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建立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平台。

2.优化完善档案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模式。首先,要加强非涉密图书馆档案专网(内部局域网)建设。内部局域网是用于与本系统、地方政府的连接,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整体要求,建设完善本级图书馆档案网络系统,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增强网络安全运行能力。其次,要完善图书馆档案外网(因特网)建设。外部局域网是连接互联网的公众网,要及时更新和维护外网设备,确保外网安全稳定运行,使之成为信息公开、与公众沟通展示图书馆档案成果的主要渠道。为了保证数字化档案管理运行中的安全性,对内、外网要进行物理隔离,着重提高网络安全和信息传输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可靠。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内、外网相关功能,逐步形成档案管理数字化,不断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方式、方法。

3.建立完善档案数字化标准规范和服务体系,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网络及应用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要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资源标准化。在国家和地方有关档案信息化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档案信息资源补充标准。特别是要采用通用的标准格式来标引档案资源,完善数字图书馆档案分布式数据库跨库检索,使其适应Internet环境,实现档案编码、目录和档案内容的一体化;要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监控管理的标准化。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及要求,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运行监控管理和维护管理推广的补充标准;要不断完善档案制度机制建设,使图书馆档案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轨道;要高度重视数字资源开发与服务的质量,提高知识含量,形成符合市场需求、满足社会公众普遍要求的高质量的信息内容产品体系,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要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外包服务机制。参照国家和地方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方案及要求,以符合自身实际情况为主导,以IT企业为支撑,以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为主要内容的外包服务机制,实现网络及应用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2.069

1 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意义与必要性

档案数字化意为利用计算机、扫描仪、图像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直接对原始的国土资源档案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形成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农村的国土资源档案作为国家档案极其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尽管如今具体的农村国土资源档案大多数是纸质材料所记载的档案,不过随着科技发展的普遍,各个部门加强了现代化的管理进程,从而越来越多的农村国土资源管理的部门进行了电子文档整理并将其进行存档,所以现在不仅有纸质的文件记录数据,还有磁性的载体、光介质载体以及其他各种类别载体并存的形式。要怎样将这些内容多元、信息量巨大的国土资源进行存档,已经成为如今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亟需解决的大问题。现如今较为普遍的想法是把原始的国土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一个电子文件的数据信息库,同时也可以将电子影像的有关档案数据集合成库,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加工,结合网络运输进行传送,达到国土资源档案的合理保持与开发利用,从而使国土资源档案更好的进行社会共享。通过实践与数据显示,只有将土地档案进行信息化,才会更好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才会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加速农村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2.1加速原始农村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步伐

原始载体资源档案的数字化是实现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目前档案数字化的方式主要有录入数据、扫描档案、音频视频的转换、字符识别的转换等。数字化的步伐亟需加快,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为数字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通常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前提是建设资料目录的相关数据库,即对档案资料进行主题、类别、内容方向等进行整理与录入,形成了机器能够识别的分类。计算机读取目录相对于原始的纸质形式、卡片式等手动检索工具是一项进步尤为显著的工作,通过使用者的需要,按照档案的主题分类、编辑者,建立时间等特征进行划分与归类,以便于使用者通过计算机迅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档案资料。

由于农村的土地资源信息库数据量庞大,因此档案的数字化通常需要分步进行,所以应结合馆藏的具体情况,根据农村国土资源档案的价值与实际的需要,进而再具体对资源档案的内容数字化进行范围与内容方面的统筹。需要着重考虑以下三个因素:利用情况。应该选择社会与工作中利用的频率高,利用率广的资源内容进行数字化,尽量满足社会需求。价值层面。可以优先考虑将价值较高的资源信息进行数字化。通常所谓的较高价值,首先是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资源信息。其次是指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与文物价值的珍稀原始资料。再者是具有证据方面的价值和情报价值的信息;挽救层面。有很多的原始介质档案由于时间久远或者保存的环境过于恶劣,造成了档案资源被毁坏甚至缺失的现象,需要尽快实现数字化,使珍贵的历史资源得到应有的保护;特色层面。要注重于选择地区、系统中有特色的文献资源优先进行数字化。尤其是在资源整合需要耗费极大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时候更要考虑到这个因素。通常情况下,特色档案是其他档案管理部门没有的资源,其能够体现出当地的档案部门所具有的特色价值。

2.2提高农村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标准化建设

完成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达到现代化的基础,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依据,各单位与部门各行其事、各执己见,很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因此规范统一的数据形式是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能够达到成功的宗旨所在。实施农村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就是要科学而又合理地制订相关标准,进而保证农村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现如今,尤其要规范数字化加工的过程管理,进行扫描图像、处理数据的录入、图文的编辑等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规范。农村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工作一般具有规范性和快捷性的特点,同时也要强调标准化的重要性。想要实现农村国土资源的广泛共享与了解,必须按照数据的相关标准要求,严格的制作档案数据。通常档案的数据制作最低要做到三个统一:统一著录项目、统一录格式和统一检索语言。数据的准确与完整性、可靠与实用性也十分重要。只有达到这些要求,才能够为农村的国土资源信息资源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农村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技术;城市化

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新时期社会进步飞快,城市建设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化脚步越来越快。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为了确保城市建设活动有序开展,需要全面开展城建n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活动,实现数据的高效、安全和便捷存储,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推动城市化建设和发展。由此看来,加强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具有十分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缺陷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由于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人工对纸质档案进行管理和检索,需要占有大面积空间,档案资料查阅速度较慢,效率不高。与此同时,由于档案资料自身具有分散性特点,所以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查找只能依靠人工实现,一旦纸质档案出现损坏,将造成大量的珍贵资料丢失,产生严重的危害和影响。城建档案资料完整性和系统性不高,而在广度和深度上同样存在着局限性,而且很多城建档案馆分布在不同区域,档案馆之间的档案资料调度和查阅较困难,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数字化城建档案能够有效改善此类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存储技术,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原有的功能,提供更大的便利和支持。

二、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城建档案管理中,主要工作内容在于如何长期地保存和查阅。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先进技术涌现,并被广泛应用在城建档案管理中,能够实现信息的高效、安全和长期存取。城建档案信息数字化主要是在物质载体上记录,物质载体性能越好,存储时间越长。所以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档案信息存储物质载体直接影响到数字信息的存取期限,保证物质载体的稳定性是尤为必要的。

城建档案由于自身性质较为特殊,所以除了记录城建的相关信息以外,还具有一定的法律价值。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存储载体是纸张,很难被改变,可以更有效地确保信息完好。但是对于电子档案而言,档案信息很容易被删改,可能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和不完整,法律价值需要在长期验证中才可以肯定其原有价值。

数字档案资源共享,首要前提是建立一个统一标准,利用统一的格式和规范,实现更大范围的档案资源共享。但是就当前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现状来看,仍然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资源的共享,影响到信息资源的大范围交换。

三、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对策

(一)做好全面规划。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前期规划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将大量的纸质档案资料信息转化为数字化档案,工作量十分庞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对档案馆内部的信息资源储藏量具有一定的了解,深入调查分析后,才可以突出工作重点,根据档案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字化建设活动。

(二)建立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标准。数字档案的资源共享,需要在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支持下,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立城建档案数字化标准,主要是包括对数字化档案管理规范和信息化标准规范,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档案信息提供更为安全的保障,并做好网站管理的相关说明。数字化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可以为后续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提供更为充分的参考依据。

(三)建设统一的信息系统。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不仅仅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开展工作,还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利用相配套的设备和软件,搭建一个网络平台,实现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是应时展需求,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问题和系统稳定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袁志海.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问题的思考[J].城建档案,2012,6(1):35-36.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P231 文献标识码: A

一、档案的数字化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比如说现在经常提到的电子档案,以及指纹录入等,这些都属于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内容。下面笔者就简单的针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以及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优点等方面做一个介绍。

(一)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现阶段的应用非常普遍。它的出现一方面解决了纸质档案的不容易保存,查找困难,局限性大等一些难题。还增设了指纹录入DNA采集等比较先进的新形势的档案。这样看来,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的。

纸质档案的缺点暴露,一方面是推动了数字化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比较长时间的促进了档案管理的发展。可以说传统档案的缺点非常明确,但是也不能完全的抛弃,毕竟传统档案的优点也是存在的。这样就得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仔细斟酌,什么样的档案需要数字化。

(二)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

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非常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点: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办公效率、增强档案原件保护等。每一点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提高经济效益简而言之就是改变了过去一直用的是纸质版的档案,管理档案的人员非常多,而且数字化档案的管理相对比较简单方便,不仅仅是节约了管理成本,节省了档案的空间储备,而且阅读与查找起来还非常的方便快捷。

提高办公效率主要体现在信息的传递上。不仅仅是查找较为方便,而且在异地调档案的时候,非常容易的发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说真正的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情了。这样还将文件的实体保管变成了一种最新形势的信息中心。

增强档案原件保护就是在纸质信息转变为电子信息之后,档案的使用就会相对比较安全,保管起来,也就比较省时省力。对于历史久远的档案的保管,显得尤为突出。而且这样还防止了经常有档案被篡改的行为。可以说增谦了档案原件的一些保护。

二、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管理人员只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严重不够,导致基建档数字化建设不能有效落实。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影响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基建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严格考核标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注重档案信息质量的确定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不按照规范标准执行档案管理工作,给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带来很多困难。

(二)信息不全,档案利用率低。在发展过程中,基建档案的整理和收集没有得到重视,使基建档案出现信息缺失问题,致使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部分标准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实践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忽视数字化建设相关管理制度,不注重档案信息的整理、收集和归纳,致使电子文件标准、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等方面存在不统一问题。档案管理考核标准的不完善,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忽略网络平台的建设和与电力有关的网络信息的收集,从而降低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工作效率。

(三)缺乏培训,专业水平不高。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没有高度重视,使供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出现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的问题。虽然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已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了显著的增强,逐步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但是,数字化仪器、计算机等设备的运用没有受到重视,从而导致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四)人才短缺,管理信息化不强。一般情况下,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趋向老龄化,档案管理工作专业人才的短缺,导致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速度非常缓慢。在实践过程中,信息网络技术得不到有效的运用,使基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强,给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带来极大影响。

三、加强新时期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一)要重视档案数字化工作标准体系的研究。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是适应信息时代档案利用需要,实现网上共享共用,制度规范化和标准化是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基础,是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基础。档案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如各类别、各载体档案的数字化规范、电子档案备份、电子档案保管、鉴定、下载利用等,都需要科学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应从管理性标准规范、业务性标准规范、技术性标准规范三个层面来研究制订、确实推行。从简单的标准化向科学、精确的标准化,从孤立的标准向标准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从单个标准向标准体系发展,是标准化发展的趋势。但目前看,档案数字化标准化建设还处在简单、孤立、单个的状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软件开发、流程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还很不完善,亟需加强研究。

(二)加强宣传,不断提高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的思想认识。基本建设档案是国家的重要信息资源,是服务当代、关系未来的珍贵历史财富。而基本建设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则是时展的客观需要和基本建设事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与途径,经常向有关领导宣传基本建设档案及其数字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取得有关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与支持。领导的认识提高了,相关的人、财、物等问题,就会得到妥善地解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数字化管理意识,使他们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基本建设档案的数字化、现代化的实践之中。

(三)强化档案业务建设,推动数字化工作深入发展。一是坚持规划为先导,做好整个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进程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工作,力求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二是借鉴国内外基本建设档案工作的经验,重点构建基本建设管理规范化和基本建设档案信息标准化体系,大力推进基本建设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建设,奠定基本建设档数字化发展的基础。三是加强基本建设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做好各大硬件环境建设、整个系统软件建设和网路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四是抓好基本建设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建构完整的专业化、数字化基本建设管理运行体系,整合好各大基本建设数据库,全力做好基本建设档案的数字化开发工作,努力做到科学完整、安全无误。五是鼓励和引导平时对基本建设档案需求量较大的部门、单位,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尽量优先使用数字化的档案资料。同时,要指导和帮助利用者学会检索与使用数字化基本建设档案,提高数字信息的利用率和实效。六是依托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和数字化服务等各项流程的科学设计和顺利实施工作,将人为实施的流程和计算机系统实施流程有机整合,努力构建高效、有条不紊、动态共享的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运行流程和服务流程。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社会步入信息、数字化时代,人们对基本建设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服务需求。高层次的服务,需要高层次的人才。所以,强化人才培养,尽快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做好档案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一是根据目前基本建设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素质现状,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培训和提高的力度。要在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和档案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他们在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使其较好地适应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要。二是大胆招聘和吸引一批档案数字化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现有基本建设档案管理队伍。通过这些工作,加强基本建设档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为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档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结束语

基建档案反映基建工程项目的真实面貌,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是单位事业和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工作。在新的时代,紧密联系改革、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档案人员应具有爱岗敬业、认真踏实的精神,做好基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实现基建档案工作自身价值,为发展和谐社会和经济建设提供档案服务,提升单位管理水平和基建工程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罗敏.浅析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90-192.

[2]徐振杰.高校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探析[J].兰台世界,2011,08:27-28.

[3]王学平.浅议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J].档案学通讯,2011,06:54-57.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分类表

高校图书馆档案是指高校图书馆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并对图书馆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文字、图表、实物等多种形式的文件资料,是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各项活动保存下来的最原始的资料。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兴起,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纸本记录为主的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网络化、数字化成力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方向,作为数字化图书馆的一部分,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已成发展之趋势。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现状

(1)“三特性”——制约档案管理。高校图书馆档案具有“三性”特点,即隶属性、非全宗性、独特性。隶属性指高校图书馆档案是该高校档案的二级管理单位,隶属于该高校档案馆(室),服从高校档案馆(室)的统一管理,接受其工作的指导。非全宗性指高校图书馆不是一个独立从事活动的单位,在行政上、财务上、人事上不是一个独立的活动机构。独特性指图书馆档案材料的收集,仅仅收集与图书馆工作密切相关的文件、政策,以便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数据统计、馆史文化等做出正确的了解。

(2)“不重视”——淡薄管理意识。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长期以来被忽视,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图书馆员工普遍缺乏档案管理意识闭。普遍认为档案管理工作隶属于档案馆(室),不具有全宗性,而是处于从属性的地位。

(3)“不规范”——缺乏制度保障。要想做好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做保障。借助档案规章制度来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图书馆在工作活动中得到的大量原始材料收集齐全,以供发挥更大的作用。

(4)“流动性”——影响档案管理。图书馆档案工作由办公室秘书兼任,并没有设定专门人才管理档案工作,办公室秘书一换,档案管理员就随之更换,造成档案管理员流动性大,不利于档案管理。

(5)“重藏轻用”——不利档案利用。高校图书馆即便是建立起自己的档案室,配备专门档案员,却并没有将档案公开化。

(6)“数字化”——举步维艰,成信息孤岛。大量档案资源不能被读者所利用,严重制约了图书馆档案的利用率,此外,由于图书馆档案信息没有实现数字化建设,不能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办公系统对接,形成“信息孤岛”,不利于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高校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1)分类标准化——立规矩。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前提是制定档案分类的标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档案数字化建设来说,制定档案的分类标准就是“立规矩”分类标准一旦确定,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档案进行分类,并建立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

(2)目录数字化——找眼睛。高校图书馆档案目录数字化,指的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御,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前提,数据库的建设务必做到层级清晰,结构合理,范围广泛,体系完整。

(3)全文数字化——要“有目有文”。如果仅仅是档案目录数字化,高校图书馆档案仍然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是会出现“有目无文”的现象,给检索人员带来不便,因此,将图书馆档案目录数字化和部分档案全文数字化相结合,则成为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核心。

(4)重藏重用——数字化的目的。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重点是为了发挥档案的最大作用,使更多的人能够利用图书馆的档案文献资源,因此,在完成高校图书馆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的数字化建设之后,对档案数字化的利用与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作用

(1)节约财政开支,提高服务效率。随着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时代的到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传统的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图书馆档案建设工作,通过高校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数字化建设也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工作水平、服务质量。

(2)节省物理空间,利于档案保存。高校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改变传统的“档案储藏室”为计算机存储,可以大大节省物理空间。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将档案形成系统性,利于集中统一保存,还能代替原件使用,数字化档案副本又可异地存储,即使发生天灾人祸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档案的完整性,有利于保护档案原件,从而达到存储图书馆档案资源的目的。

(3)网络化管理,为教学科研服务。传统的图书馆档案以封闭的或半封闭的模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图书馆档案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有效开发利用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档案资料数字化后有利于为领导决策和馆内各项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档案信息。数字化后也有利于实行档案公开,进行档案信息交流。

(4)公开化管理,扩大图书馆宣传。数字化图书馆打破图书馆档案资源丰富却利用价值不大,不能充分发挥档案作用的限制,尝试通过档案数字化建设,实现档案公开,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高校图书馆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数字化建设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更应该意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和必须。高校图书馆应按照统一规范的分类标准,对档案目录数字化、全文数字化建设相结合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才能顺应现代化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图书馆档案资源,发挥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施振宏.编制高等学校图书馆档案实体分类法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6).

[2]申玉粉.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09 (4).

[3]丁玉芝.高校图书馆档案数字化浅议[J].档案,2009(4).

[4]黄敏.析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J],四川档案,2006(6).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 档案数字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060-02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纸质、声像等传统介质的档案转换为数字化档案,利用网络将其连接,通过计算机加以管理,最终形成一个档案信息库,实现档案的共享与快速利用。[1]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校现代化管理的开展而出现的。[2]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通过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达到数字化管理相关档案并提供利用的目标。[3]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目标及现状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使档案库房原有的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建立相关档案的目录数据库、现行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和照片、音频、视频等声像档案的多媒体数据库,采用完备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对高校档案进行安全、高效的管理和利用。[4]

我国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高校档案管理还主要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有些高校虽然使用在线档案管理系统,但也未充分挖掘系统的各项功能,因此,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思想意识薄弱

随着高校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已逐渐为高校师生所了解,并逐渐为高校领导所重视,但关于档案数字化工作,高校才刚刚起步,还停留在对纸质档案的保管与利用上。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必须依据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使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能够有章可循。但就目前来看,高校档案数字化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并不完善,需要制定相关制度,以此作为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依据。

(三)高校档案数字化的理论研究不足

目前,档案数字化本身还处于不断探索论证的初级阶段,距离其全面实施还需要很长时间,从总体来讲,我国以档案数字化为主题的研究仅仅在最近几年才逐渐活跃,因此高校档案数字化理论研究相对不足,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探索。[5]

(四)缺乏档案数字化方面专业人才

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其具备档案专业理论,还要熟悉计算机扫描、音视频处理等较高的计算机技能,而高校档案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相对较少,更谈不上具备计算机技能的档案管理人才,因此,从总体来讲,高校档案部门缺乏全面掌握数字化知识的档案管理人才。[6]

(五)高校档案数字化硬件技术缺乏

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档案部门已经建立了本部门的局域网,已建立了初具规模的信息化体系,但实际上现有高校档案的管理模式,还主要是手工管理模式,很少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虽然有些高校档案管理部门配备了一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但仍然存在部分设备老旧过时的情况;有些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也存在过时的情况,导致相关档案数据无法读取;并且缺乏一个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档案管理系统。

(六)高校档案数字化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要以高新技术为支撑,而高新技术的投入则需要巨额资金,如购入大量的数字化设备及软件;维持现有设备的正常使用,更新过时的设备和软件;更换过时的硬件或升级相关软件,设备过时时还需要迁移转录数字档案信息等,因此,资金短缺也就成为了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要障碍。

(七)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存在问题

将档案数字化后,因为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档案信息可能存在以下安全隐患:档案数字化载体的寿命一般不长,这时候如果没有产生新型载体,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将面临无法读取的危险;档案管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更新换代速度相对较快,导致换代后系统中的数字化档案也可能无法读取;档案管理系统本身也存在许多威胁档案信息安全的问题,比如: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7]这些问题若是没有解决,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将面临巨大威胁,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此外,有些纸质档案上有单位的盖章、领导签字或盖章等,这是有法律效力的,因此这些纸质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凭证作用。但是,由于存在计算机技术条件的限制及立法相关的问题,这些数字化了的档案属性遭到广泛的质疑,法律部门对其也不予认可,因此,利用这种数字化档案无法实现档案的原始凭证价值。[8]

三、高校档案部门如何应对档案数字化的挑战

(一)加强高校人员的档案意识

高校档案部门应加大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宣传力度,每学期定期召开由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参加的档案培训,由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对兼职档案员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宣传档案相关制度,讲解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等。同时在校园里也应适时开展档案知识和对档案数字化的宣传活动,使学生和教工广泛了解档案数字化的便利性,提高对数字化档案的利用意识,最终有效提高高校人员的档案意识。

(二)建立和完善档案数字化建设相关制度

建立和完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相关制度有利于全面开展高校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有效进行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确保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质量和进度。高校档案部门在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前,首先应遵循国家的统一标准,既要按照国家已有的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已经明确的国家信息化体系来制定,同时也要充分了解本校的实际情况,使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三)加大投入,并提供技术保障

高校档案要想实现数字化并确保数字化的档案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一方面,要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保证,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则是以高投入为代价才能进行的,这就需要高校加大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进行档案数字化还需要相关技术保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高校档案部门应遵循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制定自己学校的档案数字化技术标准和规范;高校档案部门应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还应对系统和设备定期进行升级并加以完善,组织自己开发或购置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挑选数字化档案存储介质和相关设备时,尽量选择以主流、成熟的技术为基础的存储设备;还应更新、检测存储设备,当技术发生升级、载体过于老化时,还应及时将数据迁移到新载体上。

(四)加强档案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高校档案部门应大力培养档案管理型、复合型人才。高校引进与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时应做到与时俱进,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职业道德。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这就对高校档案部门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其不仅档案专业素质过硬,还要重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获取及提高。而高校则要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引进,定期对现有档案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其能适应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发展。

(五)重点馆藏档案数字化

数字档案馆的出现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引起档案界的普遍关注。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起点。

高校档案馆主要是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广大师生服务的,但短时间内将全部馆藏档案实现数字化是不可能,因此档案工作者要对重点、有特色、利用率高的档案资料先进行数字化以保证服务利用。

总之,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国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才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本文仅从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方面给予理论探索,但问题可能并未全面完备,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我国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更好的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晋川.对大型医院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12):28-31.

[2]张春.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北京档案,2009(12):18-19.

[3]王建萍.浅谈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72-75.

[4]罗敏.浅析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90-192.

[5]谭远宏,赵家文,刘健华.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9):174-176.

[6]杜敬民,陈文.基层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J].河南科技,2009(01):27-28.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范文第8篇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内涵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档案馆建设在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信息化建设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具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保管。随着数字技术处理和内容管理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档案管理必然以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方式存在。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形成了大量的数字档案信息。档案信息数字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形态。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可以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数字化档案管理把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化为机读档案,从而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查阅起来方便迅速,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所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数字化档案管理查询资料非常简单,能使资料及时归档,尽快提供利用,提高办公效率。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作用。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中,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档案领域广泛使用,促进了档案管理理论、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变革,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发挥了档案信息的增值作用,进一步发挥和提升了档案工作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效率。在工作中,档案因经常外借翻阅而产生破损甚至丢失,给档案的永久保管造成不便。档案资料经过数字化加工,各职能部门都能通过档案管理系统查询或利用所需要的电子文档原文信息,档案利用不再受档案原文不能共享的限制,有效地保护档案实体的安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档案信息利用的成本,实现资源共享。

三、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新思路

(一)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随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档案信息分析也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队伍素质也随之提高。有针对性地对广大档案工作者进行档案知识的培训、教育,坚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才,要使档案工作者掌握传统档案管理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数据录入、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等基本技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管理档案,不断推进网络信息共享,早日实现数字化档案室。

(二)建立数字化管理的个性化服务。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发挥自主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做好个性化服务。档案管理利用自己独特的档案信息和能力,根据用户的实际任务搜集选择各种信息,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动态性档案管理服务,通过帮助用户解决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来实现价值,从而构成强大的档案管理资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