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际沟通的关键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女大学生 就业能力 企业 供需匹配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女大学生就业明显难于男大学生。尽管我国在促进妇女平等就业有《妇女权益保障法》,但缺乏相应的处罚细则,并没有在促进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好女难嫁”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把握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从企业角度了解女大学生就业的关键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反映毕业生就业中的问题和诉求,探究新形势下做好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制和方法,推动就业政策创新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我们进行了此次对女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工作。
此次调查样本对象主要为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和企业高管,调查问卷以封闭选择问题为主,调查的内容涵盖企业最看重的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女大学毕业生存在的问题、女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高校需做的改革、就业供需匹配不理想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等六个方面。此次调查共获取108份有效纸质问卷。企业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国企、外企、民企等不同性质的企业;行业类型包括文化教育、建筑房产、信息产业、商业贸易等不同领域;组织规模以100-499人的中小类型为主,同时涵盖其他不同规模企业;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员以中、基层管理人员为主、辅以少量的高层领导。样本具体情况见表1。
一、基于企业角度的大学生就业素质分析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就业素质是指大学毕业生在参与就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的总称,是其顺利就业的基础。到底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受到企业的青睐,从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学生、家长以及教育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由于求职缺乏实战经验,尽管精心准备,大部分女大学生还是因为某些原因给用人单位留下不满意的印象。那么企业招聘时最看重的女大学生什么能力和素质?为此我们设计了36项不同的素质能力,企业最看重素质和能力依序排列见表2。
在36项能力与素质中,企业最看重的十项为:诚实守信、责任心、能够适应较大的工作压力、团队合作精神、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积极乐观、主动性、发展潜力和吃苦耐劳精神。这十项素质都属于软实力。尤其是“诚实守信”排名第一给我们以警示和导向。很多企业在面试过程中发现,大学生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往往夸大经历,发挥包装之精妙,甚至不惜造假,伪造证书。而企业对面试中实事求是描述自己的能力、表现诚恳、有一说一的大学生比较青睐。企业反映,诚信的品质比任何素质都重要,新人最基本的人品是企业最关注的东西。
二、女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分析
女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调查中位于前五位的是:工作主动积极、责任心、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工作主动积极是达成成功结果的基本愿望与想法,工作积极主动能够了解更多的岗位和工作内容,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提升自我素质。责任心是对待工作认真、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的一种综合表现。只有工作积极主动、富有责任心的个体才能开拓视野、比他人成长快,从而获得职业成功。美国的阿尔涅.托夫勤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尤其随着知识的更新率和淘汰率不断提高的现状下,学习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学习能力强、终生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比较强;当我们开始拥有线上线下两个世界的时候,社交模式也在悄然的变化。从电子邮件到即时通讯,从BBS到社交网络,从博客到微博,虚拟世界的社交模式快速裂变,网络社交的盛行使得当今的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急剧下降。而企业环境下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等的协调中,人际沟通能力是必不可缺的。目前大学毕业生,虽然拥有学位学历,但是能够实践动手操作的人却很少。企业招聘人才,是为了给企业创造效益,特别重视简历中的实践经验。所以大学生就读期间在注重知识积累的同时,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女大学生现存问题分析
女大学生现存问题调查中位于前五位的是:心浮气躁、吃苦耐劳能力较差、不愿从基层做起、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和缺乏主动性。而其中最重要的三项都是对待工作没有正确的态度。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浮躁、急于求成和内心焦躁不安的心理体验的综合是一种冲动性、与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是相对立的。这是她们意志力薄弱、缺乏自律能力,人生观、价值观有缺陷造成的。有很大比例的大学生求职中没有目标性,患得患失,没有客观自我定位,录取后对基层锻炼不满,这山看着那山高,不能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造成心理失衡和频繁跳槽,不仅对自身职业发展有害,而且对组织运作和社会正常发展有碍。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存在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主动性。主动性是指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此处的缺乏主动性,不仅表现为在就业过程中职业选择没有心理准备,在择业时对自己未来的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和意向,更不了解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倾向,在临近毕业时随大流被动求职,消极就业,更表现为求职成功后缺乏长远职业规划,没有时间观和紧迫感,缺乏达成结果的强烈愿望。
四、就业供需双方匹配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就业供需双方匹配不理想的原因调查中位于前三位的是:学生岗位薪资地域等要求脱离实际、学生岗位薪资地域等要求脱离实际、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其中前两个原因都属于女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准确,并且比例高达30%以上。很多女大学生就业时视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为优先选择的工作单位,视管理人员、公务员为最为理想的职业。尤其是寒窗苦读十几年,希望在初次就业能立竿见影地获得回报,有一份相对稳定、体面、有保障的工作。正因为如此,她们在主观意识上缺乏理性的判断与自我认识,没有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客观进行自我定位,就业期望值过高,在择业观念上以优势心理自居,不愿到基层、劳动生产第一线工作,影响了其顺利就业。
从学校角度来说,专业设置与市场的需求的差距也造成了就业供求的不匹配。一所高质量的高校,必须是基于社会的需要进行专业设置,有合理的专业布局和完善的专业建设,否则学校的发展就会失去有力的依托,其它的建设与管理就会失去落脚点。尤其如今社会发展变化越来越快,新兴行业与职业层出不穷,而高校专业设置没有跟上脚步,高校必须在专业设置与调控机制上加强关注力度。
五、对策与建议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不是单方面的,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与努力。本研究从学校和学生两个角度获得以下的结论。
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需做的改革调查中前三位为:强化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的培养、加强人生观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的培养。这要求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比重,使得女大学生通过大学这个平台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为即将步入社会打下基础。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走出象牙塔,一方面可以更多了解社会现实,从而为客观定位自我奠定基础,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为融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而且还可以拓展其视野,锻炼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
培养和提高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的前三位为:专业实习、职业技能拓展培训、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三点都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我们的当代大学生动手能力弱,社会经验少,眼高手低现象极为普遍,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通过实践认识社会是知彼,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己则是知己,如此才能在求职时实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实践的形式很多元化,有偿性的包括:家教、促销、校园开店、校园等;无偿性的包括:义工、志愿者等。大学生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活动增强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董世杰.大学生成功就业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陈萍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管理观察, 2010(2)
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出现呢?难得真的是个人天赋吗?很多销售代表会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我相信一定有,经过仔细观察,前一类的销售代表之所以可以做到,总结他们讲话的特点,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微笑、寒暄、赞美。
微笑
有人会说,微笑谁不会,这个也算技巧吗?事实上,在平常的协访观察中发现,很大一部分销售代表在拜访客户时是没有微笑的,或者虽然脸上带笑,但绝对可以很容易看出来,不是发自内心的。也许大家也会说,每天背负着沉重的指标压力,销量压力,竞争的压力,每天要用自己的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叫我如何能开颜啊!但请试想一下,我们每天去想那些压力,难倒那些压力可以被我们想掉吗?它还是会存在,而且还有可能越来越重,不如抛开它,也许有新的收获。所谓“相随心生,境由心造”,心态改变了,面相立刻改变,这时你的微笑才是发自内心的,才可以感染客户。
微笑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微笑能产生彼此的信任,微笑能给对方安全感。客户只有有了安全感的时候,才能放松下来,才愿意打开心门,进入后面的交谈。
寒暄
很多的销售代表会忘记这个步骤,殊不知这是建立良好沟通氛围非常关键的环节。有的销售代表会认为寒暄是在浪费时间,有正事不说,非得在无关紧要的事上大费口舌,是不分轻重的表现。其实寒暄,自有其妙处! 寒暄可以试探和了解客户的情绪,并且产生稳定对方情绪的作用,不急着讲,先摸清楚情况再看今天的拜访是否有继续。比如,人们一见面,通常会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你最近气色不错。”对方如果说:“我最近吃不好、睡不好,气色怎么会好?”那你就知道对方心情不佳,不管什么事都需要延后,贸然说出来而对方一口回绝,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用了。如果对方回答:“还好,最近没什么烦心事。”说明他心情不错,拜访客户继续了。
寒暄可以缓解客户紧张甚至是排斥的情绪,如果对方摆明不想听你说话,你通过寒暄可以渐渐使对方放松对你的戒备。 当然,也可以不用寒暄就直接切入拜访正题,但是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其一,双方比较熟识,且要谈的事多半比较重要,前因后果双方也比较清楚,这时可以不用铺垫,直接切入正题。
其二,自己有把握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让对方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思路走
赞美
前段时间在看过一本书《水知道答案》,书中的实验由日本研究水结晶的I.H.M综合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主持,已进行了10年。所有的这些风姿各异的水结晶照片都是在零下5度的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拍摄而成。只要是天然水,无论出自何处,他们所展现的结晶都异常美丽。当研究员异想天开地在实验水两边放上音箱,让水“听”音乐后,一个奇妙的现象产生了: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美丽工整,而听了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的水结晶则展现出一种华丽的美。研究员进而在装水的瓶壁上贴上不同的字或照片让水“看”,结果看到“谢谢”的水结晶非常清晰地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看到“混蛋”的水结晶破碎而零散。而人的身体60-70%是由水构成,所以赞美对人非常重要!
赞美是学问,赞美是艺术,赞美的话一定要说,但要恰到好处!
比如,看到一位女孩,人家明明身高1米6,体重200斤,你说:“小姐,你身材真好。”她会说:“你妈身材才好呢!”。意思是要告诉大家,赞美好符合实际,不用过于夸大,否则就让人感觉很假了。
小昕的父亲是公司总经理,每天忙着事业;母亲是媒体人,经常超时工作。虽然家中有祖父、祖母,还请了外籍帮佣来照顾小昕和弟弟;但是小昕3岁多时因情绪不稳,经常哭闹,妈妈带他去求助专业诊断,才知道是因为他还不开口说话,别人不了解他的想法,所以产生相处的困扰。妈妈依专家建议带小昕去上幼儿园,期望他多跟小朋友互动,有助语言发展。
3岁半入幼儿园小班时,小昕整整哭了两个礼拜才慢慢适应下来,不过上了半年幼儿园,他还是没有朋友。原来小昕话说得比以前多了,但跟小朋友起冲突时总是语焉不详,比同龄小朋友语言能力差。即便妈妈跟他对话,都觉得他有些语词含糊不清,要求他听指令做动作时他常常不会做,问他问题也总是答非所问,或表达不清自己的想法。
妈妈自认为在小昕生命的前三年自己做的太少,请来的保姆只帮助照顾,但不能承担起帮助宝宝发展的任务。在如此重视沟通的年代,小昕的沟通障碍恐怕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帮助,才能彻底解除。
沟通是王道
在原始社会,谁的体力能战胜群雄,就被尊为王。尚未被教化的婴幼儿,当想要取得某些东西(如玩具、糖果),或坚持某些行为(如缠着要父母抱、天黑了还要出去兜风),就会像动物或不文明的人,用咬人、打人的方式企图达到目的。
在文明社会,强调君子动口不动手,沟通才是王道。孔子曾在《论语》中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影响宝宝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父母就担负着这项重大责任。
运用法、理、情
“晓之以理”旨在知性、理性地用叙述理由、说明道理、告知律条,让对方透彻理解、解除疑惑、面对现实,达到双方建立共识的目的。
“动之以情”意在运用感性表达同理对方,或是让对方同理自己,打破双方对立的氛围或立场,成为伙伴关系或生命共同体,凡得好商量。
倾听与语言一来一往
人不喜欢被孤立,渴望与他人相处,人可以说是社会性的动物;若长期独处,情绪会陷入忧郁。然而人际互动需要拥有沟通的技巧,否则互动中产生的摩擦,反而成了压力来源。
所谓人际沟通是信息传递与接收的互动过程,以下依倾听和语言两部分作分析。
* 倾听的要素
1. 耳聪:宝宝在出生时,听力就已成熟得跟大人一样,能听到周遭不同的声音。如果新生儿对外界声音没有反应,父母要怀疑宝宝是否有听力障碍,应立即求医诊断并积极配合治疗。
2. 听懂:宝宝的各层次听知觉功能,随着脑部发展而成长,包括专心听、过滤周遭无关的声音、听到接收的速度跟得上说话者的速度、听得懂意思、记得住内容等不同发展阶段。所以父母跟宝宝沟通时,要随着他的成长,调整说话的速度与语汇的深度。
* 语言的要素
1. 发音:宝宝从婴儿期的牙牙学语,到1岁以后逐渐会模仿说一个字、叠音、短句、完整句子,逐渐学会使用名词与动词等基本语汇,发音也逐渐清晰。
2. 内容:1岁半以后,宝宝从单纯地观察、学习外在的人和事,毫无保留地储存到脑中,到开始会思考,会简单说出自己的需要(想吃饼、要喝水、要玩球)、意愿(要出去、不要睡觉)。2岁以后,宝宝会用更丰富的语汇表达细腻的意见,也会否定他认为别人不对的说法,进入言之有物的阶段。
语言沟通障碍有4种类型
A.不会说话:宝宝超过两岁,已经会思考,也有自己的意见,却还不会说话,其他人搞不清他的需要,更无法满足他,导致宝宝经常哭闹,宝宝和带养人同处在情绪高压下。
B.不开金口或说话结巴:宝宝会说话,但在某些有压力的场合(如幼儿园等家以外的场合),或某些给他重大压力的人的面前(如不分青红皂白就重重体罚宝宝的父亲),不开口说话或说话结结巴巴、不顺畅,至少持续半年。对于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特别注意宝宝处理心理及社会压力的能力。
C.表达不良:宝宝因说话口齿不清,或因逻辑不清而答非所问,只有跟他朝夕相处的父母可以略微猜出他的意思,外人完全摸不着头脑。宝宝会因为害怕窘困,拒绝到陌生环境,拒绝接近陌生人。
D.言多必失:宝宝老爱不停地说话、说话毫无内容、经常自言自语、不断重复同样内容、总是口不择言、别人还在讲话就随便插嘴。这样的宝宝会干扰别人,不利互动,还会阻碍自己的进步,因为他会失去倾听学习的机会。
7个培养宝宝的沟通小技巧
技巧1:建立倾听的习惯
从出生起,就要建立起宝宝倾听的习惯。生活中时时刻刻跟宝宝说话,“肚子饿了,宝宝要喝奶”,“下雨了,地上湿湿的,走路要小心” 。宝宝在还不会说话前,就懂得倾听。
技巧2:鼓励牙牙学语
发音器官的使用需要演练,宝宝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模仿他,也能鼓励他多练习发音。经常唱儿歌给他听,为生活增添感性元素,是个调节情绪的好方法。父母会发现,不久宝宝也会哼哼调,对丰富以后开口说话的抑扬顿挫打好基础。
技巧3:创造模仿说的机会
生活中当宝宝有需要时,不要立即满足他,利用这个机会鼓励他模仿着学说话,如叫“妈妈”、叫“爸爸”、说“吃”等。让宝宝随时可以模仿身边的大人、小孩说话,语句的丰富性就会突飞猛进。
技巧4:培养人际互动的基本礼节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尊重,从小养成宝宝基本礼节,见人就说“你好”,对别人的善意说“谢谢”,不小心侵犯到别人赶紧说“对不起”,与人分别道“再见”等,能在别人心目中建立正面形象。
技巧5:多问问宝宝的感觉
吃饭前问宝宝 “肚子饿了吗”,引导孩子觉察身体所发出的信号,并学习表达“饿了”或“还不饿”;宝宝玩完了拼图,问他“好玩吗”、“困难吗”,引导宝宝了解自己内心的感觉,并学习表达出来。
技巧6:叙述经过
日常生活中有机会就问宝宝:“刚才我们去哪里”、“我们看到谁”、“我们为什么去那里”、“我们做了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有时需要第三者的仲裁,所以叙事能力强的话,有助澄清事理。
技巧7:纠正不当的沟通行为
如果宝宝说个不停,你就要提醒他听听别人的想法;如果宝宝喜欢插嘴,你要告诫他先倾听别人说,别人说完了才轮到他说话,不可以随意打断别人;如果宝宝说话情绪化,你要教他先做3次深呼吸,平息情绪后好好地说,这样别人才愿意听他说话,否则他的沟通将会不战而败。
总结:
能言善道者在人群中经常是众人注目的焦点,在人生的关键点时也占尽上风。其实语言沟通能力是可以训练的,请父母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着手,必能水到渠成。
专家简介:高丽芷 (同前)
那么,在农村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如何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呢?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强化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一项基本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与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列的语文能力之一,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情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将口语交际教学放到重要位置,从小学起始年级开始就要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坚持语言实践的原则,借助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彻底纠正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不懂教,学生不会说、不敢说、说不好的弊端。
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增强口语交际自信
农村低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存在言语和心理上的障碍,一开始大都不愿意在公众面前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流利地表达,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要尽力建立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实行言论自由,创设心理自由开放的氛围,做到不过分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多参与学生的活动,缩短师生的距离,以增强学生言语的自信,消除其畏惧心理,激发他们内心言语的需要。在学生口语训练时适时、适度指导,要放手让孩子自己主讲、自己主持,促进他们积极的口语交际。
三、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
交际情境的创设是交际的首要条件,要激发学生人人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良好的氛围是前提。低年级语文教师要根据每次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取材,创设情境,使之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最佳情境。要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渠道是很多的。
课文课程标准上列出了许多创设方式,我们教师应在教学中有目的、有创造性地利用这些方式创设情境,整体性呈现情境,来充实学生的交际话题。同时鉴于儿童对于具体事物、现象以及声音、图像和能够亲身参与的活动的浓厚兴趣,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可以广泛地利用实物展示、各种影像媒介展示、生活情境模拟、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创设与交际目标情境相关的多个情境,在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交际兴趣的前提下,引导他们步入目标情境之中,提高训练效果。
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时,要注意情境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不能是在对日常生活的简单复制中随意说说话,而是要着眼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师生共同引出交际的话题后,教师先提供交际案例,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同时针对交际主题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探索,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和途径。
四、培养听说习惯和能力,教给口语交际方法
围绕交际话题进行教学,关键点在于要指导学生从师生交际、生生交际以及老师提供的交际范例中仔细观察,看别人怎么听、如何说、怎么运用体态语等,从总体上感受口语交际意蕴,培养自己良好的听说习惯,进一步领悟口语交际要领,掌握交际的方法和交际中的注意事项。
倾听是学生顺利进行交际的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时,要把教会学生倾听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引导学生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说话。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说完,以便清楚别人表达的意思;同时要求学生主动地听,能听懂对方的话,记住对方讲的内容,以便能对别人的话做出及时反应,灵动交际。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
0 前言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和研究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加强心理品质的提升,为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应该如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总结出围绕高职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八项核心能力,形成“个性与共性、教学与学工、课内与课外”三融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1.1 面对个别学生的咨询性个体心理辅导形式
个别心理辅导(咨询)是单独与咨询师面对面的交流,这种稳定的关系本身就有疗愈的作用。个别辅导(咨询)有利于解决来访者深层的问题,咨询师可以对来访者的生活史,现在的主要心理矛盾、心理结构、心理发展阶段、主要防御机制等指导今后咨询的关键点做非常系统的判断和评估。特别是刚开始进行心理咨询时,以个别咨询开始将使来访者较快地获得稳定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一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在校生达到了15000人。如何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环境,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拥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充分发挥潜能,是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学校于1999年就组建了“聆灵心声”心理健康咨询组织,采取信函式的一对一的个别咨询方式。并于2004年正式组建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现有专兼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二十名,实行心理咨询师联系院系制度,建立有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咨询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网络制度。新生入学期间,利用SCL90量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对得分高的学生专门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给予重点关注并提供专门的心理支持服务。
1.2 面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
个别辅导有利于解决来访者深层的心理问题,但由于世俗的偏见和对心理咨询缺乏了解,使许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顾虑并望而却步。一方面,心理普查的结果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大量存在,一方面,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又门可罗雀,少有人问津。如此情形让心理咨询师们也很困惑,是坐在咨询中心等学生来访,还是走出去,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心灵相通呢?面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更能发挥其教育优势。
发展性心理辅导着眼于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与潜能开发,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圆满地完成各自心理发展历程,妥善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开发其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由于较少提及心理问题和障碍,使广大学生更易接受。此外,团体辅导中更多地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
基于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的优势,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以课题为依托、以校园为实验场所、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性实验研究。
2.1 时附锥
团队成员自课题申报开始就着手前期的准备工作:组建课题小组、整理课题申报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组织教师赴北京大学分期分批进行拓展师资培训学习并取得相关资质、组织教师进行体验式学习模式理论学习和探讨、组织教师进行团体辅导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课题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后,团队成员于2009年5月正式启动研究工作,6月份开始设计拓展项目及实施方案。成立学生社团――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协会完成招募实验组成员。
2.2 心理拓展训练阶段
2009年7月召开论证会,进一步明确培养方案和计划、调整成员分工、细化教育内容;9月在医学院新生中招募实验组成员,从268名志愿者中随机分层抽样选择55名同学作为实验组学生,并确定了对照组学生。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课题组对09级实验组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培养。按照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进行循序渐进设计,分别围绕环境适应、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自我认知、自我控制、情绪管理、创新实践核心能力模块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并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全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心理测量,作对比分析研究,总结实验组中出现的问题,并调整相应的培养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3 任务和项目驱动活动阶段
在设计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在“边研究、边试验、边修改”基础上进行探索,收集效果反馈资料;为了达到“先行后知、知行结合”的目标,特制定出“任务驱动计划”和“项目驱动计划”让学生的健康积极发展――核心能力,通过活动体验与参与得以真正的提高与升华。
“任务驱动计划”是指给实验组学生设定特定的任务,不给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在指定的期限内,让学生们自行想办法解决问题与冲突,最终完成任务。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筹经费拍摄校园情景DV剧并举行全校首映礼、组织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组织首届PPT达人大赛、首届阅读经典读书创意秀大赛等一系列的“任务驱动计划”,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前期心理拓展训练的学习成果。最终,校园情景DV剧《安放青春》在全校成功首映,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首届PPT达人大赛、首届阅读经典读书创意秀大赛等都好评如潮。
“项目驱动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第三学期时由实验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的项目组接受不同的挑战,培养深层次的心理品质和创新精神。分别组建:助教组、创业组和科研组。助教组负责协会新成员的纳新及承担新成员部分课程的授课任务。开设“学生大讲堂”,定期面向学校全体师生作专题讲座;创业组学生自由组合,又细分为若干小组,书写创业项目立项书,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调查,建立严格财务及分配制度,组建团队真金白银、自负盈亏进行创业项目活动,各创业小组均取得了较好的战绩;科研组也遵循自由组合和兴趣相投原则,细分若干小组,首先进行文献查新,小组进行头脑风暴法,确立研究方向。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研究进展,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活动,并撰写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
此阶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方式――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学习方式,鼓畈⒅傅伎蒲行∽榈难生分别在《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等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形成了“教学与学工、课内与课外、共性与个性”三融合的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3 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推广
3.1 学生积极参与高度认同
心理拓展训练虽然都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但学生们却有着高度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每次都提前半小时到达场地等候,分享单中有许多同学写到“期盼一周的活动终于来到了”,“望眼欲穿的团队活动终于开始了”,在轻松、活泼、自在的气氛中,学生们充分地感受着体验式学习的魅力,在“小游戏大道理”中分享着各自的心路成长历程,坚持在每天的感恩簿中记录着点点滴滴的感动。这些都让学生对心理拓展训练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和吸引力。任务、项目驱动主题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对学生践行学习内容和技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增强综合能力和素质,自信心和成就感不断提升,对活动参与度的热情也不断增加。
3.2 学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三年的教育培养,实验组学生在参加了一系列的发展性团体辅导活动后,其心理测量数据显示,他们在“环境适应、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自我认知、自我控制、情绪管理、创新实践能力”八种核心能力上均有显著提升。实验组与对照组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在未参加活动之前,八项核心能力差异不明显,但参加系列心理拓展活动后,实验组学生的八项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在学业、科研、就业等项目上均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心理健康心理调适。
高校行政人员,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学校各级机关从事行政管理的所有人员。从狭义上讲,它特指高校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高校行政工作是协助高校领导总揽全局、沟通上下、推动各个职能部门协调运转、为高校科研和教学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则是使所有工作能够正常运作的关键点。随着高校扩招以及高校体制改革的进行,许多的本科、硕士毕业生进入到了高校行政管理岗位,而且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加大,压力也在逐渐增强,他们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得到大家和社会的关注。
1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过程中,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逐渐边缘化,压力也日益严重,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1.1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当人们因工作量过大,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过强等工作本身所导致的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的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精力枯竭、筋疲力尽时,工作倦怠现象就产生了。本身枯乏的事务性工作会使很多行政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法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对工作敷衍,冷漠,产生厌倦的情况。
1.2自我价值感不强。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其本质就是服务型的管理人员,其主要任务是为全校师生服务,保证全校教学科研工作等正常开展。但是随着大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跻身行政管理工作队伍行列,他们长期从事简单、繁琐、枯燥的事务性行政工作,就容易产生自我失落、迷茫、甚至对工作的厌烦。从而影响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自我价值感弱化,自我价值认同感降低。
2影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归因。
2.1高校体制改革带来的压力。
随着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深入,目前各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纷纷推出竞聘制度,实行双向选择,优胜劣汰。这使行政管理人员普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中一些不能合理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和接受眼前各种现实,自然会产生心理压力。
2.2经济上的压力。
高等教育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并且着眼于提高人才的质量为根本目标的,而非只追求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家出台的许多政策解决了教师的工资待遇、住房、医疗等问题,然而对于学校行政人员却未制定相应的政策,这使得他们的收入相形见绌,心中的不平衡感会慢慢滋生出来,造成心理问题的产生。
2.3工作上带来的压力。
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基本上许多都是非教育管理专业,他们寒窗十载,学富五车,大多数人都有很大的抱负,希望可以在工作中或工作的成绩中获得社会的肯定和实现自我价值。然而他们跨入了高校行政工作人员的行列,他们不仅荒废了原来所学的专业,而且难以从费时费力的事务性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长此以往,必然会产生职业压力和心理压力。
2.4角色认知不平衡。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中心任务,而行政管理系统仅仅是相应权力代表机构的执行机构。于是行政工作人员认为自己在高校里所处的不过是服务于人的配角,他们对自己角色的认知必然导致心理上的失落感。
3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心理调适策略。
针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必须从寻找根源出发,制定相关的对策,进行有效地心理调适,让他们回复心理健康,这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多渠道进行综合调适。
3.1调整思想认知,找准角色定位。
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行政人员面对改革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思想认识上一定要调整好,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整体利益出发,高校只有改革,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得到新的发展。并树立起正确的名利观和道义观,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还要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要自我认同。
3.2提高自身素质,适应高校改革。
高等教育管理并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学问,要探索其中的规律性就必须认真地学习和实践。努力研究和探索教育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3.3辩证看待名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多在加强修养上下功夫,少在经济收入上比多少;多在提高素质下功夫,少在职务提升上比快慢;多在工作业绩上下功夫,少在权力大小上比高低。因此,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应把人生的价值标尺放在多为全校师生办实事、办好事上,应尽量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考虑。
3.4注重人际关系,优化高校环境。
据调查,和谐人际关系会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抗挫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校行政人员要想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可,就必须通过自我个性的成熟完善,提高个人魅力,建立和谐的人际社交圈。要待人真诚,尊重他人;不断反省自己,正确认识自己,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缓解心理障碍和压力。
学校环境是行政人员最经常也是最重要更是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学校环境不理想最容易引起他们的行为受挫感。作为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行政人员的实际需要和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行政人员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使他们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心情舒畅地工作;要创造条件使每位行政人员都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从而得到一种自我价值认同感,更有效地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帮助行政人员确立合适的个人目标,同时在他们成功、失败时引导正确归因,保持心理平衡;学校领导还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帮助行政人员调整自身的心理环境,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
参考文献:
[1]魏晓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工作倦怠浅析
[2]Capel.S.A.StressandBurnoutincolleges[M].European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1992.15:197~211.
[3]陈高山,黄希庭。青年教师自我价值感及其培育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1999(1)。
[4]覃义贵。试论自我价值感[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5]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8~101.
【关键词】家族强迫性遗传;系统性辅导;心理健康
一、案例描述
小栋,男,17岁,我区某校初三学生,今年开学一个月后出现躯体不适,现已持续三个月,咨询前不能全天正常上学,经班主任介绍和他父母一起来心理辅导室进行咨询。
小栋:老师,近几个月快要中考了,我发现自己到校上课会出现胸闷、心慌、头痛等现象,晚上入睡困难,一般在上床后2~3小时才能入睡,第二天整个人头昏,听课注意力无法集中,作业做得比以前慢多了,全身无力。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很着急,想了很多办法,但没有用。
妈妈陈述:孩子近来脾气很不好,到家就一个人关在房间,不太愿意说话,饭量也不多。我和他爸都非常着急,只要孩子能开心,我们愿意配合老师进行心理咨询。
小栋穿校服,耐克运动鞋,穿着整洁,目光向下,双手交叉置于腿面,来回不停地搓动。妈妈,面容姣好,鞋子和包协调搭配服饰整洁,稍时尚。爸爸,服饰大方整洁,行动稍显迟缓,偶尔说话时会看妻子的表情。全家装束近乎完美。
二、案例分析
根据摄入性会谈、心理老师观察,小栋是心理正常范围中的严重心理问题,属心理咨询的范围。主要表现在面临考前压力的焦虑状态,与家庭的期望与文化有重要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一)生理原因
小栋现处于青春期,自我认知的欲求不断扩大,在生活中要求独立的意愿明显增加,希望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自己的思考权、选择权和决定权。
(二)家庭原因
(1)父爱长期缺失。父亲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小栋的生活和学习从幼儿园起就是母亲负责,孩子和父亲情感联结不强;父亲本身又是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平时与孩子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思想沟通和交流,所以导致小栋在面对重大压力时表现出无力感。(2)母亲和孩子的情感联结太紧。因母亲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过多,所以母亲在孩子身上投入过多的关注,孩子成了母亲的重要情感寄托。(3)家族行为模式的传递。小栋的外公就是一位有着绝对控制欲望的人,对他的孩子们(包括小栋的妈妈)都是严格管理和要求,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要绝对地听话,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怒骂和训诫。
(三)社会支持系统原因
母亲强势,父亲退让,小栋在家是独生子,回到家中无人倾诉,同学们又都忙着自己的学业,小栋在遇到困难时没有一个可以给予他强有力支持的社会系统,这导致了小栋对自己失去信心,焦虑不安。
(四)心理原因
缺乏情绪表达的能力,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因父母之间很少有情绪表达,所以当出现生气、愤怒、压抑等情绪时,小栋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只会压抑在心里,这种压抑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反应。
三、指导策略
第一,父亲回归家庭
通过对孩子问题的系统分析,使父亲明白孩子的问题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的问题。引导父亲看到母亲之所以和孩子联结太紧,是因为在家中只有这个情感联结对象,在行为上就表现出对孩子过度关注。建议父亲多关心陪伴母亲,平时在家中多进行情感交流,以缓解母亲早年内在形成的焦虑和不安;同时引导父亲看到孩子在面对问题时表现出的无助、无力感,这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缺少父亲强有力的支持和鼓励而形成的。希望父亲多陪伴孩子,多给孩子鼓励和信心。在咨询过程中,三人达成口头协议,鉴于孩子目前情绪的不稳定,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暂时由父亲来照顾,等孩子好转后生活由母亲照顾,学习和思想方面的问题父亲要多关心,并及时
沟通。
第二,母亲学会理解青春期的孩子
通过咨询让母亲明白,孩子现在的反抗叛逆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追求独立和内心的自由是每个人一生的成长目标,作为照顾者,所希望的也是孩子能很好地独立生活,所以从现在开始要学会慢慢放手,让孩子逐步学会独立生活。认知上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母亲的焦虑情绪,孩子对独立的要求也引发了她自己的内在需求,所以在较短时间内,母亲对孩子的控制有了明显的改变。
第三,让家族的“强迫性遗传”通过学习中停止。通过回顾母亲自己的成长史,引导她看到父亲的过度批评指责和控制对她自己的伤害,使母亲认识到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不控制,不替代。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让自己的痛苦在孩子的未来生活中重演。
第四,全家学会情绪表达
让全家一起学习情绪表达的方法,无论是正向积极的还是负面消极的情绪,都要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家人知道,而不是向内压抑。
让妈妈学会体察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受自己情绪的变化以及内心的真实想法,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当孩子表现出不听话甚至反抗时,妈妈可以说:“当你……时,我心里有一团火串到大脑上,内心十分愤怒,好像有一个声音在说‘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为什么不理解?’同时我觉察到那是我爸爸当年对我的不满。”引导妈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情绪和想法上,让她知道自己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这样,她就不会因为孩子的“失控”感到恐惧了。
经过六次家庭咨询,小栋已能全天在校学习,大部分时间情绪稳定,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关键词]师范生 口语交际试讲 试讲模式
[作者简介]商晶(1971- ),女,辽宁沈阳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及语文教法。(辽宁 营口 115000)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49-03
师范生试讲实践教学包括汉语拼音试讲、口语交际试讲、阅读教学试讲、作文教学试讲、语文综合活动教学试讲、校本活动教学试讲、说课教学试讲等。试讲,是师范生对教学工作的初步模拟训练,是初步建立教学效能感的关键点,是全面提高师范生综合职业素养,有效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试讲既增强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又为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口语交际试讲是指师范生在详尽学习口语交际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备课,以组为单位在师范生间模拟课堂教学,完成口语交际授课训练,进而全面、有效地夯实师范生口语交际教学理论与方法,提升口语交际教学技能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秉承实效、科学的口语交际试讲理念,笔者尝试探讨“引、疏、放”式师范生口语交际试讲模式。
一、“引”中学习口语交际专业理论
(一)寻口语交际之“源”――交际话题生活化
口语交际话题是一节口语交际课的源头,源是教学之本。后续教学行为教学素材的甄选、教学策略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整合都要依此展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课的话题要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其目的是告诉文本执教者,口语交际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回归学生原本的生活。因此,师范生在解读口语交际文本时,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蓝本,搭建学生“零生活距离”的交际平台。在还原学生的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升华学生的生活真实。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交际平台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初步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及社会交往,以便学生更好地走进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生活。
我国现行通用小学语文教材包括:人教版、北师大版、苏版、浙版等。其中人教版、北师大版是辽宁省通用教材。以人教版为例,1~12册小学语文教材本着不同阶段儿童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编排了92组交际话题。选课之初,笔者引导试讲学生从宏观上科学整合口语交际文本话题。深入研究后,学生发现教材中的文本话题从宏观上可分为两类:生活性话题文本与距离性话题文本。对于生活性话题文本,如《爱吃的水果》《打电话》《我该怎样办》等,学生备课选材时,可依据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就地取材,实现生活化交际。对于距离性话题文本,如《奇妙的动物世界》《珍惜资源》等,学生则要充分研读文本,考量小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和思维习惯等,围绕话题单元专题,创设特定生活情景,切入生活话题,让小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真实或实践再现的生活情境中,找寻似曾相识的生活经历,搭建“零距离”生活交际平台。
(二)建口语交际之“境”――交际情境生活化
一节口语交际课,并不是学生围绕交际话题简单进行听与说的训练,而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通过口头语言进行的有序、和谐、文明的动态沟通过程。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是口语交际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它是本节课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得以科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平台。笔者认为所谓口语交际情境是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以特定教学目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生动的交际情景,激发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有理有序、文明得体地进行沟通交流的教学方法。
1.把生活植入情境创设。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社会生活。原生态的社会生活是小学生语言交际的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交际素材,诱导其产生强烈的语言交际表达欲望。师范生依据交际话题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时,应充分考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习惯、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把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植入他们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交际表达时化抽象为具体,化杂乱为有序。如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上《我会拼图》,依据学生课前拼好的拼图创设“我是谁”“我是怎让拼成的”“与拼图娃娃交朋友”“开拼图商店”“巧买拼图娃娃”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想一想、画一画、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的生动、有趣、活泼的交际情境中发展个性与创造性思维,实现生动、具体、有序的口语表达。
2.情境层次设计由浅入深,呈梯度螺旋式上升。学生知识的习得是“点”到“面”、“面”到“体”的动态变化过程。交际情境的层次创设也要本着学生知识构建规律由简到繁,由简单的原生态生活情境(一两句话的生活情境描述)到复杂的原生态生活情境(一段话的生活情境描述)再升华到创意生活情境(加想、想象的生活情境描述)。如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上《奇妙的动物世界》,由简单的原生态生活情境:“你好,我是猫头鹰。你是谁呀?”到复杂的原生态生活情境:“大家好!我是奇妙的猫科动物――猫头鹰。我身披褐色带白色斑点的羽毛外衣。我的双眼很特别是长在正前方的,而不是像其他鸟类那样生在头部两侧。我的眼睛又圆又大,晚上时特别明亮,很像猫的眼睛,可以看清猎物。所以,我常常在夜间活动。小朋友,你们知道晚上谁最怕我吗?对,是老鼠。因为我可是大名鼎鼎的捉鼠能手呢!”再升华到创意生活情境:我与猫头鹰的故事――“前几天,妈妈下班回家时给我带回来了一只猫头鹰。它的样子怪怪的,黄黄的眼睛,毛茸茸的鼻子,弯钩一样的嘴巴,柔软的翅膀老是扇来扇去的,好像很不安似的。一双小脚丫非常乖巧、可爱。每次我去看它,它都会把小脚丫立起来,好像是叫我看它跳舞呢!第二天,我打开笼子想和它一起玩。谁知它展开双翅,蹭地一下就飞到了我的肩膀上,还‘喵喵’地叫,好像在说:‘妈妈,我不想呆在笼子里,我的家是美丽的天空。妈妈,救救我吧,让我回家。’……后来,她飞走了,我没有伤心,反而觉得有点高兴。因为我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他们快乐,我们才能快乐!”如此,在情境梯度层面训练中,不断丰富、完善、创新表达内容,实现交际的梯度螺旋式上升。避免了交际训练浅尝辄止,流于形式。
(三)立口语交际之“序”――交际语言规范化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群体行为趋同性。口语交际语言是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交流中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交际双方准确地理解、获取、传递交际信息的重要媒介。6~12岁是儿童交际语言形成、发展的关键期,这期间儿童语言的习得是在一种自发状态下观察、模仿、加工、实践及自我再创建的动态可控的更新过程。师范生在执教口语交际课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生交际语言,使其具有通用性、文明性、规范性、逻辑性。具体表现为授课教师根据交际话题限定的交际对象、特定的交际地点、场面,有针对性地指导小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做到交际语言表达准确生动、交际内容丰富多彩,交际思路清晰有序、循序渐进。
(四)面口语交际之“众”――交际对象众生化
交际对象众生化是指口语交际课应面向全体,让学生在双向互动动态实践中,了解、掌握口语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提升全体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众所周知,口语交际课的课堂可调控性较小,授课中口语交际互动层面不定,生生交际、师生交际随机性较大,难以从宏观上掌控。易出现几人争春、多数看景的被动局面。因此,执教者要努力创设利于互动双方共同学习、探索研究、共同提高的交际情境氛围,情境设计关注每一名学生,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互动交流中。同时结合契机适时予以鼓励,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如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上《我会拼图》一课时,可依据学生课前完成的创意拼图,创设利于每个交际个体(学生)主动交流的交际情境。例如交际情境之一:学生根据拼好的拼图介绍“我是谁?”。如学生拼成的是紫葡萄,交际时他(她)就可做如下介绍:“大家好,我是可爱的紫葡萄。我有甜美的果实,如果哪位娃娃口渴了,我愿把我甜美的果实奉献给你,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如学生拼成的是顽皮的猴子,交际时他(她)亦可做如下介绍:“大家好,我是一只顽皮的小猴子,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我爱做鬼脸。你们看,我的脸长得就像桃子一样,所以呢,我最爱吃桃子。希望大家跟我玩,也愿意和我交朋友!”……这样的设计既结合了授课契机,又鼓励学生全员热情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画一画、拼一拼、说一说,从而使课堂交际面向全体,实现交际对象众生化。
二、“疏”中完善口语交际专业理论
(一)名课仿学
名课(公开课)是一线教研展示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对师范生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观看、研摩一节好课,师范生可以学到如何围绕交际话题科学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展示的“教”与“学”直观教学环节中,了解本节宏观教学理念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情境的梯度设计、学生学法的一般引导方式及教学语言、教学组织语言、教学评价语言的准确运用。使师范生将学到的学科专业理论较好与实践教学对接,进而“适教”。
如观看、研摩欧阳智慧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课《我会拼图》,欧阳老师秉承“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既注重情境创设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又重视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与学会分享中学会实践与创造。“我是谁”“我是怎让拼成的”“与拼图娃娃交朋友”“开拼图商店”“巧买拼图娃娃” “邀请朋友共赏拼图”六个循序渐进的交际情境,在教与学的全方位碰撞中,学生学到了交际情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学法指导的一般原则:仿学与创造性学习。即德・斯普朗格提出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学情境设计容量在教学时间上的一般分配原则即规范的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语言,基本课堂提问教学用语,人性化的教师激励语言等。
(二)说案会诊
说案是指师范生以组(6~8人)为单位进行的8~10分钟的简单说课。主要从说交际话题、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理论依据、说本节口语交际课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讲述。每名学生说课后,组内评课,就交际话题、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方法运用及教学内容时间分配等方面进行评议,并提出整改方案。学生根据组内评议重新整理、编写教案,为下一步组内微格做准备。
(三)组内微格
微格教室内的试讲教学(以下简称微格试讲),是一种以心理学、教育学、信息技术即时反馈评价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视听技术,对师范生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微型”细化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数字化、信息化、可调控、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它具有可模仿、可描述、可分类、可定位、可控制、可反馈等特征。
组内微格一般以6~8人为一组,分“热身”微格和正式微格两步进行。五分钟“热身”微格训练时,执教学生可根据试讲后的录像回放反思本节口语交际教学知识容量、课上机动留白处理、交际情境创设、教学语言运用等是否合理,反思后再次整编教案。二次微格,在模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更好地根据机动的教学情境,训练自身的教学语言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等,初步建立教学效能感。
三、“放”中升华、拓展口语交际专业理论
(一)实训试讲
陶行知先生说过:“从学习的原则看起来,事怎样做,就须怎样学。譬如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习,步入真实教育情境―一线小学生中,学生在跃跃欲试地兴奋之余,也了解到备案与授案的不同,体悟到教案留白设计即同一问题,可据不同的学生预留几种不同的答案的重要性。“教然后知困”,实习后,学生对以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有了新的认识,懂得了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三个月的教育实习,学生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开展了大量的教学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口语交际专业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升华。
(二)赛课试讲
为了进一步加强师范生实训建设,提升学生整体素养,促进专业成长,培养“乐教”“适教”“善教”的“准优秀教师”。我院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赛前,参赛学生仔细研读教材,把握赛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依据交际文本、语文课程标准年段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科学制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三维教学目标,努力找寻既面向全体又体现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策略。赛中,学生围绕三维教学目标,有层次、有节奏地展开教学内容,“以人为本”的师生、生生互动使参与的小学生在较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了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赛课试讲既检验了师范生自身教学技能又促进他们互相学习、沟通、交流。使他们不但了解了常规课的操作模式、策略、原则,又尝试摸索出了展示个性的个人风格课。
在“放”的教学氛围中,师范生不但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对接,还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反思性教学实践推动了他们教学行为研究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拓深了师范生口语交际专业理论。
[参考文献]
[1]丁炜,钱晓林.培养有能力的交际者――美国的口语交际教学[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3).
[2]戴昭铭.规范语言学探索[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