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染病学术会议

传染病学术会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措施;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推进和人口流动激增,大大加快了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当今传染病主要有三个特点:①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②多种已被控制传染病卷土重来;③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速度和范围比以往快而广[1]。因此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与管理方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相关规章制度,依据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原则,积极采取各项有效的传染病防治措施与管理方法,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加强领导,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

健全医院传染病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医院的主要领导来担任主任委员,成立传染病专门防治管理组织,制定完善一系列传染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使传染病的防治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积极加强医院与全国及各医院传染病监测、控制网络体系的建设,加快传染病管理软硬件建设,杜绝外源性的传染病感染, 减少内源性感染,把传染病暴发扼杀在萌芽状态。加大对医院传染病感染防治管理投资力度, 加大人力、财力、物力全方位投入。

2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

医院要广泛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管理知识, 教育工作人员积极重视医疗活动中隔离防护原则, 学习传染病学、传染病防治方法、灾害医学、消毒隔离与防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知识,提高防治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技能,了解各种传染病传播途径, 采取针对性的隔离措施。重视传染病的职业防护、患者与医务人员安全, 提倡标准预防理念, 监督落实各项防治管理措施。举办各种专题学习班,分层次地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经考核后取得合格证书才能上岗;同时增强防治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邀请专家学者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讲座和通过传染病监测预警的信息, 使医院领导与所有医务人员准确了解掌握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单位动态,熟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尤其是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提高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及时更新知识网络,促进防治管理工作的开展。

3建立健全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与报告网络

通过对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的建设和完善,形成健全的组织体系,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不定期的召开工作会议,审核制定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传染病防治管理的工作计划及其贯彻落实情况,做好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处理瞒报、漏报、误报传染病疫情人和事。从上到下建立科学合理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报告网络,确定医院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程序: 传染病患者诊治医生科室传染病监测员( 监测小组) 部门监测的负责人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科医院传染病领导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高工作上报的效率,以便尽快的采取相关措施[2]。

4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控网络与应急机制

在医疗行政部门的指导支持下, 对传染病防治管理控制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计划,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可能暴发流行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和消毒防护隔离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应急反应系统,传染病防治管理系统应包括监测预警系统、感染控制系统、指挥系统、医疗救治系统、组织宣传系统、科研训练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各个系统相互支持配合,合力出击,发挥其最大效力。建立传染病监控网络, 实时对传染病相关情况进行监控,做好收集传染病感染基本数据、调查分析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监测传染病感染的有关危险因素、监测和预测传染病发生、调查传染病流行病学, 追踪传染病病原体、环境卫生学、消毒隔离措施和评价防治管理工作效果等一系列工作,发挥监测预警的功能[3]。监督检查及反馈传染病各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并对传染病感染事件进行充分调查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改进、处理建议。

5迅速有效分析传染病疫情与感染事件,加强快速反应能力

加强对于国内外及本院传染病疫情相关信息的有效紧密跟踪,快速的捕捉与传染病相关的各类信息, 及时对传染病疫情与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分析, 通过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机制及时的相关信息。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流行趋势准确的做出初步预测, 结合国家传染病应急处理方案与医院应对各种传染病暴发的相关预警等级标准, 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主任委员会召开专门的工作会议,共同研究提出相应预警处理方案与预防措施, 在应急状态下,及时的把传染病疫情和本院传染疫情及防治管理工作汇报给相关领导,提高传染病的预警能力,并迅速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管理措施,为医院对传染病暴发流行进行快速有效的防治管理做好相关准备与赢得先机[3]。

6加强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的协同合作

在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进行中,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紧密配合、实现高效协同、优势互补、如在传染病疫情的报告、预警工作中传染科和医疗部门的协同合作,在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咨询培训、消毒隔离防护中, 传染科和临床及门诊科室之前相互配合;传染科与临床检验科室之间信息共享、协同合作、共同学习研究,传染科和后勤部门在建筑、环境、食品、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密切协作。传染科和统计、流行病学科室在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分析、计算机中心监测预警的软件系统开发研制方面等之间合作,使得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顺利推进,高效运转。

7加强对传染病的相关科学研究,做好与国际接轨

医院不仅需要提供技术咨询,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还要加强对传染病的相关科学研究。加强对患者、环境中传染病病原体, 特别是对于传播速度快、毒性较强的传染病病原体感染机理、快速鉴定技术和分子流行病学等相关研究, 更好地指导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开展对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的监测评价研究, 并结合医院传染病感染实际发生情况, 形成一套完善、切实有效的病区微生物学安全性的评价体系。同时加强和国际间交流合作, 及时动态掌握传染病全球流行趋势, 以及国际上先进的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保持国际医院、研究学会等组织的联系、交流合作,建立全球性的信息合作关系[5]。

8 严格规范各种医疗行为,及时做好督促检查

医院要根据国家对传染病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 控制患者就医流程、医务人员临床诊治、护理等医疗行为全过程,严格要求医疗药械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防护用品、一次性的医疗用品、清洗设备、空气净化设备、环境监测产品等和传染病防治管理相关仪器物品质量, 并对物品储存、使用和用后处理做好管理, 确保传染病防治相关用品安全可靠性。对新进入医院的消毒设备、药品及时进行检测,细化医院消毒灭菌的操作规范, 及时做好督促检查,规范医院医疗行为, 防止在传染病的诊治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督促医院加强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加强隔离诊室、病房建设, 配备相关的仪器设备,确保传染病防治管理取得实效。

9结论

传染病作为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疾病,它不仅是患者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公共问题,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如果控制不当,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现在许多传染病已经得到控制,但是新传染病又不断出现,因此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要从心里上引起重视,严格规范医疗行为,积极加强宣传教育培训,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管理措施,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管理水平,降低传染病发生率与危害性。

参考文献

[1] 陈静,裴红生,凌汉栋,等.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 14(12):1385-1388.

[2] 国家喜,马良,陈迁,等.综合性医院应对突发传染病的科研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14 (12):1382-1384.

[3] 翁孟武.性传播性疾病[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19(9):25-27.

[4] 朱庆生. 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0, 3(4):5-8.

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炎;补阳还五汤

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后肝硬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而抗肝纤维化治疗也一直是肝硬化治疗的难点之一。本研究拟观察补阳还五汤对上述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的影响,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肝纤维化的效应和机理,从而为进一步阐明该方治疗肝硬化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2010年6月~2014年6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54例,诊断符合1995年5月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及肝纤维化修订标准[1]。1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76例。其中治疗组男61例,女17例;年龄31~65岁,平均43岁。对照组男56例,女20例;年龄33~63岁,平均47岁。病程1~20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黄芪50g、当归10g、川芎6g、赤芍12g、桃仁10g、红花6g、地龙6g)水煎,1剂/d,分3次口服,同时给予对照组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均不用其它任何抗纤维化的药物和免疫调节剂。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

1.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1.2.2.1 临床症状 观察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如乏力、纳差、腹胀、胁痛的缓解情况。

1.2.2.2 血清学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统一检测,包括HA、PCⅢ、Ⅳ-C、LN、乙肝五项HBV-DNA、HCV抗体、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等。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体征 见表1,两组治疗后主要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显著缓解(P

2.2 肝功能变化 治疗组78例患者中,血清ALT升高48例,治疗后复常36例(75.0%)。对照组76例患者,血清ALT升高45例,治疗后复常19例(4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测定结果比较 见表2,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LN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3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属于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患者最终可发展至肝硬化、肝细胞癌,严重危害着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特征,是各种病因导致肝硬化的病理基础,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肝硬化则不可逆[2]。因此阻断及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肝硬化乃至减少肝癌发生的关键,而西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尚缺乏理想的药物和方法,目前认为有一定疗效的药物如干扰素等,副作用大,费用高,疗效尚不确切。为此在本研究中以临床的常规治疗作为对照来观察补阳还五汤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中医学认为,肝硬化属中医""痞块""臌胀"之范畴,从中医辨证来看,早期肝硬化往往是以气虚血瘀或其他证型兼有血瘀为常见。因此,我们采用益气活血之法,选用经典方补阳还五汤治疗。方中黄芪健脾益气,当归补血活血,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活血化瘀。而现代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芪皂甙具有抗肝损伤的作用,能减轻肝中毒引起的病变,且黄芪尚有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可抑制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并可激活胶原蛋白的降解,当归的有效成分阿魏酸钠的作用,是使TXA2/PGI2水平趋于正常,减轻了TXA2对肝脏的损伤作用,增强了PGI2的保护作用。赤芍的有效成分芍药甙能改善肝脏微循环,降低门脉压力,促进肝纤维化组织学改变。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之功效。本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具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恢复肝功能效果,且对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LN的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从而阻止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

参考文献:

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第3篇

今年发生埃博拉病毒病大流行的国家主要是西非四国,即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到目前为止,英国、瑞士报道过输入病例,输入病例均到流行区旅行过。

“输入性”和“二代病例”是何意

在介绍某些特殊传染病时,常常会使用“输入性”和“二代病例”这样的名词。简单地说,输入性,就是从别的国家或地区传输过来,不是本地产生的。这又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疾病流行国家或地区被感染,在发病期间回到自己的国家或地区的患者;二是疾病流行国的患者在患病期间来到另一个国家。如果这两种“输入性”的病例,回到或来到非流行国家后又把疾病传染给其他人,那么新发的病例就属于“二代病例”。

“埃博拉”离我们有多远

中国目前不是埃博拉病毒病的流行国,迄今没有输入病例,当然就更谈不上二代病例。我们一直要问这样一些问题:埃博拉病毒病离我们究竟有多远?中国是否会发生输入病例?一旦有输入病例,会不会产生二代病例?从物理距离上看,西非国家离我们似乎很远,但如今国与国或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物理距离被发达的交通工具大大拉近,比如上海,每周都有来自非洲各个国家的飞行航班。大陆去非洲旅行或在西非四国工作的人并不少;同时也有非洲居民到大陆旅行、求学或务工。所以,埃博拉病毒病“被输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埃博拉病毒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另外,从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传播规律和历史事实看,完全把病毒拒之门外也是非常困难的。

有关部门在行动

今年8月初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医疗机构,为防范埃博拉病毒病传入我国,已经做了大量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制定了科学的埃博拉病毒病的诊断和处置方案,并在全国召开了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各地区也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学会等学术组织的作用,非常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学习该疾病的防范、诊断和治疗知识。笔者作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咨询专家之一,就于8月份先后两次参加了上海市卫计委组织的专家咨询会,并参与修订了《上海市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方案》,还在上海市医学会组织的特别学术会议上为300余名传染病医务工作者作了“生物安全与预防埃博拉病毒传播”的报告;另外,各出入境管理部门也制定了严密的筛查和处理输入性病例的方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迄今已经有174名医疗卫生专家和医务工作者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疫区工作。

阐述这些情况的目的就是给大家传递这样的信息: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早已行动起来了!所有这些主动、积极和有效的防范行动,都为最大可能地将埃博拉病毒病拒之国门之外提供了保障,即使有输入病例也不必恐惧和惊慌,因为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必要的准备。特别要说明的是,我国经过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及其后的多次流感和禽流感的“洗礼”,已建立了严密的公共卫生防范体系,拥有一支强大和富有防御突发传染病实战经验的卫生队伍。因此,即使埃博拉病毒病来袭,也不会出现失控的局面。

相信每个读者都已经从不同渠道了解到埃博拉病毒病的一些常识问题。本文还要就埃博拉病毒病“可防可治”的一些事实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方式传播

患者的血液、唾液、汗液等各种分泌液和排泄物中含有病毒,如果未经防范,接触后就有可能被传染。还有报道认为,患者的和阴道分泌物含病毒,男患者痊愈40天后还能通过把病毒传播给他人。另外,流行区的果蝠和猿猴也是传染源;处理患者、死者或动物,也有被传染的可能性。埃博拉病毒是否通过呼吸道尤其是气溶胶传播,目前还没有定论。当然,对于密切接触患者的实验室人员,必须防范含病毒气溶胶的传播。

显然,对于非医务人员而言,防范病毒感染的最佳措施就是不接触。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病毒在哪里,甚至不知道患者在哪里,这就给防范带来难度。然而,毕竟在目前,这个病的流行还集中在西非几个国家,因此,具有流行病学史,即到过西非国家旅行,甚至与当地的发热患者或确诊的埃博拉病毒病患者有过接触的人,才是重点要“排查”的对象,对他们采取适当的隔离和观察措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预防埃博拉病毒病最有效的手段是疫苗

从一种新传染病的出现,到有效预防的疫苗研制成功并应用人类的疾病预防,是需要很长周期的。最近有报道1名英国志愿者接受了试验性埃博拉疫苗的注射,以测试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款疫苗由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联合研制。另外,美国也有10名志愿者接受了这款试验性疫苗的注射,截至目前没有出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瑞士和俄罗斯等国家也在积极研制埃博拉病毒疫苗,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可以相信,一旦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制成功,这种烈性传染病就成为可控的疾病,人们的担忧和恐惧就可以大大消除。

虽然埃博拉病毒病有很高的死亡率,但是毕竟不是不治之症。在西非国家,患这种疾病的死亡率之所以如此之高、传播速度如此之快,恐怕与当地很差的卫生和生活条件、医疗和保健条件、个人防范观点、对传染病控制措施的配合程度等有关。按照传染病处置原则,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就能够提高治愈率。事实上,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比如及时给患者补液、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和控制继发细菌感染、有效止血、治疗基础疾病等,都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措施。

美国两名医务人员――布兰特利和赖特博尔,在利比里亚救治埃博拉患者期间感染病毒,2014年8月初他们被接回美国治疗,经过近20天的治疗,二人均成功康复。他们接受治疗的特效药物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由一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的马普(Mapp)生物制药公司生产。最近美国政府已经与这家公司签订合同,以期加快生产。虽然目前还不能肯定这种抗体能大批量生产和成为治疗埃博拉病毒病的特效药物,但是,这毕竟是一缕曙光。

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

在我国,90%的原发性肝癌(PHC)是在肝硬化(LC)基础上发生的。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因而早期诊断对PHC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重要意义已得到临床肯定[2],但是由于其阳性检出率仍然不高,有20%~3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AFP正常,使AFP应用价值有所局限。为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阳性诊断率,本文回顾性地对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肝硬化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甲胎蛋白(AFP)水平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病例选自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在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6.59±11.2)岁;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4.12±13.38岁,其中29例为乙型肝炎,1例为血吸虫病,23例为酒精性肝病,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5例隐源性,8例为混合性。原发性肝癌参照1999年第四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B超和CT证实[3]。肝硬化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4]。

1.2 检测方法 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静脉血,上机检测ALP和GGT等项目,所有指标均采用日本生产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与其配套的试剂进行。AFP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LP参考值:56~119(U/L),GGT参考值:8~58(u/L),AFP参考值:0~20(ng/ml)。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均数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见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ALP、GGT均值分别为(346.16±114.31)、(263.19±76.04),肝硬化组患者血清ALP、GGT均值分别为(114.25±55.28)、(49.25±11.36),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LP、GGT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硬化组的ALP和GGT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ALP(t=6.65,P

性者有29例,阳性率42.6%,两者相比,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36.46,P

在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行AFP检测后AFP>400 ng/ml的有12例,阳性率为75.0%;由表2可见,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LP、GGT检测均为异常者有14例,阳性率为87.5%,其中2例AFP

3 讨论

PHC患者中血清AFP一般都明显升高,但也有20%的患者可无AFP的升高[5]。本文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ALP、GGT检测,发现在PHC患者中其阳性率可达87%以上,与AFP联合检测,有望提高PHC患者的检出率。血清ALP主要来自肝胆系统、骨骼及肠道。胆道系统是ALP产生的主要部位,ALP在肝脏中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的血窦内侧和毛细胆管侧的微绒毛上,经胆汁排入小肠,若病变使毛细胆管内压升高,可诱发ALP产生增多。GGT主要来源于肝胆系统。肝脏中的GG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毛细胆管内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GGT合成增多或胆管系统病变,胆汁排泄受阻时均可引起血清GGT升高[6]。

血清GGT与ALP均有癌胚特性,血清中的GGT主要来自肝脏,GG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细胞质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而在PHC时,肝脏实体肿瘤组织生长时,肿瘤压迫毛细胆管,胆汁排泄不畅,使毛细胆管内压升高,肝细胞受到挤压的刺激,合成和分泌ALP、GGT增加,释放到外周血液中,使血清中ALP、GGT急速升高,有时甚至高达600U/L以上。本文中明确诊断为PHC的2例患者AFP500U/L。在LC组中虽有9例患者AFP>400 ng/ml,但其血清中ALP与GGT检测值都在正常范围。通过对AFP、ALP、GGT联合检测对PHC患者检出率达95%,因此应用肝癌非特异的相关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以成为人们防止AFP漏检的良好措施。本文研究结果提示血清ALP、GGT是肝癌的辅肿瘤标记物,两项指标的常规检测对早期PHC有一定诊断价值。在肝癌高危人群中,AFP测定虽然为阴性时,可行ALP、GGT动态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率,降低漏诊率。

参 考 文 献

[1] RYDER SD.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adults. Gut,2003,52:913-915.

[2] 王宝恩,张定风.现代肝脏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52.

[3]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1.

[4]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乙肝病毒性肝炎;两对半;检验;大三阳;小三阳

乙肝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对人类危害极大的病毒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多认为宿主免疫功能紊乱,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是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人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癌。据业内人士估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达1亿人以上,且都是慢性病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为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的五项指标(又称乙肝两对半),其改变对乙肝的诊断及病程的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拟通过对我院所检测的219例乙肝患者在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化验结果做一个回顾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及预防工作积累一点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19例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均是2008年6月-2008年11月我院肝病科住院患者,均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19例,女100例,年龄18岁-72岁,平均年龄40.5岁。

1.2 仪器及试剂

荧光定量基因扩增仪(杭州大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生产);乙肝病毒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上海复得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乙肝病毒标志物ELISA试剂盒(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操作均按说明书进行,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检测方法

分别早晨空腹采血,离心分离血清。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检测,乙肝五项指标排序为:(1)HBsAg (2)抗-HBs (3)HBeAg (4)抗-HBe (5)抗-HBc。

2 结果

219例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两对半检测结果模式见表1。其中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皆为阳性)89例,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皆为阳性)52例。

3 讨论

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排出体外,并通过注射或非注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注射途径包括输血及血制品、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和针刺、吸毒人员互相混合使用注射器等方式。而非注射途径包括母婴传播、生活上的密切接触、手术和血液的接触等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既往感染的指标。本组在219例阳性结果中,抗HBc阳性和弱阳性者189例,占总人数的86.9%。血清中存在的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虽然不含核酸成分、不表示病毒的复制过程及传染性的强弱,但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在本文的统计中,HBsAg阳性或弱阳性者146例,占总人数的66.7%。它一般都是与HBsAg、抗HBc同时检出,HBeAg阳性者HBV-DNA的检出率很高。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是HBV 感染后的中和抗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机体的免疫指标。血清中存在抗-HBs,表示机体已获得对HBV 的免疫力。

单纯抗-HBs阳性比例与以前的文献相比有很大提高,说明一部份人的预防意识有所增强,接种乙肝疫苗或感染乙肝病毒康复后获得了免疫力:而另一方面,本组受检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生活糜烂,如性生活较泛滥、有部分人员曾吸食或注射过、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等都是导致病毒的感染率增加危险因素。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虽然很多,但没有能使HBsAg阳性转阴性的特效药物。因此,控制HBsAg感染仍以预防为主。为此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做好每年的预防性体检工作是关键,另外对未感染HBV者应大力推广和普及乙肝疫苗接种,使其增强免疫应答能力。对饮食、公共场所要加强卫生管理,严禁无证上岗,并做好岗前卫生知识培训,有效控制和消灭乙肝流行,确保人民大众身体健康。同时对于乙肝五项指标检查结果,在应用和分析时,要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综合分析。不可仅凭乙肝五项指标异常即诊断为乙型肝炎,也不可忽略乙肝五项指标异常而延误早期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庞志钊,宋立志,刘桂芳,等. 济阳县15 岁~40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2):110-112.

[2] 金莞尔.不同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3):316.

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脑梗塞恢复期 丹红注射液 康复

脑梗塞是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目前康复训练是公认的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最有效方法,中医药治疗在脑梗塞恢复期的作用,还存在争议。本文就丹红注射液结合康复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和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8例病例均来自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病区2007年1月~2007年6月住院脑梗塞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MR1检查证实,临床表现以偏瘫、语言障碍为主;②发病在1个月以上,生命体征稳定,无意识障碍;③年龄在40岁~70岁之间,能配合检查和治疗。排除病例标准:①伴意识障碍者;②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引起中风者;③40岁以下,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衰、各种癌症、传染病、恶性高血压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伴有精神病或重型抑郁症的患者;⑤3个月内有严重出血性疾病者,或血小板计数低于9万/mm3;⑥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将患者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70岁,平均62.89±6.25岁;对照组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41~70岁,平均61.76±6.5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既往史、伴发疾病和病情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以Bobath疗法为主;治疗组:患者在以上康复疗法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治疗。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批号:20026866),一次40ml,加入5%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缓慢滴注,1日1次。

Bobath疗法:每次治疗40 min,患者须每日在康复师指导下练习2~3h以上,每周治疗5次,持续4周。

主要训练内容:卧床期保持良好、交换、被动运动、起坐训练、床上运动训练等;离床期进行坐位运动、平衡运动、起坐训练、认知功能训练、ADL训练、作业疗法训练;步行期进行步行训练、上下阶梯、跨栏等实际步行训练等。

1.3疗效评定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一次评定。

以上两组治疗前先行功能评定,然后分别采用上述治疗,4周后,再由同一个人进行评定。两组病人必要时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1.4 统计处理 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应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对轻型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治疗效果,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中、重型患者治疗组疗前与疗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2安全性分析 治疗组仅1例出现轻度恶心,持续用药消失。对照组无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是当今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本试验表明,轻型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从而说明了丹红注射液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丹红注射液做为国家级重点发展的药物,经多种相关性实验研究证实,它可以降低血浆内皮素,抑制血小板积聚和黏附,降低血液黏滞度,使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平衡,通过降低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纠正内皮功能紊乱,抑制动脉内膜增生,丹红注射液可改善微循环,使缺氧缺血的大脑组织得到供血供氧,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丹红注射液由中药红花和丹参科学提取精制而成,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丹参酮和丹参酚等,可降低总N0s及iN0S的活性,从而减少N0的生成,减轻组织损伤,具有明显抗氧化损伤作用。因此可认为中药在脑梗塞恢复期在的治疗中与康复训练具有协同作用。

参 考 文 献

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苦参碱注射液;治疗应用;血清学实验

近年来我们应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本文所选病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临床诊断符合2003年9月宁夏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学术会议指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治疗组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5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6岁。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葡萄糖注射液加入肝泰乐、维生素C等及肝利欣30 ml静脉点滴保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苦参碱注射液150 mg静脉滴注,1次/d,4周为一疗程。

1.3观察项目临床症状、体征、腹部B超、肝功能及HBV-M、HBV-DNA。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改善、黄疸消退、肝脾肿大回缩,肝功能正常;有效:症状改善,黄疸消退及肝功能检测指标恢复与治疗前相比>5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或病情恶化者。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指标比较(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HbsAg及抗HBc均无阴转,HbsAg、HBV-DNA的阴转率结果(表3)

3讨论

苦参碱注射液是从中药苦豆子和苦参根中提取的生物碱,临床研究表明苦参碱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菌、抗过敏、调节免疫、消肿利尿作用,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降低转氨酶,减轻肝细胞的坏死和炎症,同时,可以增加胆汁流速,消退黄疸[2]。本组病例经过苦参碱静脉滴注治疗4周,HbsAg及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3.5%、42.9%,与蔡雄等用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个月,HbsAg及HBV-DNA阴转率44.4%、45.3%基本一致[3]。说明苦参碱具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机制可能和苦参碱类生物碱抑制病毒蛋白合成有关[4],同时在改善患者症状、消退黄疸、肝脾回缩、降低转氨酶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65%。苦参碱具有消热利湿、退黄解毒之功效,对肝胆湿热型慢性肝炎更为适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2蒋行健,包剑锋.苦参碱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1,10(2):191-192

3蔡雄,王国俊,崔瑶,等.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1817:47-49

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还原型谷胱甘肽 慢性乙型肝炎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男54例,女42例,年龄22~67岁,平均43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全部病例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1]。病程3~16年,平均8年。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肝功能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方法:两组均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日,疗程3个月。还原型谷胱甘肽1.8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日,疗程3个月。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8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日,疗程共3个月。两组均不含其他抗病毒、免疫调节的药物。

观察项目:治疗过程中,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检测,乙肝5项和HBV-DNA(PCR法),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以周为单位记录症状、体征,每个月检查1次肝功能、腹部B超,每3个月检测1次乙肝5项及HBV-DNA,HBV-DNA定量>1000copies/ml判定为阳性。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疗程结束时肝功能(ALT、AST、TBIl)降为正常,恶心、肝肿大、食欲不振、乏力、黄疸症状消失,B超检查特异性表现明显改善,HBV-DNA(-);②有效:疗程结束时肝功能(ALT、AST、TBIl)下降为治疗前约50%,恶心、肝肿大、食欲不振、乏力、黄疸症状减轻,B超检查特异性表现有所改善,HBV-DNA(-)或(+);③无效:肝功能无下降,恶心、肝肿大、食欲不振、乏力、黄疸症状不减轻,B超检查无变化,HBV-DNA(+)。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有效病例)/总病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肝功能变化:两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见表1。

乙肝病毒指标:乙型肝炎病毒指标转阴情况,见表2。

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讨 论

复方甘草酸苷是以β受体甘草酸苷为主要成分,辅以苷氨酸、半胱氨酸制成的强力肝细胞膜保护剂,具有抗炎、免疫调节、预防肝纤维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2],还具有抑制病毒增殖作用[3]。该药通过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以及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而具有抗炎活性,同时具有保护肝细胞膜、免疫调节、类固醇样作用,可以明显降低转氨酶,对肝细胞损伤有明显改善作用[4]。复方甘草酸苷中的苷氨酸能减少伪醛固酮不良反应,半胱氨酸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和解毒作用。

还原型谷胱甘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5],含有巯基,参与体内多种主要的生化代谢反应,具有补充内源性谷胱甘肽不足,纠正低氧血症,清除自由基,保护肝脏的合成、解毒等功能,利于肝功能恢复[6]。本文结果显示,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乙肝病毒指标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选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

2 宋方闻,等.美能(甘草酸复方制剂)的分子结构及临床疗效.中国药房,2003,14(5):304.

3 杨红泽,邵阳.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传染病信息,2006,19(3):149.

4 汪俊韬,干少军,肖炜.复方甘草甜素(美能)在肝病领域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房,2002,13(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