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在建工程项目信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规范工程项目管理
在建工程文档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工程管理部门业务流程梳理的一个过程。在梳理完毕之后,建立完整、严格的工作流程、规范、制度以规范业务工作。在建工程文档管理系统,严格依照制定的工作流程、规范、制度开发,待系统上线之后,由计算机系统的严谨性保证项目文档管理工作严格地按照规范的业务流程进行,以此来保证在建工程文档管理工作的质量。
2 提高项目过程文档管理水平
在建工程文档管理系统的建立,改变以往项目过程文档线下收集方式,提倡采用线上收集。以项目阶段、阶段任务为单元制定文件需求模板;项目人员(如各专业工程师)以模板为标准上传需要提交的文件;信息管理员以模板为标准检测文件收集成果;系统同时以预警、通知等方式提醒项目工作人员何时提交什么文件。
3 提高工程成果资源利用水平
在建工程文档管理系统的建立,改变以往人工管理方式下,文档借阅、查阅不便的情况。利用计算机系统可以大幅提高文档的检索速度,并且能够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下发,改变了以往一份文档只能同时借出一次的不便,也能防止原始文件的丢失。另外,在建工程文档管理系统基于电子文件管理平台,可以灵活地控制用户访问电子文档的权限,避免发生越权访问、文件丢失的情况。系统运行时,可提供每份文档使用的痕迹,便于管理员追踪使用痕迹,明确责任。
4 逐步积累工程建设中的电子资产
在建工程文件管理系统基于专业的电子文件管理平台,能够有效地存储、管理、维护在建工程项目中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系统平台提供文件分类、标签、文件夹结构等功能可以使文件得到很好的分类存储。另外,全文检索功能可以使用户在海量的文件中快速地找到需要的文件。基于ACL(访问控制列表)的权限控制机制能够保证大量的电子文件按照权限策略分配控制权限,使用户有效、安全地管理文件。依托系统平台,可以有效地将在建工程中大量的电子文件作为电子资产累积、保存下来,为以后查阅、利用提供基础。
5 方便项目审计和文件的归档
为进一步适应新联通在建工程项目管理需求,融合原联通、网通管理优势,公司采取抓两头、控中间的方案———两头即资本性支出入账及时性和转固入账及时性,中间即进度监控,进一步优化提升现有PMS在建工程管理系统,使其与物流管理系统、合同债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数据共享,逐步实现在建工程财务日常管控的精确化、系统化、标准化、自动化。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巩固PMS系统项目管理优势,进一步发挥系统管理功能
主要包括:(1)系统中的工程项目与ERP系统PA(项目会计模块)完全匹配,在PMS系统中立项后导入PA,实现工程项目信息与工程财务信息的实时一致;(2)PMS系统与ERP系统PA模块间建立接口,定时从ERP系统中采集每项工程的在建工程发生额、月末余额及在建工程转资额和转资分类等财务信息,数据实时传输,余额保持一致;(3)充分利用PMS系统中的项目管理模式,实现每个工程从立项、设计、预算、计划下达、开工、发生工程支出到设备到货、初验、终验、转固、拨款等的网上全过程实时监管;(4)自动生成在建工程月报表、在建工程分析表、投资完成计算表、投资转固率计算表等财务报表,提高工作效率;(5)工程财务管理人员通过PMS系统,对照工程进度监督在建工程入账及时率和转固及时率,保证在建工程财务入账金额与工程形象进度的一致性,保证工程进度与拨款、工程支出的一致性和在建工程的及时转固。
(二)适应新公司工程项目管理需求,改造PMS管理系统,进行工程财务管理的有效支撑
首先,拟会同专业部门,对主体公司PMS进行改造,将以前开工的原联通移动网络类续建项目逐步纳入主体公司PMS进行统一管理;其次,鉴于山东联通主体公司在建工程已全部通过PMS系统实现网络化管理,运行稳定,效果明显,拟主动协助配合移动网络公司,与PMS系统维护人员进行讨论、交流,提出PMS系统优化需求,在PMS系统中增设移动网络工程财务单元,将新开工工程逐步纳入到系统中进行管理,通过系统完成移动网络公司各项工程财务管理工作。
(三)结合集团下发的资本性支出月报,完善PMS系统各类工程财务报表,实现标准化的统计分析功能,提高对资本性支出的分析、披露水平
目前山东联通在PMS系统中可以自动生成间接法下的投资完成报表,拟在系统中增加直接法下的投资完成报表,财务部门每月进行资本性支出入账的日常清理、对账,实现权责制资本性支出直接法和间接法的核对一致,确保资本性支出数据统计的及时、准确和及时、足额入账。同时,在PMS系统中完善固定资产零购报表,比照在建工程月报,区分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及研发支出数据,确保项目的管理清晰;通过PMS抓取ERP系统PA模块省管工程转资到各地市的资产数据,实现转资备查簿、购置备查簿的电子化,并可随时在系统中查询。
(四)在PMS系统中增加与合同管理系统的接口,获取合同签订、执行情况
融合双方管理优势,将原联通通过合同控制系统与PA对接实现的合同管理与项目应付款逐一对应的优势体现到新联通的工程财务管理工作中去,在PMS系统中增加与合同管理系统的接口,获取合同签订、执行情况,与在建工程月报建立对应关系,为收付制资本性支出的精细化管控打好基础。(五)改造PMS现有拨款流程,强化统计、分析功能适应资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需求,改造PMS现有拨款流程,强化统计、分析功能,实现资本性支出进度与工程付款进度的约束和对应,监督收付制与权责制资本性支出进度配比情况,以工程付款促投资完成。
二、支撑与监督并重,落实工程财务全过程管理理念
前期利用PMS系统重点进行了验收转固和资本性支出入账的监控,包括转固进度监控、资本性支出对账等,有效体现了财务部门对工程前、后端的支撑。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PMS系统,以会签、参会等多种形式参与在建工程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财务部门对在建工程全过程的管理支撑。
(一)加强在建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财务管理
在建工程前期工作包括立项、可研、设计等各项工作,这一阶段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在总体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开展以下工作:(1)对项目建议书中财务分析和预测结论的可靠性出具意见;(2)对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及其结论的正确性和方法的恰当性方面进行审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3)落实对建设项目的采购需求、采购合同的财务审核要点和意见出具方式,履行财务监督职能,着重关注合同金额、设备清单、付款条件等财务相关事项,对应制定标准化模板,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规范统一。
(二)加强在建工程项目建设期间的财务管理
在建工程实施阶段是指工程项目经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投资计划下达后,从开始建设到项目建成投产移交的阶段。拟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加强权责制资本性支出的及时入账。每月通过PMS系统监控工程形象进度和财务入账进度的一致性,每月逐个工程比较账面投资完成数与工程建设进度,差异较大的自动预警。(2)与供应商协调到货流程,加强财务监督。ERP系统上线后,资本性支出入账前移到物流出入库端口,财务监督角色不能缺失,设备到货后供应商到货通知应同时提交财务、物流,财务核对督促入账情况。(3)增设PMS系统与合同管理系统的接口,实现合同信息共享,在PMS系统中生成合同台账,通过项目编码与在建工程项目报表进行关联、对应,掌握、监督在建工程价款的结算支付情况。
(三)加强在建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财务管理
主要有:(1)充分发挥PMS系统信息共享的作用,对于工程进度达到验收环节的,PMS系统自动告警,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完成验收工作;(2)通过ERP和PMS系统按照标准化流程自动完成竣工决算的编制,生成竣工决算或转资明细表,直接传到FA(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提高转资速度和质量,为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打好基础。
三、细化工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
【关键词】在建工程 竣工管理 企业资产管理 效率
在工程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在建工程竣工后向固定资产转化为关键环节,竣工项目的及时准确转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完善以及财务管理等非常重要。以往的转资流程工作量大、消耗时间长,且效率低,因此如何创新竣工管理对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
一、传统转资模式流程
在结算与工程管理、合同相统一的基础上,具备完整、准确、齐全的工程结算数据、资料以及手续,在建工程才可以转向固定资产。通过归集工程成本数据,准确计算从工程建造开始直到可使用所产生的支出,主要包括工程所需物资、人工、资本化利息、相关税费以及间接费用等。当产生的成本在固定资产处于不可使用状态之前,利用在建工程成本科目进行核算;当固定资产处于可使用状态后,其产生的成本则转至固定资产。
数据归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工程结算。工程结算由设计费、技术服务费、工程咨询费、能源评价费、土建费、环境影响评价费、安装费、环保验收费、设备费以及勘察费等组成,转资的基础工作就是各项费用的结算。主责部门负责设计费、技术服务费、工程咨询费、环境影响评价费、能源评价费、环保验收费等费用核算,以合同和公司授权为依据,组织进行工程验收,完成结算任务之后向财务部门递送结算资料,财务部门以相关结算资料为依据进行结算。第二,专用设备。依据采购合同、发票、入库清单对专用设备进行入库账务结算,供应单位的出库手续办理是以领用单位带有签章的出库单为依据,财务部门再次核实,确认无误后计入成本。
二、传统转资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转资模式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财务部门按照账面资料对固定资产转资清单进行编制,但因财务人员不能准确判断施工实际进度和完工情况,所以可能出现账面信息不能完全对应现场信息的问题。第二,当工程项目满足竣工验收要求时,需立即提交申请,组织财务单位、工程单位和产权单位验收,办理好相关手续。以往公司仅关注工程建设与验收,忽视工程交付使用时交接与盘点固定资产实物的问题,使其工作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交接不明等,如实物与交付清单存在差别。第三,尽管正式转资前期可以进行预转资,但因预转资过程只是把整体工程作为同类资产,并未将其分解,如果某个项目的正式转资与预转资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则转资期间产生的费用则不能与实际相一致。
三、转资模式的创新内容与对策
对传统转资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创新,使在建工程转资的准确性和效率得到提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第一,对工程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转变,使其不仅可以监督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性和完工程度,还可以在转资过程中具备直接参与权利,对转资清单进行确认,保证转资数据正确,同时也更加明确资产界定划分,防止产权单位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按照工程完工进度和试运行状态,工程管理部门向财务部门递交项目可使用状态报告,财务部门以报告内容为依据,对工程结算M行及时核对,汇总并整理成本资料,再由财务部门提供建安、设备等相关费用的结算清单。第二,产权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协同工作。根据财务部门所列清单,并结合固定资产目录中的分类标准以及编制建筑物、房屋等汇总表与明细表,产权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一同对单项资产造价进行确定,将其作为移交固定资产的资料。固定资产产权部门和管理部门检查并核对交接资料内容,保证所有内容均正确之后,再由固定资产的产权部门与管理部门、工程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一同签章,进行移交固定资产工作。第三,财务决算资金来源报告、工程竣工决算报告是由财务部门进行编制,对资金来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投资完成情况等作详细说明。从工程竣工结算报告中能够体现出各个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立项时间、资源来源、投入资金、完成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的形成分类情况等,使转资流程得到进一步完善。第四,更新改造固定资产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改进企业产品性能、增加企业产品种类、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同时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等方面的消耗。以往为实现固定资产资本化所产生后续支出往往计入生产成本,而现阶段转资模式发生改变,使后续支出资本化,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在技术改造项目立项之后,装备部与相关产权单位联合,将技术改造所包含的资产范围进一步明确,至各个项目的固定资产,同时向财务部门上报资产明细。由财务部以资产明细为依据把账面价值向在建工程的核算中转入。在完成技术改造之后,财务部门依据具体执行状态对财务决算进行编制。最后由产权单位和装备部门分摊技术改造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形成新的资产明细或新资产,上报至财务部门进行转资。
从在建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中能够体现出传统与创新之间存在的差距。转资环节中,工程管理部门的参与,便于财务部门将转资流程理顺,形成高效、规范且精准的转资工作。财务部门对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使各个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清晰明了,对在建工程的精确转资十分有利,使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转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转资模式的创新,为转资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使转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在建工程转资时,管理和控制工程的建设、投资、购置、营运等过程,规范并不断完善转资程序和管理制度,企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得到如实反映,使企业资产完整与安全得到保障,同时创新并发展了资产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武晓红.浅谈在建工程项目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经济,2015,(26).
[2]戴莹.在建工程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2,(16).
[3]樊宇.在建工程管理、核算过程中的问题浅析[J].投资与合作,2012,(09).
关键词:供电企业 工程财务管理信息化 应用水平
2008年以来,青海电网企业全面推进SG-ERP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建设,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持续创新,各供电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从部门级发展到企业级,实现财务管理向营销、生产、基建等核心业务前端的延伸,初步实现财务与业务信息共享,解决了长期以来“信息孤岛”的问题。但是,对于工程基建财务信息化而言,仍然存在一些管理瓶颈和“信息孤岛”的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解决工程财务管理中统计分析、财务决算编制、项目转资等核心问题,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才能降低项目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工程财务信息化现状
青海省各供电公司隶属于青海电网企业,作为分公司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模式。随着省级电网企业全面推进SG-ERP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建设步伐,各供电公司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也迈上了新台阶。供电公司财务信息系统从部门级发展到企业级,实现了财务管理向营销、生产、基建等核心业务前端的延伸,初步实现财务与业务信息共享,解决了长期以来“信息孤岛”的问题。
虽然,供电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但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却仍然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手工处理方式和“信息孤岛”的现象依然存在,业务与财务集成和系统功能缺失问题始终困扰着供电公司工程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务与业务系统集成性不强
目前,供电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分别通过基建管控、财务管控、SAP及手工处理等方式进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概算、项目成本、在建状态、工程进度、投资进度、资金支付、竣工结算、竣工决算等业务数据发生或存放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还有一部分数据依赖手工整理,部分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无法实现关联,使得供电公司工程项目整体流程和业务数据处于分散和散布管理状态。例如:编制一个《在建工程统计报表》,业务人员必须从SAP系统、财务管控系统以及其他业务单据中逐个项目地抽掉统计,频繁地切换系统进行查询,才能完成一个工程项目数据统计。可想而知,统计100个项目,甚至更多项目需要的手工劳动和时间,这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大量额外的工作负担。同时,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也不高。这就是目前现有信息系统集成性不强、数据共享度不高带来的弊端。
(二)财务与业务信息反映不完整
工程项目管理的三个系统及手工处理的部分流程,只是独立反映各管理部门需要或关心的业务信息,而是没有从公司管理角度来考虑业务,造成现有信息系统各模块孤岛运行,项目信息反映不完整、不全面。由于三个系统的开发商和技术架构不一样,短时期内无法实现业务流程和数据信息集成融合,因此,造成系统功能缺失,信息反映不完整。如:投资计划管理、进度里程碑计划管理、竣工决算编制管理、竣工决算流程审批管理、资金支付实时查询管理等,这些具体的业务信息只能通过财务信息系统、业务信息系统或手工的方式来处理,数据信息很难实时采集。由于功能缺失、信息不完整,造成统计一个工程项目的概算、投资、进度、资金、成本等数据信息时,仍然摆脱不了手工补充统计的方式,也无法实现业务预警管理,发挥不了工程财务管控作用。
(三)系统功能设计与应用需求偏差大
目前,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还不能完全满足工程财务管理的应用需求,系统功能与业务需求偏差大,造成财务人员仍不能摆脱繁琐的手工操作。主要的功能缺陷有:项目数据集成、项目综合查询、项目统计分析、报表编制、项目稽核评价、项目决算编制、项目转资等等,这些功能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始终与实际工作需求差异较大,不能给财务人员带来方便。究其原因,核心还是功能设计有缺陷、有弊端,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核心作用。
(四)工程竣工决算管理职能不到位
由于现有系统竣工决算管理的功能设计有缺陷,系统界面不友好,操作过于复杂,造成财务人员短时期内很难掌握。加之,供电公司财务工程管理人员短缺,财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到工程决算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中,所以只能依赖外部中介机构来完成,造成财务决算管理不到位。比如:根据业务现状,手工编制一个项目的竣工决算需要十天/人,供电公司目前仅有一名工程财务管理人员,因此大部分工作精力只能放在日常会计核算方面,工程竣工决算编制和管理不得不依赖于中介机构来协助完成。长期以来,随着新业务人员的接手和岗位的调整,业务人员对中介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不仅对工程竣工决算的业务逻辑处理和过程处理不够了解,更无能力对工程财务决算报告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留下了很多财务隐患,而且管理成本也很高。
二、提升工程财务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必要性
(一)工程财务管理是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青海电网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以来,供电企业收入资金实现程序化流转和管控,按日实时上划省公司集中管理。所以,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自然成为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业务,因为工程项目资金将占整个供电企业运营资金的80%以上,主要包括:电网基建、农网改造、技术改造、小型基建、电网大修、房屋及设备维护等资金,而管理费用及工资资金所占比例不足20%。当然,工程项目领域也成为了供电企业资金风险防范和财务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当前解决工程财务信息系统功能障碍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对提升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现有系统功能缺陷制约工程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目前,青海供电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SAP财务模块和远光GRIS财务管控系统构成,SAP财务模块管理项目成本核算、发票校验、供应商管理、项目转资等业务,财务管控系统管理项目资金支付、成本账务、报表统计等业务。但由于两套系统集成度不高,无法直接实现工程项目成本集中管理和控制。因此,造成供电企业工程财务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对工程项目信息统计、分析决策、控制管理还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处理,造成许多工程项目信息来源滞后、数据质量不高、决策统计分析不完整等问题突出,影响和制约着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三)信息化手段是提升工程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途径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SG-ERP信息化的建设和深化应用,青海供电企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基本实现了以财务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人、财、物、销售、生产、基建等业务数据的共享。但是,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分别在基建管控、财务管控和SAP等三个不同技术架构的系统完成,造成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工作量成倍增长,系统操作窗口不统一,数据信息不共享,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工程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缓慢。因此,如何优化现有财务信息系统,已成为解决当前工程财务管理问题的重要课题。当然,目前也只能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这样才能深化应用财务信息系统,才能提升供电企业工程财务管理水平。
三、优化思路与措施
(一)整合工程财务数据资源,实现数据集中管理
通过搭建一个工程财务辅助管理模块,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SAP系统中物资成本数据、非物资成本数据、概算数据、财务管控系统中工程资金支付数据以及的投资计划、资金计划、工程施工进度节点等数据及时归集,形成一整套能完整反映工程项目基建状态的财务数据体系,以便于项目的统筹管理。同时,供电企业基于该数据体系可以展开多维度、组合式或批量式查询,并可以按业务对象(如:项目、成本类型、供应商等)穿透到其发生明细数据进行查询,从而达到对各工程项目综合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过程控制的工程全过程财务闭环管理目的,数据整合原理见图1。
(二)利用信息手段,实现工程财务报表自动生成
利用工程财务辅助管理模块,可以将系统中形成的工程项目综合数据信息,按照实际工作需要,依据预设的工程财务基础管理报表模板,由系统自动进行统计汇总运算,并生成多种工程财务管理基础报表,如:《在建工程项目统计明细表》、《在建工程成本及资金支付明细表》、《在建工程项目信息统计表》、《投资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在建工程项目稽核评价对比表》等。同时,工程财务管理基础表的统计工作操作快捷、数据准确,并为年终工程财务决算报表编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三)资金信息实时采集,提升工程资金支付管控能力
利用工程财务辅助管理模块,可以有效地从财务管控管理系统中,将上个月关于工程项目的月度资金计划付款执行情况,通过集成接口自动抓取到工程财务管控模块中,进行数据质量审核、验证和分析。在资金支付控制时,系统会将数据与前期导入的工程WBS及工程成本情况相结合,业务人员可以通过在资金支付时的查询进行及时控制管理。如:在系统中体现如下内容:项目名称、供应商名称、本月计划、已付款、计划比率(本次+已付)/项目概算等,其中,计划比率整体小于概算85%,以便于对资金的整体分析和及时管控。
(四)开发工程财务决算编制功能,实现工程财务决算自助编制
财务人员利用工程财务辅助管理模块,可以有效地将前期系统中导入的各项成本业务数据,如:施工成本业务数据、服务成本业务数据、财务凭证业务数据、物资成本数据等,按照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待摊基建支出、设备基座、不需转资的设备等工程竣工转资清单进行成本归集。同时,按照工程竣工决算的要求,针对工程竣工转资清单的资产明细,将待摊基建支出费用按多种分摊计算规则(如:按资产数量分摊、按资产价值比例分摊、按指定比例分摊等)进行设置,如:将待摊支出――法人管理费分摊到相应的建筑工程上,将安装工程发生成本转资成为竣工设备等等。如此,系统在后期操作中,按照竣工决算规则的参数设定,自动进行竣工决算处理,生成总部要求的16张财务竣工决算报表和相应的资产卡片信息,从而完成工程财务决算自助化操作。
(五)运用工程财务决策分析工具,实现智能化分析
通过工程财务辅助管理模块,可以对项目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优化分析,并以各种图形对工程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展示。此外,该系统还具备“一键式报告”自动生成功能,可以按照预设的统计报告模板,按月进行统计汇总,自动生成工程项目统计报告的管理功能,其业务架构体系见图2。
四、预期成效
(一)系统功能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通过工程辅助管理模块,实现对工程财务管理自动化管理,工程项目查询和统计分析、统计报表的编制等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笔者以编制《在建工程统计明细表》为例:由于现有系统中,只能对单项工程项目进行工程成本查询,无法同时对多个项目成本明细进行综合查询,也无法针对工程项目资金付款明细进行查询,业务人员只能采取传统的手工的方式进行工程成本和资金支付的综合统计工作,工作量非常繁重。对于完成《在建工程项目统计表》编制工作,一个业务专责需要4-5天时间,在多个系统间大量的切换,逐个项目地进行手工汇总统计才能完成,由于数据量较大,统计的数据质量也难以保证。如果想进一步查询统计并在附表中体现某项在建工程中项目法人管理费、生产准备费、前期费、成本列支明细及实际资金支付明细时,则对于一个工程项目,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对于每年300个工程项目的某供电企业,这种工作效率显然是难以接受的。在应用该系统后,用户只需轻点统计按钮,“一键式”即可完成所有项目的财务数据统计工作,而且还可以按项目穿透到费用及成本明细进行单项工程财务数据的查询汇总。整个《在建工程项目统计明细表》数据质量准确可靠,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二)管理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通过工程辅助管理模块,实现工程财务管理智能化、精细化,财务人员对工程业务处理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有效降低了工程日常管理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例如:某供电公司在应用该系统前,手工编制一个项目的竣工决算,通常依赖中介机构2-3名专业人员花费1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该公司每年的工程项目大致在300个左右,这种工作效率显然难以达到公司的管理需求。此外,这种方式的管理成本也非常高,中介机构通常收取的决算编制服务费用比例比较高,许多工程项目收费比例甚至达到了6-7‰,这已远远超过了总部工程竣工决算2.5-4‰的标准比例。就该公司而言,每年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支付的服务费用达200多万元。现在,通过系统操作,财务人员用2天左右的时间,就可单独完成竣工决算编制工作,不仅大大提升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源。
(三)加强过程管控,工作质量明显提升
通过工程辅助管理模块,数据的有效采集并储存系统中,并形成能完整反映整个工程业务状态的一体化数据,从而有效加强了工程财务全过程的管控,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明显提高。例如:利用该模块前,编制一个《在建工程统计报表》,业务人员必须从SAP系统、财务管控系统以及其他业务单据中逐个项目地抽掉统计,频繁地切换系统进行查询,才能完成一个工程项目数据统计。由此可想而知,统计100个项目、甚至更多项目需要的手工劳动和时间,这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大量额外的工作负担。现在,通过系统操作,财务人员可以按业务需要,轻松从数据体系中提取完整准确的数据,编制各类报表,分析各类报告。
(四)实现工程竣工决算自助编制
【关键词】如何强化 在建工程 财务管理
1 在建工程财务管理各关键环节的工作重点
财务管理在企业在建工程的投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建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日常核算与资金拨付等传统环节,而应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在项目各个重要环节发挥主动积极的管控和把关作用。企业在建工程各个环节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如下:
1.1可行性研究环节
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上与不上以及实施方案的选择等均有重要意义,这个环节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应放在可研报告分析指标及未来市场调查等方面。目前,国内很多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如:钢铁、尿素、水泥等,这些行业陷入经营困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曾经在建设项目过程中存在盲目性,那个时候没有搞可研吗?显然不可能,但既然项目上马了,肯定是对未来市场的承受度存在盲目乐观情绪,或者就是为了上项目实现顺利报批而粉饰可研报告数据等等。大笔资金投资出去数年收不回来,又或者对投资估算不足至使项目所需资金远远超出企业承受能力,资金链断裂而停建的项目屡见不鲜。
1.2 实施环节
之所以采用实施环节这个说法,笔者采取了一个统称,实际上这个环节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和价款的拨付、建安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及款项的拨付(根据建设部工程量清单计价2008规范,国有企业或国有资金主导的单位应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这将会涉及到工程中选用材料价格的合理性以及工程量的准确性等,这都会影响财务结算价格),笔者将在后续论述中对这些环节的财务管控作一番分析。
1.3 竣工验收环节
这个环节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清产核资、对交付使用资产登记造册,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表、配合审计工作等等。
1.4 经济效益评价环节
这个环节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项目竣工投产和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进行客观计算,并与可研或初设进行比较,以正确评价投资效果。
2 各个环节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讨论
2.1 可行性研究环节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
首先,财务人员必须参与这个环节的工作,特别是可研报告中会用到许多企业的基础数据,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信息,都是可研报告中计算项目经济指标的重要基础。对此,笔者的看法是应本着谨慎性原则的考虑,不可高估预计收入、不可低估预计成本,财务人员把好基础数据这个关,有利于把好项目进入下一环节决策的关,减少不良项目纳入决策的机会。
再者,目前许多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这一点也是可研报告环节财务把控的要点,对未来市场的供需应有充分客观的评估,切不可盲目乐观,这一点,对项目是否能实现如期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对于目前存在的项目决策上企业应重点关注主业的投资机会这个观点,笔者持反对意见,原因在于,若对于一个产能原本就过剩的行业追加投资,那风险会相当大,这种情况下,要考虑的就不应该是主业,而应该是更多的关注非主业的机会。
2.2 实施环节
2.2.1 招投标环节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
很多企业在这个环节都存在重技术轻财管的问题,笔者亲历的一个案例是,在企业自主招标背景下,招标文件中违约责任不对等,导致招标方违约金未设上限,结果被施工单位索赔数百万元。财务人员应参与到招标文件的编制环节,特别应关注有关付款方式、履约担保、违约责任等重要合同条款。
2.2.2 合同签订环节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
对采购类合同付款方式的审查、对施工类合同计价方式及变更结算的约定是重要审查条款,企业应建立相关结算制度,以保证合同条款中对设计变更而影响的结算价款进行有效控制。
2.2.3 合同执行环节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
财务人员应仔细审查是否符合约定付款条件是否成就,以及是否按照内控制度履行了相应签批手续,重大金额是否采用联签等等,特别是对于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合同,对涉及工程量的变更和方案的改变而影响造价的情形,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并附有相应书面材料,这些核算范围以外的内容是审查要点,也是财务监督工作的要点。
2.3 竣工验收环节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
2.3.1登记造册
实际工作中比较容易缺失的内容是登记造册资产的帐实核对工作,因为这个阶段尚未交付固定资产,设备未建台帐,如果这个阶段不进行盘点,那就无法在交付使用的第一环节确认帐实相符。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与项目负责人等项目组成员一起对交付设备进行清点,并制作实物标牌(现场挂牌)。
2.3.2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
在对采购合同及施工合同完成清理后,所有款项均已入帐的前提下,完成整套决算报表的编制,保证入帐金额的完整性,为后续审计工作做准备。
2.4 经济效益评价环节
重心应放在对实际投资效果与可研报告或者初步设计中预计效果的比较分析,以提供评价经济指标。
3结论
通过对企业在建工程各个环节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阐述,叙述工作重点,并对目前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笔者特对企业当前在建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强在建工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2)财务人员应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保证实际管控所需的专业素质
(3)对工程项目可研评审采取专业财务评估报告的模式,建立完善的评审标准。
(4)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例如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专业项目管理软件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2010
关键词:在建工程;成本管理;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市场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大部分业主把支付保证金作为招标入围的先决条件,挤占企业在建工程资金,致使企业经济效益日趋下滑,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很大的挑战,这样就迫使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在建工程成本管理,对在建工程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都需要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成本是指在工程项目上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是指实施工程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和临时设施费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对工程项目建设中所发生的成本,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计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其目的在于组织和动员群众,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首先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体系:其次,应按内部各岗位和作业层进行成本目标分解;再次,应明确各管理人员和作业层的成本责任、权限及相互关系。项目经理部应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消耗和费用进行责任成本控制,并承担成本风险。项目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共8个环节。企业对项目经理部的成本控制进行服务。企业的盈利目标有赖于项目成本的降低。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一系统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项目经理部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信息,通过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促使工程项目系统内各种要素,按照一定的目标运行,使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能够在预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
1、工程项目成本预测
项目成本预测是通过成本信息和项目的具体情况,并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可能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其实质就是工程项目在施工以前对成本进行核算。通过成本预测,可以使项目经理部在满足业主和企业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成本方案,并能够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成本控制,克服盲目性,提高预见性。因此,工程项目成本预测是工程项目成本决策与计划的依据。
2、工程项目成本计划
工程项目成本计划是项目经理部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计划管理的工具。它是以货币形式编制工程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以及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规划的书面方案,它是建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一般来讲,一个工程项目成本计划应该包括从开工到竣工所必需的施工成本,它是该工程项目降低成本的指导文件,是设立目标成本的依据。可以说,成本计划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
3、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指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现象,发现和总结先进经验。通过成本控制,使之最终实现甚至超过预期的成本目标。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应贯穿在施工项目从招投标阶段开始直至项目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明确各级管理组织和各级人员的责任和权限,这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之一,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4、工程项目成本核算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指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和形成工程项目成本的核算。它包括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按照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工程施工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出工程项目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二是根据成本核算对象,采取适当的方法,计算出该工程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各种成本信息,是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考核等各个环节的依据。因此,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对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积极的作用。
5、工程项目成本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的对比评价和剖析总结工作,它贯穿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工程项目成本分析主要利用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资料(成本信息),与目标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以及类似的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等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同时也要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影响,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检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并通过成本分析,深入揭示成本变动的规律,寻找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途径,以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减少施工中的浪费,促使企业和项目经理部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和财务纪律,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加强工程项目的全员成本管理。
6、工程项目成本考核
所谓成本考核,就是工程项目完成后,对工程项目成本形成中的各责任者,按工程项目成本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将成本的实际指标与计划、定额、预算进行对比和考核,评定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各责任者的业绩,并以此给以相应的奖励和处罚。通过成本考核,做到有奖有罚,赏罚分明,才能有效地调动企业的每一个职工在各自的施工岗位上努力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为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和增加企业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则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决策的成本目标实现,而成本核算又是成本计划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又是对下一个工程项目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基础资料。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目标责任制的保证和实现决策的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企业在建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建工程忽视成本的管理
推行项目法施工,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企业管理层虽然重视成本但鞭长莫及,且其更偏向于利润中心角色。项目是成本中心,但其首先必须满足工期等条款约束,以免超期罚款,更兼季节性施工问题,无暇顾及成本盈亏,效益向生产低头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工程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
长期以来,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企业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责任,有些工程项目经理更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责任。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而浪费人工费;如果技术人员现场数据不精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倒运费的增加;如果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会使成本增大。由此可见,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三)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企业成本管理只有坚持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奖罚分明,才能有效控制或降低成本。目前不少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成本管理方面各部门、岗位、各工序之间的责任不清、管理权限不明,企业无法对各部门、岗位、工序的人、财、物耗费实施量化标准进行考核;在利益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就难以有效实施。
(四)成本控制能力较弱
(1)材料采购环节执行合格的分供方评价制度不严,材质不符合工程要求,或以大代小造成材料积压和浪费。
(2)材料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限额领料制度不落实,不能准确核算材料消耗水平。
(3)机械设备利用率低,窝工现象时有发生。
三、企业在建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
(一)重点抓好在建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
1、在建过程中按照各自的责任目标搞好成本控制和分析
(1)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开支,加强人工费的管理。
(2)精简处机关机构,压减科室冗员和机关附属单位的人员,使在岗人员达到一专多能。对项目管理人员人数,要根据投资数额大小、技术复杂程度、施工难度和施工能力来确定。采取竞争上岗、定岗、定职、定人、定岗位风险系数;
(3)对施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最大限度地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劳动效率;
(4)要加强科技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工艺,以提高人机工作效率;
(5)根据施工作业计划,通过网络作业流程分析,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面,尽可能组织平行作业,扩大工作面,使后续工序提前投入工作,提高工时利用效果,尽可能减少窝工现象。
(6)选好施工企业工人,要择优选择那些有专业特长的,有实践经验的技术过硬的包工队,公平竞争,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尽可能少雇包工队,把自己单位的职工放在施工线上,发挥职工的最大积极性,创造不菲的效益,减轻包袱。
2、材料费用的控制
(1)合理确定材料数量。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60%至70%左右。因此材料费的控制至关重要,材料费节余将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节余,而且材料费具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对钢材、水泥实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作业队自行承担,从施工作业队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更合理的使用材料,减少了浪费损失
(2)合理确定材料价格。材料价格同样是降低材料成本的关键。要确定材料价格,必须组织工程、物资、财务等人员到材料供应地进行充分的调查,货比三家,争取找到供货或提供服务的源头,以最优惠的价格取得代应商;但并不是材料价格越低越好,还要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合格优质的材料加上成熟的工艺和熟练的技能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关;合格优质的材料加上成熟的工艺和熟练的技能,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要把握好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所有的材料都必须经过质量检验,现场材料员要把好所进材料的质量关不能盲目地追求低价低成本而不顾工程质量。
3、现场管理费控制。
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施工直接相关的成本,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满。
(1)做好雨季、冬季施工的准备工作,预防因突然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影响施工;
(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施工。各个专业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的,由执行负责人负责;
(3)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这部分费用可以过先进的施工管理而降低;
(4)做好工程施工的预防、检测工作。如及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做好隐蔽记录,建立质量安全检查小组,随时检查施工安全、进度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二)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减少返工损失,减少和防止不合格品、废品损失
工程质量成本可分为预防成本、检测成本、质量事故成本、过剩投入成本等几个方面。对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不力而造成的质量低劣会带来惨重的代价,这种代价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危及生命安全的。目前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尚未建立起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风险监控体系,比如总承包单位在进行工程转包、分包中的压价行为,使得转包、分包单位的价格太低而由此带来的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就是工程质量形成过程。要达到质量的要求,需要开展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质量的检验和保障工作,其二是质量失败的补救工作,这两项工作都要发生费用,有时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成本损失是十分惊人的,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强控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努力降低质量成本,每道工序严格按照质量规范要求施工,尽量避免和减少返工、报废等造成的损失。
(三)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减少事故损失
加强安全管理要着眼于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经营生产成本。
1、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项目每一事故的发生,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件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事故发生次数减少,项目就减少了这部分事故处理费用,最后体现于项目经济效益增加。另一方面,每一事故的发生都不可避免地造成施工项目的停工损失,而施工发生次数的减少以及施工严重程度的降低,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2、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改进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
1、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革落后的传统工艺和作法不仅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同时因减少人工、材料以及设备的投入等,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成本。如泵送混凝土也是一种全新的施工工艺,与传统的使用塔吊吊运料斗相比,节约了大量人力,提高了浇注质量,加快了施工速度,使塔吊的使用率提高,缩短了工期,减少了机械设备与周转材料的租赁费用,从总体上有效降低了成本;同商品混凝土相比,泵送混凝土的价格优势是明显的。合理地采用适合项目特点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大施工中的科技含量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
2、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可使施工时投入的材料(如架管、模板等)机具等大量减少、劳力减少、工期减短,会给项目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每个项目施工之前,充分调动技术管理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如附墙爬升脚手架、滑模、早拆模技术,一次成活技术,落地砂浆再利用,筛余“砂头”、碎砖、废石利用等.同时将施工结果与相关施工者的经济利益挂钩,以提高工作效率,并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技术措施条条落实,收到实效。
(五)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法律损失
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如果合同条款不严谨,就会造成自己蒙受损失时应有的索赔条款不能成立,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的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
首先,应有相对固定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并且精通经济合同法规有关知识,必要时应持证上岗;其次是应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三是应制定相应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施工项目合同基本上有以下几类:委托加工合同、购货合同、分包合同、劳务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租赁合同、其它协议等。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成本等业务部门参与定稿,使各项条款内涵清楚,严谨不漏。
(六)加强沟通管理,做到在建工程成本管理运转有序
沟通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注意沟通,各行其是,互相掣肘,会浪费时间、精力和资源;沟通得好,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运转有序,可以保证成本管理工作顺畅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浪费。项目沟通有许多种方法,项目会议是项目管理者进行有效的项目沟通的重要途径。一般可以采取“三会”制进行沟通。“三会”即:由经理部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办公会”;由生产系统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生产调度会”;由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业务会”。其中:“业务会”负责进行计划成本编制、实施、经营核算和及时处理计划成本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业务工作;同时,结合实行计划成本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完善和规范劳动工资、材料供应、机械设备等业务管理制度。“生产调度会”负责对现场的工期、安全和质量进行协调管理,并按经理部下达的计划成本的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办公会”负责经理部各项管理措施的决策,处理业务会和生产调度会提交的需由经理部决策的问题。通过“三会”制,把经理部决策层、生产指挥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经理部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坚强的整体,各项业务管理工作紧跟现场生产节奏,秩序井然地进行。
(七)使用灵活的用工制度和聘用、考核、奖惩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
企业可以参照国际惯例,采用灵活的用工制度并对人员实行了动态弹性管理,做到“勤者留,懒者走”。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相应的聘用机制、考核机制、激励和惩罚机制,员工在上岗前必须经过资格审查或相应的考试,以确保雇员的素质;考核机制是指雇员上岗后,由人事部门及部门负责人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雇员进行奖励或惩罚的基础;赏罚分明的机制能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确保工作
效率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八)建立健全在建工程的跟踪监控制度,强监督控制,完善在建工程成本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跟踪监控制度,及时纠正、修正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避免铸成大错,造成损失,秋后算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由公司纪检、审计、工程等部门组成监察大队,由书记带队,每两个月检查审核一次,主要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拨款支付情况,在确认没有问题时,项目经理可继续任职,否则应立即撤换,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通过对企业的跟踪监控,进一步保证了企业的盈利水平,使亏损企业扭亏为盈或减亏。
结束语
总之,要实行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切实解决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加强成本意识,健全全企业在建过程管理,使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的标尺,以保证企业的利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社会声誉,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秦兰仪.施工项目成本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王储.企业的成本管理[M].上海财会出版社,2002.
[3]李永军.企业预算管理制度[M].中国财会出版社,2001.
[4]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田元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龚卫民,张国君.如何降低工程成本[J].中国公路,2002,4.
[8]黄莉,赵胜.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水利水电快报,2005,5.
[9]薛建斌,张仁青.建筑业企业预算管理探测[J].集团经济研究,2005,2.
[10]李雪梅.浅谈工程成本管理[J].水利水电施工,2006,2.
[11]张承彬.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监管控制[J].现代会计,2006,4.
[12]赵宪波.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6.
根据《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市建筑业及在建工程项目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检查的通知》(渝建发[2006]147号),沙区建委关于转发《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市建筑业及在建工程项目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检查的通知》(沙建委发通[2006]第53号)的通知精神,我司在规定时间内,对企业从业人员持证、在建工程现场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自查清理,逐一登版权所有记,全面汇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
《通知》下发当日,公司领导就进行全面工作布署,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人事、工程、质安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检查督导小组,集中在8月15至9月2日对公司所属工程技术及经济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建造师)、施工员等关键岗位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及施工现场人员的持证情况进行自查,清理了个别无效及人证分离人员。
9月4日至9月10日,公司在各项目部、分支机构自查的基础上,派出检查组,认真检查,逐一核实。截止9月10日,企业具有初、中、高级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共计299人;一级项目经理15人,二级项目经理16人,三级项目经理21人;施工员等关键岗位管理人员378人;技术工人438人(详见附表一、二、五、六)。自查情况与企业所掌握的数据相符。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持证上岗自查,暴露出若干问题。首先是劳务用工班组人员持证率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劳务用工仍然在低水平上徘徊,仍然有许多零散用工未纳入有效管理,无法对该群体进行系统教育培训与核查。虽然,公司自2005年起,已对所辖项目采取劳务企业分包责任制,但在此次检查中发现:个别劳务分包企业对劳务人员持证上岗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利,出现了个别无效证、人证分离等情况,特别是劳务班组重使用,轻培训现象较为严重,操作工人特别是农民工持证率低。
二是目前技能培训仅限于技术工人取证式培训鉴定,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所面对的群体也限于已具备一定基础、进入施工现场的务工人员。对操作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先取证后上岗意识淡薄,实现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的根本性思想转变难度较大。
三是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失衡,技师类人才严重缺乏,对普工的系统培训教育尚未开展。
四是总包企业对所分包劳务企业项目监管与人事配合力度有待加强。
三、改进措施
(1)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逐步建立和落实企业从业人员“市场准入制度”。
(2)强化施工现场技术工人持证上岗管理和持证后续管理,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监督与考核机制。
(3)以此次检查为契机,完善企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数据库,限时版权所有修复有关数据,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培训体系建设,最终实现项目与务工人员的动态管理。
特此报告
附件一重庆市建筑企业从业人员持证情况企业自查统计表
附件二重庆市建筑企业从业人员持证情况企业自查登记名册表
万福生科采用大量个人账户作为交易对象,为了配合虚构销售收入,万福生科伪造了相关采购和销售合同,虚构了300多个个人账户作为供应商账户。万福生科首先通过自有资金,打入事先虚构的300多个个人账户作为采购款,然后从个人账户转入公司账户,形成虚构销售收入入账。虚增的销售收入以现销的形式形成,使得审计过程难以发现收入虚增问题。同时,通过虚增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来虚增资产。万福生科选择利用在建工程来虚增资产是由于在建工程在没有转为固定资产前,其在报表中显示的账面价值难以测算,企业操作的空间很大。因为万福生科刚上市,有大量募投项目,在建工程项目放大不至于引人注意。首先从公司账户打入个人账户款项作为预付工程设备款,一部分预付工程设备款用来抵付因虚增收入、由个人账户转入公司的款项,另一部分预付工程设备款则形成在建工程。因在建工程核算的相对自由性,账面在建工程进行了大量虚构。万福生科的造假方式使得审计人员实施的交易实质性测试失灵。万福生科财务舞弊案件表明,财务舞弊的发生往往并非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是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致使内部控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审计人员测试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无法发现这种刻意隐瞒的管理层舞弊行为。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跳出企业账本和财务报表的束缚,灵活运用分析性程序来提高审计效果。
(一)分析关联财务数据间是否相互矛盾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中,该公司披露的2010年、2011年净利润分别为5,555万元和6,026万元,而自由现金流分别为-3,997万元和-10,276万元,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两项指标出现了严重背离,据此可推断万福生科利润表或现金流量表数据可能存在造假嫌疑。万福生科2012年半年报显示,万福生科在在建工程没有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其在建工程从8,675万元增加至17,998万元,增加了8,323万元。但是,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只有5,883万元,据此可以推测预付工程款或者应付工程款增加。报表中显示的预付账款增加了2,632万元,但应付账款却只增加了379万元。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不仅包含投资活动的款项,还应包含经营活动的业务往来款项,两者的增加额与在建工程的增加相比相差甚远,由此可以推断有诸多的疑点。万福生科2011年年报和2012年半年报中对于在建工程的披露也存在着重大矛盾之处,在建工程项目在投入了大量资金后,工程进度反而降低了。如淀粉糖改扩工程和厂区绿化工程,在分别投入了2,601万元和74万元之后,工程进度却分别从90%、100%降低到30%、85%。
(二)分析与同行业水平是否不符
万福生科2011年年报摘要中公布的普米毛利率为12.39%、精米毛利率为17.62%。同行业中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报中公布的粮油食品类毛利率为5.81%,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报中公布的米业类毛利率为5.30%。与其他上市公司相比,其毛利率明显高于同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万福生科招股说明书中公布的2010年、2009年和2008年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71次、1.46次和1.56次。该公司所属的行业(农林渔林业)这三年平均存货周转率为3.44次、3.45次和3.68次。公司存货周转率不及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与同行业相比较,万福生科存货的低周转率与高毛利率自相矛盾,这些数据表明,万福生科可能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存在造假的嫌疑。
二、启示
(一)多进行定量分析
分析程序不仅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还包括必要时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分析程序不能只是进行定性分析,也不能满足于泛泛而谈。审计人员一定要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出现异常变化的数据并寻找原因,解释的原因尽可能要进行定量分析。例如,上述案例中,可以通过对比万福生科与其同行业之间的存货周转率和毛利率,寻找可能存在舞弊嫌疑的突破点。
(二)以职业怀疑的态度分析各项交易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