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毕业生就业心得

毕业生就业心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毕业生就业心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毕业生就业心得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自助式服务平台;互动平台;反馈机制;群聚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6?0079?03

目前,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网站建设方面,这些研究都是集中于信息化载体的某一个方面,没有实现对多种信息化资源和载体的有效整合,无法发挥毕业生就业信息载体之间的整合作用。本文拟通过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和载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整合现有的毕业生就业信息载体,来进一步提升毕业生信息共享程度,提高毕业生就业信息化水平。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载体建设的主要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载体建设,是在利用现有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和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实现区域内各高校之间的就业信息资源和载体的有效整合与关联以及各方的信息与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闭环反馈与管理机制。

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教育部于2001年首次提出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之后全国高校开始逐步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工作。2010年教育部正式启用的“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有效整合了各个高校分散的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全国高校的就业信息化水平。

随着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包括就业信息提供、信息资源共享和就业指导在内的就业信息化平台。在此基础上,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双方依托现有的就业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沟通,提高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效率。然而,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从总体上看,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仍然偏低,资源和载体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互动性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校主要是以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的单向传递和表达方式为主,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毕业生的不同需求,导致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方面双方的互动性不足。尤其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往届毕业生互动性不足,往届毕业生毕业之后,高校未建立有效的跟踪联络机制,无法快速有效获取往届毕业生的各种信息,包括个人就业信息、工作信息、专业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度、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是否相适应等,也无法充分利用往届毕业生的群聚效应与关系资源带动应届毕业生就业。

2. 资源与载体未得到有效整合

目前高校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包括了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方面大而全,但所包含的就业信息比较繁杂,且各个信息化载体之间相互隔离,形成了“信息孤岛”效应,导致就业信息资

[收稿日期] 2013-10-24;[修回日期] 2013-11-26

[基金项目] 2012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立项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信息化载体整合研究”(JYB2012091)

[作者简介] 张秀峰(1983-),男,河南鹤壁人,河南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创新管理;徐武(1966-),男,河南新乡人,河南科技学院档案馆馆长,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源与载体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很多高校考虑到自身利益问题,在毕业生就业信息载体建设方面以自我为主,分散建设,难以统筹考虑,无法实现就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就业信息化载体也没有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导致就业信息提供与就业指导效果较差。

3. 未形成有效的闭环反馈与管理机制

由于没有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化资源与载体的有效整合,高校在就业信息提供和就业指导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就业信息闭环反馈与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之间没有形成就业信息闭环反馈机制。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的个人就业过程信息和工作之后的相关信息没有得到有效反馈,学校无法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的就业信息以及往届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对自身的就业工作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改进。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资源整合

1. 建立与完善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按照行业分类,对历年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进行汇总、保存和分析,包括用人单位每年的招聘时间、专业需求、所属行业、招聘结果、联系方式等。通过建立用人单位历年招聘信息数据库,分析历年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可以为学校提业结构、人才需求和专业就业统计报告,把握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实际要求,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分析历年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特点,引导毕业生根据往年招聘时间进度和招聘专业分布情况,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提前做好有针对性的就业准备。就业指导部门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建库保存,对于信誉好、毕业生评价高、发展前景广阔的单位予以重点标注,在举办毕业生就业双选洽谈会时,调取信息库中的资料发送邀请函,在举办专场招聘会时向学生进行推介。同时重点与已在本校形成常态化招聘的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主动为本校毕业生寻求工作岗位。

2. 建立往届毕业生就业跟踪信息数据库

建立往届毕业生就业跟踪信息数据库,主要是对学生就业之后的就业去向、单位性质、单位所在行业以及对工作单位的适应性等相关信息进行跟踪和保存。通过对该信息库中各个专业的往届毕业生信息进行就业聚类分析和系统分类汇总,主要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就业影响因素、就业变动趋势等,为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参考信息。同时,对往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汇总,形成共享式就业问题电子手册与问题数据库,从而使得往届毕业生就业管理形成完整的闭环反馈机制。

3. 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自助式服务平台

目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基本上是单向、被动式的服务,即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是信息的提供方或方,毕业生为信息的接收方,且接受方式单一。毕业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服务平台的就业信息,无法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主动筛选和甄别适合自身需求的就业信息。高校可以建立自助式服务平台,按照不同学科学生的专业特点,实现模块化设计,对就业信息进行模块化分类,在此基础上增加自助式筛选和甄别功能,并使毕业生可以自主设定符合自身需求的就业信息短信与邮件发送功能。

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处于以毕业班学生为对象的指导状态,离“全程化”指导相去甚远,且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没有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针对性较差。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自助式服务平台,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就业指导网络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助式在线学习。同时将大学生自助式职业测试系统引入该平台,使毕业生能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自助式的职业测试,并将系统自动生成的测试结果以测试报告的形式反馈给毕业生,为毕业生就业选择提供相应的参考。

4. 建立毕业生网络社区互动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社区的发展和应用日益成熟,网络社区作为互动性强的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学习和生活社区的虚拟社区之一,它的出现已经引起教育部门及各高校的高度关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网络社区缺乏有效的管理,也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社区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建立毕业生网络社区互动平台,可以有效引导往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低年级学生、用人单位、高校就业中心工作人员等在网络社区内进行信息互动,有利于建立多方信息互动机制。

首先,是通过毕业生网络社区建立往届毕业生与应届毕业生、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一方面往届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在参加工作之后的工作经历,与应届毕业生、低年级学生交流求职经验、工作心得,在此基础上帮助在校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和求职。另一方面如果高校往届毕业生在特定单位或行业形成了群聚效应且工作表现突出,则该单位或行业将会持续关注该高校的毕业生,并在招聘中倾向于选择该高校的毕业生,经过长时期的招聘和内部晋升,该高校的往届毕业生会在该单位或行业中占据有利地位,形成群聚优势。往届毕业生的群聚优势可以为高校的毕业生创造良好的行业声誉与行业评价,从而为应届毕业生在该单位或行业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其次,是通过毕业生网络社区建立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与高校之间的互动机制。往届毕业生通过网络社区主动反馈其个人工作信息,包括个人就业经历、工作经历、工作对个人的要求以及学校课程设置不足等信息。学校则对往届毕业生的相关工作与就业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拓宽应届毕业生就业渠道。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尤其是与本校往届毕业生群聚效应明显的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交流与合作机制,用人单位可以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培养模式。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载体整合

随着就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就业信息化建设已逐步从单一的信息化管理向全程的信息化管理转变,从仅对大四毕业生进行的信息化管理拓展到全部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服务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展,功能也在逐渐增加,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需要利用网络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毕业生就业信息化载体进行有效整合,既可以实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又可以实现对各种就业信息的关联以及深度挖掘。总体来说,需要从两个层次对就业信息化载体进行整合。

1. 高校内部就业信息的载体整合

首先,通过整合应届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往届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和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建立高校就业信息数据库,并将数据库与就业信息自助式服务平台、毕业生网络社区互动平台进行关联和对接,实现高校内部就业信息化载体的整合。

其次,通过对自助式服务平台与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往届毕业生就业跟踪信息数据库进行整合,往届毕业生可以通过自助式服务平台自主查询历年往届毕业生去向及行业分布特点,同时还可以查询往年用人单位在本校的招聘情况,为自身就业提供有用的参考。

第三,通过对毕业生网络社区互动平台与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往届毕业生就业跟踪信息数据库进行整合,高校可以引导往届毕业生通过毕业生网络社区互动平台反馈个人就业与工作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将该平台上的往届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统计并导入往届毕业生信息数据库,通过对往年就业学生就业去向的信息统计,依据聚类分析,分析出市场对高校各专业的需求特点及变动趋势,设置面向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利用往届毕业生群聚效应,为本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帮助,拓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通过毕业生网络社区互动平台,还可以获取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的评价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倾向,有利于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图1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载体整合

毕业生就业心得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探索;实践

高校校园招聘会以其针对性强、时效性好、易于交流沟通、成功率高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在当前毕业生数量攀升而就业需求职位数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深入探索如何在保证校园招聘会数量的同时.提高校园招聘会的质量,促使校同招聘活动的有效信息被广大应届毕业生充分利用,提高毕业生的择业成功率,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的实践部分以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园招聘工作为例。

一、校园招聘活动应建立在就业市场体系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上

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是一项稳定持续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长远规划,是毕业生就业工作有针对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业市场体系的构建,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研究市场、培育市场、构建特色就业市场体系。完善校园招聘活动则是促进就业市场体系的建立和稳定的良好载体。召开一场或几场校园招聘会,仅仅是短暂的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手段。在招聘活动中,必须要把校同招聘会建立在构建学校的就业市场体系下进行。

思想引导行动,我们认为,在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中,要坚持以下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定位思想。哈尔滨珲丁大学的市场定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市场定位,即以学校数十年来坚持“为机电类行业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特色培育和发展市场;二是毕业生的市场定位,即以机电类行业市场为主,辐射全国各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的大中型企业,带动经、管、文、法等就业市场的开拓;三是就业工作的市场定位,根据学校的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就业工作并不以单纯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为终极目标,而是要最大限度优化就业结构,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并以就业为媒介打造学校的品牌,实现学校与市场的良性互动。第二是引入市场营销机制,实行市场区域化管理理念,对目标就业市场进行精确定位,精准营销。高校要打造一个优秀的市场品牌,既要不断提升毕业生培养质量,又要准确凝练学校与毕业生的核心优势,并以多种方式持续将其对特定市场进行宣传和整合。

近年来,哈尔滨理工大学借鉴和引入按行政区域管理的市场营销模式,分工负责地进行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科学地对就业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及时反馈和指导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培养定位、教学计划、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办学特色、就业指导等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取得良好效果,该校的校园招聘会近几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毕业生择业高峰时期,平均每天有三家用人单位来校举办招聘活动。这种良好的招聘局面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充分利用校园招聘活动,促进就业市场体系的建立和稳定的结果。

二、校园招聘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应联手出击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前期准备工作的成功是校园招聘会取得成功的基础。在招聘会的准备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分组走访用人单位,实地开展就业调研工作

就业市场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为了促进就业市场的良好发展,哈尔滨理工大学采取积极措施,在每年秋季和春季,由学校统一部署,选派老师,分赴“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华南、西南等地企事业单位,收集企业需求信息、调研,撰写走访报告,为学校提前制定校园招聘会计划、邀请企业进校宣讲提供第一手资料。该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人员每年都去拜访用人单位人事负责部门,以获取用人单位的第一手人才需求信息及企业的发展动向,收集适合学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然后一一反馈给学校毕业生,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和用人单位定向接洽,避免学生盲目赶场应聘的尴尬和不必要的浪费。

2.与地方政府、人才中心、行业协会联手准备中小型招聘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才中心的推介作用越来越突出。哈尔滨理工大学重视与地方政府、人才中心、行业协会的合作。按照就业市场区域化管理的原则,学校主动联系、积极邀请学生就业意向比较集中区域的各相关行业以及各专业特色明显的行业部门来学校召开中场招聘会。目前,学校已经与大连软件园、苏州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有色金属人才中心、天津市经济委员会、就业直通车等行业部门建立长期就业合作联系。这些中型招聘会以其行业性、区域性、专业性强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受到毕业生的欢迎和认可,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渠道。有了地方政府、人才中心和企业的支持,学校的校园招聘会在规模和质量上明显提高。

3.加强就业基地建设。促进就业推介开展

近年来,哈尔滨理工大学一直坚持“以基地带动市场,以市场促进就业”的工作模式,在就业市场的建设中,引入市场营销机制,实行就业市场的区域化管理。先后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不断加强基地建设,通过毕业生质量跟踪、签订人才引进和就业合作协议、确立实习实践基地等方式或手段采取点面结合的模式建立了大批就业基地。到目前为止,大连、天津、杭州、深圳等地市人事人才部门与学校都有合作协议。这些区域性的就业基地衍生出很强的就业市场功能,在捐资助学、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在这些区域性就业基地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校园专场招聘活动场次每年都在递增。

4.信息建设有序,信息快捷

在毕业生就业中,充分发挥网络提供信息方便快捷的优势。现在各高校有专门的就业网站,在网站上要及时、准确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同时要建立起翔实的用人单位数据库,包括单位背景、所需人才、岗位要求、招聘时间地点等,然后以网络传递、布告张贴、电话通知三种形式同时信息,而且还必须提供个性化服务,保证为每一位注册的毕业生用户和单位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三、校园招聘活动应确保安全、有序、顺利进行

高校校园招聘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一些企业有时会利用校园招聘活动进行虚假宣传、非法传销甚至一些违法活动。为保证毕业生和企业合法利益,做好校园招聘活动的安全有序工作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维持现场秩序。确保安全

每个大型校园招聘会都聚集省内外很多高校毕业生,现场拥挤的人流使得招聘会场随时可能出现混乱和险情,所以秩序和安全问题就特别重要。哈尔滨理工大学吸取其他院校举办大型招聘会的经验,从会场选择到对毕业生进行安全教育,从会场布置到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等,各个方面都保证万无一失,以确保会场安全。招聘会现场贴有清晰的安全疏散图,有专人作向导、维持秩序。这种措施不仅保障了安全,也提高了招聘效率。在富士康集团的专场招聘会上,由于到会学生多,场面拥挤,招生就业处立刻和该公司协商,临时将一场宣讲会改为两场,确保到会的学生都能安全有序地与公司进行洽谈。

2.审核企业资质。严格把关

由于现在登记注册公司的手续相对简化,企业类型复杂,因此,需对进入校园专场招聘的单位严格把关。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要求用人单位首先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对近几年的工商登记予以核实,或者直接登录单位所在地区工商网站进行查询,在招聘宣讲过程中,招生就业处事先与单位交流,了解其大致的宣讲范围;同时也会提示单位将毕业生关心的岗位安排、福利待遇等情况详细介绍,对招聘的过程和内容适度掌握,凡是借招聘进行宣传、做秀的用人单位,一律禁止其进校招聘。以确保毕业生的利益。

3.分流用人单位。实行预约机制

在学校的招聘活动中,由于许多慕名而来的单位过多,需要合理有序地安排各单位的招聘活动,以保证各单位招聘会的效率和质量。哈尔滨理工大学实行预约机制,对人才需求较为单一的用人单位,安排他们到学院举行专场招聘会。这个举措缓解了大型招聘会场的压力,受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一致欢迎。

4.设立咨询专线,解答困惑

“找信息上就业网,有问题打咨询电话”,是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的特有习惯。学校的就业网已被众多的毕业生设置成了个人电脑主页,而且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通过信息网这种方式交流就业心得,切实解决毕业生的求职困惑。

5.帮助用人单位.招聘

在学校的招聘活动中,因受时间、地域或其他一些因素的限制,有些用人单位不能参加校园大型招聘会,会把自己的招聘信息在学校招生就业处的网站上,并进行招聘。哈尔滨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重视对这些用人单位的服务,认真地接收简历,然后根据情况组织笔试、面试。这种做法,不仅帮助部分用人单位招聘到了所需人才,而且把招聘经验及时反馈给了毕业生。

四、校园招聘活动应做好招聘后续服务工作

毕业生就业心得范文第3篇

 

我院旅游管理类专业始建于2002年,专业学生在京津冀地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与各类企业从事旅游管理相关工作,就业率、社会声誉都不错。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京津冀地区服务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与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面向市场的办学机制尚未形成;院校、学系与旅游、酒店行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办学活力不足。

2.学院对本专业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院作为河北省属冶金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以工科为主的专业发展思路下,学院对旅游管理类专业的经费投入很不够。校内实训室建设严重滞后于专业主干课程改革的进度;专业教师引进不足,旨在提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在职培训或下企业锻炼严重不足,导致师资数量不够或教师能力不匹配。

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星级酒店和社会(餐饮)酒楼、旅行社以及相关服务业。近年来的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存在的矛盾主要有:

1.企业需要经验丰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而我院毕业生虽然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知识教育,往往不具备工作经验和技能,在就业初期,往往不愿意踏踏实实地虚心学习基本技能,表现为“高不成低不就”,难以尽快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2.企业需要自身素质较高,具有较好的礼仪、公关、理财和文字能力的,动手能力较强的协调型人才,而我院毕业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或生活条件优越,动手能力不高,个别甚至不注意一般的礼貌和礼仪,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尽管具备学历,却难以尽快胜任管理岗位。

3.企业需要能尽快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但在实际工作中择优选拔,一般需要一个较长的锻炼、考察过程,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毕业生毕业后首先面临生存压力,毕业后如不能解决吃住问题,只能回农村老家。因此,他们需要尽快找到待遇较好,能安身立命的归宿。

学生毕业后往往按照生存、就业、发展的程序“分三步走”进入社会。毕业初期面临在社会上生存立足的考验,由于没有生活来源,很难选择到自己志愿的“对口专业”就业,往往先在有利于解决生存的餐饮服务、酒店服务或者相近的推销行当初步就业,以解决食宿问题。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后,部分毕业生往往“骑着驴找马”,再跳槽到“专业对口”单位工作,实现比较稳定的就业。不能尽快在相关专业就业的学生,不能获得专业优势,今后的发展往往受到制约。

鉴于以上现状,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深化旅游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该专业高职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高职教育成才观和面向需求的高职教育质量观。

我院旅游管理类专业的生源状况比较复杂,有普招、有对口还有单招,招生来源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性很大,这就需要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因材施教,采用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讲诚信、肯负责、有爱心的品质,成为合格适用的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把旅游管理类专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对旅游、酒店行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对学生多样化成才需求的满足程度作为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引导专业教师加强对京津冀地区旅游管理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从市场和学生需求出发,突出高职教育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针对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

专业要以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设置,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确保与旅游酒店行业需求相适应。以往的成功经验是:设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越具体,岗位针对性越强,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越受企业欢迎,就业情况就越好。

3.改革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教学内容。为便于就业,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把专业主干课程,和实习内容相结合,学好学透,缩短毕业生就业初期阶段。适当增设与旅游酒店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地理、文化传统与民族习俗以及道教、佛教文化常识,文物知识和服饰美学、珠玉鉴赏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2)加强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锻炼和提高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重视实习阶段的教学与管理,合理选择适宜的实习基地,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管理规范、具有较好指导能力、合作灵活的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教学管理人员全程跟踪,有目的地指导实习,解决实习中出现的教学矛盾和问题。在实习期间,要组织学生定期交流实习经验和心得体会,将优秀的报告或心得材料汇总整理、存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总结能力,也便于互相学习、借鉴交流。

(3)把课程设置和考取证书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在每年考证前专门设立“考证辅导周”,组织有关老师集中辅导学生准备考证。这样既方便学生考取证书,又避免学生为考证集中“逃课”。

(4)深化校企合作。组织酒店、旅行社等相关单位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工作骨干进入课堂参与教学、辅导,开办专题讲座。同时,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调查和专题研究,也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勤工俭学“打工”,参与社会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间接经验和见识,开阔视野,增强职业兴趣,为正常就业提早奠定基础。

毕业生就业心得范文第4篇

一、新媒体的特点

(一)工具的普及性

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智能信息媒体工具,普及性远远超过传统的校园媒体(如报纸、广播、海报、校园网络等)[4],例如手机已成为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有利于实现各类平台的对接,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合理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各种冲击。

(二)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新媒体环境下,交流方式更加多样,不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因此信息传播便捷、灵活,即时的多端信息接收得以实现。当前微信、微博、QQ等平台,受到学生的极大关注,而此类平台又都具有个性化、人性化、简洁化的特性,因此更加迎合了高校学生的需求,使得各类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实现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三)多方信息的交互性

新媒体为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方便、快捷、高效的互动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当前被我们所熟知的招聘网如智联招聘网、前程无忧、卓博人才网等媒体网站会向毕业生发送相关的招聘信息,毕业生也可以通过网站填写就业需求,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站的信息找到适合的求职者。

(四)咨询指导形式的多样性

将视、听、说、写等功能集于一体的新媒体,有效地丰富了就业指导的形式与手段。信息形式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文字、图片,还包括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毕业生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直观地了解用人单位的各种情况并与之沟通,有利于毕业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对于高校就业指导者而言,就业指导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宣传、职业测评、咨询答疑等环节也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实现。

(五)管理的动态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包括毕业生的生源信息采集、资格审查、就业情况调查、就业问题咨询、就业方案管理、就业情况统计、就业数据上报、毕业生调整改派等诸多环节,繁琐纷杂。利用新媒体技术与手段,实现网上办公,能够实时跟踪各类数据的动态变化,确保各类数据及时更新。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大部分高校没有完备的新媒体网络基础设施,满足不了新媒体发展的需要,网络速度慢,信息传播途径狭窄,信息数量和质量达不到要求,同时也无法实现网络远程视频招聘等,使得新媒体未能充分地发挥应有的功效。此外,新媒体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安排,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无疑加重了高校担负。

(二)专业化师资队伍不齐备

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是依赖校园网各类就业信息,而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后的跟踪报道少之又少,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不畅。新媒体的运用,能够有效地缓解此类矛盾,但给高校就业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三)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

传统的就业指导课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缺乏针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为了打破“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作用,需要我们能够紧跟市场需求变化,丰富就业指导工作形式。

(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偏差

当前大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的就业观念仍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突出问题,择业时功利主义思想较重,忽视了最大的基层岗位需求,因而错失了许多就业机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使得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5]。例如我校某次的医类专场招聘会中,由于学生家长的一句“不是三甲医院”,直接导致学生签约失败。大学生的“有业不就”,究其根本,是因为没有摆正求职就业的心态,没有找到准确的定位。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

(一)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力度,完善网络平台

校园媒体硬件设施条件、设备的定期维护、修理等工作将直接影响校园媒体能否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在资金、设备、人力等方面提高网络基础建设和技术投入,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高效传播效力,使新媒体助推就业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实用、高效,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实现学生、高校、用人单位三方互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以北华大学为例,目前已开通的就业信息平台包括就业信息网、微信平台、手机短信平台、QQ群。我校的每一位应届毕业生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账户名与密码登陆并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在就业信息网中的各类信息已经过校方甄别与筛选,能够保障毕业生的安全。就业信息网的建设,强化了无形就业市场建设。截至目前,已有2717家用人单位注册,三年内累计各类求职招聘信息7000余条,此外还与智联招聘、中英才网等人才招聘网站联合举办网络招聘会。每年都有近5000名毕业生登录。微信平台、手机短信平台面向全校师生,不仅仅使毕业生可以及时获取就业信息,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此平台提前了解或确定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我校的就业QQ群是按照校、院、系、班逐层建立的,能够将就业指导工作由上至下延伸到各院、各系、各班,实现各类信息的即时传达与反馈。

(二)强化培训,组建专业化的就业队伍

想要在就业工作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点,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精湛的业务能力、高度的责任心且熟悉信息技术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才能更好地驾驭新媒体环境下的就业工作。制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组建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稳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确保从信息的收集到后期处理、共享、等环节高效、准确,从而稳定地、持续地提高新媒体时代下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为了能够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关于就业的相关问题,端正就业思想,我校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年便开始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主讲教师为我校专职、兼职就业工作人员。我校现有专职就业工作人员13人,兼职就业工作人员181人。学校不断加强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将其纳入到思想政治教师系列管理,强化了岗前培训、实践培训,通过在职学习进修等形式培养一批就业指导课程骨干教师,仅近三年就累计培训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和就业指导课教师140人次,并先后派出30余名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就业指导师资培训班,还与相关培训机构合作举办了两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训活动,授课教师全部持证上岗。2013年,我校有两名就业指导课教师获“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讲课比赛三等奖。

(三)借助新媒体平台,丰富就业指导形式

网络课堂、手机微课堂[6]等教学模式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形式,网络视频、留言、网上聊天等功能也实现了授课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的互动,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随身、随手”接受指导。为了能够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寓于日常服务之中,还可以聘请相关专业校友,展开访谈、模拟招聘,交流就业、择业心得等活动,借助网络平台,传送各类资料与文件,切实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参与性、针对性与实效性,最大限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了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丰富创新创业活动,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我校创建了吉林省首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园,2013年,被评为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园示范园。创业园两项主要功能: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创业园分校外、校内两个园区,校外园位于吉林高新区C区36号,建筑面积7332m2,校内园位于东校区,建筑面积600m2,整个创业园面积近8000m2。省、市、校先后投入近300万元用于硬件、软件建设,园区环境舒适,配套设施齐备,包扩洽谈室、指导室、影音室等多个功能区域,是大学生开展创业就业活动的重要平台。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专区可以同时容纳60名大学生入园创业,配有物流中心,同时聘请创业专家跟踪指导,为大学生进行电商创业提供各种服务,减少创业初始投资,降低创业风险。三年来获吉林省全民创业专项资金255万元,孵化了吉林省鼎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吉林市灰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多个毕业生创业典型。

(四)加强市场建设,促进成功就业

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以及过度依赖新媒体技术都会导致对新媒体技术的控制力不够。在获取用人单位信息的过程中,新媒体技术可以使毕业生及时捕获就业信息,实现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多样化地、实时地沟通。但不可忽视的是如果毕业生不能正确使用新媒体技术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极有可能被虚假招聘信息蒙蔽,造成个人财产损失乃至危机个人安危。但毕业生如果过度依赖新媒体则会忽视现实生活中的沟通能力,不利于自身能力的塑造。因此,正确、适度的使用新媒体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毕业生成功就业。为了不断加强就业市场的建设,我校确立了“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以点带面、广泛联络、创新载体”的市场开发战略,在巩固原有就业市场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渠道和平台。一是通过充分发挥优秀校友、教职员工的推荐和联络作用,以及实习就业基地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拓展就业市场的区域和行业范围,开辟新的就业市场;二是通过外派市场开发工作组走访用人单位、参加各级各类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加强毕业生信息反馈,以及举办校园招聘会、借助网络平台收集信息等方式,不断加强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拓展新的渠道。三是通过实习实训环节带动毕业生就业,建设了一批稳固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近三年,新建实习就业基地350多家,平均每年举办大中型校园招聘会6场次、小型专场招聘会280余场次,接待用人单位10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五)利用新媒体优势,正确引导就业舆论

新媒体因其信息量大、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可以实现应届毕业生在第一时间接收最新的就业信息。作为高校的就业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针对当前各类热点、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引导,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毕业前夕的迷茫、焦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宣传和解读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确定职业目标,寻求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结语

毕业生就业心得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就业工作;体系;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就业工作体系与服务体系的构建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4日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艰巨。应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切实保证组织领导重点统筹、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经费投入优先保障。当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职业技术学院应贴近高职教育办学特点,促进就业。

一、构建就业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 “坚持市场导向、依托政府力量、扩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构建就业教育“四结合”体系。就业教育目标上实行和建构校企共育共管的学生高素质培养工作机制,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通过机制、平台、保障体系的建设,实现高就业率、高满意度“双高”办学效益。增加专业限定与任意选修课模块于就业体系中,完成专业基本技能后,学生以企业实践、各类科技比赛、选修课等为载体,强化发展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高素质培养机制的建设贯彻“三全”教育理念。坚持“全面发展”,高素质培养既要坚持传统德育,又要引入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按企业标准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人;落实“全员育人”,既有校内全体教师担负德育职责,又有行业、企业专家提供职业导引,双管齐下,共育学生高素质;追求“全体进步”,既要实现学生全体进步的目标,又要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形成良性循环。加强创意教育,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结合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积极鼓励支持他们进行创意产品研发设计,参加设计大赛和作品展。

高素质培养成果要依托健全的保障体系来实现。通过校企紧密合作形成合力,保障校内外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拓宽就业平台,加大创新创业资助,孕育创新创业人才,同时加强企业评价,及时诊断毕业生问题,为实现学生的高就业率和社会的高满意度提供各种优质服务。

二、制定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主要内容:一是成立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落实校企合作框架下就业工作的方案制订、队伍培育、渠道开拓、过程督导和成果评估,实现辅导员业务培训的校企联动;二是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高素质教育课程,合作开设“就业门诊”,聘请企业专家和校内行家对学生进行行业、企业文化培训;三是建设包括创业街、仿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园的“大学生创业园区”。成立管理机构:出台《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管理办法》,规范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管理;成立“学生创业项目资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各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并监管项目的运作和资金使用情况。设立创业资金:为保证各个创新创业项目的顺利运行,学院可设立创业资金,展示创业成果。举办创业项目成果展,向全院师生展示各创业项目的成长经历、创业心得和优秀创新成果,共享成功者的创业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引导学生追求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三个方面的高素质,使全体学生的就业能力整体上有明显的提高,同时保持就业渠道的顺畅,使学院每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对学院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达90%以上,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三、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使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推动,必须加强理论研究。特别是要加强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使我们的职业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对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列入学校的科研工作,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吸取国内外好的经验,结合社会的需要和本校的实际,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有指导意义和针对性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理论体系。

加强信息管理,促进就业信息化。学院应注重就业信息化建设,就业工作网站可配置独立的服务器,建立快捷方便双向服务就业信息网络,建立学生就业工作考评系统、毕生档案查询转递系统、就业查询动态系统、信息库、企业信息库等,强化两个评价,通过《职业能力发展手册》、网络平台等手段实现企业对学生的实时评价,加强企业对所招毕业生满意度的反馈评价,如就业查询动态系统可随时掌握毕业生工作情况,跟踪岗位变动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等信息。网站可与多家就业公共网链接,实现就业信息资源的共享。

四、组织有效的就业工作服务

根据职业培训的特点,职业培训应坚持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培训;制定菜单式课表,全面实行弹性学制; 在教学评价上,以实际操作为主,结合专业技能鉴定考核,成绩合格者发给相应的结业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校属培训机构应建立更为灵活的机制,使之与社会培训需求有效对接。在教学模式上,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职业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离岗培训,也可以在岗培训; 可以集中授课,也可以利用教学光盘、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分散授课;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电子课件教学等适合职业培训的教学方法。各地和高校要从政策制度、基层服务、就业指导、市场信息、管理监测、评价反馈、困难群体帮扶、组织保障和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着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加强完善及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抓紧对就业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措施,确保学生高就业率目标的实现。一是通过实施 “就业大户制”、合作召开校园招聘会等措施,建立多元人才输送渠道;二是通过严格校内外考勤制度,强化管理保障;三是加大对五种群体学生(心理有困惑、学习有压力、经济有困难、行为有过错、生理有残障)的帮扶力度,实现低进高出、全体进步的培养目标;四是出台创业项目的激励政策,每年为多个创业项目提供资助。

毕业生就业心得范文第6篇

一、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信息服务的意义

就业信息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建设、就业指导和对学生的专业定向及选择、专业技能的掌握、专业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工作核心。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而图书馆是服务于教学、科研的信息中心。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任何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了解更多的信息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决策,才能取得成功。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先进技术设备,而且还拥有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专业人员,能就某一专题迅速地找寻、组织相关的资料,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服务过程中,准确定位自己,以毕业生用户为中心,通过对信息的广泛收集整合及提供恰当的信息服务方式,为大学生“量体裁衣”,准确掌握国家政策、市场信息,找到或推荐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创业的就业途径。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工作信息服务的内容

(1)做好就业信息搜集工作。图书馆除了提供已有馆藏资源服务外,应针对大学生就业信息需求;搜集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图书、期刊、报纸、电子资源等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包括就业政策、法规、人才需求信息、用工方招聘办法、求职技巧、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技巧等等。

(2)开展就业政策的指导。高校毕业生都是初次就业,对我国就业方针、政策、形势等都缺乏了解,因此在择业过程中,往往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高校图书馆应宣传政府的就业政策、人事制度、产业政策、职业法规等,让毕业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

(3)开展招聘信息的指导。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资源及能够与各级教育、出版社等部门联系,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采购信息资源的优势,广泛搜集报纸、期刊、广播、网络上的招聘信息。利用拥有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的优势,及时将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归纳。利用文献检索课的机会,引导学生下载有用的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检索和使用职业信息的技能。

(4)开展就业观的指导。树立适应时展的正确就业观是就业指导的核心。大学毕业生大都存在着较高的期望值。都希望到生活条件优越、福利待遇高的沿海大城市、大公司、高职位工作。图书馆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就业观,让毕业生认识到,这些部门、职位毕竟有限,大部分人还是需要大众化就业。帮助学生消除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适应当前形势下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竞争要求。

(5)开展择业心理指导。高期望驱使毕业生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较普遍。图书馆要针对这一现象,开展就业心理咨询,了解毕业生就业心态和心理,对毕业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消除毕业生就业观念中不合理的因素,帮助毕业生冷静思考,客观面对,及时消除那些不合时宜、不切实际的就业上的偏差观念。以健康的心态参与职场竞争。

(6)开展求职技巧的指导。求职技巧指导是就业指导的重点。大学毕业生是否顺利就业,除了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较好的学业成绩、坚实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图书馆要帮助毕业生熟悉面试基本礼仪、语言表达技巧;指导学生设计有特色的求职材料;帮助他们了解求职方法与步骤,签约的程序与要求,以及在求职中遇到冲突时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等。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服务的办法

(1)建立就业专题资料阅览室。专题性收集相关就业信息,有利于学生阅读查找,避免学生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给学生指明了目标,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图书馆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搜集学校各社团工作计划、总结,评比材料等;广泛征集本校求职成功学生简历范本、求职心得等,将这些有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书籍、报刊等资料分类排架,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新、及时的招聘信息。

(2)加强文献信息管理。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分类管理。图书馆可以突破传统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制度,保证就业文献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效率。对于相关就业的文献,编目工作也应当提高效率,特别是一些使用时效特别短的文献,要提前采购分编,尽早上架供学生利用。

(3)开设就业信息导航业务。就业信息资源具有极强的专指性、时效性、周期性和复杂性。图书馆要根据就业环境的变化,周期性开展就业需求调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对于图书馆通过网络开展信息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图书馆应选择有经验、责任心强、信息技术娴熟的馆员,负责搜集整理众多相关就业信息。并对就业信息资源分析筛选、分类加工和重新组合,组织目录信息。通过有效地信息组织(转下151页)

(接上126页)和信息标引,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生求职意向,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实现信息需求导航,使学生不再重复复杂信息检索,直接在平台上获取有用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4)开展就业信息个性化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除了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外,还要开展就业信息需求调查,全面掌握学生信息需求。在对学生信息需求分类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咨询服务。就业信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图书馆就需要及时将符合学生需求的信息送达学生,可通过邮箱、电话、短信、博客等方式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中心。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以其得天独厚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技术和设备优势。为开展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其科学性、广泛性、系统性是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在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要顺应时展的要求,突破传统的服务模式,围绕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宗旨,变革服务理念,拓展服务空间。图书馆有责任和学校一起为毕业生架一座有利于就业的桥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为毕业生服务,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为国家建设、学校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漆俐红,储冬红.高校图书馆开设就业信息服务的探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4):77-79

毕业生就业心得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 主观能动性 就业 提升策略

一、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

1.就业去向单一。

以我院2010届环艺专业为例,该专业毕业生共54人,来系里举办招聘会的80%是私营企业,这些私营企业包括装饰公司、广告公司和设计工作室等,学生的择业认知与企业的需求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单一性。

2.求职过程中频繁跳槽。

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社会无法准确地定位自己,往往刚在某一家公司做了几天,就觉得苦累,或者认为自己的才华无处发挥,或者抱着看其他公司会不会薪水更高的心态频繁跳槽,这样的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越来越低,致使企业不敢轻易接纳刚毕业的大学生。

3.自主创业意识正在日益加强。

在高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中,创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开展也给更多大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还有国家和各地市出台的一系列帮助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所有这些都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就业思维模式,主动探索新的创业途径。

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基于艺术设计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就业特点,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得是否完备,就业意向,对公司忠诚度,言谈举止,以及沟通和表达能力都是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又是学生靠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加以改善和提高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后,大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就业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自觉搜集就业信息,积极投入应聘求职中,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调整,更为冷静和客观地对自己合理定位,种种努力之后面对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会更加珍惜。所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直接的推进作用。

三、就业过程中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要因素

1.政府的就业引导机制不够完善。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往往就职于装修公司、广告公司等私营企业,许多大城市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远远高于中小型城市,一边是拥有优雅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薪酬待遇,一边是正在起步或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较低的薪酬,相比之下,就造成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就业单位存在区域性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对学生就业加以引导,就会使很多大学生到中小城市或经济不发达地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

2.面对现实产生焦虑和矛盾的情绪。

对于一直处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来说,在即将踏入社会就业的前期往往存在诸多幻想与高度的自信,但由于缺乏生活和社会经验,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就业目标与方向。在面对地域不同、薪酬不同、发展空间不同、工作压力不同的诸多企业时,该如何选择才是最为正确的,是让很多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最为困惑的事情。往往这个时候会有部分学生急于求成,随意签订一个就业单位就算把这个难题给解决了,焦虑感开始在内心萌发。

3.无法达到职业期望,导致心理失衡。

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容易盲目自信,这种自信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过度在意就业环境、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等条件,忽略了企业的真正需求。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而言,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是其最为看重的,所以往往给予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的待遇不是很高,这又和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值相差甚远。面对这样的现实,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心理失衡,进而对就业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4.狭隘的就业观致使择业目标受到局限。

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专业性较强,很多学生希望在毕业后能顺利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或相关的工作,但现实情况是,设计专业毕业生所能从事的对口岗位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毕业生们的需求,对口岗位呈现僧多粥少的态势。艺术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一般都侧重于专业课,在面临就业时想要转行难度很大,大多数毕业生宁可选择自由职业也不愿意在其他行业或领域尝试。

四、就业工作中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策略分析

1.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增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1)辅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初期可以通过课堂讲授、个别咨询、职业测试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早日树立职业意识,理清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端正心态弥补不足。明确自己的职业意向、发掘自身的职业潜能,为日后就业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中后期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需要把企业的实际需求同学生的个人选择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企业文化及用人制度等相关信息。采取逐一交流的方式,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家庭环境和知识储备程度进行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这种依据学生性格特征并由学生自己制订出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也会逐渐得到满足。

(2)深化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指导课内容与形式的编排要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情景模拟训练,设定主题,邀请企业工作人员作为裁判当场点评,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面向企业的调研任务,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结果,在调研过程中逐渐了解市场掌握用人单位的信息;可以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举办经验交流会,展示成功的道路,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

2.加强就业意识的指导和就业观教育。

面对就业,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会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不能合理定位自己,认为一旦踏入公司就能独当一面,就是拿高薪受尊重的设计师。另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评价过低,认为在校期间专业和文化课都不好,肯定无法找到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自己从不考虑与就业相关的问题,认为家人或学校能给自己找个工作就去做,找不到的话也无所谓,对未来没有目标没有设想。对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健康择业心理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择业价值取向的引导等指导教育,纠正艺术类大学生的认知偏差,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就业和职业理念,避免学习和就业的盲目性。

3.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意识。

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意识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就业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锻炼创造性思维,使毕业生怀揣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义务感投入社会生活中,是一种积极的意识形态。随着自主创业意识的加强,学生逐渐树立开拓进取的意识,认识到进取和探索是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学专业技能性强,在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就业工作的开展应积极地为学生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如及时把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传达给学生;邀请合作企业指导学生自主创业;举办创业典型交流会,让已创业学生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拿出来与同学分享,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斗志。

4.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艺术设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就业工作的开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学生面临就业时产生的恐惧、失落和迷茫都是可以从校企合作中得以改善的。我们要定时召开专业发展研讨会,和用人单位一起探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以此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用性。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锻炼,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主动调整不良心态,理论联系实际,弥补专业技能的不足。和企业合作可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让企业根据自己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完全符合企业的需要,在校期间就把就业问题顺利解决,有效减缓学生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秦丽君,刘增安.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20).

[2]边慧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刘紫婷.高职学生就业指导[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4]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毕业生就业心得范文第8篇

就业指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更好的方向和更清新的目标去就业。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体会,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体会一

这一学期我们学校为我们开了一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或许知道我们马上就要毕业,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就业环境吧。通过这们就业指导课的学习,我学习到了怎样写一个创业的计划书、怎样去分析你你当前创业项目的前景,还有就是你在拉投资的时候应该要怎样去打动你的投资者等等。我不知道自己在学校或者毕业后是否会自己创业,但是我知道这些课堂上面学习到的知识点绝对是能够给予我帮助的,因为它让我接触到了新的东西,也让我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是眼界方面的东西,在任何地方都是有用武之处的。

上课的时候老师详细的跟我们介绍了创业的定义以及什么样的才属于创业,这方面我们之前都是只有模糊的概念,但是老师讲课让我们对这个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老师还通过具体的创业案例告诉我们创业是一条艰辛的道路,现在社会上面那些有名的创业者之前基本都有过许多的创业失败经历的,甚至有的人还有好几次的失败经历,这就让我们知道了创业的成功与失败都是一个正常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因为成功而自大,更不应该面对失败而自暴自弃,成功与失败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对的,虽然创业失败了,但是积累了经验可以为后续的创业点出需要注意的点,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成功。面对创业中的成功与失败,我们最应该要具备的是能够从中学习到东西,知道自己成功的原因在哪里,知道自己这次失败是出现在哪个方面,这些都是可以为自己提供借鉴的。

创业课中我们不仅仅是听老师给我们讲课,还有许多事我们一季去实践,在生了第一周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过这次课程的期末考试是让我们分组做一个创业项目计划书,所以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也一直都在锻炼我们这一块,会让我们自己写一写某个创业案例中的条件分析和成功或者失败的问题分析,所以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让我们都掌握了一定的创业基础,知道了我们要创业必须要有具体的方向,并且要去调研了解清楚我们所有设计行业的前景,我们产品目前的用户渴望度,还有就是当前我们周边的人和政策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帮助等等。

在期末考试的项目计划书中,我们六个人一个小组,完成了一个项目的计划书,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我们是体验到了许多的困难的,我们要去搜集资料了解我们产品的可能性,我们还在校园里面随机询问进行调研,一直到最后的项目书完成,我们总共用了两周多的时间,我们这还是小打小闹就用了这么长时间,他们企业正式的创业项目书可怜难度有多大了。在后来课程答辩中,我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介绍好了我们的项目,并且在老师的各种问题下都能够顺畅的回答下来,所以表现分还是拿到了班级第一的。

创业指导课或许并不是鼓励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去创业,而是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知识,让我们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并且让我们知道如果我们要创业应该要做哪些准备,让我们清晰眼前的路,这样以后在走这边路的时候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少碰到一些荆棘。

2020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体会二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毕业生就业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自主择业的办法,因此,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毕业生释疑解惑,调整好心理状态,使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目的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尤其是了解独立创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进行独立创业,为国家排忧解难。

1、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毕学业,促进全面发展。

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要求,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学制系统中完成学习任务,完毕学业。并在此基础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上告知学生全面发展,并逐步确立职业生涯设计目标,并从思想上、能力上和心理上准备求职。

2、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念。

高校学生接受的是专业化教育,将来面临的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学习进一步的了解所学专业及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念,使学生萌动的、自在状态的求职期望,上升为实在的、自为状态的择业行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到祖国建设最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县和乡的基层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干出一番事业,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3、指导学生正确把握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用人趋势,了解和熟悉国家、省市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有关就业的行动准则,它将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各地,各部门也根据国家当年颁布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是择业求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4、指导毕业生掌握求职对策,促进顺利就业。

求职是高等学校毕业生走出校园的第一步,面对着社会上形形的招聘会和用人单位,他们必须做出选择,来完成就业。由于高校毕业生刚刚结束学生生涯,开始职业生活,社会经验的不足,在面临求职抉择是,他们常常无所适从。而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就是给毕业生提供了一些解决求职对象和应聘规则的途径和办法,从而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5、激励学生以新的姿态继续学习,走向成功。

目前,终身性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将成为人们的追求,终身学习将成为社会的时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完成就业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鼓励学生终身学习,并预祝他们走向成功。

二、就业指导课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9条第一款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原国家教委教政厅〔1995〕4号文件指出:“开设就业指导课旨在帮助大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掌握求职技巧,解决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选择职业,为将来的发展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说明对高等学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原则,帮助学生顺利择业求职的重要措施。也可以说,这既是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也是对课程内容的基本规定。结合学生实际,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就业思想教育。

择业标准、择业方向是受人的支配的。就业的思想指导即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简单说是人们对职业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整择业期望值,正确选择和对待职业,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倡导“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国家就业政策。基层也是成才地,在平凡的职业中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就业政策指导。

政策指导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它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宏观指导政策、劳动人事法规。通过具体的就业制度、政策、方针和有关劳动人事法规、个人在择业过程中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义务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国家关于毕业生分配的政策,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走出择业的误区;尤其是要让大学毕业生加强对国家就业鼓励与倾斜政策的了解,使学生就业能在政策范围内有的放矢地进行,克服择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学校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计划,又完成毕业生资源合理配置。

3、就业心理教育。

心理问题是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倾向,是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在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对许多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出现了攀比、盲目求高、自卑、自负、依赖等就业心理问题。就业指导课通过对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对在求职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和自我调适等的讲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自身素质和个性特征,树立正确面对现实,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择业的自信心。

4、就业技巧指导。

就业技巧是指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应具备的技能与艺术。择业技巧的掌握对大学生求职成功与否影响较大。通过讲授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应聘、就业的程序,把握机遇,顺利就业。通过对写求职信,参加供需见面会、面试的技巧、择业前的准备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荐方式和面试的有关礼仪,掌握与人交谈时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正确运用方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避免由于方法不当而带来的求职择业障碍,使其在求职择业中保持主动地位。

5、就业信息指导。

就业信息的获取是大学生进行自主择业的关键环节。获取信息量的多少,标志着选择就业机会的多或少。通过就业指导,一方面,学校通过各种形式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为大学生就业铺路架桥。另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课的指导,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学会主动地搜集就业信息的方法,掌握信息渠道,学会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选择。

6、就业安全教育。

刚从大学校门走出的毕业生,缺少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面对形形的招聘会,他们会或多或少产生茫然、盲从,其中也有少数同学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损害了学生的切身利益。通过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教育广大毕业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各种招聘会的分辨能力,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上好就业指导课的方法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咱们认识到,要上好就业指导课,就要注重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发挥就业指导课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发挥学生的自为精神紧密结合。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表现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教材为基本依托,按照教材的内在逻辑,从远及近,从客观到微观,从形势的分析到行为取舍,帮助学生奠定科学的知识基础,提供勇于接受市场选择的精神动力。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点迷津”式的、“授人以渔”式的教育教学。与此同时,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精神,自动学习好相关理论知识,主动收集与筛选信息,切实增强对职业的评价能力、选择能力,自主选择职业方向,迎接挑战。

2、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后,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课兴趣和认识,适当的组织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面试,以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等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也可以组织他们参加招聘会,为他们开辟一个良好的实习空间,来感受求职的氛围和实践求职的技巧。通过这些实践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3、坚持课堂授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系统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或者举办相关的讲座,开展课外相关的活动,这都是面向多数学生进行的知识和能力教育,应坚持上好。但由于学生群体在思想水平、知识水平、择业期望以及在实际的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确定因素的客观差异,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则更有实效。

4、坚持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就业与创业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在进行就业教育的同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咱们培养的毕业生不仅仅只是一个被动的求职者,更应该是主动的职业的创造者。这在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世界宣言》和《行动框架》已有明确论述。《世界宣言》强调:“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宣言》第7条)。这就要求咱们必须将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逐步实现学生从就业走向创业之路。

2020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体会三

这学期的就业指导课上完了,就差这个总结了!整个课程学生的参与度还是不错,也觉得很有用,毕竟就业指导是一个工具,虽然我们此刻已经大三了,但是我们大部分学生还是觉得找工作、求职、职业离自我挺远的,对自我的人生规划并还不是很清晰,对于就业准备等还不是充分了解,透过本门课程,坚定了大家的方向,让我们更加明确了目标和前进的动力。所以说,本门课程的开设是介绍是成功的。

我觉得,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不一样的,同学与同学之间还是有分类的。第一群人:有想法的,这是大部分人的状态,要么想法个性简单,就是做好眼前的事情,总之有想法的人十分多,因为简单。然后第二群人:是能将想法写下来自我去思考的,这部人比第一群人少一些,毕竟有些人喜欢停留在脑海中或表面的状态,写下来说明自我挣扎过或认真思考过。第三群人:是能去执行自我写下来目标和想法的人,毕竟很多人都是停留在未开始的状态,做的人是少数。第四群人:做了之后拿到结果了,自然又会少一些,毕竟有一些会拿不到结果或者是坏的结果,或者又放下了。第五群人:是坚持做了,不管怎样都在坚持和调整,直至最后的成功,这部分人又会少之又少。毕竟这就是大学里既有自我思想,又有行动,同时有很好调整方向潜力的人,最后就会与众不一样!

不管怎样,就业指导是个理论,是对现实有用的东西,透过辅导员的授课,自我深有体会,深有感触。此刻大学已经过去了近四分之三,有时候感觉作为一名老生了,有些同学还会有后悔。如果再选取一次,我必须会多参加社会实践;如果再选取一次,我必须去做一回深入的实习;如果再选取一次,我必须换个专业好好读;如果再选取一次,我必须锻炼好实验技能和操作潜力……这就是对大学如何过思考的体现。我觉得这阶段以来是自我对大学最有思考的一阶段,是在不断与自我斗争中成长的。

透过就业指导课,我们明白了简历,为什么这么写?一般能写什么?为什么有的简历资料个性多?为什么有的简历个性消瘦?找工作都遇到什么问题和难题了?怎样解决的饿?如何去定位?如何平衡自我和家庭的选取?每一种选取后面都有对大学的思考,这就是结果导向的路径选取。

的确,这样做和不做的效果绝对不一样。记得我以前大一大二的时候,都是听别人说就应怎样怎样,很少主动去自我了解,所以听到的往往都是一部分信息,不会很全面。其实信息化时代的这天,很多资料和信息能够在网上或者书上能够找到一些答案的。比如说职位的相关信息,一些职业工具书能够看看,还有就是一些职场人力资源或者相关岗位的人也会写相关的书,这些书就又很好的参考价值,另外就是招聘广告了,无价的,免费的,能够多看看,甚至不一样级别相同职位的招聘广告,也能够了解一下发展需要的条件,别老想着,一毕业就做个经理。我觉得如果从此刻开始,每周研究一份招聘信息,少浏览一个别人的空间,我相信今后必须会出类拔萃的。

其实大学里,在就业指导方面,除了辅导员老师,师兄师姐是的人脉资源,个性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而言。说不定自我将来的就业可能就是在某个师兄的帮忙下找到的理想工作。所以我认为要跟能干的师哥师姐建立牢固关系。需要指出的有两点,其一,师兄师姐们比我们高两级,甚至三级的,才是的人脉;而仅仅比你高一级的师哥师姐,在你开始求职的时候,可能自我还没有渡过职场迷茫期呢?那你们俩很可能要“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了。其二,你的人脉,凭什么乐于帮忙你?多和师兄师姐交流,互帮互助,能够带给一些就业信息,帮他们求职,给他们鼓劲,帮忙师兄师姐浏览招聘广告,我觉得只用我们用心去做,就必须会赢得信任的。

在职场里永远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你能做什么?一般自我具备比较好的潜力,一般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如果还没发现自我有什么了不起的潜力,那就要好好参加一些实践和工作,要学会去挖掘自我的潜力和潜力,而不是等待,需要勇敢的实践和尝试去穿越。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一辈子能拯救你,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你是个“用心向上”的人吗?反正,如果堕落,能拯救你的人就是未来,很未来的未来!

就像爬山一样,在山下我们很难看到这座山后面的风景,也就难以碰到我们喜欢的风景。因此,要做的就是用心地登眼前这座山,爬上去,你会看到:无比完美的风景。可能再去登更好的山,就会看到更好的风景。就算一个人真的目标不清晰,你首先能够做到用心向上,在充实的学习和实践中认清自我!如果选取低调甚至堕落,别说认识自我,别人都可能不理你!

趁年轻,不要让自我后悔。心中有梦,敢于追求!

2020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体会四

一、自我定位是关键

一般而言,影响毕业生自我定位有如下因素:其一是职业定位模糊。由于是初次择业,多自考毕业生大都抱着“边走边瞧,边走边跳,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没有认真想一想自己的职业定位问题,也没有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其二是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总是过高地估价自己,自我定位过高――工资看外企、职位看白领、单位看名气、环境看气派,因此总是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到最后反而“嫁不出去”。其三是社会因素的干扰。―些毕业生往往受亲朋好友的影响较大,自己明明已看好某个职位,该职业也较符合自己的综合能力,可周围的亲友一有反对之声,自己就开始动摇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职位竞争的不公平、操作的不规范现象,也常常使自考毕业生感到很迷茫,找不准位置,看不清方向。其四是心理素质不过硬。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一些毕业生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革,在职业定位时往往为心理因素左右,因此很准做出理性的选择,在择业中或盲目从众,或消极逆反;不是过于自尊,就是过于自卑,凡此种种,都会对自考毕业生顺利就业形成巨大的障碍。

因此,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次,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另外,毕业生还要排除各种外界干扰,如果自己和用人单位彼此都很满意,就应该早做决断。尽快签订就业协议;再者,就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自考毕业生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迎接选择未来生活的种种挑战。

二、准确把握自身优势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主观的、客观的原因,三类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职业的选择上却常常处于劣势。由于一些用人单位对其抱有偏见,甚至明确宣布“只要211工程学校”,从而给广大“三流学生”择业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事实上,无论专业知识积累还是动手能力,我们往往都名校生毫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比其还更胜一筹。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清楚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

如果你运用语言词汇的能力较强,在语法、造句、阅读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色,可以从事文字整理、编辑、翻译、播音员以及教育、接待洽谈等工作。如果你在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细致、周全上具有优势,可以去做形象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如果你知识较全面,并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又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你可以从事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如果你习惯在相对单调乏味的条件下仍能孜孜不倦地长期工作,耐心持久,态度认真,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你可以在资料整理、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等工作中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努力克服心理弱点

对于面临职业选择的毕业生来说.能否战胜自身心理弱点,直接影响到其择业的成败。一是自愧不如的心理。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不少毕业生容易在“本科生择业难”的影响下产生自卑心理和示弱心态:“我能竞争过研究生,名校生吗?”“要是碰钉子多丢人!”“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这种自我设置的心理障碍,往往使自考毕业生缺乏竞争的勇气和获胜的信心。二是依赖心理。一些毕业生平时养成了对父母亲友的依赖心理,面临职业选择,也容易产生“反正父母会给我想办法”的依赖思想。试想。一个缺乏自立、自主、自强意识的毕业生,怎么能做出符合自己特点的职业选择呢?三是犹豫不决的心理。求职择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面对这一‘转折,毕业生既应做到知己知彼、权衡利弊,又要不失时机,抓住转折机遇,当机立断。而毕业生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心理弱点往往会产生“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困惑与迷茫,以致白白失去择业的良机。四是自视过高心理。―些毕业生因自己的学习成绩好、家庭条件优越,或者因自己的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或者因自己容貌出众、多才多艺等,产生一种自命不凡的优越感,一种自视过高的心理。在求职时,过高地估计自己,这个单位瞧不上,那个单位也不遂心,而用人单位对这种缺乏自矢口之明、自视清高毕业生要想使自己在择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自如地应付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必须做好各种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增强心理的承受力,不要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自暴自弃。要知道,在择业中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应该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机会,放下思想包袱,认真找寻失败的原因。求职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全面展示自己的过程,必须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勇气。作为一名毕业生,要坚持自尊、自信、自立。在心理亡要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和名校生一样有实力,要敢于竞争,克服自卑、胆小、怯懦等不良心理状态。

客观分析职业冷热在同一社会时期,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要求和劳动报酬,劳动者对职业的追求程度也不同,这就形成所谓热门职业和冷门职业。在―定条件下,热门职业会转变为冷门职业,冷门职业也会转变成热门职业。

求职时应客观分析和把握职业冷热,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

一要实事求是地选多种职业组成的,不同的职业都需要适合的劳动力及人才。在市场经济中,求职者要选择职业,用人单位也要选择求职者,是双向选择。这就要求求职者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评估自己的文化素质、业务技能、性别特点、身体条件以及各类职业固有的标准、条件、要求,实事求是地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合适职业,并且选择的职业要有利于自己潜能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不要被一时、一地的热门职业所迷惑,盲日地去追求、高攀或低就热门职业,进而影响自己才能的发挥,影响自己的美好前程。

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冷门职业,不要轻易放弃冷门。有的职业,现在看起来属于冷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需求的变化,很可能转变为热门。例如,教师职业就是山冷门变为了热门,因为教师这一职业相对较为稳定,工资待遇也较高。又如,由于前些年许多学生都想到企业当白领、搞管理,而轻视技工、技师等蓝领业,造成现如今蓝领职业人才的供不应求,以及其千资待遇的提高,技术蓝领职业也会成为热门职业。因此毕业生对冷门职业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要轻易放弃,在许多求职者都在热衷丁追求热门职业的时候,不妨选择有发展前景的暂时处于冷门的职业就业,这样当然也容易获得求职的成功。

三要注意把握职业的冷热变化,适时调整自己从事的职业。职业的冷热变化,决定了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的发展前景。有的旧职业会逐步被社会所淘汰,有些新职位则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劳动者选择从事某一职业,不论是热门的还是冷门的,只要是向衰退的甚全会被淘汰的方向发展,就要注意把握其变化,尽可能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不必从一而终、死守到底。例如,专职打字员这一职业,在前些年还属于热门厂作,可如今电脑普及厂,这一职业将会被逐渐淘汰,原来从事专职打字员职业的人就应尽早改行。另外,为了适应未来职业的变化,毕业生还应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被职业淘汰。

四、精心打造个性品牌

毕业生要打造个性品牌,必须进行个性品牌设计,也就是对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在树立个性品牌上的盲目性。自我认识包括:我想成为类型的职员?个人特长在哪儿?我的个性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这样了作是否有价值?等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自我认识。因此,找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点,也即找到自己在就业市场存在的独特价值,这是个性品牌设计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产品品牌定位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个性品牌定位,即别人认为我的长处是什么,最值得别人注意的个人特点是什么,如何使自己的技能和下作风格形成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自考毕业生还必须有一技之长,并能保证自己的丁作质量――精湛的专业技能是个性品牌建立的要素。只有个人技术专而精,自己个性品牌才有价值,个人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加广阔。

当然,打造个性品牌还必须强调个人的学习能力。要知道打造个性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已经形成了个性品牌,要保持也须不断学习新知识、补充新内容。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但不要盲日跟风,而应学习那些对自己职业有用的东西。要学会包装、推销自己。包装就是要成功地展现品牌的个性和特色,让他人充分地认识到你的价值,但同时得注意包装要讲究适度,因为过分的包装会对个性品牌产生负面影响。

2020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体会五

作为大一新生的我,刚刚离开家里不久,并不能理解什么叫做毕业季等于失业季,然而几节耐人寻味的就业指导课程带领我走进了毕业生们心态,让我收益良多,我不再认为时间很多,机会很多,慢慢的我学会了积蓄力量,储备知识,来迎接我未来的就业。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通过对当今就业情况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本着良好的结合自身职业追求件与社会需求宗旨,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做好职业规划。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领域的基本知识都一窍不通,那么还怎么去开展工作?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被所谓的“大学学习的很多东西以后基本用不到”所迷惑。现在我们所学的可能以后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时的后续课程都需要现在的知识,想一想有多少我们熟悉的人,在走向社会进入工作以后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学好基础东西。

现在的用人单位除了看基本知识水平的同时,对综合能力的注意有很大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单单看文凭,很多时候要考虑应聘人的行政办事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单一的学习基本专业知识。要比较广泛的涉猎其他知识,例如,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拓展自己的见识和人际关系网。通过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培养一个良好的处理问题方式以及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面试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1、初步印象和最后印象。

最初和最后的五分钟是面试中最关键的,在这段时间里决定了你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和临别印象以及主考人是否欣赏你。最初的五分钟内应当主动沟通,离开的时候,要确定你已经被记住了。

2、带多几份简历前往面试,带多几份简历,面试你的人可能不止一个,预先料到这一点并准备好会显得你做事正规、细致。

简历是你与雇主沟通的第一步,因此一份精美的简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尤其是简历的封面要精美别致,让精美的简历封面给你带来好运。

3、留心你自己的身体语言,尽量显得精警、有活力、对主考人全神贯注。

用眼神交流,在不言之中,你会展现出对对方的兴趣。

4、完整地填妥公司的表格--即使你已经有简历。

即使你带了简历来,很多公司都会要求你填一张表。你愿意并且有始有终地填完这张表,会传达出你做事正规、做事善始善终的信息。

5、紧记每次面试的目的都是获聘。

你必须突出地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和专业能力以获得聘请。面试尾声时,要确保你知道下一步怎么办,和雇主什么时候会做决断。

6、清楚雇主的需要,表现出自己对公司的价值,展现你适应环境的能力。

7、要确保你有适当的技能,知道你的优势。

要正规稳重,也要表现你的精力和兴趣。谈些你知道怎么做得十分出色的事情,那是你找下一份工作的关键。

8、将你所有的优势推销出去,其实找工作无疑是在推销自己,营销自己十分重要,【美文摘抄zuowenzhang.com】,包括你的技术资格,一般能力和性格优点,雇主只在乎两点:你的资历凭证、你的个人性格。

9、能够较准确地找到自己与聘用单位的共同点。

即自己的志向、知识、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与聘用单位有没有共同之处,自己比较适合的那类单位有没有聘用大学毕业生的计划、指标。若要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双方的共同点,那么,至少应有两个条件:一要认清自己,个人离自己最近,然而最难以认清自己;二要下番功夫,认真搜集、分析和利用聘用信息。同时,眼界还要放宽些,不宜局限在某个行业或某些单位,以增加就业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