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问卷调查;化学教师;教学研究;解决策略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4)7C0023C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课程实施中[1]。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以自己的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力图使自己的工作更加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要求,运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发展[2]。

实践证明,一个教师能不能以科学研究的态度来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面貌和结果是大相径庭的[3]。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在我国逐渐得到认同,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教学研究能力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众多研究者对中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进行了讨论[4],特级教师张乃达提出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王林哲对中学教师教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进行了论述,吴非指出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选题不要脱离中学学科教学。刘海燕,张丽萍[5]对哈尔滨市中学教师教学研究的个人能力及外部分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中学教师对教学研究在认识层面、能力水平和主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差距。了解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现状是有针对性培养中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前提,从已有研究中我们看到,很少有研究者关注中学教师教学研究的现状。为了了解中学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现状,为提升中学化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供依据,我们以湖北省高中化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在湖北省两个地级市不同层次的高中选择了150位教师为研究样本,对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研究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以探寻化学教师在教学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调查概况

以湖北省两个地级市部分高中化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考虑到研究的代表性,选择了普通高中、市重点高中和省重点高中作了较全面的问卷调查。

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个别电话访谈。通过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中化学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作用及动机,教学研究的基础,教学研究问题的来源,教学研究的方式,教学研究的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计了21道选择题,其中15道为单项选择,6道为多项选题。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回收率94.0%。

2 问卷设计

研究本质上是一个过程,麦克米伦和舒马赫将“研究”定义为“为某一目的而收集、分析信息的系统过程”。教师的教学研究也应该遵循研究的一般过程: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用一定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教师对教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及教师基本研究能力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保证。

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对其作用及动机的认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础,有认识才会有行动,如果教师自己不能认识到教学能力的意义,那么教师的教学研究行为只会是被动的、消极的。能否有相应的外界条件的支持,是教师教学研究能否推动的条件。

基于此,我们认为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及外部的条件三个方面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将之细化为6小类并设计问卷。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化学教师对教学研究及其作用、动机的认识

化学教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实践活动,开展化学教学研究,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化学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调查表明,认为“教学研究非常有必要或比较有必要”的教师比例达到82.3%,认为“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水平非常有帮助或比较有帮助”的教师比例达到80.2%。

由表1可知,为评优、评先以及晋级而参与教学研究的教师比例超过50%。可见,教师虽然认为教学研究很有必要,对提高自己的水平也很有帮助,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功利性研究倾向。

3.2 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基础

当传统的教学法无法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即是教学创新,因教学创新不仅能够激发学习的动机与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及创造能力,教学创新就需要一定的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由表2可知,教师对于教学研究知识与理论的掌握基本上处于概念理解层面,他们多数能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含义(60.2%),但对于教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研究方法的熟悉程度很低(13.5%),这势必会影响教学研究的质量,进而影响他们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

3.3 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来源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新课程的理念只有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才能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影响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提高教师理解新课程、驾驭新课程、实现新课程的能力,是当前教师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由表3可知,教师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并与同行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45.7%),有时会经过认真思考并写心得体会(27.6%)。而在面对教学中的问题时,约有29.1%的教师总是进行自觉研究,有53.8%的教师有时会进行自觉研究。可见,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多数有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不过仍以查阅资料、研讨为主要的问题解决方式,通过自觉研究探寻问题解决方案有效性的比例不高。

3.4 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方式

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从研究实践经验入手,也可以从研究理论成果入手;既可以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纯科研的课题研究方式。由表4可知,学校的教学研究尚处于粗放的状态,以教师自主探讨及互相学习为主(共占65.9%),学校会组织一些学习,但优秀教师的指导相对较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研究的质量。

3.5 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困难

本次对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困难的调查设计了如下几个选项(多项选择):(1)自身的理论水平不足。(2)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3)缺乏思考和研究。(4)怕改革,影响升学率。(5)经费紧张。(6)文献资料不足。(7)缺乏整体协作。(8)其他。由图1可知,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遇到的困难是整天忙于上课、任务繁重、缺少时间、没有时间去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没有精力去进行教学研究。

3.6 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成果转化

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撰写专著等形式。目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占64.5%,撰写专著占9.2%,总结材料和其他占26.3%。

4 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整体状况还不是十分理想。高中化学教师多数认可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以及进行教学研究的必要性,但在实践中参与研究的功利性比较明显,这与教师非常沉重的工作负担、较为薄弱的研究意识以及明显欠缺研究方法密切相关。若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进一步提高对教学研究的认识

针对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为了促进他们对教学研究的认识,学校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倡导教师对自己工作中的创新点和不足及时总结,充分发挥教师的自我评价作用;教育本身及教育情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即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面对的永远是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情境,教师应该改变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坚持开展“说课――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的教学活动,尤其要强化授课教师自评这一环节,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随机事件的处理,提高他们对教学研究的认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4.2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研究指导

针对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问题,面对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教师自己要能有选择地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论,把它们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反思自己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角色,从而不断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不能期待教育行政部门的轮训,应该立足于自己的岗位,通过教学创新、同行听课、教研专题活动、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教学杂志的阅读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实践,扎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校可利用本校或校际优质教师资源,建立化学名师共同体,充分发挥名师共同体作用,释放名师自主成长的活力。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一方面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指导,尽快找到教研的生长点和落脚点。

4.3 将教学与教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研究应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学研究尤其是中学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研究,只有从自己最熟悉的教学实践出发才更具有意义。脱离了教学实践的所谓教学研究那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中学化学教师要从教学实践中获取研究的素材。

针对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时将教学与教学研究分离的问题,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设计《校内研讨课评价表》、《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课堂教学评价表》、《课外教学研究评价表》等,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形式,设计体验式教学听课笔记;同时建立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反馈制度。并以此及时调整教师工作思路,做到教师评价多元化,以解决教学与研究分离问题。

4.4 教学研究成果表达形式多样化

在调查者中,有64.5%的化学教师认为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认为形成了论文,就是有了研究成果,就是搞教研。这种认识使真正的教研远离了教师。做课题、写论文虽然是教师教研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正如专业研究者的研究主要是借助于论文表达出来一样,中学教师的研究也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研究成果的重要表达形式。中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之中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常常不是论文可以承载的,论文语言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论点论据的严整,是教师所不熟悉的,同时也不见得是教师表达自身研究成果所必需的[6]。所以教师呈现教学研究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5 结束语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每个教师都面临着大量的新问题、新困难、新矛盾,单靠原有的办法和经验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新课程改革,需要每一位教师通过研究找到新的途径和方法,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新课程的实施当中。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为研究者,才能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的适应者。

参考文献:

[1]刘永和.“教师教科研”亟待“草根化”改革――南京市教师教育科研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9,(1):34~35.

[2]张孔义.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5):71~76.

[3]肖建民.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3,(10):10~11.

[4]威廉・维尔马斯,斯蒂芬・G・于尔斯著.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范文第2篇

1.1为德育教育服务

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教育指导方针,它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学生素质的提高、个性的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德育的核心。据教育专家研究,中学生每年阅读的文章字数约在80-100万字间,而课堂上只有20%的摄取量,其余部分全部由课外阅读而来。这就使图书馆的地位得到了认同,图书馆成为了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课堂。

1.2为教育教学服务

新课程改革提出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这就对中学图书馆给予了高定位,如果没有了图书馆的服务,那么研究性学习也就失去了支撑。老师做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首先就要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再通过教授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到图书馆中去探求真理。

1.3为教学研究服务

教学研究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和保证,实践表明,在教学研究上有建树和创新的教师都是图书馆的常客,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汲取新知识才能不断推出新方法和新理念。图书馆不仅给中学生的学习搭建了平台,更为教师教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教师教学研究的成果将直接转换为学生的学习质量,这符合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

2.中学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关系

中学图书馆是为中学校学生教育学习服务的场所,它具有一般公共服务场所的基本特性,而又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它面向的是中学校学生,不具备盈利性条件,而更加注重的是教育功能的完善。教育服务又不同于其他服务,它不看重被服务者的满意度,图书馆的教育服务满意只体现在学生是否找到了其所想要获得和汲取的知识及资料,是否在阅读的过程中真正获得了德育教育,是否使学生在图书馆培养了其乐学的情感等。但图书馆作为一个为教育服务的设施和场所,其自身并没有教育功能,而是通过图书馆的馆员管理、信息管理、检索管理以及开架管理和数字化管理等手段,通过为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引导和推荐,来实现其为中学生教育服务的功能。如果没有管理,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将不完善,甚至会发挥教育的零效性,但只有管理,而没有教育,就又使图书馆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其为中学生教育服务的作用。因此,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管理创新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也必须同步协调的创新发展,才能不断强化图书馆的自身建设,更好的为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服务。

3.目前中学校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现状

3.1中学校图书馆只有高端性地位而无实质性突破

中学校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早已被高端定位,然而各地中学校在图书馆建设上却没有抓好质量的提高和实质性的发展。比如中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检索书籍有障碍以及信息资料不全和数字化水平较低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干扰了图书馆的教育功能的实现。

3.2中学校图书馆建设管理存在低糜化状态

中学校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但这并不能表明图书馆建设就走向了健康良好的发展轨道。实践表明,全国各地的中学校图书馆建设都不具备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水平,在图书馆员的人力资源结构上,全国都存在老龄化的趋势,学校在选配馆员时不注重对人员素质的评审,将临近退休的人员、教学质量一般的教师以及其他方式外聘的人员随意的安插在图书馆内工作;从人员结构上,图书馆的女性化比较严重等等。

3.3中学校图书馆的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中学校图书馆虽然面向的教育群体主要是中学生,但教师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主导群体,并且中学生对知识的摄取也不仅仅限于即有的教育资源。但目前中学校图书馆藏书普遍具有单一性,学科性以及知识面等都不足以满足中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

4.对中学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建议

4.1图书馆要提高专业化水平,使建设步伐与教学发展相统一中学校图书馆的建设虽然不必与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水平看齐,但也不能过于低估自己的发展潜力,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模式下图书馆有生存空间,在未来教育理念的革新后,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和地位也将不断的得到提升。因此,中学校图书馆要不断在发展中探索提高专业化水平的新途径,从基础建设方面加以完善,并不断引入新方法、新理念、新功能、新方式,全面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4.2图书馆要完善管理制度,不断促进内部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图书馆的自身管理与其教育功能是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只有图书馆的内部管理规范,对外才能更好更优的发挥教育功能。为此,图书馆要把制度建设做为核心内容,不断的加以完善和规范。首先,要在人员选配上以专业对口为主,在年龄、学历、性别上进行把关,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其次,要在管理上加以规范,包括图书的上架、书籍的分类以及信息的检索等等,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新模式。

4.3图书馆要建立战略管理新模式,优化购书渠道以及藏书类别

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书籍的类别上,只有书籍的含金量不断提高,才能不断促进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完善。为此,图书馆要建立新书采购的战略,联合各地图书馆互通信息,并通过各地的经验借鉴来选择购书的类别,使学科不断的丰满,使信息更加健全。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范文第3篇

对于教师成长,当前的新观念认为,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就是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因为对于教育教学规律的每一点认识、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每一次提高,往往来自于思考与研究。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观点,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我们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使自己的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研究对于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教学研究

研究是指用系统的、客观的方法,探究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历程,以期获得客观以及可靠知识的过程或活动。即针对问题,有系统地收集资料、寻求答案的过程,就是用心去琢磨、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把问题想明白了、想透彻了,再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买彩票需要看彩票的走势,分析每期出号的概率,这个过程就是研究。最后确定选什么号,选的号就是研究的结果。买彩票需要研究,买股票需要研究,干工作同样需要研究。在工作中,有学历文凭的人要进行研究,普通员工也要进行研究,要做工作中的有心人。

教育教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探寻教育活动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对教师而言,教育教学研究的范围是专业问题和校本问题,是以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改变学校实际状况的研究活动。

具体说来,教育教学研究包括德育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管理、学校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与教学、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教学探索、校本教材(理论、实践)的编写等方面。

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教育教学研究的概念和范围清楚了,那么青年教师从何入手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也就清楚了。

我国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以许振超为队长的桥吊队,创造出每小时381自然箱的码头装卸效率,为世界最新记录。对于这个记录,许振超的解释很简单:多去想,多去学,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告诉了我们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的真谛。

教育教学研究同样要多去想、多去学,同样能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了才能出效益、出成果。

当今社会,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青年人的业余生活同样多姿多彩,社会活动无形中占用了青年人大量的时间,很多青年教师抱怨没有时间写文章,没有很多的时间来专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学会挤时间,利用零碎时间来做文章。教育教学工作中常会有点点滴滴的体会,一个感悟、一个直觉思维、一个突发的灵感,如果不在意,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并花几分钟的时间把它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有许多的感悟、许多的想法。利用我们的假期把平时积累的许多的东西拿出来细细品味,冷静思考,总会得出结论,如果再查查资料,为自己的结论找出理论依据,然后只要你愿意坐下来写,就一定会出成果。

只要青年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能够时刻关注自己所从事学科的发展动向,了解最新科研成果,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意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思索,就一定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制订计划,早日行动

青年教师要成长,要快速成长,就要加强学习,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

1.制订计划。

年轻人在干好日常工作的前提下,要为自己制订一个提高工作能力与工作水平的计划,再制订一个本专业或者与所在岗位工作有关的研究计划。

2.积累资料。

要做好日常工作日记,把在教学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办法、解决后的效果等记录下来。当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分析一番,思考一番,肯定会对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3.保存资料。

自己收集的素材、查阅的资料,工作中常用的表格、数据,以及自己科研的成果,都要注意保存,以备随时查用。

4.虚心请教。

老同志一般都有较丰富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经验,对教学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看得也较清楚,处理问题的办法相对较多。青年老师应该主动向老同志学习,虚心向老同志请教,老同志的啰嗦和不厌其烦的说教是青年教师少走弯路、早日成才的“捷径”。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范文第4篇

 

当今时代,只会上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为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完善研究方法,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素养,拓宽研究视野,2015年7月7日至9日,“中国首届数学教育研究方法培训会”在西南大学成功召开。培训会中,4位国际数学教育界的顶级专家,即国际数学教育杂志(ZDM)执行主编、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数学建模研究专题委员会(ICTMA)主席、ICME-13主席、德国汉堡大学的Gabriele Kaiser教授,国际知名数学教育研究专家、《数学教育教与学研究手册》主编、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国际知名心理测量专家、曾任PISA项目副总监、现为PISA专家顾问团成员、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的张立民教授,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弗莱登塔尔奖获得者、中国目前唯一一位学科教育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梁贯成教授,共做了6场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来自国内外49家单位的205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培训会议。基于对会议期间专题讲座的分析,本文着重梳理录像研究法、人类学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简略探讨中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将其运用到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当中,旨在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一 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即是对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创新性的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有熟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丰富的数学课堂中可以发现并研究问题,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可以设计研究方案等,与专业的研究工作者相比,数学教师有着极大的优势。基于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更应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模式,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同时,数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升华、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掌握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提高科研能力,成为一名教学和研究并重的高素质人才。

 

二 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

 

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学者提出教育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等。在培训会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介绍了研究数学教育教学的多种方法,如:质性研究、量化研究、混合研究、行为研究、历史学研究、人类学研究等。当然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会议期间专题讲座的内容,下面简单介绍三种国际流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1.录像研究法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费莱登塔尔奖获得者、中国目前唯一一位学科教育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梁贯成教授做了题为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video studies”的专题讲座,给与会者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录像研究的精彩讲座。梁教授从1995年和1999年分别进行的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简称TIMSS)的录像研究的背景和结论出发,介绍了国际数学课堂录像研究的意义、优势、原则、框架和方法。

 

研究者们可以从多角度的镜头中捕捉到利于研究的不同画面,不同的研究者也可以针对同一视频录像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相比现场观察,录像研究有可以重复观看,中途可以做停止、倒退、快进等操作的优势。因此,录像研究法深受研究者们的喜爱。录像研究主要关注课堂,关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学生讲话字数的比例、教师提问的个数和难易程度以及问题之间的联系、复习旧课与学习新内容的时间比例等。研究者可以从录像中研究了解这些问题,反复地观看课堂教学的过程,确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以便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人类学研究法

 

国际知名数学教育研究专家、《数学教育教与学研究手册》主编、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做了题为“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的讲座,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数学教育,所举例子形象生动,资料丰富,令与会代表耳目一新。数学教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方法也可以多学科化、多视角化。其中,人类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富于人文性,也是人文科学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教师们可以以人类学为基础,通过深入实地考察、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方法来阐释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现象和问题。

 

人类学中最引以为自豪的研究方法就是田野调查,而田野调查的具体方法就是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数学教师们可以利用学校课堂能亲身参与学生活动的优势,以人类学独特的视角,融入教学过程。培训会中,Clements教授介绍了他在2011年从人类学的视角提出的“5—R模型”,并以反函数、代数方程与因式分解以及有关几何的教学为例介绍如何运用“5—R模型”,最后得出了许多有趣的结论。

 

3.统计分析法

 

国际知名心理测量专家、曾任PISA项目副总监、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张立民教授做了题为“Sampling considerations for large-scale assessment”和“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data”的讲座,介绍了大型测验中样本选取的方法,并亲自用Excel、SPSS等软件演示如何进行数据分析,使得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张教授在讲座中还特别介绍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即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简称IRT)。IRT是在一定假设之下,用一个数学函数去反映考生在试题上的可观察的作答表现与其不可观察的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是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对心理与教育领域存在的随机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国际教育测评项目(PISA)也在应用IRT编制测验、建立题库和进行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等。

 

IRT具有经典测量理论所不具有的许多优点,如:项目参数和能力参数具有不变性;项目难度和考生的能力水平定义在同一度量系统上;IRT定义了CTT中没有的项目信息函数和测验信息函数等。中小学数学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IRT来编制试题,检测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情况,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目前,已有几种计算机程序如BISCA、LOGIST、BILOG和MULTOLOG等都较成功地实现了项目反应模型的参数估计,为教师们在实践中的应用扫清了障碍。培训会中,张教授介绍了自己所编的IRT程序包(TAM Tutorials),并结合具体实例,用R软件演示了如何分析数据,研究者们可以借助张教授提供的技术资源合理地开展研究。

 

三 思考与启示

 

根据上述三种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中小学数学教师们可以加以深入学习及合理借鉴。(1)可以通过观看一节课,或者观看几节课的录像视频,从数学课堂教学中选择某一角度对录像内容进行编码统计和分析,如:分析教师如何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来组织不同内容的教学,如何加深学生对某一概念、定理、法则的理解等,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2)可以以某章节的数学知识为例,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定期的、有规律地进行课堂观察,课后与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通过测试数据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课堂观察数据对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练习册、问卷及访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3)可以基于IRT做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水平的研究,可以做中学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适应性评价,也可以做学生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测验研究,还可以做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研究等。当然,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研究方法还有很多,研究者们也可以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

 

本次培训会开拓了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研究视野,研究者们应认真体会和消化培训中的研究方法,加强研究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科研能力,为实现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师 中学教育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82-02

一、影响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因素

1.外在因素。

教育管理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例如对于较为年轻的教师可加大外部管理力度,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而对于成熟的教师骨干可采用授权式管理,尊重教师专业地位。其次,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构成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内在因素。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在于自身素养的提高,需要提供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专业发展的自主能力。只有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才能不断加强自我专业的提高。课堂专业活动对教师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样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各种具体的措施。例如进修、培训、知识填平补齐、提高学历层次、进行继续教育等。但是,从我国目前教育资源的现状来看,师资培养经费是很有限度的,从事教学科研往往因经费问题也难以开展较大的项目。因此,从现实的条件来看,全面提升中学教师素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主要有赖于教师的刻苦自学、勇于实践和深刻的反思。

(一)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学是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中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身的水平,根本的途径就是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学。坚持自学,要解决如下两个难题:一是与懒惰作斗争,培养愿学、乐学、苦学的精神。愿学,就是保持对学习一种迫切的要求,要永远保持清醒的认识,认识到自己在知识海洋面前的浅薄和无知。一旦进入了这种境界就会具有追求知识,学习知识的永不衰竭的动力源泉。乐学,就是把学习当作乐生的一大要素,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苦学,就是要持之以恒坚持学习。学习当然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但一旦有所收获,人们便可从中体验愉悦的心境,苦学也便变成了乐学。二是解决如何学习的问题,提高学习的效果。漫无边际的学习是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的。如何学习关系着学习的效果。只有遵照科学的学习方法,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科学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含着三种不同水平的学习,即联结水平、认知水平和创新水平的学习,三者依次递进。

(二)勇于实践是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途径

“实践出真知”这一至理名言昭示着实践对于任何社会主体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人们可以有效地增长才干和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身素质。对教师来说,勇于实践,最主要是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是综合性的活动,教学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而通过抓好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有助于全面综合提高教师的素质。做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一是要转变传统观念,强化科研意识。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观念,实现教学由“经验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变,充分认识中学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的意义。二是中学教师搞科研,要从实际出发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要密切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选择科研课题,使科研为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多出人才和出好人才服务。另一方面,教育科研要着眼于自身提高的需要。科研的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可以发现和弥补自身知识、技能的缺陷,促进自身对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三是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要以教学研究为基础。教学研究是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的研究,它与教育科研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

(三)进行深刻的反思是中学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所谓反思就是反躬自问,是人们自我认识的过程。客观地认识自我是个人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前提条件。反思,既可以是对自己以往的人生经历,实践过程,即所作所为的“行为层面”作正误的反省,也可以是对以往形成的观念、理论、道德、认识等属于“观念层面”的正误进行自我反省。前者可以由浅入深地展开,但切忌就事论事,应力求从理性的高度进行总结,尽可能归纳具有理论价值的经验用以指导今后的人生实践和教育教学实践。后者要抓住“认识”这个重点,促进思想的开拓创新,力求形成新观念新认识,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应经常化、系统化,在固定的时间里通过反思、研究,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四)阅读是帮助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坡有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对我们教师而言,阅读可谓是“其耕耘也苦,其收获也丰”。在阅读中成长,在成长中阅读,这是我们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当然,阅读也要讲究策略。

一是“点读”。“点读”即碰到具体问题时,立即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书籍,如教学中的辩证的否定这个概念难度很高,教师自己可能需要去查阅相关的哲学原著才可能把这个概念讲通讲清讲透讲好。这种阅读,一般时间不长,但对中学教师的积累和成长有很现实的意义,也比较容易操作。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养成“点读”的习惯。

二是“精读”。“精读”需要时间的保证,故从某个角度看,“精读”就是慢读。 “精读”的另一层意思是精致地读,要精研细读,把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思考、想法等等在书的空白处作眉批、旁注,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阅读的收获会更大,对自己的积累和成长也更有利。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范文第6篇

    学校是土壤。校本教研是从学校的实际需要和整体发展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教育特色而进行的教育研究。校本教研土壤的好坏决定研究实效的高低。这里的土壤可视为研究的氛围,这项工作是否植根于校长的思想,是否在教师中达成共识,有无相关的工作机制,都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深度。因此,浓厚校本教研的氛围,立足学校实际,整体规划校本教研工作,克服速成、形式的做法,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的前提。

    校长是播种者。校本教研的切入点来自于学校实际,决策者、播种者是校长。校长是建立校本研究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研究的身体力行者,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成长规律,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播下具有学校特点的校本教研种子。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山东省茌平县杜朗口中学把课堂教学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板块。这三所学校都是学校主要领导为校本教研把脉播种,让教师知道校本教研研究什么,并围绕研究的内容开展研究工作,保证了新教学模式在全校的推广和校本教研的深入实施。

    根在课堂。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校本教研的根必须扎在课堂。校本教研要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要把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做成一件事,让教师带着研究意识上课,围绕学校的整体规划在课堂上研究、改进和提升。这样,教师才能因课堂叙事、因课堂反思、因教学需要而进行理论学习,把课堂教学改革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也不会因为教研而增加工作负担。

    教师是耕耘者。校本教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学校要给教师自主选择的空间,在学校整体规划下,教师围绕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切入点,开展研究。教师们有选择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写教学论文的写教学论文,善于写案例的写案例,善于做叙事研究的做叙事研究,不要搞一刀切,硬性规定一个教师一学期写多少篇反思、多少篇案例,增加教师的负担。还要引导教师自觉研究、自主研究,取得实效,这样教师就不会无“思”而反,无“案”而编,应付了之。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范文第7篇

一、由“优质空间课堂”到“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团队成员构成的变革

“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以“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学“优质空间课堂”建设方案》的通知”(湘教通〔2014〕427号)(以下简称《方案》)为指导,按照《方案》提出的师德的表率、教书育人的典范、教育科研的能手、坚持终身学习等首席教师要求为前提。“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团队建设以区域杰出教研员为首席教师,是因为杰出教研员不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感召力、鲜明的教学主张与教学个性、宽泛的知识视野及其整合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及其与教师的沟通与交往能力,而且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与理论修养,在学科教学、教育政策、教育管理等方面有优于学校教师的宽泛视野。首席教师对团队成员的遴选注重骨干教师、新任教师、技术能手等团队成员的比例搭配以及成员在区域各学校分布的“总体均衡”,支撑起整个区域的教育教学研究,以此促进区域教师群体专业成长、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作者作为湖南省泸溪县教科所副所长,湘西自治州物理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有能力担当“区域优质空间课堂”首席教师的重任。而且,所组建的团队做到了成员构成的合适“搭配比例”以及在县域各学校分布的“总体均衡”。

团队成员构成的变革和团队的创建,其目的不仅在于《方案》中提出的“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将信息技术应用体现在课堂,建设优质课堂教学实例、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并实现实例与资源的应用与分享”的建设总体要求和“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分享优质空间课堂资源、减轻师生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等建设目标”,而且还在于对“优质空间课堂”建设的工作范围与工作目标的进一步拓展,在学科教学、教师专业成长以及解决区域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上开展扎实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力求在区域学科建设和区域教育综合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学科建设与区域教育综合发展:“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的目标定位与价值选择

区别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为目的的教师个体教育教学研究,“区域优质空间课堂”以“优质空间课堂”为平台开展区域教育教学研究,以整体提升区域学科发展水平和区域教育综合发展水平。

1. 基于专业性的学科建设

学科是教学的科目,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科建设,决定学校的教育高度。“区域优质空间课堂”与“优质空间课堂”一样以学科为单元,体现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性。但“区域优质空间课堂”拓宽了“优质空间课堂”的具体建设标准与要求,在基于某一具体学科的专业性上,通过首席教师的统筹规划与团队成员共建,以整体提升区域某一学科的发展水平。

要提升区域学科的发展水平,不仅需要强化学科教学与学科教研,更要注重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事实上,教师的教学、教研与其专业成长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研究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是提高教学与研究水平的前提条件。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人民群众追求更公平、更优质、更均衡的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质教育源于优质的教师群体。所以,作者所在的团队把强化物理教学与物理教学研究以及促进物理教师专业成长作为物理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以满足县域群众对公平、优质与均衡教育的需求。

2. 基于业余性的教育综合发展

教师的学科教学并非是其生活的全部,教师的生活品质还决定着其有什么样的“业余”。这种“业余” 并非出于功利,而是体现为一种喜爱和兴趣,它能突破学科专业的束缚与限制而构成其全部的实质生活。除去非教育生活世界的业余休闲与交往等,教师的“业余”更多地偏向于在教育生活世界中突破学科的界限而思考教育综合领域的问题。在“李华君团队空间”里,“区域教学整体化改革的探索”栏目中上传的资源,就是团队成员的触角对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定位探测”,其内容涉及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模式构建与推进、区域教育均衡研究以及教育督导等宏观教育的方方面面。这种业余性喜爱将教师的自我反思置身于广泛教育领域的网络结构中,并在此基础上付出实践行动,团队成员由此而获得自、责任担当和个性自由,从而能促成团队成员的自由发展。

3. 实现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都对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全员化的教师培训机制。如何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整合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师培训等问题是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可以说,“区域优质空间课堂”正是直面这些问题提出的一项应对与创新举措。因为“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不仅搭建了一个区域学科教师交流、研讨、对话的平台,而且构建了一个教育资源共享与整合的有效机制。对教师的培训是教研员的职责所在,但是,教研员特别是县级教研员对教师的培训往往是举办几次活动,下基层听几次课,被邀请做几次讲座等,这种培训方式具有“被动性”“随机性”与“突发性”,在教研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这种“几次”就会变得极其寥少。通过“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实施对教师的培训具有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灵活性与便捷性,较低的经费成本投入摆脱了教研经费不足的困扰,体现对教师培训的“自觉性”“常态化”与“全员化”特征。

三、“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的运行机制

以“优质空间课堂”为平台进行的“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标志着团队成员构成的变革,这种变革依赖于构建相应的选荐机制。首席教师由自我申请并在组织考察与举荐中产生,其他成员由自我申请并在学校推荐与首席教师筛选中产生。组建的“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团队需要县、市两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考察与推荐以及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统筹遴选。除了选荐机制,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与研修机制也尤为重要。

1. 管理机制

“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需要加强统筹协调与过程管理,为此,需要突出以下管理机制:

其一,实施分级管理,履行各级职责。首席教师所在的教研机构主要承担着 “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的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指导与服务等相关任务。学校则通过教科室、教研组等组织对本校的团队成员实施协同兼管,同时,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让本校的团队成员在校本教研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接受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的兼管与评估。

其二,加强横向联系,召开定期会议。首席教师根据需要定期召开 “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工作会议,通报工作进展,协商解决难点问题。作为首席教师的教研员所组织的区域学科教研活动,在人员安排上可兼顾团队成员的参与,这样既能让团队成员参加学科活动,又能安排“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的具体工作。

其三,注重过程管理,建立督促机制。一方面规定成员上传一定数量与质量要求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与成果材料,做到引导与督促的有效结合,让“研究”成为团队成员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畅通联系渠道,定期召开座谈会,建立团队成员QQ群,吸纳团队成员参加区域学科教研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与督促团队成员在“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中积极投入,互相学习与互相促进。

其四,基于文化差异,彰显建设特色。 “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区别于“优质空间课堂”的总体特点在于以区域学科建设和区域教育综合发展为价值取向。每个团队空间的建设特色取决于成员的兴趣爱好、专长及价值诉求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 以及成员所在的地域文化特色决定了不同空间课堂的建设特色。正因如此,“李华君团队空间”彰显了“注重实验教学,切中民族县域教育发展难点与热点问题”的建设特色。

2. 研修机制

其一,专题培训,提升研究素养。通过“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对成员进行专题培训,主要是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发展前瞻的培训。在“李华君团队空间”,经由首席教师筛选的优质学术理论与教育发展前瞻资源上传于“他山之石”栏目,团队成员在对空间的访问学习中夯实教育教学理论根基,了解当今国际国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前瞻。

其二,实践培训,丰富实践智慧。“能力为重”是教师与校长《专业标准》共同提出的专业发展核心理念。教师的实践能力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中得以提升。为此,在“李华君团队空间”,主要栏目注重“原创”二字,如团队成员在“区域教学整体化改革的实践探索”“原创讲座”“原创日志”“课题研究”“原创实验”“原创教学设计”“原创试题库”“原创教学视频”等栏目中上传的资源都是他们在实践行动中的过程实录和实践经验的文字化表达,展现的是团队成员的实践智慧。

其三,经验分享,实现共同提高。在先有经验到现在经验再到未来经验的不断生成过程中,教师的知识、体验、感情、态度、思想不断扩大和丰富,教师因此而获得专业成长。基于经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2011年 10月教育部颁布的我国第一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让团队成员在投身改革的行动研究中获得经验。团队成员把各自的经验上传到空间之前需要进行经验写作,而经验的写作过程是自我与经验对话的过程,通过对话能获得对经验的进一步理解。具有丰富“原生态经验”的一线教师与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教研员所开展的合作研究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教研员对“原生态经验”的“概括化表达”让其具有了理论基调而便于分享。教师在对团队空间的访问中与他人的经验进行沟通与对话而获得新的经验,丰实各自的经验图式和经验世界。

四、“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的实践策略

1. 重视首席教师的规划与引领

以往学校教师在学科教学研究上存在如下的共性缺陷:孤立封闭,缺乏合作沟通;研究的问题往往局限于学校教师面临的个性问题,缺乏学科教学共性问题的研究;就事论事,难以把某个具体问题与整个学科课程的大背景联系起来;就学科论学科,忽视学科建设与区域教育综合发展的相互协调与相互促进。为克服上述弊端,以“区域优质空间课堂”为平台开展的区域教育教学研究需要发挥首席教师的规划与引领作用。首先应确立以学科教学研究为重点,兼顾区域教育综合发展研究的总体思路;其次应立足区域的整体性,开展区域教学研究活动的总体设计;最后应将学科教学的个性化问题统整到学科教学的共性化问题之中,将学科教学的共性化问题统整到区域教育综合发展的大背景之中,并强化团队成员的整体协作,汇聚成员的集体智慧。

2. 发挥团队成员的“种子教师”作用

把“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团队成员培育成为“种子教师”,其目的是引导团队成员在所属学校的校本教研中发挥引领作用。由于“区域优质空间课堂”注重学科的共性问题以及区域教育综合领域的问题研究,因此,“种子教师”的优势就体现在能聚焦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不同问题,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和解决的途径与办法。“种子教师”作用的发挥需要团队成员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与交流研讨。在“李华君团队空间”里,成员上传的资源大都经过学校学科教师的相互研讨与集体认定,特别是课堂实录的“磨课”更是凝聚了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

较强的研究能力是作为“种子教师”必备条件,为此,“李华君团队空间”里,团队成员通过共同设计的“原创日志”“物理实验”“物理原创课件”“物理原创教学设计”“物理原创试题题库”“物理原创教学视频”“他山之石”等栏目进行基础性研究外,“课题研究”“教学主张”等栏目的设计在于引导团队成员增强问题意识与研究能力。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团队成员就物理学科教学和县域教育改革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向县、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课题并开展相关研究。目前,骨干教师邓学持“课改背景下中学物理习题设计策略研究”,杨万军老师主持“物理课堂教学的设问研究”,首席教师李华君主持湖南省规划课题“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区域推进研究”。课题组成员都是由“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团队成员和各学校物理教师组成。面对物理学科“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实问题,首席教师李华君凭借多年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培养兴趣,注重过程”的物理教学与研究主张。通过对教学过程和物理学科特点的分析,从物理过程教学的内涵、物理课程标准中物理过程教学的体现、过程与方法的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物理实验、物理思维、物理习题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为自己的教学与研究主张构筑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石。

3. 打造区域教研共同体

纵观国际国内组织形态的研究,“共同体”已成为不同群体共同追求的理想组织形态,如国际、国家层面上的“命运共同体”,教育领域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教育共同体”等。为此,我们把 “区域教研共同体”作为“区域优质空间课堂”所追求的理想组织形态。

区域教研共同体是通过开展区域教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提升区域学科发展水平和区域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为共同意愿与利益需求而组成的教师合作群体。在共同体里,每个成员都是主体之一,他们的关系体现为交互的主体性,即主体间性。区域教研共同体的打造为开展区域教育教学教研提供了理想的组织环境,团队成员把共同体视为一个温馨的家园,各成员之间彼此信任并相互依赖,并在这个家园中获得归属感和团队的支撑力量。作者所在的团队成员来自全县不同学校,包括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有中学高级教师和初任教师,有资深教研员、学校领导和普通教师。他们所组成的“区域教研共同体”开展合作研究,在优势互补中获得了彼此的一番长进。2015年9月,三位团队成员参加了湘西自治州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叶大为和杨勇军在比赛中均获特等奖,杨尚德老师获一等奖。其中,杨勇军和杨尚德都是在农村中学任教的初任教师。

4. 彰显学科教学特色

以学科为单元的“区域优质空间课堂”建设必须凸显学科特色,为此,在“李华君团队空间”里,“科技创新”“物理实验”“物理科普”等栏目建设就凸显了物理学科特色。湖南省泸溪县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山、库”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许多农村学校实验器材配备不足,实验教学相对滞后。针对这一现状,团队成员上传了大量的原创实验供全县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参考使用。物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物理学科特色的彰显以文化育人为依归。为此,“李华君团队空间”的“本土教材”栏目中,团队成员对所使用的人教版教科书进行“本土化”改造,开发与利用“无公害崭讨藏保鲜技术”“生活现象揭秘”“泸溪石亮相世博”等本土资源替代教科书中的“城市化”素材。对教科书的“本土化”改造不仅是对三级课程管理的落实,而且确立了一种“文化立场”,通过吸收区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注重区域文化的“生态共生性”,以此培育适应“当地社会发展”要求的“本土文化人”。

5. 聚焦区域教育发展主题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范文第8篇

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工作,表彰先进,研究部署全县高中素质教育工作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动员各高中学校和广大教干教师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刚才,各高中学校都介绍了各自行之有效的做法,谈了今后的打算,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高中素质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教育系统特别是各高中学校广大教干教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迎难而上,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推动了高中素质教育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是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县一中、美澳学校、二中均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全县各高中学校基础设施完备,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营造了良好外部氛围。高考期间,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县六大班子主要领导视察高考准备工作,为高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三是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和谐校园建设富有成效。各高中学校树立“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质量”的意识,不断巩固学校管理年活动成果,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努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广大师生创造了一个安全文明、和谐向上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赢得了广大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好评。四是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高考成绩稳步上升。我县这几年的高中教学工作一年一个台阶,甚至一年几个台阶,呈现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高考成绩稳中有升,全县本科一榜进线2299人,同比增加217人,其中重点院校进线人数611人,同比增加174人,总体上比去年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我县的尖子生培养再创佳绩,多名学生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赢得了社会好评。2011年,我县再次被评为全市高中教学先进县区。在2012年3月市组织的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中,取得了近年来最好成绩。我县本科进线1715人,其中,重点进线714人,名列全市第二,全市前100名中,文科占17人,理科占15人,全市文科前10名,我县占3人,全市理科前10名,我县1人。

应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全县人民是满意的,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为全县高中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教干教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县高中教育与先进县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一是教育投入不足,制约了高中教育进一步发展;二是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与满意程度,办好高中教育任重而道远;三是我县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认真加以解决,进一步促进我县高中素质教育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全县教育系统特别是各高中学校广大教干教师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快我县高中教育的发展步伐。

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中教育的内涵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加快我县高中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为高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应着力围绕保障学生和实现学生学习权益的需要,又要满足教师教学需求,既要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人本管理的原则,又要实现教学常规、学习常规、管理常规的优化,力求教、学、管相统一。要关心高三教师,给他们以温暖,增强他们的敬业精神,要关心爱护学生,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空间。要增强名校意识、名牌效应,尽可能培养更多、更优、更高素质的人才。

(二)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素质教育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明确素质教育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是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尊重和遵循教育规律的体现。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育质量,追求的是更高的、更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要大力抓好办学行为规范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条件。要根据《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突出抓好“四个规范”即:规范课程设置安排和课程内容安排、规范课时计划、规范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学生的作业量、规范评价考试招生制度。可以说,只有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成为可能;只有严格控制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提供可能的时间和条件,也才能促使教师提高效率。各学校要在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如何转变我们的管理方式、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这些工作搞好了,素质教育就能得到很好地贯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有保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举措。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新教师补充机制,实现教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特别是要抓好高中一线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教育,教育教师积极进取、敬业爱岗、扎实工作,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育人;三是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增强教师的学习和发展能力,促进教师的特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是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关心高中教师的工作与生活,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五是进一步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典型带动示范作用。

(四)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教科研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要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进一步加强教研队伍建设。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督促指导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要建立教师业务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向专家型教师发展。要找准高中科研工作的方法与方向,把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服务作为出发点,努力探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五)强化学校安全管理,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学校安全关系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警钟长鸣,严抓细管。当前,受条件限制,高中学校在校学生多、食宿条件落后,加之外部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学校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各学校要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周密制定安全预案,建立安全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严防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电击、危房倒塌、校园暴力等事件的发生。要与公安、文化、建设、工商等部门密切合作,切实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为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形成合力,确保2012年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高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将继续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地位等方面,多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营造人人重视教育、关心教育、参与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教育局要尽最大努力去争取方方面面对高考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努力为全县高考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县教研室及有关科室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加强对高三后期管理与复习工作的指导,积极搜集整理各种有效信息,与各高中学校共同把这项工作完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