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安全学习

中学生安全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学生安全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生安全学习范文第1篇

一、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少年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凡已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按照当地学制的规定,学习到毕业,而不能中途辍学。只有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才能使一些学生不中途辍学,保证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从而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

2、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社会发展到今天,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要求我们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莲~山 课件]因为教育本身是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全面的素质,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学生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其学习和生活又要有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而中学生安全教育恰恰在这两方面得到了全面体现。

3、正确引导特殊中学生的需要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与生俱来就有优越感,攀比之风日盛。当愿望不能实现时,少数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便动起了歪脑筋,把手伸向了周围的同学。造成许多学生宿舍内盗窃事件时有发生,有许多学生的钱物也被抢劫。有些女生为了钱,结交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为“友”。同时,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的孩子也较以前多,其心理往往存在障碍。由于心理状态不好,导致个别学生面对缤纷的世界不能自恃,面对突发的意外事故及人身伤害等束手无策。

4、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校中学生数量不断上升,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校内和校外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学生被拦路抢劫或被他人伤害,学生宿舍内钱物丢失、女生宿舍内遭流氓滋扰、酒后滋事、斗殴事 件等屡屡发生。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走向社会要遇到的问题。中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做到在校期间自己不受伤害,也不伤害他人,自己不违法违纪并能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而且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5、提高中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当前中学生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学校一再三令五申宣读《学生校内外安全公约》及处罚办法,给学生发放并学习《安全事故手册》,但在学校总有学生追逐打闹、滑行楼梯扶手的,有翻越校门、围墙的,有体育课上不听从老师要求的,实验课上未经老师允许,擅自触摸药品进行违章操作的,在校外有不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有私自闯入施工现场的,有结伙斗殴、盗窃的,有滋事寻非的,在自身财物管理上,思想麻痹,钱物随意乱放,离开宿舍不关门窗,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另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一些社会上的犯罪分子、“小混混”利用中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等,骗取中学生财物。还有的中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交通安全,夏天不注意游泳安全,冬天不注意滑冰安全,平常不注意饮食安全,购买廉价过期食品和饮料,心存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一些中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看到违法违纪事件,没有关系到自身利益,装作视而不见。认识不到打架斗殴、盗窃等给自身、他人、学校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不采取有效的制止措施。因此,要切实加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中学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中学生安全学习范文第2篇

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中学生安全教育,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下面对中学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中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中学生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但是活动过于形式,中学生对这些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只了解活动的主题,而对教育活动的内容全然不知,甚至少部分中学生对活动的主题都不了解。这样的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没有让给中学生真正的了解安全教育,教育的内容无法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另外,即使学校积极开展中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但是很多教师与学生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参与度不高,他们在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案例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

教育方法相对简单,是中学生对安全教育提不起兴趣的主要原因。中学开展的安全教育方式主要采取说教、通知、宣传栏和黑板报的形式。这些方式并非中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然而例如邀请相关部门(交通、消防等)人员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相关安全教育电视节目播放、安全教育实际演练、老师讲解时结合具体事例等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教育的方法。

3.安全教育方面资源不足

(1)学校教师资源的缺乏校园安全教育的老师存在很大的流动性,是我国安全教育一直发展不起来很重要的原因。中学的安全教育老师主要是思想教育和体育老师,还有就是交通、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但是这些都是兼职的,学校没有安全教育方面的专业老师。中学安全教育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

(2)安全教育教材的不足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我国这方面资料有很多,包括出版的书籍,音像制品。中学是有一些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但学校大多没有统一使用安全教育的教材,使得教师对安全教育内容选择的随意性很强,只是一味地重复自己熟悉的内容,但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实用性内容涉及较少,这使得中学生得不到系统完善的安全教育,这也对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3)安全教育时间的不足对于中学生来而言,学习渠道主要是课堂,这也是吸取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我国中学对安全教育课堂设置很不乐观,学校对于这方面的教育时间很难保证。很多中学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都没有设置安全教育。学校大都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所以中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时间肯定是不足的。大多数都渗透在学科教育里,但也只是警示,肯定不够,也缺乏安全演练活动,很多时候安全演练成为了出事后的“被演练”。这些方面的缺乏,使得很多中学生很难掌握自救自护的能力,万一出现意外,中学生难以有效应对,后果不堪设想。

二、对策与建议

1.思想上注视中学生的安全教育。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就是把学习学科知识当成了教育理念,从而忽视了安全教育,忽视了安全教育。让很多学生养成了学习安全教育知识是没有必要的这种错误观念。针对中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频频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函需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从而摆正安全教育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位置,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学校真正意义上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在思想上进行安全教育,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然后发挥模范的带头作用,则会更具有激励作用,学校定期开展在安全工作方面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事迹表彰活动,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从根本上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推动安全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2.构建多元化安全教育模式。

为了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应该开设多元化安全教育。比如开设讲座,播放相关的教育视频等,让他们有兴趣去了解安全方面知识,与此同时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的理念。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的,学校的安全教学也应该不断开拓新的思路和渠道,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安全知识的学习上。可积极组织一些有实践意义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在学校进行一些摄影和新闻作品的品读,摄影作品内容展现的是一些由于安全意识缺乏而导致的损失和危害,如摄影作品可形象地展示由于疏忽导致的火灾场景,因不遵守交通规范导致的车祸场景等,通过图片的形象展示不仅提升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更能从潜意识里触动他们的神经,从而能够进行自觉主动的安全知识学习。

3.开设安全教育国家课程。

对于中学的校园安全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借鉴安全教育做得好的国家的经验,改变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有心无力状况的处罚,我国亟需开设安全教育国家课程。我国教育部门也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编写一套由易到难的统一的安全教育教材。虽然对我国校园安全立法问题高度关注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一直没有制定出一部全国性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缺乏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已经严重了影响了我国中学安全教育的发展,使得很多学校安全教育的开展得不到保障。

4.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作用。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有条件进行正规化、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学生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安全教育仅靠学校和家庭是不够的,要依靠社会力量,三方齐抓共管,为学生安全营造良好安全氛围,防止意外发生。

三、结语

中学生安全学习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生 在线学习 有效策略

当前,伴随互联网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中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样,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由此诞生了翻转课堂、微课、互联网在线学习等新型教学和学习模式。教师的讲授并不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学习。然而中学生在面对海量的互联网大数据时,如何快速找到所需资源。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在线学习成为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互联网在线学习的意义

互联网在线学习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思维方式。使中学生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学习得以实现。提升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完善了中学生的知识体系,实现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今互联网思维正快速地改变着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和综合能力。

1.互联网在线学习促进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的形成

中学生的认知方式正在形成中。互联网对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如:概括性、持久性、逻辑性等。通过互联网在线学习,可以培养中学生检索、筛选和甄别可以信赖的和有价值的信息能力,养成合理使用各学科网站的习惯,提高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中学生通过互联网在线学习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有助于中学生全面意识的形成,提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核心竞争力,帮助中学生建立课堂与课外知识的链接。构建出更为完善的认知结构体系,形成信息化、科学化、整体化和生活化的认知结构体系。

2.互联网在线学习促进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互联网在线学习可为中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如在自主学习中,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有助于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学习资料,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互联网在线学习充分体现了交互式合作学习的优点,中学生可以从网上下载、共享学习资源,还可以与同学、老师、家人一起分析、讨论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和分享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探究性学习中,互联网海量的资源可成为探究性学习的辅助材料,互联网各种学习软件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工具,互联网在线学习环境的交互性为中学生的沟通与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在个性化学习中,中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制定个人的学习规划。确定学习目的。选择合适的互联网学习方法,从而使学习更具个性化。

3.互联网在线学习促进培养中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学生通过互联网在线学习可以扩展对外交流的领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丰富中学生的情感。互联网在线学习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使中学生能够发挥更大的学习潜能。提供更多平台展示中学生创新能力。互联网在线学习更能挖掘中学生的多方面智能,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互联网在线学习重要组成要素及作用

1.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互联网在线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互联网学习。

2.教师

教师是学生进行互联网在线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主导作用。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创设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种途径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互联网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同时,教师依据不同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借助互联网平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分享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并利用互联网平台介绍不同学科的概况,发展前景,帮助中学生制定科学的人生规划。

3.学校

互联网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技术支撑。推动了学校管理方式的更新。随着“互联网+创新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为中学生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将传统教学和互联网教学相结合,开发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优质课程资源,开展多样化学习方式。

4.家长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在城镇及乡村的普及。帮助学生掌握互联网学习方法是家长的一项重要职责。随着家长对互联网知识的不断学习。教育子女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家长为中学生创造互联网学习的环境,督导中学生进行互联网在线学习,帮助中学生作好互联网学习计划,帮助中学生学会甄别网络资源,使中学生养成自律的互联网学习习惯。同时,家长通过帮助中学生进行互联网在线学习,增强了中学生科学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更大地发掘了中学生自身的潜力。

三、互联网在线学习策略

随着中学生互联网学习能力的提高,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欲望的增强。中学生利用互联网在线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正逐步提高。提高中学生互联网在线学习的有效性,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1.明确学习目的

中学生首先应明确互联网在线学习的目的。做到有针对性。如伴随学校学习,课堂知识没有充分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在线辅导:针对不同的科目查缺补漏进行在线测试和学习;基于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在线学习;假期可以进行复习或提前预习下学期课程内容。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多角度、辩证地分析收集网络资源,作出正确的选择。互联网在线学习也需要中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和辨别能力,同时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自控能力,并能够合理地制订互联网学习计划,安排互联网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互联网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3.运用有效的W习策略

在互联网环境下,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策略。帮助中学生提高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通过互联网在线学习,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使中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具有热爱生活、积极健康的学习动机。

4.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首先,互联网在线学习以网站、论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资源,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中学生学习的要求,应及时更新网络资源,保证网络安全,倡导师生共建互联网学习平台、共享教学与学习资源。此外,国家应提供优质的互联网服务,维护互联网道德,保障互联网信息安全。其次,教师要利用互联网巧设学习任务。引导中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再次,互联网在线学习应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学校应建立自己的网络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学习习惯。

5.建立完善的学习评价体系

中学生安全学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问题;管理方式方法

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管理其最终目标,规范学生遵守一定的规则行为。中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事情,需要教师有耐心、责任心,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完善各个方面。

一、目前初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时期。目前的初中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特点。

(一)过渡期的不适应

学生在中学以前处于幼稚期,在心理上需要更多的依靠、照顾、保护,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都较差。进入中学阶段后马上就要迈入少年时期,而中学后期则处于敏感的青年初期,这也是标志着学生真正要转化自己的思想、观念,要成为社会上独立的一名成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反映出中学初期(少年期)和中学后期(青年初期)过渡状态的两种不同特点。前一时期,即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后一时期,即青年初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

(二)自尊心较强

学生在初中阶段自尊心理开始上升,教师需要掌握中学生的自尊心理,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自尊心强,爱面子。他们非常注重自己是否受其他人尊重,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管理学生时,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工作。(三)学习缺乏针对性初中生面对中学时期突然丰富的课程,缺少了学习的针对性,有一些不知所措,对于知识不能去系统地总结。

二、初中生日常管理的方法、措施

对于初中生的日常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坚持学习,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心态,来对学生进行管理。

(一)尊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最基础的是秉承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尊重学生,要以真心去对待学生,用平等的心态和学生相处,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对待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教师尊重学生也是以身作则,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意识到,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可以引导学生有颗感恩之心,也可能在不经意之间会给学生带来深藏心底的伤痕。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二)了解学生

想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必须要全面了解学生,教师要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以便为日常管理学生奠定基础。深入了解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恰当地把握他们的主要矛盾,是进行中学生管理的基础。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根据以下几点。

1.善于观察。学生是活动的个体,在集体中的表现是进步还是退步,需要教师通过观察去发现。课堂上,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种表情,都可以反映他的学习态度,教师需要抓住这其中表现,适时地进行教育,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及时指出不足,帮助改正。只有我们善于观察,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留心学生的情绪和表情变化,然后通过研究分析,才能及时引导学生,做好工作。教师应该予以关心,多观察,多发现,多鼓励学生。

2.勤于沟通。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成绩。教师可以采取群体沟通,后者是个体沟通,看到学生突然有什么变化,应当及时沟通,了解原因,可以有助于跟进学生动态,帮助学生排除困扰,专心学习。除了学习方面的沟通,教师在课下时间可以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沟通,了解学生的喜好都有什么,了解现在的学生更多关注的东西有什么,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丰富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更新,总能以最好的状态面对学生。

(三)做好学生日常规范

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对学生的日常规范,对学生要制定合理、严格的规范制度。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时刻记得规范自己的行为固然重要,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也需要有良好的班风、学风。要健全、完善学生规范制度,实施科学管理,促进良好的班风。教师要严格对待学生的常规管理,为提高班级整体水平奠定基础。

(四)注重安全教育

目前,学生的安全问题才是重中之重,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教师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工作。学生安全问题已上升到首位,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是每一个教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教师应当在日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虽然,初中生的日常管理是一个复杂、难度大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任务,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做好这一项工作。

作者:窦玉燕 单位:河 北省沧县兴济中学

参考文献:

中学生安全学习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学体育和谐课堂 价值特征 构建方法

“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是时展的必然,也是和谐教育的具体体现。因此,构建中学体育和谐课堂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构建中学体育和谐课堂的价值

1.1生活价值。构建中学体育和谐课堂反映了社会之间的交往与生活的需要,使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让中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知识和技能。

1.2教育价值。构建中学体育和谐课堂是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它能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体现新课程教学的人文体育观本质功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有助于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1.3社会价值。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上,让中学生在和谐的体育课堂上,了解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这会使中学生更快地适应和服务和谐社会。这样的教育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对提高整个社会公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中学体育和谐课堂的特征

中学体育和谐课堂教学以民主、平等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实现情感交流,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精神愉悦、审美享受与开发潜能的过程。中学体育和谐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2.1愉悦性,安全性。和谐的中学体育课堂能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快乐中掌握运动技能,了解锻炼方法,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安全的教学锻炼环境,是构建中学和谐体育课堂的前提。和谐的中学体育课堂首先应该是安全的,不应该有教学伤害事故发生。

2.2积极主动,优质高效。和谐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主动的、有效的交往活动。体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先行者,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性,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2.3井然有序,充满活力。保证基本的教学秩序,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规范的教学行为是和谐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体育是一门特殊的教育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性,其课堂组织较其他课程而言,有一定难度,体育课堂是在一个动态环境中进行的,因此需要动中有序,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在保证基本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教师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宽松自如,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3.中学体育和谐课堂的构建方法

3.1构建中学生和体育课堂活动环境的和谐。所谓的课堂是广义的课堂,所以课堂活动环境不仅包括教室内的环境,而且包括校园内教室外的环境;不仅指校园的物质环境,而且指校园的人文环境。课堂活动环境与师生的教学有密切的关系。体育课堂对中学的物质环境要求是相对较高的,这是由体育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不仅是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而且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效率,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师生的身心健康。所以,中学有关领导要重视体育的发展,加大中学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学体育和谐课堂的建立。

3.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影响中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本质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中学生能够体验平等、尊重和信任,形成自觉的求知欲,获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首先,教师要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中学生。由于学生个性和身体素质等的差异,中学生运动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一视同仁,对于素质较好的学生,不要过多关注和偏爱;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其次,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以及与学生交往、交流的能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适时指导和鼓励;要深入研究学生心理,感受学生情感,与学生真诚交流,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做到时刻以身作则。最后,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爱心去感动学生,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情感。

3.3构建人与方法的和谐。人与方法的和谐包括教师与方法、学生与方法的和谐。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场地设施、教育对象等,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与方法的和谐上,中学体育课堂已经不再是小学时代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中学生无论是在认知能力还是在自主学习能力上,都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在学习的技巧、方法、理念上的传授,最大限度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4.结语

构建中学体育和谐课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和谐教育的需要,是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积极构建和谐的中学体育课堂,让中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登嵩.论体育教学中的和谐课堂[J].体育教学,2007,(3).

[2]张德福.论和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中学生安全学习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52-01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高中化学课程更加注重课堂效率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外,高中化学的实验是教师开展科学教学和深层次教学的入手点,通过实验能强化高中化学实践教学质量。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正确看待实验价值,积极分析授课内容,有效优化设计高中化学实验课。

一、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重视度

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旨在让高中学生学习和了解化学知识,体会如何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从根本上来说,高中化学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验总结,高中学生做化学实验需要课堂理论知识的积累和支撑,二者相辅相成,高中化学教学中少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的任何一个,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就无法有效提高。因此,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教学观念,加强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为高中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实践。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对于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非常看重,但是对于高中学生的化学实践操作能力重视度不够,从而导致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得不到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和热情下降。因此,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摒弃不科学的高中化学教学理念,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从而在教授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步培养高中学生的化学实践操作能力。

二、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环境

活跃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高中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高中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高中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断提高化学知识的学习质量和水平,锻炼和提高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想优化高中化学实验课的设计,首先应当从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环境入手。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视,但是对于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环境优化重视度不是很高,这样容易导致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降低,最终影响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因此,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摒弃低效、不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积极采取有效手段营造活跃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环境,激发高中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高中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化学实验操作中不断深化理解,促进化学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丰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形式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形式对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兴趣和高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丰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形式,从而提高高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性,促进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高中化学教师丰富化学实验教学的形式,提高高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创新教学理念。高中化学教师应当认识到高中学生才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让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全身心融入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时增加实验活动的风趣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实验操作兴趣。第二,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高中化学授课的实验部分一直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我们也可以适当地放宽实验操作限制,以苏教版高中化学《金属与非金属反应》这一部分为例,以往对于这一类化学实验出于安全的考虑,化学教师一般都是自己演示给学生看,但是没有通过亲手参与,高中学生很难掌握这一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规律。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放宽对于学生的实验限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实践、操作,有效地掌握高中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提升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对于“钠与水反应”,教师教学中先讲解钠的保存条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由一名学生操作,操作中注意安全,验证课堂学习的实验结论。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实践操作能力,巩固高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质量,强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对于高中学生的化学素质和综合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动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改革,从而全面优化高中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汤波,朱蠡庆,黄小芳.分析化学开放实验室建设在科学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冶金教育,2009,(1).

中学生安全学习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 游戏 教学 运用

引言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的提升,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发展。在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弊端,为了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许多中学将游戏教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其中。实践结果表明,游戏教学的方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这种教学形式使得整个的教学过程更加有趣,游戏的开展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度大大提高,教学与快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中学体育游戏教学有利于中学生提高自身的身体水平,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体育和游戏之间本身就密不可分,而中学体育游戏教学方法很好的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大大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热情,体育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也会得以改善,引导中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游戏活动掌握更多体育锻炼技巧。

一、体育游戏

1.含义

当下,我国还没有具体的体育游戏的概念。体育游戏占体育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辅的作用,它将整个的体育教学过程很好的与游戏结合在一起,促进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游戏在进行设计时依据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的体育运动,其目的就是加强学生在体育方面的锻炼。总而言之,体育游戏的开展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整个体育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特点

体育游戏首先有着一定的规范性,它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可以培养学生更好的适应环境能力;它有着普及性,内容丰富多彩,方法也千变万化,所有的中学生可以参与进来;健身性是体育游戏的重要特点,通过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完成游戏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也是体育游戏和其他游戏所不同的地方;娱乐性,体育游戏的游戏性很强,学生在其中可以感受到很多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竞争性,在开展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为了达成目标,学生会不断的进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懂得了竞争,这有利于其今后更好的进入社会。

3.对于中学生而言的重要性

将游戏引入体育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中学生更好的发展自己,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不断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中学生而言的重要性主要有:

(1)娱乐中学生的身心。体育游戏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来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有效地缓解了中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压力,有利于中学生不断的发展自己的身心健康。

(2)教育中学生。体育游戏的开展遵循着相关的规定,有利于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中学生在整个体育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遵规守矩的良好习惯,团队意识也大大的增强。体育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并且需要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智力的提高。

(3)健身作用。体育游戏的本质就是体育活动,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完成的,和其他体育活动一样有着很强的健身作用。此外,体育游戏的综合性较强,对中学生的身体有着全面锻炼的作用。

二、体育游戏教学法运用于体育教学的途径

1.体育游戏在进行设计时要结合中学生实际情况

中学生阶段,学生会轻易的就感觉到疲惫,所以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引入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与体育相关游戏,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最大化的凝聚学生们的注意力。此外,中学生的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体育游戏的设计应刺激学生的好奇欲望,这样可以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中学生安全学习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发展;内在需求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1.001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可谓众说纷纭。首先,体育课程标准给了我们一个目标明示: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与社会适应。但这是学生内在的真实需求吗?体育教学同时存在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关系,我们不仅要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与任务,还要了解学生内在的真实需求。学生的真正需求是“增强体质”吗?可是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这期间的身体是人的一生中最佳的状态。学生的真正需求是听从教师的指令吗?可学生是一个个富有个性与情感的生命体。因此,对于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真正需求这个问题,我们很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

一、对中学生体育需求部分问卷调查引发的思考

对中学生体育需求的调查研究,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有许多研究显示,中学生体育活动的第一需求是“增强体质”,如王雷通过调查问卷,得出中学生体育动机共有9个不同内容排列组成:强身健体、娱乐消遣与寻求刺激、磨练意志、精神发泄、减肥、健美、学校课程的要求、学校考试的要求及其他。[1]

又如金健秋通过调查问卷认为,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排列次序为:增强体质;获得更多的运动乐趣;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解除精神上的压力和烦恼、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积极性的休息;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了解,发展友谊、得到教师、同伴的重视,承认与赞许。[2]金健秋还对中学生的体育需求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邀请全国120名优秀体育教师填写,设计了开放性问卷,对2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从中学生体育活动需要的35个变量采用R型因子分析的统计运算。获取了9个主因子,由此构成中学生体育活动需要系统的经验模型。模型共有9种性质构成:健康需要、承认赞许的需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精神放松需要、求知的需要(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3]

朱晓春通过对不同中学的180名中学生答卷调查和询问,发现最能调动积极性的体育需要层次可归纳如下内容:健康的需要、体育美感的需要、精神放松的需要、求知的需要、交往与运动娱乐的需要、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承认与赞许的需要。[4]

对于高校学生体育需求的调查也屡见不鲜,如陈贵芳对宁德师专学生进行了1400人次的调查问卷(其中男生700名,女生700名),结论为:利用业余增进健康、兴趣爱好、通过体育考试、有锻炼习惯、交流是学生的主要体育需求。[5]

以上调查结论并不代表所有调查研究的观点,只是从某个层面反映了中学生体育需求的“现状”,但对上述部分调查研究的结论,笔者认为并不一定是中学生的真正需求,需要认真反思,深化研究,揭示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真实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与把握中学生体育动机,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其次,以上问卷调查值得思考的是:问卷的设计是否科学?问卷的有效性如何?问卷过程是否真实?学生答题时的考虑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吗?等等都是有待考证的。

二、对中小学第一需求“增强体质”的反思

对于体育活动能否增强学生的体质这个问题,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有论者指出,参加体育活动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但又有论者指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影响学生体质的因素很多,其中遗传是关键因素,其它一些如营养、环境等因素远比体育活动影响程度来的大。对于以上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要正确理解体育活动能否增强学生的体质这个问题,需要深化探讨影响学生体质的内因与外因及其关系。

由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因此,对于青少年学生身体发展的外因,主要来源于四个层面:一是家长的要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身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拥有美好未来,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要求也基于此情结。二是老师的要求。身为体育教师,更多的愿望是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发展学生身体的目标等。三是学校的要求。学校作为育人之地,备受外界的关注,在提高升学率的同时,更希望学生能在身体健康方面得到发展等。四是社会的需要。公民体质健康对社会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尤其是青少年,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若没有强健的身体又何来能力去施展自己的技艺和才华。

如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上述问卷调查研究的结论主要揭示的是中学生体育需要的外因,当然中学生体育学习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因,如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都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提出了要求。

有时,外因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连年下滑,这与我国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更加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该问题的讨论、关注。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各领域的高速发展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这必将有利于我国新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加重视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硬件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造成学生体质下滑现象也毕竟是一个事实。作为政府、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等这些的因素,总是希望青少年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提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也是非常正确的,这是一个总体目标,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个总体目标还是属于一个外在的因素。体育课程教学是一个子系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需要关注体育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指导思想,我们还必须考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真实需求,这样才能把学生的真实需求与学生之外的要求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内在真实需要的探讨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动机是人们生活、成长的一种内驱力,而需求或者需要又是动机产生的源泉,要激发中小学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力,必然要研究其对体育学习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动机论(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基本需要(基本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二是成长需要(成长需求);包括: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虽然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规律亦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对中小学学生体育学习需要借鉴该理论进行分析,在需要的类型方面基本不存在差异,只是在不同层次方面学生的需要发展程度会有不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结合体育教学特征,我们把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在需求归纳如下:

(一)运动快乐需要

“快乐”是指个人追求并达到目的,紧张解除后的满足情绪体验。从年龄特征上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追求运动快乐应成为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第一大要素。因为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是否体验了快乐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如果体验了快乐,那么这种快乐就变成了后续的行为动机,如果体验不到快乐,那么这种体验则会成为之后的行为动机障碍。因此,若从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视角而言,体育课堂教学必然要考虑学生的内在感受与体验,学生是否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快乐”,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运动兴趣需要

兴趣与需要是密不可分的,体育兴趣即是体育内在需要的外部表现,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产生兴趣其实质是因为它能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是很直接的,如男生喜欢激烈性的运动,女生则喜欢柔和性的运动;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广泛,初中生体育兴趣趋于集中,而高中学生则比较集中;学生喜欢球类活动,不太喜欢田径项目等。这些特征是学生对运动项目的自然选择,但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有序的教学过程,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间接兴趣的培养需要通过教师新异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各环节来实现。因此,根据学生的直接兴趣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产生间接兴趣是体育教师重要的工作。

(三)群体交往需求

体育课堂教学采用的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因此,在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交往”,而学生的交往需求主要是通过三个维度体现的,即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及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与团体之间。此外,尊重的需要与交往是紧密相连的,在交往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加强群体交往的特征,更多地采用合作教学、分组分层教学等方式,在满足学生交往需要的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实现体育课程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

(四)知识技能需求

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既是体育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若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一概无知,那么也就谈不上运动的乐趣了。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始终是教学的根本,是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保障。其次,运动技能是展现体育美的方式之一,如观赏体育教师与他人动作示范美、自身运动美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审美情操,因此,作为体育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认识体育美、感受体育美、观看运动美、欣赏体育美,互相评价鉴别体育美是需要去尝试和思考的。

(五)运动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运动安全的需要。如果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水平或对教学的把握不合理而向学生提出过高的技能学习要求(特别是在一些存在危险的项目中),或是对体育课的安全意识不强,使学生出现安全事故,这些往往都会造成学生对自己安全的担忧。二是人际关系中的安全需要。如在学校里,教师不适当的责罚、同学的冷嘲热讽或师生间关系的紧张等均会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威胁。

(六)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个体成长中对较高目标和境界追求的动机或愿望,为个体提供了实现自身某种潜能的机会和挑战。由此可见,在体育课中学生该需要的出现往往依赖于前面几个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在体育课中,若学生对某个项目或技术感兴趣,他一定是会表现出想要学会它、学好它的念头。

参考文献:

[1] 王雷.哈尔滨市高中学生体育动机、兴趣的调查与分析[J].

教书育人,2007.SA

[2] 金健秋.关于中学生体育需要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南京体

育学院学报,1999.3:67-71

[3] 金健秋.中学生体育活动需要系统与中学体育教学的激励

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8.2:44-45

[4] 朱晓春.中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与激励[J].体育师友,1989.6:

45

[5] 陈贵芳.我校学生体育锻炼需求调查分析[J].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1:19-20

[6] 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25

[7] 李启迪.体育教学生成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

11:83-86

[8] 李启迪.体育教师的教学机智及例析[J].中国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