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家庭教育

安全家庭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安全家庭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全家庭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 家长 家庭教育方式

一、当前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家长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是主要的原因,另外家长自身的素质、受教育的程度和整体家庭生活环境都影响着家庭教育方式的采用与实施。尤其是现在独身子女的家庭,全家就一个孩子,越是重视越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容易出现问题。如何教育孩子是全家的主要问题,家庭成员的经历不同、想法不同,在教育的过程中就会有不同的方式。

(一)娇生惯养,导致孩子任性骄横。

现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就只有这一根独苗,就像老人们经常说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家里事事依从,样样随着他,简直快要给去天上摘星星了,可以说是对孩子有求必应。有的家长渴望唯一的孩子在感情上更多依赖自己,以保证老年有可靠的慰藉,他们放松了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助长了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在行为上霸道,缺少控制力。这就属于溺爱型的家长。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极易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他们在家里充当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上幼儿园挑座位,挑床,渴望得到教师的注意等,在与小朋友玩的时候也是希望大家都让他,没有养成帮助别人的习惯,总是不讲理。他们在家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大家都围着他转,到以后离开家去上学或是在社会上生存,别人不可能都像父母一样对他们,他们就会有失落、无助的感觉,并且他们的性格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对他们的成长工作都很不利。

(二)过分保护,导致孩子缺乏锻炼。

一些家长在抚养孩子中,缺乏正确的观点,采取不恰当的行为,对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代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别说是帮父母干活,基本属于生活不能自理,父母根本就不让孩子做自己能做、该做的事。本来幼儿园的孩子天性就爱玩,喜欢运动,喜欢跑、跳,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但是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为了怕碰着、磕着,根本就不让孩子们出去玩,生怕孩子出事,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

这样教育下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较软弱,他们不会做很多同龄人都会做的事,不会玩大家都会玩的游戏,他们在父母的保护下,渐渐地脱离了同年龄的人,在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后都有影响,因为你不会玩,因为你不敢玩,大家都排斥你。不和同年龄的人一起成长,不利于孩子社会化发展。上大学不会洗衣服大有人在,许多孩子上学必须有爸妈陪着才能学习。这样的孩子缺乏锻炼,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性格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

(三)期望值太高,教育方法不当。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都好,但是对孩子缺少正确的评价,不能科学地为孩子定向。有的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子女,把自己没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子女,让孩子替他们实现梦想。有的家长以自己认为有用的、好的为孩子定向,不顾及孩子的爱好与能力。家长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目前有许多家长走进了高期望值的误区:一是不顾孩子的实际,一味过高过严地对孩子提出要求,有时根本就违背孩子的生长发育的规律,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不利,比如过早地让孩子学弹钢琴,对孩子的手指的肌肉发展就很不利。二是攀比心理严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就一定要求自己家的孩子也要怎么样。三是重智轻德,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一些家长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智力高,将来就一定有出息。孰不知不恰当的期望,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期望太高,于是家长陪读、请家教、给孩子报补习班。孩子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不强。这样做的结果,孩子往往成了考取高分数的机器,其意志、品质、情感、人际交往等等维系其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不到发展和提高,造成高分低能现象。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不准交往,不准贪玩,把早期教育设置成学计算机,学应用,弹钢琴,学书法等,使孩子过早脱离童年世界,极大地妨碍他们健康成长。而一旦孩子的成长与他们的期望不一致时,部分家长又会走向另一极端,或迁怒孩子,横加指责,粗暴打骂;或放弃了正常的必须的家庭教育,放任不管,认为孩子是没得救了,不给孩子正常的教育。更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在家长长期的高期望值的压力下,其心理、情绪长期压抑,得不到舒缓,最终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扭曲,行为失常,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四)家长教育的不一致。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由于孩子的特殊身份,家庭教育不一致的现象更多,一般最常见的是“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圆场”的现象。在大家庭里大家都爱孩子但方法不一样,打也为孩子,护也为孩子,老人是彻底的惯孩子。一般孩子受老人的放纵娇惯比父母更厉害,祖辈和父辈之间,常常因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别,形成不一致,而父母对子女要求不一致,也会造成矛盾而削弱教育效果,因为祖辈总是认为儿子应该听他的,甚至因为孩子的教育导致家庭纠纷。

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属于核心家庭,即:家庭里只有父母、子女两代。家长教育要求不一致,主要表现为一个要管,一个要放;一个要严,一个要宽。有时夫妻二人还故意在孩子面前扮演黑白脸。以为一个打,一个拉,有哄他的,有吓唬他的,是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这种气氛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两面性。家长的要求不一致,常常会伴随着家长之间的分歧和争吵。争吵尽管可以设法避开孩子,但分歧是无法避开孩子的眼光的。这种分歧会给孩子造成教育的真空,而孩子也往往很善于钻这样的空子,在一面受了管教,就跑到另一面去诉苦;在一面受了罚,就跑到另―面去讨爱。另外,孩子还会对家长产生不同的看法与态度。由于家长的教育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误以为家长中有的爱他,有的不爱他;有的专门保护他,有的老是惩罚他。于是孩子对家长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态度。

教育的不一致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更是重要,一般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两面派性格,他们在爸爸面前一个样,爷爷面前一个样,学会了两面说好话,这样的孩子容易养成口是心非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以后与人交往也会表达出这样的倾向。

二、良好家庭教育方式的构建

(一)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教育观作为一种思想,支配着家长的教育行动。正确的教育观的树立对于家长教育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观念正确了,自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有相应的正确的方式与行动。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的构建,是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的。

对于现在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它们直接导致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比如重智育轻德育,这样家长就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于别的方面就太放纵孩子,在学习上又对孩子太严格。还有的是对孩子期望太高,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给孩子过早地背上沉重的负担。

总之,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导致不正确教育方式的主要原因,要想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爱孩子应该爱得适度

爱孩子本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应该向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会提出许多无理的要求,假若我们做父母的对幼儿过分溺爱和迁就,要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长大后一旦对越来越高的物质享受得不到满足又缺乏用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能力,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家长对幼儿正确的言行和合理的要求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不正确的言行要求不但不能满足其要求,而且应耐心进行说服教育,使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三)家长要保持对幼儿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现代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长辈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等。首先我们的长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必须有统一认识,克服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会懂事等错误的观点。如今特别是祖辈们对孙子孙女特别的溺爱和顺从,经常为一些小事情,父母说应该这样做,而祖辈却说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不行。长辈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孩子无所适从,使之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因此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教育才能形成幼儿良好的性格品行。如当孩子犯了错误后,我们家长应该一致的批评、说理,千万不能出现父母批评他,而长辈却站出来帮孩子的情况。

在核心家庭中,父母也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树立家长的威信。同时家长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有利于孩子分清是非,知道善恶,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切实实施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

民主是我们要提倡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现在的一些家庭中所实施的民主却是一种变相的溺爱。家长们认为让孩子参与就是民主,但对孩子的要求过分地尊重,就又回到了有求必应了。

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说:通过多项全国性少年儿童调查发现,当代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分为六种类型: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最利于孩子成长的是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高,相应的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较强,容易形成敢说敢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否定型教养方式则相反,父母经常责备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训斥多于鼓励。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低,总是甘居下游,对自己的前途常怀恐惧无望之心,这样自卑的心态往往会对他们未来参与社会竞争产生不利的影响。

民主型的家长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和爱好,又坚持自己合理要求;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热爱生活和自主发展。

这种教养方式国外的父母比中国的父母用得多,我们要多借鉴,多参考。研究表明:持这种教养方式的家庭首先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可靠。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怎样爱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另外,温馨的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当孩子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

我们现在应该教育我们的许多家长多应用民主的教育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都是为了他们好,只有他们在观念中认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并运用好的教育方式,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样才能既不辜负父母一片为孩子的心,又对孩子的成长好。

参考文献:

[1]刘春梅.试论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发展.濮阳教育学报,2002年4月.

安全家庭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社会;积极的社会行为;消极的社会行为

社会是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某人或某事物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根据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将社会划分为:

(1)积极的社会行为,是对他人或群体有益的行为或倾向。

(2)消极的社会行为,是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或倾向。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产生消极的社会行为。下面根据实例分析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的影响。

背景介绍

明明是个聪明、帅气、好动的小男孩。上课时,能够大胆的在小朋友面前讲故事、唱歌,喜欢展示自己。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却总是爱闯祸,是父母口中的“麻烦制造者”。

实录一:一天,在组织美术活动欣赏与评析幼儿作品时,明明的画比以前有进步,在老师表扬一番后,小朋友们都为他鼓掌,明明很高兴、得意的接受大家的掌声。之后在评析其他小朋友的美术作品,请小朋友们鼓掌时,明明完全不在意,没有欣赏别人的作品也没有为别人鼓掌,而是自顾自得玩起来了。

实录二:有一天,我带小朋友在户外玩游戏,忽然听到有小朋友的哭声,我赶紧跑到哭鼻子的豆豆(化名)身边问他怎么回事。豆豆给我告状:“是明明捡小石头打我”!我叫来了明明对他说:“明明,你这样拿石头打人是很不对,很危险的。”明明小声的咕哝了一句:“那他怎么不躲开,真笨!”

案例分析

本文作者经过一年多和明明父母在晨接、离园或电话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交谈中了解到,明明消极的社会行为与他的不正确家庭教育有重要关系。

一、目中无人。明明从小在溺爱中长大,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造成了孩子目中无人,认为大家对自己所做所为都是理所应当,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他人,只注意对自己有利的事,其他则漠不关心。

二、攻击。明明是独生子女,全家视他为掌上明珠、关爱过度、对孩子百依百顺。此时正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是个性形式的奠基时期但时间一久,就养成了一种习惯, 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则易怒、发脾气、哭闹,觉得什么都是别人的不对,没有自己不对的。到了幼儿园,与同伴有了纠纷时,总责怪别人,不能协商解决问题时,攻击就产生了。

指导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教师一定要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从而实现家园共育,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我和明明妈妈进行了交谈。针对明明的种种表现,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使家长认识到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指导、教授了一些正确的教育观念及方法:

一、要改变孩子的自我中心行为。首先,要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以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其次,教孩子为他人做些事情,比如把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别人,把好玩儿的玩具让别人玩玩等。

二、教幼儿关心尊重他人。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妈妈累了,知道让她安静休息一会儿等。其次,借助图书等给幼儿讲讲述一些尊重父母,尊重他人的故事。再次,引导幼儿学会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让幼儿从小就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都应共同努力,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建立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参考文献:

安全家庭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 幼儿 家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53-01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而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家庭环境等因素的不同,造就了不同孩子的发展。孩子成长的好坏、健康与否,直接取决于家长的教育。

1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1.1 家庭教育理念的不同,导致幼儿缺乏自我

不同的家长对教育的理念都是不用,有些家长比较注重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他们会要求孩子学习更多课外的知识,包括乐器、舞蹈、英语等,他们会觉得孩子学的越多,就能比别的孩子更优秀,还有些家长是看见别人都在学习,就盲目的为自己孩子报了很多课程。作为家长根本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是否愿意,只认为孩子应该要做这些,这就是家长一贯的教育理念。在他们看来孩子还小没有判断的能力,所以家长就理所当然地帮孩子来决定各种事情,其实从另一面来看是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作为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随心所欲的玩,不想被束缚和压制。

1.2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导致幼儿专制、霸道

从计划生育实施以来,我们的家庭结构大都以独生子女为主,八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要什么,大人就给什么,吃饭、睡觉都由大人一手包办,孩子只要张个嘴就什么都有了。家长觉得给孩子这些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其实恰恰相反,家长越是溺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毒害”。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会觉得一切理所当然,别人就应该对我好,对我言听计从,等到长大以后就会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缺乏自理能力,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

1.3 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幼儿极端、缺乏安全的心理

家庭环境是幼儿生活的一个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也就是家长为幼儿提供好的生活环境,比如现在家庭都为孩子买各种好的、大的房子,在装修方面更是豪华,让孩子整天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就像温室的花朵一样。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显得比较娇贵,吃不得一点苦,直接导致的就是看不起穷苦人家,总认为自己很好,很强大。但有一天当受到一点风吹雨打时,他们脆弱的内心就会受到很沉重的伤害,他们会选择逃避,甚至当他们内心的情感、伤害得不到宣泄时,更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除了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也是影响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幼儿能不能健康的成长,主要取决于他们有没有健康、阳光的心理,而这些影响幼儿心理的因素大多来自家庭。试问一个整天生活在吵架、暴力环境中的孩子怎么可能有一个完全健康的心理呢,因为他每天耳濡目染的就是争吵,他会愤怒,心理会扭曲,久而久之也就潜移默化了这些行为,当他在与同伴交往中出现不和谐事情时,他就会像父母一样用争吵和暴力来解决,其实也就说明了幼儿缺乏了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残缺不完整的家庭环境对幼儿也是一种伤害,其中以离异家庭居多,家庭的离异对孩子是直接的伤害,不管缺少的是父亲还是母亲,幼儿的人生已经不完整,比如缺少的是母亲的话,这个孩子的成长会缺失母爱,正所谓母爱如水,母亲能给孩子无限的关怀和爱,她教会孩子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别人,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教育。而父爱如山,父亲给孩子的感觉就是坚强、勇气,是一种正面的能量。所以说母亲、父亲缺一不可。

2 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2.1 育理念

在教育孩子方面全家人应该坚持一致性和统一性,特别是两代人之间的教育理念。现在的孩子小时候大多都是爷爷奶奶带的,他们对孩子是过多、过度的宠爱,就算孩子犯错了,爷爷奶奶也不会责怪孩子,而是息事宁人。而有些父母就觉得应该要严格批评,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但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多数的爷爷奶奶就会跑出来“解救”自己的孙子、女,导致孩子越来越自大,越来越没有礼貌,他们会觉得有爷爷奶奶撑腰,就什么也不怕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大大害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两代人之间必须统一想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应该在父母一边,支持父母的教育理念,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做错了,就应该要改正,通过两代人共同的教育,引领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2.2 树立模仿榜样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而大多数的家长却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幼儿园老师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要人物,把一切责任都归于教师,往往忽视了自己作为家长的重要性。家长某个不经意的动作、言行举止,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形象,如善待长辈,和善交往,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长此如此,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去做这些事情,这也就能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2.3 注重全面发展

安全家庭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庭关系 孩子 影响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何谓家教,就是家庭教育的总称。其实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二、家风对孩子的影响

家风就是家长的作风。比如家长的言谈举止,接人待物,家长的公共道德观念,家长的扶老携幼,孝老爱亲的美德,生活习惯等等。

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高声说话,不随意发火开始。

做人要厚道。孩子的厚道不是软弱,家长应该加以肯定并引导孩子如何不因自己的厚道而被其他伙伴视为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有很多机会,因为懂得吃亏的人被人喜欢。

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豫,躲闪。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三、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婚姻关系,婚姻关系永远是核心,婚姻关系和谐了,亲子关系才能和谐。夫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

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

家庭关系中,孩子看似与爸妈是分离的,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同一屋檐下,与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妈,夫妻两人的关系好坏与否,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性格。

1、爸妈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

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能有健康的异性恋。

2、爸妈感情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妈感情淡薄,两个人常常靠通过孩子来交流或维系家庭,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关系的作用下,孩子被过多关注或干涉,性格会变得任性和自私。

3、强势妈懦弱爸男孩子胆小、自卑、懦弱

由于爸爸软弱,大权旁落给母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女儿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强悍的女儿,儿子就会变成没有担当的懦弱、自卑的儿子。

4、爸妈过早离异孩子冷漠、没安全感

很多从不幸婚姻中解脱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无法从中解脱的是孩子。他们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难以平复,他们的担忧感、不安全感、恐惧感也许永远无法医治。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更易发生犯罪和焦虑、抑郁、敌对、报复、冷漠等心理障碍问题。

5、爸妈爱相互指责孩子敏感、爱找借口、执拗

爸妈喜欢相互指责,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处世方式。特别是当夫妻双方有争论时,更容易对着孩子说另一方的不是。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以后对爸妈都不会尊重。一方攻击另一方,想借此让孩子对另一方不满,最后带给孩子的只是伤害。

6、爸妈爱打架孩子喜欢暴力、脾气暴躁

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由于耳濡目染变得喜欢暴力、脾气暴躁,像父母一样大吼大叫。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生物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良的环境生活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创伤终身难以愈合。亲爱的爸爸妈妈,为了孩子,夫妻两人该如何相处太重要了。

真正的夫妻不是谁征服谁,而是谁迁就谁!“不要征服对方”这是夫妻最重要的问题。征服,是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的事情,谈论谁是对的,追究谁是错的,讨论谁伤害了谁,谁过分了,这些,都是大忌。

参考文献:

[1]天津教育报,2017-5-7.

[2]孙瑞雪.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3]幼儿教育导读.人民大学出版社.

安全家庭教育范文第5篇

教学管理留守儿童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在给农民创造增收致富机会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正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相对于有父母亲在家的儿童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了。其中,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

一、摸清底子,印制表格,健全档案,使关爱工作落到实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任课教师、班主任、教代会、政教处及妇联在学校领导的统一指导下,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细致地调查,对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心里、安全、健康、监护人、住处、交通工具进行表格式登记。并对他们的在校表现、监护人反馈意见及时记载。将有关档案印发给有关老师和爱心人士使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定期召开反馈会议安排下期工作。

二、“留守儿童”生存的方式及教育策略

因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打破了原有核心家庭的稳定性,从而导致了家庭结构的不完整。

1.单亲式

常年由“留守儿童”的父亲或者母亲照顾,健全家庭孩子教育工作还好做,而离异家庭孩子往往有逆反心理。工作相对做起来比较费力、费时、难配合。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多方沟通。实行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管理模式。

2.隔代式

父母亲未能担负起家庭教育的重大义务和责任,而是把本应是自己义务和责任的家庭教育留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这样的“留守儿童”我们委托或指派年龄较大的老师去协调、沟通。共同教育他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3.委托式

父母外出打工将“留守儿童”委托于亲属、邻居、朋友来教育,他们在衣、食、住、行、安全方面尽到了责任而对能力、学习、爱好、审美、人格、品格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有些缺失,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担当起临时父母给他们以最大的关爱和教育。

4.兄长(姐弟)式

这种家庭结构是由于突发事故而造成的不完整家庭。这些孩子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孩子最容易做出我们难以估量的事,也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我们更应细心关心和多方照顾。

三、实施家校联合,人人关爱,注重学生个性教育

“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他们缺少亲情、友情。学校、社会要创造条件给孩子们在校园乃至社会营造一个温馨和谐、优美、乐观、奋进的良好环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留守儿童最聚集的地方,为了改善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培养他们的品德,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德育课的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干部帮扶、同学的关心、社会的帮助并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责任感,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方面也得到培养。

2.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

重视农村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发挥他们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同时注重留守儿童个性、特长的发挥。

3.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心理、健康方面的实际困难。

四、视留守儿童为亲人,贴近孩子的心灵

班主任、任课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不仅要做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的抚慰者的角色。

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有的孩子选择了上网和不健康的书籍作为情感的替代品,这种现象会引发孩子的心理、生理、健康出现大问题。此时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跟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他就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班主任切不可施行体罚、变相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作风。这样学生会越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产生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

五、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我们应从小事入手,让孩子在成长中有成就感,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有进步,时刻感受到同学的关心和老师的鼓励,更乐意和大家做朋友。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切忌批评在前。教师要用真正的师爱去关注这些孩子,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1.“向家长汇报”活动

学校可因地制宜,每半个学期给“留守儿童”的父母寄上一份该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的报告,或者发一个短信,家校联系提出对其子女教育方面的一些建议,如“一帮一”活动。

安全家庭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家长教育 家庭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80-02

1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能跑会跳的儿童,从懵懂的少年到立志奋发的青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牵动着全家人的心思、寄托着全社会的期望。从古至今,家庭一直被视为儿童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而家长则被公认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根据美国当代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LColeman)的观点,儿童的成长过程需要经济资本(主要通过对学校教育的投入来表明)和社会资本(家庭和社区内的社会关系)的投入。其中,社会资本对儿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将教育对象聚焦在孩子身上,忽视了家长是否具备基本的家庭教育素养这一基本前提。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由于缺乏信息渠道、自身教育素养不足、角色定位不明确等多方面原因,很多家长未能掌握科学、正确的育儿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发展。于是,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家长教育开始成为笔者关注的对象。

1.2 家长教育的涵义

家长教育指社会针对作为成人的家长或即将为人父母者所实施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形式可以是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实施的场所可以在学校、社区及网络等,目的是让家长了解自己的职责,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由此可见,家长教育的涵义不同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往往是家长对子女所进行的有意或无意的教育活动,其受益者为子女。而家长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家长本身,实施者是学校等社会机构,内容是关于真实生活中的家庭常识与教子技能。由于家长的教育素养是家庭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影响因素,可以说,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1.3 我国家长教育概况

在我国,家长教育常常以“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得以展开。学校作为家长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目前主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开放、家访等途径实施家长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无论从理论的深度还是实践的广度来看,目前我国所进行的家长教育活动尚处于初级的阶段,存在着诸如校方权威主导、家长参与热情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希望从不同的视角来重新思考家长教育,并借鉴国内媒体的优秀经验以提出改善具体教育实践的若干建议。

2 分析对象的选择

《超级家长会》是上海电视台的一档家长教育脱口秀节目。笔者通过查找相关信息,确定了将其作为分析的对象,选择的依据有以下三点:

2.1 节目定位

该节目的口号是“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也就是说,该节目并不是儿童节目,而是一档以家长为主要收视群体和学习者的教育类节目,关注的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2.2 收视率

衡量一个节目是否受到的重要指标便是收视率。该节目从2011年8月开播,当年的平均收视率为0.64%,2012年则取得了1.4%的平均收视率,增长了118.75%,且至今一直收视表现稳定。这表示家长群体愿意长期观看节目接受“教育”。

2.3 民众支持度

节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可以从受观众支持的程度显现。以微博发言为例,@尔***妈妈:“儿子要求我学习《超级家长会》,好声音只能让位了!”@子萱**初三要努力:“奶奶在看新闻综合频道的《超级家长会》,我默默地听了,发现青春期的表现全部中枪”……可见,家长和学生对其抱着支持的态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节目贴近生活现实、取得了实施家长教育的良好效果。

综合以上表现,《超级家长会》作为一档新颖、严谨、非娱乐性的教育类节目,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并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广泛支持。本文希望能分析并借鉴其成功之处,为家长教育实践注入新的灵感。

3 家长教育实践之新启示

笔者通过多维度的分析调查,得出以下五点对于家长教育实践的新启示:

3.1坚持广泛视角,提供全面的家庭教育知识

《超级家长会》的节目内容十分丰富,对于我们开展家长教育有着借鉴意义。在儿童身体发展方面的节目包括“宝贝睡好觉”、“长高的秘诀”、“保卫眼睛”、“吃早饭啦”、“我爱运动”等;在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节目包括“挑战孤独”、“和孩子们谈谈性”等;在儿童兴趣及习惯培养方面的节目包括“谈琴说爱”、 “劳动最光荣”、“有礼走遍天下”、“理财小达人”等;在儿童安全方面的节目包括“上学路上”、“安全保卫战”等;在儿童学习方面的节目包括“注意力集中”、“小小班干部”、“新陪读时代”等;涉及其他一些教育现象的节目包括“家有二宝”、“学国学的孩子”、“小留学生你准备好了吗”等。

笔者认为,始终坚持多方面广泛的视角,是《超级家长会》得到了众多家长支持和关注的重要原因。家长所关注的子女抚养问题未必仅仅集中在学习上。因此学校在进行家长教育时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家长的不同教育需求提供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知识。

3.2 关注热点实事,科学优化选题

《超级家长会》的一大特色是关注教育热点人物事件和家长所关心的教育话题。譬如在2012奥运期间推出了《运动小达人》系列节目,邀请体育明星家长乐靖宜、马良行等人和家长们交流如何让孩子爱上运动的心得。节目还于2013年王亚平太空授课之后邀请了杨利伟与家长学生面对面,交流如何坚持并最终实现梦想。这些活动都引起了比较好的社会反响。

对于家长来说,谈理念容易陷入说教,教育的故事也都是一些平淡的小事。因此,家长教育要想吸引更多的家长,就要更科学地选题。首先要确保主题是家长感兴趣的,然后就是要能带来足够的、有启示性的、有服务性的信息,最终是不仅要做教育话题的追踪者,还要做教育话题的发起者。

3.3 适度推广,激发家长学习兴趣

《超级家长会》有着多种有效的推广手段。该节目常常把当事人请到现场。譬如大家对“鹰爸”这种教育方式既关注又困惑,节目就说服“鹰爸”带着孩子和家人一起来家长们进行分享和讨论。同时还经常进行组合式的推广活动――到社区里进行线下推广、经常到学校进行小观察员的海选、把节目视频传到网上以及把节目中出现的议题作为论坛的议题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吸引力。

笔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种需要推广和“营销”的活动,可以借鉴以上这些推广途径――可以邀请学校中的“明星家长”与大家分享经验;同时还可以发挥网络的作用,建立班级和学校的家长教育专区或论坛,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家长参与学习和讨论。

3.4 拓宽参与群体,扩大教育影响

在《超级家长会》节目中,有来自不同学校的校长、名师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专家参与话题的讨论,他们可以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此外,这档节目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档以儿童电声乐队Live伴奏的电视谈话节目,并同步推出“超级小观察员”的评选活动。这样便可实现专家的指导、家长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孩子视角的多元观察相结合的综合效果。

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指导者对于家长进行的教育活动,继而家长再对其子女进行家庭教育,以上是一个独特的“教育链”。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指导者对家长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最终体现在子女身上。因此,我们在进行家长教育的时候,不得不将子女的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只有将所有参与群体包含进来,才能真正提高社区家长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有效性。

3.5 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家长参与层次

杭州大学刘力教授将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层次分为形式上的参与、人际的参与和管理式的参与,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迁移到家长教育实践之中。家长作为学习者,目前大部分参与的层次还停留在形式上的参与,这种参与比较被动和表面化,由学校作为权威主宰着教育活动,家长往往缺乏积极性。《超级家长会》中的家长和名师专家在亲切、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指导,家长可以实现人际的参与,提高了学习效果。

根据诺尔斯(Malcolm S. Knowles)有关成人学习者特点的关键假设,作为成人的家长有着独立的人格及自我概念、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及及时运用知识的学习倾向性。因此,家长教育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接受程度和意愿。在进行家长教育时,不能强制或一味地说教,而应该尊重家长的主体地位,将其人生经验作为学习资源加以利用,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 结语

《超级家长会》作为一档热播的教育类电视谈话节目,对于在学校、社区等场所推进家长教育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然而,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模仿的层次,而是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有针对性的家长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俊. 家长教育培训研究:从家庭教育到家长教育(上)[J].成人教育, 2008(10):4-6.

安全家庭教育范文第7篇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早期教育》编辑部十分关注灾区的幼儿和幼儿教育的状况,在得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汶川地震应对政策行动小组流动幼儿园(南京)7月6日前往灾区支援幼儿教育重建的消息后,立即派编辑程友伟参与该小组的工作。尽管从南京到四川灾区是千里之遥,但《早期教育》编辑部准备了一箱文具让程友伟带往灾区,赠送给有需要的幼儿园。

2 厦门:民办的4所大地幼儿园转为公办幼儿园

据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消息,大地幼儿园董事长程钛坤分别于1994年、1998年、1999年、2000年与原开元区教育局签订合同,在厦门与原开元区教育局合作开办了嘉华里、松柏、湖明、瑞景4所大地幼儿园。这4家幼儿园分别于2006年、2007年合同到期,合同期满后终止双方的合作办学。2007年8月,思明区教育局考虑到大地幼儿园多年的办学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和终止合作后的办学衔接,与4所大地幼儿园签订了合作协议补充条款,补充条款规定双方继续合作办学一年。2008年7月4日办学合同到期,思明区为了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提升全区幼儿教育水平,决定将民办的这4所大地幼儿园转为公办幼儿园。这4所幼儿园收回后,思明区决定由省优质园来开办分园,使办学质量得到保证,收费也可降低,减轻家长负担。目前,为确保整个回收工作平稳过渡,保障这4所合同到期的幼儿园原教职员工和所有在读幼儿的权益,思明区教育局决定:5所幼儿园(含乐苗中英文学园)现有教职员工全部继续留园工作,所在职位不变,待遇不变;5所幼儿园现在就读的幼儿,上学地点不变,其所在班级、老师、保育员不变,直至毕业;现幼儿的课程教材不变、教学模式不变,直至毕业。

3 浙江富阳:幼儿可享受教育券资助 贫困生优先办理入学手续

浙江富阳市教育局在6月27日下午召开的2008学年助学工作会议上作出新规定:一、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券资助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幼儿资助标准为保育费的50%。二是对携有可证明其家庭经济困难材料的幼儿,先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根据核实后的家庭经济情况予以分类资助,确保每一位新生都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三是调整申报时间。从2008学年开始,6月27日到8月31日为宣传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让困难家庭在开学前就知晓助学政策、资助条件和申报办法,消除心理负担;9月1日(开学日)至10日为学校接受申报期,期间学校开设“绿色通道”,确保每一位贫困生按期入学;9月11日至15日为富阳市教育局审核期。10月份,富阳市财政局、富阳市教育局将教育券、营养餐资金拨付到学校。

4 山东临沭:民办幼儿园吃上公家饭

截至今年7月,山东临沭县的178所民办幼儿园全部被纳入财政保障体系,吃上了公家饭。该县规定: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由乡镇统筹统发,幼儿教师工资随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和乡镇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民办幼儿园在选址、建设、办学等各方面享受与公办幼儿园同等的待遇。几年来,该县财政用于民办幼儿园改扩建、教师工资的资金累计已达260多万元。

5 儿童交通安全家庭教育活动启动

2008年6月24日,由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的“心系好儿童”――儿童家庭交通安全活动在北京中国儿童活动中心隆重启动。据了解,儿童交通安全系列家庭教育活动今年将在北京、天津、青岛三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预计将有15万个儿童家庭直接受益,活动自今年开始,将在今后不断深入开展,进一步深化主题、丰富内容、变化形式,力求覆盖全国50个城市,使1000万3岁~18岁儿童家庭直接受益。

6 西班牙:2008年政府斥资1亿欧元首次投资低幼教育

西班牙教育与科学部与各自治区政府通过决议,将从2008年国家财政总预算中拨出6亿欧元用来完善教育体系.重点资助幼儿教育,其中拿出1亿欧元用来资助0岁至3岁儿童教育,这在西班牙历史上尚属首次。

安全家庭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单亲家庭 心理状态 教育

一、教育好单亲家庭孩子首要工作是认真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

父亲、母亲和孩子,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就像数学中的三角形,是现今社会大多数的家庭模式,代表着和睦美满和坚实可靠,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快乐之源,是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保证。家庭的破裂导致生活方式、抚养形式、人际关系和家庭教育等一系列方面的变异,难免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在这些单亲家庭中,有不少孩子在家庭遭逢变故时,他们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心理上的创伤长达几年也仍难以愈合。通过本人多年的教育实践,从班级中的单亲孩子身上可以看出这类家庭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心里特征:

(一)心理脆弱,经历不了风浪和挫折

当今我国因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溺爱在一般家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通病,而溺爱教育在单亲家庭中尤其突出。在丧偶或离异后,很多家长出于弥补和怜悯心态,并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认为把全部的情感倾泄在孩子身上。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家长都无条件满足,以为这种方式就能抚平家庭破裂时给孩子造成的伤害。

(二)心理散漫,严重的出现行为出轨

放任自流式的教育方式,是造成孩子心理散漫,行为出轨的主要原因。单亲家庭的父母经历了丧偶或离婚的煎熬后,心力交瘁,甚至连他们也不能正视自己的过去,以致未能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相互推卸供养、教育孩子的责任,把孩子看成自己未来生活的“绊脚石”,最终谁也不管子女,让孩子放任自流,严重的让孩子自生自灭,甚至让孩子误入歧途,广州6岁“饥饿女孩”跳楼觅食就是典型的例子。有的家长为能撑起单亲家庭,终日忙碌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无论是在学校内还是在学校外,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以及与人的交往等事情都不闻不问,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待到孩子闯出大祸时才恍然大悟。

(三)个性扭曲,容易走向极端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离异的过程中,看到原本最亲密、最相爱的人相互攻击,从中学到了相互敌视、相互讨价还价,同时也失去了与人交往的信心。有些父母把家庭破裂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带到与孩子的相处中,甚至把自己的烦恼发泄到孩子身上,经常打骂孩子,让孩子终日处于恐惧和焦虑当中,担心自己成为父母战争中的炮灰。孩子长期处在这样压抑的生活状态,让孩子的内心滋生出强烈的敌对情绪和恐惧心理,现实表现为过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烦躁、压抑的精神状态,容易冲动并做出过激行为。

二、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和方式

单亲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特殊的教育,才能慢慢愈合家庭结构破裂给他们带来的伤害。如何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就需要家庭、学校共同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温暖和爱的氛围,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发展健康的心理。

(一)单亲家庭的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

单亲家庭的父母要学会坚强勇敢面对现实,走出家庭不和或痛失配偶的阴影,重建与孩子融洽和信任的二人世界,真正承担起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责任。孩子在父母离婚战争中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就需要家长努力去给孩子一份完整的爱,去弥补孩子心中另一半情感的残缺。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需要养和教两者结合,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要在精神上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了解孩子的学习、交友和思想动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懂得明辨是非、善恶。

(二)学校应重视与解决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把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保证所有儿童都能获得生存发展权力的重要承诺。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赋予学校的任务,也是学校和教师不容推卸的教育职责。

1.教师要维护单亲家庭孩子的自尊心,平等对待,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是个体要求得到来自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的心态。家庭破裂,家庭成员的残缺,让孩子内心产生自卑感,在健全家庭同学面前,自我感觉低人一等,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教师更应该维护单亲家庭孩子所特有的强烈自尊心,要做到让孩子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做到把这些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视同仁,尽量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不能因为同情而表露出特殊照顾造成差别对待。教师在爱护单亲家庭孩子时,也应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们,犯错误了要给予应有的批评,严爱结合,更利于孩子进步。

2.教师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言行,用鼓励和肯定消除孩子的自卑,及时开解孩子的思想包袱

单亲家庭孩子的自卑的根源是不愿被他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班主任应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这一社会现象,让孩子明白大人的事情由大人去处理,孩子并不能干涉问题的发生和处理。教师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有意识的让他们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并及时给予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教师要教育孩子敢于正视逆境,敢于挑战命运,要自强自立,要勇敢坚强,在他们取得进步时要多表扬和鼓励。

3.学校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和联系,建立学校与家庭的互动联系机制